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必选』精编8篇

网友发表时间 3268131

【引导】优质的范文往往能节省您大量的写作时间,让您的办公学习游刃有余,以下是由阿拉题库网友分享的“《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必选』精编8篇”优秀范例,供您学习参考所有,轻松搞定再也不用加班熬夜了,希望下面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第一篇】

今天读到的是本书最后一章,第十三章《表达感激》。其实本章最触动我的是其中一个话题,“接受别人的感激”。

我身边曾有一位同事,是当时我所在部门的骨干,做事踏实,特别肯吃苦,同时业务水平也很高,当一些“从天而降”的高难度紧急任务出现时,她是为数不多的几个可以接盘的人,从领导到同事,对她都有一致的肯定。但是,每当有人对她表达自己的钦佩或感激时,她都表现的很惶恐,从不“承认”自己的优秀。

与她共事几年,我了解也理解,她的惶恐是真诚的,虽然我无法准确得知这其中的原因(这必须要有深入的交流),但我知道她一如既往“谦卑并严格的要求自己”。

一开始时,当我由衷的表达我的钦佩时,她的惶恐让我觉得尴尬甚至有时候会演化成愤怒,后来我明白,是因为她的惶恐像一堵墙,让情感不能流动,我会一瞬间觉得,“我说的是实话,你还不领情”。

后来,我越来越明白,我的尴尬或者愤怒都属于我自己(无论谁触发的,情绪都只属于我们自己),如果想要改善她的“惶恐”,唯一的办法是我在表达钦佩时,降低词汇的程度等级,态度不要太过“热情”,尽量轻描淡写一点但要同样真诚,同时不期望对方的回应(我衷心希望我说的那些可以令她心里在不为人知的时候稍微接受那么一丢丢)。

这件事,让我在看到“别那么谦虚,因为你没那么伟大”这句话时感慨良多,如同我可以感受我这位同事一样,有时候我也会羞于接受别的赞美或者感激。

“别那么谦虚,因为你没那么伟大”,这句话看上去不符合我们熟知的逻辑,比如我们会惯性的认为,“因为我没那么伟大,我才要谦虚一点”。但我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是,因为我们并没有伟大到需要绝对的谦虚,所以,“当我们让自己光芒闪耀,无意中我们也允许了他人散发光芒”。是的,我们表达由衷的钦佩或者感激,是因为他人真的有一些富有珍贵品格的'行为和举动触动了我们的内心,同理,当别人对我们由衷表达同样的情感时,我们完全可以自然而然的说一声“谢谢你的赞美”,当真诚的情感达成了流动,没有人会认为我们“狂妄自大”。相反,过度的谦虚反而在某些时候会显得“虚伪”。

而且,在接受别人赞美或者感激的过程中,我们也会不断更新对真实自己的认知,因为他人的反应如同镜子,可以照见部分真实的自己。当然,对方的赞美或者感激是否“真诚”,相信我们是可以感知的,退一万步,我一直觉得,即使对方并不足够真诚甚至带有目的性,“多唠拜年嗑”总比直眉瞪眼或者凶神恶煞要好一些吧

祝福每一个“谦卑”的好孩子,你值得被赞美。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第二篇】

今天读到的是《非暴力沟通》的第三章,题目是“区分观察和评论”。

内容并不多,但是读到很多让我要击节赞叹的话,比如:“静态的语言与动态的世界并不匹配”;“如果不把事实和意见混为一谈,我们将不再困惑”;“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是了,就是本文的题目,“不带评论”的观察,被称为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昨天的'笔记里说到“不带有色眼镜”的观察,本书作者用本章内容告诉我们,观察和评价的区别。比如,有个人有时在下午睡午觉,在雨天不出门,但他不是个懒惰的人。

这句话里,哪句是观察,哪句是评价?作者给出的思路是,他是个懒惰的人,还是他的行为被我们称为懒惰?这其中的区别仿佛似是而非,可是在我看来也是属于“细思极恐”的范畴。

是呀,描述事实,和做出评价,原本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件事,但在很多具体情境中常常被我们混淆,比如两人吵架常常吵的是情绪,双方关心事实本身的时候很少,所以常常吵着吵着就忘了当时是为什么吵起来的。

就如开头那三句话中,“如果不把事实和意见混为一谈,我们将不再困惑”——在需要处理某件事的时候,尤其是遇到分歧的时候,我们可以清晰的区分客观事实和个人意见,这个世界的效率会提高多少?

而这,也就是我理解的“静态的语言与动态的世界并不匹配的”根源之一吧,动态的世界可以被语言准确描述的比例的确少之又少,所以,古人有“尽信书不如无书”的感慨。以上还启发我联想到,“你所知的一切都会成为你的天花板”。在认知领域,当我们能够怀着开放的眼光面对一切未知事物,那么我们就有无限成长的可能,而抱着固有认知不撒手遇到新鲜事物就选择无视或者否定注定难有新的变化。

而在关系当中,关注事实本身,是客观体察他人的第一步,而且,通常被客观描述的事实最有力量,想一下,通常我们被人说“你每顿饭吃三碗米饭,会不会有点多”和“你太能吃了”,是不是前者更让我们觉得扎心

这当然是开玩笑,如果对面坐了一个刚刚接到一串工作的同事一脸生无可恋,说“这些都是要在本周完成的,这节奏确实很累人”和“你真是辛苦”哪句更能传递关心?

而以上,最难的就是,放下固有思维,用心区分观察和评论。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第三篇】

非暴力沟通是Nonviolent Communication(简写NVC)一词的中译,又称爱的语言、长颈鹿语言等

作者通过该作品向我们阐述了语言的暴力,扩大了我们对语言暴力的认知范围,同时作者发现了一种沟通方式,依照它来谈话和聆听,能使人们情意相通,和谐相处

第一章:让爱融入生活

1.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我们的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2.非暴力沟通的目的是提醒我们借助已有的知识,让爱融入生活

非暴力沟通指导我们转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我们不再条件反射式地反应,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识地使用语言

我们既诚实、清晰地表达自己,又尊重与倾听他人;同时,它还促使我们仔细观察,发现正影响我们的行为和事件并提出明确的请求

非暴力沟通培育彼此的尊重、关注与爱,使人乐于互助

3.非暴力沟通模式的要素:

①观察,留意发生的事情

②感受,清楚地表达观察结果而不判断或评估——表达感受

③需要,说出哪些需要导致那样的感受

④请求,明确告诉他人,我们期望他采取何种行动,来满足我们

举例:看到桌下的两只脏袜子和电视机旁的三只,我不太高兴,因为我看重整洁,你是否愿意将袜子拿到房间或者放进洗衣机?

4.非暴力沟通过程

①什么是我的观察

②我的感受如何

③哪些需要(价值,愿望等)导致那样的感受

④为了改善生活,我的请求是什么

5.非暴力沟通模式:

①诚实地表达自己,而不批评、指责

②关切地倾听别人,而不解读为批评或指责

第二章:是什么蒙蔽了爱

1.有些沟通方式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

2.对他人的评价实际上反映了我们的需要和价值观

3.暴力的根源在于人们忽视彼此的感受和需要,而将冲突归咎于对方

分类和评判提倡的是暴力

比较也是一种评判

4.我们可以用负责任的语言代替回避责任的语言

5.我们无法强迫他人按我们的期待生活

第三章:区分观察和评论

1.非暴力沟通并不要求我们保持完全的客观而不作任何评论。

它只是强调区分观察和评论的重要性,否则人们将倾向于听到批评,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2.非暴力沟通是动态的语言,不鼓励绝对化的评论,而主张评论要基于特定时间和环境中的观察,并清楚地描述观察结果

第四章:体会和表达感受

1.在表达感受时,示弱有助于解决冲突

2.非暴力沟通对表达具体感受的词语与陈述、想法、评论及观点的词语做了区分要区分

第五章:感受的根源

1.非暴力沟通强调,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

2.听到不中听的话的四种选择:

①责备自己

②指责他人

③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④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3.对他人的指责、批评、评论及分析反映了我们的需要和价值观,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反之如果我们直接说出自己的需要,他人可能积极回应

4.个人成长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

①情感的奴隶:我们认为自己有义务使他人快乐

②面目可憎:拒绝考虑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③生活的主人:对自己的意愿,感受和行动负完全责任

第六章:请求帮助

1.在发言时我们将自己想要的回应讲得越清楚,越有可能得到理想的回应

2.了解他人的反应:对方此时的感受,对方的想法,对方是否接受我们的请求

3.一旦人们认为不答应就会受到责罚,他们就会把我们的请求看作是命令

非暴力沟通的目的不是为了改变他人来迎合我们,而是帮助我们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系

第七章:用全身心倾听

1.分析妨碍了我们倾听

为了倾听他人,我们需要先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全心全意地体会对方

2.有时我们可以主动表达我们的理解,来帮助对方了解我们在何种程度上明白了他的意思,在交流过程中保持持续关注,为对方的充分表达创造条件

3.当我们痛苦地无法倾听他人时,需要:

①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②大声地提出请求

③换一个环境

第九章:爱自己

1.非暴力沟通最重要的应用也许在于培育对自己的爱

2.主动根据需要和价值观来选择生活,深入理解我们行为的动机,并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

第十章:充分表达愤怒

1.如果想充分表达愤怒,就不能归咎于他人,而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上,直接说出我们的需要更有可能使我们的愿望得到满足

2.表达愤怒的步骤:

①停下来,除了呼吸什么都别做

②想想是什么想法使我们生气了

③体会自己的需要

④表达感受和尚未满足的需要

有时在第③和④之间,我们需要先倾听别人

第十三章:表达感激

1.在赞扬他人时,我们很少揭示内心活动,而把自己放在了裁判的位置。赞扬也常常被人用来实现个人目的

2.非暴力沟通鼓励我们充分表达感激:

①对我们有益的行为

②我们的哪些需要得到了满足

③我们的需要得到满足后,我们是什么样的心情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第四篇】

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我们的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后来,我发现了一种沟通方式,依照它来谈话和聆听,能使我们情况相通,乐于互助,也即“非暴力沟通”。

《非暴力沟通》([]美]马歇尔·卢森堡著)认为非暴力沟通是一种沟通方式,是暴力消退后自然流露的爱。这种方式指导我们转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我们不再条件反射式地反应,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识地使用语言;这种沟通方式可以让人们诚实清晰的表达,又尊重与倾听他人。

非暴力沟通能够

1、疗愈内心深处的隐秘伤痛;

2、超越个人心智和情感的局限性;

3、突破那些引发愤怒、沮丧、焦虑等负面情绪的思维方式;

4、用不带伤害的方式化解人际间的.冲突;

5、学会建立和谐的生命体验。

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

1、此刻的观察

2、感受

3、需要

4、请求

举例说明:母亲对孩子说“孩子,看到桌子下的两只脏袜子(此刻的观察),我不太高兴(感受),因为我看重整洁(需要)。你是否愿意将袜子拿到房间或放进洗衣机?(请求)”

非暴力沟通提醒我们专注于彼此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它鼓励倾听,培育尊重与爱,使我们情况相通,乐于互助。

有些人用非暴力沟通理解自己,有些人用它改善人际关系,还有人借助它改进工作。也可被用来协调各个层面的争论和冲突。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第五篇】

作者还列举了四种异化的沟通方式,来看看我们自己有没有踩过雷:

a.道德评判:对他人的评价实际上反映的是我们自己的需要和价值观,警惕对他人进行分类和评判,比如“地域歧视”、“贴标签”。

b.进行比较:比较也是一种评判,它会蒙蔽我们对人对己的'爱意。

“如果真的想过上悲惨生活,就去与他人作比较。”——Dan Greenberg《让自己过上悲惨生活》

c.回避责任:成长环境、他人行为、上级命令、同伴压力、规章制度、无法克制的冲动等等都是回避责任的借口。我们无法强迫他人按我们的期待生活,同样我们也不用对别人唯命是从,要意识到我们是自己的主人。

d.强人所难:可以提出请求,但不要威胁或强迫他人。如果人们认为不答应我们的请求就会受到责罚,他们就会把我们的请求看作是命令,所以要确保我们清楚地传递了并不想强人所难的信号。

“如果一个人选择新的生活,是为了追求幸福,而非逃避惩罚,那他的行为就符合所有人的利益。”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第六篇】

非暴力沟通最重要的应用在于爱护自己!如何培养对自己的爱呢?转变自我评价的方式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既然希望自己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是有益的,那么自我评价的方式就要有助于学习,使我们的`选择符合生命的需要。然而,不幸的是,我们的自我评价方式往往导致自我憎恨,而无助于学习。

非暴力沟通鼓励我们直面人生的苦难:在遇到挫折时,充分体会人生的悲哀和内心的渴望。是的,感到遗憾是难免的。但它能帮助我们从经历中学习,而无须责备自己。我们意识到过去的行为违背了自己的需要及价值观,并允许这种觉察引发的情感充分流淌。一旦专注于尚未满足的需要,我们就会考虑如何满足它。反之,如果用苛刻的语言指责自己,我们不仅难以找到解决办法,而且容易陷于自我惩罚的痛苦中。

在最近自己身上发生的电信诈骗时事后第一反应就是自责、恼怒、恐惧,责备自己怎么这么愚蠢,怎么这么单纯。在责备自己愚蠢和单纯,我是想要满足什么需要呢?现在回想我是希望在信任别人的前提下要学会保护自己。我为了满足什么需要而会轻易相信别人呢?我想在我的潜意识里信任和诚信非常重要,所以经常为了满足别人而忽视了自己的需要。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第七篇】

《非暴力沟通》第十一章:运用强制力避免伤害

我们都知道,惩罚将导致关系的疏远。一旦我们被看作是施暴的人,我们就很难得到友善的回应。

这一章节,给我的思考比较多。尤其对“惩罚”这一概念有了更多的认识。

惩罚有多种的方式,《非暴力沟通》阐述了体罚、指责和否定。先聊聊“体罚”。对于体罚,我相信许多人会持有不同的意见。有的人会认为体罚是需要的,它可以让孩子明白什么事是不能做的,至少可以帮助他避免伤害。而有些人却十分反对体罚,认为通过体罚孩子,会让孩子形成这样的认识:武力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办法。

先来想想看,体罚有时候是能够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当下的效果真的是你所想要的吗?有时候通过体罚的方式处理孩子的错事,孩子当下会去做我们要求的`事,但孩子未必是心甘情愿去做的。另外,当我们在运用体罚的办法来处理事情并产生效果时,我们是否也在侧面告诉孩子,暴力有时候也可以用来解决冲突?我相信这是大部分人不愿看到的。

说到惩罚的局限性,书中的两个问题可以帮助到我们。其中的第二个问题是:我希望他基于怎样的原因去做我想要他做的事情?这个问题的思考,又回到了我们刚讨论的内容,当我们惩罚孩子,孩子去做我们要求做的事情了,但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大部分是为了得到父母的疼爱或避免受到惩罚才去做的。

这也不是我们所想要达到的目的。故此,多多了解别人基于什么样的原因来满足我们的愿望是至关重要的。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第八篇】

第一次写心得思绪万千、真不知道该如何阐述我所想表达的内容,其实在教育女儿这方面我也是在不断的去查资料,去找书看,去倾听别人好的教育方法。女儿很小的时候体质不好,我总觉得我应该给她更多的爱,应该什么都惯着她,依着她,可是渐进的我发现她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越发强烈,我当即决定重新寻找新的教育方法,幼儿园三年我似乎又变成了文中所描述的(控制型育儿方式)的家长,我深感很累,女儿应该也是一样。读了本书几页下来,感觉轻松了,理解只有尊重才能赢的合作,当然首先必须自我尊重,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尊重,朋友交往之间的尊重,要让女儿看到妈妈是怎样去做的,就算偶尔的跌倒和不完美,但是妈妈也在努力言传身教、身体力行。父母与子女虽然在年龄上有长幼之分,但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因此,父母要以平等民主的态度去尊重和理解孩子。合作不是要求父母一味的迁就孩子,也不是要求孩子对父母言听计从,真正的合作是在平等的基础上,双方都乐意接受的一种态度和行为。所以对我而言,在以后和女儿相处的过程中必须处处讲究合作的技巧。

文章中所提到的奖励和惩罚实则对我的触动比较大,自从女儿上了一年级以后,在我的思维里我认为她已经长大了,所以“奖惩”几乎占据了我教育方式的50%,不管是女儿的生活能力还是学习能力只要有明显的进步,我都会加以奖励;反之,也会加以惩戒,有时的惩罚会让女儿无比激动的骂我是个坏妈妈,那一刻我知道不合实际的惩罚会让女儿对我失去信任,会让她在妈妈这里找不到安全感。再者,我真的需要把长时间贴在女儿身上的标签彻底撕掉,在读本书之前,其实我会给女儿贴各种标签,类似于:你好懒,你真笨,在说这些话的.时候似乎根本没有考虑过她的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最基本的就是尊重,那么此时我把对女儿的尊重又放在了哪里呢?

在本章节中出现最多的词“目标”首先育儿的目标,对我而言我对女儿的目标有两点:一是保障她的人生安全,帮助他规避风险,这是作为监护人最基本的责任。二是丰富她的人生,尽可能地给她创造各种机会让她能够去了解和感受生活的多种多样,渐渐找到自己的兴趣。女儿在生活上的自理能力不强,很多事情都是奶奶在帮她整理,因为奶奶认为没关系,孩子小,家长可以代劳。其实不然,孩子从小就应该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样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好处的。

看到行为背后的需要,第59页中的一段话“典型的围绕策略展开的争吵”仿佛是我经常跟女儿的对话,例如:你需要睡觉了,你需要写作业了,女儿的回复也总是:我想再玩会儿,等一会儿之类的话语。而我总是去批评她干什么事情喜欢磨蹭,浪费时间。这就是因为我没有很好的去了解我和女儿之间的需要和彼此尊重,我应该用尊重的态度去倾听女儿的需要,而不是评判和指责,让我们相互理解彼此的需要才能更好的去合作。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是在不停的需要,需要工作,需要学习,需要如何去更好的经营家庭。我们会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去使用各种方法和策略,也会因为你的需要被满足而感到快乐和愉悦。

父母要想真正地了解孩子,就要听听她的心里话。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我们放弃大人的成见,客观地认识她的世界,并试着用她的视角来感受她的生活。以前女儿经常会跟我分享一些学校发生的有趣的事情,一件事她需要阐述很久,放学的路上讲,回家继续讲,我总讲她你可以简短一点讲完结束,回家就写作业吧,别浪费时间了,絮絮叨叨讲个没完没了,她会很不高兴!嘴里还在说:“妈妈天天就只知道让我写作业,都不跟我玩。”我也会很生气,甚至很大声的说:“你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就知道玩,你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别跟我讲那么多没用的赶紧去写作业。”显然我和女儿的情绪都糟糕透了,这种情况下孩子在我这里学到了什么呢?我的行为影响了她的情感和安全感,我为什么不能给她时间让她有机会表达自己,倾诉自己想法呢?应该让她知道妈妈愿意倾听她的点点滴滴,参与她每一个阶段的成长,让我们之间相互尊重,相互联结。

我们都希望孩子的童年无忧无虑,希望她们有足够的安全感去保障她们的快乐成长。

家人之间、朋友之间、同事之间,在我们共处的生活中和工作中无时无刻都在体验着相互间的给予,以及给予后的那份快乐。在第四把钥匙:激励给予。学习这一章节的内容后让我很惭愧,因为女儿幼儿园大班时开始在外面学画画,起初每次学完之后回来都会画一张送给我,那时的我总是很感动,去拥抱她夸奖她,女儿也很满足,久而久之我也不那么在乎了。当有一次()她问我:妈妈、我送给你那么多幅画中你最喜欢哪一副呢?我敷衍她说:你画的都一样,而且你没以前认真了,谈不上喜欢哪一副。从那以后我几乎很少会收到她送给我的画了。我把她给予我的礼物制定的标准过高,没有用心去分辨并接受她给予我的礼物,同时也失去了我和女儿之间的情感联结。其实小孩子的给予是奉献的天性,不求任何回报的、很纯粹的给予,应该值得我们现在很多的家长去学习。我经常会想把对女儿讲出去的话收回来,语言中也会充满批评和命令,缺少对她的尊重,也缺乏和她的沟通。前段时间听过师傅发的一段夜读“别让脾气阻挡了福气”,如果我能多一些长颈鹿式的表达、多一些长颈鹿式的倾听,少一些豺狗语言,应该也会少一些脾气多一些福气吧!

有段时间我的情绪比较糟糕,遇事总容易急躁,压不住火气,总觉得这个事情没有办法解决,唯有用争吵来发泄自己的情绪,弄的家庭关系异常僵化。在成长中学习教会了我面对问题时我们总会有很多解决方法,要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当然说起来很简单,这一切的方法还需要我们在遇到困难的同时保持一个清晰的思路,稳定的情绪,合作也会在这个时候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鼓励孩子跟你合作,当我们的策略得到孩子满足的时候,孩子的那份笑容也是建立自信的强有力的方式,即使失败了,总结经验,调整策略,继续学习继续前进。创建“无错区”首先让我想到的就是“尊重”这两个字,我做的很不够,缺少自我审视的习惯,缺少从孩子的视角去看问题,缺少控制自己的情绪,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希望自己可以慢慢的在和女儿之间和家庭之间创建一个充满尊重与合作的“无错区”。为此我要不断的学习和改变。

今天我大声读完这1篇的,感觉好像比默念更有效果。标题:“每日提醒”我觉得太棒了,通过这个活动可以让书中介绍的这些概念不断的在我的脑海里更新。今天女儿的一句话让我触动很大,她在写作业,我下班回家后做在她旁边正好用手机在上网查一些资料,她抬头看着我说:妈妈你不看书吗?我说:晚上再看。她又说:你不是说要和我一起学习一起看书一起进步吗?我随即脱口而出:用心写你的作业,少讲话。紧接着女儿的一句:就知道你做不到。我似乎被什么东西刺了一下,这本书已经快读完了,我试问我收获了什么?学会了什么?为什么面对孩子却连最基本的承诺都无法兑现,我应该自我反省。我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女儿的感受和需要,回应的方式也是有问题的。我需要“每日提醒纸条”不断的去提醒自己重温:七把钥匙,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建立我和女儿之间的信任、尊重与合作。

来自“无错区”的故事分享,似乎觉得每一故事都在我的生活里出现过,昨晚师傅跟我说:学多少不重要,关键是能够会用多少是最关键。我思考了许久,辗转难眠,刚开始读《非暴力沟通亲子篇》,让我觉得我自己是个非常差劲的妈妈,样样不合格,样样不达标,缺乏耐心倾听,缺乏对女儿的尊重、未知女儿的需求,各种标签往女儿身上贴,豺狗式的语言也是屡见不鲜。今天中午我尝试性的问女儿:妈妈以后不再对你乱发脾气,不再对你大喊大叫了,好不好?她用怀疑的眼神看着我说:妈妈你能做到吗?我说:你相信妈妈吗?女儿说:我相信你,如果连我都不相信妈妈,还有谁会去相信妈妈呢?那一瞬间,我流泪了,感觉被女儿的爱和信任包裹着,女儿带给了我生命的真相。或许你会认为孩子不断地向我们索取,而事实上,我们从孩子身上获取的反而更多,让我们的生命趋于“完整”。当我们凶了孩子,误解了孩子,但孩子还是会原谅你,不是吗?最后孩子还是会紧紧抱着你,不是吗?

这是孩子对我们的爱。但这不能成为我们一次又一次发脾气的“勇气”来源。

请千万别忘了,我们是孩子最爱的人。要留一份平和、尊重、温暖的爱给孩子。因为我们的态度,决定了孩子童年的色彩!希望自己继续加油,期待自己和女儿的每一次改变,每一次进步。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3268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