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腊八节日记三年级【精编10篇】

网友发表时间 3234483

【写作参考】一篇好的范文往往能让您的写作事半功倍,下面是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的“腊八节日记三年级【精编10篇】”优质范例,供您写作参考之用,轻松写作,远离加班熬夜,希望以下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支持吧!

腊八节日记三年级【第一篇】

俗语“腊七腊八,冻掉下巴”,所以在腊八这天,家家户户喝腊八粥,为的就是以防下巴被冻掉。关于腊八粥的起源,一般认为源自佛教,所以腊八粥也叫“佛粥”,民间也有把腊八粥叫做“防风洲”,据说喝了这粥,可以御寒。

腊八粥的来历。

其实腊八粥跟释迦牟尼有关,据说释迦牟尼成道前苦修六年,略无所获,一天在河中沐浴时,吃了牧女苏耶妲送的乳糜,恢复了精力,在毕钵罗树下悟了道。乳糜即乳粥,后来释迦牟尼的弟子为了纪念释迦牟尼也为了感谢牧女,于是僧人们在腊八这天手捧钵盂,到街上化缘,将化来的米、枣等煮成粥,发给挨饿的人们。从此每年的腊八喝腊八粥。

喝腊八粥还有一个来历,就是源自腊八赤豆打鬼,据说腊八这天,鬼怪出来作祟,只要用红豆击打他们,他们就不敢靠前。后来赤豆打鬼演化成了赤豆熬粥,祛病镇邪的说法。

腊八节:农历腊月初八。

古代十二月祭祀“众神”叫腊,因此农历十二月叫腊月。腊月初八这一天,旧俗要喝腊八粥。传说释迦牟尼在这一天得道成佛,因此寺院每逢这一天煮粥供佛,以后民间相沿成俗,直至今日。

腊八粥食材介绍。

腊八粥的食材,因各地物产而有不同。有配合初八日,以八样东西混合煮食。其中米、胡萝卜、青菜,为不可少的三宝。此外,还有花生(或黄豆)、莲子、白果、豆腐或油豆腐、芋头等食材。若要再增加食材,可放四川木耳、红枣、素豆饼,不可放素火腿、香菇。

腊八粥食材的比例通常为:

蓬来米占百分之四十,糯米占百分之二十,青菜占百分之十,胡萝卜、花生(黄豆)各占百分之五,豆腐(油豆腐)、油条占百分之五,白果、莲子、芋头三者占百分之五,另外的百分之十衡量情形,可以不要。

所谓“五味调和,百味香”。煮粥之前,要把油加热,再放米炒过,随后将炒过的米放进热水锅里煮,就可将花生等材料放进去。整锅腊八粥有黄亮的油条、白色的豆腐、红色的胡萝卜、黑色的木耳、青色的青江菜,色彩鲜明。

煮粥之前,有几样东西要先处理。第一、花生,前一晚先泡水:第二、皇帝豆不容易煮烂,可油炸一下再煮,或是用果汁机打碎,再放油炒过,很快就会熟。第三、莲子、白果要煮烂。第四、芋头要炸过。第五、青菜只要放叶子,不要放茎梗,且不能放太多。而油条也不能太碎。

稀饭不能太稠,要能有一点点稀稀的粥汁。起锅前,要熄火二至三分钟闷一下,再开小火滚一下,让所有食材再融和、熟透一下。可放胡椒粉提味。

吃腊八粥的意义,除了有纪念佛陀夜睹明星成道开悟的意义,还有:温暖、圆满、和谐、吉祥、健康、合作、营养、淡泊、方便、感恩、欢喜(以粥代茶)、结缘等意义。天津民俗在腊八前一晚,善男信女捻豆做粥,每捻一豆,曰结缘豆。因此做一诗:“喜到初八腊月天,门前舍豆俗相沿,信士弟子熬粥夜,善念佛声生结善缘。”

现在的腊八粥的配料是依个人口味而定的,一般的有大米、花生、绿豆、红豆、莲子等。其他还有自选辅料的扁豆、红枣、桂圆、山药、百合,枸杞子、薏米、小米、其他豆类、红枣等。此粥可加糖成甜品,或者加盐。

腊八节日记三年级【第二篇】

农历的十二月初八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腊八节。要知道,自上古时代,腊八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的祭祀仪式,为的是祈求丰收和吉祥。它是在南北朝时才固定在腊月初八这一天的。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

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其中以北平的最为讲究,搀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计不下二十种。

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拨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更为讲究的人家,还要先将果子雕刻成人形、动物、花样,再放在锅中煮。比较有特色的就是在腊八粥中放上果狮。

果狮是用几种果子做成的狮形物,用剔去枣核烤干的脆枣作为狮身,半个核桃仁作为狮头,桃仁作为狮脚,甜杏仁用来作狮子尾巴。然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像头小狮子。如果碗较大,可以摆上双狮或是四头小狮子。更讲究的,就是用枣泥、豆沙、山药、山楂糕等具备各种颜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寿星、罗汉像。

这种装饰的腊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庙的供桌上才可以见到。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腊八粥在民间还有巫术的作用。假如院子里种着花卉和果树,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腊八粥,相信来年多结果实。腊八这一天,除了祭祖敬神外,还有悼念亡国、寄托哀思。

腊八粥都有哪些做法。

天津:同北京近似,讲究些的还要加莲子、百合、珍珠米、薏仁米、大麦仁、粘秫(shu即高梁)米、粘黄米、芸豆、绿豆、桂圆肉、龙眼肉、白果、红枣及糖水桂花等,色、香、味俱佳;还有加入黑米的。这种腊八粥可供食疗,有健脾、开胃、补气、安神、清心、养血等功效。

山西:别称八宝粥,以小米为主,附加以豇豆、小豆、绿豆、小枣,还有黏黄米、大米、江米等煮之。晋东南地区,腊月初五即用小豆、红豆、豇豆、红薯、花生、江米、柿饼,合水煮粥,又叫甜饭,亦是食俗之一。

陕北:熬粥除了用多种米、豆之外,还得加入各种干果、豆腐和肉混合煮成。通常是早晨就煮,或甜或咸,依人口味自选酌定。倘是午间吃,还要在粥内煮上些面条,全家人团聚共餐。

陕南:腊八要吃杂合粥,分“五味”和“八味”两种。前者用大米、糯米、花生、白果、豆子煮成。后者用上述五种原料外加大肉丁、豆腐、萝卜,另外还要加调味品。腊八这天人们除了吃腊八粥,还得用粥供奉祖先和粮仓。

甘肃:在兰州、白银等城市地区,腊八粥很讲究,用大米、豆、红枣、白果、莲子、葡萄干、杏干、瓜干、核桃仁、青红丝、白糖、肉丁等煮成。煮熟后先用来敬门神、灶神、土神、财神,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再分给亲邻,最后一家人享用。

宁夏:做腊八饭一般用扁豆、黄豆、红豆、蚕豆、黑豆、大米、土豆煮粥,再加上用麦面或荞麦面切成菱形柳叶片的“麦穗子”,或者是做成小圆蛋的“雀儿头”,出锅之前再入葱花油。

腊八粥的故事。

农历十二月八日是佛陀成道日。在这一天,寺院都要举行纪念法会,称为成道会、腊八会,并以“腊八粥”供佛飨众。佛陀成道日为何要供养腊八粥呢?其缘由要追溯到佛陀成道之前的悉达多太子,他曾在苦行林苦修六年,日食一麻一麦,以淡泊物质来砥砺求道的心愿。渐渐地太子觉悟到:世间的人追逐物欲,沉迷于声色犬马之中过份享乐固然不易达到解脱大道,如果执着于苦行,徒使身心受苦,形同枯木死灰,也不能证悟菩提,最好是舍弃苦乐二边,过着不苦不乐的中道生活,才能进趋解脱大道。

太子有了这一番体悟,了解苦行的不究竟,即刻从苦行的座位上站起,走下尼连禅河,让长年清净的流水,洗去身上的垢秽。但因太子的形体瘦弱,竟疲乏无力的倒在尼连禅河边,过了一会,太子手攀岸上垂下的树枝方站起来,走不了几步,又瘫倒在岸上。这时,河边有一个名叫难陀波罗的牧女,在河畔的草原上放牧,她忽然看到一位瘦弱的青年沙门横卧在河岸旁,好像毫无气力似的,她立时生起同情的心,手捧乳汁前来供养太子。

太子接受牧女的一杯乳汁,其中的美味实在无法譬喻。饮后,五体通畅,渐渐的恢复了气力。于是涉河过岸,走到伽耶山的一棵繁茂的菩提树下金刚座上,端坐思惟,终于在十二月初八日夜睹明星而开悟证道,成就正等正觉。由于牧羊女供养乳糜的典故,后来中国的佛教徒乃起而效之,于每年农历十二月八日当天,以五谷及诸果物煮粥供佛,称为“腊八粥”。相沿至今,此风气渐渐广传至民间,一般人也在这一天煮食腊八粥,成为民间风俗。

腊八节日记三年级【第三篇】

在北京,腊八节时喝的腊八粥的食材绝对不仅仅是8种,而是不下20种,通常掺在白米里的有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葡萄、白果、青丝、玫瑰、红豆、花生……品种齐全。除此以外,这腊八粥讲究的还不止是食材,还有这做粥的工序,通常是腊月初七晚上就开始洗米、泡果、剥皮、去核,半夜时分开始用微火炖,直到第二天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经过这样精心的选材和熬制,这腊八粥想不诱人都难了。

喝腊八粥的由来。

农历的十二月初八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腊八节。要知道,自上古时代,腊八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的祭祀仪式,为的是祈求丰收和吉祥。它是在南北朝时才固定在腊月初八这一天的。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

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其中以北平的最为讲究,搀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计不下二十种。

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拨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更为讲究的人家,还要先将果子雕刻成人形、动物、花样,再放在锅中煮。比较有特色的就是在腊八粥中放上果狮。

果狮是用几种果子做成的狮形物,用剔去枣核烤干的脆枣作为狮身,半个核桃仁作为狮头,桃仁作为狮脚,甜杏仁用来作狮子尾巴。然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像头小狮子。如果碗较大,可以摆上双狮或是四头小狮子。更讲究的,就是用枣泥、豆沙、山药、山楂糕等具备各种颜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寿星、罗汉像。

这种装饰的腊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庙的供桌上才可以见到。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腊八粥在民间还有巫术的作用。假如院子里种着花卉和果树,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腊八粥,相信来年多结果实。腊八这一天,除了祭祖敬神外,还有悼念亡国、寄托哀思。

腊八粥介绍。

天津:同北京近似,讲究些的还要加莲子、百合、珍珠米、薏仁米、大麦仁、粘秫(shu即高梁)米、粘黄米、芸豆、绿豆、桂圆肉、龙眼肉、白果、红枣及糖水桂花等,色、香、味俱佳;还有加入黑米的。这种腊八粥可供食疗,有健脾、开胃、补气、安神、清心、养血等功效。

山西:别称八宝粥,以小米为主,附加以豇豆、小豆、绿豆、小枣,还有黏黄米、大米、江米等煮之。晋东南地区,腊月初五即用小豆、红豆、豇豆、红薯、花生、江米、柿饼,合水煮粥,又叫甜饭,亦是食俗之一。

陕北:熬粥除了用多种米、豆之外,还得加入各种干果、豆腐和肉混合煮成。通常是早晨就煮,或甜或咸,依人口味自选酌定。倘是午间吃,还要在粥内煮上些面条,全家人团聚共餐。

陕南:腊八要吃杂合粥,分“五味”和“八味”两种。前者用大米、糯米、花生、白果、豆子煮成。后者用上述五种原料外加大肉丁、豆腐、萝卜,另外还要加调味品。腊八这天人们除了吃腊八粥,还得用粥供奉祖先和粮仓。

甘肃:在兰州、白银等城市地区,腊八粥很讲究,用大米、豆、红枣、白果、莲子、葡萄干、杏干、瓜干、核桃仁、青红丝、白糖、肉丁等煮成。煮熟后先用来敬门神、灶神、土神、财神,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再分给亲邻,最后一家人享用。

宁夏:做腊八饭一般用扁豆、黄豆、红豆、蚕豆、黑豆、大米、土豆煮粥,再加上用麦面或荞麦面切成菱形柳叶片的“麦穗子”,或者是做成小圆蛋的“雀儿头”,出锅之前再入葱花油。

腊八节日记三年级【第四篇】

今天是农历十二月初八——腊八节。腊八节在中国有着很悠久的传统和历史,在这一天喝腊八粥、做腊八粥是全国各地老百姓最传统、也是最讲究的习俗。

晚上,爸爸用红枣、莲子、红豆、花生、黑豆、麦仁、百合、香米等八种材料熬了一锅香喷喷的腊八粥。

妈妈把粥盛好,放在餐桌上。我用汤勺轻轻地在碗里划了几下,好让它凉的快一些。然后,舀了一勺放进嘴里。粥熬得烂烂的,放在嘴里很快就融化了。我对爸爸说:“爸爸,你熬得腊八粥可真好喝啊。”爸爸说:“你喝下了这碗腊八粥,就会幸福吉祥的。”听了爸爸说的这些话,我感觉特别温馨、幸福。

腊八节到了,又可以喝到香甜美味的腊八粥了。

我跟奶奶说明天由我来掌勺,我从网上查到,正宗的“八宝”是指豇豆、红小豆、薏米、莲子、栗子、花生、红枣和葡萄干。接下来就去购买材料,我和奶奶去了超市,经验不足的我把“八宝”各抓了一把放进袋子,奶奶赶紧阻止了我的行为,并对我说:“豆子要挑没有虫眼的,米要颗粒饱满的。”我又把那些豆子分类放回去,然后又一粒一粒按要求精心挑选。回到家后,我把“八宝”洗得干干净净,还把黄米、江米泡到水里。

第二天,我早早起来准备做腊八粥。我把那些泡了一晚的豆子放入锅里,半个小时过去了,豆子也软了,我又把江米、薏米、黄米放进锅里,20分钟后,香喷喷的腊八粥出锅了。我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心里美滋滋的。

今天是腊八节,天上还是飘着小雪花,马路上的雪都被汽车压得结结实实,带着刺眼的光芒,让行人都小心翼翼的行走,一不留神就会摔上一跤。中午爸爸开车到学校来接我,怕爷爷骑着车子不安全,今天中午奶奶包饺子吃,回到家后奶奶已经做好了,端上了热乎乎的饺子,我们感觉好幸福啊!

我先数数盘子里有几个饺子吧,1、2、3、4……哈哈,一共15个,看来我还能吃上,平时妈妈总是愁我吃饭不好,最近几天我特别能吃,上次也吃了15个呢,妈妈都不敢相信,因为以前我最多的时候也就是吃6个饺子,别忘了我长大了,今天的饺子真好吃,我敢蘸着大蒜吃,一会盘子里的饺子就吃光了。

腊八节日记三年级【第五篇】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腊八节,学校邀请同学们一起品尝腊八粥。腊八粥是由米、胡萝卜、青菜、花生、莲子、白果、油豆腐、芋头、红枣等食材制作而成的。同学们一听到这个消息就怀着激动的心,排好了整齐的队伍。一进食堂,浓浓的香味开始从锅沿四溢,飘到了我的鼻子里。“喝粥啦!”我迫不及待地端起那香喷喷的腊八粥,闻了一下就已垂涎三尺了,再轻轻抿一口,黏黏的、稠稠的、甜甜的,味道好极了。我一边喝一边举起大拇指嚷着:“好喝,好喝,真好喝!

作者:高雨薇。

俗话说的好:“腊八腊八,冻死寒鸦”。今天我们来到食堂品尝传统美食——腊八粥。一踏进门,那鲜美的腊八粥香气扑鼻而来,煮出来的腊八粥是粘稠的,口感非常好。里面的食材也是丰富多彩有糯米、红豆、花生、青菜、油豆腐、红枣、荸荠等,各种谷物和豆类食品搭配,营养价值非常高,吃起来甜甜的梦,同学们吃得津津有味。这味道让大家无法忘怀!

腊八节日记三年级【第六篇】

农历十二月初八,谓腊八节,俗称“腊八”。这一日,是腊祭日,也是腊日。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平。宿心何所道,藉此慰中情。”南北朝时期的史学家、文学家魏收《腊节》这首诗,写出了隆冬腊月人们以酒肉祭祀百神、感谢百神福佑的虔诚。“腊鼓鸣,春草生”,此谚语概括了村人击鼓逐疫迎春的情景。可见,古时的腊八节,是祭祀祖先神灵、祈求丰收吉祥和逐疫迎春的节日。后来,佛教传入,为了扩大在华夏的影响力,遂附会传统文化,把腊八节定为佛成道日。传说,释迦牟尼饿倒于地,一牧羊女给他吃了一餐各种黏米混合的杂烩饭。食毕,他跳到河里洗了澡,在菩提树下静坐沉思,于十二月初八日得道成佛。所以,中国佛教徒会在每年腊月初八熬制腊八粥来供佛。

《祀记·郊特牲》说,腊祭是“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也”,说的就是腊八粥。腊八粥以八方食物混合在一起,与米共煮一锅,是合聚万物、调和千灵之意。随着佛教的盛行,佛祖释迦牟尼成道日与腊日融合,这一天在佛教领域被称为“法宝节”,并相沿成俗。

中国喝腊八粥的风俗,在宋代已十分风行。每逢腊八这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盛。在宫廷,皇帝、皇后及皇子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赠腊八粥,并向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煮制腊八粥,此称“佛粥”。陆游诗中“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说的就是腊八节寺院施粥之事。民间做腊八粥,除了祭祀祖先、合家团聚分享外,还要馈赠亲友。有诗云:“家家腊八煮双弓,榛子桃仁染色红。我喜娇儿逢揽揆,长叨佛佑荫无穷。”

制作腊八粥,食材颇为讲究。主要是五谷杂粮辅以核桃、莲子、红枣、薏仁、赤豆、绿豆、糖等。《燕京岁时记·腊八粥》:“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开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注:葡萄的一种),以作点染。”其实,由于各地物产和食俗不同,腊八粥也是有区别的。一般认为,赤豆、莲子、红枣、薏米这几样不能少。赤豆色香味俱佳,是许多甜品的主要食材。莲子为水产,具清香;薏米是熬粥的好材料;红枣性暖,冬季食用更佳,可使粥中增添枣香。其他,果脯或许多豆类,则可随意添加。总之,腊八粥有米有豆,有瓜有果,或甜或咸,活色生香,老少皆宜。

在江南一带,腊八粥常不止八种食材,大多是糯米配以莲子、百合、核桃、薏米、红枣、赤豆、银耳、小米。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精拣、洗淘、去核、浸泡,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文火熬,一直熬到清晨,直至香糯黏稠,腊八粥才算熬好。

民间喝腊八粥也有很多习俗。粥煮好后,会在上面用红丝绿丝摆出吉祥图案,如“佛”字“福”字等,寓意信佛敬佛、福临祥至。然后先供佛、供祖宗,之后要赠送亲友,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如果把粥送给穷苦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如有吃剩下来的腊八粥,则被认为是“年年有余”的好兆头。

腊八节传说。

1“佛祖修行”说:

据说腊八粥传自印度。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

2“牧女乳糜救佛祖”说:

这是流传最广泛,也最被认可的一种说法。传说佛祖释迦牟尼离开宫殿修行,但苦苦修行多年一无所获,他想到河中沐浴,清醒一下头脑,沐浴过后却因身体羸弱,无力爬回岸上。牧女苏耶妲(意为善生)将他拉上岸,并给他了一碗用米、栗等熬的粥。佛祖吃后精力充沛,来到菩提树下幡然觉悟。此日恰巧是农历十二月初八。佛门弟子将粥视为良药,寺庙每年在腊八这天以粥供佛,并向世人布施。受此影响,我国民间逐渐形成了腊八吃粥的习俗。

3“秦长城修筑”说:

传说秦修长城时,民工常年吃住在工地,但粮食要靠家人送。有的人因家遥远或贫穷,粮食不能及时送到,有一年腊八这天,民工们断了粮,大家翻搜粮袋,将分享的“腊八节日记三年级【精编10篇】”,熬了一锅粥吃了,但最终还是饿死了。为了悼念这些民工,人们每年到腊八就吃腊八粥。

4“宝娃悔过”说:

传说有一个叫宝娃的人懒惰贪玩,而且生活奢侈,不久把父母留下的家产糟蹋完了。这年腊月初八,别人都开始准备年货,而他家却粮仓见了底。望着满面泪水的媳妇腊花,宝娃羞愧难当。乡邻们闻讯东家一碗米,西家一碗豆,送来了各种粮、菜。腊花将乡亲们送来的粮菜合到一起,熬了一锅粥,解决了一时的困难。从此,宝娃不仅勤奋劳动,而且生活节俭,很快富裕起来。为了让宝娃永远记住这个教训,腊花每年腊八就熬腊八粥。人们为了用宝娃的故事教育子女,也在这天吃腊八粥,渐成风俗。

腊八节日记三年级【第七篇】

原来,“腊八”起源于“措八”,这是古代的措祭。措祭,在夏代称为“清祀”,殷商曰“嘉平”,周代称“措”,秦代改称“腊”。古时候,每年农事完毕,人们就举行措祭,所祭祀的对象是:农神、百谷种子、田间道路与草棚、猫、虎、堤坝、水沟、昆虫。因为它们一年中对农事耕耘尽了力,如猫、虎吃了田鼠,保护了庄稼;堤坝、水沟保住田地不渍水;等等。祭祀时,女巫化装成猫、虎、虫、农神等,居于主位享受祭祀。因为措祭共祭八位神祗,故名“措八”。到了秦代改“措”为“腊”,“措八”就成为“腊八”。又因为秦代当时以十二月为“腊月”,于是确定“腊八节”为十二月初八。腊八节的正式固定?则是在南北朝。

我国民间过腊八节,差不多都是将古睹日和佛祖成道日融合在一起。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一顿香甜可口的“腊八粥”,含有喜庆丰收和预祝来年五谷丰登之意。

“腊八”这天,也是佛祖成道之日。在前面的浴佛节一章中,我们已谈到了佛祖释迦牟尼的诞辰情况,这里,再谈谈他_成道的情形。却说释迦牟尼出生后,见到众生为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八苦所煎熬逼迫,于是在他29岁那年,毅然舍弃王位而独坐菩提树下,潜心_,寻求人生的真谛。他还游遍了印度的名川大山。一天,他来到比哈乐邦的尼连河附近,因劳累饥饿过度,昏倒在地。有一位牧女看见了,便把身边带的杂粮加些野果,用清泉水煮熬成乳糜状的粥,一口一口地喂他。释迦牟尼吃了这粥后,顿觉精神振奋,就在尼连河里洗了个澡,然后静坐在菩提树下沉思,于十二月初八得道成佛。从此以后,每到这天,寺院的僧侣都取清新谷果,涤净器皿,熬成熟粥,用以供奉佛祖并群僧集会,喝“腊八粥”,以示纪念。这便是腊八粥的来历。

在我国某些地区,还流传着另一个关于“腊八粥”的故事。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小时候给地主放牛,经常挨饿。一天,他在一间小屋里发现了一个老鼠洞,想从中找点什么充饥,便伸手掏了下去,挖到深处,发现里面竟是一个“小粮仓”,有大米、芋艿、玉米、豆子等东西。于是,他把这些粮食煮成一锅粥,吃时感到十分香甜。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每天山珍海味,吃得厌极了。在腊月初八这天,他忽然想起旧事,于是传命御厨以各色玉米杂粮煮粥进食,吃后大悦,因此将这粥赐名为“腊八粥”。

“腊八粥”又叫“七宝粥”、“五味粥”。《东京梦华录》卷10“十二月”条中云:“初八日……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周密的《武林旧事诤中谈得更具体:“用胡桃,松子、乳蕈、柿栗之类作粥,谓之‘腊八粥’。”今人杨永生先生的《中外民间节日》一书中,讲到腊八粥的传统制法是:先将大麦米、白云豆、赤小豆、绿豆等拣好洗净,煮成半熟,然后加进稻米、小米、黄米,先用旺火,再用文火熬,使粥稀稠适中,吃时加糖,并拌和预先煮熟的红枣、栗子等。更讲究的,粥里还有莲子、薏米、菱角米、白果、桂圆等,做到了集豆米果晶之大成,别具风味,“腊八粥”不仅清香甜美,而且能畅胃气,生津液,因而人们颇为喜食。

粥,是我国人民的一道主食。宋代诗人陆游写有一首《食粥》诗说道:“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他将吃粥作为益寿延年之法,实为经验之谈。一般说来,粥稀软柔和,有利于消化,有和胃、补脾、通便之功效。

古人腊八除了吃粥外,还有戴假面具巡行逐疫的活动。《荆楚岁时记》云:“十二月八日为腊日,谚语‘腊鼓鸣,春草生’。村人并击细腰鼓,戴胡头及作金刚力士以逐疫。”看来,祛邪逐疫,是我国传统节日活动的重头戏。

“赤豆打鬼”的传说。

传说上古时期,有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而人们生病、身体不好都是腊八节这些疫鬼作祟的原因。所以,在腊八这天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

纪念修长城的民工。

相传,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民工们长年在工地上不能回家,吃粮全靠家里人送。家里粮食送不到的,就有可能饿死在长城工地。有一年腊月初八,一些少粮的民工们把各自剩下的五谷杂粮熬成稀粥,每人喝一碗抵御饥寒。为了悼念这些民工,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资纪念。

怀念岳飞。

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

牢记祖先勤俭之美德。

传说,西晋时有个青年人很懒,游手好闲,坐吃山空,等到了年末的十二月初八,家里没粮了。饥饿难熬的年轻人,遍搜家里的坛坛罐罐,将残余的五谷颗粒连同可食的残碎物,一起煮了一碗粥喝下。从此下定决心痛改前非,勤劳过日。人们借此教育子女,腊八喝粥,牢记祖先勤俭美德。

腊八节的来历。

《荆楚岁时记》记载:“十二月八日为腊日”

在早期,中国人在腊月初八这天过的是“腊日”节。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称:“十二月八日为腊日。”腊日是祭祀的节日,在先秦时已形成。《史记·秦本纪》中有这样的说法:“十二年,初腊。”意思是秦惠文君十二年,位于西部的秦国仿效中原地区风俗,第一次举行了腊祭。

更早的时候,腊日并不固定在腊月初八这一天,即古人所说的“腊有常月而无常日”。汉朝将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定为“腊日”,即《说文·肉部》所谓:“腊,冬至后三戌,腊祭百神。”

从历书上查一下,即可知道“第三个戌日”是哪一天。以20_年来说,冬至是阴历十一月“壬申日”,冬至后第一个戌日是阴历十一月十四“甲戌日”(20_年12月24日),第二个戌日是阴历十一月二十六“丙戌日”(20_年1月5日),第三个戌日是阴历十二月初八“戊戌日”(20_年1月17日)。可见,“第三个戌日”即腊日,正好在腊月初八这天。

腊八节日记三年级【第八篇】

寓意:温暖、圆满、和谐、吉祥、健康、方便、感恩、欢喜、结缘。

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1、祈福。

我国古代的天子国君在腊八节要进行腊祭,祭祀八谷星神,庆贺丰收;祷祝祈求来年风调雨顺。民间则要祭祀天地、祖先、神灵,感恩这一年来的恩泽庇佑,并祈求来年继续施恩。

古时干物称腊。到年终十二月祭神时,蔬菜水果谷物等全都变成干物了,祭祀用的供品也就全都是干物。后来供品由原来的各种干物,逐渐演变成腊八粥。

2、行善积德。

旧时,大户人家往往会多多地熬制腊八粥,将腊八粥施舍给穷人、乞丐、孤寡者,在这寒冷的冬天,热腾腾的腊八粥既可果腹,亦可御寒,对穷人是一种享受。

而对施舍者来说,也是一种功德。

3、联络感情。

祭祀完后,邻里乡亲,亲戚朋友之间,有互相赠送腊八粥的习俗。你家送过来,我家送过去,送的人要客气地说是请对方尝尝自家的味道,受者很高兴地道谢。

也许这家的腊八粥中多得是豆类,也许那家的腊八粥中多的是谷类,这家是甜的,那家是咸的,就在互相品尝腊八粥的过程中,一起分享收获后的喜悦,加深亲友间的感情。

4、古代表皇恩浩荡。

旧时,为了表示皇恩浩荡,与民同乐。天子要御赐腊八粥给皇子、大臣、侍卫、宫女、百姓,还向寺院发放米、果等食材,一方面供僧侣食用,另一方面让他们分给更多的人。

相传,雍和宫的腊八粥香飘数里,周围的人们都会闻香而来。

5、积福惜福。

据说,福寿粥最初源于杭州天宁寺,寺中僧人每日把剩饭晒干,腊八时将这一年的干剩饭煮成腊八粥分赠信徒,称为“福寿粥”,说吃了可以增福增寿。后来,很多寺庙也在腊八节这天将腊八粥赠予信众,称之为福寿粥。

腊八粥如何制作。

辅料:红糖80克,桂花少许,清水400毫升。

步骤:

1、薏米先用开水泡1个小时。

2、核桃去壳取仁。

3、红枣、花生米、核桃、薏米、糯米、桂圆用清水洗净。

4、小米和黑芝麻用网筛洗净。

5、将所有材料放入锅内,加入适量清水,我这里400ml清水。

6、按八宝粥键即可。

7、煮好后加入红糖搅拌均匀。

8、撒上少许桂花即可。

腊八粥的营养功效。

腊八粥使用的原料品种多,而且多为五谷杂粮,所以其所含的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比较丰富,远远高出平常所吃的大米饭,不仅可以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帮助减轻肝脏和肾脏的负担,还能帮助预防高血脂、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另外,腊八粥的膳食纤维比较多,所以可以增加饱腹感,减少摄食量,有助于减肥,保持身材苗条。

吃腊八粥的意义。

吃腊八粥的意义,除了有纪念佛陀夜睹明星成道开悟的意义,还有:温暖、圆满、和谐、吉祥、健康、合作、营养、淡泊、方便、感恩、欢喜(以粥代茶)、结缘等意义。天津民俗在腊八前一晚,善男信女捻豆做粥,每捻一豆,曰结缘豆。因此做一诗:“喜到初八腊月天,门前舍豆俗相沿,信士弟子熬粥夜,念佛声声结善缘。”

腊八节日记三年级【第九篇】

在我的老家有一句俗语:“腊八腊八,冻掉下巴”。因为进了腊月门,天气也就真正的到了“数九寒天”了,所以,腊八这一天,家家都要做粘米饭,“沾沾下巴”。

腊八节,在我国历也算得上是悠久绵长了,各地的习俗不同,过法也就不同,饮食的差异也很大。但是,它的受重视程度可不比其他的'传统节日差。因为过了腊八,就离过年不远,年味也就越来越浓了。

小的时候,过腊八这一天,总能让我们吃上一碗又粘又香的黄米干饭。每人再给那么一小勺白糖,吃得那个香啊!就觉得老过这样的腊八多好。可是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腊八吃粘米饭,其实是很奢侈的事情,粮店里定量供应的粮食中没有黄米。

有的人家农村有亲戚种的或者有什么其它门道搞到的,否则,所谓的腊八饭,就只能用带粘性的其它米来充当了。不管怎样,们对腊八的盼望值还是很高的,因为能吃上一顿饱饭啊。

文档为doc格式。

腊八节日记三年级【第十篇】

腊八节到了,又可以喝到香甜美味的腊八粥了。

我跟奶奶说明天由我来掌勺,我从网上查到,正宗的“八宝”是指豇豆、红小豆、薏米、莲子、栗子、花生、红枣和葡萄干。接下来就去购买材料,我和奶奶去了超市,经验不足的我把“八宝”各抓了一把放进袋子,奶奶赶紧阻止了我的行为,并对我说:“豆子要挑没有虫眼的,米要颗粒饱满的。”我又把那些豆子分类放回去,然后又一粒一粒按要求精心挑选。回到家后,我把“八宝”洗得干干净净,还把黄米、江米泡到水里。

第二天,我早早起来准备做腊八粥。我把那些泡了一晚的豆子放入锅里,半个小时过去了,豆子也软了,我又把江米、薏米、黄米放进锅里,20分钟后,香喷喷的腊八粥出锅了。我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心里美滋滋的。

记得小时候,每逢腊月初八日,母亲总会早早地熬好一锅腊八粥,然后拿过那带蓝边的粗瓷碗,盛给我们一人一碗。那时仅靠父亲每月微薄的工资维持一大家子,生活拮据,于是,这粥只有米和几种杂豆,可是,当粥熬熟的那一刻,满屋豆香。每次喝下这碗粥,我心里觉得特暖和、特踏实。

光阴荏苒,近年,每至此日,在距我童年住的辛寺胡同只有两站地的雍和宫又是一番景象。但见红墙黄瓦的大院内熙熙攘攘,空气中弥漫着粥香,人们手捧着一碗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喝着、交谈着,充满了温情,和煦的阳光映照着张张幸福的笑脸。

今天是腊八节,而在郊区开会的妈妈在不停地忙。晚上,妈妈给爸爸发了条短信,内容是“今天晚上我回去看你们,给我做点儿好吃的。”但是,由于爸爸不认真,读成了“今天晚上我回家看你们,我给你们做点好吃的”看完后,爸爸很奇怪,一般都是爸爸做饭,,妈妈怎么想起来做了呢?因此,我和爸爸一直等,等到九点多的时候,妈妈回来了,妈妈问爸爸:“晚上做什么好吃的啦?”爸爸说:“等你做呢。”妈妈说:“我不是让你做嘛?”爸爸把短信调出来,仔细读了一遍,说:“哎呦,我给读反了。”最后,我们每人吃一袋方便面,我说:“咱们吃的是腊八面!”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3234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