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实用依法治国的演讲稿范文4篇

网友发表时间 2137793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实用依法治国的演讲稿范文4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依法治国的演讲稿篇1

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由“人治”到“法治”转变,推进依法治国方略在全社会进一步实施的关键所在,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关键所在。但依法执政与依法行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区别:

涵义不同。依法执政 其内容主要有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加强和改进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依法行政就是要求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严格依法行使其权力,依法处理国家各种事务。简单地说,依法执政,涵盖立法、执法、守法、法律监督、法制改革等内容,而依法行政只涉及执法的要求。

主体不同。依法执政的主体是执政党,依法行政的主体是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人员。

内容不同。依法行政的“政”,应为政务之“政”,即国家权力部门赋予的行政工作,依法行政要求的是各级行政机关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履行其应负的行政职责;依法执政的“政”,则为政权之“政”,即组织和领导国家政权,它要求执政党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不能凌驾于民意之上(理解的重点)

二者之间也存在内在的密不可分的联系。

(1)都强调“依法”,强调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权威,都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

(2)依法执政是依法行政的前提,没有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也就无从谈起。

(3)依法行政是依法执政的重要环节,是依法执政在行政领域内的经常化和具体化。

本文地址:http:///zuowen/

依法治国的演讲稿篇2

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与依法治国关系论纲

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与依法治国关系论纲

毛德龙

摘要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与依法治国是三个内涵各不相同但又有密切联系的概念,正确的理解三者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把握当前我党提出的依法执政的核心内核。本文通过历史与逻辑的分析,提出了依法执政是依法治国的核心,是对依法治国战略的进一步深化;而依法执政又是依法行政的前提,依法行政是依法执政的经常化的观点。

关键词依法执政 依法行政 依法治国

一、引 言

2004年9月16日至1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总书记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科学、民主、依法执政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党建设的目标。《决定》分析了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三大历史任务和存在的五大问题,总结了六大经验,科学、及时地作出了加强五大执政能力的对策。《决定》不仅对我党的执政能力从战略的高度加以规划,从理论的层面进行了系统阐述,而且从战术角度具体提出了全面推进的步骤。它对于我党把握执政规律、提高执政能力、完善执政方略、改进执政方式、巩固执政基础、完成执政使命意义深远。作为法学界和司法实务界的一员,笔者更加关注“依法执政”概念的提出,从某种意义上说,依法执政理念是对依法治国方略的进一步深化,是依法治国的核心。而与“依法执政”相临近的另一个范畴——依法行政又是依法执政的最经常的体现。本文正是想通过对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与依法治国关系的厘清以阐明三者的内在联系,以期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出一点理论上的贡献。

二、依法执政是执政党执政的基本方式,是依法治国的核心,是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对依法治国理论的进一步深化

(一)依法执政与依法治国的涵义

所谓依法执政,按照《决定》的精神,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执政的一个基本方式。它主要体现在:

1、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2、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法制观念,坚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3、督促、支持和保证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种工作的开展,保障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

4、加强和改进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支持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

5、以保障司法公正为目标,逐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形成权责明确、相互配合、相互制约、高效运行的司法体制,为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提供法制保障。

所谓依法治国,或者法治是一个古老的概念,从古希腊时期就曾经为柏拉图以及亚理士多德详细阐述过,归根结底,其核心就是要确立法律的无上权威。法治与人治是一个相互对立的范畴,法治讲求用没有感情的、理性的法律来代替喜怒无常的君主以确立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法治与民主不可分割,法治是民主的外在表现形式,没有民主,所谓的法治只能流于空谈。亚理士多德认为法治实质是摆脱个人欲望,求助理智统治的社会制度,是一种最优秀的治国之道。他指出:“人在达到完美境界时,是最优秀的动物,然而一旦脱离了法律和正义,他就是最恶劣的动物。”“凡是不凭感情因素治事的统治者总比感情用事的人们较为优良。” 他在比较研究了一百五十八种政体之后得出结论说:“最高统治权的执行者可以是一人,也可以是少数人,又可以是多数人。这样,我们就可以说,这一人或少数人或多数人的统治的要旨是照顾全邦共同的利益,则由他们掌管的公务团体就是正宗的政体。反之,如果他或他们掌管的公务团体只照顾自己一人或少数人的私利,那么就必然是变态政体。”因而,他说:“应由多数人来治理国家„„似乎是很正确的„„。”“相对于一人之治来说,法治(the rule of law)更为可取。”“法治应当包括两重意义:已制定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是本身制定的良好的法律。”

(二)依法执政是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法治国理念的进一步深化

比较这两个概念我们就会发现,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其核心内核是一致的。依法治国的最根

本要求就是要确立法律的无上权威,就是要确立一个摆脱个人欲望,理智统治的社会制度。而依法执政则要求执政党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使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执政党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由此可见,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认为,在社会主义的中国,只要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确确实实的实现了依法执政的既定方针,所谓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也就不难实现了。如果说党的十五大只是提出了依法治国的理念,那么,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依法执政则是对这一理念的进一步深化,是对依法治国方略核心问题的反思,它标志着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改进和创新,它必将成为社会主义中国走向文明、法治的一个里程碑。从历史的梳理来看,依法执政的提出是依法治国理念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深化。应当承认,古老、博大的中华文明不是不存在缺憾,缺少法治的人文、思想基础就是其中一个巨大的缺憾之一。尽管也存在春秋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们提出的“独任法治”的呐喊,但那也只是昙花一现,并未真正影响中国的法治进程。中国意识到并主动开始推进法治进程是在西方列强船坚炮利的威逼之下进行的,是一种“强制性的制度变迁”。但遗憾的是,在当时举国迷茫、兵荒马乱的情势下,中国没有能够、也不可能抓住历史的机遇实现自上而下的宪政改革。我们党执政以后,由于政治与军事的巨大胜利使我们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忽视甚至完全抛弃了法律的作用。在1958年8月召开的协作区主任会议上,毛泽东主席就曾经说过:“„„法律这个东西没有也不行,但我们有我们这一套,还是马青天那一套好,调查研究,就地解决问题„„不能靠法律治多数人。民法、刑法那么多条谁记得了。宪法是我参加制定的,我也记不得„„我们的各种规章制度,大多数、百分之九十是司局搞的,我们基本上不靠那些,主要靠决议、开会,一年搞四次,不靠民法、刑法来维持秩序。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开会有它们那一套,我们还是靠我们那一套。”刘少奇也提出:“到底是法治还是人治?看来实际靠人,法律只能作为办事的参考。” 由于极端忽视法治,推崇人治,结果十年“文革”最终爆发,给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后来,邓小平同志在总结“文革”的经验教训时明确指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即使像毛泽东同志这样伟大的人物,也受到一些不好的制度的严重影响,以至对党对国家对他个人都造成了很大的不幸。实行人治最大的弊端,是把国家的安危、人民的幸福寄托在个人或少数人身上,决策没有基本法律依据和民主程序规则,个别人可以恣意决定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将社会主义法治事业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1996年初,江泽民同志就依法治国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全面深入阐述了依法治国的意义、内涵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进一步确立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并随后写进了宪法。从中国法治进程的脉络,尤其是我们党执政以后的治国理念的变迁来看,我们党对依法治国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邓小平同志显然已经认识到了法律制度的重要性,但并没有正式提出依法治国的方略;江泽民同志适时的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方略并将其载入宪法,显然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进步,但对于在中国目前的形势下如何实现依法治国却并没有进行深入的理论考察;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依法执政理论的提出可以说正是在前三届中央领导集体取得的巨大成果的基础上,针对中国的实际情况,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核心性的决策。它实际上表明,我们党已经意识到,要实现依法治国,在现阶段,关键是依法执政,只要实现了依法执政,依法治国的实现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应有之义,是依法治国的关键

应该说依法行政并非什么新鲜名词,其含义就是要求政府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来履行自己应负的职责,合理的运用手中的自由裁量权。就是要求行政机关自身的设立(包括职能的确定、组织设立、权力来源)、行政机关的运行(尤其是行使抽象或者具体的行政权力)都必须依据法律的规定并遵守相应程序,一切行政行为都要接受法律的监督,违法行政应承担法定责任。依法行政的产生与民主法治、分权制衡不可分割,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民主法治原则在行政领域中的具体体现。

依法行政作为一个原则,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由于国情的差异和对法治的理解不同,依法行政原则的表述也不尽相同,例如:英国称为依法行政,法国称为行政法治,日本称为

法治行政等等,但是政府行政必须遵循法治原则,在法律之下进行则是共同的。与西方建立在深厚的法治传统基础上不同,我国提出依法行政口号是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产物。从1984年彭真同志提出要从依靠政策办事逐步过渡到不仅依靠政策还要依法办事,到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要求各级政府都要依法行政,再到党的十五大进一步强调切政府机关都必须依法行政,切实保障公民权利,直至1999年依法治国理论的提出,依法行政走过了一条不平常的道路。作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行政不仅是现代政府管理方式的一次重大变革,更是现代政府管理模式的一场深刻革命。我们通过对依法行政原则的历史和理论考察就不难发现,依法行政原则所要求的法律至上、权利本位、社会自治、程序法治等理念正是依法治国战略在行政领域内的应有之义。

在现阶段的中国,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目前之中国,是正处于体制转轨时期的中国,在中国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程中,由于传统的党政不分、政府包揽一切的思维和理政模式不会在一夜之间销声匿迹,行政权的过分强大在我国仍然是不容回避的事实。据统计,在我国大约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法律和法规是由行政机关执行的,行政执法在法律实施过程中处于举足重轻的地位,可以说,没有依法行政也根本谈不上依法治国。

四、依法执政与依法行政内涵大不一样,但依法执政是

依法行政的前提,依法行政是依法执政的日常体现

依法行“政”与依法执“政”,“政”字虽一,但含义相去甚远。前者的“政”准确的理解,应为政务之“政”;后者的“政”则为政权之“政”。依法执政与依法行政的主体明显不同,一个是执政党,一个是执政党执政后依法成立的人民政府。依法行政要求的是各级行政机关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履行其应付的行政职责;而依法执政则要求执政党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不能凌驾于民意之上。依法执政的原则是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相对更加宏观; 依法行政的原则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相对更加具体。依法执政是我党从革命党到执政党转变进程中治国理政的战略性调整; 而依法行政则是从战术的角度来贯彻执政党的执政方针。

尽管依法执政与依法行政内涵大不一样,但二者之间也存在内在的密不可分的联系。第一,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是各级人民政府依法行政的前提,没有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也就无从谈起。首先,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形成的,是时代的产物,是人民的选择。我党执政以后,对是否应该依法执政以及是否应该严格贯彻依法执政的问题曾有过曲折,历史证明,没有我党的依法执政,整个社会主义事业都会陷入危机和困境。以党代政、党政不分正是“十年文革”时期的一大特征,在这种情况下,人民政府根本不可能依法行使法律赋予的职权。其次,人民政府是一个基本由我党员、干部组成的政府,是我党执政方针、政策和理念贯彻的主要渠道,如果没有这些党员、干部的从依法执政的战略高度来行使其职权,整个政府运作必然会陷入失范状态,依法行政只能是空中楼阁。第二,依法行政是依法执政的重要环节,是依法执政在行政领域内的经常化和具体化。依法执政相对于依法行政而言,是一个上位概念,更加宏观,它必须通过立法、行政、司法等国家机关的具体的运作才能得以贯彻。正如我们指出的那样,现阶段的中国,尚处于一个行政权过分庞大的转轨时期,立法、行政、司法三者的关系并未能真正得以理顺,立法、司法两头过小的“纺锤型”状态还不可能在一时片刻之间得到合理的改观,因此我党的依法执政的战略方针更多的要依靠各级人民政府去落实和贯彻,从这个意义上说,依法行政是依法执政的最为重要的环节,是依法执政的经常化和具体化并非言过其实。

五、结 语

总之,中共中央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依法执政理论的提出是对我党依法治国战略的进一步深化。而由于现阶段政府施政的特点,实际上依法行政正是依法执政的日常体现。三者既有根本的内涵差异,又有深层次的内在联系,只有理解了这种区别与联系,我们才能够更好的领会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依法执政理论的精髓,更好的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当然,这种理解不一定准确,还望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依法治国的演讲稿篇3

精编范文:关于《依法执政、执政为民》的爱国演讲稿(共2篇)各位领导、评委、朋友们:大家好!

依法执政是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的一个重大命题,是对依法治国方略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有力保障。而执政为民,则应该是我们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依法执政,执政为民”,执政必须依法,执政是为了“为民”。那么,如何为民呢?我以为首要的一条便是《在人民心中找准自己的位置》。

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吧,或许我们每一个人心中都会有这样一个愿望:当你家的下水管道出故障的时候,你希望遇到像徐虎那样的好水电工;当你乘车远行的时候,你会希望遇上像李素丽那样的好乘务员;当你在路上不幸遇上交通事故的时候,你希望遇上像济南交警那样的好民警。诚然,我们都希望得到别人良好的服务,但同时,我们也不妨躬身自问一下,在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上是不是与别人心目中的一样呢?!像徐虎、李素丽、济南交警等等,虽然他们的职业有很大的差别。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牢记党的根本宗旨,心中永远装着老百姓。他们的出现再一次提醒了我们:只要你能在人民心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只要你心中存有一份高贵的品性和坚毅的意志,那么,再平凡琐碎的职业,再默默无闻的人生,都会有一种灼灼光华,为你赢得荣誉,更赢得尊敬和爱戴。他们都是我们千千万万劳动者中的普通一员,当然,在我们的领导干部当中,更有无数依法执政、执政为民的好模范。像党的好干部焦裕禄、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等等都是这样的人。跨入新世纪,焦裕禄、孔繁森式的好干部郑培民又用他感人至深的事迹,谱写了新形势下忠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依法执政、执政为民,当人民好公仆的动人篇章。郑培民,他身居领导岗位,心系人民群众,始终把“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廉洁从政,艰苦奋斗,真心诚意地为人民谋利益,展现了当代共产党人严以律己、率先垂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精神风貌。在湘西,他不顾个人安危,在两年多时间里跑遍了全州的218个乡镇和上千个村寨。除去在省里州里开会、办公需要的时间,在这个“开门见山”的湘西,这可是一个令人没有喘息之机的数字啊。在抗洪大堤上,他平均一天只睡两个小时,完全不顾自己是一个身患高血压、心脏病和糖尿病的病人,受命于危急之刻,面对重于泰山的责任,他早已做好了“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准备。对郑培民来说,他的心与普通百姓,压根儿就是长在一起的,他的心为他们而快乐,为他们而疼痛。也正因如此,人们都亲切地称他是“为民书记”。朋友们啊,人们的一声“为民书记”,这就是感谢,这就是信任,这就是老百姓对他“执政为民,造福一方”的最好褒奖!在湘西州委的选举中,郑培民全票当选州委委员,全票当选州委常委,全票当选州委书记。有的干部称他是“三个百分之百”,郑培民立即纠正说:“只有一个百分之百,那就是全州人民对共产党百分之百的信任和感情!”朋友们,有播种才会有收获,有付出才会有回报,只有在人民心中找准了自己的位置,在自己心中百分之百地装着人民,百分之百地为人民着想,人民才会对你有百分之百的信任和感情。“要让人民对共产党有百分之百的信任和感情”这也应当成为我们所有共产党人经常审视自己、鞭策自己、提高自己的宝贵箴言,让它不断地促使自己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实践“三个代表”,做一名“依法执政、执政为民”的好公仆。对于共产党人来说,无论岁月的长河如何流淌,总有一种精神,一种信念,一脉相承,绵绵不绝,那就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种精神,这一种信念,支撑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员在各个时期谱写出一章章动人的鱼水新篇,在老百姓的心中铸就一座又一座丰碑。执政为民守本色,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服务,真情无价、信任如山,老百姓永远不会忘记那些一心一意为百姓造福的人。

朋友们,就让我们在人民心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在自己心中永远谨记着对人民的这一份责任,用自己燃烧的激情和满腔的热血,来谱写辉煌人生,唱响一曲最壮丽的时代凯歌

[关于《依法执政、执政为民》的爱国演讲稿(共2篇)]篇1:关于《依法执政、执政为民》的爱国演讲稿 关于《依法执政、执政为民》的爱国演讲稿

各位领导、评委、朋友们:大家好!

依法执政是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的一个重大命题,是对依法治国方略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有力保障。而执政为民,则应该是我们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依法执政,执政为民”,执政必须依法,执政是为了“为民”。那么,如何为民呢?我以为首要的一条便是《在人民心中找准自己的位置》。

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吧,或许我们每一个人心中都会有这样一个愿望:当你家的下水管道出故障的时候,你希望遇到像徐虎那样的好水电工;当你乘车远行的时候,你会希望遇上像李素丽那样的好乘务员;当你在路上不幸遇上交通事故的时候,你希望遇上像济南交警那样的好民警。诚然,我们都希望得到别人良好的服务,但同时,我们也不妨躬身自问一下,在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上是不是与别人心目中的一样呢?!像徐虎、李素丽、济南交警等等,虽然他们的职业有很大的差别。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牢记党的根本宗旨,心中永远装着老百姓。他们的出现再一次提醒了我们:只要你能在人民心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只要你心中存有一份高贵的品性和坚毅的意志,那么,再平凡琐碎的职业,再默默无闻的人生,都会有一种灼灼光华,为你赢得荣誉,更赢得尊敬和爱戴。他们都是我们千千万万劳动者中的普通一员,当然,在我们的领导干部当中,更有无数依法执政、执政为民的好模范。像党的好干部焦裕禄、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等等都是这样的人。跨入新世纪,焦裕禄、孔繁森式的好干部郑培民又用他感人至深的事迹,谱写了新形势下忠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依法执政、执政为民,当人民好公仆的动人篇章。郑培民,他身居领导岗位,心系人民群众,始终把“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廉洁从政,艰苦奋斗,真心诚意地为人民谋利益,展现了当代共产党人严以律己、率先垂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精神风貌。在湘西,他不顾个人安危,在两年多时间里跑遍了全州的218个乡镇和上千个村寨。除去在省里州里开会、办公需要的时间,在这个“开门见山”的湘西,这可是一个令人没有喘息之机的数字啊。在抗洪大堤上,他平均一天只睡两个小时,完全不顾自己是一个身患高血压、心脏病和糖尿病的病人,受命于危急之

刻,面对重于泰山的责任,他早已做好了“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准备。对郑培民来说,他的心与普通百姓,压根儿就是长在一起的,他的心为他们而快乐,为他们而疼痛。也正因如此,人们都亲切地称他是“为民书记”。朋友们啊,人们的一声“为民书记”,这就是感谢,这就是信任,这就是老百姓对他“执政为民,造福一方”的最好褒奖!在湘西州委的选举中,郑培民全票当选州委委员,全票当选州委常委,全票当选州委书记。有的干部称他是“三个百分之百”,郑培民立即纠正说:“只有一个百分之百,那就是全州人民对共产党百分之百的信任和感情!”朋友们,有播种才会有收获,有付出才会有回报,只有在人民心中找准了自己的位置,在自己心中百分之百地装着人民,百分之百地为人民着想,人民才会对你有百分之百的信任和感情。“要让人民对共产党有百分之百的信任和感情”这也应当成为我们所有共产党人经常审视自己、鞭策自己、提高自己的宝贵箴言,让它不断地促使自己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实践“三个代表”,做一名“依法执政、执政为民”的好公仆。对于共产党人来说,无论岁月的长河如何流淌,总有一种精神,一种信念,一脉相承,绵绵不绝,那就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种精神,这一种信念,支撑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员在各个时期谱写出一章章动人的鱼水新篇,在老百姓的心中铸就一座又一座丰碑。执政为民守本色,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服务,真情无价、信任如山,老百姓永远不会忘记那些[关于《依法执政、执政为民》的爱国演讲稿(共2篇)]一心一意为百姓造福的人。

朋友们,就让我们在人民心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在自己心中永远谨记着对人民的这一份责任,用自己燃烧的激情和满腔的热血,来谱写辉煌人生,唱响一曲最壮丽的时代凯歌

篇2:思修演讲稿《爱国主义》

同为国奉献、对国家尽责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爱国主义是一种崇高的思想品德。

爱国主义包含了这样的态度:对祖国的成就和文化感到自豪;强烈希望保留祖国的特色和文化基础;对祖国其他同胞的认同感。“爱国主义”与“”有着紧密的联系,并通常被作为同义词使用。严格地说,民族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它经常宣扬爱国主义是一种有需要并且合适的态度。

爱国主义还暗示着个体应将国家利益置于个人和团体利益之上。

个人爱国主义是一种自愿的情绪。爱国者忠于爱国主义的某一价值,比如对国旗的尊重。个人爱国主义是一种感性、自愿的爱国主义。这种类型的爱国者有着某种确定的爱国观,如对国旗保持尊敬;不仅如此,他们经常坚持认为,所有的公民,都应该具有与其本人相同的爱国观,而不允许有例外。官方爱国主义具有高度象征性的正式内容的爱国主义,不管在什么情况下,所有政府总会促进之。它是国家自身的逻辑推论,其法理基础是“国家为政治社会的公共福利的表现”。

爱国主义极度依赖于标志性的行为,如:升国旗、唱国歌、参加大型集会、在车驾上贴上爱国的标签等各种在公众场合宣告对国家的忠诚的行为。(符号爱国主义)时代价值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 2,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

3,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关于《依法执政、执政为民》的爱国演讲稿(共2篇)] 4,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基本要求

1,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2,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3,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4,爱自己的国家。

爱国主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提升到新的高度,热爱中国文化,热爱国土河山,团结友爱,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作贡献,已经成为中国新时代的爱国主义的核心。

依法治国的演讲稿篇4

一、学习指导

(一)知识网络

(二)课程标准要求

根据课程标准,通过本框学习,学生要把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理解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深远意义。

(三)学法指导

调查、讨论法。同学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包括网络、报刊或走访等形式,调查的内容包括党的十四、十五、十六大会议所作出的重大决定;优秀党员干部的先进事迹等。对所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共同讨论:党的各项工作是如何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如何体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

二、知识点拨

(一)党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思想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本内涵: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党的性质、宗旨和根本任务的新概括,回答了在充满希望和拓展的21世纪,中国共产党把自己建成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问题,是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生动体现。

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先进生产力是基础,先进文化是灵魂,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宗旨,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重要意义: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3.如何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树立科学发展观。

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分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和品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

性。这一点,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要坚持与时俱进,就要不断有所创新,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

例题:党的十六大召开后提出要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要求,根据实践中取得的重要的新经验和新认识,及时依照法定程序对宪法的某些规定进行必要的修正和补充。这次修宪不预先提出修改方案,而是直接听取各地方、各方面、各部门的意见,采取自下而上、两上两下的方式,经中央政治局反复讨论研究,由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审议《建议》的基础上,拟定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草案》,经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讨论修改,最后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草案》。

宪法修正案共14条,其中包括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家和政治生活中的指导地位,增加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内容,进一步明确保护非公有制经济的方针,完善对私有财产的保护的规定,增加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规定,增加保障人权的规定。

请回答:(1)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是什么?

(2)宪法修改的过程和内容是如何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的?

答案要点:(1)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是: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2)①根据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要求及在实践中取得的新经验和新认识对宪法进行修改,体现了坚持与时俱进的根本要求。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并确立它在国家和政治生活中的指导地位,体现了坚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要求。③宪法修改过程充分发扬民主、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体现了坚持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宪法修正案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家和政治生活中的指导地位,完善对私有财产保护的规定,增加尊重和保护人权的规定等内容,均坚持了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

(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党执政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中国共产党执政就是代表人民行使权力,执政是手段,为民是目的。坚持执政为民是具体的,它体现在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中,体现在每个党员的具体行动中。它要求党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它要求党切切实实地为人民谋利益,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不断增加广大人民的物质财富和提高物质生活质量,以保证其获得切实的经济利益;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的政治地位和有效行使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以保证其获得切实的政治利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教育科学水平和精神生活质量,以保证其获得切实的文化利益。

例题:在党的十六大代表中,有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还首次出现了民营企业家。这说明()

①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②应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③贯彻“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④财产多少是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和落后的主要标准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党的性质知识。十六大首次吸纳民营企业家为代表,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也是全面贯彻和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需要。这表明我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不断扩大和增强,从而使我党不仅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真正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故①②③正确,均选。④说法错误,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与落后的主要标准是思想与行动。正确答案为c。

三、学习自评

(一)单项选择题

1.“‘三个代表’三朵花,春风送暖进农家。”这是云南山区群众把自己所见所闻编成的歌谣。它揭示了()

a.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b.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c.党的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环节

d.党的思想建设是关系人心向背、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大问题

2.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这三者之所以能够统一,是因为()

①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②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③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 ④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据此,回答3~4题。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根本上回答了()

a.如何建设小康社会的问题

b.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么样建设党的问题

c.新时期吸收党员的标准问题

d.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实现途径问题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

①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思想 ②保障现代化建设的法律武器 ③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④党的性质的决定性因素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5.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是由()

a.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b.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决定的c.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决定的d.中国共产党自身的特殊利益决定的6.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议后,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纷纷审议批准各级政府制定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措施。这说明()

①党的主张符合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能够得到人民的拥护和赞同 ②地方各级人大具有决定本行政区域内重大事项的权力 ③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地方各级人大是党的执行机关 ④中国共产党对国家进行思想领导,党的主张就是国家的主张

a.②④b.①③c.①②d.③④

7.有人把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新理念形象地概括为“紧握人民的手,管住官员的手,打造无形的手,强化服务的手,缔造和平的手。”这表明()

①中国共产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②中国共产党认真履行经济管理、社会服务的职能 ③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④党和政府努力争取更好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8.2006年春节期间,胡锦涛同志来到延安看望老区人民,充分肯定了延安精神的历史地位和巨大作用,对延安精神给予了高度的概括和深刻的阐述。胡锦涛同志指出,延安精神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品德和伟大情怀的集中体现。在新的历史时期,弘扬延安精神,对于我们党来说()

①有利于保持党的先进性 ②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③有利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④有利于党正确行使国家职能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

1.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中国共产党提出“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体现了政治生活的哪些道理?

2.“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群众利益无小事”等执政理念,始终贯穿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言行中,深深地体现在党中央、国务院推出的一系列重大举措中。

综合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党如何才能做到“执政为民”?

四、能力拓展

材料一 党的十六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规定,“年满十八岁的中国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愿意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党的决议和按期缴纳党费的,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

材料二 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指出:能否自愿地为实现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是否符合党员条件,是吸收新党员的主要标准。来自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干部的党员是党的队伍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和骨干力量,同时也应该把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自觉为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经过长期考验、符合党员条件的社会其他方面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并通过党这个大熔炉不断提高广大党员的思想政治觉悟,从而不断增强我们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1)上述两材料共同反映了什么政治现象?

(2)试说明在新的社会阶层中发展党员的重大意义。

五、相关信息

(一)党的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于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着不同的历史任务,但都贯穿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都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脉相承的科学思想体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发展和创新。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的基本理论的继往开来、与时俱进,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二)施政理念──以民为本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群众利益无小事”„„胡锦涛总书记的这些话,已成为群众记忆深刻的“名言”。

胡锦涛同志提出,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能停留在口号和一般要求上,必须围绕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来落实。在落实执政为民的过程中,国务院废止了对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实行“收容遣送”,改行“救助管理”;颁布新的婚姻登记条例;制止以行政手段摊派报刊发行;公安部、司法部、高检、高法等部委率先推出一批便

民利民措施,叫响“执法为民”、“司法为民”的口号,清理超期羁押、禁止暴力行政等,都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民为本”、“执政为民”的施政理念。

(三)党内监督确定七大重点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规定了七项党内监督的重点内容。

●遵守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维护中央权威,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决议、决定及工作部署的情况。

●遵守宪法、法律,坚持依法执政的情况。

●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情况。

●保障党员权利的情况。

●在干部选拔任用中执行党和国家有关规定的情况。

●密切联系群众,实现、维护、发展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情况。

●廉洁自律和抓党风廉政建设的情况。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2137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