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美术学论文【汇编10篇】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艺术美术学论文【汇编10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艺术美术学论文【第一篇】
本课的知识点是:什么是艺术字、艺术字的样式、插入艺术字的步骤、更改艺术字的样式等。由于含有一定的艺术成分,所以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展开教学。插入艺术字的方法和插入图片的方法大同小异,所以学起来不会太费力。在知识层面上应注重艺术字的样式选择,艺术字格式设置等内容的理解;在技能上应注重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与提高;在艺术角度上要有目的提高学生作品的表现力和对作品的欣赏水平。
二、学生分析。
对小学五年级学生来说,由于个人的兴趣爱好不同,每个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也就有一定的差别。另外,由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存在着不均衡性,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也不同。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这种差异的存在。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插入艺术字的方法,学会插入艺术字“儿童节”,并能对其进行简单调整,能简单运用艺术字的设置方法设计个性作品。
能力目标:通过学生的尝试操作,提高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发展目标:发展个人爱好,增进与他人的交往合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插入艺术字的方法,能对艺术字进行简单调整。教学准备:
1、多媒体网络教室。
2、学习环境(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教师:同学们,我们上节课讲得什么内容呢?
生:插入图片。
教师:你们看看这幅图片是谁啊?你们喜欢吗?
师: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图片和艺术字的结合,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插入艺术字。
课件出示课题:插入艺术字。
二、艺术字学习。
(一)自主探索。
教师出示范例:北京欢迎你1.让学生欣赏,简单评价。2.提出任务:能不能制作同样效果的作品。
1、教师出示问题,让大家带着问题去尝试自己的探索插入。黑板板书问题。
2、学生开始自主探究,尝试插入艺术字。
3、展示作品,教师点评,学生相互点评。
(二)、学生演示。
师:这个同学带的作品制作的很好,你是怎么做的?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吧。学生上来演示,教师随即指导。
1、调用艺术字功能。
找到菜单栏上的[视图][工具栏]下的“艺术字”选中(或者在菜单栏右侧空白处右击,在下拉菜单选中“艺术字”),在编辑窗口下出现“艺术字”工具栏。
2、插入艺术字。
(1)在“艺术字”工具栏上选择“插入艺术字”按钮(最左边),弹出“艺术字”字库的选择框。
(2)在字库里面任选一种样式,出现编辑艺术字的对话框。
3、上机与练习(老师进行个别辅导)。
(1)、学生二人一组,尝试练习,教师巡视指导。(2)、相互欣赏的品评插入的艺术字。(3)、师生共同回顾插入艺术字的方法。
二、分组合作再次探究。
a、学生分组利用艺术字工具栏其他按钮尝试操作。
学生:学生自由选择采用多种方法自学,边交流边实践操作,初步完成任务。
b、学生交流收获。
教师:你们的任务完成得真好!看看下面的问题,你会回答哪个问题,就请你来当小老师告诉其他同学,还可以边演示边讲解。
请你当老师:
1、这几种效果分别使用哪个按钮设置出来的?你找到它的“好朋友”了吗?
2、你使用了“艺术字”工具栏哪几个按钮,你能演示你的操作过程吗?
学生:自主选择问题回答和演示,表现优秀者将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称赞与鼓舞。
三、拓展练习。
教师:同学们任务完成得棒。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则“征集艺术字作品”的广告:
课件演示:同学们,你们好!六月份将要出一期以“六•一”儿童节和学生学习生活、课余生活为主要内容的电脑小报,你想成为中心的小主人吗?你想看到自己喜欢的电脑小报吗?请你出谋划策,你可以为电脑小报设计刊头和版块标题,可以将刊头和版块标题设计成艺术字,一旦你的作品被我们选中,你将得到有趣的奖品,怎么样?期待你的参与。
教师:课件提示广告主要内容(主题:欢度儿童节内容:学习生活和课余生活任务:设计刊头和版块标题)为了方便同学们设计,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份小报背景(位置:学生机d盘素材文件夹)。
1、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可独立完成;可自由组合,分工合作完成。
教师巡视指导,发现优秀作品请同学做到教师机上通过大屏幕展示给大家看。
2、作品展示,归纳小结。
学生作品展示交流,请做的好的学生边演示边讲解自己的作品的创意和制作。提示:
1、说说为什么要设计这样一个刊头或标题?希望在这份报纸或版块里看到什么样的内容?
2、说说你为什么把刊头或版块标题设计成这样的效果?(创意)。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勇敢地站起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吧。学生自由回答。
师: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好,下课!
艺术美术学论文【第二篇】
论文摘要:课堂教学语言是一门艺术。教师的语言艺术应给人以美感,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优化教学效果,使学生的身心得到良好的发展。现从凝练、形象、节奏、幽默四个方面阐述了课堂教学语言的美感。
论文关键词:教学语言;凝练;形象;节奏;幽默。
课堂教学语言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和教学内容需要,以传授知识、介绍经验、交流情感为目的而使用的一种工作语言。它是衡量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标尺。“教学语言的优劣、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驾驭语言的技巧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教学的有效性,并影响和制约着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关系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
准确、严密、富于逻辑性是课堂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然而,教学语言亦是一门艺术,除准确、严密之外,还需要给学生以美感,吸引学生,优化教学效果。如果教师的语言艺术能激发学生兴趣、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启迪学生的思维,就能引领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愉快地遨游,并使他们的身心得到良好的发展。反之,如果教师课堂语言表达不得当或者枯燥乏味,甚至令学生昏昏欲睡,那就不应当指责学生的学习兴趣淡薄、课堂听讲不专心,而应反思自己教学水平了。课堂教学语言的美感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简洁明晰——凝练美。
课堂教学语言应精简凝练,如果语言繁琐拖沓、翻来覆去、面面俱到,则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和理解知识间的联系,更不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
对概念定理的解释、原理的说明、观点的阐述、事实现象的叙述与描述、知识点的讲解,用词要简洁,使学生易于理解所学内容,把握住教学重点。
要摒除题外话,可有可无的话不说,废话更要避免。教师要努力管住自己的嘴巴,仔细想清楚重复的内容是否是教学的重点或难点,想想这样的重复有无必要,对课堂的进展和学生的发展有何促进作用或负面影响,要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和无意识的习惯性重复,还要避免无意义的口头禅,如“这个”、“那个”、“呃”、“是不是呀”、“你们想不想”等等。
学生对知识的认知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在课堂上用凝练的语言将重点知识表达出来。教师要自觉锤炼语言,使语言尽量简洁明晰。
二、生动贴切——形象美。
有些教师上课语言枯燥乏味,很重要的原因是语言贫乏及表达苍白。俄国古典批评家别林斯基曾这样说明形象的特征:“当你读完了一部优秀作品之后,其中所描绘的人物就会像活人一样,以其所有极细微的特征——他的面貌、声音、举止和思想方式——完全显示在你面前;他们永远不可磨灭地印在你的记忆中,使你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忘记他们。”
课堂教学语言生动、贴切、形象、栩栩如生,能引发联想与想象,能使学生豁然开朗并在其头脑中形成深刻的印象。这一点对于文科类课程(尤其是语文课)很重要是众所周知的,而对于理工类课程来说却常常被忽视。人们通常认为理工类课程的教学语言只要准确严密、逻辑性强就可以了。其实,生动形象的授课语言对于理工类课程也是相当必要的。这些课程本身就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和难学。如果教师能尽力使自己的教学语言形象生动、富于感染力,将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他们的认识与理解,提升教学效果。那么,如何使语言具有形象性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做一些尝试。
1.语言具体直观,用词贴切生动。
选择生动贴切的词语进行形象的表述,给学生以具体逼真的感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他们的求知欲。通过语言的刺激,在学生的头脑中对记忆的表象加工改造,形成新的印象,以激起他们的再造和创造想象力。教师应多积累词汇,多练习运用,加强语言修养,提高语言表达水平。
2.运用举例子、讲故事、修辞手段,如比喻(打比方)、引用等方法。
这些方式能使学生对繁复抽象的原理形成直观的感性认识,深入浅出,并使语言生动形象,富于感染力。
例如,教师为了告诉学生这样一个道理——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研究可以得到不同结果。若能引用“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句诗来说明,就会给学生以形象的感受。
数学这一学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令不少学生感觉枯燥难懂。其实,高度抽象的数学内容可以以生动具体的材料为原型,借用举例、打比方、文学性语言辅助等方法使教学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在生活中经常遇到求利润最大、用料最省、效率最高等问题,这些问题涉及到数学中的函数和导数的知识,而这类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教学中若能结合实际生活(如社会、校园、家庭生活),选择学生所熟悉的、感兴趣的相关实例进行教学则易于激发其兴趣,又能深入浅出,使他们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又如在物理、化学等课程中,若多举例子,将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事实与物理和化学中的原理紧密结合,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并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抑扬顿挫,张弛有致——节奏美。
1.声音高低起伏的变化。
抑扬是语调的.主要表现手段。高亢为“扬”,低沉是“抑”。如喜悦时声高,忧伤时低沉,陈述时语调较平缓,表达疑问时语调上扬等,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与思考。
2.适当的停顿。
教学中的适当停顿可以更好地表达教学内容,体现语言的结构和教师的感情,它有助于学生更清楚地理解老师所讲的事理,在停顿间隙进行思考和消化。
3.字音的轻重变化。
常采用重音来强调、突出某一内容,在表达不同的感情时字音的轻重也会有所变化。教师应正确运用字音的轻重变化来适应不同表达内容和感情的需要,同时也使语言具有一种轻重变化的美感。
4.合理控制语速的缓急。
教学语言节奏的快慢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活动。课堂教学语言的节奏要以感情变化为基础,更要和教学内容本身一致,做到快慢得当、高低适宜。此外,还要留意学生的反馈信息,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语速的快慢,以掌控课堂节奏。
总之,课堂教学语言应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和感情的变化适当变换语调,或高昂或低沉,适当运用停顿,掌控语速,使语言抑扬顿挫、张弛有致,富于美感。平静时,语言平缓而清晰;讲述欢快、喜悦或诙谐幽默的情景宜用轻快的语言,声音清楚而不用重力;表现庄重、肃穆、悲痛、沉重或强调、引起注意等有关内容和感情时,则多用沉稳的节奏,语速较缓,音强而有力。这一点,对于语文、政治等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的教学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这类科目的教学内容本身就蕴含了丰富的感情。
四、幽默风趣——和谐美。
幽默是一种语言能力,讲话者在谈笑风生中阐述自己的观点,在妙趣横生中闪现理性的光芒,听者则在会心的一笑中、在轻松愉快的气氛里不知不觉地接受了说话人的思想与主张。
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洛夫曾说过:“教育家最主要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学生大都喜爱有幽默感的教师,而不喜欢语言寡淡无味、表情呆板冷漠的教师。幽默风趣的话语能调节气氛,易使学生产生亲切感,还能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或者化解尴尬,甚至消除疲劳。
“教师的幽默语言,可以含而不露地启发学生的联想,出神入化地推动他们的领悟,在师生融洽和谐的良好教学气氛中引起宽松愉悦的心理共鸣,使其学习愿望加强、学习效果大大提高。”幽默的教学语言也能产生一种向心力,把学生吸引到教师的身边,从而更有利于达到教学目标。
需要注意的是,课堂教学的幽默要把握好两点:一是要把握好尺度,不可过度,不能使幽默变滑稽;二是幽默的内容和形式要得当,不可庸俗化,幽默不是插科打诨、浅薄贫嘴,甚至低俗油滑。
幽默是一个教师智慧、学识、情趣和修养的综合体现,它要求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丰富的想象力和过人的机智。教师应加强积累和修炼,使自己具有深厚的知识底蕴与良好的修养、情趣,心态平和宽厚、温雅豁达,并注意训练和锻炼自己的记忆力、反应力、思维力和想象力等,以便机智灵活地运用知识,这样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具备自然适度的幽默感。
五、总结。
时代在前进,科学技术在发展,教学手段也日趋现代化。然而,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离不开教学语言。课堂教学语言是一个教师的道德修养、性格特点及其应变智慧的外在表现。一个教师是否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教学语言是否成熟。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深刻地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果。”因此教师要努力锤炼自己的语言,提高教学语言的艺术性,使自己的课堂语言不仅具有科学性、准确性、逻辑性,还要富于美感,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更好地传达教学内容,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艺术美术学论文【第三篇】
[摘要]本文从两个方面谈论了现代纤维艺术的创新,即思维的创新,表现方式的创新。
现代纤维艺术,无论在材料还是观念的创新上都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纤维材料、工艺流程的更新以及艺术理念的前卫化,为现代装饰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各种条件。也正是在这些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基础上,艺术家拓展了纤维艺术的创新领域,将更多的观念和手段运用到作品创作当中。
一、思维的创新。
艺术的创新首先是思维的创新,纤维艺术的多方位创意思维方式可归纳为以下三种形式:。
1.逻辑性思维和非逻辑性思维。逻辑思维在创意设计中通常是时断时续出现的,有利于对信息进行理性分析和处理。现代纤维艺术的创新离不开逻辑思维。但是非逻辑思维更适合进行艺术创新,它可以分为转移思维、直觉与灵感思维、形象思维等,因而它注重感性能力的开发,而感性能力的开发正是创意性思维的关键所在。非逻辑思维方法是现代纤维艺术家们运用的最广泛的一种思维方式,他们总是从形象到概念或概念到形象的广阔空间中进行选择、加工,运用塑造、重置、并置、比喻、象征、联想等艺术思维创造活动,进行艺术创作。只有克服了思维的惰性、突破了思维的定势,具有能动性、敏锐性、求异性和独创性才能在现代纤维艺术创作当中获得独特的灵感,创造出具有创新性的艺术作品。
2.发散性思维与收敛性思维。发散思维是创意思维的典型方法,又叫求异性思维,辐射性思维。在思维的过程中不受任何条件的限制,从标新立异出发,充分发挥探索和想象的力量,用推测、想象、假设等思维的方式向多个方向拓展,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例如某种纤维艺术立体形态造型方法的解决途径,可以有悬吊、支架、纤维热定型或化学定型等方法;某一编织作品的材料选择,从纤维的类型上就有天然的棉、麻、丝、毛,化学纤维的粘胶纤维、聚酯纤维、聚酰胺纤维、原脂纤维、聚丙烯腈纤维等;从纤维的线型上有纱、线、绳、带等。收敛性思维又称为聚合性思维、集中思维,是从已有的大量信息中搜寻、寻求和推出正确答案和最优秀方案的思维方式和过程。在发散思维所产生的多种方案、设想途径中收敛性思维所起到的是一种汇总和遴选的作用。
3.横向思维与纵向思维。横向思维是一种历时性的横断性思维,它具有同时性、横断性和开放性的特点,是从不同侧面去认识、分析事物,探寻不同的答案或研究一种事物与另一种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特点的思维过程。如现代纤维艺术种的许多设计理念和表现手法,都受到同时代其他艺术思潮的影响,纤维艺术家们从综合材料绘画、装置艺术、现代建筑等中不断获取创作的灵感。许多优秀的纤维艺术作品,其创意、材料使用和制作设计都是横向涉及多个领域,并将这些领域中的最新成果成功地运用在自己的创新之中。
纵向思维是一种以事物的产生、发展为线索的思维过程,它是一种历时性的比较思维或称为单一的垂直思维。通过比较事物的过去、现在、未来,我们能够较为科学、客观地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反复性和复杂性。如果在纤维艺术的制作方式的运用上,你不去了解、总结过去那种制作方式的成功经验,吸取别人的长处,就很难获得高度的提升。
二、表现方式的创新。
在纤维艺术的创意过程中,创意表现方式的选择和把握也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是决定创意成功与否的关键,它要求我们突破传统观念,以全新的手法来传达创意信息,还要从观赏者的视觉与心理角度入手,寻求最佳的表达方式。创新的表现方式包括以下五种:。
1.主题的表现。如何从不同的角度来对主题进行诠释和发挥,如何将主题的文化内涵与自己的文化传统、材料特点、制作方式进行有机的结合。纤维艺术家西德霍塔纳卡的《焦土》就是使用大量的纤维碎片和烧焦的棉线编结而成,突出表达了人类的发展给生态和自然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纤维与自然、自然界的循环发展关系这类环保的主题。
2.解构与重组。传统审美趣味往往只重视事物的完美性,然而有时破坏也是一种创造的途径。自然的风化、秋天的落叶、色彩的蜕变以至原子裂变等,都是一种完整美转化为残缺美的造化过程。若有意识地将完整、单一的自然形态加以破坏、分解,使原有形态不再是自然形,不再具有原来的形态意义,再根据需要进行分离和重新组合,并产生新的形式美感和新的意境表达,这种方法常被称为解构重组。分离和重组后元素的对比组合具有跳跃性的动性,其形态能带给观赏者比原自然形态更加丰富的视觉体验。
3.异质同构。异质同构是超现实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就是将两个或多个不同但相互间有联系的元素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将共性合二为一,这种结合并不是表面的将两个元素并存、合并,而是指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相互统一,从而形成一个新的表现形态,并展示出新的创意价值。这种表现手法以其独特的视觉语言和丰富的表现形式向观赏者展示其强烈的感染力。运用异质同构的手法,常常可构建出现实世界不存在的'形态,或者是矛盾的形态。
4.象征性符号的运用。在现代纤维艺术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作品的主题是利用象征性的符号语义进行诠释的,象征性的符号语义反映了一定时代约定俗成的观念,并且受到政治文化、审美观念、姐妹艺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出多样性。在现代纤维艺术作品中,许多的纤维艺术家都选用未经机械加工、染色的原材料,利用全手工或半手工制作,通过他们的作品来表达对环境状态的关注,对生态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自然和环保有关的符号意义。还有一批艺术家直接以文字符号作为表现语义的作品,这些文字符号语义的表达可以从文字自身美的角度去重新审视与各种文化息息相关的内涵,将语言符号的能指与所指分开,强调艺术语言的能指层面构成的世界。
5.重复与系列。重复与系列可以说是以一个或多个单纯的形态、统一色彩的基调、相同装饰风格为元素,通过一定的组织安排,使形态出现一定数量上的不断重复,创造出形式与内涵丰富的新形象。同一形态的反复组合和有规律的再现、并置不仅能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的节奏韵律感,同时也能强化主题和加强意蕴。80年代日本艺术家吉田正郎创作的《棉布裁剪》系列作品,将棉布这以材料进行一系列的造型实验,利用剪切、缝合、装配等手段,将人们概念中的棉布形象进行重新定位,在视觉、触觉以及空间定位上都给观众一个全新的感受。
艺术美术学论文【第四篇】
摘要近年来,纤维艺术的发展在国内非常迅速,中国纤维艺术的创作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高潮,很多艺术家开始投入到纤维艺术的创作中,涌现出风格各异的纤维艺术作品,对材料技法等方面的独特释义表达出现代纤维艺术的多元性发展趋势。
但由于国内现代纤维艺术起步较晚,与国际纤维艺术的发展观念和意识脱节,使现代纤维艺术的发展进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笔者试图通过对现代纤维艺术的发展进程进行研究,以期对纤维艺术在国内的教育、创作和艺术品市场方面能够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纤维的运用在中国由来已久,我们古老的祖先认识并利用纤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纤维具有天然的亲和性和保暖性,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在为人类提供基本的温暖保障之外,还传达着愉悦视觉感受和触觉感受。
千百年来,人类在不知不觉纤维材料造物的过程中将纤维织物造就成了一个承载体,承载了不同国家的历史、文化,承载了不同民族的信仰和希望,将不同民族的情感织进了各类纤维实用品和艺术品中,并且与物质、精神、生活、艺术的经纬交织中融为一体,随着经济改革开放的到来,中国的纤维艺术在原有平面织造的基础上也迎来了新的创作高潮,众多画家、工艺美术家、艺术院校的师生积极参与到纤维艺术的创作中,多方面的国际学术交流也使中国现代纤维艺术步入了世界纤维艺术的行列,中国的纤维艺术进入了空前的多元的创新与探索时代。
现代中国的纤维艺术经历了从临摹为主追求绘画真实效果到主观能动的追求对纤维肌理、材质、空间及观念的结合以及对立体形态表现的过程,然而,在中国现代纤维艺术积极发展的过程中有很多问题是值得艺术家们思考的。
纤维艺术的材料的丰富性和制作手法的多样性,使得现代纤维艺术取得了相当程度的发展,但是由于中国近现代的纤维艺术早期脱胎于本土的绘画艺术临摹和地毯工艺,后期受国外纤维艺术选材和创作手法影响,中间没有有效的衔接过程,致使很多纤维艺术作品的创作没有体现出作者想表达的初衷,再加上选材和创作手法选择的不协调,观众也无法从艺术作品中感受到作品想表达的深刻内涵,感受到的仅仅是视觉效果上的不同而已。
首先,不同纤维材料的选择与运用有利于表达艺术家的艺术思维和主题,但是从目前很多探索和实验性的纤维艺术作品来看,选择纤维材料的局面不容乐观,创作者虽然是从探索的目的出发来选择材料的,但是并没有将纤维材质本身的特点发挥出来,很多西方艺术家虽然选用多种不同纤维材料和多种表现形式来进行纤维艺术作品的创作和探索,但是其作品根源上并未脱离纤维“细”和“柔软”的特性,并且更多地选用天然纤维表达作品主题和内涵,这也是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的,不能单纯为了表达作品的与众不同而抛开纤维材料所具有的最基本的特征。
其次,一些纤维艺术作品除了不注重纤维艺术作品所具有的本质性特征外,单纯着重精神和内涵表现,这作为欣赏性的艺术作品也无不可,但是任何艺术作品的最终归宿不能在展览后就收归仓库,这也背离了纤维艺术作品所具有的“温暖”和“柔软”特性,这些特征是其他艺术作品所不能体现和替代的,因此,纤维艺术作品的创作除了在着重表达画面内涵外更应该注重与实际环境的契合,以此来达到装饰空间、温暖空间视觉效果的目的。
再次,从创意入手,还原纤维艺术作品的手工性,但是保有纤维艺术手工性的艺术价值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现代装饰品市场上手工技艺的廉价性再次出现,市场上涌现大量廉价仿手工制品,从作品的选材到制作工艺和用途都毫无艺术性可言,只冠以纤维的名称进行极度市场化的翻版制作,失去了纤维艺术所具有的独特艺术语言和艺术魅力。
纤维历经千百年的变化,纤维材料大大丰富,用于纤维艺术创作的纤维材料从天然的棉纤维、麻纤维、丝纤维、毛纤维发展到现代的化学合成纤维、人造纤维,如锦纶、腈纶、氯纶、维纶、丙纶、涤纶等,甚至金属纤维也大量运用到纤维艺术的创作中,纤维艺术作品的创作形式和作品表现形式使艺术家的创作主旨表达得更为鲜明和充分。
纵观中国现代纤维艺术展览和各大双年展上的纤维艺术作品,对纤维艺术材料语言的探索基本分为两类,一类是坚持选用传统纤维材料并根据材料的特点探索新的编织或表现形式和手法,另一类是选用现代特质的新型纤维材料,并根据新材料的光泽度、柔软度、韧性程度及绝缘、防腐、阻燃等特性,开发与之相适应的编织技法或表现形式,虽然两者选用的纤维材料不同。
但是由于制作手段上的交叉应用,使得纤维艺术材料的选用和作品的面貌极具装饰个性,但是我们需要认识到的是,中国现代纤维艺术的进程近年来受国外艺术家的选材和表现形式的影响,虽然在纤维艺术选材上有较大的突破,但是从根本上来讲,用于现代纤维艺术创作的材料并不都适合于作品主旨的表达,对于选材和编织工艺的结合还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虽然纤维都具备如下特质,轻薄感、厚重感、粗糙感、细腻感、柔软感、坚硬感、疏松感、紧密感等,但是这些独特的艺术视觉或触觉的心理感受,并不能被每一位艺术家游刃有余得体现到艺术作品中,因此,虽然现代新材料的出现有利于现代纤维艺术的创作表现,但我们还是建议在现代新纤维材料运用的基础上适当保有传统编织和纤维艺术的根源,让两者能够充分地融合,才能在此基础上更好地表达纤维艺术所具有的种种特质,这也是其他艺术形式所不具备的。
三民族元素和特征在纤维艺术中的体现。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丝织大国,但是目前我们看到的各大纤维展览上,丝织材料和工艺几乎销声匿迹,大量新材料的选择和运用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充分展现了我国织造技术特点艺术作品除了少量传统的簇绒工艺外,其他制作形式和材料的作品则很难见到,因此,突出表达纤维艺术作品的本土特征也是一个难点,而其他国家的艺术作品我们却能感受到很鲜明的民族特色,我们应该意识到在纤维艺术的发展过程中,保留继承和发扬传统的纤维艺术内涵和意趣,也是发展我国纤维艺术值得探讨的问题。
各国艺术家的材质选择和技法结合充分使人感受到本国纤维艺术的源流和历史,前苏联功勋艺术家基维堪达雷里,在艺术创作中一直使用古老的高比林技法来表现作品,如《山泉旁的歌声》通过高比林技法表现了格鲁吉亚高加索山民节日的欢乐场景,技法的怀旧性与民族性表现无疑;再如,日本著名纤维艺术家福本潮子的《夏夜》是用日本传统染色技艺来表现“海上生明月”的意境,也充分展现了具有日本传统特色和代表的染色工艺;又如,美国拼布,拼布历史在美国由来已久,艺术家充分运用此项技艺创作做艺术作品,充分表达作品的艺术内涵。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纤维艺术家们有着各自的文化背景、生活经历和体验,体现在作品上的是一种文化的蜕变,是与美国现代文化的融合,美国艺术家的思维极其活跃、大胆,然而现代观念并不影响他们学习传统和从世界各民族的传统文化汇总汲取营养,创造性地运用到了自己的作品中,因此他们的成就必然是多元化的。
反观中国现代的纤维艺术作品对于中国传统元素和技艺表现者寥寥无几,而国外艺术家对此表现更为主观和生动,如挪威艺术家托娃佩德森的作品《上海巨轮下水典礼》大胆运用了中国民间的传统喜庆色彩和图案,运用中国四五十年代最具生活代表性的图案,如牡丹、彩带、红日等图案烘托巨轮在海面上的喜庆场景,表达作者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赞美。
艺术美术学论文【第五篇】
摘要:中国画的历史得追溯到多年前的战国时期,最初是画在丝织品上的,称之为帛画。最初的绘画手段主要是线条的描绘,后来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以及经济文化的繁荣,中国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绘画手段和绘画的工具、主题等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以我们现代的视觉角度来看,做中国画需要的材料主要是“文房四宝”,而它的四个基本要素分别是诗、书、画、印。而且中国画是比较注重内在和意境的,讲究情景交融的“气”的连通。本文主要从这几个方面讲述了中国画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中国画;思想;情景交融;气。
中国画又名国画,是指用传统的中国绘画工具绘制出的赋予了中国人独有的审美习惯的画作。中国画起源于战国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在宋朝时期的中国画尤以宗教画为主,在每一个朝代和时期都带有当代浓厚的文化气息。中国画的历史非常悠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艺术财富。而中国画能如此具有代表性并在世界美术领域自成一派主要在于其中的意境,这也是中国画的特色所在。
中国画和西洋画不仅在表现形式上有巨大的区别,绘画时使用的工具也是大相径庭。中国画在绘画时使用的基本工具是笔、墨、纸、砚,这四样东西通常被人合称为文房四宝,寓意为文人厨房中必须具有的宝贝。同时在中国画大展到成熟的时期之后,一副画通常都结合了诗、书、画、印,将几种不同的艺术形式糅合在一起,不仅能丰富画面内容而且能更好的表达画面意境。这种在一幅画中同时有几种绘画艺术的方式,是在中国画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画上面题诗是在宋代之后才比较流行的,在宋代之前大多数的画家都不会在画上题诗,汉字都是笔记少的,偶尔在画作上留名也会写的很小。在宋代这种在画上题诗的风俗就比较流行了,最开始只是一些即通诗文书法又写得很好的画家就会在自己的画上题上应景诗文,后来很多画家会拿着自己的画作去找自己相好的或是比较有名望的人题诗或是留字。随着中国画的不断发展和繁荣,印也逐渐出现在了画上。至此,诗、书、画、印便形影不离,常伴在画作中了。直到明清朝,诗书画印彼此结合的艺术方式发展到趋近完善。
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在这样的历史长河中,不管建筑学、文化艺术还是人们的思维方式都受着传统美学思想的影响,当然画作也是不例外的。在这个历史长流中美学在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偏向。先秦主张“和”美学,“和”美学将太极思想融合在了美学中,认为每一件事物都是两个极端相互对立相互制约的,认为人的感官享受应该在礼和善两个极端制约下存在,应该符合社会的合理性。而之后出现的儒家思想又将“文质彬彬”作为美学的所在,文化素养的“文”以及品质的'“质”构成的美学的基础,美学是制约在人的道德以及社会舆论下的。由此产生的文化艺术将主观的人文思想放在统治地位上,而在中国画创作上的主要表现为注重主观感情的情景交融以情为主的特点。
中国话的艺术特色以“法由我变,艺为人生”艺术观为主,循着“师造化,夺天工”的创作道路,继承和发展传统,为“中国水墨画”的开拓了新的风貌,从理论和实践上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对于中国画的欣赏,包括画作本身及其笔墨的欣赏。画家一般都是借助笔墨表达自己的创作激情和意境,如果没有笔墨的支撑,单独追求表面效果,很难将艺术对象传神的表达出来,发挥毛笔性能的前提条件就是要有书法基础,尽管外国画家也会借助毛笔进行创作,但由于不知道怎样行笔、用力,无法体现出中国画所具有的风格。中国画作品中对书法功底的展示融入了其素描和油画的修养,中国画作品中所包含着的清新之意真是借助笔墨所传达出来的。中国画在清新与天工之外,亦深富内涵。中华民族在绘画领域的审美观的养成与自古以来所推崇的不走极端的观念有着密切联系,在这一点上,所有的中国画大师的观点十分相似。比如徐悲鸿将中庸视为艺术创作的一大准则,所谓中庸,是在中国古代的艺术领域中一项影响深远的评判标杆,所追求的是将艺术创作过程中的对立矛盾有效整合,实现一种包含对立的和谐境界。中国画的画家们很好的把握了这一尺度要求,在其中国画作品中的雄鹰、牦牛、熊猫以及金鱼等,都开创了艺术表现题材的新领域,在画笔之下,各种事物中都似乎凝聚起了情感和审美内容,包括其书法笔墨功力的施展,都完美的彰显了中庸之道。
中国画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讲究以气见胜,二是注重情景交融。也正是由于中国画的这两个突出特点,使得中国画成为世界花坛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1、中国画讲究以气见胜:在中国文化中很注重气的主体作用,强调一气呵成。不管是写字、绘画还是舞剑,都是注重凭着一口气做到底的精神。从吴道子的“好酒使气,每欲挥毫必先酣饮”,张璨作画时的“箕坐鼓气,神机始发,于是挥毫如流电激空,惊飙戾天。”,以及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可以看出历代画家都很注重气,气即为气势也为气韵,将气灌于笔做到将气韵和笔墨完美结合。
2、中国画讲究情景交融的意境:在意境中“意”是指的是画家的思想感情以及情感基调,而“境”是指画家的画作中表现的生活景象。能且只能当画作中的“意”和“境”达到和谐统一时,才能达到意境交融的效果,一副好的画作只有在意境上达到融合时才能使观众与画家产生共鸣。一副没有意境的画是一副没有灵魂的画,空洞而苍白,追求意境是中国文化艺术的传统美德。很多画家都喜欢借山水抒情,将所有的感觉和思想融合在画作中,从而达到情景交融的深度。同时由于中国画有着很悠久的历史,它将我们的民族文化、民族思想以及传统融合进来了,要想很好的解读中国画,更好的去欣赏和品读它,应该从它的美学思想、气韵以及意境方面切入,从而体会中国画的独有魅力。
总而言之,中国画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以及文化,是中国文化中很灿烂的一部分。受着儒家文化的影响以及中国美学的规范,使得中国画有着与西方化截然不同的个性和特色。其中美学的思想、气的注重以及情景交融的意境都是中国画独有的。我们应该认识并发扬中国画的传统美,坚持将中国画的独有魅力传递给更多的人,将中国画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傅吉鸿;宋代画院教育及其对当今中国画教育的启示[d];西南师范大学;。
[3]高明月;谈中国绘画的线语言[d];重庆大学;。
[4]黄荧;中国近现代历史画分析[d];重庆大学;。
艺术美术学论文【第六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以下是网友为大家分享的“艺术美术学论文【汇编10篇】”,供您参考阅读。
我家阳台上有一盆残缺的盆景,残缺的枝,残缺的叶,透着一丝残缺的悲凉。我想,如果我是一位摄影师,我会把这盆景选作最佳景点。就因为它的残缺!
在古希腊雕塑中,断臂的维纳斯以充分的展示了女性特有的温柔、美丽、永恒、青春著称于世。人们感叹这巧夺天工的杰作,她那残缺的双臂,使人们浮想出多少曼妙的身姿。许多大雕塑家都试着给维纳斯添加双臂,可结果令世人大吃一惊,无论哪种姿态的双臂都使维纳斯不再拥有那种含而不露、神秘而脱俗的气质了。人们不得不承认,正是她的残缺给人以广袤的`想象空间,正是她的残缺造就了永恒。
记得有这么一个小故事:一群学生到教授家做客。教授的阳台上摆满了花盆,教授说:“这里有的是真花,有的是塑料花。你们能认出来吗?”学生们朝阳台望去,同样的鲜红,同样的嫩绿,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大家茫然了。许久,一位学生说:“那几盆是真的。”教授问:“问什么?”“因为这几盆有枯枝败叶。而另外几盆则完好无损。”众人恍然大悟。这盆景就像生命一样,不可能尽善尽美,反而,当它变的完美时,就不真实了——这便是残缺的艺术美。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面对红颜老去的残缺,李熠看到了亡国的忧思;“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面对故国落寞的残缺,刘禹锡看到了国家不再凄楚;“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面对枝头花落的残缺,李清照看到了心力交瘁的无奈。学会用那双欣赏残缺之美的眼睛去观察世界,用那能接受残缺之美的臂膀来拥抱世界。你会发现,并不只有十全十美的人生才会迸出绚烂的火花。
艺术美术学论文【第七篇】
而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影响会伴随其一生。
家庭教育从孩子出生就对其有所影响,为了给孩子打一个稳定的基础就要注重小学阶段家庭教育的作用。
本文就小学阶段家庭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
为了提高全民族自身的素质,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重视小学阶段的家庭教育是目前我们要考虑的重要教育问题之一。
家庭是社会的一部分,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最终会反映到社会上。
本文就小学阶段家庭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进行研究。
一、小学阶段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不单包括学校教育,还有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
家庭教育虽然是整个教育系统中的分支,但他的影响却渗透于学校与社会的教育当中,也是作为学校与社会的基础而存在的。
小学阶段是孩子心理和生理发展的最初阶段,他们对任何事有极大的热情,对事物充满好奇心。
专家认为,十二岁以下的时期,是孩子自我观念发展的最重要的时期,也是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
由于小学阶段的特殊性,小学阶段的家庭教育就显得尤其重要,我们要重视小学阶段的家庭教育。
二、小学阶段家庭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存在的问题。
1.过度关注智力教育。
由于现在的考试制度,从而产生了应试教育。
孩子家长为了让孩子通过考试或取得一个好的成绩,让孩子参加大量的补习班,做大量的习题。
据统计有超过百分之九十的孩子会参加课外辅导班,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孩子会参加三个以上的课外补习班,有超过百分之九十八的孩子有一本课外习题册,有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孩子有两本以上的课外习题册,这就证明了如今的素质教育还没有完全落实,应试教育还是家庭教育中占主导。
素质教育的提出,家长们认识到了素质教育的重要,开始让孩子们上各类的特长班,如美术,音乐,书法等等。
但是这并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这样培养的不能使孩子内在得到提升。
数据统计有百分之七十的孩子牺牲休息时间来参加特长班,但是他们对特长的喜爱却没有,这些只是家长给他们的任务就要完成。
2.孩子自理能力差。
当今的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差是普遍的现象,由于现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孩子家长将自己小的时候没有实现的理想加注在孩子的身上,对孩子过分溺爱,除了学习一概都有家长包揽,他们认为孩子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上名校,这样才能有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
长此以往,孩子就会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也就不愿去自立,据在孩子的自理问题调查所统计,有百分之三十五以上的孩子存在不同程度上的依赖现象。
三、面对问题的对策。
1.改变家长的教育方式与教育思想。
家长是对孩子起榜样的作用。
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传播途径就是言传身教。
推己及人,只有让家长对自己有一个严格的要求他才能在对孩子的要求上有话语权,才能让孩子真的听他的。
家长可以利用一些奖励制度来鼓舞孩子学习,奖励制度不但要有物质的还要有精神上的,物质的再丰富也弥补不了精神上的孤独。
在现阶段的社会背景下,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要作出调整,平衡学习与休息的时间。
小学阶段的孩子正是身体发育的阶段,繁重的学习任务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危害,身体是一切的前提,有一个好的身体才可以在以后的竞争中有基础的实力。
家长可以在这个阶段多与老师沟通,改变自己陈旧的教育思想,要根据当今时代的发展思路来制定家庭教育计划,也要及时与孩子交流,虽然孩子的心理与智力都很稚嫩,也要给孩子一定的独立思考的空间,家长不能为孩子制定一生的计划,以后的路还是要靠孩子自己。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只有现在培养好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才能在日后的生活和发展中不被琐事打败。
2.加强孩子的心理素质的教育。
孩子的心理健康一直都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点,在以后的竞争中,竞争压力会很大,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很好地适应各种环境。
现在的小孩子的生活内容更加丰富,他们对新的环境,新的事物的心理承受能力更强。
但作为独生子女,421的家庭模式使得他们获得更多的爱,使得他们出现了以自我为中心,脾气暴躁,自制力差等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全球的小孩子心理素质调查报告中显示,中国的小孩子心理素质合格率为百分之二十,这仅是美国的一半,日本的三分之一。
对于孩子的心理素质要从小培养。
小学阶段是孩子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这时,孩子家长要密切注意孩子的心理上的变化,培养孩子积极乐观阳光的生活态度,培养孩子面对失败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要一味地溺爱孩子,把孩子一直养在温室里,小鸟终有离巢之时,为了不让以后孩子承受大的痛苦就要现在去培养孩子的抗压能力。
也不要时时刻刻都在孩子的耳边唠叨,时刻打击孩子的信心,这样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更加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这个衡量的标准要由孩子的家长自己把握。
总而言之,家庭教育是为孩子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小学阶段的家庭教育更是对孩子的今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家长与老师要加强对小学阶段的家庭教育的重视。
参考文献。
[1]黄瑜,种海燕,张玉勤等.《苏北地区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现状———美育视角的现象分析及对策》[j].考试周刊,(a0):178.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进策略。
c也是形成终身体育观念的初始阶段。
[1]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虽然,国家致力于课程改革,学校亦逐年优化教育系统,但是,无论从教学实践还是《标准》测试数据,均反映出学生体质、体能状况的下降,而且长期呈下降趋势。
因此,针对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优化校园体育教育,促进学生体育健康势在必行。
一、高职体育教学特点。
高职体育教育以办学特色为导向,培养职业技术人员的终身体育意识为主要目标,尤为重视体育自主学习能力和体育行为的养成。
以笔者学校为例,下设中医美容学院、医疗技术学院、护理学院等,共开设.40.余个专业。
由于专业特点,学校女生居多,其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远远滞后于男生,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既要考虑学生将来的就业倾向,又要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挖掘、继承和弘扬传统保健体育中的精髓,树立健康教育理念,将学生培养成为具备保健理论知识的中医美容、护理等优秀的实用型人才。
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传统医学与美容、护理等知识,并运用到平时的体育学习、锻炼中,形成良好的终身体育保健意识,还可在职业生涯中传承其健身、保健理念,为更广泛的群体服务。
二、当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育理念陈旧受传统体育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学过程中总是片面强调以传授体育知识、体育技能的课堂教学为中心,这种只注重近期效益,忽视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和科学健身理论、方法的指导及对学生终身育意识、体育运动及参与能力、体育行为习惯培养的教学理念,使学生走上社会后仍难以长期坚持体育锻炼。
艺术美术学论文【第八篇】
纤维艺术一词来源于英文“fiberart”,最早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受欧洲壁挂艺术的影响,美国艺术家集传统艺术的精华,积极开拓现代纤维艺术。20世纪80年代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纤维艺术也被引入中国,一些人相继受之影响,开始学习与参与,逐渐有了从事此类艺术的艺术家。
90年代末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率先在国内发起了“纤维艺术普及教育运动”,并通过“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的学术交流平台,吸引了国内外众多艺术家共同参与,积极推动着中国纤维艺术的新发展,掀起了纤维艺术运动的热潮。而直接影响是国内50多所高等院校相继开设纤维艺术专业,在全国展开了对纤维艺术教育、学术交流、艺术创作的发展势头,良好地构建了一个新的精神家园,开辟了一片新的艺术天地。
纤维艺术之所以迅速地在国内得到发展,并被众多艺术家和纤维艺术爱好者接受,除普及教育运动和学习交流等外在条件影响之外,重要的因素,是人们对纤维艺术概念的科学定位的接受与认可。较传统的称谓“编织艺术”“织物艺术”“壁挂艺术”或“织锦艺术”更具有拓展性和时代感。纤维艺术的定位打破了传统观念,突破了传统的表现手段,其称谓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亲和力和艺术表达魅力。
艺术形式以材料确定称谓的有诸多学科门类。如:油画、水彩画、水墨画、漆画等。各类造型艺术有各自不同的材料性能、不同的表达手段、不同的艺术魅力、不同的形式界定和不同的发展方向。从而创造出形式、风格各不相同的艺术作品,产生出不同的艺术接受和不同的艺术价值。纤维艺术这门学科应属典型的材料型艺术,是以纤维材料来定性的。纤维这种充满自然气息的材料质地,是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相关的,并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和力。这种亲和力来自纤维材料自身的性质:柔、轻、暖、光滑。无论是在视觉上、触觉上、心理上都给人一种灵感。
传统的编织艺术、织锦艺术多采用动、植物纤维材料,再加上采用韵味情调的手工编织表现手段,吸取自然之灵气,奇思妙想任意塑造,工装饰或写实,能够唤起人们对大自然的深厚情感,抒发艺术家的思想情怀,其作品给人一种回归自然的“人情味”与柔和的审美艺术享受,在艺术接受上也能清除现代生活中大量使用硬质材料所带来的冷、硬、重、糙的反感情绪。
现代纤维艺术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艺术家们不满足于传统的表现手段和传统的材料的局限,而长期对新纤维材料的关注与尝试所产生的结果。早在20世纪初,在法国艺术家让·吕尔萨人倡导和影响下,壁挂艺术在国际上得到空前的发展和迅速的提高,尤其是在表现形式上,有着很大的超越。特别是60年代初,他在瑞士洛桑开创并定期举办“国际壁挂艺术双年展”,更是吸引了许多画家、设计家投入到壁挂事业中来,融入了新的设计创作观念和思想情感,以现代装饰的造型、色彩象征主义的艺术手法,丰富和强化了壁挂艺术的表现力,使其成为一种特殊的现代艺术表现形式。
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第一届到第三届,基本上是以古老传统的奥比松表现手法为主的作品,具有一定的故事情节,背景复杂繁多,人物写实,表现出精湛的工艺水平。从第四届开始,作品出现新的表现形式。特别是到了第五、六、七届,开始大量引用综合材料和综合表现形式的作品,出现从具象到抽裂、从平面到立体、从室内到室外等富有创造性的纤维艺术作品,反映了纤维艺术从传统艺术到现代艺术变迁与超越的过程。这种变迁与超越主要是艺术家推陈出新、长期对新材料的关注与应用所致。引用了不同的材料就确定了不同的表现手段,从而产生不同的表现形式。
传统的材料是以天然的动、植物纤维(丝、毛、麻、棉)为主,其主要表现手段是编、织等技术,而现代人造合成纤维材料(化学纤维、玻璃纤维、光导纤维)和金属纤维,另外还有纺织品、纸等材料的启用,使艺术家在创作风格上、表现手段上产生着强烈的激情,常常除了传统编织技法外,还采用环洁、缠绕、包裹、捆绑、粘贴、悬挂、排列等新的手段融入创作中去。材料的超载,使艺术家们大胆地进行现代观念和现代表现手段的赛马式竞争。
在创作领域、价值观、美学观上产生强烈的超越的渴望。许多作品摆脱了只限于观赏、陈设和装饰的概念,而成为现实生活的深度介入,成为人与生活对话与交流的应用品,成为纯艺术形式或抽象表达语言。不论是平面形式的壁挂艺术,还是立体形式的软雕塑艺术,或是建筑空间中的纤维构成艺术,以及装置艺术和纤维生活用品,都是因为纤维材料的拓展与超越引起的纤维艺术革命,使其走向一种“多元化”的发展时代。纤维艺术走到今天是多少代艺术家为之努力的结果,是从古老艺术到现代艺术的一种超越,是从传统观念到现代理念的一种升华。
艺术需要不断的创新与发展,新的纤维材料还会不断的产生,新的表达形式也将会不断产生。这就需要我们冷静地思考:纤维材料是否有界定,纤维艺术表达形式是否需要界定,纤维艺术作品是否有界定范围等等。现代纤维艺术中的一些作品似乎已经处于“纤维艺术”的临界点,处于模棱两可的状态的纤维艺术要发展、繁荣,对纤维艺术范畴的科学界定是值得艺术家们关注与探讨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林乐成:《纤维艺术》,吉林美术出版社。
[2]杨琪:《艺术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3]尼跃红:《对中国国际纤维展艺术的评述》,中国纤维艺术教育与手工文化建设理论研讨会文稿。
艺术美术学论文【第九篇】
我国纤维艺术的发展主要经历了起步期、丰富期和发展期三个阶段。纤维艺术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经历了10年左右的起步期,起步期纤维艺术的表现形式比较单一,主要以传统的壁毯形式为主;纤维艺术的丰富期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丰富期的纤维材料变得丰富多样,艺术风格逐渐多元化;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纤维艺术逐渐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期,材料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风格更加多变。纤维艺术中融入了更多时尚、新颖的元素,纤维艺术逐渐发展为现代艺术的一种形式。
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利用动植物纤维制作的制服和装饰品就已经很常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纤维艺术也迎来了最佳的发展时期。以天然的动植物纤维或人工合成的纤维为材料,通过不同种类的制作手段,制造出了不同风格、形式多样的服饰、装饰品和日用品。纤维艺术的起源很早,通过各国的文化交流和融合,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的文化背景下经历了长期的交融、传承和发展,逐渐形成了目前的繁荣发展局面。
纤维艺术在室内设计中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三种形态。其一为二维空间的墙面壁饰形态,其二为三维空间的立体装饰形态,其三为立体空间的景观装置形态。
墙面壁饰形态。
纤维艺术的墙面壁饰形态主要是指将纤维艺术通过不同形式的壁挂作品展现出来。纤维艺术壁挂作品通常以平面悬挂的方式装饰于室内墙面上,属于平面艺术的范畴。纤维艺术壁挂作品的装饰方式相对较为单一,但纤维作品的材料丰富多样,主要包括动植物纤维材料、人造纤维材料和实物纤维材料等,通过不同形式的材料组合展现出了各不相同的材料美。同时,在使用较为柔软的纤维材料时,装饰时可以进行适当的卷曲起伏,展现出不同风格的`肌理美。
立体装饰形态。
纤维艺术的立体装饰形态主要是指将纤维艺术通过立体形式的装饰品展现出来。立体形式的纤维作品主要包括小型纤维材料装饰品和大型软雕塑,属于立体艺术的范畴。根据室内空间和环境的特点选择相应的纤维材料装饰品或软雕塑,可以增加室内设计的艺术感。纤维材料装饰品的形式多样、色彩多变,可以适应不同风格的室内环境,展现出纤维艺术的肌理美。软雕塑的色彩丰富多变,造型千奇百怪,是一种创意十足的纤维艺术品,应用于室内设计中可以显着增加室内设计的艺术感。
景观装置形态。
纤维艺术的景观装置形态主要是指将纤维艺术以富有装置艺术的纤维景观展现出来。装置艺术是指艺术家在特定的空间环境内,将存在的物质实体进行艺术性地挑选、改造和组合,使之表现出全新的富有情感的群体艺术感。在特定的室内环境中,通过装置技术将现存的纤维作品进行挑选、改造和组合,以一定的空间形式组成特定的纤维作品景观,可以展现出独特的艺术美,提升室内设计的艺术水平。
不同材料的纤维艺术应用于室内设计。
构成纤维艺术品的材料极为丰富,不同材料的物理性质不同,可以展现出不同的材料美。纤维艺术的材料主要包括动植物纤维材料、人造纤维材料和实物纤维材料等三大类,动植物纤维材料质朴天然,人造纤维材料光亮洁净,各种类别的材料都有其独特质感的材料美。
首先,要充分利用纤维作品材料的多样性,根据室内设计的风格选择不同材料的纤维作品,通过特定形式的组合装饰于室内空间中,使之与室内环境相融合,给人带来丰富的视觉体验;其次,可以通过装置艺术将室内的纤维作品进行特定形式的改造和组合,构成风格独特的纤维作品景观,达到较为完美的视觉效果;最后,壁饰纤维作品在悬挂时可以进行适当的卷曲和折叠,使之展现出独特的肌理美。
不同色彩的纤维艺术应用于室内设计。
色彩有冷暖、软硬、轻重感、前后感和大小感之分,不同的色彩组合可以给人不同的视觉体验,色彩美是艺术美的重要组成部分。纤维艺术的色彩美追求的是纤维作品空间混合的色彩交织效果,结合室内环境的特点,通过适当的颜色搭配和组合可以使纤维作品展现出独特的色彩美。
首先,纤维作品的主体色彩应该与室内设计的主色调保持一致,纤维作品可以采用室内设计主色调的相邻色进行搭配组合;其次,纤维作品的细节色彩可以多样化,利用色彩搭配的原理和方法,适当改变纤维作品细节处的色彩,使室内空间的色彩变化具有活力,展现出独特的色彩美。
纤维艺术广泛应用于我国室内设计过程中,具有材料丰富、形式多样、风格多变等众多优点,是现代室内设计的主要标志之一。将不同材料组成、不同色彩搭配的纤维作品通过特定形式的组合和改造,可以显着增强室内设计的纤维艺术感。随着纤维艺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应该不断创新纤维艺术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将纤维艺术更好地应用于室内设计中。
参考文献:
[2]张旭婷.基于不同纤维编结呈现多元外观肌理表达的研究[d].大连工业大学,.
艺术美术学论文【第十篇】
环境艺术概论是从环境设计角度,结合环境设计实例,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全面论述建筑和建筑群所构成的空间环境,是环艺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理论讲授,使学生掌握环境艺术的基础知识,为进入专业学习、专研打下良好基础。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要求。
环境艺术设计概论课程采用理论讲授、影象多媒体辅助教学、作品实例考察等手段,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专研基础知识。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安排。
2、
3、环境艺术设计的设计原理环境艺术设计方法。
(1)设计策划与定位(2)总图设计与绘制(3)总结构与流线分析。
(4)细部设计。
(5)设计说明的主要内容与写作。
4、典型作业:图示环境艺术设计程序和设计文件内容。(考试作业)。
四、课程考核。
通过设计文件的编制质量,考核学生对本课程知识与技术的掌握程度,以考试作业的得分为总成绩。
五、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环境艺术设计教学讲义》由任课教师编写参考书:由任课教师推荐。
六、教学设备及教具要求。
由系提供多媒体及相关设备,任课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