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优推8篇)
【阅览】优质的范文能让您的写作方便快捷,远离加班,以下这篇“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优推8篇)”是由阿拉题库网友整理分享的,供您参考之用,希望对您有些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第一篇】
俄罗斯主管贸易的政府部门是经济发展部、工业与贸易部、农业部、联邦海关署等。经济发展部、工业与贸易部主要职责是制定对外贸易政策和管理对外贸易,签发进出口许可证,管理进出口的外汇业务,制定出口检验制度,审批有关对外贸易的协定或公约等。海关总署执行俄罗斯政府的对外贸易管理政策,办理关税业务和报关业务等。
贸易法规体系。
在俄罗斯,与贸易相关的主要法律有俄罗斯联邦《对外贸易活动国家调节原则法》、《对外贸易活动国家调节法》、《俄联邦海关法典》、《海关税则法》、《技术调节法》《关于针对进口商品的特殊保障、、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联邦法》、《外汇调节与监督法》、《在对外贸易中保护国家经济利益措施法》等。
贸易管理的相关规定。
(2)许可证管理。对两大类商品实行进口许可证制度。第一类属于特殊商品,包括化学杀虫剂、工业废料和译密码设备。第二类属于需要按俄总统和政府规定的特殊程序进口的商品、技术和科技信息,包括武器弹药、核材料、放射性原料、贵金属、宝石、麻醉剂、镇定剂、两用材料和技术、可用于制造武器装备的个别原材料和设备等。
(3)产品标识和认证。俄罗斯境内禁止销售无俄文说明的进口商品。对酒类制品、音像制品和计算机设备等产品,禁止销售无防伪标志及统计信息条的产品。
对化学生物制剂、放射性物质、生产废料以及部分初次进口到俄罗斯的产品,尤其是食品,需在进口前进行国家注册;工业、农业和民用建筑等用途的进口产品需具备卫生防疫鉴定。
俄罗斯联邦海关2005年1月发布的《需强制认认证的进口产品名单》中主要包括动植物及其产品、食品、酒精和非酒精饮料、纺织原料及其制品、机器设备和音像器材等部分进口产品实行强制胜认证。
出口管理(1)出口配额和出口许可证。俄罗斯对国际协议规定要求限制数量的产品、部分涉及国家利益的特殊产品和国内需求较大的产品等类产品实行出口配额和许可证管理。出口配额的分配主要是通过招标和拍卖进行。配额如有剩余,亦可根据出口实绩进行增发。需持出口许可证的商品包括:野生动物、药材、译码器件、武器装备、爆炸品、核材料、放射性材料、贵金属、宝石及半宝石、矿产资源及矿床信息、麻醉剂、精神心理药剂、毒性物质、某些可用于飞制造武器装备的原料、设备、技术、信息等。
(2)对军民两用产品出口实行监督。出口军民两用产品和技术需申领出口许可证,颁发依据为出口产品是否符合俄罗斯承担的有关国际义务。
(3)统一验证制度。俄罗斯对出口产品的数量、质量和价格实行统一的强制性验证制度,包括对石油、成品油、天然气、煤、黑色及有色金属、木材、矿肥等产品进行验证。
以上程序不适用于食品、兽医用品及壳类产品,此类货品的检疫及签证由国家检疫及卫生部门负责。
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
俄罗斯对各类动植物产品实施进口检疫制度,根据2008年1月9日发布的关于《批准联邦动植物卫生监督局行使国家有关发放动物、动物源性产品、动物药剂、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应检产品的进、出口和过境许可证职能的行政条例》,对应检货物进出口文件进行审核,并做出发放或拒绝发放应检货物进口许可证的决定。
容器、包装材料(合成材料除外)、木材及加工品(成品、半成品和零部件)、原状土样和土壤标本;饲料、藁杆综合饲料及来自应检地区的动物的铺垫材料。
俄罗斯准许进口的检疫物,必须具有俄罗斯联邦农业食品国家植物检疫机关签发的进口检疫许可证。在许可证中要注明经由俄罗斯国境进境的口岸、进口和使用这些检疫物的条件。每批检疫物均应随附输出国植物检疫和植物保护机关出具的植物检疫证书。植物卫生证书应附在该批货物的运单中。没有相应机关的国家除外,但要求检疫物的卫生状况符合进口检疫许可证中的规定。
动物检疫2006年3月俄罗斯政府颁布了《关于活体动物进入俄罗斯关境时实施动物防疫措施的决定》,规定在通过《俄罗斯联邦技术调整法》之前,对部分活体动物和动物制品进入俄罗斯关境时,遵照执行俄联邦现行动物防疫规章中不与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国际兽疫局颁布的《国际陆生动物卫生法典》相矛盾的部分规定。此外,在俄罗斯联邦现行动物防疫规章与世界贸易组织现行动物防疫规章发生矛盾的情况下,将遵照执行该决定第1条中提到的陆生动物法典的要求。
俄联邦只能从经俄联邦国家兽医卫生部门检查的、并列入可向俄联邦出口的企业名单的出口国的企业进口应检货物。
海关管理规章制度。
俄罗斯海关监管由联邦海关总署依据《俄罗斯联邦海关法典》和《俄罗斯联邦海关税则》执行。管理制度2000年4月1日起,俄开始实行新的进口关税税率(正式名称为《俄罗斯联邦海关税则》)。新税率表的商品编码由原来的9位数字变为10位数字;对80种商品的税率迸行了调整,其中上调的30种,下调的45种,另外5种商品在从价税不变的情况下规定了从量税。
关税税率俄联邦政府2000年11月27日发布第886号决定,自2001年1月1日起实行新的进口关税税率,大多数商品为从价税,但有的商品须计征从量关税和复合关税。新的关税政策将原7档进口税率(0%、5%、10%、15%、20%、25%、30%)减为4档,即5%、10%、15%、20%。
俄对不同类型国家按不同税率征收进口关税。
税率表上所标税率为基本税率。凡从享有最惠国待遇的国家进口的商品按基本税率计征关税;凡从不享有最惠国待遇的国家进口的商品按基本税率两倍计征关税。
与俄签有自由贸易协定的独联体国家及联合国贸发会议批准可享受普惠制的发展中国家均可在俄享受关税优惠。其中对产自与俄签有自由贸易协定的独联体国家及最不发达国家的商品免征进口关税,对产自发展中国家的商品按基本税率的75%计征关税。
对外国投资的市场准入有何规定?投资主管部门。
禁止的行业赌博业、人寿保险业。
限制的行业2008年4月2日、16日,由俄罗斯议会上下两院分别通过和批准,5月5日,由普京签署了《有关外资进入对国防和国家安全具有战略胜意义行业程序》的联邦法。该法第5款明确规定13大类42种经营活动被视为战略性行业,主要包括:国防军工、核原料生产、核反应堆项目的建设运营、用于武器和军事技术生产必须的特种金属和合金的研制生产销售、宇航设施和航空器研究、密码加密设备研究、天然垄断部门的固定线路电信公司、联邦级的地下资源区块开发、水下资源、覆盖俄领土一半区域的广播媒体、发行量较大的报纸和出版公司等。
鼓励的行业俄罗斯政府鼓励外商直接投资领域大多是传统产业,如石油、天然气、煤炭、木材加工、建材、建筑、交通和通讯设备、食品加工、纺织、汽车制造等行业。
投资方式的规定。
跨国并购俄罗斯允许外资并购本地企业,但对战略性企业的并购比重有明确的法律限制:对联邦级地下资源公司的控股权不得超过5%,对其他部门战略性公司的控股权不得超过25%-50%。
若外资企业希望在按法律规定具有战略意义的相关公司或地下资源区块项目中取得10%以上的控股权,必须向相关全权机构(之前为向俄联邦反垄断署)提交申请,并经由联邦安全会议牵头组成的跨部门专门委员会审核。股票收购俄罗斯《有价证券市场法》规定,外国投资者有权购买俄联邦境内企业的股份、股金、股票和其他有价证券。购后必须在俄联邦财政部或其他授权的国家机构进行登记,按照证券交易所的有关规定进行。
俄罗斯关于企业税收的规定是什么?税收体系和制度。
俄罗斯新一轮税收制度改革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经过几年酝酿,于1998年和2000年分别颁布了《俄罗斯联邦税收法典》第一部和第二部,标志税改取得实质性进展。此次改革最大的变化体现在:将个人所得税多级税率改为13%的单级税率;将预算外的退休基金、社保基金和医保基金合并为统一社会税,同时取消就业基金;改革公路使用税的征收办法,该税率原为销售额的%,先改为按商品销售额与进货额之差额的1%征收;取消住宅及社会文化设施税;取消燃油和润滑油的销售税;取消车辆购置税;取消个别种类交通工具购置税等。
2001年,俄罗斯议会又修改补充了《俄罗斯联邦税收法典》其中将原35%利润税率下调至24%;将消费税普遍提高12%;增加矿产资源开采税,代替原矿产资源使用税和矿产资源基地再生产税。
俄罗斯实行联邦税、联邦主体税和地方税三级税收体制。联邦税在俄境内普遍实行,但其税收并不统归联邦预算。联邦主体税由联邦主体的立法机关以专门法律规定,并在相应地区普遍实行。地方税由地力自治代表机关以法规形式规定并在所管辖区域普遍实行。
联邦税包括:增值税、某些商品和资源的消费税、企业和组织的利润税、自然人所得税、国家预算外社会缴纳、国家规费、海关关税和规费、地下资源开采税、动物和水生资源使用权税、林业税、水资源税、生态税、联邦许可证签发手续费等。
联邦主体税包括:企业和组织利润税、不动产税、道路交通税、运输税、销售税、博彩税、地区许可证签发手续费等。
地方税包括:地税、自然人财产税、广告税、继承或赠与税、地方许可证签发手续费等。
主要税赋和税率。
企业利润税在俄经营企业的利润税税率为24%,其中向联邦预算缴纳%,向联邦主体预算缴纳%,向地方预算缴纳2%。各联邦主体政府有权对个别纳税户降低税率,但最低不得低于%。2008年11月21日,俄国家杜马通过了《税法典》修正案,将企业利润税降低4个百分点,从原24%降至20%。利润税降税部分为联邦税收,联邦税部分从%降至%,地方税仍然保持原%的水平。
增值税俄联邦税收法典规定联邦增值税有三种,分别执行不同的税率。(1)一般商品增值税,税率为18%。(2)食品和儿童用品总值税,税率为10%。(3)个别商品增值税,税率为零。
浅谈低碳经济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毕业论文【第二篇】
摘要:在气候问题备受注重的国际大布景下,展开低碳经济越来越遭到国际社会的注重。怎么找到合适我国本身的低碳经济之路,是当今所面对的要害问题。剖析了低碳经济对我国的影响,并从工业构造视点企图剖析我国的低碳经济展开的方向。
关键词:低碳经济;工业构造;构造调整。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1导言。
2011年12月11日清晨,德班气候大会宣告落幕。低碳和环保将再次变成国际国内的热点问题。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和动力严重使得各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注重经济的可持续展开。从2009年末举行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到2010年举行的坎昆气候变化大会,国际社会关于怎么应对气候变化的问题一向未达到一致和取得打破性的展开。德班气候大会已取得了必定成果,但仍有更多的工作要尽力。关于我国,完成经济增加与环境压力的平衡是将来将面对的严重应战。我认为在这轮绿色经济浪潮中,我国工业构造调整晋级面对着无穷的应战和机会,怎么将减排压力转化为新一轮经济增加的动力是要害。
低碳经济的概念。
“低碳经济”一词最早正式呈现于2003年的英国动力白皮书《咱们动力的将来:创立低碳经济》,是指以低能耗、低污染为根底的绿色生态经济。白皮书中提出要用低碳基动力、低二氧化碳的低碳经济展开方法,代替当时的化石动力展开方法。
我国面对的应战。
在这轮绿色经济浪潮中,坚持着“一起但有差异职责”准则的我国面对的应战和机会并存。
2009年美国的《美国清洗动力安全法案》授权美国政府征收碳关税,即关于出口到美国的商品,美国可以自在收取碳关税,一吨二氧化碳征收10至70美元。碳关税这个商场现已树立起来,欧洲不但树立起了商场,并且建得非常好,包含各种衍生性金融工具也都树立起来了。美国的意图即是要经过美国对新动力的开发,把这一切的低碳美元悉数移转到美国去,经过收税让美国变成真实的'新动力的基地。这是美国新动力方针的全部野心和企图。
从中短期来看,我国因为长时间处于工业链的低端,碳关税对刚刚开始复苏的我国出口有很大的影响,所以美国利用碳关税企图来按捺我国经济的高速展开。
别的,国际各国现在并没有达到有普遍适用的有法令约束力的文件,无法制度化推动发达国家向展开我国家的技能转让,发达国家承诺的对展开我国家的资金支撑也远远少于大家的预期。所以,出于各自的利益考量,展开我国家在cdm项目中到底可以从发达国家那里得到多少技能和资金值得怀疑。
我国面对的机会。
因为将来国际动力需求和排放增加的大多数来自展开我国家,而展开我国家限于本身经济实力,技能水平相对落后,技能研制才能相对缺乏。为了推动全球可持续展开的一起方针,发达国家有责任向展开我国家供给资金协助和技能转让,产生了cdm――清洗展开机制。
因为发达国家国内的减排增量本钱比展开我国家高4到20倍,所以发达国家愿意以资金协助与技能转移的方法在没有减排职责的展开我国家施行cdm,由此取得低本钱的减排量以协助完成减排责任,一起也协助展开我国家完成可持续展开。作为展开中大国,我国被认为有很多有利条件施行cdm项目。我国应采纳活跃的cdm方针,捉住当时的有利机会,经过与发达国家协作,取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技能与资金支撑。
近几年,燃料的价格指数上升迅速,我国的动力和资本对外依存度上升。三种化石动力中,煤的含碳量最高,油次之,天然气的单位热值碳密布只要煤炭的60%。别的方法的动力如核能、风能、太阳能、水能、地热能等属于无碳动力。所以,从确保动力安全和保护环境的视点看,展开低碳和无碳动力,推动动力供应的多元化,是减少煤炭花费下降对进口石油依赖度的必然选择。
我国正处于工业构造调整的要害时期。低碳经济恰是工业构造优化晋级的机会,怎么将本身展开与改进全球气候有机联系,将碳减排压力转化为新一轮经济增加的动力是要害。
3以工业构造调整推动我国低碳经济展开。
从国情和实践动身,是我国展开低碳经济的首要指导方针。
关于平等规划或总量的经济,处于同样的技能水平,如果工业构造不一样,则碳排放量也许相去甚远。第三工业的碳排放量是有限的。真实需求很多耗费动力的是工业制造业、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所以,大力推动展开第三工业是展开低碳经济的必然请求。
将来我国需求活跃调整工业构造,尽力推动经济增加方法的改变,加快展开第三工业,特别是展开现代服务业,活跃推动高技能工业的展开,按捺高耗能、高污染职业,约束资本型商品的出口,加快工业构造的调整。一起,要进步商场准入规范,逐渐筛选落后产能,完成低碳展开。”
可是,调整工业或经济构造遭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工业构造是与必定的经济和社会展开阶段相适应的。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的展开我国家,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会在适当长的时期内占有主导位置,只要在充沛工业化以后,才也许由服务业来主导国民经济。所以,在以工业构造调整推动我国低碳经济展开过程中,要处理好短期与中长时间的关系,要统筹短期适应性调整、中期开发性调整和长时间战略性调整,需求长短联系。
节能减排展开低碳经济之中心是“开源节省”,鼓舞展开节能减排有关工业。
“开源”,即大力展开可再生动力和清洗动力的有关工业。我国可再生动力资本十分丰富,要害是要研制和推广有关技能,拟定相应方针,树立必要的激励机制,展开试点示范,探究要点职业的低碳展开。例如太阳能、风电、核电等新动力工业展开潜力无穷。
“节省”,即加大节能和进步能效的力度。在钢铁、水泥、化工等高载能职业,经过节能和进步能效,下降碳排放强度。清洗煤发电技能(igcc)、智能电网、工业节能、建筑节能和新动力轿车等遭到注重。
2010年,我国动力花费总量的构成中天然气及水电、核电、风电的比重逐年上升,可是传统动力仍占首要比重的现实在短期内是无法改变的。
就现在国内新动力工业的展开态势而言,风电工业的展开最为老练。不过,随之而来的不断拓展使风电设备被列入国家产能过剩和重复建造工业。风电入网现已变成风电展开的首要瓶颈。工业竞赛加剧和商品价格跌落也许使短期风电设备商面对无穷应战。对重复建造的有用操控,有利于加快风电工业的结合,优胜劣汰。
随着核电工业规划不断扩大和工业技能老练,我国核电配备制造业已得到较大展开,现在我国30万千瓦、60万千瓦及百万千瓦级核电站的国产化率水平分别在90%、70%和50%摆布。估计2012、2013年前后,我国百万千瓦级核电的配备的自主化率将达到75%以上。
太阳能工业是现在国内使用最不老练的新动力工业,但也是将来工业增加空间也许最大的新动力工业,国内太阳能工业的推动和展开进程依赖于政府拟定的光伏补助方针力度而定,从长远来看,我国光伏商场需求无穷,其间具备竞赛优势的公司将取得无穷展开机会。
igcc,是清洗煤发电技能的将来。我国的动力构造决议该工业将是节能减排的要点打破范畴。现在,igcc还首要使用于煤化工范畴,一旦igcc技能延伸至燃煤发电大商场,低碳经济展开将进入簇新年代。
推动低碳经济展开,我国政府应加大对与有关工业的方针支撑和方针引导,使这些工业取得更多的资金展开领先创新技能。一起,要进步商场准人规范,逐渐筛选落后产能,避免高水平重复建造的呈现。加快公司吞并重组,进步集约化生产水平,有用下降单位gdp碳排放的强度,完成低碳展开。
4总结。
从长远来看,展开低碳经济是大势所趋,我国应赶快规划,以工业构造调整推动低碳经济的展开。一起也要坚持从我国的国情和现状动身,从传统工业中发掘低碳经济的展开潜力和新的经济增加点,走合适我国国情的低碳经济之路。
参考文献。
[1]国家气候变化对策和谐小组单位/我国21世纪议程管理基地.全球气候变化――人类面对的应战[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2]张坤民.低碳国际中的我国:位置、应战与战略[j].我国人员、资本与环境2008,18(3):1-7.
[3]鲍健强,苗阳,陈锋.低碳经济:人类经济展开方法的新变革[j].我国工业经济,2008,(4):153-160.[4]付允,马永欢,刘怡君,牛文元.低碳经济的展开方法研讨[j].我国人员、资本与环境,2008,(3):14-19.
[5]我国计算局.2010年我国计算年鉴[m].北京:我国计算出版社,2010.
非关税壁垒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与对策【第三篇】
论文摘要:
随着贸易自由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纷纷采取了许多绿色壁垒措施,这越来越成为发展中国家出口贸易的“门槛”,而且这个“门槛”在不断上升。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如何面对绿色壁垒,如何在竞争中获胜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课题。本文在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绿色壁垒的分析,从消费者、企业、行会和政府四个角度提出了应对绿色壁垒的对策。
论文关键词:绿色壁垒oeko—standard100iso14000绿色审计。
随着世界范围内贸易自由化进程的推进,传统的直接非关税壁垒的作用被逐步削减,绿色壁垒以其鲜明的时代特征日益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主要技术性贸易壁垒。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绿色壁垒将凭借其合理性、灵活性、隐蔽性和复杂性成为发达国家实施保护贸易主义的主要手段之一。目前我国每年因绿色壁垒而受阻的出口商品价值近100亿美元,这种影响将随着绿色壁垒地位的不断提升和我国出口的增长而不断扩大。作为wto成员国和发展中的大国在国际多边贸易中如何应对日益苛刻的绿色壁垒,已成为我国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引论。
从不同的角度来考察绿色壁垒,含义是有所不同的。有些研究认为,绿色壁垒是指进口国政府以保护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以及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为由,以限制进口,保护贸易为根本目的,通过颁布复杂多样的环保法规、条例,建立严格的环境技术标准,制定繁琐的检验、评定程序等方式对进口产品设置贸易障碍。
而一些研究则强调了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指出:绿色壁垒是发达国家凭借其科技优势,通过立法制定繁杂的环保公约、法律、法规和标准、标志等形式,对进口商品设置的准入限制,是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的单方面贸易限制,是国际贸易中的一种非关税壁垒,其实际是把环境保护的要求与国际贸易联系起来,以保护环境为由,而实施贸易保护主义。事实上,尽管关于绿色壁垒这一概念存在着不同的认识,但不难发现,这些认识大同小异。它们都强调了隐含于绿色壁垒背后的贸易保护主义本质。在狭义上,绿色壁垒可以被视为一个国家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借口,以限制进口、保护国内产业为目的,对海外商品进口所专门设置的带有歧视性的或对正常环保本无必要的贸易障碍;在广义上,绿色壁垒可以视为以保护环境和居民健康,促进地区和全球可持续性发展为理由而在国际贸易中形成的对海外产品进口的'限制。
绿色壁垒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给中国产品的出口构成了极大的障碍,另一方面,为我国转变对外贸易的增长方式,提升国内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提供了机遇。
1、正面影响。
(1)推进中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随着全球文明程度的不断提升,人们对环境问题日益重视。绿色壁垒效应的凸现和扩大将无形的迫使包括我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改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采取强制措施,探索建立绿色贸易制度,构建资源节约型出口结构,推进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主要依靠规模扩张和数量增长向主要依靠质量和效益的根本性转变,实现对外贸易与生态建设及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2)有利于提升我国科技创新水平,实现专利与标准的融合。绿色壁垒的实施,促进了世界各国重视与环境相关的科技水平和产品科技含量的普遍提高。从实质上说,环境贸易壁垒就是绿色高科技壁垒,技术壁垒的后面是专利,它要求将环境科学、生态学、卫生学等学科的原理全面运用到工业品和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的全过程中,从而形成一个从生产到销售的完整的无公害的管理体系。因此,谁拥有新的技术、新的专利和新的标准,谁就拥有新的、更大的贸易领地。
(3)强化本土企业的法律、法规意识。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由政府出台强制执行法规,能有效引导国民经济进入绿色通道。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制定的法律制度很不完善,而且法律执行很不力。发展中国家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环境标准过低。联合国与农业组织至今已公布了相关限制标准2522项,美国则多达4000多项,其他发达国家的控制标准达数百项甚至上千项,这些都会促进我国不断建立和完善自己的与环保产业相关的法律制度和标准,强化本土企业的法律、法规意识。
2、负面影响。
(1)影响我国的出口市场。因为我国贸易方向很不合理,主要集中在美、日、欧盟这三个地区。例如中国对外出口,美国占了21。4%,日本11。0%,欧盟18。9%,香港16。3%,香港大多是转口贸易,很大一部分是出口到这些国家的。而这些国家和地区大多数是世界贸易组织“贸易与环境委员会成员”,也是绿色贸易保护主义最为盛行的地区。由于我国长期忽视环保产业的发展,出口商很难在短时间内达到发达国家制定的环境标准。
(2)影响我国外向型出口产业的发展。绿色壁垒不断影响农、畜、水等产品的出口、纺织品服装的出口、机电产品的出口以及医药产品的出口,且有加重趋势。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约有90亿美元的出口机电产品受到有关臭氧层保护国际公约的限制而被禁止生产和销售还有80亿美元的出口产品受到国外绿色标志。
(3)加大了我国的就业压力。由于国外绿色壁垒的限制,一些企业限产或破产,造成职工下岗或失业。,仅2亿美元的冻肉鸡出口受国外绿色壁垒限制就影响了105万人的就业。由于受限产品多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加大了我国的就业压力。
(4)恶化了我国的贸易条件。近年来,发达国家以保护环境为名经常采取单方面的贸易措施,限制外国商品的进口,由此引发双边或多边贸易摩擦日益增多。发达国家可以通过区域自由化贸易的形式,以低于区域环境标准为由将来自区域以外的产品包括中国的产品排斥在巨大的区域市场之外。随着世界经济组织因为环境问题产生双边或多边的贸易摩擦,恶化了我国的贸易条件,不利于我国外贸的稳定发展。
(5)加剧污染产品和污染产业向我国转移。由于我国环境保护标准低而数目少,环境保护和管理体系不健全,环境保护门槛较低,以及缺乏对环境因素的评估。一些外商投资者为了获取可观的经济利益和逃避本国高额的成本内部化和绿色贸易管制,将一些污染密集型企业转移到我国境内生产,这在化工、造纸、印染、电镀、农药等行业尤为明显。污染产品和污染产业向我国的转移,一方面损害了我国消费者的利益;另一方面,对我国的环境造成更为严重的破坏。
由于绿色壁垒的影响,使中国陷入了资源压力大、环境压力大的两难境地,所以消费者、企业、行会、政府要相互协作,使其向有利于我国的方向发展。中国可以以消费者为核心,通过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需求,引导企业生产绿色产品,推动政府和行会督促企业生产绿色产品,使我国产品顺利进入国外市场,同时将国外不符合我国要求的产品拒之门外。
1、消费者要增强绿色消费意识,增强对绿色商品的需求。当前国际市场上绿色产品涉及的范围和领域十分宽广,从绿色汽车、生态住宅、生态旅游、生态时装到有机食品,其开放前景十分广阔。所以提高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认识,增强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需求,这会直接刺激企业发展绿色产业,生产绿色产品。
2、从企业来说,要积极发展绿色产业,主动申请国际绿色认证,扩大出口市场,实施绿色营销。由于绿色产业涉及范围广,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关联度大,市场前景广阔。因此,应立足当前,放眼未来,面向国际市场,确立绿色产业的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只有通过iso9000产品质量、iso14000环境保护双绿色认证、haccp认证、eco—texstandard100等等认证,才能取得国际市场准入证;改变出口商品对某些发达国家的依存度,例如纺织品可以向中东发展;发达国家构筑的绿色壁垒涉及范围广泛,几乎无处不在。发展中国家唯有采取适当有效的对策,推行绿色营销战略,才能让自己的产品大大方方“走出去”,实现顺利出口。
3、行会要起到协调、预警、服务的作用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虽然所有世贸组织成员将不得不根据最惠国待遇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向我国更大程度地开放市场,但对我国大量廉价产品的进入,一些国家为保护本国市场,必将采取一些措施例如绿色壁垒对我国产品进入设置障碍,同时,我国也将按照承诺进一步向国外开放市场,国外产品可能以技术和管理优势趁机挤占我国市场,我国一些行业、企业和产品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强烈冲击。所以我们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由行业协会,专门搜集信息,建立网站,改变目前出口企业“信息孤岛”的局面。国外有操作规范、作用强大的行业协会,但目前我们的行业协会力量很弱,企业基本上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建立行业协会,为企业搜集和研究信息,为企业服务,就显得尤为重要。
4、从政府来说,要做好信息服务工作,加快推行环境标志和环境管理体系绿色认证,同时按环保的标准对企业加强监管力度,实行绿色会计与绿色审计制度,推行清洁生产,提高企业和全民的环保意识。政府机构应充分发挥部门的技术、信息、人才优势,加强对国际及外国绿色认证标准的研究,及时收集、整理、跟踪国外的绿色贸易壁垒,建立绿色贸易壁垒信息中心和数据库;鼓励企业积极申请由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双绿色认证”,例如在食品出口方面,要进行haccp体系认证等等;通过开展绿色会计和绿色审计制度,引导企业自觉调整产品结构,采取清洁生产工艺,遵守法律、法规,生产销售对环境有益的产品;推行清洁生产可以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节约利用能源和资源,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政府应加强对环境保护的宣传,这将有利于帮助国民树立绿色经济意识与绿色经济预期,迫使企业转向绿色产品的研究开发,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绿色产业体系的建立。
参考文献:
申进忠:《wto协调环境贸易关系的理论与实践》,中国法制出版社,20版。
赵玉焕:《贸易与环境》,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版。
宋明顺:《wto〈贸易技术壁垒协议〉规则实践及对策》,中国计量出版社,年版。
吴琨:“新型工业化背景下如何应对‘绿色壁垒’”,《经济师》,20第11期[11]wto,specialreport“tradeandenvironment”
中国对外贸易论文【第四篇】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一些制约贸易发展的问题不断涌现,如何解决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过程中的种种问题,成为当今热点问题。在这种背景下,建立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有利于我国贸易的健康稳定发展。本文概述了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在借鉴国外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我国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议。
[论文关键词]对外贸易公共服务公共信息服务。
底我国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21738亿美元,进出1:3商品结构不断优化,直接利用外国投资连年居世界首位,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但是也暴露出了很多的问题: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过高,贸易竞争力不强,出1:3市场过于集中,贸易环境改善不明显,中小企业市场开拓能力不足,贸易摩擦频发,利用外资质量不高等等。鉴于此,我国应积极建立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我国对外贸易水平。
在当今的贸易环境下,世界各国都在进行贸易体制改革,加快贸易体制升级,着力发展贸易促进机制,建立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国也在尝试贸易体制改革,但效果不是很明显。因此,建立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是我国走向贸易强国的必经之路。
目前,国内外理论界关于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定义还存在着一定的争论,没有形成统一的说法。笔者认为,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内涵可以理解为,国家为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和提高利用外资质量而提供的经济性服务。具体包括:改善投资环境和公共基础设施,建立更加舒适宽松的投资环境;统一发布对外贸易出1:3政策和公共商务信息,以帮助公众“一站式”访问现有的政府信息和服务;协调海关、质检、税务等相关的对外贸易管理部门,为出1:3企业提供更加快捷的贸易手续;强化政府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加速中小企业的发展和提高中小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的能力;开展海外市场调查,为出1:3企业提供全面的出1:3咨询服务。它的服务对象不仅包括国内企业,还应惠及普通的公众。
1.出口贸易公共服务体系。
出1:3贸易公共服务是指国家为促进出1:3的增长,为出:13企业提供政策性扶持和制定出1:3发展规划,并为出1:3企业提供公平、公正的公共服务。出1:3贸易公共服务包括:出1:3贸易金融服务(例如建立出1:3银行,为出1:3企业提供贷款等)、技术性促进措施、简化出1:3手续、政策咨询、出口商品技术服务、出口研发服务、出口贸易促进政策、出:13贸易摩擦救济、贸易市场凋研、贸易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公共服务。出1:3贸易公共服务体系是以出1:3贸易公共服务为基础,以政府为主体,充分发挥政府的公共服务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调动出1:3企业的积极性,为出口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机会均等的公共服务。
目前国内外关于贸易环境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表述,但是可以归纳为:在整个贸易过程中,对贸易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和条件的总和,包括相关的贸易软件和硬件基础。具体包括:国家的政治稳定性,相关的贸易制度、政策和法规,基础设施和各种贸易配套设施,以及有关环境保护的法规与标准。对外贸易环境公共服务体系是指积极地运用各种行政手段,营造宽松和有利的对外贸易环境和投资环境,积极地推动对外贸易的发展。
对外贸易公共信息服务体系是以政府为主导,行业协会为辅助,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旨在推动对外贸易的发展,为本国和国外贸易企业提供国际市场信息、国际贸易政策法规信息、对外贸易运行状况信息等。该体系有利于国内出:13企业了解国际贸易市场变化和贸易伙伴所在国的政策法规,规避风险,节约生产成本。另外,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还包括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出1:3商品技术服务体系、出1:3研发公共服务体系等一系列的公共服务体系。
二、发达国家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发展与演进。
近年来,随着一些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逐步放缓,对外贸易逆差不断扩大,这些国家大都对贸易体制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努力建立一套完整的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使之更加高效、便捷地为本国企业服务。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有助于加快我国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
进入21世纪以来,法国经济形势出现了衰退的趋势,贸易逆差持续扩大。近年来,法国不断地改革现行的贸易促进体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该体系推动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为中小企业营造了更加有利的贸易环境。
法国的对外贸易促进机构主要包括:经济财政工业部对外经济关系司、驻外经参处、各大区外贸局、法国国际化促进署(原对外贸易中心和法国国际化促进署合并)等。各部门通力合作,以向企业提供各种信息为己任,以为企业制定对外贸易促进政策为手段,共同为法国企业服务。法国的对外贸易促进政策主要以信息咨询服务和财政补贴为主,鼓励本国企业“走出去”和参加国际展览会,并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培养本国企业的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简化为企业提供出口信息和支持的手续,并实行对外贸易促进手段完全商业化运作,既符合欧盟的相关规定,又不违反世贸组织原则。
2.高效的公共信息服务体系。
法国通过对外贸易中心和工商会等机构,收集、调查和整理全球对外贸易信息,为企业提供全方位、高效的信息服务。法国政府在国外设有100多个驻外经商机构,这些机构收集大量的所驻国的贸易信息、市场综合产业信息、法律法规、融资条件以及出口担保等方面的政策,为本国企业出口和对外投资提供服务。并对信息服务实施标准化管理,制定了一套比较完备的标准化信息管理体系,实现整个信息服务程序的可控性和有效性。通过高效的信息服务,推动了本国企业的发展,开拓了海外市场。
3.完善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
法国的中小企业在对外贸易所占的比重不高,一度只维持在40%左右。随着法国政府对中小企业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中小企业在法国对外贸易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法国政府鼓励中小企业扩大出口,中小企业很好地与政府或私人伙伴联合,这些企业在国外谋求发展,并在法国创造就业机会;设立了法国技术创新署、法国中小企业投资担保公司、法国风险投资公司以及风险投资基金等部门,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技术转移及国际合作提供财政保障,为法国中小企业在国外投资设点和开发业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英国作为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非常重视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对贸易发展的`促进作用,并一直尝试着改进公共服务领域中的创新思维、服务思想及政策措施。试图更好、更全面的为对外贸易服务。
英国的对外贸易促进体系遍及各地,具有纵向与横向紧密结合、覆盖范围广、服务细致等特点。除了政府和地方当局各经济管理机构的广泛参与外,民间机构在对外贸易促进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英国的贸易促进管理部门主要包括:贸工部、外交部、国际贸易总局、出口信贷担保署等政府部门,这些政府部门在贸易促进方面的作用主要是制定相关贸易促进政策,维护出口企业和外投资公司的利益,营造公平的贸易环境,提供各种贸易咨询、信息等方面的服务,从而很好地促进了英国的贸易发展。
2.健全的创新服务体系。
英国政府高度重视企业的创新能力,并出台了一系列的鼓励创新的政策措施,极大地推动了本国企业的创新。作为英国创新的主管部门的贸工部,在资金、信息等方面给予了企业很大的支持。贸工部有多个创新支持措施,如知识转移网络、知识转移合作计划,建立了公益型信息平台;重视信息服务功能,支持信息服务领域的公共服务。此外,还提供培训、会议、考察、国际专家帮助、市场专项调查、人才流动等一系列服务,并且将这些服务渗透到企业技术或市场开发的每一步。
英国倡导贸易自由化,实施高度开放和自由的对外贸易体制,营造了宽松的对外贸易环境。英国实行统一的对外贸易政策,制定了税收优惠、设立自由贸易区、为国外企业提供国民待遇等一系列的措施,这些优惠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外资的流入,增加了国内就业机会。
发达国家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虽然内容和侧重点各有不同,但对我国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在政府服务方面,强调服务至上原则,整合政府公共服务资源,更好地为本国对外贸易企业提供服务;重视对外贸易促进体系的建设,建立一套完整的对外贸易促进机制,各种贸易促进机构通力合作,更好地为本国贸易发展服务;注重公共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为企业提供各种贸易信息,搭建政府公共服务的信息平台;重视企业的创新能力,在资金、政策方面为企业创新提供帮助;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在公共服务领域方面,向中小企业倾斜,改善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为中小企业的成长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我国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明显滞后,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各个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具体表现为:
(一)公共服务财政支出地区分布不均衡。
我国目前为止,公共服务的财政支出中,用于经济建设支出占gdp的比重保持在25%左右,虽然在总量上不少,但质量不高,且地区差异性十分明显。北京、上海等一些经济发达的省市,公共服务支出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同时产生的绩效也远远高于其他地区,特别是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公共服务支出明显偏少(如表1)。这主要是因为经济发达地区财力状况好于欠发达地区,可支配的公共服务支出非常充沛,再加上多年来的不断积累,在公共服务与经济增长互为因果关系的条件下,形成了目前我国公共服务分布不均衡的结果。另外,这六个省市的对外贸易总额占全国对外贸易总额的79%。由此可见,政府公共服务支出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对外贸易的发展。
(二)对外贸易公共信息服务水平不高。
发达国家在推动贸易发展的过程中,都十分重视对外贸易公共信息服务,每年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从而推动贸易企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虽然在对外贸易公共信息服务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建立了包括中国贸易指南、国内涉外政策环境、世界各国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等在内的数据库和网站,但是总体的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仍然有一定的差距。信息内容不全面,分布零散,地区分布不平衡,很多经济落后的地区特别是广大的农村地区,很难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快捷地了解最新的政策法规等信息;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落后于实际需求,缺乏统·的信息管理和分工。
注:根据公共服务综合绩效得分分布情况,将公共服务绩效等级分为五级:a级代表“优秀”;b级代表“良好”;c级代表“一般”;d级代表“不足”;e级则代表“匮乏”。
(三)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不够。
在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小企业对经济的发展、就业数量的增加、对外贸易的增长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在公共服务领域方面,向中小企业倾斜。我国在公共服务领域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明显不够,主要表现在:政策法规不完善,虽然出台了《中小企业促进法》,但是相关的配套法规明显不足,且可操作性不强;资金扶持不够,我国中小企业无论在融资渠道,还是信用担保与欧美国家差距仍然明显;支持创新不到位,我国政府对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足。在财政、税收、咨询、技术等方面给予的支持不够。
四、建立和完善我国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对策建议。
鉴于我国对外贸易公共信息服务发展的缓慢和滞后,通过的《对外贸易法》第五十四条明确规定:国家建立对外贸易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向对外贸易经营者和其他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因此,建立和完善对外贸易公共信息服务体系,有助于我国的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为社会公众和进出口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提供了有效的信息服务,切实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信息障碍,改善我国对外贸易的运行环境。加大对外贸易公共信息服务的专项资金投入,使公共信息服务的覆盖更加全面;强化商务部的网站建设,为企业提供更全面的对外贸易信息服务;完善各国对外贸易政策及环境、国外贸易市场调研等数据库的建设,为出口企业提供更全面的指导。
我国的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还处于萌芽状态,对外贸易公共服务监督和管理存在着行政职能混乱、监管规则不健全、管理权责不清晰等问题。因此,在大力发展我国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同时,应建立一套完善的对外贸易公共服务监管体系,促进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健康发展。强化政府各行政职能部门责任,建立科学的对外贸易公共服务监管权责机制,确保对外贸易公共服务有效的进行;加大对外贸易公共服务的公开化和透明化,逐渐提高对外贸易公共服务的民主制度,使公众参与对外贸易公共服务的管理与监督;建立一支专业化监管队伍,确保监管工作的高效性。
(三)保证资金投入、实现外贸公共服务均衡化。
我国对外贸易公共服务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资金投入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分布不均衡。经济发达的省市,由于财力状况充足,投入较多,所以效率相对较高,产出明显;而经济欠发达的省市,由于可支配的公共服务支出较少,所以效率普遍不高。因此,政府应在保证总体公共服务资金投入的同时,兼顾经济欠发达的省市,以达到对外贸易公共服务均衡分布,最终实现对外贸易各地区均衡发展。
(四)大力发展商会的作用。
我国的商会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在数量上已经初具规模,但是依然存在着“半官、半民”的性质、自律机制不健全、缺乏透明度、结构失衡等一系列的问题。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因此,要大力推动商会的发展,促进其在对外贸易、招商引资、企业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包括:促进商会性质的转变,由“半官、半民”的性质转化为自治的、自愿的、非盈利的民间组织;建立商会自律机制,实行管理透明化,切实保护好企业的利益,更好地为企业提供各种信息咨询服务和必要的技术帮助;扩大商会的权利,使商会的作用发挥得更加全面。
中国深圳对外贸易货物出口合同【第五篇】
随着人们对法律的了解日益加深,越来越多的场景和场合需要用到合同,签订合同是为了保障双方的利益,避免不必要的争端。相信很多朋友都对拟合同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网友为大家分享的“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优推8篇)”,供您参考阅读。
合同编号:_________
签订日期:_________
签订地点:_________
卖方:_________
买方:_________
经买双方确认根据下列条款订立本合同:
货号名称及规格单位数量单价金额
合计:
总值(大写):
允许溢短_________%
2、成交价格术语:_________(_________)
3、包装:_________
4、装运唛头:_________
5、运输起讫:由_________经_________到
6、转运:允许不允许;分批装运:允许不允许
7、装运期:_________
8、保险:由_________按发票金额110%投保_________险,另加保险至_________为止。
9、付款条件:
买方不迟于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前将100%的货款用即期汇票/电汇送抵卖方。
买方须于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前通过_________银行开出以卖方为受益人的不可撤销_________天期信用证,并注明在上述装运日期后_________天在中国议讨有效,信用证须注明合同编号。
付款交单:买方应对卖方开具的以买方为付款人的见票后_________天付款跟单汇票,付款时交单。
承兑交单:买方应对卖方开具的以买方为付款人的见票后_________天承兑跟单汇票,承兑时交单。
10、单据:卖给方应将下列单据提交银行议付/托收。
整套正本清洁提单。
商业发票一式_________份。
装箱单或重量单一式_________份。
由_________签发的质量与数量证明书一式_________份。
保险单一式_________份。
由_________签发的产地证一式_________份。
11、装运通知:装运完毕,卖方应即电告买方合同号、品名、已装载数量,发票总金额,毛重,运输工具名称及启运日期等。
12、检验与索赔:
卖方在发货前由_________检验机构对货物的品质、规格和数量进行检验,并出具检验证明书。
货物到达目的的口岸后,买方可委托当地的商品检验机构对货物进行复检。如果发现货物有损坏、残缺或规格、数量与合同规定不符,买方须于货到目的口岸的_________天内凭_________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证明书向卖方索赔。
如买方提供索赔,凡属品质异议须于货到目的的口岸之日起_________天提出;凡属数量异议须于货到目的'口岸之日起_________天提出。对所装货物所提任何异议应由保险公司、运输公司或邮递机构负责的,卖方不负任何责任。
13、人力不可抗拒:如因人力不可抗拒的原因造成本合同全部或部分不能履约,卖方概不负责,但卖方应将上述发生的情况及时通知买方。
14、争议之解决方式:任何因本合同而发生或与本合同有关的争议,应提交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按该会的仲裁规则进行仲裁。仲裁地点在中国深圳。仲裁裁决是终局的,对双方均有约束力。
15、法律适用:本合同之签订地、或发生争议时货物所在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或被诉人为中国法人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除此规定外,适用《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公约》。
16、文字:本合同中、英两种文字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在文字解释上,若有异议,以中文解释为准。
18、本合同共_________份,自双方代表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卖方(盖章):_________买方(盖章):_________
代表人(签字):_________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非关税壁垒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与对策【第六篇】
欧盟是21世纪世界重要的一极。迄今为止,欧盟的注意力主要放在经济一体化的建设上。目前欧盟正加快从经济一体化向政治、经济、司法和安全全面一体化过渡,采取的是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办法,并根据情况,及时调整做法。未来欧盟将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对21世纪世界格局的变化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对此我们需要有清醒的认识。本文先引入相关背景和资料以建立研究的对象与体系,然后从四方面入手,分别阐述了欧盟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欧盟一体化进程下中国与欧盟的合作前景及问题,并对此提出了建议与对策。
相关资料及背景。
欧洲联盟(简称“欧盟eu”)是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政治、经济集团组织。其前身是欧洲共同体,即欧洲经济共同体、煤钢共同体和原子能共同体的统称。
1993年11月,《欧洲联盟条约》(又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生效,欧共体演化为欧洲联盟。现有25个成员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创始国)、英国、丹麦、爱尔兰(1973年加入)、希腊(1981年)、西班牙、葡萄牙(1986年)、奥地利、芬兰和瑞典(1995年)、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文尼亚、斯洛伐克、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塞浦路斯和马耳他(年),形成了一个规模与美国不相上下的统一大市场。
1975年5月6日,中国与欧洲经济共同体建立正式关系。1983年11月1日,中国与欧洲煤钢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建立正式关系。至此,中国与欧共体实现全面建交。1995年和,欧盟先后通过《中国-欧盟关系长期政策》和《欧盟对华新战略》文件,强调应更加重视中国的作用和影响,采取“建设性接触”的战略,加强双方在经贸及其他各个领域的合作与对话,并重申欧盟对华政策的全面性、独立性和长期性。,欧盟进一步采取了一些改善对华关系的措施:决定在联合国人权会议上不再提出或联署针对中国的提案;修改反倾销规则,将中国从“非市场经济”国家名单中删除;通过《与中国建立全面伙伴关系》的.对华政策新文件,主张提升中欧关系水平,深化双方在各个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支持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近年来,中欧政治关系良好,高层互访频繁,各级政治磋商活跃。中国领导人分别访问了欧盟一些成员国,欧盟国家多数领导人也先后访华。194月,朱f基总理在伦敦与欧盟主席国英国首相布莱尔、欧盟委员会主席桑特举行了首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并发表联合声明,就中欧建立面向21世纪的长期稳定的建设性伙伴关系达成共识,将领导人年度会晤机制化。此外,中国同欧盟及其成员国开展了不同级别的政治磋商和对话,中国人大和政协与欧洲议会及欧盟经社理事会保持了正常的交往。
中国和欧盟关系已步入全面健康发展的轨道。纵观近年的发展历程,与中美关系比较,中欧关系具有明显的稳定性和上升性。欧盟最近制订的第五份对华政策文件,要求与中国发展战略伙伴关系。2003年10月,中国政府第一次制订并公布《中国对欧盟政策文件》,全面地阐述了中国对欧盟的政策。
一、欧盟是中国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
[1][2][3][4]。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第七篇】
在过去的四分之一世纪中,中国的对外贸易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进出口额从1978年的200亿美元增长至2004年的10000亿美元以上。制成品在总出口中所占比重从早期的不到一半上升到2004年的90%以上。制成品出口内部结构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除传统的纺织品、轻工业品外,机械及运输设备的出口也迅速增长,在全部出口中所占比重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10%上升到2004年的42。9%。外贸主体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早期国有企业几乎支配了全部外贸发展到国有企业、外资企业与民营企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格局。至2004年,外资企业在全部出口中所占比重已从1985年的1%上升到超过50%。
1978年12月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的国家战,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其中包括外贸体制的改革。这一阶段的主要内容是放开部分贸易经营权(包括对外资企业),以及贸易公司自主化改革,其中又分为三个分阶段。(1)1979年至1987年间,政府根据政企分开,外贸实行代理制,工贸结合,技贸结合,进出口结合的原则,下放部分外贸经营权,开展工贸结合试点,简化外贸计划内容,实行出口承包经营责任制。(2)1988年至1991年期间,全面推行对外贸易承包经营责任制,地方政府,外贸专业总公司和工贸总公司向中央承包出口收汇,上交外汇和经济效益指标。承包单位自负盈亏,出口收汇实行差别留成。(3)1990年12月9日,外贸企业出口实行没有财政补贴的自负盈亏,以完善对外贸易承包经营责任制。为了配合外贸企业改革,国家采取了放宽外汇管制,实行出口退税政策,外经贸部下放部分权力等一系列配套改革的措施,增强了运用经济杠杆调节宏观经济的能力,并为外贸企业利用市场机制,自主经营创造了外部环境。
1992年开始,中国贸易政策体系的改革已经不限于贸易权和外贸企业等内容,伴随着1986年中国要求“复关”开始,中国的贸易政策改革已经开始以符合国际规则为导向,涉及到国内管理的各个方面。
1992年10月,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所作报告中提出了“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尽快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符合国际贸易规范的新型外贸体制。”符合国际贸易规范,也就是要符合关贸总协定的规范,因此中国提出改革方向是统一政策,平等竞争,自负盈亏,工贸结合,推行代理,以建立适应国际通行规则的外贸运行机制。
进出口管理:1992年中国取消进口调节税;1994年取消进出口指令性计划。此后中国进行了多次的关税降低,整体关税已经与国际平均水平大为接近,与世界市场更加接近。此外,中国的进口配额及其他的非关税措施数量也在逐年减少。
以国民待遇原则和非歧视原则开放外贸经营权:中国进一步推进了外贸放开经营,加快授予具备条件的国有生产企业,科研院所,商业物资企业外贸经营权。加入wto之前,中国国内已经有30多万家企业获得了贸易经营权。并且加快转换外贸企业经营机制,在外贸领域推行现代企业制度。
服务贸易:1992年之后,中国服务贸易领域逐步向外资开放。国家在金融,保险,房地产,商业零售,咨询,会计师服务,信息服务,教育等诸多领域积极进行试点开放,并陆续颁布了一些短期或者过渡性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管理。随着国内服务业改革的深入,中国的电信等敏感部门也开始同外资合作。外汇管理体制改革:1994年,中国进行了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为核心综合配套的新一轮外贸体制改革。中国实施汇率并轨,建立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实行人民币经常项目下的有条件的可兑换,取消外汇留成制和上交外汇任务,并建立外汇指定银行间的外汇交易市场。
法律法规建设及透明度:中国于1994年颁布了第一部《对外贸易法》,开始了系统地完善外经贸领域法律法规的改革阶段。以国际规范为目标,在货物贸易,外资,知识产权,反倾销等各个领域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同时政府的政策透明度也不断加强。
这一轮外贸体制改革的实施,加强了市场经济机制的调节作用,促进了中国对外贸易市场化的进程。
2001年12月中国加入wto至今,中国在市场准入,国内措施,外资待遇,服务贸易等各个领域均较好地履行了自身的承诺和义务,得到了wto,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的高度评价。这一阶段的最明显特征就是,中国的贸易政策体系改革已经与国际贸易体制接轨,发展同步,政策变化的动力由单纯的内生或者外生转变为内外协调。这种变化最根本的动力来源是中国经济贸易本身的高速增长,并且中国有着市场容量庞大,与发达国家经贸互补性明显,政策稳定性强并对国际高度负责等优点,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良性影响也逐渐加大。目前许多国际学者称中国“经济增长带动论”已经成为主流,与此相对应的是中国“威胁论”趋于式微。
影响中国外贸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首先,中国政府在1978年开始推行的改革开放政策为对外贸易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体制和政策环境。在体制方面,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出口提供了持续的资源及动力;在政策方面,政府的出口鼓励政策及汇率贬值为出口提供了强有力的刺激。其次,80年代初开始的中国香港、台湾出口导向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向内地的转移,为80年代中期劳动密集型制成品出口的起飞提供了强有力的推动。最后,中国政府在90年代初推行的积极引进外资的政策,极大地推动了来自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对中国的投资,而这些投资的很大一部分又是以再出口为目的的。这样,来自发达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又成为推动中国出口的一个重要力量。
人均角度来看,中国在贸易发展水平上仍居于发展中国家,因而仍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在过去几年中,中国面临的国际经济环境发生了一些深刻的变化。作为世界经济大国的崛起,使得中国必须承担起对整个世界经济的一种大国的责任。这样,在未来的10—15年中,中国的对外贸易将沿着什么样的轨道运行,不仅对中国自身的经济增长,而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都将产生重大的和深远的影响。
放:(2)出口增长速度显著地超过世界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3)出口主要由工业制成品组成;在工业制成品出口中,劳动密集型制成品占主导地位,这同中国在要素禀赋方面具有的比较优势是一致的;(4)以机械及运输设备为代表的资本、技术密集型制成品出口取得了显著的进展;(5)进口主要是由出口支持的,而进口又主要由用于支持投资与技术进步的设备及工业原材料组成,这对于推动资本积累与生产率的提高都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
在过去20多年中,中国的对外贸易尽管取得了异常迅速的增长,但达到“稳态”增长水平尚有很长一段距离。2004年,中国出口额在世界总出口额中所占比重为%,而中国人口在世界总人口中的比重为五分之一,即中国的人均出口水平仅为世界人均出口水平的四分之一,而发达国家人均出口水平则数倍于世界人均出口水平。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的出口增长潜力仍是非常巨大的。按世界出口贸易每年增长5%,中国出口每年增长12%计算,则中国出口占世界总出口比重达到20%还需大约15年时间。或者说,至少在未来15年内,中国仍有可能继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
然而,要实现巨大的出口增长,中国政府必须要做出许多重大的、困难的政策调整。首先,如我们在过去几年中已经清楚地看到的,由于国内、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动,一些传统的贸易促进政策或者已不能继续使用(如汇率贬值),或者其作用已显著衰减(如出口退税)。事实上,从:1995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基本上保持稳定,并且自2002年后一直面临着升值的压力,而出口退税也已经达到了财政支付的极限。另一方面,简单传统劳动密集型制成品的出口在许多方面达到了一种“饱和”状态,并且面临日益严重的保护壁垒。由此提出的问题是:在新的形势下,政府应当和能够采取什么样的政策手段来促进贸易的持续、健康的发展?笔者认为,中国政府下一阶段努力的重点应当集中在通过深化市场化改革来促进出口结构的转型,借此保持出口高增长的势头。
制成品出口高增长时间已持续了20年,在国际市场上也已经达到了很高的份额,进一步扩张的潜力总体上今后将呈递减趋势。因此,今后10-15年对于中国实现出口结构转型将是一个关键的时期,而出口结构转型对于在未来15—20年内继续保持出口高增长是绝对必需的。从目前中国的出口结构及未来中国增长前景来看,中国未来出口增长潜力最大的领域将主要是:(1)高质量轻、纺产品:(2)传统的资本(包括人力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冶金、机械、汽车等等);(3)高新技术产业。
当前,中国在资本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包括高质量轻纺产品)上整体上仍处于进口依赖或初级进口替代阶段。因此,从中、长期来看,中国一旦在资本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进口替代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便能够在出口结构上实现第二次转变,即从劳动密集型制成品出口导向向资本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制成品出口导向的转变。从日本、韩国的经验来看,在劳动密集型制成品出口扩张势头衰减后,跟着发展起来的依次是传统重工业(钢铁、造船、机械等)的出口,然后是电子类产品、汽车及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中国目前尚未开始出现传统重工业产品的大规模出口扩张。中国造船虽然已经大量出口,但同世界第一、第二造船大国日本与韩国相比仍还有很大一段距离。当然,中国未来出口发展不一定严格遵照历史上日本与韩国走过的道路。特别地,不能排除传统重工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同时发生大规模出口的可能性。然而在上述领域内,中国目前仍面临许多困难,如:企业技术落后,专业化分工程度低,技工缺乏,生产集中度低,一些行业仍是效益低下、技术落后的大、中型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因此,中国要真正实现上述领域的出口增长潜力,必须大大加快企业体制改革与工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在这方面,笔者认为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是,在迅速发展的出口中,国内民营企业所占的比重同外资企业或国有企业相比是微不足道的。因此,促进国内民营企业更快地进入出口领域,应当成为未来出口促进政策的一个中心目标。
中国对外贸易论文【第八篇】
摘要:当前,全球经济因“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而陷入大幅减速的和深入调整,而出口总额占世界第二位,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的中国,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国内出口企业减产和破产,大量外汇储备也遭受严重损失。对于外贸依存度高的中国来说,必须对国际经济环境的巨大变化具有清醒认识。因此,中国在新阶段、新形势下,须及时正确地对中国外贸发展进行思考和调整。本文立足于经济危机的大背景,就其对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对新形势下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提出若干建议以及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展望和面临的问题。今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特别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深化、蔓延,世界经济复苏明显减速,国际市场需求下滑。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截至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连续7个季度放缓。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复杂严峻,进出口增速下滑至个位数,进出口企业困难增多。针对形势变化,中国政府及时出台一系列促进外贸稳定增长、优化外贸结构的政策措施,提振了企业信心,对外贸走势趋稳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