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实用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评价教学5篇

网友发表时间 2015787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实用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评价教学5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评价教学篇1

如何进行小学语文词语教学

如何进行小学语文词语教学

词语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基础、最根本的内容,让学生有效地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有时候抓住课文中的一两个关键的词语,往往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然而审视当前的词语教学,我们的语文老师总是竭力回避或者“滑过”,或者教得一丝不苟,从字音到字形到字义进行科学准确地诠释, 一些教师甚至要求学生照搬、照抄、照背参考书或字典对词语的解释,显得呆板,缺乏生命活力。那么,怎样让词语教学情趣盎然呢?

一、朗读,让词语教学“有情”

常言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注于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是一种复杂的心智过程。它有助于帮助学生掌握每个汉字的音、形、义,加深对词语和文意的理解和感悟,并且在情感体验上得到一个升华,对语言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例:人教版小学语文《盘古开天地》词语教学片段: 师:这个词谁会念? 生:滋润。

师:字音读准了,能读出感觉,读出意思吗?

(生茫然,这样的“词语教学”对他们来说也许是头一次。)师:大家看,这两个字都是什么偏旁? 生:三点水。

师:对啊,水分多了,干燥的秋季变得滋润起来,万物滋润了,人滋

润了,感觉就舒服了!那该怎么读?

生:(齐)滋润。(有进步,但还不到“位”,还不够“味”。)师:声音柔软点,再舒服点。

生:滋润。(声音柔柔的,感觉很舒服的样子。)

尽管学生可以通过工具书知晓“滋润”的意思,但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朗读,就使学生不但真正记住这个词语的意思,而且懂得这个词语的感情色彩,知道这个词应该在什么样的语境中运用。此时,“滋润”在他们眼里不再是一个平面单调的词汇,它有着充沛的水分,它象征着万物复苏,它更带着人们舒服的感觉。这样,抽象的语言符号化为具体的事物,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语言文字的距离,使学生对语言文字有了感情,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和“学以致用”。

二、表演,让词语教学“有趣”

有人说:“儿童是天生的演员。”的确,小学生特别喜欢模仿和表演。因此,借助有效的表演,可以使学生获得亲身体验,通过形象的动作神态理解抽象的词语含义,这较简单的“说教”或借助工具书会有更深刻、灵动的效果,而且在表演过程中,学生的心灵得到放飞,想象得到展现,创造力得到开发。

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的第二自然段中“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这里的“拎”字表达了小村庄的村民非常随意砍伐树木的心态。如何让

小学生感受到“拎”字背后的随意,作者的惋惜与谴责呢?我们可以创设情境,请孩子们分别演一演村民“拎着斧头上山砍树”与“拿着斧头上山砍树”,通过动作的对比,他们一定会切身感受到当时小村庄人们的那份随意与无知。

三、演示,让词语教学“有味”

词语理解最直观最便捷也最让学生感兴趣的方法是演示法。例如教学《乌鸦喝水》时,写水“渐渐地升高”一句中的“渐渐地”,教师可通过演示使学生理解词义。教师把事先准备好的小石子往装有半瓶水的瓶子里一粒一粒地扔下去,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水面的变化。当学生看到瓶子里水面逐渐升高的情景时,教师稍加点拨,学生马上就会领悟到“渐渐地”的意思。除了教师演示,学生也可以自己“演示”。如教学二年级的《从现在开始》的“轮流”时,教师出示词语卡片:“现在,请这一列的同学,开炮念这个词?”学生念完后,教师启发说:“刚才,你们一个接一个,怎么读了这个词?”教师指着词语卡片,学生心领神会地答道:“轮流。”

四、多媒体,让词语教学“有景”

使用现代化电教媒体,将词语所表示的意思、意境直观地再现在学生眼前,可以起到变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形象,便于他们准确生

动地理解。如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秋天的雨》第二自然段的“五彩缤纷”,这个词语比较抽象,但是当我们教学这一段时,可以适时出现“黄色的银杏树、红红的枫叶、金色的田野、美丽的菊花„„”,孩子们惊喜的目光、张大的嘴巴、啧啧的赞叹声,不正告诉我们:他们已经知道“五彩缤纷”是什么意思了。这时,你只要叫他们认真想一想:这么美的景色,这么多的颜色,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你会用哪个词呢?在孩子们不约而同喊出的词里一定会有“五彩缤纷”。又如象形字的教学,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把其演变过程简单明了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在教学“日”时,屏幕上首先出现一个火红的圆圆的太阳,随着鼠标的控制,那圆圆的红太阳就演变成了一个色彩鲜艳的“日”字。学生的识字兴趣被激发了,这一由形象到抽象的变化,使原本抽象的汉字变得具体可感。而会意字教学,利用课件提供丰富的图景,学生只需看看画面,对字义就能意会,无需教师多讲。如教“笔”字,屏幕上先出现一支毛笔,上面是竹竿,下面是笔毫,学生很清楚地看到竹竿变成“竹”,笔毫变成了“毛”字,他们明白了为什么“笔”是竹字头和毛字组成,并牢牢记住了“笔”的字形。

五、游戏,让词语教学“有思”

“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在词语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恰当运用有效的游戏,一定能激发孩子们的识字学词的兴趣,不但能增强识字学词的效果,还能培养学

生多方面的能力与素养。如一位教师在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操场上》的教学中,在教学完六个新词后,设计了“词语归类游戏”。教学准备:“打球、拔河、拍皮球、跳高、跑步、踢足球”词语卡片,同桌两人一份。教学方法:

1.同桌两人分别把词语读正确。

2.把这些词语中同类的摆在一起,然后说一说为什么这样摆。3.归类方法可以任选一种。

生组1:与“手”动作有关的为一类(打球、拔河、拍皮球),与“脚”动作有关的为一类(跳高、跑步、踢足球)。

生组2:由两个字组成的词语为一类(打球、拔河、跳高、跑步),由3个字组成的词语为一类(拍皮球、踢足球)。

生组3:属于球类运动的为一类(打球、拍皮球、踢足球),其他的为一类(拔河、跳高、跑步)。

这一“游戏”环节不但复习巩固了六个新词,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正确给词语归类,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当然,让词语教学情趣盎然的方法还很多,不过,我们更要透过表面看到方法背后渗透着的设计理念。

彰显人文性,是让词语教学情趣盎然的关键所在。传统的字词教学中只突出它的工具性一面,而未能凸显它的人文性,因而显得严谨有余而温情不足。字词教学不但可以教得一丝不苟,还可以教出浓浓的人

文关怀,让孩子在生字新词教学过程中培养情感,陶冶情操,完善人格,和谐发展。

早在半个世纪前,斯霞老师教学《我们爱老师》(一年级)一课中,是这样引导儿童读懂“祖国”一词的:

师:你们可知道“祖国”是什么意思呢?什么叫“祖国”? 生:祖国就是南京。(好多学生笑了,知道祖国不是南京。)师:不要笑。祖国就是南京吗?不对!南京是我们祖国的一个城市,像北京、上海一样。大家再想想,什么叫祖国?

生:祖国就是一个国家的意思。(这个学生对“祖国”理解得比较扩大了一些,但还不对。)

师:噢!祖国就是一个国家的意思。对吗? 生:不对!(答声中也有说对的。)

师:美国是一个国家,日本也是一个国家,我们能说美国、日本是我们的祖国吗?(因为常有美国、日本朋友到我校来友好访问,所以学生对这两个国家比较熟悉。)生:不能!

师:那么什么叫祖国呢?谁能再说一说?

生:祖国就是我们自己的国家。(经一再启发,学生逐渐理解了。)师:施尉宁讲得对,祖国就是我们自己的国家。我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祖祖辈辈生活的这个国家叫祖国。(强调一下,使学生加深印象。)

那么,我们的祖国叫什么名称呢?

生:我们的祖国叫中华人民共和国。

师:对了,我们的祖国叫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大家都热爱我们的——

生:(齐)祖国。

美学教育家朱光潜说:“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际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斯老师在教语文(建立词的准确概念),在教思维(层层深入,十分严密),也是在教做人(渗透爱国的情感),真正做到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维训练、情感熏陶的融合,实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对字词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强化,还促进了学生其他能力与素养的形成,开拓了思维,培养了语感,激发了兴趣,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化的灿烂,从而让字词教学显得情趣盎然。

激活词语,激发学生学习词语的兴趣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说过:“语文阅读教学就是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中走上几个来回。”词语是文本构建的基本单位,离开词语探究文本,语文阅读教学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传统的查字典释义式或教师直接告诉词义的词语教学,调动不起学生学习词语的兴趣,如何给乏味的词语教学注入生命之水,激活词语,激发学生学习词语的兴趣呢?

一、创设情境,美中赏词

利用小学生形象的思维特点,创设一定的情境,在优美的情境中赏词、悟词、学文,给学生以新奇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单调沉闷的学习氛围变得轻松愉快,枯燥无味的词语学习变得趣味盎然。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与教学的需要,有的放矢地创设相应的情境,如巧借插图、听音乐、看录像、演课本剧等。在教学《荷花》一课时,一位学生对“冒”字产生了疑问:“老师,我只听说冒烟、冒水泡,会动的东西才会冒,荷花是静止的,课文中为什么也用‘冒’呢?”对于学生的疑问,教师没有直接告诉答案,而是播放录像动画:荷花从荷叶中往外钻的情景。看完了录像,一名学生说:“老师,我明白了。我看到了荷花使劲挤荷叶,哪怕是一点缝隙它也要钻出来,‘冒’字是形容荷花使劲从荷叶中钻出来。”另一名男生感悟道:“‘冒’字写出了荷花的动态美,同时也写出了荷花充满生机与活力,它其实是不断往外长,并不是静止的。”因为教师巧妙地创设情境,及时点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赏荷情境中感悟、探究“冒”字的深刻含义与语言的魅力,从而升华了学生对荷花充满活力的体会,让学生走进情境而浮想联翩,既关照了“冒”字的本义,更揣摩了语言文字背后所蕴涵的深刻意蕴,完成了生疑——探索——释疑的自主学习过程。

二、品读文本,触文悟词

品读是学生获取文本信息的基本途径。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

生真正地走进文本,有滋有味地读,全神贯注地体验,去感受其中绚烂的语言,让阅读触动心灵,激发学生探究、感悟词语的兴趣,这种借助文本探究出来的词语是充满灵性、血肉丰满的。如教学《秋天的雨》第二自然段,教师先让学生自由小声读,并圈出描写颜色的词语,初步感知秋天的颜色美;接着教师又让学生放声朗读,并相机引导学生读出秋天绚丽多彩的美;最后教师要求学生闭上眼睛听录音朗读,想象自己仿佛看到什么。听完录音朗读后,学生有的说:“我仿佛看到了菊花争奇斗艳,在微风中频频点头。它们把秋天打扮得更美了。”教师见时机已成熟,便让学生找出文中哪个词最能体现秋天的美,学生轻而易举地找到了“五彩缤纷”这个词,学生在充分地与文本对话中感受到秋天的颜色美,在美的情感熏陶下,“五彩缤纷”这个词的含义便逐渐丰富成熟,学生对“五彩缤纷”这个词的理解如同春风化雨,悄无声息,对词语意义的认识更加深刻难忘。

三、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教师从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出发,精心设计对话切入点,通过引领学生亲历文本,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内化语言材料,触动学生心灵,唤醒学生原有的词汇积累,再利用旧的词汇过渡理解新的词语,使新词在旧词的再现中融会贯通,从而使新词的意思逐渐清晰明了。如教学《飞夺泸定桥》,一位教师是这样引导学生探究“千钧一发”的含义的:教师先引领学生深入文本,感悟红军处境的险(1.地势险要——

泸定桥离水面十多米,只剩下十三根铁链„„2.重兵把守;3.桥头燃起熊熊大火。)在教师的指引下,在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中,头脑便油然而生“险”字,接着教师又引导学生说出形容险的词语,此时学生触“险”生词,脱口而出:“危在旦夕”、“生死攸关”、“迫在眉睫”„„在感触红军惊心动魄的险境中,学生各抒己见,平常积累的关于险的词便如泉涌而出,接着教师又引导学生回到文本情境中,“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指什么样时刻呢?此时,学生在文本语境徜徉中,在原有词语的重现中,“千钧一发”的含义就了然于胸了。

四、分析比较,品词悟文

探究词语必须有一个整体的语言环境为依托,只有在对文本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探究词语,才会让词语充满生命的色彩。在文本的语境中替换词语,比较词语,探究词语,从而感悟我们汉语用词的艺术,从中培养学生对词语的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能力。如教学《盘古开天地》一文中,教师采取欲擒故纵法,在朗读时故意读错字,把“用脚使劲蹬着地”读成“用脚使劲踩着地”,学生马上矫正教师,是“用脚使劲蹬着地”。教师笑着说:“哦,是我读错了,盘古是用脚使劲蹬着地,我读踩着地了。那你们说说用‘踩’或用‘踏’行吗?”学生说不出所以然来。这时教师要求学生再次走入文本,然后利用插图引导学生观察盘古的动作表情,使学生明白此时的盘古的脚要用很大的力气。教师又问:“现在,你们说它们能替换吗?”这时学生纷纷举手,有的说:“不行!因为‘蹬’字写出盘古要把天地分开,他的脚要用很大的力气,而‘踩’与‘踏’不能体现盘古的脚要用很大的力。”有的说:“从‘蹬’字我还知道了盘古的伟大,他要把天地分开是多么辛苦,可他没有放弃,始终头顶着天,脚使劲地蹬着地,直到累倒。”„„在学生独立阅读文本中,在师生共同合作探究词语的运用中,学生不但感悟到‘蹬’字的本义,而且透过‘蹬’字看到了盘古伟大的人格,从而进一步深化了对文本的阅读。

斯宾塞说过:“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讲。”词语教学应是教师智慧的引领与学生自主的探究并举,课堂上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观念,自己的心灵去阅读文本,感悟、探究词语,学生对词语的理解才会由肤浅走向深刻,由片面走向全面。这样,既可激发学生学习词语的兴趣,又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从多方面提高了学生语文素养。

浅谈小学低年级词语教学

词语教学是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对词语的正确理解有利于感受、理解课文内容,也有利于积累书面语言。《课标》在第一学段教学目标中明确提出,“借助图画阅读”“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由此可见小学低年级词语教学的重要性。

小学低年级学生虽然有意注意在发展,但占优势的还是无意注意。他们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易被新鲜的刺激吸引,常受兴趣和情绪支配。枯燥的词语教学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既费时又缺乏实

效。怎样才能让词在他们的意识里占有一席之地呢?这取决于小学低年级词语教学的有效性。小学低年级词语教学应形式多样、丰富多彩,才能对学生产生强大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词语的兴趣,促使他们思维活跃、情感丰富、识记创新能力增强,词语教学效率才能达到最优化。

在多年语文教学中,我对低年级语文词语教学有了肤浅的理解:

一、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习词语。

字词教学要和学生的生活世界、经验世界接通,让学生在联想中调动起自己的生活体验,唤起相似记忆,用心领会,使一些字词打上学生各自鲜明的个性烙印。

在教学《夏天的夜晚》一文时,我是这样引导学生感受“热闹”的:

师:大地这个舞台上有哪些小演员?

生:青蛙、蛐蛐、萤火虫。

师:它们怎样表演的?

生:青蛙唱歌,蛐蛐弹琴,萤火虫跳舞

师:青蛙怎么唱歌?蛐蛐怎么弹琴?萤火虫会怎么跳舞?哪些同学愿意表演表演?(学生表演)

师:有了青蛙、蛐蛐、萤火虫的表演,大地变得怎么样?

当学生回答出“热闹”一词时,我进一步引导:“生活中,你在哪儿感受到热闹?”当学生在交流中说出菜市场、节日的大街、运动

会等场面热闹时,学生已经对“热闹”有了准确的把握和体会。

二、巧妙运用体态语言,创设语言情境学习词语。

“在语言情境中学习语言。”这是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师巧妙地运用体态语言,用机智的即兴表演创设出具体的语言情境,能诱发学生自己要介入语境的主动性,激活学生的思维,在轻松的氛围中让学生完成对词语的理解和学习。

教学《我要的是葫芦》一文,指导学生理解“盯着”,我是这样做的:“瞧,老师正盯着教室天花板!大家看看老师是怎么做的!”学生马上举手说:“老师在看天花板!”师:“对,‘盯’字里有一个目字旁,说明是用眼睛看的意思。大家再观察,老师是怎样看的?”我再一次盯着天花板,学生又举手了:“老师看得很认真!”“老师看得很专心!”“老师眼睛眨也不眨一下!”这样通过动作演示,化抽象为具体,生动有趣,学生对词语的意思可谓心领神会。

三、把直观形象的图画、实物与认识事物和理解词义相结合。

一些和学生的生活经历相距甚远的字词,尤其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可以利用直观形象的图片、简笔画、实物甚至是多媒体给予再现,让学生在可视、可听的情境之中认识事物,自然而真切地感悟到这些字词的意思。

仍然是教学《我要的是葫芦》,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细长的葫芦藤”是什么样子,我让学生打开课本,观察插图,并用一两句话说一说自己看到的葫芦藤是什么样儿。学生通过观察色彩鲜艳的插图,再自由描述,对葫芦藤有了深刻的认识,同时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

力也得到了训练。

四、联系上下文感悟词义。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对词语的理解教师要多引导学生在课文具体的语境中去揣摩,能帮助学生攻克以词解词的难点。

如在教学《称象》一文时,指导学生理解“议论”,教师出示文中的句子指名读,问:“是谁在议论?”

学生回答:“官员们。”

师:“官员们说明人很多。他们在议论什么?”

生:“议论怎样称出大象的重量?”

师:他们会怎么议论呢?请几个小朋友当官员来议论议论。

(学生纷纷议论)

师:“这么多人发表意见,你一言,我一语,这就叫议论。”

五、在老师创设情景的情境中理解

有些词语在随文学习的过程中,可创设情境,在体验中内化词语。课文《三个和尚》需要理解“争先恐后”。“争先恐后”是三个和尚情急之中采取的补救措施,这个词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得相当紧密,学生经常表现出争先恐后地做某件事的情景,但对这个词他们是不懂的。为了让学生准确理解这个词,我创设了特定的情景:现在讲台就是寺庙,寺庙起火了,大火熊熊燃烧,大家快来救火呀!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景中,纷纷离开座位涌向讲台争着来救火,老师不失时机地点拨:“争先恐后”就是争着来救火,谁也不愿意落在后边。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轻松地领悟到了词语的意思。

六、通过师生对话,让词语的含义深刻起来。

在词语教学中,见得最多的是教师联系课文内容解词,由于学生知识经验的不足,认识水平的欠缺,对词语的理解往往是浅尝辄止,停留在肤浅和表面的层次上。作为语文教师,就要和学生一起走近词语,感受其中蕴涵的深意。在教学《梅兰芳学艺》时,在学生体验、感悟梅兰芳的眼睛会说话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终于”一词。你能从“终于”一词里读出什么吗?不容易,时间长、坚持不懈等,学生通过老师的引导挖掘出“终于”一词丰富内涵,在词语中感受人物的品质。从“终于”可以看出梅兰芳能成为京剧大师很不容易,要有勤学苦练的意志,还要持之以恒。从而总结出,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决心,就能做好事,升华主题。

七、巧借多媒体的优势帮助学生理解词语:

电化教育中的课件展示可以为学生提供可视形象。有些词语难以用语言描述清楚,但借助形象的课件演示,就能让学生很快理解。

《鸟岛》中有一个句子:“„„一群一群的鸟儿就陆续从远方飞来”。为了让学生理解“陆续”一词,在设计课件时,我有意识的安排鸟儿飞来的场面:先是一两只飞来,接着又飞来几只,后来又飞来几只„„就这样,鸟儿一批一批的飞来,有先有后,学生看到这个画面,很自然就领会了“陆续”飞来的意思。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小学低年级词语教学要根据实际情况,因词而异,因生而异。作为一名低年级的语文老师,要善于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精心设计,采用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

教学方法,把机械呆板的词语教学变得妙趣横生,赏心悦目,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进行探究式学习,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词语的意思,恰当地运用词语。

2013年11月29日星期五

9时9分43秒培华整理

本文地址:http:///zuowen/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评价教学篇2

浅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评价

撰写人:陈灵钢

随着新课程改革逐步推进,新课堂教育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教学评价机制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尊重学生为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环节,是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促进学生主动自主学习的有效手段。好的教学评价能充分发挥评价的积极性是激励、是导向、是指引作用,使学生得到更全面、更健康、更稳步的发展;相反,不恰当的教学评价不但会成为教育教学的短板,影响到学习目标的最终完成,更会影响到学生一生自我的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如何对教学评价呢?现结合本人的日常工作体会谈一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首先,教学评价要有系统性。语文教学评价是学校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可缺的一个方面,所以语文教学评价要兼顾全局,动态掌握,绝不能囿于语文教学的小圈子里,为教学而教学,为评价而评价。而且,在注重知识掌握的同时,更要注重方法与技能方面的掌握,并把对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贯穿始终,从而使语文教学评价成为素质教育的积极因素之一,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新人发挥出主要的作用。

其次,教学评价要有前瞻性。学生的教育是一个漫长有效坚持的过程,而学生随时都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在进行教学评价的同时,我们一定要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充分考虑到我们的评价会给学生带来哪些不利影响,而这些影响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怎样的负面作用。这样,才有可能让我们的教学评价达到预期的效果。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人生观与价值观还没有形成,我们短短的一句话就很有可能影响到他们一生的发展。所以我们一线教师一定要做到“话到嘴边留半句,事经举手再三思”,凡事都要以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保护他们正常发展的空间为主旨,慎重对待针对每个学生所做出的批评与表扬,做到适时适度、不纵不偏。

第三,教学评价机制要有客观性。客观的评价机制是评价之所以存在的基础,如果失去评价客观性,那么再美妙的语言、再华丽的词藻都将失去作用。教学评价最忌想当然,或者先入为主,更不能只看表面现象。比如,看到一个学生的考试成绩出现了浮动,我们绝不能只看到成绩浮动本身,而是要对此进行深入的思考:如果成绩上去了,我们要看他是怎么上去的?上去了多少?这是他自己努力的结果,是一种偶然,或者是一种必然现象,也可能是打了小抄?如果成绩有所下降,也要分析比较一下,看看是题型变化所致,还是由于他做题马虎出现了失误?或者他学习不如以前认真了?而导致他学习不如以前认真的原因又是什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第四,教学评价机制要有公正性。公正性是可以使一切评价机制具有生命,如果失去了公正性,那么任何评价都变得一文不值、毫无意义。人是有感情的动物,我们教师也是一样,先入为主的倾向是在所难免的,但这却绝不是一种应有的观念,我们教师应尽量避免“戴着有色眼镜看人”,在自己的主观意识里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对自己心目中的“好”学生,一定要记住:偏食不长肉,过于骄纵对学生而言有百害而无一利。而对那些差生,也要记住:都是人生父母养的,他们的身上同样寄托着祖国的未来,也同样需要阳光雨露的滋润!

第五,教学评价机制要有连续性。教学评价应关注每个学生的长期发展,不能仅仅限于对一本作业、一次考试的简单评价。如果过于短期化,各相关评价之间往往会相互脱节,甚至互相矛盾,学生将无所适从,评价也就失去了应有的作用。如,我曾教过的一个学生,作业的字迹一直很乱。有一次,他的作业有了一点点的进步,我没有简单的给他一个“优”了事,而是依旧给了“良”,然后在下面加上一句:“可以看出,这次你的作业写得很用功,相信你的字会越来越好!”对这样的学生,如果有了一点小小的进步而教师没有及时表扬的话,学生很可能就此一蹶不振;如果一次定位过高,则该生很可能因此而沾沾自喜,再不思进步。同样,对那些偶有退步的学生,在评价时也一定要将评价的节点放在学生长期发展的轨迹中来看待,这样才能真正的达到有的放矢。

第六,教学评价机制应具有多元性。学校教育是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学科教学同样也是一个系统的工作,同样涉及到许多层面的问题。一个语文成绩偏低的同学,往往也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优势。如我曾教过的一个学生,语文成绩并不是很理想,但她的朗读却很有特色,在对她进行评价时,我就侧重于她的朗读技巧进行评价,然后兼顾其它。这样的评价更能让学生找准自己的位置,从而知道该如何去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而评价多元性的另一个方面是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在以教师为主导的评价体系中,学生的自我评价与生生评价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因为学生与学生之间年龄相仿、学识相近、环境相同,而且彼此之间长期相处,更容易深入具体地做出自己的评价,所以评价也就更有针对性。引导学生搞好自我评价与互相评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融入群体生活中,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在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与互相评价时,要教育学生认清两点:一是如何正确评价别人,另一个是如何正确看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要使学生明白,哥儿们义气要不得,多听听不同的意见更有利于健康成长。

第七,教学评价机制要有技巧性。好的教学评价是一种艺术,能育人于无形;如果一味的单刀直入,怕只能适得其反。所以,在进行教学评价时一定要讲究技巧,让学生乐于接受你的评价。打个比方,一个平时不怎么努力的学生,某一次考试的成绩意外的上升了一大截,即使你明明知道这可能是他打了小抄的结果,但也不能过于直截了当的当面批评教育,而适当的旁敲侧击效果可能会更好——“你的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相信这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更希望你能获得更大的进步!”如果一个学生的作文是从别人那里借用来的,也大可不必因此而大发雷霆,在作文的后面写上一句“作文写得真好!如果这是你写的,那该多好啊!”相信大多数学生看了会有所思考的。

教学评价的技巧,一要看基调,二要看尺度,三要看方法。是批评,还是表扬,还是鼓励?这是最应该弄明白的。然后要考虑批评或表扬应该达到什么程度?人们常说“响鼓不用重锤敲”,那碰到“不响的鼓”手自然就该下重点儿了。往下是第三点,敲重鼓不等于用蛮力,如果将鼓敲破,那以后就没得敲了!所以一定要掌握好力道,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这样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总之,语文教学评价是一个长期性工作。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以“爱”字当头,多看、多读、多听、多想,真正使教学评价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评价教学篇3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学业评价,如何让用这个支点来调整教师的教学,让每个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都生动活泼地学习、公平地发展呢?

1、正确理解语文学业评价的公平发展理念

语文学业评价中的公平发展理念,主要是指过程公平。公平发展评价理念的主要指导理论是多元智能理论:第一,智能的多元性。第二,智能的差异性。第三,智能的发展性。因此,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树立多元评价标准,智能面前人人平等。在实际教学中药平等地对待每一种智能,每个学生才有可能受到尊重。

(2)创设多元活动场景,让每个学生享受生活的乐趣。

(3)采用多元教学方法,发挥每个学生的智能。

2、在语文学业评价中体现公平发展理念

(1)恰当选择评价的方法。根据小学语文的教学要求和小学生语文学业质量的评价目标,在测查中,可以通过几个“结合“予以实施。一是笔试与面试相结合。二是分项与综合相结合。三是平时与阶段相结合。四是教师评定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

(2)采取民主多样的评价方式,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教师评价学生。主要包括学习兴趣的评价,课堂表现的评价,作业质量的评价。

第二,教师指导学生自我评价及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首先,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对某一个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并对自己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自我评价,然后学生相互之间进行评价,找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其次,在知识与技能考察后让学生根据口试或者笔试题型得分、失分情况进行自我总结,然后同学之间相互找一找错误的原因,指出今后应注意的问题,怎样去改进学习方法。再次,在学习过程中定时冉学生回顾并和同学交流自己一天、一个星期、一个月的学习情况和学习体会,相互评价在学习上的投入、收获及不足等,养成良好的学习反思习惯。

第三、开放式的测评方式。一是笔试采取自选难度评价。二是取消期末考试。平时的形成性评价,不论是口试还是笔试,都可采取“过关制“,期末成绩以单项合计,根据单项过关的成绩分为不同等级。

(3)学生学业评价要体现语文工具性的评价内容。在小学生语文学业评价中,除了对学生进行笔试外,还要有写字能力、朗读能力和听说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评价教学篇4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进行对话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进行对话教学

所谓的对话教学,就是以对话为原则的教学方式。《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作了如下的表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对话”的理解,我认为阅读教学中的对话包括老师与学生、老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三种关系之间的对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对文本独特的感受和解读,“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老师不能把自己或权威的解读直接灌输给学生,而要与学生站在平等的位置上互相交流进行对话。那么如何在课堂中实现有效的阅读对话,充分彰显学生的生命灵性,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就此问题,我浅谈几点策略:

一、关注学生,实现学生与老师对话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摒弃传统语言教学,不应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绝对服从教师的“教师中心论”。师生之间的对话应该是平等的,不是简单的问与答。所以教师必须营造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消除师生双方的心理距离,将自己当作学习共同体中的普通一员,真正成为学生的同伴,与学生建立平等、亲和、友善的合作关系,这就需要做到,师生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从而获得精神的交流和价值的分享。它不仅表现为提问与回答,还表现为交流与探讨,独白与倾听,欣赏与评价。这是对话在“质”方面的要求。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师生的对话是平等的,但不能忘记教师的角色是“平等者中的首席”,也就是说,教师时刻要把自己当作是孩子们学习中的大伙伴,对他们起着指导、帮助作用。因为,小学生正处于儿童时期,他们的发言往往是天真幼稚的,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难免有失偏颇,教师首先是应最大限度地尊重、理解学生,宽容和善待学生,在赞扬、鼓励中保护学生对话的自信心和创造性。同时又给予“润物细无声”的影响,不失时机地进行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二、对话交流互动

教学是一种沟通现象,“没有沟通就没有教学”。只有沟通、合作才有对话,才有学生与学生心灵的交会。由此可见,合作学习是对话教学的组织形式。沟通合作,实现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之间的合作就是相互学习、相互欣赏,专注而耐心地倾听他们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营造一个自由、轻松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尽情地探究、体验、交流或发表自己的见解,或补充同学的发言,或相互启发,或自由组合的朗读„„教师都要以欣赏的目光看待,带着鼓励与赞许的微笑,仔细地倾听,适当地作些点拨,保护学生对话的自信心与创造性。要善于把学生之间的对话逐步引入正题或组织正反两方面的辩论,让学生置身于一种合作氛围中让学生参与合作学习活动,有利于他们之间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

三、引导自学,实现学生与文本对话

小学语文教材负载着传承基础的文化功能,学生只有善于与文本对话,从“对话”中自主获取知识,才能适应信息社会对知识学习的要求,才会受用终身。而传统课堂教学往往只是对教材,教参上的知识进行系统的讲授,忽略了对师生“自我效能感”以及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成败归因的分析,为此,教师既要引导学生学好教材,又要超越教材,从而实现教师与教材的平等对话,并引导学生实现自我超越。总之,课堂里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材、对话教学使课堂充满生机,使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的关系更真诚。在不断生成的对话中,实现了语文教学的互动,我们应该呼唤对话,拓展对话,将旺盛的生命力融渗在这浓郁的对话里。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评价教学篇5

课程导学:

学习目标和要求:

1.了解语文教学评价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2.掌握双向细目标、默读速度、口语交际等评价方法的实践操作过程。

学习重点:

语文教学评价方法的实践操作。

学习难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方法。

学习建议:

1.把握语文新课程评价理念,梳理语文教学评价的种类和具体方法。

2.选择一个教学单元,根据评价方法进行实践操作。

本章主要内容:

(1)长期以来语文教学评价存在诸多不足。语文课程标准凸现了评价的发展性功能。

(2)语文教学评价有不同类型,要掌握不同实施方法。

(3)对语文教学各组成部分的评价,应根据课程标准规定的目标,突出重点,讲究方法,全面而综合地进行。

(4)语文教学评价改革的重点和原则。

平时课堂中经常进行的日常检查,也是一种教学评价。主要属于形成性评价。

1.书面考试(纸笔测验)。

书面考试 是学习评价中最常用的一种类型。规范的书面考试过程应包括决定:考试目的、制定考试大纲、编制双向细目表、编拟试题、组合成卷、试测、施行及评分、分析考试结果、解释分数等步骤。

要学会编制按知识要点进行纵向设计和按能力水平进行横向设计的“双向细目表”。这是书面考试科学命题的关键环节。如何编制双向细目表:

• 按知识要点进行纵向设计。

① 列知识要点。

② 定比例,即确定每一类要点应占的分数比例。

(2)按能力水平进行横向设计。

① 将能力要求从左到右逐步列出考核项目

② 参照本次评价目标分配分数。

(3)将双向设计合计总分,根据各知识点的内容进行调整。

2.表现性评价。

表现性任务的评价——真实性评价,就是让学生通过实际任务来表现他们语文学习成就,是一种语文学习成就的真实评价。包括结构性表现测验、口头表述、模拟表现、实验、作品、项目以及成长记录袋等常用的表现性评价方式。

在我国中小学中最常见的形式是成长纪录袋。

成长记录袋是指用以显示学生学习成就或持续进步信息的一连串表现、作品、评价结果以及相关记录和资料的汇集。它具有如下功能: ① 使学生参与评价,成为评价过程的主体;

② 使学生、家长和教师形成对学生进步的新看法;

③ 促进教师对表现性评价的重视;

④ 便于向家长展示,给家长会提供学生进步的具体证据;

⑤ 将教学重点集中在重要的表现活动上;

⑥ 有助于找出课程需要改进的方面;

⑦ 提供诊断用的特殊作品或成果;

⑧ 可供汇编累积起来的学生学习证据和案例。

建立成长记录袋的步骤:

① 确保学生“拥有”自己的成长记录袋。

② 决定收集什么类型的作品样本。

③ 收集和存放作品样本。

④ 选择评估成长记录袋作品样本的标准。

⑤ 要求学生不断对其成长记录袋作品进行自我评估。

⑥ 安排和举行展示会。

⑦ 调动家长参与评价过程。教学难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是本章难点。

布卢姆认为各种意识水平都可以用行为形式表现出来,并把它们区分为三个领域——认识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布卢姆本人的贡献主要在认知领域。

美国教育学者柯拉斯霍认为,情感领域的教育目标主要包括态度、兴趣、理想、欣赏和适应方式等。其亚领域可分为接收、反应、价值判断、价值的组织和价值的个性化 5 项。但有人持不同意见,还有人认为情感目标在教学中难以控制,很难测量。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方法,要在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的“总目标”、“阶段目标”、“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的基础上,首先确立比较清晰的目标,其次确定这些目标的亚领域,并按学段列出评价要点,再根据所确定的目标和要求探索和建立评价方法系列。

本章其他重要内容

1.语文教学评价的主要环节和内容

语文教学评价就是对语文教学工作进行价值判断。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的一个基本环节。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应该包括教学行为评定和学习效果评定。

2.语文教学评价的主要功能

• 衡量学生语文水准,评定语文教学效果。

• 诊断学生学习困难,反馈语文教学情况。

• 激励学生学习动机,促进语文教学工作。

要真正发挥 语文教学评价的发展性功能

(1)坚持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语文学习目标的程度,而且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促进学生 的发展。

• 从评价内容和评价领域突出语文教学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 注重评价手段的多样化和灵活性。

• 关注评价主体,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提倡家长参与评价活动。

3.语文教学过程中的评价的作用

语文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包括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是针对学生在某一方面的学习内容或知能上的障碍作进一步诊断,作为采取补救措施的依据。

形成性评价则侧重所教过的内容,随时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和发现学生的潜质。

4.教学评价的分类

5.语文教学各组成部分的评价要求与方法

(1)识字写字与汉语拼音评价。

汉语拼音能力的评价,重在考察学生认读和拼读的能力,以及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纠正地方音的情况。

识字与写字评价定位在考察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 用汉字的能力,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识字的能力。并且关注学生日常识字的兴趣,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积极性。

(2)阅读评价。阅读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 , 考察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以及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量、阅读速度。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

(3)口语交际能力评价

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重视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评价必须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主要方法有 复述法、问答法、辨析法、情境法等。(4)习作评价

习作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察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习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重视对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要用积极的评价,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要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常用方法有:多方评分法;分项评定法;九堆评分法;参照量表法;整体评价法。

(5)综合性学习评价

综合性学习的评价着眼点主要在:学生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能否在活动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能否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能否根据占有的课内外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语文知识和能力综合运用的表现;学习成果的展示与交流。6.语文教学评价改革

语文教学评价改革的重点是:最大限度避免将分数功能绝对化,淡化评价的选拔功能,强化评价的诊断功能,充分利用语文评价的反馈信息,调节语文教学行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改革考试内容,注重语文能力的全面评价。

(2)改革评价方法,注重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3)在成绩的使用上,要强调个人的纵向比较,与教学目标的具体比较,少与他人作横向比较。

(4)提高命题人员的综合评价能力。主要学习资源

1.文字教材《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第九章。吴立岗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

2.录像教材《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第16讲、第17讲,共100分钟。由吴忠豪教授主讲,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音像出版社出版。

3.电大在线学习网《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课程网页教学辅导栏目辅导文本及案例。

4.《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期末复习指导》。中央电大杂志社发行。

第十章 语文教学研究

课程导学:

学习目标和要求:

1.掌握语文教学研究的含义,了解语文教学研究的特点、类型及内容,认识语文教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2.了解语文教学研究设计的全过程,知道如何寻找课题,确立研究假设,进行文献检索,拟订行动方案,撰写研究计划。

3.了解实验研究、调查研究、课堂观察研究、个案研究和行动研究等语文教学研究的常用方法,学会设计各类语文教学实验,制作语文教学调查问卷,掌握课堂观察的记录方法。

4.知道如何撰写调查报告、实验报告、个案研究报告及学术论文等各类研究报告。

学习重点

• 语文教学研究设计

• 语文教学研究常用方法

学习难点:

• 对语文教学实验的设计

• 对语文教学问卷的设计

• 对语文课堂观察记录方法的掌握。

学习建议:

1.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确定一个具体的研究课题,在实践中了解和体会研究设计的各个环节。

2.选择一种研究方法,对设计好的课题展开研究,在研究中反思自己的教学,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

本章知识框架

本章主要内容:

(1)语文教学研究的含义和意义。

(2)语文教学研究设计的基本环节。

(3)语文教学研究常用的方法。

(4)语文教学研究成果表述的各种形式和规范。教学重点

1.语文教学研究设计的五个环节

(1)选择研究课题

①从教育教学理念发展中形成课题

②在教学研究的空白点处确定课题

③在语文教学的困惑与矛盾中挖掘课题

④从各种信息交流中发现研究课题

⑤从招标课题中获取选题

(2)文献检索

文献检索指从众多的文献中查找和获取所需信息。可以通过手工检索和计算机检索两种途径进行类型。文献检索不仅是研究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且贯穿于研究的全过程。

(3)确定研究假设

假设指的是依据一定的科学知识和事实,对所研究问题的规律或原因做出的一种推测性论断和假定性说明。

一个好的研究假设,是探讨教学问题,发现教学规律,形成教学理论的前提,是教学研究的核心。

一个规范表述的假设的标准是:说明两个以上变量之间的期望关系;表述语义是明确的、可操作的;必须是陈述句,不能是疑问句。4)制订研究方案

①明确研究对象-――总体和样本。总体是指所要研究对象的所有个体单位所构成的全体。样本指的是研究中采用的基本单位,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群体或组织。

②选择研究方法。研究者应根据研究目的来选择研究方法,在实际的教学研究中,往往是多种方法并用。

③确定行动规划。

(5)形成研究计划。研究计划包括:研究什么;为什么研究;如何研究;有何成效。

2.语文教学研究常用的五种方法

语文教学研究常用的五种方法是实验研究、调查研究、课堂观察研究、个案研究、行动研究。

语文教学调查研究指在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下,运用观察、调查表、问卷等形式,收集语文教学问题的资料,对语文教学现状作出科学分析,并提出问题解决构想的研究方法。

语文课堂观察研究指研究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的感官及有关的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直接从语文课堂教学情境中收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个案研究指对单一对象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

行动研究指社会情境中的参与者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与专家学者或组织中的成员合作进行的有系统的研究。本章的难点

1.语文教学实验的设计

实验设计指实验研究的思维架构和范型。

按照分组情况,教学实验可分为单组设计、等组设计、固定组设计和轮组设计。

按自变量的多少,语文教学实验可分为单因素设计和多因素设计。随着教育研究活动的不断深入,多因素设计成了教育实验研究的一种新趋势。

按照研究的目的,语文教学实验研究又可以分为探索性研究和验证性研究。

2.语文教学调查研究的问卷设计

问卷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①提好问题,即:对课题进行分析,提出理论假设;将假设中概念具体化,分析概念中包含的变量;确定衡量变量的指标;根据指标编制问题。

②确定问题的形式采用开放式还是封闭式、半封闭式。

③ 考虑问题的提出符合合理、科学、艺术的标准,并安排好问题的顺序。3.语文课堂观察记录的方法

观察研究和一般的观察的区别是事先要有明确的目的,并且制定好计划,观察结束后,要及时对收集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并且以研究报告或论文的形式呈现。

常用的语文课堂观察记录方法有编码体系、记号体系、等级量表、描述体系、图式记录和工艺学记录等。其中登级量表是常用的一种。

语文课堂观察研究的基本步骤是:

(1)确定观察的目的和规划。首先要确定观察的时间、地点和次数;其次要确定观察的中心;再次要设计和选择记录的方式和工具。

(2)进入课堂及记录资料。

(3)资料的分析与结果的呈现。本章其他重要问题

1.个案研究

(1)特殊学生的个案研究。特殊学生的个案研究主要针对在语文学习上存在困难的个别的学生,或者是学习成绩优异的学习。

(2)教学的典型个案研究。语文教学典型个案研究大多指对某一教师的课堂教学作系统、具体细致的微观剖析。

2.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指社会情境中的参与者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与专家学者或组织中的成员合作进行的有系统的研究。在语文教学行动研究中,语文教师作为研究的主体,在研究中边学习,边实践,边反思。

行动研究包括计划、实施、观察和反思四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环节。3.语文教学研究成果表达

(1)语文教学实验报告。一般由题目、前言、方法、结果、讨论、结论和附录七部分组成。语文教学实验报告撰写中应注意的问题:

①重点介绍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教学实验报告的价值有两个重要条件:一个是方法的科学性,一个是结果的可靠性。

②定量与定性相结合。

(2)语文教学个案研究报告

个案研究报告主要以叙事的方式对研究现象进行描述和分析。一般包括六个部分:

① 问题的提出。

②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③ 研究的背景知识。

④ 研究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⑤ 研究的结果。

⑥ 对研究结果的检验。主要学习资源

1.文字教材《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第十章。吴立岗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

2.录像教材《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第18讲,50分钟。由吴忠豪教授主讲,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音像出版社出版。

3.电大在线学习网《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课程网页教学辅导栏目辅导文本及案例。

4.《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期末复习指导》。中央电大杂志社发行。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2015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