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心得体会范文样例(汇总5篇)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心得体会【第一篇】
改革永远在路上,奋斗没有完成时,作为肩负时代新使命的党员、干部,我们不仅要颂扬深圳所取得的巨大历史成绩,更要总结经验和学习先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继续传承和高扬新时代深圳精神,时刻保持以激昂的改革锐气和强大的干事动力在接续奋斗中继往开来向前进,奋楫争先立潮头。
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自党中央作出兴办经济特区重大战略部署以来,一代又一代深圳建设者坚持以“摸着石头过河”的勇气和“白猫黑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的务实不断推动特区建设在探索中前进,并由此逐步走出了一条既符合市场规律又尊重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进程中树立了勇立潮头、力争上游的典范,为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勇敢试验的背后是敢为人先,经济发展的先导是思想解放,深圳特区的成功是数以万计奋斗者敢闯敢为的结果。当前,改革已到新的历史关口,面对巨大的挑战和未知的困难,我们必须要保持和发扬敢闯敢试的精神,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迎难而上勇往直前。创新不仅是第一生产力,更是攻坚克难的第一动力。深圳40年来在创新思维的引领下,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通过不断在“先行”中做“示范”和在“示范”中争“先行”,迅速跻身于全球城市前列,实现了从落后边陲小镇到国际化大都市的历史跨越和从“追赶”到“并进”再到“领跑”的逆袭超越。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和“深圳奇迹”都充分证明,只有不断革新理念才能不断突破禁锢,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才能不断向前迈进。当今世界秩序和格局正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扩散而深度调整,这使得我们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多变,但我们决不能被逆风和回头浪所吓倒,而要坚定信念、增强定力,努力在创新中识变应变和解决问题,为我国的发展蓄势谋新抢下先机。从“杀出一条血路”到“走出一条新路”,如果没有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积极作为与贯彻执行,那么再好的政策和措施也取得不了今天的辉煌成就。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深圳等经济特区这一路走来,可以说每一步都极不容易,每一步都异常艰辛。四十年的日新月异和沧海桑田离不开无数新老特区人和创业者的心血与汗水,正是他们在自己平凡岗位上数十年如一日地埋头苦干、披荆斩棘,锲而不舍、久久为功,才终使改革试验田变成发展样板间,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深圳精神。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更要充满热情和干劲,直面问题勇挑重担,着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把党的事业推向新的境界。
回首四十载,风雨兼程,波澜壮阔;
展望新时代,前景光明,催人奋进。奋战在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各条战线上的党员干部和建设者们,一定要更加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砥砺奋进,始终做到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坚守初心,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担当使命,奋力在更高起点上唱响春天的故事和复杂局面中创造更大的奇迹。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想干事是会干事、干成事的硬基础和源动力。年轻干部首先要把牢想干事的“正方向”,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把握正确政治方向,不断提高政治能力。要虚心求教,做理论积累的“有心人”,抓住岗位培训和党日活动等各学习种机会,扎实学习党的科学理论,耐心反思自身的缺点不足,形成“学习促进思考,思考助力学习”的理论积累“正循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是非观,做政治上的“老实人”“明白人”。
坚定了想干事的“正方向”,还要有能干事的“真本领”。年轻干部要不断锤炼、不断提高干事能力。能干事首先要能调查,要在走访调查中不断提高调查研究能力,深入到基层一线听取民声民意,研究内在发展规律,为攻坚克难、解决实际问题提供理论依据。能干事的重心是“能断事”,要广开言路,悉心听取各方意见,在综合评判中不断提高科学决策能力。能干事的核心是干事能力,要敢于历练,做攻坚克难的“急先锋”,主动申请到最困难的地方、最紧急的地方,深入基层一线,在全面推进各项工作中不断提高改革攻坚能力。
我们正处在大有可为的新时代,年轻干部要起而行之、勇挑重担,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不断开拓干成事的“新思路”。要坚持问题导向,把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实际问题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不断提高群众工作能力,解决好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为干成事凝聚攻坚合力。要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树立风险意识,在精准预判风险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应急处突能力,为干成事增添一份保障。要注重工作实效,抢抓发展机遇,让各项政策利好尽快落地,带领群众持续改善人居环境,丰富文化活动,在真抓实干中不断提高抓落实能力,让人民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精气神挺起来。
“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顺应树木的习性,根据树种选择合适的种植土壤,是树木健康成长的基础。同理,对于人才天性的尊重,既要考虑共性也要考虑个性。要根据人才的实际情况,深入挖掘他们的素质素养、优势不足等各方面特点,把他们放到合适的位置和环境,让他们能力得到发展、现实需求得到满足、精神信仰变得坚定。人才培养是一项重规划、周期长、见效慢,且需要持续用力的工程。因此,要增强人才培养的预见性和长效性,正确处理好当前需求与长远发展的关系,制定好各类人才成长的“路线图”,把准“关节点”,做到既“解渴”当下又谋划未来。
俗话说,树木三分种,七分管,意思就是树苗定植后,更要注重日后的管护。对于人才来说,如果不注重日常的教育引导和磨练积累,就很难在事业上有所作为,再好的苗子也容易被耽误。“刀在石上磨石,人在事上练。”越是艰难困苦,越能磨砺心性意志,越能增进才能。要加强引导,鼓励人才直面困难和挫折,以积极乐观的态度,自觉在风雨中淬炼提升。要加强监督,严格落实人才管理制度,对“歪树”绝不能视而不见,对“病树”绝不能掉以轻心,对“烂树”绝不能心慈手软。要加强教育,提高规矩意识和自我管理意识,让人才在实践中成熟,在磨砺中强大,在监督中成长。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木成长离不开适宜的环境和足够的养分,人才培养更需要良好的环境和暖心的激励。要解放思想,摒弃“一把尺子量到底”的单一评价标准,通过改善工作环境、创新激励举措等方式,持续增强人才的认同感、获得感、归宿感。要围绕产业链打造人才链,形成以产业聚人才、以人才兴产业的良性格局,并着力解决好科技成果“最后一公里”的转化问题。还要拆除人才流动“玻璃门”,打破“编制”束缚、穿越“身份”障碍,建立程序简化、服务人性化的调入调出机制,有效促进人才在各地区之间合理有序流动,让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古人求贤,有萧何月下追韩信,秦昭王五跪得范睢。而今,立足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我们更要在“人”这一关键要素上实现新突破,以“伯乐相马”的慧眼、以“千金买骨”的渴求、以“百年树人”的精神,筑牢爱才育才容才用才的“黄金台”,厚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人才森林”,让“天下英才纷至沓来、源头活水驱动创新”的愿景变为现实。
71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回望历史,悲壮艰辛的事迹永载史册;
放眼当下,数不尽的辉煌成就让我们心潮澎湃;
展望未来,擘画的宏伟蓝图使我们信心满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民族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中华儿女披荆斩棘、攻坚克难,正在新时代迈着坚定的步伐,踏上伟大的民族复兴路。
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用伟岸的身躯誓死守护着党、守护着人民,一路直面挑战、勇毅笃行,一路浴血奋战、艰辛探索,用鲜血、汗水乃至生命为四万万同胞赢来了崭新的中国。
新中国的成长史,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儿女不断探寻的奋斗史。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在社会安定和百姓安居的双重考验下,党和政府领导人民大力恢复经济,引导农民互助合作、兴修水利、发展生产,农业增产增收,农民积极性不断提高。“志士惜日短,勇者常为新。”国防科技事业的快速推进,更是给国家的发展注入了实实在在的“底气”。1964年10月,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消息马上传遍北京的大街小巷。中国核武器能够取得从无到有的历史性突破,成功粉碎霸权主义国家的核垄断,是科学家们在戈壁大漠中忍受高寒、顽强拼搏的结果。总设计师邓稼先曾坚定地说:“为了国家的‘大炮仗’,死了也值得!”这句壮美誓言,早已不是邓稼先一个人的心声,更是国家建设时期千千万万个仁人志士的呐喊。
新时代长征路上,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主角”,都心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政治昌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和谐已成为社会发展主旋律,神舟飞天、海上钻探、高铁飞驰、天河运转,我国在航天、生物、信息等重要领域的科技实力已经跻身世界前列。正是全体中华儿女在自己平凡岗位上尽职尽责、无私奉献、竭力奋斗,中国才成功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卓越转变。今年以来,我们见证了突如其来疫情、暴雨、洪水,经历了意想不到的两会延期、居家上课、高考延期。但经过全国上下共同努力,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经济社会正常运转、人民生活步入正轨,这些事实都证明了,巨大的考验不会吓倒我们,更无法打败我们,反而让越挫越勇的中华儿女愈加开拓进取、团结奋进。
历程辉煌,未来可期。伟大民族复兴路上,中国共产党正带领亿万中华儿女赓续奋斗、砥砺前行。
通过互联网就“十四五”规划编制向全社会征求意见和建议,是我国五年规划编制史上的“头一遭”,引起社会强烈反响,无论是深谙行业发展的专家,还是紧贴群众的基层干部,无论是企业经营者还是农民工、快递小哥,无论是科学家还是教育家,都纷纷参与到了本次活动中来,建言献策。伴随超高的社会参与度,也为“十四五”规划编制,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五年规划编制涉及经济和社会发展方方面面,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我们想要开门问策、集思广益,就需要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以各种方式为“十四五”规划建言献策,充分吸收到“十四五”规划编制中来,齐心协力把“十四五”规划编制好。通过网络的这条无形的“高速通道”,无疑让我们将开门问策、集思广益的通道开得最大。
从8月16日至29日,“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开展网上意见征求活动,已累计收到网民建言超过万条,为做好“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提供了“海量”的有益参考。这百万条建议,融汇着社会期盼的暖光、群众智慧的高光、专家意见的亮光、基层经验的闪光,这些光芒交织成了五彩斑斓的发展之光、奋进之光、团结之光……众人拾柴则火焰高,众人“智汇”则光芒万丈,这些光芒带着温度,带着激情,带着期盼,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
通过网络汇聚出的“百万量级”的“云智慧”,必然能让更多的“金点子”出现在“十四五”规划编制中。而这些“金点子”也将成为“十四五”蓝图中一个又一个的“高光点”,为我们国家的长远发展贡献力量。更重要的是,通过网络作为沟通的桥梁,让数量众多的网民参与到“十四五”规划中来,搭起了一道道连心桥,民心情,让“十四五”规划变得更有温度。这也为我们在今后工作中更好发挥互联网倾听人民呼声、汇聚人民智慧作用,夯实了工作基础。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有关部门要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及时梳理分析、认真吸收,让广大人民群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得到充分回应,从而更好地凝聚起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磅礴气势,让十四亿国人在“十四五”规划的蓝图中,万众一心,凝心聚力,同心同德,坚定迈步踏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心得体会【第二篇】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思想、新论断有着内在的逻辑,具有全面性和整体性特点。
以弄清“主义”和坚持党的领导为导向,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真理性和先进性。明确提出“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一个国家实行什么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其他别的什么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以“四个”历史经验总结和弄清“两个历史时期”关系为依据,全面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优越性。首次从社会主义的500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寻梦的170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60年、改革开放探索的30年四个不同视角的历史方位和历史经验来审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运和价值,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实现中国梦为目标,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新要求和行动纲领,明确指出要“继续写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
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的论断思想深刻、内涵丰富。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科学真理性,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南引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以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三位一体为鲜明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就特在其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上,特就特在其实现途径、行动指南、根本保障的内在联系上,特就特在这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上”;以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执政党建设规律的最新认识水平为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体现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东西”。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实现指明道路、条件和进程。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历史必然性,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心聚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世界社会主义500年发展的历史总结和最新飞跃;是中国近代以来仁人志士寻梦170年的历史总结和承传;是新中国中国共产党人社会主义建设60年和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总结和最新成果。历史事实告诉人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承载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探索,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的夙愿和期盼,凝聚着亿万人民的奋斗和牺牲,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发展中国、稳定中国的必由之路”,“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吮吸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
二、综合国力显著提高的状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凝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低潮中风光独好,中国道路更是为当代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提供了经验和昭示。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心得体会【第三篇】
小的时候,总是认为共产党都是好人,国民党都是坏人,国民党欺负人民,而共产党帮助人民,所以人民要推翻国民党,拥护共产党,建立一个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幸福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渐渐长大了,视野也开阔了,才逐渐发现,其实国民党也没有那么坏,国民党也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国民党也为中国做了很多有重大意义的贡献,而且,当初的国民党要远远比共产党强大,可为什么共产党能打败国民党呢?我想,自然是共产党能够好的为人民服务,共产党做的比国民党要好很多。所以说,没有中国的民意,就没有中国共产党、没有新中国,这是我们最大的民意。当那么多人参加这一队伍的时候,当那么多小推车全力以赴地支持这支军队战斗的时候,人民已经用自己的行动表明了态度,做出了选择。选票是一种支持方式,行动更是一种支持方式。
读完金一南的《苦难辉煌》后,想想自己以前的想法,虽然不是全错,但是就像井底之蛙,一知片解。这不仅仅是共产党和国民党的事情,而是整个中国近代史的发展,更是全世界近代史的发展,以前我只是仅仅看到了结果,可整个历史的错综复杂,历史上的偶然、无奈、抉择、机遇和艰辛而产生的现在的结果,我只有震撼,思绪万千,却又不知该怎么总结,我就像是个刚出生的小孩子,用无知的眼神第一次看到世界一样,惊喜又害怕,不知所措。可历史就是历史,历史已经出场了,除了内心道不明的感慨,还有一些即时的认识和感悟,作为读完本书的总结,我想,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自己阅历的丰富,我肯定还会有更多的感悟和想法。
现在,大家都在讲全球化,其实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和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我们全球化的进程已不可避免。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到奋斗至今,从制定政策到选择道路,都与国际因素关系极大。以前的党史,人们过多集中于党的内部,实际上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发展到能够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它是在全球大势之下,东方各种力量挤压、碰撞、较量的结果。中国革命的成功,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夹缝中求生存。历史给国民党很多机会,却只给共产党很少机会,但是共产党人抓住了这仅有的机会,实现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这是历史的选择,也是人民的选择。
中国共产党成立时没有多少人相信,这个小小的政党能够赢得中国的未来,很少有人想到,那支在崇山峻岭、江河草地中长征的疲弱不堪的队伍,正背负着这个世界上最大国家和民族复兴的全部希望。但是百折不挠却早已昭示了他们的光明前途和未来,才有了60年前新中国扬眉屹立在世界东方。正如书中说到,中国革命的胜利不是天赐良机,而是来自千千万万的人的英勇献身。给我们印象深刻的是这些光芒不是在共产党人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最辉煌的时候迸射出来的,是在共产党人最困难的时候,在前景最黑暗这种情况下,共产党人还是坚守自己的信仰。像红军20师师长胡天陶被俘,让国民党方大吃一惊的是一位红军师长在冰天雪地中身上只有几件打满补丁的衣服,而在国民党的威逼利诱下,胡天陶始终只有一个字“不!”这就是共产党的信仰,这样的人就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脊梁。他们汇聚成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在艰难困苦中唤醒一个灾难深重民族的自尊、自信和自强,在一穷二白中支撑起一个历史悠久国度持续的繁荣发展。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还有什么能让我们感动?我们有没有忘掉战胜艰难险阻的法宝?我们怎样在一脉相承的事业中与时俱进?中国的崛起已经举世公认,面临的挑战也空前严峻,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实现我们的坚守和完成我们的责任,需要汲取多方面的营养。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一直在追赶时代发展潮流。今天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样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伟大事业的继承和发展。正因为有无数的优秀中华儿女,前赴后继,舍生忘死,踏着烈士的鲜血奋然前行,把个人的一切乃至生命都毫无保留地献给了党和人民,我们才赢得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正因为集合着无数为着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殚精竭虑、夜以继日工作的优秀党员,在苦难中不懈奋斗,自主创新,缔造一个不屈民族的伟岸形象,赋予一个古老国家以现代的品质,才有今天我们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只有探寻这些历史,才能让我们真正聆听生命的真谛,汲取前进的动力。站在历史的制高点上,昔日的战场已硝烟散尽,一个伟大时代的宏伟画卷正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历史是相对的,辨证的。过去相对现在是历史,现在相对未来是历史。我们作为后来人,正在续写着历史,必须接过先辈们的接力棒,跑好属于自己的一程,做好历史的传承者、创造者。
金一南说:”先有真人,后有真理。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使我一定要写出这批真人。他们不爱财,不为官,不怕死,就为这个事业,为心中的主义。今天一些人可能觉得事业和主义已经没有多少吸引力了,但当年的共产党人为了心中的主义,始终抱有不变的信仰,所以我特别想写这批真人。他们之中,很多人没有看到胜利这一天,没有机会评功评奖、授衔授勋,也没有机会返回家乡光宗耀祖。但这批人是我们这个军队、这个党、这个国家真正的脊梁。他们当中很多人已不为今天的人们所知,我只想把他们写出来,让他们永志史册。当然,这批真人不限于共产党的队伍,国民党里也有真人,否则他们不可能使北伐战争变得犹如摧枯拉朽。”我想,这就是他们这一代人的信仰,正是这样的信仰,让他们可以抛弃一切,只为中国的未来。其实,中国自古就有这样的信仰,而世世代代的中国人都崇敬这样的信仰至今,例如我们每年都纪念的屈原,可是在清朝时期,清朝的统治者为了巩固少数人统治全中国的梦想,对全中国人进行了奴役和精神的洗礼,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也正是这个时候开始堕落的,我们闭关锁国,安于现状,人民不敢创新,统治者把人的所有的尊严和权利都剥夺了,官场腐败,不堪一击。而清朝灭亡后,中国人的思想才开始解放,我们开始看到世界的舞台,才有轰轰烈烈的人民解放战争。大家都津津乐道康熙、乾隆年间的盛世,却羞于谈论中国近代的屈辱,科技、经济落后,人民麻木,政府腐败,东亚病夫…等等,直到现在,很多中国人仍在国际交流上抬不起头,仍毫不犹豫地崇洋内外,但事实上,这段大多数人认为屈辱的历史,在我心中,却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历史,在我眼中的它,是那么的坚强、那么地自信勇敢、那么地不拘一格,又那么可爱的像个孩子,跌倒了再爬起来!无论是共产党人,还是国民党人,都认认真真的,用自己最大的努力为这个国家的未来奋斗。而康熙、乾隆年间的盛世,才是中国近代史的罪魁祸首,他们不居安思危,他们高傲,迂腐,与世隔绝断送了自己的王朝。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心得体会【第四篇】
70年来,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穿越时空,始终放射着璀璨的光辉。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锻造出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这就是:“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以及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爱国主义精神是抗美援朝精神的根本,是对祖国和民族尊严的认同与自豪,也是对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人民幸福的使命与责任。朝鲜内战爆发后,傲慢的美国政府自恃强悍,派兵发动对朝鲜的全面战争,并不顾我国政府多次警告,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的鸭绿江和图们江,出动飞机轰炸我国东北边境,对新中国构成了严重威胁。敢不敢亮剑,摆在了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面前。为了维护祖国和民族的尊严,毛泽东同志果断决策参战,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全国人民积极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历时两年零九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从决定出兵到胜利收兵,始终高扬着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志愿军和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打出了国威军威,有力维护了祖国和人民利益,也宣告:帝国主义在东方架起几门大炮就可以征服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
整个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志愿军将士以不怕牺牲的勇气和横刀立马的豪气,以“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胆气,与美帝国主义进行了一次次惊心动魄的抗争,上演了一幕幕气壮山河的活剧。抗美援朝战场上的“特级英雄”杨根思,生前说过三句话:“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这三句话听了至今令人热血沸腾!还有著名的上甘岭战役,更是表现了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战斗精神。“上甘岭战役中,危急时刻拉响手雷、手榴弹、爆破筒、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舍身炸敌地堡、堵敌枪眼等,成为普遍现象。”敌人先后投入6万多兵力,倾泻了190万发炮弹,投掷炸弹5000余枚,耗时43天,付出伤亡和被俘万余人的沉重代价,山头被削低2米,志愿军官兵仍像钉子一样牢牢地铆在阵地上。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了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30多万名英雄功臣和近6000个功臣集体,铸就了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丰碑。在实力极不对称、极为艰难条件下顽强取胜的英雄壮举,书写了人类战争史上可歌可泣的壮丽史诗。美军陆战第1师师长史密斯曾感叹:“长津湖战役,是钢铁部队在和钢铁的人作战。”
实现中国梦,道路艰辛。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需要深入学习宣传中国人民志愿军革命精神,牢记初心使命,坚定必胜信念,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国梦强军梦不懈奋斗,为维护世界和平、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看今朝,无数白衣天使义无反顾挂帅出征,为我们撑起了生命的摇篮和健康的城墙……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都是我们不能忘却的根本宗旨。刮风下雨又如何,电闪雷鸣又如何,扶贫干部肩上的一个背包、手上的一把雨伞、脚下的一双筒靴,足以为群众踏平那一路上的泥泞坎坷,为群众撑起一片幸福港湾,走出一条康庄大道。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好干部的第一标准。脱贫攻坚是民生工程,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是开展群众工作的具体体现。我们要牢牢把握好政治方向,做个政治上的明白人,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紧跟上党和国家的步伐,做个工作中的实在人,耐心倾听群众的呼声,真正把群众的安危、冷暖、苦乐放在心上,学会将心比心,把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多做雪中送炭的暖心事、多下啃硬骨头的苦功夫,以此来打通干群之间的最后一公里。充分发挥共产党人不怕苦不怕累、不畏难不惧险的革命大无畏精神,自觉做到思想上不放松、信念上不迟疑、行动上不放缓,站好脱贫攻坚战的最后一班岗,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而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一旦出了问题,更是百般推责、撇清关系。正所谓“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是骡子是马得拉出来溜溜才知道,作为新时期的共产党人,在决胜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小康的关键时刻,就应该充分发挥“明知征途有艰险,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拥有“愚公移山、滴水穿石”的韧劲儿,拿出“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干劲儿,发扬“敢为天下先、拼搏加自强”的闯劲儿,确保在扶贫的道路上不落下任何一户贫困家庭、不丢下任何一个贫困群众,确保彻底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向全国人民交出一张满分的“答卷”。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再长的路,一步一步也可以走完;
再难的事,坚持不懈也可以做到。让我们一鼓作气,拿出“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士气和“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志气,驾好脱贫攻坚的“末班车”,驶向民族复兴的“阳光道”。
原子弹既可以是威力无匹的灾难性杀伤武器,也可以是和平之盾、大国重器。正如约里奥·居里先生所说“中国要反对原子弹,就必须先掌握原子弹。”70多年前,百废待兴的新中国,要摆脱遭受“核讹诈”的危机,就必须掌握原子弹,上世纪50年代中期,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做出了要研制原子弹的决策,这也是毛泽东同志积极防御战略思想指导下的必然选择。关于怎么研制原子弹,曾有人认为可以从苏联等兄弟国家获取帮助,有人认为一片废墟上建立的新中国,还有许多比原子弹更迫切更重要的事去做。“万山磅礴必有主峰”,关键时刻,毛泽东同志明确了发展“两弹一星”事业,并确立了“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总方针。历史和实践证明了,在关键科技、核心技术上,是买不来、求不来、讨不来的,更何况是原子弹这样的镇国重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高瞻远瞩,为中国“两弹一星”事业擘画了光明的未来,也奠定了成功的根本前提。今天,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激烈演进,面对经济全球化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面对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的现实,“龙衮九章,但挚一领”,形势越是复杂,我们越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更好地坚持党的领导,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守正创新、开拓进取之中,咬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放松。愈是各种风险交织,愈是各种矛盾叠加,愈是要坚持守正创新、开拓进取,初心不忘、使命常存,将认准的道路“不偏移”“不游离”“不摇移”,笃定情志、矢志不移地走下去,走到底。
“中华儿女多奇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在千疮百孔的烂摊子上建立的新中国,富有革命浪漫主义精神,豪情满怀的中国共产党人勇于在一张白纸上作画,勇于在奋斗的汗水中让美好蓝图变为繁花现实,在完成“三大改造”、开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同时,党和国家已将视角放宽拉长,投注到民族自立之大计、国之大事的“两弹一星”研制上。在“两弹一星”事业发展上,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建设一个伟大新中国的志气和骨气,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制度优势和治理优势。毛泽东同志对原子弹批示:“要大力协同做好这件工作。”原子弹和氢弹是二机部负责,导弹是国防部五院(后来的七机部)负责。按照中央确定的“大力协同”和“拧成一股绳”的精神,各条战线凝心聚力,要人给人、要物给物,全国上下形成“一盘棋”,人才汇集、物力汇聚、巧匠云集,横下一条心,终将原子弹这一“争气弹”如期拿了下来。历史长河风起云涌,红色基因永不褪色。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这一人类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面对百年未遇之大洪水,面对各种灾厄和重重困难的挑战,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下,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运筹帷幄、沉着应战,充分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优势,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势不断彰显,历史和实践,一再无比深刻地告诉我们,中国之制生机勃勃,中国之治坚强有力,矢志走好既定道路,矢志坚持既定方向,我们终将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取得一个又一个新的更大的成功。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历经无数艰难困苦,而生生不息并永葆青春的内里骨血。科学无国界,科学家却是有祖国的,正因此,正处于科研研究巅峰的钱三强离开居里实验室,1948年夏天回到祖国。正因此,钱学森、邓稼先、英杨、法杨们排除万难,不顾一切阻挠,毅然决然回到一穷二白的新中国。在“两弹一星”伟大事业中,涌现出化名“王京”20年的王淦昌,飞机失事时用身体保护核试验绝密文件的郭永怀,与死神3次擦肩而过的于敏等杰出代表,无数有名的无名的科学家、军人、技术工人们,他们甘愿隐姓埋名、甘愿默默奉献,甘愿用算盘珠、手摇计算机计算数据,甘愿夜以继日、不分白昼、呕心沥血。“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他们“舍小家为大家”,因为在他们心中,有着共同的信念,有着共同的心声,有着共同的人间大爱——我爱你,中国!岁月如流、时光不居,今天,中华民族的历史接力棒交到我们手中,我们更应当赓续这份红色基因传承,更应当在每个人心中立起爱国主义的丰碑,“发扬‘两弹一星’精神,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忘初心,方得行远,要用更进一步的拼搏、更进一步的奋斗,用更多一份的心力、更多一份的精气神,始终保持迎难而上的英雄气,用好创新第一动力,秉承发展第一要务,用好人才第一资源,在“闯”“创”“干”中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将党的领导更高质量、更好水平地推进下去。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中,书写属于我们这个伟大时代、属于我们这个伟大国家的新的传奇。
印刻在鲜红手印里的请战决心,书写在入党申请里的灼灼初心,响动在质朴话语里的家国情怀,没有气壮山河的豪言壮语,没有长篇大论的慷慨陈词,爱国誓言在心房,人民英雄用战天斗地的无畏勇气书写了撼天动地的不朽史诗。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有逆行青年尚显稚嫩的“热肩膀”,解放军人能扛千钧的“铁肩膀”,白衣天使勇担使命的“宽肩膀”,更有众多无名英雄献出的臂膀之力——为医护人员送去盒饭的“雨衣妹妹”,为女医护人员发放必备用品的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小至个人,大至组织,在非常之时挺身而出,用不同的方式、尽最大努力,坚守着“召必回,战必胜”的共同信念,诠释着舍我其谁的使命担当和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这些硬实有力的肩膀担负起了中华民族的关键命运,铸造了护佑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钢盔铁甲,爱国情怀成为举国上下最澎湃炙热的情感,爱国力量成为抗疫战场上最“硬核”的决战力量。
“不畏浮云遮望眼”是中华民族的斗争意志,“九州生气恃风雷”是中华民族斗争豪情,奋斗的芽苗在风雨的浸润中更加茁壮,精神的沃土在执着的坚守中愈加厚实。这是一场与前所未有之病毒殊死较量的战斗,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伟大事业的制胜法宝,照见的是中华民族的坚韧不拔的意志,诠释的是薪火相传的民族精神。“踏平坎坷”的大道之行,“威武不能屈”的钢铁意志,中华儿女身披战袍、剑指疫情、直破楼兰,中国心不屈不折,中国志不垮不灭,汇聚成冲破阴霾云翳的希望曙光,每一个斗志激昂的热血时刻都成为彪炳青史的烫金印记。斗争者是真英雄,84岁高龄赶赴武汉的国士钟南山,夜以继日攻关科研的陈薇,胆囊摘除手术后第三天就投身工作的张伯礼,还有一批批逆行上战场的医护工作者,迎战于疫情最前沿,挺立于“火力”最猛烈的关口,他们不辞辛劳、全力以赴,他们战衣虽薄、斗志却盛,他们鼻梁留痕、汗湿脊背,夜以继日地对战疫情、救治病患,成为“抗疫方阵”排头兵,势将抗疫斗争进行到底。
纵冰霜千里,温暖终将来临;
纵寒风刺骨,春光更加明媚。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及时有效阻断疫情传播,从抗击疫情的前沿战场到全国各地每座城市,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成为了疫情防控期间的全民理念,一切都为挽救生命让路,一切都为捍卫生命努力。防控卡点的日夜蹲守、村头村尾的病毒消杀、力援武汉的捐款捐物,每一个挺身而出的凡人都是人民健康的守护者,都是当之无愧的真心英雄,为生命“站岗”,在奋力鏖战中刻印了人性光辉之伟大。在惊心动魄的抗疫战场上,无论是“雪中生火”的肝胆相照,还是“雪中送炭”的温暖照拂,都是涌动在中华大地上的洋溢暖流,都是汇成大海的涓滴细流,凝结着汗水、心血与力量,书写着寓于平凡的伟大,绽放着刺破苦寒的芳华。“生命至上”不是一个抽象空洞的词汇符号,它熔铸着中华儿女的同胞之谊和手足之情,无论是“八方支援、共克时艰”,还是“团结协作、命运与共”,都在为生命“摆渡”,都在为抗击疫情擂动战鼓,“不惜一切代价”是跨越艰难险阻的“撑杆跳”,彰显了熠熠生辉的人性光芒。
同心同德同向前,甘苦共济闯难关,十四亿中华儿女当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让抗疫精神凝聚伟大奋斗力量,翻山越岭、跋涉长路,奋楫于辽阔无垠的海疆,共筹大业、再斗狂澜,继承与发扬“抗疫精神”传家宝,凝聚翻越山峰沟坎的民族力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发前行。
改革永远在路上,奋斗没有完成时,作为肩负时代新使命的党员、干部,我们不仅要颂扬深圳所取得的巨大历史成绩,更要总结经验和学习先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继续传承和高扬新时代深圳精神,时刻保持以激昂的改革锐气和强大的干事动力在接续奋斗中继往开来向前进,奋楫争先立潮头。
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自党中央作出兴办经济特区重大战略部署以来,一代又一代深圳建设者坚持以“摸着石头过河”的勇气和“白猫黑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的务实不断推动特区建设在探索中前进,并由此逐步走出了一条既符合市场规律又尊重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进程中树立了勇立潮头、力争上游的典范,为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勇敢试验的背后是敢为人先,经济发展的先导是思想解放,深圳特区的成功是数以万计奋斗者敢闯敢为的结果。当前,改革已到新的历史关口,面对巨大的挑战和未知的困难,我们必须要保持和发扬敢闯敢试的精神,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迎难而上勇往直前。创新不仅是第一生产力,更是攻坚克难的第一动力。深圳40年来在创新思维的引领下,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通过不断在“先行”中做“示范”和在“示范”中争“先行”,迅速跻身于全球城市前列,实现了从落后边陲小镇到国际化大都市的历史跨越和从“追赶”到“并进”再到“领跑”的逆袭超越。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和“深圳奇迹”都充分证明,只有不断革新理念才能不断突破禁锢,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才能不断向前迈进。当今世界秩序和格局正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扩散而深度调整,这使得我们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多变,但我们决不能被逆风和回头浪所吓倒,而要坚定信念、增强定力,努力在创新中识变应变和解决问题,为我国的发展蓄势谋新抢下先机。从“杀出一条血路”到“走出一条新路”,如果没有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积极作为与贯彻执行,那么再好的政策和措施也取得不了今天的辉煌成就。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深圳等经济特区这一路走来,可以说每一步都极不容易,每一步都异常艰辛。四十年的日新月异和沧海桑田离不开无数新老特区人和创业者的心血与汗水,正是他们在自己平凡岗位上数十年如一日地埋头苦干、披荆斩棘,锲而不舍、久久为功,才终使改革试验田变成发展样板间,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深圳精神。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更要充满热情和干劲,直面问题勇挑重担,着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把党的事业推向新的境界。
回首四十载,风雨兼程,波澜壮阔;
展望新时代,前景光明,催人奋进。奋战在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各条战线上的党员干部和建设者们,一定要更加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砥砺奋进,始终做到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坚守初心,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担当使命,奋力在更高起点上唱响春天的故事和复杂局面中创造更大的奇迹。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心得体会【第五篇】
从党的到全国两会,“中国梦”成为国人的热议话题,也是当今社会的时代最强音!那么如何才能够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下面我就来谈谈自己对“中国梦”的理解和学习心得:
中国梦需要实干,中国梦需要我们每个中国人构筑,要想实现梦想就必须要有实干精神。要想真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现在所能做的就是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努力学习,不断加强自身素养与能力。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凡事都要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努力学习、增长知识、锤炼意志,成为中华民族最有力的建设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任何伟大的事业都需要从实干做起,坐地空谈说不出成绩,指手画脚画不出业绩,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征程中需要实干精神,以实干之基托起中国复兴之梦。
对于我自己而言,我觉得无论是什么梦想,贵在坚持,尽己所能必会在人生的旅途中有所收获,不管成功与否,梦想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但在胜利的曙光面前,需要脚踏实地,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的头脑托起自己的人生之梦和粮食梦。用中国梦打牢共同思想基础,激发历史责任感,不断增强广大干部职工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团结一心、自强不息,牢记使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做一个有理想、有责任的新一代储粮人。为加快建设物资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努力推进储备粮管理事业科学发展。我深深体会到为确保储备粮安全,只有在自己本职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时时事事不忘创先争优,努力争创仓储一流,应该主动思考,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不断攻克工作难题;应该勤奋工作,不断完善本职工作,努力为推动科学储粮技术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作为党员,应该时刻保持努力学习,深入贯彻党的精神,在工作中学习,在书本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将学习作为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和认知范围,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文化素质和应对仓储业务技术的能力。
通过学习,结合自己工作实际,我认为,首先要在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信赖党中央,拥护党中央,认真学习新党章、规章制度,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对照自己和鞭策自己。其次,在实际工作中,带头学习,带头为仓储事业科学发展献计献策,和全体员工共同努力,谋划本单位今后奋斗目标和追求粮库梦想。面临新的形势和新的挑战,实现十二五粮库创新发展的宏伟蓝图,是每位干部员工共同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