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学术研究的意义和方法优质8篇

网友发表时间 2921515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学术研究的意义和方法优质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学术研究的意义和方法【第一篇】

“红色割据,星火燎原”,这是我在学习了党史故事100讲之后印象最深刻且最有感触的故事之一。“星火燎原”其原意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点儿小火星可以把整个原野烧起来;常比喻新生事物开始时力量虽然很小,但有旺盛的生命力,前途无限。

而在今日,我们更要结合好新的时代条件,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青年一代,更要掌握好马克思主义,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坚定跟党走,积极投身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理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学术研究的意义和方法【第二篇】

殖民地时代和19世纪初的美国仍然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国,美国工业化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当时的非农产业基本是面向当地市场的小手工业和家庭制造业,如制鞋、织布等。美国的工业化一般认为是从18的“禁运”或1812~18的英美战争结束后才开始的。1807年,为避免卷入欧洲战争而颁布的《禁运令》,一方面使美国的进出口贸易受到重创;另一方面也刺激了国内制造业的发展。美英战争结束后的18,为了抵制英国商品的倾销,保护本国工业,美国政府颁布了《关税法》,据此连续3年对棉纺织品征收了25%的关税。结果使轻工业特别是棉纺织工业获得了较快发展。

与英国相似,美国的工业革命也是从棉纺织工业开始的。19世纪30~70年代,美国制造业开始飞速发展。因此,罗斯托(,1959)认为,美国经济曾有过两次“起飞”:一次是在1815~1850年间,以新英格兰地区的棉纺织业大发展为代表;另一次是在1843~1870年间,是所谓“北方工业起飞”,以铁路修建、重工业发展为代表(罗斯托:《世界经济:历史与展望》,得克萨斯大学出版社,1978年版,第392页。转引自:赵伟等:《通向市场经济工业国之路》,西北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9页。)。

1860年,美国就成为仅次于英国的世界第二大制造业国家。到1880年,美国工业产值超过英、德两国,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1894年,美国的工业产值相当于整个欧洲工业产值的一半。

1860、1880、1900、19美国有关经济指标在世界上的排名如表1。

1890年,美国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达到80%,重工业的产值已与轻工业相当。所以,一般认为,美国工业化是在1890~19间完成的.。如果从1816年算起,美国工业化约花了1的时间,经济学论文《美国工业化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表11860、1880、1900、1913年美国有关经济指标在世界上的排名。

注:人均工业化水平和相对工业总潜力,是以1900年英国为100计算的;1880年是用的1890年的统计,1890年是铁的数字。1913年城市人口是用的1920年的数字,城市人口是指居民在8000人以上的城市。

资料来源:张毅等编著:《中国农村工业化与国家工业化》,中国农业出版社,版,第29页。

二、美国工业化的特点。

(一)产业结构升级在各产业协调发展的基础上进行。

与其他先行工业化国家相似,美国的工业化也是一个工业比重逐步超过农业、工业内部重工业比重逐步超过轻工业的过程,即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

从工业和农业的产值比重来看,1850年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为39:61。到1900年,两者之比变为73:27。

从工业内部来看,1860~1914年是美国工业内部结构明显升级的时期,消费品制造部门(轻工业)比重下降,资本品制造部门(重工业)比重上升,见表2。

表21870~19美国制造业构成变化趋势(%)。

资料来源:道格拉斯.诺斯(north,d.):《美国的工业化》,载于波斯坦、哈巴库克(postan,,habakkuk,):《剑桥欧洲经济史》(第六卷),经济科学出版社,20版,第649页。

学术研究的意义和方法【第三篇】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它的本质是企业经营管理文化,它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种要素中起支配作用,处于核心地位,决定着企业全局的发展。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软”管理手段,也许很难想象它有什么用处。文化是一种看不到摸不着的东西,而且培育企业文化需要多年的累积,它并不能像一此“硬”管理手段一样,在一朝一夕之间就可以见效。

总体来说,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其有如下几点: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约束功能、调节优化功能、塑造形象功能、辐射功能、应变功能。这几点作用在实际中不是单项地表现出来,而是综合的、整体地发生作用。

第一,企业文化当中所包含的企业共同价值观和企业精神,易使企业领导层与员工在企业经营目标上达成共识,通过对企业目标的一致认同,凝聚成一股巨大的力量,最终达到企业经营目标,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第二,良好的企业文化体现出一种优质的管理,从而实现企业运作的最高效率,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实现企业经营效益的最大化。

第三,良好的企业文化通过各种传达体系最终塑造出优秀的企业品牌,通过企业品牌的辐射和感召力,从而吸引更大范围内资源的聚合,企业得以滚动式发展,实现良性循环,取得最佳效益。

第四,其有良好企业文化的企业,在其经营过程中体现出一种良好的经营道德和伦理意识,为企业争得外部公众的认同,创造出良好的经营环境,为企业赢得宝贵的社会资源,从而大大降低企业的外部运作成本,最终实现企业经营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企业文化激励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决定因素,在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中,要互相学习对方的先进文化激励模式,同时也应该看到,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特点,因此要考虑本企业的文化特点,来选择适用于自己企业的文化激励模式。

本世纪初,中国重新掀起一股企业文化热,有的企业领导对企业文化一无所知,只看到别的企业在做企业文化建设,社会舆论都在谈企业文化,就如别人一样大谈文化建设甚至请咨询公司来做企业文化,至于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如何开展企业文化册不是他所关心的内容。实际上,中国企业文化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走人了某种误区,我们有必要回过头来重新反思中国企业文化的发展过程,找到其中的问题,以促进和推动中国企业文化健康发展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措施企业文化的形成一朝一夕的事情,它必须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沉淀。以下是企业加强文化建设的措施:

度建设。

企业要建立起其有本企业特色的规章制度来调整企业和个人的行为,搞好行为规范,以保证企业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各项工作的正常进行合理的激励机制有利于提高职工的士气,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合理的惩罚机制有利于提高职工的道德素质;合理的福利机制有利于提高职工的凝聚力和归宿感。通过制度建设营造了浓厚的企业管理氛围,实现了文化驱动管理,管理催化文化的良性循环。

良好的企业形象,能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同和信赖,更有利于占领用户和消费者的心里市场,企业文化建设要在内增员工凝聚力和外争企业知名度上下功夫,这就需要通过一整套企业识别系统的设计与实施,向社会公众展示企业的个性特征。企业应以真、善、美教育人,用先进的思想教育人,用健全的制度规范人,用良好的机制监督人,塑造企业职工在市场竞争中的完美形象,在职工中形成对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精神,优秀的企业文化,将会促进企业管理现代化、规范化、系统化,促进企业可持续性战略的实现。企业中的优秀分子的积极性、创造性、先进性是可以自觉养成的,但对于普通职工未必如此。这就需要自上而下的灌输,在实践中不断宣传企业精神、企业形象、企业目标,培养职工的凝聚力、归属感及高昂的士气、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建立起有利于企业健康发展的强有力的企业文化。

加强文化传播网络,一是把企业内部的组织联系同外部的非组织联系结合起来;二是把有计划的业务关系同无计划的信息沟通结合起来,利用技术交流、互联网等模式,发展企业对外的横向形象宣传网络、企业文化网络。在加强文化传播的基础上,让企业积极参与社会共建、企民共建活动,把企业文化建设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突出企业文化建设的社会效益。

总而言之,进人新世纪的中国企业函需与国际接轨,发展中国的企业文化一定要立足于中国文化的背景,结合我国企业管理实践和现代化进程,同时也要借鉴国外关于企业文化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建设真正属于中国企业的企业文化。

学术研究的意义和方法【第四篇】

“阅读百年党史,我深深地感受到这是惊心动魄、轰轰烈烈的一百年,是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一百年,是艰苦奋斗,砥砺奋进的一百年,而这百年的发展史凝聚着无数革命党人的智慧和力量。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深刻昭示我们:只有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确保党和人民的不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开展党史教育,有利于我们坚定理想信念,学史明理、学史崇德、让真理的光芒照亮前进的道路。”

学术研究的意义和方法【第五篇】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一位小数的基础上,继续认识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小数的意义是比较抽象的知识,抽象知识的教学最好的方法是采用直观形象的手段进行教学,越形象具体学生越容易理解。我让全体学生都从一位小数学起,积累一定的认知经验,再学两位小数、三位小数时就比较容易,也更能借助分数来理解的小数的意义。学生能过对正方体学具的操作,一步一步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让学生在尝试中掌握小数的读法。由于学生对生活中的小数已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我在新授之前安排了让学生读一读资料中的小数,并让学生思考:读后,你有什么发现?使学生在思考与简单的交流后,明了小数的读法,再出示一些小数给以巩固。

其次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学习中掌握小数与分数之间的互化方法,初步理解数位顺序表。在这个环节,我主要以学习菜单的形式,让学生通过自学,合作交流,探究小数与分数的关系,知道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都可以写成小数,知道什么是几位小数,以及它们的含义,初步抽象出小数的意义。

1.课前预设,特别是练习量上太重,没有考虑学生实际。课前,设计了一些题目,本想在课中全部完成,谁知,本课的知识点对学生而言有点难度,过多的题目不仅增加了学生的负担,也造成了时间上的浪费。

2.课前对学生的学习实际了解不够,且在课中没有及时调整。如部分学生对看图写分数,脑中还是以一位小数也就是十分之几为主,对应两位小数表示的也写成一位小数,我没有及时调整,应该多出现类似的图形题,对学生加以巩固与理解。

学术研究的意义和方法【第六篇】

小数的意义是比较抽象的知识,抽象知识的教学最好的方法是采用直观形象的手段进行教学,越形象具体学生越容易理解。

小数的意义和读写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分数和一位小数的基础上学习的,让学生继续认识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虽然学生已学过一位小数,在生活中也常见一些小数,但有部分学生已经把以前的知识遗忘得差不多了,所以课前我首先有针对性的进行了复习,为新知的教学做了较好的铺垫。我让全体学生都从一位小数学复习起,积累一定的认知经验,再学两位小数、三位小数时就比较容易,也更能借助分数来理解的小数的意义。

所以在教学设计上,我以小数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为切入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体验,从两部分进行教学。

这部分的内容看似简单,但有些学生还是会容易出错。在读法上我主要强调读小数部分不是一位的小数,方法是从左往右整数部分照往常一样读,小数部分从左往右依次读出各位上的数。读法学生掌握的还比较好,几乎没有什么问题。关键是在写法上,虽然我在课上一直强调:把()平均分成()份,表示这样的()份,是(),可以用()表示;为什么要平均分成x份?但是有部分学生还是会写错,特别是写三位小数时。例如:23毫米=()米有的学生会写成,主要还是没有掌握方法。前面新授时,都是先转化成用“米”作单位的分数,然后再转化成小数,而这题是直接进行单位换算,学生的思维就没有转化过来,实际和新授的方法是一样的,有些学生就没有活学活用,或者说小数的意义没有理解透彻。

在教学1分米=1/10米=米时,渗透等量替换思想,并以此为基点展开,先让学生初步感悟十进制分数与一位小数之间的联系,进而鼓励学生由此及彼、迁移类推得到许多一位小数,再让学生比较这些小数的共同点,归纳出一位小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迁移、类比认识二、三位小数。归纳小数意义时,渗透抽象化方法,在学生多层面、多角度丰富感知的基础上,再加以抽象去掉数量、单位名称,最后抽象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可以写成一位小数、二位小数……,使学生顺利地从直观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在这部分的教学中,我没有大胆的放手,教学的过程显得有点机械,呆板,学生的积极性并没有被调动起来,似乎我讲的东西太多了一些,给学生的机会少了一些,因此生成的资源也很少,错过了一些精彩的内容。

学术研究的意义和方法【第七篇】

音准是进行合唱的基础,它就像是一把钥匙,能够打开合唱的大门。音准在歌唱艺术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合唱的队员必须形成较好的音高概念,才能在合唱中准确把握音准,从而进行正确的演唱。在合唱的过程中,无论是演唱者还是演奏者,都要严格把握整个过程,而最需要大家重视的就是音准。良好的音准来源于很多方面,包括敏锐的听觉、优良的乐器、精湛的技巧,但更多的是有效的视唱练耳训练。

在合唱教学中,虽然要教给学生的东西有很多,但音准绝对是第一位的,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是需要下苦功夫的。音准的学习过程,也是学生对于音乐审美的形成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潜移默化地改变和形成学生对音乐的美感。它是与训练歌唱形成视唱练耳相关的能力同时进行的。

良好的音准是进行其他训练的重要前提。只有掌握较好的音准,才能更好地去展现歌曲内涵,让听众感受到歌曲所要表达的感情。在进行合唱教学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些很有潜质的音乐学习者进行合唱训练,非常有可能因为个别人的音准问题而破坏了合唱的整体平衡和融合。还有一种情况,就局部而言,有的成员可能自己唱得很好,但和其他的同学合起来感觉就差了很多。这种情况的原因就在于,合唱是一种多声部织体,是由个体声音组合起来的,这样,音准就会受很多因素的制约。因此,在合唱教学中,进行正确的音准训练成为了重中之重。

现在的学校合唱教学中有关音准的训练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依个人拙见,以下几点是影响合唱音准的重要因素。

发生技巧是影响音准的一个因素。如果唱的时候力量过大,音量过大而人的气息支持不足,就会使合唱中的音高偏低。反之则是,如果用力过猛,就会是合唱时音高偏高。在很多合唱的团队中,很多为了追求合唱的音量而严加训练,非常容易导致音高不准,使合唱训练中的音准很难掌握。

如果合唱队员共鸣体的调节不恰当,也会从音准方面体现出来。如果声音过于尖细,或者缺少低泛音的嗓音,合唱队就可能会出现音准偏高,并导致音高偏高;反之,松散的或者缺少高泛音的嗓音则可能导致音准偏低。即便是合唱队中在音高上不存在这方面问题,但在听觉上依然会感受到这种效果。

对于初学合唱者而言,很多人还不能自如地调节自己的声区。原因在于,一是尚未掌握转换声区的技巧,缺少相关的练习;二是没有掌握控制与音高有关的声带张力的技巧。当合唱队员从重声区过渡到轻声区的时候,声带肌肉的拉力会变大,这就容易造成音高的偏高,很多初学者都会有这种现象的出现,即使是那些听音能力很高,本身的音准很好的人也是难以避免的。因此,合唱队员必须经过长期而刻苦的练习,才能做到自由地掌握和运用气息、声区和共鸣体,并能合理地将其搭配在一起才有可能掌握合唱中的音准。

一个人的声音会受其情绪、身体健康情况、精神状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合唱教学中,这些个体队员的因素同样会影响合唱整体的音准问题。在兴奋和心情愉悦的情况下,合唱的队员会出现音高偏高的现象,消沉、压抑的情绪则会使队员的音准发生偏低现象。人的声音震动频率受到人的情绪影响是非常大的,无论是队员个人的因素,还是合唱队的外部原因,只要影响到队员的情绪,就对合唱的音准造成一定的影响。

音准问题涉及合唱和视唱练耳两门学科,因此,应该把二者联系到一起,共同解决前文所提到的合唱出现的音准问题。

在合唱教学中,教师是合唱团的核心,整个合唱队都是围绕着教师运行的,合唱队的好与坏绝大部分取决于教师。因此,教师要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教师是学生合唱团的领导者,也是合唱团的核心,他的音乐文化素质会影响甚至决定所在合唱团的音乐文化素质。合唱教学中的音准问题,最主要的就是取决于一个好的教师。在合唱教学中,为了达到较好的音准,教师应该让学生保持“轻声高位”的状态来进行歌唱。在读谱阶段,教师要让学生保持这种状态,以达到标准的音高位置上。之所以这样,就是由于轻声能够较好地控制音高,音准较易于被学生所把握。

教师要具有良好的听辨能力,对于合唱中出现的音准问题能够及时准确地指出,是个别人还是整个声部,音准偏离到什么程度,都需要教师全面的掌握。教师要具有良好的声乐技能。在合唱中的演唱的唱法虽然和独唱的唱法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但是,合唱也是建立在声乐基本功之上的,没有一定的声乐基本功,合唱也是没有办法完成和控制的。教师是合唱队的核心,因此在这一方面是不可或缺的。教师要具有良好的钢琴演奏和钢琴伴奏技能。对于学习声乐演唱和合唱的人来讲,钢琴演奏和钢琴伴奏技能是不能缺少的。为了达到较好的合唱效果,在一首新的合唱歌曲进行排练之前,教师应该把作品中的声部以钢琴的形式展示出来,让学生对歌曲的音准以及歌曲的风格有个初步的了解。教师应该独立地完成钢琴弹奏,这一方面是因为教师对音准的把握相对准确,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教师是合唱队的灵魂与核心,必须起到主导作用。

只有具备了听懂音乐的耳朵,才能唱出动人的歌声。对音高的听辨训练,首先要从听单音入手。单音训练是合唱教学中,学生掌握基本音乐技能和音乐基础知识的最基本方面。进行单音训练能够强化学生对合唱作品的音高的听辨和模唱合唱作品的能力,为以后的二声部、三声部以及四声部训练提供必要的前提。同时,还要进行听音程与和弦的练习,之后再以此为基础进行音程的大跨度练习[2]。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和弦训练。具体可包括原位三和弦的练习、进行三和弦的转位练习、原位七和弦的练习和转位七和弦的练习等。总之,无论是单声部合唱还是多声部合唱,这些训练都是合唱能力的基础。这些训练归结起来,就是培养学生的音乐立体感,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存在,同时培养多声部合唱表演的合作能力等。

这种节奏的训练也可以用接龙的形式来训练,老师拍四个小节的节奏,让一个学生模仿,这个学生在模仿完老师拍的节奏型以后自己再创编四个小节由下一个学生模仿,依次循环,在排练的过程学生的节奏协调感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学术研究的意义和方法【第八篇】

我国高中英语新课改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产物。它要求教师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必须要注意对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对高中英语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高中新课改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利于提高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要重视高中英语新课改问题。

英语课程是高中课程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是评定教师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性因素。因此,高中英语教师必须要高度重视高中英语的教学,关注高中英语新课改。我国高中英语新课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认为高中英语新课改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我国高中英语新课改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必然举措。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当前我国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变化。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我国高中英语教学进行了新课改,提出了新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任务。

第二,我国高中英语新课改有利于提高高中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我国高中英语新课改对教师的素质以及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高中英语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提高教学质量。

第三,我国高中英语新课改有利于提高高中英语教学的有效性。我国高中英语新课改要求教师创新各种教学模式,从而更好地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程度,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高中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一)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我国高中英语新课改要求高中英语教师在进行高中英语教学时,要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角度去进行教学方案的确定,善于将学生感兴趣的东西融入到高中英语课堂中,改变传统的“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做到以上要求,教师必须要对每一个学生的个人情况进行充分地了解。

(二)在高中英语课堂中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为了能够提高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高中英语教师的教学质量,高中英语教师必须要善于在高中英语课堂中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课堂知识的学习。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采取设置问题情境的方法或者是选取学生感兴趣的事件与课堂知识相结合进行讲解等等。

(一)创新教学方法,合理利用英语课本。

在传统的高中英语教学中,高中英语教师通常都是以英语课本为中心、以完成教材任务为目的、采用传统的“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的教学模式进行高中英语知识的教授。在高中英语新课改的大环境下,高中英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角度去进行教学方案的确定,善于将学生感兴趣的东西融入到高中英语课堂中,改变传统的“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对高中英语课本的处理与利用方面,教师要做到有所侧重,把握好英语教材中的重点与难点并对其进行重点讲解,不同的教学目标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从而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接受知识。

(二)改变“重读写轻听力”的教学模式,注重加强对学生听力能力的训练。

学习语言是用来进行交流的,不仅要求要会读会写,还要求会听。在以往的高中英语教学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英语教学中经常采取哑巴式的英语教学方法,导致很多学生能够考很高的成绩但是却无法学以致用。高中英语新课改不仅将英语听力作为高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听力训练培养良好的英语语感。高中英语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时,必须要注重学生的听力训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氛围。

(三)加强对学生的英语阅读训练,强化学生阅读能力。

我国高中英语新课改要求教师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注意对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要想加强学生对于英语语言的运用能力,必须要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同时,在我国的高考中,英语阅读占了很大的比重,因此,必须要重视英语阅读。在进行高中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阅读材料,并就阅读材料设置相关问题,在学生阅读完毕之后由学生回答。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英语阅读中,提高英语阅读的教学质量。

四、结语。

我国高中英语教学在新课改之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中英语新课改要求教师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注意对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对高中英语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高中英语教师应该积极适应新课改环境,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林明.高中英语实施新课改的意义和必要性[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5)。

[2]韦敏.新课改下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索[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01)。

[3]陈法宝.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困惑的叙事探究[j].课程与教学论(英语教育学)浙江师范大学,(06)。

[4]李月花.试析新课改下高中英语体验式教学运用[j].《校园英语》,(09)。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292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