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七年级新生入学教育 初一新生入学教育(5篇)

网友发表时间 2354461

【导言】此例“七年级新生入学教育 初一新生入学教育(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七年级新生入学教育【第一篇】

我国的医学七年制教育始于1988年,由各医科院校最优秀的学生组成,其录取分数线稳居中国医大各招生专业榜首,且呈连年攀升之势。同时根据国家制定的七年制学生培养目标,各校也制定了具有政策倾斜性的教学培养计划,如中国医科大学,医学课程使用英语授课并用英文考试;采用中文统编和外文两套教材并行教学;各学科都配备最强的师资力量;进入硕士专业选择阶段时配备各附属医院强势学科的优秀带头人担任研究生导师。同时为保证英语教学的顺利实施,学校要求全部七年制学生在大一下学期和大二上学期分别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此外还安排大学英语精读、泛读课程,全面讲授TOEFL英语的词汇、听力、阅读理解等,保证七年制学生的英语水平[1]。七年制这种集中优势资源扶植重点的培养模式成为许多医学院校的办学指导方针,同时各医学院校根据自身资源与特点,也逐渐总结出一套自身的教学方式和模式。如华中科技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11种教学与教学管理运行方式、3种教学管理方式、2种办学特色,简称“11•3•2”的七年制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在教育部组织的七年制高等医学教育教学工作评估中,得到专家的充分肯定[2]。山东大学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的多学科优势,优化课程设置、改善教学资源配置、精简更新教学内容,培养出的学生人文社科知识丰富,理论基础扎实,科学思维活跃,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强,参加工作后适应性强、进步快、发展潜力大,深受用人单位欢迎[3]。

随着七年制教育模式的普遍开展,我国七年制临床医学教育已经形成双语教学、双语测试、滚动淘汰的专业教学特色。带教教师一致反映七年制学生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和接受能力强,双语教学的知识接受状况良好,不论是阶段性考核还是综合测评七年制成绩都令人满意。从前十届七年制毕业生的毕业去向看,大部分就职于省级及以上大型临床医疗机构,部分毕业后直接出国深造,少部分在大六时考取协和医科大学八年制临床医学博士。从事临床工作的毕业生大部分很快成为本学科的青年骨干,其中一些目前已成为专家级学术带头人;部分已走上医院或大学的领导岗位,成为专业和领导能力兼备的新生代管理人员;还有少部分毕业生转行从事商业、金融、IT等行业,不论他们身在国外或国内,也不论他们从事工作的性质,七年制毕业生都表现突出、成绩斐然,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好评,被认为具有适应未来科技竞争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潜能[4]。

一项为了客观评估七年制毕业生的医疗、教学和科研水平的调查结果显示,七年制毕业生在医疗、教学、科研等诸多方面都比五年制毕业生有较强优势,特别体现在教学思维能力、语言表达和逻辑性、运用新技术能力、科研意识、掌握前沿科学知识深度、熟练应用计算机技术、相关学科知识面、外语水平等多方面都比五年制本科生有优势[5],这说明本硕连读七年一贯制是培养高级医学人才的有效途径。与综合大学合并之后,可以建立人文、理医结合培养高级医学人才的最佳模式,使学生在校内学到相关的多学科的知识,这是以前不可能办到的。1995年在我国首批七年制学生毕业之际,教育部开展了第一次全国工作检查和评估,七年之后的2002年又进行了第二次检查评估。二次评估的结果与第一次相比显示我国的七年制医学教育培养体系进一步完善、七年制教育获得进一步发展、办学模式特色突出并呈现多样化的特点等一系列成果[6]。

二、医学七年制教学的发展与问题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扩大,七年制医学教育的办学规模也迅速扩大,开办院校由最初的15所发展至超过半百,年招生人数也由1988年的数百人发展至近万人。招生规模的扩大造成了生源素质的参差不齐,学生上课效果不如扩招之前的生源,尤其是地方性单科医学院校由于存在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条件以及教学管理等因素的制约,严重影响着临床七年制学生培养的质量[7]。虽然在招生方面与五年制相比仍有优势,但是随着八年制临床医学博士的扩招,同时受国内经济快速发展、医疗环境恶化等状况的影响,医学在本科生学习的热门专业地位有所下降,临床医学七年制专业在高考专业的横向竞争力明显削弱;受学校硬件条件和师资力量所限,七年制从基础授课到临床实践的资源优势地位也不再突出;随着省市级以上大型综合医院人员趋向饱和、医务工作者的学历普遍提高、毕业生逐年增多,七年制毕业生在就业方面的优势有所下降;另外七年制的培养目标和学制特点决定了其专业课程学时和临床实践时间偏少、科研水平不高,因此与统招5+3的硕士相比在选择研究生课程和导师方面没有优势。此外用人单位的调查结果也显示,七年制毕业生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基本功方面尚待加强,在协作精神、人际交往等方面也有不足,特别表现在敬业精神、对病人态度、协作精神、应急能力、临床基本操作、临床技能娴熟程度、师者操行、贯彻大纲精神、调动学生思维能力等方面[5]。

三、医学七年制教学未来之路

针对以上医学七年制教学出现的问题,结合我国医学教育的实际情况,笔者对今后医学七年制的教学进行了以下思考:

1.依托综合性大学优势,进一步推进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与国际接轨的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可以考虑推广八年制医学博士的教学模式,与国外的(MedicalDoctor)概念接轨。近年来我国教育部在少数拥有综合实力优势的医学院校已经尝试推广八年制医学教学模式。实践证明,八年制颇受有志于临床工作的学生青睐,毕业生也很受用人单位的认可。

2.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师资与学科优势,进一步加强公共基础和专业基础教育,优化课程结构,开设各类选修课,强化素质教育。

七年级新生入学教育【第二篇】

是谁,愿做红烛为后代点燃智慧之火 、化甘霖育桃李浇开理想之花?

划一根火柴,闪亮一下,就熄灭了,但倘若用一根火柴去点燃一堆火,却可以散放出比一根火柴大十倍、百倍、千倍,乃至无数倍的热量。有人说教师就是那一根根火柴,在瞬间的闪亮中创造着千倍、万倍的热量,传承着人类文明的薪火。有人这样赞美教师“你用澎湃的激情,耕耘温馨的沃野;你用执着的热情,开垦冷漠的荒原;你像清澈透明的甘泉,浇灌干涸的土地;你像润物无声的细雨,滋润焦渴的心田。你能把愚昧变成文明,你能让愁眉化为笑颜。”是的,教师就是这样的一个职业,他们在追求真理、崇尚科学、塑造精英的平凡而神圣的事业中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时光荏苒,历经百年沧桑,长春市第七中学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几代辛勤的教育开拓者用他们的汗水培育着社会栋梁,学校从默默无闻中走来,在一步步中不断成长。怀着一种憧憬,一种好奇,一种惊喜,我们走进了这所拥有百年历史的高中,去破解成长背后的奥秘、品尝别有味道的教育大餐。

当迈进七中校门的时候,映入眼帘的是整洁的校园,一种亲切的感觉油然而生。怀着这样的心情我们见到了今天的采访对象--刘元学校长,一位在教育战线上奋斗了多年的教育工作者,倾听刘校长介绍七中的办学理念和发展规划,领略刘校长独特的育人之道,感悟那份教书育人背后的幸福……

长春市第七中学历史悠久,至今已走过90多个春秋。90载春秋雨浇风铸,90载夏冬缔造明天。自1915年成立至今,七中经历几番转折最终“尘埃落定”。1915年至1949年的30多年里,学校由最初的两个教学班发展到初具规模的学校,并在东北三省名噪一时。1955年8月在自强学校的旧址正式成立了长春市第七中学,2006年七中将校址迁到长春市西二条13号,开始了新的征程。作为吉林省重点高中,吉林省电化教育示范校,长春市第七中学曾为国家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秀人才,可谓学子遍九州,桃李满天下。长期以来,七中一直受到市委、市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关注。学校在以刘元学为校长的领导班子的带领下积极进取,求真务实,率领全校教职工更新办学理念,调整教学目标,为学校的发展,学生的培养励精图治,厉兵秣马。

和谐社会的伟大构想为国家的长治久安、人民的安康幸福勾勒了一幅美好的蓝图。和谐校园的建设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建设好和谐校园的意义深远。和谐校园的建设,首先需要一个和谐的领导团队和教师队伍。刘元学校长崇尚民主,提倡民主,并积极推行民主化管理。“一所好的学校,必须有一个精诚团结、崇尚民主的领导班子”刘元学校长这样说的,也是按照这样的标准实施的。七中的领导班子分工明确,权责分明。在班主任的调整任免、任课老师的安排、后勤保障工作等具体工作的落实上都分工明确,各尽其责,保障学校可以合理、有效的稳步发展。在七中有这样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校领导的决策必须是在尊重教师的前提下作出,为教师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校领导经常深入到教师当中听课,了解教师在工作和教学中遇到的困难,生活中遇到的难题。正是在这样的关怀下,七中的教师没有后顾之忧,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工作中。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在师资队伍建设中,七中始终把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放在第一位。在七中,师德已成为一项常抓不懈的工程。他们经常组织教师开展师德讨论,观看全国师德标兵呕心沥血教书育人的感人事迹,使广大教师的心灵受到震撼。刘元学校长十分注意在日常教学中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加强岗位练兵和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由他倡导校内分配体制改革,在高一新生中创建美术班;进行年级组、教研组并存的管理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同时,刘元学校长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把目标立在大纲上,眼睛盯在质量上,功夫花在备课上,点子出在课堂上,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人们常说有备无患,七中紧抓备课环节,每周一进行教师集体备课,中层以上的领导必须参加,在确保时间、人数的情况下,备课制度得以全面开展。凝集集体智慧的备课制度,提高了备课质量和效率,同时也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使班主任能够及时的掌握各科任教教师的情况和学生的情况。学校还实行抽听课制、领导评课制和听课研讨制。每次抽听课后,由校长、年级主任、同科教师参加评课,尤其侧重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的评议,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激发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为促进教师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学校每年都聘请东北师大、吉林省教育学院等院校的著名专家、学者到学校做“新课程下教师角色转换”、“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等专题辅导。同时,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省、市教育部门组织的计算机、外语等各项业务培训,利用假期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选派教师到发达地区、先进学校进行考察和学习,使广大教师更新理念,开阔了视野,在教学中能够带给学生更多知识的补充。 此外,学校每学期通过开展“探究、合作、创新”等主题教育开放月活动,既锻炼了教师队伍,又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通过“创新杯”教学竞赛活动,培养了教师努力钻研新教材、探索新时期教学模式的创新精神。为了提高年轻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施教能力,学校在教师队伍内部开展师徒结对子活动,如今已逐步形成规范化、系列化和制度化,活动有章程、有仪式、有计划、有总结、有验收。进入新时期,学校又前瞻性地提出“一、二、三、四、五名师工程”,即让教师一年进入角色,二年熟悉工作,三年胜任工作。四年成为校级骨干教师,五年成为市级骨干教师。就这样,新促老,老带新,很快使一大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成为教学骨干,一些“徒弟”在省级、市级综合竞赛中获学科“十佳”省级教学“新秀”的称号。

《爱的教育》中有这样的一句话: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七中的每位教师都在用心“做”教育,爱学生如子女。 七中是一个大家庭,构建和谐校园是培养学生健康发展的基础。在七中这个和谐的大家庭中每位学生都沐浴着爱的雨露。

为了真正了解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七中以班主任为中心,课任老师、学年组长和校领导一同参与对学生的鉴定,包括学习毅力、学习成绩、思想状况、家庭状况。同时进行不同层次的家访,对学生实行分层教学,班主任和课任老师互相通报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反馈及时。坚持不懈地进行分层教学、学情分析、教情分析活动,使学生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真正实现了“低进高出,高进优出”的培养目标。

对于不同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学校开设了各类兴趣班和特长班,为学生创设了充分展示自我的空间和舞台。这些特长班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如今已成为长春七中办学一大特色。

对于家庭特殊困难的学生,七中更是格外的关注。2003年,学校组织全校师生开展“扶贫助学播洒阳光”活动,举行了捐献仪式,共结成30多对师生扶贫对子,让那些家庭贫困的学生感到家一般的温暖,激发了他们刻苦学习的精神。2003年9月,七中的王守艳和陈旭同学因家庭困难,几天没来上学,学校得知后,由校长刘元学、副校长何泉旗亲自带队,为他们送去钱款和衣物,使他们又重新返回校园。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这是七中教育的最大特点。即使是基础再差的学生他们也不放弃。正如有的家长所说:“七中不论是好学生,还是基础差的同学他们都管,都能管好。每个学生在这里都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近几年,七中高考成绩喜人。2004年,整体升学率达99%。为此,七中获得2004年长春市高考质量评比B组一等奖:有3科单科平均分列市直同类校第一:文、理科平均分综合排名列同类校第一;2005年、2006年高考也取得了喜人的成果,远远地超过了预计指标。2009届高三毕业生是在七中历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他们是七中迁入新址后完整三年的一届,是实行新课改前的最后一届,也是七中截止目前招生最多的一届。面对这一届高三毕业生,七中将秉承“迎难而上,自加压力,为生存而战;竭力而为,团结拼搏,力争创佳绩”的精神,树立忧患意识,明确目标,坚定不移抓教学质量,积极营造比实干、比实绩、比实效的浓厚氛围。相信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七中必将迎来辉煌的篇章。

如今的长春七中,不仅教学质量大幅度提升,教学环境也得到极大改善。新校区是原市实验中学的旧址。建筑面积达到25000平方米,标准化的体育馆,规范的学生寝室,标准化理化生实验室10个,微机室、语音室4个,还有舞蹈厅、音美教室、会议室、图书资料室等,安装了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电子备课室和远程教育网络,班级还有多媒体教学系统平台,硬件设备已具备了一类学校的标准。

初一新生入学教育范文【第三篇】

关键词:初中体育;新课标;教学

新课标对中初中体育教学的要求课程标准是我国课程的基本性纲领文件,是我国对基础性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性要求。新课标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新的改革,它将我国沿用已久的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反映了我国课程改革所提倡的基本理念。这次改革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初中体育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注重的是以锻炼身体为主要途径、以提高学生体质与素质为目的的一门基础课程,和其他学科相比,它具有自己的独特性。随着新课标的推进,初中体育教育的改革也逐步开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促进了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但在改革的道路上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何摒弃体育教学中的弊端,以适应新课标的推进,是我们值得关注的问题。长期以来,体操、田径、篮球、足球,武术、排球都是一人包揽,体育教师勉为其难,敷衍的现象就在所难免了。再者,我国农村学校多,办学条件差,场地、器材缺乏,体育师资力量薄弱。因此,要全面完成《大纲》要求,使学生达到应有的技能、技术是很难办到的。

一、新课标下初中体育课的新特点

1、体现健康第一

体育新课标反映出来的最大特点是课程理念更新,“健康第一”思想深入人心,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初中体育教师对于新课程的理念有了更深的认识,在体育教学中,体育已经不再过分追求加大运动量,不再局限于健身,不再偏重于运动技术的传授。一种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与促进所有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新课程理念已经有了初步体现,初中体育教师已经把教学的主要精力投放到关注全体学生的健康。

2、突出学生的主体低位

初中体育教师对于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这一点,认识上有了很大的转变,具体表现在初中体育教师思考问题时的立足点已经发生了变化,例如在许多初中体育教师的教案中都清楚地分列出了“学生活动”这一栏,表明了中学体育教师思维方式的转变,而不再像过去那样,用传统的技术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增加了学生的探究活动、合作学习的机会也在增加,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学生的自身价值得到了体现。

3、课程设计有创新

初中体育教师们都力求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述自己对课程的理解和对教学的认识,从教师在“课的设计”使用的语言中可以看出与过去有着明显的变化,初中体育老师从学生兴趣需要的角度出发,精心设计出生动活泼的教案,这表明了教师对各种教学活动从不同的观察角度,有针对性地设计出最能表现自己独特构思的个性化教案,而这些构思与设计又是与课的教学目标直接联系的,这也说明了初中体育教师已经走出了传统教学一些陈旧观念的束缚。

二、新课标下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对体育课堂教学不重视

当今学校教学虽在向素质教育转轨,虽已经实行新课标,但很大程度上仍是以原有的应试教育为主,很多学校只追求升学率,为了其他学科或者活动有更多的时间,就随意占用体育教学时间,缩短体育课时,更有甚者,将体育课用作劳动、开会等,体育课的实践时间被剥夺,体育课长期处于如此被轻视的地位。

2、体育方面投入资金不足,场地器材严重缺乏

当前,很多学校体育课面临的问题,就是场地不足,资金短缺。体育教学所需的器材以及场地每年都要进行维修,学校对这块投入的资金非常有限,远远不能满足体育教学的需求,严重制约了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另外,还有一些学校购买了体育器材,但是没有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缺乏专门的保管人员,也造成了学校在体育器材上的匮乏。

3、学生个体差异性未被重视。在体育新课程标准教学实践中,初中体育教师有着不同的理解,对新课程标准理念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虽然都是依据基本理念来精心设计授课内容,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一刀切的想象依旧存在,统一讲授授课内容,让学生统一接受课堂知识,体育教师未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区别对待,对于未进行选项教学的学校来讲,在学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难被调动。

三、提高初中教学效果的策略

1、认清体育课的角色

体育课不被看重是正常的,几十门课业总得有个轻重排序,但体育课若遭受歧视,那就属于社会的一大时弊。体育课虽是小三门之一门,但它在现代教育过程中自有其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贬低它、扭曲它、挤占它甚至打压它的种种言行,当然都该受到严肃批评。即便排在全校课程系列的末尾,也并不丢脸,把握不住自己的立身之本,才是最可羞愧也最为无救的败北。

2、转变体育老师的思想观念

初中体育教师要转变思想观念,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把素质教育贯穿到课堂中去。体育教学要改变传统的满堂灌的做法,把体育教学从传统的以体育知识技能的灌输与传授为中心转向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锻炼,发展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为中心。同时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学生体育素质的全面发展,切忌“分数第一”的短期行为。另外,体育教学中面对的学生个体都存在较大的差异,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分层次教学,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实现健身、健心、适应社会三者的有机结合,体现出健康三维观。

3、学校要加大体育投入

学校方面要更新办学指导思想,加大对体育教学的资金投入。学校的指导思想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改变以往只顾追求升学率的片面做法。同时,要加大对体育教学的资金投入,购买必备的体育教学器材,并建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对所购置的器材进行管理。学校、社会和家庭要互相沟通,相互配合,加深对体育教学的认识,确保实现预期的。

参考文献:

[1] 吕忠荣。 浅谈中学体育教学面临的困惑与对策[J]. 基础教育研究,2011(2)

[2] 高松山,林森。 新课标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师教学分析[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 (2)

七年级新生入学教育【第四篇】

黄月蓉 (浙江衢州市龙游县箬塘小学)

摘 要:少年强则国强,未成年人承载着希望,关系着未来,他们的思想道德素养、他们的健康成长,吸引着社会各界的目光,寄托着祖国的期望。近年来,作为龙游县首批教育特色学校,箬塘小学致力于"七彩德育"的研究,强化德育队伍建设,不断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走出了一条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特色之路。

关键词:德育;建设;开发

一、"七彩德育"的框架

箬塘小学秉承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一切为了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健康的体魄、灵动的思维、张扬的个性"为育人目标,以"多元教育,七彩教育"为办学特色,形成了"务实、求真、勤奋"的校风、教风和学风,从七彩课程、七彩课堂、七彩德育等方面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其体系如下图:

其主要内容包括:

(1)七彩课程:突出文化的传承,培养情趣高雅、快乐健康、特长突出、全面发展的阳光学生,营造多元和谐的育人氛围。

(2)七彩班级:加强学生行为规范训练,实现了学生的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3)七彩活动: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突出鲜明活泼的主旨,打造校园活动新模式。

(4)七彩评价: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德育评价体系,切实提高德育工作的整体效果。

二、"七彩德育"的实施

1."七彩课程"的开发

在学校"七彩"课程规划中,我们设立了"红、黄、蓝"三大基本色系拓展课程,即学科拓展领域、体艺生活领域、实践体验领域。实施主要有两条途径:

(1)周二全校性"七彩社团活动".学校按低、中、高三年段推出相应社团活动项目,学生自主选择参加最感兴趣的社团。活动内容如下:

(2)周四以班级为单位的"一班一彩班队活动".每班项目由班主任根据班级学生的特点,与学生共同确定。如"我是学习的小主人""我是勤劳的小蜜蜂""我是文明小天使""我是小小安全员""我是环保小卫士"等等。各班围绕某一育人主题,展开长期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新、活、实"的一班一彩班队活动。

七彩课程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与才华,同时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锤炼心智,知行统一,帮助学生融入社会。

2."七彩班级"的建设

学校推出了"七彩班级"创建活动,实现"我为班级争光彩,班级促我快发展"目标,激励学生人人争当七彩少年。具体以班级"七彩教育小组"建设为抓手,形成组内教育力量。

(1)小组的组建。小组按异组同质、同组异质原则,分成6人小组,并围坐成马蹄形。

然后确立组名、组训、和小组口号。制订过程组员人人参与,成员必须共同遵守,共同努力奋斗。

(2)小组长培训。善观察、引导组员品行,并将教师、家长、组员、其他组成员等,对本组组员各方面表现的评价情况进行汇总,并记录好《七彩教育小组日评价记录表》。

(3)小组活动。以"我们始终在一起"为理念,在组织上课、大课间活动、集体赛事、"一日品行规范"晨诵午读晚背等活动,都做到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评价以小组捆绑形式进行,促使组员间形成共同教育、共同约束、监督的齐抓共管局面,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

(4)评比考核。学生一日品行由组长按细则记录在《七彩教育小组"争箬叶"日评价记录表》上。组长每周汇总好《七彩教育小组周评价汇总表》,并按箬叶片数,班主任奖励箬卡一次。每月,班主任根据《七彩教育小组月评价汇总表》,评出班级"七彩教育小组".每学期评出各级"七彩少年".

(5)表彰奖励。每月"七彩教育小组",学校进行物质类、荣誉类和实践类奖励。

通过七彩班级创建活动,教育小组内的相互督促、教育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组员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大大提升。

3."七彩活动"的策划

自主创新、特色鲜明的少先队活动,是小学德育的生命与灵魂。学校根据七彩育人目标,构建了"七彩节庆"系列活动,即紫色梦想节、红色文明节、橙色创造节、青色艺术节、绿色体育节、蓝色读书节、金色收获节等。如下图:

一系列的七彩德育活动,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健康向上的氛围,每一次活动都能帮助每一个孩子寻找到自己的舞台,扮演一个角色,获得一种感受,明白一个道理,学会一种本领,培养一种习惯,体验到了成长的快乐。

4."七彩评价"的建立

箬塘小学所在地"箬塘"村地名有个来历——"七彩箬神"动人传说,我校吸收了传说中"感恩"的内涵和富有本土文化底蕴的"箬"元素,根据学生喜欢集卡、喜欢玩升级游戏的心理,紧扣学校的"七彩德育"目标追求,建立一套涵盖全方位的"七彩箬卡"激励评价模式。

(1)评价主体与内容。七彩评价变单一的教师评价为学生自评和互评、家长评价、教师评价、值周小干部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七彩评价的内容包括学习习惯、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兴趣态度、自信心、进取心、自主能力、合作精神、创新精神等。

(2)评价方式。七彩箬卡评价体系按照《"七彩箬卡"学生评价体系实施细则》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评价以画"箬叶"的方式进行,一片箬叶7笔画成,表现好的,均能得到若干笔画。)每画成一片箬叶,可以换取一张"单色箬卡",集齐七张单色箬卡换取一张双色箬卡,再集齐七张单色箬卡,换取三色箬卡一张,以此类推。每周进行一次升级换卡;每月表彰一次,进行物质奖励或实践活动类的奖励。每学期,根据得卡和综合发展情况,开展"七彩少年"评选活动,即"单色少年,双色少年……七彩少年".每学年收获节举办箬卡"换购"活动,学生按卡的积分换取相应物品。整个小学阶段,凭"七彩卡"的张数,获得"金箬少年""银箬少年"或"铜箬少年"荣誉。

"七彩评价"让学生每天都有目标,每天都有期待,每天都能体验到成长、成功的快乐。

通过"七彩德育"的开展,校园生活变得多姿多彩:学生喜爱新型箬卡评价机制,经常美滋滋地数着箬卡;学生踊跃地加入到校园活动当中来;学生更愿意在"箬卡"的激励下,在教育小组的监督帮助下,努力规范自己的言行,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争做"讲文明、讲诚信、讲卫生、会合作、会学习、会做事、会活动、会锻炼"的"七彩少年"……近三年,学生在写作、绘画、演讲、科技、剪纸、体育等各方面获县、市、省级奖达260多人次,在各级报纸、刊物发表、得奖有96人次。学校参加全县科技运动会连续三年获得第一名、第五名、第六名的优异成绩,在县体育运动会连续三年跻身前八强,参加县第二届小学美术一校一品展评团体一等奖,先后被命名为"县绿色学校""县文明学校""市小学品德教学分会研究基地""姑蔑书画院艺术教育基地""浙江省课外阅读先进集体"等。

下一步,学校将进一步挖掘德育资源,开展有个性、有特色的德育工作,积极争创学校德育工作品牌。

初一新生入学教育范文【第五篇】

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实施,初中招生已失去选择的功能。小学毕业生(甚至也包括达不到小毕业水平但已读完小学课程的少数学生)全部升初中,使初中学生在道德品质、智力水平和学业成上的差异越来越大。教师的教学应该覆盖各个层次的学生,当学生差异过大时,教师就难捉襟见肘,顾此失彼,以致于有个别的学生完全听不懂老师讲授的内容。而老师又要求他们守课堂纪律,不能去做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他们嘲为“坐文明监狱”。面对着复杂的受教育者,初中教育必须审时度势,不断改革。

一、改革初中办学体制,调动地方办学积极性

1983年以前,我省的初中主要分国办初中和联办初中两大类。由于财政紧张,国办初中破烂不堪,联办初中缺乏政府有效地支持和协调,规模小、条件差,经费难以筹措,联而不办的现象相当普遍,初中成了基础教育的薄弱环节,制约着教育的协调发展。1985年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基础教育由地方负责,实行分级办学,分工管理,农村初级中学由乡镇政府举办、主管。”我们在全省范围内对原有初中的管理和办学体制进行了彻底改革,使乡镇对初中教育具有举办的责任和主管的整设置权力,形成了“分级办学、分工管理”的新体制。管理体制和办学体制的改革,极大地调动了乡镇政府办学的积极性。在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协助下,各乡镇统筹规划,分期实施,进行了大规模的农村初中的校舍改造,使初中的办学条件得到了根本改善,规模效益和教育质量明显提高。

二、改革教育投人体制,依靠人民办教育

经过几年的努力,新的教育投入体制已得到巩固和完善,缓和了教育经费紧张的局面,为教育的稳步发展提供了初步的经费保障。目前,我省的教育投入体制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1.国家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实现“两个增长”,机动财力有适当比例用于教育,乡财政收入主要用于教育。2,征收城乡教育事业费附加。3.落实有关税费应拨给教育的份额。4.发动群众集资办学、捐资助学。主要用于解决学校的新建、扩建、改建和内部设施配备等一次性投资。5.大力发展勤工俭学。6.适当提高杂费标准。建立新的教育投入体制。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使学校内部设施配备得到重视和加强。目前,全省半数以上的初中,其校舍、实验室、音体美器材、图书报刊和劳动技术教育基地等基本教学设施达到了省定的办学条件标准。

三、改革招生考试制度,变升学竞争为办学水平的竞争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2354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