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金融投资理财知识实用3篇

网友发表时间 2222983

【导言】此例“金融投资理财知识实用3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金融投资理财知识1

关键词:农村理财;金融机构;现状;对策;理财服务

当进入二十一世纪新时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了新的历史转型时期,中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在这个时期,新农村建设摆在了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的突出地位,“三农”问题显得尤为重要。随着民生等政策的落实实施,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农村居民积累了一定的财富,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对如何使收入保值增值成为农村居民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新时期农村理财需求越来越强烈,但目前来看,尽管我国整体金融理财业发展良好,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地区的理财一直被“忽略”,其现阶段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不利于新农村建设,不利于我国长远发展。我们应该重视农村理财,及时采取相关对策推动农村理财进程。

一、农村地区居民理财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农村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的情况下,要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要发展农村理财,因此我们需要对农村现阶段的理财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

(一)政府部门和有关金融机构对农村理财重视度不够

国家一直在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大了对农村地区的扶持力度,农村居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都有了显著提高,但是忽视了对农民理财的引导;金融机构在农村的理财产品推广力度也很强,但是只是简单的宣传,并没有进行深入的农村市场调查及农民回访,使得农村居民也一知半解,信任度不高,谨慎的不进行尝试,新金融机构对农村的业务提供不全面。从《河南日报农村版》得到资料:2007年财政支农资金为3917亿元,到2013年财政支农资金达到万亿元;即使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对广大农村地区来说仍然力度不够,分摊到农民理财的支持资金也与发展有些不符。

(二)金融机构提供的理财渠道单一,服务门槛过高

根据中国统计局信息显示,2012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元,2013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元,2014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元。由此可以看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在增速提高,但是目前超过75%的农村居民仍是将收入存入银行,其余的很少会对资金进行理财,有的甚至是“报纸包”,“低消费,高储蓄”的现象普遍,资金闲置;农村地区主要的金融机构几乎只有农村信用社,村镇信用社主要业务也只是储蓄、存取款等业务,不提供理财产品服务,农村居民购买理财产品需要到县城购买,投资渠道较窄。同时,提供理财产品的金融机构服务门槛过高,即理财服务的限额订制的过高,以农业银行理财产品为例:“金钥匙・安心得利”2016年第2120期美元理财产品最低起售金额为8000元,“金钥匙・安心得利”2016年第1168期人民币理财产品(久久长相伴专享)等理财产品为50000元到100000元不等;导致低收入的农村居民无法进行理财,只能选择储蓄。

(三)农村金融借贷市场较为混乱

农村的发展虽然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但是“旧农村”的一些风气还有遗留,比如说高利贷、欠条几分息、非法融资之类的,导致农村正规金融体系萎缩,但非正规金融还处于初级发育阶段。还有农村征信体系的不完善,农民也没有抵押物进行银行贷款,农民不得不通过上述的办法进行资金筹集,长此以往,在各种非法融资的“包围”下,农民对理财产品产生较大的抵触也就很正常,农村理财别说发展,就是被农村居民接受都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四)农村居民理财知识缺乏,理财意识低

金融理财是一项专业性十分强的工作,从事金融理财的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及相关专业技能,简单的接触并不能深入地了解该行业的操作准则及对人的要求,必须对金融理财的整体行业规范、发展形势及潜在风险有着全局的掌握,才可以胜任这一工作。农村居民知识程度普遍较低,很难理解农村金融的具体政策,对金融理财产品的收益及其可能风险没有专业知识进行衡量,再有农民的思想意识还比较传统,对互联网以及新观念接触不深,所以即使农民手中有了余钱,也会因为信息和知识的不全,不敢进行理财活动。

(五)农民风险承受能力低

农村居民近几年来在国家各种惠农政策的扶持下,生活水平提高,经济收入也有了很大的增长。但是农民主要还是依靠庄稼土地这一经济来源,因此农民收入有较强的周期性和季节性,可是若农民选择理财产品,手中的钱容易出现周转问题,影响农村居民的日常生活,得不偿失;而金融理财本身自带的风险也使农民承受不起。农民的收入特性,使的农民有着后顾之忧;理财的潜在风险,又让农民不敢上前,农村理财的进一步发展存在不少的障碍。

二、新农村理财的可行性对策

(一)国家颁布相关鼓励政策,规范和鼓励互联网金融公司进驻农村促进农村理财发展

“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写进了“十三五”规划之中,推动市场参与者进行金融下乡。在此基础上,要从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一是不断推出相关法律法规,促进互联网金融和以传统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的紧密合作,发挥互联网金融成本低、地域限制小、覆盖范围广、金融要求低的优势;以及传统金融机构的地域熟悉以及群众基础,二者互补,打破阻碍新农村金融发展的壁垒。二是提高村镇政府的行政职能,为农村理财创造有利条件,大力引导农民更新投资观念,指导农村居民进行理财投资。三是金融理财机构要积极宣传,让农民对其树立信心,减少对理财的陌生感,也要及时进行市场调查,大力发展农村理财市场。

(二)农村金融机构针对自身的理财产品、理财服务、理财方式进行金融创新

一是针对农民收入和城镇相比较低,理财本金较少的情况,设计出准入门槛较低的金融理财产品,对农村的商业风险品种进行质的补充,满足“低风险、中长期、购买便利”的要求。二是转变发展理念,重视农村理财服务和保险需求;创新理财方式,降低理财产品运行成本,从而降低服务门槛。三是利用互联网等技术,在农村提供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业务,完善农村的支付结算体系,达到互惠便利。

(三)严格监督控制农村金融市场,建立健全的征信体系

对农村金融机构进行严格规范,整顿非法融资,重新改造正规金融体系,加快建立非正规金融,建立良好的市场环境;通过建立农户电子档案,构建信息征集机制和失信惩戒机制,完善农村征信体系;加大农村金融市场的各类金融产品的透明度,拓宽信息渠道,改善信息不平等,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让更多的农村居民了解金融产品,从而进行理财。

(四)大力开展金融知识下乡,培育农村居民理财意识

政府应积极帮助金融机构在农村扎根,组织村民会议进行集体了解;金融机构要承担起自己的一份社会责任,积极对农民开展投资理财知识普及和教育,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将较强专业性的理财知识简单化,使得农民能更好地接受和明白理财的基本内容;设立一些便民服务点、服务站等服务设施,充分宣传投资理财,为农民提供信息,消除农民对理财产品的模糊认识和对风险的过度担心。金融机构要改变对农村理财的态度和服务,积极与农村居民互动沟通,让居民从心理根本上接受投资理财,这样才能在农村地区进一步发展投资理财。

(五)提高农民应对理财风险的心理素质,政府企业农民三方共同作用

一是政府在原先惠农政策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对农民创业就业的政策的扶持力度,面向农民制定自主创业、合作创业、小额创业的补贴优惠政策;针对农村地区的社会基础设施和基础服务进行建设,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尽可能地减少农民在养老、医疗、教育等方面的后顾之忧,也可以对农民理财损失时给予一定的帮助,引导和鼓励农民合理合法利用自己手中的资金进行创业投资,从根本上让农民有投资理财的欲望。二是金融机构建立农民个人理财的管理体制,根据农村居民的具体实际情况或是收入的特性规划制定一些适合农民理财需求的理财产品;可针对农民现阶段最关注的养老、医疗、教育等问题,适当地降低有关理财产品的准入门槛,推出专门的相关理财产品;对农村居民中先富起来的一部分,可以提出风险承受能力要求较大的理财产品,以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三是农民要自身进行努力,克服长期以来的“投资=储蓄=银行”的旧思想,努力学习其他的理财产品知识,如基金、保险、国债等;农民经过系统学习了解相关的理财知识和理财出产品的风险,就可以根据自己的资金进行理财产品的选择,也可以合理有效的进行组合投资,降低投资理财所要承担的风险。

新形势下农村地区居民的投资理财,不是简单的一步两步就会取得很好的效果的;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国家需要坚持“四个全面”的大政方针,尤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因此农民问题是最值得关注的问题。为了改变农村居民理财的现状,需要国家、社会、企业、农民多群体共同努力,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政策,积极发挥社会公众和企业的市场力量,共同推动农村地区理财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源。互联网金融的普惠特征[J].中国金融。2014(08)

[2] 宫晓林。互联网金融模式及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J].南方金融。2013(05)

[3] 徐春阳,蒋睿,王久铭,江亭吉。互联网金融对于改善新生代农民理财现状的可行性分析[J].全国商情,2016,14:55-57.

[4] 方建章。农村居民个人理财需求及影响因素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3.

[5] 杨小玲。我国农村金融理财产品发展现状探讨――以农村金融机构发行理财产品为例[J].金融教学与研究,2014,06:22-26.

[6] 孙政宇,孙超。浅析当前我国农民的理财观念[J].科技致富向导,2014,33:284.

[7] 张建梅。试析农村信用社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J].山西农经,2015,03:79+86.

[8] 高飞。理财产品,农民也有大需求[N].农民日报,2015-09-30003.

[9] 陈柳钦。我国农村金融理财问题探讨[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76-81.

[10] 魏晶晶。农村金融理财问题初探[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5,07:100-101.

金融投资理财知识2

[关键词] 广西财经学院;大学生;金融投资;金融专业

[作者简介] 聂勇,广西财经学院金融与保险学院副教授,博士,广西 南宁,530003;黄秋惠,广西财经学院金融与保险学院,广西 南宁,530003;陆艳莎,广西财经学院金融与保险学院,广西 南宁,530003;李灿恒,广西财经学院金融与保险学院,广西 南宁,530003;李维婷,广西财经学院金融与保险学院,广西 南宁,530003;苏 博,广西财经学院金融与保险学院,广西 南宁,530003;覃燕媚,广西财经学院金融与保险学院,广西 南宁,530003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2)11-0024-0004

一、前 言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以及家庭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大学生投资和消费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在金融投资活动中,金融专业大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的金融投资行为应该更加引起我们的关注。因此,全面了解大学生投资状况,提倡健康合理的投资观,对大学生养成良好投资习惯和树立正确价值观有着深远意义。本次调查中,课题组采用随机抽样的调查方式,对广西财经学院金融与保险学院学生发放问卷360份,收回352份,回收率达%。

二、金融投资现状分析

(一)有无金融投资经验

调研显示,该院学生有无金融投资经验比例分别为29%和71%。各年级学生有金融投资经验的学生人数比例分别为30%、15%、23%、41%,无金融投资经验比例分别为70%、74%、77%、53%。结果表明,各年级无金融投资经验学生比例均高于有金融投资经验学生比例,并且大二年级学生有无金融投资经验学生结构占比差异最大,大四年级学生差异最小。

(二)有金融投资经验学生金融投资资金来源情况

“父母支持赞助”和“积攒零用钱”是该院学生进行金融投资的主要资金来源,其次是“打工赚来的钱”和“金融投资赚来的钱”,较少部分学生依赖“奖学金”和“借款等其他方式”(见图1)。从图1来看,大一学生金融投资资金主要来自父母,采用借款等方式较少;大二学生对各种资金来源途径期望都比较高,但该阶段的学生几乎没有通过借款等方式来满足自己的投资需求;大三学生对各种资金来源途径期望差异明显;大四学生主要资金来源途径较集中于父母、自攒和打工,这跟该阶段学生面临就业形势等有相关性;“父母支持赞助”和“积攒零用钱”两种资金来源途径在各个年级表现差异不是很明显,其他四种资金来源途径差异较明显。

(三)如果进行金融投资,有关金融投资工具选择情况

该院学生对金融投资方式的选择与其专业所学课程内容安排先后和深浅度有关,主要以储蓄、债券、股票、基金、保险、理财产品、期货、黄金等投资工具为主,但对于信托、外汇等投资工具,由于学生进入该市场的局限性和自身经济能力等问题,对其选择学生比例相对小(见图2)。

年级越高,对专业知识学习就越深入,其对金融投资方式的选择就越向所学专业领域靠拢。从大一到大四,选择储蓄投资方式的学生比例逐渐减小,而选择股票、债券、基金、保险、理财产品、期货、黄金等投资方式的学生比例逐渐增加,说明了金融专业大学生会根据自身条件的不断成熟而拓宽其金融投资工具。

三、影响大学生金融投资行为的因素分析

(一)影响选择金融投资工具的因素分析

1.金融投资工具本身的特性

调研显示,影响该院学生金融投资的因素主要是本金安全和收益等,交易门槛和手续费等对其金融投资行为影响也比较突出。越是高年级的学生,对保本的硬性需求程度越降低,相反更注重风险与收益的权衡,而既想保本又希望利用较低风险实现基本收益的学生比例在各年级表现几乎无差异化,但风险因素在大二阶段表现得较敏感。

2.投资理念

调研显示,该院学生稳健型、保守型、风险偏好型、风险中性型投资者所占比重分别为52%、18%、16%和14%。越往高年级,保守型投资者所占比重逐渐减少,稳健型投资者所占比重逐渐增加。大一阶段,风险中性型与风险偏好型所占比重持平;大二阶段,有一部分风险偏好型投资者过渡为风险中性型投资者;大三阶段,一部分风险中性型投资者转变成了风险偏好型投资;大四阶段,风险中性型和偏好型投资者所占比重达到持平。表明其投资理念随着专业知识的深入学习以及心理素质的提高等而做出改变。

3.金融投资心理诉求

该院有28%的学生以实现本金收益最大化为目的,46%的学生以不亏本为前提,26%的学生以获取投资经验为首选因素,这部分学生普遍认为,通过这样的形式可以让他们还没有毕业前事先体验自己毕业后的投资生活,比别人更早获得其中的经验。但是,大部分学生把金融投资当作赚钱的途径,忽视了专业知识的学习。

(二)影响大学生金融投资决策与业绩的因素分析

调研显示,该院有6%的学生期望投资年报酬率为2%~6%,34%的学生期望年报酬率为6%~10%之间,29%的学生期望年报酬率为10%~13%,20%的学生表明其期望年报酬率为13%以上,只有11%的学生表示不明确其金融投资年报酬率(见图3)。

越是高年级的学生,其金融知识面越宽广,金融投资技能也越高,因此对金融投资期望年报酬率越趋明确。

(三)影响金融投资结果因素分析

影响该院学生金融投资决策和业绩的主要因素是投资经验和知识的不足,其次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市场环境,但受幕后交易和虚假信息等因素影响较少。调研结果反映出金融类专业学生能比较理性看待自身金融投资决策和业绩与自己内在因素息息相关,但对国家政策、市场信息、交易规则等方面的了解欠缺主动性。调查数据表明投资经验和知识不足一直是制约该院学生金融投资的主要因素,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幕后交易、市场环境等因素对大一、大二学生表现得不是很敏感,但对大三和大四学生影响则比较突出,反映了随着专业知识的积累,学生对金融投资市场信息了解的主动性与程度会加深。

(四)投资计划分析

该院43%的学生表示未来投资计划主要视工作情况而定,明确将增加投资的学生有32%,表示“维持现状”、“减少投资”和“逐步撤出”的学生比例分别为16%、5%和4%。从大一到大四,表示“增加投资”和“逐步撤出”的学生比例逐渐增大,在这个过程中,达到预期收益的学生不断增加投资,达不到自己预期收益的学生则减少投资;表示“维持现状”、“视工作情况而定”和“减少投资”的学生比例逐渐减小。表明金融专业学生随投资经验的成熟而不断增加投资,部分学生则根据自身情况而逐步撤出,说明金融专业学生进行金融投资决策随年级的增长而逐渐理性化。

四、大学生金融投资实践中存在问题

(一)金融投资风险认识能力不高

该院53%的学生将炒股作为金融投资的首选工具。作为学生,即使是本专业类学生,其主观意识仍不够成熟健全,客观方面资力经验不足。他们凭借自身一些专业知识及高昂的热情和充分的自信欣然跃入市场,他们的资金来源多由父母支持,他们金融投资决策受羊群效应、个人偏好、专业推动、满足欲望等因素影响,并且期望投资年报酬率高。因此,他们倾向于选择高风险投资工具,甚至不惜采取借款、拖交学费等方式满足其投资需求。投资失败的结果不仅给学习生活造成一些负面影响,还会滋生不良思想等。

(二)金融投资行为缺乏理性

74%的学生明确其进行金融投资的目的是为了赢利,这样的投资观念容易使他们形成投机的心理,时刻让投资市场的变动左右自己的思想和情绪。只有少数表明赚钱是其次,最重要的是可以将自己所学专业知识实践化,并获取一定的金融投资经验。为了追逐利益,40%的学生不能正确看待自身金融投资结果,认为导致自己投资失败的不是自身专业技能不足、投资心理素质欠佳等因素,而是受政策、市场等因素的不利影响。投资失败的学生容易促其产生的心理,投资成功的学生则容易表现出自大的心理。

(三)对自身权益相关信息了解的主动性不强

22%的学生表示,如果金融投资过程遇到权益受损则不会进行维权,42%的学生表示对与维权相关信息完全不了解。从一定程度上讲,即使金融专业学生,也并非能充分利用自身对该市场的基本了解进行自我权益的维护,甚至有部分学生采取默许的态度。这种被动式维权表现不利于学生自我观念的发展。

(四)学校、培训机构有关金融投资的指导更多停留在理论上

30%的学生表示,学校、培训机构等开展的一些与金融投资有关的讲座,更多地是停留在金融投资理论层面上,对于金融类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真正的心理诉求是提高金融投资技能和实践能力。

五、相关政策性建议

(一)以学业为主,强化自身专业知识

金融类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厚实的专业基础,注重培养经济意识,提高理财能力,合理调配学习和参与投资的时间和精力。因为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是金融投资大厦的根基。

(二)培养理性的金融投资思维

金融专业学生应该具备制定理性金融投资计划的能力,在掌握金融投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主动了解各种金融产品,选择合适的投资工具,注重自身投资技巧、心理素质及应变能力等方面的提高,虚心求教于经验丰富、投资技能高的投资者,逐步培养主动的投资意识,确立理性的金融投资理念。

(三)提高自身获取投资资金的能力

调查发现,67%的学生金融投资资金来源于父母的资助,但大学生可以通过勤工俭学、双休日和寒暑假求职、社会兼职等方法进行资金积累,在提高自身社会实践能力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可减轻父母的负担。

(四)积极参加学校、培训机构等开展的有关讲座与活动

通过参加学校、培训机构等开展的有关讲座与活动,实现金融投资各方面知识的积累,培养正确的投资理念,提高风险意识、避险能力。在拓展自身金融投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提升金融投资能力,减轻金融投资带来的负面效应。

(五)主动了解与金融投资有关的市场信息

作为金融类专业学生,应该养成时刻关注财经时事的习惯,提高对影响金融投资市场变动相关信息的嗅觉力。例如,提高自身对国家经济政策、市场竞争环境与幕后交易、市场虚假信息等因素的分析辨别能力,有助于提高自身金融投资的决策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斌,郭迎欣,李晖。大学生投资倾向及影响因素分析[J].社会心理科学,2010,(6).

[2]刘靓。对大学生炒股的理性分析[J].新财经(理论版),2010,(4).

[3]谢楠,陈鑫,牟昕盼,刘思伟。当代大学生投资意识及行为分析——以北京高校在校大学生为例[J].现代商业,2010,(12).

金融投资理财知识3

关键词:地方财经院校;金融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投资理财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1—153-03

教育部和财政部2010年7月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指导思想别强调,本科教育应更好地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需要。在高等教学错位竞争发展趋势下,复合型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是研究型重点大学的培养任务,地方院校应重点培养应用型人才。

金融工程本科培养以地方财经类院校作为中坚力量,51%的金融工程本科在地方财经院校。财经类院校的人才培养受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快速推进严峻的挑战,其人才培养目标的合理定位是“根据多样化的社会需求,确定财经本科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张进,2006)。因此,地方财经院校金融工程本科也需要实施面向应用的人才培养改革,以顺应高等教学大众化趋势和响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与教育部的本科质量工程。

一、地方财经院校金融工程本科专业培养困境

国内金融工程本科专业属于教育部认可的目录外专业,其培养是以国外金融工程硕士教育(Master in FinancialEngineering,MFE)为蓝本,要求学生具备金融学、数学和计算机科学交叉学科知识背景和专业能力。从学科结构、培养层次和学生能力分析发现,作为金融工程本科培养中坚的地方财经院校根本就培养不了本科生具备这种金融、数学和计算机科学交叉的专业能力。

1.地方财经院校数学和计算机科学基础薄弱。作为金融、数学和计算机三学科融合交叉的体现,国外金融工程硕士通常由大学的商学院(国外金融属于商科)、数学系和工程学院联合授课,其实质是以数学工具来建立金融市场模型和解决金融问题。然而,地方财经院校传统的经济管理专业和学科体系限制了其对金融工程的数学和计算机学科支撑:一是这些院校的数学教学以“经济数学(俗称数学三和四)”为主,要求较低,即使为金融工程专业开设“理工科数学(俗称数学一和二)”,教师长期习惯“经济数学”的教学模式,导致教学的深度和难度以及课程的成熟度都难以达标;二是地方财经类院校的计算机教学也缺乏专业性,授课主要由偏重管理的信息管理学院负责,难以实现程序设计、算法优化等教学要求。数学和计算机偏科的现象不仅是地方财经院校,中央财经大学等教育部直属的财经院校也同样因为学科问题而被排除在“985工程”之外,与研究型综合大学差距明显。同时,财经院校学科偏科还体现在“金融工程”课程建设上,所有获得“金融工程”国家精品课程的高校都是具有综合学科优势的“985”研究型综合大学,没有一所财经院校,即使是教育部直属的重点财经院校也如此。因此,数学和计算机学科缺陷严重制约了地方财经院校金融工程本科的培养。

2.地方财经院校本科层次难以到达金融工程的培养目标。在金融、数学和计算机学习过程,金融工程本科生面临工商管理专业同样问题,跨学科学习导致学生疲于应付金融、数学和计算机课程学习任务,泛泛的学习难以精通,因而数学建模的金融工程专业技术能力难以形成,这种天方夜谭式的学科交叉培养形同虚设。因此,以金融、数学和计算机学科交叉培养不适合地方财经院校当作金融工程本科的培养要求和培养定位,只适合相关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这不仅是国外金融工程只有研究生项目的原因,而且也体现国内实力雄厚的“985”综合性大学不设金融工程本科之上,例如四所“金融工程”国家精品课程高校仅武汉大学保留金融工程本科,而同是首批开设金融工程本科和“金融工程”国家精品课程高校的厦门大学2009年取消了金融工程本科专业。

3.地方财经院本科毕业生难以胜任目标职位。从培养方案来看,金融工程本科定位培养面向投行、基金和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高层次金融技术人才——金融工程师(Quant),从事衍生品定价、模型的建立和应用、模型验证、模型研究、程序开发和风险管理等工作。这些工作需要精深的数学建模能力,而事实上金融工程本科生只具备金融基础知识和常规业务素质。因此,地方财经院校培养的金融工程本科毕业生不能胜任需要数学建模的金融工程相关职位,同时各大财经招聘网站的相关职位招聘信息也从来不把本科毕业生作为招聘对象。

综上,地方财经院校难以将本科生培养成具有数学建模能力的金融工程师,因此,其金融工程本科培养必须重新定位。

二、金融工程本科面向投资理财的培养定位可行性

地方财经院校难以培养跨学科合格的金融工程人才,其金融工程本科培养必须顺应人才需求的趋势,经分析和梳理,面向投资理财的专业定位是现实的选择和最可行之路。

1.投资理财就业稳定而有潜力,是金融工程本科最佳的就业渠道。遵循著名哈佛校长德里克·博克将学生的发展与社会需求(就业市场)相结合的高等教育思想(潘金林,2010),将投资理财作为金融工程本科学生发展和社会需求的结合点:从培养规模来看,金融工程本科只需很小的金融就业细分市场,2010年金融工程专业毕业生仅有2000—3000人,不到金融专业的8%;同时,整个金融就业市场前景广阔,2003-2007年我国金融从业人数比例不到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四分之一(齐小东,2010);再者,资本市场扩容和直接融资比例增长的趋势下,以证券业发展为基础的投资理财就业将获得结构性增长和突破,金融工程以投资理财作为就业方向将非常稳定。

2.投资理财紧密联系金融实务,是金融工程本科最好的切入点。由于数学和计算机培养的学科缺陷,地方财经院校实现不了数学建模解决金融问题的金融工程本科培养目标,只能退而求其次,弱化数学和计算机的培养要求,利用其经济金融的学科优势,凸显培养以投资理财为主的金融知识和能力,不失为可行之路。抛开数学和计算机课程,国外金融工程硕士的金融课程主要是股票市场分析、投资组合分析、期货和期权、资产定价、资本预算、固定收益分析、利率模型、金融风险管理等,这些课程正好构成投资理财的知识体系。与此同时,投资理财是金融工程的基础性工作,本科生可以从投资理财切入证券业,积累经验提升成为真正意义的金融工程师,未来发展空间和潜力无限。

3.投资理财实务素材丰富,是金融工程本科合适恰当的教学内容。投资理财内容翔实具体,既可发挥地方财经院校的学科优势,又能作为金融工程本科生的培养定位:(1)投资理财教学内容充实丰富,与以期货期权为重的金融工程教学因国内实务匮乏而枯燥空洞截然相反,投资理财实务工作成熟而繁荣;(2)投资理财的教学素材易于收集,例如,丰富的证券软件财经资讯和各大网站财经专栏的投资理财专题;(3)投资理财不仅是有丰富的案例和实务可供讲解和学习,而且得到以资产组合理论为代表的现资理论体系强有力支撑。因此,投资理财非常适合用来培养本科生。

三、面向投资理财的金融工程专业教学改革

应用型金融工程本科面向投资理财的培养定位是一条现实可行之路,为了进一步理清地方财经院校金融工程本科培养的教学改革,本文以贵州财经大学为例,考察金融工程专业知识能力结构重新设计和课程改革。

同时,金融工程教研室师资科研实力强劲,投资理财专业背景扎实。该教研室15名教师博士占10位,集中金融学科70%的科研力量。同时,教研室以投资理财教学为主,有“证券投资学”省级精品课程、“金融工程学”和“投资银行学”校级精品课程;教师证券研究和从业经验丰富,在《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金融研究》和《管理工程学报》权威期刊发表证券文章5篇。

2.金融工程专业知识能力结构设计。参照刘德仿等人(2009)的“以能力为主线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框架”、发挥学科背景和教师专业背景优势,贵州财经大学金融工程教研室将金融工程本科专业培养定位为投资理财,以知识能力结构体系作为议题进行教研室讨论,采用逐层分解的结构化方法,将专业能力结构体系分为方向、岗位、能力和知识点等四个层次:(1)就业方向分为投资分析和理财规划,其中投资分析是理财规划的基础;(2)岗位以就业方向为导向,梳理出适合本科生工作的相关机构的基础岗位,投资分析方向面向实务投资、证券投资、金融市场创新等三个岗位;(3)能力则是岗位需要具备专业核心能力,为了凸显专业能力,省略通识能力,以证券投资岗位为例,以基本分析、技术分析和投资组合等三种能力为主;(4)知识点是专业能力的知识基本框架,技术分析能力包括基本指标、分析指标、图形学、分析理论等四个知识点。

3.金融工程专业课程设计与建设。与此同时,依据面向投资理财的专业知识能力结构体系,贵州财经大学金融工程教研室也提出了金融工程专业课程设计和建设基本方向:(1)教研室集中精力重点建设专业主干课建设,专业课是教研室的主要任务和特长,而通识教育和基础课非教研室所专长,由基础教学部门负责;(2)选择投资分析作为专业主干课,理财规划为专业选修课,以体现投资分析作为理财规划基础的课程规律;(3)采用马建荣(2010)学科逻辑和问题逻辑的课程教学设计方法,投资分析专业主干课以“证券投资学”、“金融工程学”和“金融衍生工具”为原始蓝本,借鉴国内相关课程的主要成果,按照不同投资工具分为八门课程(详细见表1)。

四、展望

地方财经院校是培养金融工程本科的中坚,但在由于学科结构、培养层次和学生能力的原因很难培养出真正具有数学建模能力的金融工程人才。依据地方财经院校的学科优势、金融工程专业基础知识和本科培养的特点,地方财经院校将金融工程本科培养定位面向投资理财,以顺应高等教育大众化和与研究型综合大学错位竞争的地方院校应用人才培养趋势。与此同时,针对地方院校应用金融工程本科培养,面向投资理财梳理出方向、岗位、能力和知识点的专业能力结构体系,并提出按照学科逻辑、问题逻辑和投资工具的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依据学科优势、金融工程专业基础知识和本科培养的特点,顺应高等教育大众化和与研究型综合大学错位竞争的地方院校应用人才培养趋势,作为地方财经院校的代表贵财金融工程教研室将金融工程位面向投资理财,并提出由方向、岗位、能力和知识点构成的专业能力结构体系和按照学科逻辑、问题逻辑和投资工具改革的课程教学方案,这种应用型金融工程培养模式可以作为其他地方财经院校借鉴的范式。

未来落实面向投资理财的金融工程应用化培养,地方财经院校教学改革和教学方式转变还需要注意以下问题:一是对金融工程的主要理论和思想进行重新梳理和组织,分课程讲解,避免同一个理论在多门课程重复出现的现象;二是吸收丰富的投资理财实务资料作为教学素材和教学案例,增强金融工程专业实用价值和实际意义;三是兼收并蓄,吸纳成熟的投资类精品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将按投资工具细分的金融工程专业主干课程建设成为特色课程。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2222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