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周永开先进事迹

大美丽发表时间 3140555

【阅览】由阿拉题库网友精心整理编辑的“周永开先进事迹”优秀范例,以便供您学习参考之用,“轻松办公、远离加班熬夜”,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

周永开先进事迹

在四川达州,有这样一位老人,在离休后的岁月里,他坚持自费护林植树,把荒芜大山变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他捐款助学几十年,把绝大部分离休工资献给公益事业,自己却节衣缩食,近乎苛刻;他93岁高龄,仍坚持每月亲自交党费,给大家讲党课……

他就是四川省原达县地委副书记、地区纪委书记周永开。

";党怎么指挥,我就怎么走"

1928年3月,周永开出生在四川巴中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43年,周永开进入化成小学读书。当时的化成小学虽然处于国统区,但这所学校是典型的";白皮红心",教师大多是来自延安和四川各地的地下党员,革命氛围非常浓厚。

周永开至今记忆犹新,他回忆说,在小的时候就感受到";共产党的队伍就是不一样"。国民党的乡长下乡,骑着马,前面有人开路,后面有人背枪跟着,不可一世。当时遍地土匪和鸦片,红军一来,打土匪,做事公道,不仅帮父亲戒掉了鸦片,还教了他很多知识。自此,革命的种子便在周永开幼小的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

1945年8月的一个夜晚,在化成小学背后的山坡上,周永开在老师王朴庵的见证下,高举紧握的拳头,庄严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

";那年我17岁,从入党那一天起,我就立下誓言,要为穷苦人翻身求解放,我不怕死,绝不当叛徒,党怎么指挥,我就怎么走;党叫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讲起自己入党的心路历程时,周永开如是说。

此后,周永开同当时的地下党巴中县工委副书记、奇章私立中学校长、原四川大学地下党委书记王朴庵一道,在原巴中县从事党的地下工作。

周永开把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看得比自己生命都重要,他的党员身份曾一度连妻子吴应明都不告诉。后来,他看到妻子积极追求进步,多番考察核实后,才介绍妻子加入了党的地下组织。当时周永开的小叔周一修也是地下党员,为了革命他们各自隐蔽身份,直到解放时,周一修才知道一个屋檐下竟然有三个共产党员。

巴中是革命老区。在巴州区化成镇梁大湾村,高高的石壁上,";中国共产党万岁"7个大字,在崇山峻岭中格外引人注目。当地老百姓告诉记者,这是2011年,周永开用极具";仪式感"的方式,庆祝党的90岁生日。

怀着一颗对党至忠至诚的赤子之心,他出资近万元,雇请36名石匠,用錾子一锤锤地錾刻而出。每字高9米寓意党的90年华诞,宽米寓意党的生日。隔山眺望,七个大字清晰可见、气势磅礴。过往之人,无不驻足观望。

怀着对红军的深厚感情,周永开还自费组织拍摄了电视教育专题片《巴山教魂》,组织编纂了系列丛书《热血》,倡议修建了英烈园,大力传承和弘扬红军的革命精神。

";手中的权力,就是一份责任"

周永开常说,";当干部,手中的权力,就是一份责任,一定要为群众办实事。"他先后担任原巴中县委组织部部长、县委副书记、书记,原达县地委副书记、地区纪委书记等职务。无论身在哪个地方、哪个岗位,他始终保持对党的事业的无限热诚和执着。

上世纪50年代末,大肆砍伐造成巴中县群众生活燃料极度缺乏。在周永开的带领下,全县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植树造林运动。巴中的莲花山林场,也由此从砍树的林场,变成了植树造林的全国先进林场。国务院召开全国林业发展先进代表大会,周恩来总理亲自为莲花山林场颁奖。

植树造林,不仅解决了老百姓燃料紧缺的问题,还助推了林业经济的发展。尝到甜头后,巴中县各地积极响应号召植树造林,并大力发展林业经济。20世纪70年代,巴中县的奇章乡成为全国的先进典型。不久后,整个巴中县也因林业发展较好成为全国先进。

为发动群众,周永开跑遍原巴中县大小上百个村落,穿烂10多双草鞋。因为田坎跑得多、草鞋穿得多,老百姓亲切称他";草鞋书记"。

周永开清楚地记得,自己在纪检战线工作8年多,当过4年零40天的纪委书记。他说,纪检监察干部就是要为党执纪、为国执法、为民除害,";当纪委书记就是要办案,不办案怎么行?怕得罪人,是办不了案子的。"

他曾顶着重重压力,查办了当时影响全国的一件大案——原达县地区罐头厂厂长李作乾以职务之便,奸污本厂多名妇女案。当时流传出一句话,";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李厂长打电话。"李作乾头顶光环无数,从中央到省、地、县奖状有50多张。当时还有人给李作乾";打伞",认为能人要网开一面。

接到群众举报后,周永开拍案而起:";必须要一查到底,这都处理不了,我宁可不当这个纪委书记!"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调查取证,最终让李作乾认罪伏法。当李作乾被移交司法执行逮捕时,罐头厂内的鞭炮声响彻云天。

";当纪委书记是党交给我的光荣任务,这个任务很考验人。"周永开说,虽然得罪少数人,但让大多数人满意,让党和人民满意,就行了。

";人可以离休,但共产党员永不会离休"

";人可以离休,但共产党员永不会离休。"1991年6月,周永开从原达县地区纪委离休。离开工作岗位后,一直惦记着再为老百姓做点事的周永开,把目光投向了万源市花萼山。

为了纪念徐向前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打响的";万源保卫战",上级有关部门来万源策划拍摄电视剧《血战万源》,离休后的周永开主动参与外景地选择,由此关注了花萼山。

为收集资料,他跑遍了花萼山,山上有几条沟、几道坎他都清清楚楚,山里的风景也让他驻足留恋。但因生产生活条件匮乏,当地村民不得不砍伐、放牧、打猎,花萼山一度被破坏得不成样子。

1994年,周永开带着退休干部余世荣、退伍老兵楚恩寿两名同志,义无反顾地踏上了保护花萼山的征程。他用自己的积蓄租用了两间茅草房作为办公用房,出资聘请当地老百姓作护林员,正式成立了民间保护组织。他立下誓言,";一定要把绿色还给大山。"

经过摸索,周永开总结出一套保护自然环境的";土教材"。他不让人上山采松子,说那是松鼠野猴的粮食;他不准人上山砍树,说那是森林的根基;他不许人上山修房建屋,说那是动物的领地。乱砍滥伐者、盗猎者只要听说周永开来了,就躲得远远的。

护绿水,保青山,周永开开启了他的巡山护林之路。他先后走遍花萼山11个乡镇30多个行政村51个组。有时巡山一整天,饿了吃干粮,渴了喝山泉,晚上只能睡在垫着棉絮的木板上。他日复一日的坚持感动了当地村民,大家纷纷加入护林队,成为义务护林员。

护林行动,周永开一干就是二十多年。功夫不负有心人,花萼山上捷报频传:山上种下了一批中药材,村民自发造林上百亩,林业部门也在花萼山实施公益林项目500亩,栽植了适应当地气候生长的华山松;2007年4月,花萼山成功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20年8月,周永开又回到花萼山,他看看那两间茅草房,又看看已经绿树成荫的";清风林",高兴了很久很久。走时,他再三叮嘱当地村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定要把花萼山保护好。"

";用最低的物质生活,追求最高的精神富足"

";我是在党的教育、培养下成长起来的,理应知恩图报,为党分忧、为民解难。"这句朴实无华的承诺,既是周永开一直孜孜不倦的追求,也是他一生真心为民的生动写照,他把群众当亲人,几十年捐资助学、扶贫济困。

蒋宁聪是周永开曾经资助过的一名学生。童年时期的蒋宁聪,因为视力的原因,只能看清几米远的地方,周围的人都说他是个没有出路的盲人。就在蒋宁聪暗无天日的时候,周永开带着他去当地最好的医院,找了最好的眼科医生,检查发现只是高度近视。周永开便掏钱给他治疗,配了眼镜。

";当我戴上眼镜那一刻,虽然有些眩晕,但我惊奇地发现,自己可以清晰地看到街道对面的人,甚至能看到香樟树叶上的纹路。"蒋宁聪说,周爷爷是那个为他打开新世界大门的人,也为村里孩子带来了希望。

后来,蒋宁聪成为村里第一个大学生,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如愿以偿考上了公务员。他立志,自己也要成为和周爷爷一样的人。

为资助困难师生,周永开在母校巴中市巴州区奇章中学、化成小学倡导设立";共产主义奖学金",现已颁发20余届,先后奖励师生近1000人。2018年,他一次就向奇章中学、化成小学捐赠奖学金10万元。

新冠疫情暴发,捐献10万元支援疫情防控;多次主动交纳大额特殊党费……多年来,为了公益事业,周永开累计捐款上百万元。

很难想象,这么多捐款,都是周永开夫妇平时省吃俭用、节衣缩食省出来的。夫妇俩都是离休干部,住的房子还是上世纪80年代修建的老家属院,家具都非常老旧,一套搪瓷杯、搪瓷盆一用就是四十多年,一部小电视、一台挂式空调才让简陋的房间稍显现代感。周永开孙女周婧说,";爷爷是在用最低的物质生活,追求最高的精神富足!"

";党是我一生的追随",这是周永开的无悔誓言。

";我已经93岁了,无法再为党做需要出力气的活。"周永开说,今年他准备了几百棵树苗栽在蒲家镇中心校,";让革命精神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把红色基因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周永开先进事迹

";如果没有党的教育和培养,就没有我的今天。这笔党费,是我对党的一点心意。"党的98周年华诞前夕,91岁的周永开同志拿出自己节俭下来的10万元退休工资,郑重交了一笔党费。入党74年来,他坚守信仰、笃定笃行,至纯至粹、对党忠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特别是离休后,依然保持革命精神、倾情生态环保、捐资帮困助学、传承红色文化,用实际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学习老英雄,学习他无限忠诚,永葆党员本色。在周永开身上老去的是岁月,不变的是信仰。他始终保持共产党员艰苦朴素的干事作风、对党的事业的恒心、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始终坚持深入群众、融入群众,倾听百姓心声,解群众之所急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和尊重。

学习老英雄,学习他坚守初心,永葆党员本色。在周永开身上有一颗为人民服务永不停歇的初心,也是身为共产党员使命担当的执着和坚持。我们要学习周永开";舍小家,为大家"的革命情怀,也要学习他对党的事业矢志不渝的信仰。

桑榆未晚霞满天,人间最重是晚情。91岁的周永开同志尚能如此,我们身为党员干部更应该守住初心,为民服务,以及始终不变的拼搏精神,牢记为人民谋幸福,不断书写新时代党的新荣光。

周永开先进事迹

x月3日中午,四川省达州市达州火车站,93岁的周永开被大家簇拥着,站台变成了一个追星现场。

人群中有不少是年轻人。达州市通川区一小的少先队员肖钦耀上前为周永开献上鲜花并敬礼。他说,自己从小就听爸爸妈妈说过不少周爷爷的故事,晓得他在万源花萼山种树、为很多学生捐款,这次能够近距离看见周爷爷,非常高兴。

在周永开90多年的人生长河中,这样的高光时刻未曾有过。人生的大多数时候,他默默无闻,所做的事情并非自带荣耀的光环,反而很多时候面临着风险和外界的不解。

1928年,周永开出生在四川巴中的一个普通农家。因为家里穷,他直到15岁才上学。1945年,17岁的周永开在就读的化成小学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那个年代,入党是冒险之举。他的家乡曾是红四方面军活动的区域,是全国第二大苏区,数万名红军将士在那里牺牲。他也曾听闻过在此战斗的巴山游击队负责人被捕后英勇就义的事迹。

即便到了他入党时的1945年,军阀密探还常常在学校活动,试图掌握共产党活动的踪迹和线索。

现实没有阻挡周永开入党的决心。因为他心中始终有一个困惑:自己在学校读圣贤书,而眼见的社会现实却是穷人苦、恶霸坏,";哪有什么圣贤之道"?

他觉得这个世道";要不得"。而他的老师、地下党员王朴庵经常教授的进步思想,则能回应周永开的困惑,让他仿佛看到了一个新世界。

入党对17岁的穷苦少年周永开来说,还有另一层含义。周永开记得,他的入党介绍人、地下党组织负责人王朴庵待他这名新党员";就像对待自己的亲儿子一样"。

";我没得衣服穿,他就给我衣服穿。我交不起学费,他就给我交学费。"也就是从入党的那一天起,周永开认定:";我的一切都是党给的。"

入党后,周永开从事党的组织工作。随着党的地方组织壮大,引起了敌人的注意,1948年,周永开回到家乡,担任中共地下党巴中县委书记,坚持斗争。新中国成立后,周永开先后担任巴中县委书记、达县地委副书记、达县地区纪委书记等职务,直到1991年6月离休。

在职业生涯中,无论在哪个岗位上,周永开都坚持";共产党人不能有私心",并做好";随时接受组织检验"的准备。

上世纪60年代初,周永开任中共巴中县委副书记,分管农业,他大部分时间都在跑农村、下基层,";工作高标准,生活低标准,更没有节假日、白天黑夜的概念"。因此,跟周副书记下乡成了县委机关里公认的";苦差事",很多人都适应不了。

时任县委办工作人员的朱承方刚来工作,他从小在农村长大,自认为年轻且身体好,便跟着周永开下乡。没多久,他就感受到了同事中流传的";同周永开下乡要三得(跑得、累得、饿得)"的说法,周永开为了赶路常常连饭都不吃,朱承方也只好饿着肚子上路。

60年后获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的时候,周永开应邀给党员领导干部讲话,他说:";解放前为党工作的条件非常艰难,但共产党人依然不怕艰难困苦,甚至不怕进监狱;解放后可以正大光明地为党和人民做事了,更要保持执着的追求、不变的信仰,随时接受组织的检验。"

周永开一个广为流传的言论是:";共产党员职务上离了休,但为党工作不能离休。"

当时他已经63岁了,却牵挂着自己年轻时战斗过的花萼山地区。那里本是一片地貌多样、生态原始的区域,但过去老百姓砍树当柴烧、开荒种粮食,生态遭到严重破坏。

离休后,周永开下决心投身花萼山护林、造林事业。1994年,他花了数万元积蓄从外地购买了一批树苗,在花萼山上租了两间茅草房,约上另两位老同志一起,开始了保护花萼山的征程。

很多人觉得要改变花萼山是不可能的事,认为这位离休老头儿是找不到事做了。然而,这事儿周永开一干就是20多年,他推动花萼山建成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1个乡镇30多个行政村51个组,他走了个遍,挨家挨户宣传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许多村民从反对他到支持他,甚至加入护林造林队伍。现在,花萼山又恢复了绿水青山的原貌。

在四川文理学院学生林涛眼里,这位";老革命"其实";思想很超前,很有战略眼光"。今年暑假期间,林涛和同学组成";三下"乡社会实践队前往花萼山地区调研。村民讲述的周永开的故事及亲眼所见的花萼山现状,让这名00后赞叹不已。

";在上世纪90年代大搞市场经济的年代,周老能够想到可持续发展,想到要保住绿水青山,而后就会有金山银山。周老还超前做了花萼山旅游规划图,是纯手绘的,到现在都有现实意义。"林涛说。

在周永开固守";离休而不休"的人生信条时,很多人看到了这位";老革命"身上永不过时的一面。

";人是自私的,但是周老不一样,他关心的是大家。"在花萼山地区长大的杜成柳回忆说,小时候他家里穷,周爷爷来巡山的时候,就常常来看望他,鼓励他好好学习。因此,学医的杜成柳毕业后选择回到花萼山,服务家乡。";是周老那颗纯粹的党心影响到了我。"他说。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3140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