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100字]关于呐喊风波读后感3篇

网友发表时间 2258883

【参阅指引】朋友以下是由阿拉题库范文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写作资料,“[100字]关于呐喊风波读后感3篇”帮您减少加班熬夜,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呐喊风波读后感100字篇1

《呐喊》是鲁迅的短篇小说集,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经典,帮助当时的中国人认识到自己的无知与麻木。集中有《狂人日记》《药》《明天》《阿q正传》等14篇小说,给我感受最深的是《孔乙己》,《藤野先生》和《药》。

《孔乙己》是1篇抨击封建礼教的文章。主人翁孔乙己被封建礼教所束缚,穷困潦倒被人们作为笑料:满口仁义道德却当起梁上君子最终,在封建压迫无处不在,无孔不入的社会,只有死人与疯子幸免于难,这是多么讽刺。

在《藤野先生》中鲁迅先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在日本的首都东京留学时,看到和听到当时中国人民的麻木不仁从而使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意识苏醒,医学也只是治标不治本。因此他弃医从文,从此投身文学的知识宝库中。鲁迅先生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八个字来概括了那时的中国人民,以及对于他们的怜惜和悲伤。

《故乡》中的人们麻木,迷信的形象更是在《药》中被表现的完美无缺。《药》,我认为是这本小说集中最能令读者悲愤,同情的文章。什么人血馒头。听来就感到可笑,可是在今日看来可笑的事在当时却成了可以治不治之症的良药,华老栓他有医不求信馒头,千方百计去找人血,拼命积攒铜钱,只想着尽快把人血馒头取到手,好医治儿子的痨病,至于流血的.是谁?为什么被杀?他不用也根本没有想这些问题,什么革命造反就更没有关心的必要了。革命者被残害的时候,众人看热闹。

当然,在《呐喊》这本书中,像这样的文章还有许许多多,鲁迅先生写这些文章是为了让当时的中国人民看了以后,能够清醒过来。鲁迅先生用幽默而又带有讽刺意味的语言,愤怒而又带有鼓励的语气,激励着当时半梦半醒的中国人,用带有指责和批评的语言,说明当时社会的黑暗,让全中国为之一振。

呐喊风波读后感100字篇2

刚看到风波二字,真的好想知道这是一张关于什么的风波。

读了文章后,我知道这是一场关于辫子的风波。文中的七斤和七斤嫂听说皇帝又要坐龙庭,因为没有辫子而苦恼。然而众乡民围绕辫子问题展开了一场争辩,也开始对七斤的疏远和七斤家庭的黯淡。可到后来,张勋复辟失败,皇帝不坐龙庭了,村子里一切如旧。

刚开始读时,我不算是太清楚龙庭的意思,据我所想,“龙庭”的“龙”在古代是指皇帝;“庭”是指朝廷的意思。后来我也查找了一些资料,更进一步地了解龙庭的意思。

读完了《风波》,我开始更加佩服鲁迅了。他拥有一双独特的眼睛,他看得清当时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他以笔为武器,以笔为手术刀,在手术间内一直奋斗。他写的《风波》,很贴近民心,很现实,通俗易懂,又不失风度。

鲁迅所写的《风波》,也同时让我看到了一副农村的愚昧草革命图。

呐喊风波读后感100字篇3

不经意间,翻看了尘封已久的鲁迅的《呐喊》,其中《阿Q正传》让我回忆起童年阅读的惊喜,品味着此时的感受和感受。

阿Q是鲁迅塑造的经典形象。我曾经问自己,为什么文人作品中没有这样生动的形象诞生?原因是社会造人。封建时代是由封建思想顽固、地主主导、军阀主导的。在这个时代,未庄是一个被封建思想毒害的村庄。阿Q是个弱者。他被这些地主恶霸欺负。阿Q的“假洋鬼子”和“男女防御”绝对不是阿Q独有的。这是时代的产物,再比如阿Q给我们带来的那些让我们苦笑难言的戏:看杀革命党人,调戏静修庵的小尼姑,谈恋爱,投身革命j队,都是在封建吃人的本质面前上演的,没有人愿意改变。

任何看过《阿Q正传》的人都认为他是一个极其悲伤的人物。阿Q受到赵叔叔、赵白眼、小D、静修庵黑狗等一系列打击。不用说,最可悲的是,他有一套让人哭笑不得的法宝,那就是他采用的“精神胜利法”。这就是阿Q的人生哲学,甚至在封建压迫制度下,更弱者的人生哲学。

我们总是会带着笑来读《阿Q正传》的,仿佛可怜的阿Q从被创造出来就一直被大家笑着。然而这笑并不是看得起的笑,而是带着讽刺、带着轻蔑或许是带着同情与怜悯的笑,他的精神胜利法,恋爱价值观,他的幸灾乐祸往往是我们茶余饭后的谈赏。

可以说阿Q是一个当时社会中的一个小角色、一个弱小者,没有朋友,没有亲人,没有一个为他着想的人,是一个封建乱世时的代言人。而任何时代都会有弱者,作为一个新社会的现代人,我们从阿Q的遭遇中更加应该去反思、去行动、真正扛起关爱身边的弱者的责任。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2258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