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商业银行服务收费论文实用汇总8篇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浅析商业银行服务收费论文实用汇总8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浅析商业银行服务收费论文【第一篇】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银行的并购浪潮愈演愈烈。国际大银行之间不断“强强联合”或“兼并收购”,其旨在扩大规模的同时以降低成本,实现全球拓展,不断提高国际竞争能力。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我国的商业银行要想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取得一席发展之地,其国际化经营战略的选择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中国商业银行国际化势在必行。
长期以来,我国的商业银行一直处于国家垄断地位,尤其以“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为代表,近几年来,我国不断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商业银行业也不例外,我们希望能够建立积极主动、灵活高效的市场竞争和金融服务体系,降低银行的国有垄断程度,促进银行之间的竞争,提高银行业的效率。而商业银行国际化实际上正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内容之一,是市场化在更高层次上的发展。商业银行的全面国际化进一步推进,在国际银行业务中引入竞争机制,这会促进和加速我国银行向市场化的转变。
2.商业银行国际化是我国商业银行业应对外资银行挑战的需要。
外资银行机构的进入给中国银行业发展带来的挑战主要有三大方面:
(1)市场转移的挑战。外资银行的进入会对中资银行的垄断地位形成巨大冲击,外资银行将凭借完备的商业银行服务功能与中资银行展开激烈的优质客户争夺战,使得国内银行机构的市场份额相应缩小。
(2)资本外流的挑战。外资银行的进入会使国内货币资金首先以本币形式流入外资银行机构,同时外资银行机构进入中国国内市场业务,客观上可促使本币资金兑换为外币资金,随后出现资金从国内银行体系的流出。
(3)人才流失的挑战。外资银行拓展中国市场,会以优厚条件吸取大量高素质人才,结果会使中资银行的业务骨干流失。
鉴于以上挑战,我国商业银行必须深化金融改革,提高中国金融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扩大业务范围和客户基础,运用新产品和新技术,改善经营管理,学习和掌握外国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和金融创新产品,合理的选择和培育优秀客户,促使资金流向更为合理,提高金融效率,转换经营机制,建立审慎会计制度,提高经营效率和服务水平。
3.商业银行国际化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近几年,我国进出口交易额迅速增长,这就要求商业银行为企业的进出口贸易提供结算、外外汇买卖、互换交易、风险规避以及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出口产品售汇等业务提供广泛的服务。
在大力开拓海外市场,参与国际经济的大循环的背景下,要求我国的银行必须紧紧地跟上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提供良好的配套服务,促进我国外向型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1.银行经营模式选择不利于进行国际化发展。银行的经营模式分为分业经营和混合经营两种。分业经营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指金融业与非金融业的分离,第二个层次是指金融业中银行、证券和保险三个子行业的分离,第三个层次是指银行、证券和保险各子行业内部有关业务的进一步分离。我国则采取此经营模式。分业经营不利于银行进行公平的国际竞争,尤其是面对规模宏大,业务齐全的欧洲大型全能银行,单一型商业银行很难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而混业经营容易形成金融市场的垄断,产生不公平竞争;过大的综合性银行集团会产生集团内竞争和内部协调困难的问题;可能会招致新的更大的金融风险。
2.业务品种少,种类单一。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较窄,长期以来高度依赖于存贷款业务。在我国各商业银行目前的总收入中,利息收入所占的比例大部分都在90%以上,而数据统计显示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非银行收入能占据银行总收入的40%以上。反观我国,各家商业银行目前从事的非利息收入业务主要集中于加工业务,如支票加工、资金转移、信用证托收、经纪代理等,其他类型的业务,包括交易业务和咨询业务办理得很少。虽然在非利息收入业务的起步阶段一般以加工业务这种最基本的业务为主,但决不能完全局限于此种业务。我国银行非利息收入业务是在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起步的,应有较高的起点,不应再完全重蹈其他国家银行的覆辙。虽然银行办理非利息收入业务目前受到一些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但应尽力实现业务种类的多元化。
3.人才严重缺乏。银行从事非利息收入业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对于此种业务的开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银行之间非利息收入业务竞争的胜负,主要取决于从业人员素质和能力的状况。相比之下,外国商业银行走的是一条重人才、讲效率的经营之路。外资银行机构非常注重人才的选用,它们往往为了业务的扩张,市场份额的扩大,不惜以高薪挖掘一些素质高的优秀人才。
4.资本金充足率低,不良贷款比例高。由于我国业务品种少,种类单一,这直接导致了我国商业银行收入较低,实际资本金充足率不符合《巴塞尔协议》要求,资产质量不高,盈利能力较差。这在客观上限制了我国银行的竞争能力和业务范围,影响我国的国际化发展。
5.服务手段落后,金融产品单一。外国商业银行拥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实力雄厚,有发达的国际业务网络,先进的技术设备,电子化程度高,资金调拨灵活,同时,发展理论比较完善,金融创新意识强,能够广泛采用国际金融领域已有的创新成果,服务意识强。与之相比,我国银行服务手段落后,效率低下,又缺乏创新和服务意识,金融产品比较单一。
1.在现有经营模式的基础上,提高我国商行的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尽管我国大多数大型商业银行都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并且随着引进国际知名金融机构作为战略投资者和公开上市,我国大型商业银行在产品创新、风险控制等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盈利能力也有了大幅度提高。但是必须看到,我国的大型商业银行产品创新能力、风险管理能力、决策能力等依然存在着很大的不足之处。特别是,我国仍然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金融创新的环境不够理想。我国的大型商业银行应该通过在发达国家设立分支机构、子公司、控股公司等来学习、借鉴、模仿它们的先进的管理经验,反过来再来促进或带动国内的金融创新和提高风险控制能力。
2.拓展业务领域,加强涉外业务,开辟海外市场,实现经营的多样化和全能化。尽管分业经营有利于保证商业银行自身及客户的安全,阻止商业银行将过多的资金用在高风险的活动上;有利于抑制金融危机的产生,为国家和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创造了条件。但是混业经营使银行可以兼营商业银行与证券公司业务,可以加强了银行业的竞争,有利于优胜劣汰,提高效益,促进社会总效用的上升。在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的大趋势下,混业经营已成银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内商业银行应未雨绸缪,积极进行混业经营制度设计,逐步推进混业经营,提高金融企业的竞争力。
3.积极稳妥引进和利用外资银行,扩大与外资银行的合作。我国应扩大外资、合资金融机构设立的范围,增加外资、合资金融机构的种类,既可以给国内金融机构带来竞争压力,又能使我国金融机构更进一步、更好地学习国外金融机构先进的运作和管理方法,以加速我国金融业人才培养,加快我国商业银行在管理上走向国际化。
4.拓展业务领域的同时,培养国际银行业务人才。我国的银行收入构成中,利息收入占据了绝大多数的比例,非利息收入的比重有待迅速提升,这就需要我国商行在发展国际业务,提高非利息收入,优化我国银行资本的结构。同时,培养一些国际银行业务人才,并尽可能地引进国际人才,在增加业务面的同时,提高服务质量,这很有利于我国商行国际化业务的发展。
5.充分利用现有的国际业务网络的同时,逐步建立自己的海外金融活动网络,面向国际市场。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具有后发优势,能够借鉴先进经验和技术,商业银行的国际化本身就要求我们必须能够“引进来”。同时,我们还要大胆地“走出去”,要通过建立自身的国际业务网络结构,能够在国际贸易伙伴国和一些投资比较集中的国家和地区设立分支机构,代理处等,提高自身的知名度,打造自己的特色,促进自身更好更快的发展。
6.构建国际化的银行金融监控体系。在银行国际化的同时,信息的不对称程度也在进一步加深,在某种程度上会加大银行的经营风险,不利于整个世界的金融体系的稳定与发展,这就要求在银行的日常经营中需要母国和东道国的共同监管,构建一个国际化的银行金融监控体系。
我国商业银行在国际化进程中依旧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在金融创新不断,金融风险加大的今天,我国在商行国际化中依然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1]田智哲:商业银行科学领导与管理实践[m].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5。
[2]罗杰斯:商业银行的未来:组织机构、战略及趋势[m].新华出版社,2001。
[3]罗明忠:商业银行人力资源供求及其均衡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4]赫弗南:商业银行战略管理[m].海天出版社,2000。
[5]曹凤岐:中国商业银行改革与创新[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浅析商业银行服务收费论文【第二篇】
目前在农业科研院所利用科技服务三农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科技成果转化以及市场化率低,很多科研成果严重脱离实际生产应用,无法为农民所用,很多科研成果因为成本太高而被束之高阁。在很多科研项目当中的评价方式主要是以发表论文和专利的数量,而轻视实际的应用,很多科研工作者在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往往不考虑现实条件的限制,很多科研成果只能在实验室里实现,无法成为农民创收的工具。科研院所与企业合作主动性较差,其科研成果的实用性不高,与市场需求存在较大的脱节[1],科研院所与企业的合作追求短期利益没有长远的规划。科研院所在科技立项的时候缺少对市场方向的把控,没有深入调查农民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农业科研院所的工作者所做的工作都是从文献到文献的工作,从而导致科技成果无法为实际生产提供动力。
农业科研院所的管理体制。
目前,部分农业科研院所在管理机制上仍然沿用国家事业单位通行的管理体制,其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等仍然沿袭着“政府办事业”的观念。大多数研究院所在工资分配、奖金分配、职称评定上,对从事科研成果推广与转化的人员不够重视,这极大地影响了成果推广与转化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降低了科技成果转化率[2]。还有就是整个科技结构布局不合理,造成了一些人用大量的科研经费所做的成果与生产实际脱节,而另一些科研工作者却因为经费不足而无法完成重大科研项目。
科技成果转化见效周期长。
科研院所完成一个科研项目从立项、实施到产业化往往需要很长的周期,很多科研工作者往往在短期内看不到成果就开始放弃,或者偏向于跟风喜欢研究近年来的热点科学问题,对科学研究往往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持续性不够。还有就是科研院所对于市场需求和变化不敏感,不能随着社会的变化和需要更新自己的技术。据农业部统计,国内获科技进步奖的成果研究周期一般是6~13a,而生产中一般的技术性成果应用5~8a后就被淘汰,因此有的科研成果刚研究出来就面临着被淘汰的尴尬局面。有些农业院所的科研成果刚开始的时候是在实验室或者试验田里实现的,结果到实际生产以及大规模的应用的时候就问题频发,难以在实际生产应用中发挥作用,而且农业生产受自然环境、资源条件、人为因素的影响很大,这些因素加大了科技成果转化的难度[3]。
农业科学技术的使用者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农业科研院所是科学技术的创造者,而农民是科学技术的使用与受益者,因此农业科学技术只有为农民所掌握,农业科学技术才能正真转化为生产力,才能够创造价值;由于我国农民的.受教育的程度普遍偏低,很難掌握高深的科学技术,因此农业科研工作者只有把高深的科学技术知识变成人人易懂的科学方法才能更容易的被农民所掌握。
浅析商业银行服务收费论文【第三篇】
随着国内银行业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国际结算业务在品种和数量上正成倍增长。商业银行如何做好做强国际结算。规范国际业务内部管理。值得认真探讨和研究。
国际业务涉及银行、税务、外管、海关等多个部门,为了进一步做好国际业务。商业银行有必要就操作当中遇到的问题与相关部门进行协调,以提高效率,防范风险。例如,银行在处理报关单时。需要登录海关核查网对每一份报关单进行核查、核注,在核查的过程当中会经常由于网络故障等问题影响工作效率,如果能和海关的技术部门取得沟通,掌握一些保障通信质量的手段。对提高银行业务处理效率是非常有益的。另外。国际服务贸易项下付汇。客户需要向银行提交相关的税务凭证。由于对纳税法规、程序不熟悉,客户往往要在银行与税务部门之间往返很多次才能办成业务,如果能在银行、税务之间建立一条快捷通道。方便银行与税务部门沟通。可以给客户办理业务带来许多便利。外汇管理局作为商业银行国际业务内部国际业务的直接管理部门。是制定各项管理制度的机构。新政策发布时会以各种方式对银行从业人员进行培训。银行也可就日常操作当中碰到的问题向外管寻求正确的答案。
做好国际业务日常工作。不仅要加强外部沟通。更重要的是做好与银行内部机构的协调工作。目前,大部分商业银行都实行本外币一体化的管理模式。运用人民币管理过程中形成的成熟模式和经验对国际业务进行管理,可以有效地防范风险。但国际业务相对于人民币业务来说更加复杂多变。政策灵活度大。如果一味地将人民币业务的管理模式用于国际业务当中,不能真正涵盖国际业务的各项业务。因此迫切需要制定出更有针对性、专业性的业务流程和内控制度。比如国际业务当中工作量大而重复性高的业务报关单核查、外管申报工作,如果能和技术部门合作开发相应的程序。可以大大地提高工作效率。目前使用比较成功的一个案例就是报关单的自动核查系统。不仅减少了人力,还缩短了工作时问。而对于外管申报工作来说,自动化程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通过开发相应的处理程序。将可大大减少数据的重复录入,提升准确率,解放劳动力,提高效率。
实现流程管理。加强国际业务内控制度建设。是有效防止商业银行风险的关键。就商业银行国际业务来说。一是要对现有的各种规章制度认真研究梳理。并借鉴国内外银行内控制度建设的成功经验。统一进行制度和流程再造从根本上解决制度流于形式的问题。二是要坚持“内控先行”的原则。在开发推广新产品过程中。明确各单位各部门责任。制定相互制衡的业务管理办法和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改完善。三是要狠抓各项内控制度的贯彻落实。并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执行制度监督机制。
制定完善的业务流程是强化内控管理、防范风险的一个重要保障,尤其在国际业务操作当中,如何优化、修订合理的业务流程。是增强执行能力、提高运作效率、实现管理效益最大化的保证。建议对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全方位的梳理、分析。剔除不科学、重复劳动的部分。并编制“岗位操作说明手册”。国际业务管理部门应始终把内控制度建设放在业务发展的前面。结合国理韧探际惯例和本部门业务环节风险点。制定下发国际业务管理规定、业务操作流程。明确各岗位的日常工作职责、经办权限、业务办理时限等具体内容。使业务受理有章可循。业务经办有章可依,在控制差错发生的前提下,提高运行效率和经济效益。
加速培养专业人才。国际结算是一项技术性、专业性、时效性、政策性均较强的工作。而高质量的骨干人才是发展国际贸易结算业务、保持市场和技术领先地位的必要条件。综观近几年来人才流动的现象。国际业务部门是人才流动最多最快的一个领域。尤其是国内大型商业银行国际业务部。几乎成为外资银行人才的培育基地。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商业银行在人才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员工进出渠道不畅。当前商业银行国际业务人才的录用主要定位于大专院校。而不是全方位面向社会招聘所需人才。给引进人才资源设置了障碍。同时在对待人才外流上继续坚持能留则留、能堵则堵的消极办法,没有适当的淘汰制度,缺乏良好的人才流动机制。二是考核不能为优胜劣汰提供科学依据。由于考核体系本身不够严密。很容易出现业绩放大英雄的现象。同时考核制度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考核指标在分配中的占比不合理等。也削弱了考核对员工的激励与约束作用。致使人力资源管理不能为优胜劣汰提供科学依据。针对上述现象。要高度重视对从事国际业务内部管理人员的培养和提拔。选派业务骨干到海外培训或工作,加强国际结算业务人员与海外分行及代理行的业务交流等方面的工作,提升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同时。要为国际结算业务人员建立类似于会计、出纳、存款等部门的岗位津贴制度,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努力开发新业务,提高全行国际业务的竞争水平。要通过对人力资本的培育、激励、管理与使用,以开放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来吸引“会跑的资源”留住“智慧的脑袋”。这是促进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发展的根本。
浅析商业银行服务收费论文【第四篇】
近几年来,我国大多数商业银行随着经济市场的发展获得了更多进步空间,国际贸易融资的渠道更加通畅,甚至成为各大商业银行中的主营业务。但是面临国际经济局势的不断变动,商业银行在实施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过程中存在巨大风险,不仅严重危害了银行自身的发展,也不利于维护我国经济市场的秩序。本文主要研究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的管理措施。
自从加入wto之后,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市场愈发繁荣。为了能够迅速适应经济市场的发展需求,需要我国商业银行不断更新自身的管理思想和内部机制,在进行国际贸易融资的过程中加强对风险的管控,在满足融资需求的同时,加快资金的流动,实现商业银行发展的社会效益,从而促进整个经济市场的繁荣发展。
国际贸易融资的基本概念。
国际贸易融资,顾名思义,就是指在国际贸易各环节中,通过对进出口商品提供基本的信用制度和资金渠道的形式。该定义是随着国际金融结算而产生的,因此国际金融结算与国际贸易之间存在着必要的联系,贸易只有真实存在,国际贸易融资才能实现,从而推出更加多元化的国际贸易融资产品。国际贸易融资本身具有流动性好、资本占用少以及自偿性强等特点,一直被各大商业银行作为主要的业务类型,并不断开拓国际市场。
国际贸易融资的基本特点。
首先是自偿性。国际贸易融资大都是以企业实际的贸易为核心,通过额度或单笔授信的形式为其提供所需的资金,其业务的效益主要依靠贸易货款的收回以及回扣等,在包括一些其他的综合现金流。在进口贸易中,主要以实际销售的资金作为第一还款来源;在出口贸易中,主要以交易方的实力以及应收款的价值为主要判断标准。同时,单个贸易的自偿性以及借款人的交易方式直接影响着商业银行需要承担国际贸易融资金融风险的大小,其中进口出口贸易为第一还款来源,需要通过全封闭式的流程来控制资产,从而实现基本的自偿性,这样能够有效消除借款人自身信用低的问题。
周转快、期限短。
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是在国际结算各个阶段推进的,并与定期的销售活动紧密相连,一旦出现滞销和销售现象,商业银行中就可以从预结算的回款中受到预期的本金和利息,从而获得经济及效益。在我国,国际贸易融资的期限一般为1年之内,大多数进口融资期限被限定在90天之内,出口限期则一般不就超过60天。
综合收益高、风险较低。
在国际结算中,由商业银行控制物权凭证,并根据这些凭证行使必要所有权和质押权。在出口贸易中,商业银行可以直接控制回收的资金,从而根据与客户之间的权利和协定,直接扣押利息和本金。在进口贸易中,大多数采取信托的形式,商业银行甚至有权利向购买者直接索要必要的回收利息和本金。由此可见,国际贸易融资的风险易于控制,可以有效减少协定双方的损失,提升经济流通的有效性。
信用风险。
国际贸易交易的双方由于某一方没有承担合同内容中的条款;导致另一方债权人因此受到损失,就称为信用风险。想要有效减少信用风险的出现,最基本的就是要求进出口方都能够诚实守信,保证流通中真正存在贸易活动。一旦交易双方中出现了违约的情况;就会为另一方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导致商业银行的以贷款资金无法收回。当前还存在贸易双方由于自身经营问题无法到期偿还银行贷款的情况,也会为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阻碍。
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主要是针对人行为的风险。商业银行中由于人才操作的不科学性,其中包括内部程度管理、计算机操作以及人员管理等造成的风险。大多数国际贸易的发生都是在第三方仓库进行的,较少利用其自有的仓储系统进行监管。因此,很多融资客户都是从自身出发,想方设法欺骗企业使得监管价值与实际的监管数量不统一,最终出现监管风险;由于商业银行中操作人员素质较低,缺乏必要的风险防范意识和管理意识,也会出现一些操作风险。
汇率风险。
由于经济市场具有巨大的波动性,其中汇率的变动会直接导致企业和银行的亏损。人民币如果升值而商品国际市场中的价格保持不变,企业的外汇收入在折算为人民币之后就会出现大幅减少的趋势,不仅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也难以维系良好的国际金融市场秩序。
政策风险。
政策风险一般都是企业在实际进行国际贸易的过程中,由于国家政策的调整而需要承担的一些风险。大多数国家政策风险一般都来自政府。因此,在衡量和考察政策风险的过程中还需要考察出口国家是否存在经济不稳定,还应该考虑出口或进口国家的法律体制,这些都是影响国际贸易融资是能顺利展开的关键。
操作风险失控导致信用风险暴露。
虽然与传统的资金贷款相比,国际贸易融资具有自偿性的特点,而且信用风险也相对较低,但是其只有在封闭的环境中才能好的有效的资产支持,才能实现预期的自偿性。这一模式也意味着操作风险会随着人为和周期的变动而不断上升,如果没有事先的操控和事后的为此还,贸易融资的自偿性特点就会消失殆尽,使企业承担必要的信用风险。例如青岛某矿业有限公司,利用上万吨的铜和氧化铝由不同的仓储公司出具单号,以此利用银行获得信息的不对称性重复质押,在获得融资款项之后迅速将这些资金流动到其他产业中去,指导该公司的产业资金链条断裂,暴露了该企业的骗贷事实,使其承担巨大的经济损失。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缺乏真实性。
当前,我国进出口企业的内部管理相对混乱,存在一家企业向多家银行开具证明,多家银行负责同一家企业的融资业务,贸易融资和结算都存在相对严重的不合理性。具体表现为:首先,商业银行之间的恶性竞争破坏了行业标准。当前,国际融资业务占商业银行业务中的主要比重,回款成为商业银行资金注入的主要来源。因此大多数银行为了能够尽早实现社会效益,会采取扩大放贷金额、业务形式趋同的情况,不仅不利于行业标准的划分,同时也加剧了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其次,我国对外贸易监管环境相对宽松,但是融资的客户质量却参差不齐,进出口海关关于经济数据的审核标准逐渐简化,银行很难实际检测企业贸易业务的真实性,这就为企业一些圈钱和套了现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
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管理体制不健全。
就目前来讲,商业银行系统还没有建立统一的风险管理系统,对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的管理依然采取传统的管理模式,甚至相关部门没有认识到抓住贸易融资风险点的重要性,缺乏有效的风险防控机制。我国商业银行更加注重企业自身的财务发展情况,对企业的交易情况和创建背景等问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也缺乏必要的调查,在掌握信息不足的情况下就贸然对其发放贷款,不仅存在严重的信用风险,信息的不对称也会为银行自身的发展带来严重危害。
商业银行自身缺乏风险防范意识。
就当前来讲,大多数商业银行的主营业务依然以传统的存贷款为主,获取利润的表现形式基本为存款和贷款的利息差,而且很多商业银行为了能够短期盈利,将一些大型企业或是机构作为办理贷款服务的主要对象,对于主要办理贸易融资的小型民营企业缺乏重视,但由于小型企业的规模小,实力较为薄弱,缺乏必要的担保物和抵押物,想要短期内获取有效的融资金融相当困难。
建立适应国际贸易融资的风险管理制度。
首先,应该建立有效的事前风险控制制度。商业银行自身需要及时对国际金融市场中的风险进行有效控制,了解交易方的基本情况和企业信息,保证掌握信息的对称性。同时,还应该加强对远期货融资合格性和真实性的考察,在积极响应经济实体融资需求的同时,防止企业弄虚作假行为的出现。其次,金融银行需要始终关注发放资金的动向,一旦商业银行发现贸易融资过程资金流向不明,需要立即提高警觉,及时掌握好货物和资金的物权,必要时要向法律机构申请支持。最后,加强贷后管理质量。商业银行需要对国际贸易融资各环节进行即时跟踪,建立国际贸易管理制度,完善贷后的各项检测内容和重点,加强审查频率,一旦发现企业有违规现象,就应该采取一定的惩戒或保险措施,减少银行需要承担的风险。
提升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相关人员的素质。
想要提升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管理质量,最重要的就是要全面提升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强化其风险的防范能力。首先,商业银行需要不断引进高素质、高水平的融资人才,与社会中的培训机构合作,为员工组织定期的融资专家讲座,可以的话还可以派遣优秀员工到国外先进融资机构学习进修,提升其综合素质。其次,在实际的融资工作要注重总结经验,主动学习国际贸易的融资知识,及时关注国际金融市场的动态发展,了解相关商品的走向和价格变动,提升警觉性,有效判断融资过程中的潜在风险。
充分认识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存在的风险。
商业银行在危机中应该关注到自身受客户影响的结果,关注客户企业在经济市场中实际的发展趋势,并及时与银行内部系统进行有效沟通,提升风险的排查效率。同时,银行中的国际业务部还应该与风险管理部门保持定期的沟通,积极应对国际经济市场变动和经济危机对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造成的影响,采取有效的措施规避风险,从而正确处理好业务和风险防范之间的关系,以全面掌握融资风险和风险控制信息,从而提升商业银行提供服务的能力,促进经济市场的繁荣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断蔓延,我国商业银行在处理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过程中,既面临着巨大机遇,也迎接着严峻挑战。为了能有效规避融资风险,需要商业银行加强自身管理,促进各类经济信息的对称,提升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相关人员的素质,在满足融资需求的同时,提升自身的社会效益,从而维护国际金融市场的建设和发展。
[1]周敏.建设银行lw分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管理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5.
[2]赵琦.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管理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4.
[3]宋晓华.国内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管理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5.
浅析商业银行服务收费论文【第五篇】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商业银行的改革也逐渐深入,与国际金融接轨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金融会计的国际化,使得传统会计理论的束缚得以突破,传统的资产负债表以及损益表得到了改变,尤其是公允价值方法的应用,会对商业银行产生重大的影响。本文主要围绕金融会计国际化的发展趋势进行简要的分析,并就其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进行探究。
当前,在我国的银行会计业务中,大多都是在执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随着我国商业银行改革的逐渐深入,商业银行的会计规范也有了相应的发展,突破了以往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逐渐向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发展。然而,金融会计的国际化会对我国的商业银行产生较大的影响,本文就该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
首先,随着我国金融会计的国际化,势必会促使传统的金融资产分类方式以及负债分类方式发生重大的改变,将金融资产划分为以下几种:
(1)交易性金融资产。
(2)持有至到期贷款。
(3)应收款项。
(4)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
将负债划分为以下几种:
(1)交易性金融负债。
(2)其他金融负载,资产与负债的分类一旦经过了最终的确定,那么就不得随意更改。这种分类方法能够反映出商业银行持有金融工具的意图,对报表使用者有着重要的帮助,有助于他们能够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作出正确的判断。
其次,金融会计的准则提到,当成为了金融合同条款的一方时,企业要在资产负债表上对以下几方面进行确认,一个是金融资产,另一个是金融债。与此同时,在《金融资产转移》的准则中,对金融工具的终止条件进行了确认,即金融资产所有权的有关回报或者是有关风险是否发生了实质上的转移,而且未保留对金融资产的控制权。从这些规定上看,商业银行要将各项权利、义务确认为资产或者是负债,资产负债表的内容会变得越来越丰富,所提供的信息也会越来越全面。
再次,金融工具是以公允价值为计量部分,其价值会以公允价值为基础,随着公允价值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一方面,负债公允价值会发生变动,另一方面,公允价值的变动会计入到当期损益或者是当期权益之中,而这就使得权益的变动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故此,在没有其他负债的变动情况下,若金融工具价值发生波动,那么势必会导致资产负债率发生波动。与此同时,准则对上市商业银行的金融资产减值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除了交易性金融资产以外,其他的金融资产减值都一律运用“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而这种方法也对资产的质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促使资产发生了剧烈的波动。
最后,对于从事套期活动的会计,准则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与此同时,为了防止银行无节制的利用金融工具,通过金融工具来任意的调节利润,套期保值准则做出了相应的规定,要求在套期开始时,要对套期的关系进行规定。当前,我国衍生的金融工具品种还相对较少,我国商业银行进行套期避险的水平还较差,难以达到运用套期会计的条件。故此,在近期内,在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方面,套期会计对其影响不会很大。
1.对银行经营损益的影响。
以现行会计框架为基础,金融工具的经济价值如果发生变动,那也仅仅是在它们实际实现时确认收益,如此一来,银行为了增加会计利润,就有较大的可能去进行某项交易。例如,通过对潜在的剩余价值的资产进行销售,以掩盖一些业务活动中的不良业绩。然而,准则对金融工具都做出了相应的要求,要求金融工具应该在资产负债表中进行确认,并且要根据金融工具所持有的目的,来使用不同的计量属性,对交易性金融资产所产生的利益得失计入到当期损益,对于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将其直接计入到资本公积之中,从而阻止了银行通过金融工具,来对利润进行操作的行为。此外,对于计提的减值准备也做出了相应的要求,促使利用减值准备转回来对利润进行操作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对于金融工具的终止确认,金融资产准则对其施加了一定的限制,这就表明了商业银行提前去进行确认的利得将会减少,促使银行的管理收益空间再次缩小。
2.对银行损益表的影响。
随着金融会计的逐渐国际化,也对传统的损益表披露方式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在传统的损益表中,主要是根据实现原则来对收益、利得等进行确认,而衍生金融工具的表內确认,势必会造成大量的未实现的利得或者损失存在,因此,以下面几种原则为特征的传统收益确定模式面临着巨大的冲击:
(1)历史成本原则。
(2)实现原则。
(3)配比原则。
(4)稳健原则等,面对一系列的问题,西方国家的准则制定结构都在致力于财务业绩报表的改进。而我国金融会计的发展,也会促使我国的损益表得到不断的改进。
1.公允价值的运用所带来的影响。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衍生工具,有助于其在表内的反映,也符合当前的现代化管理风险技术,对财务报表使用者有着重要的影响,有利于他们对商业银行的真实财务状况有着更好的了解。与此同时,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还有一个作用,那就是可以削弱商业银行“摘樱桃”的动机,使得商业银行的利润操作空间大大减小,使得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得到了提高。但是公允价值的运用也有着不利的影响,对商业银行会计信息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尽管在财务表表中,公允值剂量能够提供相关的信息,但是因为其具有以下几种特征,不确定性、变动性、集合性,故此,很难满足会计信息可靠性的要求。公允价值无论发生什么变化,都会在损益表中得到具体的呈现,会导致我国银行的财务报告发生波动。由于受到市场发展程度的影响,非市场化资产价值确定就需要依赖于银行,需要银行所采用的估价模型较为科学。而最为关键的是,假使各金融结构以不同的假设为依据,采用不同的估价模型,其公允价值的变动对损益账户的影响会不同,银行不同,对损益账户的影响也会不同,这就使得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有所降低。
2.减值准备方法的改变所带来的影响。
对于上市商业银行的金融资产减值,准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交易性金融资产以外,其他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如果发生了减值,那么就要将其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减值,要将其减至可收回的金额,而对于可收回的金额,可以根据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来进行确定。当前,商业银行所采用的是“五级分类法,”与这个方法相比,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有着更大的优势,折现法也更符合银行监管的以下几种目标:
(1)防范并化解银行风险。
(2)保护存款人的合法权益。
(3)促进银行业的持续发展。
此外,与五级分类法相比,折现法也显得更加客观公正,符合会计信息对外披露的要求。
1.有助于银行提升风险管理的能力。
为了更好的顺应金融会计国际化的发展,我国银行业要做好准备,要加强对银行内部的管理,在银行内部建立起配套措施。此外,金融会计的国际化发展趋势,不仅仅是会计处理规范转换的一个过程,还是银行内部管理水平逐渐提升的一个过程。因此,需要商业银行做好风险管理工作,而这一工作就需要经过多方面的配合,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风险识别机制。
(2)风险预警机制。
(3)风险规避机制等,这些都能够促进风险的有效管理。
2.促使银行监管资本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商业银行一方面要接受外部会计监督,另一部分还要接受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督,在这当中,对监管资本的要求更加严格。当前,在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中,信贷资产证券化是其常用的金融工具,主要是通过设立一个特殊的目的机构,促使信贷资产发生转移,转移至表外来进行。从风险的角度上分析,银行仍然要对已经证券化的信贷资产所产生的风险进行承担,如,为了促使证券的发行得到有效的保证,商业银行会对证券化资产提供信用支持。因此,金融会计的国际化,会使银行监管资本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银行只有提升监管资本的能力,才能够取得更好的发展。
综上,金融会计的国际化发展趋势势必会对我国的商业影响产生重大的影响,对银行的会计信息质量产生影响,会降低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会对商业银行的损益表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就行要商业银行不断的提升风险管理的能力,提升其信贷资产质量的能力,要不断的提升监督资本水平,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应对金融国际化所带来的影响。
浅析商业银行服务收费论文【第六篇】
科技成果转化是由科技成果、成果转化、成果需求和科技环境系统等构成的大系统,其运行要求建立健全相关的动力机制、收益分配机制、约束机制、激励机制、考核机制、调控机制等[4]。农业科研院所在职工评职称和职位晋升等方面要把科研成果转化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放弃以往的以发表文章的数量和质量为主的评价体系,在对科研工作者的奖励方面要对科技成果转化有贡献的科研工作者予以奖励并提高其工资水平。在科研院所体制建设方面要引导科研工作者从重视单纯的以发表文章为目的向科技成果转化方向引导,创造一种重视科技成果转化的科研氛围。鼓励科研工作者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科研素质,科研工作者要有市场意识,自己所做的科学研究要与农业的发展息息先关,以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为出发点来进行科学研究。
改革农业科研院所的管理体制。
农业科研院所的科研工作人员是科技创新的主要参与者,因此提高科研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至关重要。农业科研院所在管理方面要让科研工作者能够从科技成果转化中分享到红利,使科研工作者能从科技成果转化中真正受益,只有这样科研工作者工作才有积极性,从而改变以往干多干少一个样的被动工作的局面。还有就是农业科研院所的科技工作者要把科学研究与实际生产以及市场紧密结合。科研工作者应该到基层农民中间了解农业现在面临的问题,国家在基金审批方面要大力支持以解决实际生产应用为目标的科研项目。
实行产学研一体化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任何农业科研院所的科学研究工作从立项、实验、中试到最后的产业化都不能单独依靠自己来完成,往往需要农业科研院所与政府、企业以及高校的合作才能够顺利进行。因此科研院所在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中要积极寻求与外部的合作,发挥自己独特的科研优势,利用与别的单位的合作来弥补自身的不足之处,各个单位之间应该积极合作,统筹配合,建立一个良性互动以及高效运转的合作体系。农业科研院所应该利用企业对市场变化敏感的优势与企业展开合作,解决企业以及农民在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问题。政府在科研立项的时候要对科研成果转化周期长的科研项目给予持续的资金以及政策支持,消除科研院所科技工作者的后顾之忧。农业科研院所应该与市场接轨,根据市场变化适时的改变自己的研究方法与策略,使自己的科研成果能够与时俱进,时时刻刻与市场变化紧密相连从而不会被市场所淘汰。
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农民是科学技术的使用者和检验者,一个科学技术能不能转化为生产力主要看农民能不能把他应用在实践当中,即使是再高深再先进的科学技术如果不能为农民所掌握,最后也只是纸上谈兵,因此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至关重要。农业科研院所的工作者在进行科学研究的时候首要考虑的问题就是这项科学技术能不能应用在实践当中以及能不能为农民所掌握,因此农业科研院所的工作者应该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民深入交流,开展农业科学技术知识普及以及对农民进行科学技术应用的培训,真正做到科技服务于农业。
3结论。
自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国不仅面临着工业与服务业与外部国家的竞争,还面临着农业的残酷竞争,而农业更是我国国民发展的基础,因此发展农业对我国至关重要,农业科研院所的工作任重而道远,农业科研院所应当解放思想,从自身定位、研发模式、团队建立、研发管理模式等内部方面进行革新,扫除扼制农业科研院所技术成果转化的障碍,从思想层面上解决好会不会服务,能不能服务以及如何服务三农的问题。
农业科研院所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参与市场竞争,结合自己独特的科研优势与技术优势,合理的定位自己的发展模式。农业科研院所应该积极吸收海内外科技精英,打造一流的科技创新团队,为农业科学研究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农业科研院所应该与企业和农民紧密结合在一起,以农民增产丰收为己任,建立健全合理的收入分配以及奖惩制度,提高科技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政府应该积极引导农业科研院所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的科技立项,大力扶持对实际生产应用有帮助的科研项目。农业科研院所的工作者应该强化“三农”科技下乡活动,开展农業科学技术知识普及活动推进涉农创新平台建设。从而实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实现可持续发展,农业科技在现代化农业社会的效能得以提升[5]。
参考文献。
浅析商业银行服务收费论文【第七篇】
摘要:20××年开始的美国次贷危机,逐渐演变成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也不可避免地遭受了这场“金融海啸”的袭击。本文正是基于此,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贷后管理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一、次贷危机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
演愈烈,形成了一种“蝴蝶”效应,引发全球金融**。而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上每个国家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我国由于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外汇储备部分损失,出口困难,失业增加,经济增长减缓。
首先,雷曼破产对于国内各大银行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损失。截至目前披露的情况,八大行持有的雷曼债券,不完全统计在8亿美元左右。其中,工行亿美元、中行亿美元、招行7000万美元、交行7002万美元、建行亿美元、兴业银行3360万美元、中信集团亿美元,其他银行正在核对所持雷曼债券,相信还会不断增多。这就直接影响了我国商业银行的投资收益。其次,我国大型商业银行海外机构的经营活动会受到影响。当众多著名金融机构受次贷冲击损失严重甚至陷入危机时,消费者对金融机构的信心肯定会受到打击,进而影响整个银行业的经营环境。银行海外机构在当地开展业务时很难避免次贷危机的负面影响。最后,次贷危机导致我国的出口需求下降,出口导向型企业的盈利将下降,部分中小企业甚至会面临生存危机,我国商业银行先前对此类企业发放的贷款的风险上升。
次贷危机虽然重创了全球经济,但在我国政府灵活的宏观调控政策指导下,只要我国商业银行对次贷危机的影响保持清醒的认识,切实加强风险管理,就能将次贷危机的不利影响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
金融机构没有正确评估其面临的一系列风险是其在次贷危机中遭受重大损失的重要原因。这给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敲响了警钟。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的银行,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能力还不够完善和成熟。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应该本着审慎的基本原则,来看待我国商业银行贷后管理的现存问题:
1.不够重视贷后风险管理。由于短期利益驱使和考核机制不合理,银行信贷人员对贷后风险管理认识不深不透,仍然存在重视贷款营销和贷前审查,忽视贷后管理的现象。目前推行的贷款“五级分类”标准约束力不强,本来可以发现的贷款风险隐患,却由于“轻管”,而使其变成实际上的风险。
2.贷后管理经常流于形式。贷后信贷资产检查作为信贷业务风险控制的重点环节,需要相关人员深入企业监控其经济活动和资金流向、认真分析其贷款风险变化情况。可实际情况是信贷人员对不少贷款企业的后续管理放松,无法随时把握企业生产经营变化情况。贷后管理主要是为了应付日常制度检查的需要,失去了贷后检查的真正意义,这是造成贷款预警机制失灵的主要原因。
3.没有建立起直观科学的风险控制指标体系。目前银行对信贷业务贷后风险控制的内容多是定性分析,这些分析因素很难建立起直观科学的风险控制体系。虽然财务状况分析中涉及定量分析,但是对企业财务指标的风险预警、监控信息体系过于复杂,不易于操作。而且这些指标基本上是零散的而非系统的,而且缺少针对性,不易于实践操作。
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日常运营过程中面对的最大风险之一,每家银行都很关注信贷资产是否安全,然而相对来说贷后管理是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的软肋,在金融危机来临的今天我们更应该重视信贷资产的贷后管理。
1.及时更新国家及地方政府对各个行业(特别是银行发放信贷的主要行业)的相关政策举措。明确宏观经济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为全面完善的进行贷后管理建立一个良好的认知环境。
2.新建或完善客户信息系统,横向和纵向了解行业指标以及上下游企业的财务和运营状况,并及时更新,保持对企业客户的密切关注;并尝试了解企业的销售渠道和管理环境及管理模式,从而进一步了解企业客户的实际经营情况。
3.客户经理应对受危机影响的信贷客户予以高度关注。经常与客户保持联系,每季度及时完成贷后检查,定期了解贷款使用情况,若贷款投入再建项目,可以实地核查;并观察客户的主营业务波动情况以及现金流是否充足;是否有裁员或不完全用工等现象;以及在其他银行的贷款、授信是否有被压缩或解除的情况发生,并及时向分行反应相关情况。
4.调查发放信贷的主要行业在危机发生之后相关指标(行业的市场风险、企业的存活率、收益率等),再与往年比较,若指标大幅下降,应特别关注,可以考虑对该行业限额重新设定以及下调该行业的信用等级;关注客户的融资情况及其流动性风险。调查客户的相关财务指标(短期偿债能力、收益率等),再与往年比较,若指标大幅下降,应特别关注;若在其他银行还有大部分借款,可以考虑调整其授信额度以及下调信用等级。
5.关注信贷客户(特别是外资企业)的资金账户,防止资金抽逃和挪用,必要时实行封闭管理,审查资金用途。对抵(质)押物的价值进行调查确认,若在此次危机中损失减值,应通知客户尽快弥补该差额。担保人的情况也要跟踪了解,若其不再符合担保人条件,应告知客户再选择一位担保人。
在当前的宏观经济背景下,即是挑战也是机遇,对于风险要严格把控,对于优质企业要坚决扶持。在风险管理过程中注意及时对客户跟踪回访以及企业的上门调研,都有助于信贷资产贷后风险管理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方红光:完善贷后管理体系的思考,银行家,20xx(11).
[2]王青:美国次贷危机及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启示,经济师,20xx(2).
浅析商业银行服务收费论文【第八篇】
[提要]在《新巴塞尔协议》颁发之前,商业银行的功能仅仅只是普通的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颁发后,商业银行的定位发生了变化,开始逐渐重视风险管理。为了商业银行稳定的发展,我国商业银行应当深入改革并且不断建设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有助于银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飞速进步。本文首先介绍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现状,然后分析其存在问题,最后提出几点对策。
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脚步,我国商业银行在不断进步,但同国外的商业银行对比,发展仍不成熟,其中存在一些问题。在商业银行内部,管理层不注重加强风险管理文化的建造,而且对风险的管理观念不强,使风险管理组织结构不健全,且银行体系内也缺少专业的风险管理人才。然而,外部环境对商业银行的开展亦有一定阻碍,我国金融体制的现阶段还不甚健全,监管部门对银行的监管不到位,社会诚信水平低,都不利于我国商业银行更好的发展。
(一)没有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组织结构。如今,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不健全,有许多的商业银行实行股份制改革并且上市进行交易,商业银行有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的形式,但是其中还是存在诸多问题。大多数的董事会不能最终承担起全部金融风险的职责。我国商业银行对风险管理十分看重,加上风险管理的承担主体不是很明朗,对于职责划分也不是很全,从而引致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的管理认知相对比较薄弱,并且缺少了主动性。从我国的实际经济情况来看,国家的资本成为了银行的资本担当者,最终导致了风险,在财政无力承担的严峻情况时,银行可能会发行货币来应对银行流动性要求,银行体系的运转最后会用货币膨胀来维持。
(二)风险管理文化落后。我国同国外商业银行对比,发展速度慢,风险管理的文化底蕴略显不足。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观念不是很成熟,不能很好地满足经济的迅速发展,风险变化的要求。在银行的内控中,风险管理是极为重要的一环,且行为模式和风险观念都是由风险管理的文化所抉择的。并且,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有一些问题是由于银行在风险管理中缺少文化底蕴,致使有些措施不能很有效的发挥作用。有些商业银行不能较好地处理业务和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在其发展业务的时候,没有注重对风险的管理。在发展银行业务时,没有把风险管理同发展业务摆在一个水平线上,不能准确认识风险,而且会误认为风险管理会影响业务,减少业务的发展,从而使商业银行缺少动力。
(三)风险管理的高素质人才较匮乏。如今对于我国商业银行从业人员要求提高,需要具备高的知识含量、综合能力、技术能力和对风险管理知识的掌握能力。需要通过从业资格的考试和严格的专业训练,才能够胜任其本职工作,银行风险管理的从业人员应当具备经济管理类、数理统计类的相关知识,进行专业训练才能在银行工作。当前,银行从业人员中符合上述要求的人才比较稀缺,没有形成较好的具有专业水准的人才队伍,与国外的银行对比,风险管理水平落伍很多。因此,我国的商业银行应该加大力度解决银行从业人员的选拔标准和要求,及对员工的专业培训和激励措施,从而提高银行从业人员风险管理的能力与水平,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提高专业人才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一)建立健全的商业银行组织结构。我国应建立包括股东大会在内的相互制衡、运行有效、执行有序、监督有力的公司组织结构,良好的组织结构对公司健康运营有非常好的支撑作用。首先,风险的承担主体为董事会。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应当制定相关经营策略,并且承担最终的责任;其次,加强监事会监管的能力,监事会主要负责监控高层管理是否尽职尽责和道德文明建设;最后,应该有效地发挥独立董事对会议的监督。董事为了维护其声誉会有效地对经理人员进行监督,选拔优秀的人才,保障银行在风险管理中有定期的培训,选择适合当前需要的培训。对员工进行上岗前的培训、晋升的培训、提升水平的培训。不同方向的培训计划,可以加快风险从业人员的水平,更好地胜任相应的工作,提升整体的素质,构造更好的学习的平台,培养优秀人才。我国商业银行影响最大的主要是信用风险,而商业银行风险人员现在属于培育期的状态,目前应当循序渐进。我国的商业银行可以通过风险比较集中的对公业务作为试点以起步,抓住关键的风险控制点例如信贷政策和风险较高的特定信贷的业务。通过对个人业务,其他业务逐步的探究。还能做到事前预防,在根源上控制风险。实行准入制度,对风险经理实行严格的风险经理资格考试准入制度,保证银行从业资格考试的科学性、规范性,对合格者,对于没有取得准入资格的人员不能聘请。参与风险活动的人员,可以分为业务与职能风险的从业人员,两者共同参与日常的管理。职能风险人员对风险进行监督与评估,双方共同负责管理。兴业银行实行这种风险管理模式,可以明晰业务部门的工作相关职责,相互牵制对方的权利,有效地提升了银行风险管理能力。
(二)建立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和理念。风险管理的文化是企业最容易忽视也是最不容忽视的一种文化,对于这种特有文化企业应该使全体员工充分认识到风险管理文化的重要性。企业管理者可以通过培训方式对全体员工进行风险管理培训,通过案例分析列举风险的危害,提高所有员工的风险意识,并且使得管理人员对风险的客观存在性有更深的理解。企业应把风险管理的意识融入到企业管理的各个角落,拓展企业文化的包含面,把企业文化和风险管理相融合,培育起贯穿企业上下具有生机活力的企业文化。银行经营多年,实践形成的风险管理的价值观,传统的习惯,建立优秀的风险管理的文化,对商业银行发展有利的沟通与协作,形成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文化。风险的管理文化决定了价值的取向、行为的典范、道德的水平。
(三)建立高素质的风险管理队伍。企业应该使用严格的考核制度对风险管理人员实行准入,对不合格人员坚决辞退,这样有利于我国商业银行的健康稳定发展,促使银行风险管理队伍的不断壮大。一个高水平的风险管理团队可以帮助银行建立最稳固的根基。银行从业人员需要有较为丰富的风险管理基础知识、数理知识与电脑操作技能。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迅速发展,也开始比较厚爱优秀人员,我们还需要坚持长期培养、挖掘人才,并不断补充后续的储备力量,保持团队的稳定性,通过激励员工,防止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流失,有利于壮大银行。比较好的方法为多人掌握重点技术的一部分,杜绝员工跳槽对银行管理的影响。进一步完善晋升的机制,可以让有能力的年轻人有空间发展,发挥自身能力。另外,定期培训银行从业人员,有利于提升工作质量和风险管理的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胡华荣.议银行风险管理的研究[j].现代金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