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文学素养提升(通用10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学生文学素养提升(通用10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学生文学素养提升【第一篇】
探寻数学教学的本位,对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从情境创设,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课堂组织,体现数学效果的真实;拓展提升,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等三方面着手对数学教学本位的思想和方法进行研究。
有效的数学课堂应以数学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实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数学课堂只有追求“返璞归真”境界,才能实现教学的真正价值。“自然、简约、朴实”是数学课堂的根本追求,探寻数学教学的本位就是要体现“以生为本”原则,还原课堂的“数学味”与常态化,去除浮华,崇尚简约,在“本真”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情境创设,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
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不能仅仅是为了导入新课,而应该是能引起学生的数学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教学情境时,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将所学知识与生活进行联系,设计出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同时将数学问题隐含于情境中,让学生在情境的引领下自然而然地进行思考与探究,从而体现出数学教学中的“数学味”。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时,教师设计了“分苹果”情境:如果将10个苹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则每人分几个?如果分给3个小朋友呢?学生知道解答此题需用除法,第一个问题是10÷5=2,学生不陌生,但10÷3怎么做,很多同学不明白。结合具体情境,学生能得出每人分3个还剩1个,教师板书算式:10÷3=3……1。学生初步掌握有余数的除法之后,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思维的敏捷性,教师出示了一个问题:在学校运动会开幕式上,为营造欢快的氛围,在跑道的一侧按红、黄、蓝顺序插满了彩旗,你能快速知道第27面彩旗的颜色吗?第34面、第56面呢?这问题带有趣味性和挑战性,学生可以由最简单的例子找规律:第4面为红色,可以看成4÷3=1……1;第5面为黄色,可以看成5÷3=1……2;第6面为蓝色,可以看成6÷3=2。由此,学生发现规律:因为三面一循环,所以判断第几面的颜色就可以用面数除以3,看余数即可。
二、课堂组织,体现数学效果的真实。
课堂教学讲究实效,通过教学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感悟数学思想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落实好“实”要求教师调动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获取知识,同时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让数学学习成为学生探究真知的旅程。“教”是为“学”服务的,教会学生知识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课堂教学的效率才能更高。
例如,在学习四年级下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课本找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点,然后给出一组四边形,让学生找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学生在寻找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明白了平行四边形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而梯形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它们之间没有交集。同时,对于给出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学生可以根据课本中的描述指出各部分名称,省去了不必要的、无效的探究。在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让学生发现它们与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区别及联系,为以后学习其性质做好准备。
三、拓展提升,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
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知道知识的结果,还要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感悟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将知识运用于解决问题,以此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拓展学生的思维。解决问题时,不能单纯地就题论题,而是举一反三,让学生把握解题方法,这就要求学生发现其中的数学思想与方法,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
例如,学习“小数乘法和除法”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感受转化思想在本节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如小数乘法可以先看成整数乘法,然后点上小数点;小数除法要保证除数是整数,要用到商不变性质,除数的小数点右移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要右移几位。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练习帮学生掌握知识,如×、×、÷、÷,学生通过做题能很好地巩固知识,并注意到一些细节,如小数乘法计算时需将小数末尾的0去掉,点小数点时位数不够需用0补齐等。为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还可以设计一些拓展题,如已知468÷26=18,不用计算直接写出下列各式的结果:468÷、÷26、÷,学生通过做题可以更清楚地把握被除数和除数的小数点的移动与商的关系,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四、结束语。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不能为表面的热闹而忽视对数学教学本位的把握。数学教学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去除课堂的花哨,才能让学生有更加充足的时间与空间去思考、探究。学生只有真正融入课堂学习,才能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让学生感悟其中蕴含的思想与方法,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学生文学素养提升【第二篇】
如何理解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是个很大的概念,除了专业,敬业和道德是必备的,体现到职场上的就是职业素养;体现在生活中的就是个人素质或者道德修养。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前三项是职业素养中最根基的部分。而职业技能是支撑职业人生的表象内容。
很多人认为,职业素养至少包含两个重要因素:敬业精神及合作的态度。敬业精神就是在工作中要将自己作为公司的一部分,不管做什么工作一定要做到最好,发挥出实力,对于一些细小的错误一定要及时地更正,敬业不仅仅是吃苦耐劳,更重要的是“用心”去做好公司分配给的每一份工作。态度是职业素养的核心,好的态度比如负责的、积极的,自信的,建设性的,欣赏的,乐于助人等态度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
那么,职业素养在工作中的地位如何呢?
一个人,能力和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是,在职场要成功,最关键的并不在于他的能力与专业知识,而在于他所具有的职业素养。笔者提出,一个人在职场中能否成功取决于其“职商”,工作中需要知识,但更需要智慧,而最终起到关键作用的就是素养。缺少这些关键的素养,一个人将一生庸庸碌碌,与成功无缘。拥有这些素养,会少走很多弯路,以最快的速度通向成功。
前面已经提到,很多企业之所以招不到满意人选是由于找不到具备良好职业素养的毕业生,可见,企业已经把职业素养作为对人进行评价的重要指标。如有些公司在招聘新人时,要综合考察毕业生的5个方面:专业素质、职业素养、协作能力、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其中,身体素质是最基本的,好身体是工作的物质基础;职业素养、协作能力和心理素质是最重要和必需的,而专业素质则是锦上添花的。职业素养可以通过个体在工作中的行为来表现,而这些行为以个体的知识、技能、价值观、态度、意志等为基础。良好的职业素养是企业必需的,是个人事业成功的基础,是大学生进入企业的“金钥匙”。
“素质冰山”理论认为,个体的素质就像水中漂浮的一座冰山,水上部分的知识、技能仅仅代表表层的特征,不能区分绩效优劣:水下部分的动机、特质、态度、责任心才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关键因素,鉴别绩效优秀者和一般者。大学生的职业素养也可以看成是一座冰山:冰山浮在水面以上的只有1/8,它代表大学生的形象、资质、知识、职业行为和职业技能等方面,是人们看得见的、显性的职业素养,这些可以通过各种学历证书、职业证书来证明,或者通过专业考试来验证。而冰山隐藏在水面以下的部分占整体的7/8,它代表大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作风和职业态度等方面,是人们看不见的、隐性的职业素养。显性职业素养和隐性职业素养共同构成了所应具备的全部职业素养。由此可见,大部分的职业素养是人们看不见的,但正是这7/8的隐性职业素养决定、支撑着外在的显性职业素养,显性职业素养是隐性职业素养的外在表现。因此,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应该着眼于整座“冰山”,并以培养显性职业素养为基础,重点培养隐性职业素养。
那么职业素养如何来养成呢?笔者认为,首先,要培养职业意识。
1
培养职业意识就是要对自己的未来有规划。因此,大学期间,每个大学生应明确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将来想做什么?我能做什么?环境能支持我做什么?着重解决一个问题,就是认识自己的个性特征,包括自己的气质、性格和能力,以及自己的个性倾向,包括兴趣、动机、需要、价值观等。据此来确定自己的个性是否与理想的职业相符:对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结合环境如市场需要、社会资源等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和行业选择范围,明确职业发展目标。其次,配合学校的培养任务,完成知识、技能等显性职业素养的培养。职业行为和职业技能等显性职业素养比较容易通过教育和培训获得。学校的教学及各专业的培养方案旨在使学生获得系统化的基础知识及专业知识,加强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和知识的运用,并使学生获得学习能力、培养学习习惯。因此,大学生应该积极配合学校的培养计划,认真完成学习任务,尽可能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做为将来职业需要的储备。再次,有意识地培养隐性素养。隐性职业素养是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核心内容。核心职业素养体现在很多方面,如独立性、责任心、敬业精神、团队意识、职业操守等.
大学生职业素养的自我培养应该加强自我修养,在思想、情操、意志、体魄等方面进行自我锻炼。同时,还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应对压力和挫折的能力,善于从逆境中寻找转机。
《大学生职业素养提升》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学生文学素养提升【第三篇】
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领域最受关注的热词之一。近日在第二届“北京教育论坛”上,专家表示,时代变化了,要求变了,呼唤核心素养的出现。讨论中国的核心素养要结合中国社会发展阶段的特点,要适应中国现阶段的国情、校情。哪些素养是需要我们特别关注、我们的学生和国民所需要的。
“核心素养是新课标的来源,也是确保课程改革万变不离其宗的‘dna’。核心素养将为北京学校带来六大变化。”有关专家表示,六大变化包括:。
课堂教学更加关注课程建设综合化、主体化发展趋势;。
实践活动;更加关注学生学习体验、动手实践及创新意识的培养;。
课业负担将会进一步减轻课业负担,课后作业形式及总量发生较大变化;。
学校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
未来将更加注重增加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适应性。
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有关负责人在论坛演讲中表示,“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研究”
工作报告。
已经提交教育部,正在接受鉴定。
对于这一国家版“核心素养”具体内容,社会各界充满期待,同时提供了多个方面的建议。据了解,参与“中。
国学。
生发展核心素养”制订的专家阵容强大。“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研究”项目始于20xx年5月,受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委托,由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牵头组织。项目由北京师范大学牵头,华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山东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共同承担。
林崇德教授日前出席高中学生发展指导高峰论坛表示,项目组共组织了48场访谈,涉及575位专家,提出了12个指标。其中一级指标有社会参与、自主发展、文化修养。二级指标中社会参与里面有道德品质、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自主发展里有身心健康、自我管理、学会学习、问题解决与创新,文化修养里面有语言素养、数学素养、科学技术与信息素养,审美与人文素养等。
不过,最新出炉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透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曾经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自主发展”是近日公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包含的三大板块之一,而“学会学习”又是自主发展的基本前提。
“学会学习”一直以来是教师与家长对学生的共同期望,换句话说,就是让学生学会钓鱼,而非只享受现成的鱼。具体到基础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怎样才能让学生“学会学习”呢?在我看来,在教学中可以分三分走。
帮助学生学会归纳总结。
在新课程标准倡导知识“螺旋式上升”的背景下,有些知识点的跨度比较大,前后联系相隔的时间也比较长。以北师大版《数学》教科书为例,小学四年级开始教授三角形、特殊四边形的性质等知识,要求简单应用;初中八年级要求简单说明原理,广泛应用;九年级要求进行推理证明和灵活应用。在如此长时间的跨度内,如果学生不会总结和梳理,那么必然会形成知识的“交通堵塞”。
随着年级的升高,各学科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日益增多,学生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应当经常整理、复习、归纳和总结所学的相关知识,通过自己的思考,逐步体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简单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的迁移能力,这也有助于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如果学生不会归纳总结,在六年级复习时,可能还要翻看三、四、五年级的书本;在九年级中考复习时,可能就无法将七、八、九年级的知识系统归纳梳理并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在高考复习时,可能也不会把初、高中的知识建构成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那么最后复习阶段学生的负担不知要增加多少倍,更不用说触类旁通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目的地完善“几多几少”,会对学生获得学习方法大有裨益。作业少一点,学生看书的时间多一点;重复抄写少一些,学生自己分享的“学生文学素养提升(通用10篇)”,有针对性的作业多一些;老师讲得少一些,学生交流的时间多一些。这种教学方式,能促进学生学会归纳总结。当学生逐渐能够熟练地进行归纳总结时,就会逐步学会华罗庚所言的“由薄到厚、由厚到薄”的学习方法,其学习能力也会在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逐渐得以提高。
引导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
学生不应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应当处于主动、积极的知识构建状态。每个学生都有其特有的个体学习经验与知识结构,而新学知识和原有知识之间的衔接问题,可通过同化和顺应等思维过程得到迁移和解决。
在同化过程中,新知识被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结构所解释,并被纳入到结构之中。如初中数学中的有理数、无理数、实数的运算,可纳入到小学的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体系之中。在顺应过程中,原有知识结构和经验按照新知识的生成过程重新组合,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完善和发展,同时又产生新的变化空间。如较小数减去较大数在小学数学中是不成立的,而在初中有理数范围内相关计算是可以成立的。
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是复习准备篇。这个设计就是为了小学、初中英语的衔接,兼顾了城市和农村学生的差异,因为农村和城市学生的英语起始教学时间有很大不同,所以需要教师了解学生,把握进程。这样的课程设计,就是为了特定学段学生知识的衔接与迁移。
还有,小学阶段的科学课,内容涵盖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地理、工程设计、技术科学等方面的知识,与初高中的知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涉及学科知识的迁移。但在现实教学中,很多老师仅仅是照本宣科,没有引领学生及时进行归纳总结。如果在小学阶段,学生掌握了这门课的基本思想要领,到初中开始学习生物、物理、化学时,就不会把这些学科看作崭新的学科,产生畏难情绪。
现在很多地方的初中设立了“研究性学习”类课程,内容涉及自然学科、人文学科、工程技术学科的研究过程、学习方法和创造发明原理,一些学校的高中课程中还有数学建模、研究性学习课题等等。这些课程设计的初衷,就是加强初中、高中各学科之间的紧密联系,强化学生的知识迁移意识和综合运用能力,从而为孩子们的终生学习、创新研究、保持探索的兴趣打下基础。
学生文学素养提升【第四篇】
当我们踏进大学校园的时候,我们每个大学生都应该进行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都应该把握好所愿与所能的关系。大学阶段是大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丰富阅历、积累经验、准备承担成人责任的过渡期,也是大学生步入社会的准备期。
对每一个大学生来说,大学阶段都是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之一。因此,大学期间,每个大学生应明确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将来想做什么?我能做什么?环境能支持我做什么?着重解决一个问题,就是认识自己的个性特征,包括自己的气质、性格和能力,以及自己的个性倾向,包括兴趣、动机、需要、价值观等据此来确定自己的个性是否与理想的职业相符:对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结合环境如市场需要、社会资源等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和行业选择范围,明确职业发展目标。其次,配合学校的培养任务,完成知识、技能等显性职业素养的培养。职业行为和职业技能等显性职业素养比较容易通过教育和培训获得。学校的教学及各专业的培养方案旨在使学生获得系统化的基础知识及专业知识,加强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和知识的运用,并使学生获得学习能力、培养学习习惯。
大学生既要适应前所未有的生活,又要对未来做出展望。所愿是我们想做的工作,想获得的职位。所能是我们现在拥有的技术、能力、素质、实践经验等等。大学生的就业理想往往是美好的,但依靠现在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却可能暂时实现不了美好的愿望,因此,大学生很有必要在校学习期间了解职业生涯所需要具备的职业能力、职业素质,有针对性地加强培养,日积月累,以便将来更好更快适应职业的需要,最终获取职场成功。
人的一生之中,要从事各种各样的社会生活和社会生产活动,必须具备多种能力与之相适应。如果我们对某项职业有兴趣,但缺乏从事这项职业的能力,将来即使做这方面的工作,完成工作任务也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达到优秀绩效的可能性就更小。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需要对自我职业能力进行测试和分析,作出恰当的评价,这样就可以结合自己的职业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岗位,并在选定的职业中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和优势。
职业素质是指职业人在一定生理和心理条件基础上,通过教育培训、职业实践、自我修炼等途径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职业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简单地说,职业素质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其主要表现在职业兴趣、职业态度、职业个性等方面。 影响和制约职业素质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受教育程度、实践经验、社会环境、工作经历以及自身的一些基本情况(如身体状况等)。一般说来,劳动者能否顺利就业并取得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人的职业素质,职业素质越高的人,获得成功的机会就越多。与此同时,一个单位(部门)取得成绩关键也在劳动者的职业素质。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海尔集团老总张瑞敏说过“制度制定得再完美,没有优秀职业素质的队伍去贯彻执行无异于一堆废纸。
大学生真正实现全面素质的提升,实现大学生自身素养的最高化,就要推行
健身运动,提高身体素质;加强心理辅导,提高心理素质;坚持党的领导,提高政治素质;强化思想疏导,提高思想素质;弘扬仁爱精神,提高道德素质;倡导求真务实,提高科技文化素质;进行人文熏陶,提高审美素质;加强学风建设,提高专业素质;搭建交流平台,提高沟通适应能力;培育钻研精神,提高学习和创新素质。总之,围绕着“求真、求实、求善、求美、求特、求强”的原则,帮助大学生挖掘个人潜力,培养在社会主义道德框架下和现代社会人才竞争条件下所需要具备的职业素质,帮助大学生成长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优秀职业人才。
大学生职业素养也就是在就业前到就业中对自身素质的一种要求与完善。通过职业目标的确立,对其意识的需求,使大学生在知识,专业,思想,政治,科学文化,心理,道德,社交与素质等方面来符合职业的标准与规范。大学生必须用提升自我职业素养来达到个人的职业目标,分析就业现状,职业需求,定向的学习与吸取各方面才能,从而提升大学生职业素养,实现未来人生的职业目标。 顺应时代的需求,社会对大学生的职业素养要求越来越高。在这方面,国家也专门有了就业指导与培训职业素养的一些专业培训机构和各方面素质的培训课程,该素质的培养对我们今后的就业有着很大程度的帮助。所以,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要更加的注重职业素养的学习,尽我所能的提升自己的各方面能力,提升我的职业素养,为我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大学生如何提升个人职业素养》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学生文学素养提升【第五篇】
高职学生是“准职业人”,其职业素养是指高职学生从事某一职业需要具备的素养,以满足职业岗位的要求和职业发展的需求。实现职业生涯和个人的可持续性发展是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终极目标。套用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利兰于1973年提出的“冰山模型”,可以将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划分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和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其中,“冰山以上部分”包括基本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等显性素养,即个人的专业素养,这是高职学生从事某一职业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职业素养,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学习和实践习得;而“冰山以下部分”包括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态度等隐性素养,即非专业素养,具体表现为“意志品质、进取心和求知欲、敬业精神和团队意识等方面的综合素养”[1],这是高职学生职业生涯和个人可持续性发展的根本动力,需要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长期不断地涵养。本文所谈及的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指的是隐性素养的范畴。高职学生的显性职业素养,即专业知识和技能可以通过学校开设的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企业的实践实训习得,也就是说,显性职业素养的提升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在短期之内取得成效。而隐性职业素养的涵养却需要更广阔的空间和更漫长的时间,就像一棵树的成长一样,需要不断地从生长环境中汲取养料。良好的家庭教育,老师的言传身教,同学间的相互感染,都是提升高职学生隐性职业素养的途径,但同时,不能忽视来自文化环境的影响。对于泉州的高职院校来说,尤应重视闽南文化对提升高职学生隐性职业素养的影响。
2闽南文化的内涵及其对提升当地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意义。
闽南文化是由迁徙入闽的中原士民所带来的中原文化和闽越原住民的本土文化相互碰撞、相互接纳进而相互融合,并在世世代代的传承中不断发展变迁而形成的独具风格的地域文化。历朝以来的移民在异域他乡艰难求存所形成的性格,闽南百姓在靠山临海的地理环境中辛苦谋生的意志,以及宋元至近代以来对西方多元异质文化的接纳和吸收,使闽南文化融“中原文化与闽粤土著文化、故乡文化与异乡文化、海洋文化与陆地文化、农耕文化与工业文化、科技文化与信仰文化为一体,多元文化异质并存,同质融合,构成一个海纳百川的文化包容结构。”[2]泉州是闽南文化的主要发祥地,拥有丰富的闽南文化资源,泉州当地的高职院校应积极发掘闽南文化所蕴含的丰富深邃的精神内涵,为提升泉州当地高职学生的隐性职业素养发挥有利的影响。
移民文化特征有利于激励高职学生拼搏进取、砥砺意志。
自公元4世纪初的“永嘉之乱”至12世纪宋高宗南渡和元人南侵,在这纷扰的800多年之间,一波又一波的中原士民,离乡背井,不远千里,不畏艰辛地迁徙入闽,在此地艰难求存,落地生根。明朝以降,闽南人为寻求更大的生存空间和发展前景,远涉重洋,到异国他邦开荒拓殖,辛苦谋生。离乡背井的家国之思,以及在异国他乡求生存谋发展的辛苦艰难,塑造了闽南人民坚韧勤劳、不屈不挠的性格和自强不息、拼搏进取、开拓创新的品质。今天的高职学生,大部分养尊处优,生活安逸,因而无论是对学习还是对工作,都往往趋易避难,不愿辛苦付出,却想坐享其成。让高职学生了解闽南先民的移民历史及其在异国他乡艰难谋生的经历,从中体会闽南百姓在漫长的历史生活中形成的性格和优秀品质,对于塑造高职学生的坚强意志和开拓创新、拼搏进取的精神,提升其隐性职业素养具有积极的意义。
山海兼济的文化特征有利于培养高职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
闽南素有“三山六海一分田”之说,地少人多,当地百姓为了生存和发展,在不废农事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积极探求新的生产方式。在山区丘陵地带,则积极发展林副业,遍植林木茶叶,播种瓜果蔬菜;滨海者则以渔盐为业,甚或相率航海,贸易海外。大海为闽南百姓的生活提供了另辟蹊径的条件,一并带来的还有海上的风浪和灾难。依山枕海的地理特点,巨大的生存发展压力,使闽南人民“既重农敦本,守成俭约,同时又注重诸业并举、重商求富;既崇尚正统,慎终追远,同时又慕异求新、灵活适变”[3]。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闽南百姓,形成了山海兼济的品质精神:既有立足根本、因地制宜的务实品质,又有蹈险犯难、先行先试的开拓创新精神。而闽南悠久的移民历史和海外商贸历史,一方面使得天南海北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宗教汇聚于此,在这里碰撞交融,涵养出闽南人民胸襟广阔、兼容开放的品性;而另一方面,异地生活和海上谋生的艰难和风险,使得闽南百姓自然而然地采取抱团求存的生活方式,形成相携相帮、同舟共济的群体意识。让高职学生了解闽南百姓突破生存困境的探索和实践,认识闽南人民山海兼济的品质精神,对改变高职学生心浮气躁、急于求成的心理状态,培养其踏实稳重、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具有积极的影响。
重德尚义的文化特征有利于激励高职学生提升人格修养。
闽南文化的基础是数百年来迁徙入闽的中原士民带来的中原文化,而中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儒学,因而,闽南地区长期受儒家思想的教化和熏陶。自唐人欧阳詹首开泉州进士之先河,闽地文士始向慕读书,儒学风气开始振兴。及至宋代,儒学在闽地普及发展,形成了以朱熹为代表的闽学流派。绍兴二十三年至绍兴二十七年(公元1153~1157)这五年之间,朱熹在闽南兴办书院,讲学授徒,其执着于重教兴学的思想和实践,促进了闽南地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其孜孜以求、严谨治学的精神,对闽南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朱熹之后,闽学在福建世代相传,虽流派各异,然总不离孔孟之道的根本。儒家思想长期的教化熏陶,思想家不慕功名、安贫乐道、严操守、重气节的品质,及其重视心性修养、追求理想人格的人生诉求,逐渐渗透进闽南文化中,对闽南百姓的行为模式和价值取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无论是“八闽文化先驱者”欧阳詹,还是“集诸儒之大成者”朱熹,无论是敢于蔑视权威、批判权威的启蒙思想家李贽,还是抵抗外来统治侵略的民族英雄郑成功、俞大猷,他们身上所展现出的优秀品质和人格魅力,对于高职学生完善自己的人格修养,都具有感染和激励的作用。
重乡崇祖的文化特征有利于增强高职学生的责任感。
无论是间关万里迁居闽南的中原士民,还是辗转漂泊流落异邦的闽南百姓,远离故土家国不仅没有割断他们与故乡祖国的关系,反而加深了他们对家国乡土的情感,这种情感衍化而为闽南人民深厚的重乡崇祖的祖根意识和饮水思源回报乡梓的行为习惯。闽南百姓无论身处何方,只要条件允许,每逢节庆日必不远万里回乡祭祖。他们重视血缘纽带,敦亲睦邻,认宗修谱兴建祠堂的风气盛行。移居海外的闽南乡亲,竭尽所能,回报乡里:他们捐资兴业,使闽南的经济发展拥有独特的侨缘优势;他们注资办学,发展教育;他们关心公益,积极促进故乡医药卫生体育文化各项事业的发展进步[4]。闽南文化所蕴含的祖根意识和乡土观念,海外侨胞回报乡梓的行为及其为故乡发展义不容辞的责任心,对于培养高职学生内心美好的情感,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具有重大的意义。
兼收并蓄的文化特征有利于涵养人文情怀和包容气度。
闽南文化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包容性,使闽南地区拥有极为丰富的建筑文化艺术资源。无论是民居祠堂、寺庙宫观,还是桥梁牌坊,亭台塔幢及海防建筑,无一不体现出闽南百姓独特的审美情趣。尤其是以南安官桥蔡氏古民居为代表的“古厝”建筑,既保留了传统闽南民居的建筑风格和特色,又吸收了域外建筑艺术的特点,充分体现出闽南百姓在建筑设计上既有符合生活环境的务实品质,又具有独特的艺术审美追求。徜徉在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的鼓浪屿,能欣赏到不同国家的建筑风格;漫步于泉州涂门街一带,当你看到仅仅方圆几里的街区,就分布着儒教的文庙、道教的元妙观、伊斯兰教的清净寺及佛教的承天寺,还有民间信仰的关帝庙和天后宫时,便能明白何以泉州享有“世界宗教博物馆”之美称。闽南既有极富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如民谣、童谣,拍胸舞、骑竹马、车鼓弄、舞龙舞狮、赛龙舟和博饼,又有异彩纷呈的戏曲文化如南音、梨园戏、高甲戏、布袋戏、木偶戏、打城戏。既有种类繁多的民间工艺如厦门的漆线雕、泥塑、面塑、皮影、彩扎和珠绣,漳州的木版年画、棉花画、漳浦剪纸,泉州的刻纸、“妆糕人”、惠安石雕、德化瓷雕、永春纸织画、安溪竹藤编艺和蓝印花布,泉漳的木偶头雕刻;又有独具风格的地方服饰文化(惠安女服饰、鲟埔女服饰)和武术文化(五祖拳、南少林)[5]。闽南地区异彩纷呈的'建筑文化艺术,皆源于闽南人民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高职院校的学生通过对闽南民间艺术的了解和欣赏,不仅能得到美的享受,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且能够涵养心性,培养崇真尚美的人文情怀。
3运用闽南文化提升当地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途径。
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掌握专业知识技能固然很重要,这是他们走上职业岗位必备的基本素质。但是,若从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和个人的持续性发展角度看,良好的职业素养才是关键。因此,高职院校要充分重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闽南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德育美育内容,充分挖掘和运用闽南文化资源,不仅能为提升当地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提供鲜活有效的教育素材,而且对促进闽南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也具有积极意义。
让闽南文化进入课堂教学、融入校园文化。
将闽南文化及其相关研究成果融入高职的课堂教学,使闽南文化成为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鲜活有效的素材。可以开设如《闽南历史文化》《闽南民间工艺美术》《闽台民俗文化》《闽台民间文化》等有关闽南文化的系列通识课程,让学生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了解闽南的历史风俗,感受闽南文化的神韵,体会闽南文化的深刻内涵。除了独立的闽南文化通识课程外,还可以将闽南文化及其优秀的德育美育资源融入到其他课程的教学中,比如思想政治课和大学语文等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中。此外,还可以聘请闽南文化的专家学者到学校来开设讲座,或以座谈会的形式与学生就闽南文化进行探讨交流。泉州高职院校应发掘和运用闽南文化中的优秀资源,建设具有闽南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利用学校的宣传栏、广播电视、校园网站等设施媒介,宣传介绍闽南的历史、文化、民俗、艺术等;学生社团应积极开展与闽南文化相关的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发挥校园文化陶冶学生情操、启迪学生心智的作用。
通过实践让高职学生亲密接触闽南文化。
泉州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多元的历史文化景观,泉州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区域优势,通过实践活动让高职学生亲密接触闽南文化。引导学生去参观考察闽南地区的历史文化景观:闽台缘博物馆和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可以让学生一窥闽南的历史;南安官桥蔡氏古民居群和崇武古城可以让学生感受到闽南建筑的独特魅力;清源山上儒教、道教、佛教、伊斯兰教等多教并祀的景象可以让学生深刻体会到闽南文化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包容性。邀请民间艺人到学校表演梨园戏、木偶戏、拍胸舞等,让学生对闽南民间艺术有最鲜活的感受。组织学生走访民间艺人,了解闽南民间工艺的制作过程,体会民间工艺制造中蕴含的辛劳和智慧。鼓励学生收集并分享闽南百姓口耳相传的民谣和传说,留意闽南百姓的生活习俗,端午节时看一场赛龙舟,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之日看一看舞龙舞狮,听一曲古韵天成的南音,品一壶功夫茶,打一套五祖拳,学生能从中直接而深刻地感受到闽南文化的精髓和神韵。
利用网络平台拓展对闽南文化的了解。
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使网络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资源的重要工具。网络超越时空限制,使得网络搜索成为高职院校学生最常使用的获取信息资源的方式[6]。高职院校应构建发达便捷的网络平台,为学生拓展对闽南文化的了解创造条件。学校图书馆应建设闽南文化及其相关研究成果的电子资源库,建立电子资源导航系统。此外,高职院校还应与其他高校及从事闽南文化研究的有关机构建立闽南文化资源共享体系,为学生提供快捷全面的数据查询服务。高职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搜索到极为丰富的闽南文化的相关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并能通过博客、微博、微信、qq空间等与他人分享和交流,这无疑拓展了他们对闽南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参考文献:
[3]刘冉.闽南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及其价值研究[d].漳州:闽南师范大学,2014.
[6]蒋琪纯.闽南文化在高校德育的运用研究[d].泉州:华侨大学,2013.
学生文学素养提升【第六篇】
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已经成为比较重要的社会问题,也是一个难题。对于多数毕业生来说,别说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能找到一份工作就已经比较困难了;而从企业的角度来看,虽然投递简历者不乏名校学士、硕士,考到的职业资格证书、it证书、外语证书等更是令人眼花缭乱,但是大学生到了工作岗位却常常出现各种状况,表现不尽如人意,使很多企业都在叹息“招不到合适的人选”。很多事实表明,这种现象的存在与学生的职业素养难以满足企业的要求有关。这就要求大学生在校期间,除了学好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培养自己的显性职业素养外,还应该着重培养自己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态度等隐性职业素养,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要,然后才能真正解决毕业生就业和企业用人问题。
所谓职业素养,就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从事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是一定职业要求和规范在从业者个体身上的内化,表现为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内容。
大学生作为准职业人,其在校期间实际上就是其职业生涯的准备阶段,是从“纯学生”到“社会人”、“职业者”的角色转换阶段。因此,大学生职业素养必然由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内容构成。可以将大学生的职业素养看成一座冰山:冰山浮在水面以上的只有1/8,它代表大学生的形象、资质、知识、职业行为和职业技能等方面,是人们看得见的、显性的职业素养,这些可以通过各种学历证书、职业证书来证明,或者通过专业考试来验证。而冰山隐藏在水面以下的部分占整体的7/8,它代表大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作风和职业态度等方面,是人们看不见的、隐性的职业素养。显性职业素养和隐性职业素养共同构成了大学生应具备的全部职业素养。由此可见,大部分的职业素养是人们看不见的,但正是这7/8的隐性职业素养决定、支撑着外在的显性职业素养,显性职业素养是隐性职业素养的外在表现。因此,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应该着眼于整座“冰山”,并以培养显性职业素养为基础,重点培养隐性职业素养。
2.职业素养在未来工作中的地位。
真正决定个人成败的不在于能力、学识,甚至也不是理想,而是职商(在职场中成功的素养及智慧)。职商才是成就一个人事业的关键。在我们的职场中,充斥着有能力却总不成功的人,整天忙碌却无法为企业、单位创造效益的人,有很好的学历却无法将知识卖个好价钱的人……他们是痛苦而努力的,可单位和领导偏偏对他们十分不满。假如他们能够把提升职商当做职场中的第一件事情来抓,他们便拥有了职场成功的钥匙。缺少这些关键的素养,一个人的一生将庸庸碌碌,与成功无缘。而拥有这些素养,会少走很多弯路,以最快的速度通向成功。来自哈佛大学的研究表明,成功约85%取决于积极的职业态度,15%才是本人的职业技能。从这个角度看,职业素养在未来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大学生的在校期间主要是职业的准备期,主要目的在于为未来的就业和事业发展做好准备。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无及好坏直接影响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质量的高低,更直接影响求职就业甚至未来职业生涯的成败。合理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不断提升自身职业素养,将为顺利走上满意的工作岗位做好准备。
大学一年级要认识自我,打好基础。
大一这一年,要树立怎样上大学、如何利用大学的观念。大学学习在于学会学习,知道自己需要学什么。对自我进行认知,明确“五个w”:whoami?(我是谁?);whatwillido?(我将来想做什么?);whatcanido?(我能做什么?);whatdoesthesituationallowmetodo?(环境能支持我做什么?);whatistheplanofmycareerandlife?(我的职业与生活规划师什么?)着重解决一个问题,就是认识自己的个性特征,包括自己的气质、性格和能力,以及自己的个性倾向,包括兴趣、动机、需要、价值观等,据此确定自己的个性是否与理想的职业相符。对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结合环境如市场需要、社会资源等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和行业选择范围,明确职业发展目标。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是进行职业定位,确定职业方向,并分析过去的自己,看看自己的优缺点,然后再展望毕业后的自己,找到差距,制订行动计划。
大学一年级要尽快熟悉校园环境、生活城市环境、班级寝室环境等,加入相关的学生组织,让自己可以和身边的人打成一片,培养自己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同时,大学一年级的课程任务相对比较少,要经常参加体育运动,拟订体育运动计划并坚持执行,不断锻炼自己强健的体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本钱没有了,还谈什么革命?大学一年级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等公共基础课程较多,不要把这些课程当做“副课”对待,这些课程对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我们的自我修养很有帮助。
大学二年级要了解职能,积极实践。
这个阶段,教学安排的专业课程比较多,由大一的公共课、专业基础课程转向了专业课程的学习与相关的专业实践,开始了职业技能的考证等。所以这个时期要培养自己过硬的专业素质,理论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理论,理论联系实践,实践检验理论。同时,还可以考取一些相关的职业技能证书等。
锻炼娴熟的实践能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纸上谈兵没有实际意义。春秋战国时期的赵括从小就学习兵法,谈论兵事,认为天下没有比得上他的。赵括代替了廉颇以后,全部变更了军法,轻率地任用军官,结果军队大败,数十万赵军被秦国全部活埋了。在现代社会也一样,光懂得理论知识,不能够应用于实践,动手能力差的人是不受企业欢迎的。所以,一定要培养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这个阶段,教学安排上会有一些专业实践,同时自己也要积极主动地利用课余时间做一些兼职,多参加校内外的各种活动,锻炼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
塑造良好的心理素质。
良好的心理素质已经成为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的一个重要标准,那些心理脆弱,经受不起挫折和打击的毕业生是不受用人单位青睐的。大学生可以利用大学丰富的教师资源、时间资源等,多看一看心理方面的书籍,多听一听心理方面的讲座,利用自身知识解决遇到的挫折、困难。可以担任班级心理委员,或者加入诸如心理协会这样的社团,为同学做辅导,既充实了自己对心理理论知识的掌握,又能提升自身心理素质。
协作能力。
二十一世纪需要什么?人才。什么人才?与人团结协作的人才。那些只会单枪匹马单干的毕业生是不受欢迎的。在这个阶段,你的人际交往圈、学生工作等都较大一年级有了很大的突破,学生职务由原来的干事升级到了部长、副部长、主席等,需要与大家一起协作干好各项事务。在实践中,大家也慢慢学会了协作,因为不协作完不成任务。
人际交往能力。
一如既往地培养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随着交际圈的扩大,需要跟越来越多性格、个性等不同的人交往,在交往过程中,要坚持原则,学会忍让与包容,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在不同性格的人之间游刃有余。同时,要不断学习别人做事处事的方式方法,学习别人人际交往的技巧,并多与人接触,实地锻炼自己的人际交往的能力。
大学三年级要熟悉职场,培养职业道德。
大学三年级面临的就是毕业,毕业之后就要进入职场,所以了解职场就提上了日程。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职业道德,不可能在大学一、二年级学习所有的职业道德。所以可以在大学三年级将了解职场提上日程,看看工作都是什么样的,都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求职,就要确定企业,此时,要根据以往两年的努力,根据所确定的行业、职业和个人倾向性确定一些毕业后要求职的企业,然后逐个对企业进行调查、分析,最后确定几个必去企业。根据所选企业的职业,针对性地培养职业道德、职业操守。当然,一些公认的职业道德,比如敬业精神、吃苦耐劳、责任心、团队意识等,在大学一开始就应该慢慢培养。大学三年级则主要针对具体将从事的职业的职业道德着重进行学习。
对于一名高职大学生来说,三年的大学生涯是短暂的,就业的竞争是残酷的,用人单位的要求是“苛刻”的,只有合理规划好自己短暂的大学生涯,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不断缩小自己与用人单位招聘标准的差距,才能在当前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找到一份工作,找到一份好工作,从而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和人生价值。
学生文学素养提升【第七篇】
文学素养是指一个人在文学方面的修养和素质。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学素养对于个人的修养和思想境界的提升变得越来越重要。通过阅读和研究文学作品,可以使人拓宽视野、提高个人修养,乃至潜移默化地改变一个人的思维方式。本文将以我的亲身经历为例,分享我在提升文学素养方面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的重要性。
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是提升文学素养的一种重要途径。在大学期间,我有幸读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学经典,如《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通过阅读这些经典之作,我感受到了伟大作家们的智慧和情感表达的深度。不仅如此,这些作品还通过描述社会现象和人性的复杂性使我对社会问题和人类内心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经典作品之所以经久不衰,恰恰是因为它们揭示了人类共同的情感和命运,激发了读者的共鸣。
第三段:多元化阅读的推荐。
在提升文学素养的过程中,多元化的阅读必不可少。不仅要阅读经典文学作品,还应该关注当代的文学创作。当代文学作品可以更好地反映当下社会的变革和人们的思想观念。此外,广泛阅读不同类型的作品,如小说、诗歌、散文等,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不同文体的特点和优势。丰富的阅读经历不仅可以启迪我们的思维,还可以提高我们的文学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第四段:参加文学活动的体验。
除了阅读,积极参与文学活动也是提升文学素养的有效途径。通过参加文学沙龙、读书会等活动,可以提高自己的交流能力,与其他热爱文学的朋友们进行深入的探讨和交流。此外,参加文学比赛和写作班可以锻炼自己的写作技巧,并得到专业人士的指导和反馈,从而提升自己的文学创作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还从中学到了很多与文学创作相关的知识和技巧。
第五段:文学素养与个人成长的关联。
在提升文学素养的过程中,我逐渐意识到文学与个人成长之间的紧密关联。文学的深度思考和情感表达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人类的智慧和情感,进而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可以引发我们对人生和世界的思考,帮助我们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不断地成长和进化。提升文学素养不仅可以增加个人的审美情趣,还可以培养一个人的情感世界和生活态度。
结尾:
总之,在提升文学素养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多元化阅读、参与文学活动,并与人进行深入的交流和讨论。通过这样的努力,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和素质,拓宽自己的思维视野,增进对人生和世界的理解,不断成长和进化。而这种成长,将为我们的人生带来更广阔的可能性。
学生文学素养提升【第八篇】
近些年来,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提出了职业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而作为东胜唯一的一所职业学校,与市其它职业学校相比,存在着势单力薄,经验缺乏,生源稀缺,就业瓶颈的悲观现状。我校从近几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调研来看,企业需要大量“素养好、技能强、会干活的职业人”已成共识,用人单位招聘员工时,在看重毕业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毕业生的职业素养。我校与奇瑞汽车有限责任公司启动了校企合作工程,每年培养的汽修学生,大部分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厂工作或安排在4s店;我校还与东胜电信、联通、移动公司合作,每年毕业之际来我校招聘择优录取!能否让用人单位满意,这些一线劳动者是否满足了企业的需要,哪些部分还有缺失,仍然是我们在校的教育工作者需要深思的问题。
(二)什么是职业素养
1
职业素养是:通过学习和锻炼,人们从事某种工作、专门业务或完成特定职责所具备的专业技能和道德操守的总和,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习惯、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
(三)职业素养缺失的具体表现
中等职业教育虽然是要面对社会,为经济建设培养人才,但是,过于强调专业化的实用主义教学和职业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完整的全面的人格塑造,使得很多学生一踏入社会更暴露出自己的不足:缺乏敬业精神和奉献意识,独立生活能力差,适应社会环境能力差,处理人际关系能力差,自我防范保护能力差,吃苦耐劳能力差。以至于很长时间都难以融入新的工作岗位上。
二、职业素养的培养内容
(一)道德品质的培养
近日,著名歌手李代沫因涉嫌吸毒、藏毒被刑事拘留一事成为热点新闻。李代沫曾经辉煌的一连串的荣誉与犯罪形成鲜明的对比。教育中,德为先是许多单位在与学生签订就业协议时首先考察的是人品,其次才是个人能力。因此,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形成自尊感、荣誉感、集体主义感等优秀的品质。通过对英雄人物事迹的宣扬,在学生中形成、发展起健康的道德舆-论。组织学生参加义务劳动、社会实践、主题班会等形式,在实践中培养起学生的道德意志。
(二)道德行为的培养。
2
基于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文明礼仪与行为习惯。我们对学生的个人仪表和文明行为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我们要求每个学生统一执行中职学生的个人仪表要求,如男生禁止染发,头发前不覆额、不遮耳,禁止戴耳环、耳钉,进入实训场所身着工作服;女生不带耳环和项链,不化妆,进入实训场所不穿裙装,身着工作服。在文明习惯方面,要求学生见到老师要问好,在课堂上认真听讲,不迟到,爱护教学设施,着重培养学生关心集体,尊重他人等良好文明习惯。
(三)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职业学校学生基础都较为薄弱。进入职校以后,学习遇到困难,没有解决的办法,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地面对困难,最终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获得与自己能力相匹配的工作岗位显得尤为重要。我校的具体做法是通过一系列的课程,如《健康心理》《中职生就业指导》,通过设置模拟情景,和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学生面对挫折的能力;让学生自主体验和讨论中解决对策,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对那些受到用人单位欢迎的学生进行分析与综合,找出这些毕业生身上具备的优秀心理素质,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可信的榜样,从而激发学生自我改变和自我促进。
(四)职业意识的培养
养职业习惯。班会课上,由班主任指导学生调整心态,准确定位。让他们清楚地认识到将来自己是一名有专业、实际操作人员。要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及时调整心态,以积极向上的态度投入到专业学习中去,为自己将来的就业打下扎实的.基础。教师则指导学生热爱专业,强化技能,拓宽专业知识面,努力掌握与自己职业方向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并在学习与实习中自觉培养自己爱业敬业,吃苦耐劳,勇于奉献等良好职业道德,及良好的就业心理。
三、职业素养如何在教学中渗透
(一)教学的培养目标与企业的要求有机的结合
职业素养的形成是在人的先天生理基础上、经过后天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由知识内化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品质。如何把企业文化引入课堂,把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有机融入专业核心课程中,是课堂教学活动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职业素养养成的最佳实践场地是企业。如果没有企业文化的引入,没有职场环境的渗入,没有以工作项目为教学的实施,没有长期潜移默化的训练,仅靠课堂教学和书本内容是无法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为此,我校花了几年时间,派专业教师、文化课教师去省外名校学习、名企实践,派学生去企业实习,很好的将课堂教学与企业要求有机的结合起来。
《如何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学生文学素养提升【第九篇】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之下,语文教师应积极主动地进行与语文学科相关的综合实践活动,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以语文学习为主要内容的一项综合实践活动形式,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强调的是学生的参与,重视的是学生的体验与感受,它以学生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主动探索为特征,以实现学生的语文能力的综合发展为目的,具有综合性、语文性、实践性和过程性的特征。在实践中,可从语文单一学科中提取,促进语文学科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帮助学生打开视野、增广知识、学以致用;可从语文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中生长,促进知识的整合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提高;可从语文学科与社会、生活环境的联系中开展,促进课内与课外、学习与生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能使他们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在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
(一)背景。
1、“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发展”,我国《基础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全日制义务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同时提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够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言语课程的变革和发展。”非常明确地提出了语文学科教学要开展综合活动。
[1][2][3]。
学生文学素养提升【第十篇】
通过之前对营销行业的素质模型的探讨以及自己简历的撰写,我深刻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因此,制定职业素养提升计划显得迫不及待。因为,比别人早走一步,比别人多走一步,对于以后的就业探索会顺利一点。
可以说,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广博的知识、娴熟的职业技能的专业人才是高等教育培养的目标和方向,从目前高校学生的就业情况看,虽然各用人单位对人才都有大量的需求,但是高校提供的毕业生整体上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这使我们看到了高校人才的培养模式和人才市场需求之间的差距,我们必须从用人单位的需要和发展以及责任来审视当前的人才培养问题,并寻找相应的对策,以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养。
通过查阅资料,可以归纳出职业素养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职业道德、职业思想(思想)、职业行为习惯以及职业技能。下面我从这四个方面去制定计划,全面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
一、职业道德。
“先做人,后做事”,职业道德是一切职业的从业基础。因此,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责任意识。所谓职业道德,就是在一定的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准则和规范。职业道德的内容与要求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在当前,大学生诚实守信的品德尤其重要。
因此,对于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我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
第一,多点阅读有关提升自我素质的书籍。从现在开始,制定一个读书计划,每个月至少阅读一本书,并撰写读书笔记或读书感悟,对比阅读前后自己学到了什么,提升了什么。至于书籍类型,主要是提升个人道德素养方面的,现在暂定的书目是:《沉思录》《羊皮卷》《工作中的七美德和七宗罪》《弟子规》,具体看什么书现在也无法确定下来,主要的是多阅读一些名著,一些热销的关于思想道德、个人修养方面的书,从而慢慢提升个人的思想道德,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第二,积极投身到学生工作中。在大学两年里我都有担任各种各样的学生工作,大一时是班里团支书,协会公关部副部,学院团委组织部干事,而如今,是学院团委组织部部长。在学生工作中,可以培养到我的责任心、独立性、团队意识、组织能力、领导能力、交际能力,以及最为重要的是,锻炼了自己的承受能力,在面对强大的工作压力时,能保持心态平和,不卑不亢,吃苦耐劳。所以,现在的我,要有更高的要求,除了做好工作之外,还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外交往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加强应对能力,全面提升个人职业道德。
另外,在加强自我修养方面,还要在思想、情操、意志、体魄等方面进行自我锻炼。同时,还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应对有力和挫折的能力,善于从逆境中寻找转机。
二、职业思想(意识)。
所谓职业思想(意识),是指人们对职业的认识、意向以及对职业所持的主要观点。清华大学的樊富珉教授认为,中国有69%一80%的大学生对未来职业没有规划、就业时容易感到压力。中国社会调查所最近完成的一项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显示,75%的大学生认为压力主要来源于社会就业。50%的大学生对于自己毕业后的发展前途感到迷茫,没有目标;%的大学生表示目前没考虑太多:只有%的人对自己的未来有明确的目标并且充满信心。
可以看出,培养职业意识,尤为重要。在我看来,培养职业意识就是要对自己的未来有规划。因此,我要先明确自己,再制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在大一的时候上的职业生涯指导课里测试过自己职业兴趣、职业技能、职业价值观等等探索,报告得出,我的职业兴趣是sa社会艺术型,注重人际关系的和谐,富有创造性;性格探索方面,我是公关型富有活力,在意人际关系的维护,自信而善于创新,能洞察别人,却会在细节上不够注重,不够耐心;在学习风格探索上,我是行动反省型,喜爱接受新挑战,善于打交道,不喜欢墨守成规;在职业价值观探索上,我最突出的价值观是注重关系,崇尚独立;在技能探索上,最擅长的是人际敏感、积极倾听、口头表达、学习策略以及协作。综上所述,我把自己的职业定位为市场营销人员,包括营销策划、营销管理、产品推广、客户关系这四个方面。
定下了就业方向之后,我开始着手去了解这个行业的就业前景、人才需求、市场需要、社会资源等,也向一些认识的已毕业的师兄姐了解过情况,开始针对性地完善自己。例如一位师姐给我的建议就是多点阅读大品牌营销案例,巩固自己的营销理论知识,多点关注营销人员的就业前景,看看大公司需要的营销人才是怎么样的,再不断调整自己。因此我经常上一些网站了解前沿信息,如中国市场营销网、中国市场营销教育网、市场部网、中国公关网等等,切实提升自己我的职业意识。
三、职业行为习惯。
习惯是一种定型的行为,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反复强化的产物,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养成的语言、思维、行为的生活、工作方式,具有相对稳定性以及自动化的作用。培养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是建设职业化队伍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经过查阅习惯资料,我打算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第一,时刻严格遵守自己行业的职业道德。虽然现在我还没是一名营销人员,可是我要从现在就以一名优秀的营销人员的要求来规范自己,例如诚信、忠诚、热情、负责等,通过平常生活中与人交往以及工作方面加强。
第二,明确自己职业的岗位职责。就从自己的学习、学生工作中逐步培养,认真做好自己该做的,不断完善工作方法,确保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养成负责认真的工作态度。
第三,培养自我管理的意识。包括心态的管理、目标的管理、学习的管理、时间的管理以及行为的管理。其中,目标的管理尤为重要。将工作、自己的职业规划设定一个远期、中期、近期的目标,将自己的目标分解成年度、季度、月、周、日,明确明晰自己的工作内容和目标,这样的行为习惯会让我自己尽快到达成功的终点。因此,在之前制定了职业生涯计划之后,现在是要一步一步地去实行,例如我要在大三的时候考取证券证,如今就要着手去学习;或者是细到读书计划的完成每周需要阅读多少个章节,英语的提升需要每天背多少个单词等等,从生活、学习上加强自己对目标的管理能力。
时间的管理,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只有将时间合理分配好才能提升工作。
效率,工作时分清轻重缓急,坚持要事第一,才不会耽误工作。之前在大一的时候由于学生工作太多,在时间管理方面有所欠缺,总是会兼顾不好工作与学习。现在慢慢学会了怎么去进行时间管理,以后也要彻底摆脱自己的惰性,及时完成制定好的安排,对于工作列好先后的安排,并不停地约束自己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从而加强自己的时间管理。
四、职业技能。
以上三项属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范畴的产物,从出生到退休或至死亡逐步形成,逐渐完善。而这一项,是通过学习、培训比较容易获得。所谓职业技能,是指学生将来就业所需的技术和能力,是否具备良好的职业技能是能否顺利就业的前提。
通过查阅习惯资料,我得出了身为一名优秀的营销人员需要有以下几项技能:
1、优秀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是一个人学习知识的方法和技巧,一个具有优秀学习能力的人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工作需要的知识。因此,我要学会多渠道去分析,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掌握市场知识、法律知识等方面的知识,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从而在面对不同状况下也能凭借自己的学习能力及适应能力而“生存”下来。
场信息,是最基本的方法。
3、良好的沟通能力。如果从一个广义的角度来看待营销工作的话,其实就是一个沟通反馈的过程。因此,营销人员要注重语言沟通以及具有比较强的文字沟通能力。在语言沟通,我平常都有参与一些主持人活动,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今后还要多点去揣摩说话的技巧;而在文字表达方面,由于本身具有一定的文字措辞优势,因为以后需要加强的就是文书写作,因为身为一名营销人员,撰写方案、总结、报告是无可避免的,因此文字表达能力需要加强。
4、优秀的策划能力以及组织能力。在企业对高职高专市场营销专业人才能力要求的调查中发现,企业关注营销人员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中排在第一位的是策划能力。因此,我要学会策划一些比较大型的活动。而身为学生工作者,这些机会比普通学生多,所以今后要牢牢抓住这些机会,在大型活动中有意识地提升自己的策划能力。此外,营销人员营销人员经常需要协调、组织分销商的员工开展一些活动,如路演、小区推广、新品推广等,优秀的组织能力可以使同样的投入达到更好的效果。因此,借着学生工作这个很好的契机,我要在从中好好地锻炼自己的组织能力,加强领导力,使大家朝着一个共同方向和目标去努力,使自己的策划能力以及组织能力、领导能力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以上就是我对于接下来的大学生活中提升自己职业素养的计划。俗话说“计划赶不上变化”,尤其是在市场信息瞬息万变的今天,对于营销人员的要求会是不断变化的,因此这个提升计划需要不断地更新,不断地调整。可是,不变的是,迫切需要提升自我、完善自我的信息与恒心,我相信,通过不断的努力,我是可以完成自己的职业素养提升的,毕业之后,也会获得满意的就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