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党课讲课稿范例【参考5篇】
【参考阅览】此篇精品资料“文化自信党课讲课稿范例【参考5篇】”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帮您减少加班熬夜,轻松写作尽在阿拉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文化自信党课讲稿1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坚定文化自信、牢记新的文化使命》。什么是文化?此刻,也许你看到的是一本普通的书,又或许你看到了这是毛**曾题写的“新华书店”四个字,而这些远远不够诠释一个文化的含义。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应该而且一定能够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这个庄严号召,是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成为“新的文化使命”的担负者,体现了党对“新的文化使命”的高度重视。 那么,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该如何来履行“新的文化使命”,实现真正的文化扶贫呢? 每天我都能在书店里看到这样一位老人:他叫张中禄, 是一名老党员,也是一名退休的农村语文教师。不管刮风下雨,都阻止不了他每天坚持到书店里来看书。我曾和他闲聊过:问他为什么到了该享福的晚年还坚持每天看书?他却说:“我现在虽然工作退休,但是我的思想没有退休,作为一名老党员,要跟上新时代,接受新时代的文化。”是啊,身体老了,思想却没有晚年。“不忘初心,牢记新的文化使命”成为了张老先生的奋斗目标! 有这样一位始终把党的文化使命放在首位的一位50多岁入党积极分子,他是我们书店里所有人的“大爹”,没错,他就是李建平。为新华书店奋斗了大半辈子,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他。在一个炎热的下午,他骑着自己破旧的摩托车把十多件学习材料一本一本地送到每一位党员手中,在回来的路上,由于摩托车零件太过于老化,他摔得满身是血,摩托车也摔坏了,看着满头大汗满身是血,却没有一丝抱怨与不满,还说一定要把每一本学习材料送到各位党员手中,以免耽误了大家学习。看着他眼里的那份坚定、那份执着、那份一定要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而奋斗的精神,我感动了!这就是我们的“大爹”,我们每个人心目中的“大爹”! “不忘初心,牢记新的文化使命”成为同志的奋斗目标! “文化的脱贫攻坚”不仅是各位老前辈们的责任,更是我们年轻一代的奋斗目标!作为一名90后,我们也常常被挂上“自私、矫情、啃老族”等标签,而我却敢说90后有敢于担当、不怕吃苦、有爱且走心的精神。我是新华书店的一名普通员工,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也意识到“新的文化使命”的重要性,怀抱强烈的使命感,我和我的另外一名90后同事每周末都开展“少儿阅读故事汇”的活动,不断向小朋友们传播中华传统文化。 记得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那天,我们邀请了爱阅读的小朋友参加“少儿阅读之星”评比大赛,小朋友们通过平时的知识积累,表现出了最优异的一面,他们大声地告诉我们:我们之所以要阅读,并不是仅仅是因为要考试,而是因为我们要生活,我们要让阅读成为伴随我们终身的生活习惯,我们要丰富我们自己的文化知识,让阅读成为我们人生旅途中所必须经历的精神跋涉。活动结束后,我们得到了众多家长和读者朋友的支持与赞美! “不忘初心,牢记新的文化使命”成为了我们的奋斗目标! 改革开放不仅打开了人们的思想“闸门”,同时也带来了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实现了由“站起来”到“富起来”的飞跃。近年来,新华书店秉承着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积极转型升级,不仅承担着传播文化的重要使命,更是承担着新华书店的历史使命!保证党的宣传阵地,意识形态领域的特殊定位不动摇;保证政治读物发行的圆满完成不耽误;保证中小学校教材供应“课前到书,人手一册”落实的不懈怠;保证推动“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罗平”,在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冲先锋,打头阵! 所有同仁们,此刻我们学习了老前辈们对工作的热情,对社会主义事业的热爱。作为90后的我也要对前辈们说:前辈们,太累的时候请转过头,在你们的身后,万千初生牛犊正在努力向你们靠近,我们在你们曾经青春过的地方正青春,在你们曾经奋斗过的地方正奋斗,我们的青春梦连着中国梦,中国梦值得我们为它流血流汗,让我们一起携手并肩、众志成城,让我们的物质与文化并驾齐驱,用行动去诠释信仰的力量!最后,我要用一句话与所有像我一样的年轻同志们共勉:“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成为我们年轻一代以及所有共产党员的奋斗目标!
文化自信党课讲稿2
一、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十九大报告多次提到文化自信,文化自信也是近年习总书记同志在国际国内多个重要讲话中反复提及、使用频率极高的热词。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古往今来,世界各民族都无一例外受到其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上产生的精神文化的深刻影响。
习总书记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
今天,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都离不开文化所激发的精神力量。而要继承好、发展好自身文化,首先就要保持对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的高度信心,保持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创造力的高度信心。这就是习总书记提出“文化自信”这一时代课题的深意所在。
二、文化自信的底气
1、优秀的传统文化
在过去的五年当中,我们总书记无论是在外交场合,还是出席国内活动,都大量引用古代的名言警句。比如,“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匹夫之责,“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浩然之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献身精神等等。
2、奋发向上的革命文化
习总书记对革命文化一直非常重视。无论在部队视察还是到地方调研,习总书记一再讲要坚持用革命传统铸魂育人,大力弘扬革命精神。5年来,习总书记曾到西柏坡、古田、延安、遵义、井冈山等革命圣地,缅怀革命烈士,反复强调革命精神。
“理想之光不灭,信念之光不灭”。习总书记大力提倡革命文化,就是要使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在胜利和顺境时不骄傲不急躁,在困难和逆境时不消沉不动摇,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3、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
我们进行了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实践,我们创造了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中国奇迹,这已充分说明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
三、如何坚定文化自信
讲好中国故事是习总书记同志这些年在很多重要场合反复讲的一个重要命题,引发了世界广泛的关注。讲好中国故事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讲什么样的中国故事,二是怎么讲好中国故事。
第一,讲好中国故事的前提是选好中国故事。好的中国故事应该体现中华民族独特的气质和个性,是在当代依然充满活力的,跟世界先进文明相匹配的优秀故事。同时,我们要把落后的糟粕的故事与先进的精华的故事区分开。中华文明上下5000年,产生了许多的中国好故事,比如女娲补天、愚公移山、神农尝百草的传说,以及岳母刺字、戚继光抗倭等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故事。愚公移山是体现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精神,女娲补天体现责任感、使命感和“天人合一”的精神,岳飞抗金、岳母刺字体现的是忠君爱国的精神,戚继光抗倭是不畏强敌、敢打敢拼的英雄主义精神。这些都是中华民族传承下来的好故事。
近现代以来,中华民族还在继续创造新的好故事。如果说中国古代的故事是体现中华民族智慧和创造力的好故事,近现代的故事就是体现革命和创新精神的好故事。比如推翻晚清王朝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毛泽东带领中国共产党人一步一个脚印,推翻旧中国、建立新中国的伟大征程;还有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那些可歌可泣的故事。
改革开放以来,40多年的历程又是一个波澜壮阔的伟大历史进程。这个进程中,有领袖的故事,也有企业家的故事,还有各行各业的模范故事,这些故事体现了当代中国人的智慧和创造力。
所以,中国好故事首先要体现中国智慧、中国能量,我们不能讲落后的愚昧的中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的前提是讲中国好故事。
第二,怎么讲好中国故事?
首先,要处理好民族和世界的关系。我们常说,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话没错,但是不全面。反过来说,越是世界的也越是民族的。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我们有很多故事是中国民族独有的,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故事,但是这些故事如何让世界感知和理解呢?比如岳飞抗金,怎样才能让世界感受这个故事的魅力呢?应该挖掘人类性的命题,岳飞忠诚、一身正气,不被邪恶力量所容,他的伟大、完美、忠诚招来了佞臣的打压、迫害。为什么忠诚反被打压?实际上这是全世界普遍的问题,是人性的问题。在西方文化当中,这样的孤胆英雄,一身正气反被打压的,也不在少数。因此,我们要找到共性的东西。岳飞抗金虽然是宋代那个特定时代的故事,但它还具有人类性,他身上的亮点,他的忠诚、善良既具有民族性又具有世界性,是大家都能看懂和听懂的。同时我们还要强调,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要找到世界性的语言,找到大家都能理解的那个点。
其次,要处理好主体和个体的关系。现在网络文艺很活跃,流行一个词叫IP,这就是一种创意。创意是带有虚幻性的,体现了创作者的智慧。但是在虚拟世界里,仅仅是一种IP创意还不够,伟大的文艺创作还应该反映这个时代深厚的生活景观。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要强调主观的好创意、好IP,也要强调客观上深入生活,要在火热
的现实生活当中挖掘和提炼有用的故事。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有份量的故事,而不是一个虚幻的概念。所以IP固然好,但是不够,还要深入生活,把主观的智慧和客观的丰富多元的生活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形成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
最后,要处理好主流和时尚的关系。在我们中国故事当中,有大量的弘扬主旋律和主流价值观的故事,但是我们发现一个问题,体现主流价值观的好故事年轻人常常不怎么喜欢。年轻人喜欢时尚的,而那些年轻人喜欢的时尚的文艺创作中,主流价值观会相对弱化。那么,这些彰显主旋律、主流价值观的故事,怎么样才能获得年轻人的喜爱?这就需要我们在主流和时尚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比如《湄公河行动》《战狼2》都是体现爱国主义,弘扬主旋律的作品,同时作品在爱国主义、英雄主义中融入了现代时尚的元素,包括视听的感觉、叙事的方式、影像的展现,以及演员的表演等等,这些时尚元素和主流价值观非常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总之,讲好中国故事的关键是要选好体现中国智慧、中国创造力的中国好故事;其次,讲好中国好故事要处理好民族与世界、IP和生活或(主体和个体)、主流和时尚三个关系。
文化自信党课讲稿3
各位党员:今天党课的题目是: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党的十九大是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这次大会在许多方面都有别于历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因具备诸多新特征新特点而显得极不寻常、极不平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影响、重大意义、重大价值。**x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一、坚定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x治国理政中非常重要的关键词,是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三个自信”之后的第四个自信,蕴含着深刻的内涵。
1、文化自信的经济基础。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已经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成就,同时还产生了高铁、支付宝、网购、共享单车等新的“四大发明”,(2018元旦联欢会的礼赞十九大中:天宫、蛟龙、天眼、悟空、暗物质等各项创新科技的成功令多少国家惊羡神往)。我们作为经济大国的地位应该是举世公认的。
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除去我国的总体国内生产总值是世界第二外,在科技创新能力、军事实力、国际影响力等方面现在绝对不是,近期也无法很快成为世界第二,至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更是在190多个联合国会员中排在中间位置。中国是大国,总体很富裕,但是与许多国家相比,在很多方面又是小国和穷国
2、文化自信的政治基础。随着经济、科技等地位的不断提升,作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过去若干年间在国际国内扮演的角色更加积极主动,体现了一个大国的政治担当。中国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部队最多的国家,迄今走过了27年的海外维和历程,已累计派出维和军事人员万余人次,先后参加了24项联合国维和行动,被国际社会誉为“维和行动的关键因素和关键力量”。另外,我们在世界上的很多国家和地区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强,包括我们的科技、军力也越来越强大,航母、歼20、东风战略导弹等,更加坚定了我们的自信。
3、坚定中国的文化自信。与经济、政治相对应的就是文化,中国在和平崛起的过程中,最需要的是对自己文化的自信。如果我们缺乏文化自信,不知道自己的文化财富在哪里、自己的精神支撑是什么,而是一味追捧外国文化,那就支撑不起一个大国的崛起。(原来叫崇洋媚外,总觉得外国的东西好,说进口的,另外电影,文化的一部分,有功夫有熊猫可是没有功夫熊猫,还有花木兰,都是迪士尼拍出来的)
现在我们是一个大国,就像**x说的“大就要有大的样子”,“大”就要对自己的文化高度自信,有了文化自信,我们就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我们吃中国的饭、穿中国的衣,用中国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来跟世界打交道。我们不仅要自信,还要用中华文化的魅力去感染他人,让人喜爱和认同中华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讲,提出坚定文化自信是十九大报告的一个亮点,也是支撑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关键所在。
2018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世茂集团董事长许荣茂向故宫博物院捐赠国宝《丝路山水地图》,并向大众开放参观,从网上查了一下张国立的主持词:“乱世失,盛世归,正当盛事,吾辈深感自豪!中华民族的历史需要年轻人来守护!”这也是我们对自己的文化自信,再联想“2015年,当故宫博物院举办石渠宝笈特展,为了亲眼看一看国宝藏品《清明上河图》,老百姓们排起了长队;2017年,《千里江山图》展出,为了一睹国宝风采,老百姓又排起长长的队伍。”这充分展示了我们中国人逐渐对建立在5000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我们要坚定我们自己的文化自信!
二、讲好中国故事
讲好中国故事是**x这些年在很多重要场合反复讲的一个重要命题,在2017年11月10日的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习**发表题为《抓住世界经济转型机遇谋求亚太更大发展》的主旨演讲,这其实就是**x为我们担当起了中国故事的“第一讲解人”,他面向全世界对中国制度理念和发展前景进行了精彩路演(路演是指在公共场所进行演说、演示产品、推介理念,及向他人推广自己的公司、团体、产品、想法的一种方式),引发了世界广泛的关注。中国故事不仅仅是讲传统意义上的故事,更是要讲中国制度理念和发展前景,讲好中国故事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讲什么样的中国故事,二是怎么讲好中国故事。
1、讲好中国故事的前提是选好中国故事。好的中国故事应该体现中华民族独特的气质和个性,是在当代依然充满活力的,跟世界先进文明相匹配的优秀故事。同时,我们要把落后的糟粕的故事与先进的精华的故事区分开。中华文明上下5000年,产生了许多的中国好故事,传统故事中比如愚公移山、精卫填海、铁杵磨针、悬梁刺股这些鼓励大家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精神的好故事,还有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周恩来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些都是中华民族要继续传承下去的中国好故事。2017年暑假我第一次去了北京国家博物馆,参观了这座以历史与艺术为主、系统展示中华民族悠久文化历史、集文物征集、考古、收藏、研究、展示于一身,系统收藏反映中国古代、近现代、当代历史的珍贵文物,展出的是中国最顶级的文物,很多都能在历史教科书中见到。我当时的感觉就是这里面的每一件作品都将是一个优秀的中国故事。(不知道与这个党课相符合否)
五千年绵延不断的中华文明史,给我们留下了一座“讲好中国故事”的宝藏。近现代以来,中华民族还在继续创造新的好故事。如果说中国古代的故事是体现中华民族智慧和创造力的好故事,近现代的故事就是体现革命和创新精神的好故事。比如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那些可歌可泣的故事,还有毛泽东带领中国共产党人一步一个脚印,推翻旧中国、建立新中国的伟大征程等等。
改革开放以来,又是一个波澜壮阔的伟大历史进程。这个进程中,有领袖的故事,也有企业家的故事,还有各行各业的模范故事,这些故事体现了当代中国人的智慧和创造力。我断断续续的看过非常振奋人心的几个记录片,比如《辉煌中国》中介绍的中国路、中国桥、中国港、中国车、中国网,记录片《创新中国》中的新型能源、中国制造、生命科学等等每一项都是证明中国已经崛起的好故事,非常振奋人心。(寒假中看的那一集介绍的是中国的天眼(世界上口径最大的单天线射电望远镜),从设计到建设到使用,精度要求非常的高,里面说到中国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原来中国人才外流,现在国家吸引回国,当时介绍了它的主要设计者们平均年龄不超过35周岁,现在创造了中国一个又一个的科技神话)所以,中国好故事首先要体现中国智慧、中国能量,我们不能讲落后的愚昧的中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的前提是讲中国好故事。
其实对于我们职业学校来说,除了这些励志的故事之外,我们也可以多看看《大国工匠》、《工匠精神》这几个节目,讲讲《大国工匠》中那些不平凡劳动者的成功之路,讲他们没有进名牌大学、没有拿到耀眼文凭,而是默默坚守,孜孜以求,在平凡岗位上,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最终脱颖而出,成为一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的故事;也可以讲一讲"工匠精神"中那些热爱本职、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尽职尽责、精益求精的人所成就的一番事业,所展现的人生价值,这些对我们职业学校的教师和学生来说也是中国好故事。
再说一个中国故事“北京8分钟”,“北京八分钟”在平昌冬奥会的亮相震惊了全世界,冬奥冠军武大靖作为冬奥会闭幕式中国代表团旗手,力荐中国故事“北京八分钟”,去讲一讲惊叹和掌声背后的付出与感动,讲一讲科技与敬业的完美结合。(这是第一部分选好中国故事)
2、怎么讲好中国故事?十九大报告提出,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与之相应,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首先,要处理好民族和世界的关系。鲁迅先生“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结合当年鲁迅先生说这话时的时代背景,我认为这句话意在强调尊重本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因为世界本身就是由不同民族的多元文化组成的,世界的本质就是多样化,而每个民族文化都是独一无二的,只有先尊重自己的文化,保持自己文化的独特性,才能获得文化在世界上生存的权利,世界也才称其为世界。我们有很多故事是中国民族独有的,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故事,但是这些故事要让世界感知和理解(功夫熊猫、花木兰,虽然是迪士尼拍的,但也是对中国文化的宣扬,中国的动画片和国外的动画片,我觉得要正视这些关系,我们自己要拍出更优秀的中国故事。)
其次,要处理好主流和时尚的关系。在我们中国故事当中,有大量的弘扬主旋律和主流价值观的故事,但是我们也应该发现一个问题,体现主流价值观的好故事年轻人常常不怎么喜欢,年轻人喜欢时尚的,那么,那些彰显主旋律、主流价值观的故事,怎么样才能获得年轻人的喜爱?这就需要我们在主流和时尚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比如说电影《湄公河行动》《战狼2》《红海行动》都是体现爱国主义,弘扬主旋律的作品,同时作品在爱国主义、英雄主义中融入了现代时尚的元素,包括视听的感觉、叙事的方式、影像的展现,以及演员的表演等等,这些时尚元素和主流价值观非常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把主观的智慧和客观的丰富多元的生活结合了起来,这样才能形成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现在网络语言很丰富,流行一个词叫ip(直译是知识产权,它可以是一个故事,一种形象,一件艺术品,一种流行文化。更多的是指适合二次或多次改编开发的影视文学、游戏动漫等),这就是一种创意,但是在虚拟世界里,仅仅是一种ip创意还不够,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要强调主观的好创意、好ip,也要强调客观上深入生活,要在火热的现实生活当中挖掘和提炼有用的故事。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有份量的故事,而不是一个虚幻的概念。)
三、教师如何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
学校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阵地,应该承担起培养和坚定文化自信的神圣使命。作为教师,是中华文明的传承者、传播者,更要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国文化,传播中国文化。教师要从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做好模范作用,从思想上重视起来,在实践工作中把立德树人贯穿到日常各项工作中去,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拥抱这个伟大的时代。
1、教师要自觉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中国文化的传承者。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作为一名教师,多读点传统的经典诗词文章,可以有效提升教师的文化修养。多积累传统文化知识,还可以增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从而不断提升自我的专业能力。传统文化里包含的教育思想精华,诸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式教学、“有教无类”的平等教育思想、“寓教于乐”的乐教思想等等,同样适用于我们现在职业学校的教学。教师们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国学知识大赛其实是鼓励学生学习,我们老师更要学习)。我们职业学校的学生还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如何坚持以文化人育人,增强师生文化自信,也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师特别是教师党员面前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2、教师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中国文化的传播者。文化的影响,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而教育是人类社会遗传的主导机制,承担着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使命的教师要在工作中、在生活上随时随地、广泛的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不辱使命,担负起时代所赋予的使命。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办学特色,比如师范类的大学应该坚持以教师教育为办学特色,幼儿园就应在孩子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培养、提高孩子记忆、观察、想象、思考、判断等能力,而我们职业学校就要在我们“崇德尚能倡合出新”的学校文化引领下,用我们教职工的一言一行,用学校的一事一物,用持久不懈的培育积淀我们的文化,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各种形式的社团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发掘学生的潜能和创造能力,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目标、端正学习态度、养成学习习惯,从而坚定我们职业教育的的文化自信,讲好我们自己的故事。
3、职业教育要与时俱进,引入对接产业文化和优秀企业的文化。我们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联系紧密,我们要让优秀的产业文化和企业文化进入学校,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引入和对接产业文化和优秀企业文化,将其渗透到硬件设施、管理过程、课堂教学中,有条件的话应将学校实训场地按对接企业的生产场景布置,张贴安全标语、生产流程、操作规程等,让学生体验真实的生产实践。同时也可借鉴引进企业管理模式,将企业5s等要求应用到教学区、实训区、宿舍区的管理;将企业考核制度引入到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管理、实习实训管理中等,利用课堂教学等渗透职业素养教育、工匠精神教育、企业文化教育,让学生在各门课程学习过程中受到产业文化和优秀企业文化潜移默化的熏陶。
总之,对于我们职业学校来说,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的关键是增强我们师生自己的文化素养,要选好体现中国智慧、中国创造力的中国好故事,共同努力建设好我们职业教育。
文化自信党课讲稿4
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省委十届七次全会强调,要牢牢把握文化自信这个精神力量,着力抓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全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将大力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地生根,深入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重要讲话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锐意改革创新,勇于担当作为,奋力开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为全省发展提供坚强思想保证、丰润道德滋养和强大精神动力。 高举新时代思想旗帜,唱响主流思想舆论最强音 “我就用村里的事、自己身边的事,和大家说一说我理解的十九大报告精神,讲讲乡村振兴战略怎么做,还有新时代的新变化……”日前,在安庆市长风乡将军村“新时代农民传习站”,老党员徐孝全的开讲平实却很抓人心。听完讲座,村民们还一起讨论交流,“接地气”“听得懂”是村民们对徐孝全讲课的一致评价。 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全党特别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担负起的一个战略任务。我省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党的根本性建设来抓,结合农村基层党建“一抓双促”和城市基层党建 “三抓一增强”,大力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到群众心中,聚焦群众所思所盼,积极创新方式方法,广泛开展分众化、互动式、便民式宣讲,让老百姓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推动新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近日,中安在线记者彭旖旎跟随中宣部组织的“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主题采访团,从丽江“长江第一湾”出发,一路顺江而下,近距离感受大江沿岸的变化。 “作为党的新闻工作者,我们有责任深入基层一线,报道好典型经验供各地借鉴,为我省全面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的最美皖江经济带助力加油。 ”彭旖旎说。 从***总书记视察安徽两周年报道到世界制造业大会和国际徽商大会报道,从聚焦安徽科技创新到挖掘打赢脱贫攻坚战经验,从推出典型人物到关切民生热点……上半年,新闻工作者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用1篇篇鲜活的报道、一幅幅生动的图片、一个个感人的镜头,全方位展示在中部崛起中闯出新路的“安徽经验”。 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新闻报刊处负责人说:“近期,我们开展了报刊出版单位互查互评互学互促专项活动,规范全省报刊出版秩序。下一步,将督促相关单位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切实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 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精神文明“正能量” 近日,界首市“柳西周同志先进事迹”宣讲团在任寨乡开启首站报告会。作为奋斗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基层干部,柳西周扎根农村32年,在平凡的岗位上勤恳工作、无怨无悔,用生命诠释了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被评选为7月份敬业奉献类“中国好人”,他的先进事迹深深感染了会场的每一位党员干部。界首市委宣传部部长周明敬说:“好人诠释着责任与奉献的道德力量,我们市将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村居、进家庭、进网站、进集镇,大力培树百姓身边的道德典型。 ” “安徽好人多”已经成为闪耀全国的精神标识。我省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今年上半年,全省启动实施“好人成名人”工程,充分发挥群众身边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让“好人”成为家喻户晓的社会名人、争相效仿的道德榜样和看齐对照的价值坐标。 “文明旅游,为中国加分,出行有礼,从我做起!”8月20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安徽省政府主办的2018年“文明旅游为中国加分 出行有礼”主题宣传活动在黄山市启动,旅游志愿者共同宣誓传递文明旅游的决心。文明、诚信是旅游行业的核心价值,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我省已将文明旅游纳入文明城市创建指标体系,作为深化文明创建的重要内容。 文明创建硕果累累,源于富有创造性的扎实工作。省文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下半年,全省将聚力聚焦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并制定实施意见;聚力聚焦全国文明城市年度测评,组织开展“全国文明城市纪行”、全国提名城市模拟测评;聚力聚焦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好人成名人”活动;聚力聚焦未成年人工作,深化文明校园、文明家庭创建,开展“新时代安徽好少年”学习宣传活动;聚力聚焦弘扬时代新风行动,出台移风易俗考核办法;聚力聚焦志愿服务制度化,加强基层志愿服务站点建设,推动公民文明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全面提升。 打响江淮文化品牌,提升安徽文化软实力 8月11日,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揭晓,我省著名诗人陈先发的诗集《九章》荣获本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安徽作家时隔22年再获该项文学大奖殊荣。 “在当前的安徽,富有生机的各类社会创新实践、沸腾的基层生活样本,更是取之不尽的丰沛写作资源。这里的一草一木,自然的生态和人的生态,对我的滋养和教育,就是我每一个字的源头。 ”陈先发说。 文艺创作唯有彰显时代精神,才能获得读者的普遍共鸣;唯有深耕本土,才能汲取滋养灵感的源头活水。我省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把提高质量作为文艺作品的生命线,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伟大时代,不断推出体现“四个讴歌”、展现江淮儿女投身改革发展火热实践的精品力作,进一步打响江淮文化品牌,凸显安徽文化“软实力”。 文化繁荣兴盛,离不开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日前,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2017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报告称安徽新华发行集团总体经济规模再次位居全国同行业第一,这是该集团连续五年保持全国同行业第一的排名。 组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艺术党课,举办 “文化名家进高校”“中国文艺名家看安徽”系列活动;推动纪录片《小岗故事》、广播剧《你好,科学岛》、电视剧《觉醒年代》创作生产,修改打磨黄梅戏《邓稼先》《遍地月光》、徽剧《徽班进京》、梆子戏《春风化雨》;举办第七届中国农民歌会、第八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第五届安徽文化惠民消费季,开展“文艺扶贫 携手小康”惠民演出、向群众送“文化年货”等活动;召开全省文艺工作座谈会,组织首届安徽省文学艺术奖评选……下半年,我省将深入推进文艺精品创作,举办一系列大型文化活动,并进行重要文艺评奖,进一步推动主题活动再深化、改革宣传再发力、精品创作再攻坚、重大活动再加温、文艺管理再规范。同时,实施省属文化企业“瘦身强体工程”,实现主业做大、企业走稳。 “省委十届七次全会对全省文化工作作出了部署和安排,文化战线要坚定文化自信,加快创新型文化强省建设。”省文化厅副厅长丁光清说,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在精神文化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让老百姓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始终是文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下半年,全省将继续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推进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建设,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文化自信党课讲稿5
***总书记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时强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今年两会,代表委员们围绕文化自信展开热议,表示要不忘初心、坚守正道,始终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盖举世列强,虽新而不古;希腊罗马,有古而无今,惟我国家,亘古亘今。”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离不开文化兴盛的支撑,这就是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总书记继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之后提出的第四个自信。自中共十八大以来,“文化自信”一词在***的公开讲话与文章中出现多达10次以上。愚以为,中国的文化不仅要“传承下去”,而且要“光大起来”,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惟我国家,亘古亘今”的文化自信。 不忘本来,方能赢得未来。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与“根”。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是因为我们有着灿烂的文化,有着中华民族独有的精神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我们的本来。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有其固有的根本。这个根本,就是其文化。 中华民族拥有5000年文明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历经劫难而浴火重生,这一文化血脉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最强大的文化基因,正如***总书记所指出的:“中华民族有着深厚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这是我国的独特优势。”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 不忘传统,才能更好传承。文化自信是民族自信的源头,历史文化传统决定着道路选择。“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每个中华儿女最深沉最持久的内心印记,能唤起最牢不可破的民族认同。 无论是红遍大江南北的《中国诗词大会》展现的文字魅力,还是凝成生活记忆的筷子毛笔展现的器物魅力,受其滋养、得其泽被,难以割舍、无法剥离。可见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的最好诠释。任何国家的制度设计,必然植根于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否则就会水土不服、功败垂成。当前中国处于文化大国的崛起过程中,我们必须选择社会主义正确道路,才能实现从文化大国走向文化强国。 不忘底气,更要接地气。文化自信不能仅仅只是停留在大脑里和嘴巴上,而是要落实到行动中和措施上,要从娃娃抓起、从小涵养。要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工程,这对于青少年的培养、对于文化自信的坚守都非常重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重在活化,活在当今艺术的创造中,活在年轻一代的心中。同时不能遗忘无数根植于乡土的地域文化织就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 坚定文化自信,也意味着要对这些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进行挖掘和阐发,推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文化的和风细雨浸润群众的生活,进而唤起基层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热忱。从孩子、从青年、从基层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文化自信。 实现中国梦,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文化自信不能矮化,必须“撸起袖子“传承下去、光大起来!
文化自信党课讲稿6
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国运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党的十七大提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到党的十八大明确“建设文化强国”,再到党的十九大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提升。 许多社会学家在总结人类历史时,说人类的每一次跨越总是文化的跨越,国与国之间的较量最终是文化的较量。***总书记强调:“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最高层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这事关一个民族精气神的凝聚。” 习总书记为何如此重视文化自信?我们提出“文化自信”的底气何在?又如何要践行“文化自信”?一、文化自信与中华文化软实力(一) 文化软实力的概念和影响力 1、 文化软实力的概念 软实力是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力量,是世界各国制定文化战略和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参照系。表面上文化确实很“软”,但却是一种不可忽略的伟力。任何一个国家在提升本国政治、经济、军事等硬实力的同时,提升本国文化软实力也是更为特殊和重要的。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不仅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一个战略重点,也是我国建设和谐世界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书记说它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十九大报告指出,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本指引。 2、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影响力 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的最好诠释。什么元素和符号最“中国”?其实不用说外国人,就连我们自己脱口而出的也往往是长城、武术、中医、京剧等等。而它们的共性,就是“古老”。这些老祖宗留下的瑰宝,勾勒出中华五千年灿烂文明的源远流长,构成了世界熟知的那个“传统范儿”的中国。然而在不知不觉中,中国的“创新秀”正迎头赶上,打造着中国新的国际印象。如果说文化符号是一个国家的精神名片,那么这张“名片”上的内容显然也不会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国家发展的日新月异、国家实力的持续跃升,它也会不断增添新的内容。既传承热情大气、踏实肯干的做事方式,又富有标新立异、勇于突破的创新精神,不断更新的中国形象已经成为我们国家重要的软实力。书写了千年的中国故事,如今正翻开新的一页。让中国的名片更闪亮,既需要吸引八方客来亲眼看看,更需要我们自己主动走出去。面对愈发多样的文化元素,中国人只有更加主动地讲好自己的故事,才能展现中华文化风采,中国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氛围。这正是文化的力量。 (二) 文化自信,这也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题中之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同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相融合、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昨天、今天和明天,历史、现实和未来一脉相承。中国的未来决不是西化,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不是发展阶段的差异,其重要原因在于文化基因的不同。人不自信,谁人信之?中华优秀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理想和目标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要从中华传统文化精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对党的事业、国家命运、民族前途满怀信心。 为新时代开启新征程,高度重视文化自信,这也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题中之义。二、文化自信的内涵文化自信,是继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之后,中国极为重视的第四个自信。***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就要坚持“四个自信” ,在***总书记看来,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这三个“更”,凸显了“文化自信”在“四个自信”中的地位。让中国人“自信”的“文化”,至少包括这样几个层面: (一)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从5000年绵延不断的悠久历史中走来,创造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孕育出世界上唯一没有断流的中华文明。“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的爱国情操,“天下大同”的人类情怀,“修齐治平”的心性修养,“天人合一”的境界追求,“民惟邦本”的政治理念,“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和合”的美好理想等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和道德理念。这些思想、精神、追求和理念历久而弥新,在不断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展现出巨大的文化光辉,焕发出强大的文化生命力,是中华民族最独特的性格气节、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最根本的文化基因,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正因为有着如此强大的文化基因,中华民族能够在世界文化激荡和世界民族先进之林中充满坚定的文化自信。 (二)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革命文化是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为实现革命理想不懈奋斗历程的文化写照,它联系中国共产党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对于共产党人而言,中国革命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和清醒剂,是最好的教科书。当代共产党人只有从革命文化中重温历史、感悟初心、接受洗礼,才能真正明白中国共产党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清醒认识我们党与生俱来的精神特质和政治本色。只有用具有丰厚历史底蕴和精神内涵的革命文化熏陶思想、滋养心灵,使红色基因融入党员干部的精神血脉,才能使当代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变得深沉而执着,精神品格变得高尚而坚毅。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不容动摇,精神家园不能迷失,红色基因不可变异。革命文化构成中国共产党独特的精神传统和精神标识,是中国共产党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的精神支柱,也是当前广大共产党员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不可或缺的精神养料。这种体现无产阶级政党独特精神气质、代表中国共产党人独特精神标识的特殊材料,对于挺立当代共产党人精神脊梁而言,其作用不容忽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政治信念、市场意识、社会理念、公民伦理和人本精神等层面具有自己独特的内涵与价值,是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的最佳支撑。我们在面对各种文化价值的冲击和社会思潮的碰撞时,能够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话语体系,坚持为经济文化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提供经验借鉴,打破“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崩溃论”的西方话语偏见,发出和传播我们自己的价值理念,为人类文明作出我们的独特贡献。正是这种科学的文化方向,我们才能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充满文化自信。 (三)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的文化。这一条说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孕育、产生、发展的客观历史条件。任何一种文化的孕育、产生、发展都离不开一定时间、空间所提供的客观条件,有什么样的社会和时代的客观条件,就会孕育、产生什么样的文化。具体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而言,它不是凭空产生的,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什么人主观臆想就能创造出来的,而是基于当代中国的具体文化和各方面实际,结合当今时代的各方面客观条件,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孕育、产生、发展起来的,顺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需要的先进文化。如果脱离了当代中国的具体实际、当今时代的具体条件,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不会孕育、产生。即使基于这样的实际和条件孕育、产生后,如果再次脱离实际和条件,那它也不会持续发展下去,而只能是走向衰败和没落。三、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说“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和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的发展方向,不带任何‘文化回归’的意思,不是要‘复旧’,同时也不主张‘全盘西化’和‘全盘他化’。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对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文化自觉是一个艰巨的过程,首先要认识自己的文化,理解所接触到的多种文化,才有条件在正在形成的多元文化的世界里确立自己的位置。经过自主的适应,和其他文化一起取长补短,共同建立一个有共同认可的基本秩序和一套与各种文化能和平共处、各抒所长、联手发展的条件。” (一)多元文化发展 费孝通先生,用了非常精炼的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四句话来概括 “文化自觉”——“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要珍爱、热爱自己的文化,认识到自己民族文化的价值,同时也要认识到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在这样一种互相尊重的情况下,最终达到天下大同的境界。 海北藏族自治州古为羌族居地,数千年前,先民就在这里繁衍生息,留下了西王母文化、昆仑文化等文化瑰宝。是草原文化和农耕文化的接合部,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由来已久。这里生活着藏族、回族、蒙古族、撒拉族、土族等27个少数民族。藏、蒙、回、撒拉、土族五个世居少数民族在海北创造了属于自身的独特文化,又呈现出和谐共处,彼此交融的文化特征,作为海北地区独特的民族文化而存在。长期以来,各族人民在海北这片热土上共同生产生活,厚重的历史文化、多民族的传统文化、宗教文化以及草原文化和农耕文化在这里汇聚融合,形成了多民族、多文化的汇聚地,成为镶嵌在青藏高原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海北藏族自治州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对于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或许海北州各族人民群众根本就不需要用“高大上”的语言来评说,在他们的心中,不论怎么创怎么建,就是希望各族人民群众都能像一家人一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就是希望大家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幸福,日子越过越好。“像一家人”就是共一个家园,“过好日子”就是同一个梦想。 (二)打造精神高地,笃行文化自觉 省委书记王国生深入海北藏族自治州调研。在他强调,海北州不仅有丰富的物质资源,更是一片精神的高地,同时,生态建设的责任重大,是一个可以做大文章的地方。要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尕布龙”精神,打造精神高地;在文化旅游上要树立品牌意识,以品牌扩大影响、提升品位、促进发展。我们有义务打造好中国原子城理想信念教育学院这个阵地,沿着国之脊梁的壮阔征途,熔铸“青海精神高地”的永恒基石。笃行我们的文化自觉。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今天,走向复兴的中华民族正以前所未有的自信和勇气,向着美好生活的幸福彼岸逐梦前行。行走在筑梦中国伟大征程中,13亿多炎黄儿女更应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在续写中华民族辉煌成就的同时,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更好的中国方案。
文化自信党课讲稿7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我们必须坚定文化自信,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一、坚定文化自信,切实增强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责任感使命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这新的历史方位,我们必须深刻认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重大意义,以强烈的时代责任感,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不仅开创和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还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进行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文化。不仅代表了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趋势,还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发展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领文化建设,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意识和社会文化生态中,有效引领各种社会思潮、抵御腐朽文化影响,不断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报告中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纵观世界历史,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都离不开文化的积极引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实现振兴强盛,都需要以文化繁荣发展为支撑。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是接近目标,越需要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正是有了这一强大精神力量的凝聚和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才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奋勇前进;也正是有了这一强大精神力量的支撑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更加充分地展现出旺盛生命力。只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才能更好提振起全党全国人民的信心和斗志,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朝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 (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可以看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这就要求,要达到新时代这一目标,离不开发展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文化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又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因素。如果没有精神文化生活的充实,就不可能有真正幸福的人生和美好的生活。可以说,衡量美好生活,文化是一个重要尺度,是一个显著标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从温饱到总体小康,不久将实现全面小康。只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才能更好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丰富,基本文化权益保障更充分,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更充实。二、坚定文化自信,不断加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步伐十九大报告指明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指导方针和发展路径,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始终坚持,并自觉贯彻落实到工作中去,努力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上,创造新的文化辉煌。 (一)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人民群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人,是文化成果的创造者、享有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文化。一旦脱离人民,文化建设就会丧失根基,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我们要牢固树立宗旨意识,不断强化大局观、全局观,把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统一于文化建设实践之中。更加自觉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我们应当结合实际,坚持从群众最关心、最期盼的问题入手,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文化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二)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关键所在。只有形成导向正确、积极健康的文化环境,才能成就文化理想、实现文化价值;只有营造生动活泼、宽松和谐的文化氛围,才能焕发文化生命力、创造力。要提倡理论创新、文化创新、知识创新,提倡不同观点、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相互切磋、平等讨论,鼓励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让文化创新精神竞相迸发、持续涌流。知识分子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要认真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加强团结、加强引导,最大限度发挥他们文化创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把他们凝聚在党的周围。 (三)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新创造是文化的生命所在,是文化的本质特征。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发展,都离不开继承传统和借鉴外来,更离不开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做到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客观科学地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对其内涵和表现形式加以补充、拓展、完善,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充分展现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和时代价值。以更加自信的心态、更加宽广的胸怀,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只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从我们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出发,坚定民族自信,发挥我们的优势,就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到达胜利的彼岸,勇往直前,不断铸就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三、坚定文化自信,全力做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各项决策部署党的十九大报告为我们做好新时代下的文化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必须从政治的高度出发,紧紧抓住重点任务,全力以赴抓好落实,不断开创文化建设新局面。 一是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历史与实践反复证明,只有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我们的党才有战斗力,我们的民族才有凝聚力。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要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 二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三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注重加强对贫困群众的思想教育,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弘扬孝善文化,着力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 四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要结合当前脱贫攻坚实际,努力创作出一批精品力作,加大脱贫攻坚典型和榜样的宣传,积极营造起关心扶贫、参与扶贫、支持扶贫的浓厚文化氛围。 五是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任务。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必然要求,也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必然要求。按时实现必须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坚定不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注重发挥文化扶贫作用,深度挖掘我市贫困地区的旅游资料,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利用,通过“文化+扶贫”“旅游+扶贫”等模式,带动贫困户创业就业,实现脱贫致富。
文化自信党课讲稿8
今天我就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主题,就近期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的收获、感悟和思考,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实质和科学是什么?而我们环保人的“初心”和“使命”又是什么?下一步该如何做等方面,与大家做一交流。
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实质
***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开宗明义指出,大会的主题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总书记就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前往上海和浙江嘉兴,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回顾建党历史,开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之旅。在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总书记还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一起重温入党誓词,宣示坚定政治信念。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推动全党更加自觉地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就是要用党的光荣历史和革命传统涵养党性、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今天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主题,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永恒的主题。
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丰富
正如***总书记所说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要牢记我们党从成立起就把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而奋斗确定为自己的纲领,牢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一步一个脚印向着美好未来和最高理想前进。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不断带领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要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不畏艰难、不怕牺牲,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三、环保人的“初心”和“使命”
环保人的“初心”就是立足本职工作,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前提下,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坚决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履行好生态环境保护职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分工协作、共同发力。
文化自信党课讲稿9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历史的学习,多次强调要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并对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历史作出深刻阐述、对改革开放的历史进行了系统总结。
2019年10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改革开放史”作为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学习内容,和党史、新中国史并列起来。2020年1月,***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发表讲话,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的基础上增加了“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内容。2020年6月,***总书记指出,希望广大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将坚定理想信念和“四史”紧密联系在一起。
“四史”的基本经验是文化自信的深厚根基
认真学习历史,善于总结历史经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只有透过历史的表象,探寻历史长河中的规律性认识,才能真正揭示中华民族能够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的根本原因,才能使文化自信具有深厚根基。“四史”学习过程中,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是我们增强文化自信的有力保障。
理论指导与理论创新的有机统一。马克思主义能够在中国产生巨大的指导作用,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并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实现了理论指导与理论创新的有机统一。实践证明,只有不断推进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良性互动,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伟大实践,才能够使党和国家勇立时代潮头、永葆青春活力。
党的领导与党的建设的有机统一。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华民族能够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归根到底是因为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只有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才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党要发挥领导作用,必须加强自身建设。中国共产党能够汇聚起民族团结的磅礴力量,关键在于党善于自我净化、自我完善,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能够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和制度等方面的建设,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拒腐防变能力。
为了人民与依靠人民的有机统一。我们的历史归结到一点,都是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奋斗的历史。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赢得了广大人民的广泛赞誉。为了人民必须依靠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我们党既通过提出和贯彻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带领人民前进,又从人民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获得前进动力。
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有机统一。正如***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所说,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地试、勇敢地改,干出了一片新天地。但是,解放思想不是胡思乱想,不是盲目蛮干。全面深化改革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改革不是改向,变革不是变色。改什么、不改什么,必须有主张、有定力,既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有机统一是全面深化改革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的有机统一。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打开国门搞建设,以开放促改革,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对外开放不是放弃自我,更不是依附他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永远是我们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和立足点。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发展很不平衡的国家要走向现代化,不能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能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也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更不是国外现代化国家的翻版,必须从实际出发,依靠自己的力量来解决前进道路上的问题。
迎接挑战与孕育新机的统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经历了很多挫折和磨难。但是中国共产党从来没有屈服,从来没有被吓倒,而是迎难而上、化危为机,开辟新天地、创造新辉煌。今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国上下的努力,中国付出巨大代价和牺牲,有力扭转了疫情局势,维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维护地区和世界公共卫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这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能够成功应对各种风险考验,推动我国发展行稳致远。
伟大斗争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激发前进动力。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征程中形成的一系列伟大精神,成为鼓舞中国人民坚持不懈斗争的强大动力,更是坚定文化自信的精神支柱。比如在今年的抗疫斗争中,我们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可以说,正是在一系列伟大精神中展现出来的闪闪发光的特性奠定了我们文化自信的根基。
历史教育与弘扬革命精神要实现常态化、制度化
学习历史、弘扬革命精神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基本途径。传承“四史”的力量,必须把“四史”教育作为基础性工程,做到常态化开展、制度化推进。
一是将历史教育与弘扬革命精神融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建设之中。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应该是一个系统的制度体系,包括学习制度、党内组织生活制度、密切联系群众制度等等。其中,学习教育是基础。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中蕴含着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和精神财富,应该通过长效机制,使其成为党员干部成长的必修课。
二是将历史教育与弘扬革命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之中。一方面,要在学习历史中增强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核心价值观不是突如其来的,有其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必须放到历史的长河中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根基和历史必然性。另一方面,要在弘扬革命精神中深刻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从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大庆精神、改革开放精神等,都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渊源。传承弘扬这些伟大革命精神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疑会具有更强的吸引力和说服力。
三是将历史教育和弘扬革命精神融入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中。以树立科学的历史观为基础,让青年学生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是青年学生了解过去、把握当下和开拓未来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历史教育的实践中,学校要根据青年的特点不断牵引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此外,要优化教育途径,创新历史观教育模式。学校的思政课教育要善于运用电视、网络、微视频等各个方面喜闻乐见的形式,把我们的历史知识有机融入,让广大青年在学习乃至娱乐中也能够获取丰富的历史知识、更深的历史感悟,令我们的教育真正地入脑入心。
文化自信党课讲稿10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党对这个问题的重大判断,显现了党的文化自觉,以及对文化发展的高度重视。
第一个问题,什么是文化自信?在普遍意义上是指一个成熟的民族或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并在日常生活中被积极践行,其核心是价值观自信,由此对其文化的生命力饱含坚定的信念。正是文化自信促使我们从心理上、精神上深化了对道路、理论、制度的自信,而从心悦诚服地去自愿认同。文化自信的实质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文化自信的根本。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回顾历史,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文化作为一个国家软实力的载体,越来越成为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如何提升中华文化的全球高位态、增强世界影响力,成为当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个急迫的难题。实践经验表明,文化产业越繁荣,成果越丰富,国人的文化自信就越强。
第二个问题,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1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
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是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
文化深刻诠释了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守护的理想,在价值的润泽中指引着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奋斗的目标。中国共产党就是要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我们的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是人民的文化。基于对文化本性的深刻领会,基于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深刻理解,基于坚定的文化自信,我党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一起写入党章。
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写入党章,对于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涵,真正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所指,起了重要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成为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的精神力量。
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满怀豪情地指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应该而且一定能够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
第三个问题,文化自信的底气。
(一)优秀的传统文化1.空前强盛的历史中国
2中国公元后1500多年历史中一直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最近300年尤其是1840-1949年这110年间才衰落。
北宋仁宗时期,中国GDP达2000亿美元,占全球总量的50%,创造历史最高纪录。
十九世纪的英国在最强盛时GDP未超过全球的40%。美国在巅峰时期GDP仅占全球30%。16——18世纪的“东学西渐”:
利玛窦在《十六世纪的中国》写道:在这个几乎有无数人员的无限幅员的国家,而各种物产又极为丰富。他们和欧洲人不同,欧洲人常常不满足于自己的政府,拼命贪求别人的东西。他们则不然。
埃姆波利对中国的评价:“我们发现了中国,并在那逗留了一段时间,这是世界上拥有最富裕财产的国家,很多美丽,伟大的情景,使我们大吃一惊!所以,我假如不死的话,真希望到北京去见中国皇帝”。
门多萨在1585年写的《大中华帝国志》在罗马出版后,短短20年间共出版了30种版本。
从十八世纪初叶到十八世纪中期,即启蒙运动全盛时期的50年间,欧洲出版了599部有关中国的著作。伏尔泰,一位敬仰中国的哲学家说道:
我全神贯注的读孔子这些著作,我从中吸取了精华,孔子的书中全是最纯洁的道德,在这个地球上最幸福的,最值得尊敬的时代,就是人们遵从孔子法规的时代,在道德上欧洲人应当成为中国人的徒弟。
3中国是世界上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和治理最好的国家。
(二)鲜明独特,奋发向上的革命文化
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他们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独特标识,也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源泉。
短短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实践中,我们创造了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中国奇迹,这已充分说明社会主义文化是一种有强大生命力的文化。
经济方面:新“四大发明”高铁,支付宝,网购,共享单车。我们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发展的火车头。科技创新从跟跑为主,逐渐发展到并跑领跑。
政治方面:中国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部队最多的国家,迄今走过了27年的海外维和历程。被国际社会誉为“维和行动的关键因素和关键力量”。
文化方面:总书记说:我们是一个大国,“大就要大的有样子”。“大”就是要对自己文化的高度自信,有了文化自信,我们就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我们就是吃中国的饭,穿中国的衣,用中国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来跟世界打交道。我们不仅要自信,还要用中华文化的魅力去感染他人,让人喜爱和认同中国文化。
(三)近五年来人民银行的工作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球经济金融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处在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剧,地缘政治等非经济因素影响加大;从国内看,过去支撑经济4高速增长的要素条件和市场环境发生明显改变,经济潜在增长率趋于下行,趋势性、阶段性、周期性矛盾相互交织,经济进入新常态,结构调整和动能转换任务艰巨,经济金融发展面临全新的问题和挑战。面对新的更加复杂的经济金融环境,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切实立足我国金融业发展实际,勇于实践,善于创新,不断深化对经济金融发展规律的认识,对当前经济金融形势作出科学而深刻的论断,以新思想引领新常态,以新理念指导新实践,以新战略谋求新发展,保持战略定力,牢牢把握经济发展的主动权,为新时期经济金融良性循环健康发展提供了思想指导和根本遵循。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人民银行带领各金融机构稳步推进金融改革,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金融业保持快速发展,金融产品日益丰富,金融服务普惠性增强,金融改革有序推进,金融体系不断完善,人民币国际化和金融双向开放取得新进展,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的能力增强,金融治理的效能不断加强,水平不断提高。
(金融改革7个方面成效详见PPT)第四个问题,如何坚持文化自信。
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首先基于我们拥有绵延不绝的悠久历史和灿烂辉煌的文化传统。民族文化传统,是这个民族进一步发展的起点,我们从事任何事业都不能也不可能抛开我们的传统文化背景。在这个意义上,谁忘记了文化的历史,谁也就失去了文化的未来;谁拥有了文化的传统,谁就拥有了文化发展的希望。中华民族拥有几千年文明史的文化积淀,有着丰硕的文化成果积淀,有我们自己不绝如缕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这是我们民族振兴和5文化发展的基石与起点,也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历史财富与资本。具体到每个共产党员身上,必须做好四件事。
一是要弘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中国的文化发展只能从中国本身特定的历史条件与文化背景出发,这是我们进行文化传承创新的绝对起点,也是我们所说的“中国文化传统”存在的根据。我们不能硬搬别人的文化,因为别人与我们有不同的历史条件和传统;我们只能根据我们自己的文化现实,学习、借鉴别人的文化经验,进而推动文化的创新。
二是要“扬弃旧义,创立新知”。要把我国悠久而灿烂的文化发扬光大,就必须创造性地对待我们的历史传统。我们重视文化传统绝不是固守在祖辈的成就中坐吃山空、停滞不前,而是为了现实生活和未来的发展。司马迁早就告诉人们,“述往事”是为了“思来者”。没有创新的文化,是停滞不前的文化;没有发展的文化,是毫无生气的文化。
三是要强化学习,增进对国外文化科技发展趋势和最新成果的了解。一个真正有生命力的文化,应对其他文化系统持基本的宽容和欣赏态度,这既是对别人的尊重,也可从中吸取对自己有用的文化成果。如果对其他文化一律持鄙视的态度,不仅不能证明自己的文化自信,还会影响到我们向别人学习的态度。一种有生命力和自信心的文化,就表现为勇于吸收和消化外来的文化成果,从而丰富和发展自身。当然,我们不能食洋不化,而应该有自己的取舍标准。实际上,批判地自主吸收外来文化成果,不仅不会动摇我们民族文化根基,反而有利于自身文化的丰富和创新。
四是树立文化自信,既要排除文化上的数典忘祖和自惭形秽6的自卑心理,也不能有唯我独尊和夜郎自大的傲慢态度。文化自信既是对自己高度认同的坚定,也是对别人高度包容的从容。以理性、科学的态度进行文化的反思、比较、展望,正确看待自己的文化,正确对待别人的文化,充分认识中国文化的独特优势和发展前景,进一步坚定我们的文化信念和文化追求。才能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凝聚力和自信心。
文化自信党课讲稿11
一、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十九大报告多次提到文化自信,文化自信也是近年***同志在国际国内多个重要讲话中反复提及、使用频率极高的热词。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古往今来,世界各民族都无一例外受到其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上产生的精神文化的深刻影响。
***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
今天,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都离不开文化所激发的精神力量。而要继承好、发展好自身文化,首先就要保持对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的高度信心,保持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创造力的高度信心。这就是***提出“文化自信”这一时代课题的深意所在。
二、文化自信的底气
1、优秀的传统文化
在过去的五年当中,我们总书记无论是在外交场合,还是出席国内活动,都大量引用古代的名言警句。比如,“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匹夫之责,“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浩然之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献身精神等等。
2、奋发向上的革命文化
***对革命文化一直非常重视。无论在部队视察还是到地方调研,***一再讲要坚持用革命传统铸魂育人,大力弘扬革命精神。5年来,***曾到西柏坡、古田、延安、遵义、井冈山等革命圣地,缅怀革命烈士,反复强调革命精神。
“理想之光不灭,信念之光不灭”。***大力提倡革命文化,就是要使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在胜利和顺境时不骄傲不急躁,在困难和逆境时不消沉不动摇,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3、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
我们进行了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实践,我们创造了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中国奇迹,这已充分说明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
三、如何坚定文化自信
讲好中国故事是***同志这些年在很多重要场合反复讲的一个重要命题,引发了世界广泛的关注。讲好中国故事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讲什么样的中国故事,二是怎么讲好中国故事。
第一,讲好中国故事的前提是选好中国故事。好的中国故事应该体现中华民族独特的气质和个性,是在当代依然充满活力的,跟世界先进文明相匹配的优秀故事。同时,我们要把落后的糟粕的故事与先进的精华的故事区分开。中华文明上下5000年,产生了许多的中国好故事,比如女娲补天、愚公移山、神农尝百草的传说,以及岳母刺字、戚继光抗倭等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故事。愚公移山是体现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精神,女娲补天体现责任感、使命感和“天人合一”的精神,岳飞抗金、岳母刺字体现的是忠君爱国的精神,戚继光抗倭是不畏强敌、敢打敢拼的英雄主义精神。这些都是中华民族传承下来的好故事。
近现代以来,中华民族还在继续创造新的好故事。如果说中国古代的故事是体现中华民族智慧和创造力的好故事,近现代的故事就是体现革命和创新精神的好故事。比如推翻晚清王朝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毛泽东带领中国共产党人一步一个脚印,推翻旧中国、建立新中国的伟大征程;还有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那些可歌可泣的故事。
改革开放以来,40多年的历程又是一个波澜壮阔的伟大历史进程。这个进程中,有领袖的故事,也有企业家的故事,还有各行各业的模范故事,这些故事体现了当代中国人的智慧和创造力。
所以,中国好故事首先要体现中国智慧、中国能量,我们不能讲落后的愚昧的中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的前提是讲中国好故事。
第二,怎么讲好中国故事?
首先,要处理好民族和世界的关系。我们常说,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话没错,但是不全面。反过来说,越是世界的也越是民族的。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我们有很多故事是中国民族独有的,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故事,但是这些故事如何让世界感知和理解呢?比如岳飞抗金,怎样才能让世界感受这个故事的魅力呢?应该挖掘人类性的命题,岳飞忠诚、一身正气,不被邪恶力量所容,他的伟大、完美、忠诚招来了佞臣的打压、迫害。为什么忠诚反被打压?实际上这是全世界普遍的问题,是人性的问题。在西方文化当中,这样的孤胆英雄,一身正气反被打压的,也不在少数。因此,我们要找到共性的东西。岳飞抗金虽然是宋代那个特定时代的故事,但它还具有人类性,他身上的亮点,他的忠诚、善良既具有民族性又具有世界性,是大家都能看懂和听懂的。同时我们还要强调,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要找到世界性的语言,找到大家都能理解的那个点。
其次,要处理好主体和个体的关系。现在网络文艺很活跃,流行一个词叫IP,这就是一种创意。创意是带有虚幻性的,体现了创作者的智慧。但是在虚拟世界里,仅仅是一种IP创意还不够,伟大的文艺创作还应该反映这个时代深厚的生活景观。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要强调主观的好创意、好IP,也要强调客观上深入生活,要在火热的现实生活当中挖掘和提炼有用的故事。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有份量的故事,而不是一个虚幻的概念。所以IP固然好,但是不够,还要深入生活,把主观的智慧和客观的丰富多元的生活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形成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
最后,要处理好主流和时尚的关系。在我们中国故事当中,有大量的弘扬主旋律和主流价值观的故事,但是我们发现一个问题,体现主流价值观的好故事年轻人常常不怎么喜欢。年轻人喜欢时尚的,而那些年轻人喜欢的时尚的文艺创作中,主流价值观会相对弱化。那么,这些彰显主旋律、主流价值观的故事,怎么样才能获得年轻人的喜爱?这就需要我们在主流和时尚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比如《湄公河行动》《战狼2》都是体现爱国主义,弘扬主旋律的作品,同时作品在爱国主义、英雄主义中融入了现代时尚的元素,包括视听的感觉、叙事的方式、影像的展现,以及演员的表演等等,这些时尚元素和主流价值观非常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总之,讲好中国故事的关键是要选好体现中国智慧、中国创造力的中国好故事;其次,讲好中国好故事要处理好民族与世界、IP和生活或(主体和个体)、主流和时尚三个关系。
文化自信党课讲稿12
(一)以全国生态环保护大会精神为指引,牢记中央对环保人提出的光荣使命
中央作出一个重大判断,为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新的坐标。会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的工作,推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从认识到实践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当前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这个重大判断,为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新的坐标。中央制定两个阶段目标,为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划出了具体的时间表。会议提出,要确保到2035年,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全面提升,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全面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实现,建成美丽中国,为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划出了具体的时间表。中央指出“六项原则”,为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大会指出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原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原则、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原则、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原则、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原则、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原则。“六项原则”是根本遵循,为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中央提出“五大任务”,为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画好了路线图。会议提出了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全面推动绿色发展、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有效防范生态环境风险、提高环境治理水平“五大任务”,为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画好了路线图。中央正式确立***生态文明思想,为新时代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这次全国生态环境保护会议的规格非常高,最大的亮点就是首次总结了“***生态文明思想”。这是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强军思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之后,在全国性工作会议上全面阐述、明确宣示的又一重要思想,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明思想”的确立,是标志性、创新性、战略性的重大理论成果,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与最高准则,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动力。
(二)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精神为指引,践行党中央国务院对环保人提出的光荣使命。
党中央国务院要求牢牢掌握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思想武器。意见指出,“***总书记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意愿,站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系统形成了***生态文明思想。”
而***生态文明思想的丰富集中体现在“八个坚持”:坚持生态兴则文明兴;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坚持建设美丽中国全民行动;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这充分体现了***生态文明思想的深邃历史观、科学自然观、绿色发展观、基本民生观、整体系统观、严密法治观、全民行动观、全球共赢观。这为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了思想武器、方向指引、根本遵循和强大动力,具有创新的理论意义、重大的现实意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鲜明的世界意义。
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全面加强党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领导。意见提出,“落实党政主体责任。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对本行政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及生态环境质量负总责,主要负责人是本行政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责任人,至少每季度研究一次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意见还提出“强化考核问责,严格责任追究。”意见将“全面加强党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领导”独立成章,充分反映了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坚定态度和坚强决心,为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坚实的政治保障。地方党委和政府要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压实责任,层层负责。这是我国的制度优势,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最大法宝。将生态环境保护的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奖惩任免的重要依据,符合客观规律和基本国情,是抓住了解决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牛鼻子”。
除党委、政府一把手的责任之外,意见还提出抓紧出台中央和国家机关相关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各相关部门要履行好生态环境保护职责,谁的孩子谁抱、谁的事情谁干,管发展的、管生产的、管行业的部门,必须按职责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守土有责,分工协作,共同发力。
党中央国务院要求重点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意见以2020年为时间节点,兼顾2035年和本世纪中叶,从质量、总量、风险三个层面确定攻坚战的目标。意见提出,“到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生态环境保护水平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这些目标指标,是党中央、国务院在“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等规划计划的基础上,通盘考虑后作出的科学决策,保持了持续性,也提出了新要求,要通过艰苦的、坚持不懈的努力,力争取得更好效果。我们要紧盯目标、挂图作战、确保完成,进展快、效果好的地方要巩固提升,进展慢、效果差的地方要迎头赶上,确保不让一个区域一个流域掉队。
意见要求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打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等几大标志性战役,是针对最突出的问题和领域,抓住薄弱环节,集中攻坚,解决一批社会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以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和经验,带动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纵深突破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全面进展。
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努力夯实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基础支撑。生态环境问题是长期形成的,根本上解决需要一个较长的努力过程。意见远近结合,既集中力量打好攻坚战,又统筹兼顾谋长远,注重源头预防、扩大容量、强化保障。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攻坚战的重要内容,也是重要保障。源头预防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本之策,通过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使污染物排放从源头上大幅降下来,生态环境质量才能明显好上去。
文化自信党课讲稿13
青年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青年干部只有树立积极向上的理念,忠诚履职,刻苦磨炼,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才有前途、民族才有希望。要始终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仰信念信心,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发扬优良作风,增强斗争精神,矢志永远奋斗,把党的十九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首先,要加强理论学习,加深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大政方针的理解,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加强理论学习,是提高政治素质的需要,思想贫困往往源自理论贫困,而理论贫困往往是不学习的结果。加强理论学习,用理论武装头脑,有助于及时充分的掌握当前形势,把握政治方向,筑牢思想之基。只有对党的新理论新知识学透、悟透,工作才能找准方向,思想政治才能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党的事业才能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更好的担负起领导经济和社会创新发展的艰巨重任。理论为实践提供指导。我党一直注重理论学习,且不断创新发展。终坚持用理论联系实际,既要坚持学,又要积极想,注重学习成果的转化,将理论学习与研究调查充分结合。学习成效如何,最终体现在学习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上。把理论学习与调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开拓创新的工作思路和发展良策。
其次,要坚持问题导向,认真对照检查,深刻检视剖析,把自己摆进去,主动接受群众监督,把问题找实、把根源找深,切实解决问题。中国共产党人要牢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我们要脚踏实地,树立实干作风,我们要埋头苦干、兢兢业业,要提高执行力,发扬严谨务实、勤勉刻苦的精神,坚决克服夸夸其谈、评头论足的毛病。对照党章党规,对照人民群众新期待,对照先进典型、身边榜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有的放矢进行整改。把初心使命变成青年干部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气神和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自觉行动,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我们要珍视身份,珍惜机会,严于律己,在各自岗位上实现个人价值,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最后,要建立健全常态长效机制,始终要把守初心、担使命成为青年干部的自觉行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既是无比壮丽的崇高事业,也是需要长期艰苦奋斗的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着丰富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先进政党。历史不断证明,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我们党就能够千锤百炼更坚强;背离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就会失去精神动力、丧失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就给我们党提出了新任务新挑战。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将在新时代的新矛盾新挑战新征程中,把“初心”和“使命”融入到发展的全过程,贯穿到各个环节,覆盖到各个方面,艰苦奋斗、攻坚克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不竭动力!
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才能让中国共产党永远年轻。每一名青年干部都应当成为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传承者和弘扬者,始终保持思想上政治上的先进性,在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和宏伟目标的奋斗中不断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