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六年级老屋实用【优推8篇】

网友发表时间 3017609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六年级老屋实用【优推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六年级老屋【第一篇】

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一个自定义的世外桃源,有些人的是高楼林立,有些人的是绿树成荫,有的是鲜花满地。在我的心目中,也有一个属于我自己的世外桃源――我的老屋。那里综合了绿树成荫和鲜花遍地,真是美丽至极。

我的老屋在山沟沟里,那里交通不便,但正因为如此,那里的自然环境得以保持,一点儿也没有被污染。虽然这里有不少人,但他们几乎都知道保护环境,所以人为所造成的环境影响很小。

现在正值春季,是一年中环境最美的季节,所有的花草树木都穿上了绿衣裳,那种绿,无法用言语来形容,无法用画笔来描绘,只能用眼睛去看,用心去感受;那种绿,是独一无二的绿。当太阳出现后,翠绿的树叶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耀眼。当你漫步于这里时,会感到到处都充满生机,连空气中也有了生命的味道,这里简直是人间仙境。

东西绝对不会掉。

现在,再往沟里走,沟里也没有几个人,但我的爷爷奶奶和我的干爸干妈依然还在,其他的就没有什么人了,只有在上香时才会看见一些人,或者是原来沟里的人来种地,感觉特别凄凉、悲怆,没有以前好玩了。

其实有时候换个角度想一想,这样也好,这样的生活有利于这一片未被开发的地方,他就能继续保持它的原生态了。

六年级老屋【第二篇】

与别人分享快乐,你的快乐就会加倍;与别人分担痛苦,你的痛苦就会减半。

假如在这次作文比赛中我拿到名次了,那么,我会与我的竞争对手们一起分享胜利果实,拉近我们的距离,提高我们的水平;我想在自己家后院搭建一个车棚,与别人分享空间,方便自己,也方便他人。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在分享中收获自己内心的快乐。

不光是人和人之间,人与自然万事万物也要学会分享。比如我们栽下树木,可以净化空气,可以遮挡太阳。同时,栽树也给了鸟类赖以嬉戏和生存的地方,反过来鸟类吃虫子,保护生态,保护了庄稼。合谐共处,相得益彰。

分担痛苦,需要勇气,但为了朋友却是义不容辞。如果我的朋友考场失利,那么,我会伸出我的手,拍拍他的肩,诚恳地给他一句安慰的话语:“朋友,不要紧,你没有什么可沮丧的。”

有一段经典的话:“虽不能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连死都可以分担,想必是分担的最高境界了。

分享和分担是不可分离的,学会一起分享快乐,也要学会一起分担痛苦和责任。

学会分享,同时学会分担,是人们必不可少的美德。然而,却有人只会分享,不会分担。

比如,上学期的男子篮球比赛,有一场比赛我印象非常深刻。开始,甲班的比分遥遥领先,场下的同学兴高采烈,欢呼雀跃,又是给队员拿饮料,又是拿毛巾,热情洋溢。后半场,乙班战术进行了调整,越打越好。而甲班的队员由于轻敌和体力不支,在赛场上失误连连,不一会比分就落后了。原先热情洋溢的甲班同学们渐渐流露出不满,先是小声责怪,进而大声责骂“笨蛋”、“蠢货”,最后竟作鸟兽散,只留下几个队员孤军奋战。比赛结束,乙班的队员欢呼雀跃,甲班的队员则垂头丧气,落荒而去。

又比如,大家都爱美,喜欢优美的环境,舒适的生活。但有的同学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自己桌子搞得整洁干净。但在公共区域、教室的角落却乱扔乱丢,搞得垃圾遍地,不敢下脚。

懂得分享,学会分担,生活便会多一些绚丽色彩,而少许多孤寂的黑白。

所以我们要学会和别人分享和分担,恰如那句广告语“分享阳光,分担风雨”。

六年级老屋【第三篇】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李绅写的《悯农》的诗句。以前我只知道这是告诉我们要珍惜粮食,但通过这次学农的活动,我真正体会到了农民伯伯的辛劳。

星期五我校进行了春游,我们去了十里莲江这个地方体验。

这个地方并没有我想象中的游乐天堂那样,而是一望无际的农田,田里的秧苗随风摇曳。

我们接到了第一个任务,那就是去种田。我们看见一位年轻的大哥哥一副认真的样子,给我们做了示范。先松土,再除草,然后挖坑,最后播下种子,我们按照这个方法干了起来。同学们挽起衣袖,裤管,干得火热朝天。那看似弱不禁风的杂草却成了我们的大敌,我们把草的上半身给砍断了,而根却在很深的土壤里面,我算是领悟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意义了。不一会儿我们便汗流浃背了,几位同学抱怨道:“这分明是花130元来帮人家干农活呀。”终于在一声声抱怨声中完成了任务,剩下的是护理工作就交给了农民伯伯打理。或许几个月之后,这里会是绿油油的一片呢。我从这次锄草中明白了一个道理“斩草要除根,春风吹不生。”

第二个任务是做米饼。“哎呀!又要开始打工了。”田宇说道。我笑道:“我们是以人民的名誉打工的。”

做米饼时导游鼓励我们说:“哪个小组先做完一盘米饼,哪个小组就先吃饭。”要知道我们班的人个个是吃货,再加上刚干完农活,个个像饿狼似的眼睛瞪得圆圆的。为了快点吃饭,我们干得可起劲了,磨米的磨米,扫米粉的扫米粉,筛米粉的筛米粉,捏面团的捏面团,打米饼的打米饼。那可真是热火朝天的,每个人都是认真专心地干活,尽管做出的米饼不像样子,但还是很用心去做。终于我们完成了工作,吃上了一顿香喷喷的饱饭。

眨眼间就要回家了。我坐在车上想:今天没有白来,说是花钱帮别人干农活,但我学会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体验了农民生活,体会到农民的艰辛。我认为花了130元钱值得,对这次学农自己的表现感到很欣慰。

六年级老屋【第四篇】

在这人世间,总有那么一些人或事,不经意的出现并停留在你的世界里,即使互道珍重后的离别,你也不曾想到记忆的想念会如此的苦涩。

从我记事起,父母因为生意的繁忙总会把我们丢在外婆家。所以我童年时的记忆就像作文题这一格格的单元格,满满得填满了外婆和老屋的记忆。

在我记忆中外婆住的房子并不算太老,有三四个相隔起来的房子以及一个不算太大也不小的庭院。那时外婆家中有还未普及的黑白电视机,所以当晚上七八点的时候,外婆家中总会格外的热闹。因为这个时间段是《西游记》的播放时间,邻居的小伙伴们总会把外婆家围成一个窝,然后观赏并讨论其中的剧情。神通广大的孙悟空便是我们那时最崇拜的偶像,好吃懒做的猪八戒还有阴险狡诈的白骨精等妖怪便是让我们所唾弃对象。所以,我们经常会要求外婆把废弃掉的拖把或者扫把上的棍子给我们玩耍,在我们百无聊赖的死缠烂打之下碎叨了几句,便给了这几根棍子让我们当金箍棒玩耍。在每天放学后,我们经常会在庭院上拿着棍棒打闹,今天你是孙悟空,明天你是猪八戒。有时,遇上意见不合,就会上演一出“真假孙悟空”的大戏。

然而时间就像一条缓缓流淌的小溪,在时间的欢畅柔情中渐渐地流入了大海。而外与婆和屋子的道别也慢慢成为了溪边那一道道最靓丽的风景,停留在了那里。

如今,我又回到了老屋,站在院子的中央,发现老屋显得老了,失去了以前的生气,房子里也换了玩伴。而外婆住的房子上的枷锁成为了我想念中苦涩,沉淀在我的内心里。

文丨mc陈响。

六年级老屋【第五篇】

我不知道它是什么时候倒下的,几天前恰好路过,竟没有想到要进去看看,第一嗓歌声,第一次嬉笑,现在觉得每一次却都是最后一次了。我不敢相信曾经在那里住过,可这几株期盼朝阳的果树,我又怎能否认呢?我的房间,透过窗子就可以看到院子里的这株果树。

以其坚实的身躯与耀眼的绿叶向他人宣告自己的领土,陪我与这座老屋走过十多年的春秋冬夏。

一绿就是一树,我曾多次观察过他们的芽,芽叶向上,势如破竹,就在停笔的空档,已经有几片幼叶钻了出来,渐渐的浸染了全身,在营养、阳光、水分的滋养下,幼叶逐渐变大,出现了红色、黄色的花,又逐渐变厚。当看到他们满身的绿叶时,当我们能在其绿荫下嬉闹时,这说明夏天到了。

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一切都沉寂着,这儿的天太热了迫使我必须躲在屋里这时寂寞了一年的金蝉开始歌唱,为夏天歌唱,盼到了秋天,这果子彻底成熟了,这树果子青得发红,,,,,,欢乐是短暂的,一片雪花结束了这份喜悦,漫天大雪纷纷下来,毫不留情,一夜过去,院子里全是白白的厚厚的一层,那几株果树,也被裹上了一层厚厚的雪衣,沉的弯了下来,没有了前日的傲慢,此时的老屋,在这场雪的映衬下,又一次使我看清这里的一切,没有了这院果树的干扰,我再次来到老屋,门已被锁住,一路走来几个又红又大的”字,格外显眼,站在门前,门里门外,这可望而不可及的距离,是如此的遥远。从门缝中透出一片新绿,这一定是这片果树在向老屋致敬,在老屋生命的最后一刻,是这几株果树,死死地守在这里,为老屋站好最后一班岗的也只有这几株坚挺的身躯,依旧带着傲慢的果树。

不知不觉中,已经下雨了,我多么想再轻轻抚摸一次这座老屋,但我不能,我知道必须要离开,擦一把脸上的水渍,也不知道是雨水,还是泪水。

六年级老屋【第六篇】

小学生活是多姿多彩的,也是充满欢声笑语的。

课程丰富多彩:美术啦、音乐啦、体育啦,还有我们最最亲爱的微机课!从微机教室出来都是意犹未尽的。

课间娱乐也是丰富多彩。一到下课,操场瞬间充满了欢声笑语,令学校变成了快乐的海洋:小学弟们在操场上奔跑着;小男子汉们在踢足球;小淑女们自然在一旁观看小男子汉们踢足球啦!

微机课深受同学们喜爱。这不,我们班同学浩浩荡荡向微机室进发,一路上不知惹来多少羡慕嫉妒恨唉!

进入久违的微机课堂,同学们开启抢电脑模式“喂,这是我的电脑!”“才不是你的!”“唉,你占了我的电脑!”“谁说是你的?写你的名字吗?”同学们七嘴八舌。本人三生有幸,抢到了一块“风水宝地”:一个功能齐全。靠着窗户的完美电脑!

微机老师放下狠话:“你们再这么下去,不上微机课了!”同学们安静下来,听从老师分配。

不大一会儿,我抬头一看,好多同学都两个人共用一部电脑,但是我还是一个人玩一部。

微机老师又说:“座位都确定了,下次也是这个位置。”

我沾沾自喜了一会儿,开始玩电脑。两个人一部电脑的同学在小声地争吵,一个人玩一部才悠闲。

教室里只剩下安静,连呼吸声都能听见。

“同学们,下课时间到了……”微机室,响起哀嚎声。“哎,不要!我才玩了20分钟。”“你嚎什么,我才玩了五分钟好不好?”“好吧,你够惨!”

没办法,同学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微机室……看,小学生活是不是多姿多彩、充满欢乐呀!

六年级老屋【第七篇】

仲夏之季的一个午后,天气晴朗而无风,我再次回到了自家的老屋,那座充满童年记忆,成长历程的老屋。

老屋位于村子的老庄子,是由三孔土窑洞,两间小偏厦,一个长方形的前院和椭圆形的后院组成,荒废已经二十多个年头了。然而每次回老家,我都会去趟老屋,细细地打量一番,打量屋前屋后的一草一木,打量它历经岁月所遗留下的沧桑痕迹。

迈着缓缓的微步,头顶夕阳下的余晖,我在老屋的前院里久久地伫立,伫立。我出生在老屋,对这个世界最初的认识和记忆也全是老屋。那时奶奶还健在,她盘着光洁的发髻,迈着被人们称作三寸金莲的小脚,颤颤微微,一歪一歪,从东窑走到中窑,又从中窑走到西窑,一会儿又走到做厨房的小偏厦里,因为父母每天都要上工,与我相伴最多的自然便是奶奶了。每天清晨起床,奶奶所干的第一件事便是去院墙角落的鸡舍把鸡舍门打开。院墙是用夯土筑起来的,有两米多高,墙底宽,墙顶窄而尖,呈梯形状,墙壁布满了绿色的苔藓,看见院墙不由使我想起村外巍峨的大山:大山也就是如此吧,院墙好似大山刀削后的缩影。幼小的我呀,多么渴望走出院墙,走出大山,好看一看精彩纷呈的外面世界。

鸡舍门打开了,第一个走出鸡舍门的总是那只大红公鸡,依次是芦花公鸡、母鸡、小鸡等等。奶奶笑呵呵地站在鸡舍旁边,一只手拿着根柴禾棍,一边“笃笃笃”地敲打脚下的鸡食盆,一边“咕咕咕”地叫唤着鸡。大红公鸡是鸡群中的头,它总是抢先吃下第一口食后,扬起脖子“咕咕”地叫着,召唤着鸡群中的母鸡、小鸡前来吃食。芦花公鸡是大红公鸡角逐后的败将,此时它总是远远地站在鸡食盆一边,待其它鸡吃毕后才敢吃食,否则便会招来大红公鸡狠咬一口。每逢此时,奶奶总会为芦花公鸡鸣不平,扬起柴禾棍向大红公鸡打去,大红公鸡脖子一缩,飞也似的逃掉了。

院墙角落的鸡舍旁,奶奶正眯着她那甜蜜蜜的笑眼给鸡喂食,那边东窑炕上刚睡醒的我正光着屁股倚着炕边大声叫喊:

“奶,我醒了,快来给我穿衣服!”

“十六娃,等会,奶马上过来给你穿衣服!”

在奶奶所有的孙子当中,我排行十六,十六娃更是我的乳名。奶奶迈着她那颤微微的小脚一歪一歪从鸡舍旁歪到了东窑炕边,一件一件给我穿好了衣服。“来,十六娃,奶给你洗脸。”在我的印象中,最惧怕的'莫过于奶奶给我洗脸,不能躲避的还是每天清晨奶奶给我洗脸。奶奶先从热水瓶里往脸盆倒些热水,在用瓢在水缸里盛些凉水,一点一点往脸盆里掺,每掺一点凉水奶奶都要伸出食指去试,一下,两下,直到她把一只手全部伸进脸盆为止。“来,十六娃,水调好了。”奶奶一只手按住我的后脑勺一边把我往脸盆前拖,另一只手已撩起脸盆里的水直往我脸上拭。

“烫死了,烫死了!”我杀猪般的大喊大叫,脑袋一偏从奶奶的腋下逃走,站在距脸盆远远的地方,任由晶莹的水珠在痛苦不堪的脸颊上滴落。无奈之下,奶奶又把瓢里的凉水往脸盆里掺了些,第二轮洗脸从新开始。“冰,冰,水太冰了,我不洗了。”我一下又大哭起来。一来二去,每天一幕的洗脸闹剧总算结束。多少年后,我已为人父,每当我按着女儿的后脑勺为她洗脸、洗头,看着女儿极不配合的痛苦模样之时,我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奶奶为我洗脸的情景,而此时奶奶已经去世二十多年头了。

奶奶为我洗过脸后,便径直去小偏厦做饭,我则一个人在院子里玩耍。院子分前院和后院。前院就是三孔窑洞和小偏厦正前面的那块长方形大院,院里长了两棵高大的白杨树,高大挺拔,高过了窑顶,直插上云霄。院外长了一棵几个人才能合拢的大槐树。后院呈椭圆形,包括猪圈和厕所,以及一间低矮的小柴房,猪圈里长着一棵歪脖子香椿树,每天饭后,奶奶用泔水给猪拌好食后,总会让我帮她把猪食盆抬到后院的猪圈里去。我先在白杨树下看蚂蚁搬家,看一会后又去紧挨院墙的鸡舍角落旁逮蛐蛐玩,或去院外面的大槐树下看有没有知了,再玩一会后便去看猪圈门关好了没有,自家那头大肥猪是睡觉还是把猪圈门拱得吱吱作响,看歪脖子的香椿树为什么长得那么古怪。老屋是我童年的家,它承载着我童年生活的全部记忆和成长历程,这让我在成年之后每每忆起,总感觉是那么温馨,那么甜蜜。

午饭后,奶奶取出笸篮一边做针线活一边给我讲述她和老屋的故事。奶奶讲道,老屋修建于奶奶与爷爷成婚之初,那年,十六岁的奶奶从山外扶风县一个叫房村的村子远嫁麟游,就是在老屋的西窑里和爷爷拜堂成的亲。房村,顺山路走距我家六十多里,一个令我陌生又略感新鲜又感觉是那般遥远的地方,它是奶奶的娘家,承载着奶奶的几多欢乐,几多相思,几多记忆。那时候,交通极为不便,奶奶又是小脚,走不了远路,回趟娘家只能从生产队里借牲口骑,所谓的牲口不是驴便是马,在那个物质极为匮乏的年代,是极为珍贵的,生产队是不轻易给私人借的,所以一年之中,奶奶最多也只能回一两次娘家。除此之外,奶奶便一直生活在老屋,没出过远门,去得最远的地方也就是距家二十里地的县城和六十里地的房村。

在老屋里,奶奶哺育下五男二女七个子女,从我记事起,大伯、二伯、三伯都已另盖房子和我们分家单过,两个姑姑也已出嫁,爷爷在我两岁那年去世,在我的记忆中基本没有什么印象,老屋也就剩奶奶、爸、妈、小叔,以及我们姊妹四人。下午时分,不再去学校上学的堂哥和堂姐们十多人,加上哥哥、姐姐和我一下拥到老屋的长方形大院子里,一起丢沙包、跳绳、打棒球,玩得不亦乐乎,喊叫声此起彼伏。多年之后,每当我途经学校的操场、体育场,看见那些活奔乱跳的孩子们,耳听他们此起彼伏的呐喊声,我的脑海里便会浮现出我们姊妹十多人在老屋院子尽情玩耍的情景。可此时老屋已经荒废多年,无人居住,众位兄弟姐妹也都各自成家,长年难得见面一次,而奶奶也已去世多年了。

太阳落山了,夜幕降临了,众位哥哥、姐姐扔下玩具依依不舍地向各自家里走去,老屋再一次趋于宁静和祥和。我依偎于奶奶的怀里,微闭着双眼,听着奶奶催眠的歌谣渐渐趋于梦乡。

我八岁那年,家里另批庄基地,盖成了六间新瓦房,全家人沉浸于乔迁新居的巨大欢乐之中,奶奶更是乐得合不拢嘴。谁料就在准备搬新家的前一天晚上,奶奶却突发脑溢血离我们而去,终年六十七岁。奶奶去了,她紧闭双眼静静地躺在与爷爷拜堂成亲的西窑里,显得那么安然,那么祥和。在料理完奶奶的丧事后,时隔一月,我们举家搬离了老屋,老屋从此便荒废了下来。

荒草萋萋,残垣断壁,大槐树依在,大白杨依在,歪脖子香椿树依在,布满绿苔藓的院墙依在,唯独奶奶的身影不在,兄弟姐妹们的欢声笑语不在。我久久地伫立在老屋的长方形前院里,任思绪任意驰骋,不知不觉,眼帘前再一次浮现出奶奶慈祥的笑容来。

六年级老屋【第八篇】

爷爷奶奶住的老屋,我曾去过几次。走过一座旧石桥,来到街口,就能见到它,好像是右手正数第三间。看着那一溜模样丑丑的黑瓦,带着潮气,吱吱响的木门。

老房子光线很暗,且客厅很大,厨房只占一小部分,很不成比例。客厅上挂着两个老人的黑白照,都是神情木讷。我可不知道那是我的谁了,只觉得这样的照片放在这样不透光的老屋里,挺吓人的,每次看到都避得远远的。

有趣的是屋后还有个面积不小的后院,推开一扇同样吱吱响的木门,就能瞧见了。后院大概是承担着杂物间的作用,里面堆着大堆的柴火之类的东西,我甚至还发现了一个废弃不用的鸟巢。听奶奶说,里面曾呆过一只燕子,后来给逃了。我想,恐怕燕子也是嫌这屋子太旧吧。单从这个后院,我也能看出农村老一辈人讲究实用的性格了。这么大一个后院,不用种草赏花,却用来堆积杂物;不用来挂鸟笼养鸟,却被当作临时屠宰场。我想着不由觉得有点可惜,这么大,这么好的院子不好好利用,如果好好收拾一下,装点几处就是个休闲的绝佳之地了吧。

同样很有意思的一处便是楼梯。楼梯中规中距,直上直下的那种,楼梯脚旁有放鞋用的柜子。这些自然不是重点,重点是楼梯前那一片厚实的木板。木板朝前厅的一面,贴着图画,奖状之类色彩鲜艳的东西。前与后,似是被隔成两个空间,木板后,就是鞋柜和后院的门。这样一来,就立即能突显出老一辈的思想来,脏而乱的藏在后面,比如鞋柜和后院;鲜艳光彩的露在前面,就像是图画和奖状。这木板,就是起着藏污纳垢和装饰的作用吧。一物两用,这样的一块木板丝毫不突兀,倒显得与现代的装修风格不同的趣味来。老一辈的人,也真智慧!

我家老屋,又老又旧,但它所能让我们领略到的是那些古老的想法与智慧。但老屋很早之前就被转卖了。只希望它不要被拆了,我有空还可以回去看看。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3017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