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2024年文言虚词以的用法和意义归纳总结 文言虚词则的用法汇聚5篇

网友发表时间 2097285

文言虚词以的用法和意义归纳总结【第一篇】

在有些句子中,为和所呼应,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如:

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指南录〉后序》)。

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信陵君窃符救赵》)。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文言虚词以的用法和意义归纳总结【第二篇】

复音词“于是”,用法与现代汉语的“于是”不完全相同。

1.放在谓语之前或谓语之后,“于是”属介宾短语,做状语或补语,根据“于”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在这”“从这”等,可译为“在这时”“在这件事情上”“在这种情况下”。如“然后刑于是起矣”(《荀子·议兵》),“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捕蛇者说》)。

2.放在句子开头,表前后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在的承接连词或因果连词相同,如“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廉颇蔺相如列传》)。有时结合语境理解为介词“于”和代词“是”的组合,可译为“在这时”“在这种情况下”“因此”“从此”等,如“于是宾客无不变色而离席”(《口技》),此处应理解为“在这个时候”,与现代汉语不同。

复音词“至于”,原来不是一个词,“至”是动词,表示动作;“于”是介词,引出动作涉及的对象,如“屈原至于江滨”(《屈原列传》)。后常连用,用于句首表示承接上文另及一事,如“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出师表》),“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六国论》)。

文言虚词以的用法和意义归纳总结【第三篇】

则,法也;则,常也。——《尔雅》。

均守平则。——《周礼·大司马》。

法则以驭其官。——《周礼·太宰》。

掌则以逆都鄙之治。——《周礼·太史》。注:“亦法也。”

有物有则。——《诗·大雅·烝民》。

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管子·形势》。

2.又如:则天(以天为法,治理天下);则度(法度);则效(则象。效法)。

3.等级(由则的划分等级引申而来)。

《坤》作坠势,高下九则。——《汉书·叙传下》。颜师古注引刘德曰:“九州土田上中下九等也。”

4.古指三百平方里以下的采邑。王莽时以土方五十里为一则,为子男封邑。

5.标准权衡器。

王者制事、立法、物度、轨则,壹禀于六律。——《史记》。

6.榜样。如:以身作则。

文言虚词以的用法和意义归纳总结【第四篇】

“犹且”一般承上文意,表示一种让步关系,译为“尚且”。如:

1、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

(二)且夫。

“且夫”一般用作句首发语词,表示提起下文议论。如:

1、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赤壁赋》)。

2、且夫天下非小弱也。(《过秦论》)。

文言虚词以的用法和意义归纳总结【第五篇】

1.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有时灵活运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

(1)太后盛气而揖之。(《触龙说赵太后》)。

(2)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3)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与妻书》)。

2.指示代词:这,此。

(1)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季氏将伐颛臾》)。

(2)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

(3)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

(二)助词。

1.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2.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烛之武退秦师》)。

3.放在倒置的动(介)宾短语之间,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师说》)。

4.放在倒置的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5.用在时间名词或动词(多为不及物动词)后面,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三)动词,到去。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2097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