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2024年主题教育党支部书记讲党课课件范例3篇

网友发表时间 2105376

【参阅指引】朋友以下是由阿拉题库范文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写作资料,“2024年主题教育党支部书记讲党课课件范例3篇”帮您减少加班熬夜,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2023年主题教育党支部书记讲党课课件篇1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通知指出,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是面向全体党员深化党内教育的重要实践,是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的重要举措。

当前,部分党员党的意识淡薄、组织观念淡化,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观念不强,说到底都与党章意识不强,不了解党章要求,不能很好地遵守党章、贯彻党章有关。部分党员不认真学习党章,囫囵吞枣,对相关的内容没有深刻领会,对党的理论和方针路线政策理解不到位,导致执行落实不到位,影响了政策的成效,甚至给发展造成损失。

xxx强调,党章是党的总章程,集中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党的重要主张,规定了党的重要制度和体制机制,是全党必须遵守的根本行为规范。每一个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牢固树立党章意识,自觉用党章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做到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

在全党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这是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之后,深化党内教育的又一次重要实践。通过学习党章,引导党员尊崇党章、遵守党章、维护党章,坚定理想信念。党员干部要自觉加强党性教育,加强经常性学习,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用章程指导自己的行为,把其当做自己的行动指南。同时,突出抓好《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两部新修订的党内法规的学习贯彻,守好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越雷池一步,不碰红线一下,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

党中央决定今年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把党章党规在全面从严治党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每名党员干部都要把尊崇党章、学习党章、遵守党章、维护党章作为最基本的要求,切实加强以党章为重点的党规党纪学习教育,不断强化党员意识和党章意识,成为党章党规的主动学习者、坚定执行者、忠实捍卫者,自觉做遵守维护党章党规的表率。

做遵守维护党章党规的表率,就要自觉尊崇,不断强化党章党规意识。指出:“每一个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牢固树立党章意识,自觉用党章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按照的要求,把党章党规作为加强党性修养的标准,作为指导党的工作、党内活动、党的建设的依据,把党章党规各项规定落实到行动上、体现到工作中。

做遵守维护党章党规的表率,就要认真学习、深刻理解和把握党章党规的精髓要义。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规矩;党章党规是全面从严治党的依据,是全体党员的行为规范。各级党组织要把党章党规学习教育作为经常性工作来抓,通过日常学习、专题培训等形式,组织党员原原本本学、深入系统学,全面掌握党章党规的精髓要义。要把学习党章党规作为党校、干校培训党员领导干部的必备课程。要把检查学习和遵守党章党规情况作为组织生活会、民主生活会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教育,使广大党员对党章党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做遵守维护党章党规的表率,就要身体力行,用高标准要求自己,用底线约束自己。新修订的《准则》《条例》是对党章规定的具体化。《准则》坚持正面倡导、重在立德,树立了看得见、摸得着的高标准。《条例》开列负面清单,重在立规,划出了不可触碰的底线。推进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严格执行这两项法规,既树立高尚道德情操,又严明党的纪律戒尺;既抓“关键少数”,又把党的要求落实到每一名党员,确保真正把党章党规意识树起来、把党章党规权威立起来,使党员自觉做到以党章党规为根本遵循。

做遵守维护党章党规的表率,中直机关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走在前作表率,切实起到示范引领作用。要进一步在拓展延伸上下功夫,以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有力的举措,推动学习贯彻工作向基层、向普通党员干部、向各个领域广泛延伸,确保学习贯彻工作实现全覆盖。要自觉运用党章党规指导工作实践,使学习贯彻过程成为加强党性修养、强化责任担当、勇于攻坚克难、不断提升工作水平的过程,真正把学习贯彻成效转化为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推动中直机关各项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应有贡献。

2023年主题教育党支部书记讲党课课件篇2

习近平文化思想博大精深,对文化建设的一系列重大课题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博大精深,对文化建设的一系列重大课题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从民族复兴高度回答文化建设的重大课题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之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不仅需要坚实的物质基础,而且需要强大的文化支撑和精神力量。当前,我们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各种传统和非传统的、可预测和不可预测的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如何推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是亟须回答的重大课题。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先后两次出席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就文艺工作、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文化传承发展等主持召开会议并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多次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一系列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改革发展方面的规划和方案,在各地考察各类文化传承发展项目并提出一系列要求,创造性地提出“两个结合”等重大论断,系统回答了新时代文化建设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习近平文化思想坚守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用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指导民族复兴实践,引领新时代文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作为已被实践反复检验的科学理论,习近平文化思想必将引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不断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不竭的奋进力量。

从全球文明视角回答文化建设的重大课题

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之一,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历史不同、国情各异、文化各具特色,孕育了多姿多彩的文明,绘就了姹紫嫣红、生机盎然的人类文明画卷。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各种文化思潮相互激荡。一些西方政客煽动意识形态对立和阵营对抗,冷战思维阴魂不散,“文明冲突论”“文明优越论”等论调沉渣泛起,不仅阻碍着各国文明交流互鉴,而且加重了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使人类社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面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高度,以胸怀天下的宏阔视野,先后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等,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建设美好世界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

化解人类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既需要依靠物质手段攻坚克难,也需要依靠精神力量诚意正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同文明之间平等交流、互学互鉴,将为人类破解时代难题、实现共同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指引。”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兼收并蓄,既是扎根中国大地产生的文明,也是注重吸收借鉴其他文明而形成的文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顺应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的时代潮流,立足我国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将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既谋划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又擘画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繁荣人类文明的美好图景。习近平文化思想贯通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蕴含着“天下为公”“世界大同”“和而不同”等丰富思想,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倡导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为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维护全球文明多样性、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思想引领和精神动力。

从根本政治立场回答文化建设的重大课题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立场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不断增长且日益广泛,不仅需要高品质的物质生活,而且追求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系统谋划和部署,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推动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文化产业亮点纷呈、文化公共服务普惠优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多元化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回答了文化建设“为了谁、依靠谁、成果由谁共享”的重大课题,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初心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坚持人民至上是贯穿其中的一条红线。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强调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努力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研究成果。人民至上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基点、价值支点、实践原点,习近平文化思想始终坚守人民立场,深深植根人民,紧紧依靠人民,是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展现出强大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凝聚起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

从文化使命出发回答文化建设的重大课题

伟大时代孕育伟大思想,伟大思想引领伟大时代。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必须坚定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回答好谱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华章的时代命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以非凡的理论勇气不断推进文化理论创新创造,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一重大课题。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为新时代新征程以“两个结合”巩固文化主体性、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根本遵循。

科学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围绕这一新的文化使命对文化工作作出部署要求,强调聚焦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个首要政治任务,强调“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并提出“七个着力”的重要要求。这些重要论述与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8月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的“九个坚持”、2023年6月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明确的文化建设方面的“十四个强调”,一脉相承、各有侧重、贯通融合。习近平文化思想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既有本体论、认识论高度上的整体观照,又有实践论、方法论上的具体指导,既部署“过河”的任务,又指导解决“桥或船”的问题,充分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世界观和方法论相统一,必将引领我们更好地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2023年主题教育党支部书记讲党课课件篇3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为文化数字化发展拓展了广阔空间,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了新的机遇。新时代,我国数字文化建设呈现生机勃勃的景象,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注入了强大精神力量。如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继续提升我国数字文化建设水平?如何更好让数字技术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如何加强网络空间文明交流互鉴?本期观察版围绕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编 者

文化关乎国本、国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把握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特点和规律,紧紧围绕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以数字技术赋能文化发展,推动数字文化建设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具有明确方向和根本遵循

新时代以来,数字文化建设之所以取得重大成就,最根本就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擘画数字文化建设,既有理论上的创新,又有工作部署上的要求;既有布局谋篇上的高瞻远瞩,又有制度建设上的立柱架梁,为推进数字文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网络文化培育工作,提出“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重要要求,强调“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要适应形势发展,抓好网络文艺创作生产,加强正面引导力度”。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准确把握数字化发展的时代大势,明确提出数字文化建设的目标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鼓励推出优秀网络原创作品;《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推动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网络剧、微电影等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新时代,我国网络文化的影响力持续增强,数字文化建设进入发展繁荣新阶段。

以数字技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技术能够为其传承发展赋能蓄势。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数字技术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作用,强调“要通过数字化、信息化等高技术手段,推动流散海外的敦煌遗书等文物的数字化回归,实现敦煌文化艺术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数字化共享”。对于古籍典藏的保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古籍典藏的保护修复和综合利用,深入挖掘古籍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传统文化资源数字化转化成果显著,“数字故宫”“数字敦煌”等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在信息时代焕发新的活力。新兴数字技术的运用,赋能考古、文物古建修复等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

以文化与科技融合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是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数字文化建设的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和科技的融合,指出“文化和科技融合,既催生了新的文化业态、延伸了文化产业链,又集聚了大量创新人才”,强调“要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业态,提高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将“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作为重要内容,《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将“加快文化产业数字化布局”作为8项重点任务之一,数字技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作用不断增强。今天,随着网络视听、数字文旅等新业态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更好满足,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有了坚实的科技支撑。

取得丰硕成果

一切伟大的实践,都需要科学理论的正确指引。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各地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字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新时代数字文化建设充满生机活力、结出丰硕成果。

数字文化精品创作活力涌现。一系列有内容、有温度、有力量的优秀作品在网络空间激发情感共鸣,网络内容建设的创新活力持续显现。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22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亿,网络文学作家数量累计超2278万。以网络视听节目《红色文物100》、网络剧《在希望的田野上》、网络纪录片《追光者:脱贫攻坚人物志》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作品在网络空间汇聚起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同时,深入实施中华文化新媒体传播工程,开展“网络中国节”系列主题活动、中国网络文明大会、中国正能量“五个一百”网络精品征集评选展播活动等,推动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文化氛围;深入推进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智慧广电、智慧图书馆、智慧博物馆等建设,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

数字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50106亿元,比上年增长%,增速快于全部文化产业营业收入个百分点。文化新业态行业营业收入占全部文化产业营业收入的%,占比首次突破30%,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云音乐会、云展览、云旅游、云观影等线上文化消费不断丰富,数字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态势显著,网络游戏、音乐、文学、视频、直播等新业态不断涌现。总体看,我国数字文化产业规模持续壮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内容供给质量不断提升。

网络空间文明交流互鉴深入广泛。网上文化交流共享渠道加快拓展,不同文明在网上对话沟通、互学互鉴更加广泛深入,互联网成为展示世界多彩文明的重要平台。“中国联合展台在线平台”集信息发布、展览展示、版权交易、互动交流等于一体,为各国视听机构、视听节目和技术设备展示交流提供渠道;多语种“丝绸之路数字遗产与旅游信息服务平台”以图片、音视频等推介1500处世界遗产与旅游资源;“全球博物馆珍藏展示在线接力”项目吸引五大洲16家国家级博物馆参与;等等。互联网成为文化传播的新平台、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新桥梁。

新征程上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新时代新征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动数字文化建设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深入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党的二十大把“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作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重要举措。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指出:“推进文化数字化发展,深入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建设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形成中华文化数据库。”我们要完善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搭建文化数据服务平台,促进文化机构数字化转型升级,发展数字化文化消费新场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水平,加快文化产业数字化布局,构建文化数字化治理体系。

进一步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要坚持以重大文化产业项目为抓手,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培育形成一批新的增长点、增长极和增长带,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促进产业集聚、企业孵化和人才培养。要通过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做强做优文化企业,全面提升文化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和产品升级,不断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持续推动广播电视电影和网络视听高质量发展。《关于推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内容创作生产更加繁荣,作品质量更加精良,不断推出更多符合新时代要求,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的精品佳作。”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要进一步推动内容产业健康繁荣发展,丰富网络视听节目的形态和样式。建立健全鼓励创新的机制,为行业科技创新和应用提供有利的政策环境,促进网络视听内容创意、质量审核、节目播出、终端投放、用户管理等全流程优化管理、全方位创新发展。

进一步引导网络文艺创作,推出更多网络文化精品。继续通过规范管理营造良好生态,在网络视听领域确立更严格、更规范、更明晰的行业标准。继续加强对网络文艺创作的引导,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推出更多叫好又叫座的网络文艺精品,以高质量文化供给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2105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