首页 > 工作范文 > 策划方案 >

小区规划设计说明 居住小区规划设计方案【通用5篇】

网友发表时间 2413617

【导言】此例“小区规划设计说明 居住小区规划设计方案【通用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居住小区规划设计方案【第一篇】

关键词居住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问题

一、前言

作为居住小区规划建设前的重要工作,其修建性详细规划在近期得到了有关方面的高度关注。该项课题的研究,将会更好地提升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实践水平,从而有效优化居住小区的最终效果。本文从概述相关内容着手本课题的研究。

二、概述

居住小区是城市的基本构成。小区建设水平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居民居住环境的优劣,而小区规划又是小区建设的先行,是影响小区建设水平的重要环节,因此,住宅小区居住环境的优劣,首先取决于规划方案的好坏。针对近年来城市居民对居住环境要求的日益提高。规划设计出一批居住环境良好、社区功能完备,具有当地特色的高水准的居住小区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

对于居住小区的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来说,我们充分应该认识到规划设计的系统性。想要提升居住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质量,小区建筑和周围环境、植被绿化、地形道路以及其它相邻建筑之间的关系是必须认真处理的关键环节之一。

三、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相关要求和主要内容

修建性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是,根据小区居民的实际需要,科学配置居住小区内部的重要道路系统,在保证通行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居民出入的便捷化。同时,居住小区内部的交通组织方式应用“人车分流”的模式,外向布置小区内的重要车行道,将人口安排在城市道路上,同时就是安排停车场,通常以上措施将外部交通对小区内部的影响降到最低。如果居住区为开放模式,则应该把整个居住区看做一个整体,同时将其合理划分成为多个相对独立的管理单元,最终实现对这些独立管理单位的封闭式管理。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日照强度设计方案方案,不仅充分尊重以往的工程经验和传统理论,还建议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模拟技术,验证多种角度下的光照强度问题,从而获取最佳的日照角度。

四、居住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中旧区改造的参数优化

合理选择居住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控制参数,涉及到诸多的依据和条件,包括居住小区的规划用地、区域位置、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效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只有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影响因素并且符合相应的条件要求,才能确保修建性详细规划的人性化、合理化;对于控制规划的参数问题,应兼顾城市整体历史、文化等风格,同时体现分区的特色,实现平衡性发展;结合居住小区的气候特征,形成生态系统,发挥保护作用,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完善居住小区的公共服务设施,为居民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在居住小区中设置休闲娱乐设施,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另外,有关居住小区中不同分区的划分问题,可考虑以公共绿化带作为划分标志,公共绿化带既可以明确公共活动的区域,也可以发挥应有功能。

以居住小区的长远发展为出发点,在考虑居住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参数时,应该综合考虑低碳理念、绿色理念,并融入到旧区改造的整体规划中,争取将社区改建产生的污染控制到最低。根据地形实际情况,再加上考虑实际的防护要求,采用多层次的绿化系统,实现点、线、面的多方覆盖;根据土地价值、经济效益、环境容量等,优化公共服务设施、市政设施、道路交通设施,对未来的容量进行预测,尽量提高指标确定的合理性、可操作性。采用人口推算方法,结合城市发展的总体要求及分区规划情况,对人口、用地等提出具体要求,倡导“开放性社区”观念;实现公共设施的开放和共享,除了满足市场经济下的经营规律以外,也可发挥地区资源共享的作用;通过规划地区现状,绘制规划总平面图、竖向规划图、透视图等,将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起来;针对统一开发建设的指标,小区环境应保持基本的经济性、美观性、实用性,采取绿化处理模式,配置景观柱、水池、路灯等,遵循“动静结合”原则,保证色彩的丰富性、整体环境的趣味性。

五、居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应当具有实际可操作性

对于居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而言,实际可操作性应对非常的强,但这并不能说明修建性详细规划能够取代施工图设计。以建筑物为例,其总体修建性规划、施工图设计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主体、附属建筑组成,每一个建筑物均承担着一定的功能,而且各建筑物之间的距离、交通联系以及建筑物风格和体量等,都需要充分的考虑;在规划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各个建筑物的特点和优势,共同构成一个建筑景观轮廓线。在此过程中,还要充分了解周边地块自然环境条件、建设规模以及功能定位和与本地块之间关系,同时还要全面把握本地块在整个城市功能定位空间中的序列,修建性详细规划图件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从理论上来讲,合格、合理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成果图,一定要体现出科学性、艺术性以及现势性和实用性,实现“绿色生态住宅小区”是符合可持续发展思路的住宅小区的观念。在此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的问题是,无论居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方案如何设计,都应当具有实际可操作性,而且制图对象指标应当完整、规划表述要科学,同时还应当具备统一协调性,并且将居住区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意图体现出来。居住区规划设计应坚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提出的“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居住区规划设计是在一定的规划用地范围内进行,对其各种规划要素的考虑和确定,如日照标准、房屋间距、密度、建筑布局、道路、绿化和空间环境设计及其组成有机整体等,均与所在城市的特点、所处建筑气候分区、规划用地范围内的现状条件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在规划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利用和强化已有特点和条件,为整体提高居住区规划设计水平创造条件。城市居民的一生中,约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时间是在居住区内度过,因而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必须研究居民的行为轨迹与活动要求,综合考虑居民对物质与文化、生理和心理的需求及确保居民安全的防灾、避灾措施等,以便为居民创造良好的居住生活环境。

六、结束语

通过对居住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若干问题的相关研究,我们可以发现,该项工作的开展,有赖于多多项影响因素的掌控,有关人员应该从居住小区的客观实际需求出发,研究制定最为科学合理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实施策略。

参考文献:

[1] 王雪娟。居住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若干问题探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07):88-89.

居住小区规划设计方案【第二篇】

关键词:住宅;建筑;规划;设计;智能化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现代住宅小区的规划与设计理念概述

现代城市,高楼大厦林立,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却越来越觉得“呼吸新鲜空气”都是一种奢侈。他们开始追求田园式的居住环境,希望可以找到一个梦想的绿色家园。为了满足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这种需求,很多设计师们开始把生态建筑的理念引入到建筑设计中,希冀为人们营造一个自然、自由的的居住空间。他们在对现代住宅小区进行规划与设计的过程中开始越来越多地考虑以下几点:

(一)追求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因此,建筑活动作为人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一种创造性劳动,必须以保护自然为前提。我们在进行住宅区的规划与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必须最大限度地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任何不负责任的、盲目的建筑活动都会损害自然环境,破坏生态平衡,最终会损害人类自身的利益。因此,在进行住宅区的规划与设计时,要从生态的角度出发,要尽可能地保护环境,保护人与自然的和谐。

(二)现代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需求。

这就要求,在进行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不论是小区的总体布局还是房屋的建造、节能设计等,都要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表现在设计上具体要做到:要注重小区的绿化及布局层次,要充分发挥绿化在居住小区中的作用,同时还要使绿化的风格与建筑物遥相呼应。要注重绿化植物见的互补融合,要采用特殊的绿色植物品种,实现防风、防尘、吸热、降噪等目的。另外,除考虑房屋建筑的绿化环境之外,还要充分考虑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的需要,尽量实现建筑的节能。

(三)要尽量实现住宅小区空间结构的多层次性。

这种多层次性是从住宅的内部空间延伸到外部空间的,它主要为了满足人们的交际需要,为了给人们提供更多的健康娱乐。诸如对园林、回廊、喷泉、休闲广场、宅间绿地到游泳池、健身会所等的设计,旨在为人们创造一个自由的居住环境。

(四)要努力实现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的交融。

实现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的交融是生态住宅小区建设必须要做到的一点,这是因为“人造”的临时性自然环境并不能真正体现生态住宅小区的概念。而要实现二者的交融并不是难事,这就要求设计者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周围的地理条件,比如,如果住宅区周围有充足的地下水资源,设计者就可以“引水入园”,为人们打造一个真正的自然再造环境,满足人们对大自然的向往和追求。

二、现代住宅小区的住宅建筑设计要点

(一)在住宅设计中必须引入一些创新观念。

这种创新主要体现在对建筑功能的设计上,包括居住功能的多元化设计,居住空间的多样化设计等。在对现代住宅小区进行设计时要转变只满足人们居住需要的设计观念,要充分考虑现代化的元素,要充分信息技术和现代科技技术的成果进行建筑设计。要想方设法满足人们对居住环境的需求,要对各类住宅设计方案进行对比研究,要选用性价比最高,最能体现现代建筑设计理念的方案。

(二)现代住宅小区的设计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建筑市场虽不是瞬息万变,却也是日新月异的。设计者必须时常关注建筑市场的动向,一旦居住潮流、住宅市场有变化,就需要立刻在自己的设计方案中体现,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比如,我国的住宅设计很早以前是不设起居室的,后来又开始流行“三大一小”的设计,即大客厅、大厨房、大卫生间、小卧室,这种变化充分体现了现代人的居住需求的变化。现代人希望有更多的空间来满足朋友亲人聚会等交际需要,而增大客厅和卫生间面积会让他们感到舒适。设计者就是要充分考虑不同阶段、不同地区住宅设计市场的变化,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

(三)住宅设计要讲究艺术性,要体现文化内涵。

现代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品味“也提高了,而艺术性和文化性又最能反应住宅的品味。因此,在进行建筑设计时除了要设计出美观、高雅的住宅外,还要充分考虑人们的心理需求,要在住宅设计中体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建筑特色。

(四)住宅设计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要凸显人的中心地位。,

建筑是为人设计的,建筑的生命就是“人”。这一点必须贯穿于建筑设计的始终。要让建筑成为人的附属,满足人的舒适居住、安全居住需求,而不能让人来“配合”建筑。体现在设计上具体从以下谈起:其一,卧室。卧室使人们用来休息睡觉的地方,因此空间不宜过小给人压迫感,一般要在12平方米以上,另外在卧室还要配上独立的卫生间及化妆间等,卧室的设计也要尽量和书房相连,方便人们的工作学习。其二,客厅。客厅是人们日常活动最频繁的场所,也是聚会的常用之处,因此设计上要力求方正、宽敞、明亮。其三,厨房。可以设计厨房与餐厅相邻,构成餐饮空间。也可以设计开放式的厨房,使餐饮空间更觉宽敞。 其四,卫生间。要增加卫生间的使用功能,比如尽量使淋浴区与便溺区应隔开,增加其化妆、按摩功能等。

三、现代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要点

要尽量实现住宅空间布局的科学化、合理化。

一是住宅空间的设计要充分掌握市场动态,要有超前意识。只有这样设计出来的建筑才能新颖,而且未来几十年内不至于被淘汰,也可以方便对其进行再改造。住宅空间的设计要尽量满足人们的舒适度需求,要发挥住宅除居住以为的其他功能。比如娱乐消遣功能。

二是住宅空间的布置要有层次和特色。在以居住为主体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地延伸文化、娱乐、健身等空间。当然,在住宅空间的布置上要充分考虑的就是人的需要,要适当地增加绿化面积和其他公共设施面积,便于居民的使用。

(二)住宅区的设计要有特色有个性,要尽量凸显我国独有的文化内涵。

住宅区的设计切忌生硬照搬,每个住宅区的设计都应该体现自己的特色。比如,有的住宅区设计以山水为主题,其想向人们展示的是其独特地自然环境;有的住宅区以文化氛围为主题,“名校名园相辉映,书卷气息扑面来”,其想表达的就是小区周围浓厚的名校文化。而有的以健康娱乐为主题,力争为人们创造一个舒适的休闲空间。这些住宅设计都各有千秋,都从特殊的角度抓住了人们的心理需要。各具特色、五彩缤纷的住区、住宅越多,必然是居住质量越高、居住环境越好,城市景观越美。(三)要尽量美化住宅区的环境,让人们享受到田园生活。

要想为人们创造一个美好的居住环境,就要通过科学地引水入园等设计,来为人们创造山水般地诗意生活。要做到一年四季有花开、一年四季有叶绿;开门即可看见绿色,推窗即能欣赏风景。要让住宅区的人们呼吸到新鲜的空气,享受到惬意的田园生活。住宅区的设计要体现艺术价值,要有较高的创造性和观赏性。要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四)住宅区周围的交通既要便民,又要尽量不对居住产生不良影响。

住宅区周围的交通要以便民为首要原则,要以方便居民出行、方便居民就医等为目的。住宅区的道路架设要尽量和城市公共系统连接,便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与此同时,还要杜绝城市道路穿插于住宅区,以免城市交通对住宅区的人们造成严重的干扰。

结语:目前,人们对住宅环境的需求越来越高,住宅不仅仅要实现其居住功能,还要实现文化、娱乐、健身等功能,因此现代住宅小区的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各方面的一声怒,要做到建筑、艺术、文化、景观的完美结合,要体现生态建筑的设计理念。

参考文献:

[1]周楚云;论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的环境效益[J];广东科技;2009年16期

居住小区规划设计方案【第三篇】

关键词住宅小区;10kV;配网规划

引言

住宅小区的配网规划方案,应该采用科学的理论指导电网规划。住宅小区配网规划不仅要满足电力运行与投资的经济性、供电的安全性、稳定性与可靠性,还要保证自身小区与市政建设中长期规划的平衡性与适应性。因此,在进行住宅小区10kV配网规划时,应该正确的认识10kV配网规划存在的问题,然后采取有效的解决方案,满足住宅小区建设需求的同时,体现规划的超前性与科学性。

1 住宅小区10kV配电网规划

住宅小区配网规划原则

要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城市总体电力规划来制定,并要严格的依照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执行。目前来看,我国在这方面的主要法律规范有《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所以在小区配电的过程中,要以城市发展现状为基础依据,根据小区内各类建筑的用电参考指标(见表1)进行规划。

数据调查

配网规划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广泛,因此,只有充分了解小区的数据指标才能够更好的开展工作。具体的中压配电网的规划要涉及到小区中的很多的数据问题,并且这些数据的共同点就是变化性大,所以规划人员要做好这方面的预防。于是,规划前期的各种相关的资料的搜集工作就显得非常的重要,如一些规划的具体的说明书、各种图形和图表文件等等。

小区、区分与规划

根据小区的用地发展标准与配套规划,将住宅小区分为不同类型的小区,对不同的小区进行负荷预测,然后选择变电站的位置,并根据不同小区的负荷密度进行定容,完成对整个小区10k配网规划。

2 住宅小区10kV配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管理中的问题

住宅小区10kV配网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歧义,方案的制定流程存在问题;项目立项、排序、评估体制不完善;没有形成10kV配网的主推接线方式,也没有考虑变电层的运行问题;没有定期进行规划,也没有制定统一的10kV负荷预测与配网规划方案。

网架方面的问题

住宅小区10kV配网建设网架方面的问题包括:停电户相对集中,计划停电占总停电户数比例较大;分段装接容量过大、用户数量过多,架空线联络不足,灵活性不高;K型站分布不合理,转供条件不好;小容量用户过多等。

3 住宅小区10kV配网规划问题的解决方案

小区负荷指标的确定

对于上文中划分的小区的各种配电的区域,可以通过总体的电力负荷指标的标准,对其进行相关的负荷标准的划定。另外,还要结合小区的综合的经济情况和住户的使用需要,灵活的调整该小区的总体的负荷指标。在居住用地的负荷分布预测时,要特别注意适当选取负荷指标和最大负荷同时系数。首先,详细分析该小区居民的生活水平及其发展情况,从该区居民的生活水平出发,具体分析每户居民的电器用电情况(如照明用电、空调用电等等),结合该区居民的建筑面积,即可确定该小区居民的负荷密度。在实际规划中也可以采用高低两种方案来进行预测,高方案即对负荷密度估计较高的方案;低方案即对负荷密度估计较低的方案。应用这种负荷指标确定的方法,小区负荷预测的精度大大提高。

优化选择网络接线模式

在进行住宅小区配电网规划的时候,应该重视接线模式的研究,根据住宅小区的具体状况,不论是经济状况还是周边环境,然后选择最优的网络接线模式。进行接线模式选择时,应该遵循安全、可靠、运行稳定、运费较低、基建投资较少、方式灵活、有利于配电网自动化、有发展空间的等原则,其中最终要的就是考虑网络接线模式的投资经济性与安全可靠性方面的平衡,这直接关系到小区所有住户包括开发商的直接利益。

优化选择变电站的地址

住宅小区10kV配电变电站的选址应该遵循《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原则》与当地的电网规划章程,同时还应该根据自己住宅小区的特点进行,例如负荷密度高的住宅小区,配电网规划应该选择容量不超过800kVA的配电变压器,而负荷密度不是很大的小区,则应该选择小容量配电变压器优势更大。在10kV配电变电站选址的过程中值得注意的问题包括:变电站的选址应该考虑上一级电源的状况与住宅小区周边的环境状况,尽可能保证去与上一级电源与周边环境的协调与统一;变电站选址在不破坏周边环境的前提下,是应该尽可能靠近负荷中心,并且当通过相关市政规划部门的同意后才能进行配电网规划;通常变电站的负荷预测存在不确定性的问题,这就要求10kV配网规划应该尽可能适应不同的负荷增长,这样变电站的容量选择与选址才能满足负荷不确定性变化的需求。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进行住宅小区10kV配网规划时,应该重视规划方案的灵活性,如果负荷密度发生变化,变电站的规划方案也应该随之进行相应的调整。因此,在配网规划的过程中所有的环节都应该由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专家、规划管理人员等进行反复的推敲与论证,采用有效的解决方案,尽可能避免规划中出现的众多问题,确保住宅小区供电的可靠性、稳定性与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杨仕锋。浅谈小区10kv配网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办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9).

居住小区规划设计方案【第四篇】

关键词 总平面设计;规划建设;设计规范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727-5123(2012)03-069-03

总平面设计是建筑工程设计的开端与门户,也是建筑设计的基本与灵魂,即是在城市规划管理局或城、镇规划建设局批准的用地范围内,根据上级批准的设计任务书,结合地形、地质、气象、水文等自然因素,把建设物、构筑物、交通运输、各种场地、绿化设施等,在平面图上进行合理、协调地规划、设计与布置,使一个工程的各个项目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以满足人民生活、休闲、政治等需求。成功的规划设计也是城市面貌的绝佳的体现。

实际建筑设计工程中总平面设计从报批流程上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总图规划及单体方案设计,此阶段是规划部门对于开发项目的整体把控,经审批后规划部门会批复此项目的规划意见复函,设计可以进行单体建筑深化设计。第二阶段是复函批复后进行人防、绿化、交通、建委等部门对于规划总平图的深化设计。第三阶段是施工图完成后,设计进入总平面消防的报批阶段。第四阶段规划许可证总平图。

第一阶段的规划方案报审需设计提供规划总平面图及单体建筑方案图。规划方案总图设计中的基地总平面设计是总平面初期设计较重要部分,也是规划总平面设计的开端,应以城市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当地主管部门提供的规划为依据。设计中应结合工程特点,使用要求,注定节地、节约、节能、节水、节材、保护环境,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空间,并应适合当地气候条件,自然地形,周围环境,地域文化,和建筑环境,因地制宜的规划思想。

在实际建筑设计工程中,总平面设计以当地规划部门编制规划意见书为设计依据,意见书中会对建设用地,规划单体设计要求、环境设计,绿化设计,交通、公共服务设施等作出细致明确的要求。

1 规划建设用地范围

即对拟建规划用地概况的要求,主要包括,建筑用地位置,范围、使用性质,总用地面积、建筑用地面积、城市公共用地等。

建筑用地位置及范围、是由规划部门提供的各种界限范围,其中包括用地红线、道路红线、绿线、蓝线、紫线、黄线,其中北京常用的为前四种。

用地红线内规划部门还会对建筑的基底退用地红线的距离做出明确要求,即建筑控制线。设计中常常会对用地红线、道路红线及建筑控制线的概念混淆不清,用地红线是对建设单位可建设使用的用地范围的限制,道路红线是道路用地使用范围,有时用地红线就是道路红线,而建筑控制线既是用地红线内可建设建筑单体的基底范围控制线。北京建筑设计细则中对建筑突出物允许突出用地红线上空的做出相应规定,而对于一些特殊情况例如一层以上出挑是否可以突出建筑控制线并未做明确规定,各地规划部门可能把握尺度不同,建议当遇到特殊情况请设计单位建议建设单位及时进行规划咨询,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规划总用地面积以规划钉桩图面积为准,其中包括总建筑用地面积、城市公共用地(道路及绿化),为保证城市绿化景观需要,规划部门会在用地面积内划分一部分城市绿化带,此区域不属于建设用地范围,不允许建设单位新建建筑物,可以允许地块内必要管线通过,一般此区域由建设单位负责建设施工。开始规划总图绘制时,一定严格按照钉桩坐标点输入,绘出建筑用地红线、道路及绿化范围,并插入现状地形图,核对用地范围内是否存在其他市政不可拆改的建筑及道路,如非拆改的公交车站等特殊建筑,及时提醒建设单位与规划沟通处理,以免对规划方案及建设单位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2 规划建设用地使用性质

拟规划建设用地使用性质主要是对地块内建筑单体的使用性质及使用年限的约束,不同使用性质相应使用年限是不同的,国家规定居住用地性质为居住建筑及相关配套设施,土地出让最高年限70年,商务办公、工业、科、教、文、卫、体等土地出让最高年限50年、商业金融、娱乐、旅游等土地出让最高年限40年,规划区域内可存在多种使用性质,每种使用性质地块应分别独立设置,地块以区域红线划分存在,每个地块都具有独立的容积率及建筑密度要求,不可混合使用,例如商业金融、办公项目用地范围内不可出现居住使用性质的建筑等。

3 总平面规划建筑设计要求

主要是对建设用地范围内建筑单体在用地总体规划中位置及布局的控制,其中包括地块容积率、建筑限高、空地率、绿化率、首层退线、道路交通及机动车出入口、总建筑面积、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层数等,现以北京市居住区为例将以上控制指标部分总体考虑可以归为以下三大类:

竖向建筑高度。一般指建筑物室外地面到其檐口(平屋顶)或屋面面层(坡屋顶)的高度。建筑限高是规划部门依据地区总体规划对建设地块建筑物竖向高度的控制,不同地区建筑高度计算也不同,设计经常使用计算规则:平屋顶建筑按建筑外墙散水至屋面面层计算、如有女儿墙按女儿墙顶点高度计算;坡屋顶建筑一般以屋面下檐口计算建筑高度。屋顶坡度大于30°时按建筑外墙散水处至屋檐和屋脊平均高度计算;坡屋顶不同坡度按当地规定执行。屋顶上的附属物如楼梯间、电梯间、水箱、烟囱等其面积不超过屋顶面积25%,不计入建筑高度内。对于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重要风景区及净空高度限制也有相应的规定。

建筑间距。建筑间距主要受防火、日照、采光、通风、卫生、防视线干扰、防噪声等有关规定的影响与制约,设计中主要注意如下三个方面:

防火间距。建筑必须满足的消防间距,防火间距应按相邻建筑外墙的最近距离计算,当外墙有突出可燃构件时,应从其突出的部分外缘算起,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及《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都有明确的规定。特别注意规范中对一些特殊情况的注解,设计中常常会遇到类似情况,很好利用会解决很多规划设计中的难题。

日照间距及建筑间距系数。主要是保障一些需要较好日照要求用房的日照标准的需求,主要包括如下建筑类型:居住建筑、托儿所、幼儿园等生活用房、小学、中学的普通教师、医院疗养院的病房楼、老年人的居住建筑、托老所的居室都为有日照要求的等,规划总平面设计中需要对以上性质建筑位置择优考虑,进行平立面进行日照分析,满足相应的日照时限要求,并须在规划方案报批时提供该地块及相邻受影响地块的日照分析报告,以满足区域内生活质量要求。

北京地区对日照标准做了如下规定:①住宅每套至少有1个居室、4居室套型至少有2个居室满足大寒日日照不小于2小时的日照标准(规划部门通常还会同时要求以上房间还必须同时满足冬至日不小于1小时的要求,根据以往日照分析经验冬至日不小于1小时比大寒日日照不小于2小时的日照标准更难满足)。②宿舍半数以上的居室、托儿所、幼儿园的主要生活用房、中小学半数以上的教室、老年人及残疾人住宅的主要起居室和卧室、医院及疗养院半数以上的病房和疗养室等建筑日照要求北京地区建设工程规划设计通则中都做了相应规定。

日照标准需要利用日照软件进行日照分析来实现,计算时应注意如下:日照标准日定为大寒日及冬至日,有效日照时间带大寒日采用8:00~16:00,冬至日采用8:00~16:00(真太阳时),计算大寒日时,应设置最小连续日照时间为5分钟,冬至日应设置最小连续日照时间30分钟,扫掠角12度,日照时间计算起点指距室内地坪0.9米高的外墙位置(含保温层及装修层),计算过程中时间精度和输出结果精度应该为分,输出结果应将真太阳时转换成北京时间,通过计算结果来判定拟规划居住建筑是否满足日照要求,对于特殊部分可进行立面日照分析,更准确直观一些。

北京建筑间距规定的系数要求:主要包括板式、塔式及多塔建筑及多塔建筑群等;板式建筑指主要朝向建筑长度大于次要朝向建筑长度2倍以上的建筑;当遮挡建筑与被遮挡建筑平行布置正南正北时,建筑间距最小系数:塔式建筑指长高比小于1的建筑,塔式建筑的各朝向均为长边。单栋塔式建筑遮挡建筑(两侧无其他遮挡建筑时)对日照比较有利,遮挡面积较小,与北侧居住建筑的建筑系数最小可控制在,不会对被遮挡建筑造成遮挡。

相邻多栋塔式建筑如果之间间距等于或大于单栋塔式建筑长度时,在该间距范围内无其他遮挡建筑,其间距系数最小可控制在。相反塔式间距小于单栋塔式建筑长度时,在该间距范围内无其他遮挡建筑,其塔式居住建筑长高比的长度,应按各塔式居住建筑的长度和建筑之和计算,也就是多栋塔式建筑遮挡效果以等同于板式建筑的遮挡效果,根据群体不同的长宽比,采用的间距系数也不同,长宽比以下,等同于单栋塔式建筑,间距系数为,长宽比~时,间距系数,长宽比,~时,间距系数,长宽比时,相当于板式建筑,间距系数。

北京规划部门一般规定居住区日照必须同时满足住宅居室及公共服务项目居室部分日照标准及北京建筑间距规定的系数要求。

卫生间距。即居住建筑相对两可视面(窗口距离)大于等于18米,如不满足要求时,采用有效遮挡措施避免对视,总图标示出来规划部门也是认可的。

居住区内综合技术指标:综合技术指标是规划总图设计中非常重要部分,主要有以下几部分组成:

综合技术总指标。包含居住区规划总用地、居住区用地、住宅用地、公建用地、配套设施用地,通常情况下总指标中只体现居住区规划总用地,其余用地面积在地块分指标中体现。总指标还包括居住区总建筑面积(其中地上和地下要单独统计)、住宅建筑面积、公建建筑面积、配套设施建筑面积、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总户数、居住总人数、户均人口、人口毛密度、机动车停车数量及非机动车停车数量等。

建筑容积率。指建筑用地内建筑总建筑面积与建设用地面积的比值,衡量建设用地使用强度的一项重要指标。计算容积率时,总建筑面积中是否包括地下、半地下建筑面积,应根据所在城市规划部门来确定,在具体设计中计算容积率一般都是用地上总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值来计算,也就是规划部门对于地下建筑面积不予与明确的约束,可根据建设单位的具体使用需要及投资情况来确定地下面积的数值。

建筑密度。指用地范围内各类建筑的基底面积与居住区用地面积的比率。建筑密度是反映建设用地经济性的主要指标之一。

绿地率:。指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用地的总和占居住区用地面积的比率。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配套公建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地下设施顶板上部至室外地坪覆土厚度达3米(含3米)以上,其绿化面积可按1:1计入该工程的绿化用地面积指标;覆土厚度达米(含米)以上,其绿化面积可按1/2计入该工程的绿化用地面积指标。绿地面积计算时建筑首层外墙范围内、道路路缘石外1m范围内不计入绿地范围,对其它围墙、院墙绿地范围可算到墙脚、汽车坡道出地面部分算至坡道挡墙外1m处、覆土绿地部分要注意其与实行覆土绿地接壤的部分,不被建、构筑物围合(其开放边长应不小于总边长的1/3)。道路小于4m的可以不退线1m,按道路边缘计算绿地面积,人行道及硬铺休闲广场不计入绿地面积,符合公园规范要求的游憩小路可计入绿地面积。

以上为规划方案设计中的一些主要的限定性指标,满足以上各种规划要求做出项目的规划方案阶段的总平面建筑布置图及方案报批图纸,北京地区规划方案报审要求总平面提供如下表格内容:用地指标表、用地平衡表、区位图、技术经济指标表、建筑单体一览表、图例及设计说明等。

用地指标表:主要是表示项目用地范围内总用地面积、建设用地面积、道路、绿地等面积,此部分数值由规划部门在选址意见书中提供。用地平衡表:是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各种指标数值,包括建筑占地面积、绿化面积、道路广场面积及其它面积的数值及占总建设用地面积的比率,以用来控制项目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各种用地的平衡关系,规划可根据此数据来控制整片地域的城市整体形象。区位图就是项目在城市中的位置,技术经济指标表:包括总建设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其中地上面积、地下面积)地上面积可由容积率来控制,地下可根据使用及车位需要由建设单位把控,如有特殊使用功能还需注明面积数(主要用于支付土地使用转让金需要)、建筑单体的栋数、建筑控制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机动车停车位(其中地上、地下分开统计)、非机动车停车位等、如居住建筑还有住宅总户数、住宅总人口、户均人口、人口毛密度等,建筑单体一览表:包括各建筑单体建筑使用性质(地上、地下分开)、建筑层数、建筑高度、建筑地上面积、地下面积、总建筑面积、(住宅还有户数)。

规划总图报审图纸部分中需要标注及标示部分主要是建筑单置(坐标点定位),楼号、层数、正负零标高、建筑高度、建筑外轮廓尺寸(一般标注保温外皮)等、项目用地范围内的道路交通,城市道路开口位置、并注明道路及开口宽度、绿化部分需填充并区分覆土绿化及实图绿化,此阶段需保证规划绿化率要求、建筑间距、住宅还需注明日照间距的系数等。

此阶段因处于方案设计阶段单体设计还未深化,面积指标还不准确,规划方案报批时地上面积经常会按照容积率计算的最大面积来控制、机动车、非机动车、绿化率也会按照最低要求数值来报审,待进行绿化、交通报批时再进一步深化设计,前提是规划方案图中必须保证各种指标的可实施性。

项目总平图设计的四个阶段中第一阶段属于难度及技术含量较高阶段,也是依据规划条件方案创造的过程,是整个项目设计前期及精髓。第二阶段的人防、绿化、交通、建委等部门对于项目规划使用要求可实现性的把控,此阶段是在规划复函总图基础上对人防、绿化、交通的使用功能的拆分,以保证规划复函上各个指标的可实现性,是一个分布细化过程。第三阶段是施工图完成后,设计进入消防的报批阶段、此阶段总平面应注意建筑单体消防车道及消防扑救面的设计(一般情况此部分在规划方案阶段就应该按规范要求设计好),是消防部门对此部分的审批与核对,以保证园区内消防车的顺利扑救。第四阶段规证总平图,既是规划复函方案后经过人防、交通、绿化、消防等部门审批后及单体建筑施工图完成后的终版总平面图,此阶段总平面很重要,图纸中每个数据都将作为实际施工中的验线及规划验收依据,在实际施工时不可以更改(允许范围内的施工误差除外)。图纸指标中使用功能同样会作为建设单位支付土地使用出让金的重要依据,所以此阶段总图一定要慎重对待,保证每个细节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居住小区规划设计方案【第五篇】

一方面,由于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出现诸如学生状态涣散、毕业设计与社会需求脱节、教学过程相对封闭、程序不尽合理等诸多问题,导致毕业设计质量下降,教学组织松散,并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另一方面,为推进“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实施,促进高校与地方的合作,促进地域化课题的探索与研究,让建筑学专业毕业生尽快接轨社会,有必要改革与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提高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对此,我们推出了“产学研一体”的毕业设计教改探索,教学改革以“建筑学本科毕业设计”为载体,同时,联系一个当地建筑主管单位或设计机构,由这个机构根据自身实践或现实需求,推荐一个研究课题。研究课题的部分作为毕业设计的命题,形成设计与实践、教学与市场的结合。我们把“现代住区的地域化探索”放在以“自愿参与”为原则的毕业设计环节,其“师徒制”“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满足系统性、研究性的辅导活动,有利于运用已掌握的建筑知识和分析研究方法,使研究探讨的逻辑性与设计成果的创意性相结合,最终提交完整的研究型设计成果。

2教学目标及任务要求

基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临海对城市风貌控制的迫切需要,我们以量大面广直接影响城市风貌的商品住宅为载体,研究“现代住区的地域化探索”。毕设教学基地位于临海古城保护区,是四面临街的一块街坊用地。设计需研究适合历史文化名城的现代高层居住社区规划及平立面设计,使之“与传统风貌相协调、独具特色并能适应市场需求”。这是一个结合实际工程、研究与设计并行的课程设计实践。教学要求:本课程分现场调研、文献阅读和实战设计三大部分:(1)调研部分:a.踏勘临海古城,研究古城规划结构及空间特色、传统街区、标志性建筑及城市传统风貌特征,研究典型民居空间形态、立面特征,了解传统建筑特点。b.踏勘基地及周边环境,注意商业空间位置、小区主次入口选择、车行路线、周边有否日照影响等等。c.了解临海近年新建居住区情况,特别要踏勘已建中式楼盘,注意其空间形态、造型特征、传统符号的运用及外墙材料,分析其适宜性和优缺点,同时注意改进提高的方向。d.了解近年国内外结合地域文脉的现代中式中高层住宅情况,特别对近年建成的中式高层建筑进行现场考察,研究其居住空间形态和立面设计手法、外墙材料及色彩运用。(2)文献阅读部分;a.收集整理国内外有关融入历史文脉的建筑设计理论及技术,传统民居与现代中式住宅设计理论等方面的研究著作、期刊论文及相关资料。b.相关案例分析;选取中式住宅区、中式居住建筑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空间组织、空间形态、外观设计、外墙色彩、材料选用、建筑符号、细部处理等等,归纳可借鉴之处。(3)实战设计部分:根据当地规划部门的实际需要,结合毕设教学,提出了从规划到单体设计的具体要求。a.总图规划:总平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商住分离,交通流畅,小区配套齐全、景观环境好、富有特色。b.建筑设计:满足本地块原住户不同档次的安置要求,套房面积以120平米为主。建筑设计做到使用功能合理、管理方便并考虑获取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设计重点是适合历史文化名城的现代居住建筑的空间及外观设计。

3教学实践过程

现场调研

文献阅读

4成果评价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8 2413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