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特色主义新时代的理解和认识实用3篇
【参考阅览】此篇精品资料“对中国特色主义新时代的理解和认识实用3篇”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帮您减少加班熬夜,轻松写作尽在阿拉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对中国特色主义新时代的理解和认识篇1
***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那么,对于我们来说要怎么理解这个“新时代”?
新时代,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代。新时代既非凭空产生,也非一个简单新概念,而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发生的必然历史飞跃。当然,这并不表示从新时代第一天起我们就进入了与过去全然不同的时代,它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我们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需要不断发展、不断前进,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接续奋斗。在这个新时代,我们党治国理政第一位的任务,就是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团结带领人民奋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篇章,让社会主义在中国展现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
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到2020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实现这个目标,今后还有许多“雪山”“草地”要跨越。按照党的十九大的要求,到2020年之前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其中,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就要重点防控金融风险。要服务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促进形成金融和实体经济、金融和房地产、金融体系内部的良性循环,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和处置,坚决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
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就是到2020年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目前,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面对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到20**年底,这样的农村贫困人口预计还有2000多万人,其中相当数量处于深度贫困状态。因此,脱贫更要打好“精准”牌,要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发力,把扶贫和扶志、扶智结合起来,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就是要使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重点是打赢蓝天保卫战。老百姓过去“盼温饱”,现在“盼环保”;过去“求生存”,现在“求生态”。例如对于空气污染,只有想尽办法,搬掉化工污染、燃煤污染和尾气污染这“三座大山”,才能真正建成美丽中国。
新时代,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夯实基础的时代。在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还要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这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更有不少“娄山关”“腊子口”要征服。从世界发展史看,已经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和地区,其现代化大多自产业革命以来用了近300年时间才逐步实现,而我国要用100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现代化路程。这种转变,不但速度和规模超乎寻常,广度、深度和难度也不同于一般。如果一着不慎,就有可能功亏一篑。如当前流行的所谓“中等收入国家陷阱”,就是后发国家沿循发达国家工业化发展路径,当收入进入4000美元至12000美元的上中等收入国家水平时,长期停滞不前甚至倒退,陆续出现了“拉美漩涡”“东南亚泡沫”和“西亚北非危机”。因此,想要不重蹈这些国家的覆辙,就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简单搬抄、亦步亦趋,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持基础。
新时代,是党领导人民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如果说改革开放前30年,我们发展的基本策略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给中国带来了经济腾飞。然而,这个过程当中,贫富差距有拉大趋势。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言,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实现共同富裕。进入新时代,就是要努力缩小贫富差距,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发展的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改善和保障民生,解决老百姓的“兜底”问题。在这方面,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政府财政入不敷出、支出捉襟见肘,以致出现“欧债危机”不同,截至2017年,我国中央政府财政收入自1988年以来已连续29年增长率保持在6%以上,并且对于民生领域的投入逐年增加,在财政蛋糕做大的同时,更加注重分配的公平性,保证了公平与效率的同步。
新时代,是我国重新走进世界舞台中央,为人类文明再作贡献的时代。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历史上的“四大发明”深刻影响着世界变化,然而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却逐步衰落,往往只能充当强国牌桌边上的看客。但是,当前国际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西方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长期疲软、阶级分化、贫富差距扩大,民粹主义和极端思潮兴起,对传统的自由主义价值观构成严重挑战,既有的体制无限抬高了福利门槛,最后却无法兑现,故而无法满足西方国家民众、尤其是中下阶层长期以来的各种诉求,使其政治合法性遭遇冲击,老百姓通过选票来改变政治格局,致使“黑天鹅”事件频发。同时,传统的全球化已经无法适应西方国家百姓的多元化和差异化需求,而逆全球化的出现有可能进一步加剧全球范围内的资本垄断与贸易阻隔,从而扩大人民群众物质文化与精神需求的潜在差异。
这样的国际大改组、大变局时代,也是充满机遇的时代。我们自己发展好了,还可以给第三世界和发展中国家提供一种新的启发,即通过摸索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而非一味简单模仿和刻制西方发展路径,一样能够立国兴邦。
万山磅礴看主峰。我们今天所讲的新时代,正如***总书记所强调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而不是别的什么新时代。明确了这一点,我们就能紧跟时代步伐,乘长风破万里浪,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座时代“主峰”在新的历史时期焕发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
对中国特色主义新时代的理解和认识篇2
***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对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的科学判断。
(1)从中华民族复兴的进程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历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景。
(2)从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进程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了强大的生命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
(3)从人类文明进程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理论、文化不断发展,拓宽了发展中国家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途径,给那些既想加快发展又想保持自身独立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的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而不是别的什么新时代。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而且是社会主义的“新生”,是要把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社会形态推进到新阶段,是要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推进到新高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是十九大报告立论的重要依据,也是贯穿报告全篇、具有统领性作用的重大理论创新亮点。认真学习领会好这个重大政治判断,对于深刻理解把握好十九大精神至关重要。
十九大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依据主要有三大层面:
1、理论层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已经创立。伟大思想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参照: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
2、社会层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是进入新时代的根本标志。
3、实践层面:“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为了实现伟大梦想,在新时代继续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
对中国特色主义新时代的理解和认识篇3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的历史坐标,是党和国家制定方针政策、进行战略决策的历史依据,也是凝聚社会共识、动员社会力量的历史基础。迈向新征程、奋进新时代,就必须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理论内涵。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这为我们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理论内涵提供了根本指引。
一新时代是实现更加平衡充分发展的时代
马克思主义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因,社会主要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因。社会的发展就体现为社会主要矛盾的不断解决与转化,历史通常也因为社会主要矛盾的不同而划分为不同的时代,决定不同的社会主要任务,赋予不同的历史使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了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矛盾,向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转化,这既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也决定了新时代实现更加平衡充分发展的理论内涵。
4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作为推动社会进步的硬道理,极大解放了生产力,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带来了经济社会巨变,改变了社会生产的落后状况。但一方面由于历史条件限制,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不平衡问题,比如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东中西部发展的不平衡、经济结构的不平衡等,都影响着社会的继续健康发展,影响着共享的社会主义原则。另一方面随着人民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不断满足和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日益增长,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充分也进一步表现出来,发展质量不高也在诸多领域存在。立足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和社会主要任务,着眼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实状况,还必须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毫不动摇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科学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想,强弱项、补短板、促升级,把实现更加平衡更加充分的发展作为新时代重要的理论内涵和实践遵循。
二新时代是坚持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本质的时代
我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最初在对资本主义两极对立的批判中,坚持本质主义的思维方式,形成了生产资料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等有关社会主义本质的教条化认识,这种认识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初期建设中曾起过积极作用,但随着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不断深入,其片面性也日益突凸显出来。在深刻总结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探索中,逐步形成了对“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科学认识。
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原理,决定了在推动社会历史发展中面对突出问题、善抓主要矛盾的方法论原则。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面临的突出问题就是社会生产的落后状况和人民对物质文化日益增长的需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改变相对落后的社会生产状况,满足人民对物质文化的需要就成为这一时期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最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随着社会生产相对落后状况的改变,人民物质文化需要的总体满足,特别是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使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面临的突出问题,在继续推动生产力发展、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基础上,实现发展成果的人民共享、保证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坚持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本质,就成为新时代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拼搏奋斗最重要的时代号角。
三新时代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时代
人民的需要是历史前进的动力,社会进步总是表现为人民需要的不断满足与产生,人民需要的不断满足与产生是历史发展的重要标志。近代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先后满足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们追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需要,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等,随着这些历史需要的不断满足,人民也不断产生新的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美好生活向往”成为全体中国人民新的历史需要,这是我们党和人民接续奋斗取得巨大历史性成就的必然结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承和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敏锐洞察人民需要的新变化,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牢记党的初心使命,践行党的性质宗旨,注重每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把满足人民对“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等美好需要,作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重要业绩,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推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取得了巨大历史成就。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日益复杂动荡的国际局势,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中国发展最大内生动力,体现了坚定的历史唯物主义态度,充分的历史唯物主义自信,使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成为新时代的最强音。
四新时代是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先后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完成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消灭了封建剥削压迫制度、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变了社会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实现了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历史发展的巨大成就和必然性逻辑,赋予新时代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历史的辩证法彰明了历史的发展既有其客观的必然性,也离不开主观上的能动性。新时代在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逻辑中,承继着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的伟大成就、实现的历史进步,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历史演进的必然结果。新时代在未来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中,体现着我们党和人民深沉的智慧、历史的主动,是我们自觉书写历史的主观创造。新时代党和人民对完成民族复兴历史使命的高度自觉,把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新时代的主题主线,形成了对“两个确立”理论意义和实践要求的深刻认识,深入总结党百年奋斗不断取得成功的历史经验,科学擘画“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从严管党治党,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创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使新时代在思想、政治、组织、社会等各方面成为必然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时代。
五新时代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由原始封闭狭隘地域性的民族历史,不断走向开放交融命运共同体的世界历史的过程,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交往的日益扩大,世界市场在资本主义掠夺性开拓中的形成,人类在客观上已开始处于休戚相关的命运共同体之中。马克思主义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这一历史规律,确立了人们对共产主义的信仰,揭示了共产主义的世界历史前提,并指出只有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无产阶级才能解放自身、解放全人类,建立一个人类有史以来一直向往和追求,公平、正义,和平、和谐,富裕、友爱的美好社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我们党和人民对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进程的客观把握,也是坚持共产主义信仰、顺应人类对美好社会向往的主观自觉,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和人民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对人类前途命运的深切关怀。
理论的意义总是要在现实的需要中彰显,需要的迫切性往往决定着理论的意义性,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当今世界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最迫切的需要。***总书记指出,人类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一方面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全球命运与共、休戚相关,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和各国人民最美好的向往。另一方面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世界经济增长乏力、金融危机阴云不散,发展鸿沟日益突出、兵戎相见时有发生,冷战思维、强权政治、恐怖主义、难民危机、传染性疾病等严重威胁着世界和平与发展,压迫着人民对美好世界的向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和理念作为实现人类社会新发展的新文化,反映了当今世界最迫切的需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百年来接续取得的巨大成就,已使中国成为当今最重要的世界和平建设者、全球发展贡献者、国际秩序维护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更有条件、有能力,有责任、有自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