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铁路管理论文参考文献(精彩8篇)
铁路管理论文参考文献【第一篇】
铁路工程管理平台的建设能够促使诸多有利益相关的产业群体实现彼此的交流共同,同时也能实现经济上的互动,创造共赢局面,实现价值的飞跃。在这个平台下,供应群体可以提供更丰富更优质的资源,工程建设用户也能在获得其信息资源的同时促进供应群体的竞争,激发了铁路工程建设市场的活力,实现了产业价值的飞速发展。
有利于满足多样化的应用需求。
铁路工程管理平台的建设为各种信息资源的应用提供了部署和运营的环境,改善原有建设周期长、投入大、见效慢的传统信息系统建设模式,使应用开发商能够主动针对目标人群进行推销活动以及帮助用户利用定义需求来优先选择自身所需要的信息数据,极大的扩展了铁路工程信息化建设的深度,有利于满足多样化的应用需求。
有利于降低信息化建设成本。
铁路工程管理平台的建设淘汰原有的分散性管理而采用集中资源部署、统一面向用户的建设和运营方式,这种方式不仅是顺应信息化发展的潮流也是更大发挥建设资金的有效体现,这种资源共享不仅避免了因为工程建设的周期性而导致的软硬件资源分散建设浪费,也减少了逐个信息系统集成的建设环节,进一步减少了铁路工程建设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成本,带来规模效益。
有利于新时期数据建设的发展。
传统铁路工程建设信息化的分散建设模式,产生数据规格不统一、难以共享、质量难以保证的局面已经不能适应现今的数据发展需求,需要突破生产控制信息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的桎梏,铁路工程管理平台的信息化建设能够充分认识到信息数据的巨大价值,并按照标准集中部署,统一存放,并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及时性和质量,实现信息数据的可理解、可加工、可分析,有利于新时期数据建设的发展,实现智慧铁路的建设。有利于满足面向服务的信息化发展要求铁路工程管理平台的建设可以弥补传统信息系统建设模式,灵活处理信息化需求的发展要求,适应业务和技术能力的不断创新,这种随需而变的能力使得用户更加专注于重点业务和深化应用,有利于满足面向服务的信息化发展要求。
2bim技术的应用优势。
是先进的信息处理工具。
bim技术可以将铁路建设工程的模型进行三维处理,将其所涉及到的信息数据以精细、直观、便捷的方式展示给铁路工程建设的参与人员。而且这种三维模型所具有的立体组合拼装能力可以利用快捷组装的方式来提升效率,并且bim能够适应不同项目阶段、不同项目参与方的铁路工程建设协同应用,对于一些复杂问题的处理能力也更加强悍,能够有效提升管理水平的质量。作为大数据承载容器可以实现基于模型化的数据集成、管理与分析铁路工程在建设中所包含的大量异构的设计数据、施工过程数据是支撑建设和运营管理、决策支持的重要基础,这些数据的统一存放以及分析是铁路工程建设中的重要工作,bim是铁路工程建设领域大数据理想的承载容器,可以实现基于模型化的数据集成、管理与分析,在对实际情况的掌握中发现生产安全和经营的潜在效益和风险。
铁路行业因其自身具有的区域广、跨度大的特点对其工程建筑对技术要求较高,bim技术在铁路工程管理平台中的应用可以实现设计、施工数据标准化和建设过程的标准化管理的.进一步发展,在bim标准化支撑下,使铁路工程建设各类信息、技术更加透明开放,能够加速推动铁路工程建设全方位的技术创新。
铁路管理论文参考文献【第二篇】
摘要:以来,国际原油价格一路走低,石油行业控制生产成本就显得尤为重要。物资管理对保证施工项目的顺利进行、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企业效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以油田产能建设工程物资管理存在的问题着手,分析如何加强石油企业物资管理的方法与措施,从而降低石油行业的生产成本,以提高油田企业的经济效益。
关键要:成本;物资管理;经济效益。
物资管理在油田企业产能建设项目工程中是一项不可或缺的经济活动。油田产能建设工程中物资管理是对油田企业产能建设过程中所需各种物资的计划编制、采购、运输组织、库存保管、供应、领发、回收等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油田企业的物资管理工作不仅仅是物资管理部门的专业管理,同时也需要油田企业的工程管理组室的共同参与和监督的组合管理。只有加强相关业务组室之间的协同管理,才能进一步促进与加强油田企业产能建设项目的物资管理,形成一种在新常态下有效的、平稳的、合规合法的物资管理体系。
油田企业产能建设项目工程包括钻井、试油、压裂、新井投产投注、地面场站建设等项目。按照油田企业的管理要求与实际生产需求出发,加强物资管理工作与做好物资管理工作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物资管理是油田企业产能建设过程的物资基础,只有做好物资管理工作,才能保证油田企业产能建设项目工程的顺利进行。(二)油田企业做好物资管理工作,能够有效完成物资管理指标,同时保证各类工程的相关技术指标高效完成,能够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三)做好物资管理工作,采购物美价廉的物资,加强物资质量管理,能够有效控制投资成本,节约资金。
三、油田企业产能建设物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油田企业产能建设工程物资管理还不够成熟,实现油田企业物资管理的“精细化”势在必行。油田企业产能建设工程物资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油田企业物资管理理念落后。目前,油田企业的物资管理理念还停留在以往的管理理念上,认为物资管理工作只是由物资管理职能部门负责。一切工程物资供应出现问题都是物资管理职能部门的责任,相关工程职能部门未参与到物资管理工作中去。(二)物资管理人员配备力量不足。油田企业产能建设工程的物资管理工作涉及的物资种类较多,管理工作较为繁杂。目前,油田企业物资管理普遍存在人员力量不足、物资管理人员专业知识相对匮乏、业务素质较低。只具备普通的日常管理能力,主观能动性较差。不具备改革、创新的管理能力,甚至存在部分人员根本无法胜任物资管理工作。(三)物资管理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油田企业由于对产能建设工程物资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不够,无法实现现代化管理,造成部分物资的使用寿命缩短甚至损坏,给企业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四)物资采购计划编制不够严谨由于工程管理部门对计划认识程度不够,只是对设计图纸的照搬照抄,没有对物资的工程用途进行核实。出现计划与实际需求的物资不相符,造成部分工程延期以及物资浪费,资金的重新投入,从而造成企业的经济损失。。(五)缺乏物资管理的激励机制。目前,油田企业物资管理人员对物资管理岗位态度不积极。认为工作繁重、吃力不讨好、不容易作出成绩。只因油田企业重工程、重生产,对物资管理人员的评优机制没有相对完善合理的激励机制。
四、如何加强油田企业的物资管理。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以及目前油田企业的降本增效的新形势下,需从以下五方面加强企业的物资管理工作。(一)改变企业的物资管理理念。建立“全员管理”的新理念,对工程管理部门进行物资管理知识及新理念的宣讲,并作出相应的管理要求,形成管理制度,即“物资管理,工程管理人员责任制”。这样,引起全员对物资管理的足够重视,能够有效加强物资管理。(二)加强人员配备力量。建立油田企业专业知识人员储备库,对物资管理人员进行统一备案管理,并对备案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系统培训以及新。理念思想的传授。保证物资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能够胜任物资管理工作,同时能够具备针对时代的进步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的能力。(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的完善,能够有效的解决储备物资的合规合理的管理,同时能够有效保障物资的使用寿命,避免了因基础设施不够完善而造成的物资闲置及经济损失。具备现代化物资仓储管理条件,实现现代化扫码管理,能够有效保障物资的仓储管理。(四)进一步规范物资计划管理。工程管理部门根据设计图纸及生产需求在规定时间内编写技术要求完整的物资需求计划,对计划编写错误而造成的工期延误及物资浪费等经济损失,应追究计划编写者的相关管理责任。物资管理人员接到物资需求计划,应及时组织上报物资计划,因计划漏报、错报造成的工期延误及物资浪费,应追究物资管理人员的相关责任。(五)建立一套完善的激励机制。建立物资管理人员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的管理机制,对从事物资管理工作的人员应当增加评优的比例。同时对物资管理人员合理性的管理方法进行推广,对精细管理下的物资管理,进行经济效益评估,并对管理人员进行一定的物质奖励。从而调动物资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提升物资管理水平。
综上所述,油田企业在目前新环境下,加强物资的精细化管理,迫在眉睫。物资管理在油田建设过程中占40%左右的投资份额,实现物资管理的精细化,对有效控制投资成本、节约资金,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者:郭考考秦卫军单位:长庆油田第八采油厂。
铁路管理论文参考文献【第三篇】
基础工作就是为了能够更好更快的实现质量管理的总体目标,也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实现质量管理。只有充分重视基础工作,才能坚持做到施工中的“四有”、“五化”,即:有方案、有标准、有制度、有目标;施工规范化、操作规程化、技术标准化、管理制度化、数据科学化,才能确保建设总目标最合理的实现。
明确技术标准、强化标准工作。
在开工前,施工单位要把施工设计和施工方案等一些资料交给建设单位和监理工程师。
强化检测手段,做好计量工作。
工程的质量和质量检验评定的准确性与计量检测的工作有直接的关系。所以要加强计量检测工作,相关单位要建立健全试验室,配专职人员负责常规试验和抽验工作。
重视质量信息,用数据指导施工。
一项工程在施工之前,建设单位需要把各种原始的资料发到施工的单位,并且按照规定向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定期的报送各种资料。
建立健全责任制。
建立和健全质量责任制,制定各级职责范围,实行工程质量奖惩制,发挥经济制的作用。
重视技术培训,加强质量教育。
技术人员要定期的举办培训班,现在科技发展飞快,所以科技人员要及时的为自己充电,提高自己的技术能力。也可以利用施工现场举办工程质量研讨会,大家一起谈论,总结经验教训。
2.抓好质量控制。
加强施工质量控制对工程质量起着保证作用,其核心是贯彻“预防与把关相结合,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其目的是控制影响工程质量的各种因素,以保证工程质量达到预定的目标。影响工程质量的直接因素主要有设计、材料、施工、检验四个方面,实施在全施工过程中进行有效的事先控制、中间控制和事后控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铁路管理论文参考文献【第四篇】
就近几年的发展来看,我国改革开放政策实施更加深入,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断加快,人们针对铁路行业的服务需求在不断扩大,且由于铁路安全问题关乎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问题,甚至会间接层面对国家经济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影响,开始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是铁路电务段的安全问题,因此本文根据具体的电务安全风险管理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具体内容如下。
本章节主要分析了铁路电务段的风险管理内容,由于铁路电务段的管理内容繁多,涉及的程序很多,因此风险问题的出现可能是无孔不入的,因此风险管理需要利用缜密的管理程序做好风险问题的及时察觉,以便做到及时预防。接下来将主要分析铁路电务段风险管理的三项基本内容,具体介绍如下。
风险点的识别。
铁路电务段运营的过程当中,存在很多的安全风险问题,因此人们需要针对整个的铁路电务段运营过程进行分析,分析不同阶段的风险点,由此做好风险知识的有效识别和察觉,同时还需针对不同环节可能出现的风险隐患实施划分,做好不同阶段风险等级的测评。
建立风险管理评价体系。
建立一套相对完整且科学性较高的铁路电务段风险问题的管理评价体系具有必要性,分析电务段风险处理的具体过程,才能够良好的针对电务段的安全风险管理问题实施具体的预测和决策,做好风险问题的防范,同时还能够更加深入的分析铁路企业针对电务段实际运营的'一种控制和监督,评价控制效果和角度效果。
监控和应急处理。
利用电务段实际运营过程中出现的很多风险的识别需要依靠监控来支撑,当具体的风险点产生位置确定之后,铁路企业需要建立起一整套相对完整的电务段安全风险监控体制来确保风险问题的发生能得到是有效的处理,提升风险问题的处理效率,做好整个电务段安全风险的及时排查和想好管理,避免风险漏洞。
基于铁路电务安全有关的规章制度条例下,铁路电务段在处理具体的风险问题时候需要利用评测的形式针对当前的风险问题进行分析,及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由此良好控制住风险产生的机会,将其扼杀在摇篮里。本章主要针对具体的风险控制原则进行分析。
明确作业环节。
该过程主要针对具体作业整个过程进行深入分析,铁路电务段的风险出现的原因很多,针对其中各个部分的作业项目实施针对性分析和探讨,及时分析出当前铁路电务段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影响风险问题的主要点和具体步骤,对各个环节的作业过程进行明确。
明确作业标准。
需要做好铁路电务段关键性作业和工作的业务内容,针对行业作业的主要标准、具体的操作规范等进行明确,提升行业作业的生产效率,保证部门的风险控制工作能够有效运行,确保控制工作实施的有理有据。
明确职工考核标准、强化风险控制措施的培训和管理。
铁路企业需要对职工的具体考核标准进行明确,保证电务段的各个层次工作可以降低风险的具控制能力,提升风险防范能力,在具体工作的过程当中关注员工的风险知识培训和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
增大监察控制力度。
实施风险管理控制工作需要在具备较强专业能力的基础上,针对具体的监控控制工作进行检查,有关的监督和检查人员需要利用多样化的检查手段,明确风险可能发生的主要集中点,做好必要的预防,避免风险产生。
铁路管理论文参考文献【第五篇】
铁路总局在预防铁路电务段风险问题的过程总需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宣传优势,开展关于安全风险管理问题的宣传活动或者教育活动,和相关的工作者实施良好的沟通和交流,保证安全风险的管理理念能够进入到人们的视线,受到人们的关注,保证铁路电务段的各个岗位工作者都对风险管理问题有一个崭新的认识,确保员工遵循行业标准,养成良好的习惯,规范其日常行为,减少风险问题产生的契机。
强化安全管理基础。
建立起一整套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机制,铁路局相关部门需要根据安全风险管理的主要特征来分析其具备的现实性、稳定性和长远性三个特征,根据以上特征制定出针对性的安全管理机制。制定安全管理机制之后需要在开始实施的时候到最后落实的过程中将整个工程进行深入的规范和细节完善,坚决避免出现制度和实际工作分离的情况,由此避免铁路电务段实际管理的过程中出现法律漏洞或者可能发生风险的情况,提升安全风险管理制度落实的标准性和可靠性。
电务段的风险管理过程涉及内容较多,需要建立起一套涉及面积广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主要包含管理层风险管理、基础工作层的风险管理等内容,将工作的主要力量进行集中,主要从事可以从以下两点展开。
规范安全风险管理制度首先需要建立起相对完善且健全的铁路电务段作业流程,将有关的安全风险具体保障措施落实,对各个层级的职员安全责任内容和范围进行落实,将安全风险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规避风险。
建立科学合理的安全评价体系铁路电务段的有关部门需要根据风险产生造成的后果和不良影响等进行分析,由此建立起相对完善且能够循环的一种安全反馈机制和安全评价管理机制,定期的采取必要的评价措施,为整个管理工作的顺利运行提供更有价值且有效的管理经验。
做好检测保障。
就检测设备和检测程序来看,需要通过电务检测或者综合检测的方式来测试轨道电路和应答器,设备一旦发生偏差的时候可能做出报警,及时处理。行车之前需要对车线设备实施检查,定期针对动检车的线路设备进行调查,定期针对行车设备和线路进行检查,做好设备的精细调整。通常铁路上面都有实时监控的功能,及时监督电务段可能出现的问题,随时保证行车的安全性。
做好防灾安全铁路上面设置了防灾安全监控系统,一旦铁路运行出现大风大雨的时候系统会主动报警,调度员会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具体的发布指令,对铁路限速或者及时停车。一旦发现路线出现障碍物的时候列车控制中心会输出电路的红光带,避免列车进入到障碍物的路段。如果列车的运行遇到大风大雨的天气,铁路需要根据应急预案来做好运输的指引,慢行或者停运,及时通知乘客办理退票或者改签业务。
4举例分析。
成昆线五站更新改造于年月进点施工,由于五站同时施工,在前所未有的时间紧,任务重形势下,施工部门研判了施工组织不到位、模拟试验不彻底留下配线错误隐患、配线标签字迹不清造成错配错拆配线、施工倒接监督卡控不严造成接口架、联锁机柜线缆折断等风险点,并通过研判出的安全风险源点,对管理、人员、设备、环境四大要素的全面有效的管理和监督,实现全过程控制。以上就是电务段在推行风险管理之初对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尝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围绕“规范化管理、标准化作业”这一核心思想,科学的研判风险点,制定针对性的风险防控措施,严格落实作业、工艺标准,以严谨的工作作凤和亲切的关爱活动相结合,是这次施工得以顺利完成的根本所在。
5结语。
当前我国铁路行业的发展速度不断提升,整个行业的发展和服务质量都有了很大提升,铁路电务段的安全风险管理工作难度在不断提升,其中需要重点指出的是铁路电务段过程的安全管理工作,该过程的风险管理问题可能存在的风险系数更高,由此铁路企业需要按照具体的安全风险管理内容或者特征来建立起的相对比较完善且规范的管理体系,提出对应的整改措施,降低铁路电务段风险发生的频率,减少损失,在根本上提升我国铁路行业运行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刘朝英.夯实安全基础提高设备质量确保电务安全持续稳定―――在全路电务工作会议上的报告[j].铁道通信信号,(01):1-11.
[3]刘朝英.夯实安全基础提高设备质量确保电务安全持续稳定―――在全路电务系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j].中国铁路,2013(01):16-22.
[4]张云龙.以风险管理为主导以理念创新为动力全面强化电务安全基础工作[j].铁道通信信号,2013(02):1-5.
铁路管理论文参考文献【第六篇】
铁路行业信息安全检查工作一直都作为一个常态化的管理机制运行,在一定时间间隔内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但大部分单位对检查工作认识不足,需要动用技术力量对系统进行扫描、渗透并部署采集设备时,各单位普遍有畏难情绪,运行维护部门又担心会影响正常的业务使用。总体来看,检查工作本身所能提供的信息有限,从而无法真实并准确反应单位信息系统及信息安全现状,也就无法对系统进行有针对性的信息安全加固及整改。.
2应对措施。
建立良好的信息安全管理模式是铁路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根本保障,有利于铁路行业信息系统的发展。针对上述铁路信息安全管理面临的挑战,建立铁路行业信息安全管理新模式,结合铁路行业现有组织管理架构,借鉴已有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明确信息安全工作的地位、目标、原则以及策略,从组织管理、制度及应急管理、运行维护管理和等级保护管理几个方面来深入考虑和分析,采用体系化管理方式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健全组织管理机构。
信息安全组织管理方面,建立并逐步健全一套自上而下的安全组织机构,成立铁路信息系统安全管理领导机构,作为系统安全管理的常设组织。同时,采用分层结构,以适应铁路行业铁路总公司、铁路局、站段3级管理机制。铁路总公司领导机构作为全路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的常设领导机构,负责制定全路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制度及办法,发布铁路信息系统安全防护技术的标准,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区域安全管理机构主要职责有:负责各铁路局的信息安全管理中心的日常管理工作,及时与安全专家协商讨论安全执行方案,执行安全响应中心制定的具体安全策略,定期向上级汇报信息安全管理相关工作,下设多个安全管理决策小组和管理执行小组,管理执行小组主要负责监督和协调铁路局下设各车站的信息安全管理执行工作。车站级信息安全执行分组包括安全监督员、安全检查员、安全执行员3类安全工作人员。
强化制度建设及工作流程管理。
管理制度。
铁路信息系统安全不仅要强化系统建设,更要做好内部安全管理建设,具体要做好以下工作:
(1)建立专门的安全防御组织:针对铁路信息系统整体安全,铁路总公司应成立专门的机构,负责网络的安全管理和应急响应。铁路局、基层站段相应的部门,对铁路基础网实施自顶向下的实时监控与管理。
(2)建立健全安全保密制度:各部门应制定严格的安全保密条例,杜绝不必要的人员接触和了解铁路核心网络设备与技术,防止敏感信息泄露。对有权了解、处理关键信息的内部人员制定更严格、更详细的安全责任制度,明确个人在信息安全方面应该承担的职责以及发生责任事故后的处罚。
(3)建立健全数据安全保护措施:针对铁路核心业务系统的关键数据,需要建立完备的本地和异地备份制度,同时,采用双机备份、物理隔离的技术方案,定时增量备份。
(4)定期实施漏洞扫描和系统补丁升级:系统管理人员需定期对网络进行扫描,以检测和评估网络漏洞。检测范围包括所有的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同时扫描网络内所有主机系统的配置及安全漏洞。
(5)定期实施计算机安全检查:针对处理关键数据的计算机,应建立完善的日志,记录所有与安全有关的事件。安全日志不仅要完整的记录安全事件,而且需要具备防篡改、抗抵赖功能。
标准制度。
以信息安全相关管理和技术规范及不同层次的信息安全制度为重点,构建科学严谨、有效适用、系统规范的信息安全管理标准制度体系。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作业办法等,明确工作标准,流程,落实管理责任,规范作业行为。按照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的要求,对各项管理规章制度进行全面的清理和完善,不断加强铁路信息安全标准制度体系建设,使铁路信息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
工作流程管理。
信息安全管理流程包括信息安全培训工作流程、信息安全运行维护工作流程、信息安全风险控制流程、信息安全应急处置流程、信息安全监督检查与改进流程等各项管理工作流程。应根据工作实际情况,建立健全、持续改进、推广应用先进的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流程,使铁路信息安全管理和运行维护工作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
建立信息安全运行维护管理体系。
铁路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中心采用风险评估的方法,分析和评估系统的风险源和安全威胁源,并根据各类信息资产的重要程度和价值,选择适当的控制措施减缓风险。铁路局要组织建立安全风险管理体系,进行信息资产风险评估和风险处理。从理论上,风险只能降低或减少而不能完全消除。选择控制措施的原则是既能使铁路信息系统受到与其价值和保密等级相符的保护,将其所受的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准,又能使所需要的费用在预算范围之内,使铁路行业能够保持良好的竞争力和成功运作的状态。另外,系统的风险是动态的,风险评估活动应定期进行,特别是在系统的核心功能及技术发生重大变化和内外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风险评估应重新进行。
安全运行维护。
铁路信息系统安全运行维护管理依托安全管理中心实现系统的安全运行维护。铁路总公司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中心运行维护平台可实现对系统中的网络、主机、安全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存储备份设备和应用系统的可视、可控、可管理,协助运行维护人员监控系统和及时发现问题。各铁路局安全管理部门运行维护人员应通过使用运行维护平台,积极开展运行维护管理工作,实现铁路局安全监管监察部门与铁路总公司安全运行维护工作的有效连接。对各地区安全管理部门能够处理的事件,按照路局区域内管理流程执行,并定时向铁路总公司安全管理中心上报故障情况并提交运行维护处理单。
安全应急响应。
铁路信息系统安全应急响应体系的建立应做好以下5个阶段工作。
(1)保护阶段:制定应急反应工作流程计划、确定预警和报警的方法、建立备份的体系和流程、建立安全的系统、进行应急反应事件处理的预演。
(2)预警与报警:识别和发现各种安全的紧急事件。在紧急情况发生前,产生安全的预警报告,在紧急情况发生时,产生安全警报给应急反应中心。应急反应中心将根据事件的级别,采取相应措施。
(3)牵制与反馈:在确认紧急事件发生的情况下,应急反应中心将根据预先制定的反应计划,进入应急反应流程。同时,应急反应系统本身将根据预先制定的规则,采取相应的措施,把紧急事件的影响降到最小。
(4)消除阶段:对于系统内部病毒,应该采用最新的病毒专杀工具清除。对于系统的外部入侵和非法授权访问等,应该通过专用的漏洞扫描工具发现系统存在哪些漏洞,然后采用相应的手段消除漏洞安全隐患。对于入侵攻击或超量访问要采用有效的拦截和限量访问措施,使系统资源处于可控范围。
(5)恢复阶段:在数据或者系统被破坏,无法修复的情况下,应进行系统的恢复,且恢复要依据预先制定的恢复流程严格进行。
安全策略优化。
制定有效的安全策略,当原有安全策略无法满足现有系统的安全需求时,要结合实际情况对系统安全管理策略进行调整优化,以适应新的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出符合铁路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策略,以确保系统的信息安全保密性为主,采用多层次保护、最小授权、综合保护和严格管理等措施。
安全检查审计。
安全检查审计依托安全管理平台,通过对铁路信息系统中相关信息的收集、分析和报告,判定现有系统安全控制手段的有效性,检查系统的误用和滥用行为,统计系统的安全事件,并按照安全事件的影响和危害程度进行等级划分,从而验证当前安全策略的合规性,为以后的归纳总结,安全系统的进一步改善提供依据。安全管理平台根据从专项的日志审计产品、终端审计产品、数据库审计产品和应用审计产品中收集上来的信息进行关联分析,进行审计规则匹配,发现违规行为并进行告警和响应。通过安全审计与安全管理平台的融合,使得安全审计体系的建设与安全管理平台的建设目标达成了一致,有助于铁路信息系统整体安全体系的形成和完善,并通过对安全事件的分析,把握系统安全威胁的发展趋势,形成日报告或周报告进行定期安全信息通报,为系统的安全策略优化提供决策性指导。
建立等级保护管理制度。
为切实做好信息安全管理工作,铁路行业需要借助等级保护这一安全抓手,将等级保护与信息安全日常管理紧密结合,将信息安全管理全面纳入铁路运输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行谁维护”和属地化管理原则,逐级落实信息安全责任,建立地方与总公司信息化发展相适应的信息安全监督管理机制。同时,为了在纵向上实现对等级保护的控制,铁路行业主管部门在国家文件政策指导下,应制定符合本行业安全需求的等级保护行业标准、行业等级保护实施方法等文件,用以指导本行业的等级保护工作,保障铁路运输及生产安全管理。
为保证铁路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有序展开,需要建设信息安全综合管理平台,旨为铁路总公司及下属单位开展与信息安全管理相关工作的综合工作平台,功能将覆盖铁路总公司及其下属单位的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并支持公安部等级保护管理工作。平台主要提供以下3类功能:
(2)风险管理、应急管理、安全检查和事故通报等专项管理功能;(3)日常办公的综合管理、培训教育、标准管理等。
3结束语。
铁路行业信息安全问题更多来源于内部,这就不仅要在安全性技术上下功夫,而且更应该从信息安全管理模式和方法上入手。本文从组织管理、制度及应急管理、运行维护管理和等级保护管理几个方面详细探讨了如何健全和强化管理制度,并通过建立信息安全综合管理平台,实现信息安全工作的规范化管理,促进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常态化发展,最终实现铁路信息系统统一、规范、监管和完善的信息安全运用。铁路行业各单位、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铁路信息安全重要性和开展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必要性的认识,切实增强做好信息安全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努力掌握先进的管理方法,准确把握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的重点和关键,科学推进铁路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作者:史天运单位: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1铁路信息安全管理面临的挑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铁路管理论文参考文献【第七篇】
总的来说,铁路工程成本是一笔很大的资金,因此,做好成本管理工作至关重要。由于铁路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涉及了铁路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所有资金,涉及的范围也非常广。因此,如果想要从根本上做好成本管理工作,管理人员必须对全部费用进行详细、系统的规划和预算。与此同时,为了最大程度上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在确保工程质量满足要求的前提下,管理人员应该尽可能减少费用的支出,节约资金。由此可见,有效的将铁路工程成本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或者尽可能降低成本,对铁路建设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当前铁路工程成本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成本管理对铁路工程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随着铁路工程建设发展脚步的不断加快,如何提高成本管理水平也成为了铁路工程管理部门所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然而就目前铁路工程成本管理工作开展的现状来看,却存在很多有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目前,大部分铁路工程的成本管理人员对成本管理的重要性缺乏正确认识,欠缺成本管理意识,加上对工程成本的预算都是独自完成的,没有相应的成本管理团队。这样一来,成本管理效果必然无法满足铁路工程的发展需求。此外,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对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就目前铁路工程建设单位管理人员的总体素质来看,却有待提升。
2.缺乏完善的奖惩机制。建立科学完善的奖惩机制,目的在于最大限度的将成本管理者对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出来。简单地说,企业如果制定这样一条规则:通过成本管理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那么管理者就会获得相应的奖励,反之,如果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那么管理者就会遭受相应的惩罚。这样一来,为了获得更多的奖励,管理者对于成本管理工作自然会十分用心,尽可能采取一切方法来提高成本管理水平。然而就目前铁路工程的现状来看,却并没有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从而导致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效率自然显得有些不尽人意。
3.成本规范预算无法发挥作用。由于对于成本管理的重要性缺乏正确的认识,所以导致铁路工程成本管理人员在对成本进行预算的时候,并没有以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为依据,而是凭借着自身的经验开展成本规范预算。这样一来,就会导致成本规范预算缺乏针对性,其自身的作用也无法在铁路工程建设中充分发挥出来。此外,甚至还有些成本管理部门,对于成本规划重视程度不够,只是流于形式的将成本规划做了,但却并没有实际应用到铁路施工中,从而导致工程建设的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之间存在很大差距,最终使得工程建设成本大幅度增加,降低了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
4.管理者缺乏责任心。成本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对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管理者必须对其给予高度重视。然而就目前铁路工程建设成本管理的现状来看,管理者极度缺乏责任心,对自己分内的工作缺乏责任感,工作态度不认真,只是单纯的做表面工作,没有将成本管理深入实际。从而导致前期的成本预算和规划工作无法在施工中发挥作用,这就是管理者的责任心不强而导致的。由此可见,目前铁路工程成本管理者的综合素质还有待提高。
为了能够更好的提高铁路工程的成本管理水平,针对上述问题,管理部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强铁路工程成本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铁路建设企业的良性运行:
1.建立科学完善的项目经理考核制度。为了进一步促进成本管理水平的提升,铁路工程项目着手施工之前,管理部门便需要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建立科学完善的项目经理考核制度,任命项目经理为成本管理的第一负责人,给予其相应的权力,将成本管理的责任落实到小组的具体成员,对于在成本管理中取得成效的工作人员,应该给予其相应的奖励,反之,则对其进行必要的惩罚,以此来起到激励和警示的作用。与此同时,成本管理体制的建立还应该与施工计划和财务管理和物资储备等建立密切的联系,以成本核算为核心,建立起一套科学完善的核算体系,要注重成本的预算和控制,同时也要注重成本使用过程的控制与计划的对比和纠偏。
2.加强对施工材料的管理。在铁路工程施工过程中,材料成本占据了工程成本的大部分比例,因此,如果想要做好成本管理工作,提高成本管理水平,就必须加强对施工材料的管理。在开展工程项目施工之前,管理部门应该对组织施工图纸进行严格审核,建立工程数量台账的同时还要结合工程的进度安排建立材料需求台账,材料需求台账应以能独立核算的单位工程为单元,以便于在施工过程中做好过程控制。由于材料成本是成本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直接关系着成本管理的整体水平,所以,管理部门必须要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进而提高工程整体的经济效益。
3.增强成本核算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责任心。成本管理水平是否能够得到显著提高,与成本核算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责任心有直接关系,所以,结合当前铁路工程成本核算人员的素质现状,采取必要的措施提高其综合素质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应该确保成本核算人员树立先进的管理理念,提高对成本管理的重视程度。其次,要定期展开对员工的培训工作,并不断在实践中加以指导,不要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成本管理人员的素质,在工作时才能替项目着想、才能替成本管理的相关部门着想、才能使项目成本管理工作融为一个整体,同时以制度管人,严格奖罚,才能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心。
4.重视技术工作在成本管理中的作用。铁路工程招标是以初步设计资料为基础进行的招标,初步设计与施工图相比较存在很大的差异,尤其是现在铁路建设项目越来越多,而能承担铁路工程项目设计的单位有限,铁路设计单位的工作也达到过饱和,使得有些施工图是等到快开工了设计院才将施工图设计出来,为此,项目部上场时应安排理论及经验均丰富的技术人员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将亏损、利润低、风险大、进度慢、难实施的项目通过设计方案优化变为盈利或亏损少、利润高、风险小、进度快、易实施的项目,实践证明此举可给项目带来很可观的收益。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成本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对于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从本文的分析我们能够看出,目前我国铁路工程成本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提高成本管理水平至关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够进一步促进铁路运输行业的稳定发展,为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奠定坚实的基础。
铁路管理论文参考文献【第八篇】
古语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工程项目中标后,物资管理工作应先行介入,首先应针对水泥、粉煤灰、矿粉、砂石料等对当地市场进行地材调研。调研的主要内容应包括供应厂商、供应能力、产品质量、采购价格、运输条件、信誉度等等,同时应收集厂商资质、报价信息等相关资料。水泥的调研相对简单,一个区域一般就几家大型水泥厂,通过网络或现场走访可轻松获得相关信息,根据产能、生产方式、价格因素等很容易确定符合要求的潜在供应方。粉煤灰的调研主要针对电厂,根据电厂去寻求粉煤灰分包商的二次合作。矿粉的调研应着重进行,矿粉的作用一是混凝土缓凝,二是替代水泥节约成本,如果不能起到降低成本的作用,则没有多大实际应用价值。砂石料的调研是一个比较麻烦琐碎的工作,涉及面广,覆盖面大,牵涉利益关系复杂,本着节约成本的目的,如工地不具备水陆运输条件,则取周边100公里以内为最佳。
二、价格控制。
价格控制上,所有地材的采购实行统一招标,在实际应用中,低价中标原则并不适用,且容易引狼入室,当地势力容易利用最低价中标进入供应轨道,待施工走上正轨后强行提价,如不能满足则阻碍施工,耽误工期,影响恶劣。目前最合理的解决方案应是根据概算价确定合理地材价位,供应商报价浮动在合理价位以下10个点为最佳采购单价。此外,地材的结算最好根据配合比进行理算,第一可避免砂石含水率、含泥量的超标,第二可避免磅算过程的中饱私囊,第三为后期材料的核销提供便利性。地材配比理算的最大局限性是只能选择单一供应商,为避免独家垄断,可不同搅拌站采用不同地材供应商,或分区间分阶段的采用多个供应商,达到供应商之间互相制衡掣肘,互作供应补充的目的。钢筋、锚具、钢绞线等材料不受地方制约,采购招标行为相比地材要规范严谨得多;套筒、声测管、波纹管等材料注意紧靠国家标准红线;桥梁钢板的制造与加工,缆索、鞍座等专业性较强的材料品种,因国内具备资质的生产商并不多,可选择战略性谈判采购。伸缩缝、支座、声屏障、防水材料等由建设方业主统一组织采购招标,在此不做赘述。
三、计划编排。
确定了材料的供应商并签订合同之后,进入材料计划编排环节。首先应了解工程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及工程预算编制情况,掌握项目主要工程数量及原材料、周转料的需求总量;其次根据施工进度安排物资现场储量,对料场和库房进行具体规划布置,特别是砂石料的储备场地和水泥的罐装数量,据此编排材料需求计划。计划的编制应组织工程部、工经部共同参与,建立计划管理台账,保证计划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计划内容应编制齐全、填写规范,质量标准、供货周期、收货地点等应明确。物资管理部门在日常工作中按照计划实施采购行为,建立供采台账,对影响物资计划执行情况的生产计划的调整、资源状况的变化、市场单价的波动、运输条件的改变等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及时对计划进行调整。
四、现场管理。
物资的现场管理主要体现在进场粗验、检验报验、入库保管、领料发放、盘点核销、剩余及废旧物资的处理等环节。
1、进场粗验。
项目物资部根据发货单位预报的.到货信息或计划进行验收,物资验收的主要内容有:外观质量验收、资料验证、数量验收。
2、检验报验。
依据采购合同,获取合同约定的物资技术标准及允许偏差范围,国家或行业对物资验收有强制标准的还应满足相关标准要求。
3、入库保管。
(1)项目仓库、料场储存的物资应按其理化性能、结构、包装状况、保管性质划区存放,选择堆码贮存方式、合理苫垫,做到整齐、稳固,保证必要的通道。标识、标志齐全明显,防止变质、锈蚀、损坏、霉烂、虫蛀等现象,维护材料的使用价值,确保储存安全。
(2)凡具有保质期限的物资,保管人员应注明有效保管期限。发料时实行“先到先出”原则,并在保质期限内发出使用。
(3)各种储存设施要做好日常检查、维护、保养,定期对设施进行检修。
(4)保管物资要经常清点、检查,保持“账账相符、账物相符”。严格执行物资盘点制度,每月进行自点,填写清查自点记录。对盘点出现问题或物资丢失、损坏应及时书面报告。
(5)保护好物资的标识,如有丢失损坏,应及时恢复。保管不善造成不合格的物资,应隔离存放并加以标识,及时上报处置。
4、领料发放。
物资部门应根据施工进度,分批次有计划地供料,严防超限额供料。作业队授权领料人根据现场施工需要,在当月申报的物资申请计划范围内,填制物资用料申请单,经工班负责人审核、队长审批,形成正式申领单。管库员主要核实领料人是否书面授权领料人,对无书面授权的领料人员,要求班组提供书面授权和领料人身份证原件符合无误并复印留存后发料,对不按要求提供的拒绝发料。
5、盘点核销。
物资的盘点核销是物资管理环节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物资管理的生命线,只有做好物资的盘点核销,才能做好成本分析,才能真正从源头上控制成本。工程项目物资消耗管理遵循“月度核算、季度分析、竣工总结”和“全员、全过程、全覆盖”原则开展,以各物资品种应耗总量作为项目经理部控制总目标。根据当期计划施工的工程量,计算出当期应耗物资数量,作为当期限额供应控制目标。过程中根据工程量增减、施工方案、施工工艺、工程变更等情况,同时进行动态调整。物资盘点核销的频率为每月核算一次,每季度应开展一次总体消耗情况分析,程序如下:
(1)对当期实际完成工程量进行收方。
(2)根据收方的实际工程数量核算设计需用量。
(3)物资管理部门依据设计需用量与损耗系数,计算应耗数量。
(4)盘点应包括库存原材料,各工号、工序未投入使用的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库存。
(5)根据发放记录及现场物资盘点结果,盘点应确保与收方工程量物资消耗相对应,核算确定各作业队、单位工程、分工号物资实际消耗数量。
(6)物资管理部门将主要物资应耗数量与实际消耗数量对比,核算作业队、单位工程的物资节超数量及节超率。物资管理部门在核销后形成项目物资管理报告,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物资计划和供应情况分析、采购价格分析、物资消耗控制分析、物资管理重难点分析等。
6、剩余及废旧物资的处理。
项目工地上的剩余物资,物资门部必须清点造册上报,并对剩余物资价值进行评估,在核算剩余物资使用价值、转运费用后,有继续使用价值的物资,要安排调配到其它工点继续使用。不具备转运利用的物资,纳入废旧物资处置。项目工地上的废旧物资,物资门部必须清点造册上报,明确处置方式,经批准后执行。物资的结算与支付应遵循集中管理、分级负责、专款专用、按月结算、比例支付等原则,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比例支付,支付比例以不超过验工计价款支付比例为宜。
五、结语。
最后是物资管理信息化的推广与应用,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信息化是主流趋势,物资人员应以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物资需求计划和实际消耗数量为基础数据,通过电子商务系统实现电子化采购,通过项目成本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成本核算与分析。这是工程项目物资管理的趋势,物资管理人员应用知识武装自己,以应对管理转型带来的挑战。
参考文献:
[1]杜钰.铁路物资专业化管理研究——实施归口管理,构建“大物资”管理格局[j].铁路采购与物流.(10)。
[2]阙维中.构建企业采购管理平台降低铁路物资采购成本[j].铁路采购与物流.(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