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实用一线工作法的心得体会范文实用(汇总5篇)

网友发表时间 3306481

【导读预览】此篇优秀范文“实用一线工作法的心得体会范文实用(汇总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此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一线工作法的心得体会【第一篇】

虽然中国已迈进了信息化社会,但在现代中国人的思维里,“凡事慢半拍”仍是许多人的处世哲学,工作能拖就拖的现象时常存在,但其背后隐藏的相互推诿、无理借口、斤斤计较、拈轻怕重种种心理,在我们这个社会中仍然屡见不鲜。

拖拉是日常工作中最大的绊脚石,使人丧失进取心,侵蚀人的意志和心灵,消耗人的能量,阻碍人潜能的发挥,一旦遇事推拖,就很容易一拖再拖,最后形成习惯而无力自拔,结果一事无成。对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拖拉并不能有效解决和化解,而只会把问题深化,把问题积小成大,由简单变复杂,象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终难以解决,给自身和单位的'工作造成不利,甚至危害。

“日事日清,日事日毕”是著名海尔管理模式,也叫“oec管理法”,即“overalleverycontrolandclear”,“日事日毕,日清日高”所概述的理念是对每人、每天所做的每一件事全方位控制和清理,每天的工作每天完成,并要求每天的工作有所提高。其主要的核心是在于提高工作效率,切实搞好工作。要想达到这个要求,首先就要形成不拖拉工作的习惯和作风,今天能完成的事决不拖到明天,该完成的工作尽量提前完成,防止问题积累,这是做到日事日清前提条件,其次,还要保证工作能够有序的进行,这样才能头脑清醒、理顺思路、做到日事日清。

奎文实验初中是一所民营学校,但她却在短短三年时间里,办出了特色、办出了成绩,成为社会公认和家长首选的名校之一。通过阅读《日事日清工作法》一书,我更加认识到她之所以取得成功,其中有一点就在于她的日事日清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文化。学校不像工厂一样,每天面对着的是快节奏的流水线和实实在在的产品,她工作的对象是学生,她的产品和成绩就是学生的成长。如果不建立一整套规章制度,每个人不建立自己的工作计划,不按照学校的办学思路和要求去执行,就不会成为一所高效的学校,也不会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得到社会的认可,适用工厂生产的日事日清工作法同样也适合学校的管理。学生的教育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它牵扯到社会、家长、学校的领导、班级主任、各任科老师、学生之间方方面面的关系,教育工作者是国家教育目标实现的最基本因素,每个教职员工的工作都会影响到一个班、一个年级,甚至一个学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影响他们性格、思维、习惯的养成,影响成千上万学生一生的成长。

正是基于这一点,奎文实验初中学校管理中引入了日事日清的管理理念,根据学校总体发展战略所确认的方向和目标,在层层分解量化为具体指标的前提下,通过有效的整体控制和员工自我控制,对学校和教职工的每一种行为、每一项活动进行精细量化监控与激励性管理。对学校的人、事、物、时间、空间进行全面梳理,在明确工作目标和员工责任的前提下,每个教职员工与学校的目标保持一致,有效使用物资、费用、人才,确保学校的整体目标的实施和完成,从面提升各方面的满意度。具体在学案审阅、课程备课、试卷批改、后勤保障等方面引入日事日清工作法,各项监督、考核措施落实到学生作息、教师出勤、仪容仪表、物资调配、教学交流、课题研究等方方面面。

在日常工作中,我能够按时完成学案、定期与班主任和学生沟通、加强业务学习和教学研究,每年都建立自己的学习成长计划并付诸实施。但是,面对不同的学生要因材施教,面对变化的社会环境要不断更新理念,面对学生的成长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面对学生升学压力要不断帮助他们调整心理、减轻负担??要做的工作还很多,教育工作看似简单,但要尽职尽责,做一名合格优秀的教师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因此我打算从以下几点改进自我:

1、不断创新。韦尔奇说“如果我们要想在一个脚步不断加快的世界中赢得胜利,那么,我们必须加快我们的速度才行。速度就是一切,它是竞争力中不可缺少的要素。快速可以使企业与人们保持年轻”,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只有理解全方位、多角度控制人、事、物、时空的意义,激发内心深处的学习欲、提高欲,去掉“明日再作”的惰性心理,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在教学上不断创新,探索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和课堂质效。

2、讲求方法。根除拖延陋习需要一套系统的方法,一是优先要务――每件事情都要分类;二是合宜――牢记正行条例;三是执著――“我必须想要”。在日常工作中要建立每段时间、每天的有序安排,分清工作的轻重缓急,把最重要的事情总是放在前面去做。

3、精益求精。在工作中,不要抱怨领导的要求过于苛刻,不要抱怨执行的阻力过大,不要抱怨赋予的任务过于繁重,做任何事情立即执行,始终坚持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勤勤恳恳干好本职工作,坚持做事情精益求精,追求工作质量的完美,在平凡的岗位上成就不简单、收获不平凡。

4、持续成长。“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克服拖延、立即行动、持之以恒、贯彻到底”。我有时也总在抱怨时间不够用,但如果能战胜犹豫不决、办事拖延、行动缓慢的毛病,做到任何事情、任何时候刻不容缓,立即行动,日事日清地执行,把工作完成在昨天,并且持之以恒,贯彻始终,就一定能实现自我的持续成长,在教育战线上成就自己的事业,贡献更大的力量。

一线工作法的心得体会【第二篇】

培训一线工作法是指在培训过程中注重一线工作的实际应用,以培养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为重点。在传统的培训模式中,大部分时间用于理论学习,忽视了实际操作的实践性。而培训一线工作法则强调实际操作的重要性,通过实际动手操作,使学员能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这种培训方法的意义在于提高学员的实际应用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实际工作需要。

第二段:培训一线工作法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培训一线工作法的基本原则是“实际、灵活、独立、综合”。实际即注重实际操作,通过实际动手操作来帮助学员掌握知识和技能;灵活即根据学员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培训内容和方式,使其更加适应实际工作需要;独立即鼓励学员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综合即注重将不同技能和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培养学员的综合能力。在具体的培训方法上,培训师需要为学员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帮助学员不断完善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第三段:培训一线工作法的优点和挑战

培训一线工作法的优点在于能够更好地帮助学员掌握实际应用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学员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学知识,加深记忆,并能够更好地将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此外,培训一线工作法还可以帮助学员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培训一线工作法也面临一些挑战。首先,培训一线工作法的实施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资源,包括现场设备和人员的支持。其次,对于一些理论型的知识,培训一线工作法可能并不适用,因为这些知识更强调理性思考和逻辑推理,而非实践操作。

第四段:个人体会和收获

在我参与培训一线工作法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了实际操作的重要性。通过实际动手操作,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操作技巧。同时,培训一线工作法也培养了我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操作中,我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通过探索和总结,我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熟练地应用。此外,通过与其他学员的合作和交流,我还学到了许多别人的经验和技巧,对于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也有所帮助。

第五段:总结和展望

培训一线工作法的实施能够帮助学员更好地掌握实际应用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通过合作和交流促进个人的成长。尽管培训一线工作法也面临一些挑战,但是通过不断地改进和创新,相信培训一线工作法的应用将会越来越成熟和广泛。作为学员,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为实际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一线工作法的心得体会【第三篇】

早已不记得有多久没有陪家人一起过节;父母做的饭菜也已经不记得多久以前尝过,进入监区所有通讯工具都不能带入,一线从警感悟。终于,又一份工作方案完整出炉,终于,又一批犯人释放出狱。只有此时,你正义严肃的脸上才会显出一丝轻松欣慰的笑意。

当东方渐白,揉揉红肿的双眼,看看刚刚梳理完整的一摞犯人改造记录,又是一个不眠之夜。

他们都是我的战友,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人民司法警察。

从警生涯不过五年,所见,所闻,所感,作为一名新警察,早想写点儿什么,可是不知从何落笔。从警四年多以来,从新入警时候的迷茫,只知道多学一点、多做一点以增加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慢慢的才懂得一个道理,做事先做人。学会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处理问题,使自己慢慢成长起来。四年多的工作时间,让我成长了许多。不再孩子气,不再因为点点小事而斤斤计较,不再因为一次失败而放弃希望,更多的是学会坚持。坚持一点点的踏实前进,坚持自己写写东西、感想,坚持不懈努力做事,坚持心存希望,坚持成功就在下一次的失败之后。

刚到司法警察学校的时候觉得特别茫然,完全不是想象中的给学生上课的情景。来我们学校培训的学员们很多年龄比我大,工作经验比我丰富,在他们的面前我是特别没有自信。学校的老师看出了我的焦虑,大家都热心的帮助我找到自己的优势:有着扎实的理论-功底。于是我主动申请到监狱调研,这样能够以最快的速度让我把学校里学到的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我们作为培训中心,开课也不能像大学里一门法律可以讲一个学期,即便是刑法这样的重要课程,由于学员培训时间的限制只能给我3次课左右的时间。如何在这三次课的时间里让学员们对刑法从以前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如何从刑法的角度让学员们了解刑法按图索骥的逻辑思维?这些在我的调研中找到了答案,刑法晦涩难懂的理论和逻辑思维必须以学员身边发生的真实案例为落脚点,用一个个案例去直观的解释,让学员建立起对刑法的直观感受之后,再进一步提升到刑法逻辑的高度。通过这样的讲解方式,我的刑法课取得了不错的反响。也让我在课间交流中,逐渐对我的同行心生敬意,每日的监区执勤,对工作是风雨无阻的坚守;经常性的突发事故处理,不得不牺牲一个个不眠之夜铸就监区的安宁。长期的加班加点却不说一句苦累,因为心中有着对信仰的坚持。监狱因地理条件的限制,往往离市区很远,因此上班可以用一句话概括:走时天不亮,回来月亮上。可是我看到的是无怨无悔的坚守与坚持。不为钱财名利,只为监狱工作稳步推进。很多狱警终其一生,都是在一线岗位默默坚守;24小时守候在监区一线。尽管高墙外的人们对我们很陌生甚至有些许误解,但是在犯人的心里一定会记住那些在生命最后一道防线上苦口婆心教育他们的警察。这只是我们众多工作中的一个小小缩影。

一个犯人突发疾病,紧急送往医院才刚刚处理完毕,还未来得及喘口气,单位的一个电话,又把你叫到监区一线,当爱妻娇儿久等不归的电话询问,你才想起已离家数日,只能借手中的电话传达又一次的歉意。为了更多人们的幸福安宁,我们不得不放弃了小家的温馨,留给家人的只有无限的牵挂和夜以继日的等待。

司法警察,一个意义丰富的字眼儿,一种神圣的使命,如今我也选择了它,也就意味着选择了没有任何条件的奉献,我为我的先辈,为我的战友骄傲、自豪。在当前这种物欲横流的经济社会里,我也会像他们一样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踏实做人,用心做事,为了社会的安宁,肩负起自身的使命,忠实履行对党和人民忠诚卫士的铮铮誓言!

一线工作法的心得体会【第四篇】

“一线工作法”制度

为认真落实科学监管理念,深入推进作风建设,切实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在全区机关干部中推进“一线工作法”的实施意见》(路区委办〔2008〕73号),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 本分局实施“一线工作法”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目标,按照系统和地方两个“三区”建设的战略部署,坚持“五个监管”,强化“四个创新”,实现“三个新突破”。

第二条 “一线工作法”就是组织机关干部带着问题走进基层、带着思考走向实践、带着感情深入群众、解决“一线问题”,化解基层矛盾,形成“干部受锻炼,群众得实惠”的长效机制。

第三条 力量要在一线配置。实行全员监管,将辖区的涉药单位分成三片,将全局人员以科室为主分成三区,每组都有药械科人员参与,实行片组负责制开展日常监管,严格按规定频次加强涉药单位巡查。加强一线监管人员执法技术装备建设,保证执法稽查车辆、电脑和检测器材。加快推进监管信息化建设,实行实时在线监管,增强一线全程监管能力。

第四条 情况要在一线了解。结合监管工作,通过民情恳谈、个别走访、蹲点调查等,经常到基层调查研究,围绕分局重点调研课题,带着问题作调研,全面掌握相关情况,认真进行分析思考,每个干部每年都要有1篇有质量的调研报告。

第五条 问题要在一线解决。在广泛听取和收集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针对区域食品药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定期列出重点工作项目,采取领导领衔破解难题、专项行动破解难题、挂牌督办破解难题、现场办公破解难题等方式,集中时间和精力,切实加以解决,务求实效。畅通诉求渠道,加强群众投诉举报办理,做到药品案件有举报必查,食品案件即速移交监办。

第六条 感情要在一线融合。要按照和谐监管的要求,既要保障公众的健康,正确处理好公众利益与商业利益关系,又要切实帮助涉药单位依法经营。监管人员要加强与监管相对人的感情交流,争取其理解与支持,要实实在在地为他们办几件实事,提高规范化水平。要通过组织开展药学服务及调解群众医药纠纷等,为群众解决有关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赢得群众的信任。

第七条 干部要在一线考评。分局要将干部在一线工作情况列入对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深化“两反馈”制度,加强行风和廉政监察,全面掌握干部在一线工作的情况。年终考评要邀请监管相对人参与干部满意度测评。要通过奖惩措施推进干部“一线工作法”的有效实施。

第八条 形象要在一线树立。要把“一线工作法”作为落实科学监管理念,展现食品药品监管队伍风采,树立机关形象的重要举措。干部下基层要轻车简出,注意言行举止,要规范执法,处事要认真,态度要诚恳,严防简单粗暴。要加强业务技能的锻炼,提高工作效率,充分显示机关执法人员的良好业务素质,赢得群众的胜任和尊重。

第九条 为保证一线工作法的有效实施,要求机关监管人员白天多到一线,每周至少安排3天,内业处理尽量在晚上进行。

一线工作法的心得体会【第五篇】

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当前,在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期,推动机关干部下基层、直接联系服务群众,为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显得更为紧迫和重要。上海杨浦区高度重视做好群众工作,针对区域发展和民生改善的需要,2005年创造性地提出“一线工作法”,做到“知民情,情况在一线了解;解民忧,问题在一线解决;聚民智,工作在一线推动;听民意,干部在一线考评”。经过七年多的实践,形成了主动了解群众诉求、上下联动解决问题、评价评估考核反馈的完整工作体系,并与全市开展的机关干部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紧密结合,不断从工作内涵、工作主体、服务对象上拓展深化,创出了过得硬、立得住的群众工作品牌。

为建立机关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制度,推动基层组织建设年各项工作,2011年底,我们会同上海市委组织部对杨浦区推行“一线工作法”情况作了专题调研,先后分类召开了市区组织部门和区“一线工作法”领导小组办公室、街镇领导、委办局领导、机关干部、社区干部、居民代表等专题座谈会;查阅了有关制度文件和台帐资料;实地参加了有关社区居委会“一线工作法”联系群众工作日集中活动,走访慰问了困难党员家庭。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这个报告。

一、主要背景

杨浦区地处上海中心城区东北部,面积60多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30万,是中国近代工业和高等教育发祥地,区域内有高校14所,在校大学生、博士硕士生占全市的近一半。杨浦区实行“一线工作法”的背景:一是区域转型发展。从2003年上海市作出建设杨浦知识创新区的决定,到2010年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级创新型试点城区,杨浦区经历了从“工业杨浦”向“知识杨浦”的历史嬗变,改革转型加剧了利益关系调整,加剧了高智力群体、普通劳动者“二元”结构态势,使得新老矛盾同时集聚,各阶层群众诉求相互交织,迫切需要上级党组织服务凝聚群众,增添发展“动力”。二是民生有待保障。杨浦作为老城区,经过多年改革发展,国有企业从1200家锐减到200家,产业工人从60万下降到6万,各类社会救助对象列全市中心城区第一,二级以下旧里和棚户区占全市1/4,旧改、就业、救助压力增大,基层积聚着大量民生问题,迫切需要上级党组织回应群众诉求,解难题保民生。三是干部需要“补课”。据统计,全区%的处级干部和新进机关年轻干部没有基层经历,普遍感到“本领恐慌”,深入基层不够,对群众感情不深,不会做群众工作,迫切需要上级党组织引导干部到基层接受锻炼、提升能力,担当起发展重任,不负群众期望。

针对上述情况,杨浦区于2005年初推出“一线工作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萌芽阶段。上世纪90年代,每年冬夏两季区级领导班子成员带领部门干部,集中深入到各街镇、居委会听取群众意见。二是创设阶段。2005年结合先进性教育探索推出“一线工作法”,组织领导干部、机关干部定时定点走访街镇和居委会,解难题、办实事,并建立长效化联系服务制度。三是发展阶段。近年来,特别是2010年以来,将组团式服务纳入“一线工作法”,实行各级各类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普遍走访、联系服务,形成全天候、全方位、全领域、全覆盖格局。

二、做法特点

杨浦区“一线工作法”可概括为“四个一线”,即知民情,情况在一线了解;解民忧,问题在一线解决;聚民智,工作在一线推动;听民意,干部在一线考评。

1.畅通“六条渠道”,在一线了解民情

区域单位和民警、医生、机关党团员等共计万人参加,组建2105个服务团队,上门走访服务居民,目前已走访40多万户,占83%。五是党代表定时接待群众。每月15日组织330多名市区党代表,轮流到街镇党员服务中心接待群众,每年两次集中到社区接待群众。六是网络即时互动。开通“书记·百姓网上通”、“区长在线”,区委领导每季度一次、区政府领导每月一次,在网上与干部群众互动交流,同时建立基层党组织书记微博,听取意见。

2.加强“四方联动”,在一线解决问题

一是领导干部现场解决。依托职能部门,通过现场办公等形式,解决问题6000多个。二是服务团队上门解决。结合网格走访、组团服务,解决群众诉求问题10411个。三是条块单位协同解决。对需跨部门解决的环境保护、综合治理、联合执法等问题,由有关区领导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在街镇召开联席会“会诊”解决。四是区“一线办”统筹解决。重要复杂疑难问题,由区“一线办”网络平台登记受理,统筹协调解决,或提交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研究解决。

3.建立“三项制度”,在一线推动工作

一是民情分析制度。各街镇每季度梳理一次社情民意,各职能部门每半年汇总分析一次问题受理情况,作为完善决策、改进工作的参考和依据。二是综合研判制度。区“一线办”综合研判涉及面上的问题,督促有关部门建立长效机制解决。如针对动迁群众反映的早拆少得益、晚拆多得益的不正常现象,推动有关部门率先在全市实行拆迁补偿、评估、房源和使用等情况“六公开”的“阳光动迁”机制,改变不合理做法,加快了动迁进程。三是责任追究制度。对正常情况下应予解决而未解决的问题,严格追究部门责任。如对群众反映的下水道阴井盖损坏但久拖不决问题,召开全区大会通报警示,督促转变作风、提高效能。

4.坚持“双管齐下”,在一线考核干部

一是抓目标考核。年初组织制定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目标书,承诺要办的实事;每季度制定下发工作指导性意见;每月部署联系服务“规定动作”,要求结合自身及群众实际安排特色活动和“自选动作”,落实情况记入干部“民情日记”,定期督查考核。二是抓群众测评。年底委托社会第三方以明查暗访、随机抽样、问卷调查等方式,对领导干部和街镇、部门工作进行群众满意度测评,建立与日常考核、年终述职、绩效考核相结合的综合考评体系。

从调研了解的情况看,我们感到,杨浦区“一线工作法”有四个鲜明特点:一是联系群众的直接性。推动党员干部下基层,直接与群众面对面,直接了解情况,直接服务群众。居民群众说,“干部就在身边,随时都能找到”。二是解决问题的快捷性。现场解答,当场拍板,就地解决,避免推来绕去。以前有的群众抱怨,“我们跑来跑去,部门转来转去,开会议来议去,结果是问题哪里来哪里去”,现在这种现象已杜绝。三是为民服务的全员性。以党组织为核心、机关干部为主体,发动街道社区范围内条块单位、各类组织和在职党团员等,全员联系、全员服务、全员推动。四是工作内容的拓展性。做到了“五个拓展”,即由党员干部服务群众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拓展;由联系服务居委会向联系服务驻社区机关、企业、部队、院所等单位拓展;由调动区属资源向整合区域资源、社会资源拓展;由单纯注重快速解决问题向全方位、高效能服务拓展;由推动干部知民情、解民忧向育干部、促工作拓展。

三、社会反响

杨浦区“一线工作法”荣获第一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最佳案例奖和上海市有关奖项,我部和中宣部等均通过不同形式宣传推介。从各方反映看,“一线工作法”促进了改革发展稳定,取得了社会广泛认同的效果。

社区居民反映:“一线工作法”是“民情直通车”,帮助解决了急难愁问题,拉近了干群之间的距离。“一线工作法”发挥了民情“窗口”、互动平台作用,是设在居民家门口的社情民意站、投诉咨询处和困难帮扶点。不少社区居民反映,实施“一线工作法”后,意见好提了,急事愁事有人管了。有的居民说,通过“一线工作法”,反映问题的渠道直接、畅通,解决得好,完成率高,百姓受益。有的居民谈到,干部把大家的事当自己的事,最想办的给办了,最需要解决的给解决了,“一线工作法”确实为群众办事,与百姓贴心,是一个好办法。据统计,“一线工作法”实施七年,直接解决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2万多件;区千人问卷调查显示,%的居民认为有效解决了老百姓急难愁问题,群众满意率90%以上。

居委会反映:“一线工作法”是“工作助推器”,增强了基层干部底气,提升了基层组织威信。“一线工作法”引导干部不仅帮助群众解决问题,还指导居委会开展工作,以“公转”带“自转”,起到了“输血”加“造血”作用。一些居委会的同志讲,这些干部来自不同单位,工作经验丰富,使我们开阔了眼界,学到了不少新知识、好方法。上海财大居民区的同志讲,以前做工作常常感到心有余力不足,现在领导下来当居委会的“编外干部”,一起定计划、搞活动,“帮手”多了,工作活了。大家谈到,许多领导干部积极牵线搭桥,组织居委会与周边单位结对共建,调动外部力量为居民群众服务,搭建了很大的工作平台,颇有点“呼风唤雨”的感觉,在群众中发声更响了。

领导干部反映:“一线工作法”是“服务责任区”,强化了执政为民意识,使服务群众成为一种责任和习惯。五角场街道党工委负责同志说,“一线工作法”的联系范围,实际上就是干部的服务“地盘”,大家一年365天,天天开着手机,群众需要随时出现,社区有事及时处置。江浦路街道办事处负责同志认为,“一线工作法”引导干部到基层服务,为群众尽责,多年下来,这种意识和理念已经入心入脑,变成了干部的日常行为习惯。有的干部讲,不只是集中活动日,就是平常甚至节假日,也经常去“点”上转一转、看一看,力所能及帮助群众办事。一些区直部门领导干部说,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我们不一定能百分之百解决,但一定会尽百分之百的努力。区建设交通党工委负责同志讲,服务不是空话,必须要既“见物”又“见人”,多替群众考虑,这些年在规划选址、道路施工等工作中没发生一起事故,无一人上访,靠的就是这一条。一些干部群众说,带着责任,多接触实际,想当然的事就少;多接触群众,官气就少;多接触民情,浮夸就少。

年轻干部反映:“一线工作法”是“培训主阵地”,加强了实践锻炼,提高了实际工作能力。在“一线工作法”中,年轻干部是领导干部的联络员,协同配合开展工作,这种“导师带徒”、言传身教的方式,使那些缺乏基层经历的同志学有目标、干有方向,很快掌握了工作技巧和“实战”方法。长白新村街道办事处的同志谈到,“一线工作法”是展示综合能力的舞台,原来有的干部连居民家的门都敲不开,现在好了,能与群众走在一起、聊在一起、干在一起了。许多年轻干部反映,到基层实践锻炼后,沟通、辨别、协调和执行能力大大提高,会说群众听得懂、能接受的话了。有的同志讲,最大的收获是与群众建立了像亲戚朋友一样的感情。区千人问卷调查显示,%的受访者认为,“一线工作法”增强了年轻干部联系群众和为民办事能力。

政府部门反映:“一线工作法”是“工作试验田”,完善了政策措施,提高了工作质量。许多政府部门负责同志讲,所联系的街居实际上是了解部门工作在基层落实情况的检验点,也是制定新政策、推开新工作的试验田。区委政法委负责同志说,在完成上级任务的同时,依托“一线工作法”发动群防群治、开展禁毒宣传效果很好,被评为公安系统先进。大家认为,通过“一线工作法”完善政策的过程,既是改进工作的过程,也是教育引导群众的过程,这实际上是一回事。区信访办的同志说,通过基层反馈情况“查漏补缺”,把工作做在前面,群众对上反映问题自然就少,现在全区信访问题和信访量每年下降6至10个百分点,2010年下降21%,2011年信访件次下降%、人次下降13%。有关部门结合“一线工作法”,推出“满意物业”、“达标市容”、“名师课堂”、“健康快车进社区”等几十项惠民政策,受到了群众欢迎。

四、经验启示

杨浦区七年如一日实施“一线工作法”不容易,更为可贵的是,他们适应形势发展,不断在内容形式、方法机制上创新完善,使群众工作焕发出旺盛生机和活力。这对于建立机关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制度,落实基层组织建设年工作,具有重要启示。

1.必须立足于直接联系

“一线工作法”有效解决了机关干部脱离基层、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问题。实践证明,联系群众是党员干部的基本功,不能以服务代替直接联系。目前,有的干部连群众的门都敲不开,不会与群众平等交流,说的话群众听不懂,干的事群众不理解,这是不正常的。同时,我们真切感到,联系群众贵在直接、重在经常,必须像“一线工作法”那样,“一竿子插到底”,定时、定点、定人、定目标,人对人、面对面、手拉手,了解群众的真实想法。座谈时有的同志讲,要人到、心到、感情到,像“鱼儿”生活在“水”中,从“水”中汲取营养,学会翻腾的本领,很有道理。

2.必须聚焦于解决问题

“一线工作法”要旨是为民服务,核心是解决问题。通过十万余次走访,万余场宣讲报告,万余件难事实事,让百万群众受益受鼓舞。实践证明,与群众打交道,解决问题是立身之本,最有说服力;解决不了问题,方法不是好方法,干部不是好干部,“包装”得再好也没用。我们推动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加强基层基础,不是讲空话而是办实事,一定要以解决问题为导向,把基层组织难题和“柴米油盐酱醋茶”等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各级干部的“头等大事”,明确责任、时限和考评标准,竭尽全力办好,这样才能增强感染力和影响力,关键时候“镇得住台”。

3.必须依托于组织整合当前,社会阶层分化,利益格局复杂,群众诉求多样,单靠某一方面力量,不能“包打天下”。杨浦区以街道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区域化党建为平台,引导所有单位党员干部、经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直接服务群众,广泛发动群众、服务群众。比如,在动迁工作中,除街道社区正常工作力量外,组织律师、调解能手、法律顾问等“明白人”进社区,使民意上达、满意拆迁成为常态。借鉴这些做法,要实施系统动员、条块联手、全员整合,把基层组织建设成为为群众谋利益的战斗堡垒,让党员干部在直接服务群众中体现先进性,构建组织引领、干部带头、各方参与、社会协同的格局。

4.必须着眼于历练干部

杨浦区通过“导师带徒”的办法,引导干部到基层实践中砥砺作风,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实践证明,大楼里培养不出与群众的真感情,学不到实打实的群众法子,自觉自发地走进基层,真心实意地服务群众,才能入耳入脑、入心入行,转化为思想行为、价值追求和实际能力。我们要牢固树立在基层积累实际经验的导向,引导机关干部到基层实践中开眼界、学见识、长本事,争做深入基层的带头实践者、服务群众的坚定执行者和群众利益的自觉维护者,为我们党长期执政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3306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