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五年级语文钓鱼启示说课稿样例最新5篇

网友发表时间 3120504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五年级语文钓鱼启示说课稿样例最新5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五年级语文钓鱼启示说课稿【第一篇】

《钓鱼的启示》是1篇比较深奥的课文,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难学的。文中从“我”去钓鱼到钓到一条罕见的大鱼,从不肯放鱼到依依不舍地把鱼放回湖里,这一次回忆,给了“我”终生的教育。

听了高老师执教的这一课,我受益匪浅。回首整堂课,我想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我的收获。

一、高老师教态亲切自然,课堂语言温雅理性,与课文的语言风格很契合,同时也极好地拉近了学生与老师、与文本的距离,为学生理解文本,表达感悟创设了很好的情境。

二、检查预习,落实字词。

在这堂课上,高老师开始就让学生读词,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指导难写的生字。接下来检查学生的读文情况,让学生说说课文写了什么?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的内容。

三、抓心理变化,感悟人物情感。本课是1篇比较深奥的课文。虽然写的是一件小事,但其中包含的道理却不是一下子就能体会到的。接着以“我”的心理活动、情感线索为主线,让学生找出“我”依依不舍不肯放鱼的原因,尝试引导学生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学习,深刻感受“我”钓到大鱼兴奋、被迫放掉大鱼的无奈和依依不舍,从而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从故事到理论,从感性到理性,层层上升,真正地理解到作者通过钓鱼所获得的启示。另外,老师又以父亲的态度线索为辅线进行教学,想让孩子通过对“父亲”心里的犹豫,到最后坚定的语气这一过程的了解,加深学生的认识,无论任何情况下都要遵守道德规则。

四、抓重点词句,反复品读悟理。语言文字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凭借,是思想感情的载体。在课堂教学中,高老师抓住文章的重点语句,让学生品读,使学生领会到语言文字的美妙,体会到作者的感受,从而使他们对语言文字产生兴趣,萌发朗读的情感。在体会“我”放掉大鱼的情感时,老师让学生反复朗读“我”说的话,如:“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鱼。”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字朗读,一边读,一边引导学生感受鱼的来之不易、作者内心的不舍以及不舍的原因。同时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我爱鱼却舍不得放鱼的心情,老师引领学生一步一步的走进我的内心世界,最后到我只好将鱼放掉的过程。这过程老师是通过让学生一次一次的读来实现的,通过由浅及深,逐步提高。

建议:

1、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应该放在“体会作者心情的变化以及父亲为什么让我放掉大鲈鱼”上,抓住重点词、句,进一步加强朗读训练,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感悟体会“我”的心情,从而理解从中受到的启发。

2、进一步加强小组合作学习,扶放结合,放手让学生自学,充分发挥小组的合作能力,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探究、展示自我。

纵观整节课,高老师可以看出,高老师基本功扎实、有效,课堂上能以生为本,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重视读的训练。这就是我们语文课所追求的。

五年级语文钓鱼启示说课稿【第二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特点,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义和方法。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资料,知道古今中外凡成绩事业的人,都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锲而不舍而不前功尽弃。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资料,知道古今中外凡成绩事业的人,都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锲而不舍而不前功尽弃。

三、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二)学习第一局部。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上的这一奇观,然后用自身的话说说这一奇观是什么样的?(石头状如卧兔,小洞光滑圆润)。

1)自由读这段话,考虑:从这段话中你读懂了什么?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滴穿了这块石头,所以我们就把这一奇观叫作――(滴水穿石)。

2)分句指导朗读。

3)弱小的水滴,微缺乏道的力量,却将坚硬的石头滴穿了,这是为什么呢?(目标专一,锲而不舍)。

(三)学习第二局部。

1、古今中外成绩事业的人是怎么样目标专一,锲而不舍取得胜利的呢?

1)读课文,划出最能表示人物具有滴水穿石精神的词句。

2)四人小组交流你找出了哪些句子。

3)你能结合书上的重点词句讲一讲他们的故事吗?

1)句子中的“滴水穿石”的精神指是的什么精神呢?

2)你能把这个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吗?

3)指导朗读。

(四)学习第三局部。

同样是水,雨水是由无数的水滴组成的,而且速度比太极洞的小水滴要快得多,为什么雨水没有滴穿石头呢?指读第四自然段,找到原因。

小结:雨水没有目标专一,锲而不舍的精神,所以无法滴穿石头,这就从反面告诉了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

(五)学习第四局部。

1、看了太极洞的奇观――滴水穿石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出示投影]。

1)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2)指导朗读。

3)背诵积累。

2、你有什么美好的理想吗,你准备怎样去实现呢?

(六)课外延伸。

1、很多人为督促自身实现美好理想,经常给自身拟定一条座右铭,同学要实现那些美好的理想可以选择书中一些意义深刻的句子,也可以在老师提供的这些名言警句中选择一条,作为自身的座右铭记下来。

2、背诵积累。

(七)总结全文。

同学们都有很多美好的理想,只要你们像太极洞的小水滴一样,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锲而不舍而不前功尽弃,那你的理想一定能够实现,像小水滴一样发明出奇迹来。

四、板书设计。

目标专一。

锲而不舍。

五年级语文钓鱼启示说课稿【第三篇】

1.理解课文内容,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2.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读思画结合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读懂“我”从鲈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

(一)直入启示,初步感知。

1、配乐朗读:那是一个月光明媚,四周静悄悄的夜晚,离钓鲈鱼还有两个小时的时间,我和爸爸跟往常一样去附近的湖中的小岛上钓鱼,我偏巧钓到了一条大鲈鱼,我太喜欢它了,而不忍心放掉,父亲坚决的要求我放了他,文中的儿子最后依然遵照爸爸的话,放了那条来之不易的大鲈鱼,儿子当时才11岁,当然也就充满了对父亲做法的不理解,可34年过去了,那个捕捞鲈鱼的夜晚却让作者终生难忘。他就是现在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师——詹姆斯,他为我国广大读者所了解,不是因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他写的1篇短文,叫《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选入课文时题目改为《钓鱼的.启示》(板书课题)我们一起把课文的题目读一遍。

设计意图:以口述的方式把整个故事融入课题导入,直入启示环节,使学生在文本的更名中得到初步感知,对作者有一个简单的了解的同时,更对这个钓鱼的启示充满无限的好奇和探索心理。

(二)围绕启示,品味感悟。

1.细品课题,课文的那个自然段直接告诉你钓鱼给作者留下启示?

2.学习第11自然段。

3.学习第2自然段,读并且体会。

4.渗透写作方法。

5.出示句子:“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探究学习。

6.资料引入:鲈鱼体长(可达60多厘米),口大,银灰色,背部和背鳍上又小黑斑,以鱼虾为食,生长快,肉嫩鲜美,栖息于近海,早春在咸淡水交界的地方产卵,为了保证鲈鱼的繁衍,美国政府规定,在开放日之前不允许捕捞捕捞正在产卵和生长中的鲈鱼。这是每一个渔民都应该遵守的规则。

设计意图:此环节抓住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夜晚,来渗透“侧面烘托”的描写方法,同时以第一课时需要解决的问题“钓鱼的启示”来揭示学生思考的点,同时还通过适当的资料引入,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探究启示,深入感悟。

1.体会作者经历钓鱼时的情感变化?

2.出示课件:当我钓到大鲈鱼时,我十分地(),父亲要我把鱼放回湖里时,我感到十分地()和(),三十四年后,我从中得到了深刻的启示,我对父亲充满了()。

3.指名读3至10自然段。

4.学生填空:当我钓到大鲈鱼时,我十分地(得意),父亲要我把鱼放回湖里时,我感到十分地(委屈)和(沮丧),三十四年后,我从中得到了深刻的启示,我对父亲充满了(感激)。

5.渗透课文表达特点。

6.深入学习父子对话内容。

7.师生合作读书感悟。

8.指导读书。

设计意图这一训练,既有利于启发学生深入地思考父亲的心理活动,发展思维能力,又有利于锻炼学生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的能力。语文味就在这品词品句中升腾、飘荡。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教师适时地针对学生的感受和理解进行引导和点拨,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真情朗读,让学生真切地从内心感受詹姆斯在服从中透出的悲哀,反思他的行为,懂得遵守规则的必要性。

9.自学提示:自由读课文3至9自然段。

思考:我不愿意将鱼放回湖里的理由?

(1)理由一:这条鱼是我好不容易钓到的。

(2)理由二:这条鱼又大又美“我”舍不得放掉。

(3)理由三:当他钓到鱼的时候没有人看见。

10.读中感悟,体会情感。

设计意图这一设计具有整合教学内容、深化理解的作用,学生的角色表演中自然引用文中语言,从而达到将文本语言内化成学生自己语言的作用,培养了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表达能力。

(四)强化启示,明理做人。

1.学习第9自然段的内容。

2.感悟启示。

3.学习第10自然段内容。

4.教师小结。

5.读句子,体会“鱼”和“渔”

出示句子1:那晚以后,我再也没有钓到过那样的鱼。

出示句子2: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6.联系实际,指导行为。

设计意图:联系实际,进一步体会父亲告诫“我”的话,并从中进一步了解“我”的父亲教子有方,品德高尚,以及“我”受到的教育是非常的严格的,通过对比,进一步体会。从而使学生懂得做一个自觉遵守规则、诚实守信的好公民。

(五)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这是父亲送给我人生中最为珍贵的礼物:读——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2.这就是钓鱼给我带来的启示:读——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中,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首先是想在文章的结尾分析完后,给学生一个强化主题的思想意识,其次是想做到情感的升华,让学生心中牢记做人做事的道理,最后以送名人名言的方式,拓展主题,做好积累。

(六)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这个感人的故事讲给父母听。

2.推荐文章:读一读同步阅读中的《位置》和《挫折中的教育》两篇文章,相信你会得到更多的启示。

设计意图:高年级学生正处于从书本中汲取做人做事道理的重要阶段,老师通过学习典型的文章,然后适当做到拓展延伸,既为学生很好的提供了读书的素材又让学生读后所获,真正的让语文课做到活学活用,老师的受之与鱼不如授之与“渔”的思想就完全渗透到学科教学之中了。

五年级语文钓鱼启示说课稿【第四篇】

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组的第1篇精读课文《钓鱼的启示》,我准备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流程及设想、板书设计、教学理念上来说一说我“教什么”和“怎样教”,来阐述我“为什么这样教”。

《钓鱼的启示》是五年级上册第四组的第1篇精读。学习本组课文,要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作者从生活中得到了哪些启示;抓住关键语句,体会这些语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

这篇精读课文回忆了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和“父亲”去钓鱼,“我”好不容易钓着了一条大鲈鱼,“父亲”却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当时“我”对爸爸的做法很不理解,甚至感到十分“沮丧”,但最后“我”还是依依不舍地把鱼放回了湖里。34年后,“我”成为了一名著名的建筑工程师,功成名就的“我”,从自身成长的经历中深深体会到“从小受到像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

课文在叙事过程中插入了不少细节描写以及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这是本文在表达上的一个特点,抓住课文这一特点,体会文中细节,解读人物的心理活动及变化,能促进学生对课文主旨的把握,同时也能更好地发挥文章教育人的作用。

班级中的决大多数孩子都已经具有独立识字的能力,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和自己的一些学习方法,具有较强的表述能力,初步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教师教学用书的提示,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11个生字,会写14个绳子。能正确读写“捕捞、

鱼饵、鱼钩、小心翼翼、操纵、交接、沮丧、诱惑、告诫、实践”等词语。

2、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把鲈鱼放回湖里的理由,读。

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

并能概括“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课堂是学习的场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且针对本文的特点,我选择教法如下:1、以读为主,读思结合法;2、边读边想象,合作交流法。

接下来,我再具体谈一谈这堂课的教学流程。

1、激趣引入,揭示课题。

我觉得学生只有在学习前对我们所学的知识有一定的目标指向,那么学习才能达到一个更高的高度。所以在开头我用本组的单元提示进行导入。“同学们,请打开课本翻到57页,读一读这个单元的提示,你了解到了什么?”学生通过阅读会得到答案,原来本组课文的一个特点就是作者从生活中得到一个启示。这样,学生在学习本组课文的时候就心中有个数了。

“一件事情就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我相信你一定读过〈小猫钓鱼〉这个故事,你读懂了什么?”从〈小猫钓鱼〉这个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揭示课题。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这个部分,要求学生完成两个目标,一,本课的生字词,二、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五年级的字词教学并非可以悬空,教师在课堂上也应该有所体现。在字词教学上,我采用“读——讲——读——默”的方式,先指名读,然后让学生讲一讲比较难写或者难读的字,然后再齐读,难写的可以在边上写一写,最后默一默,错的订正好,并且在书本上圈出来。第二个要求,对于五年级的孩子来说也应该培养起来,大部分孩子通过阅读都能说出来。

3、细读课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在第三部分,体现更多的是品读课文,但是如何切入也是一个难题。我想,让学生找到这个钓鱼的启示并不难,但是要去理解它却有一点的难度。所以先把启示找出来,“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一个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读了这句话之后请学生质疑,“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呀?”

“道德、是、非、难,这和钓鱼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读课文3到9自然段,找一找我心情变化的句子,并在边上写一写自己的感受,体会道德实践的难。”其实我的.心情首先是得意,然后是急切,接着又是委屈、难受,最后是不舍。

在这里,紧紧抓住两个点进行研读,第一个是我得意的时候,也就是第三自然段中鱼大、漂亮的句子,在反复研读文本后,我们会发现文章是以“鱼大”为引子,渗透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的写法指导,挖掘文本语言的训练点,增强语文味,使教学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达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第二个点是抓住“不容争辩”,我分三步逐步丰富这个词语。一是抓“盯”这个词的写话训练,丰富父亲不容争辩态度产生前的心理过程,让学生明白父亲也是通过反复挣扎才有了这一决定;二让学生我面对父亲要求我放鱼的时候我的态度是如何的,由急切到委屈、难受再到不舍;三是设计一个情景,假如你是那天的我,你会如何向父亲乞求把鱼留下来。

这部分有大量细致入微的心理活动描写,让学生反复朗读,以读促悟。体会道德实践过程中的难。

4、总结课文,情感升华。

在体会了作者放鱼的过程之后,我们再把学生领到这个道德实践的问题上。学生对这个启示也就有所感悟了。

在学生还沉醉在感悟父亲的行为美,感悟自觉遵守道德规范美的时候,我启发学生:“在生活中,你们很可能遇到过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你和作者34年前的选择一样吗?”我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开去。这样,将教书与育人,读书与做人,读文与明理,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读进去再走出来,启迪学生的人生。这样一堂课也就结束了。

1、教学从整体到具体,再回到整体,从而达到思路清晰,脉络分明。

2、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读”贯穿始终,这样既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又给下节课做了很好的铺垫。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能使学生陶醉,产生共鸣,也只有熟读才能成诵,把课文里一个个句式,一种种规范的语言化为自己的语言。

3、教学中学路分明,从“导—扶—放”上,全体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自主、积极、主动的活动。耳听、眼看、口读、手写、脑想,全频道运作,立体式展开。

五年级语文钓鱼启示说课稿【第五篇】

那年,我刚满十一岁。有一天,像往常一样,我跟着父亲去附近湖中的小岛上钓鱼。

那是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夜晚。我和父亲分别放好鱼饵,然后举起鱼竿,把钓线抛了出去。晚霞辉映的湖面上溅起了一圈圈彩色的涟漪。不一会儿,月亮升起来了,湖面变得银光闪闪。

过了好长时间,鱼竿突然剧烈地抖动了一下,一定是个大家伙上钩了。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练地操纵着。也许是鱼想摆脱我的鱼钩,不停地甩动着鱼尾并跳跃着,湖面上不时发出“啪啪”的声音,溅起不少水花。我等那条鱼挣扎得筋疲力尽了,迅速把它拉上岸来。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父亲划着了一根火柴,看了看手表,这时是晚上十点,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父亲平静地说。

“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哭出了声。

我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人和船的影子。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什么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是,从父亲那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余地的。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到湖里。大鲈鱼有力地摆动着身子,一转眼便消失在湖水中了。

转眼间三十四年过去了,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一位的建筑设计师了。我再没有钓到过像三十四年前那个夜晚所钓到的那样大的鱼。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人的“鱼”。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就会想起父亲曾告诫我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一个人要是人们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312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