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中学新课程具体实施方案【汇集10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实用中学新课程具体实施方案【汇集10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最新中学新课程实施方案【第一篇】
生物科学是当代科学的前沿,生物技术是世界范围内新技术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网友为你精心分享的“实用中学新课程具体实施方案【汇集10篇】”,希望大家喜欢。
一、问题的提出及成因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校本课程是基于学校的课程资源,为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与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以学校的教师为课程开发的主体开发的课程。新课程内容加强了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和学生生活的联系,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信自立和科学探究精神。校本课程是对现有课程资源的补充和延伸,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让教学“活起来”,营造一个可以让教师和学生共同合作、探究的学习空间,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个性化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人的培养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学校教育的一个新的支点。我们觉得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对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方面,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生物学科的是一门最贴近人们生活的自然科学,学生通过对生物学的学习,能够深入了解大自然生命的奥秘,激发学生探索兴趣。从新课程改革以来的四次高考分析可知,生物学的各项能力和科学素养的考查内容的分值占生物学科总分值的比例由20xx年的44%提高到20xx年的%。由此看来,只局限于现行教材的课堂教学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因此,进行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和建设也是势在必行了,本课题也就成为当今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学的着眼点。我校生物实验室条件的完备,校园网络的改善,新农村生态基地和星海湖生态旅游基地的建立以及当下石嘴山市正在大力打造新型园林化的工业城市等等,这一切都为本课题的顺利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国内外关于本课题的发展趋势及研究现状。
《生物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教师应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改变仅仅依靠教科书开展生物学教学的传统做法,这些都给校本课程的开发留下了较大的空间。虽然在一些地区(如山东、江苏、广东等)的一些学校已有一些成型的经验和做法。但是由于各种因素制约,校本课程建设仍处于初始探索阶段。尤其对高中学校来说,如何在高考升学压力下,根据学生全面成长的具体需要,建设好富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始终是急需解决的实际课题。就我区、我校来看,现在没有一套适合于我校的生物学校本课程教材。
二、预设的研究目标和任务。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和任务是开发并撰写适合我校学生需要、体现办学特色、符合我校及本地区实际,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的校本课程教材,并研究高中生物校本课程的评价方式。校本课程教材的撰写拟以现行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为依据,努力与生物学科高考相联系,以学生感兴趣的生物学问题和生物学知识为编写内容,更好地体现“趣味性、探究性、实效性、同步性、开放性、选择性”的研究目标。拟包括三大模块即:高中生物怎么学、高中生物的趣闻趣事、趣味生物探究实验。
(一)高中生物怎么学。
1.通过本专题的探讨,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学习生物学的技巧和方法。
2.使学生提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迅速提高生物学成绩,进一步达到多学科的交叉,从而提高综合能力。
3.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以致用,灵活的将生物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实践相结合,促使身心健康发展。
(二)高中生物的趣闻趣事。
通过对高中生物中趣闻趣事的了解,让学生对高中生物中的一些难点、比较抽象的知识有一个感性的认知;通过本课程也使高中生对自己日常行为不好的方面有所了解,并使其积极纠正;也让学生切切实实地感受生物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生物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生物是一门丰富多彩的学科,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生物的有用性及其社会价值。
1.生物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本课程通过对课本知识与现实情境的有机整合,开发出学生既有兴趣又能学以致用的生物实验,实现对学科课程资源的充分挖掘,让学生在做中学,强化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本课程拟以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进行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判断和动手操作,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提高生物科学素养,使知识和技能真正成为可以随身携带的财富。养成与他人合作,共同探讨的精神。
3.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对现行教材中的一些科学研究方法有更深刻的认识,初步学会探究实验的一般程序和实验设计方法。
三、基本的研究思路。
(一)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用时约两年半时间(20xx年2月—20xx年10月)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2月—20xx年5月)。
1.组建课题小组,做好研究分工,制定实施方案。
2.确定实验对象:高二年级11个理科班。
3.进行学生的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属于校本课程的问题)再进行汇总、分析、讨论制定本课题的研究思路、框架内容、操作程序。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xx年6月—20xx年2月)。
1.调研、收集、整理有关文献资料,课题前期背景情况调查。
3.陆续完成子课题的编写--研讨--修订--试用--反馈--修订--评价—总结。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xx年3月—20xx年10月)。
2.整理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各种资料,撰写课题。
结题报告。
4.结题材料及研究成果装订成册或书上报。
(二)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1.课题组成员。
负责人:陈维强。
成员:耿占荣、杨玉芳、陈维强、马桂兰、吉义东、王永峰、刘春辉、于洋、孟进、宁春晓。
2.课题组成员分工。
陈维强负责课题申报,管理课题研究的整个过程的全面工作,负责活动内容的记录、活动过程的拍照、摄像、外出参观考察的行程和食宿安排等事宜。撰写中期研究报告和后期研究报告。
陈维强、耿占荣、杨玉芳负责课题实施方案的策划、制定,课题实施的组织、管理、协调及研究成果的汇总、上报及课题研究经费的筹措等工作,参与校本课程的《高中生物怎么学》模块的编写、试验、总结等相关工作。
王永峰、孟进负责学生问卷的设计、调查、统计分析及资料的收集、整理,并参与校本课程的《高中生物的趣闻趣事》模块的编写、试验、总结等相关工作。
于洋、刘春辉、宁春晓负责学生参加校本课程的。
心得体会。
研究性学习报告调查及小论文制作的各种模型的计划实施收集整理等工作,并参与校本课程中《高中生物的趣闻趣事》模块的编写试验总结等相关工作。
吉义东、马桂兰负责有关生物实验和实习考察等实践的设计、准备、实施及分析,并参与部分校本课程中《趣味生物探究实验》模块的编写、试验、总结等相关工作。
(三)课题的管理。
本课题由学校领导负责监督指导,课题负责人组织实施,学校负责管理。课题成员分工协作,请专家和有关教研人员指导,定期召开课题研讨会,交流经验、分析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修正。
四、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包括行动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数据分析法、文献法、试验法和走访参观。
1.行动研究法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行动研究法就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研究,就是要创造地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其特点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实践,并对实践进行不断的反思,通过计划,实践,观察,反思四个步骤进行。本课题组通过对学生的进行兴趣和需求调查,进行分析,设想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研究思路、操作计划,进行论证,修定完善,然后按照计划进行收集有关资料、专家咨询、调研等准备工作,之后再试编写--研讨—反思--修订--试用--反馈--修订--评价—总结,最后形成成果。
2.问卷调查法调查对象主要是学生,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了解校本课程实施结果,通过调查的数据分析,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生物校本课程实施后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情况,为教师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校本课程提供了依据。
3.数据分析法当前,通过对各阶段学生纸笔测验或调查结果的分析仍然是研究和评价校本课程建设情况的一种有效手段,在数据分析过程中要注意客观性和科学性。
4.文献法因为我计划编写的内容大多数没有现成的教材可参考,需要通过大量查阅文献,
5.试验法生物校本课程的内容在编写前后需要反复的进行试验,根据试验反馈的信息,再进行反复修改,逐步完善。
6.走访参观通过走访参观校外生态基地、种植或养殖专业户,科研院所等,可以获取第一手资料和经验。
五、预设的研究结果。
预期本课题研究成果:
3.学生在进行校本活动中的成果:学生参加校本课程的心得体会、研究性学习报告、调查及小论文、制作的各种模型等。
4.教师参与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的心得和经验、教学设计、案例论文等册子及优秀教学课件。
生物学是一门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近年来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如粮食、人口、环境、资源等,都与生物科学的研究有直接的关系。生物科学是当代科学的前沿,生物技术是世界范围内新技术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中国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根据新课程改革目标,中学生的生物学习,要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学生生活的联系,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主动学习精神,必须开发和利用校内外一切生物课程资源。
我校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初级中学,各种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生物课程资源。20xx年,校生物课题《农村初中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研究》荣获得岳阳市一等奖,并报送省教科院参评。这些有利条件为我们实施生物校本课程,提前准备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雄厚的物质基础。
一、课程目标。
1、通过参观调查,关注家乡的生物资源与环境变迁,产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逐渐形成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
2、通过实践探究,培养学生的生物学基本技能;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的接受知识为主动参与探究获取知识的探究性学习方式。
3、通过给家庭当致富参谋,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把生物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生活,提高运用能力;从一定程度上推动家乡经济建设。
4、使教师在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过程中,驾驭新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水平明显提高。
5、使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指导水平明显提高。
二、课程内容。
七年级:
参观调查。
(一)给校园花木做身份证。
(二)参观现代农业生产基地。
实践探究。
(一)无土栽培。
(二)学做园艺师。
(三)吃自己种的蘑菇。
八年级:
参观调查。
(一)调查本地鱼类资源。
(二)参观特种养殖专业户。
实践探究。
(一)培育绿化苗木。
(二)嫁接。
(三)试种良种。
综合应用。
致富参谋。
三、实施建议。
我校生物校本课程修学内容由三个部分构成:必学部分;选学部分;助学部分。所有资料都以资料库的形式保存在学校电脑服务器中,以备师生随时调用,并不断增添新的内容。
(二)修学内容:
1、必学部分:是在两年的生物学习期间,所有学生必须完成的。以后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做适当的增减。
2、选学部分:资料来源有三个,一是生物教师补充,二是镇农技术员提供,三是学生在网站上下载。内容同样要根据形势,作适当增减。教师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选择其中的课题开展活动。
3、助学部分:针对个别学生的特殊要求或家长的需要,教师为他们提供必要的信息与技术支持。
本套教材是必学部分,共分三个大类型十一个主题,即每个年级设参观调查和实践探究,八年级加设综合应用,主题的实施均以研究性学习形式开展。同类型的主题之间采取梯级开发方式(已在每个主题前注明一、二、三)。
参观调查属于调查类研究性学习,分为两个梯级:第一级是在教师的示范下,把调查的内容、调查目的、方法与过程(含调查的方法、调查的范围、调查的时间、调查的路线、调查的过程)、调查结果、结论与建议等全部告诉学生,使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调查的方法;第二级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根据在第一级中学会的方法,合作或独立完成,达到完全掌握生物科学调查方法的目标。
实践探究属于探究类研究性学习,分为三个梯级:第一级主题是由教师带领学生参与科学探究的全部过程,然后由学生整理探究报告,从中初步学会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第二级主题由教师把活动的主题材料提供给学生,学生再根据材料自己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探究方案,教师的作用只是帮助学生完善方案,使学生逐渐熟悉科学探究的方法;第三级主题教师仅仅向学生提供部分资料,探究的全过程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使学生能够完全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主题的梯级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低到高,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致富参谋是专门针对农村学生而设计的一个大主题。这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一项综合检验,它要求运用调查、探究等手段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产生活中去,既培养了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又培养了表达交流的能力,另一方面推动了本地经济建设。
(三)授课安排:
注:1、网络信息收集由电脑教师协助,图书信息收集由图书管理员协助。
2、可以利用的时间有综合实践活动课、劳技课、信息技术课、生物课,还有学生的假期。教师要根据活动主题的季节特点,灵活安排活动时间。
(四)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
生物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持续动态的过程,它需要不断的完善和补充。目前,我们可以利用的场地资源有:校内有绿化植被、生物园、学校种养基地、计算机教室、农民现代远程教育接收站。校外有镇现代农业示范基地、苗圃园、特种养殖场、优质果园、学生家庭承包的种养园场;人才资源有生物教师、聘请的农技员、校外生物科技辅导员。
四、评价建议。
(一)内容:
1、学生参与活动时的态度。
2、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包括信息搜集与处理的方式、分工组织、计划步骤完善等。
3、学生活动结果的评价。包括参观。
调查报告。
探究报告技能考核等。
4、对教师的评价。由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办公室制定的评价方案对教师考核。
(二)形式:
1、小组评价。学生对本组成员自参加活动以来的变化进行评价。
2、
自我评价。
本人对自己参加本组活动以来的变化自我评价。
3、教师评价。一是口头考核;二是问卷法(判断、选择、填空等)形式考查;三是观察法,即观察学生在课程活动中的态度表现。
4、建立档案夹。把学生参与活动的所有资料和个人评价结果保存在档案夹中,记录学生成长过程。
一、指导思想:
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从学校的实际状况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构建学校办学特色,打造“个性化”学校形象,发展学生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进步,科教发展,教育改革的客观要求。
二、实施目标:
1、校本课程要体现基础性:
基础教育要重视基础,校本课程将立足于打好学生文化基础、品德基础、身心基础为目标。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综合和运用。
2、校本课程要体现发展性:
根据学校实际状况,兼顾到每个学生的发展需要,树立着眼于学生发展的教育价值观,把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当作校本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
4、校本课程要体现主体性:
校本课程的主体性体现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需要,教师的充分参与,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中要重视教师的主动精神,要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使校本课程得到更大的开发。同时,还要充分了解和反映学生的实际,重视学生参与,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不断根据学生的需要完善优化校本课程。
三、实施内容:
校本开发不是一两个人能完成的,是由校长、课程专家、教师、学生家长等共同参与的。学校要形成开发校本课程的组织网络,形成领导小组----教研组----教师----学生的开发网络,通力合作,共同创建“学习化校园”。
1、成立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课程的初步审议)。
组长:刘春生。
副组长:咸玉富刘金发。
组员:生物老师、班主任。
2、成立课程开发研究小组(负责课程的具体开发)。
组长:刘金发。
副组长:石孝法姜兆强。
组员:班主任、全体生物教师。
1、成立组织。
2、通过学生座谈等了解学生各种需求。
3、全面评估分析确定校本课程总体目标,制定校本课程的大致结构。
8、任课教师拟订具体的《课程纲要》。
七年级上学期农业技术。
(四)、校本课程的评价。
1、学生学习评价:问卷调查。
2、学习效果评价:信息反馈。
3、课程评价体系。
最新中学新课程实施方案【第二篇】
为深入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落实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有关要求。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真正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根据市教育局统一部署,继续开展暑期教师集训活动。为确保暑期集训务实有效,特制订本方案。
一、集训的主要内容。
1、把学习《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没的若干意见》,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规定的篇目、全国优秀授师郑琦和本单位模范教师的先进事迹,作为今年暑期教师集训的重要内容。学习《教育法》、《教师法》,学习教育局关于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和师德师风建设的有关文件精神。
2.把暑期集训学习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结合起来,利用集训时间,组织党员集中学习,保证规定学习时间,完成规定的学习内容,按照先进性教育要求,对照武穴市教育工作者对社会“八项承诺”,组织教职工开展针对性的自查反思,认真查找和整改师德师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各自实际,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
3、继续开展重塑教育形象、校园形象、教师形象、校长形象活动,开展“无乱收费行为,无不良教师言行,无重大安全事故学校”创建活动,加强教行风建设,办好让人民满意教育的乡镇和人民满意教育的学校,争当人民满意的教师。
4、学习有关治理教育乱收费、乱补课、乱办班的`会议和文件精神,自查自纠学校和个人存在的“三乱问题”。
5、把暑期集训时间和深化教育改革结合起来。学校要结合实际,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实行教职工全员聘任制,干部竞争上岗制,增强教育活力。
6、认真总结上学年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好教师节表彰的推荐工作。制订新学年工作计划,布置秋季开学准备工作,做好劝学堵流工作。
二、集训形式和时间安排。
1、集训形式:本次暑期集训采取分组讨论、学习为主,集中学习为辅相结合方式进行。
2、集训内容及时间安排(见附表)。
三、集训要求。
1、学校要把暑期集训工作作为一件大事抓紧抓好。加强领导,主要领导郭校长亲自负责,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特别在学习和讨论期间切忌搞形式、走过场,做表面文章。要务求实效。
2、集训期间,全体教职工共同参与,任何人无特殊原因不得缺席,无故不参加集训的人员不能聘用上岗。有事必须向学校请假。学校制订集训纪律,并做好暑期集训考勤记载。学校将把本次集训情况作为年度考核、晋级、评优和实行聘用制的主要依据。
3、在学习讨论期间,学校因地制宜,紧密联系实际,重在更新观念,提高认识,解决问题,特别是在转变校风、教风上下功夫。
四、组织领导。
为保障暑期集训工作顺利进行,特成立暑期集训领导小组。
组长:何利民。
成员:郭国刚周斌。
朱河小学。
最新中学新课程实施方案【第三篇】
(2)扎实推进课改再铸教育辉煌。
(3)轻负担,高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4)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健体,学会生存,学会创造,学会审美。
(5)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6)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
(7)以学生发展为本,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8)请蹲下来看孩子。
(10)迎接新课程对每位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挑战。
(12)以人为本,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13)课堂是一个开放的、旋转的舞台,教师与学生都是表演者。
(14)逐步构建“培训、课题、资源”三位一体的研训互动新模式。
(15)树立大教育观,建立学校—家长—社区伙伴关系。
(16)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激励学生。
(17)加强新课程师资培训,支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18)自觉更新观念全力实施课程改革。
(19)全社会都应关心、支持、参与课程改革。
(20)探索创新齐心协力搞课改。
最新中学新课程实施方案【第四篇】
(一)本次远程培训工作在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进行,省教育厅专门成立项目管理小组,由分管副厅长担任小组组长,成员由省教育厅基教处、师范处、财务处、民教处、督导室,省教科所、省电教中心负责人以及十四个市(州)教育局负责人。省教育厅成立“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师远程培训项目执行办公室”(以下简称项目执行办公室),执行办公室设在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所。项目执行办公室在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领导小组和省项目管理小组的领导下,负责对我省培训实施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和组织管理,协调多方力量组织开展培训工作。主要包括研究制定培训实施方案,组织新课程省级骨干培训,组织培训者培训,加强与教育部相关部门和各网络平台服务单位的沟通、联系。省教育厅成立巡视督查组,对各地培训工作进行巡视、指导与督查,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
(二)网络培训服务平台的主要职责。“国培计划”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项目执行办公室(挂靠在中央电教馆)负责项目组织实施的具体协调工作。通过招标机制遴选有关专门网培训机构提供远程培训的服务和技术支持工作,具体任务分配为: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负责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学科;北京今日园丁科技文化有限公司(新思考网)负责物理、化学、生物学科;北京百年树人远程教育有限公司负责思想政治、信息技术学科。
网络平台的主要任务和职责是:参与培训课程资源开发和培训光盘制作,协助专家团队进行教学,组织专家在线辅导、远程答疑,提供教务管理服务,制作操作指南,配合培训者培训的实施,组织在线研讨和提供培训信息交流服务,提供技术支持与咨询服务。
(三)各市(州)教育局的主要职责。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情况进一步分解、细化我省的远程培训项目实施方案,制定本地区针对培训工作的保障措施和。
应急预案。
;组织开展市直高中的培训工作;成立检查小组,对各县(市区)培训工作的准备、进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及时向网络平台服务单位和省教育厅上报本辖区辅导教师、班主任、联络员、参训学员编班情况等信息;审核各县、区呈报的学员培训成绩报表;为本辖区远程培训项目的实施提供相应的配套经费,并对本地区培训工作进行全面总结。
(四)各县(市区)教育局的主要职责。根据上级主管部门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和本县(市区)学校、教师分布的具体情况,确定本县(市区)集中学习点(以下称为“学习中心”);做好本县(市区)各“学习中心”班主任、指导教师、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员的遴选工作;及时向所在市(州)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上报本县(市区)班主任、指导教师、联络员、学员编班情况等信息;制定本县(市区)保障培训工作顺利实施的相关措施和应急预案,对培训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做好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选派辅导教师的接待和在各学习中心的分配工作;做好本县(市区)普通高中教师参与培训的相关信息的收集、存档、上报工作。
(五)普通高中的校长、“学习中心”配备的班主任和指导教师是培训的具体组织者、管理者、指导者,对顺利实施和完成本次远程培训任务、保证培训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校长的主要职责是:担任“学习中心”的主任,全面负责该中心培训期间的组织和管理、协调工作;对班主任和辅导教师履行工作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确保所有参加培训的教师按时参加培训,保证培训质量。
班主任的主要职责是:负责组织和管理本班学习活动,了解本班学员学习进度,记录学员学习活动参与情况,对跟进不足的学员进行督促,检查审核作业。辅导教师的主要职责:负责本班学习指导,组织并引领学员研讨,点评并推荐优秀作业,编辑并提交学习简报。各地要选择富有经验和责任心的骨干教师和教研员担任班主任和辅导教师,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聘请已进入实验省区的高中课改优秀教师承担辅导工作。同时,要切实发挥教研部门的力量,要求各市(州)教研部门积极总结和利用在“甘肃省基础教育网络教研教师教学远程研修”平台中开展的两次研修经验,保证本次培训的顺利实施。
(六)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配备网络技术人员,其职责是:密切配合网络平台服务单位开展工作,协助行政部门、班主任、辅导教师进行管理与辅导,解决学员在注册及学习中遇到的相关技术问题,做好本地的技术保障工作。
五、培训原则及方式。
(一)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对进入新课程的高中一年级各学科教师进行系统的全员岗前培训,原则上各学科任教教师都必须接受不低于50学时的系统岗前培训,并经考核合格才能上岗。
(二)组织方式:采取班级化组织管理。组班方式以县为单位,分学科组班(网上虚拟班级)。每个班不超过100人,设班主任和辅导教师各1名。各市(州)、县(市区)要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组织学员以县(市区)为单位按学科集中参训。各市(州)、县(市区)根据实际情况设立若干“学习中心”,组织学员集中培训。
各市(州)、县(市区)高中学科教研员、各学校中层以上管理人员按相应学科组班进行学习。
(三)学习方式:由市(州)、县(市区)集中安排学员在“学习中心”学习。其学习形式主要包括:通过多媒体投影在线或离线(dvd光盘播放)集体收看专家主讲的视频课程;辅导教师组织学员针对专家授课内容结合各自教学实践开展网下的研讨和交流;学员个人借助可上网的计算机自学网上的拓展性课程资源和相关学习资料,参与网上的案例研讨和专题讨论,提出问题或咨询,接受专家的问题解答和教学指导;按要求完成相关作业等。
(四)辅导方式:本地研讨、在线交流与专家答疑相结合。本地研讨应在班主任与辅导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开展。在线交流应在本地研讨的基础上,在课程专家团队的主持和指导下,组织学员进行学习交流和专题讨论。针对各地学员学习研讨和交流中普遍关注的突出问题,由课程专家集中答疑指导。
六、培训实施及流程。
(一)6月10日前,各市(州)应负责将参加本次培训的不同学科的教师人数(含高中学科教研员、各高中学校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学校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等设施设备的数量及技术状况以电子文本的形式上报“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师远程培训项目执行办公室”邮箱。另外,各市(州)对各县(市区)学校上报的上述信息数据进行认真审核,按照参训学员的数量和分布状况,设立和确定“学习中心”。(注:“学习中心”在冠名时可以其所在学校为基础,冠以“高级中学学习中心”、“xx学校学习中心”等),确定学习中心负责人与技术保障人员。指定“学习中心”所在学校的一名校长和两名副校长担任“学习中心”的主任和副主任,负责培训期间该“学习中心”培训的具体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
(二)6月11日,省教育厅将通过视频会议方式,组织进行对管理者进行培训,一是部署我省“国培计划——20xx年普通高中课改实验省教师远程培训项目”工作;二是对各市(州)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学习中心”负责人、技术保障人员进行培训,主要内容包括培训流程,各级培训管理者的职责任务和工作要求。
(三)6月20日前,各市(州)按附件2的信息上报要求(相关表格请在省科所网站下载:),完成统计参加培训相关信息:
1.将各县(市区)应接受培训的教师按学科进行编班,原则上每个学科为一个班,并确定每个培训班级培训期间所在的“学习中心”。对于学员人数超出50人以上的较大班级,可再将其划分为若干个学习组,便于组织网下的交流、研讨。
2.为每个培训班级配备一名班主任和培训辅导教师,对人数较少的小学科,可二个班级配备一名班主任。
3.各市(州)指定一名同志作为联络员,负责与“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师远程培训项目执行办公室”和各网络平台服务单位的沟通、联系、接洽工作。
(四)7月1日前,各网络平台服务单位将帐号分配到我省;7月10日前,完成辅导教师、班主任的注册报名工作;7月20日前完成学员注册报名工作,以便学员及早体验网络平台操作。7月22日班主任在各学校校长的配合下完成审核确认工作,7月24日之前,“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师远程培训项目执行办公室”将确认信息(线下)上报给平台,7月25日完成用户调整工作。
共
2
页,当前第。
2
页
1
2
最新中学新课程实施方案【第五篇】
校本课程是基于学校的课程资源,为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与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以学校的教师为课程开发的主体开发的课程。新课程内容加强了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和学生生活的联系,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信自立和科学探究精神。校本课程是对现有课程资源的补充和延伸,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让教学“活起来”,营造一个可以让教师和学生共同合作、探究的学习空间,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个性化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人的培养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学校教育的一个新的支点。我们觉得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对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方面,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生物学科的是一门最贴近人们生活的自然科学,学生通过对生物学的学习,能够深入了解大自然生命的奥秘,激发学生探索兴趣。从新课程改革以来的四次高考分析可知,生物学的各项能力和科学素养的考查内容的分值占生物学科总分值的比例由20xx年的44%提高到20xx年的%。由此看来,只局限于现行教材的课堂教学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因此,进行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和建设也是势在必行了,本课题也就成为当今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学的着眼点。我校生物实验室条件的完备,校园网络的改善,新农村生态基地和星海湖生态旅游基地的建立以及当下石嘴山市正在大力打造新型园林化的工业城市等等,这一切都为本课题的顺利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国内外关于本课题的发展趋势及研究现状。
《生物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教师应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改变仅仅依靠教科书开展生物学教学的传统做法,这些都给校本课程的开发留下了较大的空间。虽然在一些地区(如山东、江苏、广东等)的一些学校已有一些成型的经验和做法。但是由于各种因素制约,校本课程建设仍处于初始探索阶段。尤其对高中学校来说,如何在高考升学压力下,根据学生全面成长的具体需要,建设好富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始终是急需解决的实际课题。就我区、我校来看,现在没有一套适合于我校的生物学校本课程教材。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和任务是开发并撰写适合我校学生需要、体现办学特色、符合我校及本地区实际,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的校本课程教材,并研究高中生物校本课程的评价方式。校本课程教材的撰写拟以现行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为依据,努力与生物学科高考相联系,以学生感兴趣的生物学问题和生物学知识为编写内容,更好地体现“趣味性、探究性、实效性、同步性、开放性、选择性”的研究目标。拟包括三大模块即:高中生物怎么学、高中生物的趣闻趣事、趣味生物探究实验。
(一)高中生物怎么学。
1.通过本专题的探讨,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学习生物学的技巧和方法。
2.使学生提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迅速提高生物学成绩,进一步达到多学科的交叉,从而提高综合能力。
3.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以致用,灵活的将生物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实践相结合,促使身心健康发展。
(二)高中生物的趣闻趣事。
通过对高中生物中趣闻趣事的了解,让学生对高中生物中的一些难点、比较抽象的知识有一个感性的认知;通过本课程也使高中生对自己日常行为不好的方面有所了解,并使其积极纠正;也让学生切切实实地感受生物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生物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生物是一门丰富多彩的学科,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生物的有用性及其社会价值。
(三)趣味生物探究实验。
1.生物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本课程通过对课本知识与现实情境的有机整合,开发出学生既有兴趣又能学以致用的生物实验,实现对学科课程资源的充分挖掘,让学生在做中学,强化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本课程拟以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进行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判断和动手操作,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提高生物科学素养,使知识和技能真正成为可以随身携带的财富。养成与他人合作,共同探讨的精神。
3.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对现行教材中的一些科学研究方法有更深刻的认识,初步学会探究实验的一般程序和实验设计方法。
(一)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用时约两年半时间(20xx年2月—20xx年10月)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2月—20xx年5月)。
1.组建课题小组,做好研究分工,制定实施方案。
2.确定实验对象:高二年级11个理科班。
3.进行学生的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属于校本课程的问题)再进行汇总、分析、讨论制定本课题的.研究思路、框架内容、操作程序。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xx年6月—20xx年2月)。
1.调研、收集、整理有关文献资料,课题前期背景情况调查。
3.陆续完成子课题的编写—研讨—修订—试用—反馈—修订—评价—总结。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xx年3月—20xx年10月)。
2.整理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各种资料,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3.召开结题会议,进行课题工作总结,聘请专家评审,修改课题报告。
4.结题材料及研究成果装订成册或书上报。
(二)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1.课题组成员。
负责人:陈维强。
成员:耿占荣、杨玉芳、陈维强、马桂兰、吉义东、王永峰、刘春辉、于洋、孟进、宁春晓。
2.课题组成员分工。
陈维强负责课题申报,管理课题研究的整个过程的全面工作,负责活动内容的记录、活动过程的拍照、摄像、外出参观考察的行程和食宿安排等事宜。撰写中期研究报告和后期研究报告。
陈维强、耿占荣、杨玉芳负责课题实施方案的策划、制定,课题实施的组织、管理、协调及研究成果的汇总、上报及课题研究经费的筹措等工作,参与校本课程的《高中生物怎么学》模块的编写、试验、总结等相关工作。
王永峰、孟进负责学生问卷的设计、调查、统计分析及资料的收集、整理,并参与校本课程的《高中生物的趣闻趣事》模块的编写、试验、总结等相关工作。
于洋、刘春辉、宁春晓负责学生参加校本课程的心得体会、研究性学习报告、调查及小论文、制作的各种模型的计划、实施、收集整理等工作,并参与校本课程中《高中生物的趣闻趣事》模块的编写、试验、总结等相关工作。
吉义东、马桂兰负责有关生物实验和实习考察等实践的设计、准备、实施及分析,并参与部分校本课程中《趣味生物探究实验》模块的编写、试验、总结等相关工作。
(三)课题的管理。
本课题由学校领导负责监督指导,课题负责人组织实施,学校负责管理。课题成员分工协作,请专家和有关教研人员指导,定期召开课题研讨会,交流经验、分析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修正。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包括行动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数据分析法、文献法、试验法和走访参观。
1.行动研究法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行动研究法就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研究,就是要创造地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其特点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实践,并对实践进行不断的反思,通过计划,实践,观察,反思四个步骤进行。本课题组通过对学生的进行兴趣和需求调查,进行分析,设想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研究思路、操作计划,进行论证,修定完善,然后按照计划进行收集有关资料、专家咨询、调研等准备工作,之后再试编写—研讨—反思—修订—试用—反馈—修订—评价—总结,最后形成成果。
2.问卷调查法调查对象主要是学生,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了解校本课程实施结果,通过调查的数据分析,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生物校本课程实施后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情况,为教师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校本课程提供了依据。
3.数据分析法当前,通过对各阶段学生纸笔测验或调查结果的分析仍然是研究和评价校本课程建设情况的一种有效手段,在数据分析过程中要注意客观性和科学性。
4.文献法因为我计划编写的内容大多数没有现成的教材可参考,需要通过大量查阅文献,
5.试验法生物校本课程的内容在编写前后需要反复的进行试验,根据试验反馈的信息,再进行反复修改,逐步完善。
6.走访参观通过走访参观校外生态基地、种植或养殖专业户,科研院所等,可以获取第一手资料和经验。
预期本课题研究成果:
1.汇编成册的《石嘴山市第三中学高中生物校本课程(试用)》教材。
3.学生在进行校本活动中的成果:学生参加校本课程的心得体会、研究性学习报告、调查及小论文、制作的各种模型等。
4.教师参与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的心得和经验、教学设计、案例论文等册子及优秀教学课件。
最新中学新课程实施方案【第六篇】
中国书法,不是绘画,却有绘画的形象感;不是诗,却有诗的意境;不是音乐,却有音乐的神韵;不是舞蹈,却有舞蹈之柔姿;不是生命,却有生命般的形质和神采。正因如此,书法艺术千古流芳,成为中华民族的瑰宝。
书法又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具有很强的美学意义,书法教育的功能不仅对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对美的感悟力、鉴赏力、创造力有巨大的作用。还可以通过教育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磨练学生的坚强意志有很大的意义和作用。我校把书发教育作为校本课程主要基于一下几方面的考虑。
1、是继承和发扬祖国传统艺术的需要。
在我国以书法作为教育手段已有相当长的历史。隋唐以后是书法发展过程的鼎盛时期,人们更是以书法作为取仕的条件之一,不仅提高了书法的地位,也增强了人们对书法技艺的追求热情。唐代楷书的镌美,被人们誉为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在书法的发展过程中,人们也是以一种审美的眼光看待书法的。如:横若千里之阵云,点如高峰之坠石,等等。人们都是以审美的眼光来衡量其艺术价值的。
改革开放,吸收外来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先进文化确实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发展,给中国人带来了实惠,但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泱泱华夏,几千年的文化沉淀,几千年的传统精髓也应继承与发扬,民族性的东西,属于世界性的。有人说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融入在一支毛笔之中,一支毛笔书写了中华几千年的文明,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多学生不知道毛笔为何物,现代社会似乎一味的泊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离人们越来越远,本来中国人的闪光点似乎丧失殆尽。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书写、绘画很多被计算机所取代,但是写字是小学生应具备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书法有几千年的艺术沉淀需要我们继承、弘扬。抓住民族性的东西,走有中国特色之路才能被世界认可。
2、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书法在国际上的地位日益增高,影响力也越来越大。近年来,到中国高等院校进修或考书法学位的韩、日、新加坡等国的书家日益增多。这也促使我们要更加重视书法教育,否则作为国际大都市的公民如何将祖国灿烂的文化与外国学者交流。目前,国家科委定书法为二级学科,书法学科也形成了专科、本科到硕士、博士的完整体系。随着我国的基础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书法教育更应有连续性与系统性,这也是时代的要求。新一论全国课程改革,在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经验的同时,应结合我国的国情走中国特色的教改之路,中小学生应继承我过传统文化精华,对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养是有裨益的。
3、是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的需要。
我校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决定把书法作为校本课程来开发,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平台,为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提供舞台,不断提升学校的内涵发展。
1、通过正确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良好坐姿与正确执笔方法。
2、通过书法的基础知识学习、掌握书法的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基本智力,即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等。
3、通过书法史的学习了解博大精深的书法内涵。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对美的感悟力、鉴赏力、创造力有巨大的作用。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磨练学生的坚强意志有很大的意义和作用。
4、通过对优秀书家的学习使学生懂得好的书品要有好的人品。
5、通过学习写字学会做人做事。通过书法教学,让学生认识笔画的弹性、节奏、力感,能用中锋、藏锋、回锋等笔法写出具有美感的笔画方法,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有独立的学习能力。在教学中,通过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形象、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通过指导学生临摹书法名碑法帖,从中可以汲取文学素养,提高文字修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最新中学新课程实施方案【第七篇】
根据《善嘉中学三年发展规划》精神,将善嘉中学建设得更富内涵,更具特色,更高质量,让校园成为师生健康发展的家园;同时,为了加强学科队伍建设,深化学科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特制订本规划。
教育发展到今天,教育的人文关怀深入人心。教学不仅要关注知识教育,还要教学生学会认知,更要引导学生学会做人,促进智力和人格的和谐发展,它倡导的是全面、和谐的教育,体现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发展的整体关怀。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是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或《科学》相衔接的基础教育课程。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在保证基础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可供选择的课程模块,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高中化学课程应有助于学生主动构建自身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一步了解化学学科的特点,加深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有利于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更深刻地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逐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本课题针对。
1、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
2、高中化学选修课开设的必要性的调查。
3、高中化学选修课的教学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4、高中选修课的学法设计的探索与研究。
5、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6、高中选修课的评价机制研究。
7、积极倡导学生自我评价、活动表现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激励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
8、为化学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和研究提供更多的机会,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引导教师不断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现有教师15人,专职实验员1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3名,中学一级教师11名。平均年龄34岁,学历层为本科13人,硕士研究生2人,是一支年富力强的队伍。青年教师发展势头迅猛,获市评优课或基本功大赛一等奖1人,二等奖1人,三等奖2人。组内氛围和谐,教师互帮互助,资源共享,教学研讨的气氛浓郁;教师责任感强,工作认真负责。
在看到组内优势的同时,化学组也存在很多不足。首先,缺乏在市内有知名度、有发言权的教师,还没有市级学科带头人;其次,教科研意识和能力还不强,论文发表和获奖数量太少。
随着浙江省新课程改革,选修课在当前实施过程中通常成为必修课的陪衬,使得选修课成为必修课的附属,或完全被必修课侵占而名存实亡,选修课演化为竞赛课、差生辅导课;把选修课的内容当成大学内容的下放,使得有些教师一味追求知识的深广度。如出现将有机化学基础这一选修模块,上成大学有机化学的入门课,极大挫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校和教师而言,应该如何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指导学生自主选择课程模块;新课程高考方案中是否给予选修课以应有的关注,决定了选修课开设的现实命运等弊端,试图探索出一种教学策略,构建一种有效的中学化学选修课程教学模式。应用新课程理念改革中学化学选修课教学,这对逐步实现实验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对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尤其是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对推动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推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提高中学化学教与学的效率都有着积极意义和研究价值。
1、加强学习,真正以新课程理念指导我们的教学,以学生为本,以教学有效性为核心,构建3d(发现、领悟、发展)课堂教学模式。三年内初步形成一定的教学程序和模式,摒弃满堂灌、满堂问等教学误区,使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学生的学习激情得到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越来越高涨。
2、为保证教学质量,结合化学的学科特点,继续进行切实有效的学案研究,三年内初步形成富有北郊特点、适合北郊学生的学案体系。
3、根据我校学生的特点结合学校条件,培育化学组的北郊特色。在高一和高二年级组形成每年一次的特色活动,如学习科技周的传统化学活动、化学实验评比、化学知识竞赛等。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化学活动中去,更多的学生喜欢化学。
1、围绕新课程改革的契机,在原有校本选修课程的基础上修订、补充、完善化学校本课程,在高一年级能开设2—3门选修课,高二年级能开设1—2门选修课,并且形成传统。
2、在化学科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方面做一些尝试,力争在环境检测方面形成传统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将参观化工厂或污水处理厂或垃圾处理厂作为一项必须进行的综合实践活动。积极探索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与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的结合点。
3、对化学竞赛进行规范化、制度化引导和管理,从选材、计划、资料、实施、校外辅导等各个环节的细节做起,形成竞赛制度。
根据化学学科课程目标和教学要求,建立学习情感、学习方式、学习水平相结合,过程评价和考试结果评价相结合的发展性评价体系。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动态发展情况,客观评价教师和学生,制定多元化的评价方案,以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为目标,杜绝以单一考试分数评价学生和教师。结合课程改革的进展及学校发展,在广泛征求意见和研讨的基础上制订详细的评价细则。
通过全组教师的努力,在教研组内形成“求真、务实、高效”的组风,在教学上每一位教师要形成各自特色,努力成为深受学生和家长欢迎的教师,民主评教满意率高。
1、加强学习:积极参加和组织各级新课程培训活动,为教师提供各种学习机会。增强教师教学反思能力,提升教师层次。
2、积极实践:要求教师关注日常教学,通过教研活动和日常调研,具体指导和掌握教师日常教学实践的状况。通过各种形式的专题研讨,强化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如青年教师评优课活动,新课程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等。
1、备课制度:坚持集体备课,教师进行更多的思考和创新。让广大教师注重个性化的教学设计,发挥自主能动性,增强研究和实践反思的意识。备课活动主要实行“主讲制”,每次一位教师主讲,全组教师参与讨论定稿。要明确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确定教学任务,设计教学活动;分析教学情况,特别是学生的学习情况,研究教法和学法,重视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改进教学方法;精编例题和习题,合理控制作业量。
2、听评课制度:相互多听课,听课必评课讨论。每学期每人至少开一节公开课或研究课,并养成写教后记或教学反思的习惯。
1、争取更多的教师培训机会,并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进行教师的相关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2、利用组内听评课的机会,抓课堂效率。通过听课、评课、说课、磨课等方式,帮助组内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根据学校的教学工作安排,多组织组内,校内以及市内的各类研究课和公开课,让教师有更多的机会得到锻炼和提高。
1、结合教研组小报,定期进行组内自我评价,自我反思。对照规划检查完成情况,总结成功的经验和未达成目标的教训,不断完善,不断进取。
2、参加学校的考核评价,争创优秀教研组。
20xx年xx月—20xx年xx月规划的制订和论证。在全组教师学习、讨论的基础上制订和完善本教研组规划,请学校领导和专家进行论证和修改。形成文本后全组教师学习体会,形成组内共识。
以学期为基本单位分阶段实施,步步为营,逐步推进。
20xx年xx月—20xx年xx月为第一阶段。
1、全组教师结合本组规划,形成自己的三年发展规划。
2、以备课组建设为核心加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在开展活动中注意材料的收集和整理。
3、开始着手学科资源库建设。高一高二着力建设选修课。
4、重视选修课程开发。对高一高二现已开设的选修课程进行重新整合。
5、提高学科组在市内的影响力。稳定提高各类考试的成绩,争取承办一些公开课及教学研究会议。
6、办好教研组电子小报作为展示本组风采的窗口,同时也是资料和经验的积累过程。
最新中学新课程实施方案【第八篇】
通过培训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高中数学新课程内容的增减与知识的分布;怎样把握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即专家们所提醒的在对学生讲解时应该把握的尺度;新的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使我不仅要从思想上认识到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也要从自身的知识储备上为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作好充分的准备。
面对新课程,教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对于教学课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考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灵活使用挖掘教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这样才能从“有限”的教材中无限延伸。
对于课堂教学,首先问题情境必须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活动内容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让他们带着自己的观点去充分地讨论研究,发现自己的不足,构建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还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观点,让学生在交流、探究、比较的过程中将知。
课程改革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我认为,凡是学生能够探索出来的,教师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够独立发现的,绝不暗示,让学生从生活、活动、思索、合作交流中学习,尽可能多给一点思考的时间,多给一点活动的空间,多给学生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多一点活动的空间,多给学生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多一点创造的信心,多一点成功的体验。
总之,21世纪的教育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是越来越高。数学教师除了在新形势、新环境下要注意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及规律外,还应更深入进行体育教学实践,不断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才能成为实施创新教育需要的具有高素质的重新型的教师。
最新中学新课程实施方案【第九篇】
通过活动让学生知晓家乡烈士,了解英烈们为了家乡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事迹,进一步培育我校学生继承先烈遗志,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情感,激励学生更加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引导学生从小树立服务意识,责任意识。
1、开展一次专题讲座。老师对学生关于清明节的来历、有关先烈的事迹介绍等为内容的国旗下讲话,通过讲话让学生对清明节的来历有所了解,知道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鼓励学生继承先烈遗志,奋发学习,立志成才,爱国爱乡,学好本领。
2、调动学生了解清明节的来历、有关先烈的事迹。
利用广播网络等形式,进行宣传发动。
3、开展一次主题班会。进行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如“讲英烈故事,树时代新风”故事,让学生在活动中,得以洗礼、得以感悟。
4、举办文明祭扫。让全体在庄严肃穆的祭扫活动活动中,充分了解革命先烈的为新中国的建立而建立的丰功伟绩,充分感受到现在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加强清明节期间的安全教育。利用清明节期间,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特别是引导学生在清明节期间如何文明凭吊祖先,如何注意祭扫祖墓时各项安全工作,如何劝阻、制止家长的一些不文明、封建色彩浓厚的不良行为等。
活动结束后,极引导学生对活动进行总结与反思,要求学生在参加了学校开展的各种系列活动之后,人人撰写一份心得体会。同时,组织学生开展一次大讨论,组织学生谈谈自己对清明节各种习俗的感想,有哪些是作为优秀文化传统应该继承的,哪些是封建迷信活动应破除的?学生积极参与,气氛热烈,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文档为doc格式。
最新中学新课程实施方案【第十篇】
校本课程的评价更多地依靠学校进行自觉自律的自己评价,不断反思课程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自己批评、自己激励、自己改进,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健康顺利运行。建立较为规范的自觉自律的内部评价与改进机制,是一所学校成功地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1、主体的多元性。
校本课程的评价主体至少应该包括四个方面的人员:学校管理者、任课教师及班主任、学生自身、同学。
2、评价主体互动性。
如学生自评、互评、教师描述性、激励性评价,学校不以评比为目的,而以研究或促进为目的的评价等等。
3、评价内容的多元性。
学习成绩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以及身体、心理素质、学习潜能、积极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
4、评价过程的动态性。
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评价,使学生逐渐感悟自身的发展,增强进一步提高和发展的愿望。
1、对课程开发实施者的评价。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评价:
一、是学生选择的人数,
二、是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
三、是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评价,
四、是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
五、是教师采取的授课方式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情况。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应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研究各应占多大的权重,最后把几个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考虑,形成对课程开发者的最终评价。
2、对学生的评价。校本课程中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取学分制。学分的给定应考虑三方面的因素。
一、是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不同的学时给不同的分数;
三、是学习的客观效果,教师可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考核。
三个方面的因素中要以学生参与学习的学时量的考金为主,过程与结果为辅,但最终的学分要把三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