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描写儿童的诗句 描写儿童的古诗精编2篇

网友发表时间 2441148

【导言】此例“描写儿童的诗句 描写儿童的古诗精编2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描写儿童的古诗范文1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借助诗中意象,感受春天的美景,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

3、初步体味创作诗文的快乐。

二、教学重难点:

借助诗中意象,感受春天的美景,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语境导入:

同学们,在你们的印象中,春天的乡村是一幅什么景象?春光明媚、花红柳绿、鸟语花香、欣欣向荣,真是一幅春意盎然、生机勃勃   图画。

2、释题:

齐读课题,在这儿“新市”是地名,现今湖南省攸县北;徐公店,姓徐的人开的店。那么“宿”在这儿是什么意思呢?同学回答:住宿。

二、学习古诗

1、介绍作者

杨万里是南宋文学家,字廷秀,号诚斋,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他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的诗歌大多描以写自然景物为主,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且富有幽默情趣,被称作“诚斋体”,他的作品也叫做《诚斋集》,并流传至今。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宿新市徐公店》,是诗人途经新市,住宿在这里,见景生情,有感而发所写的一首诗。那么同学们知道诗题的意思吗?宿:是指住宿,留宿。新市:是一个地名,就在现在的湖南攸县北。徐公店指的就是徐家客店。因此,诗题的意思就是:留宿在新市徐家客店。

2、理解诗意

①读诗的前两句

②想想画面,理解诗意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从第一句开始,“篱落疏疏一径深”,在这句诗中描写的有“篱落”和“径”,你们知道这两个词是什么意思吗?篱落,指的是篱笆,一般在农家小院的周边都有一圈用竹子等围成的围栏,叫作篱笆,那么杨万里见到的是什么样子的篱笆?诗人说了,是稀疏的篱笆,你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的呢?对,疏疏一词。课文中也有注释,疏疏的意思就是稀疏,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径,径,我们可以给它组个词:路径。诗中描绘的是什么样的路?“一径深”,说明这是一条很长,很深远的路。整句诗的意思就是:稀疏的篱笆傍,有一条深远的小路。接下来我们再读诗歌的第二句“树头新绿未成阴”。你能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因为是春天,树上的枝叶刚刚萌芽,所以诗人说是新绿,还不是很茂盛,还没有形成树荫。未成阴,就是还没有形成树荫。所以连起来解释就是:树上萌发的新绿,还没有形成绿荫。同学们,你们能感受到这样的景象吗?虽不是郁郁葱葱,但也能让人感到生机勃勃,春天的景象已然尽在眼前。现在大家就带着这种感觉来读一下这两句诗。.....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在脑海里想象一下诗中稀疏的篱笆,悠长的小路,树上萌发的新绿。

③读诗的后两句,理解后面的意思

刚刚我们想到的、感受到的是一幅乡村静谧清新、质朴的春天景象,那些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这首诗的后两句,诗人又看到了一副怎样的景象“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谁能说说这两句诗写是抓住什么来写的?我们一起来看,这两句诗中描写的有“儿童”、“黄蝶”、“菜花”。儿童在干什么?儿童在田间地头跑来跑去,追赶着黄色的蝴蝶,而蝴蝶却飞进一片黄色的油菜花中,和油菜花混成一色,找不到了。在这两句诗中,大家除了能够感受到儿童追赶蝴蝶,而蝴蝶却飞入一片菜花中的景象,你还能感受到什么?我们是不是还可以感受到在田间地头,蝴蝶在花草间翩翩飞舞,小孩子在“急走”,也就是奔跑,追赶蝴蝶的样子,似乎还能听到他们在追赶蝴蝶时的嬉笑声,欢呼声,还有蝴蝶飞入菜花中后的失望的叹息声。原本静谧的、花黄树绿的乡村,因为孩子们的嬉闹,变得热闹了,构成一幅和谐而生动的画卷。我们可以想象,诗人看到这幅景象,心里一定也是欣欣然,脸上带着笑意。

三、诵读古诗

我们一起来把这首诗一遍。

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描写儿童的古诗范文2

“来”是指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回”是指从古诗词的思想内容中,又回到语言文字上来,也就是用手中的笔把在古诗里的所见、所闻、所悟、所感写出来。“来”是“回”的基础,“回”是“来”升华。只有在古诗里走一个“来”“回”,才真正地读懂了古诗,古诗才真正发挥了她应有的作用。本人设计了一条“来”“回”行程路线:

“来”“回”路线:

老师怎样带学生在古诗里走一个“来”“回”呢?

一、怎样“来”

驿站一(看图)。“看图”就是了解图意,引导学生有顺序进行观察、认识图画中的景物,静态的有:稀疏的篱笆、金黄色的菜地、凋落的花瓣落了一地、刚长出嫩叶的大树、弯弯的小路延伸到远方等。动态的有:天真活泼的儿童、飞舞的蝴蝶。出示多媒体课件(边远的农村小学,没有多媒体设备,可以看教材上的图画,也可以把孩子带出教室,走进大自然),让孩子带着好奇心去欣赏春暖花开的春景,去呼吸春天的空气,去感受天真无邪的童趣。

驿站二(诵读)。“诵读”就是让诗句中每一个词都变成五线谱上的音符(板书古诗见附表)。

1.指导学生运用汉语拼音,认识生字、读准字音。追(zhui)烧(shoo)荣(r6ng)菜(cbi)“宿”读su,不能读xiu,也不能读xiu。“宿”(su)是住宿、过夜的意思;“宿”(xiu)是量词,用于计算夜,如住了一宿(xi讧);“宿”(xiu)是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某些星的集合体叫做宿(xiu),如二十八星宿。

2.借助图画,导读诗句(边读边想像,在脑海中浮现出古诗中描绘的田园风光)。老师读诗句,学生闭上眼睛“看”画面后,说说自己看到什么?

3.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声声动情,入情人景,“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久而久之就会提高语言文字的欣赏感受能力,受到美的熏陶。

驿站三(学文)。“学文”就是解读古诗,解释诗句,理解诗意。古诗有它鲜明的语言特色,一般一字即为一词,文言色彩重。1、重点词的解释就板书(板书设计见附表)在诗句的下方,以便学生更容易理解诗句。2、前两行是静态描写,后两行是动态描写。3、用自己的话把整首诗的大意讲出来。

驿站四(悟理)。感悟图文相通之处,看图悟文,把古诗与书本上的插图融为一体,启发学生思考和想像,加深对诗句的理解。悟出儿童“追黄蝶”的欢快心理,体会“无处寻”的儿童的失落情感。激发学生根据插图和诗意展开想像,编一个小故事。

二、怎样“回”

驿站五(品赏)。品赏就是让学生品味古诗的语言美和情感美,引导学生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品景,即指导学生说说季节、地点。如篱笆是什么样的,一望无际的油菜花有什么样的香味,“未成阴”的树叶是什么样的,黄色的蝴蝶是怎样忽上忽下飞舞的。品人物,即引导学生说说小孩的穿着,手上拿着什么,怎样追逐,“无处寻”时的心情如何。

驿站六(演练)。演练就是体验语言的情感。这是一首写景、叙事的古诗,字里行间渗透着诗人的情感。为让学生的情感同诗人的情感共鸣,通过角色表演,学生会进入丰富的情感世界。让一学生扮演诗人,一学生扮演儿童,一学生扮演飞舞的蝴蝶,三位学生背靠背向上、向前伸出双手,扮成一棵大树,五、六位学生搭肩摆成圆弧形蹲地扮成矮矮的篱笆,十几位学生摆成方形蹲地扮成菜地,剩余的学生是观众。黑板作为背景,上面画着弯弯的小路一直通向遥远的小山。地面撒些花瓣(红色的圆形小纸片)。播放欢快的音乐,简易的课本剧开演了……

扮演者说说自己的感受:观赏者把你看的课本剧讲给同学听。

驿站七(描画)。让学生把刚才表演的课本剧,结合诗意,用手笔把想像的画面画出来。怎样在画面上表现出“花落”呢?同学很快说出,像画秋天的落叶那样画不就行了。那“无处寻”的蝴蝶又该如何画呢?大家开动脑筋,展开想像。有的同学画面上的蝴蝶隐约于金黄的菜花之中:有的干脆不画,问其理由,各有不同,有的说把蝴蝶画成淡黄色,和菜花就分辨不出来了:有的说画上的儿童正拍着脑袋想,“蝴蝶飞到哪儿去了,怎么就是找不到它呢?”一幅画面,就是一种理解,这正在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驿站八(习作)。“习作”就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把自己从古诗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真切感受的表达出来,这不仅体现了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且体现了他们的认识古诗的能力。怎样才能在古诗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显示学生的个性差异呢?

1.让学生的习作如实地反映客观实际。这是要求学生在习作时把他们在古诗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如实地写出来。指导有顺序地观察:从空间的角度来看远处有什么(稀疏的篱笆、开满黄花的菜地、弯弯的小路),这是静态观察。近处有什么(树叶不茂盛的大树,一群小孩子)。从时间角度来看,主要是观察小孩子的活动情况,如他手上拿着什么,心里怎么想,怎样去追逐蝴蝶,说了什么话,脸上是怎样的表情,这是动态的观察。当然也可以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去习作。

2.明确习作是“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要说的意思”。扮演诗人和观众的同学,就用第三人称写自己看到的画面。扮演大树的同学,用第一人称重点写“树头花落未→←成阴”。扮演蝴蝶同学,可以用第一人称重点写被人追和想办法摆脱困境的其动作描写和心理活动:或者写“我”怎样戏弄追“我”的人。扮演篱笆的同学,可以用第一人称写“我”为蝴蝶或者为儿童加油、鼓掌。扮演儿童的同学,用第一人称着重写“急走”、“追”的动作和“无处寻”的失落感。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2441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