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词创作与讲解教案【优秀5篇】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导游词创作与讲解教案【优秀5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导游词创作与讲解教案【第一篇】
导游资格考试中景点讲解导游词创作要素分析
在导游资格考试口试中,景点导游讲解的时间只有4-5分钟,考生要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必须有1篇好的景点导游词,要撰写1篇好的应试导游词,必须在选点、主题、资料收集和结构分析、方法应用上下大功夫。本文在分析景点导游讲解词的创作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意见与建议,希望能对参加导游资格考试的考生有所帮助。
要撰写1篇好的应试导游词,必须在选点、主题、资料收集和结构分析、方法应用上下大功夫。1篇赏心悦目的导游词虽然只是考试的第一步,但它确实是考试成败的第一个关键环节。
在口试中,景点导游词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惜时如金,立竿见影,其一,要做到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其二,要点面结合,重点突出;其三,对重点阐释部分,既要言之有物,又要言之有物、言之有效,又要言之有据、言之有理。其四,题材的选择越具体化越好。
一段脍炙人口的精彩导游词,一定有一个鲜明的主题:1篇具有鲜明主题的好文章一定是精雕细琢而成;1篇精雕细琢的好文章一定兼具知识、信息和文化的深度、高度、宽度和广度。所以,资料和信息是根本,就像一座塔的塔基。要达到提炼主题的高度,首先要立足于信息资料的广度,否则,无法撰写1篇有模有样的导游词。考生撰写导游词除了选点正确、善于应用讲解方法、避免书面化、把握导游讲解原则外,还应该特别注意从以下环节的准备入手。
一、选点准确
考生应该针对自己的知识结构,尽量熟悉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景区景点,学习选择跟自己驾驭能力相一致的信息。
但考生有时常常步入误区,以为选择一个规模大,名气响的景区就一定好讲,事实恰恰相反。比如考生不掂轻重,也不管青红皂白就选择四姑娘山,结果发现信息确实丰富,但就是不容易凑成1篇像样的导游词。考生忽略了,自然资源题材是最不好驾驭的。尽管如此,这种题材也并非不能涉足。很多考生善于以民间传说为引线,转而寻求讲解嘉荣风情,将自然题材转化为人文题材;反之亦然,难度不同而已。
选择四姑娘山这样的自然风景区作为讲解对象,切忌把导游词写成抒情散文或导游日志,一番慷慨激昂、不着边际的抒情散文决计替代不了1篇讲解词,而且会让人觉得这种抒情有点无病呻吟。导游不是诗人,导游词不是散文,导游口试就是要让一个考生实事求是地给评委讲述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景点,要求考生必须把讲解的重心落实到某一个可发挥的具体的点上,不管这个点是自然风景还是人文风景。关键的问题是,你是否能感受到某一个景点在某一瞬间展示的某一种意义。
二、精准聚焦所选景点
创作1篇好的导游词至少必须做到:选点有厚度、讲解有力度、讲解有亮点、方法使用得当。
应试性景点导游词要求考生选题要具体到一个聚焦点,如果选题为静远堂,你的讲解中切忌出现“请随我走进诸葛亮殿”这种用语,这表明的是动态而非静态;同时,你站在考场中央,也不能移动自己的脚步飘来飘去,“都说酒香不怕巷子深,请大家随我穿过这九曲回廊,去品尝那美酒的千年醇香”诸如此类,都是景点讲解的大忌。
比如选“武侯祠”就不好,太宽泛了,谁能用5分钟的时间讲深入、讲升华武侯祠?恐怕连讲清楚都很难,更不要说讲精彩。即使是小而细到选“刘备殿”、“静远堂”,如果不具体到一个人、一件事、一件器物,也很难讲出深度、高度,没有这“二度”,整个讲解就没有厚度。
三、选点有厚度
1篇导游词是否有厚度,最关键的是选点精确。精确的选点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讲解空间范围在可视之内。比如武侯祠是一个景区,但这是一个一眼望不到尽头,也是一目不能了然的景区,游客视界仅可在可视范围内有一个直观景点。假如选择的讲解点不是眼前这个直观点,反而去讲解不直观的景区,讲解词就很空泛地让游客插上飞翔的翅膀,跳上想象的高空,从空中俯瞰全武侯祠,于是,在讲解内容上就面面俱到,处处空泛。
由此,精确选点的第二个特点随之浮出水面:讲解内容可以深入挖掘或层层建高,也就是有深度或高度这实际上是指选点要选文化底蕴深厚的点。这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是告诫考生选人文题材,回避自然题材;另一方面又提示考生选择人文题材中人所不知,或知之不详,或详而不解的。文化底蕴的深厚有许多表现点,外观上看是古建、碑刻、楹联、横匾、钟鼎,但其内在涵盖了历史事件、名人佳话,比如“三绝碑”,既有三国文化,又有中唐治蜀,所谓汉唐盛世,即使这块碑是它们的一个后续,也仍然能看到书法艺术、石刻艺术的精湛,而文化的内核所表现的思想,其体裁的精妙,以及关联的人物是那么影响深远,一块碑就不能向普通石头那样等闲视之了。
选武侯祠这个点好,还是选类似三绝碑这样的点好?只要我们考虑到4-5分钟的时间概念,毫无疑问,讲解武侯祠是选“三绝碑”好,而不是讲解广义的武侯祠。
就具体的选点而言,如将武侯祠的三绝碑和兴文石海洞乡的“夫妻石”相比,后者是一种形态的想象,可观性虽强,但因其文化内核仅仅是一些普通的神话或传说,而传说的厚度需要有历史空谷的回音,缺乏这一条件就味同嚼蜡。所以,原则上说,选点除了“小”外,还要具备以小见大的条件。选点大,大必泛,泛必浅,浅必平淡,这就是选点出问题了。
四、创作有亮点
考试不外乎两个环节打动或感染评委:一是视觉,一是听觉。
视觉冲击和听觉冲击的关系密不可分。某种程度上讲,它们之间也是一种辩证关系。第一印象视觉冲击很重要,包括仪表、礼仪、姿态、情态和气质;但听觉冲击在随后的过程中将会起到压倒性的作用。也就是说,考生的讲解如果能够形成听觉的冲击力,会逐渐地改变其视觉的缺陷和不足。反之,听觉的冲击力不够,或根本没有冲击力,也会使视觉冲击减弱。导游口试最应当注重的还是听觉的冲击能力。考生只要充分地做好文化准备、知识准备、仪表准备、心理准备,基本发挥自己的本色水平,就可以形成听觉冲击力。
听觉效果完全依靠后天的努力。流畅是一个人讲解得好与不好的基本评估标准所以,中断、打嗝、口吃、重复是极其糟糕的应考表现。过去的考试经验是,一个讲解比较流畅的考生会为自己增色一个亮点。流畅不等于一口气背诵到尾,也不等于没有停顿、没有口误、没有错句、没有补充和修正,但这种自然流露出来的自如与中断、口吃、倒带是有本质区别的。
五、收集、消化、运用资料信息
收集、消化和运用相关资料是写1篇应试导游词必须的基础准备工作。
只有资料详实,信息充分,考生撰写讲解词才能游刃有余地选择针对性的讲解主题,找到一个具体的切入点,全篇内容才有重点,选择合适的讲解技巧,兼顾布局的整体性,才能加入自己的见解、看法,如“卓克基官寨不但是藏汉建筑融合的典范,而且是土司制度的历史见证;不但是红色旅游的景点景区,而且是藏汉民族和谐团结的象征”,等等。
六、资料信息的甄别和取舍
导游口试确实是凭“讲解”评分,但不等于不动笔“撰写”。撰写导游词本事就是一个认真学习,充分准备、提前预制的过程,它能帮助我们去伪存真、去粗存精。
导游讲解所摄取的内容一般分为固定信息和扩展信息两个部分。
(一)固定信息
固定信息是指资源地的历史、文化承继性的稳定信息内容。
如何利用稳定的固有信息是一个考生在创作讲解词时的一个难点。如讲解夹江的大千纸,张大千在夹江所生产的纸有它稳定的固定信息,信息量哪怕很多,很全,但不新,不奇,很难形成听觉冲击;但摒弃稳定的固定信息,则会落入生编硬套、无中生有的窠臼。如讲解大禹治水,神话传说是固有信息,但如果通篇都在讲一个神话,讲解必然索然无味。因此,对撰写导游词的考生而言,利用稳定的固有信息作为讲解内容,是必须的,但绝对不能一味机械照搬。它体现的是一个导游从人员对资源地信息的“知”,这个“知”要求考生全面地、完整地、正确地把握资源地信息。
(二)扩展信息
扩展信息是指与固定信息有关联的、至今尚未与固定信息有机组合的新增内容能给你,或固定信息在发展过程中的新变化。
扩展信息表现的是一个导游从业人员对资源地信息的“识”,即在原有稳定的固有信息基础上,延伸出自己的理解和诠释。如讲解夹江的大千纸,造纸术就是支持大千纸延伸性的一种扩展信息;由于造纸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更为宽泛的如指南针、火药、印刷术都是扩展信息。如讲解大禹治水能联系唐家山堰塞湖,就变成扩展信息了。
无论稳定信息还是扩展信息都是资源的背景信息。背景信息具有隐喻性、陪衬性、引申性、对比性。理解资源所具有的背景信息很重要,它对揭示资源主题能起到认知、对比、聚焦、扩展、挖掘、移情、完善、升华等多种作用。
七、重点内容与自我知识结构的契合
究竟该如何选择1篇导游词的重点,这要结合导游自身的知识结构来决定。
考生如果对所选择的讲解内容做到既熟悉又了解,就能合理组织背景知识和素材,而不会犯生拼硬凑的忌讳,否则,就会比喻时不伦不类,展开时不着边际。如选择蒙顶山,就不一定非得提到“茶文化”,一提到“茶文化”也不一定非得提到“文化精髓”,一提到“文化精髓”也不一定非得提到“茶禅一味”,一提到“茶禅一味”也不一定非得拼凑一句“最有禅机”的禅语,然后去“品一品最天人合一的茶”。
(作者单位:阿坝师范学院)
导游词创作与讲解教案【第二篇】
下面讲解是关于倒要词一些相关范文,如果大家正在关于个性导游词语范文这方面内容,那么大家有眼福咯!希望各位都能够阅读以下文章哦!
最新山陕甘会馆导游词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您来到山陕甘会馆,大家一路上辛苦了,我是您这次行程的讲解员,大家叫我小刘就可以了,山陕甘会馆导游词。非常荣幸能为大家提供服务,希望我的服务能够给分享的“导游词创作与讲解教案【优秀5篇】”,他素雅大方,雄伟壮观,高米,长米。照壁又称照墙、影墙,俗称影壁墙,它主要是作为建筑物前的屏障,挡住外人的视线,使之不能对院内的情况一览无余,同时又作为人们进入院落前停歇和整理衣冠的地方。此外,照壁还具有两个功能,防止金钱外漏和挡住小鬼进屋,因为传说小鬼只会直着走,用照壁的形式挡他一下他就进不来了。
那咱们会馆的照壁呢从上到下分为三个部分,最上面是庑殿顶。庑殿顶是中国建筑等级最高的一种屋顶形式,在故宫当中很多建筑都采用这种形式的屋顶,它是由一条正脊和前后左右四坡相交而成的四条垂脊构成,所以庑殿顶又叫做四阿顶或五脊顶。咱们会馆的木雕、石雕、砖雕技艺精湛、内容丰富,被成为会馆三绝,其中砖雕就主要表现在照壁上。咱们顺着房檐向下看一点儿,那四个突出的圆圆的叫做寿字纹梁头,它们将此部分分成了5个部分,中间又有两个龙形耍头把每个部分又分成了三个部分,所以砖雕的区域从左到右一共为15个部分。
那我们先从左往右数,在第二个区域中呢,我们看到一朵牡丹花插在花瓶当中,大家都知道,牡丹是富贵之花,那花瓶呢?在中国语言中啊有一种特殊的现象,就是我们把音相同的字认为是同意字,因为花瓶的瓶与平安的平相谐音,所以呢,牡丹花插在花瓶当中呢,就是富贵平安的意思了。那我们往右看第三区的位置,我们看到一只小狮子驮着一个宝瓶,狮子的狮与世代的世音相谐,所以狮驼宝瓶就是世代平安了。还有它旁边的那幅,也就是第四区的位置,我们看到两本书。其实这是古代商人记账所用的账本,上面开着的是进账的账本,下面合着的是出账的账本,进账账本压着出账账本,代表只进不出,也是表达多多赚钱,好运连连的愿望了。
从左往右数在第六个区域当中我们看到花瓶之后出现了一把宝剑,那这也很好理解,就是保平安的意思了。商人们在外经商,尤其是像咱们会馆都是山西、陕西、甘肃的商人可以说不远万里的来经商,出门在外,当然最希望的就是自己的家宅平安、财产平安了。那咱们接着向下看,就能够欣赏到咱们会馆的石雕了。相信大家看到照壁的第一眼就已经看到照壁中心的这个图案了。它是一幅二龙戏珠图,这幅图里面是圆的,外面是方的,外圆内方呢这也是对古人天圆地方说的一种具体反映了。我们看这两条龙爪托着的这颗珠子呢既不是珍珠也不是宝珠,也不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月明珠或者火焰珠,那如果大家仔细观察的话可以发现,它是一只有眼睛有嘴巴而且还倒挂着的蜘蛛。这蜘蛛,在古代又称为蟢子,是中国传说当中的喜乐之神,二龙戏蟢子,寓意着喜从天降、喜事到来。
还有一种说法是蜘蛛吐丝结网,这同商人的商业网络是非常相似的,也表达了商人网罗全国的愿望。旁边的忠、义、仁、勇四个大字是我市著名的青年书法家也是我市的副市长陈国桢先生精心书写的,这四个字也是对关羽一生的高度概括,说的是关羽一生对国忠、待人义、处事仁、作战勇,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千百年来崇尚关羽关圣帝君的原因了。大家看身后的这座建筑,上面写着关庙俩字,其实呢这座山陕甘会馆最早是在清朝乾隆年间,由山西和陕西的商人共同集资修建的,后来随着光绪年间甘肃商人的加入,于是改名为山陕甘会馆。会馆的主要收入是靠商户的捐摊,其次就是靠房屋和土地的租赁收入了。当时的山陕甘会馆共计有房屋300多间,土地200多亩,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就是关帝庙的部分,还不到当时的五分之一。
参观完照壁后咱们继续向前走。穿过甬道后我们看到的左右两边对称的建筑就是钟鼓二楼了。古代重镇和大型的寺院内都设有钟鼓二楼。咱会馆这钟鼓二楼平面呈正方形,通高米,是由四根通柱擎撑,二层以上又设有12根柱子,为重檐歇山顶,十分的华丽。咱们山陕甘会馆的是开封经过战乱水祸后唯一保存下来清代钟鼓楼,建于清道光年间,您在其他景点看到的都是后来才建造的。我们知道,古人是没有钟表之类的计时工具的,所以人们就以早晨敲钟、晚上击鼓的方式提醒人们时间,这就会让我们自然而然的想起晨钟暮鼓,又仿佛回到了那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年代。那鼓楼啊还有一个特殊的用途。据记载,鼓楼最早是北魏年间由县令李崇所建,当时是作为擒贼捉盗时传递信息的工具来使用。那咱们都知道烽火狼烟,它和鼓楼的作用也是相同的,但是却没有鼓楼这么方便。可以说,鼓楼是咱们中国人在信息传递上继烽火狼烟之后的又一大创举。
那看完鼓楼二楼以后呢,咱们回过身来看看咱们身后的这座建筑。刚才通过甬道时咱头上面的这个呢就叫做戏楼,上面的就是戏台了。一般较大的会馆都会有戏台,古代的戏台分为两种,一种是三面开口凸出式戏台,长什么样子呢,就是咱们会馆戏台的样子。观众可以从三面观看演员的演出。另一种为一面开口镜框式戏台,跟咱们现在舞台非常的相近。那咱们会馆的戏楼也有它的特别之处,它分为上下两层,上面演戏、下面可供行走,有行走演出两不误的功效。清代和民国的时候有许多名角都在这里演出过,尤其是在清代的时候,每逢正月十
三、五月十三和九月十三都会在这里演大戏来祭祀关羽。大家来看,这座建筑上最有意思的就是旁边的这两幅对联了:幻即是真,世态人情,描写的淋漓尽致;今世犹古,新闻旧事,扮演的毫发不差。台上笑,台下笑台上台下笑惹笑;看古人,看今人,看古看今人看人。由此看来戏楼确实演绎了人间百态。那我们会发现咱站在这里看戏呢时间久了就会感到脖子酸疼、非常不舒服。一向以建筑结构合理著称的中国古典建筑怎么会犯这种错不是错误,那么最佳的观赏位置又是在哪里呢?那我在这里先给大家买个关子,答案咱们待会儿揭晓。
个性导游词语范文
精编香山导游词
山公园位于北京西北郊西山东麓,东南距市中心28公里。最高点为香炉峰,海拔557米,俗称鬼见愁。
香山山顶有巨石两块,叫乳峰石。其形酷似香炉,周围又常有云雾弥漫,如袅袅升空的香烟,香山由此得名。香山景色秀丽,名胜遍布,风光旖旎,极富自然野趣。秋来黄栌换装,漫山红遍,如火如荼,此即香山红叶,是燕京八景之一。香山冬天的景色也很迷人,每当冬雪初晴,一片银妆素裹,分外妖娆,旧燕京八景之一的西山晴雪就指这里。
香山寺,在香山公园内蟾蜍峰北。金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建,金世宗赐名大永安寺,为香山诸寺之首,静宜园二十八景之一。后遭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焚毁,仅存石阶,石坊柱、石屏等遗迹,唯有寺内的听法松依然屹立。香炉峰,俗称鬼见愁。在香山公园西部。此峰高峻陡削,攀登不易,在峰顶可饱览香山全景。近年已建有缆车索道,牵引登山。双清别墅在香山公园内香山寺下。这里原有两股清泉,相传金章宗时称梦感泉。清乾隆在泉旁石崖上题刻双清二字。
1917年熊希龄在此修建别墅,并以此为名。别墅淡雅幽静,山水树石顺其自然。清泉大聚一池,池边有亭,亭后有屋,屋旁有竹,竹影扶疏,秀丽非凡。在此春日赏花,酷夏避暑,秋观红叶,寒冬踏雪,四季景色绮丽,称为香山园中园。眼镜湖,在香山公园北门内。两泓平静的湖水由一座白石拱桥相联,形似眼镜,故此得名。湖的北侧山石叠嶂,峰峦崛起。一洞之上,流泉直下,恰似珠帘垂挂的水帘洞。山花芳草在沟壑石缝和小溪池水旁争奇斗艳,古柏苍松、老槐垂柳交汇成一片清荫。见心斋在香山公园北门内西侧,毗邻眼镜湖。建于明嘉靖年间,几经修葺,是座颇具江南风味的庭院。
香山庭院中心是一平圆形水池,清洌的泉水从石雕的龙口中注入,夏来新荷婷立,金鱼嬉戏。池东、南、北三面回廊环抱,内有一小亭伸入池中。池西有轩榭三间,即见心斋。斋后山石嶙峋,松柏交翠。整个庭院清静幽雅,使人留连忘返。当年乾隆帝曾在此读书和赐宴臣僚。
关于福建莆田九鲤湖导游词
各位团友,大家好: 现在由我为大家服务。
我们现在到达的九鲤湖景区位于仙游县东北隅约25公里的万山之巅,面积29平方公里,平均海拔590米。(因在万山之颠,道路崎岖、陡峭大家要注意安全,互相帮助。)这里以湖、洞、瀑、石四奇著称,尤以飞瀑为最,自古以来有鲤湖飞瀑天下奇之誉;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把它与武夷山、玉华洞并称福建三绝。
九鲤湖的由来,还有一段传说:相传汉武帝时,安徽芦江有一个叫何任侠的人生了九个儿子,但除了老大额中间有一只眼睛外,其余八人双目失明。他们不肯参加淮南王刘安的叛乱,而被刘安派人追杀,历尽千辛万难,来到今天九鲤湖所在的山峦之颠,并在此隐居下来修道炼丹、普济众生。有一天风雨大作、雷电交加,突然从湖中跃出九条鲤鱼,身的两侧长出翅膀,九兄弟知道鲤鱼吃了他们的仙丹要升天了于是各乘一条鲤鱼冲天而去,成了神仙。九鲤湖因此而得名。各位团友,现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这座颇具中华民族特色的桥,被称为通仙桥,意为通往人间仙境之桥。也是为风景区的路口。
请大家往下瞧,溪床上那些奇形怪状的溶洞,大家看这些溶洞像什么形状?是不是像仙人炼丹时用的物品形状呢?传说这是仙人炼丹是留下的遗迹。有人曾经把染上颜色的稗谷倒进溶洞里,后来在莆田三江口林兰溪入海处发现了这些稗谷,你们说奇特不奇特?那这些溶洞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其实这些溶洞乃是大自然的杰作,距今大约7000万年的燕山晚期,由于地壳深部的岩浆侵入,形成了花岗岩体,而花岗岩所含的矿物,经过发育后形成各种形态,在漫长的地壳变迁过程中,在外力的作用下,才形成如今这些溶洞。
团友们,眼前就是九鲤湖。整个湖呈圆形,直径67米。面积不到杭州西湖的十分之一,却可用小巧出雅四个字来形容。清晨、旁晚、入夜都有它的特色美景。为了纪念何氏兄弟而修建的这座祠宇,称为九仙祠。重建于宋淳熙年间,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了。九仙祠又名显灵庙。
据说,九鲤仙人十分灵验,会给虔诚的人托梦指点迷津。因而历代以来,香客络绎不绝,连自称江南第一才子的唐伯虎在考场失意后,千里迢迢来到九鲤湖祈梦。据说,他在此梦得九鲤仙人赠给他一个装有一万条墨锭的囊袋。自此以后,他写的诗更加清新明丽,画的画更为传神。各位团友,九鲤湖的湖水虽迷人,何氏兄弟的故事虽然动人,但我们的九鲤飞瀑却更为吸引人。你们瞧,那石湖上方的进水处,就是第一祭-雷轰祭。此祭落差最小,但由于河床奇特,又不满溶洞,以致水流冲下的时候,发出深沉的轰鸣,声如洪钟,故称雷轰祭。现在请看,这就是石湖的尽头,由于巨石横卧,挡住了湖水的去路。湖水就怒气冲冲向前撞。因而这祭人们称之为瀑布祭。
各位团友,这便是珠帘祭和玉柱祭。大家知不知道黄山有个人字瀑?水在下落时被石脊分为两股,极像一个人字,古人称人字瀑。而玉柱祭的水向下流时,被一块突出的巨石截断。水下落时被溅起来的水珠在阳光的照耀下,像万穿断了线的珍珠飞落下来,珠帘也就因此而得名。玉柱祭以下,尚有五祭瀑布, 石门祭怪石嶙峋,一水斜回,有二石亭亭如门,欲合不合,欲开不开,下涌奔泉上凝云影。五星祭有五块巨石相拥如星,惟妙惟肖,因此得名。飞凤祭因泉水声如鸟语且有飞凤峰而得名。棋盘祭中有一巨石如棋盘,盘有一石如童子在观棋而名之。将军祭中有二石酷似两位勇士当关,故名之。
导游词创作与讲解教案【第三篇】
天子山
各位朋友:
大家好!
欢迎各位来到武陵源观光游览,很高兴能为大家导游,接下来我们将要游览的地方是武陵源中心景区之一,被誉为“峰林之王”的天子山自然保护区。天子山风景秀丽,气候宜人,举目远眺,千山万壑是尽收眼底。大家眼前看到的这种奇特的地貌叫做石英砂岩峰林地貌。根据科学论证:3亿多年以前,这里曾是一片汪洋大海。大约在1亿年前左右,由于海浪的冲击,石英砂岩在海底沉积了500多米厚。后来,经过新构造运动强烈抬升,这里成为了陆地。地面抬升后,在流水深切的作用下,一些细小的沙石被冲走,加上在重力作用下岩石崩塌,又被雨水、溪流慢慢地冲刷等综合作用,使武陵源地区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形成了这种奇特的石英砂岩峰林地貌。看到此情此景,我想没有人不会为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惊叹!那么下面就请大家跟我一起徒步漫游,用心去体会这“扩大的盆景,缩小的仙境”,欣赏那“峰林之王”的无穷魅力。
好了,现在我们来到的地方是神堂湾。神堂湾是武陵源景区最为神秘的地方。为什么说它神秘呢?神堂湾共有岩墩九级,曾经有人想进山探险,可他才下到四五十丈深的第四级,就是一片漆黑,阴风怒号,还伴着各种凄厉的叫声,使人毛骨悚然,魂飞天外。1968年解放军某部为采灵芝等贵重药材,带上枪,利用绳索等工具,也只下到第六墩就不敢再下去了,因为从六墩往下看,还是阴森恐怖、深不见底。因此,“神堂湾”这个地方从此以后便成为了无人涉足的神秘世界。
大家现在所处的地方是“点将台”,相传向王天子当年就是在这个地方操练军队,发号施令,那是何等的威风!请大家仔细观察山下的一座座石峰,粗看是杂乱无章,细看则是井然有序,它们一个个气宇轩昂,精神抖擞,威武壮观,整齐严肃,不正像是即将出征的将士吗?这不禁令人想起了宋代著名的词人苏轼的《题西林寺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现在我们到达的景点是整个武陵源唯一的一处大型人文景观贺龙公园,进人公园,我们首先看到的就是这尊贺龙铜像,铜像高6.5米,包括战马一起重达9吨多,是中国近百年来的伟人中最大最重的一尊铜像。
在铜像背后的不远处,便是“云青岩”观景台,从这里可以观赏到著名的“西海石林”。西海啊是名副其实的山的海洋,我们可以看到上千座山峰风起云涌般展现在我们的眼底。
请大家看前方的不远处,有一排秀丽精致的石峰,形如笔杆。这就是武陵源“十大绝景”之一的“御笔峰”,相传向王天子兵败以后,曾经焚毁所有文稿,可当他看到这几支御笔时,想到曾经用它们批阅公文,指挥过千军万马,如今却功败垂成,自己又有何颜面面对家乡父老,于是悲愤地将几支御笔掷落于山谷之中。然而笔通灵气,落地成峰,形成了大家眼前看到的“御笔峰”。如果在红霞满天的时候来看,御笔熠熠生辉,笔尖还残留着几点朱红墨迹。1994年,国家邮电部发行的“武陵源”邮票和首日封,以及大家手中的武陵源ic卡门票上的图案,都是用“御笔峰”作背景的。
各位朋友,接下来请大家来欣赏“天女献花”的秀丽吧。请大家顺着我手指的方向看到对面山岭的中部,在朦胧的云雾中是不是有一个美女的倩影在云雾中亭亭玉立呢。你们看,她怀抱花篮,嘴含微笑,正深情地把朵朵鲜花撒向人间,因而称之为“天女献花”。
天子山的风景是迷人的,这里的民风也是淳朴的,这里有看不完的风景,讲不完的故事,因此有人评价天子山为“谁人识得天子面,归来不看天下山”。但愿天子山的景色留给大家的是永远美好的回忆,希望大家下次再来天子山观光旅游。谢谢大家!
金鞭溪
各位朋友:
大家好!
今天我们将要参观的是有着“千年长旱不断流,万年连雨水碧青”美誉的金鞭溪。金鞭溪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峡谷之一,整个峡谷全长大约
7、5千米。金鞭溪就好比是张家界这位“绝代佳丽”身上的一条蓝色丝巾,它把“奇峰三千、秀水八百”的山水美发挥到了极致!那么金鞭溪究竟是一条什么样的峡谷呢?著名文学家沈从文先生赞誉它是“张家界的少女”,当年张家界的宣传者——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在此曾赞叹它是“一片童话般的世界”,现在就请大家跟随我沿着吴老和沈老先生当年的足迹去揭开金鞭溪神秘的面纱吧!
请大家注意看左边这些奇特的植物,它就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珙桐。珙桐是多年生木本花卉,通常在春末夏初时节开花,花呈白色,柱头上略带-点紫红,很像鸽子的头和嘴,花身有两片又大又长的苞片,像是一对翅膀。整个花朵的形状就像一只放飞的鸽子,这是我国特有的珍贵树种,因而外国人亲切地称它为“中国鸽子花”。
现在大家请看眼前峡谷的两旁,这种高大而华贵的塔形树,这也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水杉。水杉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树种,人们曾经以为已经在第四纪冰川袭击时期绝迹了。然而1941年我国的植物学家在四川省万县的磨刀沟发现了它。1982年开发张家界时,人们发现这里生长着大面积的水杉及3000多种珍奇植物,这真是大自然赐予的一笔巨大的财富。
大家请往右前方看,前面这座高耸如云的石柱就是闻名遐尔的金鞭岩,而金鞭溪就是因为长年流经此岩而得名的。它高378米,方方正正,上细下粗,棱角分明,如同一支高举的钢鞭,直指云霄,令人望而生畏。加上其岩石结构为红色石英砂岩和石灰岩,在阳光照射下,金光闪闪,故名金鞭岩。金鞭岩是整个张家界景区最高、最陡、最壮观的石峰,人们称赞它是“名山大川处处有,惟有金鞭奇上奇”!更为奇特的还有呢,再请大家看紧紧依偎着神鞭左边的巨峰,它好像一只雄鹰,鹰头高昂,凌空展翅.一只翅膀还有力地半抱金鞭岩,气势雄伟,所以叫做“神鹰护鞭”,这也是金鞭溪的王牌景点之一。
看了金鞭岩的雄姿,大家可能会奇怪:大自然为何如此神奇?据科学论证:
3亿8千万年以前,这里曾是一片汪洋大海。大约1亿年前左右,由于海浪的冲击,石英砂岩在海底沉积了500多米厚,后来,经新构造运动强烈抬升,这里成为陆地。地面抬升后,在流水深切的作用下,一些细小的沙石被冲走,加上在重力作用下岩石崩塌,又被雨水、溪流慢慢地冲刷等综合作用,使张家界地区在漫长的岁月中经风化、流水切割,逐渐形成了由一系列柱峰、方山、峡谷组合而成的这种奇特的石英砂岩峰林地貌。看到此情此景,没有人不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惊叹!
峰回路转,鸟语花香,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沿溪遍布着一种形状怪异的花,它的形状特别像龙虾,不错,这就是龙虾花。龙虾花是一种珍贵的草本植物,它春天发芽,夏天开花,秋天结实,冬天落叶。根据花形大小不同,一般可分为三种,当地人称花小的为“米虾花”,花大的叫“龙虾花”,介于中间的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种叫“河虾花”。
人们都说武陵源有两只明亮的眼睛,现在看到的就是其中之一的——紫草潭。据说以前潭壁上长年攀生着一种紫色的草,因而得名“紫草潭”。在这里,河道陡然变宽,从砂刀沟直泻而下的水经过长约15米的层层阻滞已变得没有多少波纹和涟漪了,水平如镜,紫草潭宽4米,水深约5米,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娃娃鱼生活的温床,也曾经是著名的金鞭鱼产地。
黄石寨
各位朋友:
大家好!
欢迎来到张家界,非常高兴能同大家一起游览张家界最大的凌空观景台——黄石寨。人们常说“不到黄石寨,枉来张家界”,可见黄石寨是整个张家界风景的精华,一位著名诗人曾经这样评价黄石寨:“五步称奇,七步叫绝,十步之外,目瞪口呆。”关于黄石寨的名称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汉留侯张良曾在此山居住,为纪念师傅黄石公,修庙祭祀,取名黄石寨;另一种说法是从远处眺望,此山像一头威猛的雄狮,所以又称“黄狮寨”。
下面就请大家跟随我一起沿着这条“杉林幽径”来欣赏两旁让人目不暇接的风景吧。这是一排排陡峭而又曲折的石级,自古登黄石寨只有后山一条路,今天走的这条路,是十多年前人工开凿的。
大家请注意听,前面传来了阵阵歌声。这是悦耳动听的土家山歌,前面便是土家姑娘的点歌台。一个个衣着秀丽的土家姑娘正在载歌载舞地欢迎着各位来宾,她们优美的歌声是否会唤起您对土家民风的无限向往呢?她们的热情好客、淳朴善良是否带给您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和快乐?此时此刻,您是否已经感悟到张家界“山美、水美、人更美”的真谛呢?
大家请看右边对面的山上,有一个约20米高的圆形石柱,上面还有一块长约3米、宽米的石匣,石匣上有一个石盖,这石盖一半凌空,一半盖于匣上,周围环绕着五棵翠绿的松柏。传说张良曾将黄石公的三卷天书藏于匣内,后因战事平息,张良又取出天书放置在其他地方,但他却忘记合上抽盖,至今留下一只半掩半开的石匣。由于石匣内曾藏过天书,因而被人誉称为“天书宝匣”。
好了,我们现在已经到半山腰了,离“会当凌绝顶”的寨顶只差一半的路程了。大家请看前方,两山相挤,中间仅有一条通道,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这里就是“南天门”。
大家请看这边,顺着我手指方向的便是“定海神针”。它高大挺拔,巍然屹立,似乎在用强硬的身躯支撑着整座大山。“定海神针”与“金鞭岩”遥遥相对,形成了一幅十分壮观的“天然壮景”。那前面这座孤立的柱峰又是什么景点呢?它拔地而起,直插云霄,高达300余米,这就是张家界有名的“南天一柱”了,因为立在南天门下面而得名。“南天一柱”是整个“武陵源”风景的特写,它拔地而起,上大下小。在它身上有一种历经万年沧桑却仍然坚韧不拔的精神,是整个“武陵源”石英砂岩峰林地貌景观的缩影,也是“张家界国际森林保护节”的节徽和标志。
说起石英砂岩峰林地貌,大家一定会觉得奇怪,大自然为何如此神奇?根据科学论证:3亿多年以前,这里曾是一片汪洋大海。大约在1亿年前左右,由于海浪的冲击,石英砂岩在海底沉积了500多米厚。后来,经过新构造运动强烈抬升,这里成为了陆地。地面抬升后,在流水深切的作用下,一些细小的沙石被冲走,加上在重力作用下岩石崩塌,又被雨水、溪流慢慢地冲刷等综合作用,使武陵源地区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形成了这种奇特的石英砂岩峰林地貌。
好了,现在我要告诉大家,我们已经顺利登上黄石寨寨顶了。我带大家到“摘星台”来看看吧。站在这儿,使人油然产生“一览众山小”的感慨!特别是到了晚上,有一种与星星近在咫尺的感觉,似乎一伸手,就能将天上的星星给“摘下来”。
眼前的这个人工景点就是“六奇阁”。“六奇”准确地说是指山奇、水奇、云奇、石奇、动物奇、植物奇。这是公园内唯一的人造景观,它是采用大理石和钢筋混凝土等材料建成,、高四层,是一座集民俗、书法、自然景观于一体的特殊楼阁。站在楼上,可以尽情饱览张家界的壮丽风光。好了,我们的游览也要结束了,有机会欢迎大家再来黄石寨旅游,谢谢大家!
崀山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到国家地质公园、国家风景名胜区崀山观光旅游。
崀山位于湘西南边陲的新宁县境内,它是继张家界后发现的又一颗璀璨的风景明珠。相传舜帝南巡时途经新宁,看到这秀美的奇山秀水,驻足赞叹:“此山良好,可谓崀山。”崀山由此而得名。大家知道,从地质地貌上来看,张家界属石英砂岩峰林地貌,桂林属喀斯特地貌,而崀山则是典型的丹霞地貌。在数千万年前这里是一片内陆湖,由于地壳的变动,内陆湖底突出,从而形成了现在的红色砂粒岩结构的丹霞地貌。其丹霞地貌的形态和规模在全国同类地貌之中均达到了极限:象我们将要看到的八角寨之高、天下第一巷之长、亚洲第一桥之险、红华赤壁之绝、将军石之峻,都令人叹为观止。整个崀山风景区占地108平方千米,聚集了牛鼻寨、骆驼峰、八角寨、紫霞峒和扶夷江等五大景区。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牛鼻寨景区。为什么叫牛鼻寨呢?原来在东面那块大石的右侧可以看到许许多多成对出现的“牛鼻孔”,当地老百姓称为牛鼻山,后来因为农民领袖雷再浩、李源发先后在这里聚众起义,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也在这里屯兵扎寨而改称为牛鼻寨。眼前大家看到的“天下第一巷”几个大字是丹霞地貌命名者、著名地质学家、中科院院士陈国达教授1993年来崀山时亲笔题写的。天下第一巷最宽的地方也只有0、8米,最窄处仅0.3米。置身在这天下第一巷,后不见来处,前无有尽头,只能看见头顶一线青天,绝壁对峙,鬼斧神工,大有“天光一线,人生如缝”的感觉,堪称天下一绝。
我们现在进入的是八角寨景区,八角寨景区是位于崀山最南端的湘桂边境,因为山顶有八座山峰相连,这八座山峰互为犄角,像一朵八角莲花而得名。大家请看这个叫“天生桥”的景点,它被誉为是“亚洲第一桥”,它是丹霞地貌中很独特的自然景观。整个桥呈半圆拱形,就象是人工砌筑,气势磅礴,令人叹为观
止。登临八角寨要走1708个台阶,走过1708个台阶,来到这个平台,站在这里,我们现在可是一脚跨两省,一边是广西,一边是湖南。
现在我们进入了骆驼峰景区,骆驼峰景区是丹霞地貌地形中典型的象形景区。大家请看正前方的骆驼峰,像不像是一只从沙漠远足来此的骆驼呢?这可是世界上最长、最大、最重的骆驼了。大家再看这边,有一座倒立的辣椒峰,它高180米,上周长约100米,下周长才40米,这通体赤红、分外夺目的辣椒正是我们湖南人热情的象征。2002年9月,法国“蜘蛛人”阿兰.罗伯特徒手攀岩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的活动就是在此举行的。
各位朋友,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有碧绿的青山、清澈的江水、低垂的翠柳的紫霞峒景区,它包括万景槽、玉泉山、象鼻石、乌云寨、刘华轩墓等景点,以幽为它的主要特色。大家不要以为紫霞峒是一个洞,其实啊,紫霞峒并不是一个洞,峒者冲也,它是少数民族村和寨的意思。传说有一位高僧云游至此,相中此地,每天早上起来,点燃香烛,迎着彩霞把袈裟铺在红瓦山上,然后打坐修炼,袈裟经阳光一照,是霞光万道,香火缭绕,故称“紫霞峒”。来到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意境。这里也是佛教和道教的圣地。
刚刚我们见识了崀山的伟岸,现在请大家再来感受一下扶夷江的温柔。美丽的扶夷江碧流澄清,两岸奇峰异石就象一条飘带贯穿全景。扶夷江与漓江同发源于广西资源县的猫儿山,因为新宁县古为“扶夷侯国”,故称扶夷江。
不知不觉,我们来到了崀山六大绝景之一的将军石。将军石原是一座山体,丹霞地貌发育到晚期形成了石柱,它高400米,周长40米,顶部略小,上下等粗,5千米外仍可见其独立天外的伟岸英姿。
马王堆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参观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陈列馆。马王堆汉墓呢是位于长沙市东部地区原来的马王堆乡,距离市中心约4千米。1971年底,我们对此进行了考古发掘,这才揭开了这座千年地宫的神秘面纱。
经过考古发掘,我们发现马王堆是西汉初期轪侯家族的墓地。马王堆共有三座墓。其中一号墓中共出土各类文物1800余件以及一具保存十分完整的女尸。一号墓之所以保存得如此完整,主要的原因在于采取了深埋密封的筑墓方式,加上2000多年来长沙地区没有发生过大的地震,因此,一号墓的尸体及大量随葬器物才能够完整地保存下来。
大家看到的这件衣服可是我们陈列馆的镇馆之宝了,它的名字叫素纱禅衣。素纱呢是指没有染色的纱!禅衣就是没有衬里的衣服.从墓中一共出土了两件素纱禅衣,它们的重量分别为48克和49克,也就是说还不到1两,那如果除去袖口和领口较重的缘边,它的重量就只有半两多一点儿了,真可谓是“轻若烟雾,薄如蝉翼”啊。那么这样轻薄的衣物,汉代的妇女又是怎样穿的呢?当时啊人们是罩在色泽艳丽的绵袍上穿,使绣袍上华丽的纹饰若隐若现,给人一种非常朦胧的美感。
大家看到的这幅从一号墓中出土的t型帛画也是陈列馆的镇馆之宝。因为这幅帛画的外形和英文字母大写的“t”非常相似,因此把它称之为“t”形帛画。据考证这是出葬时,由人高举着走在仪仗的最前面,用以“引魂升天”。
大家可以看到,整幅画的内容从上至下可分为天上、人间、地狱三个部分。华盖以上为天上部分。正上方有一人首蛇身的神。根据“山海经”的记载,它是威力巨大的烛龙神。在它的右边画有九个红色的太阳半隐半藏在蓝色的扶桑树
中。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在最大的太阳当中还画着一只黑色的鸟,古人把它称为“金乌”,其实啊这是古人对太阳黑子的观测结果。人间部分以华盖作屋顶,华盖以下是三个贴身的奴婢紧跟轪侯夫人,两位炼丹的方士正向她献上长生不老的丹药。下面的图画可能是老夫人去世以后他的家人守灵祭祀的场景。你们看,他们都神色肃穆,尽显哀伤之态。画面的下部分就是地狱部分,地狱里赤身裸体的地神——鲧正平托着白色的大地,脚下踩踏着两条意欲兴风作浪的鳌鱼,制止地震山崩的发生。这是一幅把神话、想象和现实生活完美统一的杰作,它体现了古人对天国的想象和追求永生的幻想。因此,“t”形帛画是中国古代绘画史上难得一见的杰作,堪称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
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出土于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距今有2100多年的马王堆女尸。她是西汉初年长沙国丞相、第一代轪侯利苍的夫人,她的名字叫“辛追”。辛追夫人出土时身高为
1、54米,体重为34.3公斤,她的血型为a型,我们可以看到,辛追夫人的头部、颈部、躯干和四肢均保存了完整的外形,她出土的时候皮肤湿润而且覆盖完整,呈淡黄褐色,手摸上去还有油腻感。大家看到的这具尸体有眼球脱出、口张开、舌头稍微挺出、直肠脱垂的现象,这是尸体的早期腐败现象。但是因为一号墓密封良好,尸体的腐败现象在下葬后不久就停止了。这具女尸保存的年代之久、保存程度之好,在世界尸体保存记录当中都是十分罕见的。由于它明显不同于呈干瘪状的“木乃伊”和表面似蜡制模型躯壳的“尸蜡”,也不同于骨骼脱钙软化而易于折断的“泥炭鞣尸”,因此国际上已经认同,在尸体的分类上,应该把马王堆这类历史悠久、软组织仍有弹性、内脏俱在的“湿尸”,命名为“马王堆尸”。
经过尸体解剖,推断辛追夫人是在吃过甜瓜后由于胆绞痛的急性发作,引起冠状动脉痉挛,由此导致急性心肌缺血而造成猝死的可能性为最大,死亡年龄约为50岁。好了,我为大家就讲解到这儿了,谢谢大家!
毛泽东故居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来到毛泽东故居参观。
现在呈现在大家面前的这栋古朴的农舍叫“上屋场”。1893年12月26日,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就诞生在这里。大家可以看到毛泽东同志故居,是一栋坐南朝北、土木结构的典型南方农舍,它面临绿水,背依青山,成凹字形结构,这里的老百姓称它为“一担柴”。当年这里居住着两户人家,东边13间小青瓦房是毛泽东家里的!西边四间茅草屋是邻居家的,中间的堂屋为两家共用。大门顶端挂着的这块“毛泽东同志故居”金字红木匾,是邓小平同志在1983年4月2日亲笔题写的。
现在请大家和我一起进堂屋参观。这里就是前面提到的两家共用的堂屋,它在南方是摆酒席、宴请客人的地方,这里的方桌和板凳都是原物。这个叫神龛,是供奉神佛、祖宗用的。
穿过堂屋这扇小门往后便是“退堂屋”。毛泽东小时候经常在此帮助父母劳动,用水桶挑水,这个大水桶是原物。
这里是厨房。请大家看这口炉灶,过去农家的灶多用泥砖砌成。这口灶是在故居复原陈列时,根据老人的回忆复制的。
这里是火堂。南方农家一般都有这间冬天架柴烧火取暖的房子,你们看这上面有个挂钩,俗称“炉膛钩”,它是用来挂壶烧水的,当然也可用来煮饭菜,冬天全家团团围坐边吃边聊,那可是热气腾腾的呢!1921年春天,毛泽东在筹建共产党的过程中,回到韶山。他邀弟妹们围炉烤火、拉家常。弟弟毛泽民一口气讲了这几年遭受的灾难。毛泽东说,是的,这些不只是我们一家发生的事,天下
大多数人都这样,这叫国乱民不得安生,所以我们要舍小家为大家,出去做一些有利于大多数人的工作。后来在毛泽东的谆谆教导下,全家人相继离开家乡走上革命道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毛泽东一家先后有6位亲人英勇献身。
这一间是横屋。横屋通常是一家人用餐的地方,但在这里也发生过不同寻常的故事。他所写的《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这篇重要著作,其中一部分资料就是在这儿分享的“导游词创作与讲解教案【优秀5篇】”,毛泽东同志就诞生在这间房里。墙上挂的这是毛泽东同志父母的遗照。他的父亲毛顺生生于1870年10月,是一位非常勤劳节俭、精明能干的农民,1920年因患急性伤寒病去世,享年50岁。应该说父亲的勤劳节俭和善于持家理财为早年毛泽东外出读书提供了一定的经济基础。这是他的母亲文氏,他的母亲生于1867年,是一位勤劳善良、聪明贤惠的农家妇女。她性情温和,富有爱心,经常接济周围的乡亲。父母亲所具有的劳动人民的优良品德对少年时代的毛泽东影响很大。1959年毛泽东看到母亲这张照片时还说:“我还是挺像我母亲的。”大家现在看到的这张陈旧的木床也是当年的原物。
这里是毛泽东的卧室。墙上的这张照片是毛泽东和母亲及两个弟弟于1919年春在长沙的合影。当时的毛泽东同志在长沙工作,小弟毛泽覃呢在长沙读书。因为母亲病重,大弟毛泽民送母亲去省城长沙治病,所以他们母子四人才有机会留下这唯一的一张合影,也就是在这年的的10月,毛泽东的母亲去世了,这张珍贵的照片由于在毛泽东外婆家珍藏而幸存下来。这里也是毛泽东小时候学习的地方。当年的毛泽东晚上读书就是用的这盏小油灯。毛泽东天资聪颖,又酷爱读书,夏天的晚上蚊子特别多,他就在床边放一张条凳,凳上放一盏灯,人躲到蚊帐里面,将头伸到帐子外面来看书。冬天,他常常躺在被子里读书到深夜。甚至在他13岁至15岁停学在家劳动的时候,他也刻苦攻读。请大家抬头看,可能大家没有注意,在这间房的上方还有一个小阁楼,也就是在这个小阁楼上建立了中共韶山支部。
请大家跟我继续参观,这里呢是毛泽东家放农具的地方,毛泽东从6岁开始参加劳动。13岁到15岁,因家里缺乏劳动力,他便休学在家从事农业劳动。所以说毛泽东还正式当过两年农民呢。这里放的水车、石磨等都是他当年用过的原物。好了,我的讲解就到这里了,希望毛泽东故居的参观能给你留下美好的回忆。
岳阳楼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到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岳阳楼参观游览。
岳阳楼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批国家4a级旅游区。岳阳楼的景观特色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历史悠久,岳阳楼的前身为鲁肃修建的阅军楼,始建于东汉建安十九年即公元214年,唐肃宗乾元二年即公元759年开始被称为岳阳楼,在江南三大名楼中啊岳阳楼的历史最为悠久。二是风景独特,岳阳楼胜景由江、湖、山、城构成。“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这是对岳阳楼地理位置的绝妙赞美,岳阳楼是得水而壮,得山而妍,形胜江南。三是文化深厚。《岳阳楼诗文集》收录了千余篇名篇佳作及大量的楹联匾屏和书画碑刻,大多数都贯穿着中华民族的“忧患意识”。如杜甫的《登岳阳楼》,其忧国忧民之情,溢于言表。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更是将这个优秀传统发展到了巅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处世哲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患意识,融汇的精神使当时苏东坡发出了“虽圣人复起不易斯言”的感慨。刘少奇将它引为共产党员修养的准则,胡耀邦誉之为中华传统美德的结晶,它确实是我中华精神文明之绝句!四是文物珍贵。江南三大名楼中,惟有岳阳楼是保持原址、原貌,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国家级文物。现在所见到的岳阳楼为纯木结构,1983年按“整旧如旧”的原则落架大修而成,四柱、三层、飞檐、盔顶,全楼没用一块砖石,没有一颗铁钉,全用木料构成,门缝对榫,工艺十分精巧。
朋友们,现在各位面前的就是岳阳楼。横匾上“岳阳楼”三字是由郭沫若先生题写的,现已编入《中国名匾》一书。岳阳楼三层三檐,盔顶式木结构,盖黄色琉璃瓦。盔顶是岳阳楼建筑的突出特色,大家请看,它形似古代将军的头盔,威武雄壮,配以飞檐,曲线流畅,给人势欲凌空之感。大家再看盔顶下的如意斗拱,它形似蜂窝,层叠相衬,饰以龙头、凤头、云头纹饰,既承托盔顶重力,又
使整个建筑更为精美、庄重、和谐。因此,岳阳楼的建筑在美学、力学、建筑学和工艺学方面都有着惊人的成就。
进入主楼,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家神驰已久的《岳阳楼记》的雕屏,雕屏由12块紫檀木组成。岳阳楼开始真正名扬天下是在北宋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范仲淹作《岳阳楼记》以后。庆历四年,滕子京被贬为岳州知府,他上任后便重修岳阳楼,并请好友范仲淹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这篇文章全文虽然仅368个字,但是内容博大,哲理精深,气势磅礴,语言铿锵,成为千秋绝唱,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则更成为传世名句,成为中华民族优秀知识分子崇高人格文化的积淀。《岳阳楼记》以其至高至上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魅力,流传千古而不朽,滋养着人们的心灵。
整个大楼由四根楠木大柱支撑。自楼底直贯楼顶,再以12根金柱为内圈,支撑二楼,周围绕以20根木柱,彼此牵制,门缝对榫,连结为整体。一楼悬挂的是古今名家吟咏岳阳楼的楹联。
我们现在登上了岳阳楼的顶层三楼。站在这儿,凭窗远眺,可以领略“衔远山,吞长江”的磅礴气势,欣赏“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的湖光山色,大家可以看到洞庭湖水天相接,浑成一色,清风朗月,无边无际,山色湖光荟萃一楼,得到的感觉不正是“水天一色.风月无边”吗?
中间是毛泽东手书杜甫《登岳阳楼》的条屏,你看它布局严谨,笔意奔放,铁画银钩,雄健挺拔,深得怀素狂草遗风,且又自成一格。这是一件难得的艺术珍品,悬挂于此,使岳阳楼更是锦上添花。
岳阳楼的介绍我就给诸位讲解到这里,欢迎大家下次再到岳阳来。谢谢大家!
凤凰古城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来凤凰古城做客。凤凰是个风景秀丽的好地方,名胜古迹很多,历来是人们游览的胜地,城内的古代城楼、明清古院和石板小街现在仍是风采依然;城外有南华山国家森林公园、还有唐代修建的黄丝桥古城至今仍保存完好。凤凰不但风景秀美,而且人杰地灵。中华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熊希龄、著名作家沈从文和著名画家黄永玉都是凤凰人。《边城》、《湘女萧萧》、《湘西剿匪记》等十多部影视剧也曾在这里拍摄。
这里就是我国著名作家和考古学家沈从文先生的故居。
沈从文故居是他的祖父沈洪富于清朝同治元年所建。1902年12月28日,沈从文先生就诞生在这一座具有明清建筑风格的四合院里,并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期。1919年,沈先生只身来到北京,开始了他从文的艰苦生涯,创作了《边城》、《湘西》等一系列文学作品,不久就蜚声中国文坛,几乎与年长他20多岁的鲁迅先生齐名。20世纪50年代之后,沈先生潜心于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写出了惊世之作——《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沈先生的作品与人品表现出了强烈的一致:自然、厚朴、谦逊、勤奋、博大而凝重。沈先生一生所创作的500多万字的作品,是世界的文学瑰宝,给后人研究旧中国和旧湘西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这里是中华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熊希龄先生的故居。1870年7月23日熊希龄先生就出生在这间小平房里。熊先生少年时期就具有忧国忧民之心,9岁的时侯,他的私塾教师出了一副上联:“栽数盆花,探春秋消息;”熊先生立即对出了下联:“凿一池水,窥天地盈虚。”一时被传为佳话。熊先生成名以后,积极主张维新变法,曾创办《湘报》、时务学堂和常德西路师范学校,是湖南与谭嗣同齐名的维新派中坚。后来,熊先生出任东三省财政监理官、热河都统、财政总长等职务,1913年就任中华民国第一任政府总理,当时的这一任政府被舆论界称为
“才子内阁”。后来,因为熊先生反对袁世凯独裁,被袁世凯逼迫解散内阁,辞去总理职务。1937年12月5日,熊希龄先生病故于香港,享年67岁。
在这条旅游商品一条街上,有很多苗族的民间工艺品供大家选购和参观,还有别具一格的扎染工艺品和蜡染。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虹桥,这座桥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清朝康熙九年又经过加修,桥面上原有吊脚楼亭,1956年修公路的时候,原来的楼亭和两侧的牌坊均被拆除,就成了现在的这个样子。桥下,可以看到一排有百年历史的旧吊脚楼。吊脚楼下是凤凰传统体育节目——赛龙舟的地方。
大家沿着当年的官道,到达的这是沈从文的墓地。这里看到的是黄永玉先生为纪念表叔沈从文而题写的铭文:“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就是回到故乡。”沈先生的墓地没有隆起的土堆,只有一块原始状态的五色石矗立其间;这里没有雕栏玉砌的装饰物,只有一条放牧、打柴的石板小路横贯其间,象征着沈先生永远与普通民众在一起。沈先生的骨灰一半撤在面前这条沱江里,一半就葬在这块五色石下,他就像面前这条沱江,发源于大地又回归大地;他像陪伴他的这块五色石,来源于大地又回归大地!
作为墓碑的五色石正面,刻写着沈先生的手迹:
“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
是的,正是这样一种信念,使沈先生舍弃升官发财的从军道路,选择了清苦的从文生涯;正是这样一种信念,使沈先生挥动了他那如椽巨笔,将他认识的湘西人介绍给世界。
墓碑的背面,刻写着沈先生妻子张允和女士的铭文:
“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
这四句话,简明扼要地总结了沈先生的一生。好了,我的讲解就到这儿了,希望凤凰能给大家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有机会再相聚凤凰,谢谢大家!
炎帝陵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大家前来瞻仰炎帝陵。
炎帝陵是举世闻名的始祖三陵之一,也是海内外炎黄子孙祭祖朝圣、旅游观光的胜地。炎帝神农氏是中华农耕文化的创始者,他为中华民族的始兴和繁衍作出了开创性的伟大贡献。
各位游客,我们大家现在来到的是祭祀广场,一般祭祖都是在这里举行。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主体建筑——神农大殿,神农大殿是仿清古建筑,重檐歇山顶,看上去和北京故宫的建筑特色非常相似。
好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是炎帝神农氏的八大功绩图,神农氏的第一大功绩:“治麻为布,制作衣裳”,这使人类社会向文明发展迈出了重大的一步;现在看到的是第二大功绩:“日中为市,首辟市场”,神农氏提倡交易,互通有无,以满足人民生活和生产需要。“弦木为弧,剡木为矢”,这是指神农氏创造的弓箭,改进了狩猎工具,提高了生产力;第四大功绩是“始作耒耜,教民耕种”,为了方便种植,提高效率,神农氏发明了早期农具,并教大家耕种,从而解决了“民以食为天”的大事;“遍尝百草,发明医学”是他的第五大功绩,后人为了记住神农氏的这一大功绩,将我国医药史上的第一部医药书称为《神农本草经》;这是“作陶为器,冶制斤斧”,他制造了最早的陶器,大大改善了人类的生活条件;这里看到的是第七大功绩“削桐为琴,连丝为弦”,先民的物质生活提高以后,对精神生活产生了强烈的追求,在劳动实践中发明了五弦琴又称为神农琴;最后一大功绩是“建屋造房,台榭而居”,明堂的建造源于鸟儿窝,鸟儿白天飞出去觅食,晚上又能飞回窝里憩息,神农氏想:如果人们也有这么一个固定的“窝”,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再是钻洞穴,那多好呀。从这八大功绩图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炎帝的创造发明跟我们的生活都息息相关。
好了,我们现在的看到的炎帝陵大殿共分五进,第一进是午门,穿过午门可以看到迎面竖立的这一块高大汉白玉石碑,上面刻着“炎帝陵”三个大字,这是国家主席江泽民1993年9月4日为炎帝陵题的词。在石碑的左边卧着一只美丽温驯的鹿,右边则立着一只展翅欲飞的鹰,这就是传说炎帝的另外两位母亲。
第二进是行礼亭。行礼亭上方悬挂的那块“民族始祖,光照人间”的横匾,是全国政协副主席周培源所手书的。我们现在到达的是主殿。主殿是炎帝陵最高大的建筑,这两根大石柱上悬挂着一幅楹联:“制耒耜奠农工基础,尝百草开医药先河”,这幅对联概括了炎帝一生中最重要的三大功绩;大殿的门额上还悬挂着一块横匾:“炎黄子孙,不忘始祖”,这是陈云同志83岁高龄时题写的。主殿是炎帝金身塑像所在地。你们看,老祖宗端坐在金碧辉煌的圣坛上,慈眉善眼,满脸微笑,左手持一束稻穗,右手拿两朵灵芝,两腿之间放着一只竹筐,里面装着的是他亲手采回的药草。这正是炎帝奠农、工基础,开医药先河的三大功绩的体现。
现在我们到了第四进——墓碑亭。在这汉白玉石碑上面刻着“炎帝神农氏之墓”七个大字。各位也许会问:炎帝为什么又称神农氏呢?因为炎帝始制耒耜,耒耜是一种原始农具,他教民播种五谷而食之,所以称之谓神农氏,他是我国农耕文化的开创者,被列人我国古代三皇五帝,称为农皇,几千年来中国都是以农业立国。这块碑是当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于1985年5月15日为炎帝神农氏题写的。这后面是是炎帝神农氏的陵墓,我们的老祖宗炎帝神农氏就一直安息在这里,几千年来这里一直香火不断。
好,接下来我们去看看御碑园,历代皇帝每次祭祖完毕就会刻一块御碑以作纪念。好了,今天我们的参观就到这儿了,炎帝这种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立足点,经过无数先辈的继承和发扬,已经发展成为今天的中华民族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谢谢大家!
南岳衡山
各位朋友:
你们好!欢迎大家来南岳衡山做客!
衡山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素有“五岳独秀”、“中华寿岳”之称。南岳号称“五岳独秀”,以“秀”为主要景观特色。大家可以看到,这里群峦叠翠,万木争荣,云雾缭绕,是“五里不同景,十里两重天”!衡山的风景美不胜收、数不胜数,其中最著名的当属“衡山四绝”:藏经殿之秀,方广寺之深,祝融峰之高和水帘洞之奇。
常言道:“天下名山僧占多。”衡山不仅是风景名山,也是宗教圣山。但衡山与其他宗教名山相比,其独特之处是山上佛道并存,互彰互显,同尊共荣。衡山自古为道教名山,据《南岳志》的记载,在历史上曾经有不少著名高道隐居湖南,如西晋时期的道教上清派开山宗师、中国第一位女道士魏华存修道于衡山黄庭观等等。那如果说道教使衡山皎洁似月的话,佛教则令南岳如日中天。尤其是佛教禅宗,先后衍生出临济、曹洞、云门、法眼、沩仰等五大宗派,流传全国甚至朝鲜、日本等海外地区,佛教史上称为“五叶一花”。
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我国南方最大的官殿式古建筑群——南岳大庙。南岳大庙是一组集民间祠庙、佛教寺院、道教宫观和皇宫殿宇于一体的古建筑群,也是我国南方及五岳之中规模最大的庙宇。大庙现存建筑共有九进、四院、八寺和八观,前后纵深375米。它的中轴线上为儒家建筑风格,东边为八个道观,西边为八个佛寺,像这样儒、道、佛三教共存一庙,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是绝无仅有的。现在矗立在大家面前的是南岳大庙中轴线上的第一进建筑——棂星门。以棂星来命门,寓意着希望人才兴旺,国家昌盛。这里是南岳大庙中轴线上的第二进建筑——魁星阁。阁内原来立有文星之首的魁星雕像,以示崇文,很多望子成龙的父母都常带着子女来此祈拜。大庙的第二重院落正中是御碑亭,是大庙中轴
线上的第四进建筑。御碑亭里面立着康熙皇帝撰写的《重修南岳庙记》青石碑。绕过御碑亭,这里就是大庙中轴线上的第五进建筑——嘉应门。“嘉应”是古代用来迎接远方宾客的仪门。嘉应门后的第三重院落是南岳大庙的主院,由御书楼、正殿、寝宫和东西长廊组成,共有屋宇58间。穿过御书楼,各位面前的与北京故宫太和殿相似的大殿便是整个大庙的核心——正殿。整个正殿是处处有景,处处叫绝。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忠烈祠,忠烈祠是我国建筑时间最早、规模最大的抗日战争纪念地之一,也是国民政府在大陆唯一一处保留下来的纪念抗战烈士的大型陵园。忠烈祠是仿南京中山陵样式建造,坐南朝北,依山而筑,左右对称,层次分明。它沿中轴线共分为牌坊、纪念碑、纪念堂、致敬碑和享堂五部分。在这里,长眠着国民党第九战区和第六战区的部分抗日阵亡将士,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朋友们,眼前的这座牌坊就是忠烈祠的正门。这是由花岗岩石砌成的,正上方的汉白玉石匾上镶嵌着原国民党湖南省政府主席兼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题写的“南岳忠烈祠”五个镏金大字。
站在这个广场的中心,大家肯定会被这个造型奇特的雕塑所吸引,这便是“七·七纪念塔”。它是由五颗倒立的石制炮弹组成,炮弹一大四小,代表着我国的五大民族——汉、满、蒙、回、藏。雕塑的正面和左右两侧,都嵌有汉白玉砌的“七七”两个字,象征着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中国人民同仇敌忾,掀起的全民抗日的民族怒潮。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忠烈祠的第三进建筑——纪念堂。纪念堂的正中竖着的这块高达6米的汉白玉石碑,上面刻有薛岳将军撰写的《南岳忠烈祠纪念堂碑记》,记述了建祠的历史背景和经过。纪念堂的两侧现在开辟为展览室,陈列着关于南岳与抗战的一些图片文字资料。
拾级而上,就来到了忠烈祠最后也是最主要的建筑——享堂。在享堂正门上方悬挂着镏金巨匾“忠烈祠”,这是蒋介石的真迹。
我们现在已经登上了衡山七十二峰的最高峰——祝融峰。祝融峰海拔1290米。站在这里凭栏望月,会觉得云低月近,如登天门一般,令登临者心旷神怡,魂游物外!好了,参观完祝融峰,各位的南岳之行也就即将结束。希望南岳衡山-这颗南国明珠能给您留下美好的回忆。谢谢大家!
桃花源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来桃花源旅游观光!
因为东晋诗人陶渊明先生的《桃花源记》使桃花源名扬天下。千百年来,桃花源以其幽静秀美的独特风貌,吸引了无数慕名而来的游客!她以红树、青山、斜阳古道闻名。传说武陵渔郎所逢桃花林,正是这片林子。
现在登上的这座桥,叫“穷林桥”,以《桃花源记》“欲穷其林”而命名。传说当年武陵渔郎沿溪而行,置身于一片桃花林中,十分惊讶。历经沧海桑田,桃花溪虽已经没有当年那么宽和广,但“桃花依旧笑春风”。
前面这座精美的建筑物就是菊圃,它建于明万历年间,原来是渊明祠,因为陶渊明爱菊,于是改名为菊圃,门口有副对联:“却怪武陵渔,自洞口归来,把今古游人忙煞;欲寻彭泽令,问田园安在,惟桃花流水依然。”这是说当年武陵渔人,从世外桃源出来以后,把人间仙境透露出去,引来了古往今来的游人想找陶渊明先生问良田美景究竟在哪里,只有桃花流水千古不变。走进菊圃大门,正中是一块石刻,后面是《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栋古朴典雅的建筑,就是渊明祠了。
正门廊柱上,挂着一副概括了陶公秉性的楹联:“心爱菊,睥睨荣华,难为斗米折腰,辞去彭泽县令;性嗜酒,不汲富贵,甘愿南山种豆,归来五柳先生。”这幅对联写出了陶渊明心爱菊花,厌恶荣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辞去彭泽县令;他特别喜欢喝酒,从不追求富贵,心甘情愿归隐田园,种豆南山,好个五柳先生啊!在渊明祠正中,供有汉白玉雕刻的渊明像,右边是他自传体铭文《五柳先生传》。这30多幅画,以历代名家所写陶渊明为依据,介绍陶渊明这个伟大诗人61个春秋的人生旅途,他五次出仕为官,五次归隐田园,不为五斗米折腰,41岁辞去彭泽县令后,乐道清贫,安居田园,终老一生。
这里是方竹亭,方竹亭建于明万历二十三年即公元1595年,为八方三门四窗砖石结构。亭子旁边的方竹是桃花源珍品之一,亭子也因此而得名。1995年,江泽民主席游览到这里,抚摸方竹后,连声说:“还真是方的呢!”
踏着古朴的石板小径,我们已经来到了“秦人古洞”,现在尽收眼底的这些房屋,古香古色,都是村民的住宅,他们世世代代在这块乐土里,繁衍生息。有趣的是,这里许多人家都姓秦,大概是为“避秦时乱”,就以朝代为姓吧。他们非常好客,“每逢客至,必设酒杀鸡作食”,并“咸来问讯”。
沿齐整而古朴的石级下行,首先到达秦人居。秦人居为秦代建筑样式,古窗幽壁,雕梁画栋,飞檐斗角,室内陈设极富先秦风味,室外田园桑竹,古意苍茫。走出秦人居,便是竹廊。竹廊全用竹子精工做成,廊亭相连,结构精巧,造型奇特。远看象蛇行龙腾,气势非凡,古意野趣,淋漓尽致。廊内高挂诗词对联,两旁栽植各类花竹。一览可饱平生之眼福,一行意越千年之沧桑。
不知不觉,来到了公议堂,这公议堂是回廊穿斗式木构古典建筑,传为秦人所建,内有院坪、戏台和鱼池。公议堂是秦人议事之处,凡祭祀、婚丧、营造等大事,均在此处理。
走出公议堂,又踏进了奉先祠的门槛。奉先祠传为秦人奉祀祖先的祠堂,后经过多次重修。每逢佳节盛会,婚丧嫁娶,秦人均在此祭祀祖先。好了,我的讲解就到这儿了,不足之处还请各位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岳麓书院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参观游览,很高兴能作为大家这次游览的导游。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位置就是岳麓书院的前门了。请大家抬头看,有一块“千年学府”的匾,为什么岳麓书院有“千年学府”之称呢?原来,岳麓书院从潭州太守朱洞创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所以有千年学府之称。它与江西白鹿洞书院、河南嵩阳书院及睢阳书院并称中国古代四大书院。好,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千年学府浓厚的文化气息吧!
从岳麓书院的这幅平面图上,大家可以发现岳麓书院的古建筑在布局上所采用的是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其中讲堂是位于中轴线的中心,也是整个书院的中心位置。书院的建筑主要有三个部分的功能:讲学、藏书和祭祀。
这里是赫曦台,赫曦台是古时候酬神演戏的舞台。朱熹在岳麓书院讲学的时候,常常很早就爬起来跑到岳麓山顶去看日出,看到日出就拍手欢呼“赫曦、赫曦”,意思是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后来张栻就在这里修了一个台,取名“赫曦台”。
沿着中轴线,我们来到了岳麓书院的大门,大家请抬头看一下大门上面“岳麓书院”这块匾,是北宋第二个皇帝宋真宗御赐的。大家再看一下两边的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上联“惟楚有材”出自《左传》,下联“于斯为盛”出自《论语》。这一付对联也道出了岳麓书院作为天下最辉煌的英才荟萃之地的历史事实。
我们现在来到了讲堂。讲堂是讲学的中心场所,后来因为朱熹写了“忠孝廉节”四个大字,所以又称“忠孝廉节堂”。
讲堂内共有三块匾,分别是“实事求是”、“学达性天”和“道南正脉”。首先我们来看第一块匾:“实事求是”是民国初期湖南工专校长宾步程撰写的。毛泽东青年时曾寓居学院的半学斋,“实事求是”对他的思想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后来的革命实践中,他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内涵,使“实事求是”成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大家再看第二块匾:“学达性天”,这是康熙皇帝御赐的。“学达性天”是一种理学思想。这里的“性”指的是人性,“天”是指天道,程朱理学认为,人的善良本性是天道所赋,教育的目的是要恢复人的天命之性,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皇帝所赐匾,意在勉励学子张扬理学,加强自身的修养,同时告诉人们在这里求学,可以获得德性修养,达到天人合一的学问的最高境界。最里面的这块“道南正脉”匾是乾隆皇帝为了表彰岳麓书院在传播理学方面的功绩所赐的,其意思是岳麓书院所传播的朱张湖湘学是理学向南传播后的正统。匾为原物,这里的“道”指的就是理学。说了这么多,大家可能会问,什么是理学呢?理学就是儒家学说发展到了宋代的一种称法。理学的开山鼻祖是我们湖南籍的一位叫周敦颐的老先生,而发展壮大理学思想的则是著名的程颐、程颢两兄弟。大家再往下看,讲堂的正中是一个高约1米的长方形讲堂,这是以前老师讲课的地方,上面摆着两把椅子是为了纪念张栻和朱熹这两位大师而设的。当年两位会讲的时候,盛况空前,从全国各地赶来听讲的人数达数千,可见当时朱、张两人名声之大。想想看,历史上多少名人如曾国藩、左宗棠、王夫之、魏源等等,当年他们就是坐在这底下听老师讲课的。
下面我们将参观书院做为藏书功能的部分—御书楼。这是书院里藏书的地方,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图书馆,我们今天的游览也将要结束了,经过今天的参观,相信大家对岳麓书院这一千年学府的历史和文化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谢谢大家!
苏仙岭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来到郴州苏仙岭旅游观光。
苏仙岭又叫牛脾山,这山虽然不高,但相传西汉时期苏耽成仙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所以称之为苏仙岭,并享有“道家天下第十八福地”之称。
大家眼前看到的这座古朴的院落啊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郴州旅舍”。郴州旅舍原本呢是古代一座平淡无奇的客栈,但是因为苏东坡的弟子、“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曾经在此居住,当年被贬官流放至此的秦观心忧天下,惆怅万千地写下了《踏莎行·郴州旅舍》这一千古名篇,郴州旅舍也从此声名鹊起。但原来的郴州旅舍早已毁弃,现在大家所看到的呢是在1989年按宋代营造法式和湘南民居风格重建的。
好了,大家现在看到的是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绝碑。三绝碑指的三绝分别是:秦观的词、苏轼的跋和米芾的字。苏轼酷爱秦观的《踏莎行·郴州旅舍》,将这首词的最后两句“郴江本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写在自己的扇子上;秦观去世后,苏轼十分悲痛,在扇面秦观词的后面,写下了“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的跋语。后来,著名书法家米芾把秦观的词和苏轼的跋书写下来,流传于世。在南宋年间,郴州知军邹恭附庸风雅,他命人将秦词、苏跋和米书一并摹刻在白鹿洞附近的这块岩壁上,形成了52厘米长、46厘米宽的摩崖石碑,世称“三绝碑”。三绝碑有着很高的知名度。1960年,毛泽东主席在长沙接见湖南省委和各地市领导时,曾经专门提起过这块石碑,并且饶有兴致地当场背诵了《踏莎行·郴州旅舍》: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知何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残阳树。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本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为了纪念秦观这位著名的文学家,在三绝碑亭的左边树了这尊秦观的铜像。中国女排的队员们每次到郴州集训时都会到此漫步,陶冶性情。
徐霞客当年登临苏仙岭时最后拜谒的一处胜境,就是大家眼前的苏仙观。苏仙观是祭祀苏仙的道观,它始建于西汉年间,后来遭到火焚。到了唐朝开元十九年即公元731年,唐玄宗下诏修葺苏仙观,以后宋、明、清都曾加以维修,才形成今天的规模。大家看到苏仙观呈南北朝向,长8
2、2米,宽
41、5米,总建筑面积2464平方米。整个苏仙观呈现出宋代道观风格,正殿高于厢房,为大屋顶、四角飞檐、犀头粉墙、小青瓦、回纹窗,两厢为双层楼房。在正殿门前,大家可以看到门额上有“敕封苏仙昭德真君”八字汉白玉盘龙御碑,这是南宋景定五年即公元1264年宋理宗御书的,至今保存相当完好。
在苏仙观的后面,还有这间“屈将室”。1936年,著名的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奠定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基础。事变和平解决后,蒋介石背信弃义,将张学良将军囚禁终身。1938年春,张学良将军就被囚禁于这间房间里。在这里,少帅写下了“恨天低,大鹏有翅愁难展”的名句,表达了他忧愤的心情。解放后,人们将幽禁张学良将军的这间厢房开辟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陈列了大量革命历史文献资料,厢房也被称为“屈将室”,现在让我们在这间屈将室一起来缅怀当年将军经历的峥嵘岁月吧。我们的参观就到这儿了,谢谢大家!
导游词创作与讲解教案【第四篇】
现场导游词创作及讲解
本部分内容比赛公开题库,选手现场抽选出一个旅游文化元素,准备时长10分钟,选手在2分钟内进行脱稿讲解。10个文化元素为:端午节、重阳节、泼水节、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哭长城、川菜、西安牛羊肉泡馍、兰州拉面、文房四宝。
1.端午节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又名端阳节外,又名天中节、天医节、卫生节、女儿节、龙舟节、粽子节、诗人节…… 时在农历五月初五。端有“初”的意思,故称初五为端五。夏历(农历)的正月建寅,按地支顺序,五月恰好是午月,加上古人常把五日称作午日,因而端五又称重午。端午节传遍全国各地,主要分布于广大汉族地区,壮、布依、侗、土家、仡佬等少数民族也过此节。
端午节的起源有许多传说,如纪念屈原投江、始于五月五日毒日的禁忌、越王勾践训练水师、纪念伍子胥投钱塘江和曹娥救父等等,这些说法经过历代加工,与端午的民俗活动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中华民族的一个节日。具有千年历史的端午节影响范围广泛,虽然各地因自然风土与人文环境有所差异,具体的节日习俗上也各有侧重。
端午节的主要活动有:1.纪念历史人物;2.划龙舟;3.吃粽子;4.各种防五毒习术(贴端午符剪纸、挂艾草菖蒲、佩戴香包等避邪物、兰汤沐浴);5.游戏,如玩斗草、击球、射柳等。与端午节相关的主要器具、制品有龙舟、粽子、五毒图、艾草菖蒲、钟馗画、张天师画、屈原像等。
端午节起源于民间习俗,其中有不少活动都是健康向上的。随着社会的进步,端午节渐渐发展成为内容丰富的传统节日,有较强的生命力。端午节对研究民间习俗的发展有重大价值,由于它是多民族共享的节日且包含跨国习俗,因此对研究民族文化往来、国际间文化交流、传统体育竞技、饮食文化等均有重要价值。
2.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又称“重九”。重九成为节日,可以追溯到汉代。《西京杂记》载:“汉武帝宫人贾佩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经过两千多年的变迁,重阳节已成为多元性的节日,伴有形式多样的习俗。
重阳节期间,民间要举行各种活动,其中包括登高、采药、插茱萸、赏菊花、饮菊花酒、围猎、射柳、放风筝、蹴鞠、吃重阳糕、妇女回娘家、孝敬老人等。重阳节期间的制作和作品也非常丰富,主要有茱萸、菊花、菊花酒、重阳糕、寿星、玩具等。
今天的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将传统与现代和谐地结合起来,使这一传统佳节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新式节日。全国各机关、团体、社区往往都在此时组织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老人们秋游赏景,或临水玩乐,或登山健体,让老人的身心都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得到舒展;不少家庭中晚辈也会搀扶着年老的长辈到郊外活动或特地为老人准备一些可口的饮食。
重阳节有天时(秋高气爽)、人和(敬老)之利,是秋季大节,相关习俗有采中草药、敬祝老人、制药酒养生、登高等。港、澳、台等地尤其重视在这一天举行的祭祀海神活动。重阳节为研究传统节日文化顺应时代发展提供了典型个案。重阳节向老人节转化对于弘扬健康社会风气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维护祖国统
一、增进民族认同感也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泼水节
傣族泼水节又名“浴佛节”,傣语称为“比迈”(意为新年),西双版纳德宏地区的傣族又称此节日为“尚罕”和“尚键”,两名称均源于梵语,意为周转、变更和转移,指太阳已经在黄道十二宫运转一周开始向新的一年过渡。阿昌、德昂、布朗、佤等族过这一节日。柬埔寨、泰国、缅甸、老挝等国也过泼水节。
泼水节一般在傣历六月中旬(即农历清明前后十天左右)举行,是西双版纳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其内容包括民俗活动、艺术表演、经贸交流等类别,具体节日活动有泼水、赶摆、赛龙舟、浴佛、诵经、章哈演唱和孔雀舞、白象舞表演等。
泼水节为傣族的新年,它起源于印度,曾是婆罗门教的一种宗教仪式,其后为佛教所吸收,约在13世纪末到14世纪初经缅甸传入中国云南傣族地区。随着“南传上座部”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增大,泼水节的习俗也日益流行起来。现在,这一节日已成为傣族最主要的民俗节日。节日期间,傣族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后就开始互相泼水,泼出的清水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年轻人还把手里明亮晶莹的水珠,象征甜蜜的爱情。
泼水节是全面展现傣族水文化、音乐舞蹈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和民间崇尚等传统文化的综合舞台,是研究傣族历史的重要窗口,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泼水节展示的章哈、白象舞等艺术表演能给人以艺术享受,有助于了解傣族感悟自然、爱水敬佛、温婉沉静的民族特性。同时泼水节还是加强西双版纳全州各族人民大团结的重要纽带,对西双版纳与东南亚各国友好合作交流,对促进全州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4.白蛇传
《白蛇传》传说源远流长,是中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白蛇传在清代成熟盛行,是中国民间集体创作的典范。描述的是一个修炼成人形的蛇精与人的曲折爱情故事。故事包括篷船借伞,白娘子盗灵芝仙草,水漫金山,断桥,雷峰塔,许仙之子仕林祭塔,法海遂遁身蟹腹以逃死等情节。表达了人民对男女自由恋爱的赞美向往和对封建势力无理束缚的憎恨。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列。
据说《白蛇传》乃是起源于一千多年前的北宋时期,相传,“白蛇闹许仙”里的白蛇精,当年曾被许家沟村一位许姓老人从一只黑鹰口中救出性命。这条白蛇为报答许家的救命之恩,嫁给了许家后人牧童许仙。婚后,她经常用草药为村民治病,使得附近“金山寺”的香火变得冷落起来,也使黑鹰转世的“金山寺”长老“法海和尚”大为恼火,决心破坏许仙的婚姻,置“白娘子”于死地。于是引出了人们熟悉的“盗仙草”、“水漫金山寺”等情节。白娘子因为水漫金山而触动胎气,早产生下儿子许仕麟。法海趁机用“金钵”罩住分娩不久的白娘子,将其镇压于南山“雷峰塔”下。通过此事,许仙心灰意冷,便在“雷峰塔”下出家修行,护塔侍子。18年后,许仕麟高中状元,回乡祭祖拜塔,才救出母亲,一家团圆。
白素贞受人尊敬的女性形象,她对许仙的真挚爱情,她对百姓的慈悲之心,她对封建传统的大胆突破;许仙至情至性的男性形象,他为百姓所做的善举、为白素贞付出的爱,两人之间曲折离奇的爱情故事以及故事的传奇性,人物性格的特殊性,种种因素糅合在一起起到了一种奇妙的化学作用,《白蛇传》这部作品体现着我们中华民族独特的思想文化,与众不同的人生观,是祖先留给我们的财富,也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空间,也成为我们艺术创作的独特题材,历久弥新,是民间文学一处永不枯竭的宝藏。表达了广大人民对人性解放的渴望,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白蛇传与断桥、雷峰塔及西湖等自然和文化景观形成了密不可分的关系,使杭州和西湖都具有了更为丰厚的文化内涵。
5.梁山伯与祝英台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古代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是中国民间文学艺术之林中的一朵奇葩。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唯一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中国民间传说。常有人把《梁山伯与祝英台传说》称作"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自东晋始,在民间流传已有一千七百多年,可谓中国家喻户晓,流传深远,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从古到今,有无数人被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凄美爱情所感染。
梁祝传说及爱情故事是历史上确实发生过的真实事件,有历史资料及文物古迹佐证。祝员外之女英台,女扮男装,去求学。途中,邂逅求学的梁山伯,一见如故,在草桥亭义结金兰。二人到杭州拜师,同窗共读三年,情深似海。英台深爱山伯,但山伯不知她是女子。祝父思女,英台只得回乡。临行前对山伯表白了自己的身份与情感。山伯家贫,待去祝家求婚时,祝父已将英台许给太守之子马文才。二人凄然而别,立下誓言:生不同衾,死要同穴!后山伯被朝廷沼为县令。然忧郁成疾,不久身亡。英台被迫出嫁时,绕去山伯墓前祭奠,就在此时,墓碑崩裂,英台跃入坟中,墓复合拢,梁祝化为蝴蝶,蹁跹飞舞。
我们通过祝英台女扮男装并且主动向梁山伯示爱的故事情结,能更深一步地体会古代社会中女性大胆追求真爱、渴望美好爱情的个人情感。梁祝的爱情悲剧,使人们认真思考包办婚姻制度在某些方面的局限性,为改善婚姻制度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如果说,梁祝婚姻被残酷葬送具有强烈的悲剧意义,那么它的“化蝶”结尾便富有积极意义。活着追求不到的东西,在死后继续“追求”,终于得到。“化蝶”的结局,体现了爱情的伟大力量,体现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千百年来,这种力量一直鼓舞着人们向一切为了私利而破坏世间的美好的顽固邪恶势力作斗争。周恩来总理生前曾经指出,梁祝传说不仅写出了悲剧,而且展示了理想。千百年来,梁祝传说以提倡求知、崇尚爱情、歌颂生命生生不息的鲜明主题深深打动着人们的心灵,以曲折动人的情节、鲜明的人物性格、奇巧的故事结构而受到民众的广泛喜爱。6.孟姜女哭长城
孟姜女哭长城是中国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相传秦始皇建长城时,劳役繁重,青年男女范喜良、孟姜女新婚三天,新郎就被迫出发修筑长城,不久因饥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长城墙下。孟姜女身背寒衣,历尽艰辛,万里寻夫来到长城边,得到的却是丈夫死亡的噩耗。她痛哭城下,三天三夜不止,这段长城就此坍塌,露出范喜良尸骸,孟姜女安葬范喜良后于绝望之中投海而亡。
河北省秦皇岛山海关被后人认为是“孟姜女哭长城”之地,并在那里盖了孟姜女庙,南来北往的人们常在这儿洒下一掬同情之泪。孟姜女哭崩长城的故事,反映了秦代徭役对百姓所带来的深重痛苦。也有的认为该故事出自战国时期。
修筑长城是历代封建王朝各种劳役中最为残酷、最具代表性的一项劳役,从春秋至明,近两千年漫长的岁月中,长城屡修屡补,强征了无数的民夫,任何时候都可能产生像孟姜女那样的遭遇。因此,姜女和喜良是劳动人民在承受无限度的劳役中塑造出来的两个典型人物,集中表现了千百万下层百姓被劳役逼得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灾难。动人的哭长城故事,是对封建统治阶级暴虐行为的控诉,也是对被奴役者不畏强暴、坚贞不屈精神的歌颂。正如南宋名臣文天祥在孟姜女塑像旁书写的楹联:“秦皇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铭贞。”
据说庙东南4公里处两块露出海面的礁石便是孟姜女的坟与碑,而庙后巨石上的小坑,为孟姜女望夫所踏足迹。所以石上刻有“望夫石”3个大字。庙内殿门两侧还有一副非常有名的对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朝”、“长”两字按汉字不同读音才能读出有几种不同的意义。
海 水 朝 朝 朝 朝 朝 朝 朝 落(朝有时作潮)浮 云 长 长长 长 长 长 长 消(长有时作常)(长有时作涨)7.川菜
川菜即四川菜肴,是中国特色传统的四大菜系之
一、中国八大菜系之
一、中华料理集大成者。2017年9月28日,眉山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川厨之乡”的称号,眉山菜成为川菜的代表。川菜起源于春秋战国时的蜀国,秦汉时期初现端倪,汉晋时期古典川菜成型,以“尚滋味”、“好辛香”为其特点。唐宋时期的古典川菜进一步发展,古典川菜出川,“川食店”遍及都城开封和临安,以其“物无定味,适口者珍”的风味特色而赢得众多食客青睐,川菜作为一个独立的菜系在两宋时期形成。明清时期,川菜进一步发展,清初康熙年间四川豆瓣被广泛运用于川菜烹调中,则被视为近代川菜形成的标志。直至民国时期,近代川菜最终形成“一菜一格,百菜百味”、“清鲜醇浓,麻辣辛香”的特点,使川菜成为遍布于全中国、全世界的真正大众民菜,川菜是“民以食为天”理念的最好体现,使川菜有“民菜”之誉。
四川省会成都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美食之都”的荣誉称号,并拥有世界上唯一以菜系文化为陈列内容的活态主题博物馆——川菜博物馆。
代表菜品有鱼香肉丝、宫保鸡丁、水煮鱼、水煮肉片、夫妻肺片、辣子鸡丁、麻婆豆腐等。8.西安牛羊肉泡馍
牛羊肉泡馍是陕西的风味美馔,尤以西安最享盛名。西安牛羊肉泡馍烹制精细,料重味醇,肉烂汤浓,肥而不腻,营养丰富,香气四溢,诱人食欲,食后回味无穷。因它暖胃耐饥,素为西安和西北地区各族人民所喜爱,外宾来陕也争先品尝,以饱口福。牛羊肉泡馍已成为陕西名食的“总代表”。50年代,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和李达将军,曾分别在西安以牛羊肉泡馍宴请过尼泊尔前国王马亨德拉、越南胡志明主席等。
牛羊肉泡馍不仅讲究烹调,更讲究“会吃”。没有经验的人,吃前总习惯刁:用筷子来回搅动,这是一忌。“老陕”的吃法是,从一边一点一点“蚕食”,这样能始终吃出鲜味。吃时,还可根据自己的口味嗜好,调入糖蒜,或香莱、辣子酱、芝麻油之类佐料。吃后饮“高汤”(即原汁汤加粉丝烩制而成)一碗,异香满口,顿觉神清气爽,精神倍增。
1986年,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邀请西安技师传授泡馍技艺,使牛羊肉泡馍这一地方风味食品跻入国宴行列,身价倍增。西安“同盛祥”牛羊肉泡馍制作技艺作为西安牛羊肉泡馍的代表,日前被列入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9.兰州拉面
兰州牛肉面,又称兰州清汤牛肉面,是“中国十大面条”之一,是甘肃省兰州地区的风味小吃。它以“汤镜者清,肉烂者香,面细者精”的独特风味和“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一清(汤清)、二白(萝卜白)、三红(辣椒油红)、四绿(香菜、蒜苗绿)、五黄(面条黄亮),赢得了国内乃至全世界顾客的好评,成为兰州最具特色的大众化经济小吃,并于1999年被中国烹饪协会评为三大中式快餐之一(和北京全聚德烤鸭、天津狗不理包子),得到 “中华第一面”美誉。
目前有史料记载的是兰州牛肉面始于清朝嘉庆年间,已经有200年历史,创始人陈维精。经后人的改良和统一标准,把这一街边小吃变为大众消费的美食,被赠予“闻香下马,知味停车”的称誉。兰州拉面从选料、和面、饧(xing)面,还是溜条和拉面,都巧妙地运用了所含成分的物理性能,即面筋蛋白质的延伸性和弹性。五大制作步骤中,和面是拉面制作的基础,最为关键,讲究“三遍水,三遍灰,九九八十一遍揉”。抻拉技术性要求高,要求拉出来的面条细如丝,且不断裂,面条光滑筋道,在锅里稍煮一下即捞出,柔韧不粘。马家大爷对牛肉面有严格的质量要求,用他的话说,就是“汤清亮,肉酥香,面韧长。
10.文房四宝
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中国的用具,不少独具一格,其最典型的是被称为"文房四宝"的书写工具:笔、墨、纸、砚。接下来,我们就来讲一讲这我国古代伟大的发明。
毛笔,是古代中国与西方民族用羽毛书写风采迥异的独具特色的书写、绘画工具。当今世界上虽然流行铅笔、圆珠笔、钢笔等,但毛笔却是替代不了的。据传毛笔为蒙恬所创,所以至今被誉为毛笔之乡的河北衡水县侯店每逢农历三月初三,如同过年,家家包饺子,饮酒庆贺,纪念蒙恬创毛笔。自元代以来,浙江湖州生产的具有“尖、圆、健”特点的“湖笔”成为全国最著名的毛笔品种。
墨,是书写、绘画的色料。唐代制墨名匠奚超、奚廷父子制的好墨,受南唐后主李煜的赏识,全家赐国姓“李氏”。从“李墨”名满天下。宋时李墨的产地歙县改名徽州,“李墨”改名为“徽墨”。
纸,是中国的一个伟大发明,世界上纸的品种虽然以千万计,但“宣纸”仍然是供毛笔书画用的独特的手工纸,宣纸质地柔韧、洁白平滑、色泽耐久、吸水力强,在国际上“纸寿千年”的声誉。
砚,俗称砚台,是中国书写、绘画研磨色料的工具。汉代时砚已流行,宋代则已普遍使用,明、清两代品种繁多,出现了被人们称为“四大名砚”的洮砚、端砚、歙砚和澄泥砚。古代中国文人对砚十分重视,不仅终日相随,而且死后还用之殉葬。
文房四宝独具一格,它既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同于其他民族的风俗,又为世界文化和民族文化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导游词创作与讲解教案【第五篇】
领队随员先生,请快通知您的团员到观景台上来,前面两岸,就是三峡工程工地。这一带的地层全是坚硬的花岗岩地质结构,是建大坝最理想的地方,大坝的中轴线从这里横截长江。请大家靠近点。我把三峡工程的有关情况向大家介绍一下:
1992年4月3日,全国七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r《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从此完成了三峡工程的立法程序,转入实施阶段。1994年12月14日,李鹏总理向国内外宣布:“今天,三峡工程正式开工了!”
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治理长江三峡由来已久。在古代,有巫山神女协助大禹治水和西陵峡中神牛助禹开江的美好传说。在近代,孙中山率先策划利用长江三峡水能资源。美国萨凡奇对长江三峡水能资源“一见钟情”。“世界地质之父”缪勒和“中国地质之父”李四光曾来长江三峡进行地质考察。早在1946年,中美专家合作在美国丹佛研究并设计三峡工程和船闸。1956年7月,毛泽东畅游长江,写下了名词《水调歌头?游泳》,描绘了“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三峡工程宏伟蓝图。新中国成立以来,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江泽民、李鹏、乔石、李瑞环等曾来三峡工程坝址和工地考察、规划及视察。
三峡工程为混凝土重力坝,坝长1983米,坝顶总长度3035米,坝顶高185米,正常蓄水位175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每秒排沙流量2460立方米,泄洪坝段每秒泄洪能力为ll亿立方米。共装机26台,单机容量70万千瓦,总容量182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847亿度。左岸的通航建筑物,年单向通过能力5000万吨。双线5级船闸,可通过万吨级船队。单线一级垂直升船机,可快速通过3000吨客货轮。水库最终淹没耕地 43.13万亩,最终动迁移民113.18万人。
按1993年物价水平计算,三峡工程静态总投资954.6亿元,其中枢纽工程500.9亿元,移民安置300.7亿元,输变电工程153亿元。采取“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的建设方案。三峡工程总工期为17年。按“5.6.6”的进度安排,分三期施工:一期工程5年,1993年至1997年大江截流;二期工程6年,至2003年第一批两台机组发电,永久性船闸和升船机投入运行;三期工程6年,每年有4台机组投产,到2009年三峡工程全部建成。
三峡工程有许多技术指标居世界同类工程之首:世界最大的水力发电站(装机26台、单机发电机组70万千瓦、装机1820万千瓦、年发电量847亿度)、世界最大的混凝土坝(体积1527万立方米)、世界最大的通航建筑物(船舶3000吨级、提升总量1.18万吨、最大提升高度为113米)、世界最大的主体工程土石方开挖量(10260万立方米)、世界最大的土石方填筑量(2930万立方米)、世界最大的混凝土浇筑量(2715万立方米)和世界最大的金属结构安装量(28l万吨)。
三峡工程竣工后,将发挥防洪、发电、航运、养殖、旅游、保护生态、净化环境、开发性移民、南水北调、供水灌溉十大效益。这是世界上任何巨型电站都无法比拟的。
三峡工程是举世瞩目的伟大工程,也是中国历史上自建长城、开运河以来最伟大的工程,更是中华民族饮马长江、扬鞭三峡、奉功当代、造福千秋之开辟历史新纪元的伟大工程。
大家看!工地上气吞山河的施工场面。这是45吨、77吨、140吨的自卸车,那是巨大的铲扬机,伸出长臂的是装载机,那是80多米高的围堰……。
请看前面的跨江悬索桥!叫西陵长江大桥,蹄三峡工程4.5公里。桥北地名叫铁条树,桥南地名叫大沱。1993年12月动工,1996年6月竣工,总投资3.5亿元。这座桥全长1165.86米、宽18.4米(4车道),载荷290吨。最大跨径900米,誉称“神州第一跨”。西陵长江大桥的建成,解决了三峡工程两岸繁忙的运输任务,确保万吨级船队通过,并为三峡画廊添上了一道绚丽的彩虹。
现在旅游船驶进了河道似“九曲回肠”的黄牛峡。因“黄牛助禹开峡有功”,人们便在黄牛岩下修建了黄牛祠。后将黄牛祠改为黄牛庙、黄陵庙。殿前石碑上刻有诸葛亮到此感禹王治水的功绩而题写的碑记,还有诸葛亮手植的铁树。1983年铁树开花,引起轰动。庙内有许多记载历史上三峡水文情况的碑刻。其中一块记载同治九年(1870年)发大水,淹到“玄功万古”匾额下,这是三峡的最高水位。这些历史资料都为建设葛洲坝和三峡工程提供了重要的水文地质依据。
前方转弯处的北岸是莲沱,南岸是南沱。1919年,李四光在英国伯明翰大学获得了硕士学位后,回到祖国。1924年,他带领学生对峡区进行考察,在莲沱、南沱和庙河一带确立了含义明确、界线清楚的震旦系标准剖面,正式建立了震旦系,写出了《长江峡东地质及峡之历史》一文,使我国地质研究走在世界前列。
女士们、先生们!旅游船已驶出了长江三峡的东大门??宜昌南津关。南津关两岸耸立的岸壁,形成与夔门首尾呼应的又一天然门户,素有“雄当蜀道,巍镇荆门” 之说,是历史上兵家必争之地。请看临江处。那是三游洞、白马洞、刘封城、张飞擂鼓台和至喜亭等风景名胜。前面便是万里长江第一坝、三峡工程反调节水库??葛洲坝工程。
葛洲坝工程于1970年12月30日动工,1988年12月10日建成。请看,那是船闸,共3座;那是发电厂房,共2座;那是泄水闸,共27孔;那是冲沙闸,大江9孔、三江6孔;这是防淤堤。以上是葛洲坝工程的主要组成部分。大坝全长2606.5米,标高70米,最大坝高53.8米(厂房坝段)。控制坝址以上长江流域面积100万平方公里,占整个流域的55%。水库库容15.8亿立方米,装机21台,总装机容量271.5万千瓦,总投资48.48亿元。每年以157亿度左右的强大电量,通过超高压输电线路,分别送往华中、华东等地区,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自1981年7月第一台机组并网发电以来,截止1994年5月已累计发电1430多亿度,创产值120亿元。许多外国朋友称赞葛洲坝工程是“中国人民的骄傲!”是“中华民族新的长城。”
诸位朋友!旅游船今天从2号船闸室通过,过闸时间约50分钟。请看:上游的闸门已经启开,活动铁路公路两用桥在慢慢升起,提升净空18米,保证船只安全通过。现在,船慢慢驶入闸室。闸室长280米、宽34米。设有浮式系船桩,可容万吨级船队通过。看,上游闸门在慢慢关闭。闸门间隙合缝严密,滴水不漏。国内外旅游者参观后赞不绝口:“奇迹,真是奇迹!”闸室内的水通过输水廊道下泄。待水往下降约20米,闸室内水位与闸外下游水位相平……。看!下游闸门在慢慢启开。两扇闸门每扇宽39.4米,高34米;单扇闸门重600吨,比2个篮球场的面积还要大。闸门和阀门的开关,全由电气设备集中控制,操作方便,启闭灵活。现在旅游船驶出了船闸室。前面就是我们要到达的目的地,素称“三峡门户”、“川鄂咽喉”的宜昌市。
朋友们!长江三峡的奇伟、壮观,无一不引起旅游者的感情共鸣。前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和其他外宾,赞誉“长江三峡是世界奇观!是上帝赐给全人类的财富”。新加坡原总理李光耀游览长江三峡后,激动地说:“三峡的风光美极了,我明天不当总理了,来当三峡旅游公司总经理。”
我们的旅游船停靠宜昌港旅游码头。今天下榻三峡宾馆(三星级),明天去武汉和西安的机票均已购好,请放心。
3天的旅途生活,使我们之间产生了深厚的友情,这种友情使我们毕生难忘。马上要分别了,我代表全船员工预祝你们下一个旅程更加愉快!更加安康!更加如意!
女士们、先生们!希望再来宜昌畅游长江三峡!
亲爱的朋友,再见!祝一路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