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2024年哈尔滨导游词【最新5篇】

网友发表时间 2305893

【导读预览】此篇优秀范文“2024年哈尔滨导游词【最新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此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哈尔滨导游词【第一篇】

各位女士、先生们:

你们好!哈尔滨是一座非常年轻的城市,义是-座中西文化合璧、极具浪漫色彩的城市。现在,展现在大家面前的防洪纪念塔,就是一座具有欧洲古典建筑风格的建筑。防洪纪念塔不仅仅是哈尔滨市众多雕塑中的典型代表,而且已成为哈尔滨市的骄傲和象征。

为什么说这座纪念塔是哈尔滨的骄傲和象征叮臼新中国成立以前,哈尔滨屡次遭受洪水的危害,1932年洪水曾洗劫了大半个哈尔滨,城区街路成了行舟的水乡泽国,男女老幼四处逃命,数万人露宿街头,水患使广大劳动人民陷入了深重的灾难之中。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1956年和1957年,哈尔滨又连续遭受洪水的侵害,特别是1957年发生的特大洪水,最高水位达米,比1953年的最高水位高出米,超出市区地面4米左右,水势凶猛,风雨交加,大水持续月余,沿江堤坝险象环生。英勇的哈尔滨市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顽强与洪水搏斗,终于战胜了百年未有的特大洪水。

为确保哈尔滨市的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1957年i1月,党和政府决定修筑市区永久性江堤。哈尔滨市人民,在天寒地冻、风雪交加零下三十多摄氏度的严冬,又发扬战胜洪水的光荣传统,任劳任怨,不计报酬,总出工2427万个,完成461万立方米土石工程,提前巧个月完成了原定两年完成的工程计划,筑起了坚固的百里长堤。碟建成后,为纪念防洪斗争和筑堤的伟大胜利,表彰全市人民的丰功伟绩,修筑了这座“哈尔滨市人民纂囊{箫奢至。高高耸、。塔、,它的高度是米,塔基用块石砌成,意味着堤防牢固、坚不可摧,塔基前的喷泉,象征勇敢智慧的哈尔滨市人民把惊涛骇浪的江水驯服成细水长流、兴利除患、造福人民的幸福之水。我们再来看看塔座下部的两级水池:下阶表示海拔标高米,标志1932年洪水淹没哈尔滨时的最高水位;上阶表示海拔标高米,标志1957年全市人民战胜大洪水时的最高水位。塔身中部浮雕着防洪筑堤大军从宣誓上堤、运土打夯、抢险斗争到胜利庆功等场面,集中描述了人们在防洪斗争中所表现的英雄气概。塔的顶端是防洪筑堤英雄的立体雕像,象征着英雄的哈尔滨市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永远是战胜困难的胜利者。

大家再往主塔后面看,环立着20根圆柱,上端有环带连接,组成了长达35米的半圆回廊,象征着20世纪的哈尔滨人民力量坚不可摧,牢固的堤防坚如磐石。回廊两端是两幅浮雕,雕刻着各民族、各行业的群众笑逐颜开、手持花束、挨肩挽臂,在猎猎红旗指引下阔步向前、欢庆胜利的场面。1998年夏,哈尔滨发生超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最高水位达米,哈尔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大力支援下,军民团结奋战,又一次战胜r特大洪水,保h了家园。现在大家看到的这根金色曲型圆管,就是米的水位标志。

为了进一步增强防洪纪念塔广场的文化氛围,1990年,在塔前的水池里安装一组大型音乐声控彩色喷泉,给哈尔滨增添了一大景观。 1996年,在广场前又放养r500羽和平鸽。1998年,市政府对防洪纪念塔广场进行r整顿改造,拆除有碍观瞻的建筑和摊铺,新辟建r假日休闲广场,使了‘一场更加宽敞、壮观。

防洪纪念塔广场还是哈尔滨市举行大型政治、文化和体育活动的场所之一。1990年,第11届亚运会在首都北京举行,这座英雄广场成为亚运火炬传递的东端起点。第24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人城式的红地毯,就是从广场铺向中央大街,全长1380米,宽米,是世界上最长的地毯,已载人上海大世界吉尼斯大全。

防洪纪念塔是哈尔滨人民勤劳、智慧和勇敢的写照,今天她正激励着946万哈尔滨市人民去谱写新时代的篇章,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篇2:哈尔滨防洪纪念塔导游词范文

哈尔滨防洪纪念塔位于哈尔滨市道里江岸中央大街终点广场,是为纪念战胜1957年特大洪水而建的。1957年洪水威胁哈尔滨市,水位超过1932年洪峰米,全市人民战胜洪水袭击,于1958年建立此塔,以志纪念。塔由圆柱体的塔身和附属的半圆形回廊组成。塔高米,塔基用块石砌成,意味着堤防牢固、坚不可摧,塔基前的喷泉,象征勇敢智慧的哈尔滨市人民把惊涛骇浪的江水驯服成细水长流、兴利除患、造福人民的幸福之水。

塔座下部的两级水池,下阶表示海拔标高米,标志1932年洪水淹没哈尔滨时的最高水位;上阶表示海拔标高米,标志1957年全市人民战胜大洪水时的最高水位。古罗马式回廊高7米,谐调壮观,环立着20根圆柱,上端有环带连接,组成了长达35米的半圆回廊,象征着20世纪的哈尔滨人民力量坚不可摧,牢固的堤防坚如磐石。塔身以浮雕方式描绘了当年战胜洪水的生动情节。塔顶为由工农兵和知识分子形象组成的圆雕,表现了战胜洪水的英雄形象。

1998年夏,哈尔滨发生超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最高水位达米,哈尔滨军民团结奋战,又一次战胜了特大洪水,保卫了家园。现在塔身上的金色曲型圆管,就是米的水位标志。为了进一步增强防洪纪念塔广场的文化氛围,1990年,在塔前的水池里安装了一组大型音乐声控彩色喷泉,给哈尔滨市增添了一大景观。

哈尔滨导游词【第二篇】

欢迎大家来到这!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松花江,它像一条银白色的丝带,盘绕在黑龙江省这只巨大的“天鹅”身上,与哈尔滨这颗晶莹的珍珠相映衬,更加显示出她的美丽与迷人。

哈尔滨的春天,总是姗姗来迟。江南已“春城无处不飞花”了,而冰城仍冰封雪冻,人们渴盼着春的来临。几阵大炮轰鸣,炸开了冰封雪冻的江面,巨大的冰排随流而下,“大江东去,浩荡谁能拒?”气势好磅礴啊!岸上观看的人不禁狂呼:“春天来了!”温暖的春风悄悄地吹绿了松花江两岸,也吹绿了绿树新芽。这一切似乎在欢迎春姑娘的来临,庆祝松花江的复苏。

盛夏,松花江南岸,鲜艳的花朵绽开了脸,柳树柔软的枝条随着轻快的乐声翩翩起舞,仿佛在向游人致意。斯大林公园、防洪纪念塔下,无数的游人来往穿梭,都被这松花江的美景陶醉。在波光似锦的江面,一叶叶小舟随波荡漾,游人们在江中游泳,红白相间的游泳帽及五彩缤纷的太阳伞构成了一幅色彩丰富的美丽画面。

松花江北岸的太阳岛树荫浓密,景色幽美,使游人流连忘返。有的游人拿起照像机摄下这难忘的瞬间,有的游人在树荫下休息野餐。人们尽情地迷恋在这绿色的大自然中。

深秋,金黄的落叶落在江面上,像是银色绸缎绣上金色的花朵,秋风送爽,江面上一片繁忙的景象,船来船往像穿梭。松花江水波浪滔滔,肩负着重荷。为了哈尔滨的振兴和经济繁荣,为祖国的四化建设默默地出着力!松花江水啊,你千百年来长流不息,我要为你唱一曲赞美的歌。

严冬,松花江却是另一番景象。在封冻的江面上,小朋友在冰上抽陀螺,打爬犁。游人乘着冰帆,马拉爬犁。在摄氏零下30多度的气温下,水里还有人游泳,有老人、青年、少年,男的也有女的。看啊,游泳的人们意志是多么顽强,他们劈波斩浪,在水面上激起了朵朵浪花。

今天我的讲解就到此结束了,下面是大家自由参观的时间,我们大概在30分钟后在门口集合,希望这次参观能给大家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预祝大家能玩的开心,谢谢!

哈尔滨导游词【第三篇】

游客朋友:

欢迎各位到中央大街游览观光。

中央大街,北起松花江防洪纪念塔,南至经纬街,全长1450米,宽米。其中车行方石路宽米。全街建有欧式及仿欧式建筑71栋,其中保护性建筑13栋。

1986年,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将中央大街确定为保护街路。8月,市政府决定将其改造成步行街,并于6月1日正式开通,是全国较早的步行街之一。步行街全长860米,设有休闲区6个,两侧人行道铺装广场砖近5000平方米,彩色步道板2500平方米,并在大安街至东风街路段铺设500米的轮椅通道。改建后的步行街环境优美,秩序井然。她以其独特的欧式建筑、精致典雅的牌匾广告、欧式古典路灯、花团锦簇的休闲小区以及异彩纷呈的文化生活,成为哈尔滨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街名的来历)

字—中国大街。在19中东铁路全线通车之前,哈尔滨的所需货物基本都是经松花江水路运来的。中国大街的通江口(今防洪纪念塔江段)就是当年的码头。这样中国大街就成了黄金水道的口岸,也成为哈尔滨当时热闹繁华之地。1925年,中国政府收回了哈尔滨的市政政权,将中国大街改称中央大街。岁月悠悠,世事沉浮。在1968年的“”岁月中,中央大街被改称“反修大街”,1976年其名称又恢复为中央大街。这条历经时代风雨的老街,如同历史见证人,目睹着哈尔滨百年沧桑和荣辱兴衰。

1904-19间的日俄战争,使哈尔滨成为俄军的后方基地。庞大的军用品需求,客观_i_带动了哈尔滨的初步繁荣,也带动了中国大街的经济和建筑的发展。俄国统治哈尔滨的20年间,不论是建筑风格还是经济格局,中国大街都是受西方影响深的街路。(中央大街的马路方石)

初的中国大街有些地段翻浆严重。每逢,路面像海绵一般,车辆走在上面忽忽悠悠的。连修这条路的工人们也伤透了脑筋。年年返工,年年翻浆,白白赔进了许多银两。倒是江湖上有那么一个卖弄梅花桩功夫的武林僧人出了一个奇招,将数千根二三米长的圆木桩,一头削尖,一根根一排排地沿路钉进土层中,上面再敷以碎石,铺上黄沙,才解决了翻浆的问题。

1924年5月,由俄国工程师科姆特拉肖克设计、监工,为中国大街铺上了方石块。当时街面的宽度为10沙绳(俄度量单位:i沙绳二米),也就是今天中央大街的宽度为米。方块石路的设计宽度为米,铺路用的方块石为花岗岩,长18厘米,宽10厘米。其形状大小如俄式的小面包,一块一块,精精巧巧,密密实实,光光亮亮。路铺得这样艺术,在中外建筑史_l都是少见的。据说当时一块方石的价格就值1美元。i美元那时够穷人吃1个月的。中国大街足有750米,真可谓金子铺成的路。据有关专家测定,中央大街的方石块还能磨上一二百年。(中央大街的建筑风格)

中央大街的建筑涵括了西方建筑史上有影响的四大建筑流派。在西方建筑史上几百年才形成的建筑风格样式,在中央大街只用了二三十年的时间就形成了,使中央大街成为远东著名的街道之一。人们将中央大街同伦敦的摄政王大街、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柏林的菩提树大街、东京的银座大街、上海的外滩和天津的维多利亚大街相提并论。

中央大街的建筑有欧式常见的16世纪文艺复兴式、17世纪的巴洛克建筑,18世纪折衷主义建筑、19世纪的新艺术运动建筑。这些建筑体现了西方建筑精华,使中央大街成为一条建筑的艺术长廊,为人们提供了鉴赏西方建筑的实例。可以说中央大街的建筑是人类历史文化的珍贵遗产。(中央大街典型建筑)

前面这所建筑是妇女儿童用品商店。它建于10沙绳(俄度量单位:i沙绳二米),也就是今天中央大街的宽度为米。方块石路的设计宽度为米,铺路用的方块石为花岗岩,长18厘米,宽10厘米。其形状大小如俄式的小面包,一块一块,精精巧巧,密密实实,光光亮亮。路铺得这样艺术,在中外建筑史_l都是少见的。据说当时一块方石的价格就值1美元。i美元那时够穷人吃1个月的。中国大街足有750米,真可谓金子铺成的路。据有关专家测定,中央大街的方石块还能磨上一二百年。(中央大街的建筑风格)

中央大街的建筑涵括了西方建筑史上有影响的四大建筑流派。在西方建筑史上几百年才形成的建筑风格样式,在中央大街只用了二三十年的时间就形成了,使中央大街成为远东著名的街道之一。人们将中央大街同伦敦的摄政王大街、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柏林的菩提树大街、东京的银座大街、上海的外滩和天津的维多利亚大街相提并论。

中央大街的建筑有欧式常见的16世纪文艺复兴式、17世纪的巴洛克建筑,18世纪折衷主义建筑、19世纪的新艺术运动建筑。这些建筑体现了西方建筑精华,使中央大街成为一条建筑的艺术长廊,为人们提供了鉴赏西方建筑的实例。可以说中央大街的建筑是人类历史文化的珍贵遗产。(中央大街典型建筑)

前面这所建筑是妇女儿童用品商店。它建于1917年,原为协和银行,属文艺复兴式建筑,是哈尔滨市二类保护建筑。该建筑采用扁平的窍顶转角部入口,又以虚窗拱檐突出两侧中间人日。一虚一实,一j三法巧妙。二楼窗口采用爱奥尼式浅壁支撑拱型券额,扩大了窗gi的视觉感,在寒冷地区既有利于防寒,又美化了外观。这座建筑当时是捷克人开办的巴甲皮鞋店。解放后这里建成中央大街的专营店—妇女儿童用品商店。如今一些专卖店也在这里落脚,如鳄鱼和堡狮龙等。

妇女儿童用品商店对面是1994年11月开业的中央商城。它的旧址是1932年由5家俄国人开办的门市小店。新中国成立后,这排平房被打通,改建成东风百货商店。1994年拆除了旧房,建成了融欧式古城堡建筑和现代派建筑风格为一体的综合性商业大厦。这座宏伟建筑为美丽的中央大街又添一景。

再往前走,我们就会看到中央大街药店。这里以前不过是排小平房。19,德闰西门子洋行在这里设立分行,经营电料和电器。新中国成立后,改建成药店。1993年,在这里建成新楼。现在这里不仅经营药品,而且还开了肯德基分店。

1995年开业的中央大街购物中心,是1930年开办的瑞典商会的原址。当时主营陶瓷和搪瓷等器材。解放后改建成副食商店。大家所看到的大楼是由黑龙江省著名建筑家李光耀设计的。它是一座将浮雕与建筑融为一体的欧式建筑杰作,成为中央大街新的景观。

中央大街上令人注目的建筑要数我们面前这座马迭尔宾馆。它建于19,其造型美观,装饰华丽,属典型的法国文艺复兴时期路易十四世新艺术运动建筑风格,是哈尔滨市一类保护建筑,有东方的“凡尔赛宫”之称。初它由一名法国籍犹太人投资经营。关于它的名称“马迭尔”一词的原意曾经在哈尔滨引起一场争论。有人认为该名来自英语“mother”一词。他们认为当时犹太人失去了祖国,像失去了母亲的孩子一样,到处颠沛流离,故取“母亲”一词,以表思乡之意。也有人说马迭尔来自英语“modern”,表示“摩登”现代之意。也有人询问过在哈尔滨生活过的犹太人,他们说modernhotel就是当时的名称。你们看马迭尔宾馆现在的英文名称就是采用mod-er到一词。

马迭尔宾馆室内设备齐全,装修华丽,还设有欧洲宫廷式中小型会议室。具有传奇色彩的是挂在一楼楼梯缓台间墙上的一幅画。它是俄国宫廷画家“老巴代夫”的作品,取材于文艺复兴时期诗人但丁的《神曲》。该画表现了在天使的帮助下,山神救出了被爬虫和魔鬼囚禁的美丽少女,经过地狱磨难的少女正要升入天堂的场面。中,红卫兵用红油漆把该画涂得面目皆非。“十年**”后,人们又把该画复原,恢复了它那纯朴的魅力。

几十年来,马迭尔宾馆曾经接待过许多驰名人物,如:著名作家郭沫若、丁玲,著名画家徐悲鸿。中国人民的好朋友美国名人斯特朗、斯诺,靳羽西也曾下榻于此。影视界也以马迭尔宾馆为景多次拍片,《夜幕下的哈尔滨》、《伦敦启示录》、《开往莫斯科的东方列车》等电影都给观众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马迭尔宾馆对面的华梅西餐厅原来叫“马尔斯餐厅”。新中国成立后,虽经多次改造,又加盖了二层楼,但仍旧保持了欧式风格。据统计,1937年哈尔滨有西餐馆260家,仅中央大街两侧就云集了100多家“华梅”也是受欢迎的西餐馆之一。俄式大菜、纸包小牛肉、软炸鸡脯、罐牛尾、法国蛋、炸板虾都是“华梅”的风味菜肴。据说有位前苏联军政要人曾经光顾过“华梅”。餐后,他赞叹“华梅”佳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回国后,他还派人来“华梅”学做俄式大菜。逛中央大街,只有品尝了“华梅”风味,才能算得上一次完美的旅游。

再往前走,我们就会看到教育书店。它建于1909年,原为松浦洋行,是哈尔滨市的巴洛克式建筑,是中央大街的标志性建筑,是哈尔滨市一类保护建筑。它富丽堂皇,新奇变幻,线条自由,对比强烈。它的入口上方镶嵌着一男一女两尊人体雕像。它们是古希腊神话传说中的两个擎天神,男的叫亚特拉斯,女的叫加里亚切德。

与教育书店相对的建筑是道里秋林商店。建于19,属新艺术运动建筑,是哈尔滨市一类保护建筑。建筑物主体三层,各层间以腰线分割,自上而下窗口逐渐缩小,显现出稳定感;画龙点睛的一橙三心挟券圆形扁窗为典型的新艺术运动建筑特色。

也有人说中央大街是座欧式建筑博物馆,70多座风格各异的建筑充满了异国情调。因此,人们把哈尔滨称为“东方小巴黎”和“东方莫斯科”。

哈尔滨导游词【第四篇】

今天,我和爷爷奶奶一起去了伏尔加庄园。本来我想应该是流连忘返,可是,我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因为那里人太少了。

不过,也有好玩的地方。比如说尼古拉教堂,里面有红卫兵的照片,有教堂被烧毁的照片,还有金子。

在普希金沙龙里,有树根做成的黑熊、豹子、犀牛,还有骆驼。那里还有油画,离近看像油彩堆在一起,疙疙瘩瘩的,从远处看,五色斑斓的,非常漂亮。

在伏尔加商店里,我看到了俄罗斯套娃,很好看。我想买,可是我看了看标价签,妈呀!那么贵啊,都是一百以上的数字。我又看到了俄罗斯冰棍儿,就让爷爷奶奶给我买一根,竟然要了十六元,我吃了一口,十六元的冰棍儿好吃极了,挺合适的。我想,以后我挣的钱多了,就给奶奶买十根!

最后,我到了童话园。那里面有童话人物和动物的雕塑,白雪公主、小熊、狼、奶牛等等。我在这儿休息了一会儿,感觉还是不错的。

虽然这里的游客少,我感觉有些扫兴,但是总的来说还算挺好玩的。有机会希望还能到那里去吃俄罗斯冰棍。

哈尔滨导游词【第五篇】

各位朋友,我们接下来要参观的就是哈尔滨最负盛名的一个景点——太阳岛。不过现在说起太阳岛,外地人也好,哈尔滨当地的人也好,最最怀念的,还是早年的那个太阳岛。几百年以前,在哈尔滨还是一个小渔村时,这里就水源充沛,渔产丰厚。滚滚流经的松花江,在北岸围成一片不小的沙洲,由丘陵、沼泽、草原、苇塘、灌木组成的这片原始荒原,内有纵横交错的旱河,每当春夏季节,芳草茂盛,灌木丛生,山花野草,伴着清脆鸟鸣,一派自然风光。这就是沉睡了几千年而后被人们日渐关注的早年的太阳岛。那时,做为江中的一个小岛,并没有居民在岛上居住。因为太阳岛附近盛产鳊花鱼,渔民们自然会时常来这里打鱼,偶尔也会到岛上晒鱼网。

鱼汛期,顶多会有几户人家在这里搭个小马架,住上三天五夜。据传说,太阳岛江面曾是一个官鱼场,每到捕鱼旺季,江面就出现了繁忙的捕鱼景象,渔船插有小旗,旗色各不相同。白天,大小渔船布满江面,夜间,岸边的渔船排列如织,渔民聚集到这里过夜,颇有渔家生活的味道。太阳岛最早的史料记载要追溯到300多年前,早在公元1683年,太阳岛一带就曾经被清朝时的康熙帝国作为水师营地开发利用过。不过,那时的太阳岛并非只是这片小沙滩,它还包括与这片沙滩相邻的一片原始荒原。在清代,太阳岛是由黑龙江呼兰副都统管辖,当时,这里生产贡珠、贡鱼,曾被清廷封禁200余年。

据黑龙江航运史料记载,为抵御外敌,康熙皇帝从南到北建立水师。黑龙江省地处东北要塞,外力的骚扰相当频繁,康熙皇帝决定在黑龙江建立水师,这个水师统辖齐齐哈尔、巴彦、松花江、呼兰四个水师营。这四个水师营分别活动在黑龙江、松花江和嫩江流域,其中,呼兰水师营的营地就在太阳岛一带,归呼兰府管属,指挥权直接归黑龙江水师。从军事力量说,呼兰水师营属中等规模的一个水师营,共有水师兵丁180多人,比齐齐哈尔水师营的人数少得多。但这个水师营训练有素,装备精良,作战十分勇敢,深得朝廷的赞赏,那时,除了呼兰是府县的所在地外,太阳岛四周都是十分贫穷的渔村。而太阳岛因为是水师营的营地,舰船来来往往,军人进进出出,显得十分热闹。

康熙二十八年(1690年),为了平息外力的入侵,呼兰水师营奉命从太阳岛出发,开着舰船顺松花江而下,入黑龙江后溯流而上,攻打当时经常称霸一方、经常掠夺我边民财产、骚扰我国北方边境的雅克萨人。这一役大获全胜,一举攻克了雅克萨人的省府克萨城堡。呼兰水师营的营地也声名鹊起。这可以说是太阳岛最早的繁荣。那么到了清朝后期,清政府变得腐朽而无能,尤其在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沙俄威逼利诱清政府与之签订了所谓的《中俄御敌互相援助条约》,这个条约的签订使沙俄取得了在中国东省境内修筑铁路的合法权利。

1898年,沙俄的铁路工程局开进了松花江边的这个小渔村,开始修筑中东铁路,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这个小渔村变成了我们今天所在的城市——哈尔滨。随着中东铁路的建设,大量的俄罗斯人涌入了哈尔滨,当时太阳岛上灌木丛生,十分幽静,一些俄罗斯青年男女发现了这一远离喧嚣的“世外桃源”,纷纷在休闲时间来到这里,伴着江风与绿草、树荫谈情示爱。渐渐的,这里竟成了俄罗斯男女幽会野浴的场所。据记载,当时的特区水上警察,还以有伤风化为由进行过取缔,但是岛上灌木丛生,地势起伏不平,处处可以藏身,加上俄罗斯侨民大都精通水性,水上警察也无可奈何。取缔不但未见成效,到太阳岛野浴的人反而越来越多,后来逐步发展成为盛夏季节游人游泳避暑的旅游胜地。俄侨男女争往这片小岛沐浴、戏水,并有卖饮料食品的凉棚。人们喝着啤酒,唱着俄罗斯民歌,如醉如痴的体验着异国的乡野情趣。正因为太阳岛景色宜人,再加上商业等服务设施相继建成,越来越多的各国侨民到太阳岛建别墅,等一下我们到了岛上之后所看到的欧式建筑便都是那时留下的。随着游人增多,太阳岛成为人们进行丰富水上运动的场所。

早在上世纪20年代,俄国人就开始在太阳岛和松花江南岸之间进行帆船比赛、单人划艇比赛等水上运动,尤其帆船比赛成为松花江上夏日一景。当时刚刚在欧美兴起的摩托艇滑水运动也迅速传入哈尔滨,在太阳岛畔,经常可以看见俄国姑娘乘摩托艇滑水冲浪的景观。到上世纪30年代,夏天每逢节假日,到太阳岛野浴的人已达万人之多。夏季出入太阳岛,没般不行,出租舢板般便是当时很好的谋生手段。而到了冬季,人拉的冰爬犁是当时出入太阳岛最便捷的交通工具,乘坐在冰爬犁上前往太阳岛度假不仅是当时最时尚的事,更是乘坐者身份的一种象征。那么坐着爬犁,听着耳边呼啸而过的寒风,驰骋在冰冻的江面上奔向太阳岛,仅过程来说便是一种别样的情趣。那么俗话说得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俄罗斯人在哈尔滨只不过停留了二十多年的光景,但他们在给哈尔滨人留下的遗物中,却多了一种浪漫的“小资”情调。

于是,在俄国势力从哈尔滨消退之后,尽管这里又经历了诸如战争、自然灾害等等的浩劫,但是,这里的人们却从没有忘记在节假日的时候,带上面包、红肠、啤酒……,带上亲朋好友,大家结伴来到岛上,共同享受那原始的、生态的美。尽管这种美只能留在我童年的记忆中,但我至今也不能忘记,那时上得岛来,大树连着大树、丛林接着丛林,摇摇曳曳,一望无际。站在其中,天、地、人浑然一体。如果五月到这里来的话,丁香的芬芳便笼罩着整个太阳岛,整整一个月,那股幽香悄悄的向江面飘散过去。偶尔会有一幢童话般古朴的俄罗斯小别墅从丁香丛里显露出来,画龙点睛似的神秘而又美丽……,还有沙滩,绵延数里绕着小岛,那沙滩特别的干净,而且是金黄金黄的,阳光一照,好像金子铺就的一般,你都舍不得伸脚去踏碎它。

大家所熟悉的《太阳岛上》那首歌描绘的正是那种原生原态的太阳岛,也是我们哈尔滨人原生原态的生活写照,没有任何雕饰,没有任何浮夸。因为我们哈尔滨人就是这样和太阳岛的蓝天、碧水、树林、草地、江鱼、小虾、野兔、野鸭……一起快乐而和谐的相处着,形成了哈尔滨人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本色。但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大家对太阳岛流露出了越来越多的失望,我想是因为慕名而来的人太多,我们的保护措施又不当,便破坏了太阳岛的原始美,加上后期对太阳岛的开发人工的痕迹太重,所以使得太阳岛落下了“名不符实”的名声。

不过,哈尔滨市政府已经决定要投入大资金、运用大手笔对太阳岛进行改造,而且,太阳岛风景区的改造工程已经在2003年的春天正式启动!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太阳岛是经过初步改造后的太阳岛,不过,整个改造工程要持续到2008年,相信在若干年后,您再来到哈尔滨,来到太阳岛的话,肯定不会再说象“到哈尔滨不到太阳岛很遗憾,到了太阳岛会更遗憾”之类的话。那关于太阳岛名称的起源有两种美丽的传说:一种是人们传说岛上曾有过太阳公公住过的房子,连岛上的孩子,天天都能同太阳公公一同玩耍,由此得名太阳岛;另一种流行的传说是,太阳岛附近水域盛产松花江“三花五罗”之一的鳊花鱼,当地的满族人称鳊花鱼为“太要恩”,其音与太阳发音十分相近,久沿成俗,人们在太阳后面加一个岛字,便泛指今天松花江北岸的这片岛屿了。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块上有“太阳岛”三个大字的石头便是岛上的第一景了,它叫做太阳石。这块石长米,高米,宽米,重达150吨,是太阳岛上颇具灵性的标志物。不过它并不是岛上的石头,据说这块石头的来历不同寻常,它是阿城市阿什河上游发现的,而且发现它的地方,正是当年金太祖完颜阿骨打逐鹿中原时“画灰而议”(当时金人作战之前高级将领的军事会议,灰土当纸,以树枝做笔勾勒进军线路图,会后将灰一抹不留痕迹)的地方。抗日战争时期李兆麟将军也曾在发现这块石头的地方休息地,著名的《露营之歌》“荒原水畔战马鸣”“敌垒频惊骊不前”的歌词就是在这块石头上写成的。而且这块石头非常有灵性,在它没有被运到这里之前,当地的老百姓以其观天象,便可知阴晴冷暖,据说在傍晚时分,如果石头色泽光亮,第二天则晴;石头色泽晦暗,第二天则阴;如果石头挂水珠,第二天则雨;如果挂霜,第二天则雪。而太阳石上“太阳岛”三个字是由著名书法家赵朴初先生于1984年为哈尔滨日报太阳文学副刊题写“太阳岛”刊头时所书,字迹苍劲有力,空灵传神,也为这块巨厂增添了凝重的色彩。而在太阳石后面,便是由中俄设计师联合设计的太阳岛大门“太阳之门”。太阳之门的创意主题为“太阳的窗口”,也就是说,透过大门能看到日出和日落。大门总长74米,主门高米,门旁涌起的曲线形如白色浪花,大门前的地面设计有模拟街区图,象征着游人越过大地、松花江和沙滩,登上太阳岛。整个设计与太阳含有的“阳光明媚的地方”、“朝日在东方升起”的深意吻合。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2305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