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论文实用【参考4篇】

网友发表时间 2741535

【导读预览】此篇优秀范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论文实用【参考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此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论文【第一篇】

摘要:近年来,我国各地高校在大学生中广泛地开展了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大批具有较强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然而,不少高校片面地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就是培养创业人才。文章认为,从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创新教育关系看,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本质与核心是创新教育,创业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创新教育,从而培养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

关键词:创业教育;创新教育;创新人才;关系研究

创新教育是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多年来,教育界对创新教育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如通过课堂教学开展创新教育,通过实验实习教学开展创新教育,通过课外活动开展创新教育,等等。当前,在高校教育中广泛开展了创业教育。创业教育是一种很好的创新教育。通过创业教育过程,大学生将体验创新的感受,激发创新的热情,培养创新的能力。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创新人才教育的内涵诠释

面对时代发展,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育大批创新型人才是时代的呼唤。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创新教育一样,都有着独特的内涵。(1)创新教育的内涵。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教育是新时期的高等教育的重大课题。创新教育的内涵主要可以从三方面描述:一是创新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育创新型人才。二是创新教育的价值取向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造就既有创新精神,又有创新能力的新人。这两个基本取向缺一不可,也是创新型人才内在要求的统一。三是创新教育的过程是一个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创新人格等创新素质的教育活动的过程。(2)创业教育的内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对于人才而言,创业教育可以被称为“第三本护照”。这样,创业教育就被赋予了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创业教育的内涵主要可以从三方面描述:一是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提供给学生创业所需要的观念和技能,使他们辨认出别人可能忽视的机会,并且使他们拥有洞察力和勇气采取别人可能迟疑的行动。二是创业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培育大学生的企业家精神。一个不能培养出杰出企业家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前途的民族;一个企业家匮乏的国家在世界上也是不可能有高水平的竞争力的。三是创业教育的终级目标是培育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通过创业理论教学活动、创业实践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训练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育学生企业家精神。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对创新人才教育的价值分析

创业教育的本质和核心是创新教育,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业教育对创新教育的价值是永恒的。创业教育是通过创业的教学与实践过程,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了大学生的创业思维、创业技能和创业能力。创业教育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创新教育的一个完整的范畴。从实际的创业出发,达到创新教育的目标。首先,对大学生来说,创业是一个“从无到有”或“从未接触过”的事物,是一个创新过程。其中,可以包含创新一个企业、创新一种产品、创新一个管理模式等,创业活动中充满了创新因素。其次,创业教育激发起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围绕创业活动,学生进行一系列设计与创造,从而培养大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大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开拓精神。再次,创业活动是一个品质砥砺过程。通过创办企业的实践,锻炼了大学生的勤奋、诚信的品质和坚毅、果敢的毅力,提升了大学生自主、自信的信念,增强了实践能力。因此,创业教育正是创新教育的一个全过程。与通常的学习活动相比,创业教育对大学生来说,从理念的建立、计划的设计,到开展创业活动都是全新的。大学生在接受创业教育的过程中,经历了一个全新的创业观念建立与实践活动的过程。对于绝大多数的学生来说,“创业”是一个从未接触或思考的概念。许多学生在认知上对创业是一个文盲,在实践上是一张白纸。所以说,通过创业教育的过程培养出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在大学开设创业教育,对于绝大多数的大学生来说,并不是直接指导学生开展创办企业活动,更重要的是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兴趣,在创业教育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起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和创新能力。创业教育的直接成果是大学生自主创业成功,大学毕业生直接进入自主创业行列,直接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如果是高科技的创新则直接推动国家的技术创新。然而,参与创业活动需要有独立性、开拓性的素质。综上所述,创新和创业的核心都是创造,创业本身就是创新,创业教育是实现创新教育的很好方法,在本质上是激发人的创造性。目前,许多人把大学生创业教育简单等同于创办一个企业、开展一些商务经营活动或作为未来就业的一种形式,缺乏对大学生创业教育对创新教育价值的科学理性认识。这将阻碍创业教育影响的实际推动,必须改变这一认识状况。首先,充分认识创业教育意义。由于部分教师对创业教育的认识偏差,使许多高校的创业教育体系不够完善,效果不够理想。一是目前选择创业之路的大学毕业生人数不多。虽然我国高校普遍开展了创业教育,但是,选择创业的大学毕业生比例不高。据有关统计数字表明,大学毕业创业的比例占3%左右。二是将创业教育的认识停留在大学生创办企业、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上,将创业教育的b的简单地理解为培养创办企业的人。这些问题不可避免地直接影响了大学生创业教育。我们不可能要求或期盼所有大学生毕业后都去自主创业,但是,对每个大学生来说,一旦有了“创新创业素质”,就拥有了伴随一生的宝贵财富。我们要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全方位育人体系之中,不能让创业教育游离于专业教育之外。其次,通过创业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创业教育是创新人才培养的一种方式。创业教育中相关课程的学习,是一个培养创业素质的过程,也是培养创新素质的过程。美国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将创业与敢于冒险联系在一起。他提出创业者的行为表现为“愿意承担风险”“愿意为创意冒险”。他对创业的定义强调的是一种过程。在这过程中,展现的是创意和创新。最后,加强创业教育体系建设。这一点,主要是要不断改进创业教育体系及教学模式。健全的创业教育体系应该包括目标体系、课程体系、环境体系和评价体系。

三、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创新人才教育的关系

创新教育的培养目标可以概括为“创造性和创造力”。创造性指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造性人格,创造力指创造性思维、创造性知识和创造性能力。而创业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创业教育之本是“成物成己”。“成物”是创造新事物,创建新企业;“成己”则是成为创新创业之才。首先,创业教育可以培育创新意识、训练创新思维。创新思维不是机械地按照过去的经验或规范准则思考问题,而是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和面临的新问题,突破常规思维的局限,去寻找与众不同的、富有新意的解决问题的思维办法。创业教育是提升大学生创新意识、训练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创业教育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创业,如何创业,通过创业的意义、创业的成果、创业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创业兴趣,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换言之,创业教育小是要求学生直接从事创业活动,而是要求学生在大学阶段通过接受创业教育,了解创业的基本规律和路径,为未来的职业选择或创业活动准备必要的知识、素质和能力,尤其是创新思维能力。其次,创业教育可以学习创业理论,优化创新教育方法。一是创业教育是以完整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为载体的:完整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是帮助学生树立创业意识,涵养创业品质,接受创业知识,培养创业能力。其中,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对他们来说是最重要的创业课程体系的构成主要有创业基础理论、创业实务、创业实践等环节。一般的创业教育课程包括《创业或创建新企业》《小企业管理》《如何写创业计划书》《创业财务》《创业营销》等。在各环节的教学&实践中学生学习创业理论、实践创业活动,以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二是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引导学生掌握创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创业是智慧与能力的较量。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广博的知识积累,并涉及多个交叉学科的理论与实践。如swot分析法、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头脑风暴法、关键路径、最优理论等等。这些理论的学习,使大学生掌握创业基本理论的同时,具备一定的创新技能、领导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等。第三,创业教育可以模拟设计创业计划,培养实践创新能力。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实践课程体系,22016年1月第2期(总第486期)即模拟设计创业计划。围绕一个创办的企业进行设计,设计中不能简单地模仿他人的创业计划,而是要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对市场、环境、条件等因素进行分析,捕捉创业机遇,分析创业风险(包括政策、资金、技术、竞争、市场、环境、管理、决策、团队、成熟等风险),确定自己的创业目标与定位、创业项目、创业步骤、风险规避与防范。学会创业机会评价(机会窗口模型、机会漏斗模型),通过创业规划的设计,完成对创业组织的概述、市场分析、产品与服务的确定、经营策略的计划、管理队伍的构建,并进行中线研究、财务分析、机会和风险预测等设计规划。创业计划设计是一个思维的聚焦仪,它开拓大学生系统创新思维领域。同时,创业是一个实践的过程。通过创业实践体系,提高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目前,很多高校在创业教育中增加了实践创新环节。例如,创办创业园。据此以各种方式指导学生自主设计、创办、经营商业企业或科技公司,从事商务活动、技术发明、成果转让技术服务等。这些最典型的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必须要经过严格的学术训练和知识准备,使未来创业者具备战略眼光、沟通协调能力、营销能力和决策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创业教育的过程就是一种创新教育的过程。因为创业教育过程中包括了一系列的创业实践、创业实训等创业教育活动。这些创业教育活动,既可以大幅度提升大学生直接创业能力,又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i只和创新精神。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创业教育活动,可以塑造大学生的自信、勤奋、坚毅、诚信的品格,培养他们的成就动机、冒险精神,激励他们像企业家一样去面对社会、思考问题,努力成为这个时代的创新创业的先行者。

参考文献:

[1]杨金焱,费世淼.新时期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构成与培养[j].教育探索,20xx(12).[2]梅伟惠.美国高校创业教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xx.[3]周志成.高等教育哲学视阈下的创新创业教育[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07).[4]商光美.高等院校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策略[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xx(03).[5]唐国庆.创新教育与教学实践[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1999.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论文【第二篇】

摘要: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通过将创新创业理念核心知识与高等教育相结合,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和学校教育的培养方向相吻合,以大学生创业教育协同机制为依据,提高人才培养综合实力,进而打破传统教育弊端,实现切入点准确,突破点明确的三点教育模式,真正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理论支持,实践扶持的核心教育目标。文章通过对大学生创新教育中协同机制的应用进行探索分析。

关键词:模式;协同机制;社会需求;培养目标

一、协同理论的内涵

德国科学家赫尔曼哈肯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协同学”的概念,认为世界的统一既在于它们微观构成的单一性,也遵从其宏观结构规律的普适性。1987年,哈肯经过不断实践,在此基础上提出“协同学”的双重含义。他认为,物质系统中客观存在着‘协同工作’机制,即‘自组织’的协作运行机制。此理论提出了科学的方法,在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既要充分的发挥高校在这个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又要加强校企合作,借助政府的引导扶持四者之间相互依托相互合作,促进大学生的创新创业。

二、协同机制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应用

(一)政府引导创新教育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从实现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到全面小康社会于20xx年全面建成,是我国当前各级政府面临的重要任务,其中各个环节的实现离不开人才的参与,因此政府在开展大学生创新教育,创业发展的过程里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政府部门作为协同机制的引导者,充分履行其公共职能,通过政府统筹———项目推进———创业指导三个环节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政策支持,加大融资政策支持,从而促进各行业、部门对于大学生创业的关注;通过整合资源为大学生提供完备的工作机制、创业机会、创业培训与服务完善服务体系。

(二)企业加强人才招纳环节,保障创新工作的需求

企业作为协同机制的重要环节,在机制的构建过程中发挥着支持与保障作用,企业作为市场的参与者,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借助项目驱动大学生创业发展,以任务型项目引导大学生参与到创业就业环境中来,既可以采取成果转让、股权分配等方式将企业项目与大学生科研项目相结合,两者之间共享资金与技术资源支持大学生创业项目成果转化的速度;又可以开设校企孵化基地,吸引有志之士参与到项目发展中来,逐步完善上游、中游、下游三维一体的孵化体系的构建,提高大学生创业成活率,降低创业成本与风险。

(三)学校增设创新创业教育,实现高素质人才培养

高校作为大学生创新教育的核心阵地,承担着人才培养、创业培训、资金提供等多项重要任务。因此高校应正确的认识自身在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协同机制中的重要地位。并在教育与实践中体现出来。首先,对于在校大学生的培养计划做出完整规划,通过转变教育观念,将创新教育、创业教育融入到教育教学的工作中去,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创新放在同等地位,通过对两者的优化整合,推动大学生创业的热情和可行性;其次,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将各级政府部门、企业与学校进行三位一体的保障体系的构建下,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衔接,在积极推动教学改革的基础上,开发学生的潜能,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最后在课程设置上创立多层次、立体化的教育课程体系,引进或培养一批高素质道德师资队伍,就业指导专家,积极鼓励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到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中来。在课外实践中搭建平台,通过资源整合,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就业与创业机会,既可以采取创业竞赛制度推动学生参与,也可以打造创业导师系统,将成功企业家、投资人、专家学者引进到导师体统中,通过双向选择的导师制度,为创业项目找到合适的创业者,为创业者找到合适的引导者和创业项目、创业团队。以宁波大学为例,通过创建双导师计划,将校内创业导师与校外企业家导师结合的制度,实现创业理论学习与实践指导的无缝衔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业机会。

(四)学生加强自身素质能力提高,积极参与创业活动

如果说大学生创业教育要分主客体的话,那么学生无疑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或者说大学生作为系统机制中的核心子系统,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学校都是在为大学生的创业提供技术支持、资金支持、项目支持,归根结底需要的还是大学生自身的创造力、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精神。因此在协同机制中,大学生必须活起来,积极主动的投入到专业技能的学习与道德教育、创新教育中去,树立起科学的可持续的创业观,为未来创业或就业道路坚定基础;另一方面,大学生也要保证自身的实践意识与能力,不能将所有的知识构建都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要积极的参与各类适合自己的创业大赛和创业项目,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未来发展规划选择合适的项目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在享受协同机制为自己提供的各项便利的同时更要发挥好自己的主体作用。

三、从高校三点教育模式分析协同机制

在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四个子系统进行分析后,我们不难看出在整个创业教育过程中,学校承担着重要的责任,下面就学校在协同机制下对于人才的培养、平台的搭建等方面的工作进行探索。

(一)找准切入点,抓住契机培养创新型人才

高校鼓励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并不意味着鼓励所有的学生都去创业,都去开公司,而是应该对学生进行分析,对学生的计划进行可行性分析,通过思维训练和实践教学考察学生是否真的适合创业,适合什么类型的创业,明确切入点,抓住契机才是关键。其中首先要加强大学生的理论指导,在创新与实践的过程中都离不开充分扎实的创业知识、专业知识,因此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面向本科生提供创业教育、bab创业基础等必修课程,将基本课程、专业教育的内容组成选必修与选修结合的教育体系,以沙盘培训为主要途径,培养不断夯实自身的创业理论基础;其次,强化科研训练,学校通过国家产业布局和学校专业特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甚至可以覆盖名校实现科研考核的规定动作;最后,强化实践体验,高校以合理的手段与途径,加强学生在创业实践活动中获得的体验感受或喜悦度,增强学生对于创业课程的粘性,通过降低创业门槛开展小型微型创业项目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创业活动中来,从而使广大学生群体获得更多的理论与实践经验。

(二)稳定着力点,整合资源构建良好创业环境

其实学校作为政府、企业与学生之间的纽带,是真正能够将四个子系统整合起来的部分,是黏合四个系统之间关系的强力胶。由此可见,学校在整个协同机制中,要从高处着眼,把握全局,有效的整合校内优质资源,把握好各级政府的发展方向和管理格局,关注各大企业对于市场环境变化而产生的需求变化,从而引导学生建立合适的创业方向。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直接拿到投资的属于小众群体,更多的人仍然是处于缺资金、缺资源的尴尬境地,因此学校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保障机制,落实政府提供的创业政策,将资金扶持和专业服务,风险评估等内容进行分担,整合政府与企业的扶持机制,在校内外实施项目考核和项目管理,帮助大学生团队进行项目运营。加大校企联合的力度,打破常规,鼓励教师带动大学生尝试通过项目转化、专利成果转化等多种形式完成理论向实践的转化过程。

(三)抓住突破点,切实推动大学生实践工作的进行

大学生创业其实是一种市场环境需求与大学生创业需求的相互作用过程,学校作为学生创业的孵化地,更应该注重项目实施主体的情况,提高学校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企业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政府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以大学生科技节、创业大赛等多种形式向外界展示大学生创业已然完成理论储备、实践储备的过程。以南京理工大学为例,该校注重孵化、转化、加速三者之间的匹配,通过构建创业孵化园、南理工大学生创业园、南京紫金常春藤大学生创业园三位一体的时间平台,三者之间层层推动,层层结合完成多个项目孵化、企业创立,抓住创业突破点,切实推动了大学生实践工作的顺利进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协同机制的构建是推动校政协同、校企协同、产学一体的大学生创业的有效途径,通过政府的资金政策支持、企业的创业指导、孵化器建立,学校资源整合,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大学生创业理论知识的积累创新实践能力的发展,实现四位一体的协同机制,稳定、有效、长期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袁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问题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xx(03).[2]赵良君,孟赵,郑铮.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与问题[j].教育与职业,20xx(16).[3]刘兴隆,张术茂.大学生自主创业问题研究:以辽宁省为例[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02).[4]胡忠英.高职院校就业与创业档案的建立与管理研究[j].兰台世界,20xx(01).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论文【第三篇】

:作为人才培养基地,高校教育过程中应当重视对学生展开创新创业教育,以逐步培养学生的创业创新意识,帮助大学生勇敢面对创业过程中所面临的种种困境,以有效缓解就业压力。鉴于此,文章将从大学生创业特征出发,进一步探讨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困境,最后提出几点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策略。

:大学生;创业教育;创新模式;构建策略

自高等教育开始普及,每年大学生的就业人数可谓是与日俱增,与此同时,就业压力也逐年增加,大学生们面临就业难、择业难的窘困现状,在此形势下,加强对大学生创业教育就尤显重要了。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若能积极鼓励学生创新创业,并积极探索可行性的创业教育模式,那么对于学生日后更好的在社会中生存,并取得新发展显然是极有帮助性的。为此,如何更好地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值得深究。

首先,初始形式—兼职。创业初期,大学生往往是从兼职开始的。一方面,专业教师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较多,所以会推荐学生去参与到项目实践之中,来赚取一些经验。另一方面,当前的小型私人企业较多,规模来说相对不大,人才渴求也较多,所以愿意雇佣大学生来工作,更希望能借此培养和留住人才。而大学生在兼职的过程中既可获得经济收入,更重要的是有了实战经验,自身能力也能得到发展。其次,创业伙伴—好友。大学生创业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仅靠一个人来支撑起整个创业过程是不现实的,所以稳定的创业团队就显得十分重要。为了确保创业公司能够稳序发展下去,必须要做好公司理财、发展思路等方面的统筹规划才可。而此时,大学生往往是集合几个好友同学,来共同管理公司,以解决资金投入问题和风险分担问题。最后,创业资源—学校。大学生创业成长与学校资源的提供是分不开的,尤其是学校提供了人力和技术资源。首次创业者的资源地便是学校,学校对于学生创业状况也是极为关注的,学校更会开设相应的兼职工作为学生提供便利。同时,创业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许多诸如公司开设流程或是技术上的问题,学校能提供相应的技术性帮助,或是寻得专业导师的帮助。

首先,创业教育认知不够。创业教育并非一开始便有,而是经国外引进,在我国逐步完善创业教育理论,并出台相关政策,不断鼓励支持大学生创业之下,才在高校课程中出现的。总的来说,高校开设创业教育课程的数量并没达到预期效果,且由于各大高校对于创业教育有着各自的见解,所以教学内容与形式也可谓是多种多样。但追根究底,便是人们对于创业尚缺深刻的认知,仍旧将教会学生应有的知识作为教育重点,以便学生能够更好的就业。但未曾深刻的思虑过,帮助学生创业实际上也就是帮助学生就业了,学生个人创业意识没有提高,自然难以提起学习创业课程的兴致。其次,创业资金有缺,实战经验不多。充足的资金是支撑整个创业开启,乃至以后公司稳序发展的关键所在。但大学生的经济来源往往是由父母支撑的,一般来说,除了基本生活开支,大学生额外可支配资金极少。因此,若想满足创业启动需求难度性较大。且部分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资金是有了,但对于整个创业的规划并没有思虑好,且都是新手,甚至是连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都甚少,如此便展开创业显然是难以达到预期目标。最后,创业教育资源不足。学校创业资源有所欠缺首要体现在的是便是师资力量不足。由于创业教育课程开设的时间并不长,许多编内教师并没有充足的实战经验,多数创业教育课程教师为外聘教师兼职,而由于对创业信心敏感度不高,且专业方面的问题也有所欠缺,这就难以有效的指导学生进行创业。此外,由于创业教育教师为外聘人员,教师会将重点偏向于自己的主业,且外聘教师往往缺乏实战经验,空有理论形式,而创业更多的是要有创业经验,以作为教育素材。

首先,更新教学理念和内容。受传统就业理念影响,多数家长对于创业并不持以赞同的目光,认为创业风险高稳定性尤为不足,而学生对于就业也是偏向于追求稳定为主。如考各种事业单位,国家单位等等。我国对于创业这种带有风险性的工作往往持以规避的态度。但不可否认的是,就业人数越来越多,就业压力日趋增长,一昧追求稳定显然难以适应不断进步发展的社会。为此,高校应切实更新教育理念和内容,重视对学生创业意识的教育,并将创业教育工作与社会人才需求紧密相连,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创新能力,尤其是在科技网络时代下,更要积极联系互联网,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创业机会与资源。此外,更新教育理念的同时,还应创新教学内容,开展相应的创业心理课程。让学生在日后的创业工作中能够以健康的心态去坦然面对创业中可能遇到种种困境或是一帆风顺。不仅如此,在教学中既要重视对学生创业知识的传授,更要教导学生善用发挥自己的专业长处来有机融合创业,如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去成立摄影工作室,那么在注册公司阶段便可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作用了。其次,创新教学组织与形式。课堂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形式,而新时代下,要求教师积极关注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展开创业教育教学时,还要运用灵活化的教学方式,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针对某个创业案例,让学生以辩论的形式来各抒己见,发表见解,从而有效的累积和总结经验。高校还应积极展开创业大赛等活动,针对不同学院或是专业来展开创业大赛,如市场营销专业,则可就某项产品定下标准销售额,鼓励学生个人或是团队来推销该产品,超出一定销售额可给予适当的鼓励。如此,学生亲自参与的过程中能够收获实战经验,且参与创业的热情也不断提高。此外,高校还可专门开设创业教育机构,定期组织学生来进行专业研讨,为学生提供一个创业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研讨会中讲述自己创业中面临的问题,在互相沟通中,使得学生的创业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最后,强化师资力量,完善配套设施。强有力的师资力量是确保创业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高校应不断鼓励教师创新创业教育,并逐步提高已有的创业教师团队综合素养。同时,还要加强校企合作,将企业中的相关创业人才聘请至高校开办讲座,为学生传授创业经验,以加深学生对于创业的理解。此外,高校应当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创业实践基地,如开设创业孵化园,让学生能够有足够的场地来尝试创业,当然对于学生是否符合创业条件,学校还应审核学生创业规划、创业团队等后,方可确定是否为学生提供场地和相应的技术以供学生创业。而学生也能有效解决场地问题,并开始自己的创业旅程,如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学生可申请开设自己的工作室,专门负责大学生乃至校外人群的手机电脑配置、维修等工作。

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旨在增强我国社会经济活力,在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的同时,有效地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并推动我国朝着创新型国家发展前进。因此,高校应切实转变并更新教育理念和内容,创新教育组织与形式,逐步提高师资力量,完善创业园地,并结合时代发展的人才需求,优化各种高校创业教育方案,真正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

[1]和建华.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究[j].教育现代化,20xx(7):30.

[3]段严.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j].现代国企研究,20xx(20):41.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论文【第四篇】

要在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普及教育,启迪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师资队伍,队伍的主体应该是具有专业知识能力的专业教师,同时也可以聘请社会创业成功人士、社会专业人士担任兼职导师或者顾问。完善教师选拔、培养机制,从教学考核、职称评定、培训学习、科研经费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定期组织学校内部教师培训和交流,相互监督鼓励,不断提高教师教学研究与指导学生实践的水平[3]。同时学校还特别要发挥辅导员在大学生中的引导作用,利用班会、交流会、老乡会等小微社团的作用,在群体活动中激发创新创业的灵感。

构建科学的课程教育体系,完善系统的教学评估体系

要删除已经陈旧过时的知识,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内容,增加前沿新知识、现代科学技术内容,明确创新创业的学科地位,倡导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将创新创业知识融入到学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中,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从入学开始就对大学生进行系统和多样的创新创业教育,开设一定数量的创新创业类公选课,满足不同层次大学生的需求。从教学效果、人才培养和项目效益三个角度系统地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评估。

加强实训和孵化基地建设,增强大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强烈的知识集成性和社会实践性,实践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高校要利用现有自身条件,同时整合社会相关资源,搭建不同级别、多层次的创业实践实训平台。一方面利用学校现有场所,改造和创建创业实验室、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等,配备必要的设施,建设校内实践基地,为学生体验创业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校友资源,与厂矿企业合作,组建校外的创业实践基地,为学生走出校园课堂,贴近企业经营环境,在实践中学习技术研发、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等企业运营和实操技能创造条件[4]。

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加快推进众创空间发展

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创业政策扶持体系,在人事管理、户籍管理、税费减免、银行贷款、技术革新等方面给予支持。设立大学生创业专项资金,对大学生创业给予创业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降低大学生创业贷款门槛,加大小额担保贷款力度,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资金扶持。政府发挥导向性作用,加快推进众创空间发展。利用众创空间将草根科学家聚集在一起,提供思想交流空间,营造相互切磋、相互鼓励的“社区式”创新创业氛围;发挥政府创投引导基金和财税政策作用,对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给予支持。

3结论

随着我国创新创业活动日趋活跃,创新创业对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也日益凸显,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我国高校的普遍共识。国家和社会要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为创新创业团队开展信息咨询、创业交流、培训辅导、投融资对接等服务,挖掘培养优秀的创业项目及团队;广泛开展媒体宣传,广泛传播创业文化,展示推介创新创业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学校、社会、国家形成合力,让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定会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参考文献:

[1]杜刚,李亚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校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时代金融,(14).

[2]谭光兴.大学生创业教育实施框架的理论研究[j].江西教育科研,(11).

[3]丁昭巧,王金良.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讨—以广东科技学院为例[j].人力资源管理,2015(1).

[4]李涛,徐根方.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13)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2741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