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中国的传说故事(精选4篇)

网友发表时间 2188333

【导言】此例“中国的传说故事(精选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经典中国传奇故事阅读【第一篇】

从前在河北省有一家姓安的,世代种甜瓜,很有名。到了安平这一辈,也种甜瓜。安平十八岁了,小伙子又精明又灵活,和他爹两个人种瓜,把本领学了个透熟。到了后来,老安家得罪了当地的大财主,呆不下去了,一家下了关东,在老岭下搭了个窝棚住了下来。安平和老爹起早贪黑地在山洼洼里开了块地,种上了从河北老家带来的香瓜种子。爷俩从春忙到夏,从夏忙到秋,汗没少淌,力没少出,可瓜就是长不好。看着就土豆那么大,闻着没香气。挑到集上,谁见了谁朝笑一番,一个也没卖掉。爷俩愁得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心里盘算着,熬过了今年,明年干点什么营生呢?

这天,正是八月十五。晚上,儿子安平闷闷地顺着茅草小道走到了瓜地,进了瓜窝棚。安平坐在草铺上,看着大月亮慢慢腾腾地从山后升起来,听着虫儿的叫声,听着鸟儿的扑闹声,烦闷地摘下挂着的洞箫吹了起来。要说安平这箫,吹得可真叫好。你看,虫儿不叫了,鸟儿安静了,风不吹,树不摇,好像都在听这箫声呢。吹着吹着,安平觉得眼前突然亮起一层绿莹莹的光,惊奇地抬头一看,呆住了:只见瓜窝棚旁的大青石上挨肩坐着两个大姑娘,一个十六七岁,一个十岁,一样的粉嘟噜的袄,翠生生的裙子。大一点的那个姑娘指着山坡的瓜地说:“瓜种换水土,空费种瓜人的心力了。”小一点的姑娘问:“姐姐,你有什么办法吗?”姐姐说:“我这里有些瓜种,种在这块地里正合适。”这时,安平把箫拎在手上,在一旁呆呆地看着,呆呆地听着,正入迷呢。他一听到有好瓜种,就情不自禁地“啊”了一声。两个姑娘听到动静,轻盈地站了起来,朝安平轻轻点点头,微微地笑着,一团绿莹莹的霞彩把她俩托起,向岗后飘去。

安平醒悟过来,一步跨上前去,抓起姑娘放在大青石上的绿绸包儿,就着月光掀开一看,绿绸包儿里面全是饱满的香瓜种,一粒粒的惹人喜爱。

安平搂着绿绸包儿像搂着宝贝似的在瓜棚里睡了。睡梦里,一阵香风飘过,引来了一片绿莹莹的光,那个十岁的姑娘又来了。姑娘笑吟吟地对安平说:“有了好瓜种,你就好好种瓜吧,把你的本领使出来,包你丰收。”安平看着姑娘俊俏的面容心里欢喜,大着胆子问了一句:“你和我一块儿种瓜吧?”姑娘的脸红了,轻轻地点了一下头,又轻声说:“回家说跟你爹听,到岗后那两棵美人松下,喊一声‘绿衣姑娘’,我就出来迎你。”说完踏着一朵绿霞过岗去了。

安平醒来天已亮了,想想梦里的事,疑疑惑惑的,看着手里的绿绸包儿,这才知是真的,急忙下山去了。回到家,一五一十地说给爹爹听,爹爹高兴得直咧嘴乐。

安平和绿衣姑娘成亲了。转过年,春暖花开,安平和绿衣姑娘开始种瓜了。忙了一春又一夏,又到了下瓜的时候。这年瓜长得可真匀溜,个儿不大不小,个个香气扑鼻,吃一口蜜蜜甜甜的,惹得地边树上松鼠跳,山雀叫……

这一天,下了头盆瓜,安平挑了一挑去了集市。这一下可轰动了整个集市,这瓜不用说吃,看着也舒坦;中不溜的个儿,绿莹莹的带着几道浅黄色的纹路,柔和水灵,百十步内都能闻到香气,吃一口更是蜜样甜。里三层外三层的人,都嚷着买瓜,不大工夫这瓜就卖完了。买着的盼着再来,没买着的更是心急。有几个年轻些的干脆要跟着到瓜地去,安平乐呵呵地答应了。安平对人热情,和这帮人又说又笑,高高兴兴地向瓜地走去。这伙人里,有一个是本地财东家的管账先生。他吃了瓜后感到十分奇怪:这地方从来没看到过这样美的瓜,这个小伙子卖完瓜,浑身还留着香气哩!他想看个明白。

大家好歹走到了瓜地,个个累得在喘粗气。只有安平脸不红,气不喘,平静地笑着,招待大家吃瓜。那时候了瓜地有个规矩,吃瓜管饱。绿衣姑娘把香瓜摆在大伙儿面前,大伙儿品尝着香甜的瓜儿,赞不绝口。管账先生也假装吃瓜,心里可合计开了:这小媳妇天仙似的,和这小伙儿一样,都香喷喷的,可不是凡人!这瓜也不是一般的香瓜,而是仙瓜了。老财东要有这么块瓜地可就发大财了,我也能沾光……想到这里,账房先生乐滋滋的,急着要回去。大家吃饱了瓜,道了谢,又买了些瓜带上,下山了。账房先生急忙赶回来对财东一说,可把财东乐坏了。财东接过账房先生捧上的香瓜一尝,更急得不得了,一心想把瓜园霸过来。

再说安平这几天是一天一趟到集市卖瓜,这一带的百姓可有了口福。吃了这香瓜止渴生津,和胃清痰,因此安平哪次下山,都围满了买主。这一天,集市上早有人等着买瓜了,老远见安平又挑瓜来了,大家欢欢喜喜地围上了安平。这时,账房先生扒拉开人群,上前扯住安平的袖子:“卖瓜的,你这瓜打哪弄来的?”一个调皮的小伙给回答了:“地里种的呗!”账房先生又问:“好,地里种的,你在哪块地里种的?”安平是个老实人,诚实地说:“老岭下的东山坡上。”账房先生嘿嘿一笑:“你知道那地是谁的吗?”安平可急了:“我自己开的呀!”账房先生横着脸儿说:“鸟儿飞三天,落脚的哪座山不是老东家的;壮汉走三天,哪块地不是老东家的?!你偷开了老东家的山,偷种了老东家的地,这还了得!老东家说了,地收回自种!”安平一听气极了:“你们太霸道了!”账房先生说:“说霸道就霸道,来人哪!先把瓜挑子夺过来!”随着这一声呼喊,从人群中钻出几个早等着的壮汉,来抢瓜挑。安平一看不好,撇了瓜挑,撒腿就往回跑。

安平回到瓜棚一说,绿衣姑娘微微一笑,一点也不急。不大会儿工夫,账房先生扶着老财东爬上了山洼洼。老财东和账房先生先叫人抢下窝棚前晾着的香瓜籽,绿衣姑娘没有动一动;老财东又奔到瓜地里吆喝狗腿们捣瓜,狗腿子们手拔脚踢,弄得好好一个瓜园藤断瓜滚。安平再也忍不住了,要冲上去和老财东拼了,绿衣姑娘一挥长袖,一片绿生生的光泽罩住了瓜地,罩住了老财东,罩住了账房先生和狗腿子们,只见他们在绿光里和瓜一起变成了绿石头。现在,这个山洼洼还是个乱石窖,大的石头人体大,小的像甜瓜,都绿莹莹的。

安平一家到哪儿去了呢?有人看见一片绿霞带着绿衣姑娘和安平父子,朝岗后飘去了!他们重新开荒种瓜,过着勤劳幸福的生活。

以后绿衣姑娘和安平还把瓜籽和种瓜的技艺传授给周围的老百姓。直到今天这一带还种着这种瓜,人们都管这种瓜叫“绿衣香”。

中国的传说故事【第二篇】

古代民间传说。禹是传说中夏代的始祖。他的主要业绩是治水。古籍记载,相传帝尧之时,发生洪水,帝命鲧去治理。鲧治水失败,被杀于羽郊,其子禹继承父业,经13年终于平复水患。后舜禅位于禹,夏王朝由此建立。此外,传说中还有他逐共工,杀相繇,以及应龙助其治水等情节。

禹的传说,原含有较多的神话因素,在长期流传中,有关他的神话传说被“历史化”,出现了更多政治性活动的情节,如他派人度量大地、召集臣民开会议事、赏功罚罪、求贤任能等,并为他制造了显赫的家谱世系。这就使禹这个传说人物逐渐脱离了本来面目,成为符合儒家观念的帝王典范。然而,在人民中间,大禹仍然主要是一位具有神异色彩的治水英雄。

有关禹治水的传说,常与地方景物相附合。如传说他从泰山担了99担石头筑堰挡水,这些石头后来变成山东的九节长白山。山西也有大禹治理晋阳湖的传说。这类传说着重表现他不畏艰险、为民造福的伟大精神,以此教育后世。

中国民间传奇故事【第三篇】

清末年间,滕县有个名叫姚诗志的县令。他清正廉明,爱民如子。这位县令很有学问,写得一手好字。据说他是坐着二把手来滕县上任的。车子除了少量行李衣物外,全是书籍和字帖什么的。

滕县南门里有家卖粥的小市民,一天,五更头,两口子抬着粥缸子、碗架去摆摊儿卖粥。不巧,被一块大石头绊倒,摔烂了粥缸子和卖粥用的碗。小本营生,这一下,去了半个家当,两口子就坐在地上哭起来。

这天早晨,县令姚诗志,出了公馆,准备到南门城外游逛,正好碰上卖粥的两口子在痛哭。他看了看泼得满地的粥和碎缸,又问了问卖粥的家境,就对卖粥的两口子说:“这样办吧,你俩把这块石头抬到衙门里去,老爷我要审问这块石头,叫他赔你的粥缸子。”

卖粥的心里话:俺这就够倒霉的啦,您这位大老爷还开个什么玩笑?!可不抬不行啊,县太爷的命令,谁敢不听!没法,两口子就顺起扁担,用抬粥缸子的架,抬起那块石头,朝县衙门走去。

人们见卖粥的两口子抬着块石头,跟在县太爷后面,朝衙门里去,都感到很稀奇,有的说:“八成大老爷要审石头,这一叽咕,一街两巷的人都跟着去看稀罕,呼啦一下子就挤满了大堂前的院子。”

县太爷命令衙役,看守好衙门口,只许进,不许出。然后,他就站在大堂前开了腔:“乡亲们,今天本县令遇上这块石头绊了人,砸破了缸。害得卖粥的两口子哭哭啼啼。本打算审审这块顽石,估计它不会开口。可它毕竟引来了众乡亲,这算它将功补过吧。没说的,请大伙凑个份子,最少一文钱,多者不限,算是大伙周济卖粥的夫妇吧。”

听了县太爷这番话,看热闹的人,纷纷掏钱捐献,功夫不大,就凑了足足有二十多吊铜钱。县太爷让看热闹的人走了以后,自己又拿来五两散碎银子,连同二十多吊铜钱,一起交给了卖粥的,说:“这足够你的粥和粥缸子钱啦,回家去吧。”卖粥的千恩万谢回了家。

从此,姚县令为小民分忧的事,一直传到今天。

中国的传说故事【第四篇】

古代民间传说。据称:古时有位年近九旬的北山愚公,因苦于门前太行、王屋两座大山阻碍出入,就立志铲平这两座山。家人、邻里都来相助。他们终日劈山运土,往返于渤海和太行之间,常年不息。河曲智叟讥笑愚公“愚蠢”。

愚公对智叟说:“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他们每天挖山不止的精神感动了上帝,上帝就派夸、蛾氏二神把大山背走了。这个传说包含着“有志者事竟成”、人定胜天的思想。

古今文学家、艺术家、政治家都曾经运用这个传说。毛爷爷曾用愚公移山的故事鼓舞和教育人民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2188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