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2024年西安景点导游词【参考8篇】

网友发表时间 2362355

【导读预览】此篇优秀范文“2024年西安景点导游词【参考8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此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西安景点导游词【第一篇】

西安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之一。西安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全国文明城市之一。

华山导游词

西岳华山是我国著名的五大山岳之一,位于华阴市城南,海拨2200 米,北瞰黄河,南依秦岭,"远而望之若花状"(《水经注》),故有其名。

又因其西临少华山,古称太华山。

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这里有誉为关中八景之一的"华岳仙掌"。

华山以奇险峻秀而驰名天下,自山麓至绝顶,名胜古迹极多,庙宇道观,亭台楼阁,雕塑石刻随处可见,险径奇石,鬼斧神工,更有云海劲松,引人入胜。

山顶有朝阳(东峰)、落雁(南峰)、莲花(西峰)三峰,皆岿然笔立,直插云霄。

三峰之下,有云台(北峰)、玉女(中峰)诸峰环侍拱卫,各具特色,显得山势雄伟,峰峦叠翠耸削。

北峰,亦称云台峰,是总辖四峰的冲要处所,山势峥嵘,三面悬绝,只有一岭南通,故险要异常。

峰顶有真武宫,依山为屋,叠起层楼,隐映于苍松翠柏之间,周围山色如画,绚丽多姿。

东峰,峰顶朝阳台,、是华山观日出的绝佳境地,故称朝阳松林,东峰有甘露池、青虚洞、下棋亭、鹞子翻身等景点。

据说宋太祖赵匡胤曾在这里和陈抟下棋,结果失败,而将华山输与阵抟。

南峰,又称落雁峰,是华山的最高峰,海拨2200米。

四周皆松林,杂以桧柏。

迤逦数里,浓阴匝地。

南峰上有明代建造的金天宫也称白帝祠。

峰顶有老君洞,相传道家始祖老聃隐居于此。

洞北有太上皇,泉水碧绿,东注涧下,今称“仰天池”。

东面崖下有石坊,称“南天门”。

坊外西出有长空栈道,通至贺老石屋。

南峰上还有老子峰、炼丹炉八卦池等名胜古迹。

西峰,是华山最秀丽奇峻的山峰,因峰顶翠云宫前有莲花石,形状如莲花。

故称莲花峰。

据传说故事《宝莲灯》中的三圣母之子沉香壁山救母之处就在西峰。

翠云宫旁有一巨石中裂,形如斧劈,名斧劈石。

石旁树立一柄铸铁长把大斧。

峰的西北面,笔立如削,空绝万丈,人称舍身崖。

此外,还有西元洞和莲花洞等古迹。

华山登山道路蜿蜓曲折,处处是悬崖绝壁,峭峰陡立,奇险异常。

1985年修筑了12公里长的华山登山道,对其它险要处也设有铁链护栏保护游人的安全,使登山者感到有惊无险。

1994年沿当年人民解放军智取华山道路又修筑了一条登山台阶路。

1996年华山索道建成营运。

“自古华山一条路”已成为历史。

山上山下,风景区内,新建了旅游饭店、餐馆、商店等旅游服务设施,可以满足旅游者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的需要。

秦始皇陵兵马俑导游词

世界第八大奇迹 1974年,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的发现震惊世界。

这一建在公元 前3世纪的地下雕塑群以恢弘磅礴的气势,威武严整的军阵,形态逼真的陶俑向人们展示出古代东方文化的灿烂辉煌,无论建造年代、建筑规模与艺术效果无不堪与“世界七大奇迹”媲美。

于是,“世界第八大奇迹”之誉不胫而走,成为秦始皇陵兵马俑的代名词。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是我国最大的遗址博物馆,除一号坑、二号坑、三号坑保护陈列大厅外,还有兵马俑坑出土文物陈列室和秦陵铜车马陈列室。

20世纪最重要的发现

西杨村本是郦山北麓一个默默无闻的普通村庄。

1974年3月,西杨村的村民在村南160米的柿树林畔打一口井。

这里地处骊山冲积扇前缘,累经山洪泥石流淤积,耕地间夹杂布满鹅卵石的灌木丛和废弃荒地。

3月24日动工,挖到3米多深时,发现下面是红烧土、烧结硬块和炭屑灰烬,大家以为碰上了老砖窑址。

继续往下打,在5米多深处的井壁西侧, 阴暗的光线下终于露出“瓦王爷”凝静的面容。

村民们正诧异间, 恰好公社干部房树民来检查打井进度。

他下到井底仔细观察,发现出上的砖块与秦始皇陵附近发现的秦砖一模一样,急忙告诉大家暂停打井,接着便匆匆赶往县城报告县文化馆。

湮没2200年的“世界第八大奇迹”就这样重新回到人间。

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1974年3月29日。

中国雕塑艺术的高峰

先秦雕塑古朴拙稚,直到接受佛教文化之后,才形成中国雕塑的艺术风格。

它的特点是高度概括,线条简洁,风格浪漫,注重装饰,讲究神似而失于写实。

然而,秦兵马俑的发现使中外美 术史专家们瞠目结舌。

人们在这里发现了2000年前东方古典写实 主义雕塑艺术的高峰,找到了中国美术史上长期缺失的一页!它严格运用写实主义创作手法,无论形体、结构、比例、质感、量度都以准确的解剖构造为依据.从秦俑的脸部,可以看出皮肤肌肉下颧骨、眉骨、颌骨的准确位置,五官的大小、比例、位置一丝不苟,形体的每一凸凹无不符合人体解剖构造。

甚 至可以从马的造型判断其品种。

非但如此,这些艺术大师还注意 紧紧抓住人物性格,从人物的面部表情、内心活动、精神状态上 追求变化,塑造出栩栩如生、神态各异,形神俱备,无一雷同的 众多艺术造型。

一号坑--宿卫军主力阵容

一号坑保护陈列大厅是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中最早的建筑, 1979年10月建成开放。

在三个兵马俑坑中,它发现得最早,规模也最大。

俑坑呈东 西向长方形,面积14260平方米。

坑内有10道宽米的夯筑隔墙,形成南北面 阔9间,周围绕以回廊的格局。

局部发掘已出土陶俑1000余尊, 战车8辆,战车的陶马32匹,各种青铜兵器近万件。

根据出 土兵马俑的排列密度,估计一号坑共埋藏兵马俑6000余件。

这是一个以步兵为主,战车、步兵相间的主力军阵,配置有前锋、主体、后卫和翼卫,步骑相间,车马兼具,规模庞大,布局严密。

东端3列步兵俑面向东方,每列68尊,是军阵的前锋;后面接着战车与步兵相间的38路纵队构成军阵主体;俑坑南北两侧和西端各有1列分别面南、面北和面西的横队,那就是军阵的 翼卫和后卫了。

这里的陶俑按兵种可分步兵俑、弩兵俑、车兵俑和骑兵俑4种。

步兵源排列成纵队或横队,各作不同的手持兵器姿势;弩兵 俑作张弓待发姿势并背负箭;车兵俑手持兵器跟随在战车后面; 骑兵俑站立在马旁,一手牵马,一手紧握兵器。

严格的军阶等级制度是构成军队战斗力的重要保证,从陶俑 的不同穿着、装束和兵器配备上可以清楚看得出来。

-->

西安景点导游词【第二篇】

钓鱼台位于宝鸡市东南40公里蟠溪河上,南依秦岭,北望渭水,山清水秀,古柏叠翠,景色绮丽,历史久远,是古今中外颇享盛名的游览胜地,是省级风景名胜区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钓鱼台因西周名士姜子牙在此隐居十载,滋泉钓干遇文王而闻名于世,史料典籍均有记载。唐贞观年间:“太公兵家者流,始令蟠溪立庙。”并植柏四株,至今犹存。至清乾隆年间有庙宇17处,著名的有太公庙、文王庙、山门口、三清庙等,河东岸的钓台遗迹,河道中央的“璜石”,河西的望贤台以及飞瀑流霞,浪声莫测。钓鱼台建筑风格典雅、自然景色迷人。

根据记载,太公钓鱼台有3处,初钓河南新安城东,继钓陕西咸阳城西,后钓宝鸡县伐鱼河谷,而三处中又以幡溪钓鱼台最为有名。因为,姜太公在此垂钓的时候,遇到周文王的拜谒,辅佐朝政,才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的“文武之治”盛世。从此以后,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唐代诗人李白、许浑,宋代诗人苏轼都曾游览于此,并赋诗记胜。唐代的钓鱼台就此建庙塑像,历经3次重建,至今人们还可以看到“太公庙”、“文王庙”、“望贤台”、“乞子崖”、“钓鱼台”等一些庙宇,祭钓堂、殿、廊、楼、台和一石驮五柏等壮观奇景。《吕氏春秋》(水经注)有“太公钓兹泉”的记叙,民间亦有“太公背泉垂钓”、“周文王纳谏邀贤”、“武吉代薪奉母”等传说。古往今来,钓鱼台就以其盛名招待游客,宋代文学家苏轼曾游此地,留下“夜入幡溪如入峡,照山炬火落惊猿”的名句。站在伐鱼河上的瓦子坡村南眺,秦岭群峰峥嵘起伏,重峦叠嶂,郁郁葱葱,气势磅礴,蔚为壮观。近看,奇峰耸峙,翠柏葱绿,庙宇宏伟,水色碧透,绚丽诱人。

然而,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块屹立在伐鱼河畔的奇特巨石——“丢石”。丢石,是一块庞大而完整的石英花岗岩体,上大下小,呈碗形,丢石上几乎找不到任何裂隙。丢石北侧有清乾隆五十九年三月,宝鸡知县徐文博书写的4个1米见方的苍劲大字:“孕磺遗璞”。丢石高米,上部直径米,下部直径仅4米,伐鱼河湍湍急流擦石而过,大有一触即倒之势,然而,千百年来,它始终“稳如泰山”,充满着神秘的色彩。

雄伟壮观的姜太公庙在丢石右上方的河边。房屋出檐斗拱,雕梁画栋,古香古色,为唐贞观初年所建,明嘉靖年间整修,清乾隆二十六年重修。庙前正立着4棵40余米高的参天古柏,枝杆粗壮,根深叶茂,四季常青,传说为唐代所植,此为钓鱼台景观之一。周文王庙,由姜太公庙盘山而上即到。文王庙依山而建,庙堂重瓦危檐,布局严谨,巧夺天工。隔河山腰,还有规模更加宏伟的武王庙和武吉庙。武吉庙内原有一根武吉担柴用的铁肩担,重60公斤,“_”中丢失。据钓鱼台碑得记载,这里自唐代设神修庙,计有庙宇、祭堂17处,殿、廊、搂、台共40余间,现在多数已重建恢复。从丢石顺水而下,河水层层下跌,浪花飞溅,向下游直泻,形成一个个深潭,犹如朵朵雪莲盛开。离丢石100米处,有一水面宽广,水色碧透的深潭,名“滋泉”,泉边有一石英花岗岩巨石嵌入河心,巨石上有两道40厘米长,15厘米深的平行光滑浅槽,相传姜子牙来此隐居后,每每在此垂钓,年深日久,便在巨石上跪出了两道槽痕。钓鱼台即由此得名,侧方岩壁上雕凿有“钓鱼台”3个巨型篆字。

从丢石溯水而上,两岸高山对峙,河谷狭窄,谷坡陡峭,水流湍急,有“一步跨过伐鱼河”之称。沿峡谷再上河谷,豁然加宽。一座双曲拱大坝挡住了去路,这即是“钓鱼台水库”。钓鱼台水库,坝顶宽2米,坝长200米,坝高50米,水深45米,总库容量255万立方米,1973年开工,1978年12月建成,可灌溉2200公顷农田。水库大坝东端有一八角亭,记载了水坝开工时间,使用人力及竣工日期,具有古代亭台楼阁和现代建筑艺术的综合风格,典雅灵秀。大坝中间有一观景楼。登上观景楼,整个风景区尽收眼底。钓鱼台水库为这里增添了不少风景。夏秋季节,水面碧波荡漾,周围高山披红挂绿,湖光倒影,煞是好看,游人乘坐小船或游艇漫游水面,恍如置身于桂林漓江之上,杭州西湖之中,十分惬意。从坝侧溢洪跌下一道瀑布,约40多米高,瀑布飞流而下,如白练垂挂,似银河倾泻,訇然之声震耳欲聋,水珠飞溅数丈之远,日光照在迷蒙瑰丽的水雾上,竟幻化出一道绚丽无比的七色彩虹,云蒸霞蔚,壮观无比,充满诗情画意。冬春季节,水库冰封水面,光滑平整如明镜,雪落山间,银装素裹,一片银色世界。巨厚的冰层,成了游人的天然滑冰场。水库的天然景色和人工建筑浑然一体,构成了一幅耐人寻味的风景画。

历史上的姜太公,姓姜,名尚,字子牙,号飞熊。生在商世,因见纣王无道,遂弃官出走,隐居在此,终日以垂钓度日。“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成为后世人们的俗话。后来他终于被周文王发现。文王礼贤下士,亲到伐鱼河畔迎聘。于是,被尊为军师的姜太公遂辅佐文武二王开创了在中国历史上卓有成就的西周霸业,自己亦名留青史。

西安景点导游词【第三篇】

韩城市党家村明清住宅,距今已逾600年的韩城党家村古建筑村落已被列入“国际传统居民研究项目”中,陕西省已将党家村列为“历史文化保护村”。

党家村在韩城市东北9公里,其保护范围为:东自泌阳堡,西至西坊塬边,南起南塬崖畔,北到泌阳堡北城墙50米处,总面积平方公里。

村中有建于600年前100多套“四合院”和保存完整的城堡、暗道、风水塔、贞节牌坊、家祠、哨楼等建筑以及祖谱、村史,被专家称为东方人类传统民居的活化石。

村中街道有“井”字、“t”字、“十”字形格民青石铺路房屋建筑多为“四合院”、“三合院”。

从1364年东阳湾改名党家村至今,已有626年的历史。这批古建筑经久不衰,保存相当完好。经建筑学家考察认为:一是自然条件优越,该村依塬傍水,位于狭长的沟谷之中,南北土塬高达40米以上。既减弱了西北季风的侵袭,又使夏天的凉风顺沟谷吹过,是理想的冬暖夏凉的好处所。另外由于北塬的红粘土与南塬的白粘土均不起尘,加之泌水绕行,空气得到净化,使党家村的古建筑数百年来一尘不染。

党家村能完整地保存至今与与历届政府和民众多方重视与保护有关。当今党家村共有333户1300多口人,但近半个世纪以来,房屋基本没有大拆大改。保留了原有建筑形态,是陕西目前发现的一处最大、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古村寨。英国皇家建筑学会查理教授认为:东方建筑文化在中国,中国居民建筑文化在韩城。

陕西省已将党家村古村寨的开发建设列入全省“八五”旅游发展规划之中,经过修复维护,这里将成为“黄河游”旅游线上的一个重要参观点。

西安景点导游词【第四篇】

世界第八大奇迹 1974年,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的发现震惊世界。这一建在公元前3世纪的地下雕塑群以恢弘磅礴的气势,威武严整的军阵,形态逼真的陶俑向人们展示出古代东方文化的灿烂辉煌,无论建造年代、建筑规模与艺术效果无不堪与“世界七大奇迹”媲美。于是,“世界第八大奇迹”之誉不胫而走,成为秦始皇陵兵马俑的代名词。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是我国最大的遗址博物馆,除一号坑、二号坑、三号坑保护陈列大厅外,还有兵马俑坑出土文物陈列室和秦陵铜车马陈列室。

20世纪最重要的发现

西杨村本是郦山北麓一个默默无闻的普通村庄。1974年3月,西杨村的村民在村南160米的柿树林畔打一口井。这里地处骊山冲积扇前缘,累经山洪泥石流淤积,耕地间夹杂布满鹅卵石的灌木丛和废弃荒地。3月24日动工,挖到3米多深时,发现下面是红烧土、烧结硬块和炭屑灰烬,大家以为碰上了老砖窑址。继续往下打,在5米多深处的井壁西侧,阴暗的光线下终于露出“瓦王爷”凝静的面容。村民们正诧异间,恰好公社干部房树民来检查打井进度。他下到井底仔细观察,发现出上的砖块与秦始皇陵附近发现的秦砖一模一样,急忙告诉大家暂停打井,接着便匆匆赶往县城报告县文化馆。湮没2200年的“世界第八大奇迹”就这样重新回到人间。

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1974年3月29日。

中国雕塑艺术的高峰

先秦雕塑古朴拙稚,直到接受佛教文化之后,才形成中国雕塑的艺术风格。它的特点是高度概括,线条简洁,风格浪漫,注重装饰,讲究神似而失于写实。然而,秦兵马俑的发现使中外美术史专家们瞠目结舌。人们在这里发现了20__年前东方古典写实主义雕塑艺术的高峰,找到了中国美术史上长期缺失的一页!它严格运用写实主义创作手法,无论形体、结构、比例、质感、量度都以准确的解剖构造为依据。从秦俑的脸部,可以看出皮肤肌肉下颧骨、眉骨、颌骨的准确位置,五官的大小、比例、位置一丝不苟,形体的每一凸凹无不符合人体解剖构造。甚至可以从马的造型判断其品种。非但如此,这些艺术大师还注意 紧紧抓住人物性格,从人物的面部表情、内心活动、精神状态上追求变化,塑造出栩栩如生、神态各异,形神俱备,无一雷同的 众多艺术造型。

一号坑――宿卫军主力阵容

一号坑保护陈列大厅是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中最早的建筑, 1979年10月建成开放。 在三个兵马俑坑中,它发现得最早,规模也最大。俑坑呈东西向长方形,面积14260平方米。坑内有10道宽2。5米的夯筑隔墙,形成南北面 阔9间,周围绕以回廊的格局。局部发掘已出土陶俑1000余尊,战车8辆,战车的陶马32匹,各种青铜兵器近万件。根据出 土兵马俑的排列密度,估计一号坑共埋藏兵马俑6000余件。

这是一个以步兵为主,战车、步兵相间的主力军阵,配置有前锋、主体、后卫和翼卫,步骑相间,车马兼具,规模庞大,布局严密。东端3列步兵俑面向东方,每列68尊,是军阵的前锋;后面接着战车与步兵相间的38路纵队构成军阵主体;俑坑南北两侧和西端各有1列分别面南、面北和面西的横队,那就是军阵的翼卫和后卫了。

这里的陶俑按兵种可分步兵俑、弩兵俑、车兵俑和骑兵俑4种。步兵源排列成纵队或横队,各作不同的手持兵器姿势;弩兵俑作张弓待发姿势并背负箭;车兵俑手持兵器跟随在战车后面; 骑兵俑站立在马旁,一手牵马,一手紧握兵器。 严格的军阶等级制度是构成军队战斗力的重要保证,从陶俑的不同穿着、装束和兵器配备上可以清楚看得出来。级别最低的士兵俑束发挽髯,只穿短褐,胸无锡甲,腿扎行股(裹腿),足登方口齐头履;级别较高的士兵束发或戴小圆帽,除短褐外还披短甲,足登短靴或方口齐头履;低级军吏源头戴单版长冠,身穿战袍外罩黑色长甲;高级军吏俑头戴双版长冠,战袍外罩彩色花边胸甲或前后摆平齐的鱼鳞甲;与众不同的将军俑头戴双卷尾长冠,冠带在颈下挽结并下垂胸前。这种冠也叫“鹤冠”,冠上两边本来坚插黑色的鸡尾,据说鹤是一种性情勇猛善斗的鸟,“其斗到死乃 止”。将军身穿两重战袍,袍外罩有形制奇特的铝甲,铝甲前胸呈三角形由鱼鳞甲片组成,双肩及前后胸有用彩带扎的花结。位于步兵俑群间的将军涌被一群军吏俑簇拥,面部威严,络腮胡须,双、足分开,右手紧握左臂手腕,双手交置腹前,似作拄剑姿势。另一尊原先站在战军上的将军俑额下长须,神态庄重,左手按剑。军阶等级也从所持兵器不同看得出来,将军涌和高级军吏仅有佩剑,用作指挥与自卫;低级军吏和士兵俑则各持进攻性兵器长矛、戈等。二号坑――揭开古代军阵之谜位于一号坑北侧约20米处的二号坑是在1976年考古勘查中发现的,平面呈曲尺形,东西最长处96米,南北最宽处84米,深约5米,面积约6000平方米。

二号坑由四个单元组成。第一单元即东边突出部分由持弓弩的跪式和立式弩兵源组成方阵;第二单元即俑坑南半部由驷马战车组成车兵方阵;第三单元即俑坑中部车徒结合,由车、步、骑兵俑混合编制成长方阵;第四单元即涌坑北半部由众多骑兵组成 长方阵。四个方阵有机地组合为曲尺形阵,进可以攻,退可以守,严整有序,无懈可击,阵式变换灵活,首尾相互策应,既 是试探性进攻的触角,又是突击性进攻的前锋。它是中国考古史上的唯一发现,为认识秦代军事编制和作战方法提 供了难得的直观模型。据局部试掘所知的密度估算,二号坑埋藏兵马俑数量约20__ 件,并会有大量青铜兵器。与一、三号坑相比,二号坑是秦俑坑中的精华,其组阵之复杂,兵种之齐全,姿式之多样及保存之完整都超过一、三号坑,其中鞍马骑兵俑、跪姿弩兵俑是二号坑独有的,各式战车之齐全也是二号坑的特色。这里的战车可分为指挥车、副车、驷乘车和一般战车四种。指挥车装饰华丽,通体擦黑漆,绘有精美的几何形图案,车顶有圆形华盖,车内位立将军俑、御手涌和戎右俑(警卫员),指挥工具是悬挂在车内的钟和鼓,击鼓时进攻,敲钟时退却。副车也有华盖和钟鼓,车上只有御手俑和戎右俑,留下将军俑的空位,作战时,副车紧跟指挥车,以备指挥车一旦发生不测及时递补与救护。驷乘车上也有华盖,但没有钟楼,车上有四名陶俑,一为御手俑,一为军吏俑,其余两名为武士俑,专家认为,这种驷乘车供作前驱,行军时在前引导,作战时在前挑战,向敌方投递战书,然后两军正式交锋。一般战车上有一名御手俑和两名武士俑,位于御手两侧的武士手持矛、戈等长兵器,车上还备有弓箭。二号坑陈列大厅建成于1994年,建筑气魄宏伟,庄严凝重,具有秦代风格,拥有展室及录像厅、贵宾接待室、监控室、茶座、休息厅、文物库等配套设施,是目前国内建筑面积最大、最现代化、功能最齐全完善的遗址保护陈列大厅。

三号坑――统帅三军的军幕

三号坑与二号坑同在1976年考古勘探时发现,1987年建成保护陈列大厅。 它位于一号坑西端北侧,与一号坑相距25米,东距二号坑约120米,三个俑坑呈“品”字状排列。

在三个俑坑中,三号坑是唯一全部发掘清理完成的一座,也 是规模最小的一座。平面结 构“凹”字状,深5。2~5。4米,面积524平方米。从三号坑中发掘出1辆战车,4匹陶马,68尊武士俑和34件青铜兵器。除了与战车配套的4尊车兵俑外,其余64尊武士俑沿夹道以非战斗队形环状排列,手持的也不是弓弩、矛、戈之类实战兵器,而是更多体现仪仗威严的殳(音“书”)。专家们判定这里是统帅三军的“军幕”,也就是整支行卫军的指挥系统。古代军队虽有多种编列,但最基本的是左、中、右三军。一号坑是左军,二号坑是右军,三号坑是指挥部,那么,还有一支中军在什么地方呢?那就是只挖出土扩,没来得及铺砖棚木,更没来得及放入兵马俑的四号坑。据勘查,四号坑面积4000多平方米。人们虽一般很少提及,但它并非可有可无,因为这四个坑统一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军事编列体系。三缺一,留下了一个历史缺憾。史籍记载:“骊山之作未成,而周章百万之师至其下矣。”

秦铜车马

1978年,秦始皇陵考古队在秦始皇陵冢西侧20米的地下7。8米深处发现一组车马殉葬坑。这两具铜车马就是从中发掘出来的。

铜车马原先安放在木棺内,因年代久远,木棺朽烂,填土下沉,被压碎成千余块。为便于修复,考古人员把铜车马上部积土作初步清理后,以钢板插入地下,把铜车马从坑内整体吊出装箱,运回室内清理拼接修复,经过8年努力,终于使它们重新焕发出当年瑰丽华贵的姿容。

从艺术鉴赏角度看,铜车马的造型无可挑剔。矫健肥硕的马身佩光彩闪烁的金银饰件,双眼紧盯前方,鼻孔微微部张,马齿紧嚼滴衔,鬃花迎风飞扬,削竹般的马耳斜耸,仿佛正聆听号令,只待长策一挥,便放开四蹄疾驰。一号铜车马的御官站立车头,两腿并立,身体稍稍前倾,双手揽住辔绳,目视车前,聚精会神。二号铜车马的御官坐在车首。头戴切云冠,腰悬青锋剑,身着长孺,圆领外翻,紧握辔绳,高举长策,丰满圆润的脸 庞上透出既志满意得又恭谨认真的神情。 和秦俑一样,铜车马采用严格的写实手法,车、马、人的造型处处讲究比例匀称,形态逼真。马的每块肌腱都符合生理解剖结构,甚至马口腔上颚的皱纹和牙齿都铸造了出来,连马大腿两侧两个附蝉黑斑及―括约肌都没有忽略。御官的脸部、睫毛、头发以至手纹指甲达到惟妙惟肖的地步。与造型艺术严格写实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铜车彩绘采用的高度浪漫手法,车盖和车 厢上部的彩绘龙虎纹,团团簇簇,似云腾雾卷,如金蛇狂舞,纵情挥洒,奔放浪漫;而一到底边,画笔一转,风格陡变,丝丝缕缕,若即若离,笔意婉转,奇丽飘逸;再配以铸出的几何形纹饰,使得雕塑造型的精美与彩绘图案的绚丽共熔一炉,相得益彰。

西安景点导游词【第五篇】

各位游客:

我是你们今天的导游小莫,今天我们将要游览大雁塔。各位旅客,到西安游览时,您一定想去看看大雁塔这座唐代古塔是古城西安的独特标志,古人曾留下“驱山晚照光明显,雁塔晨钟在城南”的诗句。作为关中八景之一的大雁塔高高耸立在西安市南郊慈恩寺内,距市中心约4公里,是我国的佛教名塔之一。

大雁塔风景区是一处佛教圣地,是国家4a级景区,与唐代高僧玄奘法师有密切的关系。大雁塔位于南郊大慈恩寺内,是全国著名的古代建筑,被视为古都西安的象征。相传是唐僧从印度(古天竺)取经回来后,专门从事译经和藏经之处。因仿印度雁塔样式的修建故名雁塔。由于后来又在长安荐福寺内修建了一座较小的雁塔,为了区别,人们就把慈恩寺塔叫大雁塔,荐福寺塔叫小雁塔,一直流传至今。大雁塔平面呈方形,建在一座方约45米,高约5米的台基上。塔七层,底层边长25米,由地面至塔顶高64米。塔身用砖砌成,磨砖对缝坚固异常。塔内有楼梯,可以盘旋而上。每层四面各有一个拱券门洞,可以凭栏远眺。长安风貌尽收眼底。塔的底层四面皆有石门,门桅上均有精美的线刻佛像,传为唐代大画家阎立本的手笔。塔南门两侧的砖龛内,嵌有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褚遂良所书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和《述三藏圣教序记》两块石碑。唐末以后,寺院屡道兵火,殿宇焚毁,只有大雁塔巍然独存。

旅客朋友们,我们现在来到了大雁塔南广场这面。本景区由主景区即大慈恩寺、大雁塔和南北广场、东西两苑组成,占地约500亩。在广场的中央矗立着一尊唐僧玄奘西天取经的高大铜像。只见他气宇轩昂,身披袈裟,手执锡杖,迈着坚定的步伐,好象正奔波在西行取经的路途上。身后就是他开创的慈恩祖庭,是他主持的译经道场大慈恩寺,以及他所修建的大雁塔。

玄奘(602-664年),俗姓陈名祎,河南偃师人,自幼卓尔不群,努力学习。13岁被朝廷破格录取,在洛阳净土寺剃度为僧。玄奘先后周游全国十余省,遍访十余位高僧名贤,拜学经典,穷尽各家学说,誉满京师,被誉为";释门伟器和佛门千里驹。";在全国各地游学后,他回顾佛教传入中国600年以来、佛经残缺不全,教义分歧,派别纷争的状况。玄奘在对佛经研习中,对佛经的质疑之处多达百余条。他决意到佛教发源地---天竺国,也就是现今的印度,去探求佛教的精蕴,以解众疑,弘扬佛法。公元627年他结伴上表奏请,申请赴印求法,未得到朝廷的批准。其他人纷纷退缩,而他不为所动,矢志不改,并且利用出国之前3年时间,从佛经研究、语言梵文及物质精神等方面作了充分准备。遂违禁出关,即违法偷渡出境,昼伏夜行,只身前往,开始了他西天取经的艰难历程和传奇故事。现在请大家继续参观。

现在我们来到大慈恩寺,寺院的正门称为山门,也叫三门,分别称为空门、无作门、无相门,象征着佛教的三解脱之门。大家看,门上的牌匾是江同志亲自题写的";大慈恩寺";几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慈恩寺创建于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初名";无漏寺";.公元648年,唐高宗李治作太子时,为其母以追荐冥福修建寺院,故得名";慈恩寺";。寺院虽系太子李治为其母追福而建,也表达了其父唐太宗怀念文德皇后的心愿。唐太宗和文德皇后从小结发,情深意长,13岁即";嫔于太宗";,当时太宗李世民才17岁。太宗即位时,立其为皇后。文德皇后为人贤良正直,顾全大局,严于律已,她为了大唐社稷,力避裙带之嫌,她坚持不愿自己兄弟子侄担任朝廷要职。而对于魏征、房玄龄等忠勇良臣,却全力保谏爱护。皇后的申明大义,正直贤慧,成为大唐贞观盛世的良佐栋梁。在临终遗言时还强调";不可厚葬,俭薄送终";。如此贤淑开朗,确不愧为一位有胆识、有胸怀的女政治家。对文德皇后的去世,太宗十分悲恸,向近臣表白:";朕非不知天命而无益之悲,但入宫不复闻规谏之言,失一良佐,故不能忘怀耳!";所以大慈恩寺的创建,实际是唐太宗父子两代为文德皇后祈福之举,也是唐王朝对一代贤后的纪念。

现在在寺院的范围东西阔160米左右,南北长318米左右,共计93亩,该寺院主要建筑,由南向北依次排列着山门、钟鼓楼、东西配殿、法堂藏经楼,大雁塔及玄奘三藏院。东西两侧分别为方丈院、僧院、寺管院、文管院等。

接下来我们大家一起走进山门,可以看到钟、鼓二楼对峙,东侧钟楼内悬挂有一口铁铸的";雁塔晨钟";。该钟铸造于公元l548年,钟上铸有";雁塔晨钟";4个苍劲的大字,这口雁塔晨钟自造成启用至今天,一直作为大慈恩寺行仪规范,是本寺佛教活动和众僧生活的组成部分。晨钟作为佛教大型法器,是召集众僧进行法事之用。寺院僧人们每天闻钟而起,闻鼓而眠。当拂晓时分,晨钟那洪亮的阵阵钟声划破晨曦朝霞,回绕在西安城南上空,共敲3阵,每阵36响,共鸣108响,表示断除尘世人生108种烦恼,祈祷盛世太平、万民安乐、五谷丰登。

西安景点导游词【第六篇】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小王。很荣幸能为大家服务,今天我带大家去参观西安城墙。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古城堡就是明西安城墙,是明初在唐长安皇城的基础上建筑起来的。它是我国中世纪后期历史上最著名的城垣之一,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军事城堡防御设施。

西安作为千年古都,历代曾多次修筑城墙。它们多数被历史的尘埃掩埋。我们现在看到的城墙可追溯到隋代。公元1369年,明王朝大将徐达从山西进入陕西,将原来的奉天路改为西安,意为“西方长治久安”。拉开了明在西安修筑城墙的序幕。历时8年修筑完的城墙外形是一座长方形。城墙高15米,顶宽12—14米,底宽16—18米,周长13。9公里。最底层用黄土与石灰、糯米汁拌合而成,干燥之后,异常坚固。

西安古城墙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敌楼、女儿墙、垛口等一系列军事设施。好了,现在让我们亲自来感受这座科学、严密、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这就是我们今天游览的西安城墙,它是世世代代陕西人的骄傲,是唐代文明的象征。

各位游客,大家好,现在我们的目的地是——西安碑林博物馆

孔庙遗址是西安碑林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置历史可追溯到北宋末年,南门照壁上的“孔庙”两字是由清代书画家刘晖书写的。现在的大门东西开,俗称“礼门”、“义路”。走进博物馆大门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雕梁画栋的木牌枋,名叫“太和元气坊”。

西安碑林因碑石丛立如林而得名,它始建于公元1087年,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石质书库”、“书法的故乡”。西安碑林是为保存唐代《石台孝经》、《开成石经》而建,经历代不断的整修充实,集中展出了汉魏至明清的碑石墓志1000多件。

游客朋友们,碑林博物馆的参观讲解就到这里,谢谢大家的配合,欢迎大家下次再来参观,谢谢大家!

各位游客们大家好:

现在我们就来到了碑林。顾名思义,它的意思就是“碑石丛立如林”,这座博物馆始建于公元1087年,距今已有900余年的历史了。它是收藏我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数量最多的一座艺术宝库。所以,人们又将其称为“石质书库”。西安碑林是在保存唐代石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各位游客,这里主要陈列唐代著名书法家书写的碑石,历来都是人们学习书法的范本。其中有唐初著名书法家欧阳询书写的《皇甫诞碑》,以及他的儿子,也就是欧阳通书写的《道因法师碑》。有颜真卿书写的《多宝塔碑》、《颜氏家庙碑》,还有晚唐柳公权书写的《玄秘塔碑。和怀仁和尚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又被称为“千金贴”。这里还有中外驰名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唐代书法是我国书法艺术史上的高峰时代。长期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为文化的繁荣创造了条件。自唐太宗以来历任皇帝的酷爱和提倡,造就了全社会对书法的普遍重视。一大批书法家涌现出来,如同百花齐放。

好了各位,今天我们的碑林博物馆之行到这里就全部结束了。请大家自己参观。感谢各位的参观,谢谢!

大家好!很高兴做你们的导游,下面就跟着我一起去参观,希望我们有一个快乐的旅程。

西安兵马俑,它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它总面积是二万零七百八十平方米。第一号兵马俑是一九七四年三月农民伯伯打井时发现的,后来经过考古学家认真的工作,我们才知道兵马俑是地下式土木结构,东西长二百三十米,南北宽六十二米,内有陶俑陶马六千多件。堪称是一颗异彩独放的明珠。

兵马俑博物馆每年接待一百多万中外游客,许多名人都曾来这里参观,整个博物馆占地二百万平方米,馆区内树林、花、草清香,环境幽雅。

为了揭开秦始皇陵墓的奥秘,考古学家从六十年代初开始对陵园进行科学的钻探的调查,最后向世人展示了一个拥有一支雄兵千万,由七千件兵马俑组成的气势磅礴的地下军阵,他们令全球瞩目,举世震惊,但由于我们现代世界技术达不到保护兵马俑的要求,目前只有一号坑、二号坑出土,有几个坑的轮廓已经出现,但停止挖掘的钻探,其它的地下文物都被保护起来,以免遭到破坏。

西安兵马俑,壮丽的景观,世界独有人土的美观!

到西安游览时,您一定想去看看大雁塔二这座唐代古塔是古城西安的独特标志,古人曾留下“驱山晚照光明显,雁塔晨钟在城南”的诗句。作为关中八景之一的大雁塔高高耸立在西安市南郊慈恩寺内,距市中心约4公里,是我国的佛教名塔之一。

大雁塔前身是著名的慈恩寺。慈恩寺初名无漏寺,到了唐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高宗李治做太子时,为追念死去的母亲长孙皇后的恩德,下令在长安晋昌坊建造寺院,敕赐“慈恩”。它北面正对大明宫含元殿,占地26570平方米,周边风景优美,为唐都长安最宏伟、最壮观之佛教寺院。下面,请大家随我一起走进慈恩寺和大雁塔游览一番。

各位游客,慈恩寺是皇家主持建造的寺院,具有其他寺院望尘莫及的显赫地位和宏大规模。这座寺院当年由13座庭院组成,面积达34o亩,是现在寺院面积的7倍。其建筑富丽堂皇,装饰华丽富贵。慈恩寺现有面积32314平方米,约合亩。

走进寺院是两座小楼,东边是钟楼,里边悬挂有明代嘉靖年间铸造的一口铁钟,重15吨。西边是鼓楼,楼里存有一面大鼓。长久以来,人们都把“雁塔晨钟’作为关中八景之一,广为流传。但以往人们都以为“雁塔晨钟”是指西安小雁塔的钟,其实此景指的是大雁塔,因为大雁塔这口钟重3万斤,是在大慈恩寺内于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十月铸造的,比小雁塔那口钟搬入寺内的时间早100多年,上面还铸有“雁塔晨钟”铭文。

众所周知,一般寺庙都有大雄宝殿,慈恩寺也一样。它的大雄宝殿位于寺院中心高台上,初建于明天顺二年(公元1458年)至成化二年(公元 1466年),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曾予大修。大殿上面三座塑像是释迎牟尼三身像。中间的叫法身像,西边的叫报身像,东边的叫应身像。释迎牟尼为佛教始祖,原是古印度迎毗罗卫国的王子,生于公元前565年,死于公元前486年,大约与孔子同时代。三身佛东侧立有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迎叶;西侧立有其堂弟阿难,他待从释迦牟尼20xx年,也是十大弟子之一。两侧是十八罗汉和玄奘塑像。

大雄宝殿后是藏经楼,存有《藏文大藏经》等重要经典。楼下是讲堂,为佛教徒讲经说法之处,供奉阿弥陀佛铜像一尊,高1米多。殿内珍藏玄奘亲手供奉的佛座一件,还有唐代青响石四大天王像座一块。此石为蓝田玉山所产青石,敲之锵锵有声,清脆悦耳。

按照印度佛教传说,当初佛教有大乘与小乘两派,小乘佛教不忌荤腥。有一天,正是菩萨布施日,一座小乘寺院的和尚却买不到肉下饭。这时天空中一群大雁飞过,一个和尚望着雁群自言自语:“今日增房无肉吃,大慈大悲的菩萨一定不会忘记这是什么日子。”话音未落,领头的大雁便折翅坠地。于是全寺和尚大惊失色,认为这定是菩萨显灵。他们就在大雁坠地处建造石塔,并戒绝荤腥,改信大乘佛教。因此,佛塔又称大雁塔。

到了大雁塔,人们自然会想起唐代名僧玄奘,他是慈恩寺内的第一任住持方丈。相传唐永徽三年(公元652年),著名高僧玄奘大师为安置他从西域带回来的经书、佛像、舍利,奏请高宗允许,在慈恩寺西院,敕建了大雁塔。当年三月动工,玄奘亲自监造,一年建成。

各位游客,大家一定看过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及据此改编的同名电视连续剧,那么《西游记》里的唐僧是否就是唐代这位著名和尚玄奘呢?玄奘法师俗姓陈,13岁在洛阳出家为增,勤奋好学,在国内各地访师问学后,决意到佛教发源地印度去探索佛教的精蕴。玄奘于唐贞观三年(公元620xx年)从长安出发,沿着丝绸之路,穿越上天飞鸟、下无走兽的戈壁沙漠,西行直至天竺,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学成后返回长安,历时20xx年,行程5万公里,经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取回佛经657部,并在印度获得极高地位,备受尊崇。回国后,在唐皇室的支持下,他集中各地博学高僧,组成规模空前的佛经译物场,并亲自任译主。翻译的佛经无论从质量或数量上都远远超过前人,开创了我国翻译史上的新时期,共译著佛经75部1335卷,撰写了《大唐西域记》,受到各

国学

者的重视。应该说《西游记》是以唐代玄类西出取经为背景而写成的,但故事里的唐僧不全指玄奘,而是一个经过艺术化的文学作品里的人物。

各位游客,大雁塔在建时高60米,5层,砖表土心,光盘梯。后塔心砖缝草木丛生,渐趋颓废。经武则天长安年间、唐玄宗天宝年间、后唐长兴年间几次改造,大雁塔比原先长高了米,还加了两层。底层每边长25米,基座为方形,边长45米至48米,每层四面均有券门,塔内装有楼梯。塔底层门楣上均有精美的线刻佛像,尤其是西门楣的释迦牟尼佛说法图,上刻当时废殿建筑的写真图,传为唐代大画家阎立本的手笔,是研究后代佛教文化和建筑艺术的珍贵资料。塔南门东西两侧的砖龛内镶嵌有唐太宗李世民撰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和唐高宗李治撰的《大唐三藏圣教序记》碑。两碑都是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书写,为唐代碑刻中的精品,是受国家保护的珍贵书法原刻,是研究古代书法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完全可以这样说,这座仿木结构的楼阁式方形砖塔,造型简洁,气势雄伟,有显著的民族特色和时代风格,是我国佛教建筑中的杰作。

-->

西安景点导游词【第七篇】

各位游客大家好!

按照印度佛教传说,当初佛教有大乘与小乘两派,小乘佛教不忌荤腥。有一天,正是菩萨布施日,一座小乘寺院的和尚却买不到肉下饭。这时天空中一群大雁飞过,一个和尚望着雁群自言自语:“今日增房无肉吃,大慈大悲的菩萨一定不会忘记这是什么日子。”话音未落,领头的大雁便折翅坠地。于是全寺和尚大惊失色,认为这定是菩萨显灵。他们就在大雁坠地处建造石塔,并戒绝荤腥,改信大乘佛教。因此,佛塔又称大雁塔。

大雁塔在建时高60米,5层,砖表土心,光盘梯。后塔心砖缝草木丛生,渐趋颓废。经武则天长安年间、唐玄宗天宝年间、后唐长兴年间几次改造,大雁塔比原先长高了米,还加了两层。底层每边长25米,基座为方形,边长45米至48米,每层四面均有券门,塔内装有楼梯。塔底层门楣上均有精美的线刻佛像,尤其是西门楣的释迦牟尼佛说法图,上刻当时废殿建筑的写真图,传为唐代大画家阎立本的手笔,是研究后代佛教文化和建筑艺术的珍贵资料。

塔南门东西两侧的砖龛内镶嵌有唐太宗李世民撰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和唐高宗李治撰的《大唐三藏圣教序记》碑。两碑都是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书写,为唐代碑刻中的精品,是受国家保护的珍贵书法原刻,是研究古代书法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完全可以这样说,这座仿木结构的楼阁式方形砖塔,造型简洁,气势雄伟,有显著的民族特色和时代风格,是我国佛教建筑中的杰作。

好了,下面大家自由参观,切记注意安全。

小雁塔

小雁塔在西安市友谊路南侧的荐福寺内,与大雁塔东西相向,成为唐代古都长安保留至今的两处重要标志。因规模小于大雁塔,修建时间较晚,故称小雁塔。

荐福寺原建于唐长安城开化坊内,是唐太宗之女襄城公主的旧宅。睿宗文明元年(684年)皇室外戚为高宗荐福而建寺。天授元年(690年)改为荐福寺,是唐长安城中的著名寺院。唐代名僧义诤在荐福寺译经,共译56部,撰著《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一书,对研究中印文化交流极有价值。

现寺内存有的小雁塔,为密檐式方形砖构建筑,初为15层,高约46米,塔身每层叠涩出檐,南北面名辟一门。塔身从下至下逐层递减内收,愈上愈促,秀丽玲珑,别具风格。门框为青石彻成。塔身内部为空筒式结构,设木构楼层,有木梯盘旋而上。明清两代因屡经地震,塔身中裂,塔顶残毁,仅存13层。今寺内还保存一口重万余公斤的金代明昌三年(1192年)铸的臣大铁钟,钟声宏亮,是誉为关中八景之一的“雁塔晨钟”。

西安景点导游词【第八篇】

钓鱼台位于宝鸡市东南40公里蟠溪河上,南依秦岭,北望渭水,山清水秀,古柏叠翠,景色绮丽,历史久远,是古今中外颇享盛名的游览胜地,是省级风景名胜区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钓鱼台因西周名士姜子牙在此隐居十载,滋泉钓干遇文王而闻名于世,史料典籍均有记载。唐贞观年间:“太公兵家者流,始令蟠溪立庙。”并植柏四株,至今犹存。至清乾隆年间有庙宇17处,著名的有太公庙、文王庙、山门口、三清庙等,河东岸的钓台遗迹,河道中央的“璜石”,河西的望贤台以及飞瀑流霞,浪声莫测。钓鱼台建筑风格典雅、自然景色迷人。

根据记载,太公钓鱼台有3处,初钓河南新安城东,继钓陕西咸阳城西,后钓宝鸡县伐鱼河谷,而三处中又以幡溪钓鱼台最为有名。因为,姜太公在此垂钓的时候,遇到周文王的拜谒,辅佐朝政,才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的“文武之治”盛世。从此以后,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唐代诗人李白、许浑,宋代诗人苏轼都曾游览于此,并赋诗记胜。唐代的钓鱼台就此建庙塑像,历经3次重建,至今人们还可以看到“太公庙”、“文王庙”、“望贤台”、“乞子崖”、“钓鱼台”等一些庙宇,祭钓堂、殿、廊、楼、台和一石驮五柏等壮观奇景。《吕氏春秋》(水经注)有“太公钓兹泉”的记叙,民间亦有“太公背泉垂钓”、“周文王纳谏邀贤”、“武吉代薪奉母”等传说。古往今来,钓鱼台就以其盛名招待游客,宋代文学家苏轼曾游此地,留下“夜入幡溪如入峡,照山炬火落惊猿”的名句。站在伐鱼河上的瓦子坡村南眺,秦岭群峰峥嵘起伏,重峦叠嶂,郁郁葱葱,气势磅礴,蔚为壮观。近看,奇峰耸峙,翠柏葱绿,庙宇宏伟,水色碧透,绚丽诱人。

然而,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块屹立在伐鱼河畔的奇特巨石——“丢石”。丢石,是一块庞大而完整的石英花岗岩体,上大下小,呈碗形,丢石上几乎找不到任何裂隙。丢石北侧有清乾隆五十九年三月,宝鸡知县徐文博书写的4个1米见方的苍劲大字:“孕磺遗璞”。丢石高米,上部直径米,下部直径仅4米,伐鱼河湍湍急流擦石而过,大有一触即倒之势,然而,千百年来,它始终“稳如泰山”,充满着神秘的色彩。

雄伟壮观的姜太公庙在丢石右上方的河边。房屋出檐斗拱,雕梁画栋,古香古色,为唐贞观初年所建,明嘉靖年间整修,清乾隆二十六年重修。庙前正立着4棵40余米高的参天古柏,枝杆粗壮,根深叶茂,四季常青,传说为唐代所植,此为钓鱼台景观之一。周文王庙,由姜太公庙盘山而上即到。文王庙依山而建,庙堂重瓦危檐,布局严谨,巧夺天工。隔河山腰,还有规模更加宏伟的武王庙和武吉庙。武吉庙内原有一根武吉担柴用的铁肩担,重60公斤,“_”中丢失。据钓鱼台碑得记载,这里自唐代设神修庙,计有庙宇、祭堂17处,殿、廊、搂、台共40余间,现在多数已重建恢复。从丢石顺水而下,河水层层下跌,浪花飞溅,向下游直泻,形成一个个深潭,犹如朵朵雪莲盛开。离丢石100米处,有一水面宽广,水色碧透的深潭,名“滋泉”,泉边有一石英花岗岩巨石嵌入河心,巨石上有两道40厘米长,15厘米深的平行光滑浅槽,相传姜子牙来此隐居后,每每在此垂钓,年深日久,便在巨石上跪出了两道槽痕。钓鱼台即由此得名,侧方岩壁上雕凿有“钓鱼台”3个巨型篆字。

从丢石溯水而上,两岸高山对峙,河谷狭窄,谷坡陡峭,水流湍急,有“一步跨过伐鱼河”之称。沿峡谷再上河谷,豁然加宽。一座双曲拱大坝挡住了去路,这即是“钓鱼台水库”。钓鱼台水库,坝顶宽2米,坝长200米,坝高50米,水深45米,总库容量255万立方米,1973年开工,1978年12月建成,可灌溉2200公顷农田。水库大坝东端有一八角亭,记载了水坝开工时间,使用人力及竣工日期,具有古代亭台楼阁和现代建筑艺术的综合风格,典雅灵秀。大坝中间有一观景楼。登上观景楼,整个风景区尽收眼底。钓鱼台水库为这里增添了不少风景。夏秋季节,水面碧波荡漾,周围高山披红挂绿,湖光倒影,煞是好看,游人乘坐小船或游艇漫游水面,恍如置身于桂林漓江之上,杭州西湖之中,十分惬意。从坝侧溢洪跌下一道瀑布,约40多米高,瀑布飞流而下,如白练垂挂,似银河倾泻,訇然之声震耳欲聋,水珠飞溅数丈之远,日光照在迷蒙瑰丽的水雾上,竟幻化出一道绚丽无比的七色彩虹,云蒸霞蔚,壮观无比,充满诗情画意。冬春季节,水库冰封水面,光滑平整如明镜,雪落山间,银装素裹,一片银色世界。巨厚的冰层,成了游人的天然滑冰场。水库的天然景色和人工建筑浑然一体,构成了一幅耐人寻味的风景画。

历史上的姜太公,姓姜,名尚,字子牙,号飞熊。生在商世,因见纣王无道,遂弃官出走,隐居在此,终日以垂钓度日。“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成为后世人们的.俗话。后来他终于被周文王发现。文王礼贤下士,亲到伐鱼河畔迎聘。于是,被尊为军师的姜太公遂辅佐文武二王开创了在中国历史上卓有成就的西周霸业,自己亦名留青史。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2362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