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推』教书育人楷模事迹材料(10篇)
【导读】此篇优秀范例“『热推』教书育人楷模事迹材料(10篇)”是由网友“冠军”整理分享的,便您参考学习之用,轻松办公远离加班熬夜,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支持吧!
教书育人楷模事迹材料 篇1:
1988年,由于工作需要,姜小鹰服从组织调配,从医院调入福建医科大学进行护理学专业的创建和发展工作,开始了她护理教师的职业生涯。具有强烈开拓意识的她迅速转变角色,全身心地投入到高等护理教育创建和教学工作中去,带领着团队在福建省高等护理教育领域,努力画出最新最美的图画。
姜小鹰认为,教育是专业发展的基石,要促进我国护理专业的进步与发展,就必须把提高护理教育层次作为起点,发展高等护理专业教育。她通过各种途径呼吁发展高等护理教育,同时着手创建福建省高等护理教育模式,制订了长远教育发展规划。在高等护理教育刚起步的时候,面临着种种困难和障碍。刚刚起步的护理专业被取消,她多方奔走呼吁;缺乏师资,她制订了护理专业专兼职教师培养目标和计划,建立和培训了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缺少经费,她四处争取和筹集,并开展多种渠道的创收活动。在她的努力下,福建省高等护理教育发展很快。在原有大专护理教育基础上,1994年开办了护理本科生教育;1999年开办了硕士研究生教育,20xx年开创办了博士研究生(老年护理方向)教育,她也成为福建省第一位护理专业硕士生导师和博士生导师,为福建省高等护理专业教育构建完整的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层次结构作出了贡献。
看到广大在职护士学历偏低、专业技术亟待提高的现状,姜小鹰又克服当时护理师资缺乏、办学条件简陋的困难,夜以继日的工作,精心设计了高等护理教育自学考试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在她的积极奔走和努力协调下,1992年以来,她先后创办了福建省在职护士高等护理教育本、专科自学考试,护理函授本、专科,护理专业证书班及各类护理培训班等,为广大在职护士培训和学历教育提供了多种渠道。多年来,姜小鹰承担了福建省、华东地区乃至全国性大量自学考试专业计划、大纲制订和论证、命题组卷以及教材主编等工作,主编的《护理管理学》教材及辅导书一套3本被教育部列为全国高等护理教育本科自学考试指定教材。1996年、2001年分别荣获国家教育部和福建省教育厅的表彰,她所领导的护理学院也因工作成绩突出,1995年、2001年、2003年分别被国家教育部和福建省教育厅评为自学考试先进集体。
姜小鹰致力于提高教学质量,坚持教学改革。在长期的护理教育工作中,她为人师表、治学严谨,其任教的《护理管理学》、《护理学导论》、《护理美学》及《护理教育学》等多门课程深受学生欢迎。20多年来,她身先士卒、身体力行,夜以继日地工作,每天工作15-20个小时,几乎都是凌晨才休息,甚至常常通宵加班。她常常带病坚持工作,甚至高烧患了肺炎还不知道。在她母亲因脑出血病重病危住院的8个多月,她始终白天坚持教学及管理工作,晚上陪护在母亲病床前仍在批改在职培训护士的论文及教学文件等,看着她拖着疲惫的身躯一边工作、一边照顾病人,为高等护理教育事业呕心沥血,病房护士也被深深感动。
作为国家级系列教改工程项目和成果的负责人,她带领团队20xx年获国家级《护理管理学》精品课程、20xx年获国家级护理学特色专业、国家级人文护理教学团队、国家级护理学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20xx年获国家级护理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xx年获国家教育部表彰为全国先进集体单位,所获得的优异业绩在国内同行领域中名列前茅。
1.作为省高校教学名师,坚持秉承“精品、精致、精英”的专业教育理念。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姜小鹰始终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教学改革的基础条件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与前提,在教学工作中落实“教书育人”,被评为福建省“精神文明”先进个人。她将“全面质量管理”运用到护理教育中,以此为导向,设计构建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立实用型、创新型的高素质护理人才培养目标,以科学、有效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改革研究的开展,进行一系列课程教学内容的更新与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
3.进行教材、辅助教材、视听教学课件三位一体的立体化教材建设。姜小鹰十分注重教材建设,坚持采用全国统编规划教材和辅助教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及时更新、加深、拓宽教学内容。先后编写出版《护理管理学》、《护理美学》、《护理伦理学》等全国高等教育护理本科及研究生规划教材及专着共24部,其中主编14部、副主编6部。其中,根据多年临床与教学经验主编的《护理管理理论与实践》被列为第一版全国高等学校护理学专业研究生“十一五”规划教材。主编的《护理管理学》、《护理管理学学习指导》、《护理管理学同步练习册》系列教材被教育部列为全国高等学校自学考试护理学专业(独立本科段)指定教材;主编的全国性规划教材《护理美学》、《护理伦理学》等已在全国高等学校护理学本科专业中广泛应用;研制的“常用护理技术操作”VCD光盘,已在国内200多所护理院校及医疗卫生机构中广泛应用于实验教学、技能培训和护理质量标准评价,为我国高等护理专业教材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4.作为国家级护理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负责人,首创设计和构建了护理学基础、专科护理和人文护理三个实验教学模块。姜小鹰采用循证为主线的实践教学方法和先进的网络技术,开展信息化辅助实验教学,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整体改革,达到最优效果,为国内医学院校护理专业实验教学起到了示范作用。其中,人文护理实验模块以《护理美学》、《护理管理学》为中心开设实验项目。提供学生进行《护理管理学》案例教学、网络教学互动、情景式训练和护理形体训练、护理礼仪训练、护士行为规范训练的场所,通过案例再现、绘画、雕像、插花等形式培养学生的病区管理能力、审美能力和设计美化医院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管理理念、良好的沟通技能,树立人文关怀的意识,使之具备良好的护士职业形象。
教书育人楷模事迹材料 篇2:
xxx,巩义市子美小学英语教师,从教二十余载。她潜心钻研教法,苦练基本功,将每一节课都上成精品是她为自己定下的目标。
在子美工作期间,只要学校安排她上公开课,她总是欣然接受,从不推诿。一次次的磨练,让她不再惧怕上公开课,反而从课堂中找到了自信和快乐。20xx年开启“新基础教育”实践研究,学校安排她上“新基础教育”的市级节点课,她一上就是三年。三年,十多节公开课,每一节公开课都需要不少于5次的磨课,而每一次磨课的背后,付出不止是时间和精力,更是一次次难以承受的压力。她,一次都未曾缺席!这该需要多大的勇气,多强的学习力!为了让每一次节点课都有所提升,她要做的不仅仅是备好节点课,而是要上好日常的每一节课。白天时间根本不够用,和教材人物对话成了她每天晚上的必修课。经历了无数次的磨课、上课之后,她的课堂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她的人生价值在一点点实现。
课堂上,她用严格要求去爱着他们,让他们明白课堂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地方。她会关注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有均等的机会参与课堂练习;她会分层布置学习任务和课外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会牵动她的心,她会毫不吝啬地表扬赞许,还会经常给他们带来惊喜:在作业本上画上一个大拇指,写上一句鼓励的话送给他们;自己制作一些小书签,写上激励的话语奖励给他们等等。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让学生和她的'心走越走越近,学生也会用积极的表现和优异的成绩来回报她。
在她的心里,子美是一个温暖的地方,老师乐教,学生乐学。她会继续潜心钻研教学,坚持读书,不断从内打破自己。自觉成长,偕子向美,遇见更好的自己。
教书育人楷模事迹材料 篇3:
自从1999年分配到重庆市璧山区七塘初级中学从事教育工作至今,我一直坚守在教育工作的最前沿,担任毕业班的历史教学工作,并兼任政史教研组组长,经过了16年的风风雨雨,坎坎坷坷,我始终如一地积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关心热爱教育事业,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以教书育人为己任,以务实求真的态度不断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出色地完成了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在这十六年的工作中我深深地懂得了学校教育不仅仅是一项工作而是一项意义重大、任务艰巨的育人工程,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爱心、更多的耐心、更多的恒心,需要我们具备更高超的育人智慧。所以我始终坚持把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同热爱学生的真实感情融为一体,全面关注学生的成长,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积极帮助和关心青年教师的发展,充分体现了一名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高尚品质。
一.为人师表,严于律己
教师的言行、品德修养往往影响孩子们的一生,在孩子们的心灵上留下永不能磨灭的痕迹,因此教师必须严于律已、做学生的楷模。我深知自己作为教师的重要,所以我非常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形成良好道德修养,从不有半点松懈,无论在工作时、在节假日我都恪守自己的原则:不与不良习惯沾边,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积极的人生观,在学生中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教师做到言正、身正,在学生当中才有信服力,只有这样我才能底气十足地教育有不良习惯或有过错行为的学生,才可以让他们心悦诚服。
二.认真教学,潜心钻研
教育,是爱的事业,无私奉献的事业,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惊人的壮举,如一条静谧的小溪无声地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我深知要想让学生喜欢自己的课,就必须先让学生喜欢自己。“真水无香,真爱无言”,我用心作犁铧,播种智慧的种子,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并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份乐趣和一份不可推脱的责任。在教学过程中,我用爱心去关怀呵护他们,对孩子多一分理解,少一分责备,多一分宽容,少一分苛求。以平等的尊重和真诚的爱心去打开每个学生的心门,因为我坚信,每一扇门的后面,都有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每一扇门的开启,都有一个无法预测的未来。我用爱为他们引路,用爱在他们的心里谱写一曲最美的歌。为了让每一位学生在我的课堂上都有所收获,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我在班中开展“超越自我”的教育活动,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客观地、全面地认识自我,并结合学生的思想状况,学生基础,智力状况,身体素质,性格爱好,为每一个学生确定了他们自己的奋斗目标,并坚持每月小结一次。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和不同的奋斗目标,对学生来讲切合实际,他们乐于接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有了自我比较,又有了生生间的相互竞争,这种竞争就是比谁的进步快谁的进步大。这样的进步是人人都可以争取的,也是人人都能通过努力达到的。因而,学生没有太重的心理负担,只要努力,就有进步,就能实现目标。这样进步和成功的喜悦感,经常在他们心中荡漾,成为鼓励他们一步步努力前行的正能量。自从班中开展此项活动,后进生不再消极气馁,优生则谦虚谨慎,每一个孩子都能信心十足地面对每一天,不断的实现自我超越。因此,在我的课堂上,每个孩子都有成就感,所以他们都特别喜欢上我的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是有了这种积极地心态,我所任教的班级教学成绩常年位于全区前茅。
三.关爱学生,无私忘我
一个好教师首先得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所以在工作中我是用心和学生沟通,用“情”去感化学生,用“爱”去感动学生,使孩子们感受到成长的快乐,让他们更多地能够体验到温暖、仁慈、宽容和幸福。自参加工作以来对学生的教育我始终遵循宽容善导的原则,在班级中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让学生在班级中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与学生交往我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良师”,同时亦使自己成为学生的“益友”,把真实的自己展现给学生,与他们真诚相处。让自己保持一颗年轻的心。当学生出现过错行为或学生之间产生矛盾时,我把自己的成长经历讲述给学生听,让他们得到启发。这种理解、宽容的教育方式使学生辨别是非黑白的能力增强了,我也赢得了学生们的理解、信任和尊重,与学生的心更加贴近了,关系更融洽了,与学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主动的关心学生,尤其对于班级里的后进生,我认为任何学生都有闪光点,只要细心留意,就不难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平常我善于抓住学生学习、劳动、班级活动中闪现的亮点,适时加以表扬,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和求知欲。后进生毕竟因其后进,在学习上与其他同学落下一段距离。为了使这个距离缩短,我还经常给他们另开小灶,进行个别辅导来帮助他们。而对于那些有问题的孩子,则用爱去感化他们的心灵,用心去塑造他们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质。李贞杰,在很多老师眼里是一个十分顽劣的男孩。总是跟社会上一些不务正业的人混在一起,听不进老师和家长的`劝导,成绩更是一塌糊涂。当我接到这个孩子之后,总是千方百计地与他做朋友,潜移默化地改变他的一些坏习气,慢慢地这个男孩有了些许的改变。而彻底的改变他的一件事是男孩的父亲患了骨癌,这个曾经顽劣不堪的孩子从最开始的不懂事、不接受,到后来在我的帮助和教育下,他每到周末都去陪伴生病的父亲,让父亲在弥留之际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欣慰。虽然,父亲最后还是离开了他,但这孩子却得到了彻底转变,在我的教导和鼓励下,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璧山县来凤中学。
我用心演绎着自己的教学生涯,用赤诚去铺就学生的成材之路,不仅解学生的学业之惑,还全心全意地解她们的思想、生活、人生之惑。在班里有个孩子叫刘童灿,他的性格比较孤僻,课上不爱发言、课下不爱和同学交流,当我发现这一情况后,先调查他周围的同学,以便我能更清楚的了解他的心理。经过调查才知道这个孩子的父亲因常年从事皮鞋生产,因而不幸患上了肝癌,丧失了劳动力。因为父亲看病花费了巨额医药费,家里早已负债累累,家庭生活非常拮据,懂事的孩子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准备辍学,外出打工贴补家用。我知道这件事后,立即组织并动员全校师生进行捐款,消除了刘童灿的后顾之忧,慢慢地他爱笑了,爱和同学交流了,学习也更带劲了,最后这个孩子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璧山中学实验班。每当节假日总能接到一个个来自学生的祝福电话和短信,与他们一起聊天互道祝福就成了我最快乐最欣慰的时刻。每每想到这些孩子,我常常感慨:教师,固然有着别人无法理解的艰辛,同样也有着别人无法体会到的幸福!
四.业务精湛、投身课改
作为教研组长我深知:“教研活动是载体,课改教研是先导”。所以我在组织教研工作中积极探索,勤于实践,做好新课改的模范带头人,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我率先转变教育观念,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参与到教研室和学校的教学研究中,在我校组织的优质课大赛中我多次荣获一等奖。在负责璧北片区的教研活动时,我还积极做好年轻教师的帮扶工作,认真组织开展集体备课、仔细阅读分析年轻老师的创新课、研究课,帮助年轻教师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每次听课后,我都会认真评课,帮助授课者找出优缺点,使他们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帮助她们尽快成长。
五.孜孜不倦,学无止境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还得终身学习。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在思想上与时俱进、在业务上不落人后,才能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在时逢课程改革的今天,想走在课改的前列,我深感自己的知识匮乏,学习自然成为首当其冲的事情。在工作之余,我多方搜集材料,阅读报刊,转变教育观念,了解课改的新动向。多年来,我持之以恒地主动学习课改理论,掌握《新课标》的基本精神,阅读了大量的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书籍,使自己的教育理念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在自身学习上,我也不甘落后,在繁忙的教学工作的同时我一方面坚持参加自学以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学历水平,使自己的学历达到国家的要求,另一方面我积极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各种教师培训、进修学习,多方面充实自己努力使自己的学识成为能够给学生提供知识养分的“源头”,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教育使学生受益。
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平凡工作中我播种爱心,辛勤耕耘,功夫不负有心人,我获得了丰厚的回报:20xx年我荣获七塘镇“三.八”红旗手称号;20xx年度被评为七塘镇优秀教师;20xx年度被评为优秀教师;20xx年我所任教得初三年级历史取得了全区第二的好成绩。20xx、20xx学年我再接再励,总结上期的成功经验,在面对新的学生新的学情的情况下,又连续两年获得全区第二的好成绩。每每取得优异成绩时,我和我的学生都感到非常骄傲和自豪。然而我知道成绩只能代表过去,前方的路还很长,而教育之路永无坦途,也许还充满了荆棘与坎坷,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进取,不断创新才能攀登一个又一个的高峰。为了孩子,为了教育事业的明天,今后我将立足实际以更大的热情,更认真的态度,更专业的精神创造性地开展学校的教育教学、教改科研工作,在教育这片田园里继续耕耘,开拓。
教书育人楷模事迹材料 篇4:
事迹简介:
王洪春,女,汉族,52岁,重庆市开县白泉乡平安希望中心小学一级教师。坚守山区教育30多年,20xx年主动申请到最偏远、交通不便的群岭村校任教,用啤酒箱子当床,用破麻袋分隔男女厕所,在屋檐下做饭,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教书育人,成绩突出。关爱农村留守孩子,帮抚培养6个留守儿童,自费为学校买挂图、体育用品。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中小学优秀班主任、重庆市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高山上的“保姆老师”――记开县白泉乡平安希望中心小学教师王洪春。
海拔1700米的高山上,一位50多岁的女教师独守着破旧的村校,靠着坚强的毅力和一颗为山区孩子无私奉献的爱心战胜了无尽的困苦、恐惧和孤独,为孩子们撑起了一片希望的晴空。
她就是王洪春,一个普普通通的女教师,为山区教育奉献了30年,选择了大山,挑起了重担,她的事迹让无数人感动、称赞。
一
王洪春本是离县城较近的和谦镇人,因被大山小伙子刘权明的憨厚感动而随嫁到了最偏远的白泉。又因为她与生俱来的亲和力和对孩子的喜爱当了一名农村小学教师,开始了教书育人的生命征程。
30年来,她坚守在大山的深处,克服了重重困难。她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农村的小学教育,奉献给了渴求知识的一代又一代的山村孩子,用她慈母般的情怀呵护着每一个孩子。
白泉乡是开县最偏僻、最贫困的一个乡,30年前,这里还不通公路,要想去一趟县城,徒步翻山越岭,要走上三天三夜。而王洪春又选择了这个乡最偏远的村校扎下了根,一晃就是30年。
30年来,王洪春爱生如子。在30年的教师生涯中,她自始至终关心照顾每一个学生,在她班上学习的每一个学生的家庭状况、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她都了如指掌。她对困难的学生总是给予无微不至关心,要是哪个学生因为家庭的贫困而失学,她总会从微薄的工资里面挤出一部分钱给学生垫书杂费,说服他们复学。一个又一个,一年又一年,垫的钱越来越多,还她的却很少,30年来,究竟给学生垫了多少费用,她自己也记不清了,因此,也让她自己的生活也经常举步维艰。
王洪春家在农村,她每天上完课还必须干农活,但是几十年来,她在工作上从来没有拖过后腿,对学习差的学生她也总是悉心辅导,从不放弃一个后进生。每天傍晚,她总是走村串户,到学生家里去家访,去辅导学习差的学生,经常到了半夜才打着火把回家。
二
20xx年8月,处于1700米高山上的群岭二校急需教师,但是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人选。正在学校领导焦头烂额之际,49岁的王洪春老师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不敢相信的决定,她自愿申请到群岭二校任教。一个女教师,到一所荒凉得古庙一样的学校教书,这让所有知道的人都大吃一惊。
群岭村校是全乡最偏远、环境最恶劣的村校。海拔1700米的山梁上,一间破旧的土墙教室,两边的陡坡延伸至让人恐惧的深谷。从场镇到那里,要走4个小时山路。以往的老师,没有谁在学校待上过一年。
因为之前没去过群岭,开学前,王洪春让丈夫刘权明先上山看看。刘权明回来后,久久没说话。“只要有路,我就能爬上去。”听了妻子这话。刘权明开始默默为她收拾上山的被条、换洗衣服、方便面和咸菜。
群岭二校地处群山之颠,四面迎风,泥巴墙,瓦屋顶。校园总占地面积平方。开学头一天,夫妻俩背着东西,早上8点从家里出发,下午2点才走到学校。
来到学校,王洪春愣住了――30平方米的教室被隔成两间,一间是教室,容纳两个年级的复式班,一间是老师卧室兼厨房。教室里,3只脚的课桌就有6张。一个没有门的厕所,中间挂了条麻袋分出男女。王洪春让丈夫维修桌凳,自己打扫清洁。两间屋,清理出的老鼠屎装了一筲箕,还发现4张蛇蜕下的皮。
当天晚上,因未带床,王洪春和丈夫将纸板铺在地上睡,没电,就点蜡烛。一周后,学校才通电,丈夫也从家里搬来一个床垫,放在借来的6个啤酒箱上,算是床,一直用到现在。
几个留守孩子和王老师住在一起,除了上课,王老师还要煮饭或者方便面和学生一起吃。由于卧室太窄,王洪春不敢在里面生火,山上电压低,又不能用电饭锅,所以王老师把灶搬到了屋外的空地上,下雨天又搬到屋里。她做饭的灶就是一只瓷盆,上面再放一个“三脚”和一口锅,看起来有些像过家家,却让人觉得心酸。由于这里海拨高,群岭山上,每年冬天两个多月大雪封山。没有水,她就将干净点的雪放在锅里,融化后做饭。但不管多干净的雪,融化后的水都是黑的。她不敢喝,王老师只好干吃方便面。刚刚到群岭村校的一年里,她和学生就吃了七八十箱方便面,三年吃了多少箱方便面她自己也说不清了。
三
条件越是艰苦,王老师越是努力地工作,因为她认为在这里生活的人太不容易了。她希望能多为孩子们充电,让孩子们长大了凭自己的实力改变命运,尽管她担任的是复式班,但她对教学工作丝毫没有怠慢。对于学生作业,无论课堂作业,还是家庭作业,她都一丝不苟地批改,而且还在一个本子上详细地记录了“作业反馈信息”。学校领导问她:“这么多的作业你怎么改完的?”她却平淡地说:“反正没事,改点作业充实一些。”
王洪春老师是82年前的民师,没有经过专业训练,但她时时刻刻都在学习。在她的备课本和教科书上,到处能看到那些“循规蹈矩”的小字,那是她钻研教材的见证。在村小有很多课余时间,王老师除了改作业和辅导学生,就把大量的时间用来备课和学习。她说:“闲着也是闲着,有事做还好些。”在她简单的床铺底下,有很多书,她说没地方放,只好放棉絮下面了。
四
群岭二校由于是白泉乡条件最差、环境最恶劣的村校,曾经几度派人去,都被那里的境况吓退了,在那里最需要老师的时候,年近半百的王洪春却主动申请去任教,这事却让她在那里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代价。
在白马泉这块贫瘠的土地上,农村人光靠种庄稼维持生计是不行了。于是有劳动能力的人纷纷外出打工,留守儿童便成了教育过程中严峻的问题,据统计,白泉的在校生中,留守儿童占50 %,留守儿童的家中的大人大多数是“老弱病残”,家里的活计变得特别忙,再加上学校路途遥远,接送孩子也就成了大问题,见此情形,王洪春老师主动给孩子做中午饭。每天中午王老师都要用那简陋得不能再简陋的灶台里给十几个孩子做饭。
家长们见王老师待孩子特别好,有些离学校远的就干脆把孩子送到王老师那儿住。仅仅十多个平方的.寝室里,住着王老师和四个孩子,他们小的四岁,最大的有六岁。白天,王老师要为他们热洗脸水、洗脸、梳头、做饭,晚上,还得在三更、四更时分叫醒孩子陪他们上厕所,否则就会尿床。王老师每天给所有孩子上完课,便和这四个留守儿童一起玩。在王老师这里,老师、厨师、管理员全由她一个承担起来了。当同事问她累不累的时候,她却用了一句最普通的话回答:“比起那些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我就好耍多了。”
孩子们没有床,王老师就把自家的钢丝床背了上去;高山上没有零食,她便在街上买了背上去免费给孩子吃;孩子们没水喝,她便在简单的灶台里给他们烧开水;孩子们没活动场所,她便让自己的丈夫用木头做了一个乒乓球台,她还买了如跳绳等许多体育用品,给孩子们玩;她还自己掏钱买了拼音挂图、教字挂图、汉字挂图等张贴在教室的墙壁上。
也就是因为她的用心良苦,现在不仅让本校学生爱校如家,中心校回去的孩子也爱去那里玩。也就是因为她的善良和蔼,山上许多大姑娘也拿她当自己的妈妈,跟她谈心,请教她一些生活小常识。在这里,王老师得到了全体村民的尊重和信赖,王老师也不再孤单,因为在这里她有许多亲人。
在王洪春主动申请上山之初,有人怀疑她在那里坚持不了半年,也有人说她是为了出名。而今天,王老师不仅坚持了下来,当然也出了名,她的事迹让无数人感动,也受到众多媒体的关注,但这不是她上山的初衷。出了名的王老师还是和以前一样,默默的坚守在1700米的高山之巅,默默地辛勤工作,既当老师,又当保姆,默默地忍受着孤寂和艰辛,用自己柔弱的双肩为大山孩子撑起一片希望的蓝天。
五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春华秋实,30年的倾情投入,30年的辛勤耕耘。王洪春以她大山般的朴实和坚毅,真诚待人,踏实做事,无私奉献,赢得了学生的敬仰,家长的尊重,社会的好评。她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她的感人事迹不仅受到社会各界和许多媒体的关注,20xx年,她再次被学校评为模范教师,县“十佳班主任”,20xx年评为重庆市师德先进个人,20xx年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和教育部评为全国模范教师、教育部和全国妇联评为全国巾帼标兵、教育部评为全国优秀班主任。并当选为市县两级妇代会代表。面对这些荣誉,王老师却说:“其实我做的都是分内之事,平常事,我只是希望我退休后,能有人继续上来照顾这个山上的孩子,他们需要用知识来改变命运。”王老师就是这样平凡的一个女人,和这里的许多女人一样,放假回家了是个贤妻良母。然而如此柔弱的肩膀却挑起了大山的脊梁,为山区教育事业奉献了她近乎一生的心血。如今,年过半百的她仍然坚守着那座大山,坚守着那里的孩子。
教书育人楷模事迹材料 篇5:
刘xx,女,中师文化,1978年9月至今一直在xx乡中心小学工作。三十年来,她辛勤耕耘,乐于奉献,兢兢业业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她是一名德高望重的老教师,她酷爱教育事业,关爱学生,把全部心血和精力都献给了教书育人的光辉事业。
一、酷爱教育事业。
从教三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始终工作在教学第一线,担任三十年的班主任,已接近退养年龄,但她工作依然积极肯干,她舍不得孩子们,舍不得深爱的教育事业,仍然工作在班主任岗位上。
二、团结同志、乐于助人。
她心地善良、与人为善,哪位同志有困难,她都热心帮助,哪位同志生病住院,她都要亲自去探望。她谦虚谨慎,与同志和睦相处,从不斤斤计较,三十年来没有与任何同志发生矛盾冲突,并能积极主动调解同志之间、同志和领导之间的矛盾,充分发挥一名骨干教师的作用,为学校营造团结、和谐的工作氛围做出了突出贡献。
多年的教育实践使她深深体会到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她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加强自修,努力钻研新教材,探索新教法,积极参加进修学习,多年的教育的实践,以及扎实的理论基础,使她有了更强的教育教学能力。30年来,她在班级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每接一个新班,都首先深入班级了解学生情况,针对学生情况,采取具体的管理办法。重视班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培养一批得力的班干部,既有利于班级工作,又锻炼了他们的工作能力。其次,在教学的同时又重视育人,经常结合教学内容和一些名人青少年时代的先进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经常利用班会,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使同学们都能自觉遵守纪律,形成良好班风。第三,抓“两头”带中间,切实做好差生转化工作,采取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方法,找出病因,对症下药,促进差生转化。优等生容易滋生骄傲情绪,注意早打预防针,使他们真正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第四,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扩大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五,关心学生,用真诚的爱感化学生,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特别是差生,他们自己有的就认为是被老师遗忘的。当他们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他们会把这样的.爱深埋在心底,并自觉地改正错误。
三无私奉献、关爱学生。
从教三十年始终坚持早来晚走,利用休息时间义务为学困生补课,义务为学校拆洗被褥、修理桌椅。她对每一个学生充满爱心,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对待学生,对后进生、特困生、残疾儿童倾注了更多的爱。她为学困生补课,家长主动给补课费,都被她婉言谢绝,她无私照顾特困孩子在校的生活,经常自己掏腰包为特困生买学习用品。学生们称她为“老师妈妈”,学校多次收到家长发自肺腑的感谢信,有的家长亲自到学校来表达感激之情,感谢刘老师对孩子的关爱、照顾。1998年,她任教的三年级,是这个基础较差,后进生较多的一个班,这个班的大部分同学来自于偏僻的各个教学点,他们的基础差,纪律观念淡薄,早就养成了松懈的习惯。刚接班时,不少教师为她担心。有些人在背后议论,看来这个班的成绩总评只能是倒数第一了。但她凭着自己的经验和能力,深深地相信,只要努力去做,一定会把这个班搞好,也一定能把差生的成绩提上来。在摸清学生情况的基础上,首先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热情关心学生,帮助他们克服各方面的困难,给他们以更多的爱心,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克服自暴自弃的思想,结合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与学校密切配合,对于后进的学生,在摸清他们情况的基础上,组织力量,进行帮助。对他们着眼于高标准,着眼于细微处,从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抓起,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帮助他们改掉坏习气,养成好作风。有个女学生,因经常无故旷课受到学校领导批评,小小年纪但她心里顶牛,思想消沉,对生活态度更加冷淡,对同学的态度也不好。她决心要用爱心唤醒她冰冷的心,先后找她谈心几十次,她有一点进步就鼓励。同时,做好她周围同学的工作,动员大家一起来关心她,帮助她。一次,她得了病,班干就组织女同学为她端茶、倒水,帮她复习功课。老师的爱护,集体的温暖,使她感动得热泪盈眶,久而久之,她的一颗冰冷的心终于和同学们跳动在一起了。以后,她主动找同学谈心,消除疙瘩,搞好团结,表示要以实际行动改正错误,争取早日把成绩赶上。经过长期的努力,班里的十多名后进生,程度不同地有了进步。
教书育人楷模事迹材料 篇6:
曾几何时,特殊教育学校被认为是暂纳残障孩子的“收容所”,在教育中难有一席之地。这让周美琴思考:特教的价值是什么?
在她看来,特殊教育学校不是“收容所”,而是“加油站”。要帮助残障孩子正常社会化,打开封闭的心灵、获得自主技能,支撑起他们生命的尊严与生活的希望。文化知识是正常人谋生的手段,对残障孩子来说,第一位的却是康复。
周美琴所在上海市浦东新区特殊教育学校,“康复训练”与“文化学习”并重成为学校开展特教的'理念。为此,周美琴为集听障、智障、脑瘫教育为一体的综合型特殊教育学校勾画宏伟蓝图——走“医教结合”道路,构建以脑瘫教育为特色,适合三类残障孩子发展的教育体系。
周美琴从专业康复理疗学院引进了十几位专职治疗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训练。学校还配备了全国一流的康复条件:多感官训练室里,有测试学生嗅觉、触觉,味觉等,提高他们感知觉灵感度的训练项目;沙疗室里,每天都能见到孩子们赤脚忙碌,光脚在沙滩上行走,有按摩穴位作用;通过手腕劳动,可以改善僵硬的肌肉……孩子们在老师和康复师的指导下,选择适应自己的康复项目。
而在学科教育的课堂上,针对残障儿童的特点,周美琴大胆改进教学模式,提出生活与学习相结合的目标,设置了2位教师同时作为教学主体的授课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特殊教育不断发展。20多年来,浦东特殊教育师资不断晋级——原本只有中师毕业生,如今学校吸引多名华师大硕士生加盟。为开阔教师工作视野,她鼓励教师赴美国、荷兰等参加国际研讨会交流发言。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历时10年探索的《脑瘫学生康复与教育的实证研究》课题捧回了全国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开创了国内基础教育之先河。
教书育人楷模事迹材料 篇7:
9月24日下午我校全体教职工参加了在校电教室举行的“学习区委书记王朴同志讲话精神向优秀教师学习做教书育人楷模活动”专题会议。会上,传达了平卫教党委20xx8号文件精神,宣读了本校活动实施方案,提出了明确的活动要求。大家一道深入学习区委书记王朴同志在第28个教师节庆祝表彰大会上的讲话,还学习了20xx年度全国十大教书育人楷模的主要事迹。通过学习我有以下几点体会与大家分享:
一、王书记讲话朴实亲切,感召力强,对于推动卫东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很好的引领。讲话中强调了卫东区教育优先的战略地位,教育均衡和教育公平是教育发展的目标。讲话重点指出:我们作为人民教师,要做到境界高、学问大、德性好。更要坚持“五有”:要有神圣的使命、真诚的爱心、广博的学识、高尚的品德、奉献的精神,这些谆谆教导,既包含着领导的殷切期望又是指引卫东教育人踏踏实实做事的准则;王书记的讲话字字珠玑,用心良苦,充分让我们认识到:我们是卫东教育人,我们身上担负着祖国的责任与未来,沉甸甸的希望是民族发展的动力,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有信心、有目标做好自己教书育人工作,每一天快快乐乐,每一天播撒爱的种子,每一刻都享受做教育人的.幸福!在卫东区这个宽松和谐的教育氛围中,有区委领导的大力支持,我们每一位教育者怎不醉心教坛,享受作为教师的幸福与荣耀?
二、王朴同志还向老师们提出三个要求境界高、学问大、德性好;五点希望:要有神圣的使命、要有真诚的爱心、要有广博的学识、要有高尚的品德、要有奉献的精神。深入领会王朴书记讲话精神,把王朴书记提出的要求和希望转化为工作的动力,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继续发扬辛勤耕耘和默默奉献的作风,心态平和、淡泊名利、甘为人梯,争奉献、比奉献、乐奉献,把全部的心智奉献给每一个孩子和每一个家庭,在教书育人的工作实践中升华人生追求、实现人生价值。
三、向各级优秀教师学习,不断加强师德修养,争做教书育人楷模: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全国十大教书育人楷模都能够在自身平凡而艰苦的工作岗位中无私奉献奋发图强做出了令人敬佩的非凡业绩,我区及我校优秀教师也都更加可亲可敬有诸多方面值得我们学习效仿。因此我们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自觉克服浮躁、对后进生缺乏足够耐心和爱心、安于现状等不良情绪和不足,以先进为榜样,志存高远,严以律己,积极创先争优为我校及我区教育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四、于丹老师2012开学第一课寄语我们:长大了的生活都很艰辛不容易。有人比喻说生活就是一锅滚开滚开的水,你要是往里面投不同的东西都会受煎熬,但煎熬到最后,因为这些东西各自的质地不同,结果也不一样。
你试试看,在三锅滚开的水里,扔一个生鸡蛋、一根生的胡萝卜和一把干茶叶,盖上盖子同样的时间沸腾它。揭开以后呢,生鸡蛋会被煮熟,变得硬梆梆,我们生活里有些只固守着自己的内心、自己的利益、不肯融合的人,他们最后就变得里里外外铁石心肠。他们有时候愤世嫉俗,以偏概全,觉得生活对不起他,但是他没有融合的力量。这就是被生活煮硬的人。第二个锅里的胡萝卜呢,经过煎熬煮得软塌塌,成了一团胡萝卜泥,这是被生活煮得没了自己的人,这些人因为没有生命的坚持,他们不能够带给社会自己的能量,所以他就失去了自我,这是被生活煮软的人。可是第三个锅里的茶叶呢,它在沸腾中,自己舒展了、丰美了、滋润了,同时,它把无色无味的水改变成了一锅香茶,它是在煎熬里成全了自己,它也把它的美、它的爱、它的能量传递出去,改变了社会和别人。我们要自觉做好第三种人,丰润自己,留香他人,以自身高尚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和教育学生。
教书育人楷模事迹材料 篇8:
周美琴,女,汉族,1967年9月生,中共党员,正高级教师,上海市特级校长,上海市浦东新区特殊教育学校校长、教师。
35年如一日,她倾情守护特教园地,扶助千千万万特殊儿童成长,谱写出一曲又一曲爱之歌。
她勇做特殊教育拓荒牛和排头兵,开创了中国特殊教育领域里的许多第一。早在20年前就在全国率先探索招收脑瘫孩子集中入学;历时10年探索的《脑瘫学生康复与教育的实证研究》课题捧回了全国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承接全国首家特殊学生教育评估中心——上海市特殊学生教育评估中心,开启了对特殊孩子科学精准全纳评估的全新研究。
她试水“国际教育”,接收外籍残障儿童求学,登上《比利时日报》头版头条;指导的.青年教师连续五届荣获“上海市中青年教师课堂评优”一等奖。20xx年获得了“上海市教育功臣”称号后,为了帮扶和奖励更多的特殊儿童,她更出资10万元发起设立了特殊教育关爱基金,为特殊儿童实现梦想而助力。
教书育人楷模事迹材料 篇9:
脑瘫孩子也能集中教育?残障孩子也能与正常孩子一样出色?这些听上去不可思议的事情,在周美琴手上都变成了现实。
在周美琴的主张下,浦东新区特殊教育学校除了接收听障、智障孩子外,又招收脑瘫孩子入学进行集中教育的任务,此举开创了全国的先河。
脑瘫孩子的集中教育一无课程,二无教材,三无师资,周美琴带领老师们从引进智障教育教材,到“康复训练”与“文化学习”并重,到实行“医教结合”的教育模式;从每天一节康复课,到康复与课堂教学的`整合,再到24小时康复理念的确立……益智、康复、生活技能、心理及沟通与交往等课程模块及跟踪评估体系等一系列机制,为脑瘫孩子提供“全面营养”。这套行之有效的脑瘫儿童康复与教育的学校模式,最终荣登上了全国教科研成果评选最高领奖台。
随着医教结合的不断推进,周美琴的服务半径,从一所学校辐射到外区,并扩展到全市。20xx年,上海率先探索成立了5个听障和视障指导中心。周美琴作为第三听障教育指导服务中心负责人,为在浦东和奉贤普通学校就读的所有残障孩子提供巡回服务。
上海中小学幼儿园在校生超过百万人,其中残障儿童8000多名——周美琴对他们“如数家珍”。这是因为,20xx年上海成立了全国首家特殊学生教育评估中心——上海市特殊学生教育评估中心,中心落户浦东特殊教育学校,周美琴又担任了中心主任。周美琴领衔组织了沪上18位特教领域及医学领域有影响力的专家,对所有特殊学生开展科学、精准、全纳地考前评估,帮他们“解锁”成才立交桥。前几年有名脑瘫学生通过评估坐轮椅参加中考,考场按中心要求,考卷由老师帮他翻页、每半小时扶动一下身体,孩子最终考进了区实验性示范性优质高中。
教书育人楷模事迹材料 篇10:
翻开杨凌示范区推广基地分布图,不难发现,从三秦大地到西部边陲,从戈壁沙漠到青藏高原,处处彰显着杨凌的农业科技含量和示范推广的成果。在黄淮麦区,江苏徐州、河南长葛等地种植的“杨凌小麦”穗大粒饱、连年丰收;在陕北高原,“杨凌玉米”个头硕大、种植广泛……
去年秋收时节,榆林市定边县堆子梁镇营盘梁村的玉米喜获丰收,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自从种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薛吉全教授团队培育的‘陕单609’‘陕单650’‘陕单636’玉米新品种逐年增产,收入一年比一年高。”提及这几年的收成,玉米种植大户高海宽喜不自胜。
种植面积从20亩到630亩,亩均种植密度由4000株增加至5500株,每亩产量也从700公斤提高至1000余公斤,年纯收入40万元,高海宽不仅自己尝到了良种的甜头,还带动周边农户种植近20万亩。
成果转化推广是农业提质增效的关键举措。杨凌示范区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研优势、育种技术、示范推广等优势,充分发挥国家(杨凌)农业技术转移中心和国家(杨凌)旱区植物品种权交易中心作用,把杨凌农业科技成果送到了千家万户。
“杨凌示范区持续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体系融合,在推进区校融合、一体发展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区域协同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王征兵说。
不仅如此,杨凌还围绕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旱区农业发展等重大战略需求,不断做大做强农业科技示范推广文章,探索形成了一系列新经验、新模式,尤其是围绕科技成果转化难问题,探索形成了大学试验站、产业链、农科培训等“六种推广模式”,打通了农业科技推广的“最后一公里”。
25年来,杨凌累计推广新品种新技术2700项,并在全国18个省(区、市)建成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350个,年示范推广面积1亿亩,推广效益达到235亿元。同时,围绕国家脱贫攻坚战略,充分发挥杨凌农科教优势,探索形成了“建设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做给农民看,开展农业科技培训、教会农民干,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带着农民干”的科技扶贫工作模式,数以亿计的.农民从中受益。
值得一提的是,一年一度的杨凌农高会已成功举办28届,跻身全国5A级农业综合展会序列并获国际展览业协会(UFI)认证、中国驰名商标,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农业展会品牌,为我国西部地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搭建了重要平台。
“杨凌示范区探索形成了多种示范推广路径,科技成果得到快速转化示范,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展旱区特色农业脱贫攻坚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李立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