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论中国教育改革 中国教育改革纲要心得体会范文样例【精彩4篇】
【导读预览】此篇优秀范文“实用论中国教育改革 中国教育改革纲要心得体会范文样例【精彩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此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论中国教育改革【第一篇】
中国教育改革自20世纪开始,经历了众多的尝试和挫折,但一直在不断前进。在大规模的教育改革过程中,我有幸亲身经历了许多重要事件和历史节点,我的心得体会正是来自这些亲身经历。
第二段:改革追求的目标
教育改革背后的目的,是为了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其中,教育公平和素质教育一直是改革的核心目标。教育公平意味着每一个孩子都应该有平等的机会接受高质量的教育,避免因外在因素而影响了一个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而素质教育则强调了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多个方面,而不是单纯地追求分数和升学。
第三段:改革过程中的挑战
教育改革并非一蹴而就,改革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挑战。例如,学生数量庞大,学术研究需求多样化等问题都阻碍着教育的发展。在改革中,我们也面临很多挑战,例如权贵阶层的特权、人民群众对师资力量的不满等。这些困难都不是简单的问题,必须逐一攻克。
第四段:改革成果的展现
改革的收获不只是解决问题,更应该是展现成果。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迈出了不少重要的步伐。例如,针对乡村地区教育落后的问题,政府出台了多项扶贫助学政策,加强对乡村教育的经费支持和对村级学校的建设,从而提升这些地区孩子的受教育机会和教育品质。此外,还有教育信息化的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等方面的改革措施,积极推动教育向前发展。
第五段:未来展望
教育改革之路任重道远,改革的过程和成果都需要我们不断迭代和优化。在今后的教育改革中,我们应该关注国家意志、学生需求、师资水平、社会发展等多方面内容,继续推进教育公平和素质教育,同时促进教育信息化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向更高水平的发展。
论中国教育改革【第二篇】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以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全党全社会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保障了亿万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优秀人才。但在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教育还不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教育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滞后、教育投入不足等问题困扰着中国教育的发展,教育改革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中国教育 改革 方向
教育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也是人类社会生产经验得以继承发扬的关键环节,主要指学校对适龄儿童、少年、青年进行培养的过程。广义上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涵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教育是一种人类道德、科学、技术、知识储备、精神境界的传承和提升行为,也是人类文明的传递。一种以某些主观意识形态去适当改变另外一些主观意识形态的一种方法。是改变他人观念与思想的一种科学的方法[1]。
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教育在曲折前进的过程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教育事业开始走上了蓬勃发展的道路。但是,轻视教育、轻视知识、轻视人才的错误思想仍然存在,教育工作方面的“左”的思想影响还没有完全克服,教育工作不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扭转。特别是面对着我国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的形势,面对着世界范围的新技术革命正在兴起的形势,我国教育事业的落后和教育体制的弊端就更加突出了。现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
第一,整体教育程度和劳动力素质仍然较低。作为一个人口大国,我们人均接受教育的水平总体还不高,世界十分之一左右的文盲仍然在中国。九年级义务教育的水平还比较低,由于受劳动力素质的制约,劳动生产率、科技创新能力也都比较低。
第二,教育发展不平衡,学校之间水平差距过大,教育公平的问题仍然突出。一是中西部教育在教育发展水平、“两基”普及、师资力量、校舍建设以及家庭教育支出等方面都落后于东部。二是教育的城乡发展不平衡。教育存在明显的城乡“二元结构”。三是教育的群体发展不平衡。社会的不同群体在教育上拥有完全不同的教育资源,相对来说,弱势群体接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比较少,尤其是农村的儿童、城市的外来民工子女、特殊教育系统的残疾、弱智人群等,在教育上处于想到不利的地位[2]。
第三,以应试教育为中心的模式仍然左右着教育。一考定终身,以考试为中心的教育体系,使得素质教育难以实施。考试的选拔功能,使中国的教育不断增加难度,学习的内容越来越艰深,大多数学生感觉学习困难。学习的内容与社会生活存在严重脱节现象。
第四,行政化、官本位的色彩仍然较为浓厚,教育决策科学化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学校行政级别的强化,大中小学缺乏真正的办学自主权,使教育决策缺乏社会的广泛参与和监督,一些重大决策如名校办民校、独立学校、高校合并、大学城建设、京剧进校园等采取一刀切的办法强势推进,在实践中产生了一些消极的影响。
第五,教育经费依然短缺,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没有完全落实。中国当代的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至今,一直在3%左右徘徊,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0世纪90年代到2005年,一直没有突破3%。教育经费的短缺,加上教育经费的分配结构不尽合理,导致学前教育、农村教育相对薄弱[3]。
此外,我们的人才培养结构有待于进一步合理。高技能、创新型人才的严重不足,教学方法、内容、培养模式相对陈旧,人民群众接受优质教育的强烈需求与满足这种需求的能力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教育研究对于鲜活的教育生命的疏离,等等。这些现象表明我们教育仍然面临十分艰巨的任务,任重道远。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都凸显了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
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教育已不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教育改革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当务之急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一)改变人才培养模式。一是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树立系统培养观念,推进小学、中学、大学有机衔接,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4]。二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注重知行统一。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三是改进人才评价及选用制度,为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环境。树立科学人才观,建立以岗位职责为基础,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科学化、社会化人才评价发现机制。强化人才选拔使用中对实践能力的考查,克服社会用人单纯追求学历的倾向。
(二)建立多样化招生制度。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和创新人才培养。按照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的原则,探索招生与考试相对分离的办法,政府宏观管理,专业机构组织实施,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
(三)加快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适应中国国情和时代要求,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适应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求,明确政府管理权限和职责,明确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权利和责任。探索适应不同类型教育和人才成长的学校管理体制与办学模式,避免千校一面。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政府及其部门要树立服务意识,改进管理方式,完善监管机制,减少和规范对学校的行政审批事项,依法保障学校充分行使办学自主权和承担相应责任。
(四)深化办学体制改革。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办学体制,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调动全社会参与的积极性,积极鼓励行业、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公办学校办学,大力支持民办教育。依法落实民办学校、学生、教师与公办学校、学生、教师平等的法律地位,保障民办学校办学自主权。清理并纠正对民办学校的各类歧视政策。制定完善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优惠政策。
二、保障教育经费投入
加大教育投入。教育投入是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是教育事业的物质基础,是公共财政的重要职能。要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
各级政府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统筹各项收入,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严格按照教育法律法规规定,保证教育财政拨款增长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
社会投入是教育投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调动全社会办教育积极性,扩大社会资源进入教育途径,多渠道增加教育投入。完善财政、税收、金融和土地等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捐资、出资办学。
进一步加大农村、边远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投入。中央财政通过加大转移支付,支持农村欠发达地区和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加强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解决突出问题。健全国家资助政策体系。各地根据学前教育普及程度和发展情况,逐步对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和城镇低保家庭子女接受学前教育予以资助。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改善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建立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资助制度[5]。
三、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受教育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维护好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是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应尽的责任,而实现教育公平则是社会公平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石,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基础保障。因此,我们应将促进教育公平放在重要的位置,予以重视。
要促进区域间协调发展,形成东部支援中、西部,发达地区支持落后地区,东西互动、以强扶弱的局面;要加快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发展的方式,促进城乡社会经济发展一体化进程,缩小城乡差距,使更多社会资金流向乡镇,流向农村;使生产要素向乡镇聚集,向农村聚集。为实现教育公平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政府部门要加大对教育投入的力度。对教育经费的财政投入要更多的向经济落后地区,向农村,向社会弱势群体倾斜,改善经济落后地区教育基础设施落后的面貌,增加弱势群体接受教育的机会,保证城乡教育基础设施水平相当,人们不因经济困难而失去受教育的机会。
应加大教育体制机制的改革,保证教学资源的合理流动和分配。一是要加快考试制度的改革,改变“一考定终身”、“唯分是举”的升学制度,大力提倡素质教育,落到实处,这是保证教学资源合理分配的前提条件。二是应建立优质教育资源流动机制,促进城乡之间教育资源的合理流动,保证城乡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的机会均等[6]。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提高教师地位,维护教师权益,改善教师待遇,使教师成为受人尊重的职业。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完善并严格实施教师准入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编制标准,对农村边远地区实行倾斜政策。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流动机制。城镇中小学教师在评聘高级职务(职称)时,原则上要有一年以上在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经历。加强教师管理,完善教师退出机制。制定校长任职资格标准,促进校长专业化,提高校长管理水平。推行校长职级制。
创造有利条件,鼓励教师和校长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造就一批教育家,倡导教育家办学。大力表彰和宣传模范教师的先进事迹。国家对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设立荣誉称号。
五、继续扩大教育开放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促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和竞争力。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吸引境外知名学校、教育和科研机构以及企业,合作设立教育教学、实训、研究机构或项目。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好若干所示范性中外合作学校和一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探索多种方式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吸引更多世界一流的专家学者来华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有计划地引进海外高端人才和学术团队。引进境外优秀教材,提高高等学校聘任外籍教师的比例。吸引海外优秀留学人员回国服务。
创新和完善公派出国留学机制,在全国公开选拔优秀学生进入国外高水平大学和研究机构学习。加强对自费出国留学的政策引导,加大对优秀自费留学生资助和奖励力度。坚持“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方针,提高对留学人员的服务和管理水平。
加强内地与港澳台地区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扩展交流内容,创新合作模式,促进教育事业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6.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杜,2001.
论中国教育改革【第三篇】
物理学院
12汽本2 何泽安
2012954220 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生产之初,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的生活需要。因此,中国的教育最早可追溯到180万年前。最原始的教育其主要功能是教会部落族群的人们学会一些最基本的生存技能,如:生火,狩猎,捕鱼等。当代之教育其主要功能是让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通常我们所说的教育可分为两种:广义上的教育与狭义上的教育。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狭义的教育是指专门组织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全日制的学校教育,而且也包括半日制的、业余的学校教育、函授教育、刊授教育、广播学校和电视学校的教育等。它是根据一定社会的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适应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的需要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人。我们今天所讲的教育是狭义上的教育,是中国教育。
中国教育开始于中国古典著作,而不是宗教组织。正如人们所说的那样,世界万事万物不是一层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变化的。中国教育自他诞生那一刻起就在不断地发展,发生变化。
中国古代从孔子办学,开始就有了私人教育系统,以后的“私塾”教育一直贯穿整个中国封建王朝时代,是教育的主要体系。不过从汉朝开始有了“官学”,官办的学校分级有中央的“太学”,地方的“郡学”、“府学”、“县学”等。宋代以后著名文人办“书院”这种类似孔子教学场所的风气开始不断壮大,许多学院都是一种学派的代表。
早期中国任用受教育的官员管理国家,用来选拔官员的科举考试制度建立于隋朝,唐朝的唐太宗完善科举制。直到清朝末期的1905年废除,代之以中西方结合的特色教育方式。这为中国现代教育之始,为后来风起云涌的辛亥革命和国家建设培养了大批宝贵人才。随后,中国现代教育体系不断得到完善和加强。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教育体系又有了较大变化,私人资本开始进入教育领域。
然而,在进入21世纪后,中国教育体系存在的弊端在社会的发展下逐渐暴露出来了。中国教育体系已经不能满足社会进步的基本需要了。人们对中国教育体系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在这种情况下,中央政府为满足广大人民的需要,为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在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下大力气对教育进行改革。针对教育改革,中央政府加强了对高考改革;入园难,入园贵;随迁子女入学;幼师数量短缺;女童安全;打工者子女享受平等教育问题的关注,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然而,在我看来,中国教育体系所面领的问题并不止这些。我们仅仅关注这些问题是不够的,也是不对的。对此,我对中国教育改革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学校等级不是“铁饭碗”,学校经费不是“大锅饭”,学校科研经费的多少应取决于学校本身的科研实力。
2、学校应实行政、教分开的措施,行政管理不应过多干预学校管理。
3、选拔制度应该改革,首当其冲的是高考改革。改革应注重教育的公平性。
4、高校选拔人才时应普遍选拔和特殊选拔相结合,允许有特例存在。
5、加强科研经费的管理,避免出现贪污,挪用等情况的存在;不应功利性的对待科研。为何我会提出以下这几点建议呢?以下是我对这几点建议的解释。
针对第一点建议,我认为当前学校评级制度是有问题的。它存在只升不降的问题。而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学校的实力明显有些下降,但他的学校等级却没有发生变化。这对其他学校是不公的,对学生是不负责的。此外,每所学校的科研实力是不同的。即使是不同等级的学校也可能存在着低等级学校的研发能力比高等级的还要强的情况。如果打破这两种怪现象,这将有利于学校之间公平竞争,也将激发学校及科研人员的科研热情。
针对第二点建议,我认为当代中国之所以培养不出大师级人物关键在于学校管理过多的受到行政干预。这极其不利于学校培养世界级人才。目前,每所大学校园里都有一名校党委书记和校长。而这两位当家人物都是由上面选派的,而不是由师生与上级共同选举的。这种情况将会造成校党委书记和校长惟上是从。而上级并不一定对学校情况了解。这将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错误。而政、教分离的核心在于政治思想、行政管理与教育管理二者分开。校党委的主要职责在于行政管理和了解、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发展党员。我们应该弱化其行政管理而强化后者职能。这样可以避免外行指挥内行的情况出现。而且,此举可以很好的把握学生思想动态,防止发生颜色革命。此外,上级行政部门的职能在于提供服务,而不是对学校下命令,瞎指挥。而校长则应该由一位教育家当任。他应该由师生共同选举产生。这样是校长与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
针对第三点,本人认为目前的选拔制度存在着很大的缺陷。以本人为例,本人也许理论还算过得去,但动手能力严重不足。目前,广大中国学生都存在这种问题。此外,虽然我们喊了很多年素质教育的口号,可落到实处的几乎没有。目前中国的教育仍是应试教育。而很大程度上是由高考造成的。因为我们只能通过高考才能上大学。而上什么大学的标准在于你的分数是多少。因此,教师从小学到高中便不断地要求我们考一个更高的分数,真去考上一个好的学校,这样你有可才能考上一个好的大学。因此,我们从小只能在书本和试卷上埋头苦干,“乐此不彼”。结果大学每年招的都是一些应试教育产物下的学生。大学在抱怨小学到高中老师培养出的学生创造力,动手能力不足;而小学到高中老师则抱怨大学站着说话不腰疼。然而,这一切的结果都是高考选拔制度的缺陷造成。因此,我们必须对高考动手术。我们必须在高考选拔时注重学生的德、体、美、劳,注重学生在校时的表现。此外,我们在选拔时应该考虑到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教育差距,农村地区与城市地区的教育差距。我们应该使教育更公平。
针对第四点问题,我认为这种选拔更能充分选拔出人才。人们常说天才往往在某一方面是弱智的,这点我很认同。因为古今中外都存在这种例子。就比如我们共产党的许多将领都是农民出身。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在打战前连地图是何物都不知道,连字都认不全。可是他们看到地图时能在脑海中形成地形,照样打败黄埔军校毕业生。我们不能因为有些人在某方面很突出,而在某方面严重偏科而将他们拒绝在大学校门口外。这是不合道理的,是浪费人才的,也是对他们的不公,对国家的不负责,是赤裸裸的谋杀。
针对第五点,我国目前存在着科研经费管理乱象的问题。前段时间还有媒体报道过5000亿科研经费跑冒漏滴的新闻。科研经费管理混乱将不利于科研活动的正常进行,将挫伤科研人员的科研热情。此外,这也是对纳税人的不负责,对国家的不负责。此外,关于目前我国存在的限时出科研成果的情况,这是极其不合理的,严重违背科研规律的。科研过程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可我们有的官员为了政绩限时让科研人员研发出成果或对某些科研项目不予立项。这是科研人员的悲哀,也是国家的悲哀。我们高喊着建设创造性社会,可我们有的官员做的全是违背这个口号的事情。这的确令人深思。
中国教育的确存在着很多弊端。而这涉及到方方面面,涉及到各方利益攸关者。但我们欣喜的看到党中央和中央政府拿出干大事的魄力和勇气对中国教育进行改革。虽然我们迈出的步伐也许在教改的历程中是很小的一步,但是我们可以问心无愧的说我们做了我们该做的事。以上是我对中国教育改革的观点和看法。
论中国教育改革【第四篇】
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说:“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国家好,名族好,大家才会好。”习近平同志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及“中国梦”,有人会觉得它太伟大,自己太平凡,似乎做不到,而在我眼中,中国梦就是每一个人小梦想的实现。中国梦归根究底是每一个中国人民的梦。追溯历史的根源,我们有百年来的复兴之梦,有盼和平统一的梦,有航天梦......中国人以自己的方式来造梦、圆梦,我们造梦,梦在前方,路在脚下。实现中国梦,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中国梦如助推剂一般激励着许多中华优秀儿女奋发向上,他们在拼搏进取之后,不仅突破了个人的人生价值,也为祖国带来了无比的荣誉。
记得著名的美国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吗?他因《我有一个梦想》的著名演讲而轰动全球,在演讲中,他提到:“人因梦想而伟大,因筑梦而踏实。”是的,中国梦也因无数人民的筑梦而辉煌。中国人民,不曾因受欺凌而自甘堕落,不曾因被践踏至尘埃而倒地不起,在最深的黑暗处,百折不挠顽强奋斗的光芒无处躲藏。中国,这一位我们曾经历经风霜苦难的母亲,脸上的纹路深刻在每个中国人心中,每一个炎黄子孙,心中都铭记一段不可磨灭的祖国兴衰史。中国巨龙腾飞的今天,曾经是萦绕在无数中华儿女心中的梦,而今,这个梦化身成无数现实的可能,洒落神州大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闭幕式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这样阐述中国梦:“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中国式梦想正在被唤醒,经受过苦难的中国人,用心酸读懂奋斗中的血汗,更加珍惜这幸福的时光,现在人们正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奋斗,用朴实无华的行动来践行中国梦。
法国居里夫人曾说过:“我相信我们应该在一种理想主义中去寻找精神上的力量,这种理想主义要能够不使我们骄傲,而又能使我们把我们的希望和梦想放得很高。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 苏格拉底也说:“我们从不怀疑,因为梦想只要经过奋斗,就可能变成现实。哪怕没有成功,我们也不后悔,因为我们至少奋斗过,努力过。”实现中国梦,不仅是在嘴边,更是在行动上,今天,我们可以感受到在一股实干新风悄然展开,就如李克强总理说的:“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用甩开膀子干事儿的热情,开启实现中国梦的新征程!
如果有人问幸福是什么?我想就像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样,永远没有标准答案,关于幸福的形式有千万种,它来源于内心的感觉,再伟大的哲人也无法将其定义。记得在网上看到一句话:“幸福就是物质上无羁绊,精神上无负担”。我想我们大多数平凡的工作者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兢兢业业,从青春开始燃烧自己的光和热,为建设家园添砖加瓦,为中国梦构筑着坚固的基石。
经济高度发展为古典的中国打开一扇新潮的窗子去看外面的世界,但我们也看到一部分消极的情绪在蔓延,一些在改革开放浪潮中先富起来的人们成了“土豪”,由于财富的积累,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们利用已有的资源,与普通老百姓在各方面差距逐渐拉大,贫富差距带来的是社会上行事以利益为准则的不良风气和贫富阶层对立的“仇富”心理。记得一幅漫画里面有这么一幕,其中深意值得人思考:画了两幅图,两图中都有一样的几个主人公,几个人站在一个运动场的场外,都想看到场内的比赛,由于围着围栏,有的个子高有的个子矮,大家脚下都垫了一样高的脚垫,于是导致了个高的看到了,个矮的被围栏挡住看不到;第二幅图,个子高的垫的比较低,个子矮的垫的比较高,这样大家都看到了比赛。
前面的画取名叫“平等”,后面的画取名叫“公平”。我觉得用这幅图来形容当今贫富差距现状,和政府在这中间的作用不明而喻,政府的作用就是调节这两者之间的差距,使每个人都能享受一份公平的权利,每个家庭都能过上小康生活,而对弱者的关怀体现了一个国家,是一个民族真正的强大,也是走向中国梦的必经之路。
放飞中国梦,让每一个人都拥有爱和自由,物质上无羁绊,精神上无负担!转眼间2013已经快接近尾声,回首这一年的故事,有痛心有惋惜有愤怒,但更多的是感动,当我看到长春偷车嫌犯向警方自首婴儿被掐死埋入雪中,震惊而心痛;当我看到复旦大学投毒事件,更多的是对人性的愤怒和对这个不幸去世,风华正茂的高材生深深的惋惜。人心的冷漠,像冰雪一样冻结了人和人之间的距离,但更多的人用温暖的正能量,用爱传递给我们以信心和希望。让这冰雪逐渐消融在和煦的阳光下。
记得自己也曾在动车站遇到过多次热心肠的好心人,有一年搬宿舍,拉着比人还重的行李回家,左手拎着一袋,右手拉着一箱,肩上还背着笔记本电脑,下了动车,是陌生的好心人主动帮我将行李箱搬下了台阶,真是雪中送炭。还有一次去动车站坐车,大大咧咧的我把手机落在老爸的车上,等车的时候才发现手机没了,于是急忙跑出去打电话,刚建好的动车站居然找不到一个可以打电话的地方,焦急的时候,一个叔叔送女儿去坐车,听我说了以后,叫女儿先去等车,借给我手机打电话,还送我到候车厅门口,当我联系上爸妈并且及时赶上了那趟车,心里有万分的感动,心想,这世界还是好人多,这样受人帮助的事数不胜数,我被暖暖的人情味儿所关心着!
中国梦,我深深被它吸引,像一个温暖的磁场笼罩着我们,让我们不停地传递爱和幸福,挥洒青春和汗水,将心和心的距离紧紧联系在一起,实现中国梦,可以很平凡也可以很伟大,我为这个古老的文明古国感到骄傲,因为她是如此美丽辉煌。
-->
-->