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实用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实用汇总8篇

网友发表时间 2674230

【导读预览】此篇优秀范文“实用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实用汇总8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此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第一篇】

大学时看职场节目《非你莫属》,咖啡之翼的老总尹峰提到了毛姆作品里的一句“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到了月亮。”我一下被这富有诗意的句子吸引了。假期里再读《月亮与六便士》,才发现书里的内容琐碎多于诗意,主人公斯特里克兰的一生也不是诗意的一生。

思特里克兰德是伦敦的证券经纪人,工作稳定,生活富足,妻子温柔贤惠,善于社交,估计在大多数人看来他就是妥妥的“人生赢家”。但思特里克兰德却突然“着了艺术的魔”,抛妻弃子,绝弃了旁人看来优裕美满的生活,去巴黎追求绘画理想,经历种种离奇遭遇后,在南太平洋某一小岛,同当地一位姑娘结婚生子,创作出一系列惊世杰作,最后被绝症和双目失明击倒,将生命献给自己热爱的绘画事业。

有人认为思特里克兰德的原型是法国印象派画家高更,也有人觉得思特里克兰德的性格更像荷兰印象派画家梵高。在我看来,思特里克兰德不是一个好丈夫,不是一个称职的父亲,也不是值得信赖的朋友,甚至已经丧失了道德底线,家庭、世俗、道德、友情……他什么都不在乎,他只在乎自己的理想,他是个自私的人。但又不得不承认,他为了理想抛弃一切,穷困潦倒,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他不被世俗羁绊,不受家庭束缚,不禁锢自己的欲望,活得洒脱自然,他是敢于追求真正理想的勇士。人与人的追求不同,价值观不同,我们也有梦想,却没有思特里克兰德的勇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我们没有资格去评判他人的选择,也不能妄图去改造别人,而应该从不同的人身上受到启发,综合他人的观点与行为来规划自己的人生路线。别人的路尽管借鉴,自己的路还要脚踏实地自己走。

这句话想必很多人印象深刻,是朋友和作者开玩笑时所说的,我特地去查了一下,六便士是当时英国通用货币的最小单位,代表了目前所处的现实情况,而月亮则代表美好的理想。

关于理想与现实,向来都是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体,是不得不辩证看待的,在这里仅就本书简单谈谈自己的看法。满地都是六便士,但只有思特里克兰德抬头,看到并追向月亮,实现了自己一生的梦想,这确实是现实生活中追寻理想并成功的少数人。而屈服于生活,一生都低头苦苦寻找六便士才是大多数人不可逃脱的宿命。追逐理想固然可敬,但选择安逸的生活也不可耻。正如书中所说:“世界上只有少数人能够最终达到自己的理想。我们的生活很单纯、很简朴。我们并不野心勃勃,如果说我们也有骄傲的话,那是因为在想到通过双手获得的劳动成果时的骄傲。我们对别人既不嫉妒,更不怀恨。”

在书的最后,思特里克兰德选择用火烧掉了他这一生最伟大的杰作,我刚开始不理解,自己用尽一生心血创作的东西怎舍得如此轻易毁掉。但其实换个角度来想,思特里克兰德这幅画,或许就是给自己看的,他只是为了完成自己的梦想,所以在那场大火燃起的时候,思特里克兰德就已经到达了他梦想的彼岸。至于这幅画有什么价值,别人能不能看到它蕴含的意义,对于思特里克兰德来说已经不重要了。只有知道自己想要的,失去的一切才有意义。斯特里克兰已经找到了他的月亮,而我们还在路上。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第二篇】

“我不想谋生,我想生活。”

《月亮与六便士》一书的开篇,就以这句话作为开头。的确,全书描写了斯特里克兰作画的一生,而他的一生,就是在追求月亮中度过的。

《月亮与六便士》的作者是毛姆,一位著名的英国小说家,,本书描述了一个原本平凡的伦敦证劵经纪人斯特里克兰,抛弃妻子和孩子,突然转行到艺术领域,奔赴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用画笔谱写自己光辉灿烂的生命,把生命全部关注入绚烂的画布的故事。

这本书令我触动,我非常喜欢书中的一段话,想要分享给大家:“我承认这种生活的社会价值,我也看到它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是,我的血液里有一种强烈的冲动,渴望一种桀骜不驯的旅程。这样的安逸总让我惊惧,我的心渴望更加惊险的生活,只要我能有所改变——改变和不可预知的冒险,我将踏上嶙峋怪石,哪怕激流险滩。”这是斯特里克兰的内心独白,他说出了自己的心声,他也这样做了。在如今的世界中,有谁能够像斯克里克兰一样,抛弃一切,,不管金钱和权利,只为自己的梦想前行呢?斯特里克兰的一生虽然没有金钱和权势,但他真正的活出了自己,活出了自己想要的样子。

“世界冰冷残酷。没有人知道我们从那里来,到哪里去。我们必须身怀谦卑;我们必须看到宁静之美;我们必须隐忍的活着。让我们去寻找淳朴、善良者的爱吧!他们的无知比我们的知识更可贵。让我们保持沉默,满足我们小小的角落,像他们一样平静温顺吧,这才是生活的智慧。”

祝愿每个人都能够找到自己生命中的“月亮”,活出自己!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第三篇】

梗概:以作者第一人称的视角讲述了以高更为原型的查尔斯·史特利克兰的故事。他原本是位股票经纪人,有个幸福的家庭,中年时期背离他原本稳定的生活,去追求成为画家的梦想。

制造神话是人类的天性。这是人的浪漫心理对乏味生活的一种抗议。

“造神”与“弑神”,对某个人的膜拜,对某个人的同情,对某个人的关注,又何尝不是当今互联网时代下常见的造神现象,突如其来的关注与爆火,突如其来的谩骂与攻击。潮起潮落,就在一瞬间。

每个人都被囚禁在一座铁塔里,只能靠一些符号同别人交流,而这些符号并没有共同的价值,因此它们的意义是模糊而不确定的。

我们只能踽踽独行,虽彼此并肩,却形同陌路,既不能看懂我们的伙伴,也不能被他们看懂。

符号的意义是人所赋予的,它确实模糊,但又确切,共通意义的符号促成了人们之间共同的认知与行动。只有如此,人与人之间才能理解沟通,整个社会才能良性运转。但资本、权力背后隐藏的控制,让囚禁在铁塔中的人们看似自由却难寻自由。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第四篇】

英国小说家、戏剧作家威廉﹒萨摩赛特﹒毛姆以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高更为蓝本创作了《月亮与六便士》。

书中描写了一位原本平凡的伦敦证券经纪人斯特里克兰,突然着了艺术的魔,抛妻弃子,绝弃了旁人看来优渥美满的生活,远走他乡。辗转巴黎、马赛,最终到达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他用画笔谱写出自己光辉灿烂的生命,把生命的价值全部注入绚烂的画布的故事。

这篇小说中处处充满着矛盾与冲突。理想与现实、艺术与生活、社会与自我、感性与理性......真是无冲突不戏剧,无冲突不小说。

就是一个小小的配角斯特洛夫也是一个看似矛盾的统一体。他有着一副最世俗的商人面孔,却对朋友无比的真诚和慷慨,对爱人极尽疼爱和包容;他拥有着最敏锐的艺术嗅觉,自己却是个糟糕的画家。他明明是他妻子和斯特里克兰的恩人,但他的妻子奚落他、远离他,甚至至死都不愿见他。朋友斯特里克兰更是恩将仇报,拐走他的妻子,甚至鸠占鹊巢。而他仍不埋怨,视妻子为挚爱、视朋友为天才。

文中的主人公斯特里克兰更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他拥有社会地位、拥有娇妻孝子,拥有者大多数人向往的美满生活。却抛弃了这些,在巴黎住最便宜的旅店,饥不果腹,只为追求心中的理想。而这时他追求的到底是什么,可能他自己还不是特别清楚。他画画,却并不在意自己画的好坏,不为卖钱,不为得到别人的赞赏,好像只为宣泄。直到到了塔希提,他才在那个充满阳光的迷人小岛上追求到了自己真正的理想,完成了他一生最伟大的杰作。在生命的倒计时的日子里,用瞎了的眼睛去画画、去欣赏自己的杰作。死后,不待人们去欣赏,就让他的女人阿塔将之付之一炬。他饥寒交迫,穷困潦倒,几次在生死线上徘徊,可他内心却强大富足,对自己的理想坚定不移,从未放弃,最终他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他找到了自己的追求的艺术,他的内心应该是平和的、满足的。可他表象里,对待家人、朋友甚至一切事物都是暴躁的、讥讽的,对所有的人和事都不在意,他摒弃了社会只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可他又确确实实生活在这个社会里,即使躲到了塔拉瓦奥大山的一处褶皱里,也依然有着善良家人的陪伴。如此一个不讨喜的人物,却总能吸引人的目光,可能就是作者所说的不仅仅因为他所创作的伟大的艺术,还因为他艺术家的个性。小说中的“我”对斯特里克兰的态度充满着矛盾。明明很看不惯他,甚至是厌恶他想远离他,但却总拒绝不了他,忍不住去探寻他,打问他的消息。

小说中“我”也是个很有意思的设计。小说采用第一人称来写,夹叙夹议。以“我”来穿针引线,处处有“我”,可“我”是谁?是作者毛姆吗?还是另有其人?全书竟没有出现一次“我”的名字!只知道“我”是一个作家。作者在用一个都不知道的“我”,叙述着一个“我”对真实的事情知之甚少,大多听他人给“我”叙述的故事。却让读者感到这个虚构的故事是多么真实!这真的是一种诡异,一种处处充满矛盾对立的统一。

这本书之所以称为全球畅销书可能只因为到底追求理想的“月亮”还是现实生活的“六便士”一直在让我们纠结,它一直是我们探讨的话题。就像高更在塔希提岛的巨作:《我们从哪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一样,是一个永远解不开的哲学问题,但终归我们是佩服那些为了理想勇往直前的人!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第五篇】

这本书作者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手法,讲述思特克里兰德放弃美满家庭,稳定社会地位,追求绘画理想的故事,书中主人公为了追求梦想,不畏生活的贫穷,无视病痛的折磨,几十年来从不后悔,这种做法也许只有天才才能做到。

读这本书的经历有些曲折,天才画家梵高和高更的故事一直很传奇,得知《月亮与六便士》中主人公的原形是高更,而且《月亮与六便士》的名气很大,便想一探究竟,想看看书中到底写了什么故事。先是从图书馆借,没能借到,只借到了一本作者毛姆写的评论其他著作的书,想着同一个作者,应该也不错,结果书中所涉猎的故事都不太了解,读不下去,心里有些失望。后来有幸从朱老师那里借来一本,书到手便立马读了起来,也许是期望太高,前几章作者只铺垫了一些事情,很无趣,心里有些小失望,此书就被搁置一边了。突然有一天朱老师发了一些关于本书的评论,很有意思,又有了赶快读完此书的兴趣。

本书作者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手法,讲述思特克里兰德放弃美满家庭,稳定社会地位,追求绘画理想的故事,书中主人公为了追求梦想,不畏生活的贫穷,无视病痛的折磨,几十年来从不后悔,这种做法也许只有天才才能做到。此书越往后越精彩,思特克里兰德最后和土著人结婚,生活在与世隔绝的小岛上,每天画画,得了麻风病后依旧坚持作画,眼睛瞎了仍然阻挡不了,他的遗言是死后要把挂满壁画的房子一起烧掉……他是用生命在画画。

虽然小说的故事有些夸张,我想作者正是想要通过这种对比来表达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月亮高高在上,虚无缥缈,六便士很不起眼,却很实在,两者差距很大,但都不可或缺。在生活中,我们埋头奔波忙碌的同时仍需抬头仰月亮,不忘追求梦想,只有这样生活才更有意义。

最后特别感谢朱老师,能读完此书,多亏了朱老师!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第六篇】

傅惟慈曾这样写道:毛姆的笔锋像一把解剖刀,能够挖掘隐藏在人们心底深处的思想活动。依我说,毛姆的文字更像是一根针,看似只是在漫不经心地触碰空气和尘埃,实质却是将这个肉眼看到的现实戳出许多漏洞,随将这些碎片打乱或是翻转个面,缝补出了一个更为真实的世界。

我不懂艺术,没能同他人一样看到书中探索的艺术本质,也没能抓住其中人的个性与社会的矛盾。可是我依然被此书所感动,只为着书中一个不断挣扎着的固执灵魂。很多人将月亮和六便士喻作崇高和卑微,我倒觉得月亮是柔软的思特里克兰德,六便士是坚硬的思特里克兰德,恰好,月光照着六便士。

思特里克兰德在三十几岁前和大部分人没什么两样,循规蹈矩地从事一份工作,养活一个家庭。这在很多人看来是一种安定的幸福,确实也不断有人想要追随这种简单的快乐。不巧的是,原先这个有些木讷的证券经纪人突然感受到了另一种生命的召唤——没有缘由的,如“神谕”一般降临在他的身上。

当思特里克兰德意识到绘画是他后半生唯一想做的事后,这个男人变得坚硬起来。他将身上所有的累赘都丢下,跳出了世俗给他的种种束缚,孤独、言语和爱都无法再牵绊住他,唯有身体本能的饥饿能偶尔掠夺他的心灵。思特里克兰德虽生活在人群拥挤的社会中,社会中的种种价值取向与好恶却都无法左右,或是影响他的思维——这样冷漠的一个人。

说来真是奇怪,我却是很羡慕这样随心所欲的思特里克兰德。当一个人有理想追求的时候,本应当竭尽全力去追求才是,无须有太多的顾虑,也不用忧愁之后的日子是否会因此变得穷困潦倒。可惜的是,我们总是被各种社会观念所劫持——喜怒哀乐,好恶是非,种种有关人生的选择都早已由前人写好,而我们,只需要往前走就好了。殊不知,整个社会存在的观念也只不过是绝大多数观念的组合,而这其中不可能不包括那些粗糙甚至是有些扭曲的所谓的“正确的观念”。思特里克兰德恰巧不是一个循规蹈矩者,只是在他意识到自己的选择后,他变得异常坚硬——或者说,异常冷漠。

对于一个中年后才开始追求艺术的人,思特里克兰德要走的路岂止是荒凉坎坷。所幸的是他身上的坚硬冷漠倒让他没有过分地在意这些外在的物质环境。

当思特里克兰德偶然来到塔希提的时候,他倒是变得自然起来。引用书中的一句话,尽然描述出了思特里克兰德的归属,不得不感慨毛姆文字的敏锐:仿佛是,思特里克兰德的精神一直脱离了他的躯体到处漫游,寻找寄宿,最后在这个遥远的土地上,终于进入了一个躯壳。

在塔希提的思特里克兰德不再那么冷漠了,尽管他浑身的脾气没有多大的改变,但他却因被世人关爱着而变得柔软起来。他娶了爱塔,与她生了孩子,有时还将画作当作酬礼以示感谢……诶!一个画家心中怎会没有一丝柔情呢,不然他如何在画布上描绘心中的欲望?只不过一开始的思特里克兰德只把柔情赋予绘画,而进入躯壳的他终于在笔尖外找到了一方净土——原始而又纯粹的生活。思特里克兰德在尘世中因追求艺术而变得坚硬又冷漠,后又在尘世中因追求艺术而变得柔软且随和。当他身患麻风病且失去视力的时候,思特里克兰德绘画出了他这一生所追求的景象——然后将其付之一炬。何其的冷漠与高傲!

李笑来写过这样一句话:“美与丑的分别,强与弱的不同,聪敏和愚蠢的差异,并不依附于个人想法而存在,也不会因为任何人的看法就发生任何改变。”社会观念带给我们的经验主义有时候恰恰阻止了我们真正想要追求的事物,倘若我们能多包容一些不同的选择,思特里克兰德的冷漠大概会少一些,而社会上也会多几个柔软的思特里克兰德。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第七篇】

《月亮与六便士》很早之前就躺在我的电子书文件夹里了,但是一直没看,也许早几年看也是看不下去吧,有时候人跟书的相遇也是需要缘分的。这次之所以能开始看这本书,要感谢《一本好书》这个节目,而能看下这本书可能是因为自己又到了一个选择理想还是现实的路口,希望能够从这本书里得到某些启发或者说定心剂。

我并不认为理想一定如月亮般高高在上,现实也不一定总是和六便士一样深陷泥泞,选择理想还是现实,只是选择了不同的生活方式而已,没有谁比谁更高贵,谁比谁更低贱,因为不管是选择理想还是现实,你总是会有所牺牲的。王尔德说,爱自己是一生浪漫的开始,王尔德还说,我不想谋生,我想生活。嗯,那就选择让自己舒服和有趣的生活方式生活吧!

书的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在世俗的眼光里就是一个极度冷漠无情、自私自利的人,抛妻弃子、抢恩人老婆、靠女人养活。但是看到最后却对这个人讨厌不起来,因为他追求梦想果断决绝,从来不在意生活的舒适和别人的评价,纯粹而热烈。而这种纯粹和热烈是我所没有的,所以到最后我反而油然敬佩起他来了。无法在理想和现实中抉择的人都是太贪心了吧,既想追求理想带来的精神满足,又无法舍弃舒适的物质生活,所以在理想和现实中徘徊,消耗自己,最终可能不仅一事无成,还痛苦不堪。

书里关于男人、女人和爱情的观点也很有意思。“一个女人可以原谅男人的伤害,却无法原谅男人的牺牲”。原本对这句话很困惑,看了大家的讨论才豁然开朗。可能不只是女人,换做是男人,也是如此吧。伤痕总有一天会愈合会忘却,而牺牲却如道德枷锁,如影随形,你无法拒绝,还必须感恩戴德。“如果恩情超过了能报答的范围,感激就让位给了憎恨”,所以才会出现那么多让我们无法理解的恩将仇报的事情吧,这可能也是我们为什么有时候不愿意欠人情债的原因吧。很多小说都在歌颂爱情,让我对爱情有很多美丽的幻想,可毛姆打破了我的幻想。毛姆说,一般而言,爱情对男人只是插曲,是许多日常事务的一件,它并没有那么重要。而我看到这里,也并没有幻想被打破的惊慌与焦虑,更多的是平静。平静可能是因为看清了现实,才不会有那么多不切实际的期待,才能更好地与现实相处吧。

德克的妻子布兰奇为情自杀后,作者有一段话意味深长:“它发生了和没发生几乎一样。世界已然继续,没有谁因这件事而活得更惨。我觉得,就连德克也很快会忘记,他是一时悲痛,而非爱得深沉。”前文为德克对布兰奇的爱做了很多铺垫,他可以接受布兰奇的出轨,甚至在布兰奇为斯特里克兰自杀之后还频频对布兰奇示好,这样一个爱布兰奇爱到低到尘埃里的人,也很快会忘了布兰奇。所以,好像一切都没有那么重要了,回到了王尔德的那句话,爱自己,是一生浪漫的开始。这爱,我想也包括对自己内心的尊重吧!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第八篇】

《月亮与六便士》这本小说,是英国作家毛姆创作的。该书以法国画家高更为原型,描述了在英国称霸世界的时代,经济繁荣,社会秩序井然有序,人民可谓安居乐业的社会背景下,有一位年近40的经纪人斯特里却突然放弃自己的工作和家庭,未留下分文就只身远赴巴黎不顾任何世俗秩序只想着画画的故事。

再继续深思,我们也会深入思考这样一个终极问题: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对于第一个问题,我感觉自己一直在月亮与六便士之间摇摆不定,但更多的行为还是偏向于世俗的规则,应该说,是选择了更加安全稳定的生活轨迹。然而,在这条算是安全稳定的生活轨道中,我又时常置现实的便士于不顾,去做一些在世俗眼中不那么理性的行为,以此来缓解我追随社会潮流的心理疲惫,试图在拾取便士的间隙抬头仰望那轮月亮。我没有斯特里的天赋,也没有斯特里淡然面对世俗批判的勇气,更没有斯特里对于追求月亮的坚韧。自然的,在追求月亮的道路上,我永远也到达不了理想的彼岸;在捡取便士的道路上,因为我的不理性行为,时常偏离了方向,我也不能比旁人捡到更多的便士。

对于第二个问题,我不想定义何为成功。世上本来就没有既定的成功,现实意义上的成功,不过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一部分人自我定义的一种人生目标,而这并不是成功的本意,更不是成功的唯一解释。只希望,大家在面对异于自己的价值观时,能够更加宽容,尊重他人的选择,在没有危害到他人的情况下,接受不同于自己的行为规范和价值准则的存在。例如,在选择结婚与不婚的生活方士时,两者的选项都是平行的,没有谁对谁错之分,亦没有高低上下之分。选择结婚的人不要给不婚的人施加压力,或者视他们为异类。选择不婚的人,也不用认为自己的选择更加前卫,鄙视结婚的人都是老古董。选择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就像我们选择吃苹果还是香蕉一样普通。

第三个问题,关于人生的终极意义。有时候看多了太宏观层面的东西,比如看了类似《三体》的宇宙层面的科幻小说,看了类似《人类简史》这种全人类的起源经过,就常常会怀疑人生是否有意义。这种怀疑和思考往往会得出一个很消极的结论:人生没有任何意义。不止一个人的人生没有意义,全人类的存在对于宇宙来说都是没有意义的。从科学理性的角度来看,似乎,全人类存在的价值只在于完成了一个物种基因的延续。我们现在看到的所谓国家、社会、金钱、权利、公司、法律等等都是一种虚无,是人类自己虚构出来的幻象,只存在于我们的意念中。之所以现在的社会还能够正常运转,只是因为我们做了一件事情,即让绝大多数人都相信这种幻象是真实存在的。

但,这只是从宏观角度来考虑而得出的结论。对于每一个个体来说,我认为人生还是存在意义的。不仅整个人生有意义,就是今天的晚餐对我来说都是有意义的。人生的意义在于多样化,在于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差异。不趋从,不盲从,活出真实的自己;多体验,多探索,丰富生命的色彩;去沉淀,去积累,积攒生活的厚度。

独一无二的我,才是有意义的生命。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2674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