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2024学校五年发展规划范例 学校五年发展规划精编

网友发表时间 2648024

学校五年发展规划精编 1

(一)总体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壮家国情怀,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年目标:教育教学行为规范,学生行为习惯良好,校园文化品位提升,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三年目标:教育质量一直保持在全县领先地位。学校形成以“课堂教学改革、劳动实践基地、科技馆“三大特色,成为霍邱县农村初中的标杆。

五年目标:争创六安市知名的具有可持续发展特质的优质示范农村初中。

(二)学校发展的具体目标

实施德育铸魂、智育提质、体教融合、美育熏陶、劳动促进“五大行动”。

1、德育工作

(1)德育工作总目标

到2027年,德育工作以管理、教学、活动、环境、特色等为育人载体,理顺拓展德育有效途径,丰富德育内容,创新育人形式,使每一位成为有正确的政治方向,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习惯,具有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接班人。

(2)德育工作具体目标

A、德育组织网络化。在五年内,进一步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形成学校为主渠道,党政齐抓共管、家庭社会各方参与的工作格局,营造全社会关心的育人氛围。

B、德育内容体系化。按照未成年人道德建设纲要的要求,根据不同年级段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努力构建纵向衔接、横向贯通、螺旋上升的年级德育目标、内容、途径体系。

C、德育工作全员化。推进全员、全程、全方位德育。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培养县、市级以上的优秀班主任5名,校级骨干班主任占一半以上的目标;逐年增加持证上岗的心理健康辅导教师人数。

D、德育制度科学化。完善学生管理和德育评价机制,做到管理思路清晰,管理方法科学,管理目标人性化,德育科研规范化。

2、教学工作:

(1)教学工作目标:

A、教师专业发展目标

专任教师学历层次和职称:学历合格率达100%,研究生学历达15%以上,教师高级职称达30%以上,中级职称达60%以上。

教科研能力:80%以上教师科研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一线教师都能有较高专业素养。

B、教科研发展目标

构建教科研梯队。50%以上教师能够独立从事教科研,20%教师能独立承担市级以上课题,形成一支在全县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教科研合一”的教师队伍。未来五年,县、校级以上名师达20%以上。 提高教科研水平,走“教科研一体化”道路。2027年,各教研组完成1个市级以上课题,学校至少完成1个省级课题。各类课题数量、质量再上一个台阶,并使科研成果迅速转化,带动教学质量提升。推进课程改革。在未来五年间,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好课程改革工作,在课程实验改革中寻找出一条办学新路,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坚实基础。

C、教学质量发展目标

教育质量稳居全县初中学校先进行列,各学科合格率、平均分都超过县内同类学校各学科的合格率、平均分,在平时质量监测和特长比赛中都取得优秀名次。

(2)教学工作具体措施

A、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教师学历进修、继续教育。未来五年,鼓励教师参加研究生学历提升。继续创设开放型校本培训方式,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灵活培训方式。督促老师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和培训。

强化教师理论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构建学习型教师团队。

成立“名师工作室“。实施“青蓝结对“工程。

健全校本教研制度。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

B、实施科研兴校,健全教科研机制

教科研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①打造高素质科研型教师队伍。在今后五年内,学校要求每位教师积极参与课程研究,先教学定位,再科研接轨。对新教师着重规范其教学行为,力争提前达标;对中青年教师要求走在教育科研的前沿,通过教学探究和教学评比,强化其科研能力,并加速教学转型,从经验型教师转向科研型教师;对老教师注重总结升华。每学年,每位教师撰写1—2篇高质量案例或论文进行交流。

②创建科研型的成长基地。将教科研重点转到教研组工作中,重点探索如何应用先进教育理论和方法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以科研为抓手,通过课题研究,指导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到2027年,培养一批教科研能力较强、能持续稳定取得良好教育教学效果的教师。

教育科研管理机制建设

制定、完善一整套符合学校实际,便于具体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科研考核评价制度,每年度组织一次教育教学论文评选,以及教科研先进备课组、先进个人的评选。使考核评价、评选能激励教师积极参与教科研。

C、强化管理,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教学管理:加强对教学过程的全程管理,抓好备课、上课、作业、辅导等教学环节的管理工作。

①备课管理:注重实效,鼓励创新,不用单一的备课模式来要求所有教师。

②教案管理:注重激发教师的创造性,突出教师自身的优势,实行有利于教师设计个性化教案的教案管理。

③上课管理: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引导教师为学生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鼓励学生创新,尊重学生人格,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④作业管理:按照“双减“政策有关规定,严格控制作业量,避免机械式的重复训练,引导学生完成探究性、实践性与操作性的作业。鼓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自己设计作业,分类分层布置作业,注重多样化、富有实效的作业检查或批改方式。杜绝把作业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使学生快乐学习。

⑤学习辅导管理:要体现因材施教原则,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予以更多的关心和帮助,要求教师与基础差的学生结对帮补。

信息化管理: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用信息技术来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依托“智慧徽师成长计划”使教师具备数字化素养。要求所有教师都会用智慧课堂、班班通设备,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学校建立资源库,为教学和教研提供保障。

教学评价:改革评价的方法与途径,采用更科学化的、人性化的评价途径和方法。准确把握义务教育学校考试功能特点,认真落实 《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统筹处理好考试、作业、日常评价、 质量监测等方面关系,完善义务教育评价体系,科学合理安排考试,引导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充分发挥评价的育人功能,促进教师、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

3、后勤工作

(1)后勤工作目标:

优化育人环境,开源节流,管好经费,理好财产,完善教学设施,关心师生的生活和福利,让师生能专心工作和学习。

(2)后勤工作具体措施:

A、校园美化绿化

继续投入资金对校园环境进行绿化美化。利用优质均衡发展机会,创建花园式学校。

B、现代化教学装备

管好用好现有的现代化教学设备,积极筹措资金,为教师配置办公电脑,建立电子备课室、多媒体教室、现代化图书阅览室,进一步推进现代教育技术为教师、教学的功能。

C、专用教室配备

新建录播室,劳动教室、风雨操场。进一步充实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音乐室、语音室,多功能教室等设施设备,为课堂教学提供优质服务和有力保障。

学校五年发展规划精编 2

我校创办于1952年,是一所具有71年办学历史、有深厚德文化底蕴的全日制完全小学。

1.校舍状况

学校占地面积15076平方米,建筑面积7817平方米,学校集绿化、美化、净化于一体,设施完备,功能齐全。教学区、运动区两区分明,为实施素质教育,为打造“毓雅教育”特色学校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办学规模情况

学校现有49个教学班,2250名学生,教师88人。

3.教师队伍及办学成效情况

学校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教师88人,占100%;有高级职称29人,有中级职称教师47人,初级职称12人。

学校先后荣获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辽宁省精神文明单位、辽宁省绿色学校、辽宁省德育工作先进集体、辽宁省课改先进校等百余项荣誉。

4.学校发展存在的问题

(1)教师缺编严重。

(2)生均占地面积不足,教室缺乏。

(3)学校办学特色有待凸显。

二、学校发展规划

1.学校定位

学校校训:“育人为本,敬业为乐,成才为志”

◆学校办学理念

“毓雅尚美、笃学尚行”核心办学理念。

◆学校办学目标

学生培养目标:让每名学生成为“崇德尚美、智慧快乐、健美多元、创新创造”的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教师发展目标:让每位教师成为“有品、善教、互进”、厚德才高,具有儒雅之风的专家型名师。

◆学校校风学风教风

校风:和谐毓秀、博学雅行

学风:严谨、乐学、善思、求新

教风:正己、敬业、爱生、奉献

五年内打造“毓雅教育”特色品牌学校,成为省内小学的一张名片。

办学思路:抓德育,创“文明校园”;抓教学,创“人文校园”;抓课改,创“快乐校园”;抓读书,创“书香校园”;抓管理,创“和谐校园”;抓安防,创“平安学校”。

学校紧紧围绕“涵养诗雅之园、构建至雅课堂、建设毓雅课程”三条主线,实现“创建有温度的教育、成就有品味的教师、孕育有责任的学生”的美好愿景。

2.办学规模

立足现实,着眼未来,科学考虑办学规模。坚持办学开放,力保50个教学班,学生约2000人,全面实施小班化教学模式。

努力协调与争取各部门的支持,全面规划学校的发展,全面改变目前学校的格局。

3.办学特色

学校以实现内涵提升、科学发展为宗旨,以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以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为重点,建立“毓雅”课程体系,实现科学的教学过程,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从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走出富有我校特色的教育教学改革之路。

4.队伍建设

全面开展研修研训成就儒雅之师。我们注重理念引领、师德引领、文化引领、教研引领、制度引领、平台驱动引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创建了教师“想发展、能发展、会发展”的环境,打造一支“有品、善教、互进”的“厚德才高、儒雅之风”的教师队伍。

开展教师千分行动计划,规划成长步伐;实施名师建设工程,共享名家盛宴;实施“青蓝工程”,促进青年教师成长;举办“校园百家讲坛”,擦亮精神底色;匠心教师评选,凝练名师风采;倡导教学反思,提升实践研究水平;坚持教育培训,拓宽教师视野;开展感动人物评选,铸造不朽师魂,举办“家长开放日”,促进家校联合。

目前学校有省市级骨干教师28人。

5.教育质量

坚定不移地推进素质教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落到实处;教学质量不断攀高,以“自主高效课堂”为抓手,全面实施双减和“5+2”课后服务,在不加重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条件下,教育教学成绩优异;严格执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开齐开足课程,坚持科研课题开路,不断探索校外教育新路子,培养出一批学有专长的学生,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艺术体育比赛等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学校社会声誉优良,得到学生家长、社会各界和教育同行的一致好评。

6.教学科研

坚持走科研兴校、科研兴教之路。根据本校实际,推广已有的科研成果,继续以课题引领,掀起教学科研的热潮,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推波助澜。树立哪里有问题哪里便有课题的观念,立足校本,侧重案例研究、微型课题研究,力争各学科有研究课题,人人有研究成果。深化“毓雅教育,人生奠基”建设。

7.学校信息化

完善学校校园网络建设,更好、更快地为师生服务,构建学校信息化平台,为家校建设提供保障。完善学校网站、公众号建设。注重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 100%的教师会制作课件、使用课件教学,100%的教师能在真正意义的网络环境下学习和工作,实现网络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

8.办学条件

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争取“十四五”期间新建教学综合楼,使专用教室数量达标、面积达标。不断完善设施建设、设备补充,充实专用教室设施,确保学校规范、高效发展。加强图书馆建设,不断增加藏书数量,完善图书管理,做到有效使用。

9.后勤服务

努力实现后勤服务的优质化、社会化和规范化;严格执行免费义务教育精神,学校采购,严格按照教育局要求,创建节约型学校。

三、保障措施

1.管理创新工程

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科学的管理理论,在继承我校组织管理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构建适应时代和学校发展需要的学习型组织管理机构与组织管理机制,形成精干、务实、高效的管理体系和工作作风。一方面制度管理要加强,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完善和修订“学校管理章程”,使之真正成为指导学校各项工作的根本。实行定岗、定责、定质、定量的教职工目标考评制度,实行教学事故问责制。加大奖惩力度,让优秀教师的工作得到肯定,让工作平庸和懈怠者,时时处处感到危机。另一方面人文管理要跟上,着眼于和谐校园的建设,给予教师足够的关爱,关心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为他们解决一些学习、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难。注重校园文化的积淀。其次,学校组织重心下移,充分发挥部门、年级组和学科组作为学校管理的实体性组织的功能。

2.队伍优化工程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教育,完善师德建设管理制度,努力提高广大教师思想素质和道德修养。加大校本培训力度,拓宽培训途径,改进培训形式。完善教师知识结构,加快教师职业化、专业化进程。构建教师学习型团体,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师个人五年发展规划,有计划的开展学习活动,采用全员培训和专题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全员提升与重点培养相结合,让学习成为教师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把学习过程与自身人格发展、素养提高、理念提升、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与水平提高的过程紧密结合。多渠道搭建教师成长的展示平台,研究课、公开课、学科教学竞赛、论文评比、论坛讲座等,让他们更多地得到施展才华的机会,获得更多成功的体验。

3.质量提升工程

毓雅教育,以德为先,实施主体性德育。加强德育工作的组织建设,点(少先队)、线(班主任)、面(全体教职员工)、体(家庭、学校、社会)协同用力,大力构建“融合教育体系”。完善德育内容体系,大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民族精神教育、诚信守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主题教育。注重德育队伍的培训与培养,将德育队伍的培训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工程。以发展为核心,以人为根本,实施新课程改革,认真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及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精神,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行动研究,改变教师的职业化生活方式。推行反思式教研模式,把教学札记、教学随笔、课堂实录、案例反思作为教师职业化生活的标志;建立“教师成长记录袋”,确立研究的过程即是成长的过程,引领教师职业化生活。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树立“厚生为本,教学合一,主动发展”的工作理念,有效推进高质量素质教育。树立现代教学观,改善师生关系,探索高效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更大的思考空间,更多的体验空间,更广泛的实践空间。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积极、稳妥而高效推进:名校工程、名师工程、经典教育工程、教育建模工程、教育科研工程、教育创新工程。

学校五年发展规划精编 3

(一)完善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

1.加强党的领导,持续推进清廉学校建设

在落实国家课程的基础上,以增广通识课程为平台,着力打造七彩中小学思政一体化校本课程;继续做好“伴你启扉:会飞的蜗牛”党建品牌;做好党团队一体化传承教育活动,;打造清廉校园文化走廊和清廉文化月活动,引领全体教师恪守职业“红线”,严守法纪“底线”,争做新时代“四有”好教师。

2.增强数字赋能,逐步实现校园智治

升级数字化思维先行,加强校园数字实践化硬件设施完善,筹建数字化工作领导工作小组;构建校园数字化文化,推进教职员工用好集团智慧大脑和平台;切实增强全体教职工的信息化素养,实现教师人人课堂常态应用希沃,尝试探索混搭型CLASSIN课堂范式;探索用大数据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教师课堂教学的结果进行评价分析;改进校园食堂、安保、消防、家校建设等数字化联网管理,打造数字化后勤服务。

3.优化团队管理,切实强化基本单元建设基于分层分类的教师专业发展,建立项目小组抓青年教师、班主任、骨干教师等队伍建设;确定新一轮学校正高级教师、高级教师申报对象扶持计划;弘扬团队精神,倡导团队管理,加强教师团队(教研组为单位)对外联谊交流活动;继续探索实践“我有一个问题”教师互助成长活动,切实提升自身的教育行动研究与实践能力,整理出版一本相关活动经验总结书籍。

探索与提炼集团内教师流动的有益经验,建立集团内教师流动机制,优化教师年龄结构及搭配。结合年度教师流动的指标要求,以教师流动为契机,整合资源、补齐短板,形成干部、教师有序流动的工作制度。利用集团化办学优势,最大程度上实现学校师资的优化配置,健全教师流动机制研究。重点抓好青年教师队伍中的优秀苗子培养,力争为集团管理输送出优秀干部及优秀青年教师。

(二)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构建和谐生态1.强化思想道德建设,践行立德树人使命扎实日常学校活动育人机制和细节教育,以少先队为阵地,寓德育于各种活动,促学生健康成长;继续探索主题实践月特色育人活动,融合国家基础课程,做好活动评价促学生发展;开展成长导师活动,充分挖掘学校现有教育资源,积极探索形成切实可行、具有年级特色的操作办法;深化德育课程建设,推进品牌活动形成,完善并形成传统节日、大型活动等育人流程。

2. 狠抓校本研修质量,确保培养目标落地抓好学校“内生课堂”校本研修,对新课标下的内生课堂构建进行分项目主题研究,保证五年一大主题,每学年有推进,形成XX校区内生课堂范式;形成各教研组自己特色的校本研修模式,各教研组深入开展推进内生课堂的相关研究,最终实现让全员课堂教学转型的目的;争取每一学年有一次校本研修上市级选课平台,五年内有三个学科组老师能到省级教研平台展示。

3. 强化教育科研意识,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学校鼓励每一位教师走教师群体科研之路。校长、学校骨干教师主持省市级规划课题;鼓励青年教师人人都有小课题,五年内争取100%的教师都能参与不同级别的教科研课题;五年内力争申报并完成内生课堂研究和XX特色教师培养模式的研究两大省级课题立项和争取研究有成果。

4.凝聚师生共同愿景,优化家校共育生态继续发挥校、班级二级家委会的力量,完善学校重大工作家校协商机制,提升家委会热心参与学校工作的意识与工作能力,提高家委会工作的质量内涵。重点做好夜跑、核桃仁读书会、温暖回家路三个常规活动品牌,尝试开展亲子篮球赛、足球赛及马拉松赛等。梳理五年及先前悦来家长学堂内容,形成XX家长学习手册、六年自我成长记录手册等。

(三)丰富育人途径,提高育人效果

1.实施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略

2.着力有效衔接,促进协同育人略

3.构建内生课堂,提升核心素养略

4.探索评价改革,提升育人质量继续坚持做好“六个一”动态发展性综合素养评价。每天小海豚成长反馈、每周特别时光展示评价、每月成长币兑换活动评价、每季度舞台动态评价、每学期综合素养单记录评价,每学年成长档案盒静态评价。建立学生动态的、完整的、立体的成长档案,做好毕业生成长档案盒展示分享和传承。探索动态发展性综合素养评价,进行课堂嵌入式评价、学生个性化评价和大数据加持智能化评价的探索。

(四)提高服务能力,增强师生幸福感

1.推进开放办学,深化美丽校园内涵做好学校各楼宇、场馆、主要道路的命名征集工作;做好学校“一庭花草种植基地养护”、“半亩方塘”劳动基地布置实践;继续规划设计和美化学校常规教室及其他学科功能教室;微观改造学校的小景观;做好各教室周围公共区域的墙壁美化布置工作。进一步推进开放办学,五年内和省内外两所学校建立友好关系,和一所国外学习建立友好办学关系。

2.优化流程设计,提高后勤保障水平优化后勤管理团队分工及提高工作流程实效,借助大数据平台、实现人财物管理规范科学。完善学校内控体系建设,推进学校内控体系流程建设和规范实施要求。实现学校后勤管理的规范化,完善学校后勤团队的人员数量质量,提高后勤工作人员专业水平,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

3.发挥集团优势,推进校部共建共享依托教育集团名师工作室开展各项活动,围绕学科建设的一些专题,以联校研修的方式,提高教师课程实施水平。加大命题交流,参加集团内跨年级、跨学校、跨区域联合命题,进行充分的交流合作,互相取长补短,实现教学的质量提升。依托集团南海云,建设数据仓库,不断打造高品质、现代化数字化校园。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2648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