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纠错习惯(优质8篇)

网友发表时间 3059159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纠错习惯(优质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纠错习惯【第一篇】

俗话说:“江山易本性难移”这里的本性就是指习惯,好的习惯不仅是一个人成就一番事业的动力,可以使一个人学有所成,相反,坏的习惯能毁掉一个人的一生。

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都需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教学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尤其要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就是要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应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由此可见,写作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教学内容。而写作能力的提高,仅仅靠课堂上学习有限的几篇范文,或凭老师孤立地进行知识传授和写作知识的单项训练是不可能完成它担负的使命的,它必须依靠学生广泛涉猎,长期积累,不断实践。这涉猎、积累、实践,靠的是什么?靠习惯――长期养成的习惯。

许多古今中外的教育名家,都曾对学习习惯的重要性作出了许多精辟的论断。美国教育家爱默生曾指出:“习惯是一个人思想与行动的领导者。”我国现代着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谈到语文教学时,一再强调:“凡为教者,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这里所谓“不教”指的是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解;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批改。”叶老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看成是语文教学中的一条规律,这是何等深刻的见解。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变依靠为独立,变低效为高效,最后,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作文教学目的。必须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良好的写作习惯是作文教学的关键。笔者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多年,深知它的重要性。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去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纠错习惯【第二篇】

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的一生有着重大积极的影响。怎样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下面是本站网友给大家搜集分享的“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纠错习惯(优质8篇)”,我校的班主任们就会着重观察学生的衣着打扮、言行举止;到教室后首先要打扫卫生,细心观察学生打扫卫生是否积极,谁在无动于衷;全体同学做好后,还要进行。

自我介绍。

认真观察谁在自我介绍时表情自然、言语通顺、吐字清晰。最后对各个环节进行总结:对衣着得体的打扫卫生积极的自我介绍时表情自然、语言流利的进行及时表扬对着装不符合要求的、打扫卫生不积极的及时指出问题并令其及时改正。对自我介绍时表情不自然、言语不通顺的要进行适当鼓励。让学生们认识到班主任从一开始就在关注他们的言行。“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从一开始趁坏习惯还立足未稳及时进行纠正有利于良好习惯的培养。

2、注重养成的循序渐进。

良好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于学生习惯的培养,要有耐心,有条理,有思路;循序渐进,循循善诱,才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一定不能囫囵吞枣,半途而废。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要求学生做好行为规范之前,班主任老师们先为他们起到了示范榜样的作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教育学生。然后再强调学生注意平时的言行举止要得体,要适宜。对于长辈和老师,要报以尊敬和善的态度:对于同辈,要友善亲切,团结互助。例如:上下楼梯靠右行;进办公楼要轻声慢走,不能大声喧哗;进办公室要先敲门,得到老师的允许再进去;上学放学要遵守交通规则;升旗集会时保持安静等。“细节决定成败,”坚持从《官坊中心小学学生一日常规》中的日常小事着手,让学生从小事中明白“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从而渐渐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3、生活习惯。

“好的生活习惯有利于一生的身体健康。”对于学生,在学校里就必须注重自己的衣着整洁,头发、指甲不要过长,不要在衣着上与他人攀比。自己的学习用品也要摆得整整齐齐。另外,生活在集体中,除了保持好个人卫生,还要爱护班级的卫生。做到积极做值日,不乱扔杂物。如:早晨起床要做到快速洗刷,整理床铺,打扫寝室卫生,把毛巾搭好,把牙具摆整齐,把衣物放放到自己的位置;一日三餐就餐时从教室出门自觉排队,文明就餐,不高声喧哗,不把生菜剩饭丢弃在桌面和地面上,吃完饭后按照一洗二清把餐具清洗干净,轻轻放入指定的地方;负者打扫卫生的同学按照一抹桌面,二扫地面,三拖地面的方法把餐厅收拾干净;早餐后为定时打扫卫生的时间,各班级按照分工打扫各自的区域,并将垃圾倒入垃圾箱内,待检查完毕方可讲卫生用具放归指定地点;校园内课间杜绝吃零食、喝饮料的坏习惯,不烂花钱,随手关灯关龙头,节约水电。诸如此类,都需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加以养成,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4、学习习惯。

(1)制定计划的习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应定期树立目标,确立自己的赶超对象,给自己的前方竖一面红旗。这样有了目标就有了动力,就不会再感到无所事事,没有压迫感,而成绩也在追赶目标的过程中提高了。

(2)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办事要讲究效率,学习也是一样。学生学习的主要时间在课堂上,而利用好课堂40分钟就显得尤其重要。认真听讲,注意力集中,积极思考是提高学习效率、成绩优异的必备条件。为了让整个班级在课堂上形成一种争先恐后,积极发言的良好氛围,积极做好班级干部和学习小组长的思想工作,让他们起好的带头作用,小组内同学相互监督,确保课堂高效。

(3)积极完成作业的习惯。作业是对新知识巩固复习的一个过程,是检查自己一天的知识是否掌握了的过程,也是一个预习第二天功课的过程,必须保质保量完成,不懂地问题及时请教老师和同学,不把问题留到下一天,不抄袭他人作业。

(4)养成正确书写的习惯。现在的孩子也许是娇生惯养,上课写字时总喜欢趴在桌子上,尽管总是提醒,可还是坚持不了几分钟,尽管老师们在开学初就强调写字的“三个一”每节课严格把关,并分了小组进行比赛,定时对优胜小组进行颁奖,鼓励好的带动差的,现在学习过的书写习惯已经基本养成了。

一个人成长过程要接受三方面的教育,即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只有这三方面的教育一致互相配合,保持教育影响的一致性、连续性,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也是如此,单靠学校教育是难以收到满意的效果。而学生的主要活动范围是学校和家庭,所以学校教育更应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不能只依靠学校一个阵地,要随时和家长取得联系,做好家长工作,请求家长在家里也要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把家庭教育纳入到学校教育的轨道上,成为学校教育的得力助手。例如,每天作业、课堂订正让家长签名,这既能让学生重视作业,按时订正,也能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每天的学习情况。学生在家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也需要家长的及时监督、培养。相信只要学校和家庭达成共识,学生一定会养成良好的习惯。

育苗有志闲逸少,润物无声辛劳多。教师教育学生是非常辛苦的,但教师默默的奉献也是有意义的。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养成一种习惯,收获一种人生。我们今天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培养教育学生,使他们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对他们的一生,乃至于对整个人类社会,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礼仪教育”正行为我们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为了让这种优良的传统美德在学生中继续发扬下去,学校以“礼仪教育”为先导,引导学生学习文明礼仪,学会以礼待人。多年来,我们一直开展各种文明礼貌教育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礼貌意识,积极促进学生文明礼貌习惯的养成。

1、文明习惯养成教育。

学校历来坚持多形式、多渠道的正面教育,引导学生人人懂文明,人人争做文明学生。一是每学期开学初,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官坊中心小学学生一日常规》,让学生明白做文明学生的准则;二是在校园内设立文明、礼仪标语牌:如“请使用文明语言”“请讲普通话”“轻声、慢步、礼让、右行”,等,让环境感化人;四是利用班会时间,让学生自由发言、讨论,对校内外事件发表评论。五是设立每周一为学校文明日,强化学生文明习惯。

2、设立礼仪岗、监督岗。

学校在校门口设立礼仪岗,全校各班轮流值周,进行礼仪示范,与学校老师、来宾鞠躬问候,让大家一进校便有一种亲切、温馨之感;在校园内主要位置设立监督岗,志愿者轮流值岗,对个别学生的乱扔、乱丢等不良行为进行监督,制止一些不文明行为的发生。

学生行为规范是一个反复抓,抓反复的过程。我们努力发挥午会课的阵地作用,经常性,有针对性地开展行为规范教育训练。一方面,学校分层次细化行为规范教育要点,分为低、中、高三个年级段。划分为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在学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庭中做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个好公民”,从学习习惯、文明礼仪、体锻卫生和劳动习惯三方面,确立了具体内容。每个课目低、中、高年级有不同要求,循序渐进,形成了分层要求的系统目标。另一方面,根据实际情况,针对整体行为规范薄弱环节,确定阶段要点加以强化。这样有针对性的教育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2

页,当前第。

1

1

2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纠错习惯【第三篇】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让孩子受益终生,良好习惯越早养成,孩子受益越早,家长越轻松。那么家长应该着重培养孩子哪些良好习惯呢?如何养成呢?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生活习惯。

1、坚持不懈,严格要求。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他是长期在固定时间做着相同的事。所以需要家长帮助孩子坚持不懈,持之以恒。随着日积月累,慢慢养成习惯,习惯就成自然了。今儿东,明儿西,今天这样,明天那样,就可能什么习惯也养不成。久而久之,这也成了习惯。

2、家长树立好榜样。孩子是父母的体现,父母是孩子的榜样。不管父母做的好与坏,孩子都会照单全收地去模仿。所以,家长要求孩子做到什么,家长首先要做到。身教重于言传。

二、学习习惯。

1、配合学校老师。做好预习和复习。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还有错题本,平时把错题抄写在错题本上,及时弄清做错的原因,是马虎,还是真的不懂,然后改正过来。期末时,把错题筛选归类,即便于复习又节省时间。

2、树立紧迫的时间观念。告诉孩子时间是宝贵的,一去不复返。过去了,你再想找回来,那是不可能的。对于医生,时间就是生命。对于商人,时间就是金钱。对于你,时间就是知识和成长。利用好了时间,你可能长的很茂盛;如果你浪费了时间,那你可能长得很枯干。每天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次重要的,安排好,一样一样做。做的时候不要拖泥带水。写作业是写作业,玩是玩,不要写也没写好,玩也没玩痛快。

3、有时需必要的强制性训练。比如,孩子在练琴上有一段时间出现了问题。练琴时,一会儿喝水,一会儿上厕所。这时需要强制性。在练琴之前,告诉他先把这些事做完,练琴半小时内不许喝水,不许上厕所。如果做得很好,要鼓励他。

三、行为习惯。

1、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我告诉他人生的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和责任。让孩子知道行为和结果之间的关系。要他知道自己需要对两者负责,让他相信他做出的选择很重要,并可以带来很大的不同,告诉他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还要他承担行为的后果。例如,吃饭。在固定时间你拒绝吃饭,好,你就要忍受几小时的饥饿。这是你的选择,我告诉你了,没有加餐。你选择拒绝吃,你就得承受饿的后果。

2、教孩子自我管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孩子自己整理图书、玩具。从上学的第一天起,就让孩子收拾书包;要懂得爱护和整理书包、课本、画册、文具;学会削铅笔等等。免得孩子以为收拾书包是家长的事,而不是他的事.家长不要包办一切,要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以上是我对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一些心得,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但好的习惯会决定孩子的未来。因此,在日常教育中,家长一定要注意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纠错习惯【第四篇】

亚里士多德说:从小就养成这样还是那样的习惯不是件小事情;恰恰相反,它非常重要,比一切都重要。叶圣陶教育思想的精髓就是:教育归根到底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是为了不需要教。

中学时代是人生的春天,高中阶段是学生长身体、长知识、形成人生观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段。更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自己人生发展奠基的重要阶段。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培养学生在高一阶段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重要,高一是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

一.教师应该自己充分认识好高中生学习的特点: 高中阶段的学习相对初中有以下三个特点:

1.学习内容方面:知识量大、难度大,综合性、系统性强,能力要求高。整个高中课程内容几乎涉及到人类总结出来的全部知识,经过精炼、浓缩,内涵深,外延广。

2.不同学科的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讲课风格不同。根据高中课程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高中教师对要讲的问题往往不是通盘端出,而是留有学生思考的余地,启发学生自己去探索、去思考。

3.学校管理方法的不同。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自立能力、自觉性的增强,高中学校的管理是以规章制度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与检查、监督相结合的管理方法。同学们要自觉遵守班级和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共同创建一个团结、和谐的'学习环境。

二.引导学生按课堂规律形成系统的学习习惯。

最经典的是五环节学习法:

1、抓课前,引导学生课前要抓好预习,明确哪些自己可以弄懂,哪些似懂非懂,哪些完全不明白。上课时就能带着问题听课,效率更高。

2、抓上课,课中听讲要领悟学法,上课时一定要专心致志,带着自 己的问题跟上老师的思路,听清老师是怎样一步步分析这些问题的。如果还不明白,课间或课后要及时问同学或老师,不要留下知识上的思维障碍。

3、课后,要科学地复习所学过的知识。心理学研究表明,对学过的知识,最初几天遗忘的速度最快,所以当天学习的知识一定要当天复习。

4、课后作业的完成和错题整理。做业是为了巩固和消化课堂上学的基本知识,不要只用一种方法,要寻求别的解题方法。做完作业要自己检查是否正确,自我检查的重要性不亚于做作业,养成这个习惯将会受益无穷,这样有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还要把错题及错误原因都记下来,以后复习时翻看一遍,因为这正是当时学习的症结所在。

5、及时总结,构建知识的网络体系。学完一个单元知识之后,要总结一下学了哪些基本内容、基本定理、定律,本单元知识有哪些主要特点,知识之间有什么联系等等。并引导学生自己绘制出单元知识网络。

三.引导学生在求学过程中养成提问的习惯。

杨澜说:我以提问为生;保尔·麦克克里德说:唯一愚蠢的问题是不问问题。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解决问题可能靠技能,提出问题要创造力、想象力,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所以学生养成提问的习惯也非常的重要,这可以培养学生养成深入思考的习惯,所以要要求学生:学会提问,要求大家每天必须至少提问老师一个问题。在提问中学习,在提问中思考,在提问中更好的的发展和成长。

四.要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师要根据高中生学习的特点改进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养成的引导。

1.根据高中学习的特点改变学习观念:

养自学习惯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关键。在初中大部分同学是在老师的督促检查下学习的,没有自学习惯,但进入高中后老师对学生的个别督促检查明显减少,而代之的是学法的指导。

《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研修总结》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纠错习惯【第五篇】

一个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能让人们受益终身,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和基础。倾听能让学生听见、听懂教学内容,如果没有好的倾听习惯所学的内容也不是扎实的和牢固的。

自从11月12日接了三年三班以后,我发现别的班级同学倾听习惯特别好,李红老师的课堂上总能有注意坐姿注意倾听等温馨的提示,学生们挺直胸膛认真听课,各个都听得入神。回到我们班级的课堂上,那时我的第一节课在讲《恐龙》时,我提问本文讲了几种恐龙,同学们举手喊:“我、我、我…….”,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时,其他的学生非常散慢不注意倾听,有的时候一个同学正在发言,旁边的学生发现了错误的时候,就会嚷起来:错了、错了……没有几个学生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这样的习惯导致作业记不住,最后没法写作业。看见这些不良的习惯,我真是急在心理呀,/xdth/jxfs/谢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心努力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

一、先是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

我是一个新班主任经验还很少,向别人学习的地方还很多,特别是在学生认真听课这方面,虚心的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进行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二、让学生明确倾听的益处。

听是尊重别人,弄懂别人意思的一个行为,告诉学生老师喜欢积极发言,同样也喜欢专心倾听的学生,只有上课认真听讲,认真思考,才能听懂所学的内容,才能弄明白所学的知识。

三、教师榜样的作用。

教师的言传身教是极其重要的,学生发言时,教师要注意倾听,无论学生回答的问题是对是错,应该先肯定在指正,寻找发言的闪光点,这样学生们无形中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四、不急于求成要坚持不懈的努力。

一个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需要时间的,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的,向三年二班一样,每节课都有温馨的提示,时间一长,这种好的倾听习惯也就养成了。

五、鼓励学生争做“十星”小少年。

这学期学校举办了争做“十星”好学生的活动,我充分利用这个活动让学生们行动起来,比一比谁得的“星”多,通过比一比、赛一赛、评一评,学生们自觉的遵守纪律,养成了很多的好习惯。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纠错习惯【第六篇】

在小学阶段,儿童的身心发展速度很快,理解新鲜事物的潜力很强,在这个阶段养成的行为习惯对他们今后的发展将起到重要的影响。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用心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构成自己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学潜力,提高学生素质,使学生终身受益。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小学是一个人构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身体发育成长较快的时期。小学生学习姿势端正与否,不仅仅影响到学习,而且影响到身体的正常发育。因此,务必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采用有效措施,尽量避免近视、驼背等现象的发生。

(二)培养学习习惯是小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仅仅是一种规范,更是学生肯定和发展自己的一种方式。它能够有利于促进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有机结合,对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感和态度等人格水平,提升学习潜力、思维潜力、创新潜力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催化剂。

(三)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新课程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这就意味着学生的学习习惯不仅仅包括一般的写字习惯、阅读习惯、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等,它还赋于更多内涵,如大胆发言、多向思维、独立思维、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等习惯。这些都需要从小学生抓起,有目标、按序例、持续不断训练养成。

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其中突出的问题是许多学生不会学习,学习效率低,致使这些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与其他学生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就是这些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究其原因:

(一)小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的过渡,是思维发展过程中的“飞跃”或“质变”。这期间,上述两种思维形式交错发展,并且逐步具备人类思维的整体结构。同时,这个思维结构仍有待完善与发展,且在中后期逐渐出现不同认知风格的迹象。

(二)小学生的学习动机由比较短近,从不稳定的学习动机逐渐向较为稳定的学习动机发展,它反映了该年龄阶段学生学习行为的动机及其整个学习活动的水平特征。

(三)小学生性格的意志特征尚未真正发展起来。具体考察小学生意志特征的各因素,如独立性,自制力,坚持性等在低年级并不显著,直到中年级后才有较快发展。但是,自制力和坚持性却呈逐渐下降趋势。这是因为,低年级行为方式主要受外部因素,如教师,家长的控制。随着年龄增长,小学生对外在控制因素等方面的依靠性渐渐减少,但其内部控制潜力还不足以调节控制自己行为所致。

(四)小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望子成龙,追求分数,娇生惯养成了对独生子女教育的主旋律,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被家长淡化甚至放弃。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关系不和谐,尤其对基础薄弱、习惯较差的学生还不善于运用教育心理学的规律来进行养成教育,因而存在着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强行灌输、拔苗助长、过度训斥、情感冷漠、甚至排斥的现象。

1.引导学生养成按计划学习的习惯。孩子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同时还有劳动、文娱活动、体育活动、游戏、交往等资料。学习是其中的重要部分。孩子的计划包括每一天的时间安排、考试复习安排和双休日、寒暑假安排。计划要简明,什么时间干什么,到达什么要求。每一天的计划安排,星期一至五除了上课之外,要把早自习和放学回家以后的时间安排好。早自习能够安排背诵、记忆基础知识、预习等资料。计划要发挥孩子用心性,教师、家长不能代替,就应提出指导性意见,督促孩子严格执行计划,不能订完计划放在一边。计划能够调整,不可放弃。

2.引导学生养成按时按点完成规定任务的习惯。不少孩子,学习“磨”得很,看书、做作业,心不在焉,时间耗得很多,效益不好。其原因就是没有构成专时专用、讲求效益的习惯。孩子学习,就应速度、质量并重,在一事实上时间内,按要求完成必须数量的任务。这既要讲清道理,更需要认真训练。由于孩子年龄不同、个性不一,每次能够集中脑力的时间长短不一样。要从实际出发提出要求。比如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每次学习时间以20分钟左右为宜,以后逐渐延长。最重要的是教孩子给自己提出学习资料的数量和质量要求,一旦坐到书桌前,就进入适度紧张的学习状态。坚持下去,就能构成按时按点完成规定任务的习惯。

3.引导学生养成独立钻研、务求甚解的习惯。学习,最忌讳一知半解、浅尝辄止。要想学习好,务必养成独立钻研、务求甚解的习惯。怎样培养这方面的习惯呢?方法之一:鼓励孩子刨根问底的用心性。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对许多事总爱刨根问底,这是好奇、求知的表现,说明孩子爱动脑子。教师切切不可嫌孩子嘴贫,冷漠对待。最好跟孩子一块儿刨根问底,能解决的自己解决,不能解决的请教他人或者阅资料;方法之二:指导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由于学习任务多,孩子往往满足于知识是什么就过去了,很少多问几个“为什么”。

4.引导学生养成勤查阅工具书和资料的习惯。工具书和资料是不会说话的老师,在学习中,会使用工具书和资料好处很多。除了一般的字典、词典之外,各门学科都有专门的工具书。教师要指导孩子多利用工具书。遇到生字、生词,请教不会说话的老师。还能够跟孩子进行查字典、词典比赛。

5.引导学生养成养成善于请教的习惯。善于请教是一种好习惯。善于请教的前提是善于思想、善于提出问题。提出的问题总是要讲质量,翻开书本就能解决的,最好自己解决。有些疑难问题,如果自己有尝试性答案,带着答案去请教,会收获更大。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质量的重要保证,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构成的。务必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具体问题抓起。培养良好的习惯是素质教育的归宿,素质只有化为习惯,才能成为终生受用不尽的财富,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他们也就可谓是学会了学习,教师也就做到了:“教是为了不教”。

总结精编(4):

小学阶段正处于学生学习的启蒙时期,既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最重要的时期,又是学习习惯走向稳定的最佳时期。因此,在小学教学中采取有效措施,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有意识地进行训练和培养尤为重要。

1.良好学习习惯关系到学生的终身发展。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仅仅是一种规范,更是学生肯定和发展自己的一种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是持之以恒、强化训练的结果,是养成良好的学习性格的基础,它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带给保证,使学生终生受益。

2.良好学习习惯是学生身心健康的需求。小学是一个人构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身体发育成长较快的时期。学生学习姿势端正与否,不仅仅影响到学习,而且将影响到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因此,务必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采取有效措施,尽量避免近视、斜视、弯腰、驼背等现象的发生。

3.良好学习习惯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新课程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这意味着学生的学习习惯不仅仅包括一般的写字习惯、阅读习惯、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等,还有它更多的内涵,如课堂发问、多向思维、独立思考、大胆发言等习惯,这些都是需要学生在必须时期构成并要长时期保留进而发展的良好习惯。

4.良好学习习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学习习惯严重影响着学生学习,尤其是在认真思考、及时订正、坚持预习等方面影响更大。年级越高,影响力越大。因此,学习习惯是学生学习成绩优良的根本保证。

(一)课前。

1.认真预习的习惯。课前预习是学习的重要环节。要让学生掌握预习的方法,主动预习。

2.课前准备的习惯。上课二分钟前,应要求学生把课堂上用的东西,如课本、练习本、笔等放在桌上必须的地方,安静坐好,小憩收心,准备上课。

(二)课中。

(1)听课姿势:要持续正确的坐姿。听讲时就应挺胸直腰坐好,两眼平视前方。

(2)读写姿势:做到“一尺一寸一拳头”:读书眼睛离书本一尺左右;写字时上身坐正,左右两臂平放在桌面上,左手按纸,右手执笔,大拇指、食指、中指分别从三个方向捏住离笔尖1寸左右处,胸口离桌沿一拳左右。

(1)遵守课堂纪律、专心听讲的习惯。根据学生注意力不持续,易转移等特点,教师要把握好上课的节奏,有张有弛,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的状态之中,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教师对学生课堂纪律、怎样回答问题、怎样站立等都要提出明确要求,培养学生认真对待学习的态度和习惯,展示出学生用心向上、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

(2)规范答题的习惯。口头回答问题时声音洪亮,表达清楚;在学生课堂板演以及平时的作业和练习中,教师要规范要求,不放松任何细节,加强讲评,及时纠正。学生要认真审题、思考,语言表达力求规范、严密,运算要仔细。

(3)认真书写的习惯。要求学生从小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坚持正确的写字姿势,书写要认真仔细,规范整洁,字迹要清楚、工整,文字和符号要规范,格式要美观。

(4)查阅工具书和资料的习惯。教师要指导学生勤于使用各种工具书,根据需要搜集有关的资料,培养自主学习的`潜力。

(5)有条理、快节奏的习惯。小学生普遍存在着做事无紧迫感、拖拖拉拉、动作缓慢的现象。课堂上要求学生做到提高效率,加强学习的计划性,养成做事有条理的好习惯。

3.课堂思维习惯。

在学生逐步养成了良好的常规习惯之后,教师应将培养重心调整到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用心发问、多向思维、独立思考、大胆发言、勇于批判、相互合作等品质习惯上来。

(1)用心动脑、大胆发言的习惯。要从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心理特点出发,根据新授知识的要求,精心设计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信心,提高他们进一步探索问题的潜力。要加强学生实验操作和动手潜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动手潜力和探索精神。

(2)与人合作的习惯。课堂上,务必唤起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使其能正确处理个人与群众的关系,将个人活动与群众活动融为一体,互相配合,协调一致。

(3)敢于提出问题的习惯。能提出问题是主动学习的表现,是创新的开始。新课程的教学尤其重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习惯。教学过程中要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主动质疑的学习习惯,让他们想问、敢问、好问、会问。

(三)课后。

1.认真“做作业”的习惯。

(1)按时认真完成作业。要求学生当天的作业当天完成,书写工整规范。

(2)作业独立完成。做作业时不能抄袭他人作业,或一边做作业,一边做其他事情,要求作业认真,独立完成后再做其他事情。

(3)要有“钻研精神”。碰到难题时,不能退缩,要用心动脑思考,在确实做不出来时,再请教他人或者家长。

(4)做作业时,应持续正确的读写姿势。

2.自查、自改的习惯。自查是一种学习效果的反馈,自改则是一种学习潜力的反映。只有及时检查,才能明白有哪些收获,问题何在,以便及时订正错误。要让学生不论是考试还是做作业、做练习,都要“回头看”,养成认真检查、及时订正的好习惯。

3.及时复习的习惯。要让学生学会每一天晚上把当天的功课进行回顾,周六、周日把本周学习资料进行小结,一段时间集中搞一下复习等。要善于将学过的知识进行前后联系,构建知识框架,构成知识网络。

4.课外阅读的习惯。校园就应认真落实好“经典诵读”活动,并透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和阅读评价,使学生从小喜欢读书,多读书、读好书,养成读书的习惯。在读书的过程中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进一步养成边读边想、圈点勾画、写批注、写读书笔记等良好的阅读习惯。

5.爱惜和及时整理学习用品的习惯。学习用品用完后,要及时整理,摆放到原先的位置。学习用品就应分类摆放,以便于查找。要爱惜学习用品,不毁坏、浪费学习用品,不喜新厌旧。

三、实施要求。

1.抓住关键期,加强启蒙教育。抓住学生在校的时间,进行系统规范,严格要求,引导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强化训练,从而构成稳定的自觉行为。

2.循序渐进,逐步发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教学的具体状况,循序渐进,逐步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要求,使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由小到大,持续稳定地得到发展。对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状况,教师要定期进行评价或组织学生自我评价。

3.严格要求,密切配合。良好习惯的养成,务必依靠学生多次反复的实践,要以训练为主,然后配合言教法、身教法、名人故事启迪法等其他多种方法。小学生自制力差,一些良好学习习惯易构成,也易消退,所以对他们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直到巩固为止。不能只讲要求,要加强检查,严格督促,使良好习惯的养成融于课堂教学之中。

4.树立榜样,启发自觉。对学生的每一点良好行为,教师不仅仅要及时给予表扬,而且要在班上营造一种比学赶帮氛围。同时教师要注重自己的言行,做学生的表率,不能使自己的不良习惯“传染”到孩子的身上。

5.协调发展,整体提高。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要与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等结合起来,要协调发展,互相促进,整体提高。

6.全员参与,齐抓共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仅仅是班主任老师一个人的事,所有的任课老师、家长、同学都有职责。要注意各科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校园与家长之间的密切配合,要同心协力,齐抓共管。

总结精编(5):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才会把精力集中在学习活动的最重要方面,提高学习效果,也有利于学生健康的发育成长。反之,坏习惯不仅仅降低学习效果,而且有损于身心健康。小学一年级是儿童构成各种习惯的最佳时期,在这一阶段重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必须程度上还影响其潜力、性格的发展。

一、一年级小学生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由于一年级小学生的自我约束潜力不强,再加上刚离开幼儿园不久,还不能立刻适应小学生活。因此,一年级小学生在课堂和课后的表现往往不尽如人意,集中表此刻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一年级小学生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且容易受到外界干扰。课堂上时常是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自己玩自己的,精心设计的课堂提问被少数学生包打了天下,大多数学生成了课堂的陪衬。从日常的观察记录看,大多数小学生在一节课的前十分钟时注意力比较集中,越往后注意力越分散,越容易离开教师的教学资料。从家长反映状况来看,一年级小学生在完成家庭作业时,往往边做边玩,不够专心,大部分家长都是自己陪孩子一齐做作业。

(二)认真倾听的习惯欠缺。在一年级的课堂上,常常是老师问题一提出,学生个个举手,有举的高高的,有站起来的,有嗷嗷直叫的。而最终被请到回答问题的学生一脸高兴,急着发表自己的见解。未请到则垂头丧气,而不是认真听取同伴的发言。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大部分学生喜欢发表各自的见解,不善于理解别人的意见。

(三)语言表达的潜力不足。在一年级的课堂上,常会出现这样一个现象,当老师提问时,所有的小学生都把手举得高高的。但是请到个别小学生回答时候,他站起来后又不明白要说什么;有的孩子站起来后,支支吾吾,声音很轻;有的孩子表达资料的完全和题目的要求无关。

(四)作业习惯普遍比较差。观察发现,大部分一年级小学生还没能掌握正确的作业的姿势,做作业时候头趴得低,作业本斜放,握笔很低,大拇指压着食指,每次都需要教师的反复提醒。个别小学生做作业时随意涂改,页面不整洁,完成的作业也不能很好地到达字迹匀称、端正、美观的要求。

学习习惯需要训练,但对于不同年龄的学生,在资料和方法上都有区别。对一年级小学生来说,主要是针对一些常规的学习习惯进行训练。

(一)专心听讲。专心听讲是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用心思考的基础,也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为了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首先应要求学生听课时,不要思想开小差或做小动作,集中注意力;其次,要求他们认真听其他同学回答问题,是否有需要补充的;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师讲课时应做到精神饱满,语言生动搞笑,方法灵活多样。力求使课堂教学引人入胜,使每个同学都乐意听讲。

(二)口头表达。在培养一年级小学生语言表达潜力的过程中,努力使学生养成正确、有序、说完整话的好习惯。无论哪种状况都要要求学生先想后说,想好再说,然后强调语句完整,条理清晰,连贯流畅。并学会根据不同的场合调整语气、音量和说话的方法。还要求回答提问时音量要大,语气要肯定,让全班同学都听见;纠正他人发言时态度要诚恳,音量要适中;小组讨论时要用商量的语气相互补充,音量宜小不宜大,不能影响其他小组的学习。

(三)就语文学科来说读的习惯的培养很重要,根据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要求,从二个方面进行训练:(a)初读。让学生借助拼音扫除生字障碍,做到正确。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督促学生养成正确的姿势以及自觉朗读的习惯。(b)精读。就是要培养学生带着问题朗读的习惯。同时,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涉猎天文地理,扩大知识面,使孩子们从小主动寻找科学的奥秘。

(四)认真书写。写字时,首先要求学生坐姿端正,握笔姿势正确。写作业之前,教师要带着学生复习一下正确的书写姿势。在学生写作业时,教师要认真观察,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坐姿。其次,透过讲解,使学生树立构成正确、美观的印象。再次,要求学生用本干净整洁;字迹清楚规范;有必须的书写速度。为此,学生写在田字格中的生字宝宝,教师要事先给他们写好样貌,让他们先观察,再书空一次,最后在练习写。

三、培养过程中需把握的几个方法。

一年级小学生好动、好问、模仿性强,所以良好习惯培养应以常规学习习惯培养为主,在培养方法上重激发欲望,反复训练构成习惯。

(一)及时提醒。在培养小学生学习习惯过程中,行之有效的提醒中是十分必要的。持久性和自控性差是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为了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教师不仅仅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还要注重提醒。当发现哪个学生的表现不能令人满意时,及时送去一个眼神,一个手势,或者是一下轻轻地爱抚,就会唤起学生的注意。

(二)树立榜样。在孩子们的眼里,教师是完美无缺的榜样,学生的许多习惯都能从老师身上找到影子。因此,教师在课堂内外要个性注意言传身教。小学生具有向师性、模仿性特点,教师务必发挥示范作用,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学生耳儒目染,对其良好的习惯的构成,其作用不可估量。小学生的另外一个心理特点就是模仿性强,还有争强好胜心理,要多用小学生身边的伙伴给他们做榜样,激励他们向小伙伴学习。

(三)恰当评价。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给儿童以劳动的快乐,觉得学习成绩的快乐,唤醒隐藏在他们心中的自豪感,这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条金科玉律。”正确适当地评价是调动学生学习用心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手段。对学生取得的每一点微小的成绩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激励其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值得注意的是,课堂评价要多样化,要有针对性,语言要丰富,不要总是一句:“你真棒”。对一年级小学生来说,一句表扬,或是一个小红花、五角星都能够充分调动他们的用心性。

行为变习惯,习惯养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努力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乘着良好习惯这艘帆船,乘风破浪,顺利地到达成功的彼岸!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纠错习惯【第七篇】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让孩子受益终生,良好习惯越早养成,孩子受益越早,家长越轻松。那么家长应该着重培养孩子哪些良好习惯呢?如何养成呢?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1、坚持不懈,严格要求。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他是长期在固定时间做着相同的事。所以需要家长帮助孩子坚持不懈,持之以恒。随着日积月累,慢慢养成习惯,习惯就成自然了。今儿东,明儿西,今天这样,明天那样,就可能什么习惯也养不成。久而久之,这也成了习惯。

2、家长树立好榜样。孩子是父母的体现,父母是孩子的榜样。不管父母做的好与坏,孩子都会照单全收地去模仿。所以,家长要求孩子做到什么,家长首先要做到。身教重于言传。

1、配合学校老师。做好预习和复习。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还有错题本,平时把错题抄写在错题本上,及时弄清做错的原因,是马虎,还是真的不懂,然后改正过来。期末时,把错题筛选归类,即便于复习又节省时间。

2、树立紧迫的时间观念。告诉孩子时间是宝贵的,一去不复返。过去了,你再想找回来,那是不可能的。对于医生,时间就是生命。对于商人,时间就是金钱。对于你,时间就是知识和成长。利用好了时间,你可能长的很茂盛;如果你浪费了时间,那你可能长得很枯干。每天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次重要的,安排好,一样一样做。做的时候不要拖泥带水。写作业是写作业,玩是玩,不要写也没写好,玩也没玩痛快。

3、有时需必要的强制性训练。比如,孩子在练琴上有一段时间出现了问题。练琴时,一会儿喝水,一会儿上厕所。这时需要强制性。在练琴之前,告诉他先把这些事做完,练琴半小时内不许喝水,不许上厕所。如果做得很好,要鼓励他。

1、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我告诉他人生的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和责任。让孩子知道行为和结果之间的关系。要他知道自己需要对两者负责,让他相信他做出的选择很重要,并可以带来很大的不同,告诉他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还要他承担行为的后果。例如,吃饭。在固定时间你拒绝吃饭,好,你就要忍受几小时的饥饿。这是你的选择,我告诉你了,没有加餐。你选择拒绝吃,你就得承受饿的后果。

2、教孩子自我管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孩子自己整理图书、玩具。从上学的第一天起,就让孩子收拾书包;要懂得爱护和整理书包、课本、画册、文具;学会削铅笔等等。免得孩子以为收拾书包是家长的事,而不是他的事、家长不要包办一切,要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以上是我对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一些心得,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但好的习惯会决定孩子的未来。因此,在日常教育中,家长一定要注意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纠错习惯【第八篇】

目前国家正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我认为进行素质教育千万不要忽视对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发现,凡是品学兼优的学生往往都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凡是学习不好,多方面表现不佳的学生,往往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正如奥格.曼狄诺所说:“事实上,成功与失败的最大分野,来自不同的习惯。好习惯是开启成功的钥匙,坏习惯则是一扇向失败敞开的门。”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多么重要。初中学生年龄一般在12—15岁左右,这个时期的学生好胜、好奇、表现欲强,可塑性很大,如果引导得法,学生是能够逐步养成好习惯的。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学生有了正确的思想,才有可能有好的行动,有好的行动,才有可能有好的习惯。理想是人们奋斗的动力,是航标,指引着学生向正确的目标前进。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进行人生观教育,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人为什么活着,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教育学生树立为人类社会的进步而奋斗的目标,结合教材,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关心他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班主任可结合学生学习生活实际,让学生切身认识到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

班主任可在周会课上或和学生谈心时,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有哪些好习惯,你从中受益了吗?有哪些不好的习惯,这对你及他人有什么坏处?通过对自己切身体验的回味,通过比较,学生能从内心认识到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从而产生培养好习惯的愿望,下定改正坏习惯、养成好习惯的决心,才能有一次次坚决的行动,好习惯才能逐渐养成。

三、班主任要充分发扬民主,发挥集体的积极作用,树立良好的班风

学生到了初中,随着身体的发育,心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逐渐有了要独立的意识,对问题有了自己的见解,有希望别人尊重的愿望,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班主任应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充分发扬民主、发挥集体的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开学初可带领学生学习《中学生守则》,集体制定班级公约。新的学期,新的起点,学生大都对新学期满怀着新的希望。班主任应抓住这一契机,培养学生做事认真的习惯,做好事不做坏事的习惯,诚实守信的习惯,讲究卫生的习惯,课前预习的习惯,课堂注意听讲的习惯,及时复习巩固的习惯,善于思考、质疑的习惯,勤学好问的习惯,坚持锻炼身体的习惯等,让学生认识到这些习惯是他们到达成功彼岸的桥梁。《中学生守则》对中学生的行为进行了具体规范,可操作性很强,开学初,要带领学生利用周会课学习,然后结合本班实际集体讨论制定班级公约。我在新学期制定班级公约时,是先请学生每人写一份班级公约,然后班干部综合大家的意见写出来,再在班级公布,如果同学还有什么好的建议,继续修改,在学生充分酝酿后,写出一份能代表全班意愿的班级公约张贴在教室的墙上。由学生集体制定的公约,执行起来,自觉性强多了。

(二)树立榜样,发挥班干、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初中学生的模仿性很强,也有了一定的参与意识。开学初可竞选班干、组长,让每个参加竞选的同学走上讲台,面向全班同学畅谈自己的“施政”方略,由学生选出他们信得过的班干、组长。每周要定期开班干组长会,听取他们对班级情况的反映,认真对待他们的意见。建议,和他们一起探讨管理班级的方法。同时,对他们的工作进行总结,指出优点及存在的不足,教他们工作方法,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充分发挥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每一位班干、组长就是一面旗帜,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样,整个班级就会向好的方向发展。

(三)班主任可经常利用周会课,针对班级普遍存的问题,以此为话题展开讨论,澄清认识,这样有利于改正坏习惯,形成好习惯。例如:刚开学不久,班里有一部分同学总抄作业,于是我就以“抄作业好不好?”为话题,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谈自己的看法。有的说:“做作业主要是为了巩固所学的知识,如果抄作业这样光知其然,不知所以然,很难起到巩固的作用,这等于自欺欺人!”有的同学还现身说法,说:“我以前抄过作业,抄惯了,老师一布置作业,一点也不想动脑做,就想等人家做好,偷偷摸摸拿来抄,结果等到考试时什么也不会,连及格都考不到”。学生充分认识到抄作业的坏处后,我又进一步提出“怎样才能不抄作业?”学生纷纷发表看法,有的说:“抄作业的同学往往是没有明确学习目的,认为学习是给老师学的,希望要明确学习目的”。有的说:“如果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预习,上课注意听,先复习再做作业,勤学好问,老师布置的作业会了,就不会抄了”。也有的说:“我过去因贪玩,自己不做作业,等该交了才想起来没做,如果自己思考、自己做,己没有时间了,结果只有抄别人的,所以要想不抄作业,还必须养成先做作业,后玩的习惯,做完了作业再玩,但也不能太贪玩,要有自制力”。通过讨论学生既认识到了抄作业的坏处,又明白了克服抄作业这个不良习惯的方法。同时我又在班里创设了一种以“勤学好问、独立完成作业为荣”的舆-论氛围。果然一学期下来,班里己杜绝了抄作业现象,勤学好问蔚然成风。看来,借助集体的'力量,充分发扬民主,确实能形成一种团结向上的班风,这样的班级就像一个大熔炉,能使学生改掉坏习惯,形成好习惯。

《班主任如何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3059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