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音乐游戏精编5篇
【导言】此例“小班音乐游戏精编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小班音乐游戏1
关键词幼儿园 音乐游戏 组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7-0073-03
很多研究认为,人的一生有两个重要的音乐才能发育期:一个是学前的2~6岁,另一个是学生期的12~15岁。后者不但出现较晚且往往被忽略,而音乐作为学前儿童的一种启蒙培养,在婴儿降生后即可着手进行。音乐游戏,则是学前儿童启蒙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手段。
音乐游戏是在歌曲或乐曲伴奏下进行的游戏,游戏中的动作要符合音乐的内容、性质、节拍、曲调,并有一定的规则,对幼儿动作的发展、音乐的感受力及活泼乐观情绪的培养都有积极的作用。音乐游戏灵活多变且富于想象,自由度高、情绪性强、符合学前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学前儿童乐于玩音乐游戏,并易于在音乐游戏中接受教育。
一 幼儿音乐游戏的类型
音乐游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因研究者侧重的角度不同,音乐游戏的分类也有所不同。在这里我们从游戏者活动内容的角度,将幼儿音乐游戏分为四类:
1.音乐听觉游戏
音乐听觉能力指通过辨别、感知、领会、想象、思考音乐艺术形象及其内涵的能力。发展音乐听觉的游戏,就是让幼儿用耳朵充分欣赏自然产生的和人创造的各种音响效果,从音响的旋律、音乐、节奏等方面“触摸”音乐语言,感受音响之美。比如,让幼儿聆听一首较为熟悉的曲子,(1=D 2/4)3 3 2┃3 3 2┃3 5 5 1┃2―┃3 3 2┃3 3 2┃3 5 3 1┃2 3┃1―┃┃判断是从哪里发出的声音并让他们回忆是哪首歌曲(《春天来》)。
2.节奏游戏
节奏感必须通过肌肉反应来感知,依靠身体高度协调的动作来感觉。节奏能力的培养可结合各种音乐形式进行,包括说、唱、律动、舞蹈、器乐等。这种游戏可以结合听觉游戏来实践。比如,教师敲击这样的节奏:55 55┃55 5┃55 55┃55 5┃55 5┃55 5┃55 55┃55 5┃┃这时,幼儿会注意倾听,利用内心听觉在他们的音乐记忆中进行搜寻、筛选,找出与其节奏相配的歌谣:
55 55┃55 5┃55 55┃55 5┃55 5┃55 5┃55 55┃55 5┃┃
叽里 咕噜 是个 啥?他在 炉子 后面 爬,不是 蟹,不是 虾,叽里 咕噜 是个 啥?
3.歌唱游戏
歌唱游戏旨在通过游戏让幼儿享受唱歌的乐趣,培养音乐感受力,发展幼儿运用嗓音进行艺术表现的能力。这种形式的音乐游戏较为普遍,一般以唱歌为主,伴随角色游戏、律动等形式出现。比如,演唱歌曲“Monkey Jump”,幼儿学会后可以创编其他歌词再演唱。
4.舞蹈游戏
幼儿舞蹈游戏主要是发掘幼儿喜形于色、笑逐颜开、手舞足蹈的本领,提高幼儿身体动作的协调性,发展想象力和动作表现力,为幼儿今后形成良好的艺术气质打下基础。比如,播放《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这首儿童歌曲,让孩子们自由表演,随着节奏和旋律的变化,孩子们会自醉于其中。这时,他们都成了舞蹈家。
二 幼儿园中班音乐游戏组织现状的调查结果及分析
在幼儿园中班音乐游戏的组织过程中,在教师组织和指导方面主要有以下三个问题存在:
1.无效和负效介入占一定的比例
从已有的研究来看,目前教师对幼儿游戏存在较强的介入意识,表现为主动的、高频率的介入行为。但是由于教师介入的目的和介入时机的选择不同,有效性相对较低,无效和负效介入占一定的比例。以唐山市为例,调查结果表明,%的教师认为介入幼儿音乐游戏的目的是使幼儿的游戏更具有教育价值,%的教师认为介入游戏是为了调节幼儿的情绪,%的教师选择了帮助幼儿解决困难,%的教师选择了对幼儿的游≤≥戏状况进行了解,37%的教师选择了对幼儿的不规范行为进行纠正,%的教师选择了增加成人与幼儿互动的机会。而在最重要的一项选择中,有%的教师选择了让幼儿的游戏更具有教育价值。
2.教师设计、组织音乐游戏的能力较差
教师的能力不同,这也是影响音乐游戏水平和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以唐山市为例,调查显示有%的教师认为需要在游戏的设计能力方面予以加强,%的教师认为需要在组织游戏方面加强,%的教师认为需要在音乐素养方面予以加强。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于教师自身不断地学习和钻研,同时也需要幼儿园及教育主管部门多给老师提供进修的机会。调查发现,约37%的教师的音乐游戏的知识和经验来源于自己摸索和同行观摩,约30%的教师的知识和经验来自于专家指导,另有22%的教师是通过自学获得知识和经验的。
3.音乐游戏实施频率较低,形式单一
以唐山市为例,调查发现,%的教师所在幼儿园一周内组织音乐游戏的次数在2~3次,%的教师所在幼儿园一周内组织次数为4~5次,只有%的教师所在幼儿园一周内组织次数为5次以上,还有%的教师选择了0~1次。可以看出,音乐游戏在幼儿园组织开展的频率并不高。从形式上来看,也仅限于律动、唱歌等形式,表现形式较为单一。
三 对幼儿园中班音乐游戏组织策略方面的建议
本部分根据上述分析得出的结果,结合现有的研究成果,着重从幼儿园和教师两方面提出建议。
1.幼儿园方面
第一,全面准确地理解音乐游戏,提高对中班音乐游戏的重视程度。音乐游戏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是促进幼儿身心、智能、道德品质、情感、创造性以及个性成长的重要手段。对于幼儿来说,音乐游戏是娱乐,是一种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因此幼儿园必须提高对音乐游戏的重视程度,促进音乐游戏的进一步发展。具体来说,首先就是要在中班课程的安排上保证音乐游戏的次数和时间。
第二,多给教师提供学习、进修的机会。音乐游戏对幼儿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需要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良好的专业态度的教师进行专业化的教学。幼儿园应该尽可能地多给教师提供学习机会,如开展音乐游戏优质课评比活动、教学观摩活动、举行专家讲座等,以促进教师能力的提高。尤其是优质课评比和教学观摩活动,便于开展且有利于教师交流心得与经验,发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能有针对性地改进,使教师共同提高。
第三,给中班开展音乐游戏提供物质材料上的支持。在调查中发现多数幼儿园音乐游戏的环境布置和游戏材料并不丰富,这也制约了音乐游戏的开展。如在中班音乐游戏《馋嘴的狐狸》中,有些幼儿仅仅通过挂图和教师的语言描述并不能对游戏中的狐狸这一形象有形象直观的认识,因此在游戏中有一定的困难,也不利于幼儿开展想象和调动对游戏的积极性。如果幼儿园有狐狸的玩具或多媒体视频,教师先引导幼儿全面认识狐狸,那么游戏开展起来就会顺利得多。
2.教师方面
第一,注意观察幼儿,了解本班幼儿的特点。幼儿是游戏的主体,只有了解本班幼儿的特点才能做到因材施教,也使得教育更有针对性。中班幼儿活泼好动,且活动起来能坚持较长时间,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有意性开始发展。在活动中可以根据幼儿的这些心理特点设计组织音乐游戏,但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性很大,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材施教。有个老师告诉我他们班上有一位叫诚诚的小朋友动作协调性较差,每次音乐游戏时,他总是默默地站在一边看别人玩。老师问他为什么不参加游戏,他害羞地说:“小朋友都笑我像小猪。”于是第二天老师组织了一个游戏叫《小小猪》,小朋友都说诚诚扮演小猪最合适。他的表演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小朋友们也纷纷为他鼓掌,他开心地笑了。从此以后,他对音乐游戏产生了兴趣,对自己有了信心,每次游戏时都会挤到教师跟前问:“老师你看我做得好吗?”现在成了游戏的积极分子。由此可见,只要了解幼儿特点,采取相应的方法,就一定能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
第二,本着对幼儿负责的态度,把理论知识用于实践,保证音乐游戏的质量。有些教师已对音乐游戏有了较全面准确的理解,但由于嫌麻烦、时间不允许等原因并没有付诸于行动,导致思想认识和实施行为的不一致。对此,教师要本着对幼儿负责的态度,克服一定的困难,保证音乐游戏的水平和质量,以促进幼儿更好的发展。例如,同样是音乐游戏《猫捉老鼠》有的老师只是按照已有的设计组织幼儿听音乐、做动作,有的老师就不怕麻烦在组织幼儿听音乐、做动作的基础上还进行了音乐故事表演,讲述一个故事后,弹出相关的描写性音乐让幼儿自由表演。明显后一种教学更利于幼儿音乐游戏能力的提高。
第三,通过各种途径学习专业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除了要积极参加园所组织的学习、培训活动,在日常生活、工作过程中,要注意搜集相关知识信息、积累经验,提升专业知识技能。尤其是要注意音乐游戏的研发和设计能力,为幼儿提供类型多样、符合其身心发展特点的音乐游戏,以促进幼儿更好的发展。
四 幼儿园中班音乐游戏的具体组织方法
1.利用奥尔夫乐器
利用奥尔夫乐器组织幼儿游戏较为有效。这些乐器大多为幼儿园常见的各种打击乐器。这种形式更多表现为节奏游戏。
2.利用柯尔文手势(柯达伊教学法)找准声音的高度
年幼的孩子对两个差距较大的音表现不太准确,我们可以用柯尔文手势来帮助。柯尔文手势是柯达伊教学法中常用的一套演示从中音Do到高音Do的手势,即从人体腰间开始逐渐上升的手势。比如,Do到So可以用从腰间到眼睛的高度变化帮助孩子表现声音高低的变化。
3.感受固定节拍
学中出现的有规律的律动,可以刺激幼儿体验固定拍,为以后学习节奏打下基础,可通过游戏的活动使儿童加强有规律运动的感觉。例如:
大拇指
1=D 或 1=E 2/4
11┃┃23┃1―┃11 11┃┃22 23┃1―┃┃
大拇 指 呀 向上 翘, 我的 大拇 指 呀,它要 往上 翘。
歌唱时,儿童的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的拇指,边唱边持续。而有规律地向上交互移动两手,使儿童通过身体,感受到持续、稳定的律动。
4.训练节奏感
从语言节奏、动作节奏培养节奏感,在此基础上识别节奏谱。仔细留心生活中一句或半句稍带感彩的话,都蕴含着复杂丰富的节奏类型。例如:老师叫小朋友的名字或模仿孩子撒娇时的语气等。
5.感受乐句
教师边唱边以一个乐句为单位,用右手自左向右划弧线(或者做其他动作),速度要慢。然后要求幼儿跟着一起做,培养幼儿的乐句感觉。
6.识别力度和音色
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通过听辨声音强弱做游戏。例如:小朋友围成圆圈坐下,请一幼儿做猜者,把玩具藏在另一幼儿手里,游戏开始。集体边拍边唱,猜者离玩具越近,拍手声和歌唱声越强。反之,声音则越弱,一直到猜中为止,如果两次找不到玩具,猜玩具的小朋友表演节目。还可以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区别不同人声和打击乐器的音色特点。通过这样的活动,使幼儿感受到在音乐中不同音色的采用对于塑造不同艺术形象的意义。
7.培养内心听觉
可以让孩子唱完一个乐句后从心里接着唱下一句,第三句再唱出声音来。
8.学习休止拍
在休止拍的学习中,加入单纯让幼儿空一拍或半拍,对于小中班的幼儿来说很难把握准确。如果在休止拍处由幼儿自己设计各种动作或特别的声音,表示与有声处形成对比,这种抽象复杂的音乐概念一下子变为具体形象的知识,儿童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理解和掌握了。
9.多声部听觉和多声部协调配合能力培养
三个或者三个以上声部配合,可以是无伴奏形式的。通过这种联系不但提高了幼儿的听觉能力、丰富了歌谣的表现手段和表现力,同时为幼儿演唱多声部歌曲、演奏多声部乐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0.激发即兴创作
让幼儿有机会即兴唱、即兴跳、即兴演奏、即兴作曲等,培养孩子们的创作欲望。
幼儿音乐游戏不仅可以在其他活动中的某个环节中安排,以调节活动节律,活跃教学气氛,而且可以作为音乐活动的主体来完整呈现,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应该引起幼儿园、教师和家长的重视,特别是幼儿教师要不断总结经验、丰富和发展幼儿园音乐游戏。
参考文献
[1]倪春妹。刍议中小学生钢琴教学中若干理论问题[J].今日财富,2009
[2]印小青。音乐游戏与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J].山东教育,1999(27)
小班音乐游戏2
在讲故事时间,孩子们总爱异口同声的要求老师讲小兔乖乖,仿佛故事有着某种魔力一样,让孩子们百听不厌。随着故事情节的变化,孩子们的表情也随着变化,如讲到大灰狼的时候,孩子们一脸的苦大仇深;讲到兔妈妈回来时,孩子们的欢呼雀跃;感情丰富表现淋漓尽至。
基于幼儿对故事内容的充分理解,和对故事中不同角色情感上的共鸣,我想结合一定的背景音乐,引导孩子们体验在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设计意图
这节音乐活动在幼儿熟悉故事和歌曲《小兔乖乖》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尝试听辨不同风格的音乐及不同音色的乐器。由简至难,由配合音乐表演到加入乐器为角色来配乐。尝试运用乐器来表现和表达对音乐的感受,达到使幼儿体验自由表现的愉悦感和增强参与活动的自信心的目的。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感受力的目标:感受两段不同风格的音乐。
2.发展幼儿音乐技能的目标:尝试运用乐器来表现和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3.发展幼儿社会情感的目标:体验自由表现的愉悦感,增强参与活动的自信心。
活动重点
感受两段不同音乐的风格。
活动难点
尝试运用乐器来表现和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经熟悉小兔乖乖的歌曲,熟悉故事《小兔乖乖》。
教具准备:课件,大灰狼、小兔和兔妈妈的头饰。道具:小兔的家,大树,打击乐器。
活动过程
1.播放课件。
师:“请小朋友看看这是谁和谁?(课件一:兔妈妈和小兔)它们在干什么?(课件二:一起做游戏)“小兔和妈妈在一起的时侯感觉怎么样?”(开心、快乐,很幸福)
师:“看看这是谁?(课件三:趴在大树后的大灰狼)师:“小兔能给大灰狼开门吗?”
师小结:对,妈妈不在家的时候,谁来也不开。
师:“看,谁回来了?”(课件四:兔妈妈拎着篮子回来了)
2.引导幼儿演唱歌曲《小兔乖乖》。
师:“兔妈妈给小兔子唱歌了,怎么唱的?”师带幼儿一起演唱。“妈妈的声音听起来是什么样的感觉?(温柔的、好听的,优美的)“小兔听到妈妈的声音,心情怎么样?(高兴、快乐、喜悦)小兔会用什么样的声音来唱歌?”师带幼儿一起演唱。
“大灰狼唱歌时的声音是什么样的?”(粗粗的,沙哑的,很难听)带幼儿一起学学大灰狼演唱。
“小兔听到是大灰狼,心情会怎么样?”(难受,不高兴,讨厌)
“小兔会用什么样的声音演唱?”师带幼儿演唱。
3.听辨练习:请幼儿来听两段音乐,辨别兔妈妈回来的音乐和大灰狼来的音乐。
曲一:“大灰狼”来时的音乐
1= C 2/4
1 1—5 5—1 5—1 - —3 3—1 1—2 3—1 -
曲二:“兔妈妈”回家时的音乐
1= F 2/4
1 3 1 3—5 5 5—1 3 1 3—2 2 2—3 1 3 1—5 6 5—
6 5 3 1—2 3 1 师:“请你们来听听这是兔妈妈回来了还是大灰狼来了?”
师:“兔妈妈回来了,兔妈妈唱……;大灰狼来了,怎么唱……”
4.幼儿带头饰分角色来进行演唱。
将小兔,兔妈妈,大灰狼的头饰散放在活动室四周,便于幼儿随意取戴。
师布置好情景:小兔的家,大树,请幼儿自由来扮演小兔,兔妈妈和大灰狼并戴上头饰,找到相应的位置,听音乐进行游戏活动。
师弹奏背景音乐,请幼儿仔细听,是谁的音乐,谁就出来唱歌。
(在幼儿熟悉游戏过程之后,引导幼儿加上一些简单的动作进行表演。)
(幼儿自由找其他的伙伴来交换头饰互换角色表演。)
5.引导幼儿进行配乐。
(1)准备摇铃和圆舞板、手鼓幼儿听辨。
师:“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能发出声音的小乐器,请小朋友去找一找,玩一玩。”(将摇铃和圆舞板、手鼓散放在活动四周,幼儿自由拿取。)
出示乐器的标记,幼儿认识。
引导幼儿找乐器标记来站队。
(2)引导幼儿用乐器来表现小兔、兔妈妈和大灰狼。
师:小朋友说说小兔会喜欢哪种乐器?小兔妈妈会喜欢哪种乐器?大灰狼呢?
按照幼儿的意见组织幼儿练习为角色伴奏。
5.幼儿进行分组角色扮演师指挥。
一组:大灰狼:师弹背景音乐,大灰狼出场。大灰狼敲打乐器边唱歌。
二组:兔妈妈:师弹背景音乐,兔妈妈出场。兔妈妈边敲打乐器,边唱歌。
三组:小兔边敲打乐器,边唱歌。
幼儿活动一次后,引导幼儿自己去找同伴互换乐器继续进行伴奏活动。
6.听音乐,送乐器。
听到小兔妈妈的音乐,扮演兔妈妈的宝宝送乐器;听到大灰狼的音乐,扮演大灰狼的幼儿送乐器;最后小兔来送乐器。
三、结束活动。
同事评:(音乐本身就传递着着许许多多、妙不可言的美妙信号,或高兴或忧伤,可尽情的发挥和想象。对音乐,孩子们有着自己最最独特的感受,只要有适宜的条件,孩子的想象就会插上翅膀,在音乐的世界里自由飞翔。在这节音乐游戏中,孩子们很容易就从师的琴声中分辨出了那段音乐是表现大灰狼的,哪段音乐是表现兔妈妈的音乐,有的孩子能说出这两段音乐给他们的不同感受,一段很低,心情很好;一段让人很高兴。还有的幼儿虽然说不出来,但动作已经区别开来了。一段孩子表现愁眉苦脸的,还使劲的跺脚,一段孩子高兴的拍手。
这节活动在开始部分,分别给幼儿播放兔妈妈和小兔在一起的画面;大灰狼的画面,调动起幼儿情绪情感上的经验,让幼儿表达和妈妈在一起的感受,为后面的活动做好铺垫。
基本过程分为三步:
1.通过复习歌曲,引导幼儿进行分角色来演唱。
2.听辨表现兔妈妈和大灰狼的不同音乐,引导幼儿进行情绪情感的体验,区分表现兔妈妈和大灰狼的不同音乐;紧接着进行动态的角色扮演游戏,巩固幼儿对音乐的感受。突出了活动的重点。
小班音乐游戏3
一、用故事情节帮助孩子理解音乐内容,让孩子们在游戏情境中习惯遵守游戏规则
小班的孩子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表现能力有限,尤其是一些纯音乐的曲子,孩子们在听了以后很难用语言或者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感受,那么老师可以将游戏内容用故事的形式讲述出来,引导孩子边欣赏音乐边进入游戏情境。比如在游戏《小鸟》中,老师随音乐节奏的快慢讲述一只小鸟从清晨起床到出去找食物,最后辛苦地飞回家,孩子们听了故事以后已经跃跃欲试了,很快他们就成了一群可爱的小鸟,随着音乐的节奏时而飞得快,时而飞得慢,最后音吠J保所有的小鸟都“休息”了。在游戏《捕鱼》中,老师讲述了一个捕鱼的人,在海上不怕风不怕浪,划着小船努力撒网,小鱼们为了不被网住,在水里四散游来游去,老师边讲述边引导幼儿理解音乐的每个片段,如舒缓的音乐时,是捕鱼人在海上划着小船,当音乐节奏变得急促时,是捕鱼人发现了小鱼,当音乐节奏变得非常快的时候,是小鱼们惊慌躲避,最后音乐停止时,是捕鱼人收获的时候,被网住的小鱼将乖乖地躺在“网里”。这种追逐和躲避的游戏非常符合孩子们的心理,让他们有浓厚的兴趣,他们很快进入了游戏情境,自然而然扮演着自己在游戏中的角色,此时孩子们对于游戏规则的理解和掌握已经水到渠成了。
二、有效运用元素性音乐,帮助小班幼儿初步建立规则意识
1.小班幼儿在园对一日活动的规则意识养成存在的问题
小班幼儿从各个不同的家庭来到幼儿园,受到的启蒙教育不尽相同。他们常常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必要的礼貌,不懂得遵守集体规则,生活卫生习惯还没有养成。有的可能什么也不会做,有的可能乐于助人,有的可能大方、活泼,有的可能胆怯、孤僻……因此,教师要迅速了解班上每个幼儿的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使幼儿具有初步的规则意识。
2.教师首先明确小班阶段是常规教育的重要时期
3.有效运用元素性音乐教育帮助幼儿规则意识的形成
德国当代著名的儿童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提出的元素性音乐教育是面向每一个儿童,唤起他们身上潜在的音乐本能,使音乐成为他们自发的要求。符合幼儿认知水平和年龄发展特点,能更快、更有效地引导幼儿了解生活、游戏的相关规则,帮助幼儿有效自主建立良好的规则意识。
三、扎实有效开展日常音乐教育活动,强化幼儿规则意识
教学活动是幼儿获得知识、情感、技能的重要途径。教学活动中幼儿规则意识的强弱、遵守规则的情况将直接影响活动的有序进行和活动的质量。因此,我们要在教学活动中要不断增强幼儿的规则意识。音乐活动相较其他的活动形式上更多元,内容上更丰富,幼儿的兴趣性会比较高。
在将近一个学期的教学中,孩子们非常喜欢用音乐培养常规这个方法,在音乐潜移默化的作用下,孩子们的常规有了很大的进步。孔子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在教学中,我们重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引导幼儿积极加入到我们创编常规音乐的活动中来,比如:开学的时候,我班的明明小朋友很喜欢唱《上学歌》。我们就根据孩子的这一兴趣点,将《上学歌》改编了一下:“明明上学校,天天来得早,和老师,和朋友,高高兴兴度过每一天。”音乐,是大家喜爱的共同语言。音乐能够陶冶我们的情操,在小班,我通过音乐活动逐渐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常规习惯,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继续探索,使我们的音乐常规渗透到一日生活中。
小班音乐游戏4
1.初步熟悉音乐的旋律,感受ABA的结构,能准确分辨轻快与深沉有力两种不同的音乐性质。
2.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尝试共同商讨游戏的动作和玩法,并大胆根据音乐创编动作,丰富音乐形象。
3.在有秩序的游戏中体会合作游戏的愉快。
活动准备:
1.课件。
2.经验准备:
孩子们感受过低沉和轻快的音乐;听音乐玩角色游戏。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林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故事,故事里说的是哪些小动物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故事:有一天早晨,森林里的空气真好,今天是哪位小动物第一个起床呢?(教师动作模仿)对了,是大象(播放课件),大象摇着长长的鼻子,踩着沉重的步伐,慢慢地向我们走来,(教师哼唱乐句)1 1 | 3 1 | 1 3 | 1 ―|,大象边走边说:“啊,新的一天开始了,小动物们都赶紧起床吧!”(教师用低沉的声音来说)
提问:大象说话的声音听起来怎么样?(粗、低、重)
这时大象说话的声音被一个小动物听见了,是谁呀?(教师身体模仿)对,是小鸟(播放课件),它拍着轻快的翅膀,飞起来了,1 1 3 1 | 1 1 3 1 |1 1 3 1 | 1(老师哼唱旋律)小鸟一边飞一边说:“新的一天开始了,大象先生,你好!”(教师用清脆的声音来说)
提问:小鸟的声音和大象的声音比起来,小鸟的声音怎么样?(细、清脆)
二、理解音乐
1.第一次倾听音乐。
林老师还给小朋友带来了一段音乐,这段音乐里说的就是大象和小鸟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听听在音乐里哪儿听起来像大象的声音?哪儿听起来比较像小鸟?我和你们一起听。
倾听时教师的指导语:这里听上去是谁?记在心里,这里呢?注意听这里有几个声音?
提问:刚才这段音乐里你听到了谁?你怎么听出来的?你听到的声音是粗的还是细的?你听到的哪个声音比较粗、比较低,那是谁?(大象)还有个声音是谁?小鸟的声音怎么样?
2.了解高音和低音。
教师小结:在音乐里除了有好听的旋律以外还有一种叫高音和低音,低音就像我们今天听到的大象的声音一样,听上去很沉、很重,好像在地上走路,音乐里还有高音的部分,听起来就像小鸟清脆的叫声,像小鸟在天上高高地飞翔。因为有了高音和低音的变化,所以小朋友一下子就猜出谁是大象,谁是小鸟。
3.第二次倾听音乐。
带着问题倾听音乐:这次我们来仔细听听在音乐里谁先出来,接着又是谁?最后音乐又有什么变化?
三、角色游戏
1.用肢体动作表现音乐形象。
你们都能听出哪里是大象,哪里是小鸟吗?那当你听出它们是谁,就学做它们的动作,可以吗?
2.用两只手分别表现大象和小鸟。
刚才小朋友是用整个身体来表演大象和小鸟的,那如果让你们用一只手当大象,一只手当小鸟,可以吗?如果听到大象的声音,我们就用右手慢慢地摆动,如果听到小鸟的声音,我们就用左手在天上飞翔?如果听到两个一起呢?对了,两只手一起动,我们把小手准备好,和着音乐来试一试。
2.分角色表演。
(1)看大屏幕,找游戏规则。
大象和小鸟也听着音乐做起了游戏,我们来看一看他们是怎么玩的。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他们是随便走的,还是听着音乐走的?听到低音谁走?大象怎么走的?跟着音乐的节奏慢慢地、重重地走。听到高音呢?小鸟怎么飞?低音高音同时出现时,大象和小鸟做什么了?恩,它们走到一起,一只大象找一只小鸟做朋友,相亲相爱真温馨。
(2)幼儿分角色表演。
孩子们想玩游戏吗?谁愿意表演大象?谁愿意表演小鸟?听着音乐来试一试。
(3)创编动作。
大象们有什么更漂亮的动作吗?(喝水,抖抖脚、洗澡、喷水)小鸟们有什么更漂亮的动作吗?(旋转飞、高飞、低飞、吃虫子)
幼儿交换角色,进行游戏。
四、延伸活动
大象和小鸟有点累了吧,我们找个位置休息一下吧,大家休息时,我请来了两个小乐器(鼓、三角铁)。
教师演奏鼓,提问:你们觉得这是谁的声音?(大象)
小班音乐游戏5
关键词: 混龄游戏 幼儿教育 天性 个性
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游戏是孩子最快乐的时光,而我发现,在混龄游戏活动中,孩子们更能释放自我,快乐成长。
所谓混龄游戏,就是在一定的时间段、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各种游戏活动,让3―5岁的孩子以大小结对的组织方式,在一个近似家庭的生活环境中,像兄弟姐妹般一起游戏、生活和学习。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因而没有体会相互体贴、照顾的经历,没有互爱互助,相互模仿,共同努力的经历,这不利于发张儿童的集体意识,而会导致儿童个人主义的蔓延。”因此,当我国独生子女社会化问题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时,我们在幼儿园开展混龄游戏,为幼儿提供与异龄同伴交往的机会,鼓励不同年龄的幼儿进行相互交往,相互学习。让他们得以快乐自由地学习与成长,这对孩子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创设宽松愉快的混龄氛围,激发混龄幼儿相互交流的欲望
镜头一:我的新朋友
第一次混龄活动开始了,孩子们自由结对后进行自我介绍与相互交流。只见大班的吴宇涵很大方,大声地向小弟弟介绍着自己,说:“我叫吴宇涵,我今年6岁了,你呢?”小班的庄熙害羞地说:“我叫庄熙,4岁。”吴宇涵又说:“我最喜欢玩恐龙蛋的玩具,诶,你知道恐龙蛋吗?”庄熙说:“知道,我也最喜欢这个玩具,我家里……”只见他们俩聊得可欢了。
剖析:
《纲要》指出: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应有利于引发幼儿的主动探索和交往。因此,为幼儿创设混龄的良好活动环境,可以让大小孩子自由交流,相互学习。
小班的庄熙是个很内向的孩子,各方面的能力也是比较弱的,平时老师接近他时,他就会很胆小、害羞,跟他说话一般都没有回音。而在今天创设的混龄活动,大哥哥的开朗吸引着他,而大哥哥的“恐龙蛋”话题更是引起了他的共鸣,因此有了积极主动交流的欲望。
可见,年龄相当的孩子有着共同的话题,更能缩短相互间的距离,激发相互交流的欲望与能力。混龄游戏的创设,为幼儿营造了一个类似兄弟姐妹式的家庭氛围,可以弥补独生子女缺乏与不同年龄儿童交往的机会,更多地满足幼儿交往的需要。
二、大自然是混龄孩子释放自我的摇篮
镜头二:环保小卫士
大小班混龄组的小朋友们当起了环保小卫士,他们大小结对来到了幼儿园的操场上,一对孩子一个垃圾袋,只见一对对孩子奔波在幼儿园的各个角落,姐弟、兄妹齐配合,有的是哥哥捡、弟弟拿袋子装;有的是姐姐指导妹妹捡,放进姐姐的袋子里;他们边找边交流着,为捡到一点别人没发现的纸片而欢呼;为自己袋里满满的垃圾而兴奋;更为幼儿园的整洁而自豪。一对对孩子的小脸都红扑扑、喜滋滋的。
剖析:
《纲要》指出: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和计划活动,并鼓励他们认真努力地完成任务。幼儿在交流中可以相互学习、了解一些信息和知识,对幼儿社会性品质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对其交往能力有着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
独生子女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总会有些困惑,而大自然能释放孩子的天性,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同伴,与同伴亲近起来,快乐交流。在这次的混龄活动中,大小孩子之间的感情更和睦了,因为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创造了一个干净、整洁、舒适的大自然环境。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和计划活动,并鼓励他们认真努力地完成任务。幼儿在交流中可以相互学习、了解一些信息和知识,对幼儿社会性品质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对其交往能力有着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
通过这次的混龄活动,相信不论大孩子、小孩子,都深深体会到良好的环境要靠大家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让我们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是大自然让孩子们更亲近,是大自然让孩子们的个性得到尽情的释放。
三、丰富多彩的混龄游戏,让孩子快乐成长
(一)混龄户外种植,体验成功,获得自信。
镜头三:种植豆子
在春暖花开的季节里,大班的孩子带着小班的弟弟妹妹们一起走入植物园,老师给每位孩子分发了种植的工具,于是大孩子和小孩子两两结对开始忙起来了。周瑶对种豆子的游戏显得特别感兴趣,边帮着小哥哥挖土,边好奇地问这问那:“要放多少土才够啊?”“小豆子放在什么地方好呢?”“它会长出什么来啊?”……大班的小朋友也十分有耐心,一边解答妹妹的各种问题,一边手把手地指导她要怎样种好小豆子,怎样给它浇水,过了一会儿,小豆子种好了,他们一起把它放在了阳光下,显得特别高兴。
镜头四:种植大蒜
又一次的种植活动,今天的内容是种大蒜,当所有孩子都选择了自己喜欢的种植工具去种大蒜,周瑶和她的混龄伙伴开始忙了起来,他们商量了一会儿,分好了工,哥哥拿起筢子挖起了小坑,周瑶则拿了小水桶去舀水,他们合作得很愉快,不一会儿,两人种的几粒大蒜就在泥土里安好了家。
剖析:
《纲要》要求:要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的长处和获得成功感的机会,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在第一次种植活动中,小班的周瑶小朋友没有种植的生活经验,而个性开朗的周瑶不但对新鲜的事物感兴趣,而且擅长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寻求自己所需要的答案,于是身边具备一定相关经验的小哥哥就成了很好的沟通对象。从哥哥身上,周瑶满足了自己的好奇心,还分享了许多知识经验。我及时肯定了这对孩子的表现,请他们介绍自己在种豆子时怎样完成得又好又快,学到了哪些本领,使得其他混龄孩子也感受到大胆交往与交流的好处,肯定更积极的交往行为。同时及时表扬小哥哥对待小妹妹的耐心、细致,并乐意将自己的本领教给妹妹,使这种积极的行为在集体中形成广泛的良好影响,以促进其他幼儿之间的交往与合作。第一次成功的种植体验,使周瑶掌握了种植的方法,因此在第二次的混龄种植活动中,她们很快就投入到了商量分工合作中。在本次交往的过程中,周瑶很主动,和哥哥在游戏中产生的问题,又自然而然地在游戏中得到了解决,表现出了自己能干的一面,获得了成功感,增强了自信。
(二)混龄音乐游戏,完成自我创新,尽情释放天性。
《纲要》指出:艺术活动是一种情感和创造性活动。幼儿在艺术活动过程中应有愉悦感和个性化的表现。教师要理解并积极鼓励幼儿与众不同的表现方式,注意不要把艺术教育变成机械的技能训练。一般认为,小班孩子的生活经验少,想象和表达能力有限,模仿多余创造。因此,在混龄音乐活动中,通过音乐游戏,通过对大孩子的欣赏、观察、模仿理解与学习,更能刺激小孩子用自己的动作、表情表现对音乐的理解,释放情感。在与哥哥姐姐的混龄音乐游戏中,孩子们能轻松自如地运用自己的方式学习与探索。
镜头五:创编歌词《买菜》
活动中我发现有这样一对幼儿特别出彩,一个是大班的周天豪小朋友,一个是小班的卜宇彤小朋友,他们这对组合能充分发挥想象力,迁移自己原有的生活经验,在已掌握的句式基础上,独立创编歌曲中菜名的歌词。小班的孩子虽然能创编但看得出在随乐演唱时有了困难,而大班的孩子却能较好地随乐演唱,他边唱边拉着弟弟,用眼神和头部、手的动作提示弟弟跟上音乐的节奏,在哥哥的示范下,弟弟也能将编的歌词唱出来,两个人很开心地又编了一些不同的歌词。
剖析:
幼儿的生活经验是创编歌词的源泉。看得出大部分孩子都有和家长去买菜的经历,这样给孩子们的创编能力提供了很大的空间,但由于孩子的年龄差异,在新编歌词的演唱上,小孩子有了困难。而从大孩子的表现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混龄孩子的学习方式。她们用自己的方式解决了困难,使得小孩子在较短的时间内没有任何心理压力的基础上跟上了曲调,完成了自我创新,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这就是混龄活动的最大妙处吧。
镜头六:音乐游戏《划船》
活动中我注意大班的徐涵小朋友和小班的琳小朋友,她们这对组合能充分发挥想象力,迁移自己原有的生活经验,在划船游戏的过程中起到了模范作用。特别是小班的琳小朋友,她随着音乐不停地变化向前划船、向后划船、转动方向等动作,还做了一些泼水、玩水、看到荷花、小鱼的动作与可爱的表情,她是那么大方、可爱又有创造力,大班的小姐姐也受她的影响随着妹妹的创意表现起来。
剖析:
儿童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认为:原始的音乐是人类最本能的音乐,它是人类本能自然、直接、即兴的流露,而原始的节奏是人类脉搏心跳、呼吸及内心情绪的体现。在本次的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在音乐中尽情地释放自己的情感与个性。这时候,年龄仿佛已不能成为优势,而是自身的音乐素质、对音乐的喜爱和表现成了优势。曾经大带小,小学大在这里好像不存在了。小孩子比大孩子更大方更能表现划船的快乐心情。那么大带小或小学大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孩子们能相互学习、相互进步,尽情释放自己的天性,就能在音乐中得到快乐,获得成长。这不就是混龄活动的意义所在吗?
(三)混龄体育游戏,缩短自我挑战路程,展现自我个性。
《纲要》指出:在体育活动中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体验到幼儿园生活的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
镜头七:花样玩球
音音看到大班哥哥姐姐玩球的花样那么多,拍球、踢球、花样传球……情不自禁地拍起了手。可当老师请大班小朋友结对子一起玩球时,音音却不自在起来。她躲开向她伸过来的友好的手,对他们说:“你们玩吧,我不喜欢玩皮球。”她默默地站在一旁观望着……
最后全体幼儿排成四路纵队玩球。音音也排在队伍里,负责将滚到身边的球快速向后传去。她既紧张又兴奋,小脸涨得红红的,目不转睛地盯着不停滚动的球,待球滚到脚下,她连忙飞起一脚将球传到后面,“呵呵,真好玩!”音音开心地笑了。
游戏结束后,音音不舍地问老师:“以后我们还玩滚皮球吗?我还想玩。”
剖析:
《纲要》指出: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既要了解幼儿的现有水平,更要关注其最近发展趋势。游戏中,音音小朋友表现出的是对自己能力的不信任,拒绝在哥哥姐姐面前暴露自己的弱点。在集体游戏中音音的表现充分证实了这一点,她是非常想玩这个游戏的,她拒绝玩球也就是潜意识地拒绝将自己的薄弱点暴露出来。但爱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在集体合作玩球时,音音从紧张不想玩到最后玩了还想玩,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混龄体育游戏通过观察、体验,能使小孩子从不敢到羡慕到勇于尝试,每一步的迈出都是孩子自我战胜的过程。混龄体育又正是通过提供多种机会让大班和小班孩子结对子进行合作游戏,使每一个孩子都能从游戏中得到快乐,得到成功,从而缩短了孩子自我挑战、自我成长的路程,帮助孩子尽快地树立自信心,勇于参与到体育游戏、体育锻炼中。
镜头八:过河摘果
在混龄体育游戏活动中,一开始,老师让大班幼儿、小班幼儿自由结伴、自由探索过河摘果的方法。在自由玩的过程中,我发现基本都是由大班孩子想办法,小班幼儿跟随进行尝试。这时,我发现小班的晶晶在拿垫子垫在地上,让大班的姐姐走。我问:“你们想的什么办法?”晶晶说:“我把垫子当石头,这样就可以过河了。”我及时表扬了她,当得知这一办法是妹妹想出来的时候,召集小朋友请他们做了示范并表扬了妹妹。鼓励哥哥姐姐要让弟弟妹妹也想想办法,比比谁的办法好。在老师的提示下,哥哥姐姐们开始询问弟弟妹妹的意见,小班幼儿也兴致高起来了,与大班小朋友一起商量着、尝试着,不时跑来向我展示她们商议的成果。开心地对我说:“真好玩啊!”我也竖起大拇指对她们说:“你们真棒!”
剖析:
在体育游戏中能锻炼大班孩子的责任感,她们都知道要保护弟弟妹妹,要教弟弟妹妹。然而她们会忽略弟弟妹妹大胆尝试、勇于探索的欲望。因此,这时教师的适时指导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指导,大孩子们开始尊重小孩子的想法,小孩子也明白了自我的价值。而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因为是小孩子的创意,所以他也会负责要求哥哥姐姐按照他的要求来完成动作,使大小孩子的责任感、任务意识都得到了提高,更进一步地激励他们勇于参与游戏,展现自我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