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策划方案 >

工程监理人才培养方案样例【精彩8篇】

网友发表时间 3239897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工程监理人才培养方案样例【精彩8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工程监理人才培养方案【第一篇】

电子商务通常是指在全球各地广泛的商业贸易活动中,在因特网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基于浏览器/服务器应用方式,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下面,网友为大家分享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为什么电子商务人才缺口很大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又很难就业?主要的问题是我国大部分高校早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上存在很大问题。

(一)培养方向模糊,课程设置欠佳。

电子商务专业虽然在中国开设已有十多年,但这个专业的培养方向依然存在较多问题比如定位不明确,缺少岗位群细分,缺少具体岗位能力分析,培养的依旧是“万金油式”学生。这从各学校的培养计划及课程设置上就能看得出来,课程设置只是计算机课程和经管类课程简单的堆砌,学生在校期间学的课程多而杂没有系统性,造成学生什么课程都蜻蜓点水般得接触下,但又都没有学精,最后由于缺乏核心竞争力而不被企业所录用。

实践要求都很高。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都有自己的电子商务试验系统,但主要都是电子商务模拟实验,通过这些模拟实验虽然能使学生对电子商务有一个初步认识,但由于软件本身脱离实际商业环境,再加之教师本身很少参与实际运作管理,课程的实习指导、创业指导都受到极大限制。并不能使学生感受到实际工作中电子商务的应用。

(三)师资严重缺乏。

师资是困扰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目前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师基本都是从计算机和市场营销等专业转行而来的,在教学中虽能应付部分专业课,但是由于本身缺乏系统的电子商务学习,再加之缺乏电子商务实战经验,所以在教学的时候难免会显得力不从心。

(一)给电子商务专业一个明确的定位。

电子商务的特征决定了电子商务人才知识必须是复合型的,但复合型性决不意味着是一堆现有技术和商务知识的随意组合。作为学院在培养电子商务人才时应给电子商务一个明确的定位,明白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竞争优势来自于什么。这样在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定位上,就可以有依托行业,根据行业特点和要求,比如服装电子商务、旅游电子商务、汽车电子商务、地产电子商务等,确定职业岗位,制定人才培养规格。这样围绕特定行业的企业对电子商务的需求专门设计。

既避免了人才培养目标上的“模糊不清”及“广泛适应性带来的不适用”等不足,又能让高校学生在学习期间努力将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专业知识积累、电子商务应用技能向该行业看齐,继而在就业时候没有太大的难度。

(二)做活电子商务实训。

1、增加校内实训课程所占比重:电子商务专业本身是对实训要求较高的专业,所以根据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要求,可以合理安排与理论教学相配套的实验课,并采取多种实践方式,加大实践课程学时的比重,增强学生各知识层和多种技能的培训。另外就是增加学生的商务类课程设计实训环节;2、建立校内电子商务模拟公司,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学院可以建立电子商务模拟公司并选拔优秀的学生参与到组织与管理中,并进行岗位竞聘,轮岗,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技能,并丰富和充实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

更能够加强学生的组织协调及社交能力,为学生走向社会提供实践经验;3、做好校企结合:作为学院应该同各类企业尤其是本经济区域内有关企业加强合作。合作可以采取的形式有,联合办学,例如:企业网络营销推广方案的设计、企业电子商务的实施方案等等,使得学生完成实际项目的同时能够完成课程的学习与操作,并获得一定的收益,提高学生的动手积极性。

(三)加大力度培养师资队伍。

在电子商务师资队伍建设这,作为学院除了重视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外更应该重视双师结构,应采取不拘一格的方式来扩充提升自己的师资队伍。比如:1、从相关行业聘请实战经验丰富的电子商务人才充实到学校的教师队伍中;2、鼓励专职教师参与企业实际营运,每学期选派教师到企业中挂职锻炼;3、加大教师培训力度,选拔部分教师到更高的学府去深造,并鼓励动员鼓励教师进行一些创新型的教学改革。

总而言之,目前高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仍有很多突出问题,致使很多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作为高校应该认真分析在培养电子商务人才时存在的问题,采取合理的解决对策,提高电子商务教学质量。培养出真正“为企业所需,为社会服务”的电子商务人才。

工程监理人才培养方案【第二篇】

技术支撑据统计,我国由于有害生物(病、虫、草、鼠害等)造成植物生产的损失约30%,植物保护作为一项重要的技术措施,在保障农业生产稳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为农业生产与自然生态环境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关系,所以农业生产一定要根据环境与有害生物的相互关系,采用适合的植物保护措施来保证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把有害生物造成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使农业生产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植物保护工作的目标必须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紧紧围绕农业结构调整、紧紧围绕农业可持续发展;植物保护工作关系生产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公共安全,更关系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植物保护工作在我国农业发展的各历史阶段都发挥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其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具体表现在:一是提升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二是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三是推动了农业科技进步;四是初步形成了与农业发展基本相适应的植保体制和机制;五是保障了生产和生态安全。

植物保护技术措施的研究和应用。

我国自从第六个“五年计划”开始以来,一直把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列入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由农业部组织国内科研、教学单位等众多的科学家参加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协作攻关研究。最初是以每个有害生物(病、虫、草等)为防治对象,逐渐发展为以每种作物的有害生物(病、虫、草等)为防治对象,在多年的研究过程中取得了很多有价值的成果,对控制有害生物的危害和农业增产增收起到了重要作用。“八五”到“九五”这期间又进一步完善了已有研究成果,发展为以特定生态区的特定作物组建多种有害生物防治体系,通过示范大力推广好的单项技术。从深度、广度及规模都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为从理论上深入研究有害生物的灾变规律。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展了粮棉主要病虫害的灾变规律和防控技术的基础研究,从有害生物的发生发展规律、致害因素、生理生态机制、有害生物与寄主的互作到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如在棉铃虫、麦蚜、小麦条锈病、稻瘟病的成灾机制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有害生物的持久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近年来,综合防控措施中的利用抗性品种和使用化学农药防治有害生物在保证农作物稳产高产方面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据初步统计,每年利用抗性品种和使用化学农药防治平均减少农作物损失20%,许多重要作物的病害,如小麦锈病、小麦赤霉病、水稻稻瘟病、玉米大斑病等常给农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由于生产上利用了抗性品种,这些病害基本上得到了有效控制。特别是由于种植结构的调整,病虫草害等问题日益突出,利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草害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如蔬菜的霜霉病、灰霉病、疫病和果树上的一些病害,都主要是靠使用化学农药得以控制的。更可观的是除草剂的应用不但解决了杂草的危害,更是解放了劳动力,不但带来了经济效益,也带来了社会效益。

在农业生产中如何加强植物保护工作。

首先,加强领导,健全机构,确保植保工作有序开展。各地已基本形成植物保护工作网络,每个省或直辖市都设有植检植保站,各地区在农业总站里也设有植保科(室),县、乡级也有植物保护工作人员。其次,加强培训,普及植物保护知识,把植保培训班办到田间地头,办到农民的家里,使每个农民都懂得植保知识并能掌握基本的植保技术措施。再次,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建立完善的有害生物防控和预警体系,做好预测预报工作。总之,植保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公益性防灾减灾事业,各级政府应该要加大资金投入,保证开展植保工作必需的实验设备、办公场所和经费,充分发挥植保工作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综合防治(ipm)是我国控制农作物有害生物的长期有效措施,即“运用各种综合技术,防治对农作物有潜在危险的各种有害生物。”这对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减少环境污染起了积极作用,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就其本质而言,其指导思想仍是以针对有害生物防治对象设计的。因此,新世纪要想摆脱人类的根本困境,遏制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在植保模式上务必有个新跨越,即以植物生态系统群体健康为主导的有害生物生态治理(epm)取代现行的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epm强调维持系统的长期稳定性和提高系统的自我调控能力,在管理的基础上维持生态的平衡,防治手段以生物防治为主。epm概念有利于发展可持续的植物保护。对新时期的植保工作,要牢固树立植保工作新理念,一是公共植保理念,就是把植物保护工作作为农业和农村公共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突出植物保护工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植物保护工作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检疫和农药管理等本身就是执法工作,属于公共管理;农业生产上许多重要农作物病虫都具有迁飞性、流行性和暴发性,其流行规律的监测和防控技术的应用需要政府统一组织甚至需要跨区域的统一监测和防治;如果病虫害和检疫性有害生物监测防控不到位,将会对农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必将会危及国家粮食安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应纳入公共卫生范围,作为农业和农村公共服务事业来支持和发展。二是绿色植保理念,就是把植保工作作为人与自然和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突出其对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保障和支撑作用,植保工作就是植物卫生事业,要尽量采取生态学控制、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在化学防控上要尽可能选用低毒高效农药,应用先进施药机械技术,减少残留、污染,做到安全用药,生产出“绿色产品”;植保工作还要防范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和传播,确保环境安全和生态安全。

现代农业正朝着高新技术方向发展,农业是现代生物技术应用最广阔的领域,随着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从理论、方法、技术手段上加速更新了传统的农业科学,现代农业科学在学科分化、分工与更新同时,将走向新的`综合与联合。植物保护学科的发展也必将跟上新的技术发展需要,要把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遥感技术等迅速溶入植保领域,以实现植物保护的产业化和商品化。要达到这些目标,必然急需一批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素质的科研、开发、推广、管理的植保人才;需要一支从事植物检疫、植物有害生物测报、防治、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农资营销的高效、开拓、创新的人才队伍。我国是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较严重的国家之一,病虫害常见的种类有1600多种,是影响我国种植业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平均每年因病虫损失粮食3000万t,棉花接近100万t。因此,加大对农作物病虫害控制,对我国种植业持续稳定发展意义重大。这不仅需要开展农作物重大病虫成灾机理和调控基础研究、开展病虫害发生发展规律和调解机制研究,加强植保技术理论与实践研究,更需要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植保科技人员队伍。

学科建设规划。

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对学科建设进行认真的规划制定出长远的发展规划和切实可行的近期发展目标,走内涵发展之路。对目标任务进行细化分解并以相应的措施加以监督,以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加强专业课程教师队伍建设将几年来一直从事植保专业科研工作的研究人员集中到植保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上来,同时,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继续引进高职称高学历的人才,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选送中青年教师到知名院校作访问学者,以增强中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鼓励符合条件的中青年教师到地方市县挂职锻炼以增加社会经历及实践能力。有计划引进教师,以改善师资队伍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从而形成一支年龄、学历、学缘、技术职称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加强专业课程建设强化专业主干课程,将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验课和实践课进行合理布局,保证专业课程设置的方向性、连贯性、科学性和有序性。做到“课堂教学与创新意识培养相结合”,“基础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综合实践与就业单位相结合”;“毕业论文与导师科研相结合”;“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与创业教育相结合”。积极加强专业课教材建设和科研立项工作尽快提升本专业的学科地位和科研能力,在选用人才上很下工夫,多出有较高理论水平和社会应用价值的科学研究成果。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与聘请著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不断更新观念、拓宽思路、收集信息,掌握植保专业的发展现状,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与科研能力,努力追赶国内国际植保专业发展的前沿水平。

确定思路植物保护学科作为农学门类中4个与种植业有关的一级学科之一,具有明显的跨学科特色。它与农学门类中的作物学、园艺学和农业资源利用等一级学科有密切的联系。它与生物领域中的大多数二级学科,如动物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分子生物学以及工学中的化学工程与技术等学科也有着密切的关系。植物保护学科属于生命科学范畴,它与其他学科具有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关系。它的发展既积极、合理利用生命科学的研究成果,同时又不断丰富和发展生命科学的内容。植物保护学科中植物病理和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2个二级学科分别在宏观和微观上研究病虫等有害生物与寄主植物的相互作用和病虫害发生发展规律,探讨病、虫致害机理和寄主植物抗性机理,为有害生物的控制提供理论和技术基础。当前有害生物与寄主植物的相互作用研究已成为植物保护学科中的新兴领域,形成了以识别、信号传递和防卫基因表达3个环节为主的理论体系。而农药学二级学科为有害生物的控制提供有力的武器,它以传统化工产品为基础,在新产品研制和农药的使用方面更加重视吸收有害生物与寄主植物相互作用的研究成果。进一步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新产品,对有害生物治理和绿色农业的发展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植物保护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林业、海关及其它相关部门从事植物保护方面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在教育层次上分为科学研究型、技术推广型、生产经营型。培养要求毕业生应掌握植物保护工作所必需的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生物科学和农业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植物有害生物鉴定、识别、监测和控制的方法与技能;掌握科技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资料的基本方法,并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基本知识,了解农业生产和植物保护学科的科学前沿与发展趋势;熟悉与农业生产和植物保护相关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及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专业特色侧重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以“生物防治,绿色植保”为主线,突出生物安全保护,形成综合性大学农学学科的办学优势。结合黑龙江省有害生物发生的特点和生产“千亿斤粮食”、建设生态大省的契机,办出学科和专业特色,在省内发挥重大作用,并逐渐在全国占有一席之地。培养模式本专业采用“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广适应”的模式培养学生,侧重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紧跟社会发展需求,实施“农科教结合、产学研协作”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个性差异,注重学生的学术水平、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学要求(1)理论教学环节:通过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植物化学保护等专业课程的讲授,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把最新理论、最新成果展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奠定基础。(2)实践教学环节:通过通识实验课和专业实验课等课程的设置,使学生掌握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并提高综合能力。通过设计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和实习等环节,使学生具备基本的科研能力并对农业生产有基本的了解。(3)创业教育环节:通过设置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食用菌栽培等创业课程,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使学生获得初步的创业知识及经验。

符合农业发展趋势,明确发展目标。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出路主要有以下2个方面:一是不断增加粮食产量和改善品质;二是有效控制生物灾害、减少损失。科学合理地控制粮食作物的生物灾害是我国植物保护研究任务的重中之重。然而,在新时期我国农作物病虫害的研究和防控工作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一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耕作制度变革,农作物有害生物发生危害规律更加复杂多变,这为植物保护基础理论研究提出了许多新课题。二是随着国内外农产品市场的融合,农业外来生物频繁入侵、植物疫情事件不断发生,这对植物保护科技工作提出了许多新挑战。随着国际市场的融合和交流合作的频繁,外来生物入侵我国的风险日益加大,20xx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大防范外来有害生物力度,保护农林业生产安全。三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变化,食品安全备受关注,这对农作物有害生物的防控策略和技术措施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因此,植物保护专业的发展要符合农业发展大趋势。

淡化专业界限,拓展发展空间。

植物保护专业本来是属于植物生产类一个技术环节,植物保护专业将紧密地融合到植物生产的育种和栽培管理等具体的实践环节中去,现在农业的发展将需要全面的掌握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植物生产原理及方法的专门人才。植物保护作为一项专门技术将更多的采用生物技术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如通过基因工程技术以某种菌或植物病毒为载体,把目的基因插入载体,通过菌或病毒感染植物,使目的基因整合到受体植物的dna上复制和高效表达,还有抗病、抗虫、抗除草剂育种等都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得以实现的;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通过花粉粒作为外植体进行培养,获得植株的单倍体,利用单倍体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培育出新的、高纯合材料,从而诱导、筛选出具有抗性的植株;微生物发酵生产的抗生素已在植物保护上的广泛使用,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井冈霉素和阿维菌素生产国,井冈霉素是防治水稻纹枯病的当家农药。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对有害生物进行诊断、检测和鉴定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其采用的方法主要有由elisa衍生出来的血清学方法,由pcr衍生出来的核酸检测。总之,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为从根本上保护植物,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了无限的希望。

丰富植物保护内涵。

传统的植物保护研究的对象是影响植物正常生长发育的有害生物,研究内容是它们的生物学特性、发生发展规律、预测预报和综合治理等措施。而实际随着植保科研和技术的发展应该是从生态学、分子生物学角度揭示有害生物与植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可持续调控技术,以“安全、环保”的生态抗灾、生物控害、物理防治、作物抗病虫品种等技术为主体的“绿色植保”必将替代传统的单一依靠农药防治手段。为了改善植物保护环境条件,扭转土地环境退化趋势,必须依靠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生态农业。对于植物保护工作来说,坚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最后达到一种病虫害在可接受范围,使作物在自然生长的情况必然要脱离农药的使用,于是必然脱离了所谓的现代植保技术。

[3]车先礼.山东省植物保护科技人才需求变化与培养模式的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xx.

[4]赵志鸿.农业工程类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1998(11).

[5]樊东,赵奎军,张伟,等.新世纪植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xx,3.

工程监理人才培养方案【第三篇】

根据毕业生就业信息反馈,原有标准与企业用人需求不符,需要对原有的人才培养方案重新定位,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在方案中强调人才培养实施与保障、师资队伍和实训基地的建设,形成较为完善的人才培养标准。

近年来企业对信息化人才需求不断扩大,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通过调研,将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开设方向更改为erp方向,主要培养从事企业信息化建设,并承担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系统开发、维护和管理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本专业方向面向武汉、北京、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服务erp软件企业和生产企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适应erp实施及erp应用岗位,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有一定的计算机软件专业软件编码与应用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熟悉企业信息化的业务流程,能编写企业erp实施方案,对企业内部管理有一定的了解,并熟悉项目管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本专业以岗位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提取典型工作任务,以工作任务为基础分析并设计教学内容,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方法(图1)。

本专业学生职业范围主要涉及信息咨询服务、现代企业的信息管理行业等。下面按从事erp实施的工作流程提取典型的工作任务,同时根据就业岗位对职业能力总体要求进行设计及取得的资格证书进行规定,具体如下:

学生可以从事企业管理信息化咨询顾问、管理软件顾问、erp实施顾问、erp售前顾问、erp系统运维工程师及erp售后顾问等岗位的工作。

要求学生具备解决问题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典型工作任务主要涉及到产品推广及演示、企业需求实施方案设计、项目实施方案的编制、软件售后技术服务及客户培训及服务。

要求学生具备优秀的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协调能力和组织能力;基本社交礼仪和处理日常办公事务能力;会计帐务处理基本能力;erp系统的现场实施工作和项目管理;编制项目实施文档、对项目进行管理与协调;常用数据库管理和维护能力;erp系统软硬件安装、部署及配置、调试能力;了解软件开发流程。

在职业能力中,专业能力是信息管理专业(erp方向)毕业生胜任职业工作、赖以生存的核心本领。

学生要具有独立学习能力、获取新知识能力、决策能力、制订、实施工作计划的能力。方法能力是毕业生基本发展能力。

1)解决erp系统使用中客户碰到的问题,维护客户关系,提高客户满意度;。

2)工作态度严谨认真、善于沟通,能在压力下工作;。

社会能力既是基本生存能力,又是基本发展能力,它是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本专业以岗位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推导出学生要求掌握的行动领域,通过行动领域制定出相应的学习领域,通过学习领域,转换成学生要学习的相关专业课程。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的转换如下所示:

在行动领域上,学生要能掌握erp原理的相关概念;具备文档的编排能力,有企业管理模式及业务流程分析能力,能根据客户需求,编制实施方案;基础会计帐务处理能力、费用分配、成本计算的综合应用能力;使用会计知识和财务管理软件的综合应用能力;能使用会计知识和erp管理软件(供应链)的综合应用能力;能理解物料从供应商到消费者之间的物料流动过程。

通过行动领域制定出相应的学习领域,学习领域转换成学生要学习的相关专业课程,主要有信息管理学、会计基础、财务会计、企业管理erp沙盘、组织设计与流程优化、erp财务管理及实训、erp原理与应用、企业经营管理实务、erp供应链管理及实训、erp生产制造管理及实训、办公自动化实训及erp项目实施等课程。

在行动领域上,学生要能结合数据库和计算机编程知识,对erp管理系统进行软件的日常维护、故障排除和性能优化的任务。

通过行动领域制定出相应的学习领域,学习领域转换成学生要学习的相关专业课程,主要有java基础、c#编程技术基础、数据库应用技术、数据库高级编程及oracle数据库管理等课程。

为了能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需开展一序列的工作,主要以校园文化品牌活动为载体,围绕专业认知、企业文化理念、职业技能训练、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养成、职业习惯培养展开的,旨在通过系列专题活动的开展,配合专业教学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全面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校内建立会计手工做账实训室、erp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实验室,校外根据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教学需要,也作为校内实训基地的必要补充,建立了几个形式多样、功能明确的校外实训基地,聘请了多名专业技术人员及技术能手参与学生顶岗实习指导。通过置身于企业工作环境,体验企业工作方式,感受企业文化氛围,提高学生感性认识和职业技能水平。专业教学团队由专任教师,学院和企业兼职教师组成。专任教师全部具有双师素质。

工程监理人才培养方案【第四篇】

护理技术:主要内容是护士素质与角色、护理学的基本概念、护理相关理论、护理程序、护理安全与防护、基本护理技术操作及生活支持护理技能、生命体征的观察与维护技能、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技能、诊疗技能。使学生认识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树立职业自豪感;获得基础护理理论知识及护理操作技能,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为护理对象服务。

健康评估:内容包括常见症状、问诊、体格检查、x线检查、心电图检查、超声检查以及其他检查等。使学生获得诊断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科学方法,为学习各临床课程和开展社区医疗保健工作奠定必需的基础。

内科护理:介绍内科常见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有关检查、诊断要点、防治原则等知识;运用护理程序对内科病人进行整体评估,制订护理计划,并进行评价;学习内科常见急救方法、临床操作、心肺监护、机械通气等临床技能。通过讲课、实习,使学生不但掌握内科常见病的基本知识与临床操作技能,而且会将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贯穿到护理实践中,为病人提供良好的整体护理。

外科护理:主要内容是外科学总论、手术的基本知识、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外科病人营养支持的护理、麻醉病人的护理、围手术期病人的护理、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损伤病人的护理、外科常见疾病病人的护理及外科护理操作方法训练。使学生运用上述有关知识,以护理程序的方法对外科病人进行整体护理,帮助病人康复。正确运用外科护理操作并具有良好的工作态度。

妇产科护理:主要内容是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生理、正常妊娠期孕妇的护理、正常分娩期产妇的护理、正常产褥期产妇的护理、围生期母儿的护理、异常妊娠孕妇的护理,以及妇科常见疾病的护理、计划生育等以及妇产科护理操作方法训练。使学生根据妇女生理特点运用已学的妇产科知识和护理程序对孕产妇及妇产科病人、新生儿进行整体护理;并具备开展妇女保健、计划生育的能力。

儿科护理:主要内容是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小儿营养与喂养、儿童保健和疾病预防、儿科常见疾病的护理、常用儿科护理技术操作以及儿科护理操作方法训练。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护理技能,能对儿科病人进行整体护理,帮助个体、家庭、社区小儿获得最大程序的身心健康。

急救护理与重症监护:主要内容是院外急救护理、急诊设置与管理、重症监护的工作范围和任务、重症监护的护理技术、危重病人的基础护理、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理化因素急性损伤病人的救护,以及常用急救护理技术和重症监护技术的基本知识。

二、主要实践环节。

主要实践环节包括实验、实训、专业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临床实习等。

1.实验实训:第1~4学期,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开展实验实训,专业技能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

2.教学见习:第4学期,临床医院教学见习2周。

3.临床实习:第5、6学期,综合医院进行为期40周的临床实习。

就业面向。

就业面向:面向各级医院及医疗卫生机构,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护理管理等工作。

其他。

毕业后可参加国家护士资格考试,取得护士资格证书。

社会人才需求。

通过对国内护理专业职业技术领域人才需求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临床一线对护理人才的学历层次需求量排序分别是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中专和博士研究生,结合临床一线护理人才学历结构情况,可见未来护理专业技术领域对护理人员专科学历需求最大,尤其是中部地区对专科学历需求最大,其次是本科和中专。调查结果还表明高职护理专业具有较高的就业率,护理专业就业率达90%以上,专业对口就业率达85%以上,主要分布在各级各类临床护理岗位、少数在社会举办的卫生健康相关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的护理岗位上。

河南是全国人口第一大省,近年来,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医疗、预防、保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老龄人口的增加、以及妇女儿童的特殊健康服务,需要大量高素质的护理人才。我省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各种高科技手段迅速运用于医学领域,现代诊疗技术越来越现代化、综合化、自动化、智能化,护理工作也由单纯的护理技术操作发展到运用多种高科技手段直接为病人独立解决健康问题,科技的发展对护理人员的知识、能力、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由于1993年以来,我国护理教育一直以招收初中毕业生为主,低于世界护理教育的普遍水平。目前,许多发达国家和相当一部分发展中国家的护士均为高中毕业后进入大学培养。全国120万护士中有本科学历的不足1%。我省专科以上毕业生数量比全国平均水平还低。河南省20xx年对48家三级综合医院和11家专科医院进行“十大指标”运行数据统计显示,全省三甲医院床位与临床一线护士比低于。这种状况与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极不适应、不协调、不同步,严重制约了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因此,增设护理专业,调整护理教育结构,提高培养层次,发展高等护理教育十分必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发展为以病人为中心的系统化整体护理。护士由单纯协助医生做治疗、按医嘱发药、打针等简单、重复性的技术操作和生活护理,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为病人提供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等各个方面的服务。护理理论和护理技术的迅速发展已使护理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护理工作在医疗和恢复病人身心健康中的地位越来越高。然而,以中专毕业生为主体的护理队伍,在中专教育阶段,由于受年龄、知识、学历的限制,基本上没有接受社会学、心理学、人际沟通等人文与行为科学知识,所以在素质上难以达到对病人进行整体化护理的要求。开设护理专科教育,开展高等护理教育,满足医学模式转变、整体化护理对高层次护理人才的需求。

改革开放后,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发展迅速,随着人民群众医疗保健和医学教育需求的不断增长,立志献身护理事业成为众多考生的迫切要求;医疗卫生单位,特别是地市级以上医院急需高层次的护理人才;广大护理人员也渴望更新知识,接受继续教育,具有提高自身素质的求知热情。高等护理教育落后,与社会需求不适应成为制约我省护理事业发展的瓶颈。开展高等护理专科教育,满足医疗单位对高层次护理人才的需求,同时也给护理人员提供很好的发展空间。

工程监理人才培养方案【第五篇】

本文对计算机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模式进行实践探索。依据多地区经济发展需要及行业企业对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实际需求,加强理论研究,勇于创新尝试,实现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不断改革。

1)就业人数与企业需求不成比例。随着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计算机专业技能的培养,也被其他专业及个人所重视。即使不是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在校期间也进行过计算机的相关培训或自主学习。他们的专业性虽然不比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但他们的能力已经能满足企业的需求。

同时他们还具有自己的专业,这样的毕业生对于企业来说可能更为合适。这样用人单位就可以选择其他专业毕业生,从事企业中计算机技能要求不高的岗位。

2)学历不占优势。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具有大量高学历的员工是企业形象的一个提升。同时在大家眼中计算机专业是个高技能专业,很多企业认为学历和能力成正比。就好像大多数人都认为学习能力和学习经历成正比一样。

3)高职院校在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上稍有欠缺,使学生的竞争力减弱。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最大的特点是善于与机器,生活在单一的二进制生活中。而在现实的工作中,这样的非yes及no的情况,使他们在融入企业时缺少灵活性,不善于与他人沟通。

4)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方向缺少目标性。

计算机专业知识覆盖面广,学生在学期间没有明确的专业方向。明确的专业方向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为步入社会工作做好准备。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一般对自身的特点及社会的需求不够明确,过分依赖学校的课程规划。

1)从分析学生未来工作岗位和岗位能力入手,科学界定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研究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分析原有教学进程与人才培养目标存在的差距,找到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

2)在改革初期,依据本地区经济发展需要及行业企业典型工作任务调查、分析,同时配合学院骨干校建设,以学院“百门课程”建设工作为契机,构建“计算机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体系”,讨论、分析、建立“项目式教学”、“模拟企业环境真题真做”、“专业能力综合测评”及“项目式教材”模版。3)正进一步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并且得到了落实。

3实践过程的主要创新环节和改进计划。

1)服务滨海高新区经济发展需求,适应计算机相关行业企业岗位的发展需要,培养具备个人发展能力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技能人才,人才的培养是专业发展的源动力。预计在以下方面实现突破:a.结合滨海高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形成符合计算机专业发展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

b.构建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为中心、获得计算机行业职业岗位能力,实现入学即入职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为引导的分层递进人才培养模式。c.将计算机行业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解,结合实践需求,原有课程重新整合构建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框架、核心课程标准制定,模拟工作场景的操作过程指导课程实施过程及学生学习情况的综合评价。

2)在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过程中积累了经验,同时也发现了问题。a.需要进一步完善与规范项目式教材,教材的内容要符合行业企业项目建设标准及工作流程,要求编制老师有丰富的项目实践经验,对行业某个工种环节要非常熟悉,所以必须为教师提供企业实践机会,要求教师既要完成教学任务又要兼顾企业工作,在时间安排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b.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无借鉴性,需持续进行。c.企业作为供应链式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重要环节,对学校改革参与的积极性不高。d.课程实施过程中严重缺乏双师素质教师。

3)研究工作的推进计划:a.继续修订和完善四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b.进一步实践“供应链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中心、以取得职业资格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以学生为主体的,分层次人才培养模式”。c.实施计算机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完成20xx级专业进程修订。

配合学院骨干校建设,以学院“百门课程”建设工作为契机,完成“项目式教学”建立、“模拟企业环境真题真做”编写、“专业能力综合测评”建立及“项目式教材”编写等任务。

结合本地区经济特点及学生的就业发展趋势,制定特色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针对计算机相关专业各自的特点、主要就业方向及区域经济引领下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分别制定突出特色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物联网应用技术和软件技术各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初稿。

在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中挖掘全新切入点。构建以市场人才需求为起点和终点的,供应链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借鉴行业企业员工培养培训计划、社会高知名度计算机专业技能培训机构的目标式培养策略,使得“供应链”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具有时效性。

在研究中针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物联网应用技术和软件技术分别确定适合本专业未来职业发展的计算机职业资格考取计划,统计取证率作出分析评价。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分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中让学生成为实践者、参与者和应用的创新者,学生代表加入专题研讨。

依据行业企业典型工作任务,构建计算机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体系的研究。与本学院的课程教学改革相结合,将专业核心课程的优秀改革方案进行分项式研究,一项一项对比总结,提炼科学合理的时序任务课程设计方案,重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

在构建项目式课程标准,模拟真实工作过程的课程实施过程及综合能力评价体系研究中加入专业课程考核评价方式的研究。结合职业岗位应用需求和教学实践体会,从确立考核目标、建立考评体系、设计考核内容、分配考核权重等方面进行实践,并分析和评价考核方式改革的结果和成效,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做出有益的探索。

工程监理人才培养方案【第六篇】

:对于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来说,对于本科院校来说怎么构建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成为了现在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而随着我国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我国也在不断的创新和研究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就针对这一问题从科学的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为出发点,对其如何建设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有效的分析和研究。

如今社会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是很大的,学校结合自身对应用型人才的定位以及生源特点和办学模式,对于大学生的培养应该是以创新与实践相结合,扎实基础又具备自主学习能力为特征来进行的,这样就能解决实际生产所需的问题。同时,才能进一步的提高专业的教学水平,为整个社会提供更多的应用型人才。作为本科院校,对于如何培养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计划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本文就针对此来进行分析探讨。

目前,在高校教育与行业需求日益突出的矛盾中,“一刀切”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高校的教育中,所谓的“一刀切”现象是指高校还是把培养“研究型”“学术型”人才作为培养的重点,也就是说重视高分而忽视其实践能力,只是为了考研而存在的理论型人才,这种人才对于社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还差着很远的距离,也因为这种教育方式使得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相当的弱。生物工程专业本身就是一门交叉性的学科,它既涉及到了化学工程,同时也涉及到生物技术等,也就是说其学习的内容跨度比较大,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就会很分散,难以掌握重点。很多高校为了使课程不显得过重就会删除掉许多的相关专业课时,也就是说生物工程专业的学生和其他专业的学生课程是一样的,但是比起化工科或者生物专业的学生来说,所学到的专业知识是没有他们深入的,过多的理论课占据了主要的学习时间,使学生没有多余的时间去进行实践课的学习,这就把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给耽误了。教育部把生物工程专业划分为正式的专业课程目录后,虽然许多高校都相继开设了专门的课程,这些课程都是与国际本行业的发展进行紧密相连的,也因此就把重点放在了“学术型”人才的培养上。无论是课程的设置还是培养方案都是相同的,就是为了提升考研率,对于社会所需则考虑的过少,这就把高校培养人才的弊端给显现出来,就是有些脱离实际。高校为了提升考研率就会让学生牺牲专业课学习的时间专门只针对考研科目进行补习,对于整个专业的学习来说并没有什么益处,很多学生学完以后对于本专业的学习内容还只是一知半解的了解,知识比较表面,在实践动手能力更是没有什么针对性的练习,这些不能继续考研深造的学生一旦进入社会就无法适应社会的所需,就会出现大量高分低能的现象,所以说这种只在乎理论学习的培养方式是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的。

(一)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

有关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和高职教学中的技术培养和理论培养都有着一定的区别,其主要就是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社会的需求来设计人才的培养方案,从而对他们进行培养。首先要对课程进行有效的优化,从而合理的安排好每个教学的环节,同时要加强实践课和实验课的教学。在进行项目教学的时候,还可以提高学校的合作教育。然后就是根据当地的经济情况建立起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块。在对人才培养的时候,按照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培养,同时对课程进行有效的优化和调整,把握住其中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相结合。在面对一些公共基础课程中,要做好合理的选择,从而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有效的培养,而在专业课程的选择上,主要有一些基础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和物质分离工程等,在进行选修的专业课程中,不需要学生把所有的知识都进行系统和完整的学习,而是需要学生结合自己当地的经济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1],从而真正的培养出适合当地市场的应用型人才。

应用型本科人才的主要培养目标就是要满足社会各界的要求,其主要奋战的地方就是社会的各种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的生产和企业的管理当中,这些人才主要就是工作在最为主要的工作岗位上,直接解决实际的问题,同时维持企业正常的运行。根据《普通高校修订本科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高等工程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以及《高等学校本科生物工程专业规范》等文件,结合各大工程学院实际情况,在制定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要确定人才培养的目标,保证他们将来可以为社会的发展和当地经济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在对人才进行培养的时候,不仅要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能力,同时还要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道德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他们可以真正的为社会服务。在对他们进行专业性培养的时候,主要是对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学科的基本理论,进行有效的培养,同时还要培养他们相关的技术水平和基本技能等。然后结合当地地经济实际的发展情况,对学生的应用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对专业方向设置的时候要有针对性,加强实践和实验教学,从而真正的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让他们真正的成为专业的应用型人才。

(三)增加教学实践性。

生物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增加教学的实践性,具体来说,可以增加实验课程的学时数,像实验课课程的学时可以增加到32学时,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实验、基础生物实验等课程的课时增加到32课时;还有在学仪器分析理论时,对授课内容及课时进行有效的调整,根据专业的特点及需求修改教学大纲,增加相关内容的比重及实验学时,相应的减少其他内容的比重及学时;微生物学、化工原理等专业基础课程的实验学时也要增加。根据教学计划中一些没有开设实验课的理论课也可以增加的实验学时,像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等,总之通过加大实验比重来促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

(四)加强校企合作,强化实训力度。

生物工程专业教学实习是生物工程专业学生的重要课程,主要目的为了让学生掌握专业课程,并能借助校企合作平台进入到企业实习,学生在实践中可以运用课本中的专业知识,使得学生的专业知识得到发展与巩固,还有学生也能在企业中熟悉与掌握一定的企业经营与管理知识的相关体系,帮助学生提前认识社会。

(五)构建合理的生物工程专业体系。

生物工程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学校构建出合理的生物工程专业体系,新型生物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课程体系的设想,构建出重视培养学生应用以及能力为重点的理论课程体系,实践以及素质拓展的教学体系,结合精简、重组、融合、增设等方面的途径,来调整教学内容,开设选修课、实验课,给学生提供培养创新能力的机会;还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2],训练学生的行业能力,开发学生的综合行业能力。由校企联合来对课程进行研究,为学生制定出专业技术课程与技能的实训模块,突出专业课程的行业特点,以学生行业能力培养为课程的基础内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重视人文与科学最优结合,使得学生的理论基础为专业理论服务,专业理论为技术的理论服务,使得学生具备综合运用理论基础知识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另外,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提高课堂的多样性,增加教学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从而培养出适应行业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六)优化实践教学体系。

生物工程专业技术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重视学生技术应用能力以及工程意识的培养,对实验、实习、见习等是实现生物工程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的重要途径,由此构建出完善的分类设计、分层施教、分步实施、独立设置等课程,结合实践教学体系,围绕生物工程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构建出实验课程、认识实习、毕业设计等组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构建完善的实验课程体系的同时,要关注实践教学内容的设置。可以将实验课程课程分为必修实验、选做实验、自选实验等三种类型,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需求来进行自主选择,为实验课程的发展提供更加广泛的空间。另外,对于实验课程来说,要适当减少验证性的实验比例,增加设计性、综合性的实验比例,逐渐将实验课程转变成为验证性、设计性、综合性的实验组成体系。

生物工程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必须落到实处,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优化,着实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1]李常健,黄光文。新建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xx,12:31—33。

[2]桂林,巫锦雄,柯德森,胡位荣,郭培国,田长恩。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与生物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整合[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xx,08:322—325。

工程监理人才培养方案【第七篇】

无论是什么教育都离不开通识教育,因为通识教育是一切专业类教育的基础。学生先学习了通识教育对一些学科的基本知识有所了解后,接下来进行一些专业类的技术学习才不会觉得天马行空。在测绘工程这个专业中也是如此,学生要经过通识教育的学习,有了良好的基础之后再进行工学的学习。中职学校测绘工程教学将专业教育放在后面,有利于学生学习测绘课程,扩大学生关于测绘的知识面。

2.免百校一面,突出本校测绘专业特色。

现在,很多学校都开设了测绘工程专业。如果每一个学校都按照教育标准进行测绘教学,那么会导致所有测绘人员都掌握相同的技能,就不存在竞争,测绘会停留在原来的位置,不会继续发展,这对整个测绘行业是不利的。所以,学校应该在一些传统的测绘工程基础上创建具有本校特色的品牌,突出本校测绘专业特色,提高学校在测绘专业教学中的综合能力。

3.重视学生个体发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测绘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工作在测绘现场一线,使用先进的测绘仪器,面对各种各样的工程问题,必须要有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特别是在工程实践中。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不断进步。

学校要不断培养新的人才,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工程实践中应用相关技能。测量学从模拟测图到解析测图,再到今天的数字化测图技术,是社会需要和一代科学家不断创新探索的结果。方兴未艾的数字地球,其实质是以测绘高新科技3s集成为基础的科学技术。只有不断创新,测绘学科才能发展和进步。

1.更新实验设备,保障教学目标的实现。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所有行业都在不断发展。测绘行业作为一个传统的行业,其发展是显而易见的。随着测绘行业的发展,测绘设备在不断更新,同时产生了一些新的测绘方法。但是,一些学校对在测绘行业中已经随处可见的一些测绘设备处于空白状态,在教学过程中缺少新式的测绘设备,导致学生毕业后不会使用一些新式设备。为了保证学校教学目标的实现,学校应引进新式设备,将其引入测绘教学中。

2.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学生面对着大量的知识需要学习,所以一些学校对课程的设置不相同,各有侧重。一些学校出现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课程时间设置方面的问题,这会影响学校的教学效果。学校应该明确学生学习的主体内容,避免设置一些不必要的课程,减少课时的浪费。学校要引入一些现代化教学的放法,提高教学效果,解决课时分配不均的问题。

3.更新教学观念,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行业发展需要创新,创新需要人才。如何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首先离不开基础知识,人们有了牢固的基础才可以有接下来的发展。其次需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学生要能够将所学知识真正描绘出来。再次需要学生有创新意识,要有广博的知识面。

最后,教师应该不断提升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注意课程设置在学科内、学科外的拓展。如果课程设计能力培养需要相关内容,学校必须要有相对应的培养目标与措施,这能够保障实践实习的质量。在学生实践实习中,学校要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最终目的,创新考核方法,增加课程考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4.加强新技术、新知识的教育。

测绘科学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需要不断注入新的血液,才能够保持行业活力。因此在中职测绘工程专业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借助新的教学技术,保障教学质量,应该积极开展测绘基础教学,设置相关课程,如数字测图、遥感地理测绘新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通过增加这些新课程,学生掌握先进的测绘技术,满足国家对测绘工程人才的新要求。

本文从两个方面分析中职学校测绘工程专业学生能力培养问题。测绘工程专业具有明显的行业特色,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相对较高。为了满足行业发展需求以及专业发展需求,学校以及教师必须要制定完善的人才培养计划和方案,严格依据方案开展教学活动,保障教学活动的科学与严谨,这样才能够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为国家测绘事业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

[1]史先领.工程测量专业实践教学[j].中外企业家,20xx。

工程监理人才培养方案【第八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协调统一,具有扎实的经济、管理、法律和工程技术等基础知识,以及房地产经济、管理和经营等专业知识,具备房地产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能力、房地产估价能力、房地产营销策划和销售能力、工程估价能力,以及具备健康的品质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在房地产开发、房地产中介、工程估价、物业管理等领域从事全过程房地产管理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该专业的毕业生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房地产中介、工程估价、物业管理等领域的相关工作。应初步具备分析和解决房地产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房地产估价、房地产营销策划和销售、工程估价等方面的能力。具体的专业培养要求如下:

1.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2.熟悉房地产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

3.掌握房地产经营管理基本理论和方法;

4.掌握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基本原理;

5.掌握工程施工基础知识;

6.了解房地产的前沿理论及相关学科知识;

7.具有阅读房地产经营管理专业外语文献的基本能力;

8.具有运用计算机辅助解决房地产经营管理问题的能力;

9.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10.具有健康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管理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公共管理。

基本技能:学生具有较好的计算机操作和应用能力,对英语具有基本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具有较好的汉语言书写,表达、交际能力,身心健康且有较强心理调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能较好地欣赏文学艺术作品,并写出评论,且具备基本的艺术素质品德、审美观念和思维。

专业能力:能对房地产开发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并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能对房地产估价对象的价值进行评估,撰写规范的房地产估价报告。能对房地产开发项目进行营销策划,能编制房地产营销策划书。

基本技能:学生具有较好的计算机操作和应用能力,对英语具有基本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具有较好的汉语言书写,表达、交际能力,身心健康且有较强心理调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能较好地欣赏文学艺术作品,并写出评论,且具备基本的艺术素质品德、审美观念和思维。

专业能力:能对房地产开发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并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能对房地产估价对象的价值进行评估,撰写规范的房地产估价报告。能对房地产开发项目进行营销策划,能编制房地产营销策划书。

工程图学、工程结构、房屋建筑学、工程经济学、工程项目管理、房地产法、房地产合同管理、房地产经济学、房地产行政管理、房地产测绘、房地产估价、房地产开发与管理、房地产营销策划、房地产经纪、物业管理、工程估价(土建)。

房地产估价、房地产开发、房地产经纪。

公共实践,实习(认识实习、测量实习、生产实习、专业软件实习、毕业实习),论文(学年论文、课程论文、毕业论文),设计(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四大类型。

房地产测绘、建筑材料。

四年。

管理学学位。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8 3239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