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康复中心介绍(4篇)

网友发表时间 2185013

【导言】此例“康复中心介绍(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康复中心范文1

关键词 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健康教育;康复知识

DOI://

PCI术是冠心病治疗的常用手段, 可有效改善冠状动脉血液循环, 使患者心肌功能得以恢复, 因行PCI术并不会改变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需要术后予以心脏康复, 以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1]。现选取本院2014年6~12月收治的择期行PCI术的7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探讨康复路径教育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心脏康复中的作用,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6~12月收治的择期行PCI术冠心病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 男38例, 女32例;年龄50~80岁, 平均年龄(±)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6例, 高中及中专27例, 大专及以上7例。所有患者均符合WHO冠心病相关诊断标准, 均接受PCI术, 对于患有严重脏器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以及存在语言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予以排除, 其中心肌梗死22例, 心绞痛36例, 高血压46例, 糖尿病25例, 高脂血症3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各3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健康教育, 药物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抗血小板及抗凝药物等, 健康教育内容以用药指导为主, 并向患者讲解术后饮食、活动以及保健等方面的知识, 患者出院后定期对其进行随访。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严格按照康复路径表对患者进行心脏康复知识方面的教育, 先对参与健康教育的医师、护师和营养师进行系统培训, 在由其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一对一”讲授, 共分为四个阶段, 具体如下:①第1阶段。从术后第1天开始, 对患者进行为期2周的早期康复教育, 使其对心脏康复方面的知识有所了解, 在术后第1天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 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计划, 并给予其足够的心理支持;第2天由健康教育人员讲解有关冠心病及合并症的一些基础知识, 并对患者术后饮食和活动进行指导;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 完成药物使用、自我管理、运动锻炼、心理社会因素等方面知识的讲解;在出院之前, 应强化康复指导内容, 向患者发放心脏康复日记本, 指导患者填写用药、饮食、运动、检查项目指标等各项内容。②第2阶段。在患者出院的第1~2周, 定期通知患者来院复诊, 并对康复教育的各项内容进行评估, 对相关内容做出调整, 制定个性化、有针对性的心脏康复方案。③第3阶段。出院后第3~6周, 通过电话随访了解患者病情恢复情况, 督促其记录康复日记, 坚持心脏康复治疗计划。④第4阶段。患者出院6周后已经进入持续心脏康复阶段, 应根据康复日记对现执行的康复计划进行调整, 通过持续性的介入, 保证患者能够长期坚持心脏康复, 提高术后二级预防能力[2]。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自行设计康复知识问卷调查表, 对患者各方面康复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调查, 对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和自我管理行为做出评价, 得分越高, 表明效果越为理想;并对两组冠心病危险因素控制情况进行分析和比较。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干预前后康复知识及二级预防行为比较 研究组干预前康复知识、自我效能感及自我管理行为评分分别为(±)、(±)、(±)分, 干预后各项评分分别为(±)、(±)、(±)分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冠心病危险因素控制情况比较 干预前研究组血压达标16例(占%), 吸烟17例(占%), 干预后血压达标29例(占%), 吸烟3例(占%),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小结

PCI术后予以心脏康复的积极作用不言而喻, 但是经PCI术患者参与心脏康复的比例一直处于较低水平, 且取得的效果也并不理想, 因此, 有必要探索出一种新的康复模式, 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的心脏康复举措及相关危险因素控制进行评估, 以达到改善患者预后的效果[3]。本研究将康复路径教育引入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心脏康复中, 干预后结果显示, 干预后两组康复知识、自我效能感、自我管理行为评分吸烟率以及血压达标率均明显优于干预前, 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 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康复路径教育可提高PCI术后患者的康复知识及危险因素控制水平, 改善二级预防行为, 是PCI术后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心脏康复模式。

参考文献

[1] 郭春芳, 朱林锋, 沈磊。自助式心脏康复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影响。中华全科医学, 2012, 10(3):1641-1642.

[2] 郑淑梅, 杨秀兰, 吕烨辉, 等。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心脏康复中的应用中华护理杂志, 2012, 12(4): 297-300.

康复中心范文2

市听力康复中心成立于年月日,实习单位概况:实习单位是听力康复中心。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特批的听力言语康复中心,一所集听力技术开发、耳聋康复科研、言语康复教育于一体的专业听力语言康复机构。中心地处动物园旁,有宽大的康复治疗场地和广阔的户外活动场所,可同时容纳名聋儿在训康复。中心硬件、软件建设达到国家一级康复中心标准。

能对患者进行听功能的全面检测和评估,门诊拥有国内先进听力检测设备。为诊断耳聋性质提供科学的依据。门诊拥有一支由医学专家、听力专家、康复工程师、电子工程师、言语矫治师等组成的强大专家队伍。通过专家会诊,对不同类型的耳聋患者提供听力补偿最佳解决方案的强大专家队伍。并率先开设言语矫治专科门诊,主要解决极重度耳聋及更严重的耳聋患者发音不清、吐词不准;大龄聋哑儿假音、假声;以及言语发育迟缓、发育性言语障碍、运动性失语、自闭症、孤独症等言语疑难问题。还设有人工耳蜗调试训练中心,全面开展人工耳蜗调试和听觉语言训练工作。

那些具有康复和提高可能的儿童才可以进二楼的言语康复教育部。实习主要是言语康复教育部。这里与一楼的门诊不同,经过门诊检测。以教育为主,让孩子们学习中学到知识和听力得到提高。康复教育中心设有语训部,综合素质教育部和社区康复部三个部门,其功能如下:

1.目标:使每一个到市听力康复中心接受训练的聋孩。都能开口说话,进行语言交流,并能发音清楚、说话流畅。

语训特色:

对大龄聋孩通过语音矫治,突破年龄---突破“超过七岁很难康复”传统观点。也能达到言语康复攻克听障---创新语言康复技术,极重度听力损失也能说清楚

压缩时间---将原来需要三年或者更长时间的语言康复期压缩至更短时间

2.综合素质教育部:

完成聋儿的文化教育,文化学习:根据国家教育大纲。同时继续康复语言、发展思维

向重点学校冲刺;文化培优:对优秀学生重点学科或全面培优。

特长培养:开设美术班、舞蹈班、手工班、职业特长班等。

开发聋儿潜能,蒙式教育:引进北京市蒙台梭利教育研究中心最新成果。促使聋儿身心协调发展。

3.社区康复部:

1家长学校举办函授讲座、交流康复经验、开展家长联谊活动、解答疑难问题、指导家庭康复训练、研讨家庭康复教育

2聋儿之家”跟踪了解在普校随班就读的聋孩子情况。让已经上普通学校的孩子在这里进行语音矫治---文化补习---特长培养----才艺展示-----夏令营活动

3定期发行《康复》宣传康复典型、提供康复信息、介绍康复知识、交流康复经验、康复专家访谈、传递上级精神、倡导扶弱助残、弘扬社会关爱。

教他读书,和孩子们一起玩。辅导他做作业,参与“语训课”交流中纠正他语音错误。

只有星期天休息。课程主要有晨谈、语文、语训、数学、美术、体育。上午两节课之间也有课间操、中午午休。实行一周六天制。

每个老师带5-7个孩子,还实行负责制。听力特别严重的带3-4个。老师们不只教孩子们上课、说话。因为是全托的所以孩子们饮食、住宿,也归各自的老师负责。自早上起,孩子们起床要给他穿衣服,吃饭要给他打饭,口渴了要倒水给他喝,课间操要和他一起做。当然,老师的作用是看护、监督,主要是让孩子们自己做,让他通过提高动手能力反过来促进语言发展。知道了这些,第一个感觉就是辛苦,老师们真是辛苦。

坚持要我叫她杜老师,教育部的杜在新主任也这么说。说孩子们都这么叫她所以当我说明来意的时候,就说让我体验一下老师们辛苦,带聋孩子不容易啊。于是安排我带孩子们玩。大约两个小时吧。每个人带一个。即使只有一个,还是忙得够呛,累得够呛。刚去之前,以为聋和哑是一起的既聋,那就哑。其实不然。杜老师说他这不收完全耳聋的儿童,康复中心。要让那些听力较差的儿童通过治疗和教育训练有一定程度的恢复。能够回到正常学校、正常的生活中去。上课的时候普通话一定要标准,因为他不仅要听,还要看,通过看口型来领会那不能完全听明白的话。带他玩的时候,和他交流,一定要对着他让他看到口型。也许平时他都不大出来玩,课间的时候,总是教室里玩。于是难得一次的机会出来,满院子的跑,从这个小房子到那个滑梯,直到累。也没什么交流,因为她总是不愿停下来听我说,停下来了也不看我可能是陌生的感觉让她这样,只问了几岁了用那稚气、模糊的声音告诉我五岁”第二次去的时候就完全不一样了看到就跑过来拉着我手,直到上课。

老师上课不让人打扰,本来。所以杜主任总是安排我星期天他放假的时候去,带孩子玩。总是这样,就不能体会老师是怎样上课的不知道孩子们通过怎样的课来康复的于是希望在上课的时候来实习,幸运的杜主任一下就答应了

康复中心范文3

一、认清疾病的性质,相信痊愈的可能

中风并非不治之症。每年患中风的病人成千上万,痊愈的患者也成千上万,自己的疾病也一定能治好。这是一个中风患者首先应该保持的心理状态。任何一种疾病的痊愈与否都与病人的自信心和顽强毅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那些能够鼓起战胜疾病的勇气并相信自己能早日康复者,才有可能尽快痊愈。

二、保持乐观的情绪

第一步是相信中风能够治愈,第二步就是保持乐观的心态。中国有句谚语:生气催人老,一笑十年少。要善于自我解脱,笑对病痛。“难得糊涂”虽然在工作上有些消极,但在养病中遇到烦恼之事,不妨糊涂一次,有益健康。国外有许多医院尝试用幽默疗法、漫画疗法、小丑疗法来帮助康复,其目的就是通过欢笑,使病人精神愉快,肌肉放松,缓解症状,有助康复。

三、豁达开朗,心想事成

中风后容易情绪低落,不合群。此时,作为病人应该注意养性修身,要投入到人群中,多与同病房的人、周围的人、家人谈天说笑,多与他人吐吐忧虑、苦闷及解不开的愁结,多运动四肢以使患肢尽快恢复,增强体质。许多临床统计资料表明,性格内向,长久孤僻忧郁者,患中风后的恢复速度远较性格开朗者要慢。

四、排除杂念,制怒常记

中风患者需要安静。这个安静包含心理的松弛和寡念。心理松弛就是要清除杂念,排除欲望,减轻思想负担。中风后行动不便的病人可尝试练习一下入静功。这种功法对初学者很适用,不用意守何处,只要每天在一段时间内什么也不想即可。开始可能几秒,逐渐就可延长时间,只要坚持下去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此外,善于制怒甚为重要。避免发怒,如果有事情惹得自己心理不平,不妨马上数数,然后再说话,或者过几天再谈论此事。还可以使用让步法,就是在保持原则的基础上,理智地让步;此外,要尽量避免自寻烦恼,更不要卷入与自己无关的争执中。

康复中心范文4

李瑞杰教授在致辞中说:“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和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联合发起首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预防与康复大会,是为了进一步提升全国各级中西医结合医院心内科科室建设、管理和诊疗服务水平,推广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预防与康复的临床经验和新理念、新方法、新成果,促进中医、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学术内涵的建设与发展。”

在这次会议期间,本刊记者就上述话题对李瑞杰教授做了深入采访……

众专家纵论心脏康复

四月的北京,暖风拂煦,春和景明。在这百花吐艳的大好春光里,我国心血管医学领域迎来了一大盛事――首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预防与康复大会暨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

记者在会议现场看到,出席首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预防与康复大会开幕式的有在该领域享誉国内外的胡大一、李瑞杰、杨荣臣、高武、连岳寿、王亚煌、袁平等众多专家。在此后举行的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选举会议上,陈可冀院士、胡大一教授当选为名誉主委,李瑞杰教授当选为主任委员,吴D教授、吴永健教授、徐浩教授、李军教授、王肖龙教授、杜廷海教授、王晓峰教授、施海明教授、胡镜清教授、袁平教授当选为副主任委员。

据记者了解,胡大一教授为本次会议带来了题为《心脏康复在我国的发展模式与前景》的工作报告。在会议进行期间,胡大一教授还着重指出:心脏康复是一个多赢的体系,其核心是心血管疾病预防及康复的统一。它不仅包含了心血管病患者及高危患者生活方式达标和药物治疗达标,而且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生活质量等综合的、整体的心血管医疗模式。积极的创新模式可使患者降低死亡率,改善生活质量;可使卫生服务体系控制不合理的医疗成本增长;可以增加医疗服务效益,提高医疗服务和社会满意度,合理使用和节约医疗资源。发展心血管病预防与康复事业,是推动医疗改革和可持续发展的杠杆支点,是实现医学的目的和价值、推动医患和谐的关键点,更是推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型的落脚点。

中医促会心康专委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的吴D教授在会上作报告时谈到:现代心血管学科发展十分迅速。新技术的不断引入,已经为提高临床诊治水平、研究水平搭建了新的平台,使中医药一些原有的优势领域受到严峻挑战。将现代医学精细化诊疗技术与中医精细化慢病防治优势相结合的心脏康复模式,是中西医防治心血管病的新趋势。要运用中医理论解决新时代面临的新问题,要拓展中医的应用范围,有必要选择有充分基础的中医临床医疗基地,应用专项资金建立具有示范性冠心病中西医结合精细化诊疗平台,从而探索如何应用中西医结合方式为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最佳的医疗服务。

中医促会心康专委会秘书长、北京市垂杨柳医院的姜红岩医生在题为《心脏康复之心理处方的制定》中提出:心血管疾病患者往往合并有严重的心理疾病。很多心脏病人生病后,会产生焦虑、不安心理,这对心脏康复极为不利。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处方包括非药物治疗及药物治疗。针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干预,目前较为常用的方法包括行为疗法、认知疗法、放松训练、心理压力调节训练、群体治疗和家庭社会支持等。而且,患者和家属的焦虑和抑郁情绪主要源于对心血管疾病的错误认识和对心脏康复的不了解,所以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疾病的咨询与程序化教育非常重要,而且讲解往往需要多次重复,这是帮助患者克服不良情绪的关键之一。

中西医结合心脏康复具有独特优势

在这次论坛上,李瑞杰教授作了《中西医结合心脏康复模式探讨》的专题工作报告。在围绕这个话题接受记者采访时,李瑞杰教授进一步介绍说:“当前,随着心脏介入及手术治疗技术的提高、各种新药的问世,使一些重要的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及瓣膜病等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有所控制,但仍处于持续上升阶段。目前心血管病――包括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城乡居民的首要死亡原因。面对众多的心血管病急性发病和PCI术后患者,目前我们重点关注的往往是发病急性期的抢救与治疗,而对于发病前的预防,以及发病后的康复往往不够重视,这导致大量发病后的患者得不到进一步的医学指导,从而反复发病、反复住院,重复进行冠状动脉造影与血运重建,医疗开支不堪重负。因此,心脏康复与二级预防在中国势在必行!”

谈完上述学科背景,他还介绍说,近50年来,心脏康复在全世界得到了快速发展,欧美国家正逐步走向成熟;而在我国,心脏康复依然是医疗服务体系的“短板”。目前有明确的临床研究显示:心脏康复能够降低心肌梗死后患者全因死亡率8%至37%和心血管死亡率7%至38%,这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李瑞杰教授还认为:“中医康复学是中国医药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有统计学理论,也有丰富多彩的康复方法和行之有效的实践经验。几千年来逐渐形成并得到良好发展的中医康复学思想理念和实施方法,具有显著区别于西方医学的中华民族特色。”

谈及中医康复学的具体方法,李瑞杰教授阐述说:“中医康复学概括起来可分为运动、药物、饮食、精神、物理和环境等6大类康复措施。”同时,李瑞杰教授在会上所做的报告中还特别指出:“我国心脏康复医学模式应该充分考虑本国国情,发挥中医传统康复疗法的各种优势,同时吸收借鉴国外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文明成果,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中西医结合心脏康复模式。它有利于发挥医务人员和患者的积极性。在社区、家庭广泛开展心脏康复工作,能够充分利用国内医药资源,低成本、高效益地提高心脏康复效果;同时这也是设计中西医结合心脏康复程序的指导思想。”

心脏康复的中西医结合“五大处方”

李瑞杰教授依据我国国情和临床工作体会,参考国外大量心脏康复文献,经过长期的工作实践,结合中医养生及康复学理念与方法,归结出了中西医结合心脏康复的“五大处方”。在采访中,李瑞杰教授系统介绍说:“中西医结合心脏康复的‘五大处方’具体为:一是中西医结合运动处方,二是中西医结合药物处方,三是中西医结合营养处方,四是中西医结合心理处方,五是中西医结合戒烟处方。”

随后李瑞杰教授详细阐述道:“首先说说运动康复。运动康复是心脏康复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工作中,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个体化的运动处方。运动处方的要素包括运动种类、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和频率;其中运动强度是制定运动处方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运动的安全性和效果。有氧运动是心脏病患者运动康复的主要形式。有氧运动的种类一般包括走路、踏车、游泳、骑自行车、爬楼梯、太极拳、太极剑、八段锦等。有氧运动的运动时间一般为30到60分钟,其中包括热身运动时间、真正运动时间及整理运动时间;其运动频率为每周3到5次为宜。运动强度可参照心率、peakVO2、AT、Borg自感劳累分级评分等指标,酌情给予具体确定。”

解析心脏康复中西医结合的“药物处方”时,李瑞杰教授首先阐述说:“大量文献资料表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应用中医药辨证治疗或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提高临床疗效,减轻西药毒副作用。”李瑞杰教授继续说,“根据指南,合理选择具有循证证据的药物,通过中医体质辨识,辨证施治,合理选用中药治疗,再加上针对患者的个体化情况调整药物剂量,并教育、监督、鼓励患者坚持用药,提高用药依从性,这就是‘中西医结合药物处方’。”

关于“营养处方”,李瑞杰教授阐述说:“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以及肥胖等冠心病危险因素与人们有害的生活方式、不良的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密切相关;因此,指导患者改变有害的生活方式,改善饮食结构与饮食习惯,并运用食物进行调理,是心脏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食物在调节血脂、增强免疫、调节血糖、改善循环、调节血压、改善睡眠、耐缺氧、抗氧化、延缓衰老、减肥、抗焦虑、抗抑郁等诸多方面,都有一定的功效。近些年来,国内外对食物的药效研究和功能食品的开发方兴未艾,这其实正是中医食物疗法与‘药食同源’思想的现展结果。因此,‘中西医结合营养处方’就是评估患者的饮食习惯和营养结构,如每日能量的摄入、饮食中的饱和脂肪、盐及其他营养成分的比例等,通过中医的辨证施治,指导患者服用药茶、药膳、药粥等,以促进病情恢复。”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心血管疾病及其急性事件与人格特征、心理冲突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而有害的生活方式也与不健康的心理因素有密切关系。目前的心脏康复主要关注体力活动的恢复,往往忽略患者心理因素对康复的影响。实际上,我一直认为心血管病患者的情绪管理应贯穿心脏康复全程管理的始终。心血管病患者往往因疾病给生活带来巨大变化,迫使患者调整以往的生活状态。他们出现的躯体不适,也往往会使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精神疾病症状。”对此,李瑞杰教授在解析“心理处方”时强调,“除患者本人,患者的配偶和亲友往往也会感到焦虑,这同样会极大地影响患者的康复;而中医康复学尤其重视精神摄养在疾病防治、康复过程中的作用,并吸收了儒、佛、道、医传统文化中的精神修养方法。为了防止七情过度、躁扰神明,气功、瑜伽、禅宗、超觉静坐等修练方法,一直是我国人民行之有效的养生康复措施。在临床实践中,现代心理治疗与中医精神摄养可以相辅相成、共同作用,从而形成‘中西医结合心理处方’,减轻患者心理应激,增强心理免疫,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这十分有利于心血管疾病的康复。”

李瑞杰教授接着说:“中西医结合心脏康复‘戒烟处方’的目标,就是使患者彻底戒烟、并远离烟草环境,避免二手烟的危害。”他还推荐了如下措施:每次诊视询问患者的吸烟情况并记录在病历中,劝导每个吸烟者戒烟,评估戒烟意愿的程度,拟定戒烟计划,给予戒烟方法指导、心理支持和(或)戒烟药物治疗,以及中医针灸、按摩、理疗、足浴、热疗、穴位贴敷等中医物理治疗,并定期随访。

详细解释完“五大处方”的内容之后,李瑞杰教授归纳说:“中西医结合心脏康复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相关理论与实践经验均比较少,并且缺乏循证医学指导。我们必须结合我国国情,充分发挥中医药学及其养生康复学的优势,形成中西医结合心脏康复治疗的新模式,这对于进一步推动我国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事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在采访过程中,李瑞杰教授谈及自己供职的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学科建设情况时介绍说:“作为本次会议的联合发起单位,我们的心脏康复中心以我国著名心血管病专家、医学教育家胡大一教授和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专家王硕仁为核心,聘请西苑医院史大卓教授、安贞医院马长生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丁荣晶教授等十余名专家为委员,融合东西方医学优势,整合多学科服务团队,成立了多学科、跨部门的一体化心脏康复服务团队,能够为患者提供专业、资深的心脏康复诊疗服务。我们的组织构架涵盖有心脏康复研究室、心脏康复门诊、戒烟门诊、心脏康复评估室、心脏康复训练室、心理科、营养科等,这为提供团队化康复服务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的心脏康复中心从成立至今,为了建立中西医结合心脏康复模式,在多个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初步形成了中西医结合心脏康复方案,得到了心脏康复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患者、媒体的广泛赞誉和关注。今后,我们将继续致力于为广大患者提供全程优质的心脏康复服务事业,助力中国心脏康复事业的蓬勃发展。”

采访到最后,李瑞杰教授强调说:“中西医预防与康复各有自己的优势。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心脏康复综合管理模式十分重要。随着中西医有机的结合,系统、优化的康复治疗方法正在日益受到重视。因此,我们提出了心脏康复的新模式。目前,我国心脏康复仍处于初级阶段。我希望借助本届大会的影响力,最终能够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临床心脏康复之路!”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2185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