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医院应急预案范例【精彩10篇】

网友发表时间 3365063

【引导】优质的范文往往能节省您大量的写作时间,让您的办公学习游刃有余,以下是由阿拉题库网友分享的“医院应急预案范例【精彩10篇】”优秀范例,供您学习参考所有,轻松搞定再也不用加班熬夜了,希望下面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

医院应急预案 篇1:

为了应对医院可能出现的供水事故,避免和减少供水事故发生,并在发生事故后能迅速有效的控制和处理,尽量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缩小由事故造成的停水范围,制定本预案。

一、原则

在出现影响供水的事故时,本着“预防为主、自救为主、统一指挥、快速反应、分别处理”的`原则,实施有效快捷的抢险抢修和处置,尽快恢复正常供水状态,确保医院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院内由于市区计划停水及院内供水管网出现故障导致供水事故时的应急抢险抢修。

三、应急处置组织机构

医院成立大面积停水事故应急指挥小组,下设应急抢修队。

1、医院大面积停水事故应急指挥小组

组长:分管副院长

副组长:总务科正副科长

组员:院办、医务科、护理部、保卫科、总务科、设备科负责人及各病室护士长,水电班班长、水电班管道工、水维修工、职责:

⑴做好日常安全供水工作,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防范大面积停水事故发生。

⑵发生大面积停水事故时,及时做好停水事故应急工作,尽快恢复供水。

⑶根据大面积停水事故严重程度,决定启动和终止应急预案。

⑷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事故情况。

⑸必要时请求外力援助。

⑹指挥小组组长是履行本预案的第一责任人。成员单位应在指挥小组的统一安排下,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做好大面积停水事故时的应急工作。

2、应急抢修队

联系电话:xxxxx

队长:水电班班长

队员:水电班管道工、小工队

职责:发生事故时,组织人员实施启动二次供水,并对相应区域水压进行适当调整,停止供应热水和非医疗、生活用水;向指挥小组汇报事故情况,必要时向消防、园林等部门发出求援请求,事后总结经验教训。

四、应急程序

㈠后勤部门应急程序

1、计划性停水

⑴后勤部门在接到供水公司停水通知时,必须问清楚停水时间,停水原因,做好记录。

⑵报告应急指挥小组组长及副组长(夜间通知总值班人员)及院办,说明停水的原因,停水时间,并做好二次供水的准备工作。院办(或总值班)向各部门发出通知。

2、临时性停水应急程序

⑴出现临时性停水时,应立即电话询问供水公司,问明停水原因及停水时间。

⑵报告应急小组组长或总值班,说明情况。

⑶如停水时间较短(20分钟之内),可通过二次供水起到应急效果。如停水时间较长,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⑷医院内部原因停水时,要查明停水原因,及时抢修,在最短时间内消除故障,恢复供水。

㈡临床科室应急程序

1、接到停水通知后,做好停水准备。告知患者停水时间并节约用水;给患者备好使用水和饮用水。

2、发生突然停水时,要立即与水电班联系(_________),水电班须及时查询原因并做好相应处理。

五、应急保障

1、应急小组成员应随时保证通讯联络畅通。

2、日常做好供水管路、阀门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加强维修人员培训,使之都能知晓应急供水、布局及操作流程。

4、水维修人员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随叫随到。

医院应急预案 篇2:

一、总则

1.编制目的

以人为本,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能力,将应急救援工作纳入法制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确保我镇生产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编制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及时控制、消除隐患的原则,建立健全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职责明确、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政府的社会管理水平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

3.编制依据

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县《总体应急预案》相关条款制定。

4.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依法规范,加强管理;属地管理,条块结合;快速反应,靠前处置;资源整合,信息共享;依靠科技,协同应对。

建立预警和处置生产安全事故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确保早发现、早报告、快处理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出现隐患或事故,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5.适用范围

本预案用于指导预防和处置发生在我镇的道路交通事故,适用于本辖区内的机关、村社、事业单位(部门)、企业等。

二、应急救援组织机构设置及其职责

为加强对道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领导,镇政府成立武平镇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人员组成如下:

组长:李俊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副组长:马勇镇党委委员、副镇长、人武部长

成员:许勇武平派出所所长

杨省镇党政办主任

罗成波镇应急办主任

谭应君镇财政所负责人

向美蓉镇社会事务办主任

陈小红武平卫生院院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应急办,由罗成波同志负责日常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日常事务及组织协调、督促检查辖区内各企业、单位落实相关各项措施。

同时设立后勤保障组、医疗救护组、警戒与治安组。办公室、各工作组主要职责如下:

办公室:由应急办、党政办工作人员负责,承担沟通联络、组织协调工作。

后勤保障组:由农服中心、计生办、经发办等负责,负责现场救援人员的办公场所、食宿、相关物资准备等后勤保障工作。

医疗救护组:由卫生院负责,提出医疗卫生资源调配方案并组织实施。组织有关人员对伤亡人员实施现场救治、处置和转送工作。

警戒与治安组:由派出所负责,负责事故现场安全保卫、重点嫌疑人监控、治安管理、交通疏导和人员疏散工作,并制定紧急情况下安全保卫方案。

应急情况发生时,即时成立现场救援指挥部。现场救援指挥部为镇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临时派出机构,负责统一指挥现场救援工作和分配、调度人力、物力等相关物资。

三、预防预警机制

1.信息监测与报告

领导小组办公室实行预防预警机制,各村、各单位、各部门负责建立监测网络,设立监控点,发现安全事故及道路隐患,应及时向政府值班电话报告(70660008),镇政府在接到报告后,及时与相关部门联系,并负责向县政府报告有关情况,镇政府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应急信息报送主要内容

(1)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规模、当前状况等基本情况;

(2)事发地相关部门已做的工作和采取的措施;

(3)造成的影响;

(4)需要报告的其他事项。

四、分级响应

一旦事故发生,我镇分别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程序。

1.三级响应

情况描述:企业、单位、部门的初期响应已能完全应对发生的事故,事故的发生没有造成人员被困,事故事态已被完全控制且没有扩大的情况,没有需疏散或现场避险的人员。

响应行动:镇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派出人员进行情况调查,排查相应安全隐患以防止次生事故的发生,并对发生生产事故的企业、单位、部门提供必要的医疗、物资帮助。

2.二级响应

情况描述:企业、单位、部门的初期响应不能完全应对发生的事故,但事故已受到控制,事故的发生造成少数人员被困或受伤,事故事态有扩大的可能性,需疏散或现场避险。

响应行动:镇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即时组成现场救援指挥部,各工作组全部到位,在现场救援指挥部的统一调度指挥下开展工作。现场救援指挥部在接事故报告1小时内组织相应人力、物力赶赴现场救援。同时通知县有关部门做好相应的救助准备。

3.一级响应

情况描述:企业、单位、部门的初期响应不能应对发生的事故或初期响应失败导致事故不受控制,且事故的危害性较大并较易扩散,事故的发生造成较多人员被困或受伤且危险状况无法解除。

响应行动:各工作组全部到位,在现场救援指挥部的统一调度指挥下开展工作。现场救援指挥部在接事故报告40分钟内组织相应人力、物力赶赴现场救援。即时请求临近乡镇和县有关部门提供援助。

五、响应程序

1.接警。事故发生初期,事故单位或现场人员应迅速启动本企业、本单位的应急预案,采取自救措施,全力抢救受伤人员和财产,疏散有关人员,保护现场和控制事态发展,并立即报警(电话:110、120、119),同时报告镇值班室。

2.确定响应级别及预案启动。镇值班室将情况报告镇道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启动相应级别的响应程序。

现场指挥。镇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接值班室报告后启动应急预案,并组织、指挥各小组到位,并在镇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开展事故的处理与救援工作。

现场恢复。现场救援结束后,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在保护好现场以利事故调查的基础上,恢复区域秩序和组织疏散的人员恢复正常的生活,必要时提供相应的物资援助。

六、保障措施

1.交通运输保障。本镇长备有荣威SUV、猎豹两辆车,根据镇应急领导机构的指令随时执行应急运输任务,同时及时做好重点公路的`除雪、除冰和清障工作,保证在最短时间内恢复通车。

2.应急队伍保障。按照《武平镇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等文件的规定,组织应急救援队、应急突击队。

3.通讯保障。将应急成员单位的电信联络工具记录在册,建立通信信息库,利用电信联络工具或文字通报,及时传达救治进展情况,后勤组负责向党政领导机关、现场指挥部等进行联络通报。

4.医疗卫生保障。由镇卫生院进行现场救治,与县医院建立伤员求助机制,确保医疗救治、医药物资的渠道通畅。

5.治安保障。根据事故的性质,防止灾民和社会公众的情绪波动或受不法分子的煽动,保证社会稳定,提请公安治安大队警力支持,进行安全警戒。

6.资金保障。原则上本镇自筹,如数额过大,申请县政府解决。

7.物资保障。购置必要的生活、抢险物资备用。

8.社会动员保障。事故难以控制时,动员社会公众志愿者援助救灾。

七、应急结束

由镇道路交通事故应急领导小组根据应急工作进展,适时公开发布信息,宣布应急状态解除。

八、后期处理

1.善后处置。

响应结束后,应急领导小组应妥善安置灾后重建工作及群众财产损失情况统计,制定补偿标准。后勤保障采购充足的生活劳保物资,保证灾民的生计。抢修组进入实地对污染进行清理收集,防止隐患隐藏。

2.社会求助

向社会公众呼吁,争取志愿者伸出援助手,对灾民灾情进行物质或资金捐赠,赠物赠金由后勤组专人保管,专款专用。

3.保险

与县财产保险公司建立保险机制,由财保公司根据灾情损失进行理赔。

4.调查总结

事故的调查总结由镇应急指挥部承办,调查结果报请县人民政府审核。

九、附则

1.我镇每三年组织对本预案进行一次评审,并根据评审结论组织修订。

较大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后,根据评估报告需要对本预案进行修订的,报请镇领导批准后进行修订,并将修改内容通告相关部门。

2.本预案由武平镇人民政府负责解释。

3.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医院应急预案 篇3:

1 总则

编制目的

为及时有效、依法妥善处置医疗纠纷,保护患者、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保障医疗安全,维护医疗秩序,创建平安医院,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预案。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编制本预案。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院发生医疗纠纷处置工作,同时指导各科室对纠纷苗头的应对工作。

分级分类

本预案所称医疗纠纷,是指医患双方当事人对医疗机构的诊疗、护理活动和结果及其原因、责任在认识上产生分歧而引发的争议。

医疗纠纷风险分级 根据患方的人数、情绪、态度、行为以及医疗不良结果的程度,将医疗纠纷风险分为三级:

一级风险:患方来院投诉人数超过10人,病人发生重度残疾、甚至死亡的,经医院组织专家讨论医疗过程确实存在严重问题。患方聚众占据医疗机构诊疗、办公场所,严重干扰医疗机构正常工作的;侮辱、诽谤、威胁、殴打医务人员或者侵犯医务人员人身自由、干扰医务人员正常生活的;停尸闹事,拒绝将尸体移送太平间或殡仪馆,在医疗场所设灵堂、摆花圈、拉横幅等行为的;患方在医疗机构内实施打、砸等行为,造成财物损坏等情形。

二级风险:患方来院投诉人数少于10人,占据医疗机构诊疗、办公场所,干扰正常医疗秩序;家属认为诊疗过程中存在过错或缺陷给病人造成中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经治疗后没有任何后果的;医院组织专家讨论也认定医疗过程存在一定过失。患方扬言威胁医务人员人身安全;患方对医疗机构的'诊疗过程提出质疑,经解释无效,影响其他病人诊疗的等情形。

三级风险:患方质疑医务人员诊疗行为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患方对服务态度、服务流程不满意;医疗过程存在误诊或漏诊,但未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收费不合理被患者发现的;患者及家属要求复印病历;拒绝在危重病人通知单、手术知情同意书等材料上签字;患者及其家属向科室讨要说法等,诊疗过程规范不存在过错或缺陷,但经判定可能发生医疗纠纷的情形。

工作原则

医疗纠纷处置,应当遵循实事求是、公正公平、及时便民、依法处置的原则,做到事纠纷得到调解和处理,确保医疗工作正常开展。

办事机构

医疗纠纷调解办公室负责医疗纠纷的接待、调查、答复、处理和报告;

保卫部门负责医疗纠纷场所的安全保卫、报警工作;

医务科负责组织专家讨论、分析、定性和病案保障工作;

发生医疗纠纷的科室负责人和责任人原则上需全程协助处置;

其他相关部门和科室应当配合做好相关工作。

正常上班期间由医疗纠纷调解办公室负责医疗纠纷的调查和调处,非正常工作时间由医院总值班代履行值守应急职责。

医疗纠纷处置的后勤保障

医院保卫部门要落实安全责任制,完善安全防范措施,在门(急)诊大厅、输液大厅、抢救室、手术室、收费(挂号)处、药房(库)和贵重设备、危险物品存放处,以及易发生聚众闹事的场所安装报警、电视监控等安防设备或配备相应设施。

3 应急准备

风险评估

医疗纠纷调解办公室根据患方的人数、情绪、态度、行为以及医疗不良结果的程度,对可能发生的医疗纠纷规模迅速做出正确评估,明确响应等级,评估本院抵御医疗纠纷的能力,对可能严重影响医院正常医疗、办公秩序的情况提前采取防范措施。

纠纷处理队伍的管理和培训教育

医疗纠纷调解办公室是医疗纠纷处置的专业队伍,在分管副院长领导下加强科室管理和演练,提高突发重大医疗纠纷处置能力。加强医疗纠纷处置专职人员培训,定期组织培训学习和考察调研,提高医疗纠纷处置的能力和水平。

物资保障及安全保卫

医院对医疗纠纷投诉接待场所、纠纷处置场所安装必要的录音、录像设备,由保卫科根据患方到场人员的数量、情绪和纠纷性质,组织相应的保安到场,严密保卫纠纷处置工作人员和当事医务人员的安全,做到万无一失。

4 应急响应

医疗纠纷调解办公室接到临床科室负责人医疗纠纷情况汇报,或非正常上班期间总值班工作指令,迅速收集信息,汇报分管领导,决定响应级别,启动相应预案。

三级应急响应

发生三级以上风险医疗纠纷,当事医务人员应当立即向科室主任或护士长报告。科室主任或护士长应当立即到位,及时了解情况,并进行解释处理,同时向医疗纠纷调解办公室或总值班报告,必要时医疗纠纷调解办公室和保卫科赶赴现场处置纠纷。

二级应急响应

二级以上风险医疗纠纷,医疗纠纷调解办公室接到科室主任或护士长报告后,应当立即向分管院长汇报,并赶赴现场组织调查,必要时通知保卫科报警。非上班时间和节假日发生医疗纠纷,行政总值班在接到科室报告后应尽快到位,需医疗纠纷调解办公室协调处理的,应通知当事医务人员及时到位。

一级应急响应

发生一级风险医疗纠纷,医疗纠纷调解办公室应同时向医院分管院领导和主要领导报告,同时,通知保卫科向110或当地公安机关报警(情况紧急时,医务人员或调解办工作人员直接报警),在医患双方共同在场的情况下,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封存和启封现场实物及相关病历资料。

患者在医疗机构内死亡的,按规定将尸体移放殡仪馆。医患双方不能确定死因或死因有异议的,建议患方按规定申请尸检。

保卫科工作人员或保安立即赶赴现场,采取有力措施,维护现场秩序,保护医务人员及病区其他患者的人身安全和医院公共财物的安全;并向警方提供有关人员违法闹事的证据。

公安机关民警到达后,由调解办负责向民警介绍纠纷基本情况,与民警共同做好患方的教育疏导工作,引导患方依法处理医疗纠纷。公安机构依法强制移尸的,医院保卫、后勤部门应当配合公安机关强制移尸。

发现新闻媒体介入纠纷的,由医院宣传科统一负责接待,介绍情况,并与调解办工作人员共同审核新闻稿。

响应终止

纠纷经过沟通,双方协议解决;或医患双方申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和法律诉讼,情绪激动的患者家属散去。医院的医疗、办公秩序恢复正常,由医院分管领导宣布终止应急响应的决定。

报告

对发生的有影响的医疗纠纷,由调解办在规定时限内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5 总结评估

发生二、三级风险的医疗纠纷经调解处理后,分管院领导及时组织调解办进行纠纷处置工作总结,评估工作效果,不断改进和完善工作措施。

6 责任与奖励

责任

医院建立健全医务人员违法违规行为责任追究、医疗质量监控和评价、医患沟通和安全责任等制度。对医疗纠纷处置过程中,当事医务人员有诊疗活动中有重大过失和不配合调解办工作的。在医疗纠纷处置过程中,接待处置的工作人员因处置不及时玩忽职守,造成不良影响的,依据医院相关规定追究其责任。

奖励

对于临床科室医患工作做得好的,临床投诉和医疗纠纷少的科室,由调解办在年底向院党委推荐优秀科室评选,给予经济奖励。

7 附则

预案管理

本预案由医疗纠纷调解办公室根据相关资料制定和解释,并根据预案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修订。

预案生效时间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医院应急预案 篇4:

突然停电的应急预案

1、在手术过程中,如果突然遇到意外停电、跳闸等紧急情况时,医务人员应采取补救措施,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2、如果是一个手术间停电,立即检查是否跳闸或保险丝有问题,针对相应问题进行解决。

3、如果是全科停电,立即启动各种仪器的备用蓄电池暂维持功能,同时通知电工班、总务科等相关科室进行发电,若无蓄电装置的仪器,可行手工操作。

4、停电期间,本手术间护士不得离开手术间,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以便随时处理紧急情况。

5、将各种用电仪器关闭,以免突然来电时损坏仪器。

6、来电后,打开手术所用仪器,并重新调整参数。

7、护理人员将停电经过、时间、原因及患者的特殊情况,准确的记录于巡回记录单上或书写报告交有关科室。

预防措施

1、每位护士应熟悉电工班的电话及各手术间线路走行情况。

2、仪器蓄电池应保持长期备用状态,专人负责,定期检查,以保持应急使用

医院应急预案 篇5:

成都市物业管理中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第一节 突发公共事件分类

第五条 根据突发公共事件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突发公共事件可分为四类:

(一)自然灾害,主要包括地震灾害、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等。

(二)事故灾害,主要包括各类治安、消防的安全事故、交通事故、公共设施设备事故等。

(三)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四)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涉外突发事件等。

第六条 按突发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原则上可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一般(Ⅳ级)四级。特别重大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划分,依照国务院《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分级标准(试行)》(以下简称《分级标准》)确定;较大和一般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级标准,按照国务院主管部门规定的标准确定。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级标准是信息报送和分级处置的主要依据。

第二节 突发公共事件处置的基础保障条件

第七条 物业服务企业应成立以企业法定代表人或物业服务负责人为责任人的领导小组,负责领导、研究、决定和部署建筑区划内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在预防和处置建筑区划内突发公共事件的工作中,物业服务企业的领导小组应当服从和服务于建筑区划所在地政府相关部门、机构的领导和指挥。

第八条 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建立和完善本公司应急管理制度。相关制度建设应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有预见性和前瞻性,并重点突出其实际可操作性。应急管理制度建设应有的放矢,可细化到地震灾害、气象灾害、消防安全事故等具体公共事件上。

第九条 物业服务企业应就公司应急体系、制度对所有物业从业人员进行经常性培训,以提高员工处理应急事件的水平和能力。

根据情况可开展对建筑区划内业主、使用人进行应急基础知识、逃生技能、如何防范突发公共事件技能等方面的培训活动。

定期在建筑区划内开展公共突发事件的模拟演练,并尽量动员业主、使用人参加,以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第十条 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在建筑区划内大力开展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处置流程或逃生技能的宣传,增强公众的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建筑区划发生突发公共事件时,如已影响或可能影响建筑区划内的业主、使用人的正常生活、工作时,应通过"恰当、合理"的方式(便于查看、传播面广)及时告知业主、使用人。

第十一条 物业服务企业应做好如下保障工作:

(一)人力保障 物业秩序维护、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维护、环境维护等岗位是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主要力量,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加强这些岗位人员的知识培训和应急演练,建立联动协调机制;

(二)资金保障 物业服务企业应储备一定数额的预备资金,以备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资金需求;

(三)物资保障 物业服务企业应储备一定数量的应急救灾物资。当突发公共事件时,物业服务企业应积极筹备救灾物资,确保建筑区划内的抢险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四)信息保障 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坚持实事求是、及时准确的原则,完善本公司应急信息发布体系及管理制度。突发公共事件时,物业服务企业监控、巡逻等重点岗位应及时将信息上报项目、公司负责人以及政府相关部门或急救机构。突发重大公共事件时,物业服务企业应在第一时间上报相关政府主管部门寻求救援和指导,并通过正确渠道获取政府权威部门和机构发布的关于公共突发事件的预警和预报信息。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物业服务企业应当严格按照《成都市物业管理区域重大事件报告制度暂行规定》的相关规定,对建筑区划内发生的公共突发事件及时报告;

(五)交通保障 物业服务企业应当保证紧急情况下应急交通通道的畅通无阻;随时保持楼道、消防通道的完好,不得占用、堵塞消防和逃生通道;保障应急疏散标识、交通疏导指示牌等的正常使用。

(六)秩序维护保障 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加强对建筑区划的重点地区、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重要物资和设备的安全防护,保障业主和使用人生命财产安全。

(七)应急技术保障 物业服务企业应保持建筑区划内监控、录像设施设备的完好,并按规定时间进行维保,出现故障应及时组织维修。配电箱、水泵房、电梯、消防等设施设备,应按规定组织巡查和维修,确保其正常使用,减少因设施设备故障引起突发灾害的可能性。

第十二条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现场救援过程中应遵循"先人后物"原则。救援过程中应沉着、冷静,严格按照预设应急流程进行。在不存在威胁人身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发动群众、引导群众、依靠群众开展救援工作。

第十三条 在突发公共事件处置过程中要保护好事故现场和证据,做好相关记录。要在适宜的机会留取证据,为事件处理、事故原因调查提供有利证据。突发事件处置完毕后,物业服务企业应组织召开内部评审总结会议,对突发事件发生的原因、

处置过程进行分析、总结,并针对突发公共事件在实际处置过程中的不足,完善相关处置预案。

第三节 突发公共事件的基础防范措施

第十四条 物业服务企业应当根据物业服务合同约定,认真做好以下几方面的突发公共事件的基础防范措施,有预见性地开展各项工作,通过科学合理、细致周全的物业服务工作使突发公共事件消除在萌芽阶段:

(一)加强建筑区划内公共秩序的维护;

(二)加强建筑区划内的环境卫生维护及消杀灭害工作;

(三)加强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维护;

(四)加强与公安消防部门、卫生防疫部门、城市管理部门、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等政府相关部门、机构的沟通,并认真做好配合工作。

第十五条 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建筑区划内公共秩序的维护,有效地防范和控制治安事故、消防安全事故、交通安全事故及恐怖袭击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

(一)严格执行凭证出入、来访人员登记制度,防止不法分子进入建筑区划寻衅滋事;

(二)加强对建筑区划的巡逻,特别是治安、消防安全防范重点部位,要加强巡逻的人手和频率;

(三)加强各种突发事件预案的演练,提高秩序维护人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锻炼一支有战斗力的秩序维护队伍;

(四)定期开展治安、消防、交通等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

第十六条 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建筑区划内环境卫生的维护及消杀灭害工作,有效地防范和控制生物灾害、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

(一)严格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开展环境卫生维护及消杀灭害工作;

(二)对阴沟、地下室、屋面、垃圾中转站等重点部位和卫生死角,加大环境卫生维护力度和消杀灭害频率;

(三)消杀灭害作业程序应严格控制,对消杀灭害的药物、有害生物遗体应进行妥善处理。

第十七条 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建筑区划内物业共用部位、设施设备的维护,有效防范和控制设施设备事故、消防事安全故、交通安全事故等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

(一)对建筑区划内的设施设备进行系统、科学的维修保养,建立科学的维保计划。对特种设施设备,应聘请相关具有专业资格的维保机构提供维保服务;

(二)应当建立设施设备台账,对建筑区划内的所有设施设备登记造册,并随时记录使用、检查、维修、保养情况;

(三)共用部位、设施设备维护人员应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上岗证、操作证、岗位培训合格证等,持证上岗,并定期参加继续教育;

(四)定期开展设施设备安全检查,特别是电梯、消防、水电气供给系统等,应详细检查,并做好详细记录,发现安全隐患及时进行整改。

第十八条 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有效防范和控制等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

(一)开展丰富的社区文化活动,丰富业主、使用人的业余生活,融洽社区邻里关系以及业主、使用人和物业服务企业的关系;

(二)开展安全知识和法律知识宣传。提高业主、使用人的安全忧患意识,普及法律法规知识;

(三)定期开展突发公共事件演练,并动员业主、使用人参与,使其掌握必要的突发公共事件处理和自救、互救常识。

第十九条 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机构的沟通和配合,有效防范和控制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

(一)及时了解和学习政府相关部门、机构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等,并结合建筑区划的'实际情况对相关应急预案进行修改和完善;

(二)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机构的联系和信息互通,及时从政府相关部门、机构获取关于突发公共事件的相关信息,并加强防范;

(三)配合相关部门开展安全检查、法制宣传教育等。

对涉及到物业服务企业职责范围或物业服务合同约定以外的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主体,主要是政府相关部门、机构。物业服务企业的主要职责是依据物业服务合同约(三)配合相关部门开展安全检查、法制宣传教育等。

对涉及到物业服务企业职责范围或物业服务合同约定以外的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主体,主要是政府相关部门、机构。物业服务企业的主要职责是依据物业服务合同约定,提供物业公共服务,因此,物业服务企业应当依靠政府相关部门、机构开展突发公共事件的防范和控制工作。

第四节 突发公共事件的基础处置措施

第二十条 在政府权威部门发布灾害预警信号,或者风险评估表明可能出现针对物业或建筑区划内人员的威胁之后,或在事故灾害、风险发生之后,物业服务企业应当采取更加严格的措施加强建筑区划各通道控制,并实施以下措施:

(一)是否实施通道控制一般由物业服务项目经理(或物业服务负责人)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二)在启动通道控制措施后,秩序维护负责人立即部署,加强各通道、出入口岗的岗位力量;

(三)秩序维护员将警戒隔离带、警示桶(牌)安装到相关通道,必要时可启动人墙警戒隔离;

(四)实施通道控制后,应使相关通道岗位人员了解启动紧急通道控制的原因,以便向业主、使用人及相关人员说明情况,并做好安抚工作;

(五)实施通道控制后,一般情况,各通道、出入口严格执行凭证(业主证、出入证、工作证)出入;特殊情况时,可采取"只出不进"(如发生地震、火灾等)或"只进不出"(如在发生盗窃、抢劫等事件时)的控制措施,对于不配合的人员,应耐心劝阻,不能使用违法手段对其进行阻止和控制;

(六)在建筑区划出入口或相邻路段设置秩序维护人员,对相关区域进行监控,并对前来救援的相关车辆、人员进入建筑区划提供协助;

(七)实施通道控制的同时,应对突发事故(或可能发生突发事件)的现场周围的重点区域(取

决于事故的特定现场)部署秩序维护人员, 以确保对事件发生区域实施严格的隔离。防止无关人员、车辆进入;

(八)根据特定情况以及启动通道控制的原因,在认为必要的情况下可以是实施关闭停车场;

(九)实施通道控制后,应有专人对通道控制、相关事件的情况对业主、使用人或媒体进行解释和说明工作。

第二十一条 疏散撤离实施措施:

(一)决定进行疏散撤离的,控制中心应当通过建筑区划公共广播系统通知业主、使用人进行有序疏散撤离。告知其业主、使用人撤离的时间、区域和疏散撤离目的地以及相关注意事项。

(二)在疏散撤离期间,应在沿撤离路线设置秩序维护岗位,协助撤离者有效、有序地到达目的地;

(三)疏散撤离目的地应设立临时服务点,由客户服务人员、环境维护人员、秩序维护人员组成。为疏散撤离的人员提供必要的服务,并安抚情绪,维护公共秩序。同时收集人员撤离的情况,发布事故相关信息;

(四)应通过对已疏散撤离的人员的询问,了解疏散撤离区域内情况及其家人的撤离情况。如有尚未撤离人员,立即组织营救;发现撤离过程中受伤人员,立即予以救治;

(五)对疏散撤离区域周围的重点区域部署秩序维护人员,确保对事件发生区域实施严格的隔离,制止已撤离人员或无关人员返回疏散撤离区域;

(六)在突发事件处置完毕后,不能立即取消疏散撤离,现场指挥者(项目经理)应立即组织相关人员对建筑物的受损情况进行彻底的检查和统计,在相关部门对建筑物进行安全鉴定并确定安全或政府相关部门发布相关灾害警报解除信息后,方可允许人员进入。

第二十二条 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发生人身伤害、人员受伤时,相关急救援助处置行动适用以下程序:

(一)在接到发生人身伤害、人员受伤的信息时,应立即通知就近的秩序维护人员前往现场;

(二)根据现场情况及受伤人员的伤情和意愿决定是否需要安排救护车。若事故造成的伤害轻微,而受伤人员也同意现场救护的方式,那么可安排合格的急救人员到现场进行救护;如伤情严重,情况复杂,在采取紧急救护措施的同时应立即通知医疗机构安排救护车进行救护。

对身体伤害的急救处理,不能取代由医生或护士实施的医疗护理。

第二十三条 微伤和擦伤的急救援助:

(一)所有伤口都须立即得到处理,保持伤口清洁并防止感染;

(二)用自来水轻轻地清洗伤口,如果有消毒液,则用消毒液清洗伤口;

(三)在伤口上覆盖经过消毒的或粘性敷料,如必要的话,寻求医疗建议。

第二十四条 重伤的急救援助:

紧急情况下打120找救护车,将伤者尽快送进医院,如果是伤者持续出血,在医护人员赶到前应尽

第二十五条 出血的急救援助

(一)尽快止血,让伤者躺下,抬高受伤部位,检查伤口;

(二) 伤口如没有异物,用一块消毒敷料覆盖在伤口上,再直接用手按压在伤口上止血。

(三)伤口如有异物,让异物保持原状,用一块消毒敷料覆盖在伤口上,再用手按压伤口近心端的动脉部位,但时间不要超过15分钟;

(四)如果没有足够的消毒敷料,可以使用干净的手帕或棉毛巾来覆盖伤口;

(五)如果怀疑存在内出血,须检查是否有休克症状。

第二十六条 休克的急救援助:

(一)所有重伤都可能导致休克。休克的症状和反应是:皮肤湿冷,显得惨白或灰沉;指甲末端和嘴唇呈青紫色;感觉发寒和口渴;呼吸急促、困难;脉搏乏力而急促;意识渐失;

(二)让伤者仰卧平躺,抬起双腿以高于头部,头转向一侧,解开其颈部和腰部的紧身衣物,让伤者保持温暖和舒适,不要给伤者进食或饮水。

第二十七条 意识不清的急救援助:

(一)让伤者侧卧,头转向一侧并枕在其前臂(复原卧式),如有异物阻塞伤者的呼吸道,则须将异物清除;

(二) 不要给伤者进食或饮水,或试图让其坐起来。

第二十八条 骨折的急救援助:

(一) 如果怀疑存在关节受伤或骨头折损,不要立即转移伤者,除非有伤情加重的危险,或者等到受伤部位得到固定之后再转移伤者。

(二) 打电话找救护车,尽快将伤者送进医院。

第二十九条 眼伤的急救援助:

(一)异物进入眼睛

用干净的冷水冲洗眼睛表面,清除像灰尘、炭、沙粒等松散颗粒,如果微粒异物位于眼眶内或已嵌入眼球,不要试图清除这些异物,眼睛上松散地覆盖一块干净的敷料,将伤者送医院救治。

(二)化学物质进入眼睛

立即用洗眼器轻柔但又要彻底地冲洗受伤的眼睛,至少冲洗10分钟,如果没有洗眼器,可以用自来水冲洗脸部的受伤部位。注意不要让受伤的眼睛受到感染。在洗眼睛时眼皮须翻开,以保证眼睛内的化学物质被水冲走,不要擦眼睛,在眼睛上放置一块消毒敷料或眼垫,尽快送医院救治。

(三)眼睛受到重击

尽快将伤者送医院救治。

第三十条 烧伤和烫伤的急救援助

(一)轻度烧伤或烫伤

用干净的冷水浸洗发红的创面15分钟,以减轻疼痛,在创面上覆盖一块消毒敷料,如果没有消毒敷料,可以用干净的布料代替。

将戒指、手表等珠宝首饰从烧伤部位摘掉,不管何种烧伤情况,都不要弄破水泡或清除皮瓣。

(二)中度烧伤

不要试图脱去紧贴烧伤部位的衣物,须在烧伤部位覆盖一块干净的棉布,防止暴露在空气中和受到感染。

如果是大面积烧伤,在送医院之前须将伤者用干净的布单包裹起来,检查伤者是否休克。

(三)化学烧伤

连续用干净的冷水浸洗所有烧伤部位15至20分钟,在浸洗时防止化学物质流入眼睛,小心脱除受伤部位的衣物,必要时可剪开衣物,在烧伤创面覆盖一块消毒敷料,尽快将伤者送医院救治。

第三十一条 电击时的急救援助:

在援救伤者之前须切断电流。如果无法切断电流,可以用像干燥的橡胶、木制棍棒等不导电工具将伤者与电源分离开。如果伤者心跳停止,则由受过培训的人员来实施心肺复苏工作。

第三十二条 煤气或烟雾中毒时的急救援助:

转移伤者,避免进一步接触煤气或烟雾, 保证空气流通,尽快让伤者呼吸到新鲜空气。

救助者必须采取一

切防范措施,比如采取安全措施或配戴氧气呼吸器,以保证自己不受伤害。

如果伤者心跳停止,则由受过急救培训的人员来实施人工呼吸。

医院应急预案 篇6:

一、制定目的

为确保病人生命安全和减少财产损失,保证医院用电畅通,促进事故应急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迅速有序地组织和恢复供电,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2、应急准绳

停电变乱处置惩罚工作贯彻“防备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遵守“统一领导,完善机制,明确责任,加强合作,快速发应,措施果断”的准绳。

三、构造机构

医院成立停电应急领导小组,下设应急抢修队。

1、停电应急领导小组组长:xxx

副组长:xxx、xxx

成员:xxx、xxx、xxx、xxx职责:

(1)做好日常安全供电工作,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提防停电变乱发生。

(2)发生停电变乱时,及时做好停电变乱应急工作,尽快规复供电。

(3)根据停电变乱严重程度,决定启动和终止应急预案。

(4)及时向上级敷陈变乱情形并向全院公布。

(5)必要时请求外力支援。

6)领导小组组长是履行本预案规定的第一责任人。成员单位应在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努力,做好停电变乱时的社会综合应急工作。

2、应急抢修队组长:xxx

成员:xxx、xxx、xxx、xxx、xxx、xxx、xxx、xxx职责:发闹变乱时,构造人员实施救援动作;向指挥小组汇报变乱情形,必要时向供电部门发出求援请求,事后总结应急救援工作经验教训。

四、应急程序

一)后勤部门电工班应急程序

1、计划性停电应急程序

1)电工在接到供电部门通知停电的电话或以其他形式的停电通知时,必须问清楚停电的'时间,停多长时间及停电原因,做好记录,如不在本班次,应在交接班时交接清楚。

2)通知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夜间通知总值班人员),说明停电的原因,具体停电时间,停多长时间,并做好备用发电机的准备工作。

(3)如在正常工作时间内,在时间允许的情形下,应由医院办公室以书面方式向全院发出通知。

4)如时间紧急,应在接到供电部门的通知后,立即通知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夜间通知总值班人员),说明情况,向各科室发出通知,重要科室要跟科主任、护士长讲清停送电的时间,并制定好停送电计划。(5)在停电前30分钟到配电室,做好切换备用发电机电源的前期检查。停电时要在15分钟保证备用发电机电源的正常启动和输送。

(6)做好备用发电运行记录及恢复市电供电后的记录。

2、姑且性停电应急程序

1)出现临时性停电时,总务处应立即电话询问供电部门,问明停电原因及停电时间的长短。

2)通知应急小组组长或总值班,说明情形。

(3)如停电时间较短(5分钟之内)应等待市电来后送高高压电。

(4)如停电时间较长(5分钟之上),应立即准备切换备用第二电源。

(5)如双电源均无电,应尽快启动备用发电机,保证全院的供电。

(6)做好备用第二电源、自备发电的运行记录。

7)医院内部原因停电时,停电科室应立即拨打总务处24小时值班电话,短号。抢修队应快速查明原因,按照操作规定恢复电路。

5、保证措施

1、电工日常应做好发电机的维护保养工作,保证发电机随时投入使用。

2、电工平时要掌握供电知识和操作规范,注意操作安全。

3、临床科室常规备有应急灯电筒等照明用物,定期检查,保持完好状态。

4、后勤部门要组织进行应急停电演练,每年1—2次,通过演练,使大家熟悉掌握突发停电的应急处置程序,确保病人安全。

医院应急预案 篇7:

1.临床科室发现在病区内短时间内发现多种症状相同的病原菌感染的病例后,由感染监控管理小组成员负责报告感染办,感染办证实流行或爆发。对怀疑患有同类感染的病例进行确诊,计算其罹患率,若罹患率显著高于该院或科室历年医院感染一般水平,则证实有流行或爆发。

2.查找感染源。对感染病人、接触者、可疑传染源环境、物品、医护人员及陪护人员等进行病原学检查。

3.查找引起感染的因素。对感染病人周围人群进行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

4.制定控制措施。包括对病人进行适当治疗,进行正确的消毒灭菌处理,隔离病人,停止接受新病人,医护人员自身防护,免疫接种或投药等。

5.分析调查资料,对病例的科室分布、人群分布和时间分布进行描述。分析流行或爆发的原因,推测可能的传染源、感染途径或感染因素,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和采取控制措施的.效果综合做出判断。

6.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措施。处理流程:临床科室发现感染病例一→报告感染办一→感染办核实流行或爆发一→报告院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一→同时查找感染源一隔离病人一→查找引起感染的因素一→制定控制措施一→分析调查资料一→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措施。

医院感染暴发的应急预案

1、临床科室发现在本病区内短时间发生3例或以上症状相同的病原菌感染的病例时,应立即报告科主任同时报告感染管理科,感染管理科到现场证实流行或爆发。对怀疑患有同类感染的病例进行确诊,计算其罹患率,若罹患率显著高于该院或科室历年医院感染一般水平,则证实有流行或爆发。

2、与科室一起共同查找感染源。对感染病人、接触者、可疑传染源环境、物品、医护人员及陪护人员等进行病原学检查。

3、查找引起感染的因素。对感染病人周围人群进行详细的流行病学检查。

4、制定感染控制措施。包括对病人进行规范治疗,进行正确的消毒灭菌处理,隔离病人,停止接受新病人,医护人员自身防护,免疫接种等。

5、分析调查资料,对病例的科室分布、人群分布和时间分布进行描述,分析流行或爆发的原因,推测可能的传染源、感染途径或感染因素,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和采取控制措施的效果综合做出判断。

6、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措施。

处理流程:临床科室发现感染病例暴发→报告感染管理科→感染管理科核实流行或爆发→报告院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同时查找传染源→隔离病人→查找引起感染的因素→制定控制措施→分析调查资料→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措施。

医院应急预案 篇8:

一、机构及职责

医院成立消防安全应急指挥部,负责医院火灾现场指挥,由医院主管院长负责,院办、总务处、保安部及成员组成。

总指挥:XXX

副总指挥:XXX

成员:XXX

下设六个专门工作组:灭火行动组(义务消防队)、疏散引导组、安全防护救护组、火灾现场警戒组、后勤保障组、机动组。

消防安全应急指挥部职责:指挥协调各工作小组和义务消防队开展工作,迅速引导人员疏散,及时和扑救初起火灾,协调配合消防队开展灭火救援行动。

1、灭火行动组(义务消防队)

队长:XXX

一组组长:

成员:XXX

二组组长:

成员:XXX

主要任务是:发生火灾时迅速人员尽快赶赴现场,指挥医护人员进行救火,抢救被困人员。

要求:务必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冲得上,救得出。力争把火灾消灭在初级阶段,尽量减少或避免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2、疏散引导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XXX

主要任务是:在医务人员的配合下,迅速楼内人员从安全通道有序疏散,撤离火灾现场。同时为即将前来增援的消部门人员、车辆障碍、开辟通道,引导其进入有利地形,积极配合消防部门进行扑救。

3、安全防护救护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XXX

主要任务是:尽快人力、物力赶赴现场对伤员实施救护,根据需要迅速派急救车辆,将危重伤员送往附近医院进行救治。

4、火灾现场警戒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XXX

主要任务是:各出口,无关人员只许出不许进,火灾扑灭后,保护现场。

5、后勤保障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XXX

主要任务是:负责通信联络、车辆调配、道路畅通、供电、水源保障。

6、机动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XXX

主要任务是:受指挥部的指挥,负责增援行动。

二、火灾处置一般程序

1、报警:医院员工、值班人员发现火情后应立即向医院保安部报警,根据火情可直接报“119”火警。

2、接警:保安部、消防中心接警后,应立即向院和消防安全应急指挥部报告,通知各工作小组和义务消防队启动应急预案。

3、处置:指挥各工作小组、义务消防队迅速集结,按照职责分工,进入相应的位置开展灭火救援行动。

4、清点:处置结束后或在消防队到场后,及时清点人员和已疏散的重要物资,查清有无人员被困火场中以及有哪些重要物资需要疏散,并将情况告知火场指挥员。

三、应急救援措施程序

1、发现火灾应立即呼救并拨打“119”电话报警,起火部位现场员工应在l分钟内形成第一灭火力量,采取如下措施:

(1)火灾报警按钮或电话附近的员工,应立即摁下报警按钮并电话通知消防室或值班人员;

(2)消防设施、器材附近的员工就近使用现场消火栓、等设施器材灭火;

(3)疏散通道或安全出口附近的员工应立即引导现场人员疏散。

2、火灾确认后,消防安全应急指挥部,立即到达火灾现场,下达指令,调集灭火行动组、疏散引导组、安全防护救护组、后勤保障组、火灾现场警戒组,指挥灭火救援工作。

3、后勤保障组切断电源,电路和配电设备。

4、火灾区值班人员迅速打通一切疏散通道。

5、灭火行动组立即调集周边,接好消防栓灭火,火源,等待救援。

6、安全防护救护组按医护人员编号,对号入座,有目标,有条不紊的对病员和重要物品疏散转移。

7、现场警戒组阻止无关人员进入火场,维持火场秩序。

8、未发生火灾楼层,由负责人做好火灾区支援工作,如火情蔓延,则本区的.灭火人员做好火情,同时做好病员的疏散转移的工作。

9、注意事项,在灭火时注意火灾区域,对易燃、易爆、有毒、化学品等的隔离与转移。

10、如夜间发生火情,由总值班、保安部进行信息报告,应急救援工作,灭火疏散抢救全过程同上。

四、教育、培训

1、各科室要坚持开展经常性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利用各种形式(如黑板报、图片、录像等)宣传、普及消防知识,提高全体人员消防安全意识,增强防火工作的自觉性。

2、加强消防安全人员和义务消防队的管理和教育培训,力争使其做到“四懂”即懂本岗位火灾的危险性、懂火灾扑救方法、懂预防火灾措施、懂火场逃生方法,“四会”即会报警、会使用消防器材、会扑救初期火灾、会疏散逃生,不断提高消防人员灭火救灾能力。

3、定期对消防设施检查、维修、更新,使其长期处于良好的状态。

消防安全工作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全体人员务必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性,自觉增强消防安全意识,提高消防安全工作的自觉性和高度警惕性,常年处于戒备状态,树立常备不懈的思想,确保消防安全工作万无一失。

医院应急预案 篇9:

应急预案有助于识别风险隐患、了解突发事件的发生机理、明确应急救援的范围和体系,使突发事件应对处置的各个环节有章可循,为大家分享了医院环境事件的应急预案,欢迎借鉴!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

为了有效应对突发性环境事件,积极预防、及时控制、消除隐患,提高应对反应和救援水平,将突发性环境事件对人员、财产和环境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最大限度的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及生态环境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二)、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相关的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预案。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使用在本院区域范围内人为或不可抗力的废水、废气、固废(包括危险废物)破坏事件,因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及人体健康的环境污染事故等。

二、应急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一)指挥机构:

医院成立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救援“指挥小组”由院长、主管业务、环保的副院长及院办、医政科、护理部、感染管理科、保卫科、总务科、器材科、信息科等科室组成,下设应急办公室(设置在院办)总体负责应急工作,并由总务科、器材科协助。

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

组长:张帆院长

副组长:刘志杰副院长

应急办公室主任:李歆

成员:李维香、刘斌、汤洪顺、徐新临、李宗波、刘庆绪、张国桢、孙力、单军、闫丽霞、杨洪、马起艳

(二)机构职责:

1、应急指挥领导小组:负责预案的制定、修订;组建应急救援专业队伍,组织实施和演练;检查督促做好重大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发生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时,由应急指挥部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命令;组织指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向上级汇报和向友邻单位通报事故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救援请示,组织救援工作。

2、应急办公室:负责应急救援的日常工作,负责相关信息的报送。

3、保卫科:协助做好事故报警、情况通报及事故处置工作;负责灭火、警戒、治安保卫、疏散、道路管制工作;

4、医政科、护理部、感染管理科:负责现场医疗事故指挥、及中毒、受伤人员分类抢救和护送工作。

5、器材科、总务科:负责抢险救援物资的供应和运输工作。

6、信息科:负责网络信息的畅通及大屏幕的宣传工作。

7、其他人员:负责维持事故现场稳定,对与事故应急救援无关的人员进行紧急疏散。

三、预案体系及响应报告

(一)信息的监测与报告:

1、信息的监测:指挥领导小组的成员根据各自职能,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的原则,负责医院区域环境事件的日常监管和信息收集工作。

2、信息的报告:各相关部门指定专人负责。遇有突发性环境事件隐患及特殊情况立即上报,应急办公室在收到各相关部门上报的信息后立即汇总,上报应急指挥领导小组。

(二)预警预防行动:

1、各部门在日常检查中发现,或经群众举报、新闻媒体报道等其他途径得到的重大环境事件隐患,必须立即上报应急办公室及应急指挥领导小组。

2、对重大环境事件隐患,无论属于哪个部门主管,发现后应立即向应急办公室报告并上报应急指挥领导小组。

3、各部门应在上报信息的同时,指派有关人员对突发环境事件隐患的源头进行控制,以防止环境污染进一步扩大。

(三)预警支持系统:

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各成员,根据其职责范围,建立信息员制度,负责日常环境污染信息的收集、整理、归类建档工作,保障信息的传递高效快捷。

(四)预警发布:

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医院区域内环境的预警,由应急办公室发布。

(五)、响应程序:

1、突发环境事件报告

(1)任何部门和个人有义务报告环境事件,有权举报不履行或者不按照规定履行环境事件应急处理职责的部门及个人。

(2)对群众举报的突发性环境事件,无论属于哪个部门主管的,由接报部门立即向应急办公室报告。

(3)发生环境事件,应当自事件发生后1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向应急办公室报告。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对污染事态进行控制,报告中应明确表述出事发生的地点、时间、类型及初步预测的污染程度、可能造成的危害等。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处理进程等,做初次报告、进展报告和总结报告。

2、响应程序

应急办公室接到有关事件的报告后,应立即向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汇报,由领导小组宣布启动本预案,召集小组各部门成员赶赴现场,迅速了解、掌握事件发生的`具体地点、时间、原因、人员伤亡情况,涉及或影响的范围,已采取的措施和事件发展的趋势等,迅速制定事件处理方案并组织指挥实施,随时报告事件处理的最新进展情况。

(六)信息发布与通报

1、信息发布:

应急办公室及时、准确、全面发布环境事件的有关信息。要正确引导舆论、注重社会效果,防止产生负面影响。

2、事件通报:

应急办公室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及时通报环境事件的情况,做好防范污染事件危害、蔓延的预防工作。

(七)指挥与协商:

事件发生后,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立即开始运转,组织指挥和协调相关部门应急处理人员,设备及物资及时到达现场对事件进行处理。

(八)应急处理:

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应立即对事件进行调查处理。要根据危害程度范围、地形、气象等情况,组织个人防护,进入现场实施应急。要尽快弄清事件种类、性质、污染物数量及造成的污染范围等第一手资料,将综合情况汇总后及时向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提出科学的污染处置方案,经批准后迅速根据任务分工,按照应急处置程序和规范组织实施,及时将处理过程情况和数据报区应急救援办公室。

1、 封锁事件现场。严禁一切无关人员、车辆和物品进入事件危险区域,开辟应急处理专业人员、车辆及物资进出的安全通道,维持事件现场治安和交通秩序。

2、控制污染源。根据发生事件的技术特点和事件类别,采取特定的污染防治技术措施,及时有效地控制事件的扩大,消除污染危害并防止发生次生灾害。

3、抢救受伤人员。迅速、有序地开展受伤人员的现场抢救或安全转移,尽最大可能降低人员的伤亡,减少事件所造成的财产损失。

4、根据事件类别、规模和危害程度,配合环保部门迅速展开必要的环境监测等技术检验、监测工作,必要时果断迅速地划定污染危害的范围或区域,组织相关人员和物资安全撤离可能受到危害的区域。

5、清理事件现场,消除危害后果。针对事件对人体、空气、水体、土壤、动植物所造成的污染和可能的危害,迅速采取技术措施进行事件后处理,防止污染危害的蔓延。

6、对受到污染危害的人员做好安抚等善后处理和社会稳定工作。

(九)信息发布

应急指挥部根据事件的具体情况、影响、危害程度等制定信息发布的原则、内容以及审查程序,由信息宣传组发布。

(十)应急结束

应急领导指挥小组根据事件处理和控制情况,宣布结束应急状态。

(十一)善后处置

环境事件发生后,要做好受影响区域群众的思想工作,安定情绪,组织有关部门尽快开展善后处置工作,包括人员安置、补偿,宣传报道等工作,协助有关部门对事件产生的污染物进行认真收集、清理。

(十二)环境事件灾害调查评估

应急就援办公室负责组建环境事件灾害调查队伍。调查人员由相关技术及管理人员组成。

灾害发生后,调查队伍要迅速赶赴现场开展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受灾程度、灾害过程有关环境保护资料等;听取有关部门对预防和减轻环境事件所造成灾害的意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并写出清查报告。

(十三)奖励与责任

1、对环境事件灾害应急行动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室 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

2、对未按应急预案开展工作,造成不应有的损失的,追究直接责任人和有关领导的责任。

3、环境事件发生后,应积极主动地配合政府相关部门的救灾工作。

四、应急培训及应急演练

(一)应急培训计划:

1、培训目标:通过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培养一支训练有素、作风优良的应急救援队伍,使应急救援工作令病人满意,令社会满意。

2、培训方法:通过院内专题培训,场景模拟,实战演练等多种形式开展培训。

3、培训内容:医政科、护理部、感染科对在岗、在职的医护人员进行急救技能和护理急救技术的培训以及六部洗手法、职业暴露等传染病知识的培训;保卫科对全院在岗人员进行消费安全知识及技能的培训。

(二)考核计划:

1、医政科对全体医生进行考核;

2、护理部对全体护理人员考核;

3、保卫科对全员消防知识的考核;

4、感染管理科负责对全员传染病知识的考核。

五、预案管理与更新

随着应急救援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和完善,部门职责或应急资源发生变化,或者应急过程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和出现的新情况,应及时修改预案。

医院应急预案 篇10:

目录

第一条:编制目的

第二条:编制依据

第三条:适用范围

第四条:应急工作的原则

第五条:组织机构及职责

第六条:食物中毒预防

第七条:食物中毒应急预案

第八条:防止食物中毒的措施

第九条:化学性食物中毒的预防

第十条:火灾应急预案

第十一条: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第十二条:触电伤亡事故应急预案

第十三条:机械人员伤亡事故预案

第十四条:突发传染性疾病应急预案

第十五条:应急结束

第十六条:处理及改进

第十七条:工作要求

第一条:编制目的

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我院食堂范围内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预防和杜绝突发事件的发生,在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及时、有效地组织救援,把损失减少到最小,保障全院患者、职工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医疗秩序。本着“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原则,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第二条: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卫生部《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9002—2006)和有关部门的要求。

第三条: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呼伦贝尔市心脑血管病医院食堂食品安全卫生事故的应急处理。

第四条:应急工作的原则

1、坚持“预防为主、常备不懈、救人第一”的方针,当发生或将要发生紧急事件时,启动本预案,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团结协作,遵循快速有效处置,要动用单位及科室所在地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紧急救

援,防止事件范围扩大或升级。

2、应急组织机构部门要立即按职责分工进行紧急救援。

第五条: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组长: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医院办公室。电话:

具体分工如下:

1、组长负责对出现事故及紧急情况时的应急预案的实施;

2、安全科是安全应急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确定潜在的事故、事件和紧急情况,组织制定应急计划,并对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3、办公室负责对食物中毒、事故现场紧急情况的处理;

4、企业文化科负责发生事故及紧急情况下的信息传递和报警工作;

5、医务科、护理部负责中毒、事故发生后的人员救治和人身伤害有关的善后处理工作。

第六条:食物中毒预防

一、食堂从业人员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律、法规,制定各项食品卫生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二、加强食品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健康体检,持有效证件上岗。

三、采购食品严格执行索证制度,主要食品蔬菜定点采购,配备食品卫生安全检查人员及时进行安全检查、验收,把好进货质量关。

四、食品生熟分开,配备专门熟食间,确保卫生安全,保证原料新鲜。对确实需过夜留存食物,做到冷藏保存。

五、食堂操作区内严禁外人(非工作人员)进入。

第七条:食物中毒应急预案

一、发生食物中毒后,发现人有责任第一时间上报医院防保科,并向医院分管院长汇报。如果相同病例发生三起以上,由防保科向食品卫生监督所汇报。

二、分管院长立即赶往现场组织、指挥抢救工作,并根据情况立即通知医院有关科室负责人和有关医务人员做好院内抢救准备工作,同时立即将中毒病人送医院相关科室抢救治疗。

三、停止供膳,保卫人员及食堂有关人员负责保护、封存造成食物中毒或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

四、食堂相关部门应按照卫生行政部门要求,采取其他措施,把事态控制在最小范围。

五、配合上级卫生部门做好食物中毒原因调查,按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

第八条:防止食物中毒的措施

一、健全食物中毒报告制度。食堂要认真贯彻执行卫生部食品卫生以及《食品中毒事故处理办法》的精神,积极采取防治措施。

二、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预防措施

1、必须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有关规定,认真遵守食品卫生“五四制”,严把“病从口入关”。食堂必须两证齐全,工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同时加强对工作人员的食品卫生知识培训。

2、要严格执行食品卫生“五四制”,严禁购买、储存和销售过期、腐败变质食品。切实保证炊具、用具的消毒,做到生熟分开、标记清楚。必须保证餐料新鲜,用餐安全。加工豆角、加工青菜时必须浸泡30分钟以上,豆角要炖熟炖透,并严禁加工凉拌菜。

3、食堂不许剩饭剩菜,特殊情况必须冷藏保存,下餐食用前必须彻底加热后食用。

4、加强防蝇、防尘冷藏设施建设,餐具、炊具要严格执行消毒制度,保证一餐一用一消毒,以保证用餐安全。

5、要加强卫生防疫宣传教育,在肠道病高发季节,每月要搞一次预防食物中毒和肠道传染病的板报宣传,以提高职工的防病意识,并对本单位食堂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巡检,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切实保证食品卫生安全万无一失。

6、加强灭鼠工作,预防鼠源传染病的爆发流行,食堂库房要设防鼠板、毒耳站,要实行灭鼠、防鼠相结合,每年进行2-3次突击灭鼠。

第九条:化学性食物中毒预案

一、化学物质及食用的面碱、淀粉、食盐等形状相似、以前常发生误用、误食而造成中毒,因此,要对有毒化学物质的部位加强管理,严格执行保管和领用制度,严禁把有毒化学物质带入食堂和食品加工场所。

二、加强绿化用植物杀虫剂及灭蝇药的管理和使用,要专库保管,不能及食物一起存放,防止污染食品。并严格遵守有毒药物使用的有关规定。

三、包装或盛放有毒化学物质的容器,不能用来包装或盛放食品。

四、有毒动植物中毒的预防措施

有毒动植物及某些可食的食物相似,不加以识别而食用,就会引起中毒。要加强宣传,提高对有毒或无毒动植物的识别能力、防止误购误食。

对不能识别的有毒动植物须经鉴定后确认无毒才能食用。

第十条:火灾应急预案

一、当食堂发生火警时,值班人员接警后,须立即赶赴现场查看,确认发生火灾后,应立即通知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小组成员到事件现场,组织人员按火场岗位安排开展疏散、灭火、救援工作。初起火灾,现场人员应就近取材,进行现场自救、扑救,控制火势蔓延。必要时,应切断电源,防止触电。

二、自救、扑救火灾时,应区别不同情况、场所,使用不同的灭火器材。

1、扑灭电器火灾时,应使用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严禁用水或泡沫灭火器,防止触电。

2、扑灭油类火灾时,应使用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或泡沫灭火器。

3、遇有火势较大或人员受伤时,现场人员在组织自救的同时,应及时拔打火警电话“119”或公安指挥中心电话“110”求得外部支援;4、值班人员及时向院办汇报火势情况,并按照院办的指示及时报警;5、保证前、后门畅通,在控制闲杂人员进入的同时引领消防车靠近餐厅;

6、维修人员坚守岗位,作好泄水准备,配合消防人员启动相关消防联运设备;

7、义务消防队员引导相应人员疏散;

8、同时应立即组织义务消防队员准备疏散用湿毛巾送往火场,抢救贵重物资;

9、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小组成员组织本部门义务消防队员组成医疗后勤组,负责伤员护理、运送;

10、火灾扑灭后,食堂负责火灾现场保护,协助消防机构调查火灾原因;

11、由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小组出具事故报告,分析火灾原因,改善防火措施。

第十一条: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当食堂受到水灾、雷击、暴风、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事故的侵袭时:

一、确认受灾范围:

1、当水灾、雷击、暴风、地震等自然灾害事故发生后,餐厅应马上确认受灾范围,并通知值班经理组织值班人员对部门辖区内的受灾情况进行清查。

2、值班人员通知办公室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小组其他成员赶到餐厅,成立救灾小组,指挥人员消除灾害,恢复生产。

二、应急处理,防止因自然灾害引发重大安全事故1、食堂应对辖区内的电、气、油进行清查,防止出现泄漏引发火灾,发现存在隐患时应通知维修人员立即关闭,严防自然灾害事故引发火灾。

一旦出现火警,立即按“火警紧急操作流程”处理。2、因灾害事故导致设施、设备严重受损时,若存在安全隐患,如:幕墙或顶棚玻璃坠落、屋顶水池漏水等,应立即对可能出现安全事故的地面区域进行封锁,安排维修人员紧急抢修,排除二次灾害隐患,建筑外围

20m区域内严禁车辆、行人通行;工程维修人员紧急抢修。3、出现以上紧急情况,若需疏散人员,由救灾小组确定疏散路线并组织疏散。

4、事故报告:在受灾清查、处理结束后,把情况汇总到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小组,由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小组出具事故报告。

第十二条:触电伤亡事故应急预案

一、当发生人员触电事故时,现场人员应立即对触电人员按下列要求进行紧急挽救。

1、首先切断电源开关或用电工钳子、木把斧子将电线截断以断开电源;

2、距电源开关较近或断开电源有困难时,可用干燥的木辊、竹竿等挑开触电者身上的电线或带电体。

3、可用几层干燥的衣服将手裹住,或站在干燥的木板上,拉触电者的'衣服,使其脱离电源。

二、当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应根据触电的轻重程度,采取不同的急救措施。

1、如果触电者受的伤害不严重,神志还清醒,或虽曾一度昏迷,但未失去知觉,要使之就地休息1-2小时,并严密注意观察;

2、如果触电者受的伤害较严重,无知觉,无呼吸,但心脏停止跳动时,应立急进行人工呼吸。如有呼吸,但心脏停止跳动,则应采用胸外心脏挤压法。

3、如果触电者的伤害很严重,心脏和呼吸都已停止跳动,瞳孔放大,失去知觉,则必须同时采取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两种方法。

4、做人工呼吸要有耐心,并坚持抢救6小时以上,直到把人救活,或者确诊已经死亡为止。

5、如果需要送医院抢救,在途中不能中断急救工作。

6、对于及触电同时发生的外伤,应分别情况处理。对于不危及生命的轻度外伤,可以放在触电急救之后处理。对于严重的外伤,应于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法同时处理。如伤口出血,应及止血。为了防止伤口感染,应当及予以包扎。

7、可能对区域内外人群安全构成威胁时,必须对及事故救援无关的人员进行疏散。

8、事故发生后,应立即上报。事故报告内容应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简要经过、伤亡人数和已采取的应急措施等。

9、应急信息的对外传递由办公室按照规定的上报程序执行。

第十三条:机械人员伤亡事故预案

一、发生机械人员伤亡时,现场人员应立即对人员进行固定、包扎、止血、紧急救护等。

二、必要时,立即同急救中心取得联系,求得外部支援。

三、事故发生后,立即上报。事故报告内容应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简要经过、伤亡人数和以采取的应急措施等。

四、应急信息的对外传递由办公室按照规定的上报程序执行。

第十四条:突发传染性疾病应急预案

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传染性疾病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和施工秩序,制定本预案。一、传染性疾病发生时,应立即采取措施对传染源进行隔离,同时逐级上报到急救援指挥中心。

二、应急指挥小组的统一指挥下,尽快确定传染源的传播范围并对有关人员就地实施隔离,确保可能感染人员处于严密监控中。

三、应急指挥小组应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有关规定,及时上报卫生行政部门,并在卫生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工作。

第十五条:应急结束

处理突发事件工作结束后,严禁在场无关人员进入现场,确保现场的原始状态,并配合调查人员做好突发事件现场的调查工作,在小组的安排下做好抢修、恢复工作。

第十六条:处理及改进食堂在事故或事件发生后,应对发生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针对事故或事件发生的原因,成立责任部门采取纠正措施,并组织对应急预案和相关程序进行评审及修订,使其不断完善,提高应急应变能力。

第十七条:工作要求

一、首先保持自我镇定,将突发事件迅速向上级汇报并及有关部门取得联系。

二、以确保人员安全为首要任务,保护好食堂的财产安全,并服从现场管理人员的指挥。

三、在采取抢救措施时,应本着“先救人后救物”的原则,抓紧时机进行抢救。

四、全体员工要在应急指挥小组的统一领导下,迅速按预案或指挥员的指令,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五、值班人员接到警报后,要立即组织力量赶赴现场进行抢救。

六、各部门及全体员工要互相协调,通过配合,尽快完成报警、扑救、疏散顾客、抢救伤员、保护现场等各项工作。

七、突发事件处理结束后,应由应急指挥小组下达各组人员撤离现场的命令,随后进入善后工作处理阶段。

八、突发事件结束后,视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如保护现场、通过公安机关、劳动部门、保险公司等进行相关勘查、裁定、理赔等或听从管理人员安排,回各自工作岗位清点物品。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3365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