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红色文化家校共育的成效、问题及对策的思考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过程中凝聚的、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核心的红色遗存和红色精神,也包括中国近代以来仁人志士们自强不息、救国拯民,反对内外强权压迫过程中形成的革命解放基因和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论述,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2019年9月16日,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指出:“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需要学校、家庭及社会的共同努力。这与学科课程的学习不同,在这其中家校共育尤为关键。**是一座拥有丰厚革命传统与历史底蕴的英雄城市,红色资源十分丰富,在传承红色基因和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因此,考察**市红色文化家校共育方面的经验、成效及问题,对于新时代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提高立德树人实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2021年5月,**市红色文化教育实证调查课题组对**市红色文化传承和红色文化教育基本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调研。基于分享的“关于对红色文化家校共育的成效、问题及对策的思考”,参考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的诸多成果,我们对**市红色文化家校共育形成了更加清晰的省思。
一、**市红色文化家校共育成效
(一)家校共育的共识初步形成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随着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家校合作和家校共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吴晗清等人指出:“家校共育,顾名思义就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结合,共同承担教育孩子的重任。是由教育合力中的以父母为代表的家长和以学校教师和管理者为代表的教育工作者共同组合而成,以完善学校教育工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学校为主体场域,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一种双向互动活动。”红色文化教育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理想信念和思想价值观念的教育,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和思想导向性,需要学校、家庭及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协同配合。凝聚家校合力,提升家校共育水平,对于提升学校红色文化育人效果和质量具有重大意义。调查结果显示,**市红色文化家校共育共识已初步形成,这主要表现在:其一,从家长角度看,大部分家长有参与学校红色文化教育工作的意愿。如表1所示,首先,在对红色文化的认知上,%的家长知道红色文化的内涵,%的家长认为学习红色文化能够受益终身。这表明,大部分家长了解红色文化并能认识到红色文化的重要作用。其次,在对红色文化的兴趣上,%的家长对红色文化知识非常感兴趣。再次,在对学生学习红色文化过程中家长重要性的认识上,认为自己的作用非常重要、比较重要和一般重要的家长分别占%、%和%,仅有%和%的家长认为自己基本没作用和完全没作用。这表明大部分家长能意识到自身在红色文化教育中的重要性。而且,在参与学校红色文化育人活动的意愿上,分别有%和39.0%的家长表示非常愿意和比较愿意,有%的家长参与意愿为一般,仅有%的家长不是很愿意,%的家长完全不愿意。也就是说,大部分家长具有参与学校红色育人活动的意愿。另外,实地访谈的结果显示,大部分学校领导和教师认为家长对于学校开展的红色文化教育活动总体上持积极态度,并且能够积极参与其中。例如,有些家长会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学校组织的红色文化教育活动,进而提高了活动的效果和质量。
其二,从学校角度看,学校鼓励家长参与红色教育工作。首先,学校教师具有红色文化家校共育的意识。在对红色文化的认知上,96.3%的教师知道红色文化的具体内涵;在对如何将红色文化融入中小学育人实践活动的认识上,有%的教师认为应结合家庭教育;在对什么教育对学生爱国情怀影响最大的认识上,%的教师认为是家庭的潜移默化。这些数据说明大部分学校教师了解红色文化并重视家庭教育在红色文化教育中的作用,具有家校共育的意识。其次,根据实地访谈,多数学校领导注重在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的过程中利用家长和社会的力量,发挥家校社协同育人功能。最后,学校普遍采取一些措施吸引和鼓励家长参与。例如,海珠区梅园西路小学积极推进红色文化教育进家庭实践探索,让红色文化在家庭中生根、发芽、开花,让红色基因植根于优秀好家风当中。海珠区晓港湾小学为了把传承红色基因更好地付诸行动,大队部引导队员以“小手拉大手”的形式,邀请家长利用便利贴或自制的心愿卡,写上传承红色基因的心愿,和家人一起见证传承红色基因的决心,使红色精神扎根于少先队员们心中,传播到校内外的各个角落。此外,队员和家长还自发阅读红色书籍,撰写红色心得。亲子共育,让红色基因的种子渗家庭、融生活,把红色精神牢记于心,外化于行,努力争当新时代好队员,争做新时代标兵家庭。
(二)家校共育的内容和方式多样
随着人们对家校共育的日益重视,家校共育的内容和方式也日益多样化。**市不少中小学注重通过家校合作来拓展红色文化教育的内容,丰富红色文化教育的方式。这主要表现在:首先,家校携手挖掘红色资源。**市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这为各校开展方式各异的红色文化教育提供了有力支撑。部分学校会邀请家长联合开发和利用周边或区域的红色资源。例如,越秀区文德路小学利用越秀区具有丰富红色资源这一优势,协同家长,积极与越秀区内**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起义烈士陵园等红色史迹管理机构进行合作,深挖区内红色资源。其次,家校协同开展红色文化实践活动。举办实践活动是家校合作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抓手。在家校的共同推动下,**市中小学利用属地或区域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举办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家校合作开展红色研学活动,部分家长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在重要时间节点家校开展纪念或庆祝活动,如清明节家校联手赴烈士陵园开展扫墓活动;家校合作举办学党史系列活动;家校合作探访红色史迹等。此外,一些学校邀请家长参与红色艺术创作和演出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番禺区石碁中心幼儿园结合本地抗日英雄黄啸侠的事迹,邀请家长共同编排和表演爱国武术,以此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红色文化。再次,家校联合培养学生红色文化讲解员。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传承和内化红色文化,不少学校联合家长致力于培养红色文化讲解员。把学生培养成为红色文化讲解员,既有利于训练和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及演讲能力,也有助于学生真正理解和内化红色文化。番禺区里仁洞小学近年来共培养了300多名“小红军”讲解员,深受家长、教师和社会人士的好评。最后,家校联手推动红色文化融入班级文化建设。实地调研发现,一些学校和家长积极推进红色文化融入班级文化建设,并以红色文化引领班级文化。如番禺区石碁中心小学注重以名人精神和榜样人物引领班级文化建设。该校鼓励各班级选定一位合适的名人或榜样人物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基础,并以这些榜样人物的优秀事迹或精神为依托,打造班级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在建设的过程中,不少班主任主动邀请家长参与,鼓励家长建言献策,与学生一道共同开展为班级命名、策划班牌、讲名人故事、读名人书籍等活动,取得了较好的育人成效。在家校的共同努力下,该校涌现出了“麦华三班”“黄啸侠班”“雷锋班”“周恩来班”“袁隆平班”“冼星海班”等一批名人班级,使学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熏陶。
(三)家校共育的效果明显
红色资源和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具有强大的思想凝聚力、向心力和引导力。家校合作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对学生、学校、教师和家长都有着明显的提高和导向作用。首先,从学生角度来看,家校共育有利于促进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具备爱党爱国爱家的优良品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例如,**市一些中小学通过与家长和社会合作,培养培训了一批优秀的学生红色文化讲解员。学生要成为一名红色文化讲解员,必须先在家长和教师的指导下,学懂弄通那些红色故事或红色史迹背后蕴含的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加之他们在红色史迹场馆进行志愿讲解,经过实践运用,更是显著提高了自己的演讲能力及学习和内化红色文化的能力。与那些很少和不注重参与红色文化教育活动的学生相比,受过红色文化教育的学生在思想境界、爱国品质、为人处世和行为习惯等方面都要略胜一筹,而且这些学生会主动关心国家大事、方针政策,具有更鲜明的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其次,从学校角度来说,家校社合作开展红色教育提高了学校育人质量和办学水平。学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而红色资源和红色文化则是学校进行立德树人和开展思政教育的有效依托。借此学校能够更切实地推进道德品质和理想信念教育,提高学校德育质量,进而提高学校整体育人质量。家校合作共育还有利于提高学校办学水平。例如,番禺区里仁洞小学通过家校合作大力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打造红色文化教育特色学校,成功实现了由一所乡村薄弱学校到区域品牌学校的转变。再次,从教师角度来看,家校合作共育也有利于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道德修养。不少教师在家校社的合作和互动中,加深了对红色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受到了红色精神的熏陶,从而提高了自身品德。最后,从家长角度来看,家校共育有利于提高家长素养,进而提高家庭教育能力。在共同参与红色文化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家长和孩子一起学习和内化红色文化,一方面促进孩子的成长,一方面带动家长的进步。通过家校共育,家长可以了解和学习到红色文化中蕴含的优良家风,领悟到红色文化的魅力,进而增强自身开展家庭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二、**市红色文化家校共育现存问题
(一)家校共育频率不高
红色文化家校共育需要家长、学校和教师的积极参与和密切配合。然而,总体上看,家校合作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的次数偏少,频率偏低。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如表2所示,在2020年有%的家长参加学校组织的红色文化相关活动的频率为零,也就是说,这一年内%的家长并未积极参与学校红色文化教育。参加过1-2次、3-4次、5-6次、6次以上活动的家长占比分别为%、%、%、%。究其原因,首先,部分家长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认知不足,以致较少参与这些家校共育活动。其次,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和影响,受常态化疫情防控的需要,家长很难参与到学校开展的线下红色文化教育活动中。实地访谈的时候,有不少学校领导和教师反映,疫情影响和阻碍了这种家校合作活动。再次,部分家长工作繁忙,陪伴孩子的时间较少,对于学校组织的红色文化教育活动没有精力参与。此外,校外培训占据了家长和孩子大量时间,不利于家长积极参与家校共育。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们为孩子选择和报名了较多的课外辅导班,希望以此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这耗费了家长和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使家长焦虑、学生焦虑,家长疲惫、学生疲惫,继而使家长和学生很难参与学校组织的红色文化教育活动。最后,部分学校和教师对红色文化的教育价值和家校合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即使组织相关活动,也不注重吸收和引导家长积极参与,这也造成了家校共育的频率较低。
(二)家校共育意识不强
红色文化家校共育要想真正落到实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需要家校双方具备较强的共育意识。虽然这种共育共识在**市初步形成,但距离“较强”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路程。实地调研发现,部分家长抱有急功近利的心态,过于关注和重视学生学习成绩,对于学生的品质提高、行为习惯养成和心理健康等方面关注较少,对红色文化的教育价值和重大意义缺乏足够的认识。关于家校合作,部分家长观念缺失,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和教师的事,自己主要负责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和吃喝拉撒,其他的方面不用自己过问。同样,少数学校也是急功近利,片面追求升学率,轻视红色文化的教育价值和重大意义,更不用说协同家长参与了。此外,部分学校或教师不相信家长的能力和素养,忽视家长应有的作用,因而并不积极调动家长参与。实地调研发现,学校领导对推动家校共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诸多研究已经表明校长领导力奠定了学校文化和传统。只有学校领导意识到家长在红色文化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并且重视家长参与,红色文化家校共育才能得到更好的落实,并向纵深推进。一定程度上,目前的状况也与部分学校领导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和家校合作的意识薄弱有关。
(三)家校共育能力不足
由于社会各界对红色文化和红色文化教育尚未形成明确统一的界定和认识,加上缺乏针对红色文化和红色文化教育的统一的规范性指导意见,因此各个学校和家长实施红色文化家校共育还处于各自摸索和探讨的局面,缺乏学校之间的相互沟通与交流,对学生进行红色文化教育的指导能力也略显不足。当前各地开展的红色文化教育包罗万象,覆盖面甚广,且时常与爱国主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等混淆在一起,因此对于很多家长和教师来说,难以形成较为清晰的认识和理解,这限制了家长和教师指导学生参与红色文化教育的能力的提高。从家长角度来看,由于部分家长了解的红色文化知识较少,对红色文化的认识不深,即使参与家校合作共育,也缺乏足够的指导能力。而且,有的家长不懂得红色文化教育的方式方法,不清楚自己在红色教育中能够担负的责任,以致在合作共育的过程中较为被动,完全依赖和听命于教师的指令。从学校及教师角度来看,一方面有些教师对红色文化本身就认知不足,缺乏相关的教育经验,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比较吃力;另一方面,从事红色文化教育的教师多由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等科任教师和班主任兼任,他们本来就任务繁重,难以投入较多的时间钻研红色文化教育,其指导能力和指导效果难以得到保障。
(四)家校共育不够深入
要提高学校红色文化教育质量,必须不断推进家校共育向纵深方向发展。这有利于形成教育合力,凝聚教育共识,提升学校立德树人水平。然而,鉴于前述中家校双方的意识不强、能力不足,**的红色文化家校共育还处于比较表面和浅显的阶段,不够深入。首先,虽然家校合作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多样,有些家长也会调动资源促成相关活动的落地,但总体而言,以家长局部参与为主,家长较少进入学校红色文化教育的策划、组织与决策当中。往往是家长接到相关信息和要求以后,协助开展一些工作,并不了解整体情况,很少在重要环节出谋划策。其次,家长的参与以配合为主,较少与学校就红色文化教育开展深入的沟通与交流。再次,从家校共育的形式来看,线上主要以学校公众号、QQ、微信群等为主,线下主要以家委会、家长学校、家长会等为主,调动家长参与的手段较为传统,缺乏创新。最后,从家校合作共育的实施来看,红色文化教育主要由学校团委、德育处等部门与家长对接,而非一线教师,双方缺乏长期的合作交流,往往出现一次性的情况,对学生的教育也就难以深入。
三、**市红色文化家校共育现存问题的原因
(一)缺乏相应的政策法规
教育法律法规是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保障之一,在推动教育发展和质量提升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家庭教育领域专门法律的缺失,在家庭教育和家校合作方面出现了许多亟待法律法规解决的问题。近些年来,已有许多学者呼吁尽快推动家庭教育专门立法,以便从根本上推动相关问题的解决。正是由于家庭教育法的缺失,诸如家校权责不清、责任和分工不明等矛盾长期存在,家校合作共育的效果难以提升。而关于红色文化教育,国家和**市层面也缺乏针对教育目标、具体内容、实施方式、责任分工、组织保障等方面的专门文件和法规。没有专门且规范的红色文化教育相关文件作为支撑,各所学校和各位家长在实施红色文化教育的过程中,深感缺乏具体的目标要求、实施原则、实施方式和评价考核等内容,继而不利于家校合作的深入开展和持续推进。
(二)家校合作机制不健全
关于家校合作机制,翁盛、魏寿洪研究指出:“家校合作机制即为家庭和学校在合作过程中的内在运行方式,主要包括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关系和联系。家校合作机制的主要功能在于明晰合作过程中家校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促进和巩固家校间的联系,家校合作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完备的家校合作机制体系的建立。”*将家校合作机制分为责任机制、沟通机制与组织机制三个层面,并从这三个层面出发分析比较了中美两国家校合作机制的差异。**市在红色文化教育方面,存在着家校合作机制不健全的问题。从家校合作的责任机制来看,明确家长和学校各自在红色文化教育上的责任是开展红色文化家校共育的首要条件。此前由于红色文化教育专门文件和法规的缺失,家长和学校各自应分担的责任一直无法明确。从家校合作的沟通机制来看,家长和学校就开展红色文化教育进行深入的沟通与交流是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的重要条件。当前由于对红色文化认知不足造成了家长与学校之间缺乏有效和深入的沟通与交流。从家校合作的组织机制来看,拥有健全的家校合作组织机制是开展红色文化家校共育的重要保障。当前学校尚未建立起完善的家校共育的组织机构与组织制度,也就难以保障家校共育的持续开展。家校合作机制的不健全,使得家校合作共育的形式和内容较为传统,使红色文化的育人效果大打折扣。
(三)红色文化认知水平不高
对红色文化的认知直接关系到对红色文化教育价值和重大意义的理解,直接关系到家长参与学校红色文化教育的积极性,直接关系到学校对于家校共育的态度。对红色文化有正确的和较高的认知,则会认同和理解红色文化所蕴含的宝贵精神财富;对红色文化有错误的和低级的认知,则会无视红色文化所蕴含的独特价值和魅力。对红色文化的认知是影响家长及学校共同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的一个关键因素。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领导及教师,只有正确看待红色文化,才能积极推动家校合作共育相关活动的开展。然而,据调查结果显示,虽然大部分家长和教师知道和了解红色文化的大致内涵,但是对于红色文化的构成和红色资源的分布关注不多,部分家长和教师的认知甚至处在浅显的阶段,还不能深刻理解红色文化所具有的思想导向性和价值引领性。一些家长和教师不愿意参与红色文化家校共育,就在于自身认知的不到位。
(四)缺乏有效的指导与培训
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与培训,有利于提高家长科学育儿观念,切实履行家庭教育职责,培养孩子的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对教师进行有效的指导与培训,有利于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与专业素养,促使教师育人能力与育人水平提升。在红色文化教育方面,尤其需要开展针对家长和教师的指导与培训,从而提高家长和学校教师协同育人的水平。而目前针对家长和教师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的指导和培训比较少,效果也不佳。尽管学校通过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平台等承担着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和培训的重要使命,但是其中关于红色文化教育方面的内容非常缺乏,指导与培训的形式也比较陈旧。一般是在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的过程中,学校对参与的家长进行临时的指导与培训,既次数较少又缺乏系统性。对于家长和教师,相关的培训目标、培训计划、培训人员安排、培训内容等都有待大力提升。
四、提高**市红色文化家校共育水平的建议
(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为了更好地提升红色文化家校共育水平,针对当前存在的家庭教育及红色文化教育法律法规缺失的问题,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需要积极推动家庭教育专门立法工作,尽快促成出台《家庭教育法》(2021年10月23日,《家庭教育促进法》经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还有待全面贯彻实施),为广大学校和家长做好家庭教育工作提供根本指导和遵循,从而切实解决家庭教育领域长期存在的家长和学校权责边界不清、分工和内容不明等问题,促进家长教育能力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引导学校积极主动推进家校共育。**市地处改革开放先行先试的重要区域,可以根据有关授权尽可能出台有关红色文化教育的专门文件,以指导现阶段及未来**市红色文化教育的开展与实施。如果在文件中能够明确红色文化教育的内涵、重大意义、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具体内容、实施方式、组织保障、评价体系、监督与考核体系等细项,可使**市红色文化教育有法可依,有理有据,有路可循。更进一步,还可以明确家长、学校和教师在红色文化教育中的角色、责任和任务。相信法律法规的完善,将会推动家校共育水平明显提高,促进红色文化育人质量显著提升。
(二)健全家校合作机制
学校在家校共育中起主导作用。学校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努力健全和完善家校合作机制,积极主动鼓励和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红色文化教育工作。在家校合作的责任机制上,学校需根据政策要求夯实自身在家校合作中肩负的责任,理清与家长的责任分配,努力践行权利义务。在家校合作的沟通机制上,学校需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条件,积极主动就红色文化教育问题与家长进行深入的讨论交流,注重拓宽家校沟通渠道,认真倾听家长心声,引导家长为开展家校合作和红色文化教育工作出谋划策。在家校合作的组织机制上,学校需发挥其主导作用,健全家校合作组织机构,完善家校合作组织制度,拓宽家校合作组织形式。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指出,教育部门要会同妇联等部门,办好家长学校或网上家庭教育指导平台,推动社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服务站点建设,引导家长树立科学育儿观念,理性确定孩子成长预期。据此,学校应当切实办好家长学校和网上家庭教育指导平台,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加强对家长的指导与培训,切实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能力。此外,学校可以积极利用信息化手段打造家校合作新平台,拓宽家校合作新路径。如学校可以建立校园网站,设立家校合作共育专栏,向家长展示家校共育成果。
(三)加大红色文化宣传力度
提高家校红色文化认知水平,要依赖广泛和有效的宣传。进入新时代以来,尤其是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的开展,使全民对红色文化的认知有了很大的提升。各教育行业的单位可以联系宣传部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面向学校和家长开展红色文化的针对性宣传;可以积极与社会媒体合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进行广泛宣传,在社会上大力营造亲子共同学习和传承红色文化的氛围。各学校在开展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教育活动时,积极鼓励和邀请家长参与,向家长宣传和推介红色文化,提高家长红色文化认知水平;引导家长,除了关注学生学习成绩以外,更要关注孩子品格、行为习惯的养成、道德品质的提升等,积极学习和了解红色文化,并利用空闲时间亲子一起寻访红色史迹,感受红色精神。开展线下宣传的同时,积极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线上宣传,提高红色文化的传播力。而且,要善于抓住关键的时间节点进行红色文化宣传。例如,越秀区少先队抓住疫情期间各学校开学的时间节点,率先开展线上升旗仪式,在广大学生和教师中引发强烈反响,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成效。
(四)加强指导与培训
红色文化家校共育的实施最终还是落脚在家长和教师身上。学校应组织开展针对家长和教师的实效性培训,切实提高家长和教师的家校合作能力。一方面,学校在开展好日常家校合作培训的同时,需侧重对红色文化教育的相关内容进行培训,先提高教师红色文化认知水平,进而提高教师开展红色文化家校共育的能力。只有努力打造出一支优秀的红色文化教育教师队伍,整个工作的推进就夯实了基础。另一方面,学校要充分利用建立起来的家长学校、网上家庭教育指导平台和家委会等组织深入开展家庭教育培训,使广大家长具有家校合作的意识和能力,积极引导家长参与学校红色文化教育活动。这要求学校深化培训体制机制改革,打破传统的培训模式,提高培训的实效性,提升培训的效果。如在培训目标上,根据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的实际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目标与任务要求;在培训内容上,精挑细选适合教师和家长需要的、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内容;在培训形式上,不断丰富和创新培训形式,选用家长和教师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培训;在培训主讲人的安排上,注重邀请经验丰富、专业水平高的人担当培训讲师。当家长和教师的相应能力提高,红色文化家校共育也就水到渠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