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政工中级职称论文【汇集8篇】

网友发表时间 2028479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政工中级职称论文【汇集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政工中级职称论文【第一篇】

1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创新体系构建中的“瓶颈”

政府的强制意识过强。

宁波经济现阶段高速发展时期,地方政府在地方中拥有特殊地位,区域创新体系的构建和培育基本模式是由政府的科委或其他部门牵头,组织一批专家学者进行理论研究,提出一个方案来构建区域创新体系。

很显然,在区域创新体系构建巾忽略了如何实现企业创新和区域创新的协同效应,忽略了创新活动巾最为重要的一个主体——企业的广泛参与。

本义认为宁波地方政府应充分认识到自身的局限性,发挥“服务政府”的职能,在企业具备了成熟的市场经验,市场和市场制度发育成熟后,逐步退出大范围的创新活动,把创新的主角让渡给企业。

否则政府的行为,包括制定的旨在促进创新的政策,有可能因为强化了创新体系的弱点,或引入了不适合体系基本逻辑的机制而阻碍创新。

区域技术发展与区域创新环境不相配比。

国外研究表明,区域技术创新的发展受到区域具体的发展历史、文化、传统及其所形成的制度因素的影响。

无论是制度和技术的劣势区域还是优势区域,区域发展的关键是区域技术创新能力与该区域的制度、产业结构和历史文化的匹配关系。

如果是匹配关系,就会产生协同效应,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反之,会抑制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技术创新能力与区域经济的互动过程,是两者的关系渐进地走向匹配的过程。

两者协同效应弱,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明显;协同效应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明显,具有很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匹配科技超前或科技滞后;协同效应差,抑制区域经济发展,资源浪费,缺乏持续创新能力和发展能力。

盲目创新的误导性。

宁波地方政府确信区域创新活动能够带来经济的高速增长,经济发达区可以维护竞争优势。

事实上,信息在某种程度上减弱了技术在经济中的绝对重要地位,技术已经不能完全保证一个地区始终处于优势地位。

各个不同区域的发展路径并不完全一致,如北欧的丹麦,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始终没有高速增长时期,但经过较长时期的缓慢发展,丹麦最终还是走上了成功之路。

英国的科技投入在oecd国家中一直处于前列,但上个世纪以来,英国的技术与竞争能力却江河日下,亚洲四小龙没有令人瞩目的科技进步,却取得了令西方惊叹的经济发展。

上述事例表明,技术创新不能保证短时期内带来高速经济增长,就可能使得那些本希望通过技术创新取得快速经济增长的区域,在技术创新不能像投资某一个具体项目一样短期内见效时,丧失耐心,甚至放弃区域创新。

这显然不是一个理性的选择。

当中央政府评价地方政府的指标仍然偏重于经济增长时,地方政府干预区域创新活动的现象就不可避免。

所以,建立创新体系一定要意识到区域创新的长期性。

2集群创导是构建宁波区域创新体系的可行路径。

集群创导的.提出。

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发展和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区域创新体系的研究是一项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探讨区域创新体系的路径依赖规律,并能应用于实践,必须从“体系”内的观念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进行综合研究,必须依据特定区域内的特殊性对区域内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创新扩散、技术创新政策和战略进行实际考察。

22集群创导的实施模型。

集群创导实施模型。

集群创导实施模型为理解、分析、评价集群创导提供概念框架。

该模型基于四个要素:三种驱动力(地区或冈家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集群创导的目标,集群创导的过程)和集群创导的绩效,如图1所示。

23运用集群创导的在实践中的思路。

实施群创导,要建立企业共性技术研发和服务台,培育学习与合作竞争的集群创新文化,大力推动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知识集群和技术集群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坚定不移地把商浙区、经济开发区和大学科技园发展为区域创新基地。

3构建宁波区域创新体系的思路。

在基于产业集群的基础之上的宁波区域创新体系构建中,政府制定并完善产业集群的发展政策,不断优化区域创新环境,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和辐射能力。

具体的分为下面三个方面:

产、学、研、官结合的机制。

区域创新体系作为一个经济区城内与技术创新的产生、扩散和应用直接相关,并具有内在村1互关系的创新主体、组织和机构的复合体系。

产业集群作为一个创造、扩散和应用知识的体系,从本质上讲就是一个区域性创新体系,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模式。

要将产、学、研、官结合的机制发挥能动性,构建区域创新环境,形成活跃的创新创业局而。

要逐步形成以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政府积极参与和引导的“产学研官”合作机制,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在这种合作机制中,政府的职能主要是制定合作发展的战略规划、用人政策,协调大合作项目等;大学和科研机构的职能是着眼高新技术的基础研发,提供最新的技术和研究成果;企业的职能是着重应用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工艺创新,并将科研成果商品化。

努力消除宁波各区的地域差异、整合区域经济资源。

宁波区域创新体系是区域发展的关键,在于打破原来本地创新主体间的联系阻隔,加强彼此问的交流与合作,从而能够保证整个区域持续的创新活力。

世界经济发展经验证明,新制度催生新技术,创造新产业,造就新经济。

摆在地方政府面前的问题,是如何通过制度创新,帮助创业者向专业化发展,降低交易费用,促进企业问的劳动分工和提高企业竞争力,以及通过区域营销发展产业集群,进而构筑区域创新网络。

政府应在税收、政府公共支出等方面对促进产业集群提供合理政策扶持,鼓励信息技术对制造业的体系集成。

一是根据区域产业发展规划,有针对性地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以良好的经济生态体系,形成要素流动的“洼地”。

二是发挥区域高校科研优势,进一步加强产学研结合,培养、吸引优秀人才,加强职业培训,为集群产业发展提供技术与人力资源。

三是转变政府职能,减少行政干预,加快建立社会诚信体系,营造自由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加强区域创新环境的网络层次建设。

宁波区域创新环境的网络层次建设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制度层次建设、文化层次建设和信息层次建设。

区域的社会文化环境主要包括区域内居民的风俗习惯,动力的文化水平、心理素质,主流的价值观念、社会风气以及社会关系网络等内容。

具体包括:首先是行为主体的创新精神。

包括人们对创新的接纳、认可程度,敢于冒险的热情和勇气等,是人们创新的原动力。

其次是彼此信任的协作关系。

平等、自由、宽松的工作环境和开放的信息交流环境有利于新思想、新技术在区域内的传播、学习。

相互信任和开放的心态,使得人们之间交流和互动频繁,加快了新思想、信息和创新扩散的速度。

4结论。

区域创新体系的研究是一个复杂的具有现实意义的重要课题。

产业集群特有的空间集聚优势对区域创新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基于产业集群的宁波区域创新体系的演变还需要经过一定阶段的发展,需要创新网络中每个行动主体的共同努力。

政工中级职称论文【第二篇】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速度发展,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因此对城的住房要求也随着提高,建筑规模也不断扩大。

当下,是提倡节能环保的的时代,怎么推进绿色建筑工程的实施是当下的重要课题。

本文主要对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问题及措施作出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绿色建筑工程管理;问题措施。

1引言。

绿色的城市建筑具有很好的环境,只有不断走可持续发展路线,才能使城市健康发展。

本文主要分析了绿色建筑工程在推进与管理中的问题,且作出有效的措施探究。

2绿色建筑工程管理中的问题分析。

绿色建筑的法规政策落实不到位。

绿然建筑,这一节能话题目非常的笼统,对法律责任不明确,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很难操作。

另外,对绿然建设的设计方面,由于标准性强,对施工材料的监管不到位。

建设方是不是要执行绿色建筑,从设计和施工标准都只是表面上的形式,并不落实到位,使得绿然建筑工程管理的推进不受到法律的保障。

评估体系不健全。

评估体系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着绿色节能建筑的进步,对于绿色建筑出台部分评价体系,像绿色建筑小区建设的技术等,但评价体系不健全,有局限和片面性,对于工程建设的技术评价只适用在住宅和公共建筑等这些单一建筑上,对复杂的建筑就无法做出全面系统的评估。

同时,建筑工程没有一整套应用性强,涉及面积广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这大大制约了绿色建筑的发发展。

管理水平低。

在绿色建筑管理方面。

专业的人才非常缺少,好多绿色建筑管理者都只是传统的建筑管理观念,应用的管理模式也是传统粗放的。

另外,我国的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专业知识缺乏,所以这些专业人员较少,这直抒妆影响着绿色建筑工程的管理水平,同时也制约着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

其次,因绿色专业技术人员较少,好多施工人员都没有银色建筑理念,不知道绿色建筑的标准和规范,同时缺乏绿色建筑中施工技术的专业指导,使绿色建筑的管理目标难于实现,且还常常出现违规绿色建筑的作业标准的现象。

3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措施分析。

健全法规政策。

对于绿色建筑的管理和有效的控制,需要政府职能部门要发挥充分的作用,对建筑业的绿色工程管理要作出长远规划,协调好绿色建筑的审批、验收等工作,且健全绿色建筑的管理体系,在绿色建筑管理中加在宏观调控,才能推进绿色建筑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同时,政府要健全绿色建筑的法规,综合我国的绿色节能建筑业的实况,制定出一个长远的规划战略,不断加强完善绿色建筑的服务体系,使绿色节能建筑得到健康发展。

健全评价体系。

(1)制定出绿色建筑制度,建设中按绿色建筑的规范评价标准,评估建筑单位的资质条件,保证绿色建筑的施工完全且务资质条件,对不符合的建筑企业一律拒之门外,严格按绿色建筑的制度执行,对部分不备绿色建筑工程施工单位,不给于审批,使我们绿色建筑业得到健康发展。

(2)对绿色建筑工程管理要全面进行评价控制。

绿然建筑从设计到施工再到质量验收都要一个完善的规范制度,评价管理落实到位。

另个,对于建筑企业,要完善绿然施工的相关制度,制定科学绿色建筑工程管理评价体系。

同时,绿色建筑质量管理的监理部门要发挥职能作用,注重绿色建筑评价管理,在招标、设计、施工这些过程中,都要严格执行节能标准,审批节能材料和施工技术,把绿色管理制度落实到位,方能提高绿色建筑的工程管理。

强化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1)在建设发展过程中,要不断扩展绿色建筑的专业管理人才渠道,为使达到绿色建筑管理的要求,要通过社会招聘、专业高校的录取等方面,强入大量的绿色建筑工程中管理人才,集结招聘施工和管理的双向人才,从而提高绿色建筑管理的队伍建设,也提高了专业技术水平,推动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工作的顺利实施。

(2)作为建筑单位,要大量的对员工素质培训。

若要提高绿色建筑的管理水平,建筑单位要加强对绿色建筑的施工、监理、技术、管理这类人员的素质培训,建立激励制度,把绿色建筑管理人员的绩效待遇和培训实况结合,严格把绩效工资制度和岗位技术等级工资制度落实到位。

培养工作人员的节能环保的认识,要求全体员工参加培训,学习节能知识和技术,从而提高绿色建筑的管理水平。

绿色建筑的管理部门的督导。

(1)健全专业的绿色建筑管理组织。

为使我国绿色建筑业的健康发展,要结合国情,建立绿色建筑工程管理部门,使绿色管理的质量水平得到提高,也使绿色建筑业的健康发展。

(2)建立绿色建筑的交流机制,使不同区域的绿色建筑交流合作。

不断学习国外的优秀经验。

所以建立绿色建筑的交流平台,可以使国与国之间的绿色建筑技术借鉴,促使我国绿色建筑得到可持续健康发展。

4结束语。

总之,我国不断重视节能环保。

随着人们的绿色环保认识的提高,绿色建筑业的发展前景非常广。

我们要不断学习研究绿色建筑管理中的问题,强化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措施,促使我们绿色建筑业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郭金明.推进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关键问题研究[j].工业.,2(8):19~21.

[2]王如亮.推进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关键点分析[j].工程技术:全文版,,3(7):22~24.

[3]郜章银.对于如何推进绿色建筑施工管理关键问题的分析[j].中国建材科技,,5(9):37~38.

[4]丁钊.推进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关键问题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1(12):14~15.

政工中级职称论文【第三篇】

1.施工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

施工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主要有地质条件、物价、工程量以及天气气候.物价的变化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人力所不能控制的.气候的变化一般情况下也是可以有规律的.唯有工程量的变化大多来源于工程变更.工程变更的多少直接决定了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的变化数量.所以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的重点应该是工程变更.

因为设计阶段是工程造价的形成阶段,而施工阶段是工程造价的实现阶段.如果施工中不发生工程变更,造价就不会超出施工图预算的范围.

虽然出于建筑工程的复杂性难免出现施工图在会审中或在施工过程中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要求设计部门严格把关,避免先干后变的状况,也是避免工程造价突破概算,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环节.

2.施工组织设计与工程造价的关系。

目在工程建设项目实施的各环节中,工程建设项目的价格确定一般经过施工图预算的编制,施工承包合同价款的确定,工程结算价和工程决算价的确定等过程.其中施工组织设计是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因此,工程造价的管理,必须把施工组织设计作为重要环节抓紧抓好,在这方面应处理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关系:。

施工组织设计与预算定额的关系.

工程预算定额是反映工程实际施工过程每一分部分项工程的劳动力、材料、机械台班的消耗标准.它是确定和控制工程造价的基础,是对设计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技术经济分析的依据,是施工图预算、工程承包合同、工程预算和工程决算价格计算的重要依据,而预算定额是在正常的施工条件下,以目前多数施工企业机械装备程度、合理的`施工工期、施工工艺、劳动力组织为基础编制的每一分部分项工程的消耗量.但项目施工中有许多特殊的情况,即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不一定与预算定额规定的一模一样.

施工方案与工程造价的关系.

工程建设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与其工程造价有着密切的关系.施工组织设计基本的内容有:工程概况和施工条件的分析、施工方案、施工工艺、施工进度计划、施工总平面图.还有经济分析和施工准备工作计划.其中,施工方案及施工工艺的确定更为重要.如:施工机械的选择、水平运输方法的选择、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的选择等等,均直接影响着工程预算价格的变化.在保证工程质量和满足业主使用要求及工期要求的前提下,优化施工方案及施工工艺是控制投资和降低工程项目造价的重要措施和手段.

3.施工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方法和措施。

建设单位或监理工程师的控制方法.

化,将变更消灭在萌芽状态,尽量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工程变更.

对工程变更进行严格的审批.

(1)对施工单位提出的变更,必须对其必要性、合理性进行严格审核,如果是非合理要求,应坚决拒绝.

(2)对于合理的工程变更要求,对其多个以上变更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分析与比较,并做出准确的单价及工程量评估.

(3)组织有关部门召开专题会议,必要时组织专家论证,共同研究、讨论工程变更的内容,并形成结论.

(4)对设计单位发出的设计变更通知单,应认真审查变更内容,并就变更的单价、工程量、工期等方面,按照合同文件的规定,与施工单位进行磋商,达成一致意见后报建设单位审批,并报审计部门备案.

施工单位的控制方法.施工阶段是一个经由投入资源和条件的成本控制(事前控制)进而对施工过程及各环节进行材料、人工、机械进行控制(事中控制),直至对所完成的工程产品的质量检验与控制(事后控制)为止的全过程、全面、全员的系统控制过程,也是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重点.

强化施工组织设计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组织设计是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环节.因此,应该重视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审查工作.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与预算定额相结合.

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前,应该熟悉和掌握预算定额,并且要合理的应用预算定额,具体的做法是:。

(1)熟悉预算定额采用的施工方法、施工工艺以及预算定额分部分项的工程说明,如对于那些施工方法、施工工艺中提到“应当根据施工组织设计规定计算的内容计算”,应当注意其中施工方法、施工工艺和施工现场条件内容的设计.

(2)熟悉预算定额规定的工程量计算规则.施工组织设计中对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施工工艺和相关的工程内容应有明确的规定,便于直接套用定额或换算后再套用定额.

(3)掌握预算定额中有条件限制执行的定额项目.如材料的二次搬运费在“其它直接费”中已作了综合考虑,一般情况不允许列材料的二次搬运费.但是如果确因施工场地过于狭窄,地形受限制时必须发生二次搬运的,应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给予说明,并且要得到业主批准认可后才可以计算二次搬运费.

(4)重视特殊工程的施工机械设备的配备.对于特殊形体的工程,其机械设备的配备超出定额规定的范围时,应该认真编写施工组织设计,报业主批准或业主委托的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以将它计算到预算或合同价款中.

施工图预算的编制与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应同步.

施工图预算是指按照特定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完成项目的施工所需的材料、人工、施工机械台班等预算价格编制和确定.而施工组织设计主要是为完成该项目施工而确定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一旦某个施工方法有变更,则施工图预算相应部分的价格也应随之而调整.如地基土方处理时,施工组织设计因地下水位线需设置井点等进行排水降水,施工图预算中应列出相应的预算工程量及单价.

总之,施工方案的变动将会影响到施工图预算中工程量和单价的变化,因此,施工图预算的编制与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应同步进行,它们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个的变动将牵动着另一个的变动,所以它们要同步进行以便于控制工程造价.一般来说,通过施工组织设计可以看到一个项目施工全过程的安排,项目的业主也应重视施工组织设计的评审和监督.

强化业主的工程造价控制意识.

作为一个项目的业主,应该坚决杜绝无施工组织设计的工程开工.其次,在一个项目开工前,必须要认真地审查施工企业的施工组织设计,应注意其对工程造价的影响,避免大马拉小车等不正常的情况发生,而引起工程结算时的纠纷.最后,在项目的施工中,还要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监督和控制,确保项目的施工有序,防止施工组织设计流于形式.确保施工组织设计真正达到控制和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

4.结论。

综上所述,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重点应从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两个方面展开工作,其中对于监理工程师和建设单位的工程变更应该按照《建筑工程施工承包合同示范文本》的规定,进行严格审批、管理和控制,杜绝不合理和不必要的变更,而且设计变更一定要在施工前进行,避免施工后才变更的现象.

参考文献。

[1]王祖志,项目监理的工程变更管理研究[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9期,209月.

[2]吕建丽,浅析投标中的施工组织设计编制[j],新疆有色金,1期,201月.

[3]苏锡文,全过程做好工程投资控制的探讨[j],建材与装饰,年3期,,2008年3月.

政工中级职称论文【第四篇】

[摘要]合理的学术评价制度能够使高校教师潜心授课和进行研究,为社会源源不断地培养人才。通过对比西南联大教师考核制度,发现广东的评价标准过于量化,简单的“以刊论文”的方式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导致官本位现象日益加剧。因而提出应该尊重学科差异、设置更科学的考核标准、推动同行评审和高校去行政化、营造宽松自由的氛围以及让纯粹的学术重回学校等多项对策。

[关键词]西南联大学术纯粹性改革教师评价。

一、问题的提出。

钱学森老先生关于人才培养的世纪之问由来已久,而我们现在的教育似乎并不能给钱老交一份满意的答卷。为什么我们现在的高校培养不出大师呢?笔者结合盛产大师的西南联大,并比照当下教师的评价制度,对原因略析一二。

尽管处在内忧外患的环境中,但西南联大能够在短短的八年时间,为社会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在各个领域都有建树的人才,这和当时联大的师生们秉承着将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前途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学术精神分不开的。在联大的校园,这种浓烈的爱国情感使得联大的知识分子深刻意识到,只要文化不灭亡,那么我们的民族就是有希望的。他们以文化的创造和传播来维系中华民族的血脉,坚定地投入用学术救国的行列中,以自己的知识和才华报效祖国。然而,这种纯粹的学术精神恰恰是当下高等教育所缺乏的,尽管现在环境远远好过xxx时期,但我们的教育成就却无法超越西南联大。

广东在全国的经济地位与京沪是可以分庭抗礼的,但是在文化和学术上却没有这种抗衡的资本。学界有京派和海派之说,但学界并没有岭南学派,倘若广东要在学术风气和治学风格上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打造学术界独树一帜的岭南学派,那么广东的高等教育改革应该重点考虑如何重新构建健全的制度来保障学术的纯粹性。

二、西南联大的学术概况。

(一)宽松的晋升制度。

联大的教师职称评定并不注重所发表的论文或出版物的数量,其规定:“国内大学毕业助教。助教三年,可升教员。国内研究院毕业得有硕士学位者,为教员。教员三年得升专任讲师。讲师三年得升副教授。副教授三年升得教授”。[1]同时,教师职称升任一级所需的三年也包括不在同一所学校的教龄。这表明教师的学术评价和职称评定方面,主要偏重于职业操守和授课能力。联大的助教和教员在评讲师职称时必须开出两门以上的课程,且授课受到学生的欢迎,效果良好,这是主要的条件。同时还要具有能够独立进行科研的能力,发表过著作或多篇论文,但这只是次要的条件。讲师,在教学中取得突出成绩,被全院或全系师生公认,并在科研方面有学术专著或创造发明,都可提升为副教授。同等道理,副教授可提升为教授,且手续简便公开,准备好所需的材料,上报校常务委员会,经教师聘任委员会审议通过即可。[2]教授或副教授的评审,没有名额限制,为一切优秀的人才敞开大门。

可见,联大教师的晋升制度主要以任教的时间长短和授课效果为参考标准,不会因为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达到数量上的硬性指标而对其职称和待遇做相应的调整。众所周知,学术并非一蹴而就,很多学科都需要十年、二十年,甚至是几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

(二)官员兼任制。

联大纯粹学术氛围的形成,除了在聘任和晋升制度上赋予教师极大的自由外,其学科官员兼任制的实行也是重要原因。学校官员不会有特权,更不会因此增加薪资,而使教师获得额外的收益。(见表1)。

表1:西南联大改定教职员俸给标准(1944年8月9日)。

资料来源: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史料(四)第485页。

以上是联大规定的不同职位最低薪资和最高薪资,行政职务的工作人员和教师之间的差距非常大。不同层次的教师又有差别,教授最高可以拿到每月600元,但普通教员最高也只有240元。全校薪资最高的是三位常委:梅贻琦、蒋梦麟和张伯苓均,他们的薪资为每月710元。[3]而联大的其他行政官员都属于兼职,虽然有官职在,但并不增加薪酬。如算学系教授兼主任杨武之的薪额是590元,而教授姜立夫是600元,教授江泽涵是590元。从统计数据来看,600元是最高的薪酬,做官不一定拿得到,不做官能拿最高薪酬的大有人在。

1942年10月,联大的教授们集体拒绝了一笔特别办公费,这放在今天,等同于行政津贴,理应得到,但他们却拒绝了。“……盖同人等献身教育,原以研究学术,启迪后进为天职,于教课之外兼负一部分行政责任,亦视为当然之义务,并不希冀任何权利……”[4]这封拒绝信后附上了冯友兰、张奚若、陈岱孙等25位兼职行政教师的签名。实际上,在xxx后期,由于通货膨胀,很多教授的生活举步维艰,他们典当衣物及书籍,卖稿卖文,停止子女教育,实属不易,很多老师都要申请其他补助,但是他们却拒绝了理所当然的行政费补贴。可见当时的教授将学术研究和学生教育视为教师的天职,并不追逐行政职务,反而将其作为一种义务。

三、广东高等教育存在问题。

(一)过于量化的学术评价标准。

广东省高等学校教授、研究员职称评审条件,除了达到基本的学历要求、外语要求,专业技术工作条件、业绩成果条件和论文、著作条件都已经量化。教授或研究员的评审,其论文或著作应该达到以下条件之一:(1)年均授课240计划学时以上者,论文、著作要求:理工类5篇(部),文科类6篇(部);(2)年均授课120-239计划学时以上者,论文、著作要求:理工类6篇(部),文科类7篇(部);(3)年均授课60-119计划学时以上者,论文、著作要求:理工类7篇(部),文科类8篇(部);(4)年均授课59计划学时以上者,论文、著作要求:理工类9篇(部),文科类10篇(部)。[2]从以上的规定中可以得出,教授的评定主要看课时量和论文的完成,并且没有详细的分类,而是笼统规定理工类和文科类。但实际情况是,学科之间的差别很大,这种一刀切的做法并不适用于所有的科目,单纯的论文数量并不足以说明学者们学术功底的深厚。高校的教师本来是学术自由的主体,现在他们不仅要授课,还要进行科研,因而教师们是十分疲惫的。短期内,为了达到所规定论文的数量,可能会导致大量的文字垃圾出现,从而造成虚假的学术繁荣。

(二)“以刊论文”负面影响加剧。

政工中级职称论文【第五篇】

首先根据自己的论文写作方向去选择专业的期刊,比如是法律类型的论文,那么就要选择法律期刊。

发表过程中,对篇数和字数也是有要求的,一般中级职称需要发表两篇,然后在答辩的时选1篇。

论文在发表时一定要了解期刊的格式以及字数要求,按照实际要求去进行撰写。

注意方法。

论文的写作方式,必须要专业,而且必须写正面的信息,不能出现负面信息。

论文成功发表的时间,与审核的难度、期刊类型以及期刊等级有很大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省级期刊,相对会简单一些,国家级核心期刊相对会难一些。

根据要求去选择期刊的等级,一般情况下中级职称选择普通核心期刊就可以。

提前阅读专业文献,搜集了解更多专业的术语和资料,改成自己的话去进行撰写,要把重复率控制在10%以内。

论文在发表的过程中必须要有耐心,文章被退回,要及时去进行修改,经常关注邮箱动态。

政工中级职称论文【第六篇】

关于职称评定权的问题,今年率先下放的是所有本科院校高等学校教师职称系列高、中、初级评定权限,如果专利技术人员已经取得外语和计算机资格或者发表论文,都可以转化为职称评定中的“继续教育”加分项,作为个人素质提高的证明。

论文题目:

关于《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初探。

常立君。

二零一四十月八日。

关于《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

一体化教学改革初探。

正因为此,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越来越备受关注,这些职业院校向社会培养了大批量的技能型人才。

随着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不断进步,更新换代,大量的企业。

和用人单位对技能型人才的综合素质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是当前职业院校的重中之重。

在国家人社部的规定下,建立了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标准。

全国一些试点技工院校正在进行相关专业的“一体化”改革试点工作。

本文主要阐述什么是一体化教学,并结合五来,我所带的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和我校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施过程。

第一部分:“一体化”改革的前提和必要性。

一、在我国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从计划经济跨越到市场经济时代,同时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我国经济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逐步明显。

在新经济社会的发展形势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一大批高新技术产业油然而生。

在电气技术领域里,对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的技能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多,对高技能人才综合能力的定位也越来越高。

在我国,技能型人才大部分是靠大、中专职业院校的培养。

近期,国务院又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将全国五百多所大专院校改为职业院校,而且在职业院校的发展通道中,同样设立了本科、研究生等高学历的学科,有力地提高了职业院校的办学层次和规模。

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无法适应高新技术产业的进步和发展,这对我们职业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此以我校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来说,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在教室里讲授一些基础课程,比如《数学》、《机械基础》、《电工基础》、《电工电子》等,本来大多数进入我校学习的学生都是初中基础教育的失败者,他们早已厌倦了这种学习方式,也害怕继续学习这些枯燥乏味的理论。

因此学习兴趣不高,上课时思想不能集中,睡觉的同学很多。

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基础课教学之后,然后再让学生到实训室进行电工基础、电力拖动和plc实训等,最后再到工厂顶岗实习。

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企业的用人要求。

最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企业的用工荒,而我们电工的学生又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不是因为这个专业不好,或者不好就业,主要是因为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培养的学生对理论一知半解,动手能力也不行,而且很多学生还吃不了苦,总想着企业能给我发多少薪水,却不知自己到底能为企业做些什么。

据调查,我校电工毕业生有80%在从事本专业工作,毕业一后只有40%还在从事本专业,毕业三后只有10%的学生在从事这个专业。

调查学生的数据和用人单位的反馈表明,急需一套全新的教学模式来适应现代化企业的用人需求,一体化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对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提出明确要求:“一体化课程是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体系和内容,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并安排教学活动,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

7月,经学校推荐,我有幸参加了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举办的全国高技能师资培训项目《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第三期培训班。

与来自全国各地30位优秀教师聚集在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进行一体化课程的学习和体验,让我从不同的角度开阔了视野,对一体化教学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职教理念得到了更新,对中职学校学生教育与管理、一体化课程改革的理解,都有了新的感悟。

回来以后,我在本人所带电工专业的学生中尝试着一体化教学,效果还不错,14、15两届的电工毕业生供不应求,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

后来我才发现,这些毕业生中大部分来自农村,属于留守儿童,从小在学习上没有一个好的学习方法,再加之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让他们对学习提不起来兴趣,从而导致他们厌学,但他们的内心其实还是很想学习,所以作为职业教育的我们必须也要有一套脱胎换骨的课堂教学模式,这样就能提高学生们学习的兴趣。

第二部分:如何正确认识“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

一、改变错误的观念:

错误的“一体化”是理论+实训。

在没有接受正确的一体化课程认知时,觉得一体化就是理论和实训的一个简单的结合,或者是把理论课搬到实训室进行讲解。

正确的“一体化”是按照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技能人才培养规律,根据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以综合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通过提炼典型工作任务,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并以具体工作任务为学习载体,按工作过程设计并执行教学过程的一种教学活动。

二、师生角色的转变:

普通教学模式下的老师和学生:

老师拿着教科书+备课本。

学生盯着教科书+做笔记。

(老师以认真仔细的讲完每一个知识点为任务,学生以学完知识点为目标,但是所学的知识到底有几个知识点以后有什么用,学生全然不知,教学中以老师为中心)。

一体化教学要求下的老师和学生:

老师找工作中的任务+组织教学。

学生以任务为目标+学习知识点。

(老师在工厂和企业里找出一些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的典型的工作任务作为学习的载体,并认真的组织好任务中的知识点来教学,学生以完成某项任务为目标,在完成任务的时候来学习任务中所包含的知识点和技能点,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

第三部分:我校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实施过程。

一、完善一体化课程的制定。

1、制定一体化课程框架:通过对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进行行业和企业的`调研,分析该专业的特点,提炼相关典型工作任务,形成包含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职业能力要求、一体化课程名称、专业内容、学时分配等内容的一体化课程框架。

2、制定一体化课程方案:在一体化课程框架形成的基础上,制定每门一体化课程的标准及各个学习任务的目标及教学建议等,并设计出对应的考核评价方案。

3、建设一体化课程资源:一体化课程资源需要依据一体化课程方案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师资队伍建设,学材建设及学习环境建设等,是一体化课程实施的条件和支持。

二、坚定一体化课程的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在一体化课程制定时必须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遵循技能人才成长和职业发展规律,充分体现职业特征,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

2、阶梯性原则:符合国家职业标准等级要求,形成以中级工、高级工、预备技师、技师为主的人才培养课程层级。

3、可操作性原则:结合我校办学规模和现状,存在一些例如师资力量短缺,学生招生难,不好管理,基础差,师生比例严重失调等问题,我在教学中采用分组讨论,学生之间自检自评等方法,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

4、规范性原则:我所用的电气相关术语、文字符号、字母代号等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技术规范的要求。

三、改变课堂教学模式。

1、培养目标的转变:由单一的技术向技术能手转变。

现代的企业需要的不是像机器一样的人,而是需要一个综合职业能力比较强的复合型人才。

2、教学中角色的转变:教学的核心由教师转变为学生。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就像拍一部电影一样,只要演员认真的进入角色肯定票房高,以前的教学模式中是老师讲,学生听。

而更好的学习方法是,学生自主学,老师起引导作用,这样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方法的改变:由枯燥无味改变为深动有色。

学生学习的兴趣,在于上课老师的吸引力,老师的吸引力靠的是教学方法。

在一体化课堂上,我经常采用幽默搞笑的引导模式,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也能让学生在欢快中学习知识和技能。

4、我校办学理念的转变:由规模办学转变为质量办学。

一所学校办得好与不好,不在于学校的面积有多大,地理位置有多优越。

而是在于学校的教学水平和质量,在于培养了多少有用的复合型技能人才。

我校西校区地处光华街的最西端,门前就是一个菜市场,路况很不好,尤其到了下雨天,行人、车辆几乎无法通行。

刚开始很多家长,学生来过之后,后悔了。

但近两随着我校一体化教学改革,尤其是电钳和汽修专业作为改革的试点专业,极大地带动了其他专业的改革,学生人数也在整体生源下滑的现状下,保持稳定略涨,从这方面就说明,我们搞一体化教学改革是正确的选择,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就要求我们必须这样去做。

四、加强硬件、软件的建设。

1、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在进一步加强职业院校硬件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本专业的内涵建设,特别是师资建设,既要继续建设我校的双师型队伍,还要按照人社部最新规定的三级一体化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企业工作能力、一体化课程开发能力及一体化教学组织实施能力。

2、学习辅材建设:以学生为中心,建设有助于学生学习的学习材料,如校本教材、工作页、作业指导书、工具书等。

3、学习环境的建设:近来,由于受到国家和省上对职业院校的高度重视,我校很荣幸获得了八百万实训基地建设的资金援助。

同时在学校领导的决策和规划下,分别在电工的各实训室建设集中讨论区、资料查阅区、材料选用区、电子基本操作区、电力拖动实训区、plc实训区以及机、电、气、液一体化实训平台和元件焊接与表面贴装技术等为一体的学生学习工作站,并参照企业布置,模拟生产现场。

加快校园文化及核心价值观建设,注重学生思想教育,引入企业管理文化,营造具有鲜明职业特色的校园氛围。

结束语:在全国二千多所技工院校中掀起了这场改革风暴,必定能把我国的职业教育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只要我们认真听取正在进行一体化课改试点技工院校宝贵的经验,不断地学习和总结,踏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我相信我校的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会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2]朱良才让教学更生动――激发兴趣让学生快乐认知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政工中级职称论文【第七篇】

要经常动笔或者常常看,一些与自己专业和工作相关的学术文章,通过网络都可以的比如《权威期刊组织数据库》《中国期刊网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等,其中《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这三大数据库是要收费的数据量比较大,《权威期刊组织数据库》《中国期刊网数据库》免费的,数据量比较小点,根据你个人爱好吧,不是专业做学术的免费的资源就够了。

二、成文工作。

看人家的谋篇布局,知道什么是标题、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很多人工作后长时间不动笔,这些构架根本不懂也根本不知道,要记得学习!在阅读或者参考后根据自己的平常工作经验对,现有专业或者工作提出一些新的东西,当然越高档越好,越高端越好,越前沿越好。

自己工作之余就可以动手写自己的东西了,当然写作的时候不能参考的太离谱,80%都是参考的,甚至我碰到过除了姓名和单位不一样的,其余都一样的文章。

这个就不叫参考了,这个叫抄袭。

现在很多杂志社都有查重软件的,超过30%基本上都不录用的,所以我们还是要有自己的语言,用自己的语言,把相同的问题给表述出来就可以了。

比如:我觉得中小学生去参加课外辅导班是没必要的,我们可以改成,在当前形式下,很多孩子去参加辅导班是不科学的。

这两句话说的事情其实是一样的,只不过我们改了一点东西而已。

这其实是对付查重软件的方法之一。

经过自己的努力,只要有过教育背景的,花点时间1篇简单的学术文章,我相信都是可以写出来的,大家加油!

二、投稿工作。

投稿工作也是一个比较头疼的工作,因为大多数人(除了真正的学者),发文章就是为了职称评定的那个论文指标,所以投稿一定要投递到正规的刊物上面才可以。

我们国家承认的正规刊物都是有国际国内刊号的,最权威的查询网站《中国新闻出版总署》,只要在这上面能查询到的,都是正规刊物。

问单位承认的刊物,很多地区和单位评定的标准不一样,所以一定要根据自己单位的具体要求,去发表。

要不发完后,刊物单位里面不能用,我们就做了无用功了。

所以核定好我们评审的标准也是非常重要的。

正常的投稿渠道:

《经济学家》不是一般人能发的,所以不了解方向,不了解刊物,投的稿件就基本没回音,在加上稿件质量不行,更没戏了。

这样就浪费了很多经历,同时也打击了自信。

论文发表,论文投稿中介机构网络上面有很多比如做的比较正规的《权威期刊组织》《权威发表网》《中国期刊网》《采稿网》等等。

但是网络骗子也比较多,大家要做好鉴别,鉴别方式:

a、是否正规网站,网站是否时间很长,在网络上面有没有差评什么的'。

b、支付方式,是否能够通过支付宝支付,或者公司账户支付。

c、看qq等级,看qq在线时长,等级越高基本上就是公司专用业务qq,一点钱正规的机构,不可能骗的。

政工中级职称论文【第八篇】

职称论文,顾名思义就是指在一定职业范围内,用于评定一定职业职称的论文形式,那么中级职称论文发表价格为啥多少?来看下面:。

要求:首先是文章,必须是原创,评审一般会查抄袭,字数需要符合要求:一般三千左右,内容要和工作内容相符,下来是发表的期刊,要求是或issn全国公开发行的正规刊物,并且跟评的职称相符或相近的期刊,就是要符合当地的文件要求,下来是要注意下当地文件的特别要求,如有些省份要求在万方、维普、知网的学术性网站收录,还会要求提交截图和页码的以文件为准,还有是发表的时间,需要在有效时间内发表,如高级论文,要在中级职称拿到后发表才有效基本就是这些了。

发表1篇中级工程师职称的论文需要多少钱2。

对于需要申请中级工程师职称需要的朋友来说,首先需要发表对应的论文,省级论文发表费用并不高,相对国家级的论文来说便宜多了。

对于评职称的人来说,论文发表价格是要看作者本身需评定什么级别的职称,然后针对这个级别与学术水平进行撰写职称论文与选择对应的专业期刊和学报。

期刊的收费价格跟期刊等级、影响因子、稿件需要的版面有关。

期刊的影响因子说明了其文章内容的影响力,所以具备大的影响力的期刊对文章的要求多,比如排版的要求,字数、有的可能涉及到高额的版面费,同一级别的期刊,影响力差距也是挺大的。

再说期刊等级,普刊分为省级和国家级,一般性省级500元起,国家级800元起;核心国内常见分为统计源核心、北大核心、cscd核心、南大核心,一般性统计源核心在5000元起,北大核心和cscd核心在10000元起,南大核心在15000元起。

最后是版面,例如某个期刊一个版面2500字,如果你写3000字,就得需要两个版面,另一个版面占据的面积很少,但就得交两份钱,这是个例子,告诉我们写好论文了,咨询一下发表的期刊一个版面多少字,然后调整一下自己的论文字数,尽量控制差不多占满版面,会省很多钱。

当然时间也是论文发表成本的一部分,如果反复发表失败浪费大量时间,耽误了今年的职称评选,那今年花多少钱都无法挽回。

回答:你的.情况只需要在国家正式认可的国家级或者省级相关刊物发表1篇论文即可。

回答:任现职期间,公开发表、出版本专业有一定水平的论文(第一作者)、著作(主要编著者),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出版专业著作或专业译著1部。

3、中级职称在西安高新人才评定,有什么条件?要几篇论文?要公开发表吗?

回答:都是要公开发表的,一般是作为第一作者1篇即可。

4、黑龙江评定工程技术中级职称要求发几篇论文?第几作者?什么级别的刊物?

回答:都是要公开发表的,一般是作为第一作者1篇即可。

5、毕业,本科,助工。

回答:中职一般情况只需要作为第一作者在国家认可的正规刊物,包括国家级刊物和省级刊物发表1篇和工作性质相近的文章。

论文发表方法:可以在写好论文好发送到刊物的编辑审稿邮箱,或者是通过职称论文发表官方机构代为发表。

6、我需要在省级刊物上发表1篇园林景观类的论文,定中级职称用的,有什么刊物呵?

回答:综合类科技刊物即可,发表难度比较低,如果论文质量比较高并且对发表时间要求不严格,可以投递到相关专业的期刊。

回答:通信类的论文可以发表在相关科技类、综合类刊物上,符合评职称的要求并且容易发表。

刊物名称和发表方法可以参见职称论文发表官方网的官方说明:/。

回答:两篇论文可以在同一刊物发表,但是如果在不同的刊物发表则更有说服力,如果觉得难以发表可以联系论文发表官方网客服人员。

回答:你说的中级职称有很多种,你是属于哪一类的?具体你都可以咨询管辖本单位的资格评审部门,询问一下需要发论文吗?正常的话,是需要发论文的,需要1~2篇论文。

10、中级职称论文要求第几作者?评定中级职称(工程师)的论文作者是第三可以吗?

回答:规定,不论评哪级职称,一般都要求论文的篇数与字数,并且是论文的第一作者或独立作者。

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是宽松有度的,看接受申报的机构或机关的具体办事人员的掌握政策的灵活性和他与上级评审机构的关系如何、以及他是不是愿意为你出力而打政策的折扣了。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2028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