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2024年励志长篇文章汇聚优推4篇

网友发表时间 2053304

励志长篇文章【第一篇】

来了,很多朋友晒了他们去年已经实现的目标:有的如愿参加了马拉松比赛,有的瘦身成功,有的写了一百多万文字。而有的,表示“很迷茫”。

记得迷茫的这部分人,在初的时候也是踟蹰不前,不知自己的方向对不对。

这一年来,他们晒得最多的是,今天去旅游,明天吃大餐,然后在深夜发出人生疑问:“远方和诗在哪里?很迷茫。”

因为他们一直在行动啊,他们没时间迷茫。

2

我们去拜访一位老同学的画室,进去后都惊呆了,画室里密密麻麻地贴着他的习作,我们去时他正在完成一幅大型作品。

他说,他画这幅作品已经几个月了,这段时间就一直在做这件事。

我们以前都认为这位老同学运气最好,一路走来顺风顺水。参观了他的画室后,大家都改变了观点。

所有的成功都在于日复一日的努力。

记得当初大学毕业时,有些人很迷茫——不知道是否要在纯艺术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在大家犹豫不前时,这位老同学已经在准备考研了。因为准备充分,他顺利考上研究生。

毕业后,他因成绩优秀留校当了老师,然后又继续读完愽士,还举办过好多次个展。如今,他是已经成名的教授、年轻有为的研究生导师。

真的是很迷茫。

3

迷茫的时候,我觉得可以问问自己:“你努力过了吗?”

侄女大学毕业后已换了两份工作,最近又想跳槽,觉得工作不合心意。她妈妈想让她去考公务员,但她自己又不想。我问她有什么想法,她说很迷茫,不知道自己的人生方向。

我问她,这两份工作你都尽力做了吗,还是因为迷茫,只是在应付?与其迷茫,不如尽力把当下的事情做好。等你尽力了,再看看现在这份工作真的不适合你吗,那时候再做其他选择也不晚。

侄女试着又坚持了一段时间后,很开心地说,她在一个项目里表现出众,拿了奖金,还得到领导赏识,获得了一个难得的深造机会。

如今的侄女已经不迷茫了,每天忙得根本没时间再迷茫。她感叹,人只有将当下的事尽力去做好了,才有迷茫的资格。

所以,不要把迷茫当成踟蹰不前的借口,不要让迷茫成为你前进的阻力。

有时,你不是迷茫,你是缺乏行动力。

励志文章2:我们最大的敌人,恰恰是自己。

你是否有这样的感受:越长大,使你伤心的人、让你为难的事、跟你作对的日子,越来越多,但可以表达的情绪、可以倾诉的余地、可以喘息的时间却越来越少。

有时你很脆弱,也许一根稻草,就可以将你轻易压垮。有时你也很坚强,咬咬牙,就可以独自走很长的路。

虽然这一路走来,我们经历了许多不称心、不顺遂、不如意,但你只要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困难、挫折就不会将我们真正打败。

因为这个世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容易,重要的不是去缅怀过去、忧虑当下、感伤未来,而是立足当下,竭尽全力做好手中的事,不遗余力珍惜眼前人。即便到了最后,结果不如所愿,也可以做到无怨无悔。

如果一个人,遇事就逃避、害怕、轻言放弃,那么无论别人怎么帮他,他最终都不能从泥沼中真正走出来。

反之,如果一个人,能坚强、勇敢、豁达地面对所发生的一切,那么命运多么出其不意,都无法让他彻底陷入困境。

2

也许我们每天都会面对无数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

比如工作上,虽然有时吃了苦头,受了劳累,吞咽了委屈,也适应了默默承担,不抱怨,不诉苦。

在生活中,有时被误解,被诋毁,被孤立,也习惯了沉默,不辩驳,不解释。

在感情里,有时动了不该动的心,爱了不该爱的人,也学会了自我安慰,自我疗伤,自我愈合。

其实我们也绝非圣人,在修行的路上,也会感到身心疲惫,感到痛苦不堪,甚至会有无数次自暴自弃的念头。但是要知道,埋怨只会让事情越来越糟糕,争辩只会把事实越抹越黑,偏执只会使对的人离你越来越远。

所以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还能改变的,就争取;不能更改的,就接受;无法理解的,也不强求。

其实我们最大的敌人,恰恰是我们自己。

如果你的心态足够阳光,即便在漆黑的夜里,也能为自己点一束光,照亮前行的路。

如果你的心态,太过悲观,哪怕晴空万里,也会被你看作是乌云密布,遮住你前行的脚步。

3

最终你会发现,原来人生根本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因为许多时候,并不是那些挫折、障碍、拦路石挡住了我们变好的路,也不是那些抛弃、背叛、离开我们的人冷却了我们求好的心。

因为我们最终,都要学会跟自己和解。

面对困难,我们要想办法解决。如果无法直面冲突,可以绕道而行,实在无能为力,学会放手也是一种智慧。

面对刁难,我们要反省自己的不足、缺点和不妥之处。如果你问心无愧,又何必在乎所有人的眼光呢。

面对分离,我们总要知道,该走的不会留,要留的怎么也不会走。无论你如何将就,如何忍,错的人永远也不会变成对的那个。

人这一辈子,酸甜苦辣,什么味道都要尝;悲欢离合,什么经历都会有;高峰低谷,什么境遇都得亲自感受。

与其抱怨命运的不公、运气的不好、境况的不如意,不如学会用一颗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世间的一切纷繁芜杂。

人生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也不可能总是惊涛骇浪。无论遇到任何事,请记得洒脱点、豁达点、看开点,你的生活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愿你明朗坦荡纵情豁达,有得有失有坚持,能哭能笑能尽欢。

愿你一生努力一生被爱,想要的都拥有,得不到的都释怀。

愿你无悔亦无惧,日日是好日,天天是晴天!

我给他讲述了自己和一个同学的故事。

二十年前,我和慧子都是中专毕业,进厂以后只能在车间当操作工。专业不对口,环境也不好,面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我们陷入了深深的迷茫和苦闷。在步入社会的起点上,我和慧子已经落在了别人的后面。

进厂几年后,忽然听说,慧子在复习备考成人高考。偶尔碰见她,总是一副行色匆匆的模样。过了几年,就听说慧子考到了中国政法大学。那以后,她的人生如同芝麻开花节节高升。

当我以为,再怎么努力也摆脱不了既定命运的时候,与我相同起点的慧子,毅然选择按照自己的目标,不断地学习成长,一步一步笃定地往前走。

有一句话说得好:“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的路。”

2

我曾试图调到专业对口的部门,但种.种努力未果以后,我无奈地选择了安于现状,甚至有点自暴自弃。

27岁那年,我终于如愿调到了公司报社。在这之前,我拿到了自修的大专文凭后,看到调动工作一度无望,便没有听从好友的劝说,放弃了继续自考本科。令我尴尬的是,在新的岗位上,我只能领很低的薪金,职称评审也处处受挫。

以为错过太阳也将追赶不上星光,在车间的几年时间里,我每天机械地上班下班。等到机会降临的时候,才慌乱地发现,自己几乎是在原地踏步。

看到与我同样起点的慧子,发奋学习,不断成长,通过不懈努力实现逆袭的时候,我深刻地认识到,学习充电,不断成长,不仅仅是学生时代的功课,而是每一个成年人,一辈子的必修课。

那以后,我抓紧投入本科的自学考试。因为不止一次吃过亏,三十岁以后的我,吸取了停滞不前的教训,坚定地走在自学的道路上。工作之余,学习写作,学习法律,学习心理学,并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加入了省作协,还考取了相应的资格证书。

的工作经历,使我明白,成长,是这辈子最不能怠慢的必修课。

3

最后我告诉那位年轻人:不怕你学历低,只要你一直保有学习的能力,就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也不怕你起点低,只要永远不停止成长,一样有成功的可能。

这既是对在迷茫中发问的年轻人,由衷的期望,更是对自己,一路走来的总结和反思。

成长,是一种保持不断输入、持续更新的状态。当一个人放弃内在的生长,不再有动力继续进步的时候,等待他的,就只能是一眼看到老的未来和自己都会嫌弃的自己。

每个人,不管处在什么样的起点,也无论碰到怎样的境遇,只要心中有向上求好的愿望,就会找到突围的方向。

一棵树的成长,是不断地生长、衰败、再生的循环;一个人的成长,是不断打碎自己,重塑自己,跨越理想和现实之间沟壑的过程。

“我永远都没有长大,但我永远都没有停止生长”,这是著名的科幻小说家阿瑟·克拉克的墓志铭,也是很多成功人士的座右铭。成长,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毕生都要做的功课,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上,学历真的很重要,这是不争的事实。有人尽管起点较高,如果不注重后续的学习充电,没有持续成长的能力,注定走不了多远。而那些起点较低的人,拥有了持久的学习力,也完全可以开创出自己的一片天。

人生是场马拉松,不是一开始跑在前头的人,就能到达目的地,而在于持续不断的奔跑与努力。无论你是什么身份,成长,都是一生的必修课。只有不断的成长,才能帮助你到达自己想要的人生高度。

励志文章4:把每一次跌倒,当成重生。

高考的时候,我考砸了。

当我看着刷新了好几次才显示出来的成绩时,没有惊愕和难受,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高中前两年,我完全处于混沌的状态,没有动力,没有方向,每天思考的都是怎么应付老师,哪怕是到了高三,我也不过是玩性稍微收敛了一点点而已。

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混日子,又怎么会有好结果?

当时摆在我眼前的有两条路,一条是拿着这个成绩,去读一所不太好的学校;另一条路是复读,再忍受一年高压的备考生活。

我不想过凑合的人生。

我把自己锁在房间里,思索了三天,终于决定了:我要去复读。

因为我清楚地明白自己失败的原因出在哪里,既然清楚,何不再给自己一次机会?

回学校复读,我将自己的目标设定好,每天睡前,都把自己次日要做的事写出来,规划好时间,第二天争分夺秒去完成。

不管大考小考,我不再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而是努力做到最好。

很幸运,第二年,我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学校。

复读这一年,让我明白了任何事情努力才有回报,还在不知不觉间锻炼了我时间管理的能力。此后,不管遇到什么事,我都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不让自己重蹈覆辙,而再一次体会后悔的痛苦。

这一次失败,改变了我的生活态度,虽然跌得不轻,却让我从此走得更稳。

2

大学的时候,我加入了一个创新项目的团队。队长小蓓是个能力很强的姑娘。

我们团队参加自主创新项目,在经历了无数次研究之后,我们挑选了两个很有潜力的选题,但在这两个选题之间,成员们徘徊不定,拿不定主意。

最终,队长小蓓决定两个选题一起做。这就意味着,我们团队要完成两倍的任务。

那段时间,我们顶着复习考试的压力,一有时间就做自己的任务,总是在图书馆泡到闭馆,被管理员撵出来,第二天又早早来到图书馆,终于在提交日期之前完成,顺利提交。

但是不幸的是,我们两个选题都被打了回来,连初赛都没过。

这对我们团队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打击,意味着一个月的努力全部付之东流。

当所有人都沮丧的时候,小蓓提议修改选题,冲刺省级的创新项目。

尽管我们很多人都觉得初级的都没通过,高级进阶希望就更加渺茫,但因为大家都舍不得放弃自己的劳动成果,也便跟着小蓓一起调整方向。

有了前一次的失败,大家都知道什么是雷点,哪里是弱项,最终我们重新做的选题果真顺利过了终审。

用小蓓的话来说,这次的成功,最应该感谢的是我们第一次的失败,因为那次失败,让我们知道自己哪里出问题了,让我们认识到应该做更好的选择,从而获得了更大的成功。

不得不承认,有时候,失败就是生活在用另一种方式在告诉我们:有地方需要改进。

如果能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又何尝不是一次触底反弹的机会呢?

3

成功来得没有那么容易,通往成功的路,往往是许多的失败铺就的。

失败固然不值得庆幸,但是如果让失败变得有价值,那么它也不算是一件坏事。事实上,你以后会是什么样的人,最终会能达到什么样的高度,往往由你面对失败时的态度决定。

可以说,失败的意义比成功大。它在带给我们痛苦的同时,让我们看到自己的缺陷和劣势,如果我们把失败当作起点再次出发,一定会一次比一次更有突破。

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遭遇失败就把自己全盘否定,不再前行。

你会发现,眼前的路,又豁然开朗。

我们从成功里收获满足,从失败里收获成长。正是这些失败,给我们提供了上升的机会,让我们不断反思,不断调整,从而变得更加强大。

在哪里跌倒,就从哪里开始奔跑;把每一次失败,都当成一次浴火重生的机会。

即使眼下的失败让我们不得不踏上一条更加艰苦的旅程,未来的我们也会因此登上人生更高的山峰。

励志文章5:每找一个借口,都是在自我否定。

以前的我,是一个非常喜欢找借口的人,尤其是在上学期间,记得最严重的一次,还被班主任叫到办公室进行了深刻的思想教育。

那是上高二时,我的成绩直线下滑,原本就不太理想的成绩,有一次竟然考到了班级后二十名。

我们一次考试一动座位,按照成绩自己挑选座位,等轮到我时,好位置已经没有了,只剩下角落里和后两排,我犹豫再三,选择了倒数第二排。

那是我第一次坐的那么靠后面,享受的“福利待遇”就是:一般不会被老师提问到,可以不必像前几排那么紧张。

可时间久了,我发现自己越来越会给自己找借口。心想,反正老师也不怎么提问,我何必下那么大功夫呢!

在自己一次又一次的暗示下,早读我不再认真背书,晚自习也不再用心做题,一到上课时间,就把书本倒立,遮挡住自己的头,在下面偷偷看闲书。

老师发现了很多次,我都找各种借口糊弄过去,我还为自己的“小聪明”洋洋得意。可事实证明,真正糊弄的是我自己,在又一次月考中,我直接考进了班级后十名。

成绩出来后,老师找我进行了一次长谈,印象最深的是老师说的:借口,是对自己的现在,也是对自己的将来最不负责任的语言,积极的人会去找方法,而消极的人才会给自己找借口。

从那以后,我把那些闲书拿回了家,试着让自己重新进入,即将面临高考的学生状态里,跟着老师的节奏,做好课堂笔记、课下作业。

在升高三的那次考试中,我的成绩有了很大进步。也是从那时候起,遇到困难挫折,我不再试图找借口,而是尝试找方法。

2

这让我想起朋友小希,她在高中毕业后,就没有继续上学,在市里面找了一个收银员的工作,一干就是好几年。

我大学毕业那年,在市里面找了一份工作,暂时和小希一起住,两个人搭伙过日子。

我当时在一家公司里做会计,工作时间也不算太长,由于自己大学里学的就是会计,上手比较快,工作起来相对较轻松。

在一起时间长了,受我的影响,小希也想从收银转向会计岗位,想让我教她学会计。

我建议她可以先报一个基础班,在空闲时间里,学习一些会计最基础的知识,然后再跟着老师进行会计实操会更容易一些,我也会辅助她进行学习。

刚开始,小希还很有热情,慢慢的热情冷却后,小希开始找各种借口不去上课,发的教材也不再去看,甚至随便乱扔。

她总是说,会计太难了,自己天生就不是学会计的料,根本学不会,并且现在这个岗位已经非常熟悉了,再换一个还得适应大半年,还不如守着现在的岗位,轻轻松松干下去。

如今两三年过去了,小希还在那个收银员的岗位上,日复一日的干着同样的工作,没有任何改变。

也许,后来的小希曾有过后悔,但她每一次说出的借口,都将束缚了她前进的双脚,最终的结果只能是止步不前。

3

其实,我们可以看到,那些经常给自己找借口的人,大多是不愿意提升自我、安于现状的人;而真正有上进心的人,从来不会给自己找借口的机会,他们会抓住每一次机会使自己更加优秀。

我一个同事小清,是个二胎妈妈,平日里除了照顾两个孩子的日常,还要忙工作。

在工作中,小清一直都是尽心尽力,拿出十二分的用心投入到工作当中,记得今年十一假期,因为上级安排的任务比较紧急,需要加班完成。

只有小清二话没说,拿起资料开始干起来。所以,年年评选先进的名单上都有小清的名字,也就不足为奇了。

曾看过这样一句话:失败是没有借口的,宿命论是那些缺乏意志力的弱者的借口。

很多人把自己的失败归结于宿命,找各种借口不去改变。可真正的宿命并不是天生的,不可变的,而是找准方向,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改变而来的。

借口,永远不会促进我们的成长,只会让我们一再懒惰下去,直到自己懒惰成性,到那时候,一切就都晚了。

我们每找一个借口,都是在对自己投降,都是在否定原本可以变得更加优秀的自己。

别让借口,遮挡了我们看世界的双眼;也别让借口,阻碍了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励志长篇文章【第二篇】

我很喜欢“逆旅”这个词,它既不像“努力”那般被很多人知晓,又不像“奋斗”激情澎湃。它浅浅的,但却充满力量感。

人生如旅行,而在这场旅行中,我们并不会一味地前行、顺利。那些在路上的波折必然是要经历的,逆旅不过是在一进一退之间形成的一条通往未来的路。

我们谁也无法预知这条路上会发生什么,也不知道我们会不会平安度过每一次的波折,但我们都知道,我们必须要走。

因为在进退之间,进一步是未来,有时候退一步也是一种成长,更是生活。

01。

昨天看了一期《十三邀》,采访对象是张艺谋。在我的印象里,张艺谋是导演,是北京奥运会的总导演策划,是中国电影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样一位人物,在《十三邀》中像是一个普通人,吃着最喜欢的家乡面条,和许知远聊着自己的过去,四十年前的那些成长经历。

张艺谋出身不好,在那个年代,他喜欢摄影,但却是一件不能如愿的事情。在工厂工作,他最喜欢的就是呆在自己的寝室里,做着自己喜欢的摄影工作。

那间不大的寝室里,成为了张艺谋电影的萌芽启程。那之后,他去到了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学习。这次的机会,可以说是万里挑一,幸运的是,张艺谋成了这个”一“。

张艺谋说自己走到今天,与自己的勤能补拙分不开。他自认为自己不是一个天资聪颖的人,没有其他导演那样的能力。

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因为压力大,他夜不能寐,整日都在想着这件事。对于他来说,这是件全国人民期待的大事,不能失败,也不能出差错。

对于电影和观众,张艺谋说了这样一句话:”我不能对不起大家。”这句话的背后,是张艺谋几十年如一日的勤奋和努力。

他不算是高产,但每一部的电影都无疑不是佳作,是他愿意尝试、愿意去拼尽全力的结果。

这是张艺谋的“进”,因为有了这些年的“进”,才有了现在的张艺谋,也才有了我们能看到的这些优秀作品。

但在张艺谋的成长里,他也知道如何“退”。

该沉下来学习的时候,他不会吝啬自己的时间。当需要为后代导演做出表率时,他知道何时是自己该做出改变的时候。

在张艺谋看来,他不过是大千世界里的一个俗人,没有比任何人高一等,也没有特别了不起的成就。

或许,也只有这样的一进一退的人生,才会有着这样的感受吧。

知道自己的喜欢,知道自己的缺点,也知道自己为什么做,该怎么做。

一进一退是人生,也是气度。

02。

进退的道理或许我们都懂得,但是进退之间的尺度也许我们并不知道如何把握。

毕竟正如张艺谋说,我们都是俗人。没有人愿意选择退步和退让,勇往直前必然是很多人的选择。

有太多的梦想,也有太多的诱惑,让我们不能不停下脚步,去追逐,去实现。

但有时候,一直向前,并不一定不见得是一件好事,“退”并不是懦弱,也不是无能。

一张一弛,才是我们的生存之道,不是吗?

进与退,也是得与舍。

某天傍晚,和朋友青春聊天,聊到了我们这个年纪的很多话题,关于梦想和努力,也关于现实和自己。青春的工作常年久坐,自己的腰椎和胸椎都已变形。不得不接受矫正和后遗症带来的困扰。

说到这,我和青春都感同身受,我们都在用自己的身体去赌明天。

或许换来了所谓的明天,但我们已不再健康快乐。

这就是我们的舍与得。

很多人见过凌晨三点上海的夜,仍旧霓虹璀璨,人来人往;有些人一边敷着最贵的面膜,一边熬着最长的夜晚,乐此不疲;有些人为了那一盏属于自己的灯,耗尽所有。

越来越多的疾病,越来越多的抑郁,正向我们走来。

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是否该停下来,休息一下了。

我在朋友圈发了这样一条微信:越来越给自己做减法,不强求自己变得有多好,只希望能够快乐健康,会放下很多事情,也无所谓很多目标。

或许现在的我,和从前那个充满正能量的羊达令有所不同,我不再说努力了,也不再说拼搏了,我只想说,朋友,多花一些时间好好爱自己,比什么都重要。

现在的我,会和最初认识我的人,感觉有些不同。

那时候,很多人是看着我的成长励志文而认识了我。知道了我是那个每天会五点半起床,坚持读书写文的达令,我也是那个永远充满战斗力,会在深夜回复大家疑问的知心小姐姐;也是那个为了实现梦想,会付出很多努力的人。

但现在我想说,那是我,不过是从前的我。现在,我想和这些贴着努力和拼搏标签的自己说声再见了。

我再也不会为了一个选题,绞尽脑汁,也不想为了一些人的快乐而熬夜陪伴,更不想为了那些成就而费尽心力。

或许,我该停下来,好好爱自己,好好地拥抱生活了。

不想写东西,我可以一周都不写,不再给自己规定每天必须完成什么,必须要做出何种成绩。不喜欢的人不迎合,不想回答的问题拒绝回复。

03。

该进时进,该退时退,无论是什么事情,亦或是任何时期,我们都需要学会这两样东西。

或许不易,或许不舍,但这就是生活之道。

励志文章2:对梦想的态度,也藏着你对人生的态度。

-1-。

“生活越真实,梦想便会显得越奢侈。”

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是在罗振宇的一场演讲之中,初读时索然无味,细品之后便越觉此语精准深刻。

这是一个被心灵鸡汤和碎片化的知识所裹挟飞奔的时代,疲惫的眼球不断被新的动态、事物、新闻所吸引,手指不断地点着屏幕向下滑,心中总有一种莫名的期待:下一页是什么,下一刻是什么,甚至下一秒是什么。

梦想有时其实是一个很虚伪的词汇,在碰触到现实冰冷的墙壁时,便会瞬间失去之前色彩斑斓的诱惑而变得苍白无力。

如果简单的把梦想定义为一种对于时间和空间选择的能力,那么其实很多人都是来不及“做梦”的。

很多人都无法过着一杯清茶,几页薄卷,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观天际云卷云舒的生活,在这之上似乎总是压着几分迫于生存的压力,卷起阵阵烟尘里的苦楚与幸酸。

大学的时候,特别喜欢许巍的歌,“曾梦想仗剑走天涯,看一看世界的繁华……”,那个时候远方于我而言不仅是一种渴望,更是一种深藏心底的梦想,带着几分似乎仅有自己懂得的神圣味道。

当然,俗世万千,自然会有勇敢的人,也永远不乏第一个吃螃蟹的勇士。

一封简单粗暴、寥寥片语的辞职信,带着几分潇洒的豪言壮语,背着角落里早已落上几许灰尘的旅行包,一腔孤勇地去追求自己的诗和远方,或许还带着几分下顿饭毫无着落的恐慌,但在远方一声又一声深情地呼唤之下,也就顾不得那么多了。

然而,到了之后呢?

拍几张照片,发个朋友圈定位,拿各种修图软件美化过的毫无瑕疵的精致表情,你一遍又一遍地看着远处的湖光山色,心中会忽然涌起一股淡淡的惆怅,那是一种甚至无法阻止和抑制的情绪,一切开始变得索然无味。

这份惆怅也许和一千年前都并无任何不同,和那些散落在千古风流中的万千诗篇中的那份惆怅似乎在享受着同一个时空中的味道。

值得吗?

但是很多人却忘了一个最根本的结果:你还是来了。

如果没有那次说走就走的冲动,如果没有那份毅然割断后路的决绝,如果没有那点仅存的还能燃烧起火焰的热血,那个地方,你或许永远都不会去。

那个关于旅行的梦,或许也就真的搁浅了。

很多人都执着于拼命地揭露掩盖在梦想之上的那层虚伪与欺骗,却往往忽略了那份到达彼岸的真实与快乐。

-2-。

“人活着如果没有梦想,那和咸鱼有什么区别!”

电影《少林足球》里的这句台词流传甚广,路人皆知。

周星驰饰演的金刚腿五师兄为了组建一支球队,苦口婆心地劝说自己的几个师兄加入自己,然而却得到了一个又一个的拒绝。

大师兄一边洗碗一边没好气地说:“要不你先请我吃顿饭?臭小子,下顿饭都没着落,还学人家谈梦想!”

二师兄说:“醒醒吧年轻人,做人还是要脚踏实地”。

三师兄说:“让一让,让一让,我分分钟好几千万,没空和你谈梦想”,然后骑着自己的破烂自行车扬长而去。

一边挣扎,一边幸福,成年人的世界,责任往往要比那些梦幻般的“自由”显得更为珍贵。

周国平曾说:人间碌碌,未曾值得;人间碌碌,素来值得。

前半句像极了我们的青春年少,总觉一切都无所谓,带着一腔冲动,一股热血,打着“梦想”的旗号一往无前,历经着世事。

后来,我们开始慢慢稳定下来,成家立业,结婚生子,责任和担当开始渐渐将我们笼罩,就像一张巨大的蜘蛛网,有时可能也会感到厌倦,但却像极了那句话,痛并快乐着。

我们从一个懵懂无知的少年,来说变成一个奋发进取抑或消极颓废的青年,然后眼看着一天天步入中年,生活一天天变得琐碎不安,繁忙无力,甚至连一点点属于自己的时间都被工作压榨掉,梦想开始渐行渐远,直到不再提起。

筷子兄弟的《老男孩》火起来的时候,我还在读高中,里面的那句歌词却一直回想在我的脑海中,像一支警笛,不断地提醒着我不要放弃梦想,“当初的梦想实现了吗?事到如今只好祭奠吗?任岁月风干理想再也找不回真的我……”

可怕的也许不是我们在平庸琐碎的生活里忘记了做梦,而是我们永远都不再提起,彻底熄灭了心中的那把热火。

-3-。

很多人都以为他们亲手放弃了自己的梦想,然而这却是一个悖论。

美国一位著名的哲学家曾说,你只要还活着便无法打败死亡。

同样的逻辑,梦想也不是被丢掉的,而是在日复一日的琐碎之中慢慢磨没的。

丢掉意味着得到,而磨灭却意味着依然身在此岸。

大学的时候,我有一个非常要好的朋友,考研三年,一直到他终于放弃了。

第一次考研的时候,他和我们所有人一样,每天就像打了鸡血一般地疯狂学习,努力地背单词,起早贪黑地背专业课,一个暑假都没有回家,酷暑难耐,我们就那样傻子一般的坚持着。

考研成绩出来的时候,他还在做着属于自己的梦,但是很可惜,英语只差了一分。

第二次考研的时候,怀着那份不甘与执着,他要比第一次还努力,可结果依旧不如人意。

那个时候我们都已经度过了自己的研一时光,他给我发微信说自己不打算考了,年龄、成本、家庭,所有的一切都变得太过于沉重了。

我没有说话,因为我知道熄灭一个人的梦想有多么容易,特别是在一个人失败的时候。

后来,他决定考第三次。他说,那是他的梦想,那是他曾经最渴望的东西,但结果依然是失败。

毕业三年,他早已在县城里成家立业,而考研这件事也许早就淡化在柴米油盐之中了。

我不知道他还会不会继续考,但是我想那些无数的琐碎估计也足够他应付了吧!

当一切都归于沉寂时,我还是想说一声,那些曾经让你起鸡皮疙瘩,让你热血沸腾的东西,以及淡化在岁月里的那份热爱,千万别轻易就被岁月磨掉。

-4-。

总有人仰头抱怨,却也总有人埋首前行。

7月22日,云南的考生崔庆涛收到了北大的录取通知书,那个时候他还在工地搬砖,两只手上的泥还没有干掉。

可如果梦想仅仅意味着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事情,那也显得太过于单薄和无力了。

这个时代已经见惯了各种各样鸡汤的文字与漫天飞舞的物质,可是无论如何却也远远不如这样真实而不加丝毫修饰的例子更为振奋人心,也更为真实。

他比很多人都没有资格做着北大的梦,但是他却比很多人都走的更远,在物质贫乏和远方梦想之间,他就像一株执着的野草,野蛮生长,却又充满希望。

梦想依旧是一个虚伪的词语,它拥有着吸引你奋不顾身的魅力,却又带着某种可望而不可及的光环。柴米油盐酱醋茶,每天八小时甚至更长的工作时间,无数的家庭琐事,这些构成了很多人的生活。

就像美国诗人艾略特曾说:我们或许并不是带着梦想生活,而是因为生活,才不去熄灭梦想之光。

愿你我皆能,身处俗世,却头顶梦想,既能像成年人一般生活,也能像孩子那般单纯执着。

直面自己和人生的时候,一个人才会变得真实和勇敢。

关于梦想的答案,或许也藏着你对人生的态度。

励志文章3:姑娘,你可以做一个很拼的人。

01。

前段时间,我特别想买一件很好看的衣服,可是迟迟没下单,总陷入莫名的纠结中。

我会找些借口让自己不要买,例如:“算了,我平时工作也不能穿,买了也只是落灰。”或者默默说服自己:“那个有点贵,买个便宜点的算了。”

可是内心明明很渴望。

其实,一件衣服的价钱,我并非承担不起,可就是没去选择那个自己真正想要的,就好像,在我的潜意识里,总有一个声音在阻止我:

你不配拥有它。

02。

我记得前些天收到来自我笔友莉莉的一封信,她在信中向我倾诉了她的烦恼。

她是家里的老大,出生在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每天放学回家都要帮助父母做很多的家务活,有时甚至连学习的时间都没有,再看看自己的弟妹,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根本不需要考虑太多,而她,一心想着为父母减轻生活的负担,不敢拒绝,不敢说出自己最真实的感受,不敢表达自己的欲望,甚至连“我累了”也不敢说。

“其实看到父母得笑容,我比他们还开心,但有时候真的真的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想做这个年龄本该做的事情,我发现这么多年来,我只在乎了家人们的感受,却忘记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有一个回答是:“感觉自己被忽视了许多,在很小的时候就被当成大人了,所有的委屈都得自己咽下,即使说出来家长都会认为你在矫情,自卑又害怕失去,做事总得小心翼翼,表达欲望前,总得考虑一下别人的感受。”

这段话很扎心,但很现实,从小被忽视,真的很难自信起来呀,觉得自己怎么做都是错的,虽然已经很努力了。

习惯性自我压抑与自我否定,觉得自己不配拥有好东西,不敢拥有好东西。

03。

累了自己撑,病了独自抗,不需要亲人和朋友抚慰的人,看似独立,但内心深处从未停止对爱和关注的渴望,貌似刚强,却柔弱得不堪一击。

有一个这样的问题:做一个被抛弃和被忽视的孩子是什么体验?

其中一个回答是:觉得这个世界上,自己不是任何人的“最重要的人”。

这里的“任何人”,包括自己。

日本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有一句经典台词,“生而为人,我很抱歉”,就好像活着都是给人添麻烦。

短短八个字,蕴藏着深不见底的绝望。

就像一个在枯井中的人,每一声求救,却只能听见空洞的回声。

04。

我的一个朋友,她是一个特别好的人,对家人朋友有求必应,大家都称她为“便利贴女孩儿”。

不管是什么事,她都会冲在最前面,为大家把一切都安排的妥妥帖帖,从来不会拒绝别人,所以不管亲疏远近,大家都会来找她帮忙,因为大家都知道她是一个超级热心肠的人。

有一次和她聊天,我就问她:“看你每天帮大家那么多忙,难道你不累吗?就没有想拒绝的时刻?”

她说:“其实有时候也挺累的,但大家都朋友一场,帮个忙也是应该的嘛,更何况,我也不好意思拒绝。”

“但你想过没有,他们都会把你当朋友吗?有谁会真正在意你的感受?你在帮他们的同时,有没有停下来听一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

她傻傻的望着我,又无奈的摇了摇头。

是啊,就因为不好意思拒绝,而忽略了自己内心的声音。

太宰治在《人间失格》中写到:我的不幸,恰恰在于我缺乏拒绝的能力。

我害怕一旦拒绝别人,便会在彼此心里留下永远无法愈合的裂痕。

害怕得罪别人,自己却承担着所有的委屈和不幸,这是不对的。

生活毕竟是自己的,很多时候我们必须干脆地说“不”,你会发现,拒绝别人是一件对大家都好的事情。

问问自己想要什么,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而活,不要因为他人畏首畏尾,而失去了自己本该拥有的东西。

05。

有一个女孩,小时候特别羡慕别的小朋友身上穿的花衣服,但她的母亲从来不给她买。

长大后,为了满足自己,她买了很多衣服鞋子包包,却都是非常便宜。

后来为了参加一次重要的活动,她买了一条几百块钱的裙子,对于收入可观的她来说,不值一提,但却是她最贵的一条裙子。

活动结束以后,她把裙子洗干净放到了衣柜的最下面,一年后,她收拾柜子,发现了这条裙子。

那一刻,她一下子哭了出来。

她突然意识到,原来在心底,她一直觉得自己配不上那条裙子,所以那样珍惜地将它收起来。

太久的压抑,让她在想满足自己时,已经不懂得如何真正地满足自己。

如今,不管自己能力多强,收入多高,她似乎只配拥有低配的人生。

什么都可以差一点,什么都能将就一下,只因为内心觉得自己不配拥有美好事物。

06。

从今天开始,问问自己的内心——。

我需要什么,我想要什么,我想要怎么样。

搞清楚,弄明白,然后去满足自己,去滋养自己。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活得更潇洒,更快活,懂得取悦自己,真的是一件很酷的事。

励志文章4:孤独是完善自我的最好时光。

在很多人看来我并不是一个孤独的人,起码我还算是一个合群的人。以前,我不敢承认自己是孤独的,我觉得孤独是一件可耻的事。我发现身边的人都是成群结队的,如果一个人在学校里没有同伴,生活中遇到问题无人倾诉,外出旅行形单影只一定会引来别人异样的眼光。我从没有思考过孤独的意义,我重视别人对我的评价大过于我的内心感受。我怕别人把我当做异类,我遇事乱作一团首先想到的就是寻求朋友的帮助,其实我只是不够勇敢,还没有学会独立思考。

后来我开始读书,我才渐渐发现孤独的好处。我发现很多我喜欢的作家都是孤独的,这种孤独并不可耻却十分美好。他们笔下描绘的心理状态跟我如出一辙,只是我还不太会表达。之前害怕孤独,是因为我误解了孤独,孤独并非空虚无聊,孤独的时光才是自我主宰的时光。

我的很多美好的改变都是在漫长的孤独中完成的,孤独见证了我从脆弱敏感的姑娘成长为现在坦然接受自己的模样。我以前吃饭、逛街、旅行都得有人陪,因为我一个人是难以做出选择的。生活中遇到一点不顺心的小事我都会难过很久,遇到任何不开心我都会第一时间向闺蜜吐槽。真正的改变是我跟好朋友闹掰后一下没有了倾述的对象,我不得不独自应对一切问题,才被迫开始面对自己。最初我总是静不下心来,一些家长里短芝麻绿豆大的问题总是萦绕心头久久难以平复,我健身跑步读书,就是想把无聊的时间全部填满,因为一有时间我就胡思乱想,那时候真的不懂做这些的意义何在,但却在每一次孤独的坚持中不知不觉找到了困惑已久的问题答案。后来的我理清思路重新上路,开始有计划的做事,去争取完成自己每一个曾经的梦想。正是这段孤独的时光让我被迫梳理纷扰的生活,把最本真的内心从迷途中唤醒,孤独的时光不但变成了享受,还让我抵达了我想都不敢想的人生状态,即独处时享受快乐时光,群体中不会被他人影响。这也许就是一种幸福的能力,拥有快乐的能力。

其实我说孤独也并非就不要朋友了,社交可以体现一个人的外在价值,但孤独能塑造一个人的内在价值,真实地面对每一个阶段的自己。生活中每一份依赖都是懒惰的表现,懒惰使人懈怠,每一次寻求帮助都获得解答也只会使人慢慢拒绝思考。支撑人走向每一次进步的并不是他人所谓的正能量,而是你在独自经历完一段黑暗、消沉和迷惘的时期过后默默痛下决心做出的改变。至此,生活才豁然开朗!

所以,当你烦躁不安,寂寞难耐,请不要逃避,不要抱怨,更不要着急找人诉说,先静下来,一个人有很多事可做。这个世界没有一个人理应懂得你,最应该争取懂得你的人其实就是你自己。在漫长的生命历程里,孤独和群体兼得才算得上是完整的自己!

励志文章5:向左,向右,向前看,我遇见了你。

01。

八月的天气,很奇妙,雨水多、阳光也不少。

我喜欢八月,夏秋交替的时分,总觉得是一年最好的光景,还可以吃着凉气四溢的冰棍,还可以趴在窗台上听听夏雨的声音,也还能穿着裙子去海边转转。

我向来不是一个特别感性的人,遇事总喜欢条条框框地总结,看电影很少哭、离别时不回头。但好像只有在这样的一个季节,我偶尔会感性起来,会矫情一些。

最近的雨水渐渐多了起来,没事的时候,我喜欢坐在阳台上,搬一把椅子,抱着一本厚厚的书,有时无心翻阅,会抬起头看看窗外的雨。

雨滴很大,打在窗台上,一阵阵地,清脆响亮。

有时候,会看见几只因大雨被困的小鸟停留在窗台上,小小的,伴随着细细的叫声,和雨声交织在一起,很好听。

很久之前,我写过1篇关于遇见的文章,那里面,多半是关乎我自己的遇见,细细想来,这世间,仿佛每一天都在遇见,遇见风、遇见雨、也遇见你。

02。

雨天里,我总喜欢听歌,听雨,耳机里总会放着同一首歌,孙燕姿的《遇见》。

不知道为什么,我很喜欢这首歌。

阴天,傍晚,车窗外,

未来有一个人在等待。

向左,向右,向前看,

爱要拐几个弯才来。

有时候,一个回头,我们就会遇见很多人,很多景,每一次的遇见好像是前世的缘分未尽,今生的美好而来。

遇见总是在我们不经意间发生,在我们转身时邂逅。

时而美好、时而擦肩、时而留恋。

这或许就是遇见的美好吧,无法洞见,也不知结果,冥冥之中,牵连着你和我,他和她,万物总是这样被奇妙地连结在了一起,有了生命,也有了余生的运气。

前几日,闲来无事,拿着借书证去了书店,原本只是想借阅一两本书,便回家。

可能不是周末的原因,书店里的人很少,熙熙攘攘的坐在角落里,有些人看着书,有些人聊着天喝着茶。

我走到行当里,眼神快速地浏览着书架上的书,停留在了《我是猫》上,这是一本我想看了很久的书,我拿起书,向前台走去,准备办理借书手续。

这时候,身边有一个声音出现:“你也喜欢这本书?”我回过头,看见一位身穿红色衣服的人,原来是书店的管理员。

他冲我笑了笑,对我说:“我在这家店好久了,自从可以借书后,没有人拿起过这本书,你是第一个,因为我很喜欢,所以特别留意。不好意思。”

原来,他很喜欢这本书,留心着借书的人,是否有人把他心爱的这本书借走,没想到我是第一位。

我很喜欢夏目漱石,第一次知道他,是在1000元的日元纸币上,但我却很少看他的作品,这次也算是巧合,恰巧走到了这个地方,看到了这本书。

我和这位红衣店员相视一笑,我径直走到了柜台办理手续,突然感到身后有人拍了拍我,我回过头一看,还是他。

他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谢谢你和我喜欢同一本书,我很开心,祝你快乐。”如果是平时,我一定会很吃惊,不知为何,我突然有些感动。

我看着这位红衣店员,他继续站在书架旁,整理着散落的书籍,我的心里一阵暖流,在这样一个雨天,这句祝福如同一束阳光,洒进我的心里,很暖很舒服。

如今,这本书,躺在我的书桌上,我翻阅着它,带着这样的祝福和遇见,阅读着、感动着。

03。

不知道,在你的生命里,是否也有着美好的遇见,在不同的地方,也在不同的时间里。

我很喜欢“遇见”这个词,“遇”是一种无法预料的先兆,是缘分,也是机会。“见”是一次面对面地碰面,也许短暂,也许还会再见。

其实想一想,在这个大千世界里,我们每天都在遇见,每天也都在错过。

遇见是缘分,错过是遗憾。

但我喜欢美好的词汇,或许错过是一种别样的遇见呢!

那一次的擦肩转瞬,不也是一次遇见吗?不过是没有停留,也没有结果罢了。

但每一次的相遇,都是我们生命里的美好,是我们的记忆。

但我想说,如果可以,向每一次遇见的人,笑一笑,也许,这次的遇见便是最后一次的相见。

其实,在我看来,最美丽的遇见,是遇见自己。正如苏岑说过:人生旅途中,大家都在忙着认识各种人,以为这是在丰富生命。可最有价值的遇见,是在某一瞬间,重遇了自己,那一刻你才会懂:走遍世界,也不过是为了找到一条走回内心的路。

茫茫人海中,我们遇见爱情、遇见亲情、遇见感动,也能够遇见最真实的自己。那个既陌生又熟悉的自己,那个时而喜欢、又时而否定的自己。

这或许也是遇见里的美好吧。

遇见之所以令人向往,因为它的不确定、因为它没有结局、也没有预知。

不知道某一处相逢,就邂逅了,也不知在某一个时空里,便相遇了。

无论怎样,感谢每一次的遇见,那些带给我瞬间感动、或是永恒留恋的遇见,会一直珍藏在心底,在一些时刻,鼓舞着我,也陪伴着我走过未来的光景。

04。

记得卢思浩说过一段话:有些人遇见然后告别,就是你们相遇的全部意义。也许她只是留给你一个侧影,也许她陪伴你度过一个青春,就是因为有了这些,回忆起来才会有温暖自己前进的动力。

愿我们的生命里,都会有这样的遇见,温暖如初,美好犹在。

励志长篇文章【第三篇】

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我们冲动过,焦虑过,不安过,但是在职场打滚,行走于社会中,你就要有能抵挡一切的勇气,很多事情不你,你不知道自己的潜力有多大,有时候人的脆弱可以不堪一击,但是同样,坚强起来,可能连你自己都害怕。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过,假如没有热爱,世界上一切伟大的事业都不会成功。

热爱,反映一个人的政治觉悟,体现一个人的思想境界,是干事创业最具活力的“因子”。

选择了一个职业,就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

1

人才都是熬出来的,本事都是逼出来的。

我常讲,人生有“四宝”:做人、做事、吃苦、吃亏。做人是一种艺术,做事是一种享受,吃苦是一种财富,吃亏是一种福气。

吃苦才能不吃亏,不吃苦必然要吃亏;。

苦熬没有头,苦干有奔头。华罗庚讲,勤能补拙是良训,一份辛苦一份才。

勤劳是人生的不动产,苦累是一所大学校。要自觉把苦累作为砥砺自己的“磨刀石”,在挥洒青春、热血和汗水中不断前行。

2

求人不如求己,求己不如求学。

现在的职场中有两种现象:一种是职务越高、年龄越大、年龄越长,越懒于学习,凭经验、凭感觉工作的越来越多。

今天学习不努力,明天努力来不及;不怕水平低,就怕不学习;读书越少胆子越大,读书越多胆子越小。

我们要像给自己的手机充电那样抓学习。

3

浮躁的社会,心静者胜出。

职场生活多与枯燥和寂寞相伴,要心平气和、淡泊名利,特别是在看到有的单位出了彩头和风头的时候,在看到有的人追名得名、逐利得利的时候.

更要把持住自己,甘于寂寞、埋头苦干、自觉奉献,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牢牢地钉在自己的岗位上。

4

接受不能改变的一切,改变可以改变的一切。

当取得成绩、荣誉的时候,不要沾沾自喜、忘乎所以;当遇到失败、挫折的时候,要鼓起勇气、敢于面对,始终做到得意时淡然,失意时坦然,永远保持饱满的工作热情。

正如一位哲人所说,你改变不了环境,但可以改变自己。

励志文章2:成为更好的自己,是一生必须坚持的事。

无论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样的境遇中,我们都应该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只有这样,才能成就更好的未来。

成为更好的自己,才能遇见更好的人。

努力进步,努力修练,成为更好的自己,才能扭转人生的败局。

01。

有一次,我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问一位朋友,离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朋友说,就是活生生地被扒了一层皮。

朋友的话让我心惊了半天,但是她的话一点也不夸张。

在外人看来,朋友离得很潇洒,不至于想不开,事实是她伤得很重。

男人不工作、不上进,她果断地提出了离婚。男人好不容易找到了长期饭票,所以坚决不从。协商多次后,男人说,给他十万块,就同意离。

朋友当时刚买了房子,手里没什么积蓄,但是她借了十万块给了男人,从而换得了自由身。

离婚的事让朋友郁结成疾,从而白发丛生,并且得到严重的失眠症和抑郁症,只好接受心理医生的指导。

我问她这话时,她已经痊愈了,所以一字一句皆是云淡风轻。

她指着床边的书架说,晚上失眠时,就看书,是这些书陪我挨过来的。

读书,本是朋友打发时间的一种方式。但是不间断的阅读,让她增长了智慧、开拓的视野、丰富的思想、拥有了勇气,促使她从痛苦中彻底摆脱出来,脱胎换骨般重生了。

当她变得更加坚强、更加自信、更加优秀时,事业也随之节节攀升,收入更是水涨船高。

如今,她已经遇到良人,再次组建了家庭。

但是,她仍然没有放弃前进的步伐,每天都在为成为更好的自己而努力。因为她知道,唯有不辜负自己,才不会辜负人生。

无论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样的境遇中,我们都应该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只有这样,才能成就更好的未来。

02。

电视剧《我的前半生》中,唐晶说:“两个人在一起,进步快的那个人总会甩掉那个原地踏步的人。因为人的本能,都是能够更多地探求生命的内涵和外延。”

婚姻那么长,所以进步就成为一生都要坚持的事。否则,很容易被甩。

很多人说,更喜欢亦舒笔下的子君,因为有修养、姿态好看。

我也更喜欢亦舒笔下的子君,但是朋友的经历让我也能理解电视剧中姿态难看的子君。甩人都让人痛彻心扉,更何况被甩。

一个完全靠男人养的女人被抛弃,必然会感觉天都塌了,所以嚎啕大哭、找小三要说法、求丈夫不要离开都是可以理解的。

如果愤怒和委屈无处排解,很容易走极端。所以,发泄一下,并不是多么不可救药的行为。

有人批评电视剧中的子君十三点、小市民,可是这种小市民型的人物正是普罗大众的缩影,所以被离婚的子君博得同情无数。

亦舒笔下的子君,没有跟丈夫争夺孩子的抚养权,丈夫帮她买了小公寓,并且每月给赡养费,自然比电视剧中与丈夫对簿公堂的子君姿态好看。

讲真,离婚时无论姿态好不好看,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未来的日子该怎么过。

无论是电视剧中的子君,还是亦舒笔下的子君,都在告诉我们:努力进步,努力修练,成为更好的自己,才能扭转人生的败局。

03。

有人说,电视剧《我的前半生》是中年玛丽苏再逢真爱的都市童话故事。

世间被离婚的中年妇女,在人生最糟糕的时候,怎么会遇见像贺涵那样高富帅的人生导师呢?显然,这样的遇见,只有在童话中才能实现。

我更喜欢亦舒笔下的子君,真正独立起来之后,才遇见了建筑师翟有道。

成为更好的自己,才能遇见更好的人。

如此这般,才更符合现实。

在亦舒的笔下,离婚前的子君“美则美矣,毫无灵魂”。

她被丈夫抛弃时,女儿说:“我觉得妈妈既可怜又可恨。可怜是因为爸爸抛弃了你,可恨是因为你不长进。”

子君自己也承认“物必自腐然后虫生”。

但是,离婚后的子君,发生了惊人的改变。她在唐晶的帮助下,找到了工作,几月后便干得游刃有余。

工作之余,唐晶把《骆驼祥子》、鲁迅的作品、《红楼梦》、《聊斋志异》推荐给她,书籍陪她度过了那些孤单而独立的日子。

就这样,子君一点点把自己的灵魂找了回来。

子君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儿子惊喜地把她奉为偶像,前夫忍不住称赞说:“从来没见过你比现在更美。”

一个女人如果不长进,连自己的儿子都会觉得可恨,更何况其他人了。所以,永远保持进步,是一个女人最不应该忽视的事。

04。

亦舒笔下的子君让生命不断升华,活出了独立而美好的姿态。

女儿帮她介绍具有高贵气质的男朋友,前夫戚戚然地说:“我一直嫌你笨,不够伶俐活泼……离婚后,你竟成了这样出色的女人,我低估你,是我应得的惩罚。”

前夫悔之晚矣,因为子君遇到了更好的人。

电视剧中的子君,虽然一开始姿态难看,但是在唐晶和贺涵的帮助下,也抽筋剥皮,最终脱胎换骨。

当她变成更好的自己后,也赢得了更好的爱情。

努力变成更好的自己吧!只有这样,才有底气迎接更好的人、更好的爱情。

小说中,陪伴子君成长脱变的人只有唐晶。

她对子君说过很多发人深省的话:“这世界像一个大马戏班子,班主名叫‘生活’,拿着皮鞭站在咱们背后使劲地抽打,逼咱们跳火圈、上刀山,你敢不去吗?皮鞭子响了,狠着劲咬紧牙关,也就上了。”

“以前小时候,我也曾拥有过偶像,后来我发觉,我最崇拜的人,是我自己。只有我才会帮自己度过一山又一山,克服一次又一次难关。”

的确,无论生活给我们什么样的脸色看,我们都得咬紧牙关,奋勇向上;虽然别人会给予我们帮助,但是最终能够成就我们的只有自己。

卯足力气上进吧!只有这样,才能活出人生的新局面。

05。

无论是哪个版本的子君,都在用自身经历提醒婚姻中的女人,应该自立又自省。

有些人不以为然,说:“怕什么,现在全职太太多着呢,被抛弃的毕竟是少数。”

被抛弃的的确是少数,但是谁也不能保证,自己不会成为少数中的一员。

电视剧中的子君向我们印证了一个事实:一个女人就算貌美如花,但是如果思想肤浅、不思进取,专注于美容逛街和严防小三。那么,时间一长,必然会令人生厌。

无论是哪个版本的子君,结婚多年,她能说出的对家庭的最大贡献,只是生孩子养孩子。这何尝不是一种悲哀。

众所周知,越优秀的男人,对伴侣的要求越高。

作家六六在《你会嫁入豪门吗?》一文中指出:英俊有才多金的男人,娶的都是有马甲线有美貌有学历有事业有金钱,又会生孩子的女人。

电视剧中的陈俊生是项目经理,收入应该是中产。

虽然他与六六所说的英俊有才多金的男人相差甚远,但也算是有点资本的男人,所以对子君不满意也是在所难免的。

女人如果只会生孩子养孩子,分分钟就会被别的女人取代。

正如,凌玲轻而易举就取代了子君。

所以,女人必须有过硬的资本,才能保证婚姻的小船不轻易被颠覆。

06。

活成一棵树,而不是一根藤,这才是女人该有的姿态。

认识一位先生,与妻子白手起家,开创了辉煌的事业。

事业发展到巅峰时,妻子隐退,成为了全职太太。

这位全职太太不工作已经有十余年,但是她每天比上班还要忙碌:辅导孩子考上名校,帮助孩子在大学期间获得很多实践机会;结交行业大咖,不遗余力地拓展人脉;先生的公司出现危机,她随时出马,出谋划策,帮忙化解危机。

这样的全职太太是不可取代的,所以先生自然不敢甩,也不能甩。

有的全职太太被丈夫小小翼翼地敬重着呵护着,有的全职太太却被丈夫弃之如敝履。这不是运气问题,其中必有深意。

女人可以做全职太太,可以没有收入,但是不能没有对抗命运的资本。否则,命运会给你惨痛的教训。

很多女人认为嫁得好,就可以不用奋斗了,只要坐享其成就行了。

可是,无数事实告诉我们:如果你停止进步,即便得到了想要的,也会失去。

小说中,子君的师傅陶瓷大师张允信说:“堕落是愉快的,子君,像一块腐臭的肉等待死亡,倒是不用费劲。子君,你试过往上爬吗?你试试看。”

往上爬,的确很辛苦。可是,只有努力往上爬,才能更好地掌控自己的人生。

高晓松说:“人生的下半场,敌人只有我自己。”

我们最大的敌人往往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只有战胜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面对生活的残酷和命运的捉弄,才不会茫然无措;面对人生的惊喜和命运的馈赠,才不会得意忘形。

所以,成为更好的自己,是我们一生必须坚持的事。

励志文章3:你凭什么穷得那么心安理得?

研二刚开学的时候,隔壁寝室的两个女孩儿小萱和方静因为奖学金的事闹翻了。

我和方静的卷面分数一样,只是量化成绩比她低了几分,但我的成绩完全符合申请一级奖学金。她钢琴弹得好,歌也唱得好听,轻轻松松比别人拿更多量化分,还不是靠着家里有钱!她家条件那么好,还争这些干什么?”

“小萱,奖学金的考量标准,不是比谁家更穷,谁身世更可怜,照那样说,学校每年应该把这笔钱颁发给流浪汉和乞丐。一级奖学金的名额只有一个,只能授予最优秀的那个学生。

方静在担任班长期间,不仅为班级做了大量的服务工作,同时成绩优异,而且这是大家投票的结果,不能因为她的家境优越就不把荣誉给人家。这不公平。再说了,荣誉不是天生就该属于某个人的。”

小萱听完羞愧不已。

有时候,我们习惯性地将贫穷当成一块筹码,来换取世界的同情和怜悯,却忘了同情终有尽时,怜悯终有限度。

至此以后,小萱一改以往以可怜示人的形象。

她更加刻苦,同时积极参与班级的集体活动。研三,她如愿拿到了国家一级奖学金,并且成为了院系三个省级优秀学生当中的一个。

你凭什么穷得那么心安理得?

作为优秀学生代表,她受邀上台在全校师生面前发言。

演讲末尾,她说:“趁着我们还年轻,希望还没有磨灭,不必自怨自艾,因为无论你怎么抱怨,贫穷总是和富有为邻,愚笨总是和聪慧并肩,弱小总是和强大同行,我们无法改变家世和天赋,但绝不能让品格和操行也因此卑微蒙尘。

请相信贫穷只是一个过程,而远非结果。尽管这个过程可能甚为漫长,但漫漫旅途,寒冬过后,春暖花开,终有一达。”

大二下半学期开始实习后,接触到的社会上的形色人等更多,愈发觉得当初发生在小萱身上的事情并非孤例。

我所在的单位有个女孩儿,每次月初发工资,月中购物,月底银行卡余额通知,她都要大肆哭穷一番。

大家就给她取了个外号叫“小穷姑娘”。

有天,她私下在群里说:“我觉得主管总是针对我,就连组长都看我不顺眼,这些人,难道没看见我才是每天工作最累的那个人好不好,天天加班,还总挑我的刺儿!”

那段时间,公司选拔了一批年轻员工去对外经贸大学深造进修,她在的市场部是重点选拔范围,但是名额里面却并没有她,加上月初的选题会上,她的ppt中多处数字纰漏,被领导狠狠批评了一通,组长为此专门找她谈话,一连串的事情,让她觉得自己成了众矢之的。

那天中午午休,她照例一边吃零食,一边刷娱乐新闻。

忽然她一脸开心地跟我们说:“听说没!这批离岗去进修的人只能领40%的工资补助,大学四年还不学呢,短短一年能学到什么!浪费一年时间,北京房租这么贵,到时候连房租都交不起了,太不划算。幸好没选我,谁去谁是傻子!”

这时,部门领导刚好进来。

气氛一下子陷入空前的尴尬之中。

我之前给你们市场部报了一套6000多的精品课,后台唯独你没点开学习过一节课,倒是视频网站充会员的时候积极得很。老是哭穷,老是抱怨,怎么不想想你的工资为什么是部门最低的?为什么这次选拔人才没有你?”

领导一通劈头盖脸的训斥。

后来我的实习期满,离开那家单位。

一年后这批员工回到公司,成为市场部的主力军,随着公司的业务向海外的拓展,他们所学的知识正逢其时,派上了大用场。

而“小穷姑娘”,则在三个月前,被辞退了。

前同事跟我说:“你可以觉得现状安逸不想改变,但别忘了,别人可不给你这样的机会。丛林法则,群狼环伺,最可怕的就是在该奋斗的年纪,选择了贪图安逸和不思进取。一面喊穷哭穷,一面又心安理得。”

在这个世界上,并非所有的不如意,都是别人在针对你,很可能是你自己根本就没有努力的结果。与其整天抱怨和激愤,不如反问一句:“难道不是到了做出改变的时候了么?”

而不是碎碎念:“为什么穷的人是我?”

我不相信有谁愿意给自己贴上一个“穷”的标签。

《诗经·大雅》中有云:“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可见勤劳致富自古就是一桩美德。

以穷自居而不图改变者,简直是对自己的犯罪。

一次我去采访一个电影导演,他讲述了自己刚来北京当“北漂”的故事,那时他兜里只有37块5毛钱,后来打工、开公司,跟人合作第一部电影,中途遭遇投资方撤资,合伙人跑路,留下了一个空壳公司和一屁股债务。

“想躲出去,想跟制作公司的人解释,想把真相公诸于世,但有用吗?那些痛苦依旧加诸在你身上,你躲不掉。后来我告诉自己,千万不要理所应当地把这些原因都推到一边,你必须去解决它们。

穷不怕啊,我还能比刚来北京的时候还穷吗?可怕的是别人把你害得很惨,你还想当然扮演受害者的角色,觉得成为一个失败者是天经地义的事。”

那么多人在挣扎中突围,在低谷中攀登,在险路上通关,都不曾言弃。

看着那些地铁上伸手要钱的年轻乞讨者,我向来不会施以怜悯,你说你歌唱得好我可以为你的歌声买单,但你恰恰四肢健全,不给钱的时候还要底气十足跟人大吵一架。

你凭什么心安理得活成一个穷人呢?

实习前,导师把我们8个他带的研究生叫到跟前,在那番殷殷嘱咐中,有一句话我记得尤其清楚,他说:

“古人讲‘安贫乐道’,但古人却从来没说过‘安穷乐道’。扶贫有国家,想不穷,得靠自己。”

微言大义,深以为然。

你想成为一个作家,但你从来不敢去出版社拜访编辑,听听他们的建议和批评,反复沉浸在自己的梦幻里,却说别人不识荆山之玉;你有一个宏大的计划,但你却从来不去把它付诸实践,却说怀才不遇处处受到恶意排挤;你不甘心穷到吃土,但你却从未尝试着做出改变,反而心安理得得过且过磨日子。

曾几何时,你也曾厌恶那样的自己——厌恶在本该拼命的岁月,却懒出一副理所当然,穷出一副理直气壮的样子。

明明自责、不安、惶恐、焦虑,同时又心存侥幸,畏首畏尾。贪图当下的安稳,害怕一举一动都会带来麻烦,又担心岌岌可危的结果提前到来时变得一无所有。

没有人能幸运地成为那只从温水中跳出去的青蛙——。

其实你根本无须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改变,只是趁着我们还有激情与梦想,趁着我们还年轻而飞扬,跳出温水,跳出舒适区,去做些什么,别让自己穷得那么心安理得。

励志文章4:我听过最自欺欺人的一句话是“我愿意努力”

1

最近与做人力资源的女友小聚,聊天中,她分享了一个工作发现。

这几个月是求职旺季,女友每天需要查阅很多简历和求职信。有天她统计了一下,在这些简历和求职信中,有个用“虽然……但是”关联起来的句型高频出没。

比如,应届毕业生说,虽然我所学的专业不对口,但是我愿意学习;转行求职者说,虽然我缺乏相关工作经验,但是我愿意努力。

女友告诉我,她刚入行筛选简历时,曾收到一个刚刚毕业女生的求职简历。女生诚挚且谦虚地说自己以前没有接触过这个行业,但对公司业务很感兴趣,希望公司给好学又上进的她一个面试机会。女友被那位求职女生的诚意满满和豪言壮语深深感染,打电话通知她过几天来面试。

女友作为助理参与了那场面试,面试官问求职女生对于岗位职责的理解,她答得支支吾吾;英语面试环节中提问她对公司的认识,“国企”的英文表述她实在想不出,紧急之下只好切换成中文。她大概也知道自己面试不佳,在结束之前还不忘争取,虽然自己还不够专业成熟,但是进入公司后一定不懂就问,尽快上手。

女友再次听到那位求职女生的说辞,已经不会再被感动了,因为她口口声声说愿意努力,却连最起码的面试功课都懒得做。

后来,女友筛选简历改变了侧重点,愿意学习的不如已经学习的,愿意努力的不如着手努力的。

2

电视上看到一期求职的节目,招聘的对象是新媒体运营。其中一位女选手长相特别出众,她做过法务、开过酒吧,还从事过平面模特和网络直播。刚开始我觉得这位选手年轻漂亮,经验丰富,胜算很大。

嘉宾请她描述新媒体运营的工作流程,她回答需要维护和推广企业的公众号,比如策划选题、撰写文案、编辑推送、收集反馈等。

可当主持人落实到具体层面,她就连连摇头,没排版过、没推送过、没写过文案、没有经验……她说自己就是很感兴趣,很想学习。

听完她的发言后,有个老板质疑她的求职动机;有个评委直说她的薪资要求不合理;有个嘉宾更加直接,问她是不是奔着提高知名度而来。她的表情流露出掩饰不住的无奈。

场上的老板和评委认为,想从事新媒体工作,至少可以先注册个人公众号,试着写点东西推送出去;至少可以先研究下企业公众号,试着总结他们的定位、维护和推广。

很多时候,行为比语言,更能表明心意。所谓的“愿意学习”,不过是自欺欺人而已,于人于己都很没诚意。

3

前两年,有个大学男同学打电话给我问正事,顺便聊聊毕业后各自的境况。

他听说我在深圳跨专业就业后发出感慨,还是深圳适合毕业生发展,包容性强,机会遍地,不硬性要求专业。他说自己在省会求职,海投简历,专业不对口直接没下文。

我确实感谢深圳的发展机会,但自身努力也是要“恬不知耻”地自我表彰一下。

我本科是生物方向,喜欢生化奥秘,但不想以此为职业。大二时对国际贸易产生兴趣,于是把外贸当做自学专业。

我尽我所能地做着准备。后来,面试通知和结果反馈都不错,可惜我心里最想去的那家公司叫我回家等消息后一直没消息。

我那时倔强到不承认那是婉转拒绝,每天打个电话问问有没有消息。

后来,那家公司的老板给我打来电话,他觉得我的机考和翻译挺好,更欣赏这段时间的执着,于是提供了一个比我原先申请的更合我心的海外销售岗位给我。

我进入部门才发现,大部分是考过专八的英语专业学生,或者系统学过国际贸易的学生,或者是已有工作经验和客户资源的跳槽者,像我这样完全变换跑道的确实不多。

回想起来,我那时并没有表过任何决心,但事先的每个准备都足以证明我的决心。

4

我发现,语言上的“大高个”、行动上的“小侏儒”真的很多,高喊着“愿意努力”的口号,却没做“正在努力”的准备。

求职上,我愿意学,只要你答应录用我;。

减肥上,我要减肥,只要这种办法有效;。

情感上,我说想你,但却什么都没有做。

对这些人来说,没被人录用,没减下肥来,没感情升温,只能怪自己事先没埋好伏笔。

经常把“愿意努力”挂在嘴边而迟迟不行动的人,说的人和听的人,都不必信以为真。因为常发“愿意努力”的自我声明,一来让他们有了已经努力过了的错觉;二来让他们渐渐耗尽了原本用于努力的能量。

我觉得有种人越看越酷:别人说了再做,他们是做了再说;别人说了也不一定做,他们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反正,一切都是对自己的交代。

励志文章5:二十几岁太着急优秀,三十四十岁咸菜豆腐。

01。

不久前,见了前亚马逊的副总裁张思宏老师。

他玩笑间讲起自己在爱奇艺做圆桌直播时被90后观众调侃一事。

“我们讨论如何帮助年轻人跳槽的话题时,看到弹幕的留言区有90后的观众留言说:感觉像是一帮70后,80后打着帮助90后的名义在自嗨。”

他感慨说,互联网时代,不经意间年轻人就占了半壁江山,他们思想活络,有主张有见解,年少有为的人太多,自己也不由得生出几分对于知识和时代的恐慌感。

一直特立独行的猫在文章写道:有些年轻的小孩,自己组建团队,产品做得棒,收益一年百万都不是问题,小小年纪就靠自己买房买车,周游世界。每次遇到这样的,我都不敢多想,生怕自己嫉妒。

一个公众号都可以融资上百万的互联网时代,涌现出太多年少有为的年轻人,他们年纪轻轻就年收百万,是某个领域的专家和讲师,出任各大公司的ceo,vp,总监。优秀到光芒四射。

二十几岁太着急优秀,三十四十岁咸菜豆腐!

在这种优秀的比较之下,很多人都产生了动摇和攀比。

看到别人比自己工资高,就想方设法换工作,看到别人有各样闪瞎眼睛的光环,就想创业融资个几百万。

拿着别人优秀的标准作为自己的基准线。以此衡量自己是否够好,带着恐惧又积极的心理,诚惶诚恐发誓要改变自己。

于是有一些人真的靠跳槽换来了更高的薪资,靠着所谓的“单干”过上了短暂心安理得的生活,但却没有发现,这种表面程度上的改变和心理安慰,正在一点点挖空他们自己。

02。

一位在海外创业的女读者向我倾诉她的问题。

她毕业于英国知名大学,在国内曾经有很好的工作,但却沉不下心来,当自己还是职场小白的时候,看到自己的校友已经通过创业上了各式知名杂志,反观自己的生活,觉得自己不该如此平庸,于是毅然放弃了好工作,赴英创业。

第一二次创业都折腾了很久,未果。碍于经济原因选择继续回到企业上班,又因企业束缚自己,没过几个月又辞职做起了自媒体。

自媒体不懂涨粉套路,面对内容生产的恐慌,终日焦虑,又看不上其他所谓的成功案例,放不下身段学习,没过多久,又转头向其他行业开始发展。

聊天过程中,我很认可这个女孩的能力和思维,也愿意相信凭借她的努力和尝试终将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但是不得不承认,在面对很多问题时,她内心的空虚没有办法通过逞强的回答掩盖过去。

人会在与他人的比较中迷失自己,是什么让人们无论怎样努力折腾都会觉得空虚没自信?是没有赖以生存的技能,以及让自己自信的结果。

以她的资质在一个岗位上做个三四年有突飞猛进的起色不成问题,但看到她因为与人比较而胡乱选择,浪费了才华,有很好的学习能力却没有有效的积累,基本功不扎实,追求了一圈自己想要的东西,到头来却不知道自己真正要什么。

这样真的很可惜。

03。

在爱奇艺工作的时候,部门总监是个狠角色。

最让人佩服的是,她的知识面广,考虑问题很周到,工作能力超强。策划世界大会,主导各式项目,经常可以对我们的策划案提出一针见血的批评和指正。

当时组内有哈佛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毕业的成员,大家每次开会都会被她问到面面相觑。

旁敲侧击听而来她的工作经历,在最辛苦的媒体工作8年,跟着最严苛的老师学习,领了五年低工资,经手了无数知名的传播项目,才练就了这这一身专业本领。

“我领了很多年的5000块,面对无法升职的瓶颈,但是我现在并不后悔,因为我学到了所有我想要学到的东西。”

所以她不急不躁,不不盲目跟风,慢慢在工作里蒸蒸日上,得到了周围人的敬重。

一个人真正对自己的肯定来源于内心真实的收获和内化下来的结果。

岗位不自由,换,岗位没有钱,换。这似乎成为人们恐慌自己被时代的标准抛下的表现。

很多人都会去追求高标准的生活与工作的状态,却忽视了职业的基本功。基本功不扎实,拥有再多的光环和短暂的高收入,也终究经不起岁月的考验。

04。

纸上谈兵,就是不如那些在实际岗位上有过真枪实战训练的人。

长在人身上的本事是我们真正的价值。

读过的书、见过的人,只有内化成自己为人处世的能力、做事的专业性,才有可能真正的心安理得。

现在的你,可能对比其他人,拿的钱少,光环不够,但是本事是长在自己身上的。那些对于事情应对的办法,专业性的态度也都最终会让自己受益。

那些外界赋予人们的光环会随着时间淡化,但是长在人们身上的本领一样也不会少,促成质变的量变少一样也不行。

别急着优秀,那样反而会变得平庸。

文档为doc格式。

励志长篇文章【第四篇】

一个医科大学毕业的女孩子,在分配到一家医院工作几年后,竟然辞职放弃稳定的工作,并动员自己的男友与她一道回乡创业,带动当地乡亲走上致富之路。令人感到吃惊的是,她竟然取得了成功,实现了心中的愿望。

立志回乡创业。

重庆云阳县堰平乡中升村,是三峡腹地一个山高路远的贫困小山村。由于村里交通不便,经济发展非常落后,村里的人都跑到外面打工去了。村里有个杨兽医,在村里开了个店子,尽管比普通村民日子过得稍好一点,但是,也是十分拮据。杨兽医有个女儿叫杨雪梅,从小聪明伶俐,刻苦好学。杨兽医望女成凤,便千方百计省吃俭用,供女儿上学。,杨雪梅不辜负父亲的期望,考上了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专业。从重庆医科大学毕业后,杨雪梅被市中医院录用,成为护士培训师,一个月的收入有4000元左右。那时,她的男友李黎也在一家医院当医生,而且家里还有一个中医诊所。

如果杨雪梅安于现状,按大多数人的活法,她也就结婚生子,过上衣食不愁的安稳日子。但是一次意外回乡,让杨雪梅彻底改变了自己的生活轨迹。那是初,她的奶奶去世,她回老家奔丧。在老家,她看到家乡成片荒芜的田地无人耕种,村里留守的老人和孩子,仍然过着十分贫困的生活,她被深深地刺痛了。回城后,杨雪梅好几个晚上都难以入睡,乡亲们无助而又期盼的眼神始终在她脑海浮现。她甚至有一种冲动,想去帮助自己的这些乡亲,可是她却无从下手。

直到有一天,杨雪梅偶尔去医院的中药房的时候,发现里面有大量的菊花、半夏、金银花等中药材,她突然眼睛一亮,如果在家乡荒芜的土地上种中药材的话,那么乡亲们就能逐渐改变贫穷的面貌了。

有了这个想法之后,杨雪梅就一直在盘算着如何可以去实现这个愿望。经过一番认真思考后,杨雪梅把自己的想法和男朋友李黎和盘托出了。没想到男朋友李黎竟然非常赞成,支持杨雪梅去干一番事业。于是,杨雪梅打定了主意,要回乡去种植中药材,带动村民们致富。

顶住压力,失败不轻言放弃。

令杨雪梅意想不到的是,当她把回乡种植中药材创业致富的事情说出后,家里的父母和亲朋好友都一致反对,而且态度非常坚决。他们认为,好不容易读大学走出了穷山村,在城市里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还有自己的一家中药美容院,生活已经是非常稳定了,为何要重回乡下再来吃苦呢?村里的人一时也流言蜚语,说是杨雪梅在城里出了问题了,混不下去了,只好到乡下来搞什么种植业。

家里的强烈反对和村民的说三道四,都没能阻止杨雪梅回乡创业的决心。她把家乡的土壤、气候、水源等地理环境资料送给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的科研人员,请求进行环境研判。当得到了家乡适合药材种植的认定后,20初,她卖掉了自己开业仅半年多时间的中药美容院,拿出了自己和男朋友一起省吃俭用的积蓄,还向亲朋好友借了20多万元,创办了云阳芸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种植中药材,需要大量的土地,靠自家的那几亩地肯定是不行的。为了能向村民们流转到土地,杨雪梅只好挨家挨户去动员说服工作。她一遍遍告诉村民们,种中药材比种红苕要赚钱得多。村民们就说,如果亏损了怎么办?杨雪梅坚定地说,亏了不用你们管,该承担的由我承担。经过杨雪梅2个多月的走访,终于从20多户人家手里流转到了30多亩土地。

有了30多亩土地的种植面积后,杨雪梅种植的第一个品种是“旱半夏”。由于土壤适合这种中草药的种植,在杨雪梅和农户的精心培育和管理下,旱半夏长势非常好。到了9月份时,眼看丰收在即,不料,连续出现的阴雨天气,致使80%的旱半夏都烂在了田里。杨雪梅没一点办法,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投入的20多万元亏损过半。为了不失信于农户,杨雪梅自己承担了全部的损失。

第一次种植失败了,但是杨雪梅并不轻言放弃。经向专家请教后,她才知道旱半夏抗涝性比较差,在云阳多雨的地区不太适合种植。在专家的指导下,她选择了种植杭白菊,因为这个品种不且耐阴,而且抗涝性也非常好。

再次种植杭白菊时,杨雪梅的资金已经是非常艰难了。她卖掉了身上所有值钱的东西,以此来买化肥,付农民工资。为了确保杭白菊种植成功,杨雪梅连自己吃饭的钱都是省了再省,甚至有时为了节约一块钱,在县城里办事她都选择走路。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她变得又瘦又黑。当她的父母看到女儿如此坚强,而且创业的决心又是如此坚定,也被感动了,拿出了卖掉家里老房子的10万块钱,交给杨雪梅。家里的支持给了杨雪梅很大的勇气。有了资金,她又进一步扩大了种植面积。苍天不负有心人,杨雪梅杭白菊终于种植成功了,而且第一次就获得了大丰收。

正当种植发展需要更大资金投入时,作为云阳县对口援助的九龙坡区给杨雪梅提供了80万元无息贷款。得到了这笔资金,杨雪梅如虎添翼。她再次向村民们征地400亩,种植品种上不光是杭白菊了,还增加了金银花、川明参、沙参等。

为了汲取上次失败的教训,杨雪梅懂得了要依靠科学种植。她依托自己的母校重庆医科大学和重庆中药材种植研究院,聘请了中药材专家当顾问,并虚心向长期从事药用菊花和中药材种植的专业户学习取经。为掌握中药材种植新技术,杨雪梅自己组织人员一起赴浙江桐乡、安徽黄山参加培训。

在种植技术和种植面积都得到大幅提高的情况下,杨雪梅的中药材种植终于扭亏为盈了。,收获了白菊45吨,贡菊15吨,金银花10吨,川明参15吨,这些产品不仅卖给市内各大中药饮片加工厂,还销给茶和轩、家乐福、麦德龙等大型超市,创产值620万元。

创业成功,不忘带动乡亲共同致富。

取得创业成功的杨雪梅,没有忘记自己当初立下的要带动村民致富的誓言。她开始充分发动四周的乡亲加入到中药材种植的队伍中来。当地村民看到杨雪梅种植中药材致了富,都纷纷响应她的号召,加入到了种植中药材的行列。短短的几个月时间,600多户村民加入到了中药材的种植。看到众多的村民们积极响应种植中药材,杨雪梅便成立了“云阳县堰坪乡菊花种植协会”,她打算以“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路子,这样能够最大规模地带动当地的村民走上致富之路。

杨雪梅不光是动员农民加入到中药材的种植中来,而且还给他们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为保证农户们种植中药材的稳产,杨雪梅在当地组织了38期菊花种植和采收技术培训班,受训农民达2800多人次。在推广种植新技术、新方法和防治病虫害方面,杨雪梅印制了1份菊花种植小册子、宣传单等。谁家在种植过程中遇到问题,杨雪梅都亲自赶过去作技术指导。

当看到种植中药材农户越来越多时,杨雪梅便马上想到了,随着产量的大幅提高,需要自己解决产品出路问题。建中药材加工厂,既能解决产品销路,还能拉长产业链,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于是,杨雪梅投资了60多万元,建了一个400平方米的厂房,购置了一批中药材加工的设备,自行加工白菊、金银花、沙参等,并将自己的产品注册了“箐枫”、“观音菊”商标。,这个加工厂光产干白菊就达到80吨,实现产值1100万元。

杨雪梅在云阳县堰坪乡、红狮镇分别建立了1200亩和1000亩药菊种植基地创产值800万元让1160多农户实现增收。现在杨雪梅已成为云阳农村科技致富的带头人。她规划到时在云阳两个乡镇及东部扶贫开发区再开辟药食两用优质中药材生产基地3万亩实现年销售收入上亿元带动2000以上农户增收致富。

正能量励志长篇故事:比起点更重要的是梦想。

他刚上初中的时候,父亲因劳累过度不幸染上肺病,他一边照顾父亲,一边拼命温习功课,然而父亲还是没能熬过去。作为长子,他不得不无奈地结束学业,挑起赡养母亲、抚育弟妹的重担。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舅舅的中南钟表公司当泡茶扫地的学徒。他每天总是第一个到达公司,最后一个离开公司。他坚信,建立更好的自己,才能建立更好的未来。后来,他的名字被世人熟知,他是全球华人首富李嘉诚。

他小时候家里很穷,很长一段时间家里一天只能吃两顿,即使是两顿,还都是汤汤水水,根本填不饱肚子。他九岁才上学,念到十四岁,因为家境实在太艰难,不得不辍学。母亲向生产队申请领养了一头牛,于是他开始了他的第一份工作——当放牛娃,他一天能挣两个工分。他知道唯有知识能改变命运,于是他一边放牛,一边如饥似渴地读他能借到的所有的书。后来,他创办了福耀玻璃集团,成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大汽车玻璃制造商,他叫曹德旺。

他初中毕业以后,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在舟山马目农场当起了挖盐工,每天的工作就是在海滩上挖盐、晒盐、挑盐。单调的生活让他很失落,他总想着要出人头地,可是现实却给了他狠狠一击,为了排解心中的苦闷,他就四处找些书来看,希望能从书里找到出路。一起挖盐的工友瞧不起他,工作累得要死,还装什么清高看书。工友的挖苦激起了他对成功的强烈渴望。后来,他成了娃哈哈集团公司的董事长,他叫宗庆后。

1993年的盛夏,他提前修完学分,成为当年复旦大学18名提前毕业的学生之一。然而,满怀抱负的他却被分配到陆家嘴集团公司做幻灯放映员,他的工作就是每天在一间小房子里放映有关集团情况介绍的录像片。这么简单的工作,只要不是傻子都能胜任,他的才智和抱负无法施展,理想和现实的巨大落差让他在心里憋足了劲,发誓一定要改变现状。后来,他成为中国网络游戏产业的奠基人和领军人物,缔造了一个白手起家的创业神话,他就是陈天桥。

他在浙江台州的一个偏僻落后的小山村长大,19岁高中毕业后,父亲给了他120块钱让他自谋生路,他就买了一台照相机,骑着一辆破自行车满大街地问别人需不需要照相。开始的时候,大家都用奇怪的眼神看他,要照相不会去照相馆哪,而且这小伙子这么年轻,技术到底牢不牢靠哇?但他敢闯敢拼,又豁得出去,不惜赔上胶卷让别人免费试拍,半年后就赚够了正式开照相馆的钱。他就是现任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

从小到大,他的功课都不是特别好,小学和中学上的都是三四流的学校,初中考高中的时候考了两次才考上,第一次参加高考,数学才考了1分。高考失利后,瘦弱的他做起踩三轮车的工作。这份工作既辛苦又赚不到钱,可是他还是很满足,认为能养活自己就已经很好了。直到有一天,他拉着客人到金华火车站,无意间捡到了一本书,是路遥的《人生》,拉客的间隙他看完了这本书,认为自己的人生不应该这样度过,于是他费尽千辛万苦考入了杭州师范学院。后来,他先后创办了阿里巴巴、淘宝网,他叫马云。

这些成功人物,他们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有些还不如我们,但最终我们却被远远地抛在了后面。在人生的道路上,起点固然重要,但比起点更重要的,是梦想,以及为梦想付出的努力。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2053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