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共产党的认识优质4篇
【参考阅览】此篇精品资料“对共产党的认识优质4篇”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帮您减少加班熬夜,轻松写作尽在阿拉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对共产党的认识【第一篇】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共产主义是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
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的执政党,是因为党具有较好的组织性和纪律性。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的组织原则和组织制度,也是党的根本的领导制度和组织制度。我国的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和集中的统一,自由和纪律的统一。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了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中国共产党坚持和贯彻民主集中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根本保证。此外,中国共产党还具有很强的纪律性。党的纪律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障。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必须树立起正确的入党动机,也就是说必须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坚定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信念,以高尚的思想道德要求和鞭策自己,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实现这个崇高的思想而奋斗,更要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中国共产党员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牢记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政党,党的性质决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也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工人阶级政党的先进性,从根本上讲,就是它始终代表工人阶级和全体劳动人民的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全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终生职责。在我党的历程中,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没中,千千万万共产党员出生入死,舍己为人,牺牲了个人的一切,无私奉献出了自己的毕生精力,到处都有共产党员用自己的模范行为谱写的一首首为人民服务的感人诗篇。
先,加强理论学习。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努力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一个人入党的动机是不是正确,往往同他对共产主义事业和无产阶级政党的认识正确不正确、深刻不深刻有着直接的关系。
对共产党的认识【第二篇】
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了百年华诞。这一百年,中华民族从灾难深重的旧中国黑暗岁月中一步一步走出来。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正确处理革命和现代化之间的关系,在不断艰难探索中顽强前进,有条不紊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些前人从未经历过的问题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而不是靠任何其他政治力量得到解决的。在中国这样一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里,能够把如此众多的各族人民凝聚成万众一心的力量,朝着一个正确而坚定的方向团结奋进,而不是各行其是,更不是四分五裂的,只有中国共产党。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很难想象中国会在这一百年里,出现如此举世震惊的根本变化。
新的觉醒——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思潮的主流
中国共产党成立前,为了改变中华民族备受屈辱和奴役的悲惨命运,无数志士仁人曾经做过种种试验,作过不同的选择。但无情的事实证明:只搬用一些洋枪洋炮和工业技术而不从根本上改变腐朽的旧社会制度的洋务运动,救不了中国。期望清政府自上而下地进行改革的戊戌维新运动,虽然起到过引人注目的思想启蒙作用,但在旧社会势力反扑下,很快就失败了。义和团“扶清灭洋”的旧式反抗,也改变不了中国的命运。孙中山领导的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君主专制制度的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但仍没能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
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应该怎样,它的出路在哪里?这时,也正在这时,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给了中国先进分子苦苦思索的问题一个全新的答案。本来,社会主义在许多人看来,还只是一种书本上的学说,十月革命却使社会主义变成活生生的现实,在中国先进分子中产生巨大的吸引力,给他们指出一条以前没有清楚认识到的新出路。
毛泽东接受马克思主义是在到北京和上海去同李大钊、陈独秀等长谈并且阅读了一些中文的马克思主义书籍以后。他对美国记者斯诺讲过:“我第二次到北京期间,读了许多关于俄国情况的书。我热心地搜寻那时候能找到的为数不多的用中文写的共产主义书籍。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这三本书是:《共产党宣言》,陈望道译,这是用中文出版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书;《阶级斗争》,考茨基著;《社会主义史》,柯卡普著。到了一九二〇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而且从此我也认为自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
先驱者的思想经历是值得后人深思的。他们接受马克思主义,这个决心绝不是轻易下定的,更不是一时冲动或趋时行为,而是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经过反复的比较和实践检验,最后才确定这个真正能为中国人民谋取幸福的正确途径,作出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选择。
新的理想和信念——中国共产党从成立起,就明确地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确定为自己的长远奋斗目标
经历了五四爱国运动,越来越多的先进分子在时代潮流激荡下先后奔集到马克思主义旗帜下,树立起新的理想信念。中国共产党的早期成员几乎都是爱国的知识分子,他们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从爱国救亡的强烈要求出发,痛感现存社会的恶浊和不合理,要求从根本上改造这个社会。他们经过反复的比较推求,认定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救中国。他们从事实的教训中认识到,单靠个人的力量决不能实现社会的改造,必须把有着相同志向的人结合成一个有组织的有严格纪律的坚强有力的集体,齐心合力去做;否则,就只能停留在空谈上,不可能真正撼动旧社会的根基。因此,他们中许多人经历了痛苦的自我斗争后,心甘情愿地准备牺牲原被他们看作至高无上的某些个人自由,甚至在必要时献出自己的生命。
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一开始就旗帜鲜明地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规定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且要以革命的手段来实现这个目标。中共一大着重讨论的,是制定纲领和实际工作计划。大会通过的纲领,第一条写明:“本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把中国共产党这个名称正式确定下来,反映出它已成为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党;并且表明它和其他政党不同,是以最终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的。也许从今天看来,中国共产党在一大时迈出的只是漫长征途上的第一步,而且还显得相当稚嫩。但有了第一步,才会有以后一步步的前进。这是决定性的一步,有如一声春雷,震醒了原来冰封的大地。
新的道路选择——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一切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革命的胜利,单靠顽强不屈的坚强意志是不够的,还需要有正确的理论指导和道路选择。那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一九三九、一九四〇年之交,毛泽东接连发表了《〈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文章,第一次旗帜鲜明地提出新民主主义的完整理论,并对它作了系统说明。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历史进程中的第一次飞跃。它不仅回答了时局中提出的种种问题,而且回答了中国现阶段民主革命和未来建设新中国的一系列根本问题。为什么毛泽东要在这时写出这些文章?这是客观形势发展的需要决定的。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从狭小根据地里走出来,公开走上全国政治生活的大舞台,受到人们的密切关注。他们渴望了解中国共产党对时局和中国未来前途的看法。中国共产党为了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也必须在全国人民面前旗帜鲜明地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把人们吸引到自己高举的大旗下来。一九四〇年一月,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作了长篇演讲。这篇演讲在延安出版的《解放》杂志上发表时,把题目改定为《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在讲演中开宗明义地提出:我们要建立一个新中国。无产阶级领导的中国革命,第一步是进行新民主主义的革命,第二步才是进行社会主义的革命,只有完成前一个革命,才有可能去完成后一个革命。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提出,在认识上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飞跃。一九四五年四月至六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举行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会上,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报告声明:“我们共产党人从来不隐瞒自己的政治主张。我们的将来纲领或最高纲领,是要将中国推进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去的,这是确定的和毫无疑义的。我们的党的名称和我们的马克思主义宇宙观,明确地指明了这个将来的、无限光明的、无限美妙的最高理想。每个共产党员入党的时候,心目中就悬着为现在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而奋斗和为将来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奋斗这样两个明确的目标。”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对战后中国的明确设想。
抗日战争胜利后,当蒋介石不顾全国民意悍然发动全面内战,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只用了不到四年时间便推倒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缔造了新中国。邓小平曾深情地说:“没有毛**,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
新的社会制度诞生了——它规定了中国继续前进的方向是走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走资本主义道路
新中国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翻天覆地的社会大变动。这个大变动的主要标志是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人民终于摆脱了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翻身做了主人。
全世界都注视着:新中国究竟能不能站住脚?能不能迈开大步前进,还是会坚持不住而失败?年轻的人民共和国不但站稳了脚跟,而且充满一派朝气蓬勃的气象。尽管发生了抗美援朝战争,恢复国民经济的艰巨任务仍在三年内按原计划超额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中国展开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
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把中国建成一个繁荣富强的现代化国家,是几代中国人一百多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进行这样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对中国人来说,最初连有些方面的常识都缺乏,但又不能等有了足够成熟的条件后再动手,这样,建设工作只能边摸索边大胆地向前闯,困难自然很多很大。但就在这样的条件下,第一个五年计划在一九五三年开始。激动人心的捷报一个接一个传来,气势恢宏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在人民面前一步步展开。这在旧中国不但从来没有见过,甚至连想也没有想过,使中华民族感到难以抑制的扬眉吐气,对新中国充满自豪。多少人为它无私地奉献出自己的青春年华。
经过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和“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在中国大地上建立起来。一种新的社会制度诞生了,它规定了中国继续前进的方向:是走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离开了这个起点,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言,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可言。
这时,又一个全新的问题放在中国人面前:怎样根据自己的实际国情来建设社会主义?在中国这样一个古老的、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东方农业大国,在既没有先例、又缺乏足够准备的条件下,在异常复杂的内外环境中,要独立探索出一条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闯出一条新路来,实在是一件极艰难的事业。人们在事后看起来十分明白的事情,当时却未必能看得清楚。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往往需要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甚至吃了苦头,才能逐步明白。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从一开始就在明确而坚定的社会主义大方向指引下进行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新局面。思想解放的闸门一经打开,什么样的主张都会有。但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前进,必须有明确的共同方向。没有这种坚定正确的方向感,就像大海上的一叶扁舟,只能随着浪潮漂流,是十分危险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最突出的贡献,是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这是一个划时代的转变。
走上这条“新路”,应该举着怎样的旗帜前进?“一心一意搞建设”的目标是什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对这些问题响亮的总回答,它是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出来的,这面把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在一起的大旗,就这样高高地举起来了。中共十三大又系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使社会主义中国前进的方向更加明确。十三大报告提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党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中国正是这样一步一步前进的。
上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之交,国际局势发生了令人震惊的巨大变化。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西方有些人得意洋洋地说二十世纪最大遗产是社会主义的试验和失败,国内也有一些人感到惶惑。面对这种严峻的局面,中国该怎么办?邓小平冷静地指出:“别人的事情我们管不了,只讲一个道理:中国的社会主义是变不了的。中国肯定要沿着自己选择的社会主义道路走到底。谁也压不垮我们。只要中国不垮,世界上就有五分之一的人口在坚持社会主义。我们对社会主义的前途充满信心。”“不要急,也急不得。要冷静、冷静、再冷静,埋头实干,做好一件事,我们自己的事。”“做好一件事,我们自己的事”,就是要把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扎扎实实地不断推向前进。在这种思想指引下,中国大地上不但没有出现西方有些人期望的那样放弃社会主义或经济停滞不前,而是到处热气腾腾,国民经济出现蓬勃发展的势头,社会主义制度在自我完善和发展中更加充满生机活力,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进入新时代——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一部百年党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把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扛在肩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直是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顽强追求的目标,是时代潮流的主题。中国的革命也好,建设也好,改革也好,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举旗定向、谋篇布局、改革创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
党的十九大报告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勾勒出清晰的路线图: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党的十九大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在攻坚克难中奋力突破,在披荆斩棘中坚定前行。2020年,我国经济总量突破100万亿元大关,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可以说,经过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一百年的接力奋斗,我们党带领人民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跨越的新阶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的前景。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每一段征程的结束,都是下一个新征程的开始。***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闭幕后不久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前去瞻仰中共一大会址时语重心长地指出:“事业发展永无止境,共产党人的初心永远不能改变。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方可赢得民心、赢得时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我们再次站在新的历史关头。在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齐心协力干、加油好好干,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行百里者半九十。”在前进道路上,不确定因素和难以预料的困难仍会很多。我们在满怀信心地向前迈进时,对这些要有足够的精神准备。***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是抵御风险挑战、聚力攻坚克难的根本保证。”只要全党和全国人民不忘初心,团结一致,万众一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可以告慰先人的崇高历史使命,必将完美地化为现实!
对共产党的认识【第三篇】
任何政党都具有一般政党所有的普遍性和具体政党所具有的独特性。然而,发源于西方政治现代性的流行政党理论,却倾向于强调一种偏狭的普遍性,即以西方政党政治的现实为基础,建构一般的政党制度比较框架。这造成的实际后果,即把非西方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政党政治作为一种不成熟的有待进化的“他者”来看待,却丝毫不考虑现代政党政治本身可能具有多样化的模式。所幸这种情况正在发生改变。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领导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型政党政治的鲜活实践,呼唤着一种新的政党理论的诞生,它应该从中国共产党来理解中国共产党,而非从西方政党来理解中国共产党。
李海青等著《砥砺前行:引领民族复兴的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一书,试图从“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这一概念出发理解和阐述中国共产党的独特性,是从中国共产党来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探索性力作。该书虽由多位作者合著,但在体系上却是有机的整体,主要从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对思想建党的高度重视、对制度治党的持续探索、对群众路线的自觉坚持、对党性修养的严格要求、对人类社会的使命承担、对思想方法的系统掌握这7个方面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的具体特征,形成了初步的理论体系。
该书发出了一个非常强烈的信号:请认真对待中国共产党的独特性!并且它还能引起我们进一步的深思:到底应该如何概括中国共产党的独特性?一份好的理论研究并不在于提供一个确定无疑的答案,而在于提出好的问题,不断激发出有价值的新探索。
从“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这一概念出发对中国共产党独特性的概括是不是精准到位,不仅取决于它提供的规范论证与阐发是否逻辑自洽,还要看它是否能够对中国共产党与别的政党进行有效区分。比如,同样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共产党,苏联共产党能否称为“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如果是,那么这一概念就不足以界定清楚中国共产党的独特性。或曰,苏联共产党一度曾是“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但后来腐化变质了,也就不是了。那么问题在于,苏联共产党为什么会腐化变质,以致丧失了使命感?也就是说,相较“使命型”这一定语,马克思主义政党所具有的其他一些特性可能更为根本。正是因为丧失了这个根本,所以苏联共产党才背弃了使命。
在笔者看来,这个根本反映的应该是中国共产党的内在特性,而“使命型”只是来源于并附着在这个根本之上的次级特征。实际上,作者在为“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下定义时,也强调了它“以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知与把握为前提”。而在具体阐述其特征时,还指出,“历史规律之于使命型政党的建立具有内在的根本意义”,“历史规律揭示使命与方向,而历史的规律与逻辑恰恰是由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体系予以揭示的”。可见,对“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构成前设规定的,乃是其指导思想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中国共产党章程》开首即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在此,“两个先锋队”鲜明而准确地界定了中国共产党最为根本的内在特性,即先进性。正是基于此,中国共产党才有资格成为“领导核心”,而“三个代表”只是这种先进性的具体表现。至于“使命”,更是附属其后才予论及。这充分说明,较之“使命型”,“先进性”或许是对中国共产党独特性的更好描述。
早在2005年1月14日,胡锦涛就在关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专题报告中明确指出:“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因此,“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始终是我们党生存、发展、壮大的根本性建设”。苏联共产党在一党长期执政条件下逐渐丧失的那个“根本”,就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同样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的独特性中最根本的就是它的先进性,包括理论和实践、思想和行动上的先进性。当然,中国共产党要永远保持自身先进性,就要不断同一切弱化先进性、损害纯洁性的问题作斗争。***总书记一再强调:“全党要以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着力解决党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经受‘四大考验’,克服‘四种危险’,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对共产党的认识【第四篇】
在上海一大会址重温誓词,在嘉兴南湖红船追溯初心……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总书记就带领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来到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沿着早期共产党人的足迹,探寻我们党的根脉。这次回望和追寻,充分彰显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接续奋斗的强烈使命担当,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心点赞。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97年前,中国共产党肩负起伟大历史使命从这里出发,一代代共产党人笃定目标、接续前行,不断开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党的十九大报告深情回顾了我们党为完成历史使命走过的艰辛历程,号召全党为完成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而团结奋斗。
一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
1921年6月29日,老一辈革命家谢觉哉在日记中写道:“午后六时,叔衡往上海,偕行者润之,赴全国〇〇〇〇〇之招。”为避免反动派搜查,用5个圆圈代指“共产主义者”。发端于上海石库门的“全国共产主义者之招”,吸引了无数优秀中华儿女义无反顾投身党的事业,矢志不渝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寄托着人类关于美好未来的全部情愫和渴望。共产主义是一种科学思想,它的提出犹如一次壮丽日出,照亮了人类通向理想社会的康庄大道。共产主义也是一种现实运动,深刻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走向,改变了亿万人民的悲惨命运,迎来了人类解放的光明前景。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和使命。在97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始终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国家前途命运紧紧统一起来,把共产主义坚定信仰同人民幸福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
共产主义犹如磐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信仰。理想之光不灭,信念之光不灭。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我们党始终把共产主义作为不懈追求的远大理想。近一个世纪以来,共产主义始终是我们党须臾不可忘却的信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英勇奋斗,成千上万的烈士为了这个理想献出了宝贵生命。“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如此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誓言生动表达了共产党人对远大理想的坚贞。可以说,我们党几经挫折而不断奋起,历尽苦难而淬火成钢,归根到底在于心中的远大理想和革命信念始终坚定执着,始终闪耀着火热的光芒。
共产主义就像明灯,是实现民族复兴的科学指引。共产主义作为人类社会最高形态,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标明了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从落后到进步的历史进程。实现共产主义是我们党的最高纲领,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指路明灯。美好未来映照前进方向,崇高目标凝聚磅礴力量。在共产主义的光辉旗帜下,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步伐更加激情豪迈、铿锵有力。
共产主义好比愿景,是激励人们奋斗的美好向往。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共产主义对理想社会作出了生动描绘,比如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极大丰富,人们精神觉悟极大提高,彻底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共产党宣言》告诉人们,共产主义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这项伟大的事业必将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之不懈努力,为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而接续奋斗。
共产主义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分阶段实现的,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过程。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在社会现实中不断增加共产主义的因素,向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不断靠近。要深刻认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辩证关系,既不能离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民族复兴的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也不能因为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就讳言甚至丢掉远大理想。因此,我们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断增强“四个自信”,脚踏实地,接续奋斗,朝着远大目标不断前进。
微言
◆建党初心矢志不渝,红船精神历久弥新。
◆信仰之光,犹如黑暗中的明灯,照亮人们前行的道路;信仰之塔,恰似大海里的航标,指引巨轮远航的方向。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用梦想领航,用旗帜指引,用信念定向,用价值凝魂,用实干成就,形成追梦逐梦圆梦的磅礴力量。
◆伟大梦想是总牵引,伟大斗争是总抓手,伟大工程是总保证,伟大事业是总任务。
二勇担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伟大的民族,在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瑰丽的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鸦片战争后,中国遭受了千年未有之变局,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国家积贫积弱,社会战乱不已,人民生灵涂炭。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无数仁人志士奋起寻求救国救民、振兴中华的道路,但都壮志未酬,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1921年,中国共产党登上了历史的舞台,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无数的共产党人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
在风雨如磐的革命岁月,“为有牺牲多壮志”是中国共产党人为民族解放使命担当的鲜明写照。据不完全统计,从1921年到1949年,我们党领导的革命队伍中,有名可查的烈士就达370多万名。这在世界政党史上绝无仅有,没有哪个政党能像中国共产党这样为了完成使命付出如此巨大的牺牲。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统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在筚路蓝缕的建设时期,“敢教日月换新天”是中国共产党人为国家建设使命担当的生动注脚。成千上万的英雄模范人物,公而忘私、殚精竭虑,投身新中国热火朝天的建设事业。经过艰苦卓绝的不懈探索,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
在春潮涌动的改革年代,“会当水击三千里”是中国共产党人为国家富强使命担当的集中体现。无数共产党人以“敢为天下先”的开拓精神,勇立时代潮头,推动改革开放从农村到城市,从沿海到内地,从经济领域到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经过锐意进取的改革创新,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莽莽神州,已倒之狂澜待挽;茫茫华夏,中流之砥柱伊谁?”百年的使命担当,百年的奉献牺牲,百年的砥砺前行,百年的沧桑巨变,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向世人证明,中国共产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合格担当者!只有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才能创造新的辉煌。
三为民族复兴接续奋斗
1930年,毛泽东同志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写道:“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这个伟大梦想,是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航船,是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朝日。越是接近目标越需要再接再厉,全党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统筹推进“四个伟大”,为之付出更为艰苦的努力。
伟大斗争逐梦。“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条充满风险、面临挑战的拼搏之路。前面还有许多“雪山”“草地”等待我们去跨越,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我们去征服,任何贪图安逸、消极懈怠、回避矛盾的思想和行为都会使实现梦想的努力功亏一篑。我们要充分认识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以昂扬的斗志和无畏的精神,做到“五个更加自觉”,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为通往伟大梦想铺就一条壮阔坦途。
伟大工程筑梦。在近百年的筑梦路上,中国共产党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和脊梁。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实现伟大梦想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对我们党提出了全方位、整体性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惟有如此,我们党才能在新的历史征程中交出优异的答卷,谱写民族复兴更加辉煌的篇章。
伟大事业圆梦。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华大地生根发芽、开枝展叶,收获了累累硕果,创造了一个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使古老中国焕发出勃勃生机,使中国人民前所未有地接近民族复兴伟大梦想。抚今追昔,我们由衷地感到,这条道路是通往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这个理论体系是照亮前进方向的耀眼灯塔,这套制度是保障发展进步的坚强守护,这种文化是凝魂聚气的精神纽带。我们有理由也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使中华“复兴号”列车始终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望驶向更加灿烂的明天。
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伟大梦想指引正确方向,为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提供领航导向;伟大斗争昭示担当精神,为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扫除障碍、提供牵引;伟大工程锻造领导力量,为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提供坚强保证;伟大事业宣示道路旗帜,为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梦想开辟前进路径。在“四个伟大”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新时代,我们要把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贯通起来理解、协同起来贯彻,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不断创造新的辉煌业绩。
万水千山不忘来时路,树高千尺根深在沃土。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一个忘记初心的政党,是没有前途的政党。从一叶扁舟到巍巍巨轮,从数十名到8900多万名党员,即将跨越百年的中国共产党恰是风华正茂。只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顽强奋斗,永远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就一定能团结带领亿万人民,掌舵“中华号”巨轮劈波斩浪,胜利驶向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