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策划书 商业策划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优质4篇
【导读预览】此篇优秀范文“商业策划书 商业策划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优质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此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商业策划书【第一篇】
(一)、20xx年主要产品销售数据分析。
(二)、产品主要渠道销售数据分析。
(三)、各产品宣传推广费用投入分析。
(四)、各产品主要经销商综合实力分析。
(五)、09年管理状况分析。
二、20xx年市场运营指导思想
(一)、团队建设指导思
1、把团队建设纳入最重要的工作内容及职责范畴。
2、加强系统、科学、实用的培训及市场一线“传、帮、带”,使团队人员熟练掌握各种工作技能。
3、强化管理,使各项管理工作规划化、系统化、常规化。
4、将区域团队人员打造成一支合格的营销团队,推动“**名酒营销专家”目标的早日实现。
(二)、渠道开发建设指导思想
1、积极响应公司“深度营销”“渠道扁平化”的营销战略;
2、调整、优化现有经销商,积极开拓优质新经销商;
3、采取“1+n”招商模式,扩大渠道密度及宽度;
4、最大程度地深化与客户的关系,通过区域市场、核心经销商、终端网络、客户顾问服务“四大”,相互作用的核心要素间的协调和平衡,确立渠道综合竞争优势。
(三)、宣传推广指导思想
1、在公司“方案制”“预算制”“费用可追溯制”的原则下,全面整合团购资源,以主题公关活动为由,建立团购对象标准数据库,制定标准化管理办法,定圈子、定系统、定人、定利益链、定职责地进行服务跟进,不断完善团购数据库,不断优化团购客户人群或组织,提升团购质量,以团购带动。
2、深度细分,打造烟酒店渠道标准化营销机制。把每一家名烟名酒店作为团购、零售、分销、陈列、推广五种功能于一身作的战阵地与窗口,以“广铺路,全覆盖”占领名烟名酒店的数量;以“深分类,重维护,占领名烟名酒店的质量”;以“核心旺销型名烟名酒店生动化形象建设的”6个1工程“(占领1个专柜,占领1个堆头或堆箱,占领1个易拉宝,一个排面最少占领1个标准价格贴,占领1个室(内)外喷绘或写真贴,占领1个门头),树立品牌产品形象;以”细服务,深客情“,占领名烟名酒店的人心。
3、对重点餐饮渠道实行差异化创新营销:创新性抢占点菜处(海鲜陈列水箱处)广告位,进行”横幅“”kt板“”x架“”灯箱“等组合的广告宣传;在重点酒店的重点包厢设置陈列柜,陈列展示产品;举行”婚庆专场促销“及”小酒板赠饮“”赠饮酒卡“等主题促销活动,实施消费拉动。对酒店老板、经理、领班等主要负责人的关系型公关、情感型维护、圈子型交往以建立深厚的友谊;为酒店管理提供些实质性帮助,如餐饮店管理与销售方面的杂志报刊,邀请餐饮店营销专家团,定期免费为骨干餐饮店老板及有关人员培训等。
4、商超渠道宣传推广方面,除常规的”价格标杆“”产品展示“外,重点加强商超大厅(广场)试饮、买赠等消费者促销。
5、与”中国移动“”联通“”电信“等单位合作,将公司产品作为新开户、积分兑奖的礼品,实现”产品销售“与”营业厅产品展示“。
(四)、对经销商管理服务指导思想
1、加强对经销商关于公司”方案制“”预算制“”费用可追溯制“原则的解读、理解,并引导经销商执行。
2、强化经销商”行销意识“”现代管理"的沟通、引导,帮助提高经销商销售团队的营销能力,以保证经销商能适应公司的营销管理水平,保证经销商的能力与公司发展步调一致。
3、加强促销管理,协助经销商做好各种促销宣传活动的策划、组织、实施,保证促销宣传活动的有效性。
4、严格价格管理,保证产品价格体系的稳定性。
5、加强信息管理,保证公司政策传递的畅通性、实效性。
文档为doc格式
商业策划书【第二篇】
1、项目概况(1p)
简短地汇总介绍以下几个方面:战略定位、市场概况、服务及产品、营销推广、竞争优势、核心团队、运营现状及发展规划、融资金额及用途。
2、战略定位(1p)
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公司的战略定位(我们做什么,不做什么)和愿景(我们未来会是什么);这部分内容很多创业者很容易忽略,从而起不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看不清项目未来的走向是什么?毫无疑问,战略是随着外部环境动态调整的,但是大的主线创始人肯定要想清楚。用联想之星执行董事王明耀先生的话来说就是,“试错和快速迭代,可以用于产品改善,但不适用于模式改变”。退一步来讲,模式可能也会有调整,但项目未来可供选择的战略定位最好能够大致想清楚。
薯片理论
关于项目定位的选择,我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暂且叫做“薯片理论”),理解这个理论背后所表达的产业演进规律对于我们选择创业的切入点可能会有帮助。
个人观察发现,在某一个产业(领域)发展早期,首先是出现横向的分工,而纵向分工尚不明显,这是最初的“横向重度垂直”的创业机会,此时的市场格局是万马齐奔、“大市场、小作坊”。而随着产业发展相对成熟,产业内垂直领域的横向分工逐渐模糊,此时已经开始初步实现同一个“片层”内的范围经济效应(横向扩张),同时,出于效率进化的需要,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纵向分工开始相对显著,即原来不得不由自己同时完成的产业链上下游的几个职能中的一个或几个职能被分离出去,市场上出现某一个“片层”内的专业供应商。此时的市场格局是同一个“片层”内已经出现规模较大企业,而最终的纵向一体化尚未开始,这是产业内第二波纵向“纵向重度垂直”的机会,近年出现的达达配送、同城货运等项目均是这种产业规律的体现。而到产业后期,范围经济效应会引导这种产业链上下游的联动和协同,部分规模巨大的企业会朝纵向一体化的趋势发展,例如从事物流快递的顺丰切入电商就是范例。
引导这种产业演进的本质规律其实是背后那只无形的手——社会综合交易成本最小化。用科斯的理论解释则是:用组织替代市场(内部化)还是用市场替代组织(市场化)是由综合交易成本决定的,交易成本(契约成本和组织管理成本)的高低决定了市场和组织的边界(如无法准确理解这句话,建议参阅科斯写的《企业的性质》一文)。显然,当市场存在公有云服务的选择时,把企业内部的服务职能甩给市场的专业机构来做可能更有效率。就效率而言,通常存在这样的规律,资产专用性(资产或服务被某个部门或机构专用)不如“私有云”(资产或服务被某一个区域内的一大批企业使用)来得更有效率,而“私有云”又不如“公有云”(资产或服务被更大范围内的更多企业使用)更有效率。
产业演进的终极状态通常是,整个社会的要素在同一个“片层”内整合以实现最大程度规模经济效应,为产业下游提供最富效率的“公有云”服务,而整个产业就如同一串被串起来的薯片,其中只有少部分规模巨大的企业可以实现纵向一体化,而他们一般通过并购来实现,这也是留给创业者的机会。
在今天的互联网+领域,创业或投资,就要寻找这样潜在的“薯片”机会,当产业发展还处于还处在非常分散或者“私有云”状态,就存在着利用互联网来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完整高效的“薯片”的机会。
顺便说一句,很多项目纠结到底是自营模式还是平台模式,思考逻辑其实很简单,从终极思维的角度来看,比较一下两种模式的管理成本和契约成本,尤其是实现规模化以后,或者说哪一种模式更容易突破“规模-质量-成本”的铁三角。
关于“重度垂直”的定位,将另撰文《垂直领域的创业要“深沟高垒”》进行分析。
3、市场分析(1-3p)
对项目所处的行业细分市场情况进行分析:市场容量(及增长速度)、行业发展趋势、目标客户及需求痛点。这部分内容的分析非常重要,也是整个项目的逻辑起点。在对需求进行分析时,要着重从目前未被满足的痛点需求出发,分析目标市场及目标客户的核心需求。这部分内容的分析构成了“干柴烈火”投资逻辑的“干柴”。创业者在分析这部分内容时,最好能够以第三方权威数据引用和实际调研数据为准,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进行展示。值得注意的是,要注意区分找到的需求属于“must have(雪中送炭)”的需求还是“nice to have(锦上添花)”的需求,经常发现有些创业者容易根据自身的经验及感受对需求痛点进行了过分的自我强化,或者找到的只是小众需求,或者需求并不显性而需要顾问式营销,或者需求过于低频且客单价不够高,那么这样的创业项目从一开始就需要特别注意后续的发展延伸路径。因此,在分析需求时,建议参考九轩资本提出的“普遍、显性、刚需、高频”的“八字诀”。
周鸿祎提到要有“用户思维,而不是客户思维”,其实就是这个意思。如何将用户对“工具”的使用延伸至高频的使用场景,把“一夜情”的“客户”变成有“长情”的“用户”,从而实现流量变现才是关键。否则,客户只是客户,想着羊毛出在猪身上,舍弃了羊毛却不知道猪在哪里,很多工具属性过强的智能硬件和app工具一般都有这个问题,如智能家居产品、手电筒app,名片工具、词典工具、天气工具、闹铃工具等等。因此,产品八字诀的前三点是客户思维,最后一点是用户思维。
从刚需和痛点出发的需求才不是“伪需求”,从伪需求出发的创业都是耍流氓。好的产品不仅应该解决用户的“痛点”,更应该达成用户的“爽点”。
这部分论述要达到的目的是要说明“跑道足够长”、“干柴有很多”。
4、服务及产品(1-2p)
根据我个人的总结,严格意义上的“产品”和“服务”是不同的,虽然实际中产品和服务很难严格区分开,并且在实际形态中二者往往是混合在一起的,但在战略思考层面进行区分非常有必要,因为不同的产品或服务形态决定了在实际价值交付环节的边际成本是不一样的,从而也决定了项目最终能够做多大规模。
严格意义上的“产品”具有如下几个特点:1)生产、交付和使用三个环节异步(可分离);2)可异地交付;3)可大规模复制;严格意义上的“服务”则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生产、交付和使用三个环节同步(不可分离);2)属地化交付;3)高度依赖人,复制性差。
按照以上定义,从交付环节的意义上(注意是交付环节)可以把产品和服务形态概括为以下五种形态(如下图)。在现实中,大部分2b的项目都处于下面两个象限,更偏服务属性,因此也更加难以标准化和规模化。由于服务的交付过程比较依赖人,因此这类项目通常很难摆脱“规模-质量-成本”这个“铁三角”的束缚,从而难以做大规模,而整个行业也容易呈现出“大市场、小作坊”的格局。
现实中,大部分的项目都落在以上坐标系的不同象限位置。按照以上方法论分析“产品”和“服务”,可以帮助我们从根本上理解项目发展后期的收入成本曲线走向(决定了项目在扩张过程中的边际成本不同),从而了解项目的可规模化的程度。值得说明的是,这种分析方法可以作为一个战略思考工具,在具体写ppt时其实并不需要如此“理论化”地进行区分。
重点在于,我们提供的产品是否具有核心价值?能否解决用户的核心痛点?能否满足用户的爽点?不是所有的创新都有价值,或者准确地说,不是所有的创新都有市场价值。如果你提供的产品不能为用户提供足够的价值宽度(功能宽度)、价值厚度(体验强度)和价值密度(价值在时间轴上的沉淀),从而对现有的产品或解决方案形成一定程度的替代性拐点(推荐参阅《刘亿舟谈智能硬件:你找到替代性拐点和第二场景了吗?》),那么即便面对一堆“干柴”,你的产品可能也不是那把“烈火”。
这部分论述要达到的目的是要说明“产品足够尖叫”、“烈火很烈”。
5、商业模式(1-2p)
前面谈到,一切商业模式的本质是利润=收入-成本。所以,商业模式要考虑的问题是,项目的收入结构及成本结构在时间序列上是如何展开和延伸的。
由于我们带着常识和逻辑去解构商业的本质,因此我本人拒绝一切商业模式神秘主义,说不清楚的商业模式一定不是好的商业模式,当然,有些项目当前不需要商业模式,但至少眼下的产品有足够的“替代性拐点”,必须是个“金钩子”。
互联网本身没有创造任何新的东西,互联网的本质是改变了世界“连接”的方式。借用一个经济学的术语来说则是,由于借助互联网的连接,交易成本被大大降低了,原来本无法发生的交易现在可以发生了,简单来说,互联网释放了更多的可能性,这便是互联网带给我们的信息红利。
互联网是如何改变人与人、人与物、人与服务、人与信息之间的连接的呢?通常,大部分的互联网产品切入市场的第一属性都是“工具属性”,即通过这个钩子吸引大量的用户,然后通过各种法子留住用户,最后拼的是转化率。
就成本结构而言,不同产品的属性决定了不同的边际成本。切中用户需求的点位不同以及产品自身的属性不同,决定了其在用户流量聚集方面是个“大漏斗”、“中漏斗”还是“小漏斗”。对于互联网产品来说,如果其自身的产品特性能够越过用户的“替代性拐点”而持续地黏住用户,并且能够实现网络效应而自动自发地实现病毒式营销(如微信),那么这个产品就有机会打造一个“大漏斗”,从长期来看,就越容易形成内源性(或自源性)流量,其成本结构中,每新增加一个用户或者收入的边际成本就会比较低,那么这样的项目其流量聚合及转化效率就会较高。相反,一个项目如果一直需要外源性流量支撑,除非项目本身的服务非常具有粘性和增值能力,否则你看不到这个项目存在的理由在哪里。通俗一点讲,用户流量就像河道里的水,哪条河道的河床低,水就往哪儿流。
就收入结构而言,互联网项目的收入计费方式不外乎以下几种:cpc(按点击付费)、cpm(按千次展示付费)、cpa(按下载付费)、cpt(按时间付费)、cp。很多情况下,这几种收费模式可以并行组合。但大体上讲,越是能够做成“大漏斗”的平台,越是可以容许cpc、cpm、cpa、cpt等付费方式的存在,如果只能做成“中漏斗”或者相对“小漏斗”,则最好是能够形成交易闭环,按照cps方式付费。
同一个项目,其成本结构和收入结构放在时间序列上来看,就构成了其长期盈利性表现。只是不同的产品属性组合决定了不同的成本结构,同时也决定了后续盈利模式的选择空间。
就我个人理解来说,mgc(machine generated content)的本质是工具属性,人机互动,如万年历;ugc(usergenerated content)的本质是社交属性,人人互动,如社区,pgc(professionally generated content)的本质是媒体属性,人专互动,如自媒体。无论mgc,ugc还是pgc都是钩用户的手段,不同的是,如何能够将用户自然地延伸到第二场景并持续高频地黏住用户才是流量变现的关键。
对于互联网app项目而言,如果切入点是工具属性,通常这类项目需要闯过两道关:第一道关是,如何通过mgc、ugc或pgc(或其组合)来实现足够低成本的内源性流量;第二道关则是,如何将这些流量引导至交易环节从而实现变现(建议参阅我之前写的1篇文章《从工具到社区到电商到底有多远?》)。
对于切入点直接是交易属性(电商)而言,前期肯定是依靠外源性流量,而后期则是考验整个体系的供应链、规模效应、服务体验等综合实力,从而逐渐形成口碑和品牌,从而过渡到内源性流量。如果一个电商网站永远依靠外源性流程,肯定是有问题的。
既然互联网的本质是连接,那么考验一个平台的连接效率(或者流量效率)就成为项目是否能够持续下去的关键。对于最终需要靠交易来变现的互联网项目而言,其商业模式的本质就是“获客成本、活跃率(留存率)、转化率、客单利、复购率”这五个参数的函数。从长远来看,如何使得这五个参数的运行越过正向的拐点并走出一个“大开口”的收入成本曲线才是决定投资逻辑是否存在的根本。所以说,商业模式最简单的理解就是:利润=收入(r1,r2,r3)-成本(c1,c2,c3)。只不过对于互联网领域来说,这个公式要在一个相当长期的视角来考察,也就是说,你的项目现在可以不赚钱,但不可能永远不赚钱。创业者要想清楚并向投资人传递的是,为什么未来能够赚钱,并且能够赚大钱。
一句话,商业模式部分需要展示企业未来如何赚钱,以及为什么现在的产品形态及发展趋势能够支撑未来的盈利模式。
6、竞争分析(1-2p)
如果说以上的分析根据常识和逻辑就可以得出分析结论的话,那么本部分的分析则取决于我们的视野(“常识、逻辑、视野”这六个字恰好也是九轩资本的投资哲学)。
如果一个创业者,连自己直接的或者潜在的竞争对手都无法准确识别出来,那么我也只能呵呵了。对于竞争对手的分析,应该从对用户需求满足的可替代性选择的角度进行。打个通俗的比方,在同一条街上,卖河南拉面和兰州拉面的固然是竞争对手,其实旁边那家卖湖南木桶饭的也同样是竞争对手。当然,在项目发展早期,可以只选择那些最直接的竞争对手进行分析。
拍死在海里。关于这一点,推荐大家参阅我之前写的1篇文章《初创企业:请警惕a轮死》中关于”垂直陷阱死”部分的阐述。
分析竞争对手时,最好是以表格方式列出细分行业内最主要的竞争对手,以本项目的关键成功因素作为比较维度,针对本项目与潜在竞争对手进行对比分析,比如可以从技术壁垒、核心团队、用户数据、资源优势、运营策略、融资情况等方面进行比较。
值得说明的是,项目面临的市场机会和选择的商业模式本身不可以作为竞争优势。 这部分内容重在说明“烈火”为什么烈。
7、营销推广(1-2p)
酒香也怕巷子深,除了极少数互联网产品通过产品本身的设计以及越过临界点之后可以获得爆发式增长外,大部分的产品前期还是需要深入的营销推广的,即便是融到了大笔资金,优秀的营销推广经验及行业资源依然至关重要。
这部分内容重在说明为什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8、核心团队(1-2p)
简单介绍核心团队的从业经历及擅长的领域,除了核心创始人之外,最好还需要包括技术(或产品)、销售、运营等方面的核心骨干成员。重点强调团队成员的从业经验,团队的互补性和完整性。
9、运营现状(1-2p)
本部分需要介绍公司现有激活用户、注册用户、日活用户、日活率、留存率、日订单数、客单价、毛利率、近期销售收入、往年以及本年销售收入以及各项指标的增长率等指标。
这一部分所提供的数据,实际上是反映公司目前所设定的产品定位及商业模式得到市场初步验证的情况。投资人会根据这部分数据“管中窥豹”、“以小看大”。
创业者可以根据自身考虑的保密性要求选择适当披露。
10、发展规划(1-2p)
本部分需要在假设融资到位的情况下(特别注意此假设),公司未来3至5年的发展规划,以图表的形式直观说明公司在各阶段的目标市场、拓展区域、商业模式等战略计划。
对于a轮以后的项目,最好能够另外制定一个规范的财务预测模型来反映项目在后续扩张过程中的收入及成本曲线走向。财务预测模型实际上是一个基于时间序列而展开的收入及成本算法模型,其中包括收入及成本的计算方法、参数假设、增长预测等。财务预测模型通常包括收入预测、成本预测、固定资产投入、人力资源投入等基本表格,也包括基于以上预测所生产的利润表、资产负债表。通过跨表格的引用,这些表格通常形成了一个“连通器”式的整体。
投资人通常会根据财务预测模型所提供的计算方法、参数假设、增长预测等数据来判断项目发展后期的运营数据实现的可能性,从而判断项目引入融资之后的理论增长情况。
当然,模型永远是模型,没有一个投资人会完全根据模型来做决定,但是一份严谨测算的财务预测模型可以有效地帮助投资人将“拍一次脑袋”的分解为“多拍几次脑袋”,从而提高决策效率。同时,通过财务预测模型,创业者也可以更好地模拟剖析项目发展演进的关键因素。
11、融资金额及用途(1p)
充分说明以上各部分内容后,并且能够让投资人有满意的认可之后,基本上说明“我什么都不缺只缺钱了”,那么在本部分需要向投资人表明你的融资计划。具体包括两个重要内容,第一是本轮融资金额是多少,最好说明人民币或者美元,如果优先接受美元但不排除人民币,可以在美元之后的括号中注明“或等值人民币”。第二,需要重点说明本轮融资的具体用途,最好能够细化到具体项目。这部分内容需要创业者根据审慎思考的业务拓展计划制定具体的资金分配方案,需要充分体现创业者的战略规划能力,同时也需要体现创业花钱的能力。
关于路演
写好了商业计划书,只是融资的第一步。通常,投资人看到商业计划书之后,可以对项目做出初步判断。如果感兴趣,就愿意和创业团队见面沟通,通常是和ceo直接沟通,这种见面沟通也就是通常所谓的项目路演。项目路演通常分为公开路演与一对一路演,无论哪种形式的路演,我们建议创业者注意以下几点:
1、要做行业的专家,要对自己所在的行业的痛点、格局有深入的洞察;
4、团队永远第一,尽量少用“我”,而是“我们”;
5、尽量用数据说话,但不要夸大数据预期;
6、不要回避投资人的疑问,有勇气接受你不能改变的,有能力尽可能改变你能改变的,有智慧识别这两者,“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他去吧,你就是行业的权威!
商业策划书【第三篇】
联华集团是目前全国最大的连锁超市集团公司,公司创建于1991年5月,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联华现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商业零售企业,形成了大卖场、加强型食品超市、标准超市、便利店、药品连锁和电子商务等多元业态并举的经营格局。门店遍及苏、浙、皖、赣、鲁、豫、晋、辽、吉、新疆、内蒙古等省区100多个城市。
温州世纪联华超市有限公司是隶属联华集团公司下属的一分公司。至今为止已在温州市内和市外开出了多家大型超市,并始终贯彻公司“顾客第一唯一的第一”的经营理念,为广大的消费者提供更好服务的同时带去更多的便利和更多的实惠。
二、环境分析
1、宏观环境分析:
经济环境:鹿城区经济水平较为发达,超市的收益主要来源于附近居民和附近学校(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文化环境:服务群体以附近居民为主,以附近学校为辅。由于服务群体中大部分都是附近居民,所以整体文化水平较低。
科技环境:鹿城区的科技水平相对于温州市区来说还是比较先进的。
2、产品分析:
超市商品品种较为齐全,能够满足附近居民和在校学生的需求。但和其他竞争对手相比,没有任何突出的特色,难以在消费者的心目中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
3、竞争者分析:
三、swot分析
1、内部优势:店面大,货品较齐全,店内宽敞,光线充足,通风条件良好,货架设计区域性明显,商品陈列符合磁石理论,装潢相对较好。
2、内部弱势:缺少特色商品,货架更新不及时,信息服务及信息回馈不同步,与顾客交流及服务系统不完善,超市商品价格比偏高。
3、外部机会:生活消费品为主要的市场需求,每年都有消费力的更新,消费人群以学生为主,潜在消费力较大。
4、外部威胁:地处市中心,门口交通拥堵,停车难,有邻近的超市及校园零售部作为竞争对手。
四、促销活动背景
元旦节将至,世纪联华超市决定在元旦节期间,将举行一个以“共庆元旦,齐迎新年”主题的活动,为了感谢新老顾客的支持,给消费者营造一个祥和、愉快、轻松的节日购物气氛。
商业策划书【第四篇】
本届商业地产博览会围绕这一目标,构建面向城镇发展的商业地产互动交流平台。
xx商业特色街经过10年培育发展,业已形成在商街品牌下集合企业品牌的成熟经营模式。充分整合xx商业特色街的品牌和商家品牌资源进行集中推广、宣传、营销,趁着新一轮城镇化发展的热潮,开展商业“复制”抱团走出去进行品牌输出,为二、三线城镇的商业地产项目提供品牌支撑和招商服务,进一步推进商业地产及商业街的发展,实现资源共享、互惠互赢。
商业街企业有扩大市场的需求;商业街转型升级的需求;政府有推动产业发展的需求;二、三线城镇有招商的需求。
城镇一体化 品牌赢天下
9月16—18日(展出三天)
浙江世贸中心,预计展出面积x平方米左右,折合30个展位
商业特色街的品牌特色以图板的形式进行展示,商家品牌以品牌介绍及logo标识进行展示,以各街区为单位统一设计布置,并突出各街区的特色。
xx市区县特色街规划、特色介绍等。
xx市商业特色街商家品牌介绍形象展示(logo)。
xx市商业特色街宣传册、资料发放。
商业地产及商业街招商项目与特色街业态品牌对接活动。浙江及xx地区准备招商的商业地产及商业街项目,对各街区的业态感兴趣,进行品牌引进,可在展会现场举行小型的招商需求对接活动,同场展示交流,实现无缝对接。
以xx市商业特色街联合会牵头,统一组织落实,将每条街的品牌文化特色以图板的形式进行宣传,并梳理各街区商家品牌,将商家品牌以品牌介绍及logo标识的形式进行展示,同时将街与商家的宣传册、宣传片集中在一个区域里进行宣传推广。展示区块的布置由组委会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布展;做到既统一又有特色,突显各街区的特色品牌及商家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