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亦乐乎le还是yue 有朋自远方来散文【热选8篇】
不亦乐乎le还是yue【第一篇】
我是酷爱骑自行车的,我有一群和我一样喜好骑自行车的朋友,我把他们唤作——车友,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周末会偶尔聚聚,正好应了孔子的。
名言。
今日,我的车友特意相约骑车来学校看我。听到这消息,我特别的开心,趁着中午午休时间,跑步到镇上买来了一大推零食,准备迎接远方来的车友们,也专门为此事写了。
请假条。
车友如约而至,一个个骑着自己心爱的跑车,站在远处冲我招手,再刷的飞车到我眼前,紧接着走下车,给了我一个车友行特有的拥抱——拥抱了我爱车的车座。对于我们爱车一族来说,你尊重他的车就是尊重了他本人,你拥抱他的车比拥抱他本人还要让他快乐百倍。
瞬间,看到好几辆跑车出现在眼前,内心澎湃不已,我们不约而同的跨上了自己的爱车,一起绕着校园有次序的玩起了爱车。一边踏着车,一边互相说笑着,谈论着彼此间的快乐与忧愁。累了,便停了下来,将自行车随意的摆在身后,几个人围坐在草坪上,拿出我准备好的零食,边吃边玩着各种小游戏,惹得偶尔经过的人,不时的往我们这里张望。我们不在意的,继续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
车友们回去时,我没有去送,而是骑上爱车冲他们吹了一个响哨,他们也一一回应,相继踏上爱车,离去。我们背对背,越行越远,但我们的心却越走越近,有朋自远方来,确实,很快乐!
不亦乐乎le还是yue【第二篇】
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澳大利亚冰波町高地小学校长、教师及亚洲教育基金会的评估员一大早就来到了我校。这是他们第二次来校,显得分外亲切。简单的寒暄过后,我们一起参加了周一的升旗仪式。孩子们用歌舞、古筝表演及书画作品热情地欢迎远道而来的澳洲朋友,两位小朋友还把表演用的京剧脸谱赠给了澳洲的两位老师,他们立刻就戴在了脸上,满心的欢喜。高地小学的校长说,去年他们在北京买了好多脸谱,带回去给班里的孩子学表演。这么远的路,带这么多的脸谱?我真的有些意外。
最让我感到意外的是,在欢迎仪式上,这位校长居然用生硬的汉语致辞,尽管有好几个词语含糊不清,但我们终究听懂了。去年的这个时候,还需要我们的英语老师一句一句地翻译,今年居然可以说这么一大段汉语了。我们不由得鼓掌致敬。后来,随团的澳方翻译古女士对我们说,就在昨晚,校长先生还在反复地练习。在后来的交流中,我进一步得知,冰波町高地小学原来开设的外语课程是德语课,去年来中国和我校结成姐妹学校之后,才决定全校统一开设汉语课程。尽管每周只有一节课,到目前为止也只有一个汉语教师,但他们的孩子见了校长,都会主动用汉语说:“校长好!”而作为校长的他,身体力行,速成的一口汉语,有点磕绊,但终是迈出了最可贵的一步。换了我去澳洲,如果要我用英文交流,还不知道有没有这个勇气。
今天安排了中澳双方的教学交流。从提问中,我了解到澳洲的小学也有很多课程,教师的工作负担也很重。他们也有教研活动,也有学生的学业水平考试。在教学理念、教学方面等方面,和我校有很多相同之处。而不同的地方,却值得我们深思:
其一,在澳洲小学开设的课程中,每天确保两节英语课(母语课程)、一节数学课,而作为外语的汉语课或其他语言课,每周仅开一节。我想此举很明显,在小学阶段要集中时间学好母语课程。然而在我们的课表上,作为母语课程的语文课,每周只有6到7节;而作为外语课程的英语学科,从小学一年级的每周2至3节,到六年级的每周4至5节,越来越重视。有些地区,对英语的重视程度甚至超过了汉语,以致一年级英汉并行教学,学生分不清“a”(啊)与“a”(诶)的读音区别,无形中加重了学习负担。据我们所知,小学毕业的孩子中,有20%的学生对英语怀有挫败感,心有畏惧,有些甚至对英语深恶痛绝。最近,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信息情报研究院院长张树华说,“中国应该制定科学的外语教育战略。他的观点是,重视和学习英语只是一种手段,但是一些教育部门和机构却本末倒置,把学英语当作唯一的目的。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深受其害,荒废正常的学业,使整个中国的教育质量遭到毁灭性打击,汉语也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此话道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英汉两种语言在教育中的严重错位,作为母语课程的汉语文,大部分学生直到大学毕业,都未曾过关。这不能不让人忧心!
其二,澳洲的课程,除音乐、美术、体育及汉语(或其他外语课程)外,其他所有的课程都由一位老师任教。于是,这位老师就拥有了课程教授的自主权,除保证每天两节英语和一节数学课之外,其他的历史、地理、科学、公民、综合实践等课程,可以灵活安排授课时间。有些课程的内容甚至可以在英语课中完成,比如有关的历史课程内容,就可以作为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来学习。这样的好处是避免分科教授各司其责所带来的重复性教学,节约了学习时间,且达到了知识间的融会贯通。江苏省教育学会会长周德藩先生曾就一年级学生的5本教科书做过一个统计分析,居然发现很多知识重复了,且语文课未曾教识的汉字,在数学、品德等课程中,就已经出现了,造成学生的阅读障碍。如此分科教学,必定各自为政,顾此失彼,人为地割裂知识,造成不必要的负担。如果只由一位教师授课,就不会出现这种现象。而不同学科由不同的老师授课,每个人都布置一点作业,累计起来就是沉重的负担了。然这样的办法在中国几乎难以实行,一则班级人数过多,二则教师负担过重。我们的老师不是纯粹的教书育人,还要担负很多与教育有点关系的份外事,更多时候,份外事挤占了份内事,忙得不知所以。三则我们的教师习惯于教一门或两门课程,要成为百事通式的复合型教师,少了一份文化底蕴。
不亦乐乎le还是yue【第三篇】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快乐地哼着这句话,心里乐开了花。远在上海的雍姐终于要来了!
由于妈妈们是好朋友,我们俩打小就结识,这份友谊已长跑了近十年,虽然聚少离多,但是真正的友谊从不因时空的阻隔而褪色。
雍姐来了!且看她,长发乌黑依旧,眼睛明亮如星,酒窝随笑若隐若现,我们俩一见面就都笑了,因为我比她高了。我和这位远方的朋友感情十分要好,好得一天二十四小时不打烊,在一起的时候总有说不完的话,绝对不会出现吵架的情形,总是乐陶陶的。
我们两个是知音,因为都喜欢画漫画,特别有共同语言。只不过她的风格是华丽唯美派,我的是可爱简约版,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天壤之别,完全没有可比性。所以每次看到她的画,我总是自愧不如,发狠要超越她。
我们干过最赖皮的事儿,是在假期夜晚的.被窝里狂欢。天上星辰闪烁,窗外虫鸣唧唧,我们仍然毫无睡意,玩游戏、看电影,不亦乐乎。其中一人把声响弄大一点了,两人会同时小声地说:“嘘!”然后乐呵呵地捂嘴偷笑。忽然,有脚步声发出了红色警报,是大人来了!房间立刻一片寂静,只有熟睡般的呼吸。“嗯,两个小家伙都睡了!”听到门轻轻关上的声音,确定人走远了,房间里又亮起了光。
我俩也有静若淑女的时候。一起做作业时,我们好像特别有劲,“刷刷刷”的笔尖触碰纸的声音在房间里回响,夹杂着偶尔问问题目,翻翻书本的声音。悄悄告诉你,这么卖力地写作业,其实是为了争取更多玩耍的时间。
快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离别的时刻来临了,任何语言都无法表达彼此依依不舍的心情。还是唐代诗人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日相会应有时,但愿友谊恒久远。
不亦乐乎le还是yue【第四篇】
下课铃一响,同学们从教室里一拥而出,连老师也不例外,三步两步跨出门去。发生什么事了?天生好奇心强的我坐不住了,冲出去探个究竟。原来,是我们的老同学高子义从美国回来了。
高子义同学变魔术似的拿出来一大桶美国巧克力分给大家吃。同学们迫不及待地把巧克力扔进嘴里,有的不停地说“谢谢”,有的含糊不清地问“是夹心的不”,还有的嘴巴上粘满巧克力酱了还在问“好不好吃”……高子义面对这些老同学,竟然不知道怎么应对才好,只能好脾气地“呵呵”笑着,好像所有学过的中文句子,一时间在脑子里缠成了一团。看来,在他的语言中枢里英文部分已经大于中文部分了。
我们的老同学从美国刚回来,连中国话都说不好了。我要多和他聊聊天,希望他能像适应美国环境一样,早日重新适应中国环境。
不亦乐乎le还是yue【第五篇】
打个电话,发条短信,在赫兹发现电磁波之后,手机的普及,似乎让我们进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让我们“零距离”了。几句话,几个字,甚至连书信的缠绵都略去了。朋友,在我们的观点里仅剩下每天一个电话的联络。不可至否,我们联系了,我们却淡漠了。
电话里,一句“我想你了”,期盼着朋友说什么时候一起出去,却得到的是“想我不是在和你打电话么”有失落,也有无奈。有便利,却也有了屏障。现代的人们太忙了,忙的没有了闲情逸致,忙得连打电话都觉得是奢侈。
记得小学的时候,爸妈有天晚上去参加他们以前高中的校庆,那天他们很开心,眼里尽是激动的神情,回到家中仍不能平复。他们那时的同学,都去了天涯海角,各奔东西,久违的朋友再次见面,勾起得是尘封往事,忆起的是童年的幸福。那时的我好奇的问妈妈:“朋友同学聚会,真有那么开心吗?”妈妈说:“等你大了,你便会知。”如今的我,应是理解了“有朋自远方来……”
在世上,有朋难寻,知音难觅。钟子期等来了他的知音,管仲也有了他的鲍叔牙,他们都是幸运的,他们都有属于自己的“朋”。他们能体会“有朋自远方来”吗?他们没有体会过,也许能理解,也许能想象,没有经历过,却始终差个味。
“我想你了”我再次表达了对你的思念,本以为会收到与以前相同的回答,却不想电话那头传来“想我啊,那我这个星期过来,只是没地方住唉!”我振了振,幸福来的如此之快,让我不敢相信,“真的吗?”“不要我来啊,那就算了。”“要的要的,你住我家吧,我早就想你来了,你说我们去玩什么好呢,还是聊天吧,好久都没有碰面了……”
幸福的感觉涌入心头,夫子的话,我是真真正正明白了…。
不亦乐乎le还是yue【第六篇】
酒逢知己千杯少,可惜我的酒量小。昨天,母校那疙瘩来了几位朋友,朋友与朋友一串联,便可以一聚小酌。席间遇一师兄,颇为佩服,辄酩酊大醉。
这师兄高我三级,我上学的时候他毕业,故此不熟悉,只能算是校友。但随着交流,发现师兄毕竟是师兄。造诣确实很高,已经干了八年多校长。对教育的思考非常成熟,博闻强识,比我这师弟思考的深刻的`多。全国的名校、名家,国外的名校以及各自的特色,颇有研究。说起来头头是道,有思路有想法有魄力有内涵。
其实,有的人,一面之交便可以引为知己。而有的人相伴一生,却行同陌路。我们从母校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论起,感觉熟稔而亲切。再进一步交流,发现十几年前我们在当地见习所听的课,就是这师兄所提供的。难怪,一见面就非常眼熟,似曾相识之感。问问母校当地工作的同学,说成长的都很好,颇为欣慰。
师兄的谈吐不凡,侃侃而谈,颇有哲理。对教育的本原进行过深入地思考,对国学也有很深的造诣。这些都是可以感受得到的。于师兄一比,感觉自己的思索的简陋和鄙薄。真的是感觉自叹不如!自己学习的驳杂,比起精深的思想实在是不值得一提。
今天,撰写这几个文字,略记。因为喝醉了,具体的语录没记下来,以后有机会再见了面,好好请教。
文档为doc格式。
不亦乐乎le还是yue【第七篇】
白话释义:
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不亦乐乎le还是yue【第八篇】
“欢迎xx同学的到来!”我和我的姐姐在听到门外有人敲门时,同时跑到了门口,我俩在打开门的瞬间,脱口而出对朋友的欢迎。这位来自远方的朋友,自然,被我们热情地欢迎惊到了。
有朋自远方来,这一句话终于也在我的生活中真实浮现了。这位我和姐姐欢迎的朋友,是我们小时候所住的小区的一位朋友,自我和姐姐随着爸妈搬到了这座城市之后,我们仨就再也没有见过面了,这一次她在电话里告诉我们她要来看我们之后,我们每一天都活在兴高采烈地期待里。
现在她终于来了,免不了要被我们俩的期待所吓到。“你俩还是这么热情!”远方的朋友望着我们姐妹俩,笑得像一朵花朵儿似的继续说道:“要不是你俩的热情,我都快认不出你俩了。”也是,时隔这么久,成长期里的我们,都长得与过去不再一样了,然而我和姐姐的热情,始终都没有变,尤其是面对她的时候。
我们和她坐在沙发上聊了整整一个下午,直到妈妈让我们上桌吃完饭,我们才意识到我们有这么多分享不完的事情要说。我们在饭桌上,三个人又和爸爸妈妈一起欢快地吃了一顿饭,一边说一边吃,将那顿晚餐足足吃了两个小时。
饭后,妈妈不再让我和姐姐洗碗,而是朝我们挥挥手,让我们和这位远道而来的朋友去外面散步,这让我们更加高兴了,我们那些还未聊完的故事,又可以在散步的过程中继续了。我们仨还像过去一样,手挽着手,位置却换了换,这一次那位远道而来的朋友走在中间,我和姐姐分别走在两边。我们依旧七嘴八舌地聊着我们学习与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不曾察觉她是一位远方来的朋友,只觉她还是我们心上的那个她,始终都没有变。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