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全员育人导师制导师辅导记录范例(优推5篇)

网友发表时间 2357508

【参考阅览】此篇精品资料“全员育人导师制导师辅导记录范例(优推5篇)”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帮您减少加班熬夜,轻松写作尽在阿拉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全员育人导师制导师辅导记录【第一篇】

第三中学“全员育人导师制”以其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和全新的育人管理模式有效的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的全面发展,符合教育改革的潮流。同时,“全员育人导师制”作为一种新事物,仍需进一步的加强科学论证和实践探索。下面就本人近几年全员育人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全员育人导师制”注重教育教学管理的理念转变,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教育教学管理实践,突出师生平等地位、全面发展和有效互动的理念,通过有效的制度建设促进教师成长、学生全面发展和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

1、增强了教师的“育人”意识,提升了教师队伍素质

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直接实施者,是教育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以单一的传授科学知识为教学目标,在教学方法上以说教为主,忽略对学生的情感、态度的关注与培养。师生关系处于一种垂直的单向管理,师生之间平等地位和互动关系缺失,“育人”意识薄弱。经过学校“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实施,本人的教育教学理念明显改变,在学生管理中注重与学生谈心、及时交流、沟通,全面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学习、生活情况,针对性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育人责任感得到明显增强。

2、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特别是促进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导师制”以一种“全人”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提倡教师在关注学生学业进步的同时,注重对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培养,使生成长为一个自尊、自信、宽容的人,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校自实施导师制以来,通过教师、学生、家长等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得到明显提高,得到家长的普遍认同。

3、增进了家校联系

美国学者科尔曼在其报告《教育机会均等》一文中最先提出:学校教育只是影响学生成绩的一个很小的因素,学生的家庭背景等更多的影响了学生的学业成绩。这一方面引起了我们对学校教育的质疑,另一方面也启示我们的学校教育不能走“象牙塔”的道路,需要加强与家庭、社会的联系,全方面的了解学生的个人情况并施之个性化的教育。“导师制”就此做了实践性的探索。在学校的《学生成长导师工作手册》中规定了导师的工作职责、导师工作的常规制度。

4、教师教育方法得到改进,师生关系明显改善

我在开展工作中,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1)思想品德教育、心理辅导、生活辅导和学习方法相结合的原则。

(2)尊重、理解、热情期望和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

(3)目标引导、正面教育、协调影响、坚持不懈的原则。

我采取的工作方法主要有:

(1)“身教”育人、人格熏陶。在育人活动中我重视自身的人格修养,注重身教,以自己的模范人格为学生树起前进的目标,以自身的人格魅力“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人格的塑造。

(2)交流谈话、心理相容。我通过经常性地与学生谈话,以多种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走进学生的心田,建立心理上的认同,达到心理相容,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根据自己的特点与学生的特点运用有特色的交流方式,如可以有意识地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操作技巧运用到导师制工作中,运用行为科学的可操作性的技术来矫正学生的问题行为;也可以通过日记、书信等方式和学生进行“笔谈”,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培养健全人格;有时还通过网上交流,了解学生的想法,为学生分忧。

(3)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创造条件,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认识的能力,激发学生自我调节的内部动机,通过学生对自己心理和行为上积极主动的自我调节,达到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目的。

通过教育教学方法的改变,师生的平等地位得到充分体现。教师和学生之间亦师亦友,在平等中实现及时的心与心的交流和沟通,彻底转变了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下教师的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

5、学生全面发展,教师综合素质提高,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导师制着力于教育理念的更新,通过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转变教师教育方法、提升学生德、智等各方面素质的综合提升。导师制是一项整体性的工作,这一制度的实践应用,促进了教师和学生的“双赢”,教师经历实践磨练,专业素质不断提升;同时,我把“全员育人”看作是一项日常工作,也是一个研究的课题,对于所引导的过程与效果进行记载、分析,撰写个案分析材料,定期开展研讨,促进理论与实践上的交流与完善,不断提高“导”的水平。于学生而言,中学生成长导师制突出“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尽一切可能关注人的需求成为教师进行教育管理工作的精髓。“全员育人导师制”作为推进个性化、亲情化德育工作的一个有效载体。强调个性化、亲情化、渐进性、实效性原则,以生为本,因人而异、目中有人、尊重个性、面向全体。着眼于学生的整体成长发展,关注的是学生的精神生活质量与个性化学习需求,满足不同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让每一位学生个性得到张扬,享受成功的快乐。学生在新的教育管理模式下,得到全面、和谐、可持续的发展。“教学相长”的局面在导师制下得到有效体现。

全员育人导师制导师辅导记录【第二篇】

学校全体教职工要关注学生的整体成长发展,关注学生的精神生活质量与个性化学习需要,从导学走向既导学又导行,真正成为学生的人生成长导师,切实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构建起教职工人人成为导师、学生个个受到关爱的良好机制。以下是本次全员育人导师制的总结情况:

一、用“关心”和“理解”走进学生的心里

我面对的是初中生,他们大部分都处在第二次青春发育期及心理叛逆期,他们虽然人是长大了,但心却更细了,更为敏感了。所以我们的一种关爱的眼光,一种关切的询问,一种关怀的手势,一个关心的行动,总之,哪怕是小之又小得充满关爱的神态或行为,都会在他们的心里激起波澜,他们就会向你敞开心扉,诉说苦恼,畅谈未来。

在关心学生方面,我觉得最好是从关心学生的思想、生活入手,不要直接上来就谈学习,学生很容易烦恼,所以我们要从学生得思想和生活入手,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然后再有针对性的进行正确的引导,思想上他们如果能有正确的观点,崇高的理想,那么就能变成学习的内在动力。所以在每次的谈话中,我都从生活中的话题谈起,气氛轻松愉快,让学生忘记我们是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在谈话中他们会自然流露出一些真实的想法和观点。例如:对人、对事的看法,哪些科目进度快,教学方法有待改进等等。这些信息是非常重要的,我及时把这些信息反馈给任课教师和班主任,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协调师生关系,配合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总之,多关心学生,对于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和提高教育教学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理解万岁”一直是学生的口号。的确,我们在做每一项工作时应该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理解一下学生的感受和体会。所以,当学生暴露出问题的时候,我们不要上来就狂风暴雨般的狠批一顿,而首先应表示同情和理解,让他不要从心里上立即把你列为敌人,而是视为知己,可以倾诉的人。在他从心理上接纳你之后,你再稍加引导,可能效果会好一些,所以,理解的力量很不一般。

二、要善于抓住关键时期开展工作

开展工作,需要踏踏实实,一如既往,尤其是在关键时期,绝不能放松,否则会前功尽弃。在导师制工作过程中我觉得不在于每一星期要去和他们谈多少次,不是次数越多效果越好。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应该抓住关键的时期及时开展工作,深入了解,教育学生,效果会很不错。

第一个关键时期:刚入学的前两个星期。这是学生思想不太安定,精力不集中,纪律等各方面最差的时候,应增加工作的次数和力度。就在我接手的第二天,我就及时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状况,同时做好英语教学的调整工作

第二个关键时期:考试前后一周。这段时间学生思想波动很大。考试前,学生焦虑,要给以学习指导,心理辅导。考试后,不乏大喜大悲者,要给以安抚和关注。这个学期,我期末考试后挨个安慰学生,给他们加油、鼓劲。

第三个关键时期:放假前一周。这段日子学生是最容易彻底放松的时刻,学习效率不高,要及时做好心理调适和必要的学法指导。这个学期放假前一周,我及时帮助他们调整状态,放假前一天又去和他们道别,布置作业,同时我也获得了假期的祝福。

我想在这些特殊的关键时期,我们若能给予及时的关注和引导,派遣学生的烦恼,调整他们的状态,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非常有用的。

三、关注学困生

学困生的学习方法怎么都不可能好到那里去,他们的困难可能就来自错误的学习方法。而作为老师,对于某些学习方法的掌握会优于学生,所以强调、监督性的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并时时指导会促进学困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好习惯是成功的一半。

对学困生进行必要的心理教育。每一位学生都有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特别是学困生,因为他们因为经常失败,而自卑、甚至丧失了学习信心。让学困生建立积极的学习心理是促进学困生进步的关键。教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告诉自己“我能行”、“我可以的”、“我能做到的”并要正确看待竞争和考试,同时向古今中外战胜自卑走向成功的榜样学习,不断取得小的进步,逐渐克服自卑心理。学困生在学习中经历反复多次的挫折和失败后,虽经一定努力但仍未达到设定目标,故而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渐渐丧失克服学习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心理上就形成了不良循环—没有目的,没有动机。我则通过设置一些难度一般的困难,鼓励并表扬他们的成绩,重新树立他们的学习自信。同时我定时与家长沟通来了解学生近期的学习、思想动向;同时把学生的信息反馈给家长,与家长共同促进学困生的学习。

总之,我在以后的日子里还会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一如既往,踏踏实实做好导师制的工作,为我的每一位学生点亮那一盏“引路灯”!

全员育人导师制导师辅导记录【第三篇】

“一个孩子在充满宽容的环境下成长,他学会了有耐心;一个孩子在充满鼓励的环境下成长,他学会了自信;一个孩子在充满赞美的环境下成长,他学会了赏识他人;一个孩子在充满认同的环境下成长,他学会了爱惜自己……”这是美国教育部规定的中小学教师必读书目《人这样成长》中的一段话。从中我们得到启示:教师应成为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稷下中学“全员育人导师制”以其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和全新的育人管理模式有效的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的全面发展,符合教育改革的潮流。同时,“全员育人导师制”作为一种新事物,仍需进一步的加强科学论证和实践探索。下面就本人近几年全员育人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全员育人导师制”注重教育教学管理的理念转变,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教育教学管理实践,突出师生平等地位、全面发展和有效互动的理念,通过有效的制度建设促进教师成长、学生全面发展和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

1、增强了教师的“育人”意识,提升了教师队伍素质

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直接实施者,是教育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以单一的传授科学知识为教学目标,在教学方法上以说教为主,忽略对学生的情感、态度的关注与培养。师生关系处于一种垂直的单向管理,师生之间平等地位和互动关系缺失,“育人”意识薄弱。经过学校“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实施,本人的教育教学理念明显改变,在学生管理中注重与学生谈心、及时交流、沟通,全面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学习、生活情况,针对性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育人责任感得到明显增强。

2、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特别是促进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导师制”以一种“全人”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提倡教师在关注学生学业进步的同时,注重对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培养,使生成长为一个自尊、自信、宽容的人,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校自实施导师制以来,通过教师、学生、家长等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得到明显提高,得到家长的普遍认同。

3、增进了家校联系

美国学者科尔曼在其报告《教育机会均等》一文中最先提出:学校教育只是影响学生成绩的一个很小的因素,学生的家庭背景等更多的影响了学生的学业成绩。这一方面引起了我们对学校教育的质疑,另一方面也启示我们的学校教育不能走“象牙塔”的道路,需要加强与家庭、社会的联系,全方面的了解学生的个人情况并施之个性化的教育。“导师制”就此做了实践性的探索。在学校的《学生成长导师工作手册》中规定了导师的工作职责、导师工作的常规制度。

4、教师教育方法得到改进,师生关系明显改善

我在开展工作中,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1)思想品德教育、心理辅导、生活辅导和学习方法相结合的原则。

(2)尊重、理解、热情期望和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

(3)目标引导、正面教育、协调影响、坚持不懈的原则。

我采取的工作方法主要有:

(1)“身教”育人、人格熏陶。在育人活动中我重视自身的`人格修养,注重身教,以自己的模范人格为学生树起前进的目标,以自身的人格魅力“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人格的塑造。

(2)交流谈话、心理相容。我通过经常性地与学生谈话,以多种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走进学生的心田,建立心理上的认同,达到心理相容,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根据自己的特点与学生的特点运用有特色的交流方式,如可以有意识地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操作技巧运用到导师制工作中,运用行为科学的可操作性的技术来矫正学生的问题行为;也可以通过日记、书信等方式和学生进行“笔谈”,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培养健全人格;有时还通过网上交流,了解学生的想法,为学生分忧。

(3)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创造条件,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认识的能力,激发学生自我调节的内部动机,通过学生对自己心理和行为上积极主动的自我调节,达到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目的。

通过教育教学方法的改变,师生的平等地位得到充分体现。教师和学生之间亦师亦友,在平等中实现及时的心与心的交流和沟通,彻底转变了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下教师的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

5、学生全面发展,教师综合素质提高,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导师制着力于教育理念的更新,通过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转变教师教育方法、提升学生德、智等各方面素质的综合提升。导师制是一项整体性的工作,这一制度的实践应用,促进了教师和学生的“双赢”,教师经历实践磨练,专业素质不断提升;同时,我把“全员育人”看作是一项日常工作,也是一个研究的课题,对于所引导的过程与效果进行记载、分析,撰写个案分析材料,定期开展研讨,促进理论与实践上的交流与完善,不断提高“导”的水平。于学生而言,中学生成长导师制突出“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尽一切可能关注人的需求成为教师进行教育管理工作的精髓。“全员育人导师制”作为推进个性化、亲情化德育工作的一个有效载体。强调个性化、亲情化、渐进性、实效性原则,以生为本,因人而异、目中有人、尊重个性、面向全体。着眼于学生的整体成长发展,关注的是学生的精神生活质量与个性化学习需求,满足不同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让每一位学生个性得到张扬,享受成功的快乐。学生在新的教育管理模式下,得到全面、和谐、可持续的发展。“教学相长”的局面在导师制下得到有效体现。

全员育人导师制导师辅导记录【第四篇】

我校通过实行“全员育人导师制”,教职工的教育教学管理理念发生了转变,有效的促进了教师成长、学生全面发展和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取得了显著成效。现总结如下:

1、增强了教师的“育人”意识,提升了教师队伍素质

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直接实施者,是教育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以单一的传授科学知识为教学目标,在教学方法上以说教为主,忽略对学生的情感、态度的关注与培养。师生关系处于一种垂直的单向管理,师生之间平等地位和互动关系缺失,“育人”意识薄弱。经过学校“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实施,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明显改变,在学生管理中注重与学生谈心、及时交流、沟通,全面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学习、生活情况,针对性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育人责任感得到明显增强。

2、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特别是促进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导师制”以一种“全人”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提倡教师在关注学生学业进步的同时,注重对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培养,使生成长为一个自尊、自信、宽容的人,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校自实施导师制以来,通过教师、学生、家长等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得到明显提高,得到家长的普遍认同。

3、增进了家校联系

美国学者科尔曼在其报告《教育机会均等》一文中最先提出:学校教育只是影响学生成绩的一个很小的因素,学生的家庭背景等更多的影响了学生的学业成绩。这一方面引起了我们对学校教育的质疑,另一方面也启示我们的学校教育不能走“象牙塔”的道路,需要加强与家庭、社会的联系,全方面的了解学生的个人情况并施之个性化的教育。“导师制”就此做了实践性的探索。在学校的《学生成长导师工作手册》中规定了导师的工作职责、导师工作的常规制度。

4、教师教育方法得到改进,师生关系明显改善

通过教育教学方法的改变,师生的平等地位得到充分体现。教师和学生之间亦师亦友,在平等中实现及时的心与心的交流和沟通,彻底转变了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下教师的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

5、学生全面发展,教师综合素质提高,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导师制着力于教育理念的更新,通过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转变教师教育方法、提升学生德、智等各方面素质的综合提升。导师制是一项整体性的工作,这一制度的实践应用,促进了教师和学生的“双赢”,教师经历实践磨练,专业素质不断提升;“全员育人导师制”作为推进个性化、亲情化德育工作的一个有效载体。强调个性化、亲情化、渐进性、实效性原则,以生为本,

因人而异、目中有人、尊重个性、面向全体。着眼于学生的整体成长发展,关注的是学生的精神生活质量与个性化学习需求,满足不同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让每一位学生个性得到张扬,享受成功的快乐。学生在新的教育管理模式下,得到全面、和谐、可持续的发展。“教学相长”的局面在导师制下得到有效体现。

全员育人导师制导师辅导记录【第五篇】

一、指导思想:

面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动员多方力量,整合多种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心理健康、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指导,真正构建起“管理育人,教育育人,服务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机制,以“面向全体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为宗旨,引导广大教职工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新模式,从而有效地促进所有学生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

二、目的意义:

1.动员多方力量,整合多种资源,初步形成学校“全员育人”的局面。

2.实施亲情化、个性化和全员化的德育模式,不断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3.通过“一对一”、“一帮一”的指导,重在过程,动态把握学生的成长,发展轨道。

三、概念界定:

全员育人导师制是学校班主任工作必要而有效的补充,是在学校德育处、教导处及班主任的统一组织安排下,对各班学生的学习实际、思想状况、生活习惯等方面进行摸底调查,将教育引导部分学生的任务分解到担任“导师”的任课老师身上,使每位教师成为多名学生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导师。“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实验对象由班主任摸底,教导处把关,德育处审核,主要针对行为偏差、家庭教育环境不良、心理有障碍、学习有困难、个性发展有特殊要求,在集体授课条件下,潜能难以充分发展的学生。本学期,我校“全员育人导师制”为尝试起步阶段,每位教师(班主任除外)受导3名学生,通过对受导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学习辅导、思想引导和生活指导,带动、影响促进所有学生健康的成长,全面和谐地发展,从而为全面育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组织网络:

1.成立学校全员育人导师制实施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2.全员育人导师制导师队伍及任务:全体教师有重点地与部分“问题学生”结对,进行经常性的思想道德品质及行为习惯培养引导,并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等多方面进行关心和帮助。

五、主要职责:

1.工作领导小组职责:

学校“全员育人导师制”实施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全校育人导师制工作的实施,制订工作计划,召开有关德育工作会议及经验交流会议,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思考学校德育发展方向,引领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全员育人导师”工作。

2.导师工作职责:

导师的职责主要体现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思想引导,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上的细节表现,帮助、指导受导学生形成诚信、感恩、责任感等良好的道德品质;二是心理疏导,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定期谈心,了解其生理、心理方面的困惑,进行健康指导,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长中的烦恼、挫折等问题;三是学习辅导,关心学生的学业进步及个性特长发展,定期进行学情分析,帮助制订学习与发展计划,特别是合理安排自主学习时间,改进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四是生活指导,与任课教师及学生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全面了解学生成长过程中各方面的表现,指导学生合理安排课余生活,形成健康向上的生活习惯,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帮助解决生活难题。

六、管理评价

(一)加强全员育人导师制的管理。学校要将导师育人工作纳入常规管理,每周安排时间,保证导师开展活动。要确定分管干部具体落实,加强过程管理,着力提高工作实效性。

(二)完善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制度建设。在全员育人导师制实施过程中,要建立以下制度:

1.导师聘任制度。导师确认后,学校召开导师聘任大会,颁发聘书,此项工作于每年九月份完成。

2.谈心汇报制度。受导学生要坚持每周一次以《成长周记》的形式主动向导师汇报思想、学习、生活情况,导师要对受导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及时进行指导。

3.班级教导会制度。每个班在包级领导指导下,以班主任为主,班级全体导师参与,另加部分学生代表组成班级教育管理团队。班主任担任组长(首席导师),要定期组织本班导师和学生参加座谈会、讨论会、经验交流会、主题班会、案例分析会等,交流班级、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共同协商解决。

4.家校联系制度。导师要积极接待家长来访,主动以电话或信件等形式定期、不定期的与学生家长进行联系,对受导学生及其家庭有清晰的了解。要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密切与家长联系,反馈学生的在校表现,取得家长的配合和支持,帮助和指导家长改进家庭教育,共同探索有利于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有效方法。

5.工作纪实制度。从关注学生成长、积累工作资料、评定导师实绩、落实育人实效等方面,为每一位导师建立育人工作纪实,为每一名受导学生建立成长纪实(周记)。

(三)建立导师培训机制。学校要引导导师不断进行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的学习,通过现场、网络等形式,举办班主任工作论坛、导师专业发展论坛、导师工作问题研讨和经验交流等活动,不断提高导师的育人能力和工作水平。

(四)建立导师考核和奖励机制。学校要将导师工作纳入教师过程性考核体系。要根据导师工作职责,制订相应考核方案,并交学校教代会讨论通过后实施。对优秀导师要通过多种形式给予表彰奖励,宣传、推广其先进经验,提升导师队伍育人水平。

七、组织实施

(一)制订实施方案。学校要成立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领导小组,并在对教师和学生现状进行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订符合学校实际、可操作性强的《全员育人导师制实施方案》,做到目标明确,职责清楚,措施到位。实施方案提交学校教代会讨论通过后组织实施。

(二)确定导学关系。学校根据教师学生比例确定导师施导学生的数量,在班主任的统一协调下,根据学生差异情况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确定相对平行的导学组。重点安排好家庭贫困、行为有偏差、心理有障碍、学习有困难、家庭教育环境不良、单亲家庭等特殊学生群体的导育工作。在班主任统一协调下,导师根据学生差异情况和自身专业特长,选择自己的施导学生。

(三)开展育人工作。导师对所施导的学生实行承包责任制,在整个施导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学生道德品质的养成,更加注重学生公民意识的提高。

八、相关要求

(一)要积极有效地推动全员育人导师制实施。学校要采取召开全员育人导师制实施工作动员大会、主题班会、加强学校文化宣传等措施,大力宣传实行全员育人导师制的目的和意义,激励和提高导师育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学校要对导师提出相应要求。主要包括:每位导师都要对所任教班级的学生进行帮包,每人每班以帮包3-5名学生为宜,利用课外活动和休息日,对帮包学生进行学习、思想、心理以及生活上的指导和帮助;导师必须参加由班主任组织与主导的班教导会;导师必须参加班主任设计的主题班会,并协助活动;导师必须参加班级的各项文化建设活动;导师必须参加班级组织的家长会,并积极与所帮包的学生家长沟通;导师必须积极参加家访活动,对所帮包的贫困生进行慰问和帮助。

(三)学校要对学生提出相应要求。主要包括:尊重导师,主动与导师联系,在学习和生活方面遇到困难,主动寻求导师的指导和帮助;每学期初与导师交流,并根据导师的意见与自身实际确定本学期的成长目标;利用好《成长周记》,以诚恳的态度主动与导师交流和汇报自己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情况,虚心听取导师的指导意见。

(四)要正确处理导师与教学、与班主任、与学生家长的关系。在教育过程中,导师要和班主任、学科教师及学生家长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开展工作。

1.导师与班主任的关系。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组织,班主任是班级的管理者。实行全员育人导师制是班主任工作的有力补充,不是取消班主任,也不是以导师取代班主任,班主任也必须担任导师,并且担任本班导师组组长(首席导师),在加强班主任工作的同时,将导师对受导学生的个别教育与班主任对班级的全面管理有机结合,形成教育合力。

2.导师与教学的关系。导师对受导学生全面负责,及时和各学科教师密切沟通,在充分了解受导学生学习状况的基础上,协助学生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指导自主学习、深入学习,为学生提供最大的自由学习空间,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有效性。

3.导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导师要与受导学生家长加强沟通联系。一方面,了解学生家庭生活与表现情况,加强对学生指导的针对性;另一方面,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配合学校指导学生自主、有效学习,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要加强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工作研究。导师制是对班级授课制的必要补充,是学校教育工作的有效手段。学校要加强对导师制工作的研究探索,不断创新育人模式,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切实提高育人实效。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2357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