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环境整治 环境卫生整治标准(5篇)

网友发表时间 2676432

【导言】此例“环境整治 环境卫生整治标准(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环境整治【第一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普遍改善村庄环境面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目标,以“六整治”、“六提升”为主要内容,全面实施村庄环境整治,加快改善村庄设施条件,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努力形成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特色鲜明的乡村面貌,为洋口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组织推进、群众参与的原则。各村是开展村庄环境整治的具体实施单位,要着力解决农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受益最直接以及影响村庄环境最突出的问题。加强宣传发动,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二)坚持科学规划、注重特色的原则。不断优化村庄布点,完善村庄规划,充分彰显城乡空间优化、生态环境保护、文化区域特色等要素,强化规划引导作用,倡导集约建设,突出重点整治,挖掘地方特色,展现乡村风情。

(三)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结合各村庄地理区位、资源禀赋、发展水平等条件,确定不同的整治目标和方式,并正确处理近期建设与长远发展的关系。加强对不同区域、不同类型村庄的分类指导,科学有序实施环境整治。

(四)坚持健全机制、协调推进的原则。坚持以块为主,通过建立县、镇、村三级联动机制,形成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合力。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努力巩固整治成果,持续改善村庄环境。

三、全面整治村庄环境

(一)整治生活垃圾。建立完善“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城乡统筹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进一步提高村庄生活垃圾收运设施标准化和保洁队伍专业化水平,加快村庄日常保洁和垃圾清运制度建设,集中清理积存垃圾,配置必备的环卫设备设施,实现村庄保洁常态化。积极推动村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源头减量、资源利用。到2012年,全镇建立完善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镇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达100%。

(二)整治生活污水。合理选择接入城镇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就地建设小型设施相对集中处理和分散处理等治理方式,优先推进位于环境敏感区域、规模较大的规划布点村庄和新建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建立村庄生活污水治理设施长效管理机制,保障已建的设施正常运行。加快户厕无害化卫生改造步伐。2012年完成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任务1800座,到2013年,全镇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100%。完善村庄排水体系,实现污水合理排放,有条件的村庄实行雨污分流。根据村庄人口规模、卫生设施条件和公共设施布局,配建水冲式公共厕所,原则上每个村庄至少配建1座。25%的规划布点村庄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

(三)整治乱堆乱放。加强村容村貌管理,全面清理乱堆乱放、乱贴乱画。整治露天粪坑、畜禽散养、杂物乱堆,拆除严重影响村容村貌的违章建筑物、构筑物及其它设施,整治破败空心房、废弃住宅、闲置宅基地及闲置用地,做到宅院物料有序堆放、房前屋后整齐干净、无残垣断壁。电力、电信、有线电视等线路敷设以架空方式为主,杆线排列整齐,尽量沿道路一侧架设。

(四)整治工业污染源。加强村庄工业污染源治理,建立工业污染源稳定达标排放监督机制,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及环保“三同时”制度。开展小化工、小制革、小漂染等“十五小”企业专项清理整治,对已审批的落后、淘汰工艺,责令企业限期进行技术改造。对未经审批的“十五小”、“新五小”企业,以及未取得资质认可的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加工点,要坚决依法取缔、关闭。

(五)整治农业废弃物。推广畜禽养殖等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提高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水平。禁止随处堆放和就地焚烧秸秆,推进秸秆工业原料化、能源化、饲料化、肥料化等多形式综合利用,加快农村沼气和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建设。积极引导规模化、集约化畜禽养殖,推进生态健康养殖。加快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对污染物实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治理,限期治理或关闭不符合养殖条件、造成环境污染的养殖场。到2013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规模畜禽养殖场粪便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率达100%。

(六)整治疏浚河道沟塘。按照畅通水系、改善环境、修复生态、方便群众的要求,进一步加大村庄河道沟塘整治疏浚力度,努力打造“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村庄水环境。全面清理河道沟塘有害水生植物、垃圾杂物和漂浮物,疏浚淤积河道沟塘,突出整治污水塘、臭水沟,拆除障碍物、疏通水系,提高引排和自净能力。加快河网生态化改造,加强农区自然湿地保护,提高水系自净能力。推进河道沟塘轮浚机制建设,实现农村河道沟塘疏浚整治和管理养护经常化、制度化。要进一步完善河道台账资料,做到一村一图、一河一档。要在等级河道与主要道路交叉口明显位置设立河道管护公示牌,让全社会共同参与督促管理。到2013年,全镇村庄河道沟塘在基本疏浚一遍的基础上,率先在全县建立完善的农村河道轮浚机制。

(七)提升公共设施配套水平。推进村庄公共活动场地、邻里休闲场地和健身运动场地建设,满足村民日常需求。在完成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目标任务基础上,按照村级“四有一责”(有持续稳定的集体收入、有功能齐全的活动阵地、有先进适用的信息网络、有群众拥护的双强带头人、强化村党组织领导责任)建设行动计划要求,实施面积较小、难以满足实际需要的村级综合服务中心改扩建。结合推进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优化配套教育、卫生等资源,强化便民服务、科技服务、医疗服务、就业创业服务、平安服务、文体活动、群众议事等功能,形成功能完善、覆盖面广、城乡差距逐步缩小、基本满足城乡居民需要的公共服务体系。到2013年,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功能更加完善,城乡统筹的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八)提升绿化美化水平。充分利用现有自然条件,突出自然、经济、乡土、多样,大力推进村旁、宅旁、水旁、路旁以及村口、庭院、公共活动空间等绿化美化。加强农村绿化工程建设,以提高森林覆盖率为目标,重点抓好道路绿化、河道绿化和经济林拓殖工程,在铁路、省道及县、镇(区)主要道路两侧营造绿色通道;加强滩涂、圩堤、水系防护林建设,改善环境;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在房前屋后、空闲地栽植花草树木,培育盆景,全面提高农村绿化覆盖率;村庄绿化应以乔木为主、灌木为辅,少用草坪;注重与村庄风貌相协调,通过植被、水体、建筑的组合搭配,形成四季有绿、季相分明、层次丰富的绿化景观。积极推进村庄公共绿地建设,方便群众休闲健身。不断加强树木的抚育,提高树木的成活率。落实树木管护责任制,进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明确林权,由村统一经营的公益林要明确树木管护人,做到一栽就管,确保存活率。到2013年,全镇村庄绿化覆盖率达35%以上。

(九)提升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积极推进城乡区域供水,加快实施长江引水工程建设,开展陈旧管网改造,加强备用水源的安全监管。通过引江区域供水工程的实施,实现区域联网供水,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长江区域供水农村人口覆盖率达到90%以上。从根本上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十)提升道路通达水平。提高农村公路通行服务水平,改善村庄内部交通及出行条件,构建城乡一体的客运网络。结合村庄规模形态、地形地貌、河流走向和交通布局,合理确定村庄内部道路密度、等级和宽度。村内道路铺装形式根据道路功能确定,主要道路实现硬质化,并合理配套照明设施;次要道路及宅间路可采用砖石、沙石等乡土生态材料进行铺装;具有历史文化传统的村庄道路宜采用传统建筑材料。到2013年,全镇规划布点村庄道路和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达率达100%。

(十一)提升建筑风貌特色化水平。引导促进农村民居建筑风格与村庄整体风格相协调,充分体现自然地理和历史人文特征,有条件的地方可实施既有建筑物出新。严格规划管理,依法处置违法违章建筑。对具有传统建筑风貌和历史文化价值的住宅,进行重点保护和修缮。结合村庄环境整治和救灾救济工作,推进农村危房改造。

(十二)提升村庄环境管理水平。以完善村庄环境长效管理机制为核心,以全面提高村民素质为手段,以实施环境优美村为抓手,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突击整治与长效管理相结合、行政推动与全社会共同参与相结合、舆论宣传引导与制度规范入轨相结合,建立健全工作推进机制、队伍管理机制、投入保障机制、督察考评机制。积极探索农民参与和自主管理村庄环境的有效途径,引导制定农民群众普遍接受和遵守的村规民约,落实设施维护、河道管护、绿化养护、垃圾收运、公厕保洁队伍。建立专项规章制度、固定管护队伍以及村民参与的监督制度,做到运行有效、管护到位、群众满意,使村庄环境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轨道,确保环境整治有成效、不反弹,全面提升村庄环境建设水平。

四、目标任务及实施步骤

(一)目标任务。根据“全面启动,三年完成”的要求,我镇2011-2013年对全县村庄环境进行综合整治,推进村庄净化、绿化、美化和道路硬化,普遍改善环境面貌。到2013年12月底全面完成22个行政村村庄环境整治。规划布点村庄突出抓好“六整治”、“六提升”,重点整治生活垃圾、生活污水、乱堆乱放、工业污染源、农业废弃物、河道沟塘,着力提升公共设施配套、绿化美化、饮用水安全保障、道路通达、建筑风貌特色化、村庄环境管理水平;非规划布点村庄要结合实际,突出生活垃圾、乱堆乱放、河道沟塘等环境卫生整治,保障农民群众基本生活需求,有效改善村庄环境。主要目标是:

1、村容村貌更加整洁。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等得到有效治理,乱堆乱放得到全面清理,村容村貌得到普遍整治,环卫保洁机制基本建立。

2、生态环境更加优良。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取得显著成效,各类污染得到有效控制,自然资源得到合理保护和集约利用,绿化美化水平显著提高,河塘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环境质量全面提高。

3、乡村特色更加鲜明。沟渠水田林路自然风貌得到保护,历史文化得到弘扬,建筑特色得到彰显,田园风光、村庄风貌、乡村风韵更加明显。

4、公共服务更加配套。推进乡村道路、给水排水、绿化环卫、清洁能源、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达村到户,村庄公共管理、科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会服务等设施配套齐全、功能完善。

(二)实施步骤。

1.2012年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3月30日前全镇4个行政村按要求整治到位,为通过省级验收做好准备。6月底前,全镇5个行政村完成环境整治任务,并通过省级验收。年底前,全镇6个行政村完成环境整治任务,并通过上级验收。

2.2013年底前,全镇全面完成行政村的环境整治任务,并通过省级验收。全镇申报三星级“康居乡村”不少于1个,申报二星级“康居乡村”不少于6个。所有规划布点自然村达到省一星级“康居乡村”的标准。所有的非规划布点自然村要通过省“环境整洁村”验收。

五、保障措施

(一)建立健全组织,明确工作职责。镇成立以镇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村庄环境整治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各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农经站,徐可银站长兼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明确职责,密切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市、县、镇财政拿出专项资金,用于村庄环境整治工作,保证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办公经费和车辆保障。各村要将这项工作摆上突出的位置,结合实际建立相应组织领导机构,并制定实施方案,细化职责分工,落实政策措施。农经站牵头,负责领导组日常工作;水利站负责四位一体、垃圾设施、自来水、河道整治工作;建设服务中心负责建筑垃圾、破旧房屋、违法违章建筑整治工作;农业服务中心负责绿化、改厕工作;安全环保服务中心负责工业污染源处置、协助兽医站负责养殖粪便直排整治工作。

(二)强化工作指导,提供技术服务。根据各地村庄基本条件,分区域、分类型指导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加强与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的结合,整合资源,集中力量,促进村庄环境整治各项任务和措施的落实。组织开展基层干部村庄规划建设和环境整治技术培训,提高科学组织实施村庄规划建设和环境整治的能力。各成员单位既要整体联动,切实做好本部门承担的工作,又要主动沟通,密切配合,形成推进村庄环境整治的强大合力。进一步完善重大项目、重点问题现场会办、协调制度,简化程序,坚持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在改进服务、提高效率上狠下 功夫。相关职能部门要增强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

(三)注重政治投入、加大扶持力度。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所需资金以各级财政投入为主,对列入整治范围、全部完成整治任务的行政村,省、市财政对每个行政村给予10万元的一次性补助。县财政对通过省验收的行政村给予每个村5万元的补助资金。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资金30%左右用于村庄环境整治。

环境卫生整治【第二篇】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推动全场经济发展和进步为目标,以创建优美环境和卫生单位为载体,努力提高我场卫生质量,为建设和谐农场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组织机构

场党委成立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负责对整治工作的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场部。办公室主任由同志兼任。

三、主要工作任务

工作任务:

主要是抓好农场村与工区卫生监督执法、规范环境卫生广告和各村垃圾处置,抓好公共卫生、村道卫生等各项工作,全员参与大扫除,彻底治理“脏、乱、差”,净化环境卫生。各村(工区)要突出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1、突出治理各村工区内外部环境卫生。各村(工区)要组织开展大扫除,集中力量清理本单位内外环境堆放的垃圾、杂物及清除杂草,做到村外庭院绿化美化,布局合理,建筑配置适宜,道路畅通,门前三包。场(村、工区)清洁整齐,排水沟通畅,无粪便和污水冒溢,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无泥土,无暴露垃圾,无瓜果皮壳等杂物,有专兼职卫生人员负责保洁。厕所内外清洁,无异味,无尿碱,无积便、无蝇蛆;村道无乱堆、乱放杂物,要保持干净、明亮,各种车辆停放有序。

2、突出抓好村(工区)墙体上的广告、图片的清理。要组织力量,彻底清除村(工区)建筑物上乱贴的广告、图片、纸张等,做到房屋立面整洁,无乱贴乱画、乱搭乱建、乱拉乱晒现象。要自觉维护公共环境卫生,集中治理和清除村办公区、生活区及周边区域各种广告牌匾和乱挂衣物、随地吐痰等行为,做到环境整洁,广告牌匾设置合理,内容健康,图案规范完整。

3、突出抓好健康教育。各村提高广大村民的健康意识和环境意识。要积极开展工区、学校、诊所等健康宣传教育,要积极组织开展“卫生宣传日”等咨询活动,举办环境卫生专题讲座,教育和引导村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自觉维护公共卫生,做到自觉遵守文明行为规范,保护良好的公共环境。

四、方法步骤

这次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从11月13日开始,到11月18日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宣传动员(11月13日——11月15日)。各个领导负责区要充分利用标语、板报、宣传资料等多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大力宣传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重大意义及爱国卫生工作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办法,划清卫生责任区段,进一步明确任务,夯实责任。充分调动全体干部职工和村民参与卫生整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迅速形成人人动手、全民参与的环境卫生整治良好氛围。

第二阶段:集中整治(11月15日——11月18日)。1、各村(工区)在此期间开展村内外环境卫生整治,清扫路面、清除杂草及人行道树坑垃圾,清洗沿村主道、次道旁的门窗,清理各类乱涂野广告。要组织人员彻底打扫环境区的环境卫生,清洗路面、房前屋后排水沟,规范杂物、农家肥堆放形式。2、要求河渊村、三个工区各家各户发放垃圾桶一个(500个),在人口集中的地方安置一个或多个大垃圾桶,安排二人负责全年的垃圾清运、清理工作。3、全场垃圾池的垃圾全部清理出去,组建村级卫生清洁管护队伍,及时清运垃圾,消灭卫生死角。

第三阶段:检查验收(11月25日——11月30日)。督查组对各村环境卫生整治情况进行检查评比,对搞的好的村组和个人进行表彰:对河渊村评先出二个文明小组,评先出8名文明卫生户,分别给予200元和100元的的奖励;对工作开展不力,动劲不大,环境卫生较差的村(工区)将予以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

五、具体措施

这次全场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意义重大,关系到我场的形象,各村(工区)必须高度重视,确实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取得实效。在具体工作中,要努力做到“四个到位”:

一是领导到位。各村(工区)的主要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高度重视,亲自部署,组织力量,切实做到恪尽职守、主动配合、大力支持,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予以保障,切实把这一活动组织好、开展好、实施好。

二是措施到位。各村(工区)要结合本单位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意见,全面开展活动,攻克难点、重点,解决热点,做到措施到位,工作到位,确保按时间和标准完成任务。

环境问题整治范文【第三篇】

7月13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潘逸阳同志在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上指出:“要像查腐败案件一样,坚决查处一批破坏发展环境的典型案件,并发挥好这些案例的警示教育作用。”为认真贯彻好潘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解决损害我市发展环境和影响机关效能的突出问题,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经研究,决定在全市集中时间、集中力量、集中精力,开展发展环境问题集中整治工作。为抓好这项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依法高效,创建最优发展环境为目标,进一步规范机关行为,完善运行程序,强化监督检查,切实解决机关效能和发展环境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开展整治活动,使全市各级机关的办事效率明显提高,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履职能力明显增强,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二、组织领导

为了开展好这次集中整治工作,特成立发展环境问题集中整治领导小组:

组 长:柯岩松(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

副组长:兰希高(市纪委副书记)

成 员:李军方(市纪委常委、经济110办主任)

张志平(市纪委常委、纠风办主任)

蒙在俐(市纪委常委、纪检室主任)

张俊华(市纪委常委、室主任)

王历楠(监察局副局长)

蒙 丰(执法室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效能办,由李军方任主任。

三、整治内容

重点整治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行政不作为。对法定职责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对市委、市政府制定的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等政策落实不力、“中梗阻、下搁浅”和“小鬼难缠”;有令不行,承诺不兑现,“新官不理旧事”;对影响发展环境、损害投资者利益的行为不制止、不查处,应当追究责任而没有追究等问题。

二是行政乱作为。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多头执法、趋利执法、执法推诿、随意执法,自由裁量权过大;乱检查、乱放行,乱收费、乱罚款;指使、怂恿他人无端妨碍项目进展,干扰企业生产经营;强制服务对象接受指定服务或商品等问题。

三是服务态度差。对待客商和群众态度粗暴,语言生硬,推诿扯皮,存在“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等现象。

四是办事效率低。在行政审批中设置障碍,影响项目建设进程;行政审批环节过多、办事程序繁琐,不按法律规定或本单位承诺的办结时限办理,贻误群众、企业办事等问题。

五是为政不清廉。对服务对象“吃、拿、卡、要、报”,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增加群众、企业负担等问题。

四、工作措施

全市各单位、部门在8月份,集中一个月的时间着力整治影响发展环境的人和事。集中整治工作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1、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氛围阶段(8月1日至8月8日)。各单位、部门要充分利用报刊、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认真宣传康办字[20__]130号文件精神,以及传优化发展环境工作的意义、内容等,使优化发展环境成为广大机关干部的强烈意识和自觉行动。各单位要公布整治发展环境问题投诉电话,畅通投诉渠道。市效能办投诉电话为:6606110。

2、联系实际,认真查找影响发展环境和机关效能的问题阶段(8月9日至8月15日)。各单位、部门要紧密联系单位实际,重点抓好“七查”:一查部门的职能和职责落实得好不好,是否围绕科学发展尽职尽责;二查办事效率高不高,是否存在推诿扯皮和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及吃拿卡要的问题;三查服务态度好不好,是否存在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四查执收执罚行为规不规范,是否存在乱收乱罚、以罚代法的问题;五查纪律观念牢不牢,是否存在纪律松弛、工作懒散的问题;六查廉洁自律严不严,是否存在、中饱私囊等问题;七查群众观念强不强,是否存在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并采取自查、互查、请

行政管理相对人和服务对象帮助查的办法,找准查实本单位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反思,认真剖析,狠挖根源。林业、工商、地税、国税、国土、供电、消防等职能部门和单位,是这次集中整治的重点,要结合“6·15”事件,认真查找损害发展环境和影响机关效能的问题。

市纪委要从案件检查、执法纠风、举报、效能投诉、优化发展环境监测等工作中,发现案件线索;并且围绕本地特色产业、重点企业、龙头企业,了解各级机关和工作人员作风效能、服务态度等方面的情况,并通过对企业、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进行倒查的方式发现问题。

3、强化监督,严肃查处影响发展环境的问题阶段(8月16日至8月31日)。各单位、部门要开展明察暗访,及时发现损害发展环境和影响机关效能的问题,通过专项督查,发现问题,对发现的问题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搞下不为例,要不护短,不怕亮丑。

市纪委将整合案件检查、纠风、执法监察、、经济110办等科室的力量,形成办案合力;并加大查处力度,对严重损害发展环境和影响机关效能的人和事,按照有关规定,严格追究相关人员的效能责任甚至党纪政纪责任;对于典型案件,要在一定场合进行公开曝光。

五、几点要求

1、要高度重视。各单位、部门要高度重视此次发展环境问题集中整治工作,将其摆到重要日程,认真研究,认真部署,集中时间、集中力量、集中精力,务必抓出成效。

环境整治【第四篇】

就环境伦理学而言,它具有的理论特质也恰恰契合了国际环境治理的实践目标。环境伦理学的生态中心主义和自然价值论都强调整体主义的重要性。利奥波德把作为生态系统的自然看成是一个呈现着美丽、稳定和完整的生命共同体,指出人类既不在自然之上,也不在自然之外,而是在自然之中。[4]罗尔斯顿认为作为整体的生态系统是价值存在的一个具有包容力的生存单元,没有它有机体就不可能生存,共同体比个体更重要[5]。通过对生态系统整体性的强调,环境伦理学力图使人类认识到自己在自然系统中的位置,反思人类在自然面前的利己主义,克服方法论上的还原主义和行动上的个体主义,从而实现国际社会在环境治理上的整体行动。同时,由于环境伦理不是对部分人类行为的价值评判和道德约束,而是对全体人类行为的价值评判和道德约束,是人类集体行为的准则,也就是说环境伦理处理的关系具有公共性,因而环境伦理是一种强制性的伦理。正如罗尔斯顿指出的,“在制定环境政策时,我们有时‘把道德转化为法律’,至少是在最基本的或公共的生活领域。我们必须制定出某种关于公共物品———大地、空气、水、臭氧层、野生动植物、濒危物种———的管理伦理。这种伦理是一种经开明而民主的渠道达成的共识,是有千百万公民自愿维护的———在这个意义上,它是人们自愿选择的一种伦理,但它是被写进法律中的,因而又是一种强制性的伦理。”[6]作为一种强制性的伦理,环境伦理要求那些即使不愿意服从它的人也按照它的要求去做①。这样看来,环境伦理学重视整体主义和作为一种强制性伦理的特质,能够为国际环境治理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的动力支持。

国际环境治理的环境伦理原则与规范

在全球治理委员会呼吁全体人类共同信守的核心价值中,包括“对生命、自由、正义和公平的尊重,相互的尊重、爱心和正直。”[7]根据环境伦理学的主张,对生命的尊重不仅包括对人类生命的尊重,同时也应该包括对地球生命力的尊重;对正义的尊重不仅包括对人类内部正义的尊重,同时也应该包括对物种之间正义的尊重。由此看来,国际环境治理除了遵循国际政治原则以外,还需要遵循两条环境伦理原则:维持地球生命力原则和环境正义原则。

第一,尊重自然、维持地球生命力原则。早在1923年,利奥波德就对地球的生命力做过形象的描述:“把土壤、高山、河流、大气圈等地球的各个组成部分,看成地球的各个器官,器官的零部件,或者动作协调的器官整体。……我们尊重它们,不仅在于把它们视为人类有用的工具,而应视为一种活着的存在。”[8]由生态系统构成的生命之网是脆弱的,如果人类把地球看成僵死的资源进行不合理的开发,或者忽视生态系统的生命支持作用而仅仅依据人类的资源需求进行治理,就可能无助于地球生命力的维持甚至可能对包括人类本身在内的生物界产生破坏性作用。尊重自然、维持地球共同体的生命力要求确立全球环境意识,培养地球家园意识,因此在国际环境治理实践中应遵守共同合作的环境伦理规范。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是没有国界的,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在全球生态危机当中单独全身而退,所以保护全球环境是各国的共同责任。各个国家、国际组织只有采取合作与互助的方式进行环境治理,才能维持地球的生命力,保护人类共同的生存基础。面对国际环境治理的共同责任,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需要国际间的广泛合作,同舟共济,而不能“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尊重自然、维持地球共同体的生命力的环境伦理原则还要求我们既要明智而谨慎地利用自然资源,又要尊重地球生态过程,按照生态学和环境科学所揭示的基本规律和内在关系行事。在国际环境治理过程中,这一环境伦理原则要求的具体规范就是遵循“风险预防原则”,即“为了保护环境,各国应按照本国的能力,广泛适用预防措施。遇有严重或不可逆转损害的威胁时,不得以缺乏科学充分确定证据为理由,延迟采取符合成本效益的措施防止环境恶化。”[9]在《生物多样性公约》、《联合国海洋公约》、《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里约宣言》等国际公约中的类似规定,体现了贯彻风险预防,维持地球生命力的环境伦理原则的努力。

第二,环境正义原则。作为环境政治概念,国际环境治理要求改造既有的不合理国际经济秩序,放弃西方旧式的支配性模式,建立更加公正的国际民主机制。作为环境伦理概念,国际环境治理需要坚持环境正义原则。考虑到人与自然的环境伦理关系,所有国家在发展经济时,都必须考虑国家领土范围内的资源秉赋、环境状况、生态特征、人口数量、生态承受能力、现有生产技术方式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等,对全球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应该采取何种治理手段来承担自己的环境责任。

同时,由于西方发达国家自工业化以来破坏自然的发展方式和消费方式是当今主要全球生态问题的主要原因,西方发达国家就应该承担起国际环境治理的主要责任。具体说来,就是要履行在各种国际环境保护协议、公约、法规中的承诺,并根据自己国家在经济发展、军事活动、科学实验等活动中所利用的资源数量,在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破坏、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等生态问题上的实际影响,按照科学评估所得出的维护全球环境的要求,承担相应的资金、技术和生态恢复的环境责任。因而,环境正义原则要求各个国家在国际环境治理中践行“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这一具体环境伦理规范,明确发达国家对当代人类环境问题负有的主要责任,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环境治理的资金和技术援助,而发展中国家也需要认清自己在环境治理中的责任,并抵制国际间的污染输出和危机转嫁。

真正的国际环境治理无疑是一个符合人类历史发展必然趋势的动态过程。它不断追求实现更能代表全球公民的共同环境利益,更能担当国际环境责任,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国际环境正义和环境安全的国际环境治理体系。当前,国际环境治理应当遵循的环境伦理的重点,仍在于坚持与贯彻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发达国家对全球环境问题负主要责任原则”、“不损害他国环境与各国管辖之外环境的原则”等,而反对限制国际环境正义与环境安全实现的、追求少数国家或地区的局部环境利益和经济利益的行为,例如,气候干涉主义、垃圾殖民主义、环境霸权主义等。

环境伦理推动国际环境治理的“路线图”

从环境伦理学于20世纪70年代诞生开始,环境伦理的理念和原则对各国家、国际组织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大致看来,环境伦理推动国际环境治理发展的“路线图”应该包括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环境伦理通过环境运动催生了一批国际环保组织的建立阶段。虽然在处理国际环境问题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依然是国家,但是国际组织在各种国际环境领域中开始崭露头角,而且借助环境问题的道德制高点,其参与力度和影响日益明显。从1972年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以来,出现了许多针对国际环境问题的国际组织,如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全球环境基金会等等。此外,一些并非针对环境目的的国际组织也开始关注环境问题,强调环境伦理,它们对国际环境问题也产生着相当的影响,如世界银行、联合国发展规划署和世界贸易组织,等等。

第二阶段,是环境伦理理念、意识在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以及民众间传播普及的阶段。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环境问题不断恶化,一些环境公害事件频繁出现,传统伦理在国际环境治理中显示出乏力和困难,而环境伦理的先锋之作《寂静的春天》恰逢其时地出版,所以国际组织开始转向环境伦理学寻求理论和智力支持,并大力宣传推广。专门针对国际环境问题为目的成立的国际组织对促进国际社会对环境问题和新兴环境伦理的关注,使环境伦理理念和意识尤其是维持地球生命力原则、环境正义原则进入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的决策议程。

第三阶段,是环境伦理规范在国际环境治理中的制度化阶段。环境伦理需要借助制度化的强制力量,才能使环境伦理学不至于缺乏对现实的细致关注,“只是以浪漫的方式来争论动物的权利,来抒发自己悲天悯人的宗教情怀,来提倡荒野体验,来抽象地谈人类与自然物的平等关系”[10],而真正将环境伦理学的道德要求转化为人们的行为。在1972年人类环境会议之后,环境伦理的基本原则和规范在国际社会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共识,国际社会认识到制度化是环境伦理得以实践的重要途径。所以,环境条约开始大量达成。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统计,国际社会迄今为止已制定270多项国际环境条约。这些环境伦理的具体规范渗入国际环境规约的所有议题领域,对于在国际环境治理实践中落实环境伦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第四阶段,是环境伦理规范和制度推动国际组织、各国政府和各国人民在国际环境治理过程中共同自觉践行的阶段。各国遵守国际环境公约等制度、践行环境伦理,而不是使环境伦理成为一纸空文。相关国际组织会在国际贸易等活动中,对产品执行严格的环境标准,而且环境标准越来越严格,限制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甚至环境保护成为国家进行经济决策的一个必然考虑的因素。此外,环境伦理要求通过国际组织的调研或监督来推动环境公约的落实。如1973年成立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职能就包括审查世界环境状况,促进环境科技情报的交流和审查国内国际环境政策对环境的影响。这样,使各国逐步接受环境伦理的理念并将其作为行动自觉的基础。最终,世界各国聚合成一个真正的整体,形成人类之间和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共同的整体利益观念。

中国的行动

秉持环境伦理的基本原则,积极参与国际环境治理,中国从派团出席斯德哥尔摩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之后,采取了积极的国内国际行动:

首先,中国在国内大力研究和传播环境伦理,积极解决国内环境问题。1972年启动了国内环保事业,2004年通过了《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04-2020)》。2007年,党的十七大把建设“生态文明”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同时,结合中国复杂的周边地缘环境,中国政府相继启动了一批重大科研项目,集中开展跨境生态安全和相关国际环境伦理研究。2008年又开始开发风能、太阳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中国政府推出“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新型周边外交战略和共建“和谐世界”的新型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也正成为国家环境伦理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中国积极参与多边环境合作,应对全球环境问题。基于2002年就明确提出的“继续加强睦邻友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加强区域合作,把同周边国家的交流和合作推向新水平”的、更符合环境伦理要求的新型周边外交战略,中国积极开展与美国、加拿大、韩国等几十个国家的双边、多边和区域的环境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环境治理项目。在应对全球环境问题方面,中国的态度是积极和认真的。中国政府把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全球性环境问题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八项重点任务之一,并把节能减排作为当前中国政府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国务院每年组织开展省级人民政府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评价考核,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纳入政府绩效管理,实行问责制[11]。

环境整治【第五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善农村生活环境为目标,全面综合整治农村河道(水库)水环境,落实河道(水库)长效管理措施,重现水清、岸绿、景美的农村自然风光,营造优美的农村人居环境,为我县跨越发展、争先进位,全面建设和谐美好新画乡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整治范围

县内各河道(水库)管理范围及安全保护范围为本次河道环境整治范围。河道(水库)管理范围为:有堤防的河道管理范围为两岸堤防之间的行洪区(包括可耕地)、堤防、护堤地及堤防外治河新增滩地;无堤防河道管理范围为历史最高洪水位或者设计洪水位区域。河道堤防安全保护范围为:渭河临河20米、背河100米;涝河、甘河临河20米、背河50米;太平河临河20米、背河100米;沣河临河20米、背河50米;潭峪河、皂峪河、曲峪河、栗峪河临河均为10米、背河均为50米;其他河道背河均为30米。水库整治范围为水库权属管理范围。

三、目标任务

以县内河道(水库)的清障、清淤和垃圾清理为重点,拆除河道(水库)管理范围内的乱搭乱建等违章建筑;清除河道(水库)两岸建筑渣土、生活垃圾、杂草;清理河道(水库)沟渠两侧乱堆乱放建筑材料、农作物秸秆等杂物,确保河道(水库)两岸美观整洁;加大河道清污力度,有效控制河道淤积,改造完善水利设施;加强河道环境卫生监测,严查企业生产生活污水、建筑泥浆、生活垃圾直排或倾倒入河事件;建立河道(水库)日常环境卫生管护机制,将河道(水库)环境保洁、管护责任落实到单位、乡镇,形成“水清、岸绿、景美”的农村河道(水库)环境。

四、责任分工

五、实施步骤:

(一)宣传动员阶段。各乡镇(旅游区管委会)、县水务部门结合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通过入户宣传、张贴标语、悬挂横幅等方式,在沿河村组和单位广泛开展河道整治宣传动员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集中整治阶段。各乡镇(旅游区管委会)、县水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在春节前开展河道(水库)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和维护保洁工作,对完成集中整治任务的县管河道,由县水务局、四城联创办验收合格后,交由相关乡镇负责做好维护和保洁工作,实现河道(水库)沿岸无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乱搭乱建、乱堆乱放、水面漂浮物,使河道(水库)环境实现岸洁、水清、有绿。

(三)检查验收阶段。县水务部门协同县四城联创办成立考核机构,于月1日至15日分组对全县农村河道(水库)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进行检查验收,对工作验收不合格的责任单位,责令其限期整改,确保月30日前全面完成整治任务。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乡镇(旅游区管委会)和县水务部门要成立专门机构,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落实工作人员责任,推动河道(水库)环境卫生整治和维护保洁工作全面展开。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2676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