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2024年骨干教师经验交流会心得体会范文 骨干教师收获和体会5篇

网友发表时间 2280463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2024年骨干教师经验交流会心得体会范文 骨干教师收获和体会5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骨干教师经验交流会心得体会 骨干教师收获和体会篇1

“一个人能走多远,看他与谁同行,一个人有多优秀,看他有什么人指点,一个人有多成功,看他与什么人相伴,有几位好同伴,将会成就你的一生。“当我听了李元昌老师的《科学理念指导下改革教学方法》,宋胜杰老师的《重建我们的精神家园----我的教育思考》,孙立权老师的《新课程背景下基础教育漫谈》的报告后,心中不由地涌起了这句话。短短2天的骨干教师培训结束了,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我收获颇丰、感想颇深。在贯彻新《纲要》精神的过程中,李元昌老师带来的艺术教育让我树立了新的正确的教育观;两位市优秀教师的精彩演讲,让我感受了新课改精指导下角色的转变;孙力全老师讲的,《新课程背景下基础教育漫谈》更是让我感受到新课改清新的气息。由此,我又一次在观念上、理念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想,新课改的精神就像阳光一样,普照到了与之相关的每一人。下面我就从两点谈一下我的体会:

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以前在学校时,我们学习了各科教法,并且老师还告诉我们:在你们以后的工作中,应当理论结合实践,才能把所学的教法运用于实践当中。但当上班后,似乎觉得学习的教法基本运用不上。于是我找出各科教法书,通透的看了一遍,想温故而知新。温故后的头脑中也是理论一套套,可上出的课还是不能让自己满意,真是苦恼极了。

新课改后自己突然觉得,观念、理念一下子变了,新《纲要》既充分肯定了教师在教育、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同时对教师素质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与挑战。能否对学生实施高素质的教育,促进学生主动、活泼、生动地发展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

通过学习使我明白,每个学生都能够学习,并且能够学好,成为优秀的儿童和未来社会的成员。正象名师孙力全老师所说“老师的能耐是让一个不爱学习的孩子爱学习了。所以,教师就应着力于将经验内容转化为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内容与形式,什么是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内容与形式呢?我觉得就是《纲要》指出的: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教师为主导,而学生是主体。这就凸现了一个巨大的变化:教师角色的转变。

1、困惑中的引导者

学生学习生活中,经常会有困惑,面对学生的困惑和问题,像以前一样干脆的告诉他答案,还是引导他走出困惑,找到光明,体验努力的快乐?不容置疑当然是后者。在老师的引导中,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答案,而且在找答案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但体验到过程的快乐,而且从中也获得了更多的知识。

2、探索中的支持者

学生的学习生活,是一个研究探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或是提供材料,或是精神上鼓励学生,都是对学生学习的一种支持。

3、学习过程的合作者

孩子有无数的好奇心,但他们的能力确是有限的,为了让孩子更好的探索学习,老师这个主导者要起作用。我想,在孩子探索过程中,由于个体差异,孩子的能力有所不同,对于孩子能力所达不到的,就应该帮助他,一起合作,共同完成。在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不难发现,其实这三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记得宋胜杰主任在课上说过“平庸的教师在说教,好的教师在解惑,更好的教师在示范,卓越的教师在启迪。我们老师应不时适地的对学生进行解惑,示范,启迪,教育。

本文地址:http:///zuowen/

骨干教师经验交流会心得体会 骨干教师收获和体会篇2

本学期,我校就骨干教师组织集体学习培训,外校参观学习。学校精心下载了教育专家的报告、讲座、优秀教师实录等,在外出学习、观看报告讲座中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在这里,我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古人寥寥数语就将学习的重要性高度地概括出来了。学习的过程好比那未经加工的瑕玉,经过一番精雕细刻之后,呈现出一具“婀娜”的工艺品应具有的高贵与典雅。同样的,面对这场深刻而全方位的新课程改革、日益复杂的学生思想道德,很多时候仍让我们有些雾里看花,无所适从,我们很需要学习。

专家教授的讲座,教师的授课,在言谈之中透露着充满哲理的思考也无不告诉我们:“成人”才是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为了适应明天的社会,今天的教育必须改,而改革的成败首先在于更新教育理念,划时代的改革不能指望一步到位。通过学习,我最大的收获就是真正地认识了新课程改革,认识到这场课改所具有的深远意义。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劳动力的素质就必须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这样教育才能可持续性地发展。

新课程改革的终极目标是什么?一句话: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也正是多元智能理论的写照。那我们学校教育究竟要做什么?是不是仅仅为甄别出一部分高智商者送他们进入高等学府即是终极目标?不,那是残酷的,今天的求学者明天都将步入社会参与社会经济建设,我们教师必须发现学生的优势智能,发展他的优势智能,为他们的“成才”提供方向,让每一个人都能为社会发展尽己所能。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全民素质,才可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使我们在知识经济到来之际赢得入场券。而在这其中,我们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我想,面对新课程改革,以下几点值得广大教师注意:

1、教学过程的生成性

试想,教师同样的讲课为什么孩子的掌握程度出现差异?因为知识是学生自己主动生成的,任何人是不能代替他体验、领悟、理解,然而,教师不是万能的,但也决不是无能的,教师的作用就是设计好能引起学生积极活动的情境。

2、教育目标的全面性

从听说读学入手,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是中间目标,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成人,知识和技能只是培养成人的工具。

3、学生角色的主动性

只有把学习的选择权真正归还给学生,学生才有了获得主动发展的前提。

作为教师,我们肩上的担子是沉重的,面对如此重大的革新,我们要做什么?关注未来,放飞希望。首要的是我们要更新观念,要敢于打破传统教学中的条条框框,在教改的路上敢于创新。继而走上务实之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讲求实效。弃繁就简,走简单之路,返朴归真。直至把每一个孩子培养“成人”。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作为骨干教师培训对象,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把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做一个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使自己具有所教学知识方面的前瞻性。这样,才能培养出新时期“发现型、发明型、创造型、创新型”的学生。

骨干教师经验交流会心得体会 骨干教师收获和体会篇3

3月22———26日,我们石油分局一行10人来到了泉城济南,有幸参加了第八届名师论坛暨山东名校教学展示观摩会。会议期间,我们聆听了天津市教科院基教所所长、和谐教学流派的宗师王·敏勤先生、山东省创新教育先进个人、山东潍坊广文中学的校长赵桂霞女士、中国教育界的长青树,被誉为穿西装的孔子的魏书生老师、山东省弘德中学教学副校长李建华老师、广西柳州十七中校长孙世红老师、北京市海淀区工读学校主任石蕴茹老师的精彩报告。之后参观了山东名校弘德中学和山师大二附中,观摩了两所中学的常态课,并参加了弘德中学历史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四天的学习,不仅是对我教育教学理念的一次提升,更是接受了一次精神的洗礼。

一、胸怀课标,心中有本,目中有人。

无论是王·敏勤教授的和谐教学法、赵桂霞校长的54321自主课堂教学模式,魏书生老师的六步教学法、还是北京海淀工读学校石蕴茹校长的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都向我们传递着一个信息,那就是要做到胸怀课标,心中有本,目中有人。

胸怀课标,就是要学习、研究、把握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领会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自觉增强标准意识,并将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转化为教学行动。这是一个优秀教师最需要做好的基本功。同时,教师学习掌握课程标准,创造性地解读、使用教材,灵活、恰当地进行课堂教学设计,解决教学疑难问题,对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提高综合能力、专业水平,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也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心中有本,就是要谙熟教材,目标明确,全面把握教材内容,教材是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是教学活动的媒介和载体,也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还是教师和学生共用的实践教学活动的有效工具。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到底该如何理解好教材,把握好教材,确实让教材承载和发挥起它的作用呢?新课程理念下,教材已不再是教学的全部内容,相反,教材是可变的、发展的、也是开放的。因此,我们必须摒弃教教材的传统观念,树立用教材教的思想,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能够在理解教材的组织结构的基础上来合理而有效地使用教材。

目中有人,首先目中要有学生,目中有一切学生,每一个学生。不仅仅只关心学习的优异者,也要关心成绩落后者,他们同样有发展的要求,有发展的可能。目中有人的课堂,是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课堂,是体验的课堂;我们的课堂要能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能点燃学生心头求知的渴望,帮助他们振飞翱翔知识天空的翅膀。目中有人,不仅有眼前的学生,还要有未来的学生,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在新课程全面实施的教育环境下,我们首先做的就是调整好自己的教学理念,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日常教学中,要按照学生的实际,灵活处理教材,设置内容。服务于学生今后更长更广阔的学习与生活领域。

二、用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情绪,去做平平凡凡的工作。

听了魏书生的报告之后,我深深地被他热爱教育事业的崇高的精神感染着,被他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感染着。活在这一段诠释了魏书生老师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他的松静匀乐的人生修炼,为我们指明了幸福人生的方向。魏书生老师指出,作为教师,要保持松、静、匀、乐的心境,即身体轻松,心灵宁静,呼吸匀畅,情绪快乐,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只有热爱,才有奉献,既然有些东西无法改变,那就应该广泛地爱所应该爱的一切。爱人生的每一段时间,爱自己生活的每一个空间。作为一个教师,只有爱他的职业,爱他的事业,才会自觉的去充实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奉献自我,也只有这样,才能做好自己的工作;自己有了成绩,对社会才有贡献,才会生活得快乐,才会生活得有意义做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选择的是一条艰辛而光荣的道路,我们面对的是一群等待浇灌灵魂的孩子,当教师的辛苦是别的行业的人所无法体会的,然而,教师的付出与回报却永远不成正比,教师的社会地位还仍然很低。反思自己,也曾有过许多不满的情绪,也曾抱怨过自己的收入不够高,也曾抱怨过工作压力大,也曾抱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魏老师说:我们教师要做的,不是等待条件好了再干,不是等待地位高了再干,不是等待学生爱学习了再干。一味的抱怨、发牢骚、怨天尤人,又有什么用呢?俗话说知足常乐,吃着碗里看着锅里的人永远快乐不起来。要知道捧在手里的,才是最好的,也最值得珍惜。工作生活中会有各种各样的困难,在遇到问题时要变换角度思考问题,选择积极的人生态度,用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情绪,去做平平凡凡的工作。

三、融合他法为我法,乃为至法。

教学有法,指的是教学活动是有着一定的规律可循的,有着一定的法则和模式,有着一定的基本方法。培训的过程中,聆听了多位专家的教育教学方法。王·敏勤老师的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胡新懿老师推行的思维导图,赵桂霞校长的引桥课程等,深受启发。我们的专家和同行,给我们探索出很多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和策略,为我们以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但我认为,教学的模式、方法、技能等不是机械的、教条的,而是灵活多变的,富有个性、充满灵性的。也就是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必须根据教学内涵、学校条件、教师特点,更重要的是根据学情来合理地使用、选择适用于学生的方法,正所谓教无定法。无论是哪种教学方法对我们来讲只能是起到一个借鉴作用,不能一味的照搬照抄。和谐教学法创始人王·敏勤老师指出:一个学校有统一的教学模式是学校教学成熟的标志,高效教学必须从课堂模式入手,而每个教师又不能机械的照搬这一模式,最高的境界是运用自如。无论是教学目标的正确书写还是思维导图的合理运用,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运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我在弘德中学听了两节历史课,一节七年级的历史课,一节是高二的历史复习课。两节课的相同之处就是都有代表本校教学特色的思维导图和课前教学目标展示。但教法与学法却不尽相同,七年级的课题是《蒙古统一和元朝建立》,一节常态课,其思维导图是在老师和学生的互动中完成的。整个教学过程没有过多的环节,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很活跃。高二年级是一节历史复习课,课题是《中国古代专制制度的演变》,整堂课分三个环节:第一环节是我与黑板有个约会(思维导图展示),一学生板书自己构建的思维导图并讲解,其他学生根据自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构建思维导图,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第二环节是小组保卫战(小组合作学习)以组为单位,对板书的思维导图提出不同的见解。第三环节是老师归纳单元内容,学生再认单元主干,本节课主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为主。两节课虽然教学环节不同但都较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的要求,正所谓贵在得法。这才是我们教育教学活动的灵魂。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教学风格、不同的个性特点,假如都用同一种模式来要求的话,势必抹杀了个性。每所学校,每个科目都要有适合自身的教法,即使是同一个学科,同一个老师,不同的课型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正如赵桂霞老师所说的: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

所以我们应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根据学情,将各种教学方法、手段、技巧等恰如其分、灵活巧妙地应用于具体的教学情景中,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具有鲜明个性的教学方法,进而形成自己独树一帜的教学风格。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从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到无法之法,乃为至法,以真正使我们的教学工作收到实效。

骨干教师经验交流会心得体会 骨干教师收获和体会篇4

20__年7月,工作在教学前线的我,有幸参加县教育局举办的为期六天的小学骨干教师培训。这次培训地点在宜阳一中。培训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是每天的感觉是幸福而又充实的,因为每一天都是面对不同风格的名师,每一天都能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耳濡目染的东西很多。但要采他山之玉为我所用,纳百家之长解我所困却需要一个消化吸收的过程,这个过程也许很漫长,也许会走得很累,但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会朝这个目标去努力。所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这是我一生的追求。这次培训之后,更增添了我努力使自己成为科研型教师的信心。

一、教师如何进行知识更新

“知识也有保质期。”作为教师,实践经验是财富,同时也可能是羁伴。因为过多的实践经验有时会阻碍教师对新知识的接受,也能一时地掩盖教师新知识的不足,久而久之,势必造成教师知识的缺乏。缺乏知识的教师,仅靠点旧有的教学经验,自然会导致各种能力的下降甚至是缺失,这时旧有的教学经验就成了阻碍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和提高的障碍。所以,对于这种学习、培训,对于一个教师来说,是很有必要的,是很有价值的。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学习和转变教育观念是这次培训的核心内容,主要是围绕课程改革,开设有关课程标准的介绍及制定背景、国际国内基础教育的改革、教材改革与发展趋势、我国基础教育的总体改革框架、新课程与教师成长等内容。转变教育观念主要是围绕素质教育,建立新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介绍学校德育与素质教育、教学评价,教师职业道德、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这些课程互为渗透利用,穿插进行,并辅以专题研讨以引起学员认知上的冲突,在冲突中1

反思过去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好地接受新的理念。

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当好组织者

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信任学生完全有学习的能力。应该把机会交给学生,俯下身子看学生的生活,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教师把探究的机会交给学生,学生就能充分展示自己学习的方法和过程,教师也就可以自如地开展教学活动。新课程实施的灵活性大,让教师觉得难以驾驭教学的行为,课堂教学中表现为过多的焦虑和不安。那么,怎样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呢?应当创设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为此,教师要多给学生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这样,学生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也就会高起来,他们的才智就会得到大大的提高和发展。

回顾我们平时的教研活动,也经常听、评公开课,但从来都是不同水平,不同教龄的老师做着同样的事情,评课时也是大家泛泛而谈,这种局面难以让不同类的老师在教研活动中受益。要想使教研活动突破经验层面的局限,深入地开展下去,课堂观察技术与诊断就显得尤为重要。引用余文森老师的话“教师大半辈子生活在课堂中,如果缺乏对课堂的观察与反思意识,缺乏对教育教学的观察与思考意识,那么他就很难实现专业的提升。观察课堂,保持思想,这是我们走向自我、走向名师、走向大师的重要一步”。

三、思想认识得到了提高,灵魂得到了净化。

这几年的教学生涯,让我已经慢慢倦怠,我已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变的除了爱抱怨,还是抱怨。抄不完笔记,频繁的检查,刻薄的制度,一项又一项的任务以及家长的难缠,学生的愚笨,领导的不理解等等。都是那么沉重,

沉重的令人窒息。我早已像一台机器,不再有灵感。把教师当成了一种职业,一种谋生的职业。对工作有的是厌倦之意,不平之心。可通过这几天的培训,让我能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们的教育工作,让我学到了更多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方法和捷径。“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我们知道了怎样更好地去爱我们的学生,怎样让我们的学生在更好的环境下健康的成长。

四、加强专业文化学习,做一专多能的教师。

想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必须具备一桶水。这几天几位教授讲的课就充分印证了这句话。他们用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旁征博引给学员们讲述深奥的理论知识,讲得通俗易懂,让我们深受启发。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对知识充满渴求的孩子,将他们教育好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基于新课程的课堂研究》让我们对教学内容与目标有了更深的理解,有了更明确的方向。特别是教师们对教学中的困惑和争论,让我更了解教师们在工作中对教材的把握,对教材的挖掘。给我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小学教师与教师心理健康》让我的心情豁然开朗,就像心里亮起了一盏明灯。各个方面的学习,让我更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升。不断加强修养才能胜任教育这项工作。

五、认识了反思的重要性

通过培训,我认识到了反思的作用,知道一位优秀教师的成长一定离不开反思。反思让我认识了自身在教育教学上的不足,反思也让我认识到了只有努力,只有加强学习,才能做好一名教师。作为语文教师,不是只懂一些语文理论知识就行,我们要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培养自身良好的人文精神,这样才能把自己的人文精神渗透到学生身上教师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好的语文教师是一座桥。是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课本,学生与社会之间的桥。在教学中,教材是语文

知识的载体,学生是获取语文知识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如何能让学生从教材中获取知识,并把这些知识迁移,运用到自身发展中去,教师这座桥就是为学生走进教材,与教材交流,汲取知识养分而铺设的一条通道。我们的任务就是解决学生与教材交流时出现的障碍和引导学生怎样更好理解教材,运用好教材。我们不能把我们对教材的认识强加给学生,而是要给学生发挥的余地。同时也要承认学生对教材理解的差异性,总之,教师要扮演好桥的角色,就是让教师不要越权代替学生思考代替作者言论。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与教材交流。在课堂上,教师应该作为引导者出现,而不是主导者。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作为骨干教师培训对象,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把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做一个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使自己具有所教学知识方面的前瞻性。这样,才能培养出新时期“发现型、发明型、创造型、创新型”的学生。

骨干教师经验交流会心得体会 骨干教师收获和体会篇5

这些资深专家的讲座。从教学理论与研究、科学教学研究的新趋向、教学论文、课题、教学设计与说课到美术、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的基础知识和实验,从理论到实践,同时还进行了说课、评课活动,参观桐城文化,让我们从学到用。不仅在理论上丰富了我们的知识储备,同时也在实践操作上给了我们训练的机会。从一次次讲座中我深深体会到自己已经荒废了很多大好的青春年华,一定要努力多看书本,多多学习,认真研读教材,体会教材的编写意图,让自己的教学能真正对学生的一生有所影响,提高学生学习科学,认识科学的兴趣,让学生形成真正的科学素养,参与并能自己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这一次除了与专家们面对面的探讨、学习、交流之外,也加深了我们安徽省市县科学教师之间的交流。特别是自己地区的老师之间形成了一定的默契。在交流中我既为那些一线的科学教学“专家们”对教材的理解、教学的研究感到深深地折服,同样是兼职科学教师,自己花在教学、教研上的时间要少得可怜,在教学、教研上的努力显得是那么渺小。也让我对同行们的丰富的知识感叹。很多老师是从常识、语文、数学、美术甚至是英语专业转到小学科学行业中,有些甚至和我一样兼顾着其他的课程教学,但是他们能真正与学生一起研究科学、学习科学,这让我这个一直自诩是科学教师资格的人感到惭愧。今后一定要好好研读教材,做好课程资源的研究,真正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会探究的乐趣,与学生共成长。

张杰老师的《什么是科学》讲座,从一个全新和实用的角度,为我们阐述了什么是科学、如何科学探究两个方面的内容。而这两方面的内容恰恰紧扣了科学的宗旨和核心内容。李蓉老师的《宇宙中的星体》讲座,使我们认识了美丽的星空和地球世界,进一步认识了宇宙空间,特别是“上上东东,下下西西”。这句观察月相变化规律精确而高度的概括,为我今后的教学观察月相提供了知识和经验王斌老师的《奇妙的生物世界》详细的介绍了植物的分类、绿色开花植物、裸子植物等方面的知识,为我们翻开了奇妙的植物世界,了解了小学科学课了必备的生物知识。一线教师徐守有的《怎样使孩子喜欢上。科学课》通过一个过精彩而实用的教学案例,告诉我们小学科学教师只有爱上“科学课”,认真备课、上课、评课、议课,关心爱护学生,细心呵护小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就能使孩子上科学课。

这些理论知识丰富了我的科学结构和动手操作能力,为自身吸取了影响,储备了能量,为今后更好的教好科学这门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8月5日至8月7日为期三天的全县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训圆满结束。短短的三天时间对我来说,是教育理念的一次全新、全方位的提升,受益颇深。这次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

一、理论经验,促进教师发展。8月5日张主任做了《如何搞好网络大集体备课》的精彩报告,他的讲解让我明确了什么是集体备课,在网络大背景下怎样搞好大集体备课,以及网络大集体备课的操作方法。张主任的报告既有理论的阐述,又有具体操作的演示,是一顿丰盛的精神大餐。

二、名师课堂,引领教学实践。培训活动中,我们欣赏了徐长青老师执教的《“退”中的数学》。名师就是名师,听他的课是一种享受一种充实,无论是孩子还是老师都会被深深的感染,短短的一节课让学生既获得了收识,又锻炼了思维,提高了能力,更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得到心灵的洗涤和情感的升华;另外学生还有充足的时间、空间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在他们的课堂中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三、消化培训,激励自身成长。培训是短暂的,但收获是充实的。让我站在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上审视了自己的教学,对今后的工作有了明确的方向。这一次培训活动后,我会把所学的教学理念,咀嚼、消化,内化为自己的教学思想,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还要不断搜集教育信息,学习教育理论,增长专业知识,进一步提升自己。

非常感谢县教研室给我提供这样一个学习的平台,不仅提高了自身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还激励着自己,争取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做得更好。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2280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