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厅主题教育调研方案范例实用3篇
【参考阅览】此篇精品资料“民政厅主题教育调研方案范例实用3篇”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帮您减少加班熬夜,轻松写作尽在阿拉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民政厅主题教育调研方案1
20**年在做好我镇民政部门工作的同时,按照上级要求,结合我镇实际情况对我镇民政总体工作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做出以下结论:民政工作是社会发展的稳定器,实现社会公平的调节器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推进器,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民政工作服务对象、内容、形式
主要表现为“三多”:一是对象日益增多。民政工作的主体已不单纯是过去的以优抚对象、老弱病残、贫困户为主,现在则扩大到救灾救济、优抚、高龄补贴、社区建设、换届选举中的村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社会求助者及其他如举报、咨询、婚姻服务对象等。民政服务对象区域性特点越来越明显。过去民政服务对象主要集中在农村,现在外地人员来访的现象逐年增多。二是内容日益增多。目前,除了退伍士兵的安置、贫困户的救济等老主题外,民政服务内容已涉及到方方面面,如城乡高龄补贴发放、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确定、五保户的申报、农村贫困户危房改、扩建等。民政工作绝大多数都很现实,基本都涉及到个人或集体的切身利益,且都明确要求为其解决实际问题,不达目的,不肯罢休。许多群众反映的问题,情况复杂,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处理起来难度较大。有些问题,如果我们稍有疏忽,处理不当,极易引起群众上访,并在社会上产生消极影响。三是服务形式日益增多。由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民政对象相对其他社会成员而言,他们对民政部门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强,由于他们对政策了解的不全面,反映的一些问题失实,不但毁坏了基层干部的名誉,也造成了基层工作的被动。
二、成因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政策方面的原因。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民政对象的救济、补助等标准虽然几经调整,有所提高,但民政对象的生活水平仍难以实现同步提高,例如城镇低保和农村低保。二是资金方面的原因。国家每年投入救灾救济、优抚、高龄补贴、五保供养、最低生活保障的资金巨大,但整个社会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上级拨发的资金已不能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造成了民政工作的困境。三是人员素质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少数民政服务对象自身人为因素,造成不应有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不懂政策;不满足对问题的解决,要求过高;盲目攀比,造成心理失衡;法制意识淡薄,无理取闹等。其次,接待人员对新政策、新标准及有关知识了解不全,业务不熟,工作被动应付,处理问题质量不高,有的工作方法简单,带来负面效应,促使矛盾激化。
三、对策
一是提升人员素质。培养和建设一支政治素质好,政策水平高,业务精通,务实高效,有强烈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干部队伍。自觉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更新各种专业知识,熟悉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国家和法律、法规,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素养和政策水平,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协调、化解矛盾和理论政策研究的能力。积极宣传党的政策和规章制度,对反映问题群众所提出的要求,无论是否合理,都要热情接待,认真听取,能解决的当场联系解决,暂时不能解决的要向来访者说明情况,耐心做好解释工作,“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这样,我们就能征得来访群众的谅解,避免重复来访和越级上访。
二是收集信息。建立健全镇、村两级民政信息网络,加强基层服务力量,加强横向联系,形成多元化的工作格局,把民政工作的触角延伸到基层的各个角落。必须善于利用各种渠道倾听民政对象的呼声,正确把握民政对象的思想脉搏,及时发现和掌握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随时防止突发事件的发生。
三是加强作风建设,以高效服务信访对象。民政服务对象来访主要源于一些实际问题难以解决。所以我们在民政工作中,对服务对象反映的实际问题,要真正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复,以提高来访者对民政工作的满意度。在解决民政对象反映的问题时,凡是国家有明确规定的,必须保证不折不扣地及时落实到位;对一些反映较多的难点问题,要想方设法解决好;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要强化宣传,耐心解释,积极引导,认真研究解决。在工作中要加强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的联系和配合,特别是村级干部要切实负起责来,严格按照“分级负责,归口管理”的原则,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解决,不能互相推诿扯皮,更不能将矛盾上交或推给上一级业务部门或者上一级政府。
总之,切实解决好民政工作的实际问题,既有利于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又切实保障了民政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
民政厅主题教育调研方案2
为进一步推进我市基层民政服务能力建设,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曹立全副主任带领我们就此开展了专题调研。调研期间,我们听取了市民政局关于我市基层民政服务能力建设的情况汇报,深入到余井、梅城两镇及民政办了解基层民政工作实际情况,较为全面的掌握了我市基层民政服务能力建设现状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概况
我市16个乡镇及开发区都设有民政办公室,有分管领导,有专人办事;183个村(居)设有便民服务中心及民政窗口;全市乡镇共有基层民政工作人员32人,其中专职14人;每个村(居)配备民政专兼职工作人员1名。
二、主要工作和成效
(一)关爱弱势群体,做好社会救助等工作。
加强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人员规范管理,积极开展保障对象核查、动态管理工作,建立特困供养人员护理保险制度,做好城乡低保金、特困供养资金发放工作。2018年,共发放城乡低保金万元,特困供养资金2490万元。全面履行社会保障兜底扶贫职责,积极实施城乡医疗救助、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残疾人救助等工作,投入万元为低保、特困供养人员、重残、孤儿、建档立卡贫困户等对象共75782人代缴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共医疗救助了1761人次,发放救助资金万元;为全市173名孤儿发放生活费用万元;为6619名重残对象发放护理补贴资金万元,10238名困难残疾人共发放生活补贴资金万元。做好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救治工作,核报患者住院期间合规医疗费用,按每人每月200元的标准据实发放其监护人监护补贴。积极主动开展生活无着落人员救助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2019人,使用救助资金万元。
(二)突出应急处置,加强防灾减灾工作。
突出应急处置,全力做好2017—2018年度受灾人员冬春生活救助工作,下拨冬春救助资金374万元、棉被1260床、棉衣360件,共计救助16366户27808人,确保了全市困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认真组织开展“防灾减灾日”等各项宣传活动,利用电视、网络、悬挂横幅、宣传栏等手段宣传“”防灾减灾活动知识及自救互救的具体方法。多措并举助力社区开展防灾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结合“全国综合防灾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经验,积极推进源潭镇双峰居委会、水吼镇马潭村、黄铺镇黄铺村、梅城镇东关居委会申报全国(省)防灾减灾示范社区。推进乡镇报灾工作,及时创建“民政救灾”QQ工作群,对基层灾害信息员进行业务网络培训,顺利完成1月份冰冻雨雪及5月份风雹灾害和7月4日暴雨灾情核查统计、上报及重建工作。
(三)保障军人权益,做好退役士兵安置等工作。
成立潜山市退役军人服务管理中心,在全市镇(乡)村(居)均设立退役军人服务管理站,从事退役军人服务管理工作人员达202人。落实各项优抚安置政策,全年为6373名优抚对象发放优抚抚恤补助经费万元,为206名退役士兵发放一次性生活补助万元,为52名西藏、新疆义务兵发放一次性奖励52万元;在春节、“八一”慰问驻军和一至四级伤残军人,向驻潜部队和优抚对象送去慰问金(品)共计28万余元。做好退役士兵接收安置工作,一年来共接收自主就业退役士兵164名和转业士官13名。切实做好信访维稳工作,层层落实责任,安排专人到安全指挥部值班,多次参与信访接访活动,目前信访形势稳定;帮助、指导各乡镇对2004年—2010年货币化安置的转业士官和2004年入藏士兵开发专项岗位,帮助并督促其上岗。
(四)强化履职尽责,做好社会管理工作。
加强地名标准化管理,完成王河、黄泥街道居委会更名工作。优化城市社区区划调整,将城区9居委会调整为6个,社区服务功能有力提升。做好撤县建市工作,搞好撤县设市跟踪衔接和申报后的相关业务对接工作,协助筹备了设市成立大会。扎实开展婚姻和收养登记,全年办理结婚登记3700对,离婚登记1060对,补发婚姻登记证1448对,收养登记23件,各项登记合格率达100%。加强社会组织管理工作,新登记成立社会组织6个,并对164个社会组织进行年检。完成全市183个村(居)换届选举工作,“一肩挑”比例大幅提升,超额完成了市委组织部下达的指标任务。全面落实老年人优待政策,为全市80岁以上13293名老人,发放高龄补助金万元;办理老年人优待证1227件,为7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乘坐市内公交车提供了方便;实施“银龄安康”工作,全市10797名老年人参保意外险,截止目前,已赔付115人39万元。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我市基层民政能力建设情况较好,但根据不断发展的形势和日益增加的基层民政工作任务,还是存在一定的不足与差距,当前着重需要解决的有以下两个方面问题。
(一)民政工作力量薄弱。民政工作任务越来越重,民政事业的快速发展与民政系统人员编制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凸显,影响了民政工作的进度和质量。
(二)民政发展观念与服务理念有待提高。了解群众需求不够细致,保障群众权益方面做得不够,服务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基层民政工作能力与水平尚需进一步提高。
四、几点建议
(一)健全工作机构,完善服务体系。
抓住机构改革契机,探索组建一个市级中心,负责民政服务工作的业务统筹、综合协调、政策咨询、督查指导、社会事务的统一受理等;在乡镇设立民政所,并创新管理体制和级别配置,推进编制岗位落实;落实安庆市、潜山市有关文件精神,加快村(居)民政专干配备,真正实现全覆盖。积极搭建民政政务管理信息系统和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两个服务平台,实现市乡之间、部门之间的救助资源和民政信息共享,提高工作时效和精准度。构建市、乡、村三级服务网络,健全以市级中心为主导,乡镇民政所和村(居)民政服务站(服务窗口)为依托,信息网络技术为手段,纵向贯通、横向衔接、立体覆盖的基层民政服务网络。
(二)实行清单管理,规范工作机制。
认真落实省民政厅《乡镇办理的民政事项清单》、《村级办理的民政事项清单》和《社区办理的民政事项清单》,将清单所列的民政为民服务办事事项纳入“一站式”服务平台,同时规范办事流程,推进各类办事事项向基层下沉和行政权力及公共服务网上运行,利用“互联网+政务服务”便利群众办事创业。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完善相关制度和运行机制,防范廉政风险,在为民服务中实行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提升民政工作效能;深化业绩考核,强化考核结果运用,确保基层民政人员“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不断增强其职业认同感和自豪感。强化权力监督,依托多种载体实现办事依据公开,办事程序公开,办事结果公开,管理规定公开,保障群众知情权,以公开促进民政工作公正公平,全力打造“阳光民政”。
(三)加强技术支撑,提升软硬件水平。
整合网络资源,结合“智慧城市”和“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推进民政服务事项“应上尽上、全程在线”,逐步整合现有的社区网格化、老龄服务、救灾应急、优抚服务、低保审批、婚姻登记、殡葬服务等各类信息化数据平台,实现数据的互通和共享,形成民政数据“一张网”。改善镇村民政工作办公条件,配置必要的办公设备;强化档案管理,及时整理归纳各类业务资料,建立电子档案和台账,做到“归档合理、资料齐备、详实可靠”,全面提升软硬件水平。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完善培训制度,增强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确保政策执行高效精准;激励工作人员参加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考试,逐渐推进持证上岗制度;大力发展社会工作事业,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和政策奖补力度,积极推进民政工作领域社会工作岗位设置,多渠道吸纳专业人才,充分发挥其作用,有效缓解基层人手紧缺的矛盾;积极促进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加快推广和规范使用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做好志愿者招募使用、志愿服务项目管理、开展志愿服务记录与证明等工作;在基层广泛开展以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和文明创建、邻里互助为重点的志愿服务活动,不断提升活动成效。
民政厅主题教育调研方案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我国改革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可能更复杂、更突出,就必须正确应对这些矛盾和问题,通过加强和完善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提供更多、更丰富的公共服务,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快速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以妥善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和谐。作为山区小县如何构建新时期的民政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体系也历史性地摆到我们民政者的案头。
一、过去,民政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经受无米之炊之困
民政事业基本是以提供社会公共服务为己任的,民政部门是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主要政府部门之一。提供公共服务来讲,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则是的其重点基础平台。总体看作为山区县的民政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平台可分为养老服务、社会福利机构、社区服务中心、救助管理、康复服务、优抚安置、婚姻和殡葬、防灾减灾等八个方面。
我县在公共服务体系的八个基础平台建设方面,汶川地震发生前可以用“零状态服务”来概括,婚姻登记处租房办公几经搬迁——“居无定所”,公墓公司年久失修群众评价是——“凄冷荒凉”,烈士陵园荒山一座,也基本是青少年打架斗殴——“首先宝地”,其余的养老机构、福利机构、社区服务中心、救助管理场所、康复机构、优抚安置公共服务设施、防灾减灾等公共服务场所基本没有。缺少公共服务设施,根本谈不上提供公共服务和服务水平提高。
由于基础平台的缺失,从事公共服务干部也相应的缺失,除去卧龙山公墓公司成立了公墓管理所,并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外,婚姻登记只有一名专职干部,结婚、离婚登记无法分开办理,烈士陵园有管理所,但工作人员只有门卫一名,没有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导致无法为有需求的群众提供良好的服务。整个民政工作主要是落实上级五保、低保、救济、优抚、安置等相关民政政策落实、审查和兑现。总体看,过去民政工作只能是提供基础性的民政政策性服务,在群众老龄化养老服务、康复服务、福利服务、救助服务等化解经济发展中社会基层矛盾方面的服务是基本无力开展的。
存在以上问题的原因,分析起来就是一句话“万水千山只等钱”。要建设好民政服务体系这一系统工程,少则数千万元的投入,想要进一步上档升级还需后续投入,需要的资金可以说是上亿的投资。长期一段时期,不要说上亿的投入,就是百万元以上的资金用于建设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也是不可能的。虽也争取了一些上级补助资金但对于建设一个系统化的民政公共服务体系来讲也只能是杯水车薪,有限的资金也只能是用于维修改造;县财政每年财政收入也只有几千万元,根本无力投入庞大的民政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有限的财力也主要用于解决上级要求各项专项工作的配套经费。就算民政人有发展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谈到规划与实施也只能是“黄粱一梦”。
二、当前,民政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适逢政策倾斜机遇
如果说,汶川地震千年不遇,灾后重建、扩大内需是国家政策倾斜向四川灾区县的一项重举,对于我县民政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随着国家经济的强盛,政策的倾斜,大量灾后重建资金、扩大内需资金、专项补助资金即将投放天全,怎样才能争取到上级的支持、怎样才能把争取到的资金用好,项目规划是核心。
经过反复研究讨论,一致认为新的历史时期,民政工作应围绕解决社会公共需求与提供社会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等内容,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更加积极,务必要抓住当前政策倾斜、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各项工作重中之重的任务来完成,以项目建设带动各项工作。要重点争取把社会福利院、敬老院等社会福利类项目,烈士陵园、光荣院等优抚类项目,减灾中心、灾害应急指挥中心等救灾减灾类项目等其他公共服务类项目建设纳入政府项目规划,夯实民政公共服务基础,不断完善民政公共服务设施。由此一个民政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框架开始浮出水面,最终以“1123”建设民政公共服务体系的项目发展思路定格。即:建设一个覆盖全县的民政工作指挥体系,形成一个系统化的公共服务基础平台,发展和培养一批从事公共服务、应急反应的工作队伍,最终实现更好的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
通过两年多的努力,我们先后争取灾后重建专项资金6297万元、敬老院建设改造维修专项资金400万元、福利中心建设专项资金250万元,救灾体系建设、救灾储备荒库专项资金152万元、公墓维修改造资金20万元、康复院搬迁改造资金50万元,各级各类捐建资金150万元等,各项项目资金累计达7319万元。
两年多的时间内,我们完成了农村居民住房灾后维修改造4000万元的项目建设工作;争取政府无偿划拨民政事业项目用地20亩(折资1400万元),并在这块土地上集中修建了福利中心、中心敬老院、老年活动中心、福利院、军休所、救助站、婚姻登记处、民政救灾指挥中心,资金投入达1400万元,同时我们还完成了康复院搬迁兴建工作,完成了和源、前阳、大寨、大河四所敬老院的维修改扩建工作,启动了公墓维修改造。随着一个接一个项目的完成,一幢接一幢的楼拔地而起,一个令全体民政人振奋、令全县群众振惊的民政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从蓝图中走入人们的生活里。
三、将来,民政公共服务体系以“规建管”为发展核心
(一)规划与投入为先。
在今后的时期,我们将继续强调民政项目在推动民政事业快速发展、提高民政保障实力和发展能力中的重要性,进一步做好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项目规划、建设管理和运营管理,进一步增强民生保障能力,不断改善为民服务条件,切实可行提升为民服务水平。
未来3年,我们将以打造“民生之政”、“项目民政”为先导,提出了全力抓项目、全面促发展的民政工作理念,通过项目提升民政基础设施运营效能和壮大民政经济实力、强化保障能力,有效推动了民政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着力抓好一批在建项目建设,抓紧论证一批储备项目。科学预测未来一段时期的社会需求,规划和建设一批功能齐全、规模较大的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将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所需经费力争纳入政府规划和财政预算,并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民政项目建设。同时,我们将创新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通过置换、抵押和股权转让等多种形式,充分利用社会资金和信贷资金,共同推进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二)建设与管理并重。
针对项目建设,我们提出打造8大平台,建设目标是:
1、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目标:3年内,保持机构养老床位数年均增长5%以上,建成一所中心敬老院。农村社区(村)依托敬老院、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等现有设施资源,建立综合性老年服务中心(站)。同时,积极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建成1所民办的老年公寓。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
2、社会福利机构建设目标:3年内,建成1所功能设施齐全的社会福利院、儿童福利院、康复中心等托管于一体的综合性社会福利中心。
3、 社区服务中心建设目标:以老年活动中心为载体,核心是城镇社区综合服务发展,3年内,完成规划完成1-2所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任务。加强村居委会硬件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社区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服务用房条件,提高社区公共服务能力。加强基层民政服务窗口建设,满足其基本办公需要。
4、流乞人员救助管理设施建设目标:3年内,建立1所救助管理站、并力争启动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救助管理机构硬件设施达到规范化要求。
5、康复管理建设目标:3年内,建成残疾人康复管理中心,提供100平方米的康复管理场所。规划建设专门的康复管理综合服务楼。6、优抚安置设施建设目标:3年内,完成军休干部服务管理中心建设,重点抓好军休干部服务管理中心管理服务,接收安置符合条件的军队离退休干部。重点规划烈士纪念建筑物的新建改造,做好烈士纪念陵园的上档升级,用2年时间完成筑路烈士集中安葬。争取专项资金打造好红军烈士陵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7、婚姻和殡葬设施建设目标:3年内,完成婚姻登记机关项目建设,努力创建国家级规范化建设标准的婚姻登记机关,提供优质的婚姻登记服务。加快卧龙山公墓大门、围墙等改建工作,进一步搞好墓区规划和扩建,加强公墓规范建设,全面满足群众殡葬需求。8、防灾减灾设施建设目标:3年内,完成防灾减灾指挥中心建设。加强对救灾物资仓储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力争建成防灾减灾物质储备中心。规划城乡避灾场所,便于群众就地避灾。
在建设过程中,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合同制和工程监理制等有关规定,切实加强全过程、全方位监督和管理。建立健全工程质量通报、质量投诉等工作机制,协调相关部门单位加强工程监理和质量监测,保证项目工程建设质量,多出精品。
投入运营的项目我们将建立管理制度,规范运营行为,提高运营效率。根据项目运营管理的实际需要及时配备人员,并进行专业培训,积极推进管理服务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民政窗口单位严格执行相关标准,主动提供规范服务,既注重经济效益,更注重社会效益,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