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计划及发展规划(优质13篇)
制定明确目标,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团队协作,加强市场拓展,推动技术创新,确保可持续发展。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优秀范文“工作计划及发展规划”,希望您喜欢。
工作计划及发展规划 篇1
于利三年前毕业于上海市一所重点高校的计算机专业,现从事it网络工程技术服务方面的工作。当年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主要考虑到计算机是热门专业,今后就业形势好。尽管此后几年it业整体发展趋势有所回落,但于利还是深信进入it行业发展很有前途。于利一个很要好的高中同学,他哥哥就是计算机专业出身,一直做软件编程,听说三十岁不到月薪就过万了,于利暗暗期待,自己将来也能有这么高的收入。
毕业前一个学期,于利特意拽来好朋友跑到其在上海的哥哥家讨教求职、就业经验。令他倍感意外的是,好朋友的哥哥说,要是于利是他的亲弟弟,他不希望于利也做编程。朋友的哥哥接下来说,编程表面上看起来薪水高、待遇好,很是风光,实际上是份不折不扣的苦差事,有时候甚至都觉得不是人干的。整天就围着一样密密麻麻的英文字母和数字转,还必须得集中精力,一点都错不得,真的很累。
虽说这两年是赚了一些钱,但是付出的精力和健康代价实际上远不如此。而且,编程的工作环境封闭,整个人的精神状态也大不如以前了。听完朋友哥哥一番话,于利觉得编程类工作的确有些可怕,而且自己也没有很好的功底,工作起来想必更吃力。而且,自己的性格是偏外向的,也不喜欢整天大部分时间与电脑字母打交道的封闭环境。考虑后,于利决定找偏硬件类的it技术工作,而且自己在这方面也有一些功底。
毕业后,于利顺利在现在这家it公司找到了网络工程技术服务工作,待遇虽然没有编程的同事高,但是比起同龄人中其他行业的人来说已算不错了。刚开始,于利觉得挺满足,然而,做了两年后,慢慢地,于利开始焦躁起来。这时的他,手上的工作已经很熟练了,没有了原先的新鲜感。在现在这家公司也看不到有晋升的空间。
抱着这样的念头,于利又做了一年,最近,他开始对自己的工作产生了明显的厌倦,对未来也从未感到如此的迷茫,迫切地,于利想要为自己的将来选择一条更好的出路,于是,他来到了向阳生涯。
职业规划师分析
没有完美选择,适合自己最好由于国内长期缺乏职业生涯教育,绝大多数学生在选择大学专业的时候、职场新人在选择自己的第一份职业的时候往往表现出不够成熟与理性。他们中大多数人会跟随大流的思想,认为最热门的即是最好的。热门的的确是公信力好,普遍意义上靠的住的选择,但对个人来说未必是最好的。
于利很早就瞄准了当时热门的it行业作为自己以后职业发展的空间平台,在大学专业选择的时候义无返顾地选择了热门的计算机专业。应该说他在当年中学刚毕业的时候就能根据当前的就业形式来考虑自己的专业选择,这种眼光值得肯定,但他同时也忽略了一点,他始终都是站在大众的.角度上来考虑问题,却忘了想想对于自己来说什么才是最合适的。
事实上,职业选择是个十分个性化的,它不仅关系到社会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必须基于自身的个性、能力、价值观等进行综合考虑。每个人的个性千差万别,能力有别,价值观也可能各式各样,所以,并没有完美的选择,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找到职业选择的真命天子先定位,后择业有句歌词叫有多少爱可以重来,选择也是这样,没有多少选择可以重来。一次职业选择一旦付诸实践就意味着时间和精力的投入,而这些都是不可重来的。要使职业选择可能面临的遗憾最少,在选择之初对自我准确的定位是必不可少的。定位是一个自我了解的过程,是一个对就业形势把握的过程,也是一个将自己与就业环境紧密结合的过程。好的定位可以发现自己的优势优点,发掘最适合自己发展的就业空间。当然,定位除了自己主观上的深入思考以外,借助一些专业的测评也是有必要的。于利的职业偏好、职业性格和职业技能是可以与it行业工作较好结合的。
于利的案例给那些想要进入it行业的年轻人一点重要的启示,倘若你只是项目it行业的高科技、高待遇,而并不确定这个行业是否是自己的爱好所在,是否希望在这个行业长远发展,那么,最好先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目前,市场上已经有it职业培训机构开始将职业规划引入培训课程。
择业同时需规划既然专家的测评结果显示于利的职业选择是适合其职业发展的,那为什么于利还会如此的焦虑和不安呢?最大的原因在于择业的同时于利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缺少长远的发展目标。
从目前于利的情况分析,他在技术的纵深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于利的职业气质中体现出很好的团队组织、协调能力和良好的治理技术潜能,建议于利可以从进一步提高技术技能着手,同时补充一些组织治理方面的知识能力,逐渐过渡到向治理层面发展。
经过职业咨询后,于利对自己的职业建立起了足够的信心,如今,他正自信满满地进一步细化自己将来的发展目标。事实上,it行业的确是个布满着机遇的行业,要害,就看你能否在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舞台。
工作计划及发展规划 篇2
并且在教育教学中能够依据教学目标把握教学任务和重难点,能够用教材教,并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能掌握一般的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注意利用多种方法组织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学习。注意与学生具有亲和力,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能够注意结合教学实践进行课题研究。能观察自己的教学,进行自我分析发现问题,按照课题研究的过程实施研究,能够取得比较好的效果,促进了教学。
但是,教学管理水平还需要提高。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管理效度不高,在培养学生行为习惯方面还缺乏更多的策略,对学生的教育还要进一步细致深入。
随着教育改革大形势的深化,教师自身的发展就显得尤其重要,“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任何事情,只有在做之前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和方向,才能在开展的时候能够比较顺利地进行。鉴于以上情况,特制定教师个人的三年发展规划,为自己今后的发展指明方向。
第一年
1、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提高自身素质。
2、教学常规与教学科研一起发展,往科研型教师方向发展。
3、加强本学科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课堂实践能力。
第二年
1、巧练课堂教学基本功,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稳步地向前发展。
2、积极参与各类教研活动,提高自身素质。
3、继续加强本学科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课堂实践能力。
第三年
1、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学生形成乐学、善学的局面。
2、继续加强本学科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课堂实践能力,提升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更新知识结构。
3、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探索适合新时期的教学模式。
具体措施:
1、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
2、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3、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
工作计划及发展规划 篇3
我校是一所镇中心初中。学校现有14个教学班,627名学生,103名教职工,其中专任教师80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具有本科学历教师达85%以上。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9%以上,连续15年获得县初中教育评估综合奖。
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示范学校”、“盐城市依法治校示范校”、“盐城市心理素质教育实验校”、“盐城市安全文明校园”、“盐城市中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试点学校”、“盐城市德育工作先进学校”和“盐城市平安校园”。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入推进素质教育。
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断深化改革,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争创“和谐校园”,促进学校持续发展,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积极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充分发挥农村学校的综合功能,把学校办成乡村基层的文化、科技和教育活动基地,发挥农村学校作为当地文化中心和信息传播中心的作用。
年度目标 分项工作 2016 2017 2018
德育工作
建立科学的德育评价体系。
形成德育工作序列化方案,初步构建起本校的德育模式。
加强和改进德育课程,形成德育课程改革方案。
创建市“和谐校园”。
进一步完善本校的德育模式。
德育课程改革取得较大成效。
基本形成德育工作特色,尤其在养成教育方面形式特色。
大力开展德育教育资源,落实德育实践基地,学生道德实践活动成效显著。
德育课程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形成鲜明的德育特色。
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网络化管理。
各项德育考核指标达到高标准要求。
强化德育科研,科研成果能在全县推广。
教学工作
健全新型的教科研队伍。
全体教师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进一步修改教学模式,修订教学管理制度和评价制度。
多数学生能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具有严谨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较强的学习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发展兴趣特长。
修订校本课程实施计划,编定校本课程实施内容。
进一步充实完善课改方案和教学模式。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和评价制度。
绝大多数学生能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学习态度严谨,学习习惯良好,学习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较强,发展兴趣特长。
充分发挥校本课程作用,打造学校新的特色,对教科研课题阶段性实验总结。
形成完善的教科研管理模式,教科研考核、评定制度完善。
全体教师自觉用新的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工作。
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课改模式,并能在县内推广。
每个学生都能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学习态度严谨,学习习惯良好,学习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较强,充分发展兴趣特长。
形成具有农村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系列,每个学生都具有特长,具有为农服务本领。
队伍建设
形成科学的教育教学管理机制,完善岗位责任制、学科带头人和青年教师培养提高方案以及科学的评价机制。
骨干教师占50%,被县确定的教学骨干占10%。
80%的教师能够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开发多媒体教学软件。
60%教师的教育教学论文在县级以上评比中获奖或在报刊上发表。
全体教师敬业爱岗,好学上进。建立起一支在全镇有较高地位和较大影响力的师资队伍。
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管理机制,创造良好的人才成长机制。
骨干教师占60%,被县确定的教学骨干占20%。
教师在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开发多媒体教学软件方面具有较高的能力,且教学效果显著。
80%教师的教育教学论文在县级以上评比中获奖或在报刊上发表。
教师队伍师德高尚、业务优良、结构合理,在县内有较高地位。
实现教育教学管理的高水平、高档次,全面完善队伍的提高机制。
骨干教师占70%,被县确定的教学骨干占30%,有5名以上教师成为全县或全市有影响的名教师。
90%教师的教育教学论文在县级以上评比中获奖或在报刊上发表。
建立起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开拓进取、成果丰厚,在市内有良好声誉的师资队伍。
规范管理
构建一个模式,坚持“两全”,做到“三个到位”。一个模式是新的有效的校本管理模式:科学完善的管理网络、完整的系列化管理制度,健全的考核评估体系,有效的学校内部激励机制,开放办学,让家长和社区代表直接参与学校管理与监督。
坚持“两全”即坚持全员管理,全过程管理。建立学校、处室、年级组三级督导评估体系,将学校督查、年级组自查、互查有机结合,教务处的教学“五认真”常规检查、年级教学视导、备课组督导、阶段抽考,政教处的班级常规督导交叉进行。每次督导、抽考后都要形成督导报告和质量分析,通过召开教情、学情分析会进行反馈,加强督评之后的跟踪管理,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做到“三个到位”,即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激励到位。强化校级领导领班值日制度,强化中层以上干部周听课日制度。在教师实绩的考核上,先对该教师所属的班级、备课组进行整体考核,再将考核结果与该教师个人的教学实绩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核奖惩,发挥整体效益。
继续加大校务公开的力度,健全经济责任制度,财务管理制度。
把每一项教育教学管理的基本要求逐项落到实处,并在“精、细、实”上狠下功夫。
缩小学校管理模块,下移管理重心,组成年级管理模块,每个教师既受年级组管理,又受备课组管理,双轮驱动,形成一种“职能交叉、平行进行、协调同步”的运作机制。
激发良性竞争,抓实管理常规。每月按三个等级对各年级进行分级评比,发流动红旗,评比结果纳入当月考核和学期综合考核。常规管理实行年级管理小组成员领班值日制、学生周集训制、周总结月评比制。教学管理实行阶段教学目标过关制、学期教学质量考核验收制、学年教学质量评估奖惩制。
职能处室和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职能明确,分工合理,形成合力,不断完善科学管理保障体系。
完善校务公开的思想保障系统、权力保障系统、运行保障系统和手段保障系统。健全督查机制,构建学校管理中的三级督查网络,一级网络是领导集体督查层,二级网络是职能部门督查层,三级网络是群体互动督查层,充分发挥各级督查网络的效能。
校园建设
积极打造“人文校园”,继续营造校园人文环境,继续办好校园广播系统,定期出刊板报、画廊,积极开展文学社、小记者站、校园文化节等活动,环境布置美观大方,体现教育性。
努力建设“信息化校园”,上好信息技术课。所有教室均装备电视机、收录机和实物投影仪。
进一步打造“平安校园”,建立学校安全、卫生、稳定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与食堂工作人员、宿舍管理人员、班主任签订安全卫生工作责任状,添置消防器材,消除安全隐患。
努力创建“法制校园”,建立、健全各类管理制度,全面推行校务公开,严肃考风考纪,杜绝侵犯教师和学生合法权益行为的发生。
继续创建“文明校园”,师生言谈举止文明,人际关系健康和谐,经常保持环境整洁,地面无痰迹、纸屑,窗明几净。
建立和完善教育收费制度,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
建立贫困家庭子女就学保障机制。
继续创建“生态校园”,按照绿化、美化、香化的要求,调整优化校园绿化结构,植树、建草坪、设花坛,全部到位。健全制度,落实管理责任,挂牌标明校园绿化树种,使校园成为生物学知识的学习园地。充分利用生态节日,开展系列科普宣传活动。
进一步改善校园人文环境,在原有基础上扩建规模较大的橱窗。
加快信息化步伐,100%教师利用电脑上课,基本实现办公自动化,做到资源共享。
进一步加强校园环境管理,校园环境整洁、优美、文明,使学校变成花园和学生读书的乐园。
校园文化氛围浓烈。
初步建立远程教育系统运行管理保障机制,加强现代远程教育,初步形成信息化环境,发挥农村学校作为当地文化中心和信息传播中心的作用。实现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特色创新
创建市绿色学校。
办好校园广播系统,定期出刊板报、画廊,积极开展文学社、校园文化节等活动,环境布置美观大方,体现教育性。
校园环境整洁、优美、文明,努力形成独特的文化风格,使全体师生每时每刻都能在潜移默化中享受先进文化熏陶,实现人格的升华。挖掘继承和发展学校的优秀传统,并赋予时代精神,突出抓好校风、教风和学风的建设。围绕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张扬、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倡导“以人为本,文化关怀”的思想,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创建全县农村初中一流生态校园。
全校形成生态校园组织网络,校长挂帅,成立创建领导小组,各处室分工负责。
学科教学对学生进行环保理念的渗透,并编制生态校园的校本教材让学生学习,并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切实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环保能力。
通过创建生态校园,不断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明显提高现代文明素质。
建立远程教育系统运行管理保障机制,加强现代远程教育,形成信息化环境,发挥农村学校作为当地文化中心和信息传播中心的作用。实现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工作计划及发展规划 篇4
根据学校要求我认真学习了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通过学习,使我深受鼓舞,感受颇深.我国历来高度重视教育事业,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为了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适应国内外发展的新形势,适应人们群众对教育的新期盼,国家制定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我们学校也高度重视学校的发展问题,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下面我谈谈自己的点滴学习体会:
一、把育人为本做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做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教育规律,为每名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培养造就高素质的劳动者、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型人才.我做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更加坚定了做好为教学服务的决心,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二、把改革创新做为发展的强大动力.
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学校的管理还是一种粗放型的.一是管理者、教师容易忽视常规管理和教学常规中的细节,缺乏把细节做到极致的理念和习惯.二是管理者的作风不够深入,工作不够仔细,问题看得不准,解决问题的方法不细,给教师指导不到位.粗放型的管理,使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没有很好的解决,导致教职工的教育教学行为有不符合教学常规要求、工作不到位的现象.所以要改革学校的管理方式,让这个优秀学校早日变成卓越学校.
三、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
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四、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做为重中之重.
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生命力.规划详尽的论述了教育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实现的方式及策略.我做为一名普通教育工作者,在规划的鼓舞下,更加坚定了做好本职工作的决心,今后我要努力工作,开拓视野,博学多闻,为十二五规划做贡献.
工作计划及发展规划 篇5
一、自身情况分析:
本人开朗随和,和同事相处和睦,与他人能较好地进行沟通交流与合作。对工作积极认真,对学生关爱有加。目前所存在的不足是:学生管理方面经验不足,参与科研工作投入不够,自我感觉功底较浅。虽然接受了一些新课程改革的洗礼,在教育观念方面有了一些的转变,但是,还需不断学习,特别是业务方面的知识、理论;其次是个人基本功的扎实与提高。
二、发展方向:
努力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和引导者,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同时更要做教育教学的实践者、反思者、研究者,成为觉悟高、观念新、业务精、能力强、善创新的教育工作者。
三、发展目标:
(一)提升个人修养,做一名有品位的教师。
加强政治学习,使自己具备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要关心时政学习,积极拥护党的方针政策,认真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领悟科学发展观,学习《教师法》、《义务教育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世纪教师素养》等,坚定爱岗敬业、献身教育的信念,坚持育人为本的宗旨,要依法执教,严谨治学,团结协作;要廉洁从教,以身作则。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深厚的人文素养,广博的知识积淀,真挚的博爱以及对学生高瞻远瞩的责任感影响教育学生,使之形成高尚的品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做一名业务上、教学上都过硬的教师。
为了适应明天的需要,我们今天就应该储备能量,增长能力。养成善于学习、乐于学习、主动学习的习惯,为自己营造一个学习的心境,认真学习学科专业知识及系统的教育理论知识,广泛阅读教育教学的报刊、杂志及专著,提升对新课改理念的认识。使自己具有综合的科学文化素质,掌握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自己能科学、系统地驾驭教学内容,成为一个具有多元化知识结构的人。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研”一体化,理会生活化、情境化课堂教学的精髓。工作中要善于积累,勤于思考,做到教学中既有理论依据,又有实践创新,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再上一个等级,在学校组织的“骨干教师示范课”后,及时取长补短,争取在校全体教师研讨课中,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再上新台阶。
(三)做一名轻松快乐的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向身边优秀的老师学习管理经验,学习掌握教师工作必备的专业知识及工作艺术,掌握高中生心理特点,心理学及生理学等系统的科学知识,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树立现代学生观,学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相信学生的巨大潜能,并努力去探索发掘;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来吸引学生,使学生喜欢自己的课,并能在自己的课堂上得到发展,能满足学生成长和走上社会的实际需要,有足够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把对学生的做人教育放在首位,树立为学生的一生负责的理念,培养人,塑造人,形成自己独有的工作风格。
(四)做一名“善于反思,勤于积累”的老师。
充分利用“博客”论坛,积极参与学习、讨论。抓住一切听课和学习的机会,多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向优秀教师学习,并对自己的教学活动及时进行反思,及时总结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成功与不足,取长补短,使自己的教学水平逐步提高,教学经验日益丰富,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争取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一如既往地努力工作,不断地从各方面提高自己,争取把工作做得更好,使自己无愧于“人民教师”这个光荣称号。
工作计划及发展规划 篇6
三年的历练足以改变一个人的言行,教师的三年以为这自我的成长,不仅在自身的`学习上,而且要在教育的基础上得到“质”的飞跃。三年前,带着稚气、学生气、羞气来到天幼,和这所新兴幼儿园共同成长。三年中,靠着认真学、辛勤干、扎实做,给自身不断学习的机会。如今,三年的时光已悄然结束,只是的沉淀,经验的积累,让一个腼腆的我有了自己的自信,多了一份成熟,多了一份责任。
对自己我知道,和别人不同的是,曾经的我一上台就会满脸通红,紧张是我的第一表现。经过三年,在一次次地教学,一次次地演讲等,渐渐地我克服着自己的缺点,尽量放松自我,现在,虽然偶尔也会脸红,但我的经验告诉我,我变得成熟了、自信了,不再是以前那个动不动就害羞的小姑娘了。
在教育教学上,曾经的我只知道书中的只是,“古人曰”“长者说”,听的是老师的课堂,看的是书籍的内容,对社会经验一点都不知道。如今,三年的时光中,使我意识到,现实的生活经验才是学习中的好老师。各式的听课,让我看到同仁的教学是怎样的;一次次的摹刻,让我由第一节课到最后一节课有了新的想法;师徒结对、送教下乡等活动,让我不断地督促自己,提醒自己,给孩子带去最美好的记忆。常态课上,虽说不用像公开课那样仔细专研,但始终,对我来说是我成长的足迹,因此我尽量上好每一堂课,让孩子感受到我带给他们的快乐。
我为自己定下这样一个目标:我要做一个幼儿喜欢、家长信任、同事认可的老师,三年后成为一个大家都认可的班主任。为着这一目标,我坚持在自己id岗位上不断努力前进,欣喜的是,工作一年以后,这一目标提前实现了,现在,我已走过了两年的班主任生涯,此刻我也感受到了班主任的辛苦与欣慰。班级的管理,各活动的开展,计划与总结,家长工作灯,都是在考验一个班主任的能力,既然我已提前走上这里,我将继续展现自己的能力,创造一个良好的班级。
风雨三年,感受着两届幼儿带来的欢声笑语,感受着同事间彼此的互助,更感受着自我点滴的成长,三年让我积累了生活的经验,面对这届快要毕业的孩子我感慨,我已不再是新教师,三年的历程结束了我的新星之路,接着我讲重新寻找下一目标,为新三年再次计划与实施。相信不远的未来,我的风帆将会树得更加高,飘得更加远!
工作计划及发展规划 篇7
学校发展规划是学校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学校办学目标的细化,是学校各项工作的航标,是学校凝聚全体师生员工的力量源泉,是学校办学特色和校长办学理念的体现。学校发展规划必须建立在客观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学校发展是个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否则,就会因为局部发展的滞后而影响整体目标的实现。李校长的这个学校发展规划,主要体现了一下几个方面:
1、确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明确轻重缓急,抓主要矛盾,带动各方面工作推进。
学校发展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确立和形成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着眼于孩子的一生发展及教师的职业认同。在这一方面,要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学校自身要确定正确的价值标准,重新审定“优秀”的标准——何为优秀的学生?何为优秀的教师?我们倡导什么,反对什么,通过一定的文化氛围的形成,让正确的价值观念深入每个人的内心,并变成躬行实践的指南。让每一个学生、每一位教师享受生长的尊严和幸福。
2、协调诸多教学要素,确立教师专业成长体系,培养有情怀的教师。使学校达到和谐发展的境界。
学校的发展涉及到教学设施、师资队伍、学校文化、办学理念、人际环境、教学研究等诸多要素,这些要素构成了一个有机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3、构建互动的领导和管理体系,塑造积极简单的学校文化。
学校发展,在全面推进各项工作的基础上,必须凸现学校自身的办学特色,否则,难以跻身于名校行列。李校长的管理是寻求合作。一个优秀的管理者是让人感到自由自在而不是感到受控制的。学校教干更多的是领导,而不是控制。
建设一所学习型学校,在这里,老师、学生、家长,学习、互动和影响,成就优越的人性和人生幸福成为大家共同的价值追求。一所好学校,必须有其自身的办学特色。特色是品牌,特色是标志,特色是统领学校发展的灵魂。
工作计划及发展规划 篇8
一个月前在院学生会换届选举之际我尝试着竞选了学生会主席,可因身为大一新生而未能如愿,但写下了这份学生会主席工作开展动向,向各位朋友分享:
一、院内工作
(1)、思想方面:
1、加强新干部团队的奉献意识和团队意识,尽快形成凝聚力。
2、强化学生会干部的竞争意识。
3、培养广大教科院同学爱校爱院意识,调动广大同学尤其是09级新生的活动热情和06级同学的学习考研氛围,争取使06级同学考研率创历史新高,以获得教科院文化活动与学习双赢的局面。
(2)、安全稳定方面
06、08级辅导员老师换新,学生会干部换届,当前时期我院安全稳定工作不可忽视。由宣传部负责安全常识宣传工作,由生活部、自律委负责检查落实。
(3)、服务
1、服务于广大教科院同学,做好信息传达等工作。多与广大同学沟通交流以获得工作支持和建议。
2、致力于工作落实,忠心于院特色文化建设。配合马书记、李老师搞好工作。
(4)、活动组织
1、做好活动计划、安排、总结工作
2、打造一流社团文化,支持援孤社、仕达社团、启航文学社活动发展
3、推出、推广有影响力的特色活动,如百家讲坛、知识竞赛等,多请校领导莅临参观。
4、树立大目标,带领教科院敢于拼搏,争当领头羊。
(5)、宣传
追求活动质量的同时还要注重活动宣传,活动宣传可看成是活动举办的后期工作。争当蓝天网的“常客”。具体计划:
1、狠抓落实院宣传小组后期组建工作。
2、鼓励每班都有小型宣传小组,班级活动不可小视,也需多加宣传,重点打造教科院校级先进班集体。此外,还要建立院―班宣传人员交流机制。
(6)、建议:
鼓励教科人创办社团,以增强同学参加社团活动的热情,赶超文学院的社团文化。校团委计划今年将我校社团扩增到100个,而目前只有67个,我院若在这个“百团计划”中做突出贡献也可获得校团委的青睐。
文档为doc格式
工作计划及发展规划 篇9
(一)学校概况
工业园区星湾学校位于全国发展水平最高、竞争力最强的开发区之一——中国?新加坡工业园区,于20xx年9月动工建设,20xx年9月1日正式开学,是园区管委会直属的、按现代化标准兴建的义务教育阶段九年一贯制公立学校。学校占地面积公顷,校舍建筑总面积万平方米,总建设规模为66个教学班,其中初中10轨30班、小学6轨36班。办学以来,学校在以曲虹校长为首的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各项教育事业优质快速发展,学校软实力不断增强,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截至20xx年9月1日,学校由20xx年初创时的12个班405名学生,迅速增长到目前的50个班2100名学生,专任教师由54人增至161人,为园区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创建三年来,获得了省健康教育先进学校、省和谐校园、市德育先进学校、市绿色学校、市校务公开先进学校、市平安学校、市教育技术装备先进学校、工业园区先进集体、工业园区教育科研工作先进学校、工业园区体育艺术工作先进学校等一系列荣誉称号,在教育界拥有了较高的知名度,在老百姓心目中拥有较高的美誉度。
(二)办学理念
根据园区教育“现代化、均衡化、国际化、特色化”的总目标,学校提出了“共享国际化背景下的教育智慧”的办学策略,以“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管理理念出发,努力实现“让每个孩子带着微笑走进校园,带着自信走向成功!”的教育理想,着力打造“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共性与个性相互融合的和谐校园;崇尚文化与开拓创新、自主发展与个性张扬的活力校园;面向世界、高品质、现代化、精品化、人文化的魅力校园”。坚持依法办学,规范办学,注重内涵建设。使学校各项管理纳入精细化、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的轨道,推动学校向稳步、健康、高效、科学的方向发展。
(三)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依托园区良好的区域优势和灵活的用人机制,面向全国吸纳优秀教师。打造了一支由名教师、学科带头人引领,骨干教师支撑,优秀师范毕业生加盟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目前专任教师161人,平均年龄31岁。全部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中高级教师占66%。其中特级教师1名,全国优秀教师1名,市学科带头人5名,区级以上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坛新秀、优秀班主任、优秀课获得者86人,占全体教师的70%。
学校认真落实教师教育教学考核与奖励制度,加强对教师的基本功培训,开展师德教育和现代教育技术的专业培训。组织师徒结对,榜样示范,专家引领,走近名家,聆听报告,同伴互助,分享探讨,在教师群体中形成了加快发展,你追我赶,共同进步氛围,有力的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学校日常的教学管理中,立足教学“七认真”,扎实学习、深度研究、加强督查、指导完善,立足教师发展,使教师在具星湾特色的浓厚的教育教学研讨氛围中获得飞跃进步。
(四)德育工作
学校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了科学、规范、高效、创新的管理机制和和管理体系。学校在全员育人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在全员护导、德育岗位、德育导师和养成教育、家庭教育指导、国际理解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经验。学校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德育工作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如班主任月考核、学期考核制度,文明班级考核制度和学校奖励制度等。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德育工作的亮点,朋辈辅导成为心理教育的特色,学生积极参加朋辈活动已成为我校一项德育传统。
学校的学生评价改革如阳光少年、十项优秀少年、星湾十佳少年的评选,为学生的多元化和过程性成长与进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校已有十多个精神文明共建单位暨德育基地。同时,学校一直和周边社区、武警、法院、科文中心、派出所、中外企事业单位等保持良好的共建关系,非常重视安全和法纪教育,效果良好。
(五)教学工作
学校重视教师的教学基本功的提升,通过积极开展专业培训,从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到现代教育技术的专业指导,才促进教师的专业提升。通过师徒结对,榜样示范,专家引领,走近名家,聆听报告,同伴互助,分享探讨等活动形式,形成教师群体中加快发展,你追我赶,共同进步氛围,进一步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学校日常的教学管理中,立足教学“七认真”,扎实学习、深度研究、加强督查、指导完善,立足教师发展,使教师在具星湾特色的浓厚的教育教学研讨氛围中获得飞跃进步。
“低起点、快节奏、大容量、多层次、高效率”已初步成为星湾教师优质课堂的特质。将有新教师的登台课、入门课、爬坡课;有新加盟教师的研讨课、亮相课;有教学骨干的示范课、探究课。校内中小学互动,各种类型的公开课将课堂研究不断推向深入和高潮。校内教研气氛浓,教师们在课堂教学研究中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能力。而每周的备课活动,每两周的教研活动,从定时、定点、定内容到每个教研组有个性的深入研究,有专题研究,有课题研究,有反思总结,在浓浓的平等、开放、热烈的教学研究氛围中,让学校的每位教师行走在教学研究之路上,让学校充满浓浓的学术研究氛围。三年来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比赛成绩斐然,教师的专业发展迅速。
(六)教科研工作
“兴教育研究之风,走科研兴校之路”已经成为全体星湾师生的共同追求目标,学校教育科研起步早、发展快、成果优。十一五期间,立项研究的国家级、省级、市级、区级课题有七项,校级微型课题19项,100%的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学校“十一五”省级立项课题“以概念图为支架的整合教学行动研究”,过程扎实、成果丰厚,多次得到主管部门的表扬。市“十一五”课题“开放圆融的学校文化建设实践研究”富有成效,全面深化了学校特色。在课题引领下,老师们100%投入教科研之中,成果显着,形成了浓厚的教科研氛围。学校引进概念图的整合教学,在省“十一五”课题的引领下,对全校教师进行培训,教师几乎100%掌握基于inspiration软件为基础的概念图,较熟练运用moodle平台,又将白板技术引入课堂,强强联合,使得教师如虎添翼,教学手段更先进有效。
“十一五”期间,教师在优质课评比、基本功竞赛中获区级一等奖以上共计88人次,其中一等奖56人次。获得教坛新星、教学骨干等区级以上荣誉称号的共计36人次。发表文章321多篇,获奖496篇。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1400余人次,其中省级以上奖项500余人次。
(七)国内外交流工作
学校与区内多所学校结对,交流管理经验,共促学校健康发展。加强国内交流,先后接待了来自辽宁朝阳、陕西榆林地区的校长、中层、教师40人次的培训,将星湾的办学经验辐射至大江南北。在国际交流方面,学校先后与新加坡醒南小学、加拿大-哈利法克斯-南贝特福德学校结为姐妹学校;接待了以上两所和纽约白原高中等校师生的来访。学校每年有20多名师生赴加拿大哈利法克斯、维多利亚参加为期三个月的修学活动;30多位小学生赴新加坡醒南小学、辅华中学修学;10多位中学生赴英国、美国修学,通过修学、交流,师生互访,学生入住等形式更好地推进了学校的国际化进程,使星湾学子进一步开阔视野,提高素养,增长才干。
1、办学层次有待提升。作为一所新建学校,星湾的管理队伍、教师队伍比较年轻,教师教育工作背景不尽相同,加之园区教育管理干部交流比较频繁,管理规范,协调合作都需要一个磨合过程,是学校文化建设和学校品牌形成的不利因素。
2、教学模式的有待进一步探索。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应当是低耗、优质、高效的。学校提出了“低起点、快节奏、大容量、多层次、高效率”课堂教学策略,但在理论上还需要进一步挖掘开拓,在实践上还需要进一步丰富内涵。在影响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
3、学校特色有待进一步丰厚。与国际教育接轨的一流学校应当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和校本特色。星湾虽有自己的特色定位,但尚处于起步阶段,优势项目尚未形成,如何锤炼办学特色,并具有在国内、国际交流中有影响力,有待进一步加大投入,不断培育。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省、市、区教育部门“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五个严格”、市教育局“三项规定”和“三会”、园区教育“四化”内容,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各项工作,从学校实际出发,团结一心,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率先争先,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总体目标
1、总体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发扬“率先争先”的创业精神,团结协作,与时俱进,在教育改革中达成现代化、国际化标准,力争五年内把星湾学校建设具有实验性、先导性的,高质量、有特色的市区一流品牌学校,在省内具有较高知名度和较大影响力的基础教育示范学校。最近几年时间内,争取获得市高水平教育现代化学校、市文明单位等市级综合荣誉称号,积极创建省级各类条线荣誉。建立优质的现代学校制度,全力打造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共性与个性相互融合的和谐校园;崇尚文化与开拓创新、自主发展与个性张扬的活力校园;面向世界、高品质、现代化、精品化、人文化的魅力校园。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星湾学校文化。把星湾学校打造成学生向往、教师幸福、社会满意的品牌学校。
1、人才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以德育为首,育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阳光、自信、睿智、大气”的星湾人;培养培养追求卓越的园区人,培养充满睿智的现代人,培养放眼世界的国际人。形成星湾学子成长素养中的五个统一和三种能力:体格健康和心理健康的统一,基础性学力和发展性学力的统一,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统一,传承意识和创新精神的统一,民族观念和国际意识的统一;现代素养和特长发展的统一;优先发展星湾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和参与国际交往的能力。
2、学校管理目标
以质量管理为核心,重视目标管理、过程管理、制度建设和文化浸润,逐步形成科学与人文并重、宏观与微观相融、过程与效率兼优、传承与创新协调的现代学校管理体系。
坚持依法治校、以德治校,严格执行校务公开制度,充分发挥党支部政治核心作用与保证监督作用,充分发挥教代会参政议政作用,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和共建单位的支援协调作用。积极探索以“两部一体”(中小学两个学部统一管理)“三组协同”(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协同管理)“九年一贯”的管理体系与运作机制。以规范化建设提升管理的公信力,以人本化提升管理的内聚力,信息化建设提升管理的时效性,着眼于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着眼于建设团结、和谐、进取、创优的校园文化,引领学校的跨越发展。
3、队伍建设目标
依托园区良好的用人机制,继续引进一批优秀教师和优秀师范毕业生,在此基础上,加大校本培训力度,完善优化考核激励机制。通过专家引领、教师论坛、青蓝工程、名师工程、教育科研、评优竞赛、网络互助、进修培训、国际交流等途径,为教师发展搭建平台。积极创设理念融通、和谐共进、追求卓越、崇尚创新的良好氛围,打造一支“挚爱教育、师德风尚高,业务精湛、教育质量高,团结融洽,协作精神高,勇于创新、社会评价高”的师资队伍和“结构合理、职能明确、精诚团结、开拓进取、追求卓越”的管理队伍。
努力构建高素质、多层次、立体化、网络化的教师团队。师资队伍做到整体强化、个体优化。中学部本科率达100%,小学部本科率达98%以上,研究生学历达20%以上,科技、双语、艺体、心理等特色课程师资达标率100%,区级教坛新秀以上骨干教师比例达到30%以上,教师100%具有网络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与实践能力,班主任队伍100%持证上岗,80%以上具有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与课程开发能力。学校实施“名师工程”,全力打造名师,加快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培养步伐。力争五年内培养出1-2名省特级教师,3-5名大市学科带头人,8—10名区学科带头人。形成名教师领衔,骨干型教师支撑,相互协作、分层递进、共同成长的教师队伍发展体系。
4、德育工作目标
德育工作将着力形成德育的长效工作机制,努力构建“和谐校园、温馨班级、精彩德育”的德育大环境,探索“德育艺术化”,形成德育内容丰富、德育方法创新、德育评价多元、德育资源广泛的工作格局。建立健全各项德育工作制度,探索提升年级组长、班主任、青年副班主任队伍整体水平的培训模式,建设一支精良的德育队伍。建设具有星湾校本特色的《星湾德育课程教育大纲》、《星湾行为规范教育大纲》、《星湾德育课程教材(一至九年级)》、《星湾家长学校课程教材(一至九年级)》、《星湾班主任培训课程》等德育主题教育课程,形成德育主题教育序列,培养出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具有国际视野和领袖能力的星湾学子,形成优秀的班风和校风,形成卓越的学生文化、教师文化、班级文化和校园文化。通过市文明单位、市依法治校先进单位和市少先队先进学校的创建,力争成为市级德育示范学校、学校团总支成为市红旗团支部、学校大队部成为市少先队红旗大队,为学校创建省德育先进学校打好坚实的基础。
5、教学工作目标
教学工作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探索建构科学的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标准和动态监控机制,及时科学地引领、评价、调控星湾的教育、教学、科研和管理实践,全力打造“低起点、快节奏、大容量、多层次、高效率”的星湾课堂教学,不断探索理论与实践,总结经验,形成特色,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确保在园区同类学校中领头羊位置,在市区保持在第一方阵,增强核心竞争力。
全面优化基础型课程。学校的基础学科教育将继续保持发扬基础教学扎实有效的传统,夯实基础,重点探索研究新教材,培养学生基本的学科知识结构和学科思维能力,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综合运用能力。在注重学生基本素质和基础学力培养的同时,也注意学生多元智能和创造性学力的开发。
充实丰富拓展型课程。学校的拓展型课程以“拓宽知识,培养兴趣,主动发展”为宗旨,致力于学生的“实践体验,潜能开发,特长发展”。在原有的基础上将进一步加强特色课程的建设,深入校本化教材的开发研究,以及跨学科的专题性新课程开发和建设。进一步体现学校课程为学生发展服务的功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选择学习、主动学习的需要。
创设多元研究型课程。学校的研究型课程建设与开发将继续体现专题性、综合性、开放性特点,突出学生的自主意识、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合作精神的培养,注重学生对研究性实践活动的设计与执行过程,注重对学生活动的过程指导与多维度评价。
进一步完善以教研组为依托、备课组为载体的学科建设体制和运转模式,深化教学常规管理,在备课、上课、作业、辅导、活动课、考试、指导学生自学七方面形成适合学校实际情况和师生发展需要的教学管理和运行机制,提高教学实效。抓特色教学,重视特长学科和尖子学生培养,争取在全国、全省各项大赛中继续获得好成绩;同时培养学生的专长和兴趣。学校将加大学科建设力度,力争在三年内更多的学科成为全省的强势学科或居领先地位。
探索九年一贯制学校下的中小衔接研究,努力实现3+6>9。把星湾九年一贯制的特色在教学中不断体现,实现中小学的无缝对接,探索出属于星湾特色的中小衔接。
积极推进联合办学的发展,努力实现三年规划目标。联合办学有具体的时间和目标,希望通过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实现星湾和莲花的共同提高,共同发展。力争使莲花学校成为达标升级学校的标杆。
6、教育科研目标
在“十一五”课题实践的基础上,不断丰富课题研究的内涵,建构宏观、中观、微观课题研究网络,形成省级课题引领,市级课题支撑,校级课题为基础的三级课题体系。突出课题研究与学校各项工作相结合,为学校文化、德育管理、教学教研、信息科技、体育艺术等服务。“十二五”期间,高质量完成3-5项省级课题研究,6-8项市级课题研究。积极实施课题管理的创新举措,激发全体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热情和动力。继续进行“开放圆融”的学校文化建设实践研究;继续进行中小学衔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采用小步、快走的方式,大胆尝试,稳步推进;继续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继续探索微型课题研究的实效性;进一步提炼办学特色,加强学校的宣传力度,推广学校办学成果。
7、国内国际交流目标
针对学校国际交流的宽度不广,深度不深,国际交流的形式单一、层次较低等现状,学校将努力扩大海外友好学校范围,提高合作层次,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健康发展机制的形成。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逐步形成“多元化、深层次、广范围”的特点,在友好学校、外籍教师、出国交流、汉语夏令营等方面有重点的突破。师生具有更好的国际意识、国际视野和国际交流能力,为师生们创造更多的锻炼机会和学习成长空间,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星湾学子。让国际交流对外语教学(包括应试等多元能力)为学校特色发展做出贡献。
8、工会、后勤工作目标
工会工作以创建“和谐型”工会、打造“学习型”学校为重点,在学校工会自身建设、教代会建设等方面开展好工作。在新三年内,继续强化“工会即教职工之家”的温馨印象,积极配合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增强工会组织的亲和力、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积极发挥党团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使学校工会工作跃上一个新台阶。
后勤工作坚持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学校为师生服务为根本,完善后勤管理制度,努力做到管好财、用好物,办好食堂,抓好基建工程,确保安全,多快好省地做好总务后勤工作,逐步创建节约型校园,保证教育教学的顺利开展。着力建设食堂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和校园安全常态化动态化管理体系,争创“省平安学校”、“省中小学教育装备管理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
9、特色建设目标
构建一支业务精练、开拓进取特色建设教师队伍。积极探索教学改革,在教学模式、方法、手段上不断优化,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基础,培养学生自主钻研、合作创新的能力,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制定自己的校本课程与教材。
全面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艺术课程标准》,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初步形成星湾学校体育与健康,审美与艺术各项目的模块结构、评价体系,使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以羽毛球运动为契机,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倡导人人都是校园羽毛球、艺术文化的挖掘者和实践者,形成健康快乐、积极向上、奋勇拼搏的校园氛围。
(一)师资队伍建设
1、落实师德建设制度,多渠道、分层次地开展各种形式的师德教育活动,树立榜样,挖掘典型,营造良好的敬业爱生的氛围,依法推进师德建设。建立师德考评制度,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通过开展优秀教师报告会、师德主题教育、师德论坛等活动,推动师德建设不断深化。
2、全体教师制订自我专业发展规划书,青年教师要根据自身情况制订一份具体的“自我专业发展三年规划”。实施“青蓝工程”,扎实做好拜师结对活动。定期开展青年教师“课堂诊断”活动,强化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成立星湾学校青年教师读书会,每学期推荐阅读一本教育名著,开展读书交流活动,撰写有关读书心得,提升教育理念。
3、建立健全骨干教师专业成长档案,制定《教师发展性评价方案》,科学记录教师专业成长过程,让教师循着自己的成长足迹,找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并不断向前发展。定期举办校“名师沙龙”或“名师共同体”活动,加强交流,共同提高。
(二)德育教育
1、制度规范化
对学校德育方面的管理制度进行修订,完善班主任月考核制度,评优评先制度,家长学校制度、德育例会制度、年级组长和班主任等培训制度,形成规范的、可操作的德育管理制度。加大德育科研力度,将德育科研纳入学校教科研整体工作之中,定期召开会议,交流经验、推广典型。
2、培训制度化
加强以“师德规范”、“育人理念”为主题的德育专题培训,努力实现班主任的专业成长,通过探索德育论坛(班主任论坛)模式,完善德育工作会议制度(班主任+年级组),开设班主任工作沙龙,进行班主任岗位培训,完善班主任培训制度,提高德育队伍整体素质。编撰《星湾班主任实务操作手册》、《教育案例集》,以课程促进培训,以制度规范培训。
3、活动多元化
整合课程资源,积极思考推进校本的活动方案。深入开展日常行为规范的序列研究和实践活动。在各年级学生进行分阶段的行为规范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探索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与课程整合,梳理完善学校特色德育活动,形成主题活动序列,寓教育于丰富的校内外活动中。
抓好校内外德育主阵地的建设,搞好“我们的节日教育”,例如中秋节、端午节、清明节、重阳节、春节、双语节、体育节、科技节、读书节、艺术节等。深受学生欢迎的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之中,以活动促教育。深入挖掘传统节日中的文化内涵和资源,通过生动多样的形式,激发学生对民俗文化的兴趣,进而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继续做好爱心捐助活动。将爱的教育不断植入时代元素、不断深化内涵。
4、阵地网络化
充分发挥德育三支队伍的作用:以班主任为主的骨干力量队伍;以党员干部为代表的中坚力量队伍,以全体教职工组成的全员育人队伍。结合德育课题研究,探索德育与学科渗透德育结合点和增长点,形成研究成果。完善德育管理的三级网络框架。发挥家委会作用,举办家长学校,召开社区工作例会,实实在在开展系列活动。少先队、共青团扎实做好常规工作,做亮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继续探索“团队一体、朋辈携手”的活动模式,创新开展“团日”、“队日”活动。以家长学校各项活动的设计和开展为载体研究“三位一体德育网络教育”的实效性。
5、心育品牌化
加强对班主任和新加盟教师的心理培训,进一步完善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功能布置,对本校学生或家长提供免费个体咨询。利用家长会时间为家长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培训新的朋辈辅导员,筹备开展团体活动,朋辈活动多元化。通过参加各类各级心理培训,扩大补充学校兼职心理教师数量,有条件可以增加专职心理教师人数,学校心理辅导室对本校学生或家长提供免费团体辅导。开展“积极心理学视域下九年一贯制学校朋辈心理辅导实践研究”课题研究。创建市级(或省级)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荣誉,打造心理健康教育品牌。
工作计划及发展规划 篇10
于利三年前毕业于上海市一所重点高校的计算机专业,现从事it网络工程技术服务方面的工作。当年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主要考虑到计算机是热门专业,今后就业形势好。尽管此后几年it业整体发展趋势有所回落,但于利还是深信进入it行业发展很有前途。于利一个很要好的高中同学,他哥哥就是计算机专业出身,一直做软件编程,听说三十岁不到月薪就过万了,于利暗暗期待,自己将来也能有这么高的收入。
毕业前一个学期,于利特意拽来好朋友跑到其在上海的哥哥家讨教求职、就业经验。令他倍感意外的是,好朋友的哥哥说,要是于利是他的亲弟弟,他不希望于利也做编程。朋友的哥哥接下来说,编程表面上看起来薪水高、待遇好,很是风光,实际上是份不折不扣的苦差事,有时候甚至都觉得不是人干的。整天就围着一样密密麻麻的英文字母和数字转,还必须得集中精力,一点都错不得,真的很累。
虽说这两年是赚了一些钱,但是付出的精力和健康代价实际上远不如此。而且,编程的工作环境封闭,整个人的精神状态也大不如以前了。听完朋友哥哥一番话,于利觉得编程类工作的确有些可怕,而且自己也没有很好的功底,工作起来想必更吃力。而且,自己的性格是偏外向的,也不喜欢整天大部分时间与电脑字母打交道的封闭环境。考虑后,于利决定找偏硬件类的it技术工作,而且自己在这方面也有一些功底。
毕业后,于利顺利在现在这家it公司找到了网络工程技术服务工作,待遇虽然没有编程的同事高,但是比起同龄人中其他行业的人来说已算不错了。刚开始,于利觉得挺满足,然而,做了两年后,慢慢地,于利开始焦躁起来。这时的他,手上的工作已经很熟练了,没有了原先的新鲜感。在现在这家公司也看不到有晋升的空间。
抱着这样的念头,于利又做了一年,最近,他开始对自己的工作产生了明显的厌倦,对未来也从未感到如此的迷茫,迫切地,于利想要为自己的将来选择一条更好的出路,于是,他来到了向阳生涯。
职业规划师分析
没有完美选择,适合自己最好由于国内长期缺乏职业生涯教育,绝大多数学生在选择大学专业的时候、职场新人在选择自己的第一份职业的时候往往表现出不够成熟与理性。他们中大多数人会跟随大流的思想,认为最热门的即是最好的。热门的的确是公信力好,普遍意义上靠的住的选择,但对个人来说未必是最好的。
于利很早就瞄准了当时热门的it行业作为自己以后职业发展的空间平台,在大学专业选择的时候义无返顾地选择了热门的计算机专业。应该说他在当年中学刚毕业的时候就能根据当前的就业形式来考虑自己的专业选择,这种眼光值得肯定,但他同时也忽略了一点,他始终都是站在大众的.角度上来考虑问题,却忘了想想对于自己来说什么才是最合适的。
事实上,职业选择是个十分个性化的,它不仅关系到社会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必须基于自身的个性、能力、价值观等进行综合考虑。每个人的个性千差万别,能力有别,价值观也可能各式各样,所以,并没有完美的选择,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找到职业选择的真命天子先定位,后择业有句歌词叫有多少爱可以重来,选择也是这样,没有多少选择可以重来。一次职业选择一旦付诸实践就意味着时间和精力的投入,而这些都是不可重来的。要使职业选择可能面临的遗憾最少,在选择之初对自我准确的定位是必不可少的。定位是一个自我了解的过程,是一个对就业形势把握的过程,也是一个将自己与就业环境紧密结合的过程。好的定位可以发现自己的优势优点,发掘最适合自己发展的就业空间。当然,定位除了自己主观上的深入思考以外,借助一些专业的测评也是有必要的。于利的职业偏好、职业性格和职业技能是可以与it行业工作较好结合的。
于利的案例给那些想要进入it行业的年轻人一点重要的启示,倘若你只是项目it行业的高科技、高待遇,而并不确定这个行业是否是自己的爱好所在,是否希望在这个行业长远发展,那么,最好先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目前,市场上已经有it职业培训机构开始将职业规划引入培训课程。
择业同时需规划既然专家的测评结果显示于利的职业选择是适合其职业发展的,那为什么于利还会如此的焦虑和不安呢?最大的原因在于择业的同时于利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缺少长远的发展目标。
从目前于利的情况分析,他在技术的纵深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于利的职业气质中体现出很好的团队组织、协调能力和良好的治理技术潜能,建议于利可以从进一步提高技术技能着手,同时补充一些组织治理方面的知识能力,逐渐过渡到向治理层面发展。
经过职业咨询后,于利对自己的职业建立起了足够的信心,如今,他正自信满满地进一步细化自己将来的发展目标。事实上,it行业的确是个布满着机遇的行业,要害,就看你能否在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舞台。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工作计划及发展规划 篇11
一、前言:
欲作百年名校,须有百年大才!
学校教育的使命在于培养人才,培养人才的标准有两个:一个是成人,一个是成才。成人者,即成就健全高尚的人格,即内圣;成才者,即具有创新成就的能力,即外王。现在,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教育成人的问题,德为人之本,一个人格不健全的人,要想成为大才,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几无可能。
2010年7月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必须“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必须“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
同年9月发布的《山东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同时指出:必须“加强齐鲁文化人才建设,培养一批孔子文化、齐文化、泰山文化、海洋文化、泉水文化、黄河文化、红色文化、运河文化、网络文化等优秀文化人才,凝聚一批具有重要引领作用、独特竞争优势、广泛社会影响的文化产业人才,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布局合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交相辉映的齐鲁文化人才高地。”
刚刚结束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要求全国全党必须“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
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教育改革方向就是,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改变。****实验小学五年规划的宗旨和核心应该紧跟中央精神和时代主旋律,以创造性的思维,闯出一条素质教育的成功之路,走在全国教育改革的前列,成为中国教育界成功实施素质教育的先锋。
现在的****实验小学在校领导的英明领导下,领导班子空前团结,师资力量雄厚、工作热情高涨,整个团队想做事,敢做事,能做事,思想解放,轻装上阵,一定会在教育改革的事业上挥洒最绚丽的篇章。
二、学校的现状分析
略
三、我校未来五年发展的目标
创造思维,锐意改革,闯出一条素质教育的成功之路,学习成绩突破性提升,创造学生爱学、校家和谐的大好局面,成为济南市、山东省、乃至全国素质教育标杆。
五、我校实现未来五年发展目标的思路
认真研究中国和世界最先进的教育理论,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以西方科学教育方法为指导进行数学等科学教育,以中华传统“孝亲尊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核心的道德文化奠定学生的人格基础。
六、我校未来五年发展规划的实施办法
1、老师:
“教者,上有施下有效者也”。“育者,养子使作善也”。所以,一个学生有没有品德,爱不爱学习,将来成才与否,主要取决于家长和老师的以身垂范。要让孩子爱学习,首先老师得爱学习,所以,在学校里首先要解决老师的教育理念问题。建议邀请各有真知灼见的教育名师到校作报告,老师们共同研讨学习,形成教育理念积极探讨的学术氛围。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2、孩子:
引入“读经教育”理念。读经教育包括读诵中国经典、英文经典、音乐经典等。经典是经历数百千年生生不息的人类最高等智慧的结晶和体现,诵读经典,读经可以开启孩子的智慧,还可以陶冶孩子的情操。特别是中国传统的“四书五经”等经典,蕴含的都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人生准则,大量的读诵会令这些精神营养渗入孩子的心灵,指导孩子的行为,成就孩子的一生。
大量的实验已经证明,读诵高等的经典,会强烈刺激孩子的脑神经发展,使我们的记忆力理解力发生本质上的提升。一个人的智力就是有记忆力和理解力构成,读经会让孩子变得非常聪明,孩子的学习成绩就会轻松提高了。因此,读诵经典,可以同时解决成人和成才两大难题,被学术界誉为“最经济有效的教育模式”和“最急功近利的投资模式”。
读经教育实施方法:
a)教材:《论语》、《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等》
b)时间:每节课上课前15分钟读经,剩余时间教课
c)读法:只读不解,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d)音乐教育:每个教师不间断播放经典名曲做背景音乐,培植乐感,愉悦身心
e)行为规范:全面引入和践行《弟子规》
3、校园
《道德经》说:“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圣人行不言之教”,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影响巨大。重新装点校园,以传世书法作品、圣贤经典名言警句等装饰墙体、教室等。校园播放经典名曲,杜绝摇滚乐等低劣的通俗歌曲,在整个校园塑造美妙、文雅、诗意的良好氛围,让孩子的心灵宁静而舒缓,远离浮躁暴戾之气。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会非常有利。
4、家长
孩子的成长,家庭教育比学校更重要。但是,现在为人父母者,却完全不知道为父为母之道,这是家庭教育失败的最大根源。人不学不知“道”,人不学不知义,作为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学校应该肩负起教育孩子家长的重担。所以,我们要建立家长学校,对学生家长进行再教育培训,如果家长能够知道名理,我们的孩子才会真正教育好。
七、对未来的展望
孩子学习成绩差,不是因为老师教得不努力,而是学生不够聪明!
读经教育由台湾王财贵教授首先倡导,在全世界已经推广近二十年,取得了令人震惊的效果。时至今日,全球已经有5000万华人接受这一理念读诵经典,在台湾、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地区,乃至在国内很多民办私塾中均采用这种办法,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孩子的情商普遍提高,待人接物有礼有节。究其原因,就是因为,经典本身就是人类最高智慧的结晶,是我们人类人性的最完美的表现形式,与我们人类的本性完全吻合,所以孩子们阅读越愉快,阅读文言文的很高了,白话文的水平就随即提升了,语文的水平高了,逻辑思维的能力就相应提升,人就会变得耳聪目明,学数学等科学科目就很容易了,最终孩子们会把读书和学习当成是一件轻松快乐的事,当然就愿意去做,爱学习爱读书了,孩子就明白道理,以此形成良性循环,孩子就会成人成才,老师会教的轻松愉快。
现在,国内部分省份教育部门已经认识到“读经教育”的强大生命力,正在试验性的引入体制教育,也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作为孔孟文化的发源地山东省却落在了兄弟省份的后面。我们只有接着十七届六中全会的东风,认真研究,狠抓落实,推广五年,争取收到以下成果:
1、培养出一大批德才兼备,文武双修的社会英才
2、培养出一批知书达理,感师恩知道义的仁人志士
3、培养出一批清华北大的高材生,光耀母校
4、老师通过带学生读诵经典,境界高升,气质非凡
5、开体制教育改革之先风,深远影响中国教育的发展
6、预计会成为山东省委宣传部“德耀齐鲁”工作的样板工程
八、附录:关于读经教育的有关资料
1、《读经教育十一大好处》
2、《读经教育成功案例》
3、《诵读经典是最经济与最简单的教育方法》
4、《诵读是开发大脑潜能的有效手段》
5、《南懷瑾谈背诵》
6、《从脑科学的观点论“儿童诵读经典与潜能开发”》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工作计划及发展规划 篇12
为促进幼儿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的目标,切实提高我园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园水平,不断缩小与先进幼儿园的差距,促进工作再上新台阶;为确保幼儿园建立一支能适应需求、面向未来的教职工队伍,为教师x化发展,进一步提高幼儿园的办学水平,根据幼儿园五年发展规划特制订教师x发展规划。
二、师资队伍现状分析:
(一)发展基础
目前,全园教职工13人,其中一线教师为8人。本科学历1名;大专学历4人,中专4人。幼教一级教师0名,幼教二级教师0名,园级骨干教师1人。
(二)优势
1、总体来看,师资队伍整体水平较平均,既年富力强,又有改革精神,幼儿园学习进修的氛围浓郁。
2、幼儿园人际关系融洽、x,已形成[勤奋好学、团结合作、乐于奉献“的良好园风;教师们都具有较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在全区公办园名列前茅。
(三)不足
1、师资队伍年龄结构不够合理,过于年轻化:工作3年以内的青年教师占教师总数的56%;因此,她们在教育教学、班主任工作、生活保育、个别儿童教育等方面均缺乏经验。
2、个别年纪稍大的教师观念守旧,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不强,现代化教育手段x作水平低,有待于通过各种培训活动获得全面提高,实现幼儿园师资队伍的均衡化发展。
3、教师x化成长分层培养机制效果不够明显,虽然已经培养了一定数量的园级骨干教师,但缺乏在全区有一定影响的骨干教师。因此,教师x化成长的分层培养机制需要调整,在[面向全体”的同时,还要加大[重点扶植“的力度与速度。根据上述分析,结合园师资现状,考虑园后续发展,特制定新生幼儿园教师发展五年规划。
三、实施教师x化发展规划的基本条件:
1、我园教师以中青年教师为主要力量,具有不断更新观念、增长知识和提高能力的强烈愿望,是教师x化发展的内在动机。
2、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有切实的措施,包括目标的制定、政策的导向、奖励激励的机制,以提供各种机会、鼓励教师进修提高、外出交流等,这些措施对教师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幼儿园长期以来形成的积极的教育教学氛围、x合作人文环境是教师x发展有利的外部条件。
四、工作目标:
教师x发展统一x目标:
1、坚持正确的x方向,热爱幼教事业,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合作精神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2、具有扎实的x基础,了解幼教最新发展动态成果,懂得幼儿教育学、儿童心理学及其教育教学理论,具有改革创新意识。
3、具有教育教学基本功和履行相应级别教师职务的教育教学能力,积极参与改革实践,掌握并运用先进的教育技术和方法。
4、具有教育科研意识和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教师x发展个x化目标:
1、合格教师。
对象: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教师,完成向合格教师的转变。途径:幼儿园选择业务能力强,班级管理经验充足的教师与新教师配班,通过师徒结对进行班级日常教育教学及班级管理工作的传帮带。
主要标志:基本熟悉本园教育教学常规工作,有教育责任感,热爱本职岗位,热爱幼儿园,做一名受家长和小朋友欢迎的好学上进的合格教师。
2、成熟教师:
对象:教龄2--5年的青年教师。
目标:完成合格教师到成熟教师的转变。
途径:师徒结对。在师德修养、教育理论、课堂教学、教育科研等方面进行带教。鼓励学习,提供外出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区内提供成长平台和锻炼机会,通过参与活动提升x水平。主要标志:掌握各学龄段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有较为丰富的学科x知识,能用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去指导教育教学实践,胜任幼儿园工作。
3、骨干教师。
对象:教龄5--的青年教师。
目标:完成成熟教师到骨干教师的'转变。途径:选择富有教育教学经验的高级教师担任导师,在理论学习、教育科研、班级管理等方面进行指导。将教科研任务落实到人,提供给这些教师参加骨干教师培训、大竞赛或各级交流的平台,鼓励创新促其成长。主要标志:学科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形成自己的风格,工作实绩明显,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和相应的研究成果;在青年教师群体中有较强的引领作用。
具体目标:
1、学历结构及持x率:专任教师100%达到大专学历水平。持x上岗率达到100%。
2、职称结构:聘用教师根据教龄正常进行职称评定。
3、身心健康:全体教师身体健康的年度检查的健康率达到100%。
4、学习培训:完成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教师培训任务,且达到上级规定的学时,培训率100%。
5、教科研课题:人人参与课题研究,并有自己的研究专项小课题。
师资结构:
1、培养1--2名区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2-3名校级骨干教师。
2、培养区级教育新秀1--2人。
3、选送2--3人参加省市级骨干教师培训。
五、工作措施:
1、实施对象:全园教师
3、主要途径:以园本教研为主要载体,通过教师的自我反思、教师的互助成长、骨干x引领等来实现。
4、基本方法
(1)自我反思。每位教师要成为教学研究的主体,把自己作为研究的对象,改进教学观念,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形成自己对教育对象、教学问题的x思考和创造x见解,使自己真正成为教学研究的主人。
(2)同伴合作。在强调自我反思的同时,我们还要开放自己,积极加强与其他教师的交流、协商与合作。互助学习,分享经验,共同成长。
(3)x引领。就是通过x人员的参与,加强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实现自己与专家间的有效对话。主要包括学术专题报告、理论学习辅导讲座、教学现场指导以及互动式交流等。
(4)任务驱动。根据青年教师x成长的特点,有针对x的提出阶段要求,激发工作热情和敬业精神;结对子,架设成长的桥梁;交任务,在实践中锻炼,制定成长目标,进行分层培养。可以让她们在非常强烈的完成任务的动机中实现x的成长。
六、主要工作:
1、学习理论,主动积累。
每位教师每学期完成各类学习笔记、教学反思、教育心得等,在每学期结束时上交备案,并检查落实情况,确定业务学习的考核指标,以促进教师的深入学习。学习方式将以课题研究、案例分析,以行动研究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帮助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体现[工作学习化、学习常规化”。并以学习促管理,从而达到促进教师的x化发展的目的。
2、制定计划,自我规划。
每位教师根据教学科目和自身实际确定研究目标,根据自己的发展目标和成长方向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按照任务努力进行自我培训和科学研究。
3、勤于思考,勤于笔耕。
规定每位教师每月写1篇教育心得,结合课题研究进行相关研究过程x资料的撰写,每学期按照上级文件完成各项论文评比活动,积极向报刊杂志投稿,对获奖或发表的教师给予适当的奖励,并把教师的论文作为考核教师的一项重要指标。
4、同伴互助,青蓝结对。根据幼儿园青年教师多的实际,请园内骨干教师担任辅导教师。在班主任工作、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等方面给予指导和帮助,让新教师尽快进入角x。同时充分发扬集体智慧,在集体备课、活动观摩、小组交流中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5、搭建平台,展示风采。
根据园内青年教师多的实际,给要求、压担子、给鼓励、给条件,开展各种教学基本功竞赛活动、参加区镇各项竞赛活动,给她们平台施展自己的才华,以赛促练,在活动中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让她们脱颖而出,成为骨干。
6、骨干辐x,突出重点。
发挥幼儿园骨干教师的作用,让骨干教师、教研组长轮流开设园本培训的讲座与示范教学,要求她们结合教学的热点问题及幼教改革的前沿知识、教育教学理论、教学方法举办研讨沙龙,尤其要把[教学有效x”作为培训的重点,以弥补教师直接教学经验的不足,为教师发展提供实践支持。
7、专家引领,传经送宝。
不定期邀请专家来园讲座,举办教师培训班,使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和管理观念深入人心,开阔教师的眼界。
8、外出培训,开拓渠道。
主要的渠道有:按上级要求和幼儿园教育教学需要,对教师进行进修培训,与其他优秀幼儿园加强联系,互通信息,互派人员学习、交流。
七、保障系统
1、组织管理
成立以园长为第一责任人,业务园长为执行责任人的幼儿园教师x发展工作小组,负责教师x成长的规划、实施、管理、考评等工作。
2、制度管理
(1)健全档案管理
建立教师x成长档案(内容包括:根据幼儿园培训规划x的个人培训计划,参加幼儿园组织的自培活动情况记录,每月文摘、听课笔记、教学笔记、上课教案、主题活动反思、教学反思、个人课题研究情况、文章发表等等),做好教师成长过程资料的积累。
(2)健全激励机制
将教师x发展情况与成绩、晋升、评优、评先等挂钩,以此促进工作的深入开展。
3、资源管理
(1)资金保x
幼儿园要多渠道筹措经费,在软、硬件方面加大投入的力度,为教师的x成长提供物质条件和良好的环境。同时要拨出一定的经费,奖励在x成长过程中的优秀教师。
(2)师资保x。
既要挖掘园本资源,充分发挥本园骨干教师、高级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又要多方聘请x人员进行x引领。从而为教师的x成长提供人力基础。
工作计划及发展规划 篇13
复旦实验中学创建于9月,是复旦大学与杨浦区教育局合作创办的一所区属完全中学,是复旦大学基础教育理事单位。6月通过杨浦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评审,8月份被命名为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
学校地处五角场镇社区,占地面积亩,建筑面积13300平方米。学校现有34个班级,1046名学生。在编教师133人,其中高级职称31人,占教师数%;中级职称64人,占教师数52%;区学科带头人4人,区骨干教师8人,区骨干教师后备3人,区教育教学新秀7人。
学校聚焦于“提升每一位学生的人文素养”,本着“点上先行、面上融合、整体提升”的推进思路,对学校的办学特色进行了全新的思考与定位。由“传承中华经典”项目的点状特色,逐步形成“集群式人文素养教育”的整体办学特色。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中学生素质拓展实验校、全国国防教育示范校、上海市文明校园、上海市教师专业发展示范校暨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学校、上海市体育项目(手球、桥牌、排球)传统学校、上海市创造教育基地学校、上海市花园单位、上海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区德育先进集体、连续三年获区教育系统绩效考核优秀单位等。
(二)取得成效
1.规章制度不断完善
《章程》是学校的根本大法,上承国家法律法规,下启学校规章制度。学校经“调研-起草-攻坚-审定”四个阶段,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多次研讨,由区教育局督导室特聘专家逐条悉心指导成文,编制了《上海市复旦实验中学章程》,获全体教职工大会审议后通过,成为学校依法办学和现代学校建设的制度规范和保障。6月学校重新编制了《上海市复旦实验中学现代学校制度》,进一步完善和健全了规章制度。
2.教育质量稳步上升
理念先行谋发展,精细管理显成效,多年来学校的教学质量稳步上升。学校构建人文和科学并举的课程体系,其中“基础型”课程注重校本化实施,“拓展型”课程注重开阔视野,“研究型”课程注重个性化发展。学校从课程内容的有机统整、课程资源的充分开发、教学五环节的有效落实及学生学业评价体系优化等方面,探索行之有效的校本化实施方式。教师教风踏实严谨,勤于钻研蔚然成风。-,学生在艺术、体育、科技、各学科竞赛中总计获得全国奖项75人次、市级奖项442人次、区级奖项804人次。初、高中两个学段的教学质量稳步提高,20中考名列前茅,合格率100%;高考总本率%,达线率100%。
3.教师团队良性发展
学校积极开展师德建设,倡导教师积极投身教育改革,形成“志于教、勤于教、善于教、精于教”的专业发展途径。学校师资队伍得到长足发展,教师团队的成长呈现出合理化、梯队化的良性发展趋势,中青年教师成长为学校管理和一线的中坚力量。
结合教育综合改革,倡导“学习型、文化型与合作型”教师团队建设和个人专业现代化发展的方向。围绕“以乐学课程建设促进学校特色办学,探索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的工作主旨,有意识地将教育科研、教育改革、日常教学工作设计成为教师发展的舞台和载体,给教师更多锻炼的机会和平台。
以学校领衔课题为中心,全面整合教师各类教育教学科研课题,以点带面,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到科研沙龙、学刊征文、教学展示、教学比赛等教研活动中,让每位教师养成一种自觉教育科研的态度和习惯,目前已内化成为教师专业化成长发展中的自我需求。
学校以“三维评价”(师德修养、教育教学能力和效果、科研水平和成果)为导向,形成“七级梯队”(新星教师、区教育教学新秀、区骨干教师、区学科带头人、区学科名师、市优备候选、市“两名”工程建设对象)的专业化发展教师队伍。
4.办学条件明显提升
学校基础设施工程基本完备,建立了智能机械、vr职业体验、画影叙事、分子生物与组织培养、物理创新实验室,将再建六艺馆等创新实验室。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教师管理、行政管理、后勤管理、即时通讯、个人办公等于一体的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已经完成;学校丰富、充实和完善校园网,完善校园网的软件应用系统及硬件设备;组织教师参与教学素材库、试题库、学习软件包、校本练习等共享教学资源的建设;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推进教职员工备课、教学、办公、管理的网络化。良好的教学环境和资源、设施,为学校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年学校再度荣获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
(三)存在问题
1.课程特色不够鲜明
在“卿云”课程框架下开展的特色课程仍处于起步阶段,课程特色不够鲜明。德育特色活动设计和落实的系统性,以及评价体系还有待完善,学生人文、科技素养的培育和育人质量的提升需进一步协调和突破。统一的课程设置、偏窄的课程结构、较重的课业负担,致使学生缺乏个性化发展的土壤。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的课堂教学方式与创新型人才培养需求之间存在矛盾。高三等级考学科较难安排统一的训练时间,更合理的考试组织安排形式仍待探索。
2.队伍建设存在短板
校级干部平均年龄51岁,校级后备干部培养有待加强。教职工中三年内将退休19人,师资储备不足。区级以上骨干教师的学科分布不均,学科名教师、特色教师缺乏。教师学历水平还未完全达标,研究生学历偏低。
3.基础设施遭遇瓶颈
因学校两证(土地使用证、房产证)尚未办妥,致使学校硬件资源受到制约,在学校多样化发展方面和构建特色、先进、实用的现代化教育基础设施方面遭遇瓶颈。现阶段只能满足分类走班,无法腾出更多资源用于分层教学。初中生源激增和高中走班制,既对教学管理提出挑战,也对特色高中项目建设、全校性拓展课程开设、社团活动开展、创新实验项目建设造成掣肘,同时使得学校对于偶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减弱。
二、核心理念、发展目标和特色项目
(一)核心理念
学校以“厚德乐学”为办学核心理念。
“厚德”指以“培养和谐的人”为学校的价值追求,教育和引导师生学习运用哲学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师生成长的生命底蕴和人格精神的支柱。
“乐学”指秉承复旦大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校训,培养师生人文底蕴,掌握科学的规律、原理和法则,即文化积淀、人文情怀、审美情趣与科学的学习策略方法,是为学之道。
(二)发展目标
1.学校办学目标
学校办学目标是“坚持‘依法办校、以德立校、科研兴校、集团发展、特色办校’的办学思路,建设办学条件优化、教育质量提高、集团发展紧密、人文特色凸显的区域特色学校”。
“办学条件优化”:针对基础设施遭遇的瓶颈,整合各类教育资源,科学优化教育布局,全面提高装备水平,使得学校育人环境日臻优化。
“教育质量提高”:坚持先进教育观念引领,坚持科学精细化管理,不断提高教育内容质量、过程质量、方式质量及其管理质量。
“集团发展紧密”:抓住“复旦实验中学”教育集团成立的发展契机,凝聚文化共识、推进课程共创、强化教学共研、落实队伍共建、实现成果共享。
“人文特色凸显”:“人文素养培育”的办学特色要体现在学校管理特色上,体现在教师教育教学特色上,体现在人才培养方式特色上,最终体现在学生素养特色上。
2.学生发展目标
学校育人目标是“坚持‘厚德、乐学’的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品行端正、乐学善思、基础扎实,具有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中学生”。
“品行端正”:人品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为。学校重视立德树人,培养富有爱心、懂得包容合作、心态阳光高雅的中学生。
“乐学善思”:依据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学校培养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勤于学习;乐于思考、善于思考、勤于思考并且“知行合一”的中学生。
“基础扎实”:基本功的夯实是成功的前提。学校培养思路开阔、能够扎实地掌握并能熟练运用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懂得循序渐进的中学生。
3.教师发展目标
教师专业发展目标是“注重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形成具有责任意识、创新勇气、好学精神、善于合作的研究型教师队伍”。
“责任意识”:教师具有人文精神、爱岗敬业、富有爱心的责任意识。
“创新勇气”:教师观念要创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与时俱进,做智慧型教师。教师具有学识的底气、坚持的毅力、敢为人先的创新勇气。
“好学精神”:教师具有勤于学习、充实自我、与时俱进的好学精神。
“善于合作”:教师具有宽宏气量、共享智慧、共同成长的团队精神。
(三)特色项目
学校聚焦于“提升每一位学生的人文素养”,以特色高中创建项目为载体,以课程领导力提升为核心,以“人文素养培育”学校特色为抓手,推进育人方式的改革。
1.特色定位
“人文素养培育”的特色定位,源于我校承继复旦人文基因的办学传统。历史上的复旦实验中学是复旦大学心理学院的附属中学。1923年,郭任远教授筹建了复旦大学心理学院。1925年,为了更方便地进行教育心理实验,改进中等教育,郭教授特创办复旦实验中学。在时代脉动中,学校历经多次搬迁和所属变更,虽然于1958年停办,但今天的复旦实验中学仍然是复旦大学基础教育理事单位,“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复旦大学校训也是我校校训。在注重“人文教育”的精神内核上,我们与历史上的复旦实验中学、复旦大学一脉相承。新世纪建校初期,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特别强调形成师生成长的生命底蕴和人格精神的支柱。
2.学校办学特色的阶段性发展
酝酿、构建阶段(——):学校提出“文化育人”的立人主张,人文教育优势凸显,经典诵读特色项目形成。通过阅读经典与写作训练,帮助学生提高独立思考、判断和就公共事务进行理性论辩的能力。学生屡屡在文学创作、艺术表演、经典诵读等市区比赛中斩获奖项,学校也被评为全国中学生素质拓展实验校、上海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
实践、提高阶段(——):学校秉承传统优势,进一步发展经典诵读特色,聚焦“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化学科育人,构筑学程进阶的集群管理模式,开展整体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形成“传承中华经典”主题课程群。
完善、提高阶段(20至今):年,学校抓住上海特色普通高中创建的机遇,将“传承中华经典,培育人文素养”申报为区第三轮特色建设项目,整体规划学校特色发展。从“学程设计、课程育人、环境浸育”三个维度,由“传承中华经典”项目的点状特色,逐步形成“人文素养培育”整体办学特色。
3.人文素养培育的实践探索
人文素养包括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其核心是个人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终极关怀与思考,指向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人文素养教育是一种通过教育提升人内在品质及外在行为素质的教育,通过理论、实践等教育活动的开展,将科学的观念、知识传授和熏陶,使其内化为良好的人格、气质以及修养,提升人的个人魅力、个人价值。高中阶段的人文素养教育,核心在于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与人沟通、和人相处,在纷扰的世界中学会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人文素养培育”的主要载体是“卿云”系列特色课程建设,其中包括完善“传承中华经典”研学课程、继续构建和完善学校《中华经典——历史之久,文明之盛》《中华经典——文学之美,山川之丽》《中华经典——人性之善,思想之奇》系列课程等。
三、主要任务与措施
(一)集团办学内涵提升工程
1.发展目标
坚持“用公平优质托举每一个学生幸福人生”的发展理念,坚持推进集团化发展战略,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提升每一名教师专业水平,促进每一名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2.主要项目
(1)建立集团办学管理章程和发展规划。管理章程厘定集团的发展理念和目标、理事会的架构和职能、集团运作的体制机制、集团成员校的权利和义务等。集团制定了集团自主办学的发展规划。发展规划顶层设计集团的发展战略、课程建设、教师发展、设施使用、联合育人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品牌共建、教师交流、跨校选课等。依据章程和规划,形成集团规章制度。
(2)探索“1+1+x”的集团化管理模式。在理事会框架下,相应设置“1+1+x”的机构,明确权限、健全机构。使其成为理事会工作的有力支撑,形成完整、规范、可操作的管理制度体系。
(3)推进项目化加快集团学校内涵发展。以项目为载体,通过联合教研、课程共建、课题共研等方式推进集团学校课程建设,提升集团学校内涵发展。
(4)实施教师柔性流动。通过“驻校”流动、骨干游教、跨校带教、课程走教等方式,多途径地实施教师柔性流动。集团内骨干教师带课程进入其他成员校,定期定时一线授课;以集团校本化课程建设促进集团校课程共享;激活集团内各校自身的造血功能,提升集团校整体师资队伍水平。
(5)优化评估制度。聚焦“文化共识、课程共创、课堂共研、队伍共建、成果共享”五个方面,从学校、教师、学生的获得感中考量集团校的发展,寻找瓶颈问题,发现新的生长点,推动集团化办学向纵深发展。
3.达成指标
(1)形成集团办学管理章程和发展规划。制定集团管理、师资安排、课程建设、教学评价、学生培养方式等方面的合作方案。
(2)集团校系列活动方案、小结和成果展示等。
(3)集团内每学年教师流动比例符合区教育局规定要求。
(二)学生工作提升工程
1.发展目标
依据学校“厚德乐学”办学理念和“品行端正、乐学善思、基础扎实”育人目标,以特色高中创建为契机和抓手,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构建指向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德育课程体系,形成有复旦实验特色的德育工作新格局。
2.主要项目
(1)完善“传承中华经典”研学课程。继续构建和完善学校的《中华经典——历史之久,文明之盛》《中华经典——文学之美,山川之丽》《中华经典——人性之善,思想之奇》系列课程。通过“中华经典文化研学旅行”,充分发挥隐性教育的显性功能,带领学生探寻中华经典的魅力,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
(2)开展系列特色活动。通过生命教育(自救互救、安全法制)、人文滋养(民俗节庆、国学经典)、仪式成长(生涯指导、公民意识)、综合实践(经典诵读、研学课程)等系列活动,使学生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拥有丰富的心智生活,成为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充满人文情怀的人。
(3)探索劳动教育有效途径。加强学科间的整合,将劳技课程与“传承中华经典培育人文素养”校本德育课程有机融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劳动技能、观念和态度的培养;融入家庭教育,引导学生践行中华传统美德,参与孝亲、敬老、爱幼等方面的劳动;组织学生参与校内外劳动服务,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3.达成指标
(1)系列特色活动的方案、小结和成果展示等。
(2)研学计划、小结,研学手册,研学随笔,研究性论文等。
(3)与劳动相关的校本课程和教案编写,劳动服务活动的组织和考核。
(三)课程教学质量提升工程
1.发展目标
依据学校“厚德乐学”办学理念和“品行端正、乐学善思、基础扎实”育人目标,以特色高中创建为契机和抓手,努力打造“卿云”系列特色课程,推进构建以“人文素养教育”为核心的特色校园文化体系;优化中高考改革背景下的学校运作机制;重视实验教学开展,推进各级创新实验室项目建设;发挥体育、艺术、科技学科育人功能;依托复旦资源,提升学校教育质量。
2.主要项目
(1)“人文素养培育”特色课程即“卿云”系列特色课程建设。学校从建设“中华经典特色课程群”起步,逐步演进到构建基于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的“卿云”系列特色课程,推进学校人文素养培育特色发展。以《指向学校特色发展的“卿云”系列课程构建与实施的实践研究》为引领,以“人文素养教育”为核心目标,构建鲜明教育内涵和特色的“卿云”课程群,研制“卿云”系列特色课程评价指标,从“课程实施、人文素养、学校发展”三个维度形成特色发展。
(2)《区域高中个性化学程和学分制管理及课时管理系统推进项目》,基于大数据技术,构建个性化教学实施系统。依据学校实际构建一套基于大数据技术精准分析学生学习成果、即时反馈教学成效的个性化教学实施系统,打造一套以教学过程多媒体化为特色的互动教学中心、以教学网络化为特征的无边界的教学方式、以教学资源数字化为特点的资源中心、同时在充分挖掘社会资源、高校资源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发一批基于学生主体性学习风格的学科课程,从而让学校课程在最大程度上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将课程的选择权逐步交给学生,给予学生一定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自主设计和规划高一、高二两个学年的课程,从而逐步实现“我的课程,我做主”。
(3)开展《指向学生素养培育的研学旅行课程的设计研究》。构建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为目标的研学旅行特色课程,并形成与之配套的有针对性的课程评价体系,完善学校特色课程创建,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提供丰富的课程体验,促进教师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提升教师课程教学实施能力,也真正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人文底蕴、实践能力、探索精神,使学习过程由课内向课外拓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4)推进创新实验室项目建设。从“完善制度文化、改善实验环境、丰富教学功能、助推专业发展”四方面着手,推进学校实验教学开展。提升创新实验室的效能,依托“六艺馆”“画影叙事”“分子生物与组织培养实验室”“智能机械实验室”“单片机”“物联网”“物理创新实验室”等创新实验室,打造特色鲜明的艺术、科学技术教育模式,营造人文与科学并举的校园文化。
(5)发挥体育、艺术、科技学科育人功能。做好体育专项化教学试点工作;支持“三团一队”建设,做强艺术教育特色项目(综合版画、绘画、舞蹈、沙画、中国鼓),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教育,做好一校一品项目《中华武术(太极扇)》;作为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实践站的实践点,与华东理工大学药理学院实践站合作做好实践点学生管理工作,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科技竞赛,以竞赛活动促进学校的科技教育。
3.达成指标
(1)制定和完善“卿云”系列特色课程创建方案,重点建设“卿云”特色课程群。总结项目成果,包括学生发展案例、学校发展案例、课程成果、课程实施案例/指南、评估指标体系、调研报告、论文成果、综合报告等。
(2)通过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学业质量采集系统和个性化学程促进学习风格发展的课程开发,加强学科教学的有效性,加强学科间的有机组合。通过大数据技术实现教学精准实施。
(四)科研强校工程
1.发展目标
根据学校“人文素养培育”特色创建的目标和需要,进一步完善教育科研管理制度。以市、区级重点课题的研究为载体,开展教育科研实践,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与方法,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创生。积极借力外部专业科研力量,建立符合特色高中创建需要的教科研骨干团队,为规划的落实和学校特色发展提供保障。
2.主要项目
(1)完善科研制度。修订和完善科研制度,全程管理学校的教育科研课题,使课题申请立项、研究过程管理、总结推广、成果鉴定等环节更加规范化。不断完善科研工作运行机制,进一步健全和规范科研奖励制度,使教科研成果与教师的评优评先、绩效考核挂钩,激励教师积极开展科研活动,推动自身专业发展,实现科研强校。
(2)建立科研骨干团队。逐步形成符合特色高中创建需要的教科研骨干团队。以教研组为单位,组建“特色课程研发实施团队”,开发特色课程,编写特色课程大纲。通过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的教学实践,形成精品特色课程,并通过公开教学、成果展示会等方式,将特色教师的教科研成果进行展示。围绕学校特色发展目标,针对自身在“人文素养培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及困惑,引导教师申报“草根”课题进行研究,形成全校教师强有力的人文素养培育支持系统。给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压担子,以点带面,形成浓厚的教科研氛围,形成科研工作网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选送有教科研志趣的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参加市、区级科研培训,为教科研骨干队伍储备力量。聘请资深专家、高校学者、科研院所研究人员、企业专业人士及社会独立机构等构成的专家团队,引领、指导、评价学校特色高中建设的推进。
(3)做好市、区级重点课题研究。做好学校重点课题《基于特色学校项目构建“卿云”课程体系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推进工作,通过开展各类子课题的研究,带动特色课程建设、课堂教学专题研究、德育工作研究、学生培养、教师发展、学校管理和校园文化等学校发展各方面的探索实践。加强教师立项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并结合各类教学大奖赛、论文和教学案例的撰写,进行研究成果的总结推广、参评奖励等。
(4)形成教研训三位一体。搭建各类平台,形成教研训三位一体。开展校内科研论坛,举办优秀论文交流、课题研讨会等活动,整理和推广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和科研成果,开展基于学校特色发展背景下的学生学习方式优化和教师角色转换的研究。依托复旦附中教育联盟,加强校际间的教科研交流与协作,通过专家引领与同伴互助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多种形式的校本培训。同时,邀请专家和大学教授给教师开设人文素养系列讲座,拓宽教育视野。
3.达成指标
(1)修订学校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和奖励制度。
(2)教师全员参与特色课程研发和实施,每位教师开发一门特色课程,编写一套特色课程大纲。通过拓展课的公开教学实践,形成一批具有“人文素养培育”课程建构元素的精品特色课程,编辑形成《复旦实验中学特色课程实施大纲》。形成教科研骨干团队,包括特色高中创建项目组、校史研究团队、特色课程研发实施团队、专家团队等。
(3)每年力争有2—3项市、区级课题成功立项,力争每年都有教师的教科研成果在区级以上课题成果评选中获奖。结合学校的发展特点与实际情况,三年内力争申报成功新的市、区级研究课题。
(4)收集、整理教师有关《基于特色学校项目构建“卿云”课程体系的实践研究》重点课题研究的教学课例、研究论文、导学案等教科研资料,编撰《教学案例集》《师生成果集》等。
(五)师资队伍建设工程
1.发展目标
秉承“厚德乐学”的办学理念,关心人的需求,关心人的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建立教师职业规划体系,加大教师人文素养培养力度,倡导海纳百川的广阔胸怀,增进绿色和谐的人际关系,构建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团队。
2.主要项目
(1)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建立“校长室、职能部门(人事处)、基层团队(年级组、教研组)”三级管理团队,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教师专业发展指导体系;结合学校发展规划,对应教师发展目标,撰写个人和团队的专业发展规划。
(2)搭建多元教师专业发展平台。保障师资层级结构和教学能力梯队的形成,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一是发挥上海市教师专业发展校暨区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的效能,开展着力于青年教师引进和培养的“青蓝工程”,推动青年教师培养力度;二是通过自培与外培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教育教学的各级骨干教师团队;三是统筹人力财力分配,建立奖励机制,保障教师职务晋升、学历晋升工作的推进。
(3)加强制度建设。修订完善《上海市复旦实验中学岗位设置岗位任职条件》《上海市复旦实验中学新教师引进实施方案》《上海市复旦实验中学绩效奖励分配方案》《上海市复旦实验中学教师发展评价方案》。开展现状调研,在教研组三年规划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统筹,制定学科教师引进计划;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优秀教师引进,在满足岗位需求的基础上,做好师资储备工作。
3.达成指标
(1)制定人才引进规划,完成不同年龄层别的师资储备,使学科教研组人员年龄结构合理,形成可持续发展态势。
(2)对教师个人三年规划,进行过程追踪,形成阶段性评估报告。
(3)积极推进职务晋升工作,底,使中级以上职称人数达到教职工总数的80%。
(4)鼓励学历晋升,20底,使全体教师的学历达标,研究生学历达到教师人数的30%。
(5)力争在新一轮区各类教育人才评选中,达到区级学科名教师2人,区级以上骨干教师人数13人,占教师总数的12%。形成1支区学科名教师、区学科带头人、区骨干教师、区骨干教师后备、区教育教学新秀、校级骨干教师组成的优秀教师梯队。
(6)打造特色课程教师群体,形成1-2个区级以上学科高地;建立区本课程2-3门。
(六)学校“软硬件”建设工程
1.发展目标
围绕规划的实施,全面贯彻落实校长室的工作意见,抓住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两条线,团结全体后勤人员奋发向上、开拓进取,为创一流学校,创一流教学业绩做好后勤应有的保障,为开创教育工作新局面作出积极实践。
2.主要项目
(1)完善制度,落实责任。按照学校工作要求,进一步细化岗位职责,落实岗位责任制,做到分工具体、职责明确,确保后勤服务工作规范、及时。广泛征集师生对总务工作人员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的意见和要求,建立总务工作日志,认真记载,接受师生监督。
(2)开源节流,管好财物。完善购置、保管、使用等财产管理制度,做到制度健全、职责明确、帐物相符、帐帐相符。抓好采购管理,管好用好学校财、物。重点抓好学校节水节电的管理工作。在采取一系列控制措施的基础上,加强对校园各部位、各实验室用水、用电的管理及维护工作,加大检查力度,确保措施落实到位。维修、维护及绿化管理实行自管为主的原则,总务人员能自己做的,尽可能自己去做,减少学校支出。
(3)优化环境,形成特色。积极配合教育局专项资金项目的实施,做好学校所有室外运动场所的塑胶地面修缮;完善学校信息化教育硬件设备,打造好数字化、信息化校园的基础工作;及时按需采购添置创新实验设备,继续加快建设创新实验室的步伐;优化音乐室、舞蹈房等专用教室建设配置,满足师生教学的需求;合理运用自筹资金,对校园环境进行改造,加强特色学校的校园文化宣传。结合学校特色高中建设,申请专项资金,布置人文景观,形成一步一景,增加文化氛围,使校园环境不仅优美如画,还有鲜明的特色文化气息。
3.达成指标
(1)学校内部控制工作达标。
(2)数字化校园基础工作完成。
(3)完成新一轮学校大房修工程。
(4)校园文化环境具有鲜明的特色。
四、监控与保障
(一)组织保障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规划实施领导小组”,开展顶层设计、统筹规划,有序推进规划实施。坚持教师代表大会制度,发挥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作用,实行校务公开,调动教职工参与规划、实现目标的工作积极性。在规划领导小组指导下,分解重点任务成立若干工作小组,分工合作,协同推进规划核心任务的落实。
(二)管理保障
调动全体教职工参与落实规划、提高教育质量的积极性。建立规划实施工作反馈机制。每周行政会议,各部门汇总工作进展,直接贯彻决策,使管理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发挥教代会、家长委员会、学生会等作用,形成合力,在推行过程中进行监督和反馈。
(四)教科研保障
着力培养特色教师和研究型教师,引导鼓励教师在实践中普遍参与提升教科研水准;搭建教科研平台,积极借力外部专业科研力量,为规划落实提供保障。
(五)经费保障
学校将多渠道、全方位筹措资金增加投入,从人、财、物等方面,保障学校规划的各项工作实施经费到位。
(六)后勤保障
利用课程领导力建设与特色高中创建的契机,加快校园创新实验室、信息化设施等建设,打造人文素养培育的空间环境,为实施规划提供硬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